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遠山觀後感
『壹』 《遠山的呼喚》觀後感500字
日本電影《遠山的呼喚》並不擁有現代大片中那些華麗的畫面。從頭到尾,它都是以一種平淡敘述出其中的美。
年輕的女主人公民子,為了自己的愛情隨著丈夫來到了偏遠荒涼的北海道牧場,只可惜丈夫病故,她為了丈夫留下來的產業,一個人獨自承擔起生活重擔與兒子武志獨自堅強的生活著。而男主人公耕作,則是因為一怒之下殺了前來討債並對其辱罵的債主,為了躲避追捕,剛好流亡到民子的牧場,並做了牧場上的短工。日子偶有小小的波瀾,但還是以平淡為主線。在這平靜的日子裡,耕作與母子倆建立起了一種無形卻又讓人深感溫暖。這時故事出現了轉折,耕作偶然被警察發現,並被捕判刑,在最後押送耕作的列車上,民子表示會一直等他回來,耕作留下了眼淚。
電影的背景是以北海道的大自然為主,環境優美,並從故事的開端、經過、結果都是平淡的鏡頭出現。人物雖小,但故事卻甚是感人。
女主人公年輕貌美,聰慧嫻熟,卻不像大多數女孩子那樣顯得柔弱、嬌貴。她的身影總給人以很瘦小的感覺,但她的眉心卻很強大、剛強、堅毅、不怕苦不怕累。這種精神在北海道牧場夜晚刮風下雨的惡劣環境中越發的被襯托出來。這樣強烈的襯托,更是讓我們感受到了她的堅強,對她的敬佩之情更是隨之又增添了幾分。
男主人公耕作,則身材高大,但他不苟言笑,話很少,卻勤勞肯干,他的內心似被一團迷霧所籠罩,讓人看不穿。他對女主人公的默默的情感流露則是表現在他更加賣力的勞動上。
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愛情也很美,在平淡中產生,在平淡中升華,不需要任何錶達,卻顯得那麼默契。女主人公的兒子武志這個懂事的孩子,他在男女主人公之間也起到了一定的橋梁作用。他們其樂融融地生活著,過著平淡卻又幸福的小日子。雖不是一家人,但勝似一家人。這讓我們看到了他們的幸福及美好。
在故事的結尾部分,則上演了一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小轉折,更是令人感動得熱淚盈眶。民子在列車上所言的那一出「戲」,能夠讓性格剛毅的耕作流下熱淚,同時也也恰表達出女主人公的那種堅忍不拔的精神,以及她雖然以親自表達但卻鼓起勇氣說出這些話,流露出她的一些性格特點,羞澀卻有勇氣,堅毅而有主見。
都是小故事,小人物,脫離了城市的喧囂,有和諧的生活,一切都很簡單,但在其中卻隱藏了不平凡的愛與感動。兩個人的情感及形象讓我們感覺到我們似乎就是那故事中的人,普普通通,實實在在,讓我們與之產生了情感上的共鳴,並把我們完全的融入了那一些細膩之中。
影片雖平淡,但那些細致的感受卻讓我們為之感動,不禁潸然淚下。故事中,人物的美,人物之間的那種朴實而純粹的情感的美,再通過優美的北海道大牧場的背景的襯托,把這個故事刻畫得如此感人。一幅夕陽下,一家三口漫步在美麗的大牧場上的和諧景象很自然地在腦中浮現,這一場美得盛宴,讓我們不禁對他們今後的生活展開憧憬,並為他們祝福。
『貳』 求「夢回遠山」觀後感
「夢回遠山」觀後感:
山,是不同的。有的黃沙漫天,一片荒蕪;有的綠樹成蔭,一片祥和。而我則喜歡後者。
一個木是樹;兩個木是林;三個木是森;則四個木便成了山。我的家鄉便有這樣的山。山上小路蜿蜒曲折,怪石形態各異。幾塊石頭里或許會有幾株野土豆和幾個青草莓。土豆不大,草莓也不紅,不像集市裡賣的那樣大,但卻都有著山裡的一股子「野味」。
樹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就是捅到了天也沒有人說它。竹子願意生幾支筍就生幾支筍,它就是一支筍也不長,也沒有人怪它。
蝴蝶飛來飛去,有黃的也有黑的。它停在這朵花上四處看看,又停在那根草上歇腳。沒有人理它,一切都是無慮的。
