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觀後感
『壹』 地球之鹽觀後感500字
如果簡要概括的話,《地球之鹽》講述的是一個名為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的人的一生,一位有天賦有實力能夠堅守夢想,把世界真實地踩在腳下的攝影師,他與世界的對話。韓寒是想要與這個世界談談的,《地球之鹽》的主人公,而薩爾加多已與這個世界談了幾個來回了。
《地球之鹽》有一個副標題——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的攝影旅程。這部紀錄片出自我個人非常喜愛的德國導演維姆·文德斯之手,這位才華橫溢的導演是少數幾個在威尼斯電影節、戛納電影節、柏林電影節都有斬獲的歐洲導演。在從服裝設計師山本耀司到導演小津安二郎,再從當代舞大師皮娜·鮑什到諸多的布魯斯大師,在向自己崇拜的其他藝術家致敬了一圈後,文德斯將這一次的傳記紀錄片,對准了對其視覺語言影響最大的攝影藝術家。
看到《地球之鹽》這樣的名字,很難會讓人想到這是一部傳記題材的紀錄片,片名的含義大概是從《聖經》里來的,《聖經》中講,大地的原味便是鹽味。耶穌甚至稱他的信徒為「世上的鹽」。法國作家安德烈·紀德臨終時對世界感到絕望,後來他收到一封青年讀者從非洲寄來的信,說世界美,有希望。紀德說,這話是大地之鹽,為了這鹹味,他死可瞑目。就這部紀錄片,薩爾加多對人類,世界絕望,後來大自然治癒了他,開始拍攝「創世紀」,這一部分就是「大地之鹽」。
本片創作的契機源自25年前的一個展覽中,文德斯被兩幅拍攝於巴西瑟拉佩拉達金礦的黑白照片驚呆了。場景里的人,一個個臉孔被沙土抹成一樣的漆黑,背著一袋袋沉重的金沙,搭著簡易梯子下至見不到底的深淵。他們來自從失業知識分子到失去土地農民在內的社會各階層,金子是他們共同的慾望。這些景象,來自1980年代初從巴黎返鄉的巴西攝影師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鏡頭。25年後,文德斯與同樣作為紀錄片導演的攝影師兒子Juliano一道,通過薩爾加多少有的家庭錄像、采訪視頻、跟隨新項目拍攝,以及海量的黑白系列舊作,完成了這部滿盈著對人類大愛的紀錄片。
無論是讀書還是看電影,一部作品的基於不同的評價標准也會被蓋上優劣的標簽,除卻明顯質量不合格的作品之外,我看過之後認為某個作品值得推薦的標准有三個,要麼從作品中能夠獲取新知,要麼從作品中了解到一個好故事,再或者這作品帶給了我美的享受和感悟。這部紀錄片首先是審美型的。你會從中感受到視錐細胞被光與影俘虜快感,也會跟隨身影師的腳步對這個殘破而又美麗的世界若有所思,當然,把它放到影院大概不會有太多人去看,靠它來換取網路上的點擊量,靠它賺錢都不太現實。
其次,這部影片又講述了一個好故事,塑造了一個立體的人。影片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由驚人的黑白照片拼接而成的幻燈片。行走苦難拉丁美洲、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並點燃的油田大火、盧安達大屠殺、衣索比亞難民、波黑內戰……塞巴斯蒂昂這一眾沖突題材照片,在給他帶來巨大國際聲譽同時,也製造著難以治癒的心靈創傷。而少數真正作為動態電影的時間里,或是攝影師深情講述個人記憶的轉場,或是16毫米下的難得家庭影像。直至文德斯決定製作這個關於攝影師的紀錄片項目後,才有著Juliano跟隨老爸探入西伯利亞薩哈共和國荒野和亞馬遜叢林最後原始部落的高清晰影像,北極熊、海獅、海象、鯨魚、海鷗、鱷魚……成了取代屍體、飢餓、逃難、悲傷的黑白照片。
