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影評
⑴ 影評怎麼寫
(一)思想評論:
1.評主題。力求有獨到見解,深入挖掘。《秋收起義》一片多數文章都認為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義歷史,成功地刻畫了毛澤東的形象,將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為中國革命找到了斗爭方向。而我根據列寧關於領袖的論述和中央關於毛澤東思想的界定中認識到,影片反映了毛澤東作為一個傑出的革命領袖在斗爭中成長的歷程,也揭示了毛澤東思想形成與發展的歷史原因與過程,從這一新的視角展開評論(見《銀海珠光》)。
2.評現實意義。也與主題有關,但更側重於現實作用,現實題材的影片如《孔繁森,我對你說》的評論重在黨員幹部的廉政愛民方面,評《離開雷鋒的日子》的《大寫的人》重在新時期學雷鋒的積極意義。歷史影片的評論也要觀照現實。
3.寫觀後感。要聯系現實,融進自我,或是褒揚先進,批語落後,針貶時弊;或是進行自我觀照,尋找差距,激勵鞭策。中小學生的影評文章多屬此類。要注意的一是不能寫成「故事簡介+自我對照」,二是要緊扣影片,而不是從影片中抽出一個話題,離開對影片的評論。如評《甲午風雲》的《透過甲午的硝煙》不是泛泛而談「落後挨打」,而是扣緊影片中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內容,聯系歷史事實,結合世界著名海戰,對比聯想,針對當前社會不良風氣發出呼籲。評《南京大屠殺》的評論《城的斷想》圍繞「城」字做文章,從「屠城」、「紙城」、「不設防的城」、「鋼鐵長城」和「國防之城」,扣得緊、放得開、收得攏。
(二)人物評論。
這是較為普遍的評論樣式,可分為單一人物評論、同一類人物評論、不同人物的對比評論。收錄在《銀海珠光》中的評《背起爸爸上學》的4篇人物評論各有特色。《細節描寫與宏偉意象》展開了毛澤東與蔣介石的對比評論。《在炮火中升騰的雪蓮》對《紅河谷》中丹珠的形象把握個性特點,作出由表及裡、逐層深化的評析。在人物評論寫作中,最好力求不僅評析人物形象的意義,而且要結合人物塑造的方法,把握人物獨有的個性,如人物特有的行為、動作、理想、志趣、才幹,從中更深地挖掘出人物形象意義,如評《炮兵少校》的《一團寂寞的火》改變了單純著眼於對英雄人物的熱情贊頌,而更多地溶進了新時期知識分子命運的感慨和思考。
(三)美學評論(樣式、風格、審美特性等)
1.藝術樣式評論。如《不庄不諧 笑從何來》結合喜劇樣式對影片《甲方乙方》展開評論;《屏幕涌動紀實潮》從紀錄片美學特色分析紀了優秀錄片取得成功的原因;《紅河谷:動人心魄的視覺交響樂》就該片所具有的交響詩式的結構樣式進行評論。
2.藝術風格評論。如《充滿詩情的戰場寫意》通過影片《大轉折》中幾個主要戰斗場面的不同詩意內涵的分析,對該片以潑墨的方式抒發的濃郁的詩情,給人以震顫心弦的視聽感受。對於引起較大爭議的《紅色戀人》,《詩電影的意象美》從電影風格和創新的角度給予肯定。
3.審美特性評論。《對親情與人倫的呼喚》從當代悲劇審美特性入手,指出當代悲劇重在探索人類精神生活的復雜性,喚起人們對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棗親情與人倫的珍視。評《小鬼當家》的文章《「小鬼」為什麼逗人喜愛》結合兒童審美心理的分析。
(四)電影特性的評論。
這類評論寫作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如對電影的語言、結構、修辭、懸念、音響、色彩、音樂、攝影、特技、表演、導演等方面的評論。試舉例如下:
1. 電影語言評論。《<紅高梁>――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起點和成功之路》。
