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自製
⑴ 有關動漫製作
原畫是指動畫創作中一個場景動作之起始與終點的畫面,以線條稿的模式畫在紙上。陰影與分色的層次線也在此步驟時畫進去。因此有人譯作"key-animetor"或"illustrator"(較少用)。 換句話來說是指物體在運動過程中的關鍵動作.在電腦設計中也稱關鍵幀,原畫是相對於動畫而言。 原畫不是生來就有的.一些風格較獨特的藝術動畫片種就不存在原畫概念,它只是在大規模的動畫片製作生產中應運而生,為了便於工業化生產.從而可以獨立出來的一項重要工作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影片質量.加快生產周期。
原畫創作是決定動畫片動作質量好壞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傳統二維一般系列動畫片的製作順序如下,現有文學本,然後編成文學劇本,繪制分鏡頭,繪制設計稿,進行原畫創作,加動畫,上色,拍攝,剪輯,配音,配樂。 在一些動畫片種里就不存在原畫的概念。例如在沙土動畫,黏土動畫,剪紙動畫等定格動畫中都不存在原畫的概念,因為每一張都是同等重要的。 在對原畫的理解上大致分為兩大類,一種以美國為代表,以迪斯尼公司為典型,在他們的片子中,原,動畫的質量水準差距不大,張數較多,原畫的概念較弱,一套動作是一氣合成的,原,動畫不很分明。一種以日本為代表,原,動畫的差距較大,因為日本動畫通常以敘事為主,講究情節,不追求動作的流暢性,而是更為重視動作的結果,所以原畫的概念就較強。
畫製作是一個非常繁瑣而吃重的工作,分工極為細致。通常分為前期製作、中期製作、後期製作等。前期製作又包括了企劃、作品設定、資金募集等;製作包括了分鏡、原畫、中間畫、動畫、上色、背景作畫、攝影、配音、錄音等;後期製作包括剪接、特效、字幕、合成、試映等。 如今的動畫,計算機的加入使動畫的製作變簡單了,所以網上有好多的人用FLASH做一些短小的動畫。而對於不同的人,動畫的創作過程和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規律是一致的。傳統動畫的製作過程可以分為總體規劃、設計製作、具體創作和拍攝製作四個階段,每一階段又有若干個步驟: 1、總體設計階段 1)劇本。任何影片生產的第一步都是創作劇本,但動畫片的劇本與真人表演的故事片劇本有很大不同。一般影片中的對話,對演員的表演是很重要的,而在動畫影片中則應盡可能避免復雜的對話。在這里最重的是用畫面表現視覺動作,最好的動畫是通過滑稽的動作取得的,其中沒有對話,而是由視覺創作激發人們的想像。 2)故事板。根據劇本,導演要繪制出類似連環畫的故事草圖(分鏡頭繪圖劇本),將劇本描述的動作表現出來。故事板有若乾片段組成,每一片段由系列場景組成,一個場景一般被限定在某一地點和一組人物內,而場景又可以分為一系列被視為圖片單位的鏡頭,由此構造出一部動畫片的整體結構。故事板在繪制各個分鏡頭的同時,作為其內容的動作、道白的時間、攝影指示、畫面連接等都要有相應的說明。一般30分鍾的動畫劇本,若設置400個左右的分鏡頭,將要繪制約800幅圖畫的圖畫劇本——故事板。 3)攝製表。這是導演編制的整個影片製作的進度規劃表,以指導動畫創作集體各方人員統一協調地工作。 2、設計製作階段 1)設計。設計工作是在故事板的基礎上,確定背景、前景及道具的形式和形狀,完成場景環境和背景圖的設計和製作。另外,還要對人物或其他角色進行造型設計,並繪制出每個造型的幾個不同角度的標准畫,以供其他動畫人員參考。 2)音響。在動畫製作時,因為動作必須與音樂匹配,所以音響錄音不得不在動畫製作之前進行。錄音完成後,編輯人員還要把記錄的聲音精確地分解到每一幅畫面位置上,即第幾秒(或第幾幅畫面)開始說話,說話持續多久等。最後要把全部音響歷程(即音軌)分解到每一幅畫面位置與聲音對應的條表,供動畫人員參考。 