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達電影
① 電影 弗里達在哪拍的
《弗里達》是由朱麗·泰莫執導,薩爾瑪·海耶克、阿爾弗雷德·莫專里納、傑弗里·拉屬什主演的傳記電影,於2002年10月25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以弗里達的自畫像為線索,講述了這位墨西哥著名女畫家短暫卻充滿著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
② 弗里達完整版電影
弗里達_hd.mp4
③ 弗里達的介紹
弗里達·卡抄洛(Frida Kahlo),墨西哥女畫襲家。1907年弗里達出生在墨西哥城,她的叫做「藍屋」的家中,47年後她又死在同一幢房子里。她說她出生在1907年7月7日,但出生證明上說是該年的7月6日。這只是她一生中對自己生活眾多假話中的一個。另有同名電影。
④ 電影《弗里達》中弗里達喝著酒唱的那首【歌的名字】
原聲大碟 -《弗里達 電影原聲》(Frida Original Soundtrack)[MP3!]
中文名稱:弗里達 電影原聲
英文名稱:Frida Original Soundtrack
資源類型:MP3!
發行時間:2002年
專輯歌手:原聲大碟
地區:美國,墨西哥
語言:英語,西班牙語
簡介:
專輯介紹:
第75屆奧斯卡最佳原創電影配樂獎得主,絕對值得一聽再聽的墨西哥風格音樂,曾經找了很久這張碟的原聲CD,最後終於在廣州的一家專賣原版CD的店裡得到,當時的感覺用「激動」來形容好像已經不夠了,呵呵。
好東西應該與大家分享,在網上看到很多朋友在問這張碟,回想起自己當時尋覓的痛苦和迷惘,不拿出來與大家分享簡直是有罪了:-D
◎拉丁美洲音樂文化的光輝
如果沒有音樂,《弗里達》這部電影會遜色很多。驟聽之下,這張原聲唱片會讓你以為是阿莫多瓦的電影配樂。因為那些弗拉明哥的吉他,那些鏗鏘有力的節奏,那些鬥牛士般的激情,都帶著西班牙的特色。再聽的時候,又會想起《樂滿夏灣拿》(Buena Vista Social Club)裡面那些古巴老藝人滄桑的鋼琴和吉他,還會勾起許多來自巴西的音樂回憶。
其實,這是一張地道的墨西哥唱片,地道的墨西哥民謠,其中閃爍著拉丁美洲音樂文化的光輝,在今年奧斯卡頒獎晚會上,最佳原創配樂《弗里達》的得獎者艾略特(Elliot Goldenthal)激動地說:「我將這個獎獻給我們努力所建設的一條通往墨西哥人民、藝術傳統、個人遺產和政治藝術的橋梁。為你,墨西哥!」
在這部講述瘋狂的激情與藝術靈感的電影中,音樂隨處綻放出耀眼的火花。電影開始時《漂浮的床(The Floating Bed)》中歡快的吉他就散發出熱情活潑的拉美氣息,弗里達雖然已無法行走,但躺在床上也要參加自己的畫展,音樂襯托出她那倔強堅強的性格。影片中有不少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片段,都少不了音樂的渲染。當弗里達與迪戈的攝影家女友在舞會上相遇,兩個女人翩翩起舞跳起探戈。在這場陰柔中暗藏刀鋒的較量里,弗拉明哥節奏的歌曲彷彿把舞場變成了戰場。當弗里達知道迪戈的風流韻事後,怒剪青絲一幕,硬朗的節奏與剪刀下紛飛的長發,襯托出她憤怒心碎的哀傷。就連弗里達到了法國,聽到的老爵士樂,也帶著幾許拉丁美洲鄉愁的味道。在影片結尾處,老歌手滄桑的面孔唱出緬懷弗里達一生的歌曲,隨著弗里達的生命隨床一起燃盡,畫面的切換讓歌聲與人生的交錯構成一個個猶如MTV的片段,分不清畫里畫外,何處魔幻,哪裡現實。
當聽到一首首墨西哥民謠響起時,我又情不自禁地想起《樂滿夏灣拿》裡面那些樂觀、熱愛音樂的老藝人,他們有著和弗里達一樣的執著和堅持,他們製造的原聲唱片和《弗里達》一樣動聽,在他們藝術中閃光的都是拉丁美洲的優秀文化———熱情、明快、充滿靈感。
◎關於演唱者:她是弗里達的音樂化身
