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人生觀後感
⑴ 路遙的《人生》的內容概括、400字感悟
《人生》向我們展現的是一個年青的農村小夥子高加林一年的人生經歷,高中畢業後回到農村當起了小學教師,他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滿足地生活著,可是因為村長的兒子高中畢業沒事做取代了他的位置,他回到農村當農民,在痛苦煎熬的時刻,村裡最漂亮但沒有文化的女孩巧珍走進他的生活。
感悟寫作思路首先就是概述下文章所寫的內容,然後描寫自己從中得到的感想是什麼。
正文
路遙的《人生》讀後感
《人生》已經讀完好長時間了,本來剛一讀完就要寫讀後感的,但沒有一點時間就沒有寫。
一向到此刻我還是記憶猶深,《人生》是短篇小說,個性具有吸引力,書中只寫了高加林一年內的事業與感情的巨變,但卻讓人感慨,雖是小說,卻又絕的在是太現實了。
是啊,人,擁有的時候就好象擁有了一切,什麼都朝著自己奮斗的方向發展,自己覺得自己好象很偉大,但當失去的時候卻又會失去一切,就在突然之間,自己什麼都沒有了!!但是,殘酷就殘酷在那裡:人最大的痛苦不是沒有得到,而是得到後再失去。
高先生正是這樣,他的教師做不成了,呆在家裡好象失去了一切,但是,突然之間,他又擁有了一切,事業,感情,前途,該有的他都有了。可還是在突然之間,他又失去了一切,什麼都沒留下,他又回到了自己的起點!而時間只有一年。
⑵ 路遙的《人生》讀後感 (高分)
《人生》是路遙的一部中篇小說,發表於1982年,它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敘述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一直以來,我都比較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作品,而《人生》也就是以它那一波三折的故事吸引了我.小說的主人公高加林,一個才貌雙全,文武皆備的農村青年高中畢業後沒能跳進夢寐以求的城市,回到農村當上了民辦小學的教師.那時的他已經很滿足 個既能體現他的才能而又對他充滿希望的職業,但是好景不長,他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三星頂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當上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然而,心性極高的他又怎能安於現狀呢 當機遇再次降臨到了高加林身上時,他義無反顧地抓住了這次機會,重新回到了城市,當上了縣里的通訊幹事,一個有頭有臉,風風光光的"記者",成了城裡引人矚目的人才.事實上,他確實也是相當出色的,他辛勤,朴實,他勇敢,自信,他熱愛生活,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他憑著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在城裡大顯身手.但是終於有一天,高加林進城的背後原因被人告發了,他要面對的是重新回到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負如同過眼雲煙難以挽留了.他難以承受這份打擊更難以面對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減少了狂熱而又冷靜的反省,接受了德順爺爺的一翻話,而後一下子撲倒在黃土地上.人生變幻真是難以預料,誰又能知道自己今天以後會發生什麼呢 對於高加林的才華我是佩服的,對於高加林工作旅程中的變遷我是同情的,對於高加林的理想和追求我也是理解的.然而,對於高加林的愛情我卻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初戀是美麗,初戀也是激情彭湃的.正如小說中描述的,農村姑娘劉巧珍美麗,善良,她沒有文化,但是卻真心真意地愛上了高加林這個"文化人",她的愛質朴純真,她以她的那種充滿激情而又實際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熾烈的愛.就在高加林離開講台,失意無奈的時候.她的愛給了高加林精神上的慰籍,但僅此而已.因為,這愛實在是太單純,太無助了.雖然,那時的劉巧珍是幸福的,她被自己傾慕以久的,多才多藝的,強壯標致的"先生"所愛著;那時的高加林也是幸福的,他被大馬河川里最俊的姑娘所愛著.但實際上呢,這愛的天平能平衡嗎 不能.當高加林重新離開土地,走進城市,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萍時,這天平就一下子傾斜了.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位現代女性,她開朗活潑,卻又任性專橫,她對高加林的愛熾烈大膽又有一種征服欲.高加林的確與她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們有相同的知識背景,又有許多感興趣的話題,當他們倆口若懸河,侃侃而談時,高加林已經進入了一種艱難的選擇之中.當高加林隱隱地有了這種想法時,他的念頭很快便被另一種感情壓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親切可愛的臉龐,想起了巧珍那種無私而溫柔的愛.當巧珍帶著狗皮褥子來看他時,他的那種難以言說的復雜的感情一下子表現了出來.在經過反復考慮後,他終於接受了黃亞萍的愛,無情地拒絕了深深愛著他的姑娘巧珍.更令人感傷的是,當高加林委婉地對巧珍表達了他的這種選擇後,巧珍沒有任何言語含淚接受了,她沒有過多地責怪高加林,反而更擔心高加林以後的生活,勸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淚水卻在臉上刷刷地淌著.我被這無私的愛而感動著,也被巧珍那堅強和豁達而感動著.但也僅僅是感動而已,我又能說什麼呢 退一部想想,一字不識的農村姑娘巧珍能和才華橫溢,心性高遠的高加林生活到一起嗎 如果說高加林當時選擇了巧珍,以他躁動的個性又能安於現狀嗎 兩個世界中的他和她,即使生活到了一起又能有共同的語言嗎 我不敢回答.也許人生就是這樣吧!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慢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我想,人生就如這段話一樣,讓我們慢慢去走,去體驗,去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直到有一天,我們老了,回首往事時能欣然一笑.直到有一天,我們老了,回首往事時嘴角能流淌出幾個小小的故事.不也無憾嗎
