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梁祝觀後感
① 300字梁祝聽後感
我喜歡音樂,音樂可以讓我的心情開朗。以往我聽音樂只是在那欣賞那樂器發出來的旋律和節奏,根本就不知道原來音樂裡面還有著情節和感人的故事,聽了王一博老師的講課後我才知道原來聽一曲音樂里有這那麼多的知識,上了幾節課後我感覺自己現在聽音樂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還記得那天老師讓我們欣賞《梁祝》,以前就如老師所說的就會聽那段高潮部分根本就沒在意那裡面的內涵和動人的愛情故事。
現在我終於聽出了,原來小提琴代表著的祝英台和大提琴代表著的梁山伯互相應答著,像是在互訴情誼和離愁。這時能明顯的感覺到悲劇即將上演。如海潮湧來的管弦樂正式拉開了悲劇的帷幕,那渾厚、低沉、恐怖的樂音彷彿是強大的封建勢力在百般阻撓,逼迫一個弱小的女子放棄美好的追求,順從父母的旨意。此時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寧死不屈,與黑暗勢力抗爭到底。兩者的矛盾越來越激烈,直至樂曲的另一個小主題上演,矛盾才漸漸平息。樂曲緩緩奏出《樓台會》這一部分。大、小提琴像是在互訴心中的情誼,又像是在傾聽彼此的哀嘆。音樂給人以凄婉的感覺。忽然樂曲疾走,好像在告訴我們這些聽眾:梁山伯因為過度悲傷而在絕望中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或許是祝英台也沉入了無盡的絕望。或許是祝英台早知道有一個並不盡人意,但也算是完美的結局在前方等候,她順從了父母的旨意。在迎娶過門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靈。我在小提琴幽婉的樂聲中聽見了祝英台悲涼、凄慘的哭泣聲;看見了那陵墓周圍深邃、荒誕的景象。突然一陣轟然巨響打斷了我的思緒,整首樂曲推向了最高潮。瞬間像是煙雲繚繞,兩顆終於自由的心緊緊相連。
一曲終了,而我的思考卻未停止。我回想著曲中呈現的一幕幕,心情更加沉重起來。
範文二:
很早就聽說過梁山伯與祝英台之間純潔的愛情故事,昨天晚上,在網上欣賞了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心裡就有了更多的感受。
全曲選用梁祝故事中的三個主要情節:相愛、抗婚和化蝶,作為音樂的三個部分。表現出青年男女的忠貞愛情和對封建宗法禮教的控訴、反抗。
前奏響起,在輕柔的背景下傳來了優美的引子音樂,好像一隻竹笛在自由歌唱著風和日麗,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秀麗景色,既渾厚又不太明亮的音色,使我深深的陶醉在如此清麗的前奏旋律中。彷彿看見了各種鳥棲息在樹枝上,呼朋引伴地發出清脆的鳴叫聲,湖水隨著微 風盪漾起層層漣漪,我台在草橋亭畔雙雙結拜的場景,它以優美的小提琴聲為中心,向人們詮釋了一個純潔愛情的真諦。盡管這個旋律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很熟悉,但卻能帶給我們無盡的遐想,每一個音符彷彿都經過了夕陽的點染,閃爍著清逸的光芒。很快,主部通過連接部進入到副部主題,描述的是粱山伯與祝英台同窗三年,同學同樂的歡樂的心情,把人們的心帶入一個充滿歡聲笑語的意境中,彷彿也與粱山伯與祝英台共同分享著同窗之歡。但是,似乎凡事都有不測風雲,總是這樣甜盡苦來,梁祝長亭惜別的依戀情景突地撞進了我的腦海中。在四處林蔭的小道上,兩個年輕人的手卻遲遲不肯松開。因為他們知道,這一松,就不知道何時才能重逢。在他們的心中,始終有個堅定的信念,他們的愛情不會中斷,他們要為自己的愛情負責。強烈的顫音結束了這場離別,它以自身深沉渾厚的獨特音色預示著不祥的徵兆即將來臨,各種震竟有些痴 了,心隨著音樂的起伏而起伏著。前奏旋律過後是梁山伯與祝英音、三連音、四連音生動地訴說了祝英台在失去梁山伯後的惶恐不安與痛苦,旋律的抑揚頓挫像是暴風雨的來臨之前大海上波濤洶涌的場面。