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怒制怒觀後感電影
《上甘嶺》
電影《上甘嶺》講的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抗擊美帝侵略者的一次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八連已經在山上坑道里堅持戰鬥了一個月。由於敵人的封鎖,部隊嚴重缺水,戰士們的嘴唇都乾裂了。上級領導派來送水的小分隊,隊員們一個個犧牲。為了保存實力,八連戰士們又得下山去搶水。但是,戰士們剛裝好水,就被敵人的流彈打中了。後來,師長派人歷盡千辛萬苦才送上一些蘿卜,並特意送給連長兩個蘋果。雖然連長自己是那樣乾渴,卻把兩個蘋果分成許多片,分別送到全連每個戰士的手上……。
看到這里,我的眼睛濕潤了。戰士們在那樣飢渴的情況下,沒有忘記自己的戰友,這種階級友愛是多麼高尚。他們真正做到了「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此時,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同學和同學之間一定要團結友愛,而像我平時那樣------今天同這個吵嘴、明天同那個打架,根本談不上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就會沒有朋友,會變成「離群之雁「。
看完這場驚心動魄的電影,我的心裡卻久久不能平靜,想起在社會上、學校里、家庭里,常常有人不關緊水龍頭,造成「常流水」的浪費現象,我氣從心頭起。今後,我一定要同小夥伴們一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志願軍叔叔學習,要珍惜每一滴水,因為它是用鮮血換來的。
讓我們重新撿回那些已經被我們忽視了的東西,讓「上甘嶺精神」一直發揚下去吧!
誰沒有年輕的生命?誰不珍惜這寶貴的年華?誰不渴望幸福的生活?可是在戰場上,我們的英雄,卻用他們年輕的熱血與生命去換取了戰斗的勝利。
電影《上甘嶺》講的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抗擊美帝侵略者的一次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八連已經在山上抗道里堅持戰鬥了一個月。由於敵人的封鎖,部隊嚴重缺水,戰士們的嘴唇都乾裂了。上級領導派來送水的小分隊,隊員們一個個犧牲。為了保存實力,八連戰士們又得下山去搶水。但是,戰士們剛裝好水,就被敵人的流彈打中了。後來,師長派人歷盡千辛萬苦才送上一些蘿卜,並特意送給連長兩個蘋果。雖然連長自己是那樣乾渴,卻把兩個蘋果分成許多片,分別送到全連每個戰士的手上……
看到這里,我的眼睛濕潤了。戰士們在那樣飢渴的情況下,沒有忘記自己的戰友,這種階級友愛是多麼高尚。他們真正做到了「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我靜靜地坐在電視旁觀看。心裡卻久久不能平靜,心好像被無數的鋼針刺著一樣疼。我想起自己平時對同學的態度不好,心裡難受極了,感到自己臉紅,羞愧。
過去,我在班上算得上一個「吵架、打架王。」我不是找這個吵嘴,就是找那個打架,根本談不上團結友愛,互相幫助。記得有一次,一位同學在跑步的時候不小心踩了我一腳,他一邊跑一邊說:「對不起!」我卻故意刁難他,把他一推,大聲說:「對不起值幾個錢,你把我的鞋子弄臟了,你賠!」那位同學一邊道歉,一邊說:「我不是有意弄臟你的鞋,我幫你洗。行嗎?」可我還是要他賠,並舉起拳頭要打他。旁邊的同學聽到我的叫罵聲,圍了上來。了解情況後,個個都不滿意,眼睛怒視著我,好象說:「如果你再欺負這個同學,我們就去告訴老師。我一看這嚇人的架勢,不敢再說什麼,只好偷偷地溜跑了。
看《上甘嶺》的英雄們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情景;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同學和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而像我平時那樣,就會沒有朋友,會變成「離群之雁「。
電視演完了,爸爸和媽媽津津有味地談論《上甘嶺》電影中的精彩情節,可是我這個平時愛鬧的人,卻在一旁默默地思考著……
《東京審判》
東京審判,一九四六年五月三日到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二日,長達兩年多的國際審判。而今年,這件歷史事件再一次的引發了熱潮,就是因為這部電影《東京審判》。而在本周二下午,我們學校組織全體師生一起去電影院觀看《東京審判》。
《東京審判》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盟國組成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戰犯進行審判的那段歷史。東京審判從1946年5月開庭,持續到1948年11月宣判終結,歷時兩年零七個月,最終把東條英機等7名戰犯送上絞刑架。
這部戲的很多鏡頭都讓我難以忘懷。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開頭,是因為法官的座次問題,梅汝敖堅持一定要按日本簽定投降書的順序排列法官的座次,因為這關乎中國的尊嚴,這是一個中國人的堅持,這是一個中國法官的堅持,錚錚鐵骨,義正詞嚴,最終,法庭長只能對梅汝敖說:you win……。還有一段對話讓我印象很深:
「中國會因為有你這樣的鬥士而自豪!」
「我不是鬥士,我是法官,中國的法官」
這短短的兩句話讓我震撼,它表達了一個中國人的自豪和自信,讓我為中國有這樣的一個法官而感動。
第二次讓我震撼的是當進入判決階段時,一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和一句極富湖南特色的地方方言「只要打不死我,老子就要站起來」,濃重的壓抑,激昂的鬥志充斥了熒屏,一個砰然摔碎的水杯,一個不大的投票箱,梅汝璈慷慨激昂的講話,緊揪住了我的心。盡管早已經知道了答案,但我依然不知所措。 「NO」「NO」「YES」「NO」「NO」「YES」「NO」,我的心已經開始發涼了,失望,不,絕望已經開始浮現於眼前,11個法官如果按這個頻率出現,中國將沒有任何的機會,「YES」「YES」「YES」「YES」,MY GOD!我從未想過有一天有一刻我會喜歡英語。漫天的烏雲突然消散了,心裡別提多敞亮了,真有撥雲見日,花開月明之感。痛快!他又贏得了勝利,他用對戰爭犯的正確判處,告慰了了百萬被屠殺的中國國民的亡魂。
這部電影提醒國人勿忘國恥家恨,真實比好看更重要,在法庭上的論戰的撼人心魄。身體里流著中國鮮血的我,絕不會忘記。就像英達說的那樣:「人家都沒有忘記我們就更不能忘記了。」這部片值得我們銘記心頭,一次次的觀看。
《狼牙山五壯士》
《狼牙山五壯士》一文敘述了1941年秋,五位抗日英雄勝利地完成了阻擊敵人、掩護人民群眾和連隊轉移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在彈盡糧絕,就要被敵人俘虜時,毅然跳崖,以身殉國,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樂章。
我是含著熱淚讀完這篇文章的。文中這樣一個片斷令我最感動:五壯士高呼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然後昂首挺胸,邁開大步,相繼跳下懸崖。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喊出了億萬中國人的肺腑之聲。多麼偉大的五壯士啊!他們毫不畏懼、不怕犧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每當回想起五壯士驚人的壯舉,我就感到非常慚愧。我作為一名少先隊員,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在學習上遇到難題就退卻,有時乾脆就放棄了。而狼牙山五壯士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赴湯蹈火,為國捐軀。我遇到的這點困難與他們相比算得了什麼?再說正是因為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今天我在學習上遇到一點困難就打退堂鼓,那明天怎麼去為祖國作貢獻呢?我又怎麼能對得起先烈們的英靈呢?我羞愧萬分,不斷地責備自己。我們作為新中國的少先隊員應該以先烈們的精神為動力,勤奮學習,刻苦鑽研,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練就過硬的本領,做跨世紀的接班人,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
五壯士是中華民族的脊樑,是中華兒女的楷模。他們浩氣長存,永垂不朽。不知不覺,我心中聳立起一座雄偉而庄嚴的豐碑,上面鐫刻著狼牙山五壯士的名字: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
忽然,「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這雄壯而嘹亮的國歌聲在校園庄嚴地響起,而此時,它竟是這樣深深地震撼著我的心。
五壯士,你們放心吧!我們一定肩負起振興中華的神聖使命,讓我們的祖國永遠繁榮昌盛.
