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仔主題曲揚帆
Ⅰ 張保仔是誰他的生平
世界最強海盜中國張保仔
海盜張保(1786—1822年),人呼張保仔、張寶仔,新會人。
張保仔1786年出生於廣東省新會縣一個漁民家庭,全家靠捕魚為生。張保仔十五歲那年出海捕魚,碰到鄭成功部將鄭建的後裔鄭乙領導的「反清復明」的紅色幫,遂投到旗下。鄭乙於清嘉慶十二年十日遠征南洋遇台風喪生,其妻接管紅色幫,並將一支隊伍交給張保仔帶領。由於張保仔英勇善戰,威望日高,於是,張保仔成了鄭乙嫂的新夫,又成了紅色幫的新主。
紅色幫有一次在南海與葡萄牙船隊沖突,全殲葡萄牙海軍18首軍船!發現葡艦上的財物全是襲擊擄掠中國客船得來,引起張保仔極大憤慨,激發民族感情,於是常集結大隊,縱橫海上,經常襲擊侵犯我國領海的葡、西、荷、英等國船艦,使殖民者提起張保仔都心驚。
張保仔領導的紅色幫,活動於新寧、新會至澳門、香港和廣州灣一帶,而以上川島沙堤港為主要基地,扼守瓊洲海峽,專門襲擊清廷官船和外國侵略者的商船;在沿海打土豪,攻官兵,紀律嚴明,因而紅色幫深得勞苦大眾的擁護和支持,日漸壯大,稱霸珠江三角洲。當年,由於張保仔處事有度、有道,因而深得眾人擁戴,隊伍迅速發展壯大,最盛時,擁有大船800多艘、小船1000多艘,聚眾達10萬人。他更以香港為根據地,開荒生產,標榜自己為「第二鄭成功」。還常與海外華僑往來,使當時荒涼的香港島興旺起來,居民達20多萬。
香港至今還有不少張保仔活動的遺跡,「東營盤」、「西營盤」都是張保仔營寨所在地,扯旗山有條張保仔古道,鴨脷洲有張保仔石炮台,五鼓嶺有張保仔瞭望台,馬灣天後廟有張保仔外寨,長洲及赤柱舂坎角有張保仔洞……
嘉慶3年,紅色幫於上川海面攔截了清政府的武裝商船」鵬發」號,獲得安南王進貢清朝的大量金銀珠寶後更是聲威太震。他們控制了上川島、下川島、赤溪半島,沙沮沿海,東至香港,西至廣州灣的許多島嶼,並在上川島北端和赤溪半島南端設炮台控制了這一重要航線。凡有船隻過往,就通令靠岸查驗然後放行,若是對方不從,張保仔就升起用薄鐵片製成的三角令旗,旗尖指著哪個方向,其手下的船隊就往哪個方向出擊。紅色幫以上川島為根據地,劫奪了許多清廷的進寶船和過往的商船,截獲了大量的金銀財寶,張保仔將這些財寶分為三份,天一份、地一份、人一份。天一份,用於資助當地貧民:地一份,挖地為牢隱藏起來以應急需:人一份,頒獎有功將士。這些金銀財寶張寶仔花不光用不完,其根據地上川島理所當然成了主要的威寶區。張寶仔的藏寶地點都記在手抄本上,但手抄本失傳已久,連副本也只是口頭流傳。張寶仔藏寶絕大部分仍」深藏閨中」,相傳公灣的「倒吊人頭」、背子逕的」鬼仔上桅(即迎客石)」、浪灣的」七星伴月」、七盤山的「石手指」、烏豬洲的「半邊月」石刻、扯旗山的「金井」、竹旗山的」銀頂」……這些地方都有張寶仔的藏寶,因為人們不知遒藏寶圖,這些寶藏尚且未被發掘。
