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影視劇觀後感
1《建黨偉業》觀後感
光陰似箭,現在黨已經90歲了,從當年的「風腥血雨」到現在雨過天晴,又有誰能體會當時的艱辛歷程呢,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什麼是苦,什麼才是甜。當共產黨誕生的時候,就彷彿註定它以後的成功,看完《建黨偉業》才明白,當初黨的誕生,就是為現在的和平而建立,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了戰爭,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共產黨對我們的「恩賜」。
一群外國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拍中國的歷史大戲,這是一種國際主義精神。173位明星傾情演繹了90年前那波瀾壯闊、歷史意義又極其深遠的一幕幕。在「數星星」的同時,我被北大「新文化與舊文化」的激辯場景所感染,被「五四運動」的宏大場面深深震撼,甚至熱血沸騰,在走出影院後,情不自禁去翻閱黨史。作為年輕一代,我們需要重新走進歷史,重新在歷史中汲取力量的源泉。從重大歷史事件中尋找自己的坐標系,激勵自己,尋找自己的青春動力。
我看電影很少流眼淚,可是這部片子,卻總讓我的眼睛濕濕的,最後當12位共產黨人一起低聲唱著《國際歌》的時候,我的眼淚終於奪眶而出。通過這部電影,我們真實的看到了那些革命先烈是怎麼一步步艱難的走過來的,也清楚的了解了我們的黨是怎麼從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讓我們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有了全新以及直觀的了解,每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都被演員活生生的演繹出來,他們的精神和信念感動著我們,一種久違了的青春的沖動澎湃在我的胸中。
真的很感謝這部電影,讓我們體內的熱血又沸騰了,讓我們對信仰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的,為了心中的信仰,革命先烈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他們不怕流血犧牲,為了建立新中國,他們甘願赴湯蹈火!真的很感謝先輩們冒著生命危險為我們建立新中國!真的很感動先輩們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這種大無畏的精神!
這部青春熱血電影,讓我激情萬丈,也讓我為之沸騰了!我想發自肺腑的喊出來:中國共產黨萬歲!
2八一南昌起義,是中國現代革命史上的一個偉大歷史事件,頭緒紛繁、人物眾多,而影片以精湛的技藝,真實、樸素、生動地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通過看這次電影,我深刻體會到革命政權的來之不易,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都是用那些革命義士的鮮血換來的,是那麼的來之不易。因此,我們更應該珍惜這一切,用我們的實際行動發揚黨的精神,堅信革命理想和信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一切從實際出發,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的工作並做好本職工作。在利益與金錢眼前、在困難、艱苦眼前,想一想為革命事業,在南昌起義總、在戰爭時期犧牲了的先烈們,想一想在和平年代裡英年早逝仁人志士們,難道還有什麼阻止不了,還有什麼困難不能解決的嗎?
影片從真實的歷史事件中提煉創作素材,正確地、藝術地反映南昌起義這一震驚中外的歷史事件,使其具有鮮明的紀實性和文獻性。影片中出現的四十多個人物,大多都是有案可查的真實人物。為了真實地再現那一段歷史,影片特別注意了環境的真實性:它通過一定時代特徵的景色、道具和人物的服飾裝扮;通過獨具時代特色的音樂,特別是「打倒列強」的音樂旋律的反復出現,使當時的時代氣氛更加濃烈,讓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尤其是為現代人上了一堂形象、生動、深刻的中國現代革命史的教育課。通過今昔對比,使我們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影片從生活出發,成功地塑造了周恩來、朱德、賀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藝術形象。十分注重形象地表現幾位領袖人物的獨特經歷和個性。如周恩來的穩健、果斷、血氣方剛、富有革命犧牲精神;朱德的憨厚、沉著、有勇有謀;賀龍的倔強、爽朗、對黨的忠誠等。通過他們的具體言行來表現他們偉大而崇高的品格。如通過周恩來的「我們都為共產主義在奮斗,我經常想,一個嬰兒哇哇墜地,長大,有點兒知識,很慢很難,只有抓緊時間做工作,才無愧做一個人,沒有權力糟蹋生命,浪費時間。」這段話體現了他為革命事業勇於獻身的精神。通過賀龍的「半輩子經驗告訴我,跟著國民黨,我個人政治上沒出路,整個軍隊也沒出路。只有共產黨才是勞苦大眾的救星,我鐵了心跟著它走到底,這是我的入黨申請書……,請黨考驗我。」這一言行,充分表現了他對黨忠貞不渝的愛和面對反革命的血腥屠殺毅然投身革命陣營的果敢精神。通過以周恩來同志為首的前委會與阻撓起義的張國燾之間的斗爭,表現了我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勇於斗爭的大無畏氣概。這一切都是我們更加崇敬、熱愛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的偉大品格和精神,鼓舞我們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而努力奮斗。