山裡總是掛著顆大太陽,星星總是跟太陽捉迷藏,誰也捉不到誰,山裡一切都是無序的,路左邊會突然橫出條溝,右邊則會冒出幾塊大石頭。誰也不知道山為什麼要這樣做。或許那片竹林里會有幾戶人家。真是應了那句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山裡的一切都是無憂的,你願意吃什麼,你就是吃把子樹葉也不會有人罵你。這樣的山會把你的心也給帶「野」了。
『叄』 誰能告訴我(遠山在呼喚)電影觀後感
很感人
『肆』 甘肅武威紅色文化觀後感3000字
武威紅色學習心得體會
2019年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4月25日我滿懷著追尋紅色記憶,重走先烈足跡的心情在院領導的帶領下踏上了前往毛主席故鄉湖南韶山、革命聖地井岡山之路,進行了為期6天的紅色學習,6天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終生難忘。26日早晨,我們到達了第一站-長沙橘子洲頭。初夏的長沙橘子洲頭激情似火,遊客如潮,站在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像下,人們心潮澎湃。置身於橘子洲頭這片紅色熱土,偉人無比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情懷穿透歷史時光,激盪心靈。1925年,青年毛澤東在長沙橘子洲頭揮筆寫就膾炙人口的《沁園春·長沙》,發出「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歷史叩問,抒發了心憂天下、濟世救民的壯志豪情。一代偉人在長沙開展創黨、建黨早期活動,新民學會、橘子洲、嶽麓山到處都留下了老一輩革命家的奮斗足跡。游覽完橘子洲頭,我們乘車到達毛主席的故鄉-韶山。韶山之行,是一次追思偉人之旅,一次重溫革命之旅,更是一次篤定信念之旅。第二天,在毛主席的故鄉湖南省湘潭市韶山沖我們有幸請到了原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講解員韶山市偉業紅色文化培訓中心主任周衛兵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堂《學習偉人風范,不忘初心使命,傳承家風家教》的黨課,讓我們重溫偉人歷史,學習偉人精神。我們青年人重溫和學習毛主席的奮斗歷程和革命思想,毛主席將自己的一生與中國的命運緊緊相連,他青年立志報國,畢生尋求民族解放和富強的真理,我們青年人是要取一種「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的精神,更要取一份「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信念。1959年,走過三十二年革命征途的毛主席重回故里,憑吊革命往昔,書寫下了「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韶山精神。隨後,我們奔赴革命聖地-井岡山。讓我驚詫的是這個「燎原星火」的「紅色聖地」給我的第一印象卻是滿眼的綠,千百種綠深淺交錯被雲霧配合著形成了美妙的層巒迭嶂。但你走近觀察可以發現,這里的土壤又是紅色的。不知這是否早就預示了這是一片紅色政權蓬勃發展的土地。次日早晨,我們參觀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系統、全面地記錄了中國工農革命軍從1927年9月直至1930年期間的整個過程。我們在館內一步一步走著,目睹著井岡山怎樣從一塊默默無聞的土地發展成為中國革命歷史上最偉大的革命根據地。我知道,我們腳下每邁出的一步,都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與 生命鋪墊而成的。