《南征北戰》
《南征北戰》相信大家都看過了。這部電影是新中國成立拍攝的第一部軍事故事片,被列為「老三戰」之首。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1948年的時候戰爭故事,那時我們中國人民已經打敗了日本鬼子,可是國民黨想通過內戰消滅我們的黨和軍隊,所以,就發生了一場場戰爭。
電影一開始主要介紹了解放區里的老百姓們的艱苦生活,剛開始是解放軍的隊伍在行軍,他們和解放區里的老鄉告了別,往後撤退。國民黨的軍隊在後面追,後來他們之間的戰斗便開始了,一路上打了好幾仗。第一次他們打了5天,終於擊退了國民黨。第二次國民黨卷土重來,帶上了重量級武器——坦克,戰場上戰火紛紛,雙方的戰鬥打得更激烈了,坦克直直向解放軍開炮,解放軍沒有害怕,而是勇敢地去面對,他們先主動大踏步退卻,然後,集中兵力把敵人一股一股地消滅了,一一把他們擊破。戰斗中,我看到有一個解放軍趁一個國民黨兵沒注意的時候,用一根鐵棍把敵人打暈了,這體現出了解放軍的機智和勇敢。最後,終於把敵人徹底打敗了。解放軍的這種勇敢精神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就這樣解放軍們打了好多仗直到他們到了鳳凰山,他們當急令下立刻強佔了鳳凰山和摩天嶺,等待著國民黨的到來,果然他們來了,在鳳凰山上立即開始了一場惡戰,戰場上戰火紛紛,解放軍們奮力抗敵,機槍聲頓時響滿整座山,盡管敵人多麼強大,但解放軍不怕,有的不顧一切的抱住敵人在地上翻滾形式非常激烈,有的甚至拿起一個湯勺扣到敵人頭上……終於經過了幾回惡戰解放軍終於戰勝了國民黨,把敵人都消滅了,我們勝利了!戰場上頓時傳來一陣陣歡呼聲,解放軍們各各臉上笑逐顏開,高興極了。
看完這部電影後我深有感觸,我更加佩服解放軍叔叔了,更深刻地記住了敵人是多麼的狡猾,解放軍是多麼的勇敢,他們真了不起!還有他們不僅勇猛,而且他們也非常偉大,他們為革命,為人民獻出了他們的一切!我們現在這樣美好的生活都是他們所造詣的,所以在這特別的日子——建軍60周年,我要對解放軍戰士們表示深深的謝意,並要大家永遠重視這個節日,永遠學習他們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
《平原游擊隊》
今天,我第一次觀看影片《平原游擊隊》,這部電影講述了抗日戰爭期間的一支游擊隊,他們英勇善戰,克服了艱苦條件,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敵人進行著艱苦的戰斗,我被他們的勇敢精神感動。
在這支游擊隊中有一位英雄---李向陽,尤其讓我欽佩,作為游擊隊長,他精於指揮,善於作戰,具有臨危不懼的膽量和氣魄。他帶領李庄的游擊隊員和人民群眾出生入死,浴血奮戰,打得敵人丟盔卸甲。李向陽一個普通的名字,卻令日寇聞風喪膽,談之色變。我深深地被李向陽的英勇無畏的精神所震撼。
在抗日戰爭的年代裡,類似李向陽的指揮員舉不勝舉,他們帶領群眾英勇殺敵,不怕犧牲,不顧個人安危,和人民群眾同甘共苦,共患難。那個時代。在老百姓的眼裡,他們是正義的化身,是黨的化身。是力量的化身。他們時刻不忘肩負民族解放大任。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也有許許多多像李向陽一樣人,他們頑強拼搏,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新時代的李向陽,我一樣敬仰你!
鐵道游擊隊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鐵道游擊隊》。影片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抗日戰爭時期山東省微山島上的游擊隊英勇抗擊日本鬼子的英雄形象。
1939年,日本鬼子為了盡快佔領中國,加快了入侵的步伐,不斷地把國內的槍炮運往中國,他們在中國燒、殺、搶,無惡不作,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為打擊日本鬼子,中國共產黨便決定在微山湖地區組織了一支游擊隊,任務就是破壞敵人的鐵路運輸。因為他們來無蹤,去無影,因此也被稱為飛虎隊。一場以洪隊長為首的鐵道游擊隊——飛虎隊與日本鬼子在鐵路線上打響了一場激烈的戰斗。游擊隊經常活躍在鐵路線上,巧妙地與敵人周旋。只要一發現鬼子的火車,游擊隊員們便飛快地跳上火車,打開車門,把敵人的彈葯、糧食等統統扔下火車,然後神不知,鬼不覺地跳下火車,而埋伏在鐵路周圍的戰士們迅速地把武器和供應物質運回根據地。這些使得鬼子小隊長暴跳如雷。
影片中的一個片斷讓人看了真佩服游擊隊員們的機敏大膽。游擊隊員經過喬裝打扮,混進火車站,在火車上與敵人周旋,迷惑鬼子。當火車開到中途時,一部分戰士們趁敵不備,悄悄地把車頭和車身分開,而車廂里的游擊隊員則干凈利落地把火車上的鬼子全部消滅掉。最後,讓疾駛的車頭和迎面駛來的貨車劇烈地碰撞在一起,給日本鬼子沉重地打擊。當看到鬼子頭目惱羞成怒的樣子時,我們禁不住拍手叫好。游擊隊還積極配合大部隊,機智靈活地和敵人捉迷藏,充分利用周圍熟悉的環境,破壞敵人的鐵路運輸。他們不是讓敵人的火車相撞,就是使火車脫軌,要不就炸毀鐵軌,使火車無法行駛。所有這些讓鬼子們一時焦頭爛額,無計可施。當影片結尾出現了日本鬼子無條件地投降畫面時,同學們禁不住歡呼起來。
看完影片,我也深深陷入了沉思,中國打了八年抗戰,就是要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因為中國人民是不願做奴隸的,只要大家團結一致,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一定能打敗一切敢於侵犯的敵人。從中我也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是無數革命先烈用他們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沒有他們的浴血奮戰,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了建設祖國,讓偉大的祖國變得更加美麗、富饒
《地道戰》
在暑假期間,我又一次觀看了電影《地道戰》,它主要是講:1942年到1944年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盪」實施了三光策略:「殺光、搶光、燒光」。冀中人發由於軍力不足,不能對抗敵人,就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地道戰。創建地道戰以後,敵人就往裡面攻擊,想方設法地破壞。但是聰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來防備,敵人沒有得逞,他們既怕又恨,但又對我們沒辦法。人們有了地道戰,敵人的「掃盪」粉碎了,冀中人民最終取得了勝利。
當我看到,電影中的人們那麼英勇的對抗鬼子,電影中的人們面對生死還有國家民族的利益抉擇時對國家的無條件奉獻,我便被深深的觸動了!因為,這部電影也只是一個歷史的縮影,是一個民族在崛起時偉大的抗爭。仔細看一看,在地道戰的抗爭中,中華兒女表現出了英勇無畏、頑強拼搏、機智努力的大國精神。看著老百姓們從容地面對著毒氣與水淹,百姓們大膽的、機智的面對鬼子的花招,我的內心又再一次充起了對我們這個民族的無比自豪與驕傲。
去年,10月1日,當庄嚴的國歌在天安門上空響起,看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看著軍人們踏著整齊的步伐,殲8殲10飛過藍天,想起中國艱難的60年崢嶸歲月,想起中國在60年的坎坷中艱難挺起,中國不容易!
雖說現在我們還沒有傑出的諾貝爾獲獎者,還沒有象美國人一樣踏上月球,甚至在科技上還超不過曾經侵略過我們的日本,但是誰說這不可能,誰說這是中國人的空想。中國早已不是那頭沉睡的雄獅,有朝一日,中國一吼天地也要顫三顫世界聞名的寶座終將被中國搶奪。這不是預言是無數炎黃子孫的期盼,無數龍的傳人的夢想,不過請相信這種將成為現實,世界高端的科技終將被中國人掌握。
看著地道戰,中國兒女的團結也將我觸動,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永放光芒,這是中國千年不變的凱歌與法寶。看了【地道戰】我更加深信,沒有什麼困難能打垮中國,團結的中國人民可以取得勝利。激昂的歌兒又響了起來,讓我們齊聲唱到「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力量…」
《地雷戰》
暑假期間,媽媽給我買了一盤電影《地雷戰》的VCD光碟。回到家裡,我就迫不及待的在電視上放了起來。整整一個下午,我在反復的看著這部電影。電影那緊張動人的情節,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
夜已經很深了,可是我躺在床上怎麼也睡不著。我的思緒,仍沉浸在下午觀看影片的一幕幕場景中……
在我的眼前,浮現出了村民們頂烈日、冒嚴寒,辛辛苦苦造地雷的場景。我彷彿聽見了村民們在高喊:「響了一個,又響了一個!」我彷彿又看見了一群鬼子被地雷炸得鬼哭狼嚎、血肉橫飛……
影片中有這樣一段「順口溜」:「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轉,躲在暗地打冷槍,埋好地雷遠遠看,鬼子挨炸又挨打,一個人影看不見」。這就是民兵們對付鬼子的最好辦法。民兵們就是按照這種打法,和日本鬼子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戰斗。在戰斗中,村民們運用自己的智慧,製造了許多地雷,有踏雷、拌雷、飛雷、子母雷、蠍子雷等等。其中最厲害的地雷,要數「天女散花」了。這可是村民石大爺苦思冥想發明和製造出來的。這種雷,只要人一踩上去就會爆炸,爆炸時石頭飛上天,落下來就會砸死日本鬼子。
鬼子雖然一次次的挨炸,但他們並不甘心。他們先用「探雷器」去探雷,然後把雷起出來。但民兵們也有辦法對付他們。他們發明了「蠍子雷」。這種雷,當鬼子去起雷時,就會有一個小小的鐵夾子蹦起來引爆地雷,把鬼子炸得魂飛魄散、屁滾尿流。
看了這部電影,使我了解了當年的抗日戰爭,了解了過去人民的智慧和抗日的艱苦。我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萬萬個抗日英雄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那些人民英雄的聰明才智和高尚品格,將永遠銘刻在我的心裡。我們從現在起,就要好好學習,學好本領,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將來建設好我們的國家。我們決不辜負先烈們的鮮血和希望,把我們的國家,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裡建設得更加美好!
『貳』 看5部關於歷史電影,寫一篇1000字的觀後感
《火燒圓明園》
1860年10月18日——我們應該銘記於心的日子,因為在歷史的篇章上,這是帝國主義火燒圓明園的日子。圓明園的毀滅,即見證了帝國主義的傷天害理,令人發指的罪證,也證明了那時清朝的腐敗和「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
看了學校的《火燒圓明園》的記錄片後,我感受頗受。
閉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近160年前那火燒圓明園的場面,也看到了法國和英國這兩個強盜在肆無忌憚的犯著罪惡。我可以聽到他們在驕傲的笑著,笑著他們的勝利,笑著他們的偉大,笑著中國的腐敗。
其實,這段歷史是我最不願意麵對的歷史,因為它是中國歷史上的屈辱,也是作為每個中國人心底最疼的地方。我想,是個中國人。就一定仇恨妄自尊大,毫無避諱的燒殺搶掠的帝國主義吧!這不是我在誇大其詞,而是他們的做法真的不能不讓中國人氣憤,不能不讓全世界所苟同.