影片還以真實、樸素的生活畫面,為我們展示了南昌起義那火光沖天、槍林彈雨、將士們浴血奮戰的場面。並通過女戰士黑姑踏著其丈夫雙喜等烈士的血跡,沖上鼓樓,把紅旗插到樓頂的這一細節再次告訴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和安靜的生活環境,都是成千上萬的先烈們用先血和生命換來的,沒有他們的犧牲,沒有他們的奮斗,便沒有我們的今天,作為祖國的一份子,我們要自覺加強思想修養,使自己成為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成為改革開放的推動者,才能無愧於我們的先輩和先烈。
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帶有全局意義的一次武裝暴動。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造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總之,《南昌起義》是一部好的歷史文獻故事片。它使我們牢記過去中國革命的斗爭史;牢記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黨和人民創建的豐功偉績;牢記革命先烈的犧牲和奮斗。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揚他們的精神,為我們偉大的祖國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而奮斗!
時間匆匆,電影只看了不到兩小時就結束了,但是在南昌起義中的艱苦奮斗的事跡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這種精神將激勵著我前行。
3今天上午,我們返校檢查作業,其間我們看了一部50年代的電影,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電影——《董存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教育。
故事講述的是1945年春,董存瑞在因種種原因的困擾下,終於參加了當地抗日自衛隊,同年參加了八路軍。在隊伍中,董存瑞和他的夥伴都不滿20歲,但卻有著驚人的膽識和勇敢的魄力,在戰斗中他屢次立功,讓連長和隊友刮目相看。
故事的高潮發生在1948年5月25日,進攻隆化縣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的6連負責拔除敵人核心陣地——隆化中學。臨出發前,身為爆破組組長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決心:「我就是死後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學的外壕里去,讓大家踩著我們把隆化拿下來!」他帶領戰友接連炸毀了敵人3個炮樓5個地堡。在打開隆化中學東北角的外圍工事之後,敵人隱藏在圍牆外干河道上橋形暗堡的機槍突然開火,部隊遭受嚴重傷亡,突擊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戰友又一個個在中途倒下。
面對敵人碉堡的兇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請戰,在戰友的掩護下沖到橋底。此時,他的左腿被敵人的機槍打斷,暗堡的底部離乾涸的河床還有段高度,河道兩側護堤陡滑,他兩次安放的炸葯因沒有木托都滑了下來。此時,沖鋒號已經吹響,拖延一分鍾就會有更多的戰友犧牲。董存瑞毅然用身體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了導火索。隨著天崩地裂的一聲巨響,敵人的橋形暗堡被炸毀,紅旗插進了隆化中學。董存瑞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為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道路,犧牲時年僅19歲。
看完電影時,我的心中感慨萬千。一個年僅19歲的青年,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為戰斗奉獻出寶貴的生命。想想董存瑞,在進革命隊伍、入黨等過程中遭受了重重困難,但他還是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使自己完成了自己的目標。當他在炸暗堡時,那種為革命事業奉獻、為祖國和人民付出的勇氣深深的打動了我。
現在想想,董存瑞比我大6歲,卻比我強上百倍,甚至千倍,他的膽量、勇氣、思想都是我所不敵的。他只是一個上了幾天學的青年,但有著為祖國、為人民奉獻的精神,比我們要優秀許多。
想想現在的我們,衣食無憂,在老師、家長的關愛下成長,我們沒有經歷過董存瑞那樣的困難,也沒有為中國奉獻出什麼。但我們也應該為中國、為人民作出奉獻,現在我們既不用去炸碉堡,也不用我們奉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只有好好學習,才能對得起董存瑞為中國的發展奉獻出的生命;才能對得起那些為革命事業、為我們現在的社會主義的美好生活付出生命的戰士們。
想想董存瑞吧,想想那些革命戰士吧!是他們為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付出了寶貴的生命,為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想想他們,誰不願意在家中和親人一起享受幸福,但他們還是為了中國的發展、為了人民的幸福而去上戰場、打硬仗,也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想到他們那奉獻精神,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不為中國、為人民做奉獻呢?
