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動門影評
入殮師是一種職業
專門為死人化妝之類的
然後讓家屬行簡單的告別禮
開始有很多人反感甚至是厭惡這個職業
他們覺得太骯臟
但是主角把這個職業詮釋得很好
其實死亡很平常
…哎呀
周一慢慢給你講
看完還多有感觸的
啟示很多
2. 移動門事件的事件評論——多方熱議
此事件被曝光後,紛紛引起了多方熱議。
資深網路策劃人溫浩溟先生指出,此次「移動門事內件」深容刻反映了作為壟斷行業巨頭的移動公司和電信公司的商業惡性競爭的利益博弈。此次移動和電信公司的校園市場的爭奪戰,提前昭示了3G時代客戶爭奪,市場搶灘的白熱化程度。此次事件純屬商業惡性競爭,不宜過於放大影響力。
3. 藍天大門影評
純粹清澈的簡單勾勒出了一段盛夏的青春,而台灣特有的清新更是如此契合著那美好年華的純澀,《藍色大門》以簡短的時長令人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會有這樣一扇藍色大門,從中走過,閉上雙眼,青春已逝,每個人都在喜悅和疼痛此間中成長,迷茫又滿懷希望。 ——夢里詩書
4. 經典大片的影評
1976年的那部《中途島》中,由於技術條件限制,不得不從美國電影《東京上空30秒》、《虎!虎!虎!》、日本電影《太平洋の嵐》、二戰新聞影像、甚至英國電影《不列顛空戰》中借用了大量的海空大戰影像鏡頭,這些鏡頭清晰度和色調五花八門,甚至武器型號也和中途島之戰不符合。至於老版電影自己拍攝的場面,很多是在美國「列剋星敦」號和「奧里斯卡尼」號航母上完成的,令眼尖的軍迷感到出戲。然而,時代變了,《決戰中途島》藉助電腦特技技術,肆無忌憚地製作出以假亂真的場景,特別是戰機戰艦的近景。什麼航母滿舵轉向,大機群在密集的防空炮火中穿梭,SBD式俯沖轟炸機的機尾機槍手與零式戰斗機激戰,華麗的海空大戰似乎就在眼前。
這部電影的定位是動作片,不是軍迷追捧的戰爭片,從動作片角度來看,這部電影隔一段時間就有一段精彩的戰斗,從這個意義上是合格的。典影放出的預告片和劇照中有一個美國飛行員和一個黑頭發的女性角色隔著鐵圍欄痛苦對視的鏡頭。但是《決戰中途島》沒有重現老版電影中美軍飛行員和美籍日本女人談戀愛的虛構情節。這個情節主要是在反對越戰的民眾情緒范圍中,討好酷愛「反戰」和「人文精神」的觀眾。大部分導演在拍攝這種類似於歷史紀錄片的電影時都會對歷史進行一定的加工,我國的導演拍戰爭片就喜歡把反派拍的傻一些。但是看了《決戰中途島》後,發現反派也確實是有智商的,導演在重點拍攝美國太平洋艦隊勝利時,也沒有忘記對日本做出決策的合理性做出解釋,這一點確實不錯。
影片宏大敘事手法確實做的不錯,蜻蜓點水般提一提前後幾十年的歷史,交代前因後果;重點講述珍珠港事件、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戰役;從飛行員視角,指揮部視角,士兵家人視角多角度敘事,敘事豐滿而立體;最後輔之以日本國,中國的一些鏡頭,拓展了影片的空間縱深感。全片看起來宏大而不散亂,有點有面,十分不錯。
5. 有哪些比較經典的影評範文
孔雀的電影裡面最好的一場,就是在開頭,姐姐在拉手風琴,背後開水壺偷偷的噴出熱氣,在遠處一個老人枯坐著,這一場可謂完美,首先畫面很漂亮,姐姐白衣黑裙,黑白琴鍵,長長的走廊很有縱深感,其實很好聽,姐姐拉手風琴不太熟練,但很抒情,背景里還有水開的聲音,再次也是最好的一點,是把姐姐這個角色的心理性格的主要特色展現出來了。
6. 跪求一篇《回魂夜》的影評!!!!很多人其實沒看懂這部電影