對於圓明園,我是心存驕傲的。不管它曾經是否被帝國摧毀,也不管它現在是如何的面目!但是可以說,它集我國幾千年優秀造園藝術之大成,把我國古典園林推向一個新的高度。當年,凡目睹過其盛況的人,都說它確實是好。一些西方人,對中國園林刮目相看,也正是從圓明園開始的。總之,圓明園為我們這個文明古國贏得過榮譽,曾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在搶劫圓明園的時候,隨軍的神職人員在圓明園被焚毀前居然大言不慚地說:「都拿走吧,再過半小時,所有的東西都將被燒掉。這是拯救,而不是搶劫。」這是令中國人所憤怒的,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可以做到這么的自圓其說。
我想,圓明園的毀滅。不僅是令中國所有人民所羞辱的,也是令全世界,令全人類所嘆息的,也是歷史上的一大遺憾。我想,現在的英國和法國應該抱有抱歉之心了吧!畢竟他們的做法實在太過分,太可惡了!可是,網上的一條消息,徹底把我震撼了:對於圓明園一事,帝國中有的沒有記載,有的甚至是慶祝勝利之類言語。他們這般的自我吹噓,我真的被震撼了。他們難道不該覺得在圓明園一事上,他們的做法可恥之極嗎?沒有記載,這不是小人的做法嗎!敢做不敢當,這不是和當年日本對於二戰時的殘暴行為不以承認的可恥做法一樣嗎!
法國著名歷史學家伯納·布立賽曾說過:圓明園劫難是中國歷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災難。他一直堅持自己的態度:對於歷史上所犯的錯誤和罪行,可以原諒,但不能忘記。
是呀!那畢竟已是歷史,是不可改變的。現在我們應該做的就是不要再讓這篇歷史在以後重演。我們要把這篇羞辱的歷史銘記於心。成為我們加油的指引標。歷史是不可改變的,它將永遠記錄在每一代的人心中。但是,它可以改變以後,改變將來我們的生活。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有責任為了以後中國美好的將來奮斗。從現在努力,為了新中國,為了歷史不再記錄像火燒圓明園這樣的屈辱史!我們應該有奮斗的決心。來!為了中國的以後,我們努力奮進吧!
《鴉片戰爭》
我一直都忘不了那一組鏡頭:虎門炮台的守將關天培在開戰之前,先拔下自己的一顆牙齒,讓手下人帶回祖墳,然後散盡全部家產,以鼓勵戰士們死戰。無奈夜郎自大、腐敗不堪的大清王朝太落後了大炮根本無法擊沉敵人的艦船。將士們只堅持了五個時辰,炮台便失守了。士兵們全部戰死沙場。渾身是血的關天培面對敵寇,微微一笑,毅然點燃炸葯,英勇就義。
朋友,面對此情此景,你有何感想?是否被關天培的愛國精神所感染?是否會在腦海中產生「捨生忘死、精忠報國」等字眼?然而除此之外你是否也感覺到了關天培面對敵人堅船利炮的無奈與悲哀?是否知道「落後就要挨打」?
是的,落後就要挨打,面對橫沖直撞的英國戰艦,手握大刀長矛的中國士兵盡管神勇無比,卻仍然改變不了被動挨打的局面據歷史記載,在160多年前的那場鴉片戰爭中,關天培、葛雲飛、陳化成等愛國將士英勇抗敵,以身殉國。定海守軍4000人在城中軍糧匱乏,士兵每天每人只有極少口糧(約200克)的情況下,仍然浴血奮戰五晝夜,給敵人以重大殺傷,但在英國的現代工業面前,我們畢竟太落後了。
然而、比物質落後更可怕的則是精神的落後。
當時清朝那此熟讀經書、善作八股的官僚十大夫們的御敵之策讓人看了都不禁噴飯,他們認為洋人的腿直不能打彎,紛紛提出用木棍 「掃堂腿」就能讓英軍倒地不起。多數人還主張「火攻」,援引的依據竟是周瑜、諸葛亮火燒赤壁。這些荒誕落伍而不堪一試的奇談,只能說明他們的軍事思想與社會制度樣停留在古代。在廣州指揮防禦的湖南提督楊芳,見英艦炮火猛烈准確就認為是妖術,便照民間污穢物可以避邪的傳說,在全城收集豬羊血、婦人便桶擺在城牆上。慘敗之後,昏聵的統治者則走向另一個極端,畏敵如虎,視其長技如神物。這種洋奴思想,一直延續到現代。
中岡近代的歷史充滿了恥辱,鴉片戰爭是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的痛,它不但記在歷史中,更應永遠銘記在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中---- 「落後就要挨打」!
《劉胡蘭》
這部電影給我們講述的是一位偉大的地下工作者、年輕的革命女英雄——劉胡蘭。在她犧牲之前,劉胡蘭的事跡就在全國傳開。人們都知道、劉胡蘭反對日本的特務、漢奸和日本軍,慢慢地,劉胡蘭組織成了一支兒童軍,來反抗日本軍。緊接著,給特務做了保姆,得知了對方的情報,並秘密地把情報告訴了八路軍,把敵人打了個落花流水,然後,又設計把壞蛋的一個重要職務人員給引了出來,打死了,最後日本軍被我們國的軍隊給打
跑了,蔣介石又率領國民黨打起內戰,劉胡蘭被國民黨抓住了,英勇犧牲。
看完電影,我的腦海里浮現出許許多多感人的畫面.劉胡蘭姐姐生前說過的一句話:「不向困難低頭!」 那時,劉胡蘭姐姐明知前面的路要冒著生命的危險,可她還是毫不猶豫。相比之下,我從小就嬌生慣養,整天生活在父母的呵護之下,一旦遇到了麻煩,就束手無策,不能勇敢地去面對,很容易就放棄,將來如何面對社會啊!我想,以後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是說一聲「不會」就過去了,也不是一聲不吭就隨之而去,而是要動一動腦子把它解決,一定要堅持到最後!劉胡蘭姐姐還說過「怕死就不是共產黨員」,如果沒有許許多多像劉胡蘭這樣的烈士,就沒有我們的今天,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十一歲對於我們來說正是無憂無慮盡情享受生活的年齡,正是一個兒童最美好的階段!但劉胡蘭為了做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她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與她相比,我真的感到無比羞愧.
今天,老師讓我們寫觀後感時,我的眼前又出現了劉胡蘭姐姐那雙純潔堅毅的眼睛。雖然她沒有看到現在的美好生活,但是她的精神卻永遠的留在了我們的心中。當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幸福地學習時,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的學習呢?今後,我一定要勇敢地面對困難,努力學習,長大為祖國做出貢獻。
《南京!南京!》
最近我觀看了愛國主義優秀電影作品——《南京!南京!》。我深有感觸。雖然只有整整130分鍾時間,但是我深感壓抑。搖晃的鏡頭晃得我想吐,很長時間都沒有過這種窒息的感受了。
剛開場的時候,被槍聲、炮聲嚇怕了。慘不忍睹的殺戮,血流成河,生靈塗炭。南京城成了一個死城,這個,深深震撼了我。但是,身為一個女性,更令我震撼的是……
我想改編莎士比亞的名句:舉手,還是不舉手?這是個問題。這里說的舉手,不是指對南京侵略者日本人的投降,而是在這部歷史災難大片《南京!南京!》里上百名婦女舉手自願犧牲自己做慰安婦,為安全區的民眾換取過冬的物資那個震撼人心的場面。每一隻上揚的手,都像一支灼灼撲動的火炬,放射出民族尊嚴的光輝。每一個舉手的婦女,燃燒自我,救助他人,令70多年後的我們動容、驚心、淚流滿面。她們的犧牲與毅然走入刑場、高喊「中國不會亡」的中國士兵的犧牲一般高貴而沉重,像兩記重錘捶打在歷史的鼓面,動人心魄,迴音盪盪。教堂婦女舉手一幕是《南京!南京!》繼中國軍人江邊就義後的第二個高潮。令這部災難電影,回腸盪氣,漸入佳境。
很多人跟我有同樣的質疑:姜淑雲居然沒有舉手?盡管她聲音顫抖,淚落雙頰,但是如果她也能舉手,是不是能和妓女小江一起攜手走進那片神聖的光輝里去?是不是能給角色一個更加完美的收場?舉手,還是不舉手?犧牲,還是苟活?電影繼續在進行。我的問題也終於有了答案。在教堂百名婦女舉手時,姜淑雲已經做出了選擇。在我們的文化里,更容易被犧牲的壯烈感染,而對「理性的拯救」感到陌生。在教堂小江等婦女選擇「犧牲拯救」時,姜淑雲選擇的是另一種「拯救」,盡管她最後的犧牲同樣令人黯然神傷。我們應該感謝電影《南京!南京!》,她讓我們對歷史的解讀了一種可能。
我不會再去看第二次,不是不想,而是不忍。《南京!南京!》里透露死亡訊息的場景之多,尤其黑白畫面的處理更讓每一種形式的死亡都讓人身臨其境,這種真實的氛圍已經讓你覺得內心超出了對殘酷的負荷,因為每個中國人都曾看過那些觸目驚心的老照片。但最可怕的還是那些沒有直觀畫面的死亡訊息。女兒被日本鬼子從窗口扔下去,觀眾看到的只有唐先生奔去窗口的崩潰呼喊,還有一車車從軍營運出去的女子裸體。日本士兵殺人時的表情,走向死亡的人群的眼神,在黑白不見血的銀幕上,你只能讀到兩個字,絕望——這是地獄最底層的絕望。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個穿長褂戴瓜帽的男人被推到土坑活埋的那一刻,他緊緊閉著眼睛,沒有反抗,也沒有歇斯底里。如果看過那些老照片,你會相信這就是真實的地獄。
唐先生一句:「我老婆懷孕了!我老婆又懷孕了!」之後,英勇就義了。這句話,透露了生命的氣息,還讓那些侵略者知道「中國人殺不盡!中過國人的生命是頑強的!」我深深感動了!