從這部電影中,我深刻的體會到一個人就應該向董存瑞那樣,為祖國、為人民奉獻,有一種無私的愛國精神和奉獻精神!
董存瑞——一個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的共產黨員。董存瑞——一個頂天立地的革命戰士!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Ⅱ 紅色革命電視劇觀後感600字
電視劇《革命人永遠是年輕》觀後感
趙朝峰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它好比大松樹冬夏常青。它不怕風吹雨打,它不怕天寒地凍,它不搖,也不動,永遠挺立在山巔」……
寥寥幾句歌詞,傳神了描繪出革命者的精氣神。這首創作於建國初期的《革命人永遠是年輕》,一經推出,就傳唱大江南北,成為當時最火的最「紅」的歌。唱著這支歌,中國人開始了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征程。有信仰的人是不可戰勝的,《革命人永遠是年輕》就是一首信仰之歌,傳唱它的人都深深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7月5日,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的同名電視劇《革命人永遠是年輕》,再次將信仰的號角吹響,給我帶來深深的靈魂震撼,讓我感動良久。
我認為與類似題材的電視劇作品相比,電視劇《革命人永遠是年輕》在時間跨度上更長、更為全面,在故事性方面也更加傳奇。
故事以山西呂梁地區為背景,跨越了上世紀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半個多世紀的漫長歲月,以白色恐怖、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新中國成立之後四個具有代表性的時代作為時間線索,緊緊圍繞主人公陳志的一生展開。以昂揚的主旋律作為全劇的精神貫穿,一氣呵成地串起一個個跌宕起伏、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故事,意在通過幾位主人公不同的人生歷程,以及相互之間的愛恨情仇,反映上個世紀50年來新舊中國更迭交替,曲折而又必然的歷史軌跡;更通過主人公陳志及其戰友們的成長經歷,以點帶面地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從弱到強、發展壯大的偉大歷程。
這部戲的創作團隊是強大的,由《亮劍》的導演陳健執導,《貞觀長歌》的編劇周志方原創,聶遠、趙亮、王往、沈曉海、陶飛霏等當代知名實力派演員真情演繹。
但真正打動我的是洋溢在全劇始終的一個主題,那就是「忠誠信仰」,劇中的幾個主人公用自身的成長歷程,探索著人生的價值,展現了信仰的力量。
「我是山西票號里出身的人,沒人比我會算賬。在戰場上、在工地上,我算了一輩子帳,可是卻有兩樣東西從來沒算過——一個,是信仰的帳沒算過,另一個,是愛情的帳沒算過……對愛情的忠誠是崇高的,對信仰的忠誠是偉大的。多少人都付出了,而我還活著,就沖這一點,這個帳,就不能算……」, 當主人公陳志在彌留之際,說出這番話地時候,我熱淚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我十分認同,陳健導演給該劇的定位,「《革命人永遠是年輕》不是一部諜戰劇,也不是一般的主旋律作品,而是一部以融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三性統一為目標的作品典型。」「《革命人永遠是年輕》就像一首激情澎湃又溫情迴旋的頌歌,始終昂揚著理想主義的情懷,用極致的人物命運詮釋了『信仰與忠誠』。」
我被該劇深深打動的,不僅僅是精彩傳奇的故事情節,盪氣回腸的戰斗場面,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是該劇內在的一種東西吸引著我,觸動著我,進而征服著我,我心甘情願的坐在電視機前接受「教育」,一種關於信仰的教育。
「信仰是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某人或某物極其相信和尊敬, 拿來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或榜樣。」有信仰本身就是一種價值,信仰是對人生意義的一種假定。信仰是心靈的產物,信仰是個人的意識行為。
「能夠激發靈魂的高貴與偉大的,只有虔誠的信仰。在最危險的情形下,最虔誠的信仰支撐著我們;在最嚴重的困難面前,也是虔誠的信仰幫助我們獲得勝利。」英國十九世紀著名的社會改革家和作家塞繆爾•斯邁爾斯在《信仰的力量》一書中這樣寫到。該書在全球暢銷一百多年而不衰,改變了億萬人民的命運,塑造了近現代道德文明的精神風貌。
作為一部反映信仰主題的規模弘大的正劇,《革命人永遠是年輕》,就是要用一個革命者的故事,來告訴今天的人們——只有有了信仰,我們才能夠擁有勇敢面對一切困難的精神力量,去為自己、為親人、為社會贏得更加美好的未來……
