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窺狂人影評
A. 《啟示錄》的影評
《啟示錄》的影評:
《啟示》:以好萊塢的方式幹掉好萊塢
評 啟示錄
(選自Mtime時光網 作者:日影未入門)
500年前,哥倫布開始創世航行的前夜,南美洲的土著居民瑪雅人,在創造了瑪雅文明的輝煌後瀕臨消亡。《啟示》的故事就發生在此時,大略相當於公元紀年的1500年。電影的開篇說道,一個偉大文明的毀滅只可能來自其內部。
梅爾·吉布森是典型的好萊塢導演,但他的獨特之處是,他的視野更乖張,內心更沖動,對於好萊塢的堅守怪誕卻更偏執。華萊士被押上了斷頭台、耶穌被綁上了十字架,似乎不承受肉體的極致之苦,便無法得到精神的超脫和重生。
《啟示》的凌厲首先表現在鏡頭的血腥上。以獵殺貘(野豬一種)的一場戲作為開篇,畫面原始生猛、異常干凈,並排的尖刺刺入貘的身體,虎爪和夥伴們手撕貘肉,生吞卵蛋,粗野調笑。從這一刻起,影片就不曾停止過對個體暴力的渲染。標槍刺穿身體,毒蛇咬破喉嚨,黑豹撕碎人臉,個人的受難再次達到了觀者承受的極限。
然而,梅爾·吉布森不再滿足於戕害個體,這一次他想要讓整個文明遭殃。用他的影像對瑪雅文明的離奇消失作出註解,進而對全人類的命運給出思考。這個野心的實現,是梅爾·吉布森用最好萊塢的敘事模式(就像是一出通俗劇)對好萊塢做出的哲學意味上的解構。
於是有了走馬燈似的、在高高的金字塔上、被砍下的頭顱和被掘出的跳動的心臟。不計其數的頭顱和斷頭的屍體從塔上滾下,布滿台階的暗紫色的血跡讓人聞到了死亡的味道。極致出現在布滿烏黑色屍體的死人堆那場戲中,觀者的體驗甚至超離了恐懼,產生出非現實的荒誕意味。瘟疫、內訌、爛殺,甚至是生育能力的喪失,都是瑪雅文明消亡的佐證和寓言。
梅爾·吉布森在一張好萊塢樣板英雄般的面孔下,有著哲人般深遠的思考和狂人般不羈的靈魂。所以難免,影片的影像和表層脫離不了好萊塢的黃金套路。這也是很多人把本片作為勵志片來看的原因。人們無法忘懷華萊士的振臂一呼,似乎也在虎爪的疾逃中看得熱血沸騰。
然而虎爪的逃生不再是純粹的個人意志,而是宿命有意的安排。那場突如其來的日食,終結了血腥的祭祀,也讓斷頭台上的虎爪死裡逃生;同族兄弟的捨命相救,讓虎爪有了逃入森林的可能;在追逐與被追逐的博弈中,幸運的成分同樣不可忽略,比如飛身瀑布的一縱,比如早就安置完畢的獵器。雖然,虎爪對妻兒的愛、來自父親的激勵、以及逃生的意志依然讓人看得心生敬意。
看破這層表象不難,然而梅爾·吉布森的真意又何在?在我看來,吉布森是在通往好萊塢未來的路上,實踐著自己的認知。那就是,用最好萊塢的方式來超越好萊塢。影片的影像意義、表象意義無一不是向經典的好萊塢模式致敬:意志的救贖、弱者的勝利、勵志的意味。然而穿透表象,我們看出了血腥的B級片風格、cult電影的無厘頭、遠逝的文明所帶來的神秘氣息、無意義就是意義的後現代電影的神髓。
瑪雅人誇張的文身飾物、血涔涔的金字塔上的瘋狂屠戮、疾逃的路上驚心動魄、黑豹炯炯有神的眼、奴隸搬鑿石灰的白、氤暈著原始薄霧般的綠,這場狂歡式的視覺暴力同樣是對現代文明、集體無意識的策反和顛覆。
梅爾·吉布森通過這部影片表達了他對於人類文明的思索,順帶給好萊塢電影提供了一個另類的出口。對暴力干凈緊湊的鋪陳、對人性層遞式的挖掘和深入,在所有手段和表達的背後,導演並非為了標新立異,而是老老實實地堅守著好萊塢電影的規矩,只不過,他帶入了一種嶄新的境界。
兩層含意上的結尾十足的好萊塢,虎爪的妻子水中分娩,意味昭然若揭;面對代表現代文明的航船的到來,虎爪選擇了離開。然而在我看來,這正體現了導演在深層思考上超越好萊塢的所在。並非說這樣的結尾不好,只是會有太多的人誤會了導演的意圖。
事實是,虎爪的離開,未必是幸福的開始,更可能是苦難的開端,歷史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降生的嬰兒與其說是瑪雅人傳遞種族與文明的希望,不如說是人類文明的模稜兩可的預言,因為又有誰能肯定,這個嬰兒的出生就一定指向新生呢?人類總是自以為是。
B. 五個撲水的少年的影評,最好是自己的感想.......
我沒有寫過長評。。寫得不好。。 幫你轉幾個影評 你挑吧~~
1、就在昨天,當那五個撲水的少年坐在長途公共汽車的最後排,一起唱歌,奔向他們的海邊特訓地的時候,我的心思,也跟隨他們一起,一下子飛回到4年前,那個太陽特別大,光線特別亮,大家都特別大聲地唱著鬧哄哄的歌的夏天。
影片幾乎每個鏡頭都充滿了陽光,照在公路上,游泳池,照在海邊,校園,照在撲水少年裸露的黝黑的肌肉上。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熱血沸騰呢。即使老的人,看這些閃爍著太陽的金黃光芒的一幕幕,也難免為自己年輕時曾經有過的那些美好的夏天們而萌動一下的吧。
這樣的夏天,喚起我們美好回憶的還有那些人,多麼像那年的我們,和那年我們身邊的他們。游泳隊隊長同學,一直是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也一直幻想著自己哪天突然咸魚翻身,現在,你的機會終於來了不是嗎?還會害怕心上的女孩子覺得自己游花樣沒有出息。那個被火燒掉朋克的頭的小子,你也太帥了吧~有耍帥的地方就不會沒有你,游泳,籃球,樂隊,還接受采訪上電視,哈哈哈典型的風光男子。讀書狂人同學,沉浸在數學物理的世界裡,在游泳池裡也不被大家看好,但最後大家在你的指導下成功作出了那個圓圈的變幻,你作出成功的手勢,那真叫一個揚眉吐氣呀。小gay同學,那個時候不管同性異性,多多少少要使用託人告白的方法吧,然後再在一次什麼重大活動中借機接近他,然後再在眾人的起鬨下,一個看似程序化卻滿懷深情的擁抱。刻苦練習肌肉那個,你那個自信滿滿的笑和你身上的排骨還真是不搭配啊,不過又怎樣呢,你在跳舞機上可真的把大家都震了!還有那個女校的女孩子,兇巴巴兇巴巴的還給人家做了愛心小泳褲啦啦啦~
真美好啊真美好,然而這樣美好的夏天,卻又是即將分別的夏天。當表演的前一天,玲木對游泳池邊的男生們說就要畢業了,以後就沒有這樣的活動了,大家加油。之類的話的時候,我一想就想到了灌籃高手裡赤木對三井說:這是我們最後的夏天。
那麼最後的夏天,一定要不留遺憾的過。
在最後的表演前,那養魚的大叔對那個有些害羞,還在猶豫要不要出場的主角說:如果去了,可能是一時之恥,若退縮,卻是一生的遺憾。是啊,不能留遺憾的。所以才有了那一場熱情洋溢又有些放肆的表演,那些編排那麼好笑,那些動作那麼熱鬧。全場跟著喝,歡呼大叫,那場面,排山倒海,那感覺,晶瑩剔透。每一次入水都讓人愉悅,每個人都那麼開心。真難得。最後在岸上,主角在那女孩面前的那段大膽的即興的舞,光頭帥哥和和以前籃球隊隊友的眼神一交,會心一笑。所有人歡慶勝利般的那些笑容。
如果說這樣的夏天,還有什麼不完美。那就是它似乎太過無拘無束和年華燦爛。讓20出頭的我也已經開始緬懷自己的青春了。
如今要畢業了,又是最後的夏天了。
那麼最後的夏天,一定要不留遺憾的過。
2、最近。對影象十分疲憊。
尤其是那種。
與所謂。男女之愛。有關的。物事。
受不了哭哭啼啼。
受不了掙來扎去。
受不了你儂我儂。
受不了雞毛蒜皮的。愛恨情仇。
心裡免不了嘀咕。你他馬的有完沒完呀。
所以把Waterboys挖出來。看了再看。
我喜歡。
這種。天真傻氣的。沖勁。
乾脆利落。清爽怡人。
原來。青春。
可以無關纏綿。無關遺憾。無關轟烈。
只是一種清涼的。溫馨。也十分美妙。
淺顯卻不浮淺。
哦哦。因此。
美妙的給了我。一個涼爽的夏午。
過後。友人問我。
有沒甚摸愛情片推薦。
因為想看些美好的東西。
我一臉哀戚的看著她。
哦哦。親愛的。
你怎麼不知道。
有很多愛情以外的美好和舒爽呢?