清廷政府為降伏張保仔,施行內外夾擊、封鎖、挑動內訌、先剿後撫的全面策略,但官兵進剿屢戰屢敗,聞風喪膽。1809年,由美國、葡萄牙提供軍火,並派出艦隊配合兩廣總督百齡的官兵,對張保仔進行內外夾擊,張保仔水米斷絕,戰船損壞也無材料修理。就在這內外交困的時候,嘉慶十五年(1811年),百齡派口辯能言的張飛鴻向張保仔勸降,張飛鴻鼓起如簧之舌進行欺騙游說,勉張保仔以「大義」,歸付清廷。
張保仔投降後,幻想效法梁山、瓦崗寨好漢,作國家的「棟梁」、「柱石」,但反成為朝廷鷹犬,先殲黃旗幫200多人於七星洋,再破青旗幫船艦數十艘於放雞洋,更於儋州鏖戰藍旗幫,擒首領麥有金。張保仔陞官晉爵,由千總銜擢升守備,又從順德營都司,調任澎湖協等職。但「以怨仇多,不自安。……怏怏而死。」可謂半世英雄,虧於晚節。
張保仔出降時,內部分歧,反對投降的隊伍相當龐大,罵他中途變節,是叛逆。張出降後,留在香港尚有六七萬人,大小船隻千餘艘,不肯歸附。而張保仔又引官兵到處進剿五色幫,他們走投無路,紛紛揚帆奔向菲律賓、北婆羅洲、馬來亞等地。這是四邑人近代在契約華工出現之前,流向海外最多的一批華人。
Ⅱ 歌曲《揚帆》那位知道揚帆歌曲
揚帆--(TVB劇集《張保仔》主題曲)-鄭俊弘
詞:楊熙 曲:張家誠
風 一吹起蔽天的巨浪
劍 眼下破開前方
我 要躍做人生的主角
無視著炮火和震盪
海 雖凶險也不可絕望
要 教日與天無光
我 已放下情感的虛妄
還讓舊創口給我護航
誰令我越難過
我越捱過 只要看著我
面對槍炮再多
我越強悍 永未被擒獲
船上我獨自揚帆闖
未管剩低什麼
全部要順從我 要被我追趕
誰令我寂寥過
我亦捱過 只要看著我
讓我登上最高名響於四方
從不理有誰抵擋
不會讓你攻陷我
未懼拳來劍往仍迷戀揮灑的血光
不知後果
雖 不清楚哪一天及岸
卻 拚命每天留芳
我 已放下情感的虛妄
還讓舊創口給我護航
誰令我越難過
我越捱過 只要看著我
面對槍炮再多
我越強悍 永未被擒獲
船上我獨自揚帆闖
未管剩低什麼
全部要順從我 要被我追趕
誰令我煉成我
我亦忘我 只顧去掠過
就算得到再多遺失的更多
從不理有誰抵擋
不會讓你攻陷我
未懼拳來劍往仍迷戀揮灑的血光
不知後果
生於海 種下我 便成浪
Ⅲ 亞視張保仔主題曲
陳松伶 - 走出昨天專輯:亞視外購電視劸 朱蒙 】主題曲走出昨天( 韓劇 《朱蒙》 亞洲電視 版主題歌) 演唱: 陳松伶 作曲: 林敏怡 作詞: 鄭國江 編曲 監制 :Johnny Yim 明明是到了絕處 仍信出生天明明是心中愛戀 但到底未如願用決心走出昨天 ...