我的腳步因此變得沉重而緩慢了,不願放過這博物館里的每一個細節。可以說,參觀後得到的東西比我想像的要多,既看到了革命斗爭的腥風血 雨,又看到了根據地建設的欣欣向榮。兩年零四個月,在歷史長河裡只是短暫的瞬間,毛澤東在井岡山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所開辟的 中國革命道路,卻續寫了跨世紀的輝煌;海拔不過千餘米的井岡山,與三山五嶽相比,並不算巍峨挺拔,但卻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不斷來探訪。究竟是什麼力量支持 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現在我終於有了不虛此行之感,因為我終於明白了這種力量就是「井岡山精神」。「井岡山,兩件寶;歷史紅,山林好」。英雄的業績與壯麗的山河交相輝映,構成井岡山得天獨厚的 風光特色。朱德委員長稱其為「天下第一山」。我們乘車駛向了井岡山的瑰寶——龍潭。龍潭因其周邊的五潭十八瀑而聞名,又因其中的五龍瀑而得名。只見河水在峽谷中左突右沖,不斷向谷底跌落,形成了梯狀的五個氣勢磅礴的瀑布和深潭。雲開霧散,艷陽當空,一邊眺望著遠山,一邊體味著近水,我們真的有了種融入大自然的感覺。正是出於這種感受,全體同志們十分努力地按動著相機快門,不斷將不同的美景與人物進行著排列組合,以美景襯託人物,力求山美水美人更美。29日,我們趕往慕名已久的黃洋界,尋訪革命前輩戰斗的遺跡。贊嘆的是這氣象萬千,林海雲海一處;驚呼的是這峭壁千仞,山路如此崎嶇。難怪毛主席曾經發出「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的感慨。如今站在昔日地勢險要、防守森嚴的黃洋界哨口,再也看不見戰旗飄動,聽不見吶喊聲震天,但我身旁的炮台和身後橫豎兩塊紀念碑,彷彿在默默地講述著幾十年前軍民齊心協力,以不足一個營擊潰敵軍兩個團的歷史佳話。黃洋界上更受歡迎的恐怕就是那門具有傳奇色彩的迫擊炮了。據介紹,當年它用僅有的一枚炮彈擊中了敵軍指揮部,讓敵人誤以為遇到紅軍主力而倉皇撤退。正像毛主席在《西江月. 井岡山》中寫道「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帶著這種釋然的感覺,我們來到了井岡山之行的終點站——革命烈士陵園。在這里,我們又一次體會了革命斗爭中壯烈犧牲的烈士們的光輝業績和無私奉獻精神。來到井岡山,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們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輩的鮮血換來的這句話的份量。至此,這次紅色之旅可以說完滿結束了。我們重溫了革命歷史,緬懷了革命先烈。我們一定會把學習的收獲和成效帶回去,化作我們工作的激情和力量,行程萬里、不忘初心,讓我們以更飽滿的熱情迎接今後的工作和挑戰!
『伍』 愛在遠山觀後感500字
前幾天,老師給我們看了一個紀實片,這不到兩個小時的片段,讓我感觸很大,也發現了很多我一直擁有卻沒有發現的東西。
故事是這樣的:一個跟我們同齡大,本應該像我們一樣在學校上學,正在生命最精彩階段的一位西安男孩,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各個網吧,家庭的感情危機,父母對他的冷漠,使他對這個世界、這個社會產生了一種抗拒,成為了大家口中說的不良少年。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年齡僅12歲,卻跟我們有著不同的生活,他是真正的農村人,從未走出過大山,從小就幫著長輩干農活,但他學習很刻苦,成績在全鄉是第一名,他樂觀,堅強,不怕苦,與城市裡的西安男孩形成了鮮明對比。