知道莉拉·唐絲(Lila Downs)是因為電影《弗里達》(Frida)原聲唱片中的一曲《Burn it Blue》,在她首次到香港參加第33屆香港藝術節時,細雨的夜裡我聽到她的歌聲。
一個誕生在墨西哥山城的女子,在美國明尼蘇達州成長,父親是美籍蘇格蘭攝影師,母親是印第安歌手。莉拉十六歲時父親去世,後來她一直逃避自己的混血身份,把黑發染成金色,追隨「感恩的死者」(The Grateful Death)樂隊,度過一段吸毒和沿街售賣首飾的混亂青春。後來她重新投入到自己的民族傳統中,歌唱印第安文化、南美洲的移民、女性的力量以及身份認同。
舞台上的莉拉扎著兩條長長的辮子,耳上戴著傳統印第安銀飾耳環。歌聲里既有南美洲熱情奔放的艷麗色彩,也有魔幻與現實交織的神秘。在她的新專輯中,開篇的《Viborita》是歌唱南美洲特有的綠色蜥蜴,翻唱里奇·瓦倫斯(Ritchie Valens)的《La Bamba》,莉拉孩子般的歌聲與非洲鼓、Techno節奏一起狂歡。
在豎琴和腰鼓的點綴下,可以做爵士即興表演,背景是變幻的影像藝術。蜥蜴、中國傳統布老虎、仙人掌、皮膚黝黑的女孩,萬花筒般變幻,就像莉拉身上燦爛的色彩。她用瑪雅語唱起《香水》,這首歌講述了香水在愛情中散發的神奇魔力。莉拉讓我想起三毛和齊豫,手上戴很多戒指的漂泊的女子。三毛也是鍾愛瑪雅文化的,她收集瑪雅陶瓷,那些塵封的寶貝,已經下落不明,而莉拉的歌聲,彷彿開啟了一道時空之門,讓你看到南美洲的靈魂。
喜歡World Music,卻一直只能斷斷續續地遇上,太多散落在世界各個角落的藝人在歌唱,就像海底的珍珠,需要緣分才能遇上。喜歡獨立倔強的弗里達,電影里,她是自畫像中眉毛連成一線的女子,莉拉同樣把自己的眉毛畫得很黑,舞台上,她是弗里達音樂的化身。
莉拉的音樂,在第四張個人專輯《One Blood》中更成熟了,從最初的《薩恩杜加舞》(La Sannga)中鮮明的民族元素,到2000年《生命之樹》(Tree of Life)中歌頌自然,2001年《邊界》(La Linea)講述南美洲移民的艱辛歷史。後來她移居紐約,《One Blood》里也用英語和西班牙語兩種語言演唱。莉拉將民族音樂元素注入現代表現形式,讓豎琴和電吉他合作,在演出中加入豐富的視覺元素。她唱墨西哥的革命,唱上世紀六十年代沉溺於大麻的迷失歲月,唱移民的故事、自己成長的故鄉。她說:「歌唱讓我找到和平與融洽,如果不讓我歌唱,我會瘋掉。」正是這樣一個色彩鮮明的女子,不斷拓寬世界音樂的版圖。
專輯曲目:
01 - Benediction And Dream
02 - The Floating Bed
03 - El Conejo
04 - Paloma Negra
05 - Self-Portrait With Hair Down
06 - Alcoba Azul
07 - Carabina 30,30
08 - Solo Tu
09 - El Gusto
10 - The Journey
11 - El Antifaz
12 - The Suicide Of Dorothy Hale
13 - La Cavalera
14 - La Bruja
15 - Portrait Of Lupe
16 - La Llorona
17 - Estrella Oscura
18 - Still Life
19 - Viva La Vida
20 - The Departure
21 - Coyoacan And Variations
22 - La Llorona
23 - Burning Bed
24 - Burn It Blue
電驢下載地址:
http://www.verycd.com/topics/37612/
⑤ 電影弗里達的眉毛為什麼那樣子
真實的弗里達本來就有很濃的「一字眉」(就是兩個眉毛接近連在一起)內。在她的自畫像中這一特點更容加明顯,也算是她對自己個性的一種表達。電影結合了真實的弗里達和弗里達自畫像里的自己,所以眉毛就是那樣了。
滿意請採納哦!
