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觀後感
⑴ 讀關於孝敬父母的故事或傳說有感
陳毅孝敬父母
曾讀過許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讓我感動的是「陳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路過家鄉,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親。
陳毅的母親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陳毅進家門時,母親非常高興,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換下來的尿褲還在床邊,就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裡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這問那。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陳毅聽了,忙說:「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裡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母親聽了很為難,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搶著去洗。陳毅急忙擋住並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陳毅元帥是個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務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親。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癱瘓在床的母親,為母親洗尿褲,以關切的話語溫暖撫慰病中的母親。雖然陳毅元帥為母親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從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對母親濃厚的愛。他不忘母親曾為自己付出的點點滴滴,理解母親的艱辛和不易,知道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兒女學習效仿。
孝敬父母關愛幫助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每個兒女應盡的義務,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朋友,我們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嗎?我們給了他們什麼呢?
其實父母親想要的真的不多,他們需要的只是我們的孝心和關愛,希望我們在需要時伸出扶助之手。
當父母還年輕力壯的時候,你常回家看看,一句隨意的問候「爸、媽,你們好嗎?」隨意買的宵夜,親自煮一頓家常的晚餐,陪母親逛逛街,嘮嘮家常,幫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 這些都能讓他們感到欣慰溫馨。
隨著時光的流逝,我們漸漸長大成人,父母卻愈來愈老。他們變成了老眼昏花,動作遲緩,手腳不靈便,思維遲鈍,沒有記性,說過的話以為不說,重重復復,嘮嘮叨叨,甚至患上老年痴呆,像三歲的小孩。說話時,他們會突然想不起要說什麼,甚至極可能最後連要做什麼,都一並忘記;他們會重復又重復教過我們的故事和兒歌,沉醉在那些和我們一起度過無憂無慮的童年的回憶中!他們會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帶;吃飯時,會弄臟衣服,梳頭發時手還會不停的抖;有時還會感到孤獨寂寞,痴痴呆望遠處。看到父母慢慢衰老,我們應該想到兒時父母為我們所做的點點滴滴:父母不厭其煩為我們洗了多少的尿布,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教我們慢慢用湯匙、用筷子吃東西;教我們系鞋帶、扣扣子、溜滑梯;教我們穿衣服、梳頭發;每天教我們背兒歌,還要絞盡腦汁,去回答我們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古怪問題。當時,父母做這些多麼的耐心,多麼的溫柔,總覺得有了我們再苦再累也是一種幸福。
朋友,人們常說父母恩最難回報。願我們能以當年父母對待小時候的我們那樣,耐心、溫柔地對待漸漸老去的父母,體諒他們,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順父母!哪怕只為父母換洗衣服,為父母喂飯送湯,為父母搽搽風濕油,按摩酸痛的腰背,握著父母的手,扶著他們一步一步地慢慢散步......讓我們的父母幸福快樂地度過餘生。學學陳毅元帥孝敬父母,給他們創造一個充滿愛的和諧家庭以安享晚年,那是父母的幸福,也是我們的幸福!
⑵ 丹東生活頻道人間真情51期
寶貝,你要的是這個吧。
開學了要挾讀後感吧,
寶貝記得給點分數阿。
祝你好運!有句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大孝子王希海的用事實告訴人們這句話不是真理!
大連的王希海照顧植物人父親20年,他每天用嘴給父親吸痰,用手給父親摳大便。聽後我完全被感動了。當記者采訪他時,他說「我只是看到父親嗓子眼兒里有痰,咳出來後,他的舌頭失去了功能,非常難受,我看著父親別的憋得上不來氣,我就特別的難過,我就幫助父親吸出來,這樣父親就舒服多了。這沒有什麼的。」
當記者問到王希海:「你這樣20年如一日,堅持到現在,是什麼力量支持著你?」
王希海回答:「我不是在堅持,如果說是堅持,那我一天也做不了,我是真心就想讓我的父親過得舒服。父親把我帶到了這個世界,父親的使命已經完成了,當他病了,需要我的時候,我也要盡最大努力去幫助父親。因為我愛我的父親,我一定讓我的父親一定要活到80歲,因為我看到有的老人在去世的時候,眼睛裡滿是遺憾、痛苦,也看到有的兒女在老人離世以後,才知道怎樣呵護自己的爹娘,我不想讓這種遺憾發生在我的身上!」
朴實的話語,讓我們看到王希海對父親的愛是那樣的質朴,真誠!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說的就是王希海想努力報答父親的心情吧!
我們看看王希海的這一天都在做什麼:
5——6點,做早飯。
8——10點,洗衣服。
10——11 點,給父親按摩。
下午1——2點,做中午飯,給父親喂飯。
3——5讓父親出來曬太陽。
5——7點,給父親喂水,一家人吃晚飯。
晚上11點,給父親按摩。
深夜,給父親蓋被子。
他為了照顧父親,也放棄了許多,結婚出國,但是他不遺憾,因為他只有一個願望,別讓老人帶著痛苦離開世界,帶著遺憾離開離開世界。作為子女,我們應該對給我們生命的父母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用心照顧父母,就像我們的父母照顧我們一樣!