3、這是一部2002年的老電影,最近才看的。說來有趣,最近看了幾部日劇,因為《交響情人夢》而看好玉木宏,因為《天地人》而欣賞妻夫木聰。巧的是,《五個撲水少年》正好是二人初顯風採的銀幕之作。
所以,看這部電影既感動於電影中那群無畏的高校男生姿意揮灑的青春,又不由自主感慨於電影外兩個演員近十年演繹歷程的變化。
看這部電影很容易把情緒帶回到自己的青春歲月,邊看最後一段水上芭蕾的高潮戲,邊就情不自禁想起初中最後一個國慶節演出,班裡一群男生自編自排了一段音樂火爆、舞姿勁辣的霹靂舞,惹的全校女生一個勁兒尖叫鼓掌,那個全場HIGH到沸點,忘我投入的場面我一生難忘,那也可能是我青春歲月了最後一次盡情溶入集體活動的經歷。
所以,看到那群青澀可愛的男生在碧水艷陽下大跳搖擺舞,在浪花中盡情展示健美身姿和獨特絕技時,聽到那班平日矜持溫順的女校學生尖叫大笑、全場沸騰的掌聲時,真的感覺無比舒暢。只有那樣的青春時光,才能做出那樣無所顧忌的放肆姿態;也只有那樣的瀟灑歲月,才可能投入100%的熱情和自信。
仔細想想,誰都有過被異性吸引的豆蔻年華。那個年齡的男生正是渴望展示性別魅力博取女生青睞的青澀年華,而那時的女生,也正是羞羞答答卻對異性產生朦朧好感的年紀。所以,全片最大的成功正是抓住了一群平庸男生跳花樣游泳的噱頭,來吸引觀眾的眼球,並從中挖掘喜劇因素。但是,這樣的題材處理不好,不僅不會有健康向上的教育意義,反而可能顯的低級趣味。
針對《五個撲水少年》,曾經在一個評論中看過這樣一句評語:風流而不下流、搞笑而不庸俗。導演的功力讓一個充滿不確定因素的題材不僅帶給觀眾清新爽快的美感,更帶出一個勵志向上的主題。
高潮表演中,內向害羞的隊長終於敞開心胸,勇敢地在女友面前大跳熱舞;一根筋的數學天才居然會和耍帥酷哥共同上演水上婚禮;而那個一心渴望做肌肉男的瘦猴小子,則在熱辣的節奏中帶領一幫泳裝男生大跳勁舞。小麥色的肌膚,健康的體魄,飛濺的水花,誇張的動作,所有這些都讓人興奮,不僅因為這些男孩活力四射,更因為只有這個年紀的男孩做出這樣的舉動才會引人開懷,因為,大膽奔放、滋意揮灑是青春特有的專利。
說實話,就象最後這段水上芭蕾要在女校的游泳池表演才會高潮迭起,這部電影雖然是老少皆宜的大眾喜劇,但日本人的「色」還是隨處可見,比如曖昧搞笑的同性情節,讓人大跌眼鏡的「媽媽桑」片段,甚至是隊長最後的「超級失誤」都或多或少帶有另類喜劇效果。但導演的處理方式卻絲毫沒有下流意味,反而感覺很溫馨有趣、令人忍俊不禁。
由此讓人想到,如果是我們國家來拍這樣一部高中生電影,因為受到種種限制,總歸會刻意迴避很多內容。比如早戀(鈴木隊長的純情戀愛),比如不合國情的笑料(以上所列各種細節),比如不適宜中學生的動作和對白(泳裝男生的大段熱舞)等,然後,教師的引導作用必定會起到關鍵作用,周圍長輩的大力支持,同學們的熱情鼓勵……。想必,這樣的情節也會很勵志,這樣的故事也會更符合國情,但……隨處可見的情趣卻可能大大折扣。
回頭想想,這部電影真正打動我的,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五個平庸男生的成功其實說明了兩個最簡單的道理——「天生我材必有用」+「團結就是力量」——每個看似平凡的男孩都有其可取的一面:隊長的執著,帥哥的鼓動力,瘦猴的節奏感,書獃子的數學功力,娘娘腔的親和力,所有這些都在關鍵時刻發揮了作用,並最終促使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圓滿成功。有一個細節很有意思,帥哥在做完表演前的動員講話後表示,自己是代不善言辭的隊長發言,但隊長畢竟是隊長,還是要做總結發言……。這個表現欲超強的游泳隊元老居然絲毫沒有搶班奪權的願望,絲毫沒有爭先恐後、蓋過隊長風頭的念頭,這樣的細節實在值得我們學一學。我們當今的教育似乎太重視競爭,從分數排名、到競選班幹部,從擇優入學、到評選各種先進,所有這一切都在告訴孩子們,只有無時無刻壓人一頭,才可能引起同學、老師的注意,才會出人投地。這樣的教育理念,逐漸把所有人都孤立起來,每個人都要單兵作戰,並時時堤防被人背後捅一刀,在最單純的年華就忽視友誼,忽略團結合作產生的巨大力量,這樣的社會將如何發展?試想,如果這五個人都只為自己出風頭,如果他們在得到媒體關注、學校支持後拒絕讓其他人分享成果,結果又會如何呢?必定就沒有了這場精彩的演出。在這樣一場宏大的表演中,無論最先參與的是誰,無論因何原因而參與,只要努力過,只要付出過,每個男孩都是功臣,成功是所有人共同奮斗的結果,缺少誰都不可能圓滿。
4、青春是最大的賣點,青春的美少年更是一大賣點,跳水上芭蕾的青春美少年就更是賣點中的賣點。
這部電影好看是無庸置疑的,看完後我甚至忍不住把最後表演的部分再看了一遍,精彩逗趣的編排,妙趣橫生的表演,高潮迭起的音樂,配上金光璀璨的陽光,黝黑健康的身體,透藍靈動的碧波,尖叫不迭的觀眾一切在泳池邊恰到好處地勾畫出了一幅美麗生動的青春夏日圖。視覺上與聽覺上能夠享受到青春的清透。
故事簡單,非常簡單,簡單到都不需要去敘述。典型的日本式勵志情節。但是簡單就是美,不是么?少年的無奈妥協壓抑傷感矛盾羞澀都在簡單的故事中一一呈現,當這一切遇上青春似乎便分外出彩,好象夢露的痣,本該是缺憾,卻因為其組合得恰倒好處便神奇地產生了令人著迷的效果。
5、
十六七歲那個年紀好像暴君,可以讓你高高在上,也可以讓你瞬間跌入無盡的深淵。唯一的仁慈在於,它總給你鼓起勇氣的一線陽光。
升高三的夏天,曾經令我非常煩躁。
某一天,陽光曬化了我的窗戶,知了聲讓我開始幻聽,手中的汗浸濕了那支水筆,我終於歇斯底里的、顫抖著把手中的黃岡理科綜合卷團成一團,用力甩到牆角。
然後我看著它,心裡默默地找著最惡毒的詞。
這時候媽媽進來,一臉錯愕,然後慢慢轉為暴怒。按照電影的演法,後面的鏡頭就省略了。
接下來的鏡頭是,我掛著金豆把試卷展開,按平褶皺,繼續做剛才不會的題目。看看窗簾後面太陽刺眼的光暈,我跟自己說,恩,到了你結束生命的時候了。這樣想過好幾次,可是總是找不到最佳途徑。
第二天,一如既往被媽媽逼出門去補課,走出了門,卻擅自改了主意,朝車站走去。
上了車,坐到最後一排靠窗的位置,就這么一直坐著,看著外面閃過的破爛店面,聽著偶爾飄來的爛俗的情歌對唱,坐在旁邊的人換了一個又一個,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香的臭的,我恨恨地想,世上這么多人,沒有人跟我在一個世界。
坐到終點是我們那邊最大的一個購物中心,哼,其實就p大個地方。我開始在裡面逛,每個角落都看了一遍,把電器也看了,把男裝也看了,把羽絨服也看了,把金銀首飾也看了,最後坐下來,獃獃地看過路人,想著,真不是一個世界裡的。
天開始黑的時候我有點矛盾:回不回家呢?回去,等待我的自然是風雨大作,因為學生沒去補課老師肯定告訴家長;不回去,我今天住在哪裡?露宿街頭嗎?我們那邊治安還是不好的。
就這么想著,我已經來到了車站。看了看錶,差不多已經到了末班車的時間,車站里只有我一個人在等。難道末班車已經走了?
我這時做了一個在現在看來仍然心有餘悸的決定:我今後的命運,決定於這個末班車,如果它來了,那麼我上車,回家,繼續我痛苦的黃岡;如果它已經走了,那麼我永遠不再回家,就此浪~跡~天~涯~……汗。
想到這里我開始擔心我的未來,甚至想到了我的各種各樣的結局,有的是沿街乞討,有的是進監獄,有的是被人毒打致死,反正是無窮無盡的未知。
我這么想著的時候,末班車就晃晃悠悠的來了,我像個正常的乘客走上車去,回頭看看,似乎看見一個皺著眉頭的小姑娘永遠站在了那裡。
意外的是,回家後沒有任何風雨,還出乎意料地得到一碗雞蛋面。我很知趣地什麼也沒說,可是後來卻分明聽到媽媽偷偷在哭。
所謂勇敢,不是你敢於挑戰多麼危險的事物,而是你是否有勇氣挑戰你的內心。
經歷過那樣的青春,所以我知道,那是最脆弱的事物,缺乏自信,甚至一點風吹草動也會把它擊倒。可是那也是最堅韌的事物,可以屢屢倒下,也可以屢屢再戰。
我想,我還是勇敢的。
是為了一時的羞愧而退縮,還是為了不後悔而繼續,你又怎麼選呢?