信仰的力量通過沖突來體現。《革命人永遠是年輕》所表現的沖突,不光有人物性格的沖突,更有人物靈魂的沖突,包括信仰、理想和價值觀的沖突。
劇中主人公陳志的狀態是既要接受審查又要為黨工作,在長期接受審查的人生奮斗中,他堅守信仰,堅守忠誠。在紛繁復雜多樣的表面現象中,展現的是一位純粹的共產黨人的生動可愛、質朴真誠。陳志的形象,在當今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奮身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具有十分強烈的現實意義。那就是既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又要堅守信仰,堅守共產黨人的純粹與忠誠。曲文作為一名對黨的事業高度負責的領導幹部,他犯過錯誤,但是他勇於糾正自己;他之所以勇於糾正自己,也是源於他對信仰的追求,對事業的忠貞;這信仰就是實事求是的思想原則,這忠貞就是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黨的宗旨。這也是一名共產黨人堅守黨性原則的突出體現。在曲文的身上,我們不但能體驗到無私與忠誠,更能體驗到追求實事求是思想原則的生動過程。體驗到這種曲折過程中洗練出來的純粹。曲文這一角色,對於樹立共產黨人實事求是的良好形象,增強我們黨團結和領導全國人民所應有的威信與凝聚力,具有十分特殊和強烈的現實意義。且因為他們的矛盾展現選取了審查與被審查的獨特視角,其真實性、新鮮感與懸念性得到進一步加強。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了滿足,精神需求得到了凸顯,信仰的力量受到越多的人的認同,人們從被動的接受信仰教育,轉變成積極主動的去接受信仰教育。當代中國人應該是有信仰的人,正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電視劇作為受眾面最廣,觀眾數量最多的藝術形式,應積極主動的傳播信仰主題,更好的滿足當代人的精神需求。這應該成為所有電視劇工作者的共同追求。
作為一名普通觀眾,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看到更多更好的彰顯信仰的力量的文藝作品。
南下南下》
父輩的足跡 信仰的堅守
驕陽似火的五月,鮮花綻放的春夏之交,電視劇《南下南下》帶我們走進塵封已久的記憶,重溫激情燃燒的歲月,感受父輩創業的歷史,見證熱血青年的忠誠——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誓言。
未見真面,只聞其名時,「南下」,這個曾經遍及華夏南北廣為流傳的詞句,久違之後的感覺是那麼的親切、自豪。盪漾的心潮如脫韁的駿馬,馳向久別的原野,迫切的慾望凝聚了我渴念觀賞《南下南下》的情結。「南下」是新中國革命走向成功的重要一環,「南下幹部」是新中國建設的中流砥柱,《南下南下》更是父輩砸碎舊的體制,在廢墟上創建中國革命新紀元的壯麗詩篇。
該劇著重描述了1948年至1958年間,以魏九斤、普刑天、青格爾和吉林等人為代表的一批黨的年輕幹部,他們肩負歷史的重任,離開熟悉的環境,離開朝夕相處的戰友、離開北方的家鄉,隋軍南下,創建紅色政權的精彩人生,描繪出一部年輕的共和國的成長史。
該劇所展示的是中國革命遷徙中最光榮、最輝煌的歷史時期,這是一個舊政權的崩潰,一座新豐碑矗立的時代;是一個改變觀念,改朝換代的時代;是一個把鬼變成人,讓勞苦大眾當家作主的時代;是一群年輕的共產黨人、一群置生命於不顧的中國軍人、一群情系新中國建設的熱血青年,用他們的執著、奉獻、忠誠、堅守和信仰書寫共和國歷史的偉大時代……在那個時代,中國的一切都在發生巨變。歷史在變,社會在變,事物在變,人也在變,我們的黨由一個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一切都在變,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鮮的,一切又都是亘古未有的。
該劇直面描寫了那個時代里的熱血青年,他們是一批黨的年輕幹部,是一批信仰的守衛者,是一批理想的追尋者。青年進步學生普刑天等人,在黨的青年幹部吉林的帶領之下,毅然決然地放棄富裕的家庭,舍棄生長的環境,加入南下幹部團,走上了隋軍南下,解放全中國,建設新中國的道路。他們與魏九斤等人執著地追求理想,堅毅的守候真理,他們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鑄就了生死相依的「三營弟兄」的真摯情感。他們用不同的成長經歷、不同的生活坎坷、詮釋相同的革命理想和對事業的忠誠。
該劇的獨特在於,用理論視角、思想視角、歷史視角、時代視角和藝術視角,用真實的歷史,朴實的故事,渲染這些熱血青年的革命熱情,塑造他們忠誠事業的高尚情操。那些盪氣回腸的情節,艱苦創業的精神,史詩般地再現了那段鮮為人知的光榮歲月。在感染人們情感的同時,更激勵人們繼往開來,將革命進行到底。
