越劇梁祝劇照
① 越劇《梁祝》一共有幾場
共十三場,分別是:英台思讀,梁祝赴杭,我家有個小九妹,梁祝同窗,英台托媒,十八相送,英台抗婚,回十八,樓台會,記得草橋倆結拜,十相思,山伯臨終,梁祝化蝶
②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
你是要哪個版本的啊,有袁雪芬和范瑞娟的《梁祝》,還有傅全香和范瑞娟的《梁祝》,還有09年的明星版的《梁祝》,還有浙江小百花的新版《梁祝》,不知道你要那一版本,去網上查下應該都有的
③ 杭州梁祝越劇團成員照片
杭州梁祝越劇團——丁倩、周愛平、孟科娣、張文珍
④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
范派由范瑞娟創立。范瑞娟戲路較寬,她的嗓音實、聲宏亮、中氣足、音域寬、演唱專追求剛勁的男屬性美。她是「弦下腔」的創始人之一。范派的特點是樸素大方,咬字堅實,旋律起伏多變,帶男性氣質,陽剛之美。
傅派由傅全香創立。其主要特點是唱腔俏麗多變,跌宕婉轉,富有表現力,表演充沛,細膩有神,有感人以形、動之以情的魅力。傅派是越劇花旦唱腔中的重要流派。
袁派由袁雪芬創立。在越劇唱腔藝術發展史上,袁雪芬是個重要的代表人物。1943年,她與琴師周寶才合作創造了「尺調腔」,把越劇唱腔藝術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越劇的所有流派都是在「尺調腔」基礎上發展並豐富起來的。袁雪芬創立的「袁派」對越劇旦角唱腔的發展、提高和里派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袁派唱腔的風格是質朴平易,委婉細膩,深沉含蓄,韻味醇厚。
⑤ 跪求越劇電視劇《梁祝》下載 ,好像是8集的,cctv11放過, 主演是:王依麗 盧葉東。 希望是清晰點的
使用土豆播放器,在播放器中直接搜索,然後在想下載的視頻下面點擊下載按扭即進入土豆播放網頁,再點擊下面的「下載」,即可完成下載,同時還可以把碼轉化成其他如手機等格式播放。OK!
⑥ 越劇電影《 梁山伯與祝英台》有幾種版本謝謝了!!!
第一版
袁雪芬與抄范瑞娟初演《梁祝襲哀史》的時間是1945年,1951年,華東越劇實驗劇團重排該劇,增尾「化蝶」,劇本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進等執筆,黃沙導演,陳捷、薛岩音樂整理,幸熙、蘇石風布景設計。范瑞娟飾梁山伯、傅全香飾祝英台、張桂鳳飾祝公遠、呂瑞英飾銀心、魏小雲飾四九、金艷芳飾師母。該劇於1952年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劇本獎、演出一等獎、音樂作曲獎、舞美設計獎,主演范瑞娟和傅全香獲演員一等獎、張桂鳳獲演員二等獎、呂瑞英獲演員三等獎。1953年,該劇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成第一部國產彩色戲曲藝術片,由徐進、桑弧編劇,桑弧、黃沙導演,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
第二版
1949年《越劇精華》
文華公司
導演:桑弧 攝影:黃紹芬
包括:
范瑞媚、傅全香的《樓台會》;
以上是越劇電影的兩個版本,聽說現在正拍新的版本!還有許多不同的電影版。