此文只是我的觀後感,再說一遍,是觀後感。
十三歲那年,在一個騷動不安的夏日,我從朋友那裡拿回一部《午夜凶鈴》回家觀摩,之後無論在每個悶熱的夜晚里我不得不用毯子把自己裹的絲絲入扣,躲在裡面痛快的汗流浹背,偶爾探出腦袋透口氣時還警惕的將房間窺視一遍,看那清純可人的貞子是否就趴在地板上瞪著心虛的我淫笑。這樣的情況於三個月後有所好轉,那就是睡覺時敢把電燈閉上了,不至於總是被喊我起床的老媽叨嘮。
一年後,我終於快要將貞子遺忘,卻突然發覺自己竟對恐怖電影有了強烈的排斥性,經過嚴謹快捷的自我生理心理綜合檢測後得出一個令人汗顏的結論:本人確確實實患上了醫學上所稱的——噼里啪啦恐怖電影菩薩搖頭怕怕精神虛幻後遺症,並且讓我那柔弱似水的小心肝留下了一層永久的揮之不去的陰影。痛定思痛,在一次難得的清醒之際我憤然揮毫在床單上寫下兩條戒律:一、此後堅決抵制日貨!二、此生永不觀看恐怖電影!
然而當我在街邊音像店裡看到星爺的《整鬼專家》時便毫無牽掛的把第二條戒律破掉了,也曾想到它要破,但是沒想到破的這么快!平時拿星爺的電影回家看基本都要叫來小弟小妹一起看,但這次我把表姐同學都統統請了來,心想,人多鬼少,不至於再讓我已遭受重創的心靈雪上加霜吧。
影片開頭映入眼簾的是一幅靈位供桌兩旁站倆紙人,加上詭異的音樂,這緊張的氣氛仍我感到了一絲提心吊膽的快感。當看到Leon那小刀威脅附到小榮身上的鬼往家裡打電話給人道歉時,我邊樂邊想:原來此片仍是延續星爺一貫的無厘頭搞笑風格,大可放膽來看了。
世上惟有鬼最難描述,可大可小,可方可圓。身為抓鬼專家的Leon便可以無拘無束天馬行空的發揮了。Leon實屬天生高人,從BABY時代就開始鍛煉自己去接受UFO、尼斯湖水怪,從而使得他無所畏懼。最終由於他太——大膽!被關進精神病院。我想他呆在院里頭肯定也沒有閑著,定是在刻苦的研究如何捉鬼,直到有一個很崇拜很信任他的人——阿群的出現。以阿群的穿著打扮以及生活方式,我認為這個形象代表的應該是像我們這樣6——60歲的年輕人。
阿群之於Leon的信服,衡等於廣大星迷對於星爺的那種崇敬信任的心態。但社會總存在著一堆自認為受過高等教育出入什麼上流社會的老古董對星爺的無厘頭風格嗤之以嘴,就像開始時保安們對Leon的態度,但Leon沒有反駁,而是用行動征服了他們。
劇情從頭至尾跌宕起伏,處處都是小意外,驚喜不斷令人噴飯。比如,李太太墜樓後,Leon對其進行了一大頓慘無人道的暴扁,起初讓人誤以為他在鞭屍,而結果``````比如,還魂夜男鬼將他掐到七孔噴血癱倒在地,他竟又爬起來拔腿就跑,邊跑還給大家糾正了一個錯誤的傳統觀念:七孔流血是七孔流血死是死``````比如阿群一刀捅進神功護體的他後`````比如用熨斗燙平大齙牙``````類此讓人哭笑不得的場面比比皆是數不勝數。
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捉鬼無外乎全是道士加雞狗血道符桃木劍,而在這里,探鬼用盆花,打鬼用巧克力,抓鬼用保鮮膜,想見到鬼得擦牛眼淚,難道這還不夠神奇不夠創新嗎?還不夠挑戰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大腦想像力嗎?為何我還能見到一些帖子對此片挑三揀四的頗有微詞哪?星爺曾說:我拍攝電影最大的目標就是給觀眾提供娛樂,不是教育什麼的,觀眾開心是我最想做的事。我問你,你看此片時確實開心的樂了嗎?如果是的話就別那麼多橫加指責說什麼又不恐怖又不搞笑的廢話;如果沒樂那麼我可以大膽的說:你的存在不適合星爺的電影,建議你去看那些個道士天師捉僵屍的「高雅藝術」電影吧!