該劇尊重歷史、還原歷史、又藝術性的演繹歷史,再現歷史,解讀歷史,歌頌歷史,讓人們再次重溫那段被歲月掩埋的印記。「手裡抱著槍,腳底下踩著發燙的彈片,冒著硝煙往前沖。」是軍人的勇敢和堅強;「槍炮聲響著,沖鋒號吹著,」晚上有「曳光彈照著」是他們熟悉的環境;陳舊的軍裝和軍人的職責,是他們難以割捨的真誠情懷;「歷史正是以破壞的終結和建設的開始作為巡迴演變。」正是那群年輕的中國軍人,正是在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為了新中國,為了革命事業、為了信仰的堅守,他們放棄了本應擁有的一切。他們用雙手和智慧、去完成建設新中國的重任,他們用執著和忠誠去書寫共和國的成長史。他們的足跡和奉獻,揭示了「南下」的神聖使命和戰略意義,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光輝形象。
真誠、鼓舞、回味無窮,是《南下南下》帶給人們的直面感受。魏九斤不情願的接受轉業命令脫去與他朝夕相伴的軍裝時,那種真實的表露和直白的情感,讓人為之動容潸然淚下。隨著劇情的梯次展開,人們的視覺彷彿被帶到了那段熱火朝天,高歌猛進,無私奉獻的年代。他們既有砸鍋賣鐵為「超英趕美」而大煉鋼鐵的盲動魯莽,又有心系國家困難捐款捐糧的真誠奉獻;他們既有「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氣概,又有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他們既有「革命愛人」的真摯情感,又有難以割捨的戰友情懷。
魏九斤等人所代表的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強烈責任感,公而忘私的高尚品質,堅守信仰的執著精神,深深地感動每一位觀眾,每一名黨員和每一個國家公職人員。在信仰、堅守趨於淡化的商品經濟時代,將魏九斤等人所代表的那個時代里共產黨人的忠誠和堅毅搬上銀幕,用文藝的表演形式再現歷史,喚醒人們去追憶那段漸行漸遠的人和事,去追思父輩艱苦創業的足跡,從而刻畫出一批忠誠於事業的共產黨人在歷史變革中的群像,引發觀眾的共鳴。
歲月在無情的流逝,「魏九斤」等人或許已離我們而去,或許已步入耄耋之年,但他們的忠誠,他們的堅韌,他們的執著,他們的奉獻……他們那種可歌可泣的精神在教育我們的同時,又讓我們重新溫故中國革命史,重新感悟共產黨人的光榮稱號和堅守「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誓言。
《南下南下》值得我們去回味,值得我們去深思,更值得考問我們對誓言的堅守——「英特納雄奈爾」不僅僅是一句停留在嘴中的響亮口號
Ⅲ 紅色影視劇觀後感 100字左右
電影《建國大業來》觀後感
這部影自片在短短2個多小時的時間內,再現了我國從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以宏大的歷史視野,正面再現了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各民主黨派在反對蔣介石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斗爭中,和衷共濟,團結奮斗,為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所經歷的曲折艱辛直至取得最後勝利的光輝歷程。整部影片內容十分的飽滿、緊湊。
影片展現的新中國成立的艱難過程,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我們的中國共產黨是多麼偉大,他們總是事事想著人民的利益,為了全國人民,為了解放新中國,他們不怕辛苦和困難,最終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和平安樂的家——成立了新中國。
Ⅳ 紅色影視劇觀後感
紅色動畫電影《西柏坡》觀後感
「最後的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後的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後的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後的親骨肉,送去上戰場。」伴隨著片頭這幾句震撼人心的歌詞,我走進了紅色電影《西柏坡》的世界裡。
電影名為《西柏坡》,是一部紅色動畫電影,以兒童團員和革命後代挫敗敵人偷襲西柏坡的行動為情節主線,以動畫的形式講述了發生在這一革命聖地的動人故事。早在1948年5月,毛澤東同志率領中共中央、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移駐這里,使這個普通的山村成為「解放全中國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和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進行戰略大決戰,創建新中國的指揮中心。從此,西柏坡以其獨特的貢獻,標榜於中國革命史冊,豎起一座不朽的歷史豐碑。