⑶ 小學3年級《開學第一課》觀後感怎麼寫
小學三年級《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
9月1日晚上8點,我准時收看了中央電視台和教育部合辦的《開學第一課》節目。
在這短短的一個多小時里,讓我對新型冠狀病毒有了更進一步地了解和認識。
透過電視,我看到了一張張布滿勒痕的臉,以及各種逆行的背影,白衣天使們堅守崗位,用血肉之軀盡一份綿薄之力,用小小的身軀與疫情賽跑。
他們挺身而出不是為了當什麼英雄,而是學著前輩的樣子,替更多人負重前行。
在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他們沒有退縮。
身為一名學生,我把他們當做榜樣,努力學習將來也要成為他們一樣,做一個敬畏生命、心懷使命的人!
小學三年級《開學第一課》觀後感3
今天晚上的八點鍾,我看了開學第一課,看完後我感觸很深。
一開始,我們就見到了中央電視台的主持人康輝和小尼老師。
開始了,從台下走來了幾名醫生和鍾南山爺爺。小尼老師拿來了一本相冊,那裡面記錄了這幾名醫生的每一滴淚和每一次笑。所以,雖然它只是一本相冊,可它的內容卻非同一般。其中有一名醫生說,他第一次給病人吸痰,患者是一位年事已高的老奶奶。他給老奶奶吸完痰後,奶奶只是休息了一下,馬上對他說了一聲:「謝謝」。這個謝謝有不一般的含義,表達著關心和感謝。那是他覺得,為了患者,做什麼都是值得的。
相冊里還有很多珍貴的照片。最後,鍾南山爺爺寫了一句話送給這幾位偉大的醫生:一個都不能少。這句話激勵著每一個疫情期間的工作人員。
我們應該向他們致敬,沒有他們的付出,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安全環境。我們要努力學習,長大後也像他們一樣做一名對祖國有用的人才。
⑷ 觀看護士操作流程的觀後感
電動吸引器吸痰法
【評估】
1、病人的病情、年齡、意識狀態、呼吸回狀態(頻率、節律、深答淺度、有無痰鳴音及缺氧症狀),口腔及鼻腔有無損傷,痰液的性狀(顏色、粘稠度及量)。
2、病人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對吸痰的知識水平和心理反應。 3、環境的溫、濕度。 4、器械設備的完好狀態。 【准備】
護士:按要求著裝→洗手、戴口罩→備物→操作。 物品:電動吸引器一台、多頭電插板一隻,治療盤內臵有蓋罐2隻,1隻盛無菌等滲鹽水,1隻盛12~14號消毒吸痰管數根(氣管插管用6號吸管),無菌紗布、無菌血管鉗臵於盛消毒液的容器內,彎盤,必要時備壓舌板、開口器、舌鉗,床欄上系一盛消毒液的試管瓶。 環境:安靜、舒適。
病人:仰卧、頭偏向一側位。
⑸ 普通人家的生死楊楊讀後感
打電話回家的時候,母親忽然告訴我,老D去世了。她再三感嘆,我也半天無言。有時候,命運好像真的要特別跟人為難,苦命的人竟然會再三受其撥弄,輾轉難以逃離。
認識老D,是在ICU(重症監護室)的門外。2010年5月,父親和妹妹從合肥回老家,在合肥火車站,父親還在移動扶梯上的時候,突發腦溢血,上了二樓人已倒地不起,無法說話,只能閉目流淚。妹妹驚惶中不失鎮定,在別人的幫助下叫了救護車,送他去了醫院,然後通知了我。我買了最近的機票趕回家,卻再也沒有見到父親醒轉。父親的出血部位是在腦干,據醫院的人說,這種病人是沒的救的,往往在病房住個幾天,挨到遠方的家人回來,見上一面就放棄治療。大部分人放棄的原因之二是高昂的費用,ICU里的人,一天耗費個五六千乃至上萬,都是尋常事。我們母女沒有輕言放棄,四處奔波籌錢。那時候心頭焦急萬狀,一方面想著父親究竟能不能醒轉,另一方面想著怎麼去籌措下一筆醫葯費。醫生和護士的態度都是很好的,但催起款項來毫不含糊。父親第一次大病是在省立醫院,那裡的護士催費方法是把費用單放在病人床腳。家屬看了,自會砸鍋賣鐵地去盡快籌費,否則第二天就要停葯。這家市立醫院又是別樣的方法。他們在收治病人的時候都要留家屬的手機,有事便通知家屬。有一次半夜10點多,電話鈴響了,我一看號碼是醫院的,手直發抖。待接了電話,才知道是催我們第二天要交費。5月下旬,出於照顧便利和費用的考慮,我們包救護車把瀕危的父親轉回了老家的醫院,就是在那個ICU病房外認識了老D一家。
縣城的ICU是非常奇怪的所在。一大片簡易房,房頂是寶藍色的簡易瓦,接著舊的住院大樓蓋在露天。醫生要求病人家屬24小時不離開門外,卻又不提供住處,病人家屬只能在病房外的水泥地上鋪張破席子,席地坐卧。雨天一身水,晴天一身灰。我們剛去那裡,摸不著頭腦的時候,一個常年在那裡打掃衛生的清潔工穿著白大褂冒充醫生,命我們買兩條毛巾被給病人用。我們覺得莫名其妙,想是縣城的新規矩。又看她一身白大褂,倉皇中未辨真偽,稀里糊塗地掏了錢,40元一條,買了兩條小小毛巾被。待幾天過後明白她只是清潔工,也不敢發怒,反而還要小心陪笑臉,因為她是可以自由出入ICU的人。我們到不了父親身邊,她是可以隨時隨地到達的。毛巾被後來也沒有給父親用,被我們帶回家了。