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配角:自信堅韌大難不死的道友明。這哥們從出場到結束按順序一共挨了:盧隊長一腳、李先生一刀、李太太四刀、Leon一槍、Leon一小刀、五秒左右的電擊、臨死的李太太又一槍、從天而降的飛行帽一砍、飛馳的汽車一撞``````什麼都不多說了,給英雄敬個禮先!
後遺症:朋友介紹MM認識,我開口說先:首先,我問你,你相不相信世界上有飛碟、尼斯有水怪?幾個哥們去飯館,點菜我對服務生說:來個豆枝蒸柳丁,豆腐乳西瓜,趁她發怔之際再補一句:小辣~~~就可以了。
一句話總結: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加上星爺爐火純青的演技造就一部韻味非凡的恐怖喜劇。
7. 誰有近期電影的影評啊緊急!!~~~~~~~~你可以體會吧
1.這個殺手不太冷,我看片無數,這是最經典的,我看過很多很多很多遍,非常的棒!!!!會被感動的!由娜塔莉波特曼、加里奧德曼、讓雷諾演。我第一眼看這部片子就愛上它了。最打動我的是劇情本身:瑪蒂爾達是個成長在問題家庭的問題少女,十二歲,父親靠幫黑社會的人轉手一些毒品之類的東西養活一家大小。家裡還有她的繼母和一些同父不同母或同母不同父的兄弟姐妹。她暗戀隔壁住的一個獨居男人,而她並不知道他是個殺手,每天在他回家必經的樓梯口等著,見他來了,就開始搔首弄姿,想引起他的注意。殺手是JEAN.RENO演的。他不象我想像的殺手那樣高大威猛,但是我見了他,不得不承認他比我想像的殺手更象殺手,他有一股子的殺氣彌漫全身。象所有的殺手一樣,他又是孤獨的,沒生意的時候,除了鍛煉身體,和把一盆他喜歡的盆栽擦得一塵不染,他還喜歡一個人去看老電影,空盪盪的電影院,黑白的鏡頭,他傻笑的樣子,讓人有些心酸。
改變他們生活的事情,發生在一個中午。瑪蒂爾達的父親惹來了滅門之禍。而這一刻,瑪蒂爾達為了逃避惡姐姐的欺負,也為討殺手的歡心,去超市買東西。小姑娘抱著購物袋回來的時候,在門口看見了家裡血流成河的慘狀,好在她有點急智,直接就去敲隔壁殺手的門。殺手其實聽見了隔壁的動靜,一直拿著槍在門後面靜觀其變,小姑娘敲門,他遲疑了二十秒左右,而這二十秒對瑪蒂爾達和觀眾來講,有一生那麼長。門開啟了,本來不怎麼相乾的兩個人的生命交織了。也不是沒有抗拒:殺手問了瑪蒂爾達有去處沒有,他也想過在夜深人靜時一槍結束她的生命,可是他都無法決絕地做到。
十二歲的瑪蒂爾達宣布她愛上了殺手。殺手卻只當她是女兒。不過,短短的時間里,殺手那顆曾堅冰一樣拒絕融化的內心也是滄海桑田:有一種叫牽袢的東西慢慢潛入,還有一種柔情也漸漸侵淫著他心裡的堅冰。也不知為什麼,他們之間的那種唇齒相依,讓我感到的生命的暖意,勝過很多正常的親情和愛情。為了逃避仇人,也為了逃避周圍人的冷眼,他們搬過兩次家。除了一些換洗衣物,他們總隨身帶著那盆栽。他們搬家的畫面都差不多,一大一小兩個人提著隨身衣物,抱著那盆栽,伴著背景音樂,行色匆匆又很快樂地走在大街上。
