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地影評
誰是那個特工,我很高興會是他
來自: 眼睛oo (濟南)
這部電影很沉重很郁悶,兩位主角都是我最喜歡的演員。
轉貼一隻文:
作者:藍色在線
他是特工,在卧底的過程中,可能是人格魅力太強了,他被左右了。當目標信任了他,把他帶入了黑手黨,並為他作擔保。直到最後被提示出最信任的人是個政府特工,黑手黨付出了巨大代價,而他,也會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赴死時,他甚至也並未責怪他,「誰是那個特工,我很高興會是他。」
一切,來源於一個男人對男人的欣賞。這是一部值得花上2個小時品味的電影。
電影《忠奸人》取材於真實事件,講述的是一個聯邦探員在黑手黨的卧底生涯。提到卧底,很容易令人聯想到《無間道》系列電影。將這部拍攝於1997年的《忠奸人》與《無間道》作對比,可以看到,在故事的情節性上,《無間道》要勝於《忠奸人》。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影片深度上,《忠奸人》則要高於《無間道》。警匪對立是《無》中從始至終貫穿的主線,一切的情節也是隨之展開,這完全是一種水火難容,你死我活的較量。在《忠》片中,導演把大量的篇幅放到了對黑手黨的描繪中,除了片中主人公道尼,聯邦調查局在片中完全處於一種輔助的地位。
這部電影最吸引我的是其中三位演員的個人魅力:約翰尼.德普,艾爾.帕西諾,邁克爾.麥得遜。約翰尼.德普——好萊塢有名的大酷哥,曾經擠掉布拉德.皮特,當選最性感男士,雖然同屬於那種可以迷死女人的男星,德普的演技則明顯要高於布拉德.彼特。在《忠》一片中,德普飾演在黑手黨的卧底探員道尼,這個角色本身給了演員很大的發揮空間,一方面是工作,一方面又要面臨著妻子兒女的抱怨,回到家後甚至女兒都懶得和他說話。與此同時,卧底工作的特殊性質,又決定著他要冒著極大的風險,每天處在一種緊張壓抑中,而調查局上司不時得會給他一下更為危險的任務,面對著缺少支持的困境,道尼處在一種煎熬之中。在黑社會的圈子中,頂頭上司萊佛蒂對他極為器重信任,甚至把他當成自家人,而更高一層的老闆桑尼也看好他,把他時時留在身邊,對充滿了悲劇色彩的萊佛蒂,他始終抱著一種愧疚的心理,在影片的最後,他堅持要把私吞的百萬現金留給萊佛蒂,為他完成夢想,買一條船。縱觀整部電影,道尼處在三種主要矛盾之中,這三種矛盾的激烈碰撞,使他的精神上的壓力處在崩潰的邊緣。
邁克爾.麥得遜算不上一位明星,最早看到他是在羅伯特.德尼羅的電影中,所飾演的當然又是黑手黨了。之所以提及他,是因為,無論是外形還是表演,他都像極了角色中的那個黑手黨徒桑尼.布萊克。這是一個狠辣狡猾膽大包天的人物,用萊佛蒂的話來說,他是一條隱藏在草叢中的毒蛇,他可以策劃殺死老闆,然後自己上位。他可以為一點小事殺人,同時他又極為自負,當證明道尼是聯邦探員的證據擺在他面前時,他依然固執的說,道尼不可能是卧底,這大概是影片中最精彩,也最具諷刺意味的一個片斷。桑尼的聲音低沉沙啞,與他那種陰狠毒辣的性格剛好吻合。這樣一個人物,你會覺得無論有怎樣悲慘的下場都是罪有應得。
艾爾.帕西諾——當年的第二代教父,在所看過的所有他主演的電影中,他永遠都是鋒芒最露的一個,你會很容易的感覺其他演員的光輝會完全被他搶走。與以往塑造的強者的姿態不同,在《忠》片中,艾爾.帕西諾飾演的萊佛蒂是一個黑手黨的小人物,這個角色充滿了一種悲劇色彩,為黑手黨工作了30年,卻一直沒有上位的機會,他喋喋不休,總會重復說著他的「功績」,他不夠狠辣,不夠絕情,這也決定了他會永遠是個小角色。在另一方面他欠組織的錢,是因為兒子吸毒被迫借債,對於黑手黨他早已經厭倦,留下的理由則是因為債務。對兒子他恨鐵不成鋼,那種又愛又恨的感覺在兩個鏡頭中被艾爾.帕西諾詮釋的淋漓盡致,一個是在聖誕夜,道尼來他家裡作客,這時他兒子要出去吸毒,他抬起頭看了兒子一眼,在看影片時,這個動作帶給了我極大的震撼。在現實生活中,這個動作出現在很多的父母看著不成器的兒子出去胡混時情景中,帕西諾的演繹簡直就是現實生活的一種展現。第二個鏡頭是在,萊佛蒂的兒子因為吸毒,被抬進手術室生死未卜,萊佛蒂在走廊的座椅中對著道尼失聲痛哭,當時有一句話,他就在這個醫院中出生,而我現在卻要看著他進手術室,等著他生死的消息,帕西諾把那種對於子女的愛,自然而又真摯的表現了出來。萊佛蒂對於道尼,更像是種長輩的寄託,可以說他把道尼當成了自己的兒子,各方面維護他,同時他又把道尼當成了自己的希望,他在他身上看到了希望的但已經無法實現的東西,對於道尼的器重,集中體現了他對於理想的一種寄託,對於這樣一個人物,只能哀其不幸吧
萊佛蒂並不是阿爾.帕西諾最經典的作品,但他在片中表現得濃郁的悲劇情節,卻能讓人回味無窮 。
剛剛看完這部電影開始想寫點什麼.也許對於我來說,電影前半部分不怎麼合我口味,因為都是在講一個FBI如何混進黑社會,情節上沒有無間道那樣緊張,所以看得有點拖拖拉拉的感覺.進入後半段,我似乎能感覺到這不是一部講述黑社會和警察周旋的片子,而是講述男人之間友誼和忠誠的片子,只是將友誼和忠誠放進了一個特定的環境里講述給我們聽.阿爾.帕西諾飾演的小頭目的角色從一開始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個迫於生活卻渴望象正常人一樣自由呼吸的黑社會成員,並非大奸大惡的人.他一方面愛著他的家人,一方面不得不因為家庭而去鋌而走險,一方面渴望能大賺一筆或成為接班人,一方面他只想有足夠的錢一走了之.他的形象就象是成千上萬的小人物的投影,誰願意冒著生命的危險去做那些不法的勾當,誰願意殺人?如果不是生活的窘迫沒有人會喜歡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面.而阿爾.帕西諾飾演的小頭目流露出更多人性方面的東西.好比當他讓道尼和他的家人一同過聖誕,好比他在描述他和道尼倆開酒吧的樣子,好比當他的一切幻想成為泡影坐在船頭失望而又無奈的眼神,好比他拿出那張新聞報紙時早已預料到一切的矛盾,好比他平靜的穿好大衣,脫掉身上所有貴重物品等待死亡的平靜...他最後說的一句話是:」告訴道尼如果真有密探,我希望是你.」其實他內心希望道尼是個好人,希望黑社會所有的罪惡能夠被揭發,他希望一切都結束.因為他早已知道道尼是密探,而他卻沒有揭發,這也以為著身為擔保人的他總有一天會為道尼送命,但他最終沒有揭發,為了男人之間的友誼和忠誠....