當一個從未吃過苦,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的城市孩子,來到一個基本不與外界有什麼聯系的大山裡,當一個從未走出大山的農村孩子,來到一個繁華的大城市的時,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城市的孩子在最原始、最貧窮的地方,找到了他其實最需要的東西——家,是的,他有家,有爸爸有媽媽,但這就是家的涵義嗎?至少對於他來說,這並不是「家」。在那個家,父親因為工作不得不長年在外,很少回家,母親似乎對他也是死了心,在家裡他感覺不到一點溫暖,他開始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世界,且日漸叛逆。當他參加了這個節目,來到農村在另一個家庭生活後,他變了,這個家雖然貧窮,但這個家充滿了愛和溫暖,男孩感受到了多年來都不曾擁有的最簡單的愛和最溫暖的溫暖。當他看到農村妹妹因為沒吃到自己從城市帶來的柿餅,大哭大鬧,咬著他的手時,他並沒有生氣,他跟妹妹的家人說,「讓她自己哭吧,哭下就好了」,他似乎很熟悉這樣的場景,也知道如何去處理。看到年僅5歲的妹妹天天在家和長輩們一起干農活,身上也沒有一件好衣服,天冷了,他決定用身上僅有的14元給妹妹買件新衣服,甚至願意把朋友送給他的名牌手鏈抵押出去。他變了,沒有了以前的冷漠,沒有了以前的事不關己,現在的他,內心充滿了愛,他了解了什麼是吃苦,什麼是親情,怎樣去愛別人……
當奶奶得知妹妹的新衣服是他用手鏈換回來的,第二天就拖著她那因為風濕已經變形了的幾年沒有出過遠門的腿,走了三個多小時來到市集,只為了把她心愛的孫子的手鏈換回來,還記得奶奶在市集上那哀求的眼神,著實讓人心痛,正是因為奶奶這個舉動,觸動了男孩心底那塊柔軟的東西,男孩的一句「奶奶,讓我來幫你洗次腳吧」,已經說明了一切,他不再是以前的他了,親情使他找到了他一直想要的東西,親情使他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沒有過多的言語,沒有過多的動作,這曾看起來不在意一切的頑劣的孩子,終於卸下了自己偽裝的面具,其實他和我們一樣,只是缺少了家人的關愛而已。
從大山裡走出來的孩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笑容。當記者問到你最喜歡吃的菜是什麼,他想都沒想,笑了一下回答「青菜,習慣了。」大家都笑了,我也笑了,但在笑聲中,我發現了貧困地區人們生活的無奈,這社會貧富差異的無奈,也為一個大山裡的孩子的堅強樂觀感到高興。他說他想回村子做老師,我相信,只要我們國家有這種刻苦樂觀的孩子在努力,大山裡的一代又一代總有一天會接觸到外面的世界,那時我們對這種社會貧富差異的無奈和無助,也會隨著他們的進步而慢慢減少…
看了那麼多,說了那麼多,其實發現看再多,說再多,也無法把我所有想法表達出來。影片中,他們的許許多多的話語、行動,讓我至今都無法忘記。跟他們相比,我們擁有太多,我們幸福很多,但我們卻沒發現,可能因為沒有親身經歷,可能因為我們生活在這繁華的城市,也可能是我們在逃避一些其實逃避不了的東西,假裝很堅強,其實自己知道自己有多麼脆弱,有些事總以為自己可以扛,到最後才發現,其實自己沒有那能力。
不記得從哪裡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人生最大幸福是什麼?即便生活在最貧困的地方,仍然擁有最簡單純粹淳厚的愛,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麼?就是擁有再多的浮華,卻失去了愛的能力,也不再相信愛,更無從分辯愛,驀然回首,人海茫茫...」
珍惜現在,收藏過去,期待未來…去發現,去尋找,不讓自己後悔…
『陸』 電影遠山的觀後感拜託了各位 謝謝