⑶ 路遙的《人生》讀後感。
人生》讀後感2006-12-17 04:03《人生》是路遙的一部中篇小說,發表於1982年,它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敘述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一直以來,我都比較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作品,而《人生》也就是以它那一波三折的故事吸引了我。小說的主人公高加林,一個才貌雙全、文武皆備的農村青年高中畢業後沒能跳進夢寐以求的城市,回到農村當上了民辦小學的教師。那時的他已經很滿足這個既能體現他的才能而又對他充滿希望的職業,但是好景不長,他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三星頂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當上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然而,心性極高的他又怎能安於現狀呢?當機遇再次降臨到了高加林身上時,他義無反顧地抓住了這次機會,重新回到了城市,當上了縣里的通訊幹事,一個有頭有臉,風風光光的「記者」,成了城裡引人矚目的人才。事實上,他確實也是相當出色的,他辛勤、朴實,他勇敢、自信,他熱愛生活,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他憑著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在城裡大顯身手。但是終於有一天,高加林進城的背後原因被人告發了,他要面對的是重新回到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負如同過眼雲煙難以挽留了。他難以承受這份打擊更難以面對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減少了狂熱而又冷靜的反省,接受了德順爺爺的一翻話,而後一下子撲倒在黃土地上。人生變幻真是難以預料,誰又能知道自己今天以後會發生什麼呢?對於高加林的才華我是佩服的,對於高加林工作旅程中的變遷我是同情的,對於高加林的理想和追求我也是理解的。然而,對於高加林的愛情我卻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初戀是美麗,初戀也是激情彭湃的。正如小說中描述的,農村姑娘劉巧珍美麗、善良,她沒有文化,但是卻真心真意地愛上了高加林這個「文化人」,她的愛質朴純真,她以她的那種充滿激情而又實際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熾烈的愛。就在高加林離開講台,失意無奈的時候。她的愛給了高加林精神上的慰籍,但僅此而已。因為,這愛實在是太單純、太無助了。雖然,那時的劉巧珍是幸福的,她被自己傾慕以久的、多才多藝的、強壯標致的「先生」所愛著;那時的高加林也是幸福的,他被大馬河川里最俊的姑娘所愛著。但實際上呢,這愛的天平能平衡嗎?不能。當高加林重新離開土地,走進城市,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萍時,這天平就一下子傾斜了。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位現代女性,她開朗活潑,卻又任性專橫,她對高加林的愛熾烈大膽又有一種征服欲。高加林的確與她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們有相同的知識背景,又有許多感興趣的話題,當他們倆口若懸河、侃侃而談時,高加林已經進入了一種艱難的選擇之中。當高加林隱隱地有了這種想法時,他的念頭很快便被另一種感情壓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親切可愛的臉龐,想起了巧珍那種無私而溫柔的愛。當巧珍帶著狗皮褥子來看他時,他的那種難以言說的復雜的感情一下子表現了出來。在經過反復考慮後,他終於接受了黃亞萍的愛,無情地拒絕了深深愛著他的姑娘巧珍。更令人感傷的是,當高加林委婉地對巧珍表達了他的這種選擇後,巧珍沒有任何言語含淚接受了,她沒有過多地責怪高加林,反而更擔心高加林以後的生活,勸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淚水卻在臉上刷刷地淌著。我被這無私的愛而感動著,也被巧珍那堅強和豁達而感動著。但也僅僅是感動而已,我又能說什麼呢?退一部想想,一字不識的農村姑娘巧珍能和才華橫溢、心性高遠的高加林生活到一起嗎?如果說高加林當時選擇了巧珍,以他躁動的個性又能安於現狀嗎?兩個世界中的他和她,即使生活到了一起又能有共同的語言嗎?我不敢回答。也許人生就是這樣吧!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慢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我想,人生就如這段話一樣,讓我們慢慢去走,去體驗,去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直到有一天,我們老了,回首往事時能欣然一笑。直到有一天,我們老了,回首往事時嘴角能流淌出幾個小小的故事。不也無憾嗎?