台灣此版劇本拍攝了由凌波等主演的黃梅調電影,也十分經典。
電影版:吳奇隆、楊采妮版; 電影版;梁山伯是濮存昕,祝英台是胡慧中;
電視劇版:羅志祥、梁小冰版 電視劇版;何潤東和董潔
⑦ 為什麼越劇電影《梁祝》色彩那麼好
新中國的第一部彩色電影,是越劇影片《梁山伯與祝英台》,1953年底拍竣。當時風靡一時,在香港創造了票房紀錄。當然,最廣為人知的故事,是在日內瓦會議期間,此片被周恩來譽為「中國的羅密歐和朱麗葉」用於招待各國記者,國際輿論對紅色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懷疑由此冰釋。
1952年下半年,第一次全國戲曲觀摩大會舉行,指定袁雪芬、范瑞娟進京演出《梁山伯與祝英台》,上級明確地通知:毛主席指示,馬上要開拍彩色電影。
1952年年底,《梁山伯與祝英台》開始拍攝。
當時一部黑白電影投資近20萬元,彩色電影要翻倍。盡管財政緊張,但還是投入了拍攝。
當時蘇聯專家明確地說:「你們要拍彩色電影,再過3個五年計劃再說,現在拍好黑白片就可以了。」因為燈光、葯水等方面都不成熟,她們一面在電影廠拍攝,一面看著工作人員拿著小瓶子葯水做實驗。她們也不適應當時的拍攝,一個鏡頭拍十幾次,演的情緒都沒有了。但即使這樣的拍攝方式,還是因為手工印刷、燈光不穩定、色彩不定而流產。最後,能不能拍成彩色片的問題被提出,而且集中在兩盞從蘇聯進口的阿克炭精燈上,彩色電影必須光源充足,這兩只燈一閃一閃,總在眨眼,不能起到應有作用。電影廠決定改拍黑白片。於是,彩色布景和服裝必須重新設計,大家在拆布景的時候,電工突然發現:掉頭安裝的阿克炭精燈可以正常工作了——「原因就是裝倒了這么簡單。」袁雪芬找到了當時的宣傳部長夏衍,請他到攝影棚看看,從攝影機鏡頭里看到的彩色畫面很明麗,於是,召開現場辦公會,再次決定拍攝彩色影片。最需要的時候,連上海市防空用的探照燈都借到了攝影棚,白天在這里支持拍電影,晚上送回去進行防空照明,時值1953年,國丨民黨轟炸還在持續。「1953年夏天非常熱,很多天都是38攝氏度。那麼多燈照著,我們每天演10幾個小時,演完後,臉都腫一圈。」袁雪芬說。范瑞娟的眼睛受不了燈光刺激,腫成葡萄那麼大。
11個月的辛苦過去,影片竣工。當時的上海市市長陳毅前來審查樣片,對這部電影大加贊賞:「不是有人說我們沒條件拍攝彩色片嗎?現在拍出來了,不是很值得總結嗎?」
其實,《梁山伯與祝英台》被負載的政治意義還不止於這么點。當時普遍的國際輿論對新中國抱有敵意,在文化方面,認為共丨產黨中國壓制文化發展,只會搞一些軍事題材的宣傳品。這也許才是中丨央領導決定投拍《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另一原因:我們國家也有經典的愛情片,也極端重視文化發展。
1955年,周恩來總理在參加日內瓦會議期間,指示中國代表團新聞處放映彩色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200多名記者被這樣陌生而優美的文化刺激著,當時主要的國際輿論轉了風頭:「誰說共丨產黨不要文化?新中國建國不久,就拍出了這樣美麗的愛情彩色片。」(來源: 北方新報(呼和浩特)據《山西科技報》 網源:網易、新民網)
加點分啊!!!!!!!
⑧ 黃梅戲梁祝和越劇梁祝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越詳細越好!