3、具體創作階段 1)原畫創作。原畫創作是由動畫設計師繪制出動畫的一些關鍵畫面。通常是一個設計師只負責一個固定的人物或其他角色。 2)中間插畫製作。中間插畫是指兩個重要位置或框架圖之見的圖畫,一般就是兩張原畫之間的一幅畫。助理動畫師製作一幅中間畫,其餘美術人員再內插繪制角色動作的連接畫。在各原畫之間追加的內插的連續動作的畫,要符合指定的動作時間,使之能表現得接近自然動作。 4、拍攝製作階段 這個階段是動畫製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錶現畫面上的細節都將在此製作出來,可以說是決定動畫質量的關鍵步驟(另一個就是內容的設計,即劇本)。 以下就是分別介紹二維動畫和三維動畫在這一階段製作的具體分工或步驟。
二維動畫製作
作畫監督 修正原畫、動畫之成品,看看人物的臉型是否符合人物設定,動作是否流暢等等。必要的時候必須能重新作畫,因此必須是資深的原畫家及動畫家才能勝任。 色指定 指定用色的工作稱之,名稱不一,有時也叫色彩設定,英文則有Color Setting、Color Styling、Color Designer、Color Coordinator、Color Key 等叫法。除了指定「衣服要紅色、褲子要黑色」這種事之外,更重要的是指定賽璐珞畫上色時所需的陰影、層次色,是用XXX號的顏料。 仕上 在日文的原意是完成、完稿的意思,中文就是上色,英文為Painting、Finishing。根據每一個區塊標記的顏料號碼,在賽璐珞片的反面進行塗色的工作。 音響監督 負責插入配樂的安排、效果音的准備、配音錄制、混音工程的監督等等。 製作人 製作人的工作,主要是規劃製作進度表,安排每日每天的製作進度,尋找製作群/ 製作公司,對外爭取出資者,同時必須和執行製作共同作業,以確保企劃的每個元件都能按時並正確無誤地組合在一塊兒。 GK模型 "GK"的全文是 Garage Kit,原意是「車庫組件」,因為西方人慣將車庫作為工作房,而GK模型就是在這種地方誕生了。 最初的GK模型只是一些玩家們自行創作的作品,造型細致度是因人而異,通常都是ONLY ONE,全世界只此一個。製作的素材(原料)不一定,黏土、石膏、木板、金屬都可以拿來做,因此自製或自己少量生產的模型才叫GK。 之後因為某些特殊成品很討人喜歡,也就有了把它當成商品來出售的念頭。賣著賣著,突然有天有兩個傢伙,他們同時看上了一件作品,有人就開始動腦筋復制GK模型,用翻模的方式,當時可能是使用石膏之類的材料來當作模版來復制,但是石膏不易耐久,可能翻制個一兩次之後就面目全非啦。現在則是使用矽膠(SILICONE)來作為翻模用的模版材料,不但具有極佳的彈性,在耐用度上也比石膏強多了,不過還是有其翻制數量上的限制。 基上只要不是射出成形而可大量生產的塑膠模型都被叫GK,大致有實心樹脂,空心軟膠,White Metal(低熔點,軟軟的鉛錫合金)數種,題材則多為漫畫或電影人物。在HGA陳列的GK以實心樹脂(最早的來源竟是工業廢料)的動畫人物為主(如HB、Bastet(薊)、THEO)。 監督 監督其實是日文的寫法,英文是Director,即中文的導演。日本動畫製作的導演是決定整部作品氣氛風格的關鍵,掌管故事進行的步調、氣氛轉折等等。即使是相同的人物設定、相同的畫風與製作群,也會因導演的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風格。 角色設定 負責設計登場角色的人物造型、衣裝樣式的叫人物設定,其工作不但是要讓後續的作畫者知道要畫的人長得什麼模樣,還必須告訴他們這個角色的臉部特徵,眼神,表情等等,而且也要設計出由數個不同角度觀看同一位角色的臉,以及不同於一般漫畫、線條封閉的瀏海。而負責登場的機械人、車輛、武器之設計的就是機械設定,除了畫出機械的造型以外,可能出現的細部結構、運動方式、可開啟處等等也必須標明。設計稿除了特別指明以外,一般都是不上陰影的清潔線條稿。 SINARIO 即英文的scenario,中文是腳本的意思。