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江門華僑博物館觀後感

江門華僑博物館觀後感

發布時間: 2021-02-09 11:32:37

① 廣東江門華喬華人博物館

准確名稱復是:江門五邑華僑制華人博物館

江門市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的特點是一個綜合性的華僑博物館,目前已徵集到海內外2萬多件文物。 該館館址在江門市院士路五邑華僑廣場,屬省級館,其規模和藏品在全國的華僑博物館中最大、取多。

② 首都博物館華僑護照展觀後感

今天,全國首個大型華僑護照專題展《護行天下》在北京首都博物館開幕。此次展覽是我國建國以來,首次以華僑護照為載體陳展,通過華僑護照發展、演變的進程,分別從清代、民國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後三個階段再現華僑證照的歷史面貌以及背後涉僑政策體系的發展,真實反映華僑華人遠赴重洋、奮勇拼搏精神,以及赴外華僑積極融入居住國主流社會,注重保持中華民族特性,與不同民族文化交融互生的光輝歷程。該展覽由廣東省文物局、江門市人民政府主辦,首都博物館、江門市博物館承辦,江門五邑聯合博物館、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協辦。
本次展覽展出文物115餘件(套),展出面積660平方米,展覽以時間為軸,將大規模系統展出我國不同時期駐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巴拿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墨西哥、古巴、南非、緬甸、越南等十多個領事館(公使館)頒發的華僑護照(僑民證明書)原件,實屬全國首次。護照作為普通人越來越常見的證件,讓觀眾通過展覽了解護照的前生今世、形式多樣,從中感悟個人與國家的關系,為新時期僑務政策的改革和創新發展,提供思考。該展的開幕,還填補了我國外交史、華僑史、國際移民史上的一項空白。另外,華僑護照還是「一帶一路」歷史文化的重要文物,護照文物的地域分布有很多就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而護照中登記的華僑回國的航線,也正是海上絲綢之路航線的重要節段。
國務院僑辦副主任郭軍,北京市僑辦主任劉春鋒,首都博物館黨委書記白傑,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副館長祁德貴,江門市政協和文廣局負責人等主辦協辦單位領導和數十位嘉賓與觀眾一起,饒有興趣地參觀了展覽。該展展期為三個月,至今年10月8日。(本報記者梁若冰)

③ 關於華僑精神

給一篇範文(可參考)

華僑精神的時代價值
某省委書記近日視察江門,對江門提出了「學習華僑精神,發揮華僑優勢,爭創改革開放新優勢」的要求,他用「進取、勤勞、開放、包容」八個字來概括華僑精神的內核,並指出這樣的精神正是現階段我們增創新優勢、實現新發展、再上新台階所必須的精神。汪洋書記的教導含義深遠,令人深思。
眾所周知,江門有「中國第一僑鄉」之美譽,「僑文化」是江門地域文化最顯著的特色。江門五邑的海外移民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時期,鴉片戰爭之後,隨著國門的打開和國難的加劇,江門五邑的移民潮從此掀起,一波連著一波。不管是「豬仔勞工」還是「契約勞工」,不管是去東南亞還是去南北美洲,早期的移民史都充滿了血淚。今天,對於江門五邑華僑史的研究已經有了豐碩的成果,江門的「華僑華人博物館」更是蔚為大觀。這些生動而全面的展示,可以讓我們清楚地看到先僑們奮斗的軌跡和不屈的精神。
「進取、勤勞、開放、包容」,這是對華僑精神的精準概括。因為有不屈服於命運安排的進取精神,先僑們冒死漂洋過海,他鄉尋夢;因為有其他民族所難以企及的勤勞品格,他們能夠在逆境中創業、成長;因為有開放的胸懷,他們善於學習和吸納,不斷地融入主流;因為有包容的氣度,他們勇於把先進的文化帶回家鄉,讓古老的鄉村變成「萬國建築博覽園」;也因為愛國愛鄉的情懷始終如一,他們能夠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義無反顧。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新中國的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過去的屈辱已經被凝固在歷史的展廳。尤其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追趕世界,闊步向前,成為崛起的大國,令世界驚嘆。然而,當我們站在時代的新的起點,回顧波瀾壯闊的華僑華人史,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其中所蘊含精神價值依然閃耀著時代的光芒,這種光芒令人神往,催人奮進。
今天的江門僑鄉和全國一樣,改革開放和加快發展仍然是時代的主題。作為珠三角的一員,江門市歷屆黨委政府帶領全市人民真抓實干,勵精圖治,充分發揮僑鄉優勢,追趕先進標兵,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江門僑鄉在今天新的起跑線上形成了蓄勢待發、厚積薄發、前景可期的良好態勢。在這樣一個發展的關鍵時刻,從實際出發,如何更好地發揮僑鄉優勢,為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就顯得尤其重要 。汪洋書記要求江門要認真總結華僑精神,大力開展教育活動,用海外華僑華人艱苦創業的奮斗史激勵後人,從而傳承和提升江門的人文精神。這既是厚望,也是鞭策。
江門今天的發展,確實需要「進取、勤勞、開放、包容」的華僑精神的再激勵。市十二次黨代會描繪了「真抓實干,建設幸福僑鄉」的宏偉藍圖,號角已經吹響,目標已經明確,關鍵就是抓落實。積極進取,爭先進位,永不言退,方能趕超先進;勤勞拼搏,真抓實干,汗水澆注,方能事事有成;開放胸懷,善學博取,大膽改革,方能馳騁萬里;包容廣納,兼收並蓄,五湖四海,方能氣象萬千。而作為已經融入主流社會的華僑華人新生代,體現在他們身上的從傳統繼承而來的華僑精神又打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在制度設計、社會文化等方面先進理念,更是我們今天爭創改革開放新優勢的寶貴精神財富。
時代在變,內核不變,繼承創新,與時俱進,這就是華僑精神的時代價值。江門五邑曾經因僑而變,因僑而富,因僑而名,今天,我們學習華僑精神,弘揚華僑精神,就一定能得華僑之力,引風氣之先,在科學發展的大舞台上再領風騷。