這也是上了年紀的攝影師個人抉擇的結果,1997年,第三次的盧安達拍攝項目,讓他進入圖西族躲藏的剛果叢林,目睹了數萬難民被東趕西攆卻依然逃不脫死亡命運後,塞巴斯蒂昂終於在苦難面前受夠了。他回到從小長大的艾莫雷斯地區,以自己還算不錯的積蓄和影響力,試圖復原那個已被迅速起飛的經濟搞到面目全非的故鄉。樹木種下了,物種復甦了。與此同時,攝影師的興趣也開始轉向活絡著驚人生命力的地球不知名角落。32趟旅程,為這個曾在自己鏡頭下被千刀萬剮的世界,重又製造出一個美麗的「創世紀」神話。
1944年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出生於巴西,最初,不管那是他自己的未來藍圖還是父母為他規劃的人生,似乎已定下了不做律師就做商人的金色職業之路。後來遇見了女神,用女神的相機拍出了以女神為主題的第一幅作品,他不走尋常人生路的勇氣在心中生根發芽了。最終,他再次證明了那些不輕言放棄的成功者所擁有的成功秘笈他也擁有,是的,在百分百屬於自己的道路上堅持,不被台下的掌聲與鮮花左右,但可以永遠默默無聞地做夢想的信徒。
對於薩爾加多,我是十分羨慕的,羨慕他的幸運,而薩爾加多的「幸運」要從何談起?他張開追夢的翅膀時,他已做好了遠行的准備,那些准備是多麼令人艷羨。他有滿滿的愛與祝福,只需安心上前線,沒有後顧之憂,因為後方是他英勇「作戰」的動力與資本。一直生活在巴西某盛產礦石的小鎮,父親有個可以自給自足的農場,少年時逃學,游盪,享受自由自在的青春。成長的歲月,父母給予他優渥的環境,給他愛與信任的目光,讓他任性且自信地選擇自己的人生之路,讓他擁有了堅韌無畏的品質。
加之,他是家中七公主愛護著的唯一的王子,那樣的成長氛圍也激發了他更多的細膩與感性,這是一個攝影師值得驕傲的個性。成人後,遇見那麼美那麼聰慧的心上人,17歲的女孩莉莉婭是音樂學院的校花,他是有經濟頭腦的攝影文藝青年。兩人情投意合,成家立業,靈魂伴侶又互為彼此最忠誠的守護者。這一切是他努力經營人生而應得的回贈,在看客眼裡,那還是上帝的眷顧與寵愛。
是的,除了擁有幸運。他還擁有異於常人的攝影天賦,這種天賦恰巧被他感知到,並用心培植壯大了它,這也是他的實力。1973年至2011年,從尼日到印度尼西亞,薩爾加多的黑白攝影作品系列就像地球的各大版塊,有質有序地完成了影像世界內的地圖繪制。每一系列都是定格的歷史,都在他腳步丈量的人世間,用鏡頭呼吸,是活著的人間標本。
紀錄片的名字《地球之鹽》,我差點跟它失之交臂。而且,你若知道一些又不知道一些,像我一樣,大致了解到這部片子是由大量數據、時間點、黑白膠片、旁白等粗糲生硬的版塊組合而成,想到的或許是地理教科書;你也許想像不到,在靜態遠多過動態的映畫里,它把人物傳記的拘囿古板遣散掉,竟能化腐朽為神奇,直達觀者的心底撞擊出不眠不休的暗涌,真真不能不為之所動。
銀海浩瀚,好看的電影繁若星辰,觀看時間有限,以及如何選擇投合心境的電影是很多人的困擾,這感覺就像面對待選的妃子,後宮那麼多可選項,巧遇《地球之鹽》,單單第一感覺,大概是不會去翻她的牌子的。偶然,在某一時刻,意興闌珊地隨手掀開她的帳簾,卻發現她有那樣一種生命之泉的甘美,整個人彷彿被凈化被重塑,然後從小我的視野里被解放到了更廣闊的世界,那感覺實在美妙。
我覺得《地球之鹽》還是要自己去看,即便無意體驗那樣的生活,也能從故事裡感受到生命需要洗洗牌製造些驚喜的渴望。就好比我能告訴別人水就是H2O,是氫氧組成的無機物,無色無味,加糖有點甜加鹽有點咸。可無論我怎樣耐心地逐條分析理解,都不如讓他自己喝上一口。以上只是我觀影之後情不自禁想要表白的情話,你若心生一絲興趣,還請獨自前往感受一番。
『貳』 《好人是鹽》的觀後感怎麼寫
好人是鹽,因為這個世界不能沒有鹽。」月10日下午,根據真實人物改編的民族團結一家親系列微電影《好人是鹽》在烏魯木齊舉行首映禮,影片不僅反映了全國道德模範劉乾坤無私奉獻的精神,更展現了新疆各民族群眾不分彼此、親如一家的時代風貌。