銘記國恥很重要,比銘記國恥更重要地是認識你自己。最後我還想說,它就是一部電影,因為只有電影才會以那樣的方式結尾,留一點陽光與希望,並且濃妝重彩地將小豆子的照片放那麼大,題注下他還活著。這靜止的畫面遠比那句中國不會亡來得更有力量。
作為中國人,我們要自立更生,勇往直前,不忘國恥,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建國大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電影《建國大業》在毛主席的庄嚴宣告中結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奮的場景,在腦海里久久回盪,揮之不去。
影片以抗戰勝利至建國前夕為背景,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重慶談判、雙十協定、校場口事件、遼沈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定都北平、政治協商會議、開國大典等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現,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宋慶齡、張瀾、李濟深、沈鈞儒、何香凝等民主愛國人士紛紛登場,彷彿把我們帶到那個艱難而又催人振奮的歲月中,去追憶那段歷史,緬懷遠去的革命先輩。
電影以毛澤東、周恩來赴重慶談判的飛機上拉開序幕。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各階級、各黨派、廣大人民群眾反戰情緒高漲。於是,在民主愛國人士張瀾等人的斡旋下,毛澤東代表的共產黨與蔣介石代表的國民黨拉開了重慶談判的序幕。為了表示誠意,中國共產黨主動放棄了部分佔領的解放區,然而,國民黨卻絲毫沒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驅趕民主黨派,逐漸走向了軍政府獨裁統治的滅亡之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展開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殺,一大批愛國民主人士遭到殺害。此舉遭到了以共產黨為首的各黨派的強烈反對。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的一幕戲中,馮將軍大白天手持白燈籠闖入蔣介石的府第,要求見蔣介石,被拒絕後。馮將軍義憤填膺的說:「這個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見。」足以看出當時的時局是多麼的恐怖,而馮將軍也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殺害。
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通過建立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獲得了全中國人民群眾的支持,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李公朴、聞一多為代表的革命人士為了政協會議的召開,奉獻了一切,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最讓人難忘的鏡頭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後,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革命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的消息,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於是,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觀眾的眼睛似乎也在這一刻濕潤了,多麼艱難的歷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軍戰士打仗累了,沒有占民宅,集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宋慶齡看到了,看到了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中國人民解放軍。
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庄嚴的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一個嶄新的國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台灣那邊,落寞的是蔣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現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六十周年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回憶那段歷史,追憶那段歷程,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並由衷地祝福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人們幸福安康。
『叄』 《怒火》電影的觀後感
《怒火攻心》是擅長廣告片的導演兩人組馬克·內維爾丁和布萊恩·泰勒首次自專編自導的電影長片屬,影片的構想來自兩人拍攝一部不停歇動作片的慾望。內容講述了斯坦森扮演的切弗厭倦了殺手生涯,想與女友退隱江湖,開始新
『肆』 電影無恥混蛋觀後感800字高中作文
很無奈而甘願地,再一次感受了一把昆汀·塔倫蒂諾(QuentinTarantino)的才華。
許久沒有過如此奇特乖張的體驗了,欣賞的同時有點別扭。猶太人與納粹的戰爭題材早已泛濫成災,只有昆汀這樣的天才可以用特立獨行的敘述方式隨心所欲地玩轉電影。可是昆汀將所有的情節累積到影片最後才一起爆發,仍然無法令人盡興。評論界始終有正反兩種聲音的評論。
和另一部同類型題材的影片《黑皮書》相比,其實相當一部分觀眾的口味更偏向於《黑》。因為它的表達非常傳統,易於理解,最直接的敘述方式是最能夠有效打動觀者、引起人性的共鳴的。
可是所有人都不能否認昆汀的風格。他就是有這樣的本事,使人以非常輕松的嘲諷姿態去感受歷史的黑暗和人類被戰爭扭曲的特質。以奇特的音樂引領觀眾產生迎接恐怖的心理期待就是他的伎倆之一。
當老實誠懇的莊稼漢無助地飲泣著說出藏匿猶太人的地點;當美麗優雅的影後向剛當父親的德國士兵開槍;當布拉德·皮特(BradPitt)帶著玩世不恭無所畏懼的笑容在德軍的額頭刻上納粹的標志;當冷靜勇敢的影院猶太女老闆在熒幕上勝利地狂笑,我們看到的,是戰爭挑戰著人類情感承受的極限,被仇恨的憤怒和復仇的快感控制的內心。
比起《黑》中在戰後被猶太人視為叛徒而淋糞便的女主角,《無恥混蛋》對影院女老闆的刻畫最深刻的部分便是放映室里與德國戰斗英雄約克中士獨處的幾分鍾了。約克射殺了300名猶太人而在德國備受推崇,希特勒甚至出席了他主演的電影的首映式。
所有人為他驕傲,他卻看著熒幕上不斷殺人的自己感到不安,於是獨自來到放映室找心儀的索莎娜,結果被她從背後槍擊。索莎娜看著躺倒在地的約克的時候,音樂不再如影片之前那樣輕快幽默,而轉為凄婉哀傷的旋律。約克動彈的時候,索莎娜知道他還沒死,甚至產生一絲不舍與期待。然而,就在她俯身觸摸他的時候,約克突然轉身對她連續開槍。
她對他開了三槍,而他臨死前還要用盡全力補上第四槍。原本以為他尚未成為一個泯滅良知的殺人犯,甚至覺得他有點可愛,此時我們才發現,對他的同情只是誤解,他終究為自己所做的屠殺行為帶來的社會地位和榮譽感到驕傲,尊重自己仍然比尊重別人更多,他依然只是個世俗的普通人,並未獲得愛的真諦。而索莎娜影院里的黑人,服從索莎娜的一切,甚至願意付出自己的生命。看似卑微的人,可能擁有更加高尚的靈魂。
命運總是難以捉摸,有時甚至有點諷刺。曾經逃離納粹的槍口,長大後終於有機會與所有德軍高層同歸於盡的索莎娜,結果還是死在德國最著名的狙擊手,同時也是追求自己的男人手上。而此時,殺害她家人的兇手已經與美軍達成協議,投降轉做雙面間諜,令人唏噓。
頂著「猶太獵人」稱號的漢斯·蘭德,應該比布拉德·皮特飾演的混蛋阿爾多的角色更加出彩。克里斯托弗·瓦爾茲(ChristophWaltz)以大量的對白和表情動作,向觀眾展示了他的表演才華,將一個狡猾陰險、心狠手辣而又老謀深算的人物刻畫得入木三分,相信所有人看過電影後,比起阿爾多的勇敢果斷,對「猶太獵人」的深惡痛絕會在心裡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無論如何,《無恥混蛋》的濃墨重彩還是過於浮躁,喜歡昆汀的朋友不妨跟著他的節奏陶醉一把,不喜歡的,就當作一次另類的玩笑吧。
『伍』 求:電影《怒火救援》的觀後感
MAN ON FIRE——感動的碎片
MAN ON FIRE——感動的碎片
"不可為惡所勝,而要以善勝惡。"
——《羅馬書》12章21節