⑥ 全世界最優秀的十部電影
一、驚遇《弗里達》
弗里達:一匹荒原上受傷的孤狼。一蓬怒放的向日葵。一隻用生命絕唱的荊棘鳥。
第59屆威尼斯電影節開幕影片《弗里達》是一部謳歌人性美的傑作。它展示了一個剛毅不屈的墨西哥女畫家弗里達愛與痛苦的一生。觀眾在弗里達的車禍、親情、愛情中觸摸到她無窮的辛酸與甜美,溫柔與傷悲。
一生的悲痛、一生的堅毅澆灌弗里達天才的生命畫。她飲盡苦痛,飲盡孤獨,用沉重的靈魂作畫,展現內心的壓抑和扭曲,快樂和溫暖,追求和失落。
弗里達天天像火一樣地燃燒自己。飲酒、吸煙是靈魂無眠的隱藏,畫是真靈魂的裸白。
影片對人性的剖析全面又深刻。性與愛的嘗試與掙扎,思想與信念的糾纏與斗爭,肉體與精神的死敵般對抗,都入木三分。
電影傳記式敘述地弗里達的一生,剪輯繁簡適宜。
墨西哥民間音樂嘶啞而悲愁,痛捶人心。
二、幻相下的真實
黑夜裡看完美國電影《黑暗中的舞者》,黯然涕下,不能自已。
電影敘述了這樣的悲劇:移民來美國、為兒子看眼病而瘋狂工作的捷克盲女沙蔓,因殺了偷她血汗錢的房主人比爾而被判死刑。
江面一樣平鋪伸展的故事下跳動著一顆在絕境中煎熬的心。一個堅毅的母親、一個移民來異國的女性、一個盲人、一個失去競爭力的弱者,在弱肉強食的現代文明社會中被無聲無息地吞噬,被消滅,就象一片枯葉落了地。
故事震人魂魄的地方,不是情節的跌宕,不是沉重而濃烈的母愛,不是激烈的殺人場面,不是審判的不公與非議,而是尖銳無可調和的對抗性——善良潔白的靈魂與34聲槍響,法庭辯護的沉默與臆想中的亦歌亦舞,上吊繩索與縱情絕唱,走向死亡之岸與狂愛生命之軀,絕境的生存狀態與攢錢醫好兒子眼病的母親的心。
苦難到了極端,愛子到極端,愛音樂劇到了極端,善良到了極點的一條弱小的生命被判死刑。
永不能忘懷的是那微弱的又令人不安的歌聲,那遲鈍的卻令人戰栗的舞姿。
臨刑前,一曲悲涼而濃烈的生命絕唱唱出了靈魂最後的尊嚴:
人,即便被剝奪了一切生存的權利,依然要詩意縱情地放歌。
三、留戀布拉格
《布拉格之戀》像一雙給我很多溫存卻又揮別輕搖的白皙的手,像那曲曼妙憂傷的福雷的《夢後》曲,讓我在感受美麗的同時感受冷酷,感受放鬆的同時感受壓抑,感受溫暖的同時感受孤獨,感受快樂的同時感受憂傷,感受擁有的同時又感受虛空,當它揮一揮衣袖離開我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已是淚流滿面了。
這是根據米蘭·昆德拉的小說《生命不能承受之輕》改編的影片,故事發生在布拉格,德沃夏克的布拉格,深沉熾烈的布拉格,我心儀已久的布拉格。演員朱麗葉·比諾葉,是美與高貴的化身,演過《勇敢的心》中脫俗明慧的美皇後,這次是扮演醫生(男主人公)心愛貌美的、對生活憧憬又被現世粉碎的妻子(女主人公)。
貪戀於女性裸體美的醫生在蘇聯入侵布拉格之後,生活被踐踏了,他與妻子在反抗侵略的吶喊洪流慢慢枯竭之後,離開了布拉格;而妻子在政治自由的異鄉(瑞士的日內瓦)感受到了丈夫的性愛觀對自己的壓抑,她說出了那句長久在地球湖上盪漾的話——「生命不能承受之輕」,她回到了布拉格。
不久,為了追尋純得透明的愛,醫生又回到了妻子的身邊。禁錮的思想讓美麗的布拉格變得醜陋起來,有尊嚴的生存越發得艱難,他們先是被沒收了護照,然後被剝奪了行業資格,接著是無處不在的沉默和恐懼,兩人別無選擇地來到了鄉下過村婦農夫的生活。心愛的狗得病死了,兩人親手灑土埋葬。一次帶著對往昔生活的深深眷戀,兩人驅車在僅有的小鎮舞廳里狂歡度夜。清晨細雨綿綿,返回途中,車禍身亡。
兩條渴求有尊嚴有快樂的美的生命,輕煙雲霧似地散了。
人去花謝,自由與屈辱、性與愛、美與青春的主題,會徐徐退出他人生活的舞台,但卻滲透進我的心靈。
烙在我心頭的是深沉復雜的時代精神——憂慮。焦灼。
四、鳥會啄人嗎?