《好人是鹽》是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阿迪·艾沙」民族團結一家親系列第四部微電影。影片講述了原水磨溝區葦湖梁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感動中國人物——劉乾坤與女兒劉青青以及白力克孜·亞森一家之間的感人故事。
「別人的爸爸是糖,我的爸爸卻不是,爸爸有時候是澀的,有時候是苦的,我想他是鹽。」影片以劉青青對爸爸的評價拉開序幕。一次意外車禍,劉青青的眼睛受傷急需救助,但劉乾坤沒有能力承擔手術費用。危難時刻,曾經被劉乾坤幫助過的白力克孜·亞森賣掉自己的房子,為劉青青籌集醫療費。那些曾經受過劉乾坤幫助的人也紛紛響應,匯聚愛心幫助劉青青重獲光明。也是因為這次受傷住院,劉青青才知道父親為戰友遺孀捐贈房屋的往事,了解了父親助人為樂的大愛精神。
時長約23分鍾的影片,多處感人細節戳中觀眾淚點,500人的觀影現場有不少人數次抹眼淚。市民劉鶴在觀影後久久不能平靜,她說:「劉乾坤不求回報、無私奉獻的精神很打動人,我的內心受到了很大觸動。」
當天,影片的導演和主演也來到現場與觀眾們分享感受。該片編劇和導演李儂說,無私奉獻的精神是一種大愛,這種愛可以跨越民族和血緣,傳遞的是付出、信任、溫暖、責任,更是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最好體現,影片體現了這種愛。
在片中飾演劉乾坤的演員桑宗忠說:「在拍攝過程中,為塑造形象我深入角色的內心世界,他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
片中白力克孜·亞森原型人物的兒子伊力亞爾·扎依提,也一直被劉乾坤當做自己的兒子看待,作為神秘嘉賓,他也來到了現場。「影片真實地還原了劉乾坤爸爸幫助我們一家的事。這么多年來,我們秋天一起掃落葉,冬天一起掃雪,逢年過節在一起慶祝,我們就是一家人。受他的影響,我也會幫助別人,將互幫互助的民族團結精神傳承下去。」伊力亞爾·扎依提說。
水磨溝區委宣傳部副部長祖海峰說,「阿迪·艾沙」獎是水磨溝區最具影響力的民族團結進步獎項,從2017年起,水磨溝區陸續將「阿迪·艾沙」民族團結先進人物典型事例拍攝成系列微電影,包括《寶貝別怕》、《同心樹》和《阿依寶塔的心事》,把身邊的民族團結故事搬上熒屏,走進大眾視野,傳遞「阿迪·艾沙」精神,以影響更多的人。
據介紹,阿迪·艾沙是原烏魯木齊化工廠的技術工人,多次獲得「優秀共產黨員」、「勞動模範」稱號。1982年病逝前,阿迪·艾沙將1000元存款捐獻出來,希望用於獎勵工作積極、民族團結的先進個人。同年底,當時的烏魯木齊化工廠設立「艾沙民族團結獎」,1992年,水磨溝區委、區人民政府將此獎擴展到全區。至今,水磨溝區已連續舉辦15屆評選活動,共選出500多個先進集體和個人。
『叄』 鹽 感想作文
鹽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說明鹽是人們的必需品。宋朝大文學家蘇軾詩句,有「豈是聞韶解忘味,爾來三月食無鹽」。吃飯時菜里如果不放點鹽,即使山珍海味也如同嚼蠟。鹽不僅是重要的調味品,也是維持人體正常發育不可缺少的物質。它調節人體內水份均衡的分布,維持細胞內外的滲透壓,參與胃酸的形成,促使消化液的分泌,能增進食慾;同時,還保證胃蛋白酶作用所必需的酸鹼度,維持機體內酸鹼度的平衡,和體液的正常循環。人不吃鹽不行,吃鹽過少也會造成體內的含鈉量過低,發生食慾不振,四肢無力,暈眩等現象;嚴重時還會出現厭食、惡心、嘔吐、心率加速,脈搏細弱、肌肉痙攣、視力模糊、反射減弱等症狀。古時候,荷蘭、瑞典等國對於觸犯刑律的人,就規定在一個時期內不準吃鹽,以作為懲罰。