把故事劇情以純文字寫出,包括場景、地點、背景音效、人物對白、人物動作等。 分鏡表 英文是Continuity Script,中文則叫分鏡表。這步作業是實際將紙上的東西轉換成將來呈現畫面的第一步,畫分鏡表的依照腳本的指示,在腦中轉成畫面然後畫在紙上。畫分鏡表的目的就是把動畫中的連續動作用分解成以1個Cut(分鏡)單位,旁邊標上本畫面的運鏡方式、對白、特效等等。最重要的每個Cut所經過的時間、張數等,也都會寫在分鏡表的最右邊。 Layout Layout算是比較少見的工作,在工作性質上接近中文的構圖,只有在一些劇場版作品可能採用,例如設計多層次背景,令每層背景移動速度不同,就能表現出逼真寫實的遠近距離感。而畫Layout的人必須在腦海里意識到攝影機的存在,從攝影機的觀點去看場景里的一草一木,然後將這些畫面詳細地畫下來。 會有這個工作,主要是彌補不大會畫圖的導演所畫的分鏡表,將雜亂簡略的畫面仔細的呈現出來,作為日後原畫、動畫、背景、色指定等等的依據。在押井守的作品,例如機動警察劇場版、機動警察劇場版2、攻殼機動隊等等,都是運用大量Layout的實例,而特色就是「用2D的作畫也能精確表現3D的視覺效果」。 表演 日文「演出」一職,是在日本動畫製作中特有的職稱。簡單說,他是輔佐導演的人,在TV系列和在OVA版、MOVIE版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大相同。 在TV系列中,因為導演太忙,不大可能全程兼顧每一集,所以各集的「演出」就相當於該集的「專屬導演」,順著總導演的意圖,全程掌控該集的製作。而在OVA、Movie中,「演出」這個職位就比較像助監督(副導演),了解導演的意圖,協助處理演出工作的細節(「演出工作」就是把劇本文字轉化為鏡頭畫面的過程,有點像西方電影或舞台劇所謂的場面調度)。他的工作相當近似於監督,一定要相當熟悉動畫語言的人來擔任,但不一定要很會畫圖(正如導演也不一定要很會畫圖一樣),所以有人譯為"Co-director",也有人譯為"Assistant Director"或"Executive Director"。
三維動畫製作
1、故事版 (Storyboard) 有了好故事的點子後,就可以繪製成故事版動畫。這里可以反映出人物的基本表情,姿勢,場景位置等等信息。有點像簡化版的小人書。後面所有的工作都是以這個為基礎的,如果有什麼修改在這里完成代價是最小的。 2、布景 (Set Dressing) 這一步是把場景給完善起來,它不需要燈光、特效的修飾。但是這是在接下來的幾步的背景的基礎;而且這一步中需要建出很多的模型(如建築、植物等),這些模型通常比較復雜,由成千上萬個多邊形構成,為了讓它們看起來真實、自然,動畫師們也要花費不小的精力去做這件事。 3、布局 (Layout) 這一步是按照故事版製作三維場景的Layout,翻譯成中文大概就是布局,規劃都可以。這是從二維轉換成三維的第一步,這里能更准確的體現出場景布局跟任務之間的位置關系。場景也不需要燈光、材質、特效等很詳細的東西,能讓導演看到准確的鏡頭的走位,長度,切換,和角色的基本姿勢等信息就達到目的。 4、布局動畫 (Blocking Animation) 這一步需要動畫師按照布景和Layout中設計好的鏡頭來製作Blocking Animation,這就開始進入真正的動畫製作階段了。就是把動作的關鍵動作(Key Pose)設置好,這里已經能夠比較細致的反映出角色的肢體動作,表情神態等信息。導演認可之後才能進行下一步。 5、製作動畫 (Animation) 上一步通過之後,動畫師就可以根據 Blocking Animation 來進一步製作動畫細節。加上擠壓拉伸,跟隨,重疊,次要動作等等(如說話時的口型)。到這一步動畫師的動作就已經完成了。這也是影片的核心之處,其他的特效燈光等等都是輔助動畫更加出彩的東西。 6、模擬、上色 (Simulation & Set Shading) 這一步是製作動力學相關的一些東西,譬如毛發、衣服布料等。通過材質貼圖,人物和背景就有了顏色,看起來就更細致、真實、自然。這個過程後,顏色就能在不同的燈光中變化了(如玻璃能映出四周景物)。 7、特效 (Effects) 特效這步來製作火、煙霧、水流等效果。雖然這些東西屬於佐料,但是沒有它們動畫的效果 汽車總動員