音色隨著猛烈的配音變得越來越厚重,使我的腦子一片混亂。終於,在一大串的鋪墊後,祝英台抑制不住內心的痛苦,進行了抗婚,連續的重音充分表現了祝英台英勇的反抗精神,嚮往破除封建宗法禮教,獲得現實主義的心聲。從側面反襯了惡勢力的兇狠殘暴。很快,一段凄美的音樂侵入我的耳朵,淋漓盡致地表達了梁祝樓台相會,互訴鍾情的情景。緊接著,樂曲急轉直下,以急板和散板的表現祝英台在梁山伯墳前向蒼天控訴,並運用京劇中的倒板和越劇中的中板,緊拉慢唱的手法,把樂曲推向了全曲中的最高潮,在奏完最後一段後,樂聲齊鳴,祝英台縱身投墳。我不禁為祝英台悲慘的命運感到可惜。最後,序奏主題再現,沖刷著之前所有的黑暗,又帶給人們一種回歸自然的感覺,讓我看見祝英台和梁山伯的靈魂在天宇下花成蝴蝶,在蒼穹中凄然地飛舞。這樣的尾聲把聽眾引到一個傳說中去,體會一次美好的藝術享受。
這種美好也許就是真正的愛情吧,它不需要任何物品的點綴,也不要用任何海誓山盟來擴張,它只是一種清新甜逸的愛,散播在每個人的心靈中間……
範文三:
我愛音樂,如果說書籍是人類精神食糧,那麼音樂就是耳朵的食糧。激動時,它使你感到溫馨;焦躁時,它使你安詳,苦悶時,它使你豁達、開朗;悲傷時,它使你振作。我願在音樂中成長,脫去一切的偽裝,卸下繁重的行囊,洗盡鉛華,依偎在她博大而溫暖的懷抱中。往日,音樂使我遠離孤獨,擺脫空虛。以往我聽音樂只是在那欣賞那樂器發出來的旋律和節奏,根本就不知道原來音樂裡面還有著情節和感人的故事,聽了老師的講課後我才知道原來聽一曲音樂里有這那麼多的知識,上了幾節課後我感覺自己現在聽音樂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就感覺自己好像也是學音樂的專業學生一樣,在欣賞歌曲時有著和普通人不同的理念,比普通人高一層境界。就拿這學期老師給我們聽的《梁祝》來說吧,以前就如老師所說的就會聽那段高潮部分根本就沒在意那裡面的內涵和動人的愛情故事。而現在就不一樣了。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就聽說過了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十分的喜歡他們的愛情,雖然經歷了種種,生沒能在一起,死後化蝶也完成了他們最後在一起心願。 現在到了大學,有幸選擇了《中國民間音樂欣賞》這門課,老師再一次為我們上了一課。
音樂剛出現,給我的感覺是風和日麗,一片寧靜,充滿了鳥語花香的味道,把我們帶到了大自然當中去,也真的彷彿親眼見到了梁山伯與祝英台相遇的畫面。音樂中讓我最喜歡的部分還是同窗三載,同樂同玩,把我的心帶入一個充滿歡聲笑語的意境中,彷彿也看見了他們一起玩的場景。以及在一大串的音樂鋪墊後,祝英台抑制不住內心的痛苦,進行了抗婚,表現了祝英台英勇的反抗精神,嚮往破除封建宗法禮教,獲得現實主義的心聲,反襯了惡勢力的兇狠殘暴。緊接著一段凄美的音樂侵入我的耳朵,讓我感受到了相愛而不能在一起的悲痛,梁山伯的死去,祝英台向蒼天控訴,更是將音樂推向了又一個高潮。最後以富夢幻色彩的豎琴,再現了開始的音樂,化出蝶,優美的旋律好象訴說事情的圓滿結局,又似乎向人們展示了一副美麗的畫面,優美音調似在說烏雲已過,晴天到來,一片大好風光下已無哀怨情懷。讓我看到了兩只蝴蝶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飛翔。管弦樂總奏主題,景象全明白了。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也出現了,兩人情意綿綿,大小提琴和鳴奏著主題,漸漸的小提琴主導旋律並引進管弦樂再強調一次。等樂音漸歇,木管接續旋律慢慢落下。小提琴獨奏深情舒緩帶點內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對將來疑慮不安,但還是堅定相信自己。勇敢去愛吧!情緒輕快,笛聲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風光明媚三月天兩人春遊。小提琴展現技巧,風華絕代。