我們懇求醫生,問能否留下手機號碼,自己回家休息,一旦有事,打個電話人就來了——縣城非常小,從我家步行到醫院,10分鍾而已。哪怕我們付電話費呢?多付一些錢呢?醫生堅決不允,還說不候在門外,出事找不到家屬,責任自負。我們無奈,只能每天去病房門口徘徊守候。不過事實證明,ICU根本沒有什麼需要家屬處理的急事,最急的事無非是你賬上沒錢了,醫生拿著白色小條子慢慢走出來,命你速速去補款而已。
ICU里死人乃是尋常事,常見到家屬們在病房外集聚,或焦灼滿面,或嚎啕痛哭。有的病家是縣城中的殷實人家,家屬雖然面色凄惶,但衣履體面,神色自矜。有的病人一看就是田舍郎,家屬衣著寒窘,腿上還有泥濘。記得有一家送來的病人,是正值壯年的女人。原是腦出血,醫生誤診了,給安排在普通的病房。病人也不知道,掙扎著去上廁所,一頭栽倒在地,被送入ICU,再也沒有醒來。那病家一群衣冠楚楚的家屬擠在ICU門口,其中有個女孩拖著行李箱,靠在牆上面色凄慘。行李箱上航空公司的條形碼還未來得及撕去。
我們在ICU外踱來踱去,沒事可做,很快就發現門外唯一可以避雨的地方——住院部的屋檐下,有人佔了先機,安放了一張折疊床。床上亂七八糟地堆著被子和軍大衣,一個老頭斜靠在那裡,雖然面目憔悴,但不像是加床的病人,想必是家屬吧——這就是老D。老D是在守護自己的老伴D大娘——也是一個腦溢血昏迷的。我們姐妹立得久了,不免想找個地方歇息一下腿腳。老D很善良,看出了我們的意思,從床上坐起來,招呼我們姐妹坐下。我們先是不好意思,但耐不住勞累,終於也慢慢坐在床尾,和他們攀談起來。縣城就是小,談了幾句,竟然發現是母親的舊識,告知母親,她趕來探視,又是一陣唏噓。
母親悄悄告訴我,這家特別不幸。老夫妻倆生了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在農村裡也算是個能頂門立戶的人家了。D大娘為人勤儉,是四鄉八里都聞名的。「他家,會過!隨什麼時候貼秴餅子,拿鍋鏟子都鏟不下來!」這是什麼意思呢?皖北人家貼餅的時候,一口地灶大鍋,鍋底放水,面餅摶好之後貼在鍋邊,蓋上蓋子蒸。為了餅熟之後好鏟,往往會在鍋面抹薄薄的一層油。D大娘節儉到這一點油都不捨得抹,乃至於餅熟之後都貼到了鍋上,鏟不下來。
老兩口克勤克儉,賣豆腐,賣菜,家裡過得頗為殷實。唯一的遺憾是,大兒子是傻子,是個中看不中用的,只好在家養著。好在第二個兒子是個爭氣的,學習成績好,人也長得俊秀。老夫妻倆一門心思和指望都在小兒子身上。這兒子順順當當到了高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心性也高,想著自己將來不是北大也是清華的。只可惜農村中學,哪有什麼好質量的師資,能把字音讀准就不錯了。所以,說是小兒子成績不錯,也不過是矮子里挑將軍罷了。可是一個農村少年,怎會想到這么多?高考放榜,成績並不如他所願,雖然不至於落榜,但北清是無望的了。少年接受不了現實,痛哭幾次,自殺身亡。
唯一的指望沒了。老D兩口子是否呼天搶地,尋死覓活過,我不知道。但日子是很長的。人命像草一樣賤,但也像草一樣結實,經冬不凋。女兒出嫁了,一個在城東,一個在城北,日子過得去,老兩口還要養著傻子這個兒子呀!容不得懈怠一天。老D夫婦仍舊是賣豆腐,賣菜。日子一天天過去,悲傷會不會褪色?數年過去了,就在人們已經不大談論這個悲劇的時候,D大娘腦溢血,被送到了縣醫院。老D菜也不賣了,天天蜷縮在病房外,守著。女兒們要老頭回家休息,老頭不答應。所以,他是24小時看守,兩個女兒輪番來陪伴。
「你看看,一個油星都不捨得用,現在一天好幾千塊錢!」母親唏噓。
我們家沒有男丁,母親又在家料理家事,照顧90多歲的老外婆,我們姐妹倆實在無法滿足醫生「24小時守候」的命令,就深夜從ICU走回家休息,清早再去。有時候,醫生深更半夜出來喊著催費,或是催家屬送什麼東西進病房,星夜露天守候在病房外的老D一家就幫我們傳個消息。
父親在合肥醫院的時候,ICU允許病人家屬每天消毒後進病房看半小時,我們母女每人每天十分鍾,拉著昏迷的父親的手,和他說話,呼喚他,期盼他醒來——但父親始終沒有醒轉,我不知道他是否知道我已飛回他的身邊。我告訴他我准備要小孩了,讓他千萬等等自己的外孫或者外孫女。他閉著眼睛,滿面浮腫,毫無回應。父親被困在了自己的軀殼中,誰也不知道這種病人有沒有感受和知覺,因為很少有人回來過。每天和他說完話,我都親他一下才離開。但其實自我記事之後,父親健康時我都沒有親過他。唯一一次他清醒時親他,是兩年前他腸癌手術之後。我們在手術室外等得心神俱碎,父親才被推出來,我俯身看他,他臉色蠟黃,躺在推車上無法動彈,看我看他,突然說:「沒辦法『啪唧』你了。」我心領神會,親了他一下,他笑了,我也笑了。