希區柯克的動物災難片《鳥》,講述了人與動物怎樣相處的故事:把關在籠子里的鳥出售馴養逗樂的人類,被成群成批的烏鴉狠命報復,不得不逃離棲息之地。編劇儼然是鳥類群種的代言人,借一個小鎮被鳥類襲擊,警示人類當心動物的報復,從而加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余韻徐歇。我認為故事的警示還可以伸展:第一,人類不是能輕易服輸的動物,人類自身才是最能報復的物種,人類輸給烏鴉後能善罷甘休嗎?第二,烏鴉真能啄人嗎?事實是鳥類的物種每年在遞減,生存力一天天地弱化,焉有戰鬥力?他們的空間逐漸被人類強奪一空。第三,人類的最大災難一定是來自人類自身的互相殘殺,律師米切在逃離棲息地時,帶走了互懷敵意的母親和女友,同時也帶走了災難,真正的滅頂之災來自人類內心深處的不切實際的瘋狂的佔有欲。
《鳥》是鳥類們虛幻的勝利宣言。也是編劇給哲思的人們一個口頭警告。
從片中出來,你會感到虛驚一場,人類照做天地間無可匹敵的霸主。
五、《現代啟示錄》啟示了什麼?
反戰片《現代啟示錄》的敘述者是一個越戰上尉,他沿途目睹了戰爭留下血腥慘烈的場面,在殺與不殺的內心淤泥里撕裂掙扎,最後還是瘋狂地殺了前線的叛徒上校,留下一生的越戰烙印——恐懼。
啟示一:對英雄的顛覆。英雄成了叛徒,叛徒重又成了英雄,直面英雄時發現,英雄沉溺於對家人的思念、對殺戮無辜百姓的懺悔中,英雄首先是——人。
啟示二:人性的深刻揭示。勇敢與戰栗,瘋狂與冷峻,縱樂與慟哭,榮譽與良知,使命與正義,狂喜與恐懼,都像一把把尖刀撕裂著每一位士兵的靈與肉,每一個越戰人都分割成兩個對立的仇敵,在心臟依然跳動的肉身里驚心動魄地搏鬥。美麗悠長的海岸線與徐徐入侵的戰斗機的對立畫面,強化了人性的善美真與假惡丑斗爭的力度。
啟示三:反戰的主題沉重而深刻。對戰爭的真實體驗(痛苦、絕望、恐懼)的揭示,引發觀眾對戰爭與和平的深沉思考。然而是否該就此徹底杜絕嚴酷的戰爭?美國坦克在幾十年後開進伊拉克的領土是越戰的翻版嗎?是對還是錯?伊拉克人民究竟想選擇戰爭還是選擇專制?戰爭帶來的負面效應將把人類引向何方?