Ⅳ 關於海盜 張保仔 的問題
新會知縣林星章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主編的《新會縣志》載:嘉慶十四年(1809年)「五月初九日,海賊鄭一嫂、張保將犯境,署縣沈寶善親往江門堵御。十三日賊轉入沿窖口。十四日賊劫牛渚灣、復興圩。」「十五年(1810年)二月初十,海賊毀虎坑水柵,直入長沙,燒鋪戶二百二十餘間。時新會沿海村鄉燒劫甚眾,九如鄉及慕山死者擄者尤多。」
以上縣志所記,是否事實,今天無法稽考。但對於稱張保為「海賊」,則有解剖分析之必要。
張保(1786—1822年),又稱張保仔,江門新會人(有說新安縣人),父親張義,以捕魚為生,因抗清水師勒索,船被擊毀。全家失散。張保仔靠漁民撫養,少時習武藝,操漁業。他15歲那年隨眾出海捕魚,被鄭一擄去。鄭一見張保仔聰明機警,收留他在身邊。這樣,張保仔就被迫「 落水」,成為「海盜」。後來當了小頭目。鄭一死後,鄭一嫂接操夫業,看中張保仔。「明為主僕,暗為夫妻」,大權也逐漸落到張保仔手中。到清嘉慶中葉,共擁有大船800艘、小船過千,徒眾數萬。活動於珠江出海口香港的大嶼山一帶,專劫官船、糧船和洋船。目的是要糧食、裝備和武器。嘉慶十四年(1809年)九月十七日,張保仔擄獲英國東印度公司商船,囚船主索贖,得款萬元及鴉片煙土二箱、火葯二箱等物。因而被清政府聯合英、葡帝國主義者不斷圍攻。張保仔多次將清軍聯軍打敗。後來,兩廣總督百齡上任後,改變策略,立「禁絕岸奸策」。盡改粵糧水道為陸運;硝磺各廠改商營為官辦;並加緊巡哨,遇「盜」船則炮轟,斷絕張保仔的糧食、彈葯供給。嘉慶十五年(1810年)四月,張保仔被迫向清政府投降。後為清廷出力,官升副將。 縱觀張保仔一生,有為盜之名,無為盜之實。「張保仔之性,不喜劫其鄉人。是以往來香港、澳門各處,專劫歐人商船,奪其軍火。」從張保仔的「立法三章」看,就可以看見這幫「海盜」的性質。其法一曰,私上岸者,初犯割耳,再犯死刑;二曰,所得八成歸公,二成作獎;擅取公物,死刑;三曰姦淫婦女者死刑。紀律如此森嚴,又是專門劫掠官船、洋船的舉動,充滿民族大義。與其說「海洋大盜」,毋寧說是「海上英雄」!(引自《南洋華僑通史》)
張保仔做了船長.早期稱霸珠江三角洲.曾經一次擊沉葡萄牙海軍18首軍船!當年,由於張保仔處事有度、有道,因而深得眾人擁戴,隊伍迅速發展壯大,最盛時,擁有大船800多艘、小船1000多艘,聚眾達10萬人。他更以香港為根據地,開荒生產,標榜自己為「第二鄭成功」。還常與海外華僑往來,使當時荒涼的香港島興旺起來,居民達20多萬。 香港至今還有不少張保仔活動的遺跡,「東營盤」、「西營盤」都是張保仔營寨所在地,扯旗山有條張保仔古道,鴨脷洲有張保仔石炮台,五鼓嶺有張保仔瞭望台,馬灣天後廟有張保仔外寨,長洲及赤柱舂坎角有張保仔洞……
據說紅旗幫有一次在南海與葡萄牙船隊沖突,全殲葡隊,發現葡艦上的財物全是襲擊擄掠中國客船得來,引起張保仔極大憤慨,激發民族感情,於是常集結大隊,縱橫海上,經常襲擊侵犯我國領海的葡、西、荷、英等國船艦,使殖民者提起張保仔都心驚。
清廷政府為降伏張保仔,施行內外夾擊、封鎖、挑動內訌、先剿後撫的全面策略,但官兵進剿屢戰屢敗,聞風喪膽。1809年,由美國、葡萄牙提供軍火,並派出艦隊配合兩廣總督百齡的官兵,對張保仔進行內外夾擊,張保仔水米斷絕,戰船損壞也無材料修理。就在這內外交困的時候,嘉慶十五年(1811年),百齡派口辯能言的張飛鴻向張保仔勸降,張飛鴻鼓起如簧之舌進行欺騙游說,勉張保仔以「大義」,歸付清廷。