過了幾天,父親上了呼吸機,這不是個好兆頭,因為很多人上了呼吸機就沒有拿下來過。上呼吸機,剛開始是把你的嘴分開,從喉嚨里插一根管子下去。後來醫生說一直這樣會傷害氣管,建議從脖子上挖一個口子,直接從那裡接管子下去。醫生告訴我們,因為病人沒有知覺,可以不用麻醉葯,直接挖。「麻醉葯是沒有意義的!」我非常猶豫,但醫生堅持說不要緊,就這么挖了。第二天去看,父親喉結下面插了一根手指粗的塑料管。皮膚上貼著一塊紗布,上面還有血痕。
縣城裡沒有進病房探視這種事,所以父親進了病房,就和我們完全隔絕了。每天下午的時候,醫生打開病房外面一個巷道的小門,家屬們可以擁到那個骯臟不堪,垃圾滿地的巷道里,爬上窗下擺著的搖搖欲墜,缺著不少木板的長椅,伸著頭往病房裡看上二十分鍾。每天只有這會兒能見到親人,家屬們都拚命拍著窗戶,大喊病人的名字。父親正好躺在一個窗戶的旁邊,我們能夠看到深埋在一堆管子中的他。我們姐妹每天都踩在椅子上,隔著厚厚的窗玻璃,喊著父親的名字。D大娘是父親的臨床,所以她的兩個女兒也和我們一起擠在椅子上,拍窗大喊。一時「俺爸」、「俺爺」、「俺娘」之聲此起彼伏,還有人忍不住掩面而泣。時間長了,我們在一群家屬中儼然成了老江湖,門一開,別人還在發愣,我們就左右分擠,猿臂輕舒,縱身飛上長椅,占據有利位置。ICU不允許病人進入,理由之一是要保持衛生,說裡面是無菌環境。但有一天我在拍窗呼喊的時候,竟然看到窗戶里邊有一隻蒼蠅,在窗檯上活動腿腳。
ICU又要求家屬給提供衛生紙和濕巾,說是病人大小便失禁,要用這些東西清理。為什麼不能用別的方法,為什麼不能從醫保走,沒有解釋。總之,我們隔一兩天都要送進去十卷長的衛生紙卷,好幾袋濕巾。第二天又沒了,醫生護士就又催買。我真懷疑一個月粒米未進,只靠營養液維持生命的父親,哪裡有如此多的排泄物。但人在他們手中好比是肉票和人質,哪裡有什麼分辨的餘地。於是又匆忙買來點頭哈腰地送進去。縣城裡百貨大樓的濕巾特別貴,一袋強生的嬰兒濕巾要30元人民幣,這樣一兩天下來,我們遞進去的衛生用品都要近百元。當時,我們為了籌集醫療費可謂日日發愁,左支右絀。為了節省開支,我在淘寶上買了一箱嬰兒濕巾,每袋合人民幣10元,算下來也頗節省了一批錢。老D家也想要,濕巾來的時候,就是他女兒騎著電動三輪車幫我們運回來的。那一箱子濕巾,父親沒有用完就去世了,我們把剩下的濕巾給了她們,過了一段時間,她們給媽媽送來了兩百元錢。
老D家的兩個女兒,對我們都極和善。她們一看就是庄戶人家的婦人,面色黧黑,牙齒發黃。雖然已經為人母,但說起話來輕言細語,三分羞澀,溫柔敦厚。我們守候在病房外,長日無聊,互相談論些雜話,說著稼穡之事,我們聽著都新鮮。說起6月的黃瓜不能吃,農葯太多,前幾天什麼莊子里還毒翻了一片,我們都惶然。又談起農村青年因為外出打工,導致風氣敗壞,十幾歲當媽未婚先孕的事情,我們都嘆氣。老D見到我們,大多時候都是嘿然無言,唯抖抖索索咳嗽幾下,招呼我們坐下。
撐到了6月份,父親臟器漸有衰竭的傾向,遍詢醫生得知無幸,方決定放棄治療。究竟讓父親哪一天死,這是個很難的選擇。雖然決定放棄治療,但我還是做了最後的努力:帶著父親的醫療資料又回了一趟合肥。我去了搶救父親的醫院,去了安醫附院,去了省立醫院,還去了朋友的親戚所在的一個小醫院。所有的醫生看著父親的病歷都搖頭。最初搶救的ICU主任看到我,驚道:「這么久了,你們居然還沒有放棄?」最後去的是省立醫院。醫生是個中年女士,看了片子,說是沒救了。我的眼淚當場就下來了,坐在醫生的辦公桌邊哭啊哭,醫生也沒有說話,就默默地看著我哭。
6月初天氣已熱了,但父親去世之前的一夜,風雨大作,非常寒冷,我幾乎睜眼等到了凌晨。四五點鍾,我和母親妹妹前往醫院。當天寒冷異常,路上沒有行人,我們衣著單薄,拎著暖瓶、水桶、毛巾和干凈衣服,瑟瑟縮縮往醫院走。一邊走我一邊發抖。到了ICU,三人換了衣服進去給昏迷中的父親擦洗身子,母親站在父親床前不禁痛哭,我們也黯然涕下。因為父親早就說過,不喜歡壽衣那種小丑一樣的裝扮。我特地給他買了一身西裝,一件干凈襯衣。擦洗完畢,換上干凈的襯衣。母親拉著父親的手說,你不要怪小孩,我們實在沒有辦法了,你總也不醒呀。昏迷了一個多月的父親彷彿知道我們前來送別,突然猛地睜開了眼睛。睜得非常大,血紅色的眼球——就睜了這么一下,又閉上了。