畫面中只有兩種顏色,白色和黑色。白色的是祁連山的雪,黑色的是煤和煤工。 這是我在《遠山》中看到的安靜的畫面。 「為了生活。」一個臉上黑的看不出表情的煤工這么說。他們一年能掙2000塊,自己花1000塊,剩下的蓋兩間房。「孩子讀書了嗎?」記者問。他已經離開了鏡頭,沉默著回到了煤窯。 「我們叫他窯貓子。」一個包工頭告訴記者,「他們出的多,就給的多。」這就是煤工們公平無比的現實。他們的煤窯就是一條簡單的隧道,隨時都在落石,每年會有一兩個人死去,工傷。這一刻,我才突然發現,人的生命原來是這么的廉價。一個人的死,只能換來5000塊,而死亡已經成為了一種麻木。更多的時候,當有人死去的時候,沒有家屬會來認領,他們需要的只有錢。於是,作為工具,他們和自己身下的煤一起被人遺忘。 這么苦是為了什麼?掙錢,給孩子,給學生。一位煤工這樣回答記者的提問。有些人的錢真的滴著血。 挖了煤,掙了錢,媳婦才會跟你。女人成了男人的商品,男人成了生活的奴隸。我能想到的東西就是叢林法則。在這里,沒有人會高舉人權,沒有人會把自己當做人。他們有的,只是把它們圍起來的祁連山和山裡的黑煤窯。他們的墓碑就是白雪皚皚的祁連山,黑暗被掩蓋在下面。 當我們在抱怨今天的生活不公,在視線的邊緣還有這么一群人,他們的一生都會被遺忘,他們根本沒有能力抵抗現實。他們稱自己為勞動人民,他們的房子里貼著毛澤東畫像。他們的煤窯里只有煤油燈,他們的人生只有150丈的隧道,他們的顏色只有黑色。 他們活著……
『柒』 遠山姐弟電影觀後感300字
《遠山姐弟》這部電影深深地感動了我,電影中的姐姐那雙求知的眼睛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中。
電影主要講的是:在一個貧困的小山村裡,住著一對小姐弟,他們的父親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去逝了。家裡只有一個體弱多病的母親在照顧他們。劇中的姐姐十歲左右,和我差不多大。因為家裡窮,湊得錢只夠一個孩子讀書,加上他們的母親思想陳舊,有點重男輕女,最後讀書的機會給了弟弟。姐姐每天不但要幫媽媽幹家務,還要利用放羊的時間去給離家上學比較遠的弟弟送午飯。
其實姐姐也很想讀書可是由於家裡的條件不允許,她只有在很少的休息時間來跟村裡的一位老爺爺學認字,有時晚上看看弟弟的書。弟弟的年齡太小,不懂得生活的艱苦,不但沒好好學習,還特別貪玩,成績總是不太理想。有一次弟弟考試不及格,心疼弟弟的姐姐怕媽媽責罵,悄悄的代替弟弟去補考,最後居然考了100分,讓教弟弟的陳老師非常喜歡這位小姑娘。後來姐姐還將自己沒事的時候寫下的日記給陳老師看。陳老師覺得非常不錯,就把姐姐的日記送到了報社,最終姐姐的日記在省城日報上發表了。姐姐的好學的精神感動了全村,也感動了教姐姐認字的那位老爺爺,大家決定集資在村裡辦學校,讓讀不起書的孩子都能有書讀。後來姐弟倆一起進入了這所學校。
看看電影中姐姐的學習精神,看看電影中他們上學的環境,在看看我們現在的學習環境,好了不止十倍吧。但是我們卻沒有她們的那種求學精神,這讓我很慚愧。今後,我也要向這個姐姐學習,認真讀書,好好學習!
『捌』 遠山的紅葉觀後感
遠山的紅葉永不凋零
該劇通過王瑛同志的優秀事跡,藝術地再現了她在紀委的工作崗位上鐵面無私,排除干擾,敢於碰硬的辦案故事,也表現了王瑛真心實意幫助挽救犯錯誤同志的感人故事。通過王瑛與腐敗分子岳迎久的堅決斗爭,以及她對犯錯誤同志的關心與愛護,對老百姓的真摯熱愛,對自己親人的嚴格要求和掛念與無奈。講述了一個黨的優秀女兒,人民深深愛戴的好乾部的感人故事。
作為王瑛精神的一種象徵,紅葉始終貫穿全劇。從上任之初在紅葉下留影開始,到紅葉漫山紅遍時猝然離去,王瑛走過了絢麗的一生。她是「人民嘴裡的好大姐,百姓心中的活菩薩」;她「生若桃花之燦爛,死若秋葉之靜美」。可以說,紅色是她生命中貫穿的顏色,紅葉是她精神的外化。「伊人已去巴山冷,秋池漲水百里寒。」王瑛離開我們已經2年多了,但是她的精神永存人間,那是永恆的遠山的紅葉!