而道尼本可以在完成任務後脫身,他卻無法脫身.因為他的手上掌握著另一個信任他,關心他的人的性命.在那次警察臨檢的時候他將計就計將30萬美圓藏在家中,他早已想好,要將這些錢給他的擔保人,希望他能夠帶著錢逃得遠遠的.當他們在碼頭商量最後一次行動時,道尼突然對本說:」你還記得你說過的那條船嗎?要多少錢?」道尼知道最後一次任務完成後也就是他離身份暴露不遠了,而本離死亡也近了,他只想本盡快地離開這里.然後他說:」你不是說只要有30萬就遠走高飛嗎?你的夢想不就是這個嗎?」他等不及了,希望本快點離開.而事實上最後一次行動還沒來得及完成,他已被FBI帶走,帶著他的不安和遺憾,欺騙和內疚.
這的確是一部很好的片子.雖然年輕的Depp帥氣逼人卻無法蓋過Al pacino的鋒芒.不知道為什麼,我看著Al pacino的臉就覺得他是一好人,就象我看著讓.雷諾的臉時從不覺得他演的是壞人.他們都有同一種魅力.
⑵ 關於童魘的影評
大體劇情大家都知道了吧?影片講述一個剛剛釋放出來的精神病人斯派德(拉爾夫飾),他終日在少年時代的倫敦街頭閑逛,而許多年前的舊事和死去的人竟然逐一上場:重嘗溫暖的母愛,搶走父親的壞女人,父親和情人如何殺死母親的一幕更是如臨其境……這些是懷念舊事以造就新生?抑或是妄想病狂游盪的不歸路?斯派德的人生就如在蜘蛛網上的輪回盤轉,總又走到那致命的一刻——影片就是如此直闖血肉人心,細述一個孤伶人的靈魂苦旅。 「只有一件事比失去你的心智更可怕,那就是,重新找回它。」在斯派德的記憶里,那些過去了的事總是特別清晰,他一直努力想忘記那些事,可是他毫無辦法,它們總是陰影般地籠罩著他,無發擺脫,就像他無法擺脫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一樣。 他本來有機會忘記過去重新開始自己的新生活,那是在他在一個精神病公共機構里呆了很長一段時間出來之後,他回到了倫敦東部的街區,那是他長大的地方,他住在一個小公寓里,但是並不受沃肯森(琳恩·瑞德格雷夫 飾)的監督。在熟悉的環境里,那些場景、聲音和氣味,又逐漸喚起了斯派德兒時的記憶,關於他的母親(米蘭達·里查德森 飾)和他的父親(加布里埃爾·貝瑞 飾)的記憶……
以上不是我寫的啦。
我真的很喜歡拉爾夫蜷縮在地上喃喃的說:媽媽,她在這里,在這里……的那個場景。雖然他飾演的角色是一個病人,可是他對母親真摯的愛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看到後來才知道完全都是spider的想像,他最終被送回了精神病院。這個角色拉爾夫詮釋的很精彩,希望大家去看。
⑶ 電影黃土地的影評怎樣寫
黃土地 《黃土地》是我接觸的中國本土電影中比較優秀的代表之一,本來覺得1984的中國電影,沒什麼特技效果,沒什麼大批資金投入,應該難以認同,但看完後才覺得只要用藝術的心去拍出的電影,絕對比用錢堆出的一堆貌似電影的文化泡沫要好得多。篇幅時間有限,就主要從技術入手吧。 影片中的光的運用很具有代表性,但由於觀看條件的簡陋和部分主關條件的影響(個人所學有限,領悟力一般),就談一點吧。影片大部分場景運用高反差照明的低調光,背景暗而深。如在顧青走的前晚老爹唱歌的場景,窯洞內油燈的火光微弱如豆,正好照亮翠巧爹的臉,這樣就看清了他臉上如枯樹藤蔓的皺紋——一張典型的黃土地人的臉。在布光上也多常採用非標准布光技巧如窯洞內的陰暗對比布光,翠巧坐在門前做鞋子顧青回來的畫面就用了剪影布光,主體黑暗而背景明亮。當然影片也充分利用自然光照進行平調布光,營造影片的真實感和自然化。 色彩是影視畫面的抒情符號,能夠傳遞感情表達情緒。在片中色彩的運用,則是寫意與寫實的完美結合,一方面使畫面產生油畫般的效果,另一方面則以其表述主題。主要為黃、紅、黑三色,三色各有代表,但隨情節變換與主題表達也改變其含義。黃,代表黃土地和黃土地養育著的人,黃土地既有高能量色彩的展示—早晨的橘黃色,給人深沉寬容的厚重感,也有著低能量色彩的表現—傍晚時分的灰黑色,給人沉重壓抑的窒息感。紅色一方面是表現封閉落後買賣性質婚姻的悲劇色彩如新娘的小紅鞋,一方面也是年輕一代蓬勃的生機及探索自我拯救道路的決心如憨憨的紅肚兜。而黑色在這里表意相對單一,主要表現痛苦、恐懼與絕望,如翠巧新房內粗糙灰黑的手。三種色彩有機結合,使影片極富表現力。還有一種顏色的運用極特殊也極重要,天空的蔚藍色的出現,影片中天空總是灰白或灰藍,但顧青出場、在求雨時的再次出場和在延安腰鼓表演後都出現大片蔚藍的天空,亮度極高,這是希望的形象化表現,包含著美好的情感和訴求。 影片大部分為水平構圖,大片連綿起伏的黃土地佔據大部分畫面,地平線處於畫面上方,展現了黃土地的厚重遼遠,高低起伏。對於人則使用主導性的負體積,使人所佔的空間極少,只在畫面的一角勞作休憩運動。這樣強烈的對比顯示了個體於大環境傳統大文化背景下的無力。就連通常常以高大形象出現的「公家人」也不過如螻蟻蜉蝣寸在其中,如開頭公家後生顧青的出場,就是運用這樣的手法。黃土地是就是其中的主角,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是陪襯,在廣袤的黃土地主導下他們渺小而蒼白。但也有部分構圖的不穩定平衡,主要體現在傾斜地平線的運用上。 影片鏡頭的使用也極具特色。影片善於運用廣角鏡頭,使用大景深手法,使得視線開闊。如開頭及片中幾個轉換場景都始終使用盡可能大的景深來映現景物,表現了黃土地的空曠與遼遠。而這片黃土地正是養育中華民族的母親。它養育出了中國厚重、封閉、隱忍的中國內陸文明,充滿了人情味但以其傳統固守的本性對人產生巨大束縛力。空鏡頭的使用也很頻繁,主要為黃河、土地與太陽,沒有人物的參與,只有景物的此外甩鏡頭造成為影片注入極大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如耍腰鼓的鏡頭,凝聚力量,通過攝影機的搖甩推拉表現畫面,用廣角鏡頭誇張形象增加其粗獷豪放,極具情緒沖擊力和精神力度,沖擊感官與靈魂,反映了從貧瘠的黃土地中生發出來的盪氣回腸的聲音。 從拍攝角度來說,片中用了大量的俯拍和仰拍,也具有一定的表意功能。如片頭顧青的出場和求雨時他的再次出場都用了仰拍。在空曠的地平線上漸漸出現顧青的身影,向屏幕前運動,然後鏡頭上移,以一個大仰拍,照出一片蔚藍的天空。