擦洗完畢,已是清晨,天亮了。我們姐妹退出ICU,醫生就拔掉了呼吸器。我坐在老D的床尾,等啊等,等父親的靈魂從身邊飛過。然而奇跡發生了,父親原本早就不能自主呼吸了,可呼吸機一拔掉,他的呼吸又恢復了正常。醫生告訴我之後,我興奮不已,以為父親有救了。我高高興興地去醫院聯系,希望把父親移到普通病房,可外科醫生得知情況,卻以「別的病人害怕」為由婉拒了我。我回家後,在網上買了簡易的呼吸機,吸痰器,還收藏了供植物人使用的床和床墊。媽媽也高興地說,寧願伺候一個植物人。
第二天,父親還是沒用呼吸機,我們且驚且喜,三個人不由自主地綻開笑容。上午,病房外無事,我們回家休息了。下午一兩點鍾的時候,我接到了ICU主任的電話。主任溫言細語地說:「XX啊,你來醫院吧,你爸呼吸不好呢。」我和妹妹瘋了一樣往醫院趕。到了病房,進去,我看見爸爸呼吸非常急促,喘不上氣的感覺。主任這時候才跟我說實話,說他昨天之所以呼吸正常,是因為缺氧導致的肌體自我保護。現在,這股保護力量沒了。現在要我們做最後的決定,是不是要搶救,是不是要上呼吸機。如果決定徹底放棄,就在一個文件上簽字聲明。我又一次猶豫了。
醫生拿著文件等在我面前。他跟我說起了自己的一個親人逝去的故事,暗示我,有些東西是無法挽回的,有些堅持是沒有意義的。我知道,雖然上呼吸機,父親又可以撐幾日,但幾日過後,錢沒了,人還是救不回。母親怎麼辦呢?最終,我在文件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同意放棄治療。父親生了我,我卻親手給他送死。主任把我們帶出了病房,他說病人臨終時候的樣子我們是承受不住的。我曾經想過,自己是一定要拉著父親的手,等他斷氣的。但臨陣我還是退縮了,我覺得自己實在不敢承受。我請求醫生在父親逝後,把他身上的傷口全部縫合起來。我們等在10米之外的醫生休息室里,父親在深度昏迷中平靜離世。
父親去世後,醫生走進來,讓我看了時間,下午三點多。我們走進病房,父親床周圍的簾子拉了起來,醫生已經離開了。我掀開簾子,父親平靜地躺著,嘴邊有一些嘔吐的污漬。身上的管子都拔掉了。我拿著濕巾一點點擦乾凈污漬。掀開父親的衣服,他的身體還是溫熱而柔軟的。我摸了摸他的肚子,還有點燙燙的,一點也不像去世的人。我們姐妹再一次用熱水清洗了他的遺體,把他接回了家。鄉人囑咐我們,在人去世後,不可以把眼淚滴到他的身上,不然他會掛念,不肯走。可是妹妹在給父親擦身子的時候,一滴滴的眼淚都落在他身上了。
此後守靈兩夜。因為我要趕回來的飛機,也只能守著這兩夜了。父親的冰棺放在進門的客廳,頭頂上亮著大燈,冰棺下的地面上散亂鋪些稻草,我和妹妹就蜷縮在稻草上睡覺,這是本地的規矩,孝子在守靈期間不能睡床,也不能坐板凳。母親搬來被褥鋪在稻草上,我睡得不安,溽熱,燈光,還有蚊子。冰棺嗡嗡響,也令人無眠。冰棺的壓縮機流出水,水流過稻草底下。我過一會兒掀開蓋在棺上的布,看看父親的腳。有時候掀開前面的布,看看他的臉。父親的臉非常平靜:讓他痛苦的人生結束了。
親友來吊,我們守在棺側,跪在稻草上給每個弔客叩頭。三天過後,我抱著父親的遺像上了路,逢到路的拐彎處和過橋的時候就喊一聲,「爸,過橋了!」「爸,拐彎了!」父親去世後好像失掉了靈性一般,需要我這樣去提醒他,帶著他走路。吾鄉人對於死亡有種奇怪的看法,好像認為人死之後就靈性全失,泯滅如同牲畜。
在另外一篇文章中我這樣回憶父親的最後旅程:「父親火化的那天,火化之後工作人員讓我和家人進入了車間,為的是想找到他體內的腸癌術後吻合器,不想讓他帶著那東西走。我走過打開的車間門,眼前是一個大爐子,爐後面是平地,水泥地上乾乾凈凈的,散放著許多骨頭渣子,有大有小,有的地方還帶著火星。我剛開始頭暈目眩,都沒有明白那是什麼,直到一步一步走近, 心裡才曉得這是父親。蹲下來摸了一摸,骨頭還有溫度。妹妹和我蹲在一起,我們倆看著骨頭發呆。有的骨頭很大,能看出是天靈蓋,有的是腿骨。我摸一摸腿骨, 很結實。撿起天靈蓋翻過來看了一下,背後有燒焦的痕跡。能看到骨頭的細密紋路。妹妹低低叫了一聲:「俺爸?」我們倆沒有大哭,反而還不約而同笑了一聲。是真的,那一刻我忽然放下了一些東西,我知道眼前就是最後的最後,就是結局了。一切煩惱、痛苦、不平、憂懼,都不存在了。只有這潔白乾凈的骨頭。他還在。也沒有想像得那麼壞。而且我確信,許多年之後我們是可以永遠在一起的,那時候所有的人都在。」
父親火化次日,我們依照風俗,給他送煙火。也就是說,他從此後要和我們分家,在另一個世界另立爐灶了。我和妹妹在傍晚時分去了殯儀館,在一處荒丘處給他燒了紙錢鞭炮。風俗說是,燒完轉身就走,千萬不要回頭。我立在黃昏的風里大聲說:「爸爸!從今後你就要單另過了!自己做飯的時候,不要節省,吃點好的!」
父親去世了,我們也不復在ICU外守候。但一直惦記著這家人,不知道那勤儉的D大娘有沒有醒轉過來,不知那守候老妻的老D有沒有輕鬆起來?不知道那溫柔敦厚的D家姐妹,有沒有好起來?