但是,多吃鹽也對人體有害無益。科學家們研究的結果表明:鹽能使人體「水化」,就是說鹽對水有某種吸附力,人體內鹽分多了,要求水分也相應地增加,從而使過多的水分滯留在體內,因此引起高血壓。有人調查過日本東京北部地區居民的飲食習慣,他們平均每天吃鹽25克,患高血壓的人佔全體居民的30~40%;在世界的另一些地區,每天吃鹽只5~15克,患高血壓的只有8~10%;生活在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每天吃鹽量低於5克,幾乎沒有患高血壓的。因此,專家們建議,成年人每天的吃鹽量,最好不要超過12克。
『肆』 海鹽雕鹽之韻觀後感300字
我是一個懂事的孩子
媽媽不在家的日子,我和爸爸在家。
之前的日子,每天專早上,媽媽把我叫醒後屬,我總是想盡辦法在被窩里再「賴」一會兒。
媽媽不在家的早上,爸爸將我從溫暖的被窩里「撈出來」後,眯著惺忪的睡眼,很配合的讓爸爸幫我穿衣、穿襪。然後,我們洗過臉後,就上街吃飯。
中午放學後,我會自己跑回姥姥家,混頓中午飯。
吃過飯後,看會兒電視,覺得上學的時間快到了,我和家裡人打聲招呼,就一溜煙的跑到學校里。
下午放學回姥姥家後,我會先寫會作業,然後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有的時候,我還會和舅舅家的浩然玩一會。
到了晚上七點的時候,爸爸會到姥姥家將我接回我家,有的時候,我們在路上還會買點蛋糕,留代做「晚點」。
回到家裡後,我和爸爸輪流上網,我會看點動畫片或者玩會游戲,爸爸則看點新聞之類的。
到了九點,我們准時上床後,在我的強烈要求下,「故事大王」(我的爸爸)會給我講幾個故事哄我入睡,這個時候,我有時也會在被窩里不斷的嘮叨,「媽媽咋還不回來呢」。
有一天晚上,爸爸喝酒多了,有點難受,我還給爸爸講了好幾個故事呢,爸爸誇我真的懂事了。
『伍』 大清鹽商讀後感2000字數
歷史劇《大清鹽商》劇評
羊年一開,《大清鹽商》就隆重登場了。相比去年流行在屏幕上的野史和雷劇,《大清鹽商》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歷史正劇。
古語有雲「兩淮鹽,天下咸」,言及中國的大鹽商,揚州鹽商自然不能錯過。要知道,唐朝以前,各地區的鹽多產於北方池鹽,後因氣候等原因,山西等地鹽業開始沒落。隨後兩淮鹽業開始發展,直至西漢吳王劉濞始盛,至民初沒落。縱觀中國鹽商史,可謂歷史悠久,堪稱國事命脈。僅以清時為例,當時全國共計11個鹽區,兩淮鹽區規模最大,每年賺銀1500萬兩以上,上交鹽稅600萬兩以上,佔全國鹽課60%左右。也正因之,盡管當時鹽商系派不同,但唯有揚州鹽商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大清鹽商」。
由張黎擔任藝術總監,韓曉軍執導,張嘉譯、張志堅、俞飛鴻、莫小棋、倪大紅等人聯合出演的《大清鹽商》講述的就是有關「揚州鹽商那些事」:乾隆四十一年,大小金川平叛進入關鍵時期,前線催在軍餉,時任兩淮鹽政尹如海在驛館離奇自殺。乾隆震怒,任命被貶多年的前廣東巡撫阿克占為新任兩淮鹽政,急赴揚州催齊軍餉,徹查原因。臨行前,乾隆和阿克占交底:「汪朝宗人老成,可以咨商。」
劇中,由張嘉譯飾演的兩淮鹽務總商汪朝宗,其原型就是乾隆時期三大案之「兩淮鹽此案」中的關鍵人物——徽商巨富江春。作為清乾隆時期「兩淮八大總商」之首的江春,因「一夜堆鹽造白塔,徽菜接駕乾隆帝」等事跡,被譽作「以布衣結交天子」的「天下最牛的徽商」。
隨便說一句,如若我們認真探究中國鹽商史的話,至少有兩個關鍵性人物絕對不能繞過:其一是中國最早的大鹽商猗頓,其二就是「以布衣結交天子「的鹽商江春。先說前者,猗頓其人原本魯國一書生,曾求教陶朱公致富經驗,獲得八字秘訣「子欲速富,當畜五牸」。猗頓經營畜牧業一舉成名後,再次進入制鹽販鹽業,富可傾國。不過,猗頓本人並沒有「為富不仁」,經常做慈善事業,「或者急公奉餉,上有利於國;或者憫孤憐貧,下有濟於民。」難怪太史公司馬遷盛贊說:「長袖善舞, 多財善賈,其猗頓之謂乎!」