6、還有不到半年我就要十八歲了。在這之前的十七個年頭,就像是一條從家到學校的路,有不同的天氣,有不同的心情,有不同的路人和你擦肩而過,有刻意跟你過不去的黑貓,也有百吃不厭的雪糕。我躲不開學校,更離不開家門。
青春里的小事,就發生在這條線段上,看似變化多端,卻不偏離它應有的軌道。
我第一次戴上紅領巾的時候,心跳得特別快,現在長大了反而很少再有那種激動了。我回家,把紅領巾平整地攤在床上,只覺得它閃著神聖的光,戴上它光環就會跟著我走。
我天性膽小,第一次舉手發言我作了很長時間的心理斗爭,這其中也少不了父母的嘮叨和老師的關懷。他們很費心,教育小孩子不得不用很多比喻句,祈使句,條件句,不得不用誇張的面部表情。當我猶豫著抬起小手時,我看到了老師的眼在放光。
我第一次戴上中隊長的徽章心裡別說有多自豪了。我迷戀徽章的形狀,把它別在校服上就透出一種制服的威嚴與力度,就像軍人肩上的勛章。鄰居的奶奶見我就誇,同學看見我都會多盯幾眼,我就別提多滿足了。
那時候熱播的《流星花園》讓我進入了花痴時期,但這以後也沒有任何偶像劇能給我那種灰姑娘的幻想。
我升中學時第一次面臨陌生的環境,我很怕生,但更怕孤獨。有個女生我看見就喜歡上了,她皮膚白,頭發厚,鼻子上有顆痣。當我鼓起勇氣向她自我介紹時,她笑了。從此我們就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我第一次參加運動會心裡特別糾結。當裁判的槍聲想起時,我的心都要跳出來了。雖然我從沒有拿過獎牌,但我還是很喜歡運動會。
我第一次數學得滿分時我的眼淚都要流出來了,盡管那次班上好多同學都是滿分。我從那一刻起突發奇想認為自己愛上數學,數學也愛上了我。但不久後這被證明是無恥的謊言。
我第一次上台演講就成了我最悲痛的回憶。開場挺激情澎湃,可沒過多久,我就忘詞了。我先是一愣,然後臉紅,最後在台下同學們鼓勵的掌聲下羞憤地下了台。我的朋友到後台安慰我,我還是沒有臉走出去。我在初三時將這件事寫在了作文里,最後得了高分。
我第一次在音樂教室領唱,沒有想到得到了大家的仰慕。他們都說我有一副好嗓子。我也因此加入了音樂社,後來成了音樂部部長。
我第一次吃義大利面,竟不敢發出任何聲音,雖然面很誘惑,但我還是很注意形象地吃得一根不剩。刀叉對當時的我來說很重,我真恨不得手抓。
我第一次坐過山車,沒有任何退怯,我懷著與生俱來的冒險精神完成了刺激探險,但我手裡拿的棉花糖在坐完後只剩一根木棒了。
我第一次給過生日的媽媽買禮物。我只花了十塊錢買了一個小戒指,媽媽卻至今都把它保存一個比戒指貴很多倍的盒子里
我第一次因為要參加學校的元旦晚會而化妝時,心裡猛然有了蛻變成美麗女人的幻想。我在幼兒園時曾發誓以後要做穿高跟鞋,走起路來噔噔響,肩上還挎著拎包的,塗著紅色口紅的阿姨。
我第一次喜歡上高年級的學長時,我明白了擦肩而過的心跳。我為了認識學長而費盡心機,在成為朋友後我為了讓學長喜歡我也費盡了心機,最後的總結是——love requires skill and perseverance.
我開始迷上看電影是在上高中過後,當我學會在電影結束後流淚時,內心的傷口卻癒合了。
……
……
……
這些都只是這段路上了一個個鏡頭而已,青春的小路,有很多冒險,卻沒有陷阱,因為,青春,沒有失敗。
We are young so we have a lot of time to experiment.
那些只屬於青春的故事,那麼短,而永遠沒有辦法重復。
就比如今天,我第一次參加義賣會,我的路上有多了一顆鑽石。我用自己的雙手為災民捎去了一粒米、一角步、一線生機,我很驕傲。
還有不到半年我就要十八歲了,還有不到幾天我就要高三了,還有不到一年我就要上大學了……
還有多久青春就要離我遠去了?
C. 《尖峰時刻2》1600 字的影評。 認真的進來 我所有懸賞都在這了
《尖峰時刻》原劇和續集在商業上的巨大成功,使很多人產生一種錯覺,以為那是中國功夫的神奇作用。殊不知,成龍對該片的最大不滿,就是它將原本精心設計的武打戲切得零零碎碎。在成龍主演的港產片中,我們能看到整段的精彩武打;然而,這些影片在北美市場上票房平平,而好萊塢為他度身定做的《尖峰時刻》大受歡迎,但同時在亞洲市場卻無法讓人雀躍。這說明了《尖峰時刻》是一道美國化了的中國菜,甚至說它是貌似中國菜的美國菜也不為過。成龍的明智在於他願意用好萊塢「配方」來調制他的獨特「原料」,盡管他當初對這種做法並沒有信心。
揚長避短,嘗試新路子
成龍非常聰明,他深知自己在亞洲電影市場上的大哥大地位,並不能保證他打開好萊塢的另一片天。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他曾有過獨闖好萊塢慘敗而歸的經歷。即便是靠《紅番區》揚名美國後,他上晚間的綜藝脫口秀仍被排在二線明星的出場位置,在一番「全球最大的電影明星」介紹詞後,跟在一個半紅不紅的電視明星後面。他知道,他的「佳餚」需要用好萊塢模式來重新包裝。
在這一波攻打好萊塢的華人明星中,成龍似乎是對自己的短處最有自知之明的。最明顯的例子是英文不夠好,這對於吃演戲這行飯的應該是致命傷。綜觀打入好萊塢的外國演員,從英格麗·褒曼,到朱麗葉·比諾什,甚至同以拳腳打天下的尚格雲頓,哪個不是操一口流利的英語?而這批華人演員,語言能力似乎一個比一個蹩腳,恕我直言,在美國影院里聽起來真是讓人起雞皮疙瘩,還不如像章子怡那樣索性講中文,配英文字幕。諷刺的是,前一批打入好萊塢的華人演員,如陳沖、鄔君梅等,英文都很棒,但星運卻不及現在這一波。英文好不一定是成功的前提,但既然要在人家的地盤上干出點名堂,熟練掌握他們的語言應該是必備的技能。
李連傑在英文片中很少開口,一旦講話,台詞也很簡短,但這種高倉健式的沉默扮酷用得太多就會失去效果,使得那些腦子不轉彎的觀眾都意識到,這原來跟人物個性無關,而是演員的語言能力使然。周潤發的麻煩更大,因為他屬於演技派,不能靠拳打腳踢征服觀眾。似乎僵硬的英語還不足以顛覆一項演藝事業,他選擇了《安娜和國王》這部註定雞蛋撞石頭的影片。影界誰不知道,尤伯連納塑造的泰國國王早已深入人心,恐怕讓泰國國王親自來演也無濟於事,如今周潤發重新演繹,就好像請一位韓國美女來重演黃婉秋的《劉三姐》,從一開場就會受到觀眾的排斥。
成龍則不同,他非但不迴避自己的語言問題,而且把它融在戲中,使英語不流利成為所塑造人物的一項特點,甚至變成笑料的基礎。在《尖峰時刻2》中,他的嘴被貼上膠條後,支吾著讓黑人搭檔救他,膠條撕下他問搭檔:「你聽不懂我的話嗎?」搭檔回答:「沒人能聽懂你們的話!」事實上,在該片中,除了那個演幕後老闆的壞人,幾乎沒有人講規范的英語,有粵語式英語、普通話式英語、黑人式英語、西班牙語式英語——還有黑人式粵語,交雜起來的確有點好笑。據說在片場上這種八國洋涇浜現象還引起不少溝通麻煩哩。
形成成龍的幽默武打風格的,主要是無聲片時代的啞劇表演,如巴斯特·基頓的電影,但此類風格離喜歡玩深沉的現代人稍微有點脫節。怎麼辦?搭配一個如同唱饒舌歌的黑人喜劇演員,那刺耳的尖嗓子和損人的語言跟成龍諧趣而近乎優美的動作戲竟然水乳交融。讓一個當慣男一號的動作巨星跟一個只會耍嘴皮子的小丑平分秋色,這絕不是一項容易的決定,尤其是那個小丑拿2000萬片酬,而你只賺1500萬(成龍能用於心理平衡的事,是銀幕上他的名字排在塔克之前)。
好萊塢編排模式,美國式種族玩笑
成龍和塔克的搭配如同一帖歪打正著的秘方,一旦威力發揮出來,每次調制似乎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尖峰時刻2》的劇情很簡單,即便是該片的忠實影迷也不得不承認這個故事只是用來晾衣服的繩子,是鐵絲還是尼龍繩並不重要,只是衣服好看就行。這些吸引人的「衣服」是什麼?
塔克對成龍說:「我要把你一拳打回明朝!」
成龍對塔克說:「我要把你一腳踢回非洲!」
以上兩句台詞出現在影片中兩處不同的地方,但它們集中體現了該片的幽默風格和生財之道,即種族笑話。種族笑話曾經是美國喜劇的一大派系。由於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各個族裔之間存在著很大的文化差異。許多人對來自落後國家或初來乍到的移民心存歧見,於是在藍領階層便衍生出善意或非善意的玩笑,如嘲笑波蘭人腦子笨、義大利人沒心眼、亞洲人矮小古怪等。六十年代民權運動興起後,主流社會越來越排斥這類偏粗俗的幽默,把它們看成是種族歧視的一種表現。
然而,壓制不等於絕種,因為產生這種笑話的土壤依然存在,而且越是壓制,笑話的效果越好。近年來,有人開始用擦邊球的方式重新振興種族幽默(嚴格說是種族嘲弄或種族謾罵),主要是以一批黑人相聲演員罵白人(有時也罵黑人自己)為特色。他們的推理是:白人罵黑人屬於種族歧視,但屬於少數民族的黑人罵別人就不能算種族歧視。
《尖峰時刻》的主創人員找到的秘方就是:讓在美國社會同屬少數民族的亞洲人和黑人互相搭檔,互相笑罵,把那些常年流傳於民間卻無法登大雅之堂的笑話安然無恙地搬上銀幕。美國著名影評家羅傑·伊伯特告訴筆者,該片中任何一個類似上述例子的種族笑話,若出自白人之口,這部影片根本不可能通過電影公司的內部審查,他也驚嘆居然華人對此沒有反響(既然片中台詞多數給了塔克,自然黑人嘲笑華人比華人嘲笑黑人更多)。有相當多的主流媒體均對塔克的「損人」幽默表示反感,但影迷大眾卻不以為然,他們認為塔克和成龍之間的「互損」並沒有敵意,更像是一對老夫老妻在拌嘴。
如果說塔克「損」華人尚能作此解釋,那麼他對白人的攻擊可謂極端惡毒。如他的犯罪陰謀理論是:「每一樁犯罪案件背後,都暗藏著一個有錢的白人。」如此明顯的「逆向種族歧視」言論,不僅真實地反映了某些強硬派黑人的心理狀態,同時也有自嘲的成分。物極必反,當一種有理的論點走到極端,它便會顯得荒謬。塔克在賭場那段戲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因為莊家沒有給他一千元的籌碼,他大罵莊家種族歧視,並把自己提高到曼德拉和馬丁·路德·金的高度。最好笑的一個細節是,他斥責為什麼整個賭場沒有黑人表演或黑人文化的東西,莊家說他們請了歌星萊昂內爾·里奇,塔克反駁道:「里奇不能算是黑人!」(原因是,里奇的歌曲頗受黑人以外大眾的喜愛。)
可以說,塔克的角色討人嫌是故意的,因為只有把他的言論推向極端,被嘲笑的人才不會真的生氣,誰會跟一個瘋瘋癲癲的人生氣呢?從戲劇的角度講,塔克的不可愛和成龍的可愛相互反襯,若沒有塔克喋喋不休地損人,成龍的表演會變成個人武術專場(盡管大家都對他表示欣賞,但無奈他們屬於小眾市場);若沒有成龍,塔克的刁蠻更像是狂人痴語。
影片的人物搭配模式還反映在章子怡和拉丁美女桑切斯的打鬥戲中,這種類似《霹靂嬌娃》式的套路無疑很討男性觀眾的喜愛。至於章子怡揮腿踢塔克,更多是為了喜劇效果——一個小巧玲瓏的東方女性把一個大個黑人打得暈頭轉向,連塔克自己都覺得又好氣又好笑。當然,武術愛好者希望看到更多章子怡和成龍的打鬥戲,但那樣的話影片又會走進小眾路線(對美國市場而言)。
說起章子怡,她在該片中的扮相非常酷,在動作片反角中可算是成功的形象,未來可以成為一個絕佳的邦女郎。但對於一個想擺脫鞏俐陰影的女星,她的台詞處理簡直就是鞏俐的翻版。
《尖峰時刻2》沒有什麼藝術性可言,但它在套用好萊塢商業片套路的過程中,迂迴地採用了被禁止的種族笑話,巧妙地從美國種族政治中漁利。這種特性使得它贏得了一大批北美市場的觀眾,但也無可否認地削弱了它在大中華市場的魅力。
D. 介紹國外的偷窺類型的電影
·後窗驚魂
劇情介紹:
父親因為意外去世後,受到打擊的凱爾(希安·拉博夫飾)一直沉默寡言,憂慮不安。一位原本好意卻反應遲鈍的老師不幸成了他發泄郁悶的靶子,被暴揍一頓。凱爾也因此受到法庭判決的居家軟禁。母親朱莉(凱瑞-安·莫斯)拚命加班工作維持兩人的生計,卻始終無法了解兒子性格的變化。 幽禁在郊區的家中,沉悶無聊的生活讓凱爾對街坊四鄰產生興趣,通過窗戶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他對新搬來的鄰家女孩阿什莉(薩拉·羅默飾)發生好感。兩人相熟後開始懷疑另一個鄰居是連環殺手,這種猜測究竟是凱爾無聊荒誕的想像,還是會給他們帶來殺身之禍的真實罪行?