母親也惦記著他們。昨天,終於見到了老D的鄉人。問起D大娘,鄉人說:「咳!下個月就兩周年了!」母親心下慘然,又問起老D。鄉人搖頭說:「明天就是圓墳!」圓墳,吾鄉的人去世,三天之後家人去祭拜之意。母親很吃驚,忙追問怎麼回事。鄉人說,D大娘被接回家,大半年左右就死了。她死後,老D帶著傻兒子,兩個過活。村人蓋房子,他家也蓋。那天要拆個牆還是怎麼的,要爬上牆頭施工。老戴的傻兒子不管用,老頭子掙扎著爬上牆頭。不想大錘突然斷了,老D也從牆頭跌了下來,當場就沒了氣。傻兒子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到處跟人講:「俺爺不能去幹活嘍!他那個錘子還是俺遞給他的!」
為了照顧傻哥哥,老D的女兒從婆家搬了回去,這大概就是結局了吧。「在農村,這一戶人就算是絕了!」母親語帶凄惶。
⑹ 觀《父母恩情似海》有感的一篇作文
曾讀過許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讓我感動的是「陳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路過家鄉,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親。 陳毅的母親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陳毅進家門時,母親非常高興,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換下來的尿褲還在床邊,就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裡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這問那。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陳毅聽了,忙說:「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裡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母親聽了很為難,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搶著去洗。陳毅急忙擋住並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陳毅元帥是個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務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親。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癱瘓在床的母親,為母親洗尿褲,以關切的話語溫暖撫慰病中的母親。雖然陳毅元帥為母親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從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對母親濃厚的愛。他不忘母親曾為自己付出的點點滴滴,理解母親的艱辛和不易,知道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兒女學習效仿。 孝敬父母關愛幫助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每個兒女應盡的義務,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朋友,我們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嗎?我們給了他們什麼呢? 其實父母親想要的真的不多,他們需要的只是我們的孝心和關愛,希望我們在需要時伸出扶助之手。 當父母還年輕力壯的時候,你常回家看看,一句隨意的問候「爸、媽,你們好嗎?」隨意買的宵夜,親自煮一頓家常的晚餐,陪母親逛逛街,嘮嘮家常,幫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 這些都能讓他們感到欣慰溫馨。 隨著時光的流逝,我們漸漸長大成人,父母卻愈來愈老。他們變成了老眼昏花,動作遲緩,手腳不靈便,思維遲鈍,沒有記性,說過的話以為不說,重重復復,嘮嘮叨叨,甚至患上老年痴呆,像三歲的小孩。說話時,他們會突然想不起要說什麼,甚至極可能最後連要做什麼,都一並忘記;他們會重復又重復教過我們的故事和兒歌,沉醉在那些和我們一起度過無憂無慮的童年的回憶中!他們會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帶;吃飯時,會弄臟衣服,梳頭發時手還會不停的抖;有時還會感到孤獨寂寞,痴痴呆望遠處。看到父母慢慢衰老,我們應該想到兒時父母為我們所做的點點滴滴:父母不厭其煩為我們洗了多少的尿布,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教我們慢慢用湯匙、用筷子吃東西;教我們系鞋帶、扣扣子、溜滑梯;教我們穿衣服、梳頭發;每天教我們背兒歌,還要絞盡腦汁,去回答我們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古怪問題。當時,父母做這些多麼的耐心,多麼的溫柔,總覺得有了我們再苦再累也是一種幸福。 朋友,人們常說父母恩最難回報。願我們能以當年父母對待小時候的我們那樣,耐心、溫柔地對待漸漸老去的父母,體諒他們,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順父母!哪怕只為父母換洗衣服,為父母喂飯送湯,為父母搽搽風濕油,按摩酸痛的腰背,握著父母的手,扶著他們一步一步地慢慢散步......讓我們的父母幸福快樂地度過餘生。學學陳毅元帥孝敬父母,給他們創造一個充滿愛的和諧家庭以安享晚年,那是父母的幸福,也是我們的幸福! 孝敬父母親情是一個人善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 《新三字經》里有一句:能溫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漢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長輩而名流千古的好兒童。他九歲時,不幸喪母,小小年紀便懂得孝敬父親。每當夏天炎熱時,他就把父親睡的枕席扇涼,趕走蚊子,放好帳子,讓父親能睡的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鐵,他就先睡在父親的床席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暖熱,再請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當有「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贊譽。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著父母的心邁開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兒歌聲中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成長;災災病病使父母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讀書升學費花去父母多少心血;立業成家鋪墊著父母多少艱辛。可以說,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如果人類應該有愛,那麼首先愛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談到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擔對父母應盡的贍養義務,而且要盡心盡力滿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感情方面的需求。特別對年邁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顧,耐心安慰。就說現在城市裡的大多數老人,雖然兒孫滿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錢花,但是孩子以為工作的緣故幾乎都不在身邊,平時恐怕很少見面,所以,在他們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與所有的親人團聚。不是有首歌中唱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捶捶後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只求個平平安安,團團圓圓」。所以將來不管我們走到哪裡,都要記著爸爸、媽媽;而且更要趁現在在他們身邊的時候,多孝敬他們
⑺ 2012年暑假丹東人間真情欄目都講了什麼簡單概括一下。(跪求)
寶貝,這個主要講了幾個故事,讓你通過這些故事談談自己的感想,寫讀後感對吧?