與猗頓自主創業不同的是,江春則是世襲。江春自祖父以來家族均經營鹽業,父親江承瑜曾為兩淮總商之一。江春科考落第後,遂助父親經營鹽業,父逝後繼任總商一職。可以說,投身鹽業多年,歷經人性練達,江春本人深諳商業之道和官道世故。
言及江春,在民間流傳最廣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一夜堆鹽造白塔」的故事——傳說乾隆在瘦西湖游覽時,船到五亭橋畔,無意中對揚州陪同官員說:「此處很像京城北海的瓊島春陰,可惜差了一座白塔。」次日清晨,乾隆開軒,發現一座白塔從天而降。詢問左右才得知:此塔乃揚州八大鹽商為彌補自己之憾,連夜用鹽包堆成。由是,江春的大手筆和氣魄可見一斑。不過,也正因為此舉,也正因之,江春和乾隆建立美好的關系,也因此被稱為敢「以布衣結交天子」的「最牛的鹽商」。
據史料記載,這個江春和乾隆的關系的確很不一般。包括乾隆六次南巡,都是「江春大接駕」。而乾降數次對邊疆用兵,慶祝後大後萬壽節典禮,以及許多大工程和大災賑濟,江春也都是盡心盡力。據嘉慶《兩淮鹽法志》記載:乾隆十六年(1751年),首次南巡,駕臨 揚州,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江春率領其他商人「急公報效」、「輸將巨款」達白銀1120萬兩之多,深得乾隆賞識。每當新的兩淮巡鹽御史上任前, 乾隆總要跟他們交底:「江廣達(江春,他的行鹽旗號為『廣達』)人老成,可與咨商」,江春彷彿是乾隆的另一個財政部長。 乾隆五十年(1785年),江春被乾隆邀請參加千叟宴,成為「以布衣上交天子」的第一人,後來他更被乾隆授予「正一品光祿大夫」頭銜。要知道,過去,商人的地位不高,一介商人能有如此政治榮耀,並不多見。
應該說,在拍攝之前,《大清鹽商》在劇本創作上可謂下足了功夫。就整部劇情來說,《大清鹽商》在劇本創作上亦本著「大史不虛,小事不拘」這一創作原則,與此前流行在屏幕上的野史和雷劇有著天壤之別。此外,除了鹽商故事的主體,歷史正劇《大清鹽商》中還融入了諸多元素,如血雨腥風、刀光劍影、江淮民俗、人間情愛、哲學反思、草根智慧、內幕解密、奇謀設局、、絕地潛伏等,如是元素亦為該劇加分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大清鹽商》並未以懸疑和傳奇為能事和快事,而是對「兩淮鹽引案「進行了深度揭秘,通過五個家庭、上下兩代、跨度十年的恩愛情仇,展示出揚州鹽商這個特殊的群體,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時政的傾軋和內心的掙扎。可以說,《大清鹽商》既通過影視鏡頭和電視語言描述了鹽官、鹽商、鹽民、鹽匪等各個階級、階層、集團的各自無奈的生存狀態,又完整細致地再現鹽商們發家暴富和走入沒落的過程。《大清鹽商》中既有以江春為原型的鹽商總商汪朝宗面對積重難返的兩淮鹽業,與新任兩淮鹽政阿克占、乾隆皇帝及一幫貌合神離的揚州鹽商展開了一場場結局難測的較量,又有汪朝宗遊走在正妻蕭文淑和知己姚夢夢之間的愛恨糾葛。
「兩淮鹽,天下咸」, 一個大鹽商,半部大清史。《大清鹽商》,如此甚好。
『陸』 我們要做世上的鹽的讀後感
我讀完中文版才在網上讀的英文版,感覺還是中文版讀著能給我更多的啟示(感謝翻譯),畢竟不是母語。這本書剛讀完覺得有點《小王子》的調調,但是它比《小王子》帶來的領悟大很多,或者是我沒完全讀懂《小王子》。我讀書老喜歡給書找茬(這不是一個好習慣),這本書還是找到不少,例如我很懷疑一個從小沒受過什麼教育只讀過一點書的牧羊少年能有這么高的領悟力,每次發生一個事件,他都能迅速理清自己的頭緒並作總結,而且他彷佛沒有自己的一點私慾,尋找寶藏這個事兒本身就充滿誘惑,但這個牧羊少年彷佛只是為了完成他的夢而踏上旅程,追求的是什麼彷佛不是那麼重要。