張保仔投降後,幻想效法梁山、瓦崗寨好漢,作國家的「棟梁」、「柱石」,但反成為朝廷鷹犬,先殲黃旗幫200多人於七星洋,再破青旗幫船艦數十艘於放雞洋,更於儋州鏖戰藍旗幫,擒首領麥有金。張保仔陞官晉爵,由千總銜擢升守備,又從順德營都司,調任澎湖協等職。但「以怨仇多,不自安。……怏怏而死。」可謂半世英雄,虧於晚節。
張保仔出降時,內部分歧,反對投降的隊伍相當龐大,罵他中途變節,是叛逆。張出降後,留在香港尚有六七萬人,大小船隻千餘艘,不肯歸附。而張保仔又引官兵到處進剿五色幫,他們走投無路,紛紛揚帆奔向菲律賓、北婆羅洲、馬來亞等地。這是四邑人近代在契約華工出現之前,流向海外最多的一批華人。
張保仔為何淪為「海盜」? 自有他的客觀原因。張保仔在他的降文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述說:「今蟻等生逢盛世,本乃良民。或因結交不慎,而陷入迷途;或因俯養無資,而充投逆旅;或因貿易而被擄江湖;或因負罪而潛身澤國。其始不過三五成群,其後遂至盈千上萬。加以年荒歲歉,民不聊生。於是日積月累,愈出愈奇。非劫奪無以謀生,不抗師無以保命……」講來不無道理。過去,封建統治階級所說的「匪、盜、賊」,要作具體分析,更重要的是作階級分析。如果是有政治綱領、反抗官府壓榨、劫富濟貧、打擊洋鬼子的隊伍,我們就要為它正名,應該是起義行為、正義行動。其實,封建社會被指為「賊、匪、盜」的人,大多數是被「逼上樑山」的老百姓。
Ⅳ 第一句是揚帆的粵語歌
揚帆
歌手:鄭俊弘
專輯:《張保仔 原聲大碟》
tvb電視劇《張保仔》主題曲
Ⅵ 張保仔是不是真有其人
張保(1786—1822年),人呼張保仔,新會人。
年少為一漁民..後來給海盜鄭林海拐帶..長大後跟隨鄭林海練得一身好武工.鄭林海去世.張保仔做了船長.早期稱霸珠江三角洲.曾經一次擊沉葡萄牙海軍18首軍船!當年,由於張保仔處事有度、有道,因而深得眾人擁戴,隊伍迅速發展壯大,最盛時,擁有大船800多艘、小船1000多艘,聚眾達10萬人。他更以香港為根據地,開荒生產,標榜自己為「第二鄭成功」。還常與海外華僑往來,使當時荒涼的香港島興旺起來,居民達20多萬。
香港至今還有不少張保仔活動的遺跡,「東營盤」、「西營盤」都是張保仔營寨所在地,扯旗山有條張保仔古道,鴨脷洲有張保仔石炮台,五鼓嶺有張保仔瞭望台,馬灣天後廟有張保仔外寨,長洲及赤柱舂坎角有張保仔洞……
紅旗幫有一次在南海與葡萄牙船隊沖突,全殲葡隊,發現葡艦上的財物全是襲擊擄掠中國客船得來,引起張保仔極大憤慨,激發民族感情,於是常集結大隊,縱橫海上,經常襲擊侵犯我國領海的葡、西、荷、英等國船艦,使殖民者提起張保仔都心驚。
清廷政府為降伏張保仔,施行內外夾擊、封鎖、挑動內訌、先剿後撫的全面策略,但官兵進剿屢戰屢敗,聞風喪膽。1809年,由美國、葡萄牙提供軍火,並派出艦隊配合兩廣總督百齡的官兵,對張保仔進行內外夾擊,張保仔水米斷絕,戰船損壞也無材料修理。就在這內外交困的時候,嘉慶十五年(1811年),百齡派口辯能言的張飛鴻向張保仔勸降,張飛鴻鼓起如簧之舌進行欺騙游說,勉張保仔以「大義」,歸付清廷。