相聚雖好總有分別,快樂情緒之後就是離情依依十八相送。將主題變奏緩緩奏出,有如邁不開的步履,卻終究不得不離去。大小提琴二重奏,緊密結合難分難舍。在這段末尾由弦樂第一次奏出哭調主題,預言悲劇結局,這構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愛」。第二段發展部裡面有三小段: 強、弱、強,也就是快、慢、快。開始如大浪涌來的管弦樂聲代表祝父的反對,連續幾個小節下行樂句,好像在說:不可以!不可以!小提琴則猛烈與之抗衡,兩者沖突漸漸上升,最後全體合奏梁祝主題表示戀情曝光,一波波涌來浪潮終將這主題給淹沒。樓台會小提琴委婉的訴說情意,大提琴撥奏聆聽。輪到大提琴傾訴愛意,小提琴一旁隨和。突然,音樂急轉而下,運用越劇中囂板的「緊打慢唱」手法,梁山伯因過度悲傷絕望而病逝。
祝英台在被迎娶過門途中,停在梁山伯墳前哭靈,小提琴以凄厲聲調哭出:梁兄呀!碎奏、斷奏哀痛欲絕旋律,有哭聲,有跪行,其中還有些回憶片段。漸漸的淚眼開了,哭聲歇了,心意已決,在悲憤低音鑼聲中,縱身投入突然爆開墳墓中自盡,音樂同時推向最高潮。
樂曲的最終部份是再現部「化蝶」,在輕盈飄逸的弦樂襯托下,愛情主體再現,梁山伯與祝英台從墳墓中化為一對蝴蝶,在花間歡娛自由飛舞,永不分離。 彩虹萬里百花開 花間彩蝶成雙對 千年萬代分不開 梁山伯與祝英台
次聽這首曲子內心總會被某種東西所觸動,《梁祝》——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千百年來被人們經久不衰地傳唱著。
說到梁祝的美麗傳說,人們很自然地想到了那百花叢中翩然而舞的蝴蝶,悠然自得地上下翻飛,快樂逍遙。也許正是有了這樣一個脫俗而完美的結局才讓人們記住了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讓人們在凄美的故事中對愛情仍然有所憧憬和希冀。是啊,那翩翩起舞的蝴蝶將人們帶入了一個祥和浪漫的至高境界,讓多少人為之神往,徜徉在蝶舞雙飛的美好意境之中。然而令我心動的卻是化蝶的那一瞬間。試想在梁山伯的墳前,祝英台悲痛欲絕,哀慟感天動地,此時天昏地暗,風雨雷電交加,忽然一道電光處,墳墓裂開,祝英台毫不猶豫地投身入墳,令人敬仰。這時天徹底暗了下來,沒有一絲光亮,人的心情也隨之降到冰點,跟著絕望。就在這時,一道亮光劃過,瞬間變得一片光明,眼睛被突如其來的光線炫了一下,再看這時,已然是另外一幅圖景:百花叢中,一對蝴蝶翩翩起舞,追逐嬉戲,輕靈而飄逸,好不自在。心在那一瞬間,也跟著豁然開朗,明媚起來。化蝶前的黯然、絕望與化蝶後的祥和、唯美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一反差給人的心靈帶來了強烈的震撼,也營造出一種「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精神氛圍,而這種震撼和氛圍來源於化蝶的那一瞬間,它將兩種截然不同的境界在這一瞬間進行了轉換,於是才有了那蝶舞雙飛的祥和與超然。或許所有的美好都只有在絕望之後才顯得更加珍貴,也只有在經歷陣痛之後才能更深刻地體會到完美。
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通過民間傳說的愛情故事結合戲劇構思,揭示反對封建壓迫的民族主義思想內容,把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民間音樂和歐洲傳統的曲式結構有機地結合起來塑造矛盾沖突雙方的形象,推演出對立、斗爭終歸統一的發展過程,這就是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成功之處前奏響起,在輕柔的背景下傳來了優美的引子音樂,好像一隻竹笛在自由歌唱著風和日麗,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秀麗景色,既渾厚又不太明亮的音色,使我深深的陶醉在如此清麗的前奏旋律中。