後來,瑪蒂爾達無意中發現了殺死她全家的兇手——緝毒署的一名警察。對這名警察的描繪也是很精到的。他也許是個天生殺人狂,可又是個唯美主義者。殺人之前要來一段巴赫或者莫扎特的音樂。瑪蒂爾達莽撞地孤身一人潛進了緝毒署的大樓要找那個人報仇雪恨,殺手回家後看見瑪蒂爾達的遺書,義無返顧地就趕去了,救瑪蒂爾達於水火,卻讓自己萬劫不復——與那惡警察拼了個魚死網破、玉石俱焚。最後,瑪蒂爾達傷心地把象徵殺手生命的盆栽埋到了土裡,「這樣你就有了根。」她說。特別是最後的音樂響起,感動死了!!劇中雖然沒有一點情愛鏡頭,甚至男女主角連親吻都沒有過。女主角對男主角說我愛你的時候,那是來自心裡的感動
2.斷臂山我已經看了,非常不錯
看《斷背山》的原著小說時,覺得電影一定會拍得很感人,看預告片和評論時,覺得電影一定是顆超級催淚彈,可是,直到看電影,才知道,原來,一段泣血的愛情也可以這樣平淡自然。
不用過多的去描述情節,已經有太多精彩的影評,已經有太多詳細的介紹。故事太簡單了,一個關於愛的故事,一個關於渴望愛,卻不能愛;渴望逃離愛,卻不得不愛的悲劇。
於是,在二十年無望的期待、無奈的躲避後,在兩個人都不知道要怎樣才能解脫這段永無結果的愛情時,上帝為他們做了決定。
只有死亡才能解脫,只有死亡才能分離。
——在那天那時那地方,我們遇過一些人,然後錯過。
3.《夢想家》(戲夢巴黎),它既緊張又鬆弛,既粗礪又夢幻,既性感又傻氣,既哀傷又深刻,你可能覺得它說教,但它同時又是開放性的,所有這一切加起來,是一部極度性感的、毫不掩飾地寫給1968年巴黎的舊式情書。要完全地享受該片,你就必須容忍那些做作的部分,因為這是這部令人愉快的電影的成分之一。我看了以後非常喜歡,就是那種浪漫情調。這是貝托魯奇幾年來帶給我們的最好的電影。多部經典電影被明確地引用,這或許會令部分觀眾感到不耐煩,但這些細節強調了在那個沒有錄像帶、沒有DVD的時代里,像席奧和伊莎貝這樣的電影狂熱者的不幸與絕望。或許不具備原著小說那種伏爾泰或王爾德式的格言式指揮,但這是一部有趣的、深邃的電影,它忠實於時代,情色而不色情,三位年輕演員的表演充滿了自信,且毫不做作……三者都深入探討了在一個私密世界中發生了異變的性愛歡愉,在三部電影里,主角在道德上與肉體上的墮落都直直指向死亡
4.還有一部就是<Helen of troy>(不是Troy),它比布拉德彼特的特洛伊好看很多,但在國內沒有名氣,但是非常非常地好看,什麼叫史詩片,就是它這種,畫質很美的愛琴海,非常棒的片子
8. 太空漫遊》影評及解析 送給看得半懂不懂的同學
在圖書館早就看到了《太空漫遊四部曲》,分別是《2001:太空漫遊》、《2010:太空漫遊》、《2061:太空漫遊》、《3001:太空漫遊》。看著這些雷同的書名,一直以為是有人通過電影仿的偽書,沒什麼興趣。前兩天終於忍不住全給借出來了——看來我是這套書在本圖書館的第一個讀者——才發現差點就錯過經典了。
作者克拉克是英國著名科幻小說家,被《洛杉磯時報》評價為「太空時代的桂冠詩人」,這四部曲分別出版於1968年,1982年,1987年,1997年。可能有人注意到了,《2001:太空漫遊》的出版時間與電影上映在同一年。正是這樣,《2001:太空漫遊》的故事情節是由克拉克和庫布里克共同構思創作的。從第一本可以看出來,或許作者並沒有打算寫後面三本。書上的情節和電影略有出入,但不影響大局,但《2010:太空漫遊》小說回顧2001的情節卻與《2001:太空漫遊》小說的情節略有出入,與電影內容相同。大概是因為電影太有名了,所以作者就順著電影續寫了,但只是部分細節,與故事大局無關。
現在解釋一下大家看完本片普遍的疑點:
1、黑石是什麼?