觸心的感動
——記妙手仁心醫師嚴明芳
丹東真情人間節目在8月19日播出了在愛和感動中幫助患者的好醫生嚴明芳,我看了這則報道十分感動。
嚴明芳在認識小志豪的時候,小志豪的家人已經四處求醫很多年,卧床不起的小志豪讓家人看不到希望了,家中的一切為了小志豪治病,都已經賣光了,小志豪的雙親跑遍了各大醫院,直到家徒四壁,仍沒有治好小志豪的病。父親和母親到處借錢,繼續為小志豪治病,有些人勸慰小志豪的父親和母親,這個病是治不好的,不要再做無用功了。這病就是不死人的癌症阿!但是父母不想放棄小志豪,就在這一籌莫展之際。他們遇到了嚴明芳。
嚴明芳曾經因為坐月子而得了類風濕,她深知這種病的痛楚。她靠著祖傳的醫術和自己的鑽研,終於揣摩了一套自己的方法。可是小志豪的家人在長期的治療中,已經沒有錢給孩子治病了。嚴明芳就說;「先過來吧,孩子的病要緊啊!」在嚴明芳的治療下,2個月後,小志豪竟然能夠站起來走路了,志豪的父親哽咽著說:「小志豪的病好了,等於救了兩條人命阿」!
嚴明芳就是這樣一個不計報酬,救死扶傷的好醫生,她的房間里掛滿了妙手回春,仁醫賽華佗等錦旗。她有一顆善良的心,有一顆仁愛的心,愛著事業,愛著患者!
嚴明芳不僅在自己的醫院里治病,她還送醫上門,經過她治療的梁慶義老人,現在也已經站起來走路了。老人流著淚對記者說:「嚴院長給我看病,還給我帶好吃的,我沒有錢,她對我這樣好,沒有嚴明芳,我可能早就不在人世了。」
嚴明芳就是這樣做的,這樣感動著那些患者,她用行動彰顯了新一代醫生的高尚醫德!她還曾經給她的患者李自強喂飯,別人還說她是嚴傻子,可是她不介意!她只有一個願望,她說:「就是希望病人躺著來找我,讓他們站著走出去,是我最大的心願!」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王希海事跡觀後感
有句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大孝子王希海的用事實告訴人們這句話不是真理!
大連的王希海照顧植物人父親20年,他每天用嘴給父親吸痰,用手給父親摳大便。聽後我完全被感動了。當記者采訪他時,他說「我只是看到父親嗓子眼兒里有痰,咳出來後,他的舌頭失去了功能,非常難受,我看著父親別的憋得上不來氣,我就特別的難過,我就幫助父親吸出來,這樣父親就舒服多了。這沒有什麼的。」
當記者問到王希海:「你這樣20年如一日,堅持到現在,是什麼力量支持著你?」
王希海回答:「我不是在堅持,如果說是堅持,那我一天也做不了,我是真心就想讓我的父親過得舒服。父親把我帶到了這個世界,父親的使命已經完成了,當他病了,需要我的時候,我也要盡最大努力去幫助父親。因為我愛我的父親,我一定讓我的父親一定要活到80歲,因為我看到有的老人在去世的時候,眼睛裡滿是遺憾、痛苦,也看到有的兒女在老人離世以後,才知道怎樣呵護自己的爹娘,我不想讓這種遺憾發生在我的身上!」
朴實的話語,讓我們看到王希海對父親的愛是那樣的質朴,真誠!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說的就是王希海想努力報答父親的心情吧!