======================================
·24小時偷窺網路
劇情介紹:
一個影像狂終日埋首於電視與網路傳來的幻想海洋,九一一的爆炸與高樓倒塌,在他看來是那樣美麗殘酷;或者是安放在不同家庭的Web Cam所傳來的偷窺畫面,不同人生的私密片斷化作影像垃圾,從中卻發現一位美少女不可告人的秘密。百分百影像世代的扭曲極致,反映新一代年青人對科技,影像的麻目;對疏離生活尤保有一絲好奇,渴望沖出去但又懶於行動。
======================================
·非法偷窺
劇情介紹:
本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安吉哈蒙(Angie Harmon)在本片中飾演蘇珊威爾森,她是一位隱私權遭到侵犯的女士,因為有一位鄰居會偷窺她的一舉一動,她並且還赫然發現,沒有法律可以保護她不被別人偷拍錄影帶,即便是在她自己的家裡亦然。 在投訴無門的狀況之下,蘇珊決定把事情公諸於世,不論這樣受到大眾矚目會有多麼痛苦和不自在,她都決意要喚起大眾的注意,致力於修改不合時宜的相關法律。
======================================
·偷窺無罪
劇情介紹:
吳彥祖飾演的Calvin與女友楚、好友四仔合開了一家私家偵探社,專門以高科技手段為客人偵查及偷拍目標。你想了解商界對手的情況,想追蹤第三者是誰,以及對方與你的愛人幽會的情況,那找他們准沒錯。生意興隆的Calvin接到了台灣女子黃小姐的一宗生意,目標任務偷拍是台灣政界女議員季鳳鳴。原來這是她的政壇敵人羅壽南的陰謀,為了讓對手季鳳鳴名聲掃地,他請黃小姐代他處理這件事。經過一番精心策劃,Calvin等人終於將偷拍器材順利安裝在季的卧室,而且拍得了季與黃的纏綿場面。
原本只是一樁生意,但沒想到Calvin在看到季鳳鳴的XX場面後卻妒火中燒。不知不覺間,Calvin竟然愛上了季,並計劃幫她反擊羅壽南。但他怎知政界險惡,自己因此也卷進另一政治陰謀之中。
======================================
·我偷窺,所以我存在
劇情介紹:
電影集中了偷窺和自閉兩大要點,但與性無關,這和影片名帶給我的遐想有很大出入,但這部法國電影卻讓我看得極為入神。 影片中男孩存在的唯一理由確實就是偷窺帶給他的無限慾望,生活就是因為有了慾望才得以繼續。或許可以套用一句爛俗的廣告詞:「如果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好象這么說就有點無恥了,那麼我們來看看電影吧。 一切都得從男孩艾瑞克開始說起,這個沉默寡言幾近失語的清秀男孩。自從親生父親去世之後,他就開始拒絕與人交流。一個人如果關上自己的心門,哪怕身邊的人再如何努力終將徒勞,這很可怕也很無奈。 而母親和繼父的相親相愛更讓他開始覺得所有的人都背棄了他,包括他最愛的母親。在人群中他無處遁形,鬱郁寡歡,惟有躲到自己的小房間里他才可以找到真正的自我。而找到自我的信心源自一架望遠鏡。在那裡他可以看到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介入其中讓他找到生活的樂趣。為此他甚至專門做筆記寫體會。
======================================
·偷窺狂人
劇情介紹:
奴奴,一個英俊的威尼斯大學教授攝影課,與父親同住。父親也是退休教授(真想像不出,這爺倆能教出什麼好學生),現癱瘓在床,母親早已去世。所以父親由一性感女護士照料。
奴奴小時候,母親常穿著薄如蟬羽的睡衣在他面前走動,更有一次曾偷窺到父母激情做愛,——這導致奴奴有嚴重的戀母情結和偷窺嗜好。
======================================
★無聊老生搜集整理,謝絕一切引用復制★
======================================
·偷窺與打救
劇情介紹:
一切從拉近距離開始。
羅馬利亞裔妓女雲達在柏林家中接客,不料一舉一動都給生性羞澀的鄰居華拉用數碼攝錄機拍下。華拉還藉此向嫖客勒索,把部份進賬偷偷放進雲達信箱。雲達心中起疑,流氓丈夫經常以兒子安危要脅索款,已夠她心煩,實在不想領這個情。可是死心塌地的華拉還以監護人自居,要把她救出苦海,但他首先要帶她逐個探訪嫖客,好為重新做人籌募經費。 一出亦庄亦諧的黑色犯罪喜劇,勒索與求愛相輔相成,得救與否各安天命。耶海斯是攝影師出身,在後期製作中也運用了數碼技術潤色加工,因此影像別有看頭。
======================================
·偷窺
劇情介紹:
導演菲利普.諾伊斯。本片是性感女星莎朗.斯通繼《本能》後又一部色情恐怖片,在1993年的美國影壇上引起了不少的注目和爭議。卡莉婚姻失敗,搬到「碎片 "大廈的一處公寓開始了新的生活。她結識了風流倜儻的齊克和性無能的紀實作家傑克。兩個男人都想接近她,並不約而同地告知她對方曾和此房的原住客——已跳樓死亡的娜奧米有過肉體關系。卡莉准備去找鄰居維達了解一下情況,不想維達就在此時被人殺死在樓梯處。卡莉和齊克做愛後,發現被齊克安裝在大廈的錄像監測系統錄了下來,原來他就是這個大廈的房主。他建此系統是為了窺探他人隱私,人中得到無窮樂趣。卡莉偷偷從錄像帶里發現了齊克和娜奧米及維達做愛的鏡頭,於是認為他就是殺害二女的兇手。當齊克回來時,卡莉拿出槍指向了他……
======================================
·偷窺狂
劇情介紹:
偷窺電影中的經典。一開場,殺機四起,影片從連環殺手馬克的角度開始,捕捉了他癖愛拍攝女死者臨死時受驚的一刻,留待日後重溫自娛。但原來殺手也是受害者,童年時已是父親的實驗品,飽受恐懼的滋味,長大後走火入魔,巧妙布局,設計出一連串兇案。60年的經典,今天重溫,一點也不過時,其大膽地將觀眾等同殺手的視點,亳不忌諱地指出觀看電影中的偷窺成份,以及首次用逼真的technicolour拍攝現代驚栗片,全部都令當年的英國影評人招架不來,猛烈評擊,直將導演的電影生涯拖垮,直至在馬田史高西斯(Martin Scorsese)的協力之下,影片才得以見光,立刻躍升為cult片鼻祖,激發奇斯洛夫斯基的《情誡》和安東尼奧尼的《春光乍泄》。
=====================================
·後窗
劇情介紹:
攝影記者傑弗瑞由於一次意外摔斷一條腿,經常周遊的他如今也不得不在輪椅上過一段無聊的日子了。時值紐約的盛夏,周圍的鄰居們日夜都敞開窗戶,閑來無事的傑弗瑞總是喜歡透過窗戶觀察周圍的鄰居們。一位體態迷人的舞蹈女演員每天身穿胸罩短褲、邁著優美的舞步幹家務;一位獨居的作曲家經常坐在鋼琴前創作,幹家務時也不例外;一對無子女的夫婦熱得躺在三樓陽台上消暑,每天把小狗放下去玩耍;二樓推銷商蘇先生的妻子久病卧床,不時可以看見兩人口角;一樓的單身女子似乎總也找不到伴侶,被傑弗瑞稱為「寂寞芳心」;一對新婚夫婦搬進公寓後忙不迭地親熱,隨即放下窗簾,此後就難得亮相……傑弗瑞就在窺視中打發無聊的時間。
傑弗瑞其實並不寂寞,除了每天慈母般耐心照料他病體生活的護士斯泰拉以外,還有個聰明美麗狂熱地愛著他的女友莉莎。斯泰拉總是埋怨他不趕快娶這個幾乎十全十美的女孩,而莉莎也不斷發起溫柔攻勢,但自認散漫自由的傑弗瑞有些擔心麗莎能否和自己相處愉快。