讀後感]午飯前,搶著時間看完了路遙的《人生》,路遙《人生》讀後感.故事情節屬於那個年代,也符合那個年代,但故事中的糾葛和波瀾卻似乎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人生中充滿抉擇,但可能影響一生的也就那麼幾個.像柳青說的那樣:「.在岔道口上,走錯了一步可能影響一個時期,甚至一個人生.」 巧珍很好,符合中國歷來的道德觀念.「土氣」中卻隱藏著思想上的開明與先進,像一粒金子,吸引著我.在讀到「二叔」的部分,我就已經料想到故事的大概結局.接著看無非是想看看路遙是怎麼寫的.即使這樣,還是在讀到「大馬河橋頭的分手」那段時心裡起了躁動,湧出了一絲難過.情節的發展也符合這位農村走出來的作家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路遙的語言,就好像村中智者德順老人的大智慧一樣朴實.誰都懂的大道理,但有過經歷的人和沒有經歷的人感受起來就是不一樣,讀後感《路遙《人生》讀後感》.理想是好,但終歸要落在現實上.可以憧憬,但不可強求.生活要歸於它的本質—活著.繼而追求幸福.就是因為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和理解不同,才產生各種各樣的社會行為.有些行為有目的性,有些則無.目的性過強或者過弱都會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偏離原本的既定路線,使得行為變得難以被他人理解,有時甚至難以被自己理解.最後即使獲得了計劃內的幸福,也會感覺不值得或者得不償失.要不你就狠下心,要不你就盡早放棄.否則理想和幸福就會在你的猶猶豫豫中變得雞肋,甚至轉為折磨.因為追求的路上,很多人都會慢慢地發現自己當初的抱負,雄心,優勢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流失,直至最後回到原點,真正的自己,也是最初的自己.人生中存在著好多循環和因果輪回,有時也讓我相信人生本省就是一個大圈.兒時以不尿床為榮,老時以可控制屎尿為樂.出生時,你在產房裡哭,周圍人在笑;過滅時,你在病床上笑,周圍人在哭.除去人生中開始和結束那兩塊,即使是在你可以恣意翱翔,如日中天之時,也會在一些循環往復中掙扎不出——拚命追求自己想要卻無法得到的東西,卻不顧那些「東西」究竟是不是你想要的,適合你的.生活本應該淡如雲,靜如水.所得之幸福也應如是之清爽.可以回味,可以傷悲,只是不應後悔.當生命中的意外走進人生之時,我們能做的其實就是道一聲:來了啊!」
⑸ 讀路遙《人生》有感
「當愛面對現實」--這是我讀完路遙先生的《人生》後,感觸最深的一句話。
如果現實是一片海,高加林(以下簡稱「高」和劉巧珍(以下簡稱「劉」)曾經同在海的此岸,而黃亞萍(以下簡稱「黃」)和張克南(以下簡稱「張」)在海的彼岸,這兩對人在他們的世界裡書寫著愛的篇章。但隨著對現實的跨越,他們之間的感情也在發生著激烈的變化。
當愛第一次面對現實,高選擇了劉,黃選擇了張,盡管高與黃之間曾有過懵懂的情感,但現實的鴻溝最終讓他們去面對眼前的愛情。轉折點出現在高的叔叔復員歸來,使得高有了到縣里去工作的機會,也正是客觀條件的變化,為高與黃再續前緣鋪平了道路,由此展開了高在劉與黃之間感情的碰撞。高所面臨的並不是兩個人的幸福,而是關乎四個人的未來。
當愛第二次面對現實,高經過心理斗爭,選擇了黃。從此進入了四個人復雜的情感糾葛。高與黃的牽手,似乎是體現了八十年代青年勇敢追逐真愛,尊重個人情感。但這些是建立在背信棄義和劉與張痛苦的基礎上,所以他們的做法是值得我們反思的。
當愛第三次面對現實,高丟了縣里的工作,而黃因為愛情並沒有隨他回農村。可見,黃對高的愛是有現實前提的。但此時的劉已經在高離去後心灰意冷,嫁給了她並不愛的馬栓,一個一直深愛著她的老實的農村小夥子。而高不得不又再次面對感情和生活的泥淖。
小說的結尾,劉巧珍的愛再次照亮了灰色的現實。她求高明樓,能再讓高加林教書。可以說,劉的農村姑娘那種執著的愛和黃因現實而變的自私的愛,是本篇小說所要呈現給我們的兩種不同環境下成長的人對愛情不同的理念。
讀完本篇小說,很多人都為高加林的選擇感到惋惜,對他沒有和劉巧珍成就郎才女貌的傳統婚姻結局而惋惜。但我想說,這就是現實,每個人都必須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所以,每當我們在生活中面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冷靜。看清楚真正對你付出真心的那個人,不要在虛名的覆蓋下模糊了雙眼。
黃亞萍可以背叛張克南,難道就不會放棄你高加林嗎?
⑹ 看完路遙的《人生》後,你有哪些感悟
人生,好像一片海,時而波濤洶涌,叫囂著彷彿要吞噬整個世界;時而又平靜死板,似乎星球毀滅也打不破它的安寧。也許有時,平靜的海面下卻暗暗蘊藏了兇猛的海嘯;也許有時,狂暴的風雨卻預示著和平的訊息。
⑺ 急求路遙《人生》的讀後感字數500~800字