我們看看王希海的這一天都在做什麼:
5——6點,做早飯。
8——10點,洗衣服。
10——11 點,給父親按摩。
下午1——2點,做中午飯,給父親喂飯。
3——5讓父親出來曬太陽。
5——7點,給父親喂水,一家人吃晚飯。
晚上11點,給父親按摩。
深夜,給父親蓋被子。
⑻ 王文珍護士,救助艾滋病患者 觀後感
在急診科工作不能怕臟累。有一次,科里收了3名掉到化糞池裡的市政工人,3人渾身上下都是糞便,嘴巴被污物糊住,人都快要窒息了。年輕的醫生不知如何下手,護士們在一旁不停嘔吐。王文珍一個人快步上前,不顧惡臭迅速幫助3人清理干凈了身上的糞便。
科里還收治過一名年輕的艾滋病人。那是1993年,一位20多歲的小夥子得知自己感染艾滋病後,絕望地跳樓自殺,結果造成脊柱外傷致截癱。自殺者被送來時已經昏迷,呼吸道內有大量分泌物。
王文珍立即為病人吸痰,沒想到病人的嘔吐物突然噴了她一臉。搶救爭分奪秒,她來不及抹去臟物,繼續為病人吸痰,年輕人終於恢復了意識。
「每一名患者都是平等的。」王文珍平靜地回憶說。在急診觀察室的20多天里,她像照顧親人一樣為這個年輕的病人洗頭洗臉、剪指甲、刮鬍子,患者排便出現障礙,王文珍就戴上手套為他掏大便。
出院時,小夥子泣不成聲,「自從得了艾滋病,很多親友都故意疏遠我,而你卻像親姐姐一樣照顧我,真想叫你一聲『姐姐』!」
急診科的病人總是來去匆匆,有一個在科里住了3天的患者讓曾任急診科主任的王海龍記憶猶新。1999年8月,一名患化膿性腦膜炎的農民工休克在急診室門口,搶救過來後發現,病人身無分文。
「你只管救人,其他的我負責。」王文珍說這句話的口吻讓王海龍覺得「救的就是她的家人」。隨後,王文珍自己墊錢治療這個十八九歲的打工者,科室里也組織為他捐款。患者3天後出院時,他的父親從江蘇老家趕來,專門向科里贈送了表示謝意的錦旗。
其實王文珍家中並不寬裕,丈夫出門買一瓶礦泉水也要受她「批評」,加班錯過了醫院的班車,她就直奔公交車站,從來捨不得打車,但是每逢患者遇到困難,她常常「出手闊綽」。
王文珍的愛人趙剛毅說:「當年就是王文珍的善良打動了我。」在女兒眼中,媽媽心好得甚至有些「迂」。兩人一起去郵局,路上看到一個小女孩跪在地上乞討,王文珍忍不住過去放了10元錢。女兒說,那是騙子。王文珍反問,讓你去乞討你去不去?能舍下這個臉就說明她還是有困難。
⑼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怎麼寫三年級
今天晚上的八點鍾,我看了開學第一課,看完後我感觸很深。
一開始,我回們就見到了答中央電視台的主持人康輝和小尼老師。
開始了,從台下走來了幾名醫生和鍾南山爺爺。小尼老師拿來了一本相冊,那裡面記錄了這幾名醫生的每一滴淚和每一次笑。所以,雖然它只是一本相冊,可它的內容卻非同一般。其中有一名醫生說,他第一次給病人吸痰,患者是一位年事已高的老奶奶。他給老奶奶吸完痰後,奶奶只是休息了一下,馬上對他說了一聲:「謝謝」。這個謝謝有不一般的含義,表達著關心和感謝。那是他覺得,為了患者,做什麼都是值得的。
相冊里還有很多珍貴的照片。最後,鍾南山爺爺寫了一句話送給這幾位偉大的醫生:一個都不能少。這句話激勵著每一個疫情期間的工作人員。
我們應該向他們致敬,沒有他們的付出,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安全環境。我們要努力學習,長大後也像他們一樣做一名對祖國有用的人才。
⑽ 神筆馬良的讀後感怎麼寫(在千字以內)
看了《神筆馬良》這本書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眼前不由地浮出馬良幫助窮人的事情:1、馬良看到老農和小孩拉犁很辛苦,便畫了一頭大耕牛;耕牛下地,幫助老農和小孩拉犁。2、在監牢中,馬良用神筆畫了一扇門讓窮人跟著他逃走,解救了受迫害的窮人。3、看到天氣乾旱莊稼都快要枯死了,馬良畫了幾架水車,讓農民用水車抗旱。4、馬良畫了大海、大船,又畫了一股風,大風把大官乘坐的船給吹倒了,把大官埋葬在水底。
馬良所做的這些事,表現了馬良一心為窮苦人做好事的品德。
至到我們今天,也有不少貪官賭博,犯其它罪等等,不過也有很多為人民做事的大英雄,比如:雷鋒、周恩來、毛澤東、鄧小平等等……
令我最佩服的大英雄是:孔繁森。
在1994年2月的一天,孔繁森來到海撥5800米高的牧業點,看到一位藏族老阿媽把外衣脫給了在風雪中哀嚎的羊羔,自己卻在攝氏零下20多度的嚴寒中凍得瑟瑟發抖,他的眼睛濕潤了,轉身到越野車上脫下毛衣毛褲,遞給那位藏族的老阿媽……
1994年10月,孔繁森的女兒同在阿里的孔繁森通了一次電話,問爸爸什麼時候可以回家,孔繁森回答說:「我是一名黨員,要服從組織的安排,也要講點奉獻。」他深情地愛著西藏人民,「處窮泊之境而懷濟世之心,以羸弱之軀賣血救孤。」無數次為貧困牧民送衣禦寒,解囊濟困,掏光了身上最後一分錢;他為了撫養兩個藏族孤兒,三次偷偷賣血,他用口為災區病人吸痰,用懷抱著藏族老人暖腳;第一次探親回家,他只帶了一個木頭菜土墩,連一塊糖也沒有分給孩子,最後,他把生命也奉獻給人民,殉職時身上只有8.6元錢!付出,是用生命註解的書,是用心血和汗水開拓的路,是照亮別人的紅蠟燭。
以後,我要好好學習,要像馬良和孔繁森一樣,為人民多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