作為一部翻拍片無法在題材上有什麼創新,卻讓我看得全情投入,因為演員們精湛的演技,也因為一種感動。
在我看來,電影的好壞是有時候是難以界定的。
有些人看過後,起身就會忘掉一切;有些人坐在那裡,不停流淚;有些人在某個深夜輾轉,還想著那些畫面,只不過將那些人物換成了自己。
每看一次電影就像一次全新的體驗,如果你不曾有過這種體驗,就無法產生共鳴,也就不能被感動。
當然,你也許不會有電影中的人生,但是有些東西是共通的。
兩個小時二十六分鍾,是這個電影的長度。
我喜歡在電影前弄清這一點,就是一種習慣,似乎時間總在暗示著什麼。
Creasy(Denzel Washington)是特種部隊的退役的軍人,受命保護一個富翁的女兒Pita(Dakota Fanning)。
在那個叫做墨西哥的城市,平均每60分鍾就發生一起綁架案,其中70%的受害者都無法倖存。
這是個聽起來有些可怕的數字,但是事實上在那裡,你根本不需要成名或者很有錢就會被綁架。
鏡頭一開始就不停地晃動,模糊不定,彷彿一個惡夢,卻永遠無法醒來。
電影的前半段,鏡頭不時的晃動,讓人感到一種不安與掙扎,那裡面充滿了Creasy的回憶和逃避。
他逃避著那些漂浮著著血腥、惡臭的日子,用酒精來麻痹自己,用聖經來安撫自己不安的靈魂。
聖經里說:"The LORD is in his holy temple, the LORD 's throne is in heaven:
his eyes behold, his eyelids try, the children of
men."(耶和華在他的聖殿里,耶和華的寶座在天上,他的慧眼查看世人)
於是,Creasy恐懼著,不斷掙扎,同時也渴望被救贖。他不明白自己以前做得是否正確,能否能被原諒。
Pita是那個地獄里的天使,悄悄落在他的肩頭。
他們說,如果你是一個天使,就可以無端地,為整個人間流淚。
"黑暗中的舞者"裡面的塞爾瑪是天使,最終卻無法拯救自己;"薩瑪利亞城的女孩"中,那兩個女孩都是天使,不畏懼世俗的骯臟與丑惡,即使淪落到最陰暗的溝壑也能散發出聖潔的光芒;"這個殺手不太冷"中的Mathilda是天使,那盆象徵希望的植物就像是她頭頂的光環,照亮一個殺手冷酷的心;岩井俊二的電影里有很多天使,在她們哭泣的時候,我們也為她們而落淚。
而Pita……
她當然是個天使。
天使似乎有著一眼看穿誰需要救贖的本能。
她們永遠知道天堂的大門開在哪個方向,永遠知道你的心隱藏在哪個幽暗的角落。然後,挖出你的傷痛,輕輕撫平。
Creasy是Pita的熊熊,是她最珍愛的熊熊。
Creasy是個堅強如鐵的男人,卻有著孩子般柔軟的心靈。我這么說,跟他後來的殺戮不會矛盾,似乎沒有人覺得那場殺戮有任何的罪惡。死亡是他的藝術。上帝也有憤怒的時候,也曾毀滅世界,更不要說渺小的人類。
我最喜歡的鏡頭,不能免俗的,是Pita隨手摘下路邊的一朵小花送給Creasy。
那一刻,她的愛吹到他的心裡,我都能聽到花開的聲音。
她送給他的護身符就像是上帝的杖,指引著迷途的羔羊找到回家的路。
"Man On Fire"的有些東西與"這個殺手不太冷"很像。
一樣的,都是在無情的城市尋找希望。一樣的,有一個天使與一個迷途的男人。一樣的,註定分離的結局。
但是,我更偏愛"Man On Fire"。
"這個殺手不太冷"像一個童話。"Man On Fire"更像是一曲人生的悲歌。
"Léon"注重刻畫的是兩人之間的感情,而"Man"注重了刻畫了人們的迷茫與不安。
當然,Creasy也同樣幫助了Pita如何堅強與贏得成功。
從頭至尾,都有一種奇怪的傷感包裹著Creasy,幾乎讓人想流淚的傷感。
他就像個失去一切的孩子,拚命的要抓住僅有的一絲光亮。
他用憤怒偽裝自己,不受傷害;用殺戳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當得知Pita被撕票的時候。
一個念頭閃過我的大腦,"當你被救贖,說明你墜入了另一個地獄。"
因為你見過天堂的光亮,地獄的黑暗將把你推入更深的深淵。
記得"冷山"中,男主角英曼曾與一個一出生就失明的老人有一段對話。
英曼:"你願意付出多少代價,來換10分鍾的視力。"
老人:"10分鍾?我一分錢都不給,那會讓我怨恨一切,我看到的是讓我怨恨的一切。"
英曼:"我是說擁有了再失去。"
老人:"我不同意。"
有些東西,如果不能擁有,人們寧願一輩子都沒有見過。
所以,我更可以理解,當時Creasy的絕望。他想毀滅世界。
最後,說說演員吧。真是個超級陣容。
Denzel Washington讓一場可能淪為像"Kill
Bill"殺人工具的殺戳變成了一種真正的哀鳴與強大的怒火,讓人身臨其境,害怕卻又想接近。這是一場讓人享受的完美演出。
Pita的扮演者Dakota Fanning從"I am
Sam"中就表現了驚人的天賦,那不是類似靈氣的東西,我不想說是靈氣,因為靈氣那個東西很容易消逝的。那是一種真正的演技。在"Uptown
Girl"裡面也是,"Man On
Fire"里也是。在Denzel影帝的光環下卻仍舊發出耀眼光芒的,不作第二人選。這是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真正讓人興奮。
我還看到了克里斯托夫·鄧肯讓人喜愛的臉龐。
還有拉丁歌手馬克·安東尼……這個選擇倒是嚇了我一跳,呵呵,不過一切都挺好的。
編劇布萊恩·海格蘭德把在"洛城機密"和"神秘河"的優秀表現再一次帶到了這里。
這部電影裡面沒有英雄,沒有清晰的正義與邪惡。
我不知道如何定義。
也許,從來就不需要定義。
我的感動,被最後吉他的撩撥擊碎,散落一地。
回憶不停地回頭向我張望。
原作者不明
『陸』 二戰電影狂怒觀後感1500字
電影《狂怒》觀後感
今天是感恩節,難得天氣晴好,上午工作完成後與老婆在萬達廣場碰頭,隨便吃點雞肉漢堡喝點可樂便一頭扎入影城。
二戰片是我們共同的愛好,老婆最愛《兵臨城下》里裘德洛飾演的狙擊手瓦西里,經常要我推薦二戰大片給她。這次看坦克大戰也是預謀很久了。之前看過一些影評,吐槽這部所謂美帝主旋律作品裡五個坦克兵大戰德軍一個營的場面,和我們的手撕鬼子片有一拼。但是也有一些介紹說這部電影採用了現今存世的唯一一輛能開動的德國虎式坦克,作為軍迷也甚是期待在大屏幕上看到它的再世。
周四的中午影城裡人影寥寥無幾,選個中央的皇帝位,有一種包場的感覺。首先就排除了周圍人山人海議論紛紛的干擾,得以靜下心來慢慢體驗。不得不說電影一開始的氣氛就營造得很到位,巨大的炮彈轟炸聲足以讓午餐後昏昏欲睡的我毫無倦意。硝煙彌漫的戰場,血肉模糊的屍體,支離破碎的房屋和死氣沉沉的戰車具有難得的代入感,腦子里飛快的在將這些布景和道具與之前的《拯救大兵雷恩》等大片做對比。
皮特扮演的車長不僅能說一口流利的德語和鬼子叫陣,也能將聖經倒背如流,恩威並重博得下屬尊重,也能隨機應變在關鍵時刻扭轉乾坤(尤其是在和虎式坦克交手那一戰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一個文武雙全高大上的老帥哥英雄自然是被刻畫得入木三分。最後被德軍狙擊手的步槍打中三下也不會立刻掛掉,還有精力說一堆廢話並秒殺一個鬼子簡直是超人附身。二戰後期德軍的虎式坦克皮粗肉厚,88毫米炮確實無人能擋,但是片頭導演的字幕其實忽略了盟軍強大的後勤能力以及絕對的制空權,那個OUTGUNNED和OUTNUMBERED用得有些矯情,無非是為了後面的坦克大戰做些鋪墊罷了。而且為了凸顯狂怒的厲害,另外三輛謝爾曼坦克居然都沒有裝備口徑大點兒的坦克炮,打在老虎的身上就一個疤,純粹打醬油來凸顯主角的。
這樣看來,我們的戰爭片里帶上主角光環的英雄們也不寂寞。我突然理解了守著電視不停換頻道在神劇間切換的老爸,我們對英雄的期待其實並無差別,只是美國人的電影里道具更真實(不會出現日本人開捷達,游擊隊用AK47的笑話)罷了,所有正面人物都能中槍不死,所有敵人都是一槍N個,所有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都是好人才能體會的專利。沒法,老百姓就是愛看,只要別手撕就行。
然後是羅根飾演的諾曼,從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打字員成長為殺敵不眨眼的勇士,電影的鋪墊雖略嫌生硬,但是還是讓我們看到了人性在戰爭中的變化。當然你要說被扭曲了我也同意。殺掉一個投降的俘虜似乎算不得好漢,但是考慮到那德國兵穿著美軍大衣,排除是間諜的可能性(盟軍吃了不少冒充美軍的德軍的苦頭,在《聖戰士》里有非常精確的描寫,此文不贅述),也至少說明此人殺過不少美國大兵。這點和他們美國人打完仗都要搜刮一下德國兵屍體同理。戰爭中沒有情面可講,所以不能說對錯。
其實不管是《拯救大兵》還是《狂怒》,美帝主旋律電影要想展現G.I.JOE大兵的最終勝利,背景都得設置在戰爭即將結束,敵人已經是強弩之末的時候。我想是沒人願意去拍攝敦刻爾克大撤退或者麥克阿瑟逃亡菲律賓的故事的,太丟人了是不?這樣看來,全是娃娃兵的納粹面對幾個美國老爺們兒被秒殺得丟盔棄甲也是情理之中了。最後電影謝幕時,以狂怒為中心,周圍成片的德軍屍體實在是讓導演和觀眾都大大的YY了一把,過癮!
其實走出影城看到外面的好天氣,總要為自己生活在和平的時代而松一口氣。戰爭如此毀人不倦,是萬萬不要發生在我的時代才好的。今年已經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百年紀念了,從這個意義上看,《狂怒》或許在軍迷眼裡有這樣那樣疏漏,仍然不失為一部好的反戰電影。反戰電影以戰爭形式體現,如同坦克是對付坦克的最好武器一般。
『柒』 誰看過美國一部喜劇,《以怒攻怒》,多給些您的觀後感,謝謝!