這恰恰和他那「睿智」的頭腦不匹配,一個這么聰明的人不會不去權衡這件事的可行性和得失,只憑the king of Salem的一些提示就冒然前行,似乎不太符合人的本性……不過這本書牧羊少年只是個配角,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塑造的人物么,可以理解。刺就不挑了,下面開始說點我欣賞的部分。 在我讀過的書里(讀的書不多),沒有一本能像這樣把一個人追夢的心裡過程和得到的啟示描述得那麼准確,因為我是個理想主義者,書里的心裡描述和我自己的經歷感受很貼切,彷佛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雖然書中闡述的人有「天命」這種觀點有些缺乏證據,但我想如果你相信了這個理論,你就會在追夢過程中變得堅強,這本來就是本勵志的書嘛,不過我這個理想主義者都還對這種觀點持保留態度,我不知道更多的人讀完是否感覺有「天命」的存在。 當少年去問智者「What is the love?"(翻譯是去尋找什麼才是幸福)智者的回答讓我很滿意,這也是這本書經典的地方,他總是能用具體的事件說清楚抽象的東西,具體智者怎麼回答的我就不劇透了。 還有一個亮點是那個賣水晶玻璃的中年男人,這個人在書里很重要,雖然只是配角,他的經歷和內心掙扎正是我們千千萬萬普通人的寫照,我又看到了我自己,一個心懷夢想卻總是難以勸服自己改變現狀的人,夢想成了烏托邦,純粹是一個精神寄託,中年男人沒有像牧羊少年這樣的勇氣,年輕時少了那麼一點沖動,時光流逝,他覺得自己的夢想更加遙遠難以實現,其實作者想告訴我們,夢想每個時刻你都可以去完成,無論你現在擁有多少,就像那個牧羊少年和那些窮苦的去朝聖者。 不知道自己讀完這本書是好是壞,我是個很理想主義的人,相信奇跡,這不是更加堅定我那些遙不可及的夢想嗎?(作者的目的達到了,哦也!)但這要我付出的更多,失去更多。就像書里說的,一個出試者老天總是會先給他些成功的甜頭,我已經嘗到了一些,我滴漫漫人生路啊……
『柒』 我願為你收藏一粒鹽的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我願為你收藏一粒鹽》,深有感觸,對文中的這位老師也豎起了大拇指。
文章內容大概是:我班的一位學生由於將閱覽室的書帶出門外被人發現後,記在了黑板上。我為了使那位同學自尊心不受傷害,與一位年長教師頂撞,請求她擦去學生名字,不要讓他不能安心學習。後老我開了一次班會,沒有說那位同學偷書的事,而是巧妙地把錯誤比作「鹽」,我為他們把「鹽」收藏了起來,讓同學們的心靈得到升華,也使自己心中溫暖。
假如你是老師,你班上的一位同學犯了錯誤被公開批評,你會怎麼辦?也許你會快步走進教室,把那位同學收拾一頓,可是,你想過嗎?孩子的自尊心是脆弱的,他有可能因此而受到傷害。這樣,他表面上變乖了,但會因為同學們的嘲笑,心理上有可能會自暴自棄,甚至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時,你還能說出:"我這是為了他好"之類的話嗎?而文中的老師則不然,他把學生所犯的錯誤埋在心裡,不讓它影響著為孩子的一生。而這位學生也為因為你對他的寬容對你心存感激。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我也曾以為只有如同商鞅那樣:嚴刑峻法,將打錯小錯公之於眾,才能使一個人改變自己的品德,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可是,我錯了。因為這樣的方法已經過時了。人們的觀念早已改變,現在的人們要求和諧,如果還用那樣的老辦法,就不僅不會起到當時的作用,還會帶來負面影響。
這位老師做的真是好,他使自己班的學生認真復習,不受外界影響,也讓他們明白了自己的錯誤,能自覺地改掉它。這難道不高嗎?
讓我們也學會為他人收藏一粒鹽吧。
『捌』 碘鹽測試觀後感作文200字
碘鹽,我想對您說,
您是光明的使者,
把福音送給人類,
我們沐浴著健康!