對面窗口的推銷商夫婦又一次發生了爭執,當晚傑弗瑞發現那個蘇先生三次冒雨拿著大皮箱走出家門。第二天,傑弗瑞發現蘇先生正在包裹刀和鋸條,蘇太太也從她卧病很久的床上消失了,小狗在樓下花壇不停地刨著什麼,一切都令傑弗瑞不安。莉莎來了,又注意到蘇先生正在准備一個大箱子,還從太太的手包里拿出首飾、戒指,兩個人由此得出蘇先生殺人分屍的結論。
傑弗瑞找來當警察的老友調查此事,但結果是蘇太太到外地療養,老友對傑弗瑞等人的緊張不無嘲諷。那隻小狗被殺了,傑弗瑞、莉莎和斯泰拉再度緊張起來,為了找到真憑實據,兩位女士決定親自尋找證據。
======================================
·愛的色放
劇情介紹:
一個獨自存在的村莊里有一個破舊的二層小樓,年久腐化地板上露出斑斑駁駁的小洞,這正是偷窺的窗口。樓上血氣方剛的男孩看到樓下住著一位美貌但寂寞的女人,她做警察的丈夫日夜不歸,回來就拿她做洩慾的工具。偷窺的男孩默默愛上了這個落寞的女人。女人與丈夫做愛時從不正面接觸是個奇異的情節。這使得偶然得到樓下房門鑰匙的男孩終於按捺不住模仿男人的樣子與女人發生了關系。當秘密暴露後,女人終於為男孩的稚嫩和真情所打動,愛情如火焰般發生在他們中間。
影片的結尾,警察發現姦情,打死逃犯後自殺,女人生下腹中嬰兒後卧軌。棄嬰長大以後,得到了母親的一隻少女時代的芭蕾舞鞋,男孩懷抱著乳白色的舞鞋,站在飛馳的火車旁,晃動間,隱約看到化蝶般的母親穿著白色的衣裙在他的面前翩翩起舞。
E. 求一篇「偷拐搶騙」(英國 蓋·里奇導演)的影評
就像在電影中的艾維表哥形容倫敦是一個陰冷潮濕的城市一樣,在這個一年四季雨水不斷的國度里,我認為確實是需要用玩笑來調劑生活的冷峻的。英國人向來把幽默看作是男人的最大魅力,無論是抽雪茄的丘吉爾,還是聞名世界的太陽報,幽默都是他們最最獨有的個性了。長久以來形成這幽默的習慣,時間長了,便成了一種鑲在英國人骨子裡的民族特性了。在英國人的電影里,特有的幽默更是成了一種其他人學不純正的特殊元素,傳統的英國黑色幽默的電影如《王牌大賤碟》,《光豬六壯士》,《憨豆先生》,甚至《007》的邦德也算是個是一個幽默大師。但提到英國的幽默電影,還有個人是不能不提起的。那就是蓋里奇,這個能被麥當娜大姐看上當老公的男人,本身就具有不可想像的魅力。蓋里奇被稱為英國導演里的異數,主要作品除了〈掠奪〉之外,還有那部一舉成名的〈兩桿老煙槍〉,蓋里奇的作品與身處美國的昆汀的作品有幾分相似,都是以精彩的對白,出類的情節,人物線索的超強控制能力而著稱,只不過昆汀沉迷於邵氏的武學境地,《弒死比爾》倒是把中國功夫發揚的頗為光大,但卻失去了昆汀早先《低俗小說》和《落水狗》讓人眼前一亮的情節處理。蓋里奇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到處充滿了極多經典的黑色喜劇色彩,這種近乎於冷幽默的搞笑,好比正襟端坐的周星馳給妓女們讓職業道德課一樣,讓人越發忍俊不禁的瘋狂大笑,早先一部他的《兩桿老煙槍》讓我對他膜拜不已,這部《掠奪》雖被稱為是《二桿老煙槍》的續集,但不管蓋里奇出的是老招還是新式,《掠奪》至少在我眼裡算是一部經典的黑色喜劇片了,先來看看這部《掠奪》故事情節吧!
電影開幕的畫面呈現地是兩名著筆挺西裝的男子正襟而坐,健壯一些的做做土耳其,另一個如吳孟達一般猥鎖的叫做湯米,是土耳其的跟班。鏡頭拉近,出現土耳其臉部的特寫,他一臉疑惑不解的自言自語道:「可是我和鑽石有什麼關系呢?」話音剛落,鏡頭隨之一轉,卻是另一段轟轟烈烈卻毫不相乾的搶劫戲,只見一批臉上掛著假鬍子,身上綁滿手槍的劫匪沖進珠寶行,極為簡單而雄壯地搶走了一顆重達86克鑽石。至此,電影真正拉開序幕,主角不是人,而是這顆晶燦的鑽石,整部電影都圍繞著它展開,接下來電影便以一種MTV式的定格畫面讓整部電影所有人物都一一出場。
四指法蘭:他就是電影開頭帶著一夥壯漢裝扮成大鬍子搶了一顆86克拉的鑽石的匪首,電影由他帶著鑽石開始,四指法蘭的任務就是把這顆鑽石安然無恙的帶回紐約的老大艾維表哥處,而所有的劇情都圍繞這顆86克拉的鑽石的爭奪而展開,可憐的法蘭卻是連飛機都沒上就被同夥出賣了,同夥通知了另一個遠在倫敦的俄羅斯黑幫老大刀疤阿布,讓他去搶法蘭的鑽石。於是,好賭成性的法蘭最早風光,卻也成為了電影中第一個陣亡者,先是被車禍撞暈,而後被刀疤老布一槍飛死,並凄慘的被砍去了銬著保險箱的左手。
艾維表哥:這個是四指法蘭的老大,做上直接上屬,他深知法蘭奢賭成性,所以他再三叮囑法蘭不要去賭場,可千交代萬照應,法蘭還是沒能控制自己,跑到地下拳賽場地去賭博,門都沒進就被意外的車禍撞暈了。出事後,艾維表哥不得不親自從紐約飛往沒有陽光,沒有沙灘並且是他最為厭惡的倫敦。在倫敦他找到熟悉的黑幫朋友,也就是狗頭老大以及另一個強壯的打手鋼牙東尼聯手尋找鑽石。
狗頭老大:艾維表哥的友人,鑽石倒賣商人,借著這個機會想撈一把銀子的胖豬。
狂人阿托:「人生苦短,要是阿托不爽,那就真的人生短了!」這是另一個小混混阿索說的。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這個名叫阿托的影響力絕對不一般,阿托控制著地下拳賽,是一個通過打假拳來賺取非法收入的黑道,性格易怒,而且兇殘,喜歡在平靜中暗藏弒機。阿托最喜歡做的兩件事是用電棒刺人和拿人喂豬。為了自己的方便,阿托建了一個很大,很臭的養豬場。 整部電影中,他只做錯了一件事,那就是放火燒了米奇的家以來威脅他打拳,而最不可饒恕的是,當時米奇的母親正在家裡睡覺。僅僅這個錯誤也直接導致了狂人阿託人生的終結。
米奇:一個危險的吉普賽人,說話的時候像是在口裡含了八根蘿卜,米奇的拳頭硬,不怕挨打,而且要命的是他還很聰明。米奇為了母親的露營車而幫助阿托打假拳,卻可沒想到第一場拳米奇一拳終結讓狂人阿托血本無虧大為惱火,阿托便威脅米奇要他再打一場,為了威脅米奇,他還一把火燒了米奇的家,把米奇母親也燒死了,於是,怒火中燒的米奇在答應參賽的同時也展開了自己的報復計劃。
土耳其,湯米:這是整部電影中最倒霉的兩個男人,他們是地下拳賽的組織者,他們先是與紅發阿托制定了一場假賽時卻沒料到自己的拳擊手因為打鬥被米奇一拳離奇的打昏,土耳其因為沒人再打假拳賽,便叫上米奇來應付,並囑咐其一定要在第四局倒下,可沒想到米奇只一拳又將紅發阿托的拳手擊倒。惹是阿託大怒,並要土耳其和湯米兩人補償他的一切損失,要不然,就會被他送去養豬場喂豬。被嚇破膽的土耳奇和湯米,這兩人不得不央求米奇再幫忙打一場,依然要求米奇第四局倒下,而這場比賽的結果讓人瞠目結舌,米奇依舊沒有照阿托的安排在第四局倒下!反而米奇買賭自己贏大撈了一筆。並且在最後的結局時,土耳其與湯米也不用再擔心會被宰了拿去喂豬了,因為狂人阿托已經死在了一心復仇的米奇手上。
街頭混混三人組:阿索,蚊子,米隆:這三個人是街邊的小混混,被刀疤阿布聘得去紅發阿托的拳場搶劫法蘭,三人全副武裝(其中蚊子有一把超大的類似打飛機的重型機關槍),卻沒想到在進去的時候遇到了外表纖細卻心狠手辣的收銀女用與和蚊子同樣超大的槍炮轟而差點被關在密室里。好在此時米隆及時趕到,救出了困籠里的兩人,就在他們要逃離的時候,三人倒車時發生車禍(大胖子米隆開車撞的),把四指法蘭的車撞了,四指法蘭因此被撞昏了,三人得來全不廢功夫,把已經昏倒的法蘭劫持到了阿布那裡,阿布一槍幹掉了法蘭,砍掉法蘭拷著保險箱的左手,揚長而去。後來,狂人阿托通過監控錄像發現了是阿索三人搶劫,於是想法找到三人,阿托動用酷刑(老招式,威脅拿去喂豬,放狗咬)逼迫要阿索與蚊子去找鑽石。於是三個倒霉的傢伙,再度出擊,遇上了同來尋找四指法蘭的艾維表哥和鋼牙東尼。