宇宙中一種遠早於人類的生命,科技、智慧發展到了極致,他們已經可以將自己的心智從身體中抽離出來,變成一種無形的能量體,這種能量體不斷吸收宇宙間的能量,從而達到了永生,並獲得主宰宇宙的能力。純意識形態的能量體可以迅速去任何地方,不受任何限制。宇宙就是他們的莊稼地,他們可以隨意地耕作和收獲。宇宙更是他們的實驗場,他們不斷地到處做著生命與文明的實驗,而黑石就是用來實現他們目標他們的一種工具。300萬年前,他們路過地球時發現了地球上存在著生命,他們希望能夠開啟地球上的文明時代。於是他們使黑石落到了猿人的洞口,黑石向猿人展現了更高級的文明,啟發了猿人的心智,從此開啟了人類文明之光。而他們飄向了宇宙的深處繼續做下一個實驗,地球不過是他們撒下種子的一個地方而已,並沒有特別意義。留在月球上的黑石磁場指向木星,這才有了2001太空漫遊。
如此一說,黑石背後的主宰者就有些像上帝了,而很多人則會覺得這不再是一部科幻的小說或者電影,更像是神話。其實不然,我們現在的世界就已經有虛擬的組成的,否則你電腦硬碟中那幾百部電影從何而來?
2、哈爾為什麼發瘋?
這是很多人想不通的一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小說中解釋了這個原因,因為怕被泄密,發現號去木星的目的,飛船上只有三個人和哈爾知道,而這三個人是處在冬眠狀態。兩位日常駕駛飛船的艦長鮑曼和普爾反而不知道,哈爾已經被輸入命令,如果人員全部出現不測,它也要獨立完成這個使命。對哈爾來講,完成任務是大於一切的。而同時呢,根據原有設計,哈爾必須精準地、毫無隱瞞地處理一切信息。這樣呢,它既要對它這艘飛船上數月來唯一可以交流的兩位同事隱瞞一個天大的秘密,它的本性又是不能隱瞞任何事情的,於是,對於一個設定過程序難以應變的機器來說,哈爾精神分裂了。對哈爾來說,由於那項任務大於一切,所以它要脫離這種心理困境,就必須幹掉它的人類同事,從而獨自去完成任務。
3、電影前面的弗洛伊德博士,後面怎麼消失了?
其實兩位艦長鮑曼和普爾就是弗洛伊德博士選上的飛行員,他們在飛行過程中一直聽命於弗洛伊德博士。自從博士發現月球上黑色石板的磁場指向木星後,這項探險計劃就開始了。弗洛伊德博士是《2010:太空漫遊》的主角。2061年他還漫遊了一次太空。
4、鮑曼給哈爾斷電後,飛船駛入一片光電中,他到了哪裡,為什麼還有一間地球上的屋子?最後為什麼有個孩子坐在宇宙中?