2. 電影結構評論。《復合交融 巧織經緯棗<平津戰役>的結構藝術》。
3. 電影修辭評論。電影修辭包括多種手法,如對比、誇張、象徵、擬人等,如《<開天闢地>中的象徵手法賞析》。
4. 電影節奏評論。《滿懷深情的韻律美棗談電影<周恩來>的節奏藝術》
5. 電影懸念評論。《懸念迭設扣人心弦棗談美國片<碟中碟>的懸念技巧》
6、電影音響評論。《摹聲會音皆有情棗<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音響》
7. 電影色彩評論。《張藝謀為何偏愛紅色》《在「形式」中強化「意味」》。
8. 電影細節評論。《耐人尋味的「納銀密賬」》、《一串閃光的項鏈》。
9. 電影表演評論。《眼之魅》
10.電影音樂評論。
以上評論角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互滲透、兼容的。評論的視角可以是復合的,如評論人物,除了上述的評一個人,評一類人,或對立人物的對照分析,也可以就幾部影片或某一類影片中同類人物進行綜合分析,或對某種創作傾向進行評論。如《憂患意識與英雄主義》對美國影片普遍性的主題的分析;「新時期軍人銀幕形象剖析」、「青年女演員為什麼不能長青」、「何必都往浴缸里跳」、「丑星為什麼走紅」等論題是綜合某類影片創作傾向選的。
電影評論的文體樣式可以多種多樣,一般以論文體為主,也可以用書信體、對活體、問答體、隨感錄。近年也有散文體,散文體多以抒發情感為主,輕靈活潑、文筆優美,但一般缺少嚴密的論證,較少邏輯力量,理論色彩較單薄,在影評百花園中應當允許各種文體樣式存在。
四、影評寫作要求
(一)緊扣「電影」與「評論」。
所評論的內容必須是影片提供的,而不能從說明書和報刊故事中尋找。
要抓住電影藝術的特質,評論的對象有畫面感、運動感。讓沒有看過電影的人也能獲得對影片的大致了解,認同你的觀點。
要展開評論,明確中心,嚴密地進行說理與論證,切忌「故事加感想」或有觀點而無論證。
(二)總體把握,細部突破。
首先對一部影片有正確的總體評價,在此基礎選擇一個較小的視角深入挖掘,做到高屋建瓴,品鑒入微。避免面面俱到,人雲亦雲。
另一方面避免一葉障目,不見樹林。力求寫出鞭辟入裡的專論,不要寫泛論、散論。目前各類報刊包括專業電影報刊為了搶時效,搞「炒作」,發表的大多是新聞記者根據編導散發的資料摘編的綜合評介,陷入「故事情節+主題思想+藝術特色+演員介紹+拍攝花絮」公式。
(三)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
側重於社會意義的評論要注意兼顧影片的藝術性,要用影片提供的銀幕形象進行說明與論證。有一學生寫《火燒圓明園》的影評,只是對這一歷史事件抒發感慨,全文與影片毫無關系,嚴格講這樣的文章不是影評。
側重於藝術價值的評論要把握藝術表現中體現的思想內涵。
要講究評論文章自身的藝術性。
(四)注重思辯、講究文采。
力求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力求新穎、深刻,寧可是「深刻的片面、偉大的偏見,創造性的誤解」,不要趨同,說一些人人都明白的「正確觀點」。構思立意如同兵家謀略,「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耳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以奇制勝。
注意評論語言的生動活潑、形象鮮明,注意句式長短得當、音韻和諧,既要有理論色彩,又要明白曉暢,讓理論文章給人語言美感與動情力量。
PS:
有很多人認為看電影就看電影唄,評什麼?論什麼?但事實上,在你寫影評的同時,也是讓自己回溯在這一個半小時中,你到底看了什麼?得到了什麼?再爛的片,也是有辛苦培育的工作人員,他們又是用什麼眼光來看?沒人願意製造一部人人唾棄的大爛片,那麼大家口中的爛片是否有可取之處,是否製片.導演.演員們用著不同的想法來拍攝?