鋼牙東尼:東尼是在狗頭老大和艾維表哥兩人束手無策的情況下被請來解決麻煩的,鋼牙的外號來源於他和人打鬥時,被子彈射失了一顆牙齒,後來就鑲上了一口發亮的鋼牙。東尼有著強壯的外表,超酷的台詞。他辦事從來都是干凈而利索。最精彩的一幕是在酒吧里,小混混阿索三人用一把假槍指著東尼時,面對凶惡的三人,東尼只是面無表情的說了一句「臭小子,你們的槍上側面印著復製品的字樣,而我這把上面刻的是『沙漠之鷹5。0!」三人聽到後嚇得立刻就奪路而逃了。鋼牙的下場也很慘,他是被艾維表哥誤弒的。直接元兇是一隻小狗。
刀疤阿布:俄羅斯人,前KGB成員,打一開始他就對鑽石暗表情緣,他也很成功地拿到了鑽石,只不過他銷贓選錯了商人,他竟然將到手的鑽石來到了狗頭老大的商店來販賣鑽石,自是不可避免的被艾維表哥的手下整倒,被丟在東尼和艾維表哥開著的車的後尾廂里,一路上卻遇到車禍,蒙著頭套的他摔出後尾廂,獸性大發,一路狂奔,他從家裡端起一把重機槍就跑到酒吧去想再把鑽石搶回來,卻在酒吧外面的走廊與剛被打發走的阿索三人狹路相逢,在與艾維表哥及東尼的一陣交火後,阿索與蚊子帶著鑽石跑了,刀疤阿布也可憐的被東尼連射七八槍(東尼槍法不好)才死。
小狗:也許它不能稱為人物,只能算是小動物,可它卻是電影中最精彩的亮點之一,這只無名小狗是蚊子從吉普賽人米奇以買一送一方式得到的,從一開始被阿索岐視,小狗狗的命就不太好過,先是被阿索喂下一個超大的塑料娃娃,後又險些因為蚊子欺騙阿布說鑰匙在它肚子里而險些被剖肚。而就在它大難不死的時候,最富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小狗看到艾維手裡拿著從蚊子褲襠里找到的閃亮鑽石後一吞而下,奪路狂奔而走。而就在它逃跑的同時,艾維表哥在對狗咒罵的同時一陣亂射,卻不小心地把東尼打死了,又一個爛槍手。
結局:與電影開頭銜接,再次出現了土耳其與湯米正襟而做的畫面,這時我們已經明白,他們在尋找米奇的時候,在米奇的老家發現了那隻本就是米奇的小狗,二人看到這只不停嚎叫的小狗,就好心的帶著它去看獸醫,哪知道在醫院里,小狗竟然拉出了一顆86克拉的大鑽石,兩個倒霉蛋發大財了。就在我們以為這兩個衰神終於開始走好運時,鏡頭一轉,出現的畫面不禁又讓我是一陣狂笑,在他們對面坐的竟然是艾維表哥的兄弟:狗頭老大。做為整個城市唯一的鑽石販子,狗頭老大看過鑽石後,轉身打了個電話給艾維表哥,艾維快速掛電話衛生間喝酒仰視飛機到海關入關蓋章的鏡頭第三次重現,只不過這一次蓋章落下時映下的是END三個字母,至此電影才真正結束。
這部《掠奪》的劇情的線條相當繁瑣,各條支線,齊頭並進,互相影響,導演蓋里奇就像是東方不敗,在手中握著一堆的綉花針,對整部電影的人物線索都操縱得嫻熟得當,使得影片高迭起,精彩紛呈。與《兩桿老煙槍》里多人物集中一點沖突的做法不同,《掠奪》中的人物與線索始終都在不停地發生相遇,相沖突。從最初時米奇與湯米因為旅行車的爭斗直接導致拳手失賽,狂與刀疤兩人因為後者指使阿索等人搶劫賭場而發生間接影響,湯米和刀疤阿布卻是因為後者給了他一把假槍而憤然大怒,阿索三人與鋼牙東尼又因為紅發阿托強逼阿索等人找到鑽石而發生酒吧惡斗,還有刀疤,土耳其等人與狗頭老大因為販賣鑽石而屢次發生碰撞……蓋里奇的整部電影都充分利用各不相乾的人物通過各種巧遇而聯繫到一起,多米諾骨牌似的連鎖反應讓電影產生了大量荒誕,誇張的片段,對於這種另類的表現手法讓整部電影都立意新穎,雖然電影中人物角色的設置眾多,卻但沒有絕對的主角,表演功力都被忽視了,而所有的場景都圍繞著鑽石而鋪展開來,綻出旁花朵朵,電影中每一朵花兒也就是每一個人物,都是牽動劇情發展的因素,他們往往是不期而遇,然又相互牽制。所以,我們經常能看到劇情在不可思議地情況下發生急轉直下的變化,這也使得我們能夠長時間的集中精神地看這群荒唐的傢伙的拙劣表演。
蓋里奇在這部《掠奪》可以作為黑幫片的中比較另類的型態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沒有過度動作的鏡頭,整部電影中都不會感覺到一絲血腥味和不適感,反而往往反而會不由自主的享受到機槍掃射的快感當中去。這與另一個黑幫片的個性導演昆汀相比是不同的,蓋里奇電影里的暴力元素是十分稀少的,反觀昆汀的電影,《落水狗》《弒死比爾》等都是相當的暴力美學風格化的,這也許就是英美兩國對於同樣的暴力文化的所採取不同的表現手法的差異,在兩類的電影中,往往英國的流氓都更有些紳士的態度,像《發條橙》中亞力克斯不離手的文明杖,晚禮服,就是這種例子。所以說,雖然在蓋里奇的電影中的黑幫人物盡管都壞得掉渣,但看上去還是很有些紳士的味道,無論是狗頭老大,紅發阿倫,刀疤阿布這樣的老大,還是土耳其湯米此等小混混,無一不是西裝筆挺,斯文有禮,頭發,而昆汀片中的傢伙無論是《低俗小說》中朱爾斯(塞繆爾傑克遜),還是在《落水狗》幾位顏色先生都是顯得粗獷了許多。
《掠奪》拍於《兩桿老煙槍》的成功之後,而前者也絕對可以看做後者的續集,雖然在劇情內容並沒有一點關系都沒有,但是電影中許多的東西都只是互相替代一下罷了,名貴老槍變成了鑽石,斧頭老大變成了養豬先生(狂人阿托),倒霉蛋從賭博失敗的四個年青人換成了拳賽失敗的土耳其和湯米,而那把誇張的可以用來打天上飛機大機槍更是都在這兩部電影里都被人用來搶劫。主要演員也沒有什麼變化,加入了布萊德彼特帥哥和實力派的本尼西奧德托羅,其他的演員大多都是原班人馬,維尼瓊斯,傑森弗萊明 傑森斯坦森等等。要特別說下維尼瓊斯,這個牛高馬大的男人曾是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的職業球員,球員時的瓊斯就以粗獷兇猛的球風著稱,至今他仍然在足球場上保持著一項尷尬的世界紀錄,上場後最快被紅牌罰下的球員,時間只用了3秒鍾。在球場不得志的瓊斯在改拍電影卻是有了不錯的發展,他搭上了蓋里奇這輛冷漠漆黑的幽默快車,接著在《兩桿老煙槍》和《掠奪》里都有著出色的表演,於是後來便轉至好萊塢發展,接拍了我們比較熟悉的《急速60秒》和《旗魚行動》兩部商業大片,都有不俗的表現,在去年的一部《歐洲任我行》中,我又看到他魁梧的身影,這次他的角色換成了一個瘋狂,暴力的曼聯球迷,這應該是他十足的本色表演,在這部電影花絮部分放了他在車上長達幾分鍾不換氣爆粗口的拍攝鏡頭,由此可見在維尼身上的那專業的演員素質(周星星語:導演不喊CUT,我就繼續演!),專業精神讓我大為欽佩!
總體來說,《掠奪》還是一部十分出色的黑色幽默電影,無論是《掠奪》還是《兩桿老煙槍》,蓋里奇做到了相對成功的地步,一種黑色的凌厲,暴力在看似合理的假設中成為一種快感。在我們觀看的時候有了一種取笑他人的感官取悅,雖然取內在的深層思想有些膚淺,但如果仔細觀看,其實也不難發現蓋里奇在這兩部作品裡也有些隱藏著一個有趣的社會現象,那就是在這兩部電影中,警察角色都是被否定嘲諷的對象,在《兩桿老煙槍》中那場發生在大麻犯老窩里不亞於越南戰爭的兇猛槍戰中,真正的警察沒到,倒是來了個交通警察,可憐這個瘦小伙十秒鍾不到便被人打昏塞到車里當人質去了。在《掠奪》里,警察在最後時刻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不過卻是愚蠢的放過了抱著鑽石狗狗的土耳其與湯米,反而抓到了倒霉的阿索等人,雖然可以看出這時的蓋里奇已經不再像前一部里那樣糊塗一下就把警察從戲里劃掉,,但這種黑色味濃郁的調侃仍是蓋里奇對社會治安的一種強烈諷刺.