張保仔投降後,幻想效法梁山、瓦崗寨好漢,作國家的「棟梁」、「柱石」,但反成為朝廷鷹犬,先殲黃旗幫200多人於七星洋,再破青旗幫船艦數十艘於放雞洋,更於儋州鏖戰藍旗幫,擒首領麥有金。張保仔陞官晉爵,由千總銜擢升守備,又從順德營都司,調任澎湖協等職。但「以怨仇多,不自安。……怏怏而死。」可謂半世英雄,虧於晚節。
張保仔出降時,內部分歧,反對投降的隊伍相當龐大,罵他中途變節,是叛逆。張出降後,留在香港尚有六七萬人,大小船隻千餘艘,不肯歸附。而張保仔又引官兵到處進剿五色幫,他們走投無路,紛紛揚帆奔向菲律賓、北婆羅洲、馬來亞等地。這是四邑人近代在契約華工出現之前,流向海外最多的一批華人。
Ⅶ 揚帆鄭俊弘歌詞大意
就是描寫出張保仔的個性吧
Ⅷ 最後一句歌詞 不知後果 粵語歌曲
歌名:揚帆(TVB劇集《張保仔》主題曲)
歌手:鄭俊弘
歌詞:
風 一吹起蔽天的巨浪內
劍 眼下破開前方
我 要躍容做人生的主角
無視著炮火和震盪
海 雖凶險也不可絕望
要 教日與天無光
我 已放下情感的虛妄
還讓舊創口給我護航
誰令我越難過
我越捱過 只要看著我
面對槍炮再多
我越強悍 永未被擒獲
船上我獨自揚帆闖
未管剩低什麼
全部要順從我 要被我追趕
誰令我寂寥過
我亦捱過 只要看著我
讓我登上最高名響於四方
從不理有誰抵擋
不會讓你攻陷我
未懼拳來劍往仍迷戀揮灑的血光
不知後果
雖 不清楚哪一天及岸
卻 拚命每天留芳
我 已放下情感的虛妄
還讓舊創口給我護航
誰令我越難過
我越捱過 只要看著我
面對槍炮再多
我越強悍 永未被擒獲
船上我獨自揚帆闖
未管剩低什麼
全部要順從我 要被我追趕
誰令我煉成我
我亦忘我 只顧去掠過
就算得到再多遺失的更多
從不理有誰抵擋
不會讓你攻陷我
未懼拳來劍往仍迷戀揮灑的血光
不知後果
生於海 種下我 便成浪
Ⅸ 想了解海盜張寶仔的生平履歷,哪位仁兄知道
世界最強海盜中國張保仔
海盜張保(1786—1822年),人呼張保仔、張寶仔,新會人。
張保仔1786年出生於廣東省新會縣一個漁民家庭,全家靠捕魚為生。張保仔十五歲那年出海捕魚,碰到鄭成功部將鄭建的後裔鄭乙領導的「反清復明」的紅色幫,遂投到旗下。鄭乙於清嘉慶十二年十日遠征南洋遇台風喪生,其妻接管紅色幫,並將一支隊伍交給張保仔帶領。由於張保仔英勇善戰,威望日高,於是,張保仔成了鄭乙嫂的新夫,又成了紅色幫的新主。
紅色幫有一次在南海與葡萄牙船隊沖突,全殲葡萄牙海軍18首軍船!發現葡艦上的財物全是襲擊擄掠中國客船得來,引起張保仔極大憤慨,激發民族感情,於是常集結大隊,縱橫海上,經常襲擊侵犯我國領海的葡、西、荷、英等國船艦,使殖民者提起張保仔都心驚。
張保仔領導的紅色幫,活動於新寧、新會至澳門、香港和廣州灣一帶,而以上川島沙堤港為主要基地,扼守瓊洲海峽,專門襲擊清廷官船和外國侵略者的商船;在沿海打土豪,攻官兵,紀律嚴明,因而紅色幫深得勞苦大眾的擁護和支持,日漸壯大,稱霸珠江三角洲。當年,由於張保仔處事有度、有道,因而深得眾人擁戴,隊伍迅速發展壯大,最盛時,擁有大船800多艘、小船1000多艘,聚眾達10萬人。他更以香港為根據地,開荒生產,標榜自己為「第二鄭成功」。還常與海外華僑往來,使當時荒涼的香港島興旺起來,居民達20多萬。
香港至今還有不少張保仔活動的遺跡,「東營盤」、「西營盤」都是張保仔營寨所在地,扯旗山有條張保仔古道,鴨脷洲有張保仔石炮台,五鼓嶺有張保仔瞭望台,馬灣天後廟有張保仔外寨,長洲及赤柱舂坎角有張保仔洞……