這是在形象塑造上對顧青的一種肯定,同時也暗含著顧青代表的公家人對於黃土地人擺脫困境的希望的可能。對於廣袤的黃土地的仰拍,則表現人們對於這片「母親地」的深沉的熱愛和敬畏。俯拍可讓觀眾通過攝像機鏡頭概覽全景,展示了黃土地上因風沙侵蝕而形成的千溝萬壑的面貌,又可以產生特殊的表現效果。如對於黃河邊纖夫的俯拍,從而體現對於掙扎於生存中的弱小個體的憐憫與同情。還有就是翠巧在聽完顧青的歌後,呆坐在擔子上的片段,這是翠巧感情變化的一個轉折,但鏡頭卻以以高遠的天空,貧瘠空曠的黃土地與依稀可見的弱小身影形成強烈對比,頓時將人的渺小感以及在大環境下的無力、無奈感凸顯出來,也暗示翠巧悲劇性的結局。 音樂是影片的靈魂,片中陝北民歌形成影片的另一種講述語言。翠巧爹、翠巧、憨憨、顧青,四種人不同的歌聲都體現了他們的性格、命運,歌聲緊扣情節的發展,將主題更表達得入木三分。除了這些,片中還有很多其他電影技巧的純熟運用。特寫鏡頭的運用,將人物的心理變化等細致地展現,比如翠巧喜悅地擔水回家一開門卻看到媒婆,那一瞬間臉上的欣喜當然無存,轉而是無奈的失落和順從地點頭。還有如多處疊化的的運用,開頭顧青在山坡上行走,背景就出現虛化的太陽和山崗,這些說明了他夜以繼日披星戴月地趕路,也從側面表現黃土地的廣闊,還有翠巧挑水時背景的渲染模糊則起到烘托主體人物的作用。在翠巧挑水回去時人是朝攝像機移動,但滔滔的黃河水則持續往右流,Z軸的制兩個分離的矢量的分離運動給人造成一種人物隨時會被河水吞噬的假象,而這偏偏與人物的結局相吻合。影片在剪輯上使用重復蒙太奇的手法,如兩次娶親的表現上都是一樣的小紅鞋,一樣的嗩吶喇叭,一樣的毛驢,一樣的前進動作過程,表明在這種婚姻之下不同的女子重復著同樣悲慘的命運。還有很多,都得我們去好好品味。 一部好的電影可以允許有扣人心弦的情節發展,但能在簡單的情節下仍能運用出神入化的電影技巧,將大主題蘊於小故事中,更能看出實力來,可以說,《黃土地》做到了,在電影快餐充斥影院的今天,選擇這樣的電影,也許我們會收獲更多,思考更多
⑷ 急求 一篇影評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影評 一部揭露美國司法黑幕的巨片! 一幅用友誼和希望描繪的生命畫卷! 寓含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 1994年出品。導演:弗蘭克·達拉邦特。主演:蒂姆·羅賓斯;摩根·弗里曼 第六十七屆奧斯卡七項大獎提名 好萊塢最有氣勢的十大巨片之一 一條漫長的自由之路、一次靈魂深處的洗滌、一部不朽的勵志經典,「希望」遵循神的旨意安睡在內頁被挖空的《聖經》里,附著在安迪高大的身軀里,匍匐在500碼的下水道里,最後,那條僅有的骯臟之路把安迪送往美麗的新世界。這段充滿絕望與沉重的救贖之旅來自臭名遠揚的鯊堡監獄、來自驚悚小說大師史蒂芬·金的原著、來自哲理導演達拉邦特的傾力之作。《肖申克的救贖》帶來的是恆久不變的真摯友情、百折不撓的靈魂鑄煉和生生不息的命運之火。 希望不需要熱情,熱情的希望只是靈魂深處一次不經意的沖動。在監獄里,當生命的過程只能以時間為刻度的時候,任何高漲的熱情都只能無可奈何地向失望舉起雙手,宿命地接受命運的安排。只有內心清澈的人才能看清人生的荒謬,否則,人只有在面對冤枉時委屈和無奈、在面對壓制時憤怒和狂暴、在困境下腐爛,甚或在平常的環境中寂寞和絕望。 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才可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和以往那些講述陰暗晦澀牢獄生活的監獄片有所不同的是,《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講述友情、困頓、希望與夢想的電影,劇中的男主角冷靜的心態、不屈的鬥志、足智多謀的設計、鍥而不舍的精神非常令人感動。這部電影最能打動人心之處,便是自始至終都能給予人們希望。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值得再三品味的電影佳作。——《華盛頓郵報》 自由是什麼自由就是能在陽光下悠閑自得地呼吸。對於我們而言,它就像空氣,平常得讓你根本不去想失去它會怎樣,但是自由對於那些高牆內的囚徒,尤其是那些註定一輩子都要呆在那裡的人們又是多麼珍貴而又遙不可及。安迪最後逃出鯊堡監獄,是什麼實現了對他的救贖?是他心中對自由的渴望,是希望的存在!——影評人 米朵 在《肖申克的救贖》里,我深深地為主人公安迪對自由一刻不息的渴望震憾了,當他從下水道逃向外面的世界時,當他迎著暴雨和閃電怒吼時,我的心也隨著他一同律動著,安迪所獲得的身體和心靈上的自由讓我覺得痛快極了。——網友 燈籠 故事發生在1947年,銀行家安迪被指控槍殺了妻子及其情人,被判無期徒刑,關在鯊堡監獄里。 好長時間以來,安迪不和任何人接觸,在大家抱怨的同時,他在院子里很悠閑地散步,就像在公園里一樣。老犯人瑞德是監獄中的「權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錢,他幾乎有辦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東西:香煙,糖果,酒,甚至是大麻。一個月後,安迪請瑞德幫他搞的第一件東西是一把小石錘,他的解釋是想雕刻一些小東西以消磨時光,並說會自己想辦法逃過獄方的例行檢查。不久,瑞德就玩上了安迪刻的國際象棋。之後,安迪又搞了一幅麗塔·海華絲的巨幅海報貼在了牢房的牆上。 由於安迪精通財務制度方面的知識,很快使他擺脫了獄中繁重的體力勞動和其他變態囚犯的騷擾。不久,聲名遠揚的安迪開始為越來越多的獄警處理稅務問題,同時他也逐步成為監獄長諾頓洗黑錢的重要工具。由於安迪不停地寫信給州長,終於為監獄申請到了一小筆錢用於監獄圖書館的建設。監獄生活非常平談,總要自己找一些事情來做,安迪聽說瑞德原來很喜歡吹口琴,就買了一把送給他。夜深人靜之後,總可以聽到悠揚的口琴聲回盪在監獄里。 一個年輕犯人的到來打破了安迪平靜的獄中生活:這個犯人以前在另一所監獄服刑時聽說過安迪的案子,他知道誰是真凶。但當安迪向監獄長諾頓提出要求重新審理此案時卻遭到了斷然拒絕,並受到了單獨禁閉兩個月的嚴重懲罰。