經典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影片的主題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而我們只在一頭眺望。
六、永恆的《日瓦戈醫生》
在前蘇聯政治主宰文學一手遮天的掌心裡,帕斯捷爾納克從指縫間依稀看見了正義與人性的藍天。影片《日瓦戈醫生》是根據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氏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
男主人公日瓦戈是一個被父親拋棄的孤兒,一個救病治人的醫生,一根支撐家庭的樑柱,一個護士的情人,一個有小資情調的反革命,一個熱戀俄羅斯的憂傷詩人,一個能診斷時代瘋病的思想者。
女主人公拉那是一個被繼父誘騙的少女,一個令母親自殺的不孝女,一個革命狂人的妻子,一個戰爭年代扶傷的護士,一根憂傷詩人的愛的拐杖,一朵象徵堅毅與熱烈的沙漠花。
任何驚天動地的巨作都在思想和藝術上有獨特的價值。
故事發生在十月革命前後的動盪年代裡,影片通過日瓦戈醫生與拉那的聚散分離的無常,表達了偉大作家對自由靈魂的珍視、對傷亡生命的關懷、對生命意義的求索,對人性扭曲的鞭撻,對紅色革命的懷疑,以及對人民高於一切等空洞教條的全盤否定。
在藝術處理上,影片有三點妙處。一是把愛情與歷史緊密相連,把觸人靈魂的情愛與戕滅人性的革命戰爭勾留在一起,使日瓦戈與拉那靈犀相知的悲劇愛情具有沉重的歷史感,一般的情愛片只能望其項背。二是用雙線推進法,把主人公的命運按其邏輯緩緩推進,不著斧鑿痕跡;一線為日瓦戈醫生的一生,一線為拉那的一生,兩線在四個點上隨緣重合,在拉那的母親服毒的當晚,在日瓦戈醫生訂婚的舞會上,在硝煙的戰場上,在遠離莫斯科的小鎮玉亭鎮,構思奇巧。三是高潮來臨恰到好處,莫斯科被剝奪了生存的權利,日瓦戈就去老家生活,暫時逃離壓抑緊張的生活,可以噓出一口氣,在自然和情人的雙重撫慰下,日瓦戈詩意的生命得到了張揚,故事在層層鋪墊後達到了最高潮,感人至深。
看影片的同時,也清晰地看見了帕氏憂傷而深邃的眼眸,穿過了蘇聯文藝陣線聯盟的封鎖線,看見了他冰冷的的手,伸出了時代鐵屋的柵欄,觸摸到了真理溫熱的心跳。
赤子帕斯捷爾納克譜寫了一曲低沉的歷史哀歌,獻給苦難深重的俄羅斯母親。
七、《四根羽毛》與一串項鏈
哈利,人人贊譽的勇士,無法直面蘇丹的侵略戰爭,做了逃兵,回到了英國。
女友和好友共四人送了四根象徵懦夫的羽毛給了哈利,受了刺激的哈利孤身來到蘇丹,尋找拯救靈魂的葯方。
他為了榮譽,力盡艱險,九死一生,奮力救出了三位戰敗落難的好友,最後親手殺死敵人,戰勝了恐懼,獨身回國。
送羽毛者,不是勇士。
救他們的哈利,孤身闖沙漠的哈利,成了真正的勇士。
榮譽是否值得用眼睛用生命去交換?勇士與懦夫的分野在哪裡?失落的自我要靠什麼來拯救?愛情究竟要怎樣的考驗才會堅固不移?一個男性追求的勇士稱號是不是莫泊桑眼中那條假項鏈?這是影片劃在每一位觀眾頭腦上的問號。
對哈利來說,勇士的名譽是一串假項鏈,戰勝恐懼才是最大的收獲,雖然以犧牲青春為沉重代價。也許,人的靈魂一旦失落,錯位,是需要勇氣和膽量,靠現世的磨礪來復位。
哈利同瑪蒂爾德一樣,在償還假項鏈的同時實現了靈魂自救。
苦難是一個鍛造場,戰勝苦難,自我確證,就收獲了一串人生的真項鏈。戴上這串真項鏈,人就賦予了生命以活著的意義。