(一)《人生》人生,好像一片海,時而波濤洶涌,叫囂著彷彿要吞噬整個世界;時而又平靜死板,似乎星球毀滅也打不破它的安寧。也許有時,平靜的海面下卻暗暗蘊藏了兇猛的海嘯;也許有時,狂暴的風雨卻預示著和平的訊息……當高加林的民辦教師工作被村裡一把手明樓的兒子三星給無理的頂了,他對人生啊只有怨恨:三年前的高考落榜如果說是挨了一巴掌的話,那下崗無疑是一悶棍了。然而,落榜了起碼還當上個民辦教師,也算是生活補償自己一個甜棗,心裡不至於太絕望。況且這兩年自己一邊認真教學,一邊刻苦學習,既贏得了學生娃的尊敬和全村老少的愛戴,又給自己繼續上進打下了堅實的鋪墊。一切都蒸蒸日上的時候,偏出了這么一擋子事兒,心裡能不難受么!可是生活好像永遠會追求一種「中和」,不讓苦命的人太悲慘。於是,村口路上,善良的姑娘巧珍的深情表白終於給了這受傷的心靈一塊靈異的膏葯,況且這膏葯的癒合作用真好,好到可以讓高加林放棄曾經的理想,甘願作一個農民。在此時,生活似乎又歸到了平靜,卻想不到,又一件意外的事情發生了。高加林的叔叔回鄉當了領導,村裡幹部為了巴結他,走後門給加林謀了個城裡記者的職位。高加林曾經的已經變灰色的夢想,又鮮活的閃在眼前了!這先抑後揚的手段用的真好,高加林對生活感恩戴德了,並且拼盡全力,很快闖出了一番事業,成了小鎮的明星人物。生活的泡沫很容易迷失一些人的眼睛,讓他們在縹緲的夢境中忘了自我,開始追求空中的樓閣。加林不就是這樣嗎?經歷一番掙扎,他最終辜負了對巧珍的只跟她一人好的誓言,跟城裡姑娘黃亞萍在一起了。一切似乎都異常的圓滿,然而,正如前面提到的:「生活追求一種「中和」,不讓苦命的人太悲慘」,它也決不讓幸運的人太圓滿。一紙狀子,剝奪了高加林到手的一切,然生活轉了一個圈子後,又回到了農村。好像黃粱一夢,虛幻一場,然而不同的是,物是人非,他已經失去了巧珍,那最可愛的姑娘,擁有金子般心靈的姑娘。生活好會開玩笑,好像貓捉到老鼠,便玩弄它,玩夠了再吃掉。究竟是多麼強大的對手,在生活那頭操縱這一切變局?難道人,永遠只能作被動的承受者?抑或物極必反,中庸之美本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永恆的規律。聰明的人,知道適可而止,不過分貪圖,不過分軟弱,終於贏得美好而長久的幸福生活。無奈生活中總有一些不懂得知足的人,擁有了一些,便覬覦著更多。貪婪的心,就算傾盡太平洋的海水都填不滿。總是盯著自己的空缺,卻不注意自己的豐滿,這樣,即使很富足了都不會快樂,而且往往到頭來,追求的東西到不了手,連已經擁有的都保不住!你見過在在記憶里保持永恆美麗的曇花嗎?她擁有一瞬間的精彩,而無法獲得平凡的安寧。你見過路旁默默無聞的野花嗎?她失去了嬌媚的身影,卻贏得了可貴的自由。你見過山間奔騰的小溪嗎?她時刻繁忙不停息,卻懷著奔入大海的理想和勃勃不息的活力啊!人,不是神,沒有超越一切的不可凌駕的力量,就不該有過分奢侈的理想和貪得無厭的心靈。擁有一些,註定要失去一些,不同的只是如何取捨。當數量無法改變時,質量便是唯一值得去追求的東西。人生,無非短短幾十年。靜心冥想,百分之幾的生命贏得了快樂與精彩,百分之幾的生命耗費在患得患失的恐懼中?生活是充實的感恩,還是不滿的惶恐? 人生如風,是可以穿越荊棘的! ——題記畢業在即,尋找工作的事情如翻江倒海的浪潮肆意地撲打過來,在這個岌岌可危的關頭,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時刻,我像浪尖上一隻小船。一切,於我,是那麼的無助,那麼的艱難。在這個風雨如晦、步履維艱的人生旅途上,我翻開了路遙的《人生》。原來,我在揭開主人公人生扉頁的同時,也揭開了我自己人生的另一頁。 「一切毫無辦法,嚴峻的生活把他趕上了這條塵土飛揚的路。」《人生》的主角叫高加林。和我們一樣,他二十齣頭,有一定的學識,有滿腔的熱情,有高遠的理想。總覺得自己會像一隻大鳥,撲騰著翅膀,在祖國的蒼穹翱翔。和很多農村青年一樣,他出生於山窩窩,父母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苦命的父母含辛茹苦供養孩子到縣城讀書,為的就是孩子今後能吃上一碗「公家飯」,去除身上的牛糞味。但生活偏偏要對高加林開玩笑,由於社會的黑暗,高加林被人從教師崗位上刷下來,重新變為農民。為了生活,昔日為人師的他要提上籃子到集市上叫賣。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他的難堪。有學識的人把尊嚴看得重於自己的生命,雖然做農民不是一件沒有尊嚴的事,可是一個曾經被人捧上天的人,現在摔下來了,他一定會比其他人痛上一百倍。就像一個氣球,吹得很大很大,終於炸得粉身碎骨。而首先要面對的,就是旁人的冷嘲熱諷。這多麼像現在的我們。四年前,我們考上大學,四里八鄉的人都豎起了大拇指,為我們戴上了「知識分子」的高帽。從那以後,我們成為了孩子們學習的楷模,家長們總說:「看看隔壁家的×××,認真學習考上了大學,將來一定有出息。」可是,四年後,我們回來了,沒有加官進爵,沒有衣錦還鄉。我們難受的是旁人奇異的目光,更忌諱旁人無心的詢問——在哪裡工作?月薪多少?一切毫無辦法,殘酷的現實把我們趕上了一條更現實的路,四年來無憂無慮的生活結束了。就如一場夢,現在被驚雷炸醒。 「生活的變化真如同春夏秋冬;一寒一暑,差別甚遠!三年前這樣的夜晚,他或者在明亮溫馨的教室里讀書;或者在電影院散場的人群里,和同學們說說笑笑走向學校……現在,他卻拉著茅糞桶,東避西躲,鬼鬼祟祟,像一個夜遊鬼一樣。」生活的步伐往往不遵循經濟學「等量代換」的原理。