也會遜色不少。 8、燈光 (Lighting) 再好的場景沒有漂亮的布光也只是半成品。通過放置虛擬光源來模擬自然界中的光,根據前面的步驟製作出來的場景和材質編輯設定的反射率等數據,給場景打上燈光後,與自然界的景色就幾乎沒什麼兩樣了(當然,這得經過渲染才能看到)。 9、渲染 (Rendering) 這是三維動畫視頻製作的最後一步,渲染計算機中繁雜的數據並輸出,加上後期製作(添加音頻等),才是一部可以用於放映的影片,因為之前幾步的效果都需要經過渲染才能表現出來(製作過程中受到硬體限制不能實時顯示高質量的圖象)。渲染的方式有很多,但都基於三種基本渲染演算法:掃描線(Scan-liner)、光線跟蹤(Ray-trace)、輻射度(Radiosity)(《汽車總動員》運用了光線跟蹤技術,使景物看起來更真實,但是也大大增加了渲染的時間)。
動畫製作大師
美國:大衛·艾立克、華特·迪士尼 日本:手冢治蟲、宮崎駿 中國:萬氏兄弟、特偉、徐景達
動畫製作工具
由於動畫製作要求精密,分工細致,其製作手法以單線為主,且存在景與人、人與物的對位和色彩分界關系等等,因此也就有了一系列專門而系統的製作工具,以便於快速准確地製作動畫影片。 1.動畫桌 又稱「透光桌」、「拷貝桌」。它與一般寫字桌不同之處是,以磨砂玻璃為桌面,下面裝有燈管,使桌面能夠透光,看清多張疊加在一起的畫稿,用於動畫線稿的繪制與拷貝。桌面部分常設計成傾斜狀,以免光線直射眼睛並利於工作。 2.燈箱 是一種內部裝有燈管,可攜帶式的木製箱體,是便於搬運的小型和簡易的「動畫桌」,又名「拷貝箱」。 3.定位尺 是動畫人員在繪制設計稿和原動畫時,用來固定動畫畫紙或在傳統動畫攝影時,為確保背景畫稿與賽 璐珞片的准確定位而使用的工具。在動畫製作各環節中,各部門人員的設計都離不開它的定位作用。定位尺一次可固定打有標准孔位的數十張畫紙,也可用於翻閱畫稿。 4.動畫紙 動畫紙根據用途不同,一般可分為原畫紙、修形紙和動畫用紙三種。 一般動畫紙可選用70~100g/m2的白紙。在製作影視動畫時,紙的規格大小主要分為兩種,其尺寸約為24cm*27cm、27cm*33cm(一般被稱為9F 和12F),是根據畫面取景和銀幕不同需要而設定出來的。動畫紙要有較好的透明度,紙質需均勻、潔白、光滑,紙邊較硬,而且較薄而韌性佳。 原畫紙對紙質的要求不用太高。 修形紙大多修形紙採用一種淡黃色的薄紙。 5.打孔機 打孔機的作用與定位尺是相對應的。主要作用是給將作為原畫紙、設計稿紙、修形紙、動畫用紙、背景紙和賽璐珞片等所需要在定位尺上固定的紙,打出與定位尺三個固定柱(一個圓柱、兩個長柱)相同大小、相等距離的孔來,使這些紙能准確的被套在定位尺上。 6.擦板、橡皮、直尺、鐵夾 7.動畫筆 動畫筆泛指動畫片前期、後期製作中所使用的各類筆。主要有鉛筆、自動鉛筆、彩色鉛筆、簽字筆、蘸水筆、勾線筆、毛筆、水彩筆、水粉筆等等。 8.賽璐珞片 又稱「明片」,是一種由聚酯材料製成的透明膠片,表面光滑,全透明如薄紙狀。製作動畫片時採用這種材料,既能是不同動作角色分別畫在不同的膠片上,進行多層拍攝,而畫面彼此間不受影響,同時還能與背景重疊在一起攝制,增強畫面的層次和立體效果。 9.描線墨汁、上色顏料 10.背景紙 11.秒錶 12.攝影台、逐格攝影機 拍攝動畫作用的攝影機,是可以一幅幅地拍攝動畫畫稿的逐格攝影機。它被垂直安置在專門用於拍攝動畫片的攝影台的立柱上,能夠根據需要,通過搖柄上下移動。 13.攝影表 攝影表是用來記錄動畫角色表演動作的時間、速度、對白和背景攝影要求的,是每個動畫鏡頭繪制、拍攝的主要依據。表中標有影片片名、鏡號、規格、秒數和內容,以及口型、攝影要求等項目,是導演、原畫、動畫、描線、上色、校對和拍攝等各道工序相互溝通意圖的橋梁。