影片《四根羽毛》把問題放在一個不同的價值體系下去折射,正義與非正義,榮譽與幸福,友情與愛情,傲氣與卑賤,都交織在一起,展現多元豐富的主題內涵,值得玩味。
八、解讀《鵝毛筆》
法國電影《鵝毛筆》塑造這樣一位主角:一個作家,為了對抗禁慾而偽善的制度,變態發狂以寫性書為天職,鞭撻摧殘美好人性的拿破崙時代,一生備受非人的凌辱。
影片還塑造了三位配角:一個是閱讀情色小說的洗衣女工,她從書中了解私慾縱橫、行色醜陋的各類嘴臉,卻依舊對愛保持著至純至美的嚮往,最終慘死於他人的色慾之手,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花蕾被掐了。一個是信奉天主的天真的神父,在愛情與信仰中備受煎熬,從受醫生誘騙、到痛失心上人、到割去作家的喉舌、到醒悟後發瘋,歷經人性被扭曲被踐踏被分裂的全過程,是折射時代最清晰的一面鏡子。一個是以宰殺鮮活生命為職的屠夫醫生,他是權利的化身,道貌岸然,秉承皇帝旨意去封殺自由呼喊的喉嚨,去鞭打如花嬌嫩的肉體,去迫害純潔善良的靈魂,去奴役底層愚昧的百姓,是一隻玩弄於眾多生命於掌心的惡魔之手。
悲劇的構思之巧莫過於人物悲慘命運的重蹈覆轍。人物是悲慘歷史的見證,從作家的瘋狂執筆到神父的瘋狂執筆是一個圈,是一個必然,是一個感嘆號,也是一個省略號。
影片《鵝毛筆》還從兩個角度解讀鵝毛筆產生的社會功能,深刻之至。手握鵝毛筆的作家的神聖使命是鞭撻偽善、呼喊正義、還原人性的本真,他選擇對性的畸形暴露為切入口,而性的瘋狂壓抑又導致人們對性的變態追求,因此,作家手中的情色作品是一把雙刃劍,既可做蘇醒人性的解毒劑,又可做迷亂人性的精神鴉片。
這位作家令我想起中國寫《金瓶梅》的蘭陵笑笑生。我讀懂了專制時代選擇「性」為題材的作家的真實用意,作家們自身隱藏著蝴蝶般美麗的摯愛,卻書寫性的變態來矯枉過正,因為瘋狂壓抑所以要變態釋放。讀這類作品時必須解讀隱藏在肉慾之下作家真實的價值判斷。
九、敲響《鐵皮鼓》
一部根據君特·格拉斯的名著《鐵皮鼓》改編的經典影片。
7歲的小奧斯卡只愛敲鼓,有一天意外發現了媽媽與舅舅楊的私情,發現成人世界的丑,他就拒絕長大。希特勒的獨裁統治抽幹了每個德國人的精血,社會乾涸得像沙漠。媽媽吃生魚而死,舅舅楊被誤為波蘭人而被槍殺,奧斯卡的第一個大情人被父親佔有為妻子,第二小情人在德軍撤退時被美軍炮彈擊中,父親在蘇聯人入侵時吞納粹徽章而死。廢墟般的生存環境,使少年奧斯卡無法長大。戰爭結束,20歲的奧斯卡才康復為四肢健全的正常人。
在火龍一樣吞噬個體的畸形年代裡,小奧斯卡靠犀利的雙眼和震碎玻璃的奇異功能,僥幸逃出劫數,活出了自我。看此片一定要讀出小奧斯卡兩個古怪行為的象徵意義,一是敲鼓,第二是尖叫。小奧斯卡把敲鼓作為生活唯一的意義。鼓象徵真理,愛,善,一切美好的化身,敲鼓是一種追求,是對自己信念的守衛。不停的敲鼓是對己對人的驚駭警世。奧斯卡的尖叫可以震碎玻璃,尖叫是需要膽量的,當社會籠罩在一片混沌和黑暗中,誰敢發出自己的聲音?奧斯卡的尖叫能穿透黑暗,像把利劍,向邪惡向獨裁向無知毫不留情地刺去,是一個人對無道社會的抗議。奧斯卡用盡自己的力量與充斥假惡丑的世界作堅決的斗爭,心靈發出了「與成人說不、與社會說不」的微弱而可貴的聲音。
小奧斯卡的偉大就在他無畏地發出了自己的聲音。看完影片,我驚奇地發現,屈原是奧斯卡,魯迅是奧斯卡,顧準是奧斯卡,正義史的每一步艱難的進程都是一個一個奧斯卡的尖叫、敲鼓的結果。
歷史已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們心中的鼓聲還能響起嗎,我們將為什麼而敲?