挺不錯的片子.尤其是能夠從心理學的角度拍出這樣一部充滿喜劇色彩的片子專,看後挺溫馨感人的. 心理屬學在我國仍未被提高到被老百姓重視的位置,尤其是心理醫生.看似正常的許多普通人其實都存在著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心理疾病的隱患,而又未被得到正確的認識和重視,這些都是很令人擔憂的.當然,象巴迪這樣的優秀博士在國內偶還沒聽說,這類人很值得尊敬啊.盡管電影或許或把事件及人物誇張. 只因沖著亞當桑德勒的名氣才來看這部片子的。憤怒不一定需要宣洩,或許改變自己才是會好的選擇,畢竟,退一步海闊天空。 總之,片子不錯,有時間的朋友可以看一看,並審視一下自己,不要過份壓抑情緒,找機會釋放一下,有益無害.
『捌』 觀看一部愛國主義電影後的觀後感 600字左右
僅供參考啊··
愛國主義的力量不可戰勝——《黨的女兒》觀後感
偉大的中華大地,養育了億萬兒女,圓明園的火光,列強的入侵,喚起一代青年致力共和。蘆溝橋的槍聲,日本浪人的狂笑,激發又一代青年拍案而起,捨生忘死,挽救民族危難。翻開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冊,每一頁都閃耀著愛國主義的燦爛光輝。
觀看影片《黨的女兒》後,我的感觸很深。
影片講述了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影片中的中華兒女,不畏強權壓迫,不畏虎豹豺狼,為了人民的幸福,為了民族的自由,為了國家的獨立和昌盛,譜寫了一曲曲響徹雲霄的愛國主義壯歌。
影片中的一個鏡頭時常在我的腦海中浮現:三名共產黨員有重要情報匯報給游擊隊,在半途中,一名共產黨員走失了,她不幸被敵人抓住,敵人逼她說出另外兩名共產黨員的下落,但她死活不肯說,因為在她的心中,革命的利益高於一切,她周身每個細胞都浸透了這種精神。
她知道,只有不讓敵人得逞,我們才能贏。敵人發怒了,殘忍地用火將她活活燒死。在火海中,她巍然屹立,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猶如鐵鑄,紋絲不動。她的身影一下子變得那麼高大。
此時的我已是熱淚盈眶,這種感受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
是啊,愛國主義的力量不可戰勝,歷史已經證明了這條真理。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我們的祖國開始了新的歷程。我們現在的任務不是當年趕走侵略者、消滅反動派的血火戰斗,我們應用我們青春的熱血、青春的信念、青春的力量建設一個更加繁榮富強的祖國。
沒有烈士們,就沒有我們的今天,他們的壯舉激勵著我們努力學習,發奮學習。我們中華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斷滌盪自身,戰勝艱難險阻,積累著日月精華,奔向那更加光輝燦爛的前程。這正是我們每個今天的中國人所驕傲的。當然,作為炎黃了孫,我們在繼承發揚民族優秀傳統的時候,要大膽吸收人類一切文明成果,不斷熔鑄和培植更加符合時代潮流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新世紀的少年應如何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呢?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需要成千上萬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人才報效祖國。因此,我必須先立足當前,展望未來,把強烈的愛國熱情化為實際行動,扎扎實實地上好每一堂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將來報效祖國奠定堅實的基礎,讓我們進一步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崇高的愛國主義傳統吧!用我們的雙肩擔當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重任吧!
『玖』 狂怒電影觀後感100_200字數
最近幾年不能說被科幻電影轟炸和各種大製作大特效的片子轟炸完全不過,而且這個轟炸不光是好萊塢華語電影也是如此這般。看電影有時就像吃飯吃一樣東西吃多了以後會膩,這部狂怒正好換換口味。
這部電影我沒有看過多的宣傳,只是簡單的看過預告片和一些簡短的新聞介紹,關注度其實並不是很高,而且沒有去貢獻票房的表現,老實說我除了對希亞拉博夫有點興趣以外其他的不怎麼關注本身對電影本身沒有什麼大的期待,不過在看過電影以後真的很喜歡,尤其是各個人物的表現雖然有些臉譜化不過真的很深入人心,整體的故事發展和內容也是絲絲入扣,沒有多餘的東西需要去過濾是實實在在的干貨。
這部電影有一點真心我很喜歡就是用電腦的看電影的觀感很棒,整部電影給我的感覺不小寫實,而且電影過多的場景和畫面都是小場景,包括電影中幾場關鍵的戰爭戲,沒有什麼的大的場面需要大銀幕去烘托戰爭,這部電影有一個特點就是用很多的小細節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來表達戰爭的殘酷,包括電影中年輕士兵和德國姑娘那段戲,姑娘的慘死給年輕士兵帶來的傷痛,電影中有好幾段坦克前行的片段,在坦克和行人之間來回切換來展現戰爭的殘酷,除了剛才說的,在觀影的過程中,仔細觀察,反抗的德軍大多是德軍的青年團士兵,而且在第一場遭遇戰的時候還給了那個死去的青年團的士兵一個特寫,小小年紀卻成為了戰爭的犧牲品,尤其是影片最後的那個一台坦克對抗黨衛軍的那場戰斗,讓我對戰爭更加深痛欲絕。
拋開電影中所表達的整部電影真的很不錯,尤其是電影的節奏帶來的緊張感真的很不錯很棒,電影中快速大量的台詞讓人物的表現更加豐滿,雖然是戰爭片不過電影中大量的文戲卻並沒有影響到對電影的整體觀感,反倒是電影中的一些文戲裡面的沖突的話語讓故事更加的完整。
一句話說感受:標準的好萊塢爆米花,流暢的故事發展,緊張的故事情節,近幾年少見的戰爭題材。
『拾』 電影觀後感
《海底兩萬里》:
這真是一片奇妙又少見的海底森林,生長的都是高大的木本植物,小樹上叢生的枝權都筆直伸向洋面。沒有技條,沒有葉脈,像鐵桿一樣。在這像溫帶樹林一般高大的各種不同的灌木中間,遍地生長著帶有生動花朵的各色珊瑚。美麗極了!
爾後,潛艇經歷了擱淺、土人圍攻等危險,安然駛向印度洋。這時發生了一件離奇的事。尼摩船長從海面上望見了什麼,突然充滿了憤怒和仇恨。他粗暴地把阿龍納斯及其同伴們禁閉在小房間里,並強迫他們人睡。翌日,阿龍納斯醒來,尼摩船長請他治療一個身受重傷的船員。船員不治身死。尼摩船長哀痛地帶著送葬隊伍,把死者埋在海底光彩奪目、瑰麗無比的珊瑚樹林里。他說:在這里,珊瑚蟲會把死者永遠封閉起來,不受鯊魚和人的欺負!
印度半島南端的錫蘭島在面前了。阿龍納斯接受尼摩船長的建議,步行到海底採珠場。忽然,有條巨鯊向採珠人撲來。尼摩船長手拿短刀,挺身跟鯊魚搏鬥。在尼摩船長被鯊魚的巨大軀體所壓倒,危在旦夕對,尼德·蘭迅速投出利叉,擊中鯊魚的心臟。船長救起那個窮苦的採珠人,又從自己口袋裡取出一包珍珠送給他。由此,阿龍納斯感到在尼摩身上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他無比勇敢,二是他對人類的犧牲精神。看來,這個古怪的人還沒有完全斬斷他愛人類的感情。
從紅海到地中海,若走好望角,需繞行非洲一周。但尼摩船長沿著他所發現的一條阿拉伯海底通道潛行,不到二十分鍾,就通過蘇伊土地峽,到達地中海。書中寫道:
諾第留斯在沿著又黑又深海底地道直沖過去。隨著地道的斜坡,潛艇像箭一般隨急流而下。地道兩邊狹窄的高牆上,只見飛奔的速度在電光下所畫出的輝煌紋路,筆直成條。令我們心跳不止。
潛艇向康地島駛去。這時,又發生了一件蹊蹺事:隨著凌晨潛艇窗前一個潛水人的出現,尼摩船長從櫥內取出數百萬黃金,寫上地址,派人用小艇送走。這么多金子送到哪裡呢?阿龍納斯覺得,神秘的尼摩與陸地仍有某種聯系。
潛艇穿過桑多林島火山區海域的沸騰的水流,從直布羅陀海峽出來,駛到大西洋,停在維多灣海底。這里是1702年時的海軍戰場,當時給西班牙政府運送金銀的船隻在此沉沒,海底鋪滿了金銀珠寶。尼摩派出船員,把千百萬金銀裝進潛艇。阿龍納斯對這許多財富不能分給窮人表示惋惜。船長聽了激動地回答:「我打撈這些財物是為了我自己嗎?你以為我不知道世上有無數受苦的人們,有被壓迫的種族,有要報仇的犧牲者嗎?」阿龍納斯於是明白了尼摩船長那次途經康地島時送出去的數百萬金子是給誰的。
在大西洋海底,阿龍納斯隨尼摩船長去做了一次新奇旅行;他們腳踩在沉沒了的大陸——一大西洋洲的一座山峰上,觀賞一座火山的海底噴火口噴出硫磺火石的奇景。眺望山腳下一座破壞了的城市—一整個沉沒水底的龐貝城。書中描述傳說中的海底古城:
遠處是一座火山。山峰下面,在一般的石頭和渣滓中間,一個闊大的噴火口吐出硫磺火石的急流,四散為火的瀑布,沒入海水裡,照著海底下的平原,一直到遠方的盡頭,我的眼下是一座破壞了的城市,倒塌的房屋,破損零散的拱門,倒在地上的石柱。遠一點,是一些小型工程的廢墟。更遠一些,有一道道倒塌下來的城牆,寬闊無人的大陸,整個水下淹沒的龐貝城,現在都復活過來,出現在我眼前了。
然後,諾第留斯號大膽向南極進發,潛艇航行在成群的鯨魚中間。尼德·蘭要求追打鯨魚。尼摩部長不同意傷害這些善良無害的長須鯨。當海面上出現殘酷的大頭鯨向長須鯨進攻時,尼摩船長決定援救長須鯨。諾第留斯號用它那鋼制的沖角,直穿大頭鯨。經過一場惡斗,海上滿浮著大頭鯨的屍體。穿過南極點後,潛艇又歷經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險情,都是尼摩船長以驚人的冷靜和毅力,帶領船員戰勝了困難。
最後,潛艇駛過被稱為風暴之王的大西洋暖流,來到了一艘法國愛國戰艦沉沒的地點。尼摩滿懷激情地講述了這艘「復仇號」戰艦的歷史。這引起阿龍納斯的注意,把尼摩船長和他的同伴們關閉在諾第留斯號船殼中,並不是一種普通的憤世情緒,而是一種非常崇高的仇恨。那一夜在印度洋上,它不是攻擊了某些船隻嗎?那個葬在珊瑚墓地的人,不正是諾第留斯號引起的沖突的犧牲者嗎?而在所有的海面上,人們也正在追逐這可怕的毀滅性機器!