通過觀看《遠山的紅葉》,我認真思考片中落馬的縣水利局副局長岳映久帶來的教訓,該具有很強的警示教育作用,腐敗分子之所以腐化墮落,淪為階下囚,關鍵是他們放鬆了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失去了做人和做事的底線。目前像岳映久這樣的一批腐敗分子瀆職弄權、聚斂錢財的行為不僅損害了黨和國家的利益,傷害了人民群眾的感情,更敗壞了黨風政風,造成了極大的社會危害。我們應深刻認識到,一個共產黨員、尤其是一個領導幹部,在改革開放的經濟大潮里,如果放鬆學習,放鬆世界觀改造,失去理想信念,經不起金錢美色各種誘惑,就會走上違反黨紀國法之路,最終自我毀滅。《遠山的紅葉》警示大家要從岳映久身上吸取教訓,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和利益觀,要警惕金錢的腐蝕,做到警鍾長鳴,向基層優秀女紀委書記王瑛同志學習。
岳映久案再一次警示我們:手莫伸,伸手必被抓!我們一定要從岳映久落馬案件中吸取教訓,引以為戒。一定要堅定理想信念,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正確的權利觀和利益觀,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廉潔自律,認真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一要加強學習重品行。按照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聯系實際、指導言行,不斷提高防腐拒變的能力。
二要嚴格要求講紀律。要堅決按照黨風廉政責任制要求,嚴格遵守廉潔從政行為規范,自覺執行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和各項制度規定,切實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三要廉潔自律樹形象。要在堅定理想信念,政治上同黨保持一致的同時,進一步增強廉潔自律的意識,從政治上、思想上、作風上和行為上遵守道德規范及廉潔要求,守住自己的防線,做到不貪占錢物,不以權謀私,不任人唯親,不違紀違法。
遠山紅葉永不凋零,赤子之情永存人心!緬懷王瑛同志,其精神永垂不朽。
『玖』 《遠山的紅葉》觀後感
電視連續劇《遠山的紅葉》觀後感
看完電視連續劇《遠山的紅葉》,讓我深受感動,幾次禁不止淚出眼眶。
女主人公王瑛身為巴江縣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為自己治病、為母親治病、為老公治病、為兒子出國留學的同時,卻以老公在單位買的住房作抵壓,貸款10萬元是為維持家庭這些起碼開支,她的母親為了節約錢,不去醫院看病拿葯,不吃中午飯。其實,只要王瑛手一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可得到縣水利局副局長岳映久送給的大把鈔票。但她堅持原則,秉公執法,在紀委書記的崗位上鐵面無私,敢於碰硬,表現出了一名黨領導幹部良好的精神風貌。
與王瑛關系相處一向融洽的縣公安局副局長郎小泉因下級執行任務脫離崗位造成看守嫌疑犯上弔死亡,而小泉不如實情匯報死亡原因,說假話,為下級開脫責任,為單位保榮譽而失去了原則。王瑛經過調查,秉公執法,使郎小泉受到紀律處分。而岳映久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設下圈套,挑撥小泉家庭和王瑛的關系,最後,至使王瑛難以承受流言蜚語的折磨而病倒了。在病魔面前,她堅強不屈、只爭朝夕。「5.12」汶川大地震時期,已處於癌症晚期的王瑛強烈要求進入抗震一線,她深入偏遠重災區,不懼餘震危險,第一個走過危險地段,與災區人民同吃同住同生死。夜晚住宿時,正下大雨,她不住在專為她搭建的臨時簡易住宅,而是讓給老人和小孩,令人無不感動,造成自己第二天高燒昏倒。人們都用一個相同的詞來描述王瑛,那就是——堅強。王瑛的堅強超乎了她身邊所有人的意料,朋友們因此形象地把她稱為「鐵骨」。
在生活中,王瑛象對待親人一樣關心機關幹部職工,心裡更裝著山區的老百姓。將中紀委頒發給她的2萬元獎金,不給窮困且無業的弟弟,卻資助家境貧寒的黃霞姑娘上大學,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愛戴。她親自謀劃為「背二哥」(從事搬運工作的苦力)修建住房方案,為他們講治富課,幫他們渡過難關。2008年11月底,當聽聞王瑛書記去世的噩耗後,數百名「背二哥」趕赴巴中,在靈前打出「王瑛書記,一路走好」的標語,感動了無數巴中人。
王瑛雖然走了,但她的精神永存。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只有向王瑛那樣無私地為人民奉獻,才使得遠山紅葉永不凋零,赤子之情永存人心!緬懷王瑛同志,其精神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