漫畫、動畫的電腦上色通常是基於先勾畫出的線稿而進行的。製作人員將完成的手稿輸入電腦後(有些繪師也習慣於利用數位板直接在電腦上繪制線稿)使用專業軟體,如Photoshop、painter等對線稿進行顏色填充,通過控制顏色的深淺、濃淡等手段來表達線稿中的物體的質感,賦予畫面活力和生命力。
⑵ 如何自己製作動漫
分為6部分1.創作動畫故事劇本(腳本),然後根據劇本編寫文字分鏡頭腳本(不知道就自己查去)2.進行整體美術風格設計、造型設計、場景及道具設計和動作風格設計3.繪制、編排處分鏡頭畫面腳本4.動畫繪制人員進行原畫、中間畫的繪制及描先,並使用手工或電腦進行上色(上色軟體有很多現在比如Adobe
Illustrator
CS3了)5.攝影師根據攝影表和繪制的畫面進行拍攝6.進行動畫的影片剪輯、配音及音畫合成表我就不給你畫出來了
又錯字就那麼地了
要多多加分哦
不懂可以問我
⑶ 怎樣自己製作動漫
畫漫畫背景。
動漫的前提是漫畫,首先要有個漫畫故事才能夠製作個動漫,所以前提是先畫,自己在紙上畫出來自己的漫畫故事,可以先從四格漫畫入手,慢慢熟練之後畫出來自己想要製作成動漫的背景畫稿。
畫漫畫人物。
動漫的人物和背景是分開的,人物要有自己的特點,每一幀都是很精細的,比如主人公是個美少女的話就要畫出來她清晰的五官還有頭發絲,還有衣服的圖案之類的,這些都需要細細的研究並且畫出來。
電腦上色。
畫好了動漫的背景和人物,就該給這些畫稿上色了,頭發是什麼顏色,衣服是什麼顏色的,這可不是黑白動漫了,是五彩斑斕的世界了,動漫都是會動的,有顏色的,所以要電腦修改上色一下,這也是前提條件。
台本製作。
台本就是在場景旁邊注釋的意思,比如說這一天是晴天然後主人公的表情是微笑還是悲傷,旁邊會有什麼建築物,會有樹木還是花朵,類似於一種備注,這個是很重要的,越詳細越好,這樣後面展開工作會容易一些。
人物配音。
動漫製作的場景人物都拼接出來之後,就該給人物配音了,可以找一些配音人員分工一下,或者找一個可以駕馭的了各種聲音的人來給動漫人物配音,後期製作的時候合成一下就可以了。
剪輯片頭片尾。
一個成功的動漫是有片頭片尾的,這個是需要有背景音樂,最好有主題曲和片尾曲就更加完美了,剪輯的都是經典的鏡頭可以吸引人們想要去觀看正片內容的,所以可以做的好看一些。
⑷ 怎麼自製動漫
3D靠軟體 二維動畫的話需要靠手繪以及軟體後期的支持
自製動漫做片難點很大 時間周期需要很長 往往一年兩年的時間可能只能製作幾分鍾的短片
⑸ 怎樣自己製作動漫
1、Autodesk Maya
Autodesk Maya是美國Autodesk公司出品的世界頂級的三維動畫軟體,應用對象是專業的影視廣告,角色動畫,電影特技等。Maya功能完善,工作靈活,易學易用,製作效率極高,渲染真實感極強,是電影級別的高端製作軟體。
(5)動漫自製擴展閱讀:
動畫的概念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動畫片,動畫是一種綜合藝術,它是集合了繪畫、漫畫、電影、數字媒體、攝影、音樂、文學等眾多藝術門類於一身的藝術表現形式。最早發源於19世紀上半葉的英國,興盛於美國,中國動畫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
動畫是一門年青的藝術,1892年10月28日埃米爾·雷諾首次在巴黎著名的葛萊凡蠟像館向觀眾放映光學影戲,標志著動畫的正式誕生,同時埃米爾·雷諾也被譽為"動畫之父"。動畫藝術經過了100多年的發展,已經有了較為完善的理論體系和產業體系,並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深受人們的喜愛。
動畫技術較規范的定義是採用逐幀拍攝對象並連續播放而形成運動的影像技術。不論拍攝對象是什麼,只要它的拍攝方式是採用的逐格方式,觀看時連續播放形成了活動影像,它就是動畫。
⑹ 如何製作動漫圖片
1、打開美圖秀秀APP,打開一張人物素材圖片。
⑺ 動漫製作....