事實上鮑曼給哈爾斷電後,地球上指揮中心已經把這項任務的秘密向他公開,並希望他能獨自完成這項任務。鮑曼又孤身一人航行了數月。到了目的地時,他發現空中懸浮著一塊更大的黑石,長邊達到2公里。於是他把飛船駛上了軌道,然後他乘坐分離艙——就是普爾在外面修天線時駕駛的球形飛行器——試圖降落到黑石上面。當他抵達黑石上面時,卻發現有一股力量把他拉入黑石,黑石裡面是一個璀璨的宇宙,鮑曼大喊了一聲;「天哪,到處都是星星!」這是地球聽到他的最後一句話。鮑曼掉入了一個星際之門,很快他發現自己降落到了一個房間里,傢具電器一應具全,甚至還有華盛頓的電話簿,但大多數傢具都只是粗劣的仿製品,電話簿里一個字也沒有,只仿製了外形,這是主宰者為了向他表達善意,從地球上模仿而來。鮑曼在上床休息後,他的記憶和意識正在被主宰者慢慢剝離,等他完全脫離了肉體,黑石出現了,他永生了,他成為了主宰者的一個下屬,或者說一個工具。
變成能量體的鮑曼,他回到了地球上空,他還想看看生他養他的地方,他曾經愛過的人……這在《2010:太空漫遊》里有特別描述。
5、哈爾(HAL)是不是影射IBM?
幾乎所有的猜測都認為HAL影射了IBM,因為HAL這個單詞的每一個字母恰好是IBM每個字母的上一個字母。
但作者極力否認這個猜測,他甚至在《2010:太空漫遊》里借HAL的設計者錢德拉的口中否認這個說法。
「錢德拉博士,聽說你取HAL這個名字是暗示它比IBM領先一步,是嗎?」
「胡說八道!我們有一半是從IBM出來的,多年來我們都極力否認這項謠言。我想今天稍微有點知識的人都知道,H-A-L是從Heuristic ALgorithmic(自學演算者)來的。」
======================================================
《生命的奧德》(節選)
9. 命運是什麼----影評《滑動的門》(轉)
夜幕降臨,當一個又一個熟悉或不熟悉的身影再我面前一點點一點點出現時,我在別人的故事裡感動著,哭泣著,思考著。《毒太陽》、《藍》、《白》、《紅》、《鐵皮鼓》、《暴雨將至》……當我坐在漆黑的放映室里觀賞這一部又一部優秀電影時,我以為我抓住了電影的呼吸與脈絡。可當燈光重新亮起來時,我才發現電影原來還是那麼遙不可及。
何為電影的特性?我以為是「直觀的真實;連續的運動;再造的時空;詩流注其中」請讓我就這幾點來細細分析《滑動的門》。
一、題材逼真誘人
《滑動的門》(《SLIDING
DOORS》)講述了一個很老套的愛情故事:當你的情人背叛了你,你會……有不少人認為這樣一個題材相當陳舊及俗氣,應該是上上個世紀的老古董。可是不要忘了電影的逼真性這一特徵是與生俱來的。電影具有超出其他藝術的逼真性和現實感,它能重現現實世界的各種場景和活動。
就《滑動的門》來說,它敘述的雖然是一個老套的愛情故事,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人類社會中,愛情是本性的激發,是人類情感最真實的表露。因此當《滑動的門》講述一個愛情故事時,它既是最貼近我們現實生活的,又是能引起觀眾共鳴的。
此外,又因為編劇高超的講故事和導演巧妙的展現故事的才能,更為此片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下文將詳細展述)總之從題材的取向上來看,《滑動的門》以愛情為主線是完全值得肯定的。
二、運動性賦予《滑動的門》新的內涵。
運動給電影以生命,使電影成為一門藝術。電影(MOTION
PICTURE)的英文含義就是「運動的畫面」。所以,「運動是電影畫面最獨特、最重要的特徵」。(馬賽爾·馬爾丹《電影語言》)《滑動的門》是極其富於運動性的,主要表現在:1、