這些,當你開始用心寫影評時,你的思路會愈來愈清明,想的范圍愈來愈廣大
不但可以有比他人更多的體會,也能將你的體會帶給大家
在一篇又一篇的影評中,你將會發現自己的文筆進步了,看電影時能看到更多的細微末節,能感動到心靈的深處,那麼,你成功了
當然,沒人是一蹴可磯的(除了你本身是文學創作者外),當我自己回顧一開始寫的文章,也覺得自己的文筆生澀,眼光不夠深入,但在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中,發現自己很自然的就長篇大論了起來,當然,現在依然不夠好
最好的一句話是----
「深刻的片面、偉大的偏見,創造性的誤解」
不是一定要中規中矩的寫影評,正面.反面.側面的見解都是很獨到
化簡為繁,化繁為簡,字字都是精采 。
⑵ 放映廳如何投影半個屏
放映星要投半個影評的話,把那個投影為機器調遠一點,交際遠一點。
⑶ 求幾篇專業影評
一下是宮崎駿《幽靈公主》的影評。是在我做演講的時候找的。
《幽靈公主》影評
《幽靈公主》給我的第一映象是震撼,我相信有大多數人和我有一樣的感受。震撼於它的視覺效果,動畫設計以及配音。
從故事的梗概角度來看《幽靈公主》的故事腳本內容是悲鬱的,講述的是自然和人類之間的矛盾、沖突。自然與人的協調是亘古不變的主題。宮崎駿通過阿斯達卡,珊珊,幻姬,麒麟神,疙瘩和尚等不同的角色來詮釋人和自然之間的問題。
1.阿斯達卡
隱居在森林中的蝦夷族的未來的族長繼承者。為了拯救遭受危險的族人,右手被詛咒。為了尋找詛咒的原因並解除詛咒,隻身前往西方世界。之後為阻止人和自然之間的戰爭而努力。
2.珊珊
遭人類遺棄被白狼養大的人類女孩,痛恨人類,不願與人類為伍。數次試圖刺殺鐵鎮頭領幻姬。後來與阿斯達卡相識,幫助豬神與人類戰斗。雖然與阿席達卡產生感情,但始終無法原諒人類。
3.幻姬
在鐵鎮帶領一群被欺壓的人們冶鐵自治,一面為爭奪資源妄圖消滅森林中的諸神,一面帶領手下對抗朝廷。在屠神戰爭中失去右臂,卻被白狼所救,感激之餘決定重建被毀滅的鐵鎮。
4. 麒麟神
山林的保護神,在月光下是通體透明的巨人,在白天山林里是類似四不象的動物。它踏水而來,所到之處就會有植物生長出來。它可在瞬間吸取生命,也可以賦予生命。前者似乎我們有時也能做到,想想當你踩死一隻螞蟻時你幹了什麼?然而擁有後者的能力為神之大者。
在片末,太陽出來時,麒麟神由於吸收了太多的生命而倒下了,將那些生命又還給了大地,山林。望著復甦的大地,阿斯達卡回答珊珊道「麒麟神不會滅亡的,因為它本身就是生命,掌管著生與死...」感覺宮崎大師將生命置於一種超然的,絕對的高度,所以才說無論如何,你首先得活下去。只要活著,就有出路... 生命它將自己尋找到出路...
5.白狼、野豬和大猩猩
有趣得很,這三個種族似乎可以影射到人類世界中的三類人。
白狼族,是智勇雙全的鬥士,他們頭腦冷靜,敢於為先,這類人通常是少數
野豬群,大無畏的戰士,在戰場上前仆後繼,義無返顧。印象最深的是當人披著野豬皮出現時,豬神說「回來了,從黃泉之國,戰士們回來了」,之後一聲長嘯,很悲壯的樣子。之可惜野豬的「視力」不太好,容易落入人類的圈套。不過正如白狼神所說的:「即使知道是陷阱,野豬們也會從正面進攻,這是他們的光榮」。武士道精神?