人生,常常都不是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生活對高加林是不公的,讀書的時候,他比別人付出更多,他比別人天資聰穎,他比別人才華更甚。但不意味著,他比別人有更輝煌的事業。我想,讓他更無奈的,是這個不公正的社會——很多人走後門,搞關系;是這些不平等的眼光——人們歧視他是農民出身,土包子。於是他只能走回他父親的路,用橛子在土地上書寫人生的詩行。而昔日的同學,憑借著家裡的關系,或是某某局的科員,或是某某單位的儲備幹部。生活就是這樣不公;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突然想起郭敬明曾寫過的一句話:「十二歲之前的生命都像凝聚成那一個相同的點。而在十二歲那年,生命朝著兩個方向,發出迅速的射線。」的確,二十三歲的我們也一樣。也許一年前,我們都坐在同一間教室里聆聽同一個老師的同一種教誨。但是十年後,有的人或是飛黃騰達,加官進爵;有的人卻要為三餐節衣縮食,奔波忙碌。看慣這一切的高低錯落吧,生活最真實的面貌就是這樣。不想和別人的差距拉大,我們只有奮斗、奮斗、再奮斗……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柳青這是寫在《人生》扉頁上的一段話,路遙借用柳青的這段話概括了高加林的人生,當然,也啟發了我們的人生。高加林在人生不得志的時候依然點燃理想的火種,照亮了生命里漆黑的路途。他的生活道路真的遇上很多岔道口。後來,他憑著真才實學平步青雲了,但在愛情這個岔道口前,他走錯了——他拋棄了昔日和他同甘共苦的愛人巧珍。「究竟是生活開了他一個玩笑,還是他開了生活一個玩笑?」是的,在未來的生活里,我們也會遇到許多的岔道口。我們在保持生活熱情的時候,或者,真的要增加一些自我反省的力量! 「我們要有堅強的性格。一個軟弱的人不能長期勝任艱苦的勞動。性格的堅定是建立在信仰的堅定的基礎上的。一個人要對社會、事業等方面沒有正確的認識和堅定的信仰,也就不可能具有性格的堅定性。而一個經常動搖的人怎麼可能去完成一項艱難困苦的事業?性格也不不完全是天生的,主要是在長期社會生活中形成的。我們不僅要在創作實踐中,更重要的是應該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尋找困難,在不斷克服各種困難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性格。不要羨慕安逸和享樂,不要陶醉在一時的順利和勝利中,我們應不斷的強迫自己自找苦吃!對生活應該永遠保持熱情!……」這段路遙寫在《人生》序言裡面的話,是我要對我自己以及更多即將走向社會的人要講的話。人生就如一陣風,它是能穿越荊棘的。只有穿越過荊棘,這陣風才能吹綠萬山遍野,才能吹來萬紫千紅,才能迎來人生的春華秋實!
⑻ 急求路遙的《人生》讀後感500字左右,謝謝!
一)《人生》
人生,好像一片海,時而波濤洶涌,叫囂著彷彿要吞噬整個世界;時而又平靜死板,似乎星球毀滅也打不破它的安寧。也許有時,平靜的海面下卻暗暗蘊藏了兇猛的海嘯;也許有時,狂暴的風雨卻預示著和平的訊息……
當高加林的民辦教師工作被村裡一把手明樓的兒子三星給無理的頂了,他對人生啊只有怨恨:三年前的高考落榜如果說是挨了一巴掌的話,那下崗無疑是一悶棍了。然而,落榜了起碼還當上個民辦教師,也算是生活補償自己一個甜棗,心裡不至於太絕望。況且這兩年自己一邊認真教學,一邊刻苦學習,既贏得了學生娃的尊敬和全村老少的愛戴,又給自己繼續上進打下了堅實的鋪墊。一切都蒸蒸日上的時候,偏出了這么一擋子事兒,心裡能不難受么!可是生活好像永遠會追求一種「中和」,不讓苦命的人太悲慘。於是,村口路上,善良的姑娘巧珍的深情表白終於給了這受傷的心靈一塊靈異的膏葯,況且這膏葯的癒合作用真好,好到可以讓高加林放棄曾經的理想,甘願作一個農民。在此時,生活似乎又歸到了平靜,卻想不到,又一件意外的事情發生了。高加林的叔叔回鄉當了領導,村裡幹部為了巴結他,走後門給加林謀了個城裡記者的職位。高加林曾經的已經變灰色的夢想,又鮮活的閃在眼前了!這先抑後揚的手段用的真好,高加林對生活感恩戴德了,並且拼盡全力,很快闖出了一番事業,成了小鎮的明星人物。生活的泡沫很容易迷失一些人的眼睛,讓他們在縹緲的夢境中忘了自我,開始追求空中的樓閣。加林不就是這樣嗎?經歷一番掙扎,他最終辜負了對巧珍的只跟她一人好的誓言,跟城裡姑娘黃亞萍在一起了。一切似乎都異常的圓滿,然而,正如前面提到的:「生活追求一種「中和」,不讓苦命的人太悲慘」,它也決不讓幸運的人太圓滿。一紙狀子,剝奪了高加林到手的一切,然生活轉了一個圈子後,又回到了農村。好像黃粱一夢,虛幻一場,然而不同的是,物是人非,他已經失去了巧珍,那最可愛的姑娘,擁有金子般心靈的姑娘。
生活好會開玩笑,好像貓捉到老鼠,便玩弄它,玩夠了再吃掉。究竟是多麼強大的對手,在生活那頭操縱這一切變局?難道人,永遠只能作被動的承受者?抑或物極必反,中庸之美本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永恆的規律。聰明的人,知道適可而止,不過分貪圖,不過分軟弱,終於贏得美好而長久的幸福生活。無奈生活中總有一些不懂得知足的人,擁有了一些,便覬覦著更多。貪婪的心,就算傾盡太平洋的海水都填不滿。總是盯著自己的空缺,卻不注意自己的豐滿,這樣,即使很富足了都不會快樂,而且往往到頭來,追求的東西到不了手,連已經擁有的都保不住!