《來自虞美人之坡》是宮崎吾郎執導,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動畫電影。影片於版2011年7月16日在日權本正式上映。影片劇情改編自佐山哲郎原作、高橋千鶴作畫,連載於1980年期間發行的日本少女漫畫。 故事發生在昭和38年(1963年),也就是東京奧林匹克前夕。當時的日本正處在變革時期,舊的事物慢慢被淘汰,新生事物源源不斷的出現,充滿復興的味道。由於父親出海後下落不明,忙於工作的母親也無暇照顧家庭,正在讀中學的主人公松崎海同姐姐、妹妹和弟弟四個人生活在一起。某日,崎海捲入了新聞部風間俊與學生會主席水沼史郎之間的騷亂,從此生活開始變的不再平凡[1]。現在溫馨治癒的四格漫畫改編的動畫作品有很多收獲了高人氣的作品,像《黃金拼圖》、《請問您今天要來點兔子嗎?》等動畫作品讓觀眾看得興奮的停不下來,今天在角川漫畫雜志《月刊 Comic Cune》上連載的害羞少女與萌萌貓娘的四格漫畫《貓咪日常》宣布TV動畫化決定。
⑻ 動漫怎麼製作出來的
你所說的貌似復是動漫MV吧制..自己個性DIY同人吧?
那我告訴你,這個叫做MAD或AMV,
MAD意思是靜態MV,自己用漫畫
游戲
自己畫的圖(總之素圖片)配合著音樂來展示給大家看這個情節.
AMV意思是動態MV,自己用剪輯的方法把電影
動漫等的片段配合著音樂連接起來展示給大家看.
製作素用MAD基本要用到PS
AE
AMV基本要用到PS
VV或PR
AE
PS是圖片繪制軟體
VV和PR是非線編軟體(剪輯用)
AE是後期製作軟體(製作效果,讓畫面變得華麗)
初學者請先了解這些軟體---上手就會除非你素天才...一般做MV完美的話做1個月都有
我概括說下:做動漫素個非常消耗人力的工作,可以說素成本很高的作品.當然製作過程的某些方面每個國家都有所不一.這里就不一一概括了.基本都是選個好漫畫-寫劇本-找畫師設計人性-線搞員畫搞-上色員電腦上色-導演編導-製作組用軟體製作(剪輯什麼的瑣碎)-聲優配音-做該動漫的MV進行宣傳.
動漫是個很累人的製作過程,要花大量人力物力,在日本做一部動漫最起碼要幾百人.
⑼ 自己如何製作動畫片啊
現在的絕大多數動畫片,都是通過電腦製作的。但是具體動畫片是怎麼製作的呢?有哪些步驟呢?如何製作動畫依舊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具體步驟如下:
一、動畫片是怎麼製作的?——分鏡
動畫分鏡頭 是指在動畫中的鏡頭表現,依靠劇本完成的鏡頭感設計,分鏡頭表現可以在動畫製作過程中給製作人員帶來很大便利。 是導演的重大工作,動畫中木下誠一這位導演就被分鏡困擾。
二、動畫片是怎麼製作的?——原畫
負責根據分鏡表或設計稿將設計好的鏡頭影像繪製成精細的線條稿,是動畫製作具體操作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又被稱為「關鍵動畫」。
三、動畫片是怎麼製作的?——建模
就是把二維的世界,變成三維的世界。第一個製作部門就是建模,比如在電腦里建立一個立方體,這就是最簡單的一個三維模型,然後把它像揉橡皮泥一樣,捏成一個整體模型。
四、動畫片是怎麼製作的?——設計成形
接下來,動畫師把所有設計製作好的環境背景、人物形象等等的三維模型收集在一起,然後就可以讓人物在設計好的環境中按照故事情節做相應的動作了。
過這么多環節之後,原先寫在紙上的幾句劇本變成了立體並可以播放的連貫畫面。其後,會進入到燈光環節,去模擬各種自然光線,讓整個三維世界亮起來。再經過合成環節,對每一個元素上色,讓整個世界變的五彩繽紛。畫面完成之後,就會進入到後期製作環節,進行配音、配樂,以及去完成音樂和音效的製作。之後,把聲音和畫面結合起來,整個動畫片就製作完成了。
雖然現在有了電腦的幫助,但想要完整的製作一集動畫片出來,同樣需要很多專業人員,共同配合一點一點精心製作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