電影中,核桃、棗花、二蛋、長生、柏坡小子以及大金瓜是一群成長在西柏坡的孩子們,他們雖然只是幼小的孩子,可是他們卻有著一顆成熟、堅定的愛國心,故事開始時,全村的人們歡送著革命戰士們,一位年輕的妻子為即將走上前線的丈夫送行,雖然有著萬般的不舍,但是從她的眼神中我讀到了「支持」,是對丈夫的支持,更是對中國革命的支持,與此同時作為電影的小主人公們,他們也想為革命作出貢獻,雖然由於年紀小沒有被批准參軍,但是滿腔熱血的孩子們沒有放棄,並定下了任務口號「滴滴」,代表著電報聲,更是勝利的象徵。兒童團團長核桃帶領著棗花和大金瓜以及本電影設置的小動物角色順毛驢、小雞一鳳、狗獾阿歡,這些動物角色也為電影帶來了不少喜感,隨著電影插曲《西柏坡的孩子》的響起,一行人也開始了他們的革命道路,途中意外遇見正在山裡尋找西柏坡村的敵人奸細,在得知了敵人打算里外合轟炸西柏坡黨中央指揮所的陰謀。核桃決定立刻返回村子報信。在核桃的帶領下,孩子們穿過銀河洞,翻越柏坡嶺、神龍山,一路勇敢地與追蹤而來的敵人周旋。最後,核桃冒著生命危險為了吸引敵機注意,成了敵人轟炸的目標。當棗花用力地挖土想找到他的時候,我的眼眶有點濕潤了,最終在核桃的掩護下夥伴們逃脫的完成了報警信任務,回到村中的眾人等待著生死未卜的核桃,就在這時一聲熟悉的「滴滴」聲從遠處傳來,核桃凱旋歸來了,正如插曲所唱:「西柏坡的孩子不怕苦、西柏坡的孩子不屈服、西柏坡的孩子最忠誠、西柏坡的孩子成大樹」。這群西柏坡的孩子們為這場革命做出了舉足輕重的貢獻,影片以新中國的誕生,象徵和平的白鴿劃過天空拉下帷幕。
《西柏坡》這一紅色動畫電影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之際上映,不只是為了慶祝黨的生日,更是為了拉近孩子們和歷史的距離,讓他們了解黨的過去,憧憬黨的未來,讓他們向西柏坡的孩子們學習,在生活中不怕苦,在困難中不屈服。這讓我回憶起往事,小的時候黨在我心中,是由一串串故事和一個個英雄組成的,漸漸我長大了、懂事了,黨在我心中,已不僅僅是一個個英雄和一串串故事,而是由這些英雄和故事貫穿其中,一部中國人民爭取獨立、自由、解放的抗戰史、奮斗史、革命史;現在,黨在我心中已不再僅僅是一部歷史,更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是一座改革開放、開拓創新的豐碑。
忠心祝福我們的黨,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明天更加輝煌。
字數不對的話,請自行刪減!希望滿意~
Ⅳ 紅色影視劇讀後感二百字
紅色影視劇觀後感
今天上午,我們返校檢查作業,其間我們看了一部50年代的電影,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電影——《董存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教育。
故事講述的是1945年春,董存瑞在因種種原因的困擾下,終於參加了當地抗日自衛隊,同年參加了八路軍。在隊伍中,董存瑞和他的夥伴都不滿20歲,但卻有著驚人的膽識和勇敢的魄力,在戰斗中他屢次立功,讓連長和隊友刮目相看。
故事的高-潮發生在1948年5月25日,進攻隆化縣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的6連負責拔除敵人核心陣地——隆化中學。臨出發前,身為爆破組組長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決心:「我就是死後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學的外壕里去,讓大家踩著我們把隆化拿下來!」他帶領戰友接連炸毀了敵人3個炮樓5個地堡。在打開隆化中學東北角的外圍工事之後,敵人隱藏在圍牆外干河道上橋形暗堡的機槍突然開火,部隊遭受嚴重傷亡,突擊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戰友又一個個在中途倒下。
面對敵人碉堡的兇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請戰,在戰友的掩護下沖到橋底。此時,他的左腿被敵人的機槍打斷,暗堡的底部離乾涸的河床還有段高度,河道兩側護堤陡滑,他兩次安放的炸葯因沒有木托都滑了下來。此時,沖鋒號已經吹響,拖延一分鍾就會有更多的戰友犧牲。董存瑞毅然用身體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了導火索。隨著天崩地裂的一聲巨響,敵人的橋形暗堡被炸毀,紅旗插進了隆化中學。董存瑞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為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道路,犧牲時年僅19歲。