卻有那麼一群猩猩,當勇士們浴血奮戰時不見蹤影,遇到麻煩時卻又出來指責別人。這些人還是老老實實種樹去吧。
6.疙瘩和尚
受朝廷派遣,帶領狩獵隊獵取麒麟神,詭計多端,善於掩飾,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曾指點阿斯達卡尋找麒麟神森林。
7. 樹精
一種類似於精靈的東西,在繁茂的森林中居住。具有淡綠色半透明的身體,被認為是樹木之子,與森林同生共死。曾為迷路的阿席達卡等人引路。
在這片森林之中,自然之神乃是麒麟獸,它可以賜予生命,也可以奪取生命;狼族、豬族都是守護森林、信奉麒麟獸的生物。在這片森林邊上有一座鐵鎮,首領是幻姬,她是崇尚科技的人類,不斷開采鐵礦,冶金鍛造,研製火器,為此不惜與具有神異力量的生物開戰;在森林之外,還有一個王國圖謀在幻姬和森林神族開戰時,一舉消滅兩者。於是人、生物、自然之間環環相扣、不可調和的仇恨日漸激化,最終演變成"人屠殺神"的悲劇。影片最後鹿神的死亡令萬物得以重生,人們也得重新開始新的生活,阿斯達卡對珊珊說:「我們一齊要活下去!」再次重申了全劇的主題。
《幽靈公主》的背景是日本中世紀的室町時代,描述人神魔三者之間的斗爭。影片給很多觀眾帶來了震撼性的沖擊,《幽》的劇本醞釀長達十六年之久,膠片總數多達13萬5000張,這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熒光巨人、魔崇神等也運用了CG數碼合成技術(並不是象某動畫片只是使用二維的動畫和三維的背景勉強地拼湊起來),片中也有宮崎駿電影中鮮有的殘酷血腥的斷頭斷臂鏡頭。雖然有著一系列視覺上的震撼,但主要的沖擊還是來自精神上的。片中盡管阿斯達卡和珊珊一個用愛、一個用恨極力阻攔人類向自然的宣戰、向森林發動進攻,但依然沒有阻止住"神"被最新武器槍殺的厄運。於是森林盡毀、萬物凋零。當成千上萬可愛玲瓏的"小樹精"墜落死亡的時候,不由讓人慨嘆--真是一曲"自然的輓歌"!盡管在自然被徹底毀滅前,阿斯達卡和珊珊挽救了麒麟獸,使大地得以重生,一切都回歸自然。但用珊珊的台詞說,"這個自然已經不是原來的自然",--更何況死裡逃生的幻姬只是淡淡地說"一切只好重頭再來",這其中多少包含著仇恨將要循環下去的含義。或許,宮崎駿為避免自己的絕對悲觀的思想影響普通的觀眾,結尾處他讓阿席達卡對小桑說"你在森林,我在鐵鎮,我們一起活下去吧"--這不過是他無奈、苦笑著的一個讓步。
影片的音樂也是非常喜歡的。特別是當阿斯達卡告別妹妹,踏上去往西方的路途時,畫面上拉開群山大地的遠鏡頭,管弦樂隊奏出浩瀚寬廣的樂聲,那種感覺是讓人心胸一盪的。主旋律在片中以不同的樂器多次出現,很具感染力,為本片增色不少還有音效的製作。很喜歡片中大寨吊門打開和關上時吱吱呀呀的聲音,是很古老的感覺,還有煉爐發出的爐火燃燒以及風箱的聲音,打鐵的聲音等等。
<幽靈公主>的主題曲。主題曲的旋律極為悲哀緩慢中,變得悲壯。如同聽見森林中樹葉子被吹得隱隱幽動作響,暗藏殺機與刀割般的旋律,如同看見女主角倔強的眼角底隱藏的哀傷,但同時,她趴在大地上睡眠,容顏是那樣單純天真。這首音樂,宛如再現看綠色大地與金色陽光相輝映。女主角拿起刀矢維護森林,正是發自心底的愛。完全再現森林中宏偉悲壯的傳說。
看過《幽靈公主》,總會有一種劫後餘生的慶幸。幽靈公主,不是一個好看與不好看就能評得了的,以含蓄的對悲壯的贊美,以輕柔的對希望的追求,以不懈的為信念的斗爭,譜出的是對生命本質的深思,描繪出的是對人與自然和諧生活的期冀,勾勒出的是信仰與關愛的偉大。史詩般的氣勢,細膩的手工繪畫,宏偉的音樂,悲壯的主題,英雄的主角。還有什麼可說的呢。有人說麒麟獸是代表自然,自然也有兩面性,它既然可以造福於人類,又可以毀滅人類,而達達拉城的女首領當然是象徵著人類破壞自然的一面,但她同樣有仁慈熱心的一面咯,其實人也是這樣,我們一面毀滅自然,一面保護自然,人類的社會一直在矛盾中發展.當然,和諧與自然相處是美好的希望吧!