為了防止安迪獲釋,諾頓甚至不惜設計害死了知情人! 面對殘酷的現實,安迪變得很消沉……一天,他對瑞德說:「如果有一天,你可以獲得假釋,一定要到某個地方替我完成一個心願。那是我第一次和妻子約會的地方,把那裡一棵大橡樹下的一個盒子挖出來,到那時你就知道是什麼了。」當天夜裡,風雨交加,雷聲大作,已得到靈魂救贖的安迪越獄成功。原來20年來,安迪每天都在用那把小石錘挖洞,然後用海報將洞口遮住。安迪出獄後,領走了諾頓存的一部分黑錢,並告發了他貪污受賄的真相。而諾頓在自己存小賬本的保險櫃里見到的是安迪留下的一本《聖經》,里邊挖空的部分放著一把幾乎磨成圓頭的石錘。 瑞德獲釋了,他在橡樹下找到了一盒現金,兩個老朋友終於在墨西哥陽光明媚的海濱重逢了。 《肖申克的救贖》和《聖經·出埃及記》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被廣大影迷所喜愛的影片,在分析《肖》之前,我想先敘述一個故事,一個《聖經·出埃及記》的故事。 猶太人始祖之一雅各有子眾多,其中最受寵愛的是約瑟,其他幾個兄弟很嫉妒他,就趁一次一起外出的機會把約瑟賣給了商人做奴隸,而對父親謊稱約瑟在野外被野獸殺死了。 約瑟被帶到埃及,又賣給一個埃及貴族做奴隸。而那個貴族的妻子看上了約瑟的才華,就百般地勾引他,結果被約瑟嚴辭拒絕。於是這個女人反咬約瑟調戲自己,約瑟被送進了監牢。 一天,法老的酒政和膳長也被關進監獄,晚上,這兩個人各做了一個夢,就找約瑟來解。約瑟說這兩個夢說明:3天之後,酒政要被釋放,而膳長要被處死。3天後,約瑟的預言果然都應驗了。 不久,埃及的法老也做了兩個夢,先是夢見7頭瘦弱的牛吃掉了7頭肥壯的牛,又夢見7個細弱的谷穗吞掉了7個飽滿的谷穗。誰也解不出這兩個夢,酒政就把約瑟推薦來,約瑟從監獄到王宮,告訴法老,這兩個夢實際上是一個意思,即天下將有7個豐年,繼之以7個荒年,荒年之害將遠大於豐年之得。他向法老提建議,在豐年蓄積糧食,在荒年售出,既度荒,又謀利。法老很欣賞約瑟,就把他從監獄里釋放出來,任命他為埃及的宰相。 事情果然像約瑟預言的那樣,7個豐年之後7個荒年來到了,天下絕糧,只有埃及有倉儲。猶太地區也面臨糧荒,約瑟的兄弟們也要到埃及來買糧食,他們沒有認出約瑟,被約瑟狠狠地報復了一通,最後兄弟和解,猶太人全族遷到埃及。 由此看來,《肖申克的救贖》與《聖經》中猶太人在埃及的遭遇在基本故事走向和情節構架上驚人地一致,曾經有人把《肖》比做《基督山伯爵》,而我則認為比做《出埃及記》更恰當一些,因為後者無疑與《肖》有更多共同之處。猶太人幾百年間的遭遇在《肖》中被濃縮到了20年,安迪則兼兩代猶太人族長約瑟和摩西於一身。 《肖》劇與《出埃及記》在大節上處處契合,正與西方人心理上的文化積淀引起共鳴, 這應該不是無意得之,而是精心設計的產物。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把視野從西方擴展到整個人類文化圈,受侮辱與損害者起而復仇、向施暴者連本帶利索還的故事,從來都為人類各個民族所喜愛。幾乎每個文化發達的民族都有類似的故事或傳說。泰戈爾在《飛鳥集》中有語雲:歷史在很有耐性地等待著被侮辱者的勝利。此話就歷史真實來看未必為真,但卻是幾乎所有人類社會成員的共同理想。 在戲劇里,一個人被打得越狠,被踩得越低,被欺壓得越萬劫不復,他的報復就越讓人痛快,戲劇性就越強,也最容易引起觀眾的認同。安迪在幾乎不可能站起來的地方站起來,在幾乎不可能活過來的地方活過來,從爛泥里站起來,從陰溝里鑽出來,從墳墓里爬出來,這種生命力已超越了人本身,是神的光芒。大雨沖刷著他的身體,盪滌著他的靈魂,他用地獄的眼光看著曾經真真切切發生在周圍的一切,他用雷一樣的聲音怒吼:「歸還的時刻到了!」 哪位導演能掌握住這種力量,就等於掌握住了閃電。
⑸ 黃土地影評
黃土地
《黃土地》是我接觸的中國本土電影中比較優秀的代表之一,本來覺得1984的中國電影,沒什麼特技效果,沒什麼大批資金投入,應該難以認同,但看完後才覺得只要用藝術的心去拍出的電影,絕對比用錢堆出的一堆貌似電影的文化泡沫要好得多。篇幅時間有限,就主要從技術入手吧。
影片中的光的運用很具有代表性,但由於觀看條件的簡陋和部分主關條件的影響(個人所學有限,領悟力一般),就談一點吧。影片大部分場景運用高反差照明的低調光,背景暗而深。如在顧青走的前晚老爹唱歌的場景,窯洞內油燈的火光微弱如豆,正好照亮翠巧爹的臉,這樣就看清了他臉上如枯樹藤蔓的皺紋——一張典型的黃土地人的臉。在布光上也多常採用非標准布光技巧如窯洞內的陰暗對比布光,翠巧坐在門前做鞋子顧青回來的畫面就用了剪影布光,主體黑暗而背景明亮。當然影片也充分利用自然光照進行平調布光,營造影片的真實感和自然化。
色彩是影視畫面的抒情符號,能夠傳遞感情表達情緒。在片中色彩的運用,則是寫意與寫實的完美結合,一方面使畫面產生油畫般的效果,另一方面則以其表述主題。主要為黃、紅、黑三色,三色各有代表,但隨情節變換與主題表達也改變其含義。黃,代表黃土地和黃土地養育著的人,黃土地既有高能量色彩的展示—早晨的橘黃色,給人深沉寬容的厚重感,也有著低能量色彩的表現—傍晚時分的灰黑色,給人沉重壓抑的窒息感。紅色一方面是表現封閉落後買賣性質婚姻的悲劇色彩如新娘的小紅鞋,一方面也是年輕一代蓬勃的生機及探索自我拯救道路的決心如憨憨的紅肚兜。而黑色在這里表意相對單一,主要表現痛苦、恐懼與絕望,如翠巧新房內粗糙灰黑的手。三種色彩有機結合,使影片極富表現力。還有一種顏色的運用極特殊也極重要,天空的蔚藍色的出現,影片中天空總是灰白或灰藍,但顧青出場、在求雨時的再次出場和在延安腰鼓表演後都出現大片蔚藍的天空,亮度極高,這是希望的形象化表現,包含著美好的情感和訴求。
影片大部分為水平構圖,大片連綿起伏的黃土地佔據大部分畫面,地平線處於畫面上方,展現了黃土地的厚重遼遠,高低起伏。對於人則使用主導性的負體積,使人所佔的空間極少,只在畫面的一角勞作休憩運動。這樣強烈的對比顯示了個體於大環境傳統大文化背景下的無力。就連通常常以高大形象出現的「公家人」也不過如螻蟻蜉蝣寸在其中,如開頭公家後生顧青的出場,就是運用這樣的手法。黃土地是就是其中的主角,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是陪襯,在廣袤的黃土地主導下他們渺小而蒼白。但也有部分構圖的不穩定平衡,主要體現在傾斜地平線的運用上。