嘉慶3年,紅色幫於上川海面攔截了清政府的武裝商船」鵬發」號,獲得安南王進貢清朝的大量金銀珠寶後更是聲威太震。他們控制了上川島、下川島、赤溪半島,沙沮沿海,東至香港,西至廣州灣的許多島嶼,並在上川島北端和赤溪半島南端設炮台控制了這一重要航線。凡有船隻過往,就通令靠岸查驗然後放行,若是對方不從,張保仔就升起用薄鐵片製成的三角令旗,旗尖指著哪個方向,其手下的船隊就往哪個方向出擊。紅色幫以上川島為根據地,劫奪了許多清廷的進寶船和過往的商船,截獲了大量的金銀財寶,張保仔將這些財寶分為三份,天一份、地一份、人一份。天一份,用於資助當地貧民:地一份,挖地為牢隱藏起來以應急需:人一份,頒獎有功將士。這些金銀財寶張寶仔花不光用不完,其根據地上川島理所當然成了主要的威寶區。張寶仔的藏寶地點都記在手抄本上,但手抄本失傳已久,連副本也只是口頭流傳。張寶仔藏寶絕大部分仍」深藏閨中」,相傳公灣的「倒吊人頭」、背子逕的」鬼仔上桅(即迎客石)」、浪灣的」七星伴月」、七盤山的「石手指」、烏豬洲的「半邊月」石刻、扯旗山的「金井」、竹旗山的」銀頂」……這些地方都有張寶仔的藏寶,因為人們不知遒藏寶圖,這些寶藏尚且未被發掘。
清廷政府為降伏張保仔,施行內外夾擊、封鎖、挑動內訌、先剿後撫的全面策略,但官兵進剿屢戰屢敗,聞風喪膽。1809年,由美國、葡萄牙提供軍火,並派出艦隊配合兩廣總督百齡的官兵,對張保仔進行內外夾擊,張保仔水米斷絕,戰船損壞也無材料修理。就在這內外交困的時候,嘉慶十五年(1811年),百齡派口辯能言的張飛鴻向張保仔勸降,張飛鴻鼓起如簧之舌進行欺騙游說,勉張保仔以「大義」,歸付清廷。
張保仔投降後,幻想效法梁山、瓦崗寨好漢,作國家的「棟梁」、「柱石」,但反成為朝廷鷹犬,先殲黃旗幫200多人於七星洋,再破青旗幫船艦數十艘於放雞洋,更於儋州鏖戰藍旗幫,擒首領麥有金。張保仔陞官晉爵,由千總銜擢升守備,又從順德營都司,調任澎湖協等職。但「以怨仇多,不自安。……怏怏而死。」可謂半世英雄,虧於晚節。
張保仔出降時,內部分歧,反對投降的隊伍相當龐大,罵他中途變節,是叛逆。張出降後,留在香港尚有六七萬人,大小船隻千餘艘,不肯歸附。而張保仔又引官兵到處進剿五色幫,他們走投無路,紛紛揚帆奔向菲律賓、北婆羅洲、馬來亞等地。這是四邑人近代在契約華工出現之前,流向海外最多的一批華人。
Ⅹ 有一部叫什麼仔的海盜片名叫什麼
黃飛鴻之龍城殲霸
時為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國內進入無政府狀態,南方沿海一帶更成海盜盤踞的地方,其中以張保仔(易天雄)勢力最大。與八國群獅力戰後,黃飛鴻(趙文卓)帶同父親、徒弟及十四姨等南歸廣州,與等候多時的十三姨(關之琳)、豬肉榮(鄭則仕)、牙擦蘇(郭晉安)於亂世中重逢,實在別有一番滋味;期間,十三姨與十四姨(王靜瑩)竟為討黃飛鴻歡心鬧出不少笑話。不久,黃飛鴻擒得一賊謝四,以圖押送到衙門,此際他才發現大老爺早已棄官而逃,從中了解謝四寶乃衙中名捕,他冒險偷糧的目的只是擬作差餉發放,以振軍心維持法紀,黃有感其為人豪氣萬丈,遂鼎力支持打擊海盜活動,並大舉直搗海盜巢穴鰲頭堡,與傳奇人物張保仔拼一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