《幽靈公主》為我們展現的是人類舊時夢魘中,一場關於未來的困境之景 。唯美的畫面,悲鬱的故事,生死原來可以演繹地如此至純至性.
⑷ 影評怎麼寫要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寫影評,應該把握好這樣幾點:捕捉住感受點。一部電影涉及的方面很廣,需要品評的著筆點內很多。容這就需要對電影反復回味思考,用心靈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動人的地方,並使之在自己的筆下得到理性的升華。
立意要新,開掘要深。寫影評要有新意,要有獨到的見解,抓往要點,自感而發。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內容,結合台社會現買;二是要准確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實質,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內涵。
開始練習寫作影評時還應該注意:語言要朴實,要個性化。寫影評一定要講真話,講自己的話,不要抄襲別人的評論。唯獨自己的感受和朴實的語言,才會使自己的評論富有個性和新意,也才會給讀者帶來清新的感受。
(4)半個影評擴展閱讀:
電影評論的目的在於分析、鑒定和評價蘊含在銀幕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社會意義、鏡頭語言等方面,達到拍攝影片的目的,解釋影片中所表達的主題,既能通過分析影片的成敗得失,幫助導演開闊視野,提高創作水平,以促進電影藝術的繁榮和發展;又能通過分析和評價,影響觀眾對影片的理解和鑒賞,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從而間接促進電影藝術的發展。
⑸ 什麼叫影評
對一定的電影創作現象進行的分析和批評。又稱電影批評。它與電影理論不同,實際上是一定的電影理論、觀點的具體運用。電影評論的對象是電影創作現象,包括電影作品、電影藝術家的創作活動、一定歷史時期的電影狀況和傾向以及某些電影的風格、流派等。電影評論的目的在於分析、評價蘊涵在銀幕形象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及其社會意義。電影評論的作用有二:一方面通過分析影片的成敗得失、研究創作上的經驗教訓、闡發電影創作的某些規律性的問題,幫助作者開闊視野,提高創作水平,以促進電影藝術的繁榮和發展;另一方面,通過分析和評價,影響觀眾對影片的理解和鑒賞,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觀眾欣賞水平的提高,又能反過來促進電影藝術的發展。電影評論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其方法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得越來越豐富。
電影評論的可評之處,可以就其導演的獨特構思,聲音畫面,蘊含的深刻道理,影片的時代意義,影視音樂,電影內容,電影燈光照明,電影的拍攝技巧等等都可以進行評論,評論過程通過結合影片具體內容擺出自己觀點,從而近一步論證。一篇影評的吸引人之處就在於有沒有不同於別人的觀點,寫出別人一般想不到的內容,可以用兩個字總結「新」「奇」。
⑹ 只有半個身體的男人肯尼讀後感
美國西弗吉尼亞州35歲男子肯尼,伊斯特戴爾出生時就患有一種罕見的病,骨骼版上下不平。美國醫生在肯尼權6個月大時,截除了他的雙腿,並用他的腿部脛骨為他重造了部分脊柱,從此肯尼就成了一個只擁有上半身的「半身人」。盡管許多人都對肯尼能和未婚妻過性生活《只有半個身子的男人》觀後感 - 多多家的孩子們 - 多多家的孩子們、甚至共同生育一個女兒的事實抱以懷疑《只有半個身子的男人》觀後感 - 多多家的孩子們 - 多多家的孩子們,但肯尼的未婚妻尼基卻斷然地說:「我們像其他情侶一樣擁有正常的性生活,肯尼在那方面和其他男人一樣正常!
美國醫生預言肯尼絕對無法活過21歲,然而,肯尼卻打破醫生的「死亡預言」,可是他卻奇跡般地已經活到了35歲。肯尼的離奇故事已經被拍成了一部美國紀錄片《只有半個身體的男人》。
當肯尼還是個孩子時,美國醫生為他定做了一副假肢,並希望肯尼能學會靠假肢走路。然而,肯尼卻討厭佩戴假肢,而更願意用雙手撐地走路,或乘坐一個溜冰滑板滑行,像這樣的人真是罕見那《只有半個身子的男人》觀後感 - 多多家的孩子們 - 多多家的孩子們!