F. 有沒有關於《空中監獄》的影評
《空中監獄》是由美國博偉影視公司發行的動作片,由西蒙·韋斯特執導,尼古拉斯·凱奇、約翰·庫薩克等聯袂出演。影片於1997年6月6日在美國上映,空中監獄是美國為了運送全美最危險的罪犯而專設的飛機。卡麥隆·波恩坐上這趟飛機,不是因為他罪惡滔天,而是他為了趕在女兒生日那天,親手給女兒一份禮物而申請的一次飛行。他在獄中表現良好,典獄官答應了他這個請求。然而,卻有一個難題。在這趟飛機上,還押送著一幫殺人狂魔。警探非常留神隨時可能出現的危險,但防不勝防的是,飛行過程中那幫暴徒還是挾持了飛機上全部的警察,卡麥倫也被迫幫他們完成逃脫任務。
同時,影片也諷刺了美國政府某些好大喜功的官僚們,在正義面前官僚主義是不會成功的。從中也可以看出美國人對權威的藐視,對正義,自由的追求。另外,影片曲折的情節,緊張的音樂,震撼的動作場面以及開頭和結尾充滿柔情的音樂,溫暖的場景也是影片吸引觀眾的原因。
觀點粗糙,歡迎評論、互動。
G. 求一篇阿凡達的影評
下班後買到了昨晚北京雙井UME22:25場次僅剩的一張票。結束時片名「AVATAR」放出那一瞬間全場響起了不小的掌聲,這是記憶中只有被組織看主旋律電影時才會出現的場面。這一刻,我不再擔心阿凡達在天朝會水土不服了,因為這片子和大船一樣,在特效之外也擁有足夠打動非影迷觀眾的東西。
「簡單的美好,清澈的純真,炙熱的夢想」,借用一下陸川的觀感,這位國內優秀導演認為阿凡達是足夠讓中國電影人汗顏的真正「誠意之作」。瑰麗奇偉的潘多拉景色、天人合一的藍精靈文化,在3D的立體感渲染下美得簡直難以言表;而像主角和納美人一樣自由迅捷地在大自然中奔跑、攀躍、騎馬馳騁、乘龍翱翔,更是讓過勞蝸居亞健康的現代都市人感到血脈賁張,體會到原始感情的暢快釋放。
如果說《泰坦尼克號》是銘刻一段生死愛情,《阿凡達》則點燃了人們心中潛藏的野性,口碑效應甚至可能不會亞於天崩地裂的《2012》。
以上只是一般影迷恐怕都會有的感想,只是不吐不快,在此浪費篇幅了。下面說說影片中幾個本人深感嘆服的地方。
1)舍棄無聊的次要情節——頭10幾分鍾直到主角連接阿凡達,我雖然看過劇透但一直在心裡喊太快了,前面鋪墊這么少,下次老爸老媽看的時候能看懂嗎?更沒想到主角第一次連上就直接跑出門外在草地上狂奔。
換個一般導演估計要花5分鍾以上講主角如何受傷致殘、一次次在夢中驚醒雲雲,並用10分鍾時間講解潘多拉的狀況和阿凡達計劃,而本片只通過主角在半路上飽受白眼的幾分鍾,就刻畫出了一個殘疾人渴望自由馳騁的心態,更是不到兩分鍾就把觀眾的視線帶到了潘多拉星球。後面主角的心路變化、主角和女科學家與管理層的斗爭,這些必不可少但不討觀眾喜歡的情節,都被壓縮到了最低限度,把寶貴的時間留給了納美人和最後的大戰。
(PS:順便踩一下邁克爾貝,從珍珠港到變形金剛總是用人物對話、瑣碎情節來拖時間,看變2里山姆和父母在大學里那段時就一直罵:靠,你們這些小地球人還有完沒完,大家要看的是金剛大戰)
2)舍棄當作料的廉價笑點——兩個半小時下來,整部片子居然沒有一個全場爆笑的笑點,只有主角和藍精靈MM初次調情、女科學家重傷仍不忘摘聖樹樣本時響起過一些零星笑聲。回想看過的好萊塢大片,除了整體灰暗的《黑客帝國》和一些哥特式電影之外幾乎都未能免俗,能放棄這種惡趣味確實不簡單。
3)舍棄過多的煽情——與大船不同,一度被視為本片賣點之一的「愛情」在阿凡達中分量並不如想像的重,男女主角的親密鏡頭並不多(畢竟是藍精靈不是人),定情時的對話也沒多少句,更沒有中間來一段歌聲渲染氣氛。主角升級為龍騎士後華麗回歸、盡展王八之氣的宣戰演講,也沒有太多「自由、權利」之類的老詞,總體還比較讓人舒服。
4)舍棄不夠大眾的懸念和「新意」——裝13是人之天性,無論國內國外、專家精英還是普通影迷都喜歡端碗吃肉放筷子罵娘,很high地看完很八婆地挑毛病。從上映前到現在,一直有很多人在說阿凡達劇情老套,無新意,無懸念,某種程度上說確實如此(其實本片有點類似史瑞克式的「王子變青蛙」,還不算老套到掉渣),但那麼多小說翻拍、歷史題材的經典電影,恐怕也沒多少新意和懸念可言。其實就連《第九區》都被一些人指責劇情沒新意了,眾口難調啊。
其實中規中距的劇情正是老卡有意為之,一個拍過異形、終結者,科幻科學素養極高的導演,隨便找個非主流SF小說的創意還不夠驚爆普通觀眾?阿凡達的整體風格是明亮、暢快的,使用太多懸念恐怕會破壞這種氣氛,而多處伏筆盡管大都能猜到卻也基本合理。至於情節新意,科幻片如果不能吸引普通觀眾,符合普通人的審美和心理,就沒辦法賣座——老老實實講好一個經典的故事模板,總比閉門「創新」出無極、赤壁這樣讓人哭笑不得的劇情好些吧。
5)舍棄河蟹結局——如果不是這點也被劇透,我恐怕很難猜到大戰結果居然會是人類徹底失敗並暫時退出潘多拉采礦,而不是達成和平協議後人類另找一塊無主土地。很多好萊塢大片都是宣揚「博愛」搞皆大歡喜的河蟹結局,尤其不會讓代表現代西方世界的一方吃大虧,到今天已經讓人倒胃口。
其實從人類歷史上看,弱勢落後民族的退讓、妥協從來不會有結果,只會讓強勢一方不斷得寸進尺,輕則逐步蠶食,重則撕毀協議大開殺戒。阿凡達的結局,至少還不是那麼直白地兜售廉價普世價值觀,指出只有徹底消滅、趕走惡勢力才是弱者獲得安寧的唯一途徑。(可惜很多西方人總是將此錯誤地套在TG與XZ的關繫上,可嘆)
總而言之,了解大眾的心理需求,能盡量符合不同文化、不同年齡和階層觀眾的口味,但又不媚俗、能在看似平庸的主線劇情之外有所創新,這恐怕就是卡梅隆作為商業大片之王比邁克爾貝、羅蘭艾默里奇等人高明之處,甚至連斯皮爾伯格、彼得傑克遜這樣同等級的巨擘在此方面也有所不及。
H. 《特洛伊》、《木馬屠城記》、《奧賽德》影評
《特洛伊》
有的時候,神話與歷史的界限不是很分明。在特洛伊城遺址被施里曼發現之前,特洛伊和木馬記在西方世界就已人盡皆知,但沒有人認為這些是曾經真實存在過的歷史。直到1873年6月15日,被歲月塵埃掩埋了幾千年的特洛伊城終於在施里曼的執著追尋里與世人見面。一直以來,我對神秘的古代文明有著強烈的興趣,很小的時候就看伊阿宋智取金羊毛,提修斯魔宮屠牛的故事,讓我對希臘神話和英雄故事有著非比尋常的熱情。凡是有關古希臘的書籍或者是電影,我都愛看。沃爾夫岡·彼德森的《Troy》自然不容錯過。
特洛伊的故事,已被多次搬上屏幕,如果說以前的都以神話傳說的形式講述的話,這次的電影則更象是在重現那個人神共處、英雄輩出的年代。去年的夏天,看了美國拍的電視電影《Helen of Troy》,那是為帕里斯王子的純潔愛情而拍,並且把伊利亞特里英俊、勇猛又不失良善的大英雄阿喀琉斯拍成了一個以殺人為樂的嗜血狂人。《Troy》還了英雄本來面目,可以讓阿喀琉斯看著腳後跟上的箭倒下時無悔此生。
我無意拿電影故事與荷馬的原著相比較,可畢竟還是不喜歡改編得太離譜的電影。沃爾夫岡·彼德森還是讓阿喀琉斯做了主角,讓我們看到了這位傳奇英雄豐富的內心。阿喀琉斯就是為了特洛伊戰爭而生,因為他是海神之女忒提斯與人類英雄佩琉斯的兒子。正是在他父母的婚禮上發生了"金蘋果之爭",導致了特洛伊戰爭的爆發。影片中,他對於戰爭和生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不求財富,不求美女,為的只是榮譽。這種榮譽,也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說的「雁過留聲,人過留名」的抱負。阿喀琉斯的參戰,更多是無奈和使命感。他是刀槍不入的勇士、心氣高傲的將領,也是情感豐富的血性男兒。否則,就不會在普里阿摩向他討還赫克托爾屍體時憐憫心。荷馬歌謠里的寵兒,彼德森一樣眷顧。
電影的情節比較簡單,荷馬史詩里把十多年的戰爭濃縮到了最後的53天里,彼德森顯然也是只想著眼於戰爭最精彩的場面、最緊張的時刻。所以,我們看不到帕里斯引誘海倫的浪漫、希臘人十年攻城而不入的沮喪。雖說情節緊湊是電影的優點,但遺憾的是,時間跨度太不明顯,好象戰爭只是持續了幾十天,而且其中還包括因赫克托爾的葬禮而休戰的12天。還有,為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而被刪剪掉的許多鏡頭,都讓情節發展的很多脈絡中斷,許多轉折過於突兀。關於這些,我不知道該怪審片的剪刀手還是彼德森。基於這些原因,我不得不又對大碟版的DVD心懷期待。
再來說說影片人物和相關演員。布拉德·彼特確是阿喀琉斯的不二人選,把《Legends Of The Fall》里的狂放不羈和《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里憂郁深沉做里子,再加上布拉德·彼特頗具古典氣質的俊朗與健康挺拔的身材,幾乎就是阿喀琉斯這個悲劇英雄形象的翻版。奧蘭多·布魯姆無論走到哪裡,都是不折不扣的弓箭手,說句笑話,是可以套用武俠世界裡的一句話,那就是:箭在人在,人箭合一。只是帕里斯王子抱著赫克托爾的腿時,一掃精靈射手的威風與英勇。赫克托爾是所有女子心目中的完美男人,正直、無私、忠誠、仁愛。無論哪個版本,我都為赫克托爾的死而落淚。艾瑞克·巴納整體形象比較適合這個人物,雖然是個我還比較陌生的演員,但我想,我會對他越來越熟悉。奧德修斯,他畢竟是屬於奧德塞的主角,西恩·賓演的這位希臘軍團智囊的風頭全被彼特搶光。海倫不得不說,客觀得說,她雖然不是特洛伊戰爭的爆發原因,好歹是個堂而皇之借口,總得有傾國傾城之姿。對於黛安·克魯格以及之前任何版本的海倫,我只想說:沒有什麼現實比想像更美好。而且,斯巴達人從來不吝惜自己的妻子,彼此間可以互相借用,居然就為了海倫開戰了。阿伽門農,不管他是否用他的女兒獻祭,不管他是否好大喜功,我不喜歡發動戰爭的人。因為戰爭的起因總是為掠奪資源或財富而起的貪欲,而戰爭的結果是生命的無情摧毀、對文明的粗魯踐踏。