④ 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的館藏文物

華博的文物徵集,主要是採取民間捐贈和政府徵集兩種方法。籌建初期至2004年下半年,文物徵集工作立足於發動華僑、僑屬及社會各界捐贈,這一階段,共接收到各界捐贈的金山箱、生產及生活工具等實物近2000件。從2004年下半年開始,文物徵集工作主要由政府徵集為主,這一階段,共收購到實物7000多件、照片70多張、圖書資料和刊物670多冊。
目前,「華博」的館藏實物達2萬多件,照片1000多張、圖書資料、刊物2700多冊(份)。
據介紹,即將開館的「華博」地處江門北新區五邑華僑廣場,建築面積達1萬平方米。
據了解,「華博」的館藏實物達20000多件,其數量在全國的華僑博物館中是最大的。而且,其文物具有內容豐富、完整、珍貴、特殊等特點。
館藏文物大概包括以下類型:新寧鐵路、早期五邑地區建築、各式出國口供簿(紙)、華僑書信、銀信(僑批)、五邑海外社團、籌款抗日、航空救國、各類華僑證照及華僑融入當地社會生活過程的實物、史料。
據悉,「華博」館藏實物除了量大的特點外,精品率也極高,達30%。如抗戰時期,宋美齡到海外籌款收到捐款之後寫有其簽名印鑒的收據;還有多本清末年間華僑從海外寄錢回五邑的賬本等屬於國家銀行博物館的鎮館級文物,對中國銀行史研究有著重要價值;「華博」還徵集到了清朝後期華僑的出國護照,是迄今為止最早的華僑護照。另外,「華博」還收藏了「孫中山鐵路計劃圖」。
據悉,「華博」將作為文化教育基地永久開放,並對在校學生、少年兒童或未成年人免費開放,開放時間為周二到周日的上午9時至下午5時。
口供紙
口供紙是美國排華時期的特殊產物,是五邑僑鄉特有的一種華僑文物,因為當時,到美國去的主要是五邑地區的華僑,收集到的口供紙反映了當時五邑華僑在海外的辛酸史。
「華博」收集到最早的口供紙是寫於1902年,而最長的口供紙有7米多長,上面記載了800多個問題。
銀信
清末以來,僑匯是中國政府重要的外匯來源之一,更是僑鄉的標志性指標之一。銀信(僑批)是僑匯和家信的結合體,是經由民間商業機構寄回的錢和信。據收集所得的銀信考證得悉,五邑地區不但僑批多,而且匯款額也大。在同一時期,當潮汕地區的僑批為2元至5元時,五邑地區的僑批已經是50元或100元了。
見證義士救國壯舉
一個布袋,兩件衣服,見證了抗日時期一個以賣瓜子為生的華僑鄭潮炯一段賣子救國的曠世義舉。
鄭潮炯1904年生於廣東新會縣蓮塘村許坑村,幼年在家鄉務農,因家貧未接受過正規教育。少年時便出洋謀生,先到香港,後轉到北婆的山打根當小販。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不久,鄭潮炯的家鄉傳來了家鄉淪陷、父親被日機炸死的噩耗。無法回鄉奔喪之際,他化悲憤為力量,決心把自己的全部力量奉獻給抗戰救亡。雖然,三個兒子尚不滿8歲,但妻子全力支持他到外埠賣瓜子籌集義款,自己獨力挑起了家庭重擔。
1940年,當第四個兒子出世後,鄭潮炯和妻子商量後,決定以80元的價格把剛滿月不久的兒子賣給山打根一位商人,並將所得悉數捐獻出來。這宗「賣子救國」的義舉轟動了整個婆羅洲。
賣兒子後,鄭潮炯繼續他的賣瓜子籌集義款的工作。走遍了北婆各埠後,他又到了新加坡,又輾轉到了馬來西亞半島各埠。從1937年到1942年初,他一個人就籌得18萬多元。在吃飯只需一兩毛錢的時代,18萬是很大一筆巨款。雖然家人還是過著拮據的生活,但鄭潮炯毫不猶豫地把18萬多元捐贈給以陳嘉庚為主席的南洋華僑籌賑總會。
得知江門市正在為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徵集文物,鄭潮炯的大兒子特地捐贈了父親當年賣瓜子所用的布袋和所穿的兩件衣服。這三件珍貴文物,都是不可多得的。