你見過在在記憶里保持永恆美麗的曇花嗎?她擁有一瞬間的精彩,而無法獲得平凡的安寧。你見過路旁默默無聞的野花嗎?她失去了嬌媚的身影,卻贏得了可貴的自由。你見過山間奔騰的小溪嗎?她時刻繁忙不停息,卻懷著奔入大海的理想和勃勃不息的活力啊!人,不是神,沒有超越一切的不可凌駕的力量,就不該有過分奢侈的理想和貪得無厭的心靈。擁有一些,註定要失去一些,不同的只是如何取捨。當數量無法改變時,質量便是唯一值得去追求的東西。
人生,無非短短幾十年。靜心冥想,百分之幾的生命贏得了快樂與精彩,百分之幾的生命耗費在患得患失的恐懼中?生活是充實的感恩,還是不滿的惶恐?
人生如風,是可以穿越荊棘的!
——題記
畢業在即,尋找工作的事情如翻江倒海的浪潮肆意地撲打過來,在這個岌岌可危的關頭,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時刻,我像浪尖上一隻小船。一切,於我,是那麼的無助,那麼的艱難。
在這個風雨如晦、步履維艱的人生旅途上,我翻開了路遙的《人生》。原來,我在揭開主人公人生扉頁的同時,也揭開了我自己人生的另一頁。
「一切毫無辦法,嚴峻的生活把他趕上了這條塵土飛揚的路。」
《人生》的主角叫高加林。和我們一樣,他二十齣頭,有一定的學識,有滿腔的熱情,有高遠的理想。總覺得自己會像一隻大鳥,撲騰著翅膀,在祖國的蒼穹翱翔。
和很多農村青年一樣,他出生於山窩窩,父母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苦命的父母含辛茹苦供養孩子到縣城讀書,為的就是孩子今後能吃上一碗「公家飯」,去除身上的牛糞味。
但生活偏偏要對高加林開玩笑,由於社會的黑暗,高加林被人從教師崗位上刷下來,重新變為農民。
為了生活,昔日為人師的他要提上籃子到集市上叫賣。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他的難堪。
有學識的人把尊嚴看得重於自己的生命,雖然做農民不是一件沒有尊嚴的事,可是一個曾經被人捧上天的人,現在摔下來了,他一定會比其他人痛上一百倍。就像一個氣球,吹得很大很大,終於炸得粉身碎骨。
而首先要面對的,就是旁人的冷嘲熱諷。
這多麼像現在的我們。四年前,我們考上大學,四里八鄉的人都豎起了大拇指,為我們戴上了「知識分子」的高帽。從那以後,我們成為了孩子們學習的楷模,家長們總說:「看看隔壁家的×××,認真學習考上了大學,將來一定有出息。」
可是,四年後,我們回來了,沒有加官進爵,沒有衣錦還鄉。我們難受的是旁人奇異的目光,更忌諱旁人無心的詢問——在哪裡工作?月薪多少?
一切毫無辦法,殘酷的現實把我們趕上了一條更現實的路,四年來無憂無慮的生活結束了。就如一場夢,現在被驚雷炸醒。
「生活的變化真如同春夏秋冬;一寒一暑,差別甚遠!三年前這樣的夜晚,他或者在明亮溫馨的教室里讀書;或者在電影院散場的人群里,和同學們說說笑笑走向學校……
現在,他卻拉著茅糞桶,東避西躲,鬼鬼祟祟,像一個夜遊鬼一樣。」
生活的步伐往往不遵循經濟學「等量代換」的原理。人生,常常都不是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
生活對高加林是不公的,讀書的時候,他比別人付出更多,他比別人天資聰穎,他比別人才華更甚。但不意味著,他比別人有更輝煌的事業。我想,讓他更無奈的,是這個不公正的社會——很多人走後門,搞關系;是這些不平等的眼光——人們歧視他是農民出身,土包子。
於是他只能走回他父親的路,用橛子在土地上書寫人生的詩行。而昔日的同學,憑借著家裡的關系,或是某某局的科員,或是某某單位的儲備幹部。
生活就是這樣不公;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突然想起郭敬明曾寫過的一句話:「十二歲之前的生命都像凝聚成那一個相同的點。而在十二歲那年,生命朝著兩個方向,發出迅速的射線。」
的確,二十三歲的我們也一樣。也許一年前,我們都坐在同一間教室里聆聽同一個老師的同一種教誨。但是十年後,有的人或是飛黃騰達,加官進爵;有的人卻要為三餐節衣縮食,奔波忙碌。
看慣這一切的高低錯落吧,生活最真實的面貌就是這樣。不想和別人的差距拉大,我們只有奮斗、奮斗、再奮斗……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柳青
這是寫在《人生》扉頁上的一段話,路遙借用柳青的這段話概括了高加林的人生,當然,也啟發了我們的人生。
高加林在人生不得志的時候依然點燃理想的火種,照亮了生命里漆黑的路途。他的生活道路真的遇上很多岔道口。後來,他憑著真才實學平步青雲了,但在愛情這個岔道口前,他走錯了——他拋棄了昔日和他同甘共苦的愛人巧珍。
「究竟是生活開了他一個玩笑,還是他開了生活一個玩笑?」
是的,在未來的生活里,我們也會遇到許多的岔道口。我們在保持生活熱情的時候,或者,真的要增加一些自我反省的力量!