影片鏡頭的使用也極具特色。影片善於運用廣角鏡頭,使用大景深手法,使得視線開闊。如開頭及片中幾個轉換場景都始終使用盡可能大的景深來映現景物,表現了黃土地的空曠與遼遠。而這片黃土地正是養育中華民族的母親。它養育出了中國厚重、封閉、隱忍的中國內陸文明,充滿了人情味但以其傳統固守的本性對人產生巨大束縛力。空鏡頭的使用也很頻繁,主要為黃河、土地與太陽,沒有人物的參與,只有景物的此外甩鏡頭造成為影片注入極大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如耍腰鼓的鏡頭,凝聚力量,通過攝影機的搖甩推拉表現畫面,用廣角鏡頭誇張形象增加其粗獷豪放,極具情緒沖擊力和精神力度,沖擊感官與靈魂,反映了從貧瘠的黃土地中生發出來的盪氣回腸的聲音。
從拍攝角度來說,片中用了大量的俯拍和仰拍,也具有一定的表意功能。如片頭顧青的出場和求雨時他的再次出場都用了仰拍。在空曠的地平線上漸漸出現顧青的身影,向屏幕前運動,然後鏡頭上移,以一個大仰拍,照出一片蔚藍的天空。這是在形象塑造上對顧青的一種肯定,同時也暗含著顧青代表的公家人對於黃土地人擺脫困境的希望的可能。對於廣袤的黃土地的仰拍,則表現人們對於這片「母親地」的深沉的熱愛和敬畏。俯拍可讓觀眾通過攝像機鏡頭概覽全景,展示了黃土地上因風沙侵蝕而形成的千溝萬壑的面貌,又可以產生特殊的表現效果。如對於黃河邊纖夫的俯拍,從而體現對於掙扎於生存中的弱小個體的憐憫與同情。還有就是翠巧在聽完顧青的歌後,呆坐在擔子上的片段,這是翠巧感情變化的一個轉折,但鏡頭卻以以高遠的天空,貧瘠空曠的黃土地與依稀可見的弱小身影形成強烈對比,頓時將人的渺小感以及在大環境下的無力、無奈感凸顯出來,也暗示翠巧悲劇性的結局。
音樂是影片的靈魂,片中陝北民歌形成影片的另一種講述語言。翠巧爹、翠巧、憨憨、顧青,四種人不同的歌聲都體現了他們的性格、命運,歌聲緊扣情節的發展,將主題更表達得入木三分。除了這些,片中還有很多其他電影技巧的純熟運用。特寫鏡頭的運用,將人物的心理變化等細致地展現,比如翠巧喜悅地擔水回家一開門卻看到媒婆,那一瞬間臉上的欣喜當然無存,轉而是無奈的失落和順從地點頭。還有如多處疊化的的運用,開頭顧青在山坡上行走,背景就出現虛化的太陽和山崗,這些說明了他夜以繼日披星戴月地趕路,也從側面表現黃土地的廣闊,還有翠巧挑水時背景的渲染模糊則起到烘托主體人物的作用。在翠巧挑水回去時人是朝攝像機移動,但滔滔的黃河水則持續往右流,Z軸的制兩個分離的矢量的分離運動給人造成一種人物隨時會被河水吞噬的假象,而這偏偏與人物的結局相吻合。影片在剪輯上使用重復蒙太奇的手法,如兩次娶親的表現上都是一樣的小紅鞋,一樣的嗩吶喇叭,一樣的毛驢,一樣的前進動作過程,表明在這種婚姻之下不同的女子重復著同樣悲慘的命運。還有很多,都得我們去好好品味。
一部好的電影可以允許有扣人心弦的情節發展,但能在簡單的情節下仍能運用出神入化的電影技巧,將大主題蘊於小故事中,更能看出實力來,可以說,《黃土地》做到了,在電影快餐充斥影院的今天,選擇這樣的電影,也許我們會收獲更多,思考更多
⑹ 英雄的影評
誰都能看得出來,《英雄》不是來講述什麼刺秦、復仇抑或愛情之類故事的。盡管影片中有刺秦、復仇、愛情的鏡頭。但是張藝謀不過是藉助這個刺秦的外殼、復仇的表象、愛情的幌子,來表達一個大寫的境界。張氏這一回的藝術之「謀」,玩得是中國傳統繪畫的「大寫意」筆法,把中國的哲學、文化、歷史等等諸多元素濃縮在如此這般美輪美奐的畫面意境當中,倘若你不具備一點中國哲學、文化、歷史的粗淺底蘊,你將只能看到這部影片的外殼、表象和幌子,你就因此而會對影片表示不十分滿意,以為張藝謀丟失了深厚的功力。更有甚者,還會竊笑張藝謀必定中了什麼「九陰白骨掌」之類,這一回必將弱到了極至,「不堪一擊」了!
然而,《英雄》自有內力,其藝術神韻在影片整體中無處不在卻又藏而不露。張藝謀口口聲聲「拍了一部商業片」,其實並非實話。他只是希望影片取得商業成功而已,他從不喜歡玩深沉,他的作品從第一部《紅高粱》開始,就給人一種情緒的宣洩,講究的是大俗大雅。而縱觀他的所有作品,《英雄》是最像《紅高粱》的一部,但又絕非重復和倒退,而是一種螺旋式上升。張藝謀一貫追求突破,每一部作品都有不同的語境效果。而《英雄》的突破,則達到了又一個新階段的高峰。
一:莊子學說——哲學境界:從《說劍》到《天下》的相融
影片中,那一個大大的 「劍」字,是主要的道具。無名為探「劍法」而特去趙國向殘劍求得此字。張藝謀通過人物無名之口說出「劍字一共有十九種寫法」並非僅僅是展露一點歷史細節,更重要的是藉助於這個「劍」字的書法,揭示出「天下」的意蘊。
影片將人物在趙國書館求字的過程表現得驚心動魄:劍法在書法當中可尋,書法又在萬箭穿堂之時形成。所謂「劍法」的幾重境界,實乃人生的幾重境界。你看那萬箭穿堂時刻:老者巋然不動,殘劍舉手接箭,都在面不改色心不跳地繼續書寫。表面看這只是秦軍攻趙的陣勢,內骨里卻有無盡的禪機與「悟道」,是為秦王後面的「天下」理論做鋪墊的。
查閱戰國時期哲學家莊子論著,正有《說劍》、《天下》二篇。幾乎與《英雄》的主要情節,思想脈絡完全一致。原來,影片是從這里得到的靈感。把一種哲學觀直接變成了影像藝術;原來,無名的「十步一殺」直接取自於莊子的行為;原來,片中秦王「終於悟道了的」幾重境界正是莊子所述;原來,張藝謀深悟莊子學說的精髓,藉助於他的「天下」學說演繹自己影片中的「天下」觀念!這里不得不復敘一下莊子的故事:趙文王喜歡劍術,門下聚集劍客三千,每日對擊,死傷無數。莊子扮作劍客前往與大王「說劍」:號稱自己的劍法「十步殺一人,千里無阻擋」。趙王興奮,挑出劍客與他比試。莊子不動,卻說自己有「三種劍」,一種是「天子劍」,一種是「諸侯劍」,一種是「庶人劍」,他分別論述三種劍的不同製造和用法,說服了趙王以「天下」為重,不再玩劍,不再殺生。而《英雄》顯然就是將莊子的這個故事移植過來,通過幾位劍客在「刺秦」過程中的轉變,用現代電影手段演繹了莊子的「自然」、「無為」的哲學理念。
這個哲學境界就是自然生態,就是天下和平!這是真正的俠情義膽,現在可以理解張藝謀何以要選擇九寨溝等處景點拍攝「風光片」了吧!他是要展示莊子哲學的「順應自然、反對人為」,他是要將莊子的「無為」變成影片中的「不殺」,將三種劍變成劍法的三重境界,你就不能不佩服他的深厚功力。