⑤ 廣東華僑博物館怎麼樣

廣東華僑博物館 其實有幾次去完廣東美術館都想進去看看的啦有時閉館有時沒帶回身份證 所以沒能答內進專門有次帶了相機去看了廣東省僑辦直屬公益一類事業單位 是全國唯一一家省級專業華僑博物館1995年奠基,2002年建成,2009年11月開館,現有藏品4000餘件(套)2010年被確定為廣東省中華文化傳承基地自身也是華僑, 一直比較關注這百年或者世界各國華僑的情況 樓層不多 但布局都經過精心設計的每件擺設都代表了當時的一個歷史縮影 一個個人的努力付出記錄基本上90年代前去的幾十年都是以苦力作為生活來源當然有頭腦有資本了就很多辦廠辦企業, 在國外發展得好的也很多展示近代很多僑民都匯錢回來資助國家、自己的親人、熱心公益等等這里都分了多個部分,很好地展示了歷史與發展、過程, 主要偏重於貢獻、經歷、苦難、資助等等現在各國的僑民生活其實還是可以多點展示的 嘻嘻對100年前還是亂七八槽的中國來講 華僑的影響與存在對社會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推動好多第一、二批日本、美國留學的人才後來都成了很有影響力的人 世界各國華僑辦廠再回家投資也多不勝數感嘆 世界上哪裡都有中國人 七大洲無一例外滴~