畫面的節奏極富運動性。《滑動的門》從開始到情節展開,是一連串的快節奏,幾乎沒有半句多餘的話,一氣呵成不留硬傷。尤其是在表現女主人公命運轉變的那一瞬間,導演安排了一個追趕地鐵的情節,這樣女主人公從一出場就在不斷的運動中:被解僱——奔跑著搭地鐵——被搶劫——攔計程車——這樣緊湊的節奏甚至是跳躍的,於是觀眾牢牢地被這種運動吸引住,不由自主地為主人公海倫的命運擔心起來。在展現海倫對詹姆士產生誤會的那一場戲中,海倫與詹姆士也一直處於運動中:海倫見到詹姆士秘書——海倫在醫院門口見到詹姆士前妻——海倫離去——詹姆士找尋海倫……經過導演的安排,原本很沉悶地感情戲竟產生了一種西部片式的追趕動態。這種不斷的運動為老套的愛情戲注入了勃勃生命力。2、
各具特色的表演使《滑動的門》富於銀幕運動性。《滑動的門》中各個人物的表演富有鮮明的個性特徵。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海倫的男友哲尼這個人物的塑造。編劇展現哲尼的性格不是靜態的,直白的,而是另僻蹊徑。哲尼的懦弱是通過在與兩個女人的周旋中體現的;而他的缺乏主見又是通過他不斷與朋友羅里羅嗦的對話表現出來的。《滑動的門》在人物塑造上把人物的動作個性化,甚至誇張化,因而使人物的形象一下子從直面變得立體起來,因而引人入勝。
三、時空得交叉安排賦予主題哲理性的含義並再現了電影時空的魔力。
本來當海倫的愛情遭到哲尼的背叛時,無論海倫選擇離開或留下,作為一條單線索來說都是陳舊的。然而,編導在這兒巧妙地為海倫設計了一個交叉的雙時空,於是一切有了變化,電影蒙太奇的魔力誕生了。一方面,觀眾對海倫的命運產生了懸念;另一方面,主體升華了:由單純的對愛情的討論上升到對人生命運的探討——一個偶然的時間性因素是否會決定一個人不同的命運——區別只在於我們是否趕上了。
其實將愛情的題材把它包裝起來再展開完全是有可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成效的,如《泰坦尼克號》將一斷愛情放入災難中競收到了全球轟動效應。但是這種「老瓶裝新酒」一般只是在敘述的背景、環境、地點上做文章,像《滑動的門》一片在結構上下功夫還是不多見的。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影片結尾,按照現實世界的邏輯,不論是經歷新生活的海倫意外死亡,還是經歷艱辛生活的海倫流產……影片到這兒,都對觀眾做了交待:兩種不同選擇的海倫有了各自的歸宿,兩條分離的線索分別有了自己的結果。可是編導在這兒筆鋒一轉,竟安排了海倫與詹姆士在醫院的電梯相逢……兩條線索奇跡般地融合在一起。作為現實時空來說,這種時間方式是不存在的,而作為電影時空,這兒是無限自由的。這種倒錯的時空把《滑動的門》的內在含義推向高潮:兩條線索殊途同歸,詹姆士與海倫相識相戀——人的命運看上去是有無數個偶然造成的,其實冥冥中已經有許多過去的因子累積成現在的結果——命運不可知,但冥冥中早已註定。
與另一部暗示命運的片子《疾走羅拉》相比,《疾走羅拉》雖然也是把時空分割開來,但它的時間發展一直是線性的向前,而《滑動的門》卻暗藏了時空的圓形,採用這種圓圈形的立體結構正說明了影片的主題:命運不可知,命運已註定。
也許《滑動的門》確實說不上是一部藝術電影,但它能在陳舊中出新意,由普同的人生探討哲理不能不說是「化腐朽為神奇」!當我們在都市中奔跑著追趕那一扇扇滑動的門時,我知道所有的一切都將擦身而去,任何人無法捕捉,而我們便是這樣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