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女王影評
最近看了不少電影,大多是以前比較早的電影,比如說《魂斷藍橋》~~~夠早的吧~另外還有《藍宇》《蝴蝶效應》《千與千尋》《天空之城》,以前沒看過,這是第一次看,《大魚》《剪刀手愛德華》《畢業生》《十七歲的單車》算是又重溫了一遍,另外還有幾部最近的新片子,《落葉歸根》《門》《愛情呼叫轉移》,這幾部新片子都是在wzh的筆記本上看的,自己的電腦里現在只有一部新電影,就是這部《女王》。另外《死亡詩社》《龍貓》還沒來得及看,昨天剛把《我的黃金時代》下載完,以後找時間也要在重溫一下
自從有了電腦,看電影就比以前方便多了,而且還可以看好幾遍,於是有了寫寫觀後感的的想法。
今天打算寫一篇關於《女王》的觀後感,實話說這部電影我只看了一遍,所以上面說的其實都是廢話,我說話前後矛盾。
呵呵,開個玩笑(好像很冷),寫觀後感最主要的還是有沒有話說,如果只看過一遍就能寫出來很多,只能證明這部電影有很多讓人回味的東西(也說明本人很有才),想法也許有很多不妥的地方,但以後還可以再更正和改進,《女王》這部電影無疑就屬於這么一種電影。以後還有想法的時候,到那時再補充也不遲。
知道這部電影是看了一些網上有關的報道,對這部電影一直很期待,前天剛把電影下完,就迫不及待的看了一遍。
其實這部電影剛開始吸引我的,僅僅只是:這是一部純粹的英國電影~~~~
我不否認這一點,我最喜歡的國家是英國,喜歡英國人優雅高貴的貴族氣質,喜歡英國的自然景色和城市風光,喜歡英國時常陰冷的天氣,喜歡英國的足球:英超還有英格蘭國家隊。
《女王》這部電影可以稱作是對英國社會現實狀況的一種比較特殊的解讀,但我不想把它簡單的說成是對英國上層政治勢力的展現,它應該是對整個英國、所有英國人的生存狀況的展現,舉另一部電影作為例子——《魂斷藍橋》,《魂斷藍橋》是描述二戰時期英國社會狀況最經典的一部電影~~我高中學文科時,對這時的英國社會狀況也知道一點,正如《魂斷藍橋》所描寫的一樣,德國對英國的空襲持續了很長的時間,空襲讓英國損失慘重,人們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但讓世人贊嘆的是,英國人並沒有被現實打倒,於是有了影片中空襲空隙芭蕾舞依然演出,夜總會依然人頭攢動的景象。電影里具體的描寫我就不詳細說了,以後我一定專門寫它的~~~
再說《女王》這部電影,很多影評都說他深刻描寫了女王與民眾,以及處在中間的首相三者如何溝通直至妥協的過程。至於如何溝通的,留到以後再說,現在只看了一遍,估計也寫不明白。今天說這種錯綜復雜的關系背後隱藏的更本質的東西—一—現代與傳統的沖突。女王及其王室無疑代表著保守的一方,這從影片中女王對「規程」的竭力遵守,王室,特別是菲利普親王和伊麗莎白皇太後從頭到尾不住地嘮叨就能知道。布萊爾和他領導下的工黨則是現代派。另外有一點要說一下,關於民眾的問題——並不是所有的民眾都是現代派,比如影片剛開頭是那一位畫家。這樣,現代和保守的沖突就不僅僅存在於政治寡頭之間,社會里的人民也都有切身的體會,這種沖突還不僅僅存在於人與人之間,他也存在於個體上,比如查爾斯王子。
電影拍攝的是黛妃去世後一個星期內這一特殊時期所發生的事情,矛盾顯然更加凸現,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有兩個非常可貴的地方(暫時發現有兩個,也許以後還會發現其他的)——它描寫的是政治人物,但這里沒有陰謀,也沒有丑聞(即使是黛安娜王妃這樣的話題人物在劇中多次被提起),而是把這些平時高高在上的人首先當作一個人來對待;另一個可貴之處是,整部戲節奏很平緩,我看到過預告片,感覺並沒有預告片中所表現的那種緊張急促的氣氛,影片里女王還有功夫開汽車出去散心,汽車出毛病也不是發生出車禍之類九死一生的事情。我很喜歡這種不緊不慢的電影,有的電影是給人以啟迪的,過癮不過癮並不重要。
和美國一樣,英國也是個發達的國家,但他的社會結構要比美國復雜,美國是人種復雜,社會貧富差距大,英國則是傳統勢力頑固,「有一千年的傳統」。
有句話要說在前面,我支持女王,「我不會投票給布萊爾,我不是個現代派」。
黛妃之死以及王室對這件事的處理引起了民眾的不滿,人們露營抗議說是革命有點過,但完全可以稱為是一次危機(甚至是騷亂),女王最後屈服了,但這次沖突沒有勝利者,人們還是依然愛戴女王,一切都沒有什麼本質的改變,所以事情最後也沒有發展成為革命。最後首相和女王平靜的在白金漢宮散步,好像兩位老朋友一樣,事實卻是這致使兩人的第二次單獨見面,兩人背後又有著兩股很難共存的勢力。英國就是這樣一個復雜奇怪的國家。
不知大家聽沒聽說過這樣一句話:「社會終歸還是要恢復原來正常的軌道上來的」。這是很多歷史學家對法國大革命的評價,其實英國又何嘗不是?君主立憲制死而復生,為的是社會的穩定。對於英國人來說,君主制更代表的是一種尊嚴,這是穩定的社會所必須要有的。
Ⅱ 如何評價電影《女王》
《女王》選定了一個充滿戲劇性和感情渲染的非常時刻作為影片的背景,對英國社會、王室與回政府之間錯綜復答雜的矛盾、共生關系進行了細致入微的刻畫,該片被譽為「一幅私密的、有揭示性的、經常是幽默的英國皇室畫像(新浪娛樂評) 。
《女王》以詼諧的手法展現出非常時刻一卷發人深省的人生畫面(騰訊娛樂評) 。
《女王》剖析了上流社會與媒體失常的微妙關系,以一個轟動全球的娛樂事件為背景羅列出被攝像機鎂光燈扭曲了光環的英國皇室眾生相。其中出演伊麗莎白二世的海倫把大眾熟知的英女王演繹得神形兼備,即符合大眾視野中的女王印象也展示了一個不為人知的貴族領袖形象(網易娛樂評) 。
《女王》有點悶,導演史蒂芬·弗萊爾斯的成功之處在於走進女王內心深處之後,又保持了客觀冷靜的描述(北京日報評) 。
《女王》除了在對布萊爾的善解人意上實在有些諂媚外,基本上還原了事件的原貌。無論是對過著低調生活的女王的性格刻畫,還是對黛安娜的認知,都是用極度客觀全面的角度來表現。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一直保持著自己的觀點和態度,雖然在布萊爾的刻畫上拍了拍馬屁,但對一些曾經利用黛安娜來達到某種目的的人,則毫不留情地予以了諷刺(北京娛樂信報評) 。