「我們要有堅強的性格。一個軟弱的人不能長期勝任艱苦的勞動。性格的堅定是建立在信仰的堅定的基礎上的。一個人要對社會、事業等方面沒有正確的認識和堅定的信仰,也就不可能具有性格的堅定性。而一個經常動搖的人怎麼可能去完成一項艱難困苦的事業?
性格也不不完全是天生的,主要是在長期社會生活中形成的。我們不僅要在創作實踐中,更重要的是應該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尋找困難,在不斷克服各種困難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性格。不要羨慕安逸和享樂,不要陶醉在一時的順利和勝利中,我們應不斷的強迫自己自找苦吃!
對生活應該永遠保持熱情!……」
這段路遙寫在《人生》序言裡面的話,是我要對我自己以及更多即將走向社會的人要講的話。
人生就如一陣風,它是能穿越荊棘的。只有穿越過荊棘,這陣風才能吹綠萬山遍野,才能吹來萬紫千紅,才能迎來人生的春華秋實!
⑼ 寫《人生》路遙著的,讀後感
路遙著《人生》的讀後感
無意中在宿舍一兄弟的書桌上看到了這本《人生》,於是便抽出來看了一下書面以及書面山夾著的那張小紙片上寫的內容,於是我就開始認真的閱讀了起來!
這本書是《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遙創作的,之前也聽說過這個名稱也看到過別人看他的文章,自己卻一直沒有看,今天的閱讀給了我不少的啟發,馬雲看過這本書後對這本書的評價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人是路遙,18歲時我再度高考失利,應聘了五六個工作都沒人要,只能去當送雜志的零工,是《人生》改變了我,讓我意識到不放棄總有機會,否則我現在還在踩三輪車呢。」也是馬雲的這番話讓我下定了要認真看完她。盡管裡面的歷史背景和現在不在一個平面上,但是她所訴說的道理卻是亘古不變的,以前我也看一些勵志的做人的,引領我們前進方向的書籍,這本書卻改變了我對人生的看法,感覺以前的自己是多麼的浮躁,幻想渴望去到一個自己做夢都想去到的地方干一番驚天動地的事,然而這樣的想法沒有在我心中磨滅,只是更加理智的去考慮我的人生要何去何從。我也曾問過自己,人的一生為的是什麼?我說,為的是內心深處的理想能夠生根發芽並能茁壯成長,為的是身邊那個一直風雨相依的愛人及家人朋友。是的,這個一直在我心中沒變,這就是我人生的追求。《人生》中的高加林在自己的人生追求中,他渴望自己的閃光點能夠得到釋放得到發展,但是他的渴望讓他變得不理智甚至浮躁起來,他為了自己的發展放棄了與他風雨相依的劉巧珍,追求了能夠讓他見到更大世面更大發展的黃亞萍,但是他的這個夢卻被一個舉報,失的一無所有,只能重新回到農村當農民,一切又得重新開始,最後他也因為這一切一切的變化看清了自己的不足自己的迷失,這樣的打擊也使得他不再浮華,而是腳踏實地的走好人生中的每一步,故事的結局也是在他的後悔反省中認清了自己。
看完了《人生》,心中一直的壓抑也釋放了不少,從中學到的道理也讓我更加的理智的看待未來的人生。人的一生沒有誰是一帆風順的,總是要經歷一些曲折之後才會變得更加成熟更加理智。我也一直在看一些勵志的文章一些振奮人心的書籍來為自己對人生的美好追求進行激勵以及從中學習到做人的道理,然而那些話卻不能像《人生》這樣用故事的手法來詮釋人生中的進與退、得與失。《人生》中的一段文字給我的印象甚是深刻「現實是不能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誰如果要離開自己的現實,就等於要離開地球。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尤其是對於剛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輕人來說,這應該是一個最重要的認識。可是,社會也不能迴避自己的責任。我們應該真正廓清生活中無數不合理的東西,讓陽光照亮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使那些正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年輕人走向正軌,讓他們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讓他們的理想得以實現。」
人的一生不怕跌到了,就怕跌倒了不爬起來!面對未來我們不能急於求成,要理智,慎思慎行!