看完電影時,我的心中感慨萬千。一個年僅19歲的青年,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為戰斗奉獻出寶貴的生命。想想董存瑞,在進革命隊伍、入黨等過程中遭受了重重困難,但他還是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使自己完成了自己的目標。當他在炸暗堡時,那種為革命事業奉獻、為祖國和人民付出的勇氣深深的打動了我。
現在想想,董存瑞比我大6歲,卻比我強上百倍,甚至千倍,他的膽量、勇氣、思想都是我所不敵的。他只是一個上了幾天學的青年,但有著為祖國、為人民奉獻的精神,比我們要優秀許多。
想想現在的我們,衣食無憂,在老師、家長的關愛下成長,我們沒有經歷過董存瑞那樣的困難,也沒有為中國奉獻出什麼。但我們也應該為中國、為人民作出奉獻,現在我們既不用去炸碉堡,也不用我們奉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只有好好學習,才能對得起董存瑞為中國的發展奉獻出的生命;才能對得起那些為革命事業、為我們現在的社會主義的美好生活付出生命的戰士們。
想想董存瑞吧,想想那些革命戰士吧!是他們為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付出了寶貴的生命,為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想想他們,誰不願意在家中和親人一起享受幸福,但他們還是為了中國的發展、為了人民的幸福而去上戰嘗打硬仗,也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想到他們那奉獻精神,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不為中國、為人民做奉獻呢?
從這部電影中,我深刻的體會到一個人就應該向董存瑞那樣,為祖國、為人民奉獻,有一種無私的愛國精神和奉獻精神!
董存瑞——一個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的共-產-黨員。董存瑞——
http://www.qianchusai.com/v1/article-31031.html
Ⅵ 紅色電影觀後感200字
為了慶祝建國60周年,我們郭里園小學組織全校老師觀看了《建國大業》這部影片。9月25日,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在電影院觀看了電影《建國大業》,讓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對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有了更具體的了解,讓年輕一代的我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認識。
電影將重大歷史事件在宏觀和微觀間切換,增強了影片的歷史感和真實感,從45年重慶談判講起,講到談判破裂,內戰爆發,三大戰役,其間穿插了敵機轟炸中毛澤東的淡定沉著,聞一多的慷慨就義,傅作義被女兒感召,李宗仁履新後的無奈,蔣經國穩定上海經濟,國際上對於共產黨、國民黨的態度等小故事,展示了共產黨、國民黨、各個民主黨派幾十位人物不同的立場、思想、做法,人物性格形象鮮明,讓人印象深刻。
當我看到劉燁扮演的小兵角色,在向儀仗車上的毛主席敬軍禮時那堅毅而充滿信念的目光,讓我們不難理解人民解放軍為什麼是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隊伍;當我們看到蔣介石一聲長嘆說:反腐,亡黨,不反腐,亡國,讓我們看到一支腐敗的政黨滅亡的必然性。當我們看到共產黨人的禮賢下士,虛懷若谷;國民黨對民主人士的威逼利誘,瘋狂殺戮,一個政黨的從容大氣與另一個政黨的狹隘猥瑣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等等這些昭示了一個顛撲不破,四海皆準的真理:一個成熟健康的政黨必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必須能不斷完善自己,修正自己,讓自身的肌體保持青春與活力,否則必將被歷史所淘汰。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事事想著人民。
這部影片在短短2個多小時的時間內,再現了我國從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以宏大的歷史視野,正面再現了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各民主黨派在反對蔣介石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斗爭中,和衷共濟,團結奮斗,為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所經歷的曲折艱辛直至取得最後勝利的光輝歷程。整部影片內容十分的飽滿、緊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