⑥ 求一編600字的江門地區的歷史遺物或者文物的簡介!!600字,速度

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位於江門市五邑華僑廣場。館內藏品之豐富、文物之價值、史跡之系統在全國首屈一指。館藏實物達2萬多件,其數量在全國的華僑博物館中是最大的。館內還有不少館藏實物精品,如華僑「賣子救國」的文物,支援抗日戰爭時由宋美齡親筆簽收的匯票,一代僑領司徒美堂的物品,新寧鐵路的股份、會員等憑證,甚至還有保存非常完整的旅外華僑一家四代的家譜等,無一不展示出獨特的僑鄉文化。 5月5日下午,我們「西江歷史文化之旅」聯合報道組一行,來到了地處江門市五邑華僑廣場的華僑華人博物館(以下簡稱華博館)。設計古典華博館我們看到,華博館的整體設計風格著重突出古典性,顏色以深色為主,建築立面以玻璃為主,同時糅合了五邑傳統建築騎樓中廊道的元素,看起來玲瓏、晶瑩、通透,外形線條流暢、簡潔。據同行的中國華僑歷史學會理事、五邑大學副教授梅偉強介紹,目前華博館裝修好並投入使用的是台山館的全部和鶴山館的一、二層,台山館主要用於陳列與五邑華僑華人相關的文物與資料,鶴山館目前則主要用於展示與開平碉樓相關的文物和文藝作品。走進華博館一樓展廳,在開闊的主體牆面上的大幅世界地圖上,遍布著的閃閃發光的小紅燈告訴我們,五邑華僑的生命力有多麼頑強。中心展館在深藍色背景的長堤風貌圖的映襯下,擺放著一件件早期華僑「闖盪『金山』,頑強生存」的文物和資料,長至幾米的口供紙、巨幅的「豬仔」船照片、剃頭刀、菜刀……無不告訴我們那時華僑生存的艱難。走進台山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巨大的照片,照片的內容反映的是2 0世紀初,華工在美國西部修建鐵路的情況,而真正引人注意的則是照片下面擺放的一截鐵軌,這是一截新寧鐵路的鐵軌,它和上面的照片組合在一起,象徵海外華僑把鐵路從大洋彼岸修到了自己的家鄉,反映了漂泊在外的華僑華人永遠沒有忘記家鄉的建設,他們把技術、資金從海外帶到了祖國,使家鄉富強。曠世義舉「賣子救國」梅偉強告訴我們,華博館館藏實物除了量大的特點外,精品率亦達30%。如抗戰時期,宋美齡到海外籌款收到捐款之後寫有其簽名印鑒的收據以及「孫中山鐵路計劃圖」等。還有多本清末年間華僑從海外寄錢回五邑的賬本等屬於國家銀行博物館的鎮館級文物。此外,華博館還徵集到了清朝後期華僑的出國護照,是迄今為止最早的華僑護照。但在所有的文物中,華博館的鎮館之寶還是「賣子救國」,即一個棕色的舊布袋和一件中山裝。梅偉強告訴我們,這兩件並非普通的物品,而是國家博物館需要收藏的國家級文物,它的寶貴之處正在於它背後隱藏著的曠世義舉。1937年爆發的全面抗日戰爭牽動了全世界華僑華人的心,五邑華僑為了支援中國抗戰,紛紛以不同的方式參與抗日救亡運動。南洋地區有一個窮小販叫鄭潮炯,他拿出自己當小販的看家本領,背著兒子鄭社心,穿著如今捐給華博館的那件中山裝和肩搭布袋,從1937年起,隻身在北婆羅州及砂勞越各埠義賣瓜子籌款。後來,他遠渡茫茫的南中國海,到了新加坡,再轉到馬來西亞半島,穿州過府、跋山涉水,五年間,他籌得義款達18萬余元,全部交給了以陳嘉庚先生為主席的南洋華僑籌賑總會。到這里,「賣子救國」的故事並沒有結束。1939年,在鄭潮炯的妻子鍾彩合懷上了第4個兒子鄭社義時,他把孩子賣掉了,得款80元,並全數捐給了籌賑會,這
一義舉震動了南洋,各地華僑紛紛投身於祖國抗日救亡運動,掀起一股新的抗日救國熱潮。我們看到,布袋雖然十分陳舊,但是干凈且完好無損,袋面上用黑色墨水筆寫的詩句依然清晰可見:「鄭君愛國實堂皇,義賣瓜子千百餘場。遠走天涯不怕苦,長奔海角無閑忙。籌來義粟與仁漿,竭盡心靈並肚腸。願我同胞須協盡力,完成抗建(戰)永傳揚。」落款是:沙勞越南丹容里旺全體華僑同敬贈。梅偉強說,「賣子救國」是鄭潮炯的兒子、旅居新加坡的鄭社心先生珍藏了幾十年的寶貝,在獲悉江門市籌建「華博館」後,鄭社心立即與母親商量捐贈事宜,最後決定將這些物品捐給江門市華博館,以此表達他們對家鄉建設華博館的支持和一點心意。支持抗戰「航空救國」「航空救國」是五邑華僑對祖國抗戰做出的最大貢獻之一,華博館展廳的第三部分「抗戰文物」所展示的「美洲華僑航空救國文物」雖然不多,但卻是精品。最引人注意的是一套畢業證書,這是開平人司徒鈞的軍校畢業證、1937年畢業於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空軍司令部航空學校的畢業證和委任為空軍少尉的任官狀;我們還看到,展櫃里還擺放著面值不一的航空救國券,有5美元的,8美元的,還有10美元的。這些救國券,有的是江門市副市長李崴帶領華博館籌建辦負責人遠赴美加搜集到的,有的是熱心收藏者捐出來的;還有當年空軍的衣服、勛章、廣東空軍飛行表演的照片等等,件件惹人深思。司徒美堂的遺物展廳最後一部分展示的是司徒美堂的遺物。司徒美堂先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是深受海內外人士尊敬的著名華僑領袖。據介紹,司徒美堂的遺物絕大部分都是司徒美堂的原秘書司徒丙鶴捐出來的。在華博館籌建辦搜集司徒美堂遺物的時候,司徒丙鶴一直非常關心,不斷詢問收集情況。他總共兩次共捐出司徒美堂100多件(冊、份)文物、圖書和史料,有許多是極為珍貴的,有的是司徒丙鶴在「文革」期間冒著生命危險收藏下來的,如司徒美堂著的《祖國與華僑》(下冊),此書在國內外已很難找到,已成為國內外各大圖書館收藏之書;還有司徒美堂先生於1955年出席全國「五一」國際勞動節的出席證,證中還貼有司徒美堂先生的照片,並有蓋著國徽鋼印的司徒美堂20世紀30年代在美國致公總堂的合影。