十、用音樂營建愛的天堂
昨夜與瑞士電影《其實在天堂》相遇,影片暢寫了一個指揮家用音樂營建愛的天堂的動人故事。
著名指揮家在童年時期埋下了強者欺凌弱者的可怕情結,他一生漂泊在外,直至病魔扣響他晚年的門,他才如夢方醒,離開了盡現藝術才華的音樂廳,帶著虛弱的身體,回到惡夢中的故鄉。
他不是去尋找報復那個欺凌他的同鄉,相反,他要用音樂完成他的愛的夢想。他在故鄉成立了一個唱詩班,村子裡的眾多老弱病殘者都是唱詩班的成員,成員之間素有間隙,甚至彼此有仇。在音樂的感化下,唱詩班成員一個又一個拉開了塵封的心門,拍掉了灰塵和蛛絲,心如明鏡,笑臉開始燦爛。指揮家讓音樂變成了一把綠色的梯子,一個寬敞的通道,讓久在自我罪惡的深淵里翻滾的人們,從折磨自我的心靈中走出,通過溝通,消解恨,走上愛的大道,讓生活明朗起來,陽光起來。
最後指揮家在眾生大合唱的和諧歌聲中靜靜地死去。
看完影片,我們開始相信起音樂無與倫比的神力:音樂能讓每顆心靈敞開,自覺自醒地愛著、存在著、相互攙扶著,沒有膽怯、沒有仇恨、沒有苦難、沒有心理障礙,沒有抑鬱情結,人人能借音樂的力量發現自我;音樂能對抗死亡;音樂能營建大同世界。
看完影片,我們開始羨慕起音樂家修成正果的大幸福:求大愛而得大愛,靈魂可以安息。
看完影片,驚覺——從未在自我的聲音里沉醉,從未在合唱的聲音里沉醉。
看完影片,驚覺——其實我們都不在天堂。
⑦ 《弗里達》電影哪有下載在線等
電影《弗里達》
主演:
薩爾瑪-海耶克(Salma Hayek)
艾爾弗雷德-莫利納(Alfred Molina)
安東尼奧-班德拉斯(Antonio Banderas)
艾什莉-賈德(Ashley Judd)
愛德華-諾頓(Edward Norton)
傑弗里-拉什(Geoffrey Rush)
導演:茱莉-泰摩爾(Julie Taymor)
類型:劇情片
這部影片為人們講述了墨西哥畫家、20世紀偶像人物弗里達-卡羅(Frida Kahlo,薩爾瑪-海耶克飾,Salma Hayek)的真實故事,再現了她與丈夫迭戈-里韋拉(Diego Rivera,艾爾弗雷德-莫利納飾,Alfred Molina)間永恆的感情,以及他們在墨西哥社會中的地位。
片中的人物有迭戈-里韋拉在墨西哥藝術界里的競爭對手戴維-斯奎羅斯(David Siqueiros,安東尼奧-班德拉斯飾,Antonio Banderas);著名的義大利攝影家蒂娜-莫多提(TinaModotti,艾什莉-賈德飾,Ashley Judd);納爾森-洛克菲勒(Nelson Rockefeller,愛德華-諾頓飾,Edward Norton),他曾與迭戈-里韋拉簽約,讓其在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的走廊上畫壁畫,後因壁畫中有列寧(Lenin)肖像而取消了這紙合約。在他們的社交圈裡還包括有其他人物:俄羅斯領導人、流亡的俄國革命家利昂-托洛斯基(Leon Trotsky,傑弗里-拉什飾,Geoffrey Rush);以及法國壁畫家讓-夏洛特(Jean Charlot),畫家帕布羅-奧希金斯(Pablo O'Higgins),墨西哥著名社會主義運動活動家、作曲家西爾韋斯特-雷夫尤爾塔斯(Silvestre Revueltas)和20世紀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攝影家之一愛德華-韋斯頓(Edward Weston)。
身為一位偉大的藝術家,弗里達-卡羅還是一位雙性戀者、一位共產主義者。但是,一場有軌電車事故給她帶來了終身的痛苦,她被截去了一條腿,不得不與她那污言穢語的丈夫苦苦度日。過量的毒品和酒精最終在弗里達-卡羅47歲時結束了她的生命。
《弗里達》電影BT下載:
http://www.btcube.com/detail.php?info_hash=
迅雷下載:
http://222.180.10.29/dv_x2/1/626/dv/弗里達CD1.rmvb
http://222.180.10.29/dv_x2/1/626/dv/弗里達CD2.rmvb
電驢下載:
http://lib.verycd.com/2004/12/22/0000031722.html
⑧ 求 弗里達 電影資源
弗里達_hd.mp4記得採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