當諾第留斯號慢慢回到海面上來時,便有爆炸聲發出:有艘戰艦正向諾第留斯號發動攻擊。尼摩船長決心把它擊沉。阿龍納斯試圖勸阻,但船長說:「我是被壓迫,瞧,那就是壓迫者!由於他,所有一切我熱愛過的,尊敬過的,所有一切我熱愛過的,尊敬過的,祖國、父母、愛人、子女他們全死亡了!所有我仇恨的一切,就在那裡!」船長不願這艘戰艦的殘骸跟「復仇號」的光榮殘骸相混,他把戰艦引向東方。第二天,可怕的打擊開始了!諾第留斯號故意讓敵人接近,再在推進器的強大推動下,用那厲害的沖角對准戰艦浮標線以下的薄弱部位,從它身上橫穿過去!瞬間,戰艦船殼裂開,繼而發生爆炸,迅速下沉。它的桅檣架滿擠著遇難人。然後,那黑沉沉的巨體沒入水中,跟它一起,這群死屍統統被強大無比的漩渦捲走……
阿龍納斯目睹這場慘景,對尼摩船長極端厭惡:「雖然他從別的方面可能受過很大的痛苦,但他沒有權利來做這樣殘酷的報復。」阿龍納斯在船上聽到了尼摩船長的最後幾句話:「全能的上帝!夠了!夠了!」
在挪威沿岸一帶的危險海域中,阿龍納斯和尼德·蘭、康塞爾,乘坐小艇脫離了諾第留斯號,結束了這次穿過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南北兩極海洋的海底兩萬里環球旅行。阿龍納斯希望:「如果尼摩船長老是居住在他所選擇的海洋中,但願所有仇恨都在這顆倔強的心中平息!……但願他這個高明的學者繼續做和平的探工作!」
這部小說中情節設置古怪離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充滿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語言生動有趣,既是藝術的語言,又是科學的語言,對各種海底事物的說明人木三分,惟妙惟肖。
1 《海底兩萬里》讀書筆記
作者的驚人之處不但只是他寫的誇張,動人而富有科學意義的小說,更驚人的是他在書中所寫的故事,盡管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不足為奇,但是在凡爾納的時代,人們還沒有發明可以在水下遨遊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凡爾納在《海底兩萬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鸚鵡螺號潛水艇,並在小說發表25年後,人們製造出的真實的潛水艇,與小說描寫的大同小異,這是怎樣的預見力,所以說凡爾納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學為依據。他的許多作品中所描繪的科學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實現。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膽新奇,並以其逼真、生動、美麗如畫令人讀來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節驚險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結局出人意料。所有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恆的魅力。
《海底兩萬里》寫於一八七0年,是凡爾納著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第三部是《神秘島》。這部作品敘述法國生物學者阿龍納斯在海洋深處旅行的故事。這事發生在一八六六年,當時海上發現了一隻被斷定為獨角鯨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請參加追捕,在追捕過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實這怪物並非什麼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船。潛水船是船長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堅固,利用海洋發電。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作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進入大西洋,看到許多罕見的海生動植物和水中的奇異景象,又經歷了擱淺、土人圍攻、同鯊魚搏鬥、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許多險情。最後,當潛水船到達挪威海岸時,阿龍納斯不辭而別,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於世。書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長是一個帶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尼摩根據自己的設計建造了潛水船,潛航在海底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但這好像又不是他這種孤獨生活的惟一目的。他躲避開他的敵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尋自由,又對自己孤獨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這個神秘人物的謎底到了三部曲的第三部才被揭開。這部作品集中了凡爾納科幻小說的所有特點。曲折緊張、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瞬息萬變的人物命運,豐富詳盡的科學知識和細節逼真的美妙幻想融於一爐。作者獨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長的旅行中,時而將讀者推入險象環生的險惡環境,時而又帶進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妙境界;波瀾壯闊的場面描繪和細致入微的細節刻畫交替出現。讀來引人入勝,欲罷不能。
就這樣,我懷著一種崇敬的心情,開始和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尤那斯,乘坐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他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鸚鵡螺號的主人尼摩船長是個性格陰郁,知識淵博的人,他們一道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沒城市亞特蘭蒂斯,這個擁有與希臘相當的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鸚鵡螺號從日本海出發,進入太平洋、大洋洲,然後到達印度洋,經過紅海和阿拉伯隧道,來到地中海。潛艇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沿著非洲海岸,徑直奔向南極地區。然後又沿拉美海岸北上,又跟隨暖流來到北海,最後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旋渦中。在將近十個月的海底旅程中,鸚鵡螺號以平均每小時十二公里的航速,緩緩行駛。我覺得我自己也隨著尼摩船長和他的「客人們」飽覽了海底變幻無窮的奇景異觀。整個航程高潮迭起:海底狩獵,參觀海底森林,探訪海底的亞特蘭蒂斯廢墟,打撈西班牙沉船的財寶,目睹珊瑚王國的葬禮,與大蜘蛛、鯊魚、章魚、博斗,反擊土著人的圍攻等等。書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學。阿尤那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對尼摩船長出類拔萃的才華與學識的欽佩。但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重視防止被壞人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為;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這些至今仍然熱門的環保話題,早已在兩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籲,可見留下有關人類正義更深層次的思考,才是此書讓讀者感受豐富多採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後,啟發我們以心靈更大的收獲。
小說從海面上「怪獸」出沒,頻頻襲去各國海輪,攪得人心惶惶開始,到鸚鵡螺號被大西洋旋渦吞噬為止,整部小說懸念迭出,環環相扣。這本書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在旅行過程中我和尼摩船長以及遊客們都可以說是隨著事情發展,而有所變化,有時惶恐不安,有時輕松愉快。這本書的精妙之處還在於完全自然的知識啟迪,雖然書中講述了不少有關海洋的知識,例如紅海一名是源於海中的一種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分泌的黏液造成海水顏色像血一樣紅。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在讀者接受起來十分刻意或困難的,只是一次旅行中的所見所聞罷了,這使人們對因景而生的各種想法和收獲都得以牢固的保存。 並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說都像《海底兩萬里》一樣富有強烈的可讀性,它作為一本不是憑空捏造而是遠見加博學累積成的小說,不但為對海底知識了解不詳盡的讀者解讀了他們的旅程,更讓後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與文明。整部小說動用大量篇幅,不厭其煩地介紹諸如海流、魚類、貝類、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環系統、珍珠生產等科學知識,成為名副其實的科學啟蒙小說。
備註:小說中的長度單位「里」是法國歷史上的古里,長度因省份的不同而有所差異,還有古驛里、古陸里和古海里之分。阿羅納克斯教授在書中用的是古陸里,一古陸里大約等於四公里,因此,海底兩萬里就是能夠繞地球兩圈的八萬公里。
作者:特殊的孩子_康 2008-2-1 14:54 回復此發言
--------------------------------------------------------------------------------
2 回復:《海底兩萬里》讀書筆記
又一篇
凡爾納在作品是我所十分喜愛的。之前看過他寫的《神秘島》,給我的感覺十分震撼。他描寫的場景和人物的生活真可以用「栩栩如生」來形容,誰能想到這是純粹的科幻小說呢?《海底兩萬里》是他的三部曲第二部,風格和我兒時看的《神秘島》非常相象。這本科幻小說講述的故事真可謂是大膽至極。凡爾納以第一人稱寫了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和僕人康賽爾、加拿大人尼德·蘭誤進「鸚鵡螺」號後的種種經歷。盡管凡爾納沒有下過海,但是在他的文章里絲毫看不見虛偽的痕跡,反而真實又驚險的冒險會讓人喘不過氣來。
凡爾納是個聰明的人,也許有人說他是賣弄知識,可他的確是很富有智慧地將許多科學知識結合到了文中,細細看來竟然涉及了許多領域。比如生物學、氣象學、物理學、化學等等。由此可見,他能把海底世界寫得如此生動和美麗也是不足為奇的了。
我很喜歡和佩服《海底兩萬里》的原因是它有眾多的知音。現在的中小學生都很前衛,不太喜歡看傳統的名著,也包括我,對於語文新課標推薦的小說、古文我不僅都不喜歡,而且是有點厭惡情緒的。這些所謂的名家之筆在我看來是無聊之至,有很多語句是前後不通,大有賣弄文采之嫌。可是《海底兩萬里》不一樣,它雖然是語文新課標的推薦書目,又是一部本身非常棒的作品。它的風格可以跟當代風靡全球的《冒險小虎隊》、《雞皮疙瘩》書系想媲美。一本寫於八十年代的外國作品等在當代仍然有那麼多的知音,這的確是非常了不起的。
撇開別的不談,就來說說內容情節吧!開頭小說就讓我走進了它所描述的世界,什麼飛逝的巨礁啊、巨大的怪物啊,都讓我看了刺激不已。法國人阿龍納斯、康塞爾及捕鯨手尼德·蘭進入神秘的「鸚鵡螺」號之後,和尼摩船長一起在海底作類似的環球旅行。海底的世界非常美妙,我記得「海底森林」那一章,雖然沒有真正的樹木,但是海里柔軟的珊瑚礁讓我極為享受,閉上眼睛似乎也能看見那飄動的海底生物。而文章也不失驚險,其中在南極被困冰下的缺氧經歷寫得最為精彩。幾個人在海底無法呼吸到新鮮的氧氣,對缺氧症狀的描寫讓我都不禁感到難受,開始大口大口地呼吸氧氣,也讓我由衷感嘆:人能活著,真好!