二:琴棋書畫——文化境界:從民俗文化到民族文化的升華
張藝謀為表現《英雄》的規定情境,將最能夠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琴棋書畫盡皆揉入影片的情節進展和人物行為當中,使影片從頭至尾充盈著中國文化的氛圍。古琴、棋譜、書法……與片中的幾位劍俠乃至作戰陣勢,在張藝謀的語境下竟然如此和諧統一。如果說他以前的許多影片的酒坊、染坊、大紅燈籠等等,還只是一些民間民俗文化的體現的話。那麼,在《英雄》中,他要凸現的,卻是我們的大民族文化。所以,當秦軍將士在風沙漫卷的戰場上高呼著「風、風、風,大風、大風、大風」的「號令」而萬箭齊發時,雖感覺到那是張藝謀慣用的手段,卻又免不了再次被他震撼心靈。
長空與無名的那一場伴著古琴的決戰,拍得是何等絕妙。盡管此段落只是兩位武林高手一展「絕技」之「武打」。然,在張藝謀鏡下,卻秉承了中國畫的傳統技藝——大寫意手法,忽然撇開具體的「十八般武藝」,決戰於一種非凡的「意念」之中。此時,鏡頭由彩色轉為黑白,人物由現實進入夢幻,動作由激烈瞬間凝固……此刻,觀眾的心不能不同樣在瞬間提到了嗓子眼!此時此刻,畫面「單調」了,語言「停頓」了,一切似乎變得十二分的簡單。然而,此時無色勝有色,此刻無聲勝有聲!便是中國畫的留白而不白,中國文化的「化實為虛」而不虛,全部在此一鏡之中得以神奇體現。那一種空靈那一種深邃那一種悠遠……其語言之復雜,其內涵之豐富,怎能不讓人叫絕。
什麼叫「出神入化」?什麼叫意境深遠?一種屬於中國人的、傳統的文化認同感會隨同影片多處這樣的鏡頭而讓人激動不已。這就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積淀的某種奇觀,稍稍有一點中國文化常識的人怎麼會看不出這樣的文化?然而,那麼多經歷過我們的高校教育的「泱泱學子」們,對此文化意蘊卻毫無反應,卻只看到「簡單空洞單調」,不能或者不願意領會其間奧妙,這是中國教育的悲哀還是中國文化的悲哀?
三:詩情畫意——藝術境界:從色彩的形式包裝到風格樣式的形成
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此乃一切藝術創作之規則,電影藝術同樣如此。一部電影選擇什麼樣的形式,當依作品風格而定,一部作品選擇什麼樣的風格,又當依作品表現內容而定。張藝謀自然深諳此道!他選擇武俠,選擇浪漫,來滿足自己很久以來的一個夢想:就是創造出一種既屬於中國文化的,又合乎世界潮流的,還體現張藝謀自己個性追求的類型作品;他又選擇歷史,選擇傳奇,來承載他所要表現的武俠與浪漫。但藝術創造又是要突破常規的,張藝謀顯然是一個既不願重復別人又不願重復自己創造型人才,所以他必須為《英雄》尋找到一種與題材體裁完全契合的表達方式,就是影片的形式包裝。
慶幸,他找到了,而且非常完美。
喜歡或者不喜歡《英雄》的人,在這一點上卻驚人地統一:都不能不承認影片拍攝得美輪美奐,不能不承認其視聽效果的蔚為壯觀。大漠風煙、秦王軍陣,九寨風光、平湖出俠,幾重畫面便有幾重色彩,一種敘述又是一種氣勢。張藝謀通過這些畫面色彩營造出一種極具風格化的豪情,這種豪情甚至體現在鏡頭中的每一滴水珠上。
把這樣一個在中國幾乎人人皆知卻又沒有幾個人能夠說得清楚的「刺秦」的歷史,用如此一種詩情畫意的敘述方式來表現,是最恰當不過的了。事實上,張藝謀無意用《英雄》說歷史,他僅僅是藉助歷史表達電影藝術的未來。這一點,影片主演張曼玉有深刻領會,她在影片的新聞發布會上就說:《英雄》其實是一部「很未來的電影」。是的,張藝謀正是以未來的眼光放眼世界,才創造了屬於他自己的、如夢如幻的又一種風格樣式,又一種影片的類型。
只有在如此的類型與風格樣式當中,人物的所言所行,劇情的結構方式,情緒的渲染波動等,才顯得和諧得體。張藝謀利用這種風格樣式完成了自己的浪漫主義追求,這與他自己先前多部作品的現實主義追求完全是兩碼事。但卻再次證明了他的藝術才華的多面性與多變性。
這個世界上,同時擁有兩種藝術創造風格的藝術家非常罕見。美國的斯皮爾伯格是一位,斯氏既能夠拍出《外星人》、《侏羅紀公園》那樣的浪漫主義作品,也能夠拍出《辛德勒名單》、《拯救大兵瑞恩》那樣的現實主義佳作。張藝謀是另一位,張氏既有《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活者》那樣的現實主義力作,又拍出了《英雄》這樣的純屬浪漫夢幻般豪情之作。《秋菊打官司》可以朴實到演員鞏俐挺著「大肚子」走在陝北鄉間無人能識破,而《英雄》則又可以誇張到用英國的染料染紅內蒙古胡楊樹林的每一片樹葉。無論是現實主義的朴實,還是浪漫主義的誇張,張藝謀都能夠做到極致,這就是藝術大家所能達到的程度!這就是藝術大師所以給我們的享受。
滿意請給分
⑺ 2012電影影評
那也要看什麼電影啊,看什麼電影就會引起什麼樣的反映。本人也喜歡看電影的,呵呵~我喜歡看美劇。
異能神奇超能力之類,或者英雄拯救人世界什麼的,有的驚恐的也不錯。
通常看電影會哭會笑,會感動,或者產生思想上的共鳴。
比如有的反映社會上的腐敗黑暗的,社會現實的等需要鄙視評擊,。
有的反映人生世間百態,或者反映出什麼道理真理的,很多都反映人性的片。
```````````有的是反映愛情親情啊,重要啊取捨啊珍惜啊等。
有的就是刺激大腦細胞的拉。
看你喜歡什麼樣的,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呵呵我也看過2012。場面挺震撼,那就是警示人們要愛護環境、保護環境、從小做起,匹夫有責。
杜絕污染環境的事情的,還有,朋友情親情之間什麼的,,社會現實呀,,大難各自飛,哎~人心否側,人性。。要環保咯,珍惜有限資源咯。科技時代發達不錯。
⑻ 《狂野大自然》的影評