碘鹽,我想對回您說,
您是調答味的精品,
把美味送給人類,
我們品嘗著佳餚!
碘鹽,我想對您說,
您是勇敢的戰神,
把病魔驅趕出境,
我們幸福地成長!
碘鹽,我想對您說,
您是安全的港灣,
把平靜送給人類,
我們徜徉在碧波里!
碘鹽,我想對您說,
您是動人的
『玖』 減少吃鹽的讀後感50字
鹽與健康的關系,早就已經被提出來了。醫學家認為,攝入鹽過多,易導致血容量增加,對血管壁的側壓力增加,使血壓增高,還會導致血管硬化。吃鹽過多,讓人產生口渴的感覺,需要喝大量的水來緩解,長期大量攝取鹽會導致身體浮腫,同時還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多吃食鹽容易患高血壓、心肌梗塞和癌症等。據統計,我國北方人每人每天攝鹽量達15克,口味偏淡的南方人每人每天的攝鹽量也達七八克,都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每人每天攝鹽量低於5克的標准。盡管不斷有新的低鈉鹽產品問世,但很多人覺得一天吃5克鹽還是十分困難的。減鹽的對策有:
1、少吃零食。餅干、薯片、大部分膨化食品、果仁類食品中都含有較多的鹽。
2、盡量少吃快餐。不管是洋快餐還是中式快餐,為了提高口味,裡面的鹽分含量都不低,所以喜歡吃快餐的朋友們要注意啰!
3、購物學會看標簽。購買食品的時候不僅要注意看保質期、營養成分,還要注意看裡面添加的食鹽量,如果包裝上註明每100克含1。25克以上鹽或0。5克以上鈉,就意味著含鹽量超標了;如果每100克含0。25-1。25克鹽或0。1-0。5克鈉,這說明含鹽量適度。
4、多吃生蔬菜或蔬菜沙拉:每天的餐桌上還可以備一些西紅柿、黃瓜、蘿卜等生吃的蔬菜,不加任何調味品,既保證蔬菜攝入,又減少鹽的食用量。或者用酸奶調制蔬菜沙拉味道也非常不錯。
5、嘗試多種配料:食物提鮮不只靠鹹味,一些具有特殊氣味的蔬菜也可以用來調味,比如香菜、香菇可以在熬湯時加入,而洋蔥可以作為冷盤很好的輔料。醋是軟化血管、調節口味最常用的家庭調味料,檸檬汁、柳橙、菠蘿等各種果味的加入,也可以使食物的味道改變。所以說:每人每天不超過6克鹽。
『拾』 大清鹽商讀後感
羊年一開,《大清鹽商》就隆重登場了。相比去年流行在屏幕上的野史和雷劇,《大清鹽商》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歷史正劇。
古語有雲「兩淮鹽,天下咸」,言及中國的大鹽商,揚州鹽商自然不能錯過。要知道,唐朝以前,各地區的鹽多產於北方池鹽,後因氣候等原因,山西等地鹽業開始沒落。隨後兩淮鹽業開始發展,直至西漢吳王劉濞始盛,至民初沒落。縱觀中國鹽商史,可謂歷史悠久,堪稱國事命脈。僅以清時為例,當時全國共計11個鹽區,兩淮鹽區規模最大,每年賺銀1500萬兩以上,上交鹽稅600萬兩以上,佔全國鹽課60%左右。也正因之,盡管當時鹽商系派不同,但唯有揚州鹽商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大清鹽商」。
由張黎擔任藝術總監,韓曉軍執導,張嘉譯、張志堅、俞飛鴻、莫小棋、倪大紅等人聯合出演的《大清鹽商》講述的就是有關「揚州鹽商那些事」:乾隆四十一年,大小金川平叛進入關鍵時期,前線催在軍餉,時任兩淮鹽政尹如海在驛館離奇自殺。乾隆震怒,任命被貶多年的前廣東巡撫阿克占為新任兩淮鹽政,急赴揚州催齊軍餉,徹查原因。臨行前,乾隆和阿克占交底:「汪朝宗人老成,可以咨商。」
劇中,由張嘉譯飾演的兩淮鹽務總商汪朝宗,其原型就是乾隆時期三大案之「兩淮鹽此案」中的關鍵人物——徽商巨富江春。作為清乾隆時期「兩淮八大總商」之首的江春,因「一夜堆鹽造白塔,徽菜接駕乾隆帝」等事跡,被譽作「以布衣結交天子」的「天下最牛的徽商」。