⑦ 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的介紹

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籌建於2002年,2005年舉辦了館藏文物匯報展,2010年全面落成開放。該版館建築面積權約9000平方米,由三個館舍(台山會館、恩平會館、鶴山會館)組成,整個展覽分為金山尋夢、海外創業、碧血丹心、僑鄉崛起、僑鄉新篇、華人之光六個部分,全面展現五邑籍華僑華人在海外的艱辛創業以及回報家鄉的感人故事。據江門市副市長聶黨權介紹,這個博物館共徵集到華僑實物3.9萬余件,館藏文物之多、內容之豐富、價值之高位列全國同類博物館前列。

⑧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怎麼樣

簡介: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於2014年10月21日開放。博物館位於北京東直門內北小街版,征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設規權模12700平方米,館舍建設計劃投資2.2億元人民幣,主要由國家投資建設。
注冊資本:349萬人民幣

⑨ 廣東省博物館觀後感

廣東省博物館新館觀後感 廣東省新博物館是省「十項工程」的重點建設項目和建設文化大省三大標志性文化設施之一。它位於廣州市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中心區南部,依託新城市中軸線,瀕臨珠江,總用地面積4.1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69萬平方米,總投資約9億元。新館展館包括歷史館、自然館、藝術館三大部分和臨展館。廣東歷史文化展覽立足於「從世界看廣東,從廣東看世界」的歷史視野和文化廣角,用豐富的物證和文獻重點展示廣東三大民系、海上貿易歷史、廣東華僑史和近代史。廣東自然資源展覽為觀眾較為全面和系統地了解廣東自然風貌,自然資源包括地質地貌、動植物、礦物、古生物提供了翔實的材料,強化生態觀念和環保意識,反映人類對自然美的孜孜追求。藝術展分為「翰墨流芳———宋元繪畫與歷代書法精品展覽」、「土火之藝———館藏歷代陶瓷展覽」、 「漆木精華———潮州木雕藝術展覽」和「紫石凝英———歷代端硯藝術展覽」。現在展出的還有「廣東革命歷史文物圖片展」、開平碉樓圖片展等。展品的內容比較老館有所豐富。但是與上海東方明珠的上海歷史展館比較,就顯得有點遜色。主要:一非常有特色的一些物件僅以圖片代之(其實可以用電影或電視短片介紹);二近年來的特色沒有很好的體現出來,比如改革開放以來的內容就比較少;三利用高科技手段介紹的地方幾乎沒有(上海東方明珠的上海歷史介紹還用了激光的手段,使圖像立體化)。新館當中的幾件鎮館之寶因位置不太突出,而且比較昏暗,顯得不夠大氣而成不了亮點。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