Ⅲ 《the queen》的影評,電影里女王和首相之間有什麼關系
豆瓣有影評啊
Ⅳ 電影《女王》的觀後感,是黨校學習的時候看的,求幫助啊。
。。抄。。。。。。襲。。。。。。。。。。。。。。。這個片子也能黨校學習看???
什麼原因??學習什麼???怪哉!樓主學校好生奇怪!
www.mtime.com 這個網站上去找 肯定有你要的 先搜電影 然後進電影詳細資料里去找
Ⅳ 大家有看過《女王》這部電影么覺得怎麼樣啊
挺一般的我覺得,沒有什麼太激動和讓人記住的地方
Ⅵ 電影《女王》
是女王的母親吧
不然就是她丈夫的母親
Ⅶ 電影 女王
IMDB就有
Ⅷ 電影《的士女王》影評該怎麼寫
電影的士女王的影評網上應該是有相關資源的,具體可以上網查查看或者問下專業人士
Ⅸ 女王電影 英文觀後感 在線等
This rates as high as it does for me because of the cinematography. It is dazzling and Blanchett can't be denied, but "Elizabeth: The Golden Age" is like a chick-flick with explosions plus costumes, super hair, and loud, intrusive music. The result is faux epic.
My wife summed it up well as we left the theater: "I feel like I've just flipped through a coffee table picture book for two hours and somebody turned up the stereo." History wrote this plot but Nicholson and Hirst thought they could do better. They couldn't, or certainly didn't. Freshmen composition classes come up with better stuff. Trite, forced, predictable. Did they even run this by an expert in English history? You gotta wonder. The script is oozing with 21st century mores and cliché. It made me think (ring the movie, mind you) of the way Dutch painters depicted Homer and Aristotle in the garb of 17th century Holland. Are we that mb? Sir Walter Raleigh is a caricature and Sir Francis Drake, never properly introced, was a throwaway. Geoffrey Rush is wasted as Walsingham. Come to think of it, nearly everybody is wasted. Every single character is underdeveloped, with the possible exception of the title character—possible exception.
"Golden Age" set the target high and then turned and fired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Realizing the script had missed, Director tried to make up for it with window dressing. Substance would have served this queen better. With the colon in the title, I almost expected to see Bruce Willis saving the day.
You can see why "Golden Age" came out in October because it's not going to compete for Oscars in categories that anybody cares about. With all the budget they had for this movie, you'd Universal could have found better writers.
Ⅹ 一部屬於女性的電影,講述了女王的成長,如何評價電影《女王》
電影《女王》是由海倫·米倫主演的電影,這個電影有點特殊,它是基於是一個真實事件為背景但是電影故事是虛構的電影,講述了1997年,黛安娜王妃在巴黎因為車禍意外去世,與悲痛欲絕的民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以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為首的英國王室表現出來的冷漠跟迴避,導致了當時很多英國民眾指責英國王室,這個時候首相托尼·布萊爾剛剛上任,怎麼處理這件事情,對於一個新手首相來說也十分重要,所以電影穿插了當時首相布萊爾與女王之間的交流溝通,要盡快找到方法。撫平哀痛憤怒的英國民眾,另一方面是努力地維護傳統、避而不出的英國王室,讓女王與人民的關系恢復往日的和睦。
這只死去的麋鹿高貴、優雅、遺世獨立,又像極了是女王自己,這只死去的麋鹿就象徵著英國皇室的尊嚴,就如作為女王的自己在咄咄逼人的民眾中做出了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