隨便說一句,如若我們認真探究中國鹽商史的話,至少有兩個關鍵性人物絕對不能繞過:其一是中國最早的大鹽商猗頓,其二就是「以布衣結交天子「的鹽商江春。先說前者,猗頓其人原本魯國一書生,曾求教陶朱公致富經驗,獲得八字秘訣「子欲速富,當畜五牸」。猗頓經營畜牧業一舉成名後,再次進入制鹽販鹽業,富可傾國。不過,猗頓本人並沒有「為富不仁」,經常做慈善事業,「或者急公奉餉,上有利於國;或者憫孤憐貧,下有濟於民。」難怪太史公司馬遷盛贊說:「長袖善舞, 多財善賈,其猗頓之謂乎!」
與猗頓自主創業不同的是,江春則是世襲。江春自祖父以來家族均經營鹽業,父親江承瑜曾為兩淮總商之一。江春科考落第後,遂助父親經營鹽業,父逝後繼任總商一職。可以說,投身鹽業多年,歷經人性練達,江春本人深諳商業之道和官道世故。
言及江春,在民間流傳最廣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一夜堆鹽造白塔」的故事——傳說乾隆在瘦西湖游覽時,船到五亭橋畔,無意中對揚州陪同官員說:「此處很像京城北海的瓊島春陰,可惜差了一座白塔。」次日清晨,乾隆開軒,發現一座白塔從天而降。詢問左右才得知:此塔乃揚州八大鹽商為彌補自己之憾,連夜用鹽包堆成。由是,江春的大手筆和氣魄可見一斑。不過,也正因為此舉,也正因之,江春和乾隆建立美好的關系,也因此被稱為敢「以布衣結交天子」的「最牛的鹽商」。
據史料記載,這個江春和乾隆的關系的確很不一般。包括乾隆六次南巡,都是「江春大接駕」。而乾降數次對邊疆用兵,慶祝後大後萬壽節典禮,以及許多大工程和大災賑濟,江春也都是盡心盡力。據嘉慶《兩淮鹽法志》記載:乾隆十六年(1751年),首次南巡,駕臨 揚州,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江春率領其他商人「急公報效」、「輸將巨款」達白銀1120萬兩之多,深得乾隆賞識。每當新的兩淮巡鹽御史上任前, 乾隆總要跟他們交底:「江廣達(江春,他的行鹽旗號為『廣達』)人老成,可與咨商」,江春彷彿是乾隆的另一個財政部長。 乾隆五十年(1785年),江春被乾隆邀請參加千叟宴,成為「以布衣上交天子」的第一人,後來他更被乾隆授予「正一品光祿大夫」頭銜。要知道,過去,商人的地位不高,一介商人能有如此政治榮耀,並不多見。
應該說,在拍攝之前,《大清鹽商》在劇本創作上可謂下足了功夫。就整部劇情來說,《大清鹽商》在劇本創作上亦本著「大史不虛,小事不拘」這一創作原則,與此前流行在屏幕上的野史和雷劇有著天壤之別。此外,除了鹽商故事的主體,歷史正劇《大清鹽商》中還融入了諸多元素,如血雨腥風、刀光劍影、江淮民俗、人間情愛、哲學反思、草根智慧、內幕解密、奇謀設局、、絕地潛伏等,如是元素亦為該劇加分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大清鹽商》並未以懸疑和傳奇為能事和快事,而是對「兩淮鹽引案「進行了深度揭秘,通過五個家庭、上下兩代、跨度十年的恩愛情仇,展示出揚州鹽商這個特殊的群體,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時政的傾軋和內心的掙扎。可以說,《大清鹽商》既通過影視鏡頭和電視語言描述了鹽官、鹽商、鹽民、鹽匪等各個階級、階層、集團的各自無奈的生存狀態,又完整細致地再現鹽商們發家暴富和走入沒落的過程。《大清鹽商》中既有以江春為原型的鹽商總商汪朝宗面對積重難返的兩淮鹽業,與新任兩淮鹽政阿克占、乾隆皇帝及一幫貌合神離的揚州鹽商展開了一場場結局難測的較量,又有汪朝宗遊走在正妻蕭文淑和知己姚夢夢之間的愛恨糾葛。
「兩淮鹽,天下咸」, 一個大鹽商,半部大清史。《大清鹽商》,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