雖然文章的結尾讓我有些恍惚,但我是真地沉浸在這部優秀的作品中了。其實我覺得文章中的人沒有明顯的好壞之分,包括尼摩船長。尼摩船長可以說是一個傳奇人物,他自己隱瞞了全世界造成了性能非凡的「鸚鵡螺」號,並和著那麼多忠心耿耿的水手們在海底探險,這並非是常人能夠完成的。也許他的思想有些扭曲,他的做法有些偏激,他的行為是在逃避。但是他仍然是位勇士,是位尊重大自然的勇士。他的消失也是凄美的,讓我看後感覺鼻子也是酸酸的。
無論如何,這次在書中的勇敢者的探險讓我深深熱愛上了浩瀚的海洋,讓我更加明白了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我現在在大連上大學,對海洋的感情就更深了~!
《海底兩萬里》讀書筆記 (2007-05-27 17:04:27)
分類:讀書筆記
儒勒.凡爾納,《海底兩萬里》的作者,他的驚人之處不但只是他寫的誇張,動人而富有科學意義的小說,更驚人的是他在書中所寫的故事,盡管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不足為奇,但是在凡爾納的時代,人們還沒有發明可以在水下遨遊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凡爾納在《海底兩萬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鸚鵡螺號潛水艇,並在小說發表25年後,人們製造出的真實的潛水艇,與小說描寫的大同小異,這是怎樣的預見力,所以說凡爾納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學為依據。他的許多作品中所描繪的科學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實現。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膽新奇,並以其逼真、生動、美麗如畫令人讀來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節驚險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結局出人意料。所有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恆的魅力。
《海底兩萬里》寫於一八七0年,是凡爾納著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第三部是《神秘島》。這部作品敘述法國生物學者阿龍納斯在海洋深處旅行的故事。這事發生在一八六六年,當時海上發現了一隻被斷定為獨角鯨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請參加追捕,在追捕過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實這怪物並非什麼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船。潛水船是船長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堅固,利用海洋發電。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作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進入大西洋,看到許多罕見的海生動植物和水中的奇異景象,又經歷了擱淺、土人圍攻、同鯊魚搏鬥、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許多險情。最後,當潛水船到達挪威海岸時,阿龍納斯不辭而別,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於世。書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長是一個帶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尼摩根據自己的設計建造了潛水船,潛航在海底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但這好像又不是他這種孤獨生活的惟一目的。他躲避開他的敵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尋自由,又對自己孤獨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這個神秘人物的謎底到了三部曲的第三部才被揭開。這部作品集中了凡爾納科幻小說的所有特點。曲折緊張、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瞬息萬變的人物命運,豐富詳盡的科學知識和細節逼真的美妙幻想融於一爐。作者獨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長的旅行中,時而將讀者推入險象環生的險惡環境,時而又帶進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妙境界;波瀾壯闊的場面描繪和細致入微的細節刻畫交替出現。讀來引人入勝,欲罷不能。
就這樣,我懷著一種崇敬的心情,開始和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尤那斯,乘坐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他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鸚鵡螺號的主人尼摩船長是個性格陰郁,知識淵博的人,他們一道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沒城市亞特蘭蒂斯,這個擁有與希臘相當的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鸚鵡螺號從日本海出發,進入太平洋、大洋洲,然後到達印度洋,經過紅海和阿拉伯隧道,來到地中海。潛艇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沿著非洲海岸,徑直奔向南極地區。然後又沿拉美海岸北上,又跟隨暖流來到北海,最後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旋渦中。在將近十個月的海底旅程中,鸚鵡螺號以平均每小時十二公里的航速,緩緩行駛。我覺得我自己也隨著尼摩船長和他的「客人們」飽覽了海底變幻無窮的奇景異觀。整個航程高潮迭起:海底狩獵,參觀海底森林,探訪海底的亞特蘭蒂斯廢墟,打撈西班牙沉船的財寶,目睹珊瑚王國的葬禮,與大蜘蛛、鯊魚、章魚、博斗,反擊土著人的圍攻等等。書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學。阿尤那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對尼摩船長出類拔萃的才華與學識的欽佩。但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重視防止被壞人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為;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這些至今仍然熱門的環保話題,早已在兩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籲,可見留下有關人類正義更深層次的思考,才是此書讓讀者感受豐富多採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後,啟發我們以心靈更大的收獲。
小說從海面上「怪獸」出沒,頻頻襲去各國海輪,攪得人心惶惶開始,到鸚鵡螺號被大西洋旋渦吞噬為止,整部小說懸念迭出,環環相扣。這本書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在旅行過程中我和尼摩船長以及遊客們都可以說是隨著事情發展,而有所變化,有時惶恐不安,有時輕松愉快。這本書的精妙之處還在於完全自然的知識啟迪,雖然書中講述了不少有關海洋的知識,例如紅海一名是源於海中的一種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分泌的黏液造成海水顏色像血一樣紅。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在讀者接受起來十分刻意或困難的,只是一次旅行中的所見所聞罷了,這使人們對因景而生的各種想法和收獲都得以牢固的保存。 並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說都像《海底兩萬里》一樣富有強烈的可讀性,它作為一本不是憑空捏造而是遠見加博學累積成的小說,不但為對海底知識了解不詳盡的讀者解讀了他們的旅程,更讓後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與文明。整部小說動用大量篇幅,不厭其煩地介紹諸如海流、魚類、貝類、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環系統、珍珠生產等科學知識,成為名副其實的科學啟蒙小說。
《海底兩萬里》讀書筆記2008年02月03日 星期日 09:57我懷著一種崇敬的心情,開始和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尤那斯,乘坐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他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鸚鵡螺號的主人尼摩船長是個性格陰郁,知識淵博的人,他們一道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沒城市亞特蘭蒂斯,這個擁有與希臘相當的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鸚鵡螺號從日本海出發,進入太平洋、大洋洲,然後到達印度洋,經過紅海和阿拉伯隧道,來到地中海。潛艇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沿著非洲海岸,徑直奔向南極地區。然後又沿拉美海岸北上,又跟隨暖流來到北海,最後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旋渦中。在將近十個月的海底旅程中,鸚鵡螺號以平均每小時十二公里的航速,緩緩行駛。我覺得我自己也隨著尼摩船長和他的「客人們」飽覽了海底變幻無窮的奇景異觀。整個航程高潮迭起:海底狩獵,參觀海底森林,探訪海底的亞特蘭蒂斯廢墟,打撈西班牙沉船的財寶,目睹珊瑚王國的葬禮,與大蜘蛛、鯊魚、章魚、博斗,反擊土著人的圍攻等等。書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學。阿尤那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對尼摩船長出類拔萃的才華與學識的欽佩。但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重視防止被壞人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為;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這些至今仍然熱門的環保話題,早已在兩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籲,可見留下有關人類正義更深層次的思考,才是此書讓讀者感受豐富多採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後,啟發我們以心靈更大的收獲。
小說從海面上「怪獸」出沒,頻頻襲去各國海輪,攪得人心惶惶開始,到鸚鵡螺號被大西洋旋渦吞噬為止,整部小說懸念迭出,環環相扣。這本書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在旅行過程中我和尼摩船長以及遊客們都可以說是隨著事情發展,而有所變化,有時惶恐不安,有時輕松愉快。這本書的精妙之處還在於完全自然的知識啟迪,雖然書中講述了不少有關海洋的知識,例如紅海一名是源於海中的一種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分泌的黏液造成海水顏色像血一樣紅。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在讀者接受起來十分刻意或困難的,只是一次旅行中的所見所聞罷了,這使人們對因景而生的各種想法和收獲都得以牢固的保存。 並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說都像《海底兩萬里》一樣富有強烈的可讀性,它作為一本不是憑空捏造而是遠見加博學累積成的小說,不但為對海底知識了解不詳盡的讀者解讀了他們的旅程,更讓後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與文明。整部小說動用大量篇幅,不厭其煩地介紹諸如海流、魚類、貝類、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環系統、珍珠生產等科學知識,成為名副其實的科學啟蒙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