白天里,熱熱鬧鬧的動物園里,所有的動物夥伴們都使勁渾身解術,弄得前來觀看玩耍的大朋友和小朋友們不亦樂乎。而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動物們卻依然有著足夠的精神頭,不會虛度一點光陰,等到動物園打烊之後,來自地球各處的各種動物們又開始了自己的狂歡派對,一同盡情地享受著玩鬧、嬉鬧的樂趣,那場面更勝過人類所有的狂歡節日讓人忍俊不禁。但是,突如其來的事件,打亂了動物們原本歡樂幸福的生活。可愛調皮的小獅子瑞恩在與日俱增的好奇心的驅使下,勇敢地爬上了一輛遠去的貨車車箱,並隨著貨車上的貨物要一同被輾轉帶到遙遠的非洲去。這可急壞了獅子爸爸,為了救回心愛的兒子瑞恩。獅子爸爸號召了眾多動物園里的好朋友們前來幫忙。長頸鹿、考拉、水蟒和松鼠都積極參加了這個由獅子爸爸領頭的這支特殊的「尋子遠征隊」。經過一番准備之後,遠征隊雄糾糾地踏上了長途尋子的旅程。這群在動物園中養尊處優的動物遠征隊上天入地,要找回自己的夥伴,自然不會一帆風順,途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危險:在大街上被野狗追咬;在空中坐著海鷗翱翔;在海上乘船差點被撞沉;還莫名其妙的進了下水道,幾乎喪命於鱷魚之口,真是艱險重重,再加上幾個夥伴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在漫長而有趣的旅途中上演了一幕幕有驚無險的鬧劇……
⑼ 地鐵驚魂的精彩影評
本片是典型的心裡變態的怪物殺人類型,場景是地下鐵加地下道,主角是一個勇敢而正直的女經濟人。畫面不如《午夜食人餐車》精緻動人,前面20分鍾內容不夠驚險刺激,有點拖沓又沒有什麼劇情進展,差點就准備放棄看完了,但是後來自從女主角和流浪漢一起去找人後,電影的氣氛,劇情都跟上來了,特別是一路逃跑及進入詭異的房間,不斷有新的場景新的地點,時不時一個恐怖點,圍繞的一直是驚恐逃亡氣氛,吊人胃口足,很好看。
最初吸引我看這部電影的不是海報的詭異也不是內容的恐怖,起因僅僅是想看法蘭卡·波坦在恐怖片中是否還能如羅拉那樣疾走,雖然我也知道為愛情奔跑通常都比為生命奔跑更熱情奔放一些,但是在全片結束後,我不僅沒有對波坦的奔跑失望,而且還記住了克里斯托佛·史密斯這個名字,本片的導演兼編劇,他編織的場景情節之精巧使觀看過程充滿了驚喜(驚喜這個詞用的似乎不恰當)。
在遵守五分鍾內發生事件的恐怖片原則方面,本片表現的中規中矩,地點是堆積整個城市排泄物的下水道,時間是午夜,當事人是兩個普通的下水道清理工,之前一段經過抽楨處理的詭異黃色調畫面把氣氛烘托的非常之好,讓人覺得這五分鍾要不出點什麼事兒簡直沒有天理,於是怪物很順應天理和民意的出現並襲擊了兩人。
下一個鏡頭轉回到似乎與下水道毫無關系的公關派對上,波坦扮演的模特經紀人凱特為了擺脫男同事蓋伊的糾纏和去見夢中情人喬治克魯尼,在招不到計程車的情況下只好去搭乘平時不屑一顧的地鐵,由於售票機不接受20英鎊大鈔,她就拿這20英鎊與帶著小狗雷的流浪少女曼蒂換了一枚票卡,微醺的凱特在等八分鍾後到達的末班車時睡著,醒來時發現地鐵里空無一人並且所有出口都已上鎖。
在她登上隨後進站的列車之後,列車經過隧道時又忽然停車,一片黑暗中手持火機趕來的男人是追蹤而來意圖強暴她的蓋伊,危機關頭,蓋伊被不明物體拉出車外襲擊以致重傷,驚慌的凱特沿著鐵軌跑回車站,在看到小狗雷之後,跟隨著它找到了曼蒂和她的男朋友吉米,凱特用50英鎊做報酬請吉米帶她去找車站保安人員,一路上卻遇到更多恐怖事件,蓋伊、吉米、保安一個個在她眼前死去,她也在在一系列意外之後掉進了下水道,在暗處隱藏的某怪物眼裡,她與以往的犧牲者沒有什麼區別,那麼即使我們大聲說:Run,Kate!Run!她就真有機會逃出生天么?
為了不影響大家觀看的樂趣,我決定厚道一些,不再繼續劇透了,開始討論其他內容。
全片角色僅有凱特、蓋伊、吉米、曼蒂、喬治(非克魯尼)、克雷格五個人一個怪物而已,順便為沒有名字的保安甲和司機乙默哀一下,在空曠卻相對封閉的地鐵和下水道度過的這個夜晚,每個人都有自己明確的目標,這些目標糾纏在一起沖突或協作就構成了叫做命運的東西,而且命運偶爾也會小小的幽默一下,雖然惡意的幽默居多。
凱特要去見好萊塢最有魅力的男人喬治·克魯尼,在一系列的亡命奔逃之後,她發現關在另一個鐵籠子里的黑人居然也叫做喬治;怪物克雷格裝模做樣的穿上手術衣擺弄器械的場面讓我想起《急診室的春天》中的某風流倜儻的兒科醫生,這個醫生就是喬治·克魯尼扮演的,想對克雷格說:KUSO也要有個限度吧?
蓋伊的目標十分明確,得到這個美貌經紀人的肉體,即使用強暴的手段也無所謂,在獸欲即將得逞的時候怪物克雷格毫不留情的給他潑了一盆冷水……哦……是給了他一刀子,挨了刀子的蓋伊冷靜下來,讓凱特快跑,並在後來的某個時刻終於有機會對凱特表達了自己的歉意。
吉米和曼蒂,同為流浪者的一對情人,由於朋友不是離開了就是因為販毒被抓了,只好寄宿在地鐵的供熱隧道里,但是即使這樣他們也沒放棄他們的小狗雷,而且一直念念不忘要離開這個黑暗悶熱的地方,回山清水秀的老家去生活,但是按照恐怖片原則,當一個人有了願望的時候,這個願望就必定不會實現。
喬治,一個不合適宜的人,在大麻被定義為毒品時攜帶它被判刑,等他出獄的時候別人帶大麻卻沒事兒了,這讓他很是郁悶,不過即使如此,他依然有著自己要照顧和想見的人——他的女兒。而且在某個時刻,為了不讓凱特看到可怕的屍體,他抱住凱特的頭繞開屍體走過去,這個小細節很讓我感動,對他的女兒,他一定也是同樣溫柔細心的好父親。
與之相對的,是怪物克雷格,從片中多處的細節可以看出,他是被某地下婦科大夫收養的棄嬰,在大夫設在地下道中的診所里,有許多沒來得及出生就死去的嬰兒屍體浸泡在防腐液中,作為他們之中唯一活下來的倖存者,在不討論他是幸運或是不幸的情況下,至少可以知道他對地上社會和社會成員充滿仇恨,在他看起來,那些人不過是切碎後可以飼養老鼠的糧食而已,他飼養老鼠,他就是老鼠的統治者,他就是下水道的領主。如果一定要想的復雜一點,那麼克雷格就成為被人類社會遺棄和傷害的一種圖騰,而他所做的一切,不過是對受過的傷害進行報復而已,他的住所下水道,作為城市用來堆積排泄物的場所,在此具有強烈的象徵意義。
即使不去考慮波坦的精彩表演,不去欣賞張力十足的故事,不去注意充滿黃綠藍詭異色調的畫面,僅就台詞來講,片中也有不少處充滿機智和幽默的精彩對話,試舉幾例如下。
凱特拒絕蓋伊的挑逗:「我對你只有兩種感覺,憐憫和惡心」「那不如你先列出你可能要去的地方,好讓我避開你」
吉米討論足球比賽:「任何隊和英國隊比賽的時候,我都是支持他們的」
吉米警告凱特別碰有電的鐵軌:「你別碰這條……還有這條」「到底是哪條?」「恩……哪條都別碰!」
我記憶最深刻的細節是:凱特打開一扇標著出口的門,發現後面是牆壁;在另一扇門後同樣存在的牆壁上卻發現了可以鑽過去的洞口;是啊,希望後面隱藏著失望,可是誰說失望後面不會有有希望存在呢?