讀《人生》有感
這是我第二次翻看路遙的《人生》,感觸遠勝於第一次。第一次看《人生》時,我很詫異路遙為何要把《人生》作為小說名。記得第一次看是在讀高二時,那時候還不能理解小說的內容,只是一味單純的以看小說的眼光來看待這本書,但上大學後,再來看它時,卻是另一種感受。 先來談談《人生》的情節吧。小說背景取材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陝北農村地區。主人公高加林是一個年輕的農村人,他高中畢業當上了小學教師,就在他以為自己的才能和抱負能得以實現的時候,命運第一次給他開了一個玩笑。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利用關系讓自己兒子頂替了他的教師位置,而他也由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變成了一名普通的農民。在這次人生的低谷中,他收獲了一份美好的愛情,開始與農村姑娘劉巧珍談起了戀愛,這使他的精神得到了慰藉,本來照著發展下去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命運又垂青了他。沒過多久,因轉業回鄉的叔父的關系,高加林很快又回到了城市,並且成了一名縣通訊幹事。此時,加林重新遇到了他高中同學黃亞萍。在黃亞萍猛烈的愛情攻勢下,並且有機會到大城市發展,他艱難地舍棄了農村姑娘劉巧珍,開始了與黃亞萍「羅曼諦克」般的熱戀。然而,好夢難圓,命運又一次捉弄了高加林,高加林通過關系在縣城工作的事被檢舉揭發,他因此又一次回到了農村。而此時,已是物是人非,巧珍已嫁他人。在聽完德順爺爺的一席話後,高加林也開始真實而深刻地思考「人生」這一命題。
高加林他身上既體現了現代青年那種不斷向命運挑戰、自強堅毅的品格,又同時具有辛勤、朴質的傳統美德。他熱愛生活,心性極高,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關心國際問題、愛好打籃球,並融入了時代潮流中。然而,真實的現實與理想之間產生強烈的反差,也形成了他矛盾復雜的性格特徵。縱觀他的人生,總是充滿跌宕起伏,不斷在得到中失去,又在失去後得到,繼而又失去。正如路遙在小說中所說:「生活啊,生活,有時候讓夢想變成現實,有時候又讓現實變為夢想。」而高加林也在其中品嘗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什麼是人生?無數先哲用事實告訴了我們:人生是從降生到死亡的過程,而這過程怎麼走就是人生。我認為人生就是在這過程中對生活的種種選擇,或對或錯。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的權利,但現在對於我們來說選擇的機會多了,倒讓我們手足失措,迷茫了。而從高加林身上我們能看到他缺乏一種堅定的信念,對生活搖擺不定,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人致命的缺點。所以,不管我們如何選擇,就一定要堅定信念,就算錯了,也不必垂頭沮喪,過錯也是試金石,大不了重頭再來。正如小說結尾德順爺爺所說的:「娃娃,你不要灰心!一個男子漢,不怕跌跤,就怕跌倒後爬不起來,那就變成死狗了…….」
而人生的另一特點就是無法預知,在這一秒永遠無法預知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正如高加林在當教師時不知道社會的殘酷,會讓他再次淪為農民,在他當農民的時候也不知道他能重新回到他夢寐以求的城市,而他在城市正准備好好實現他的理想和抱負時,更不知道他自己又要重新回到農村。也許我們在抱怨社會的種種不公,但我想說的是,社會本來就如此,沒有絕對的公平,世界上只有兩種事是公平的:一是時間,二是死亡。所以,我們惟有在有限的時間里做出更多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不是怨天尤人。無法預知又怎樣,人生本就如此,也不必太糾結於此,做好當下,足矣!
作家柳青曾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譬如政治上的岔道,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而我們,也即將踏入社會,也將面臨諸多誘惑與考驗,如何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人生的選擇,選擇的人生,或對或錯,一切未知!但我在這里想說的是,不要因為烏雲遮住了藍天而止住我們奮飛的翅膀,也不要因為洶涌的浪濤而打破我們乘風破浪的勇氣,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慎重選擇,堅定信念,勇往直前!
⑽ 讀路遙《人生》讀後感,八百字作文
人生,就是各種矛盾與選擇的結合體。面對矛盾,我們總要學會取
舍;作出選擇,就該承擔一切後果。
一氣呵成的看完了路遙的《人生》,我發出一聲嘆息繼而陷入了一
陣沉默,為書中主人公高加林矛盾式的愛情,戲劇性的前途,悲劇色
彩的人生。
究竟是生活開了他一個玩笑,
還是他開了生活一個玩笑?
亦或是生活本身就充滿了戲劇性,
不斷的交替給予我們驚喜與失望?
還多人說高加林的悲劇是他錯誤選擇的悲劇,
我覺得不然,
在那個落
後的年代,權力的社會,貧瘠的農村,他根本沒有選擇的主動權!我
想,那個原本很美好的男子的悲劇,就是那個混沌時代的悲劇,就是
那個權勢與壓迫社會的悲劇。
高加林,
是那篇昏暗黃土地上的一抹亮色,這個才華橫溢、滿腔激
情與活力、
有著理想與追求的俊朗的男子,
終究是與那個精神世界貧
瘠落後的農村格格不入的,
他經歷過學校教育,
受著文明的熏陶和知
識的涵養,
骨子裡有種「文化人」特有的清高,
他嚮往外面廣闊的天
空,
渴望完全的實現自我價值,
那方矮窄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不
是他的追求,
最終卻悲哀的變成了他的歸宿,
生活還真的是愛開他的
玩笑啊!
第一次因權勢的黑暗被判回黃土地,高加林無法改變這不公的安
排,
他用一種近乎「自虐」式的瘋狂體力勞動去掩蓋內心世界的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