電影的服裝與發型等細節處理都比較好,基本都是古希臘人的標准打扮,包括盔甲和靴子的樣式,幾乎都是從歷史書上搬來的。只有,有個讓我疑惑的地方,古希臘的勇士為何都是光膀子穿盔甲。按理,應該是裡面要穿衣服的。或許,是為了吸引女影迷的眼球,才讓所有的Mr. Muscle都赤膊上陣。
好萊塢的電影,在推陳出新的同時,總是不忘幾道招牌菜:英雄主義、自由意志、榮譽、人權、愛、激情等等。幾十年如一日,以將一切情感推向至高點為己任,煸情是手段,票房是目的。《Troy》當然也未能例外。
I. 戲夢巴黎的影評,覺得是很有深意的一部影片,但是我卻看不懂。希望可以解答。
《戲夢巴黎》講述:
1968年法國學運前夕,孿生姐弟伊莎貝拉(伊娃·格林飾)和雷奧(路易斯·加瑞爾飾)因為電影,與來自美國的留學生馬休(邁克爾·皮特飾)成為好朋友。姐弟兩人將馬休帶到家中做客時,馬休得到兩人同是大學教授的父母的喜愛,住進他們家中,慢慢地,他喜歡上伊莎貝拉。
學運開始後大學停課,三個年輕人因無所事事在房間里玩起有關電影導演和台詞的游戲,游戲進行當中,伊莎貝拉知曉馬休對她有意思,聯合雷奧要求馬休與她做愛。
自此,由於父母出門度假,三人開始了如伊甸園般的日子,馬休也慢慢發現伊莎貝拉和雷奧有不倫戀情,三人關系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而外面正如火如荼進行著的學運,似乎與他們無關 。
(9)偷窺狂人影評擴展閱讀:
要結合電影當時的背景,即1968年的法國「五月風暴」。即使到今天,我們很難去客觀的評價這場運動,因為1968年到現在還不算太久,解讀的角度很多,或許這個電影本身就是導演貝托魯奇對這場運動的一種看法。
伊莎貝拉和雷奧代表的就是那個時代法國的年輕人,而馬休一定程度上代表的則是美國文化為主的新文化。
當新的文化到來時,法國的年輕人受到巨大的沖擊。法國一直給人一種浪漫、自由又敏感的印象,但是面對著新文化的沖擊,他們的另一面也顯現出來,即偏執、幼稚、柔弱、理想主義的一面。
他們對性、對Pop文化、搖滾等等文化體現出的態度,很像是一個新接觸這些東西的人會體現出的態度,即對認定的正確的事物、觀點要追求極致,不考慮代價,不考慮更多的現實因素,甚至會把道德踩在腳底。這也是為什麼影片的名字叫做《The Dreamers》,因為他們太理想主義。
在影片的大部分時間,他們在他們伊甸園般的小屋子裡過著快樂而且瘋狂的日子,外面的遊行彷彿和他們沒有任何關系。
但當他們房間的「窗戶」被遊行者的拋擲物打碎時,一切都變得不一樣的,此時就算他們再想不問世事也不行了。他們面對沖進他們生活的遊行,必須要有所抉擇,或是如姐弟一樣加入,或是如馬休一樣轉身離開,但就是不能假裝這些不存在。
J. 王牌特工影評聲音分析
《王牌特工》是一部娛樂效果上佳的爆米花大片,但它又不光是一部爆米花片,還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洗腦教程」。但凡看過該片的人,都會對手工訂制西服留下深刻印象,會念念不忘結實防彈的長柄傘,會記住「牛津鞋好過布洛克鞋」,而有些中毒較深的人,可能已經開始攢錢籌備一次英國旅行……不動聲色間,《王牌特工》向觀眾輸出了一堆品牌、生活方式乃至價值觀,而且觀眾還能高高興興地接受,「洗腦」功力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品牌Logo植入】
《王牌特工》中的麥當勞植入相信引起了不少觀眾爆笑,但品牌Logo在《王牌特工》中還有更大的作用。導演馬修沃恩深諳「Logo就是現代人的分類標簽」,電影利用各種品牌將劇中人物快速分類,品牌成了塑造人物不可或缺的元素。更有趣的是,對那些世界知名的大廠牌,導演明著植入,暗地裡卻都揶揄了一把,也不知道給錢的廣告客戶看了到底開不開心。
1、麥當勞
在超豪華的大宅里瘋狂反派的女助理端上晚餐的時候,誰會想到,竟然是麥當勞!大反派還要配超級昂貴奢侈的拉菲紅酒。面對這種暴發戶品味,英國人往往都是看著,保持著他們的禮貌,不予評價。當然了,費斯大叔還是很傲嬌地說,「來一個巨無霸,謝謝。」
2、阿迪達斯
該電影另一個明顯植入是阿迪達斯,在酒吧里欺負小青年塔倫的那個馬臉小混混,穿了一身阿迪達斯。雖然阿迪達斯的運動風現在也是時尚人士心頭好,但仍改不了它的平民屬性。《王牌特工》對此給予了毫不留情的揭穿,什麼阿迪達斯,就是街頭小混混標配!
3、Lenovo
影片中瑞典首相的辦公電腦右上角模模糊糊出現了Lenovo的廠牌。這個政客角色既不酷、又充滿功利心,所以他只能使用面向商務精英人士的Lenovo電腦,要是他用蘋果Macbook就肯定和人物不相符了。
【消費方式洗腦】
雖然《王牌特工》光明正大地給很多品牌做了硬廣,但電影本身對這些東西卻一概抱持一種冷嘲熱諷的態度。在穿著訂制西服、光鮮筆挺喝著馬蒂尼的Kingsman特工面前,什麼大廠Logo都是浮雲,高級訂制和薩維爾街,才是這部電影最想要灌輸給大家的東西。陰暗一點想,《王牌特工》說不定就是英國男裝訂制行業在電影界進行的一場無比成功的公關。
1、高級訂制
在國人還在追捧愛馬仕,香奈兒的時候,紳士用高級訂制把我們甩十條街。高級訂制服裝是時尚的最高境界,紳士的西裝一定高級訂制。所以電影中費斯叔帶著小青年塔倫來到裁縫店看西裝,人家都是有專門的裁縫量體裁衣,設計上照顧你的身材曲線和穿著習慣,選用的是頂級的料子,絕對貼合舒適。小青年穿了以後,氣場瞬間躍升三級,穿著高訂,在名流雲集的商務場合也是鶴立雞群。
要知道,發明了紳士著裝的歐洲貴族,根本就不care浮誇的品牌和logo,人家早就明了一個真理:不要拿高級訂制與成衣作對比。人家也是真的慢工出細活,他們會為每位客人記錄量體數據、布料材質,然後終生保存;為了「合身」到每一毫米,一套西裝至少要耗費八個星期才能完成,時間長的甚至要花八個月。在此期間,客人要進行三次試穿。而這些都還只是基本的。
2、薩維爾街的裁縫
Kingsman特工機構從外表看是一家位於倫敦薩維爾街(Savile Row)的裁縫店。薩維爾街已有兩百多年歷史的,是「bespoke」(男裝高定)一詞的起源地。日語「西裝」一詞讀作「sebiro」,正是沾了日式口音的「savile row」。這條街的主顧都是誰?拿破崙三世(1858)、威爾士王子(1863)、維多利亞女王(1869)……
明星們譬如貝克漢姆,都喜歡大搖大擺地把車開進薩維爾街,然後享受小街兩旁突如其來的閃光燈轟炸。所以呢,牛津街的大牌們,都覺得能在薩維爾街開店有面子,他們不惜花費巨額房租,哪怕虧到吐血也不在乎。
【英式文化輸出】
最深層的洗腦和最牛逼的廣告一定都是要上升到文化層面的。作為曾經的日不落大英帝國,英國人對於陌生人、外省人、外國人、島外人具有天生的不信任和蔑視。在《王牌特工》中,身為英國人的導演馬修沃恩,就在種種細節上狠狠地輸出了一把英國文化,最典型就是他們引以為傲的紳士文化,
1、Manners maketh man
費斯叔在酒館里教訓小嘍啰的時候說「Manners make a man」,這是600年前溫徹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的名言。Manners在英國意味著什麼?紳士文化。在Kingsman中,唯一比間諜使命更重要的,就是保持紳士之風。
英國是紳士的發源地,英語權威字典《韋氏在線大辭典》中,「紳士」有四種解釋,即指「出身高貴的男士」、「擁有田產的貴族男士」、「出身高貴又有騎士風度的男士」、「無需為生活勞碌奔波的閑漢」。總結就是:不僅有錢,還出身貴族。最早的紳士,所有的規矩和標准都是外在形式上的要求,譬如要求同一套西裝不能連續穿兩天,不同的西裝還要搭配不同的皮鞋,皮鞋還一定要手工製作的,平常放在家裡要用鞋楦撐起來,免得變形。在不同的場合換不同的領帶,褲子的長度也要非常精確。
那麼,自然的,費斯叔作為每場戲都要換套西裝,戴昂貴眼鏡,喝馬提尼,被小嘍啰辱罵面不改色的男子,就是貨真價實的紳士了——至於他說的那些臟話,姑且認為是英式幽默吧。
2、英式VS美式
面對世界第一強國美國時,英國人一定要表現出自己的傲嬌。電影中的英式文化和美式文化的對抗無處不在。大反派塞繆爾傑克遜,典型的美國打扮,嘻哈風格的衣服,寫著「NY」的棒球帽。這位反派跑到裁縫店穿高定禮服的時候,還戴著棒球帽,被費斯叔諷刺了一把,建議他去某店買一頂禮帽,同時呢,費斯叔還糾正了一下反派的美式口音。
塞繆爾傑克遜被刻畫成了「美國暴發戶」和「邪惡的科技狂人」,和Kingsman形成鮮明對比。他全程叫叫嚷嚷,隨時可能會癲狂,他超級有錢,信奉高科技。他打算用手機晶元卡控制人腦以統治世界,就連他上台演講的方式,都是最時髦的美國IT大佬style呢。而影片的最後,這個不可一世的美國壞蛋死在了穿高訂的英國紳士手中,英國文化就此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