彷彿看見了各種鳥棲息在樹枝上,呼朋引伴地發出清脆的鳴叫聲,湖水隨著微風盪漾起層層漣漪,我台在草橋亭畔雙雙結拜的場景,它以優美的小提琴聲為中心,向人們詮釋了一個純潔愛情的真諦。盡管這個旋律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很熟悉,但卻能帶給我們無盡的遐想,每一個音符彷彿都經過了夕陽的點染,閃爍著清逸的光芒。很快,主部通過連接部進入到副部主題,描述的是粱山伯與祝英台同窗三年,同學同樂的歡樂的心情,把人們的心帶入一個充滿歡聲笑語的意境中,彷彿也與粱山伯與祝英台共同分享著同窗之歡。但是,似乎凡事都有不測風雲,總是這樣甜盡苦來,梁祝長亭惜別的依戀情景突地撞進了我的腦海中。手起,琴響,一段遠古的愛情,漫過歲月,穿越時空,像風華絕代的女子,由遠而進,姍姍飄來.默默地徘徊在窗前,讓激動靜於寂廖.不敢有太多的奢望,惟恐驚動了低訴情語的蝶兒,
蝶兒彷彿從西雙版納趕來,嬉戲在兩弦上下,層層疊疊,密密麻麻.書聲蝶語,從弦上緩緩流出,天上宮闕,一時不知今昔何年.一卷薄薄的愛情,翻來覆去地咀嚼,滿口的苦澀,在唇齒之間游弋.一聲沉雷,將恩怨聚散擊得遍體鱗傷.曾經的誓言,被陣陣狂風吹落,落於生與死長眠的時空.一座孤紋靜寂獨立,拉開一道長長的思念!心碎,弦斷,只有餘音繞梁.人醉了,夢也醉了,醉了多少人的魂,一醉就是千年的美麗.多情的碟兒哪肯離去,依然守候在記憶里,編織著恆古的纏綿和凄美.是誰,在愛情的史冊里留下了最經典的一頁!
希望能幫到你,滿意望採納哦。
② 梁祝觀後感
http://www.google.cn/search?hl=zh-CN&q=%E6%A2%81%E7%A5%9D++%E8%A7%82%E5%90%8E%E6%84%9F&btnG=Google+%E6%90%9C%E7%B4%A2&meta=&aq=-1&oq=
③ 聽《梁祝》這首歌的聽後感
我的思緒隨樂曲緊緊跟隨。我似乎看到了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環繞的一片勝地。祝英台與梁山伯正對人間傾訴。這一瞬間我的幻想充滿了幸福。但就在此時,一個劫數的到來又似乎預示著這段情緣的哀惋和痛苦。○1有相聚也就有分離。小提琴代表著的祝英台和大提琴代表著的梁山伯互相應答著,像是在互訴情誼和離愁。這時能明顯的感覺到悲劇即將上演。如海潮湧來的管弦樂正式拉開了悲劇的帷幕,那渾厚、低沉、恐怖的樂音彷彿是強大的封建勢力在百般阻撓,逼迫一個弱小的女子放棄美好的追求,順從父母的旨意。此時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寧死不屈,與黑暗勢力抗爭到底。兩者的矛盾越來越激烈,直至樂曲的另一個小主題上演,矛盾才漸漸平息。樂曲緩緩奏出《樓台會》這一部分。大、小提琴像是在互訴心中的情誼,又像是在傾聽彼此的哀嘆。音樂給人以凄婉的感覺。忽染樂曲疾走,好像在告訴我們這些聽眾:梁山伯因為過度悲傷而在絕望中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或許是祝英台也沉入了無盡的絕望。或許是祝英台早知道有一個並不盡人意,但也算是完美的結局在前方等候,她順從了父母的旨意。在迎娶過門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靈。我在小提琴幽婉的樂聲中聽見了祝英台悲涼、凄慘的哭泣聲;看見了那陵墓周圍深邃、荒誕的景象。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難道幾千年來所有的女子都同樣受著這種壓迫嗎?突然一陣轟然巨響打斷了我的思緒,整首樂曲推向了最高潮。瞬間像是煙雲繚繞,兩顆終於自由的心緊緊相連。如夢如幻的一切漸漸平息了,樂曲又奏出柔緩的段子。陽春三月,明媚的陽光普照著大地,一對美麗的蝴蝶在繁花叢中翩翩起舞,形影不離。樂曲從祈願轉變維勒幸福。我想這就是浪漫主義筆下的傑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