越劇的精緻一點,黃梅戲比較樸素一點。
越劇的更像才子佳人的戲,黃梅戲的更像農夫回村姑的答戲。
事實上樑祝應當是才子佳人戲,個人覺得越劇表現得更貼切。
雖然黃梅戲大體上是移植越劇,但也有相當部分的唱詞作了修改。雖然我不大喜歡,不過旋律還不錯
⑨ 越劇——梁祝
老藝術家的時代,祝英台的扮演者有袁雪芬和傅全香兩位,不過她們都是和范瑞娟回搭檔的,至於有答沒有和尹桂芳配過戲就不知道了。從袁雪芬自述的內容看,也沒有發現和尹桂芳「大姐」合演梁祝哀史或梁祝的痕跡。也有可能尹桂芳只排演了回十八這一折(不需要祝配戲),而沒有演出全本。
⑩ 越劇《梁祝》的鑒賞,幫幫忙,很急,謝了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因電影版的廣泛傳播而成為這一題材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名劇。
袁雪芬與范瑞娟初演《梁祝哀史》的時間是1945年,1951年,華東越劇實驗劇團重排該劇,增尾「化蝶」,劇本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進等執筆,黃沙導演,陳捷、薛岩音樂整理,幸熙、蘇石風布景設計。范瑞娟飾梁山伯、傅全香飾祝英台、張桂鳳飾祝公遠、呂瑞英飾銀心、魏小雲飾四九、金艷芳飾師母。該劇於1952年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劇本獎、演出一等獎、音樂作曲獎、舞美設計獎,主演范瑞娟和傅全香獲演員一等獎、張桂鳳獲演員二等獎、呂瑞英獲演員三等獎。1953年,該劇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成第一部國產彩色戲曲藝術片,由徐進、桑弧編劇,桑弧、黃沙導演,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
川劇《柳蔭記》也1952年參加了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的演出,榮獲劇本獎,陳書舫獲演員一等獎,袁玉昆和劉成基獲演員二等獎。
京劇關於梁祝的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其中以馬彥祥根據川劇移植的《柳蔭記》和程硯秋晚年的名作《英台抗婚》流傳最廣。
《柳蔭記》由王瑤卿設計唱腔,杜近芳、葉盛蘭在1953年首演。全劇分10場,重要場次有「英台別家」、「柳蔭結拜」、「書館談心」、「山伯送行」、「英台思兄」、「祝庄訪友」、「祭墳化蝶」。此劇最大的特色在唱詞方面,典雅華麗,優美雋永,許多語句打破京劇傳統的七字、十字句,給人以清新脫俗的藝術美感,同時在唱腔設計上很是精緻,無論是曲調的選擇,還是板式的變換,即保持了傳統韻味,又出新求變。被公認為是建國初期戲曲推陳出新的代表作。
1954年,京劇大師程硯秋參考其它劇種的相關劇目編演了一部不朽的程派名劇《英台抗婚》,此劇是程硯秋解放後編演的唯一一部大戲,也是他一生中最後的作品。此劇劇情無變,包括「別家」、「結拜」、「書館」、「相送」、「驚聘」、「拒婚」、「祭墳」、「化蝶」等場次,後來,因覺前部結構較散,便從「驚聘」開始了。這出戲的唱詞和唱腔有很多突破性的創造。以唱詞看:「望爹爹退婚禮隨我願,使我嫁梁君,你是我親愛的老嚴親」,「卻為何你執意要把女兒我嫁與一個陌生生不識之人」……這樣幾乎等同於散文詩的句子竟然被大師「裝」進唱腔,且嚴絲合縫,感人至深,不能不讓人嘆服大師的功力。李世濟曾在建國10周年獻禮演出時上演此劇。
薌劇傳統劇目《山伯英台》由邵江海編劇,源出「錦歌」唱本。劇本保留了「錦歌」唱多白少、通俗易念的特色,幾乎每一場都有大段獨唱或對唱。其中「英台哭靈二十四拜」最為突出,一百多句唱詞纏綿悱惻,曲牌使用了薌劇的所有哭調,一拜一調,連接緊密和諧,組成了類似曲牌聯綴體的成套唱腔。在「安童買菜宴山伯」、「樓台宴請十二盤」等出中,從菜名、菜譜到俗例、俗語都來自閩南特有的民情風俗。「討葯」一出,山伯相思病重,英台剪青絲、割褲帶寄贈,也屬閩南風俗。全劇情節不同於其他劇種。如英台無父而有母張氏,馬俊也同在杭城求學,無「十八相送』,而有游春見景暗喻。「英台祭墓」一出著重表現英台奔喪哭靈。幕表戲尚有「山伯英台游地獄見證前身」、「還魂生子征番」等情節,較有特色的是「山伯相思哭更」,盡情傾吐了梁山伯愛、恨、戀、怨的復雜心情。1978年歲陳德根根據邵江海本、台灣歌仔戲和越劇演出本綜合整理了《梁山伯與祝英台》,由漳州市薌劇團演出,在一個劇場曾連續上演三百場。1979年,錢天真、洪彩蓮分別扮演祝英台、梁山伯,獲得福建省優秀青年演員的稱號。
另外,豫劇、評劇等幾乎所有的大小劇種都有該劇的整本或摺子戲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