結尾處,凱特篷斗垢面臟兮兮的坐在地鐵大廳牆角,抱著同樣臟的小狗雷,一個等候地鐵的男人走過她身邊放下了幾枚硬幣,看著硬幣,曾經在影片伊始冷酷拒絕流浪漢乞討要求的凱特表情怪異的哭泣起來。也許對於凱特這個階層的人,大多數幾乎永遠沒機會去接近和了解地鐵里的流浪者,但是那些流浪者卻是一個客觀存在,在長久的被忽視被傷害之後,其中的部分人即使異化成怪物克雷格,也不是一件很突兀的事情。
遺棄行為的陰影里,總是隱藏著仇恨的種子。
⑽ 急求專業影評
本片共有7個段落,講述人在境遇里的悲歡離合。 《狗沒有地獄》 講述一個囚徒出獄後帶著女友登上去莫斯科列車的故事,他是誰,影片沒有交代,只有去往莫斯科這個意象有著必然的政治讀解,而他給女友的戒指表達了他內心的堅定和意志的堅決。這不僅是愛的旅途,也是一次心靈對意識形態的皈依。 《生命線》 以1940年6月28日一個西班牙小村落寧靜、安詳的下午發生的意外(新生的孩子肚臍出血)為故事的開始,給我們講述了充滿人情味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導演以鍾擺的擺動、牆上的老照片、水滴的濺落、人的呼吸、樹上掉落的果子預示時間的流逝。而以聖母像和報紙上的納粹軍人的照片為前後呼應。預示著安寧的脆弱和世界的動盪。也給尋常人安寧的生活里抹上了一絲陰影,但是,影片最後孩子單純、甜美的笑容是寄予人類的希望,一種對未來的樂觀主義態度。 《幾千年前》 白人探險隊給巴西亞瑪遜河流域最後的原住民部落「烏哈烏呼」帶來「文明」的福音,同時也帶來他們沒有過的疾病和困惑,因此使得部落人群降低了天然的免疫力。多年後,我們發現他們的論理觀和生活觀已經開始轉變,美式的棒球帽和T恤已經讓他們遠離了傳統,而他們部落的明天也因為文明的善意「入侵」而成為種群的往昔,他們的家園隨著他們孩子渴望融入現代社會的心而漸漸遠去,同時,帶走的是部落的文化和人類對於歷史的記憶。人類,因為文明的產生、分工的不同而變得遲鈍和懶惰。 《國際組織·拖車·夜晚》 是一部關於因為車禍讓一個女演員滯留在救援車上短短十分鍾的故事。從表面看是一個平淡無奇的故事,但是導演還是通過救援組織許多為女演員服務不同膚色的面孔,解構了地球是個村落的思想,瞬間可以到達的通訊,中國快餐,音樂的世界性這些話題電影不露聲色地表現了出來。 《距離托那12英里》 描寫一個心臟病人自行駕車跨越荒野尋找求助的寶貴十分鍾,大部分時間描寫的是他行駛在荒漠里的艱難旅程。最後,他因為一個可愛的女孩凱特而獲救。最終是磨難之後的溫馨,當他在醫院睜開眼睛,看見了他的救命恩人凱特,凱特的微笑,就是天使的模樣。 《我們將被掠奪》 本段以戈爾參選美國總統的過程為背景,以紀錄片的訪談的手法,直擊戈爾幕僚的心態,並以對戈爾競選總統宣布敗選的最後十分鍾回顧,揭示政客的內心世界。 《百花深處》 喬遷到高樓大廈是百姓們的願望,在現代化名義下傳統正在推土機下呻吟,而遊子的晚歸,找尋的就是故土的一物一件,尋找祖宗的根,這種沒落的感懷是文化的回憶,我們在日新月異的建設里到底得到了什麼,又因此失去了什麼? 小號篇包括:考里斯馬基的《狗沒有地獄》,講一個男子剛出獄,決定與心愛的女人到西伯利亞追尋新生活。風格維持了他一貫的冷硬敘事模式。
艾里斯的《生命線》以一個西班牙農家為對象,圍繞著嬰兒肚子出血而家人一無所覺的狀態,引發出平靜生活中潛藏危機的連串意象,頗有印象派的味道和大地耕作的凝重。
赫佐格的仿紀錄片《一萬年老去》講亞馬遜森林中一個原始部落的「快進」,信息豐富。
賈木許的《休息·化妝車·夜晚》是一個實時小品,講一個電影女演員在化妝車休息十分鍾的情況,戲劇性不強,但頗有幕後偷窺的味道。
文德斯的《12英里到特洛斯》兼具故事性和公路片風格,乃本集錦的上乘之作。它講述一個年輕男子因食物中毒,自己駕車前往醫院途中實在難以支撐,遂攔截了一個剛學會開車的女孩載他到醫院急診。主角在公路上的感覺,用非常感性的視覺形象加以表現,令人印象深刻。
李的《我們被搶了》是紀錄片,講小布希和戈爾競選總統的爭議,重點是雙方陣營在關鍵十分鍾對選票輸贏確知,顯然戈爾一方認為他們是被犧牲了。
陳凱歌的《百花深處》優雅而傷感,通過一個瘋子讓搬家公司為他尋找已不復存在的故居,反映出時光荏苒,北京四合院的生活方式正消失於推土機的隆隆聲中,不勝唏噓。片中以動畫表現深巷舊宅的映像,頗有魔幻寫實的迷人魅力。
大提琴篇包括:貝托魯奇的《水的故事》講一個印度傳奇,中間穿插著移民和異族通婚等劇情,頗有點「南柯一夢」的味道。
菲吉斯的《關於時間2 》更具實驗性,四格畫面同時表現不同年齡的人物,「歲月不饒人」及人類溝通的主題頗為鮮明,但具體細節挑戰理解力。
曼澤爾的《瞬間》反映同一主題,但極為細膩而流暢,它通過捷克演員魯辛斯基不同年齡的鏡頭組合,呈現了一個帥小伙如何變成一個小老頭。
薩伯的《十分鍾後》講述一個妻子不慎刺傷醉酒回家的丈夫,是中規中矩的小故事。
丹妮斯的《面對南希》講一個教授和他的女學生在火車上討論外國移民對本國的影響,有典型的法國式嘮叨,但主題原地踏步,如同乏味的學生作文。
施隆多夫的《啟蒙》則妙趣橫生,古代賢人的語言配上生活中的點滴細節,組合成關於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精彩反思。
雷德福的《沉溺於星》索性用科幻故事反映天上和人間的時間差,片中的老爸從太空旅行回來,兒子已經比他老多了。
戈達爾的《時間的黑暗中》依然是高瞻遠矚的夢囈,將世界大事和時光流逝融為一體。額··夠了吧···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