⑺ 看完半部影片怎樣寫影評
看完半部影片,就照你所看到的寫羅。什麼題材的電影,選材如何,場景布置如何,顏色對比如何之類的,不是很難的。
⑻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影評
王耀和麗川原本是兩個世界的人,然而感情真正的出現,也許就在那電光火石的兩眸相望。隨著兩人的感情升溫,彼此都陷入了感情的泥沼。王耀在片中對麗川說,自己是一個很沒有安全感的人。正是沒有安全感,所以他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能給麗川,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明天會是怎樣。他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去傷害麗川,希望麗川自己能夠知難而退。其實王耀又何嘗不是痛苦的呢,看著自己心愛的女人和最好的朋友結婚,不是因為狠心和變態。而是他覺得,也許自己的朋友能夠帶給麗川幸福。
對於一個遊走在社會邊緣的人,感情就是一件奢侈品。不管麗川如何的義無反顧,王耀都無法敞開自己的心扉。他之所以會在出獄之後去找麗川,正是因為他知道了自己已經有條件開始新的生活。他對麗川的母親說,我和法律的帳清了,可是我和麗川的事還沒完,那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的未來已經開始變得有希望。但是事情就是這么的不遂人願。麗川走了,帶著對王耀深深的愛和悠悠的怨,離開了這個世界。麗川對王耀的感情,從熾熱蛻變到不甘心。也許她只是不懂,為什麼這個男人要對自己那麼狠心。也許她什麼都明白了,但是已經沒有信心再這樣下去了。嫁給別人,原本是自己最後的賭注,當她發現自己已經滿盤皆輸的那一刻,她決定將自己對愛的執著永遠的保存在最後一刻,這就是他對王耀愛的箴言。
片子結束之後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最後那個小孩數到107就跑開了,後來我想到了,那是因為佛經里108是最吉祥,最完美的數字。就連佛珠都是108顆。因為108這三位數,是三的完美倍數,其組成部分加起來等於九,而九又是三的三倍,而三這個數字就代表了至高的平衡。王耀和麗川的感情,正是差那麼一點點,就會圓滿。
看似骯臟混亂
但卻愛的真切
當一種感情由愛轉化為不甘心
那就失去了最初的本意
剩下的只有憤慨
很多時候
有些東西根本不需要一個答案
苦苦追尋的答案
其實對於自己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心中最真實的感受
報復
究竟是對愛人的懲罰
還是對自己的折磨
想要愛的轟轟烈烈就要有拋下一切的決心
但是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做得到
愛的火焰被海水撲滅
海水同時也被愛的火焰所灼傷
最終兩敗俱傷
也許
這就是愛情的兩面性
說你愛我
假的也行
因為
我愛你
⑼ 求幾篇影評
尋槍是陸川執導的電影。是一部懸疑題材的電影。而我對他的電影手法比較感興趣。
比如說一種超現實的方式。像馬山在詢問朋友的時候,在兩個人之間出現的紅桌,又比如馬山丟槍之後想像保險櫃里的槍的鏡頭。還有就是李小萌軟軟的叫喊聲,和最後馬山死後爬起來的大笑。這些手法都是非常的超現實,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陸川要用這種手法呢?
還有就是陸川的對白非常的幽默,加上貴州的方言說出來就更具喜劇色彩。為什麼要在一部懸疑片當中加入這種喜劇元素呢?難道是創作的無意識嗎?還是一種諷刺?因為雖然幽默但是他們從來都沒有笑過。就像是一種誇張。在警槍丟失,人人自危的時候,說笑就是一種誇張。那為什麼要這樣誇張呢?
所以我想這是在表現人。超現實的手法是來表現馬山的精神狀態,他非常的神經質。當時的馬山已經擔心的滿腦的幻象。他甚至已經不相信自己,比如他會問他的老婆他是不是有段時間沒在床上。為什麼他精神會如此的緊張?是因為他是一個負責任的警察嗎?不完全是,因為他在尋槍的過程中早就被煩亂的關系把目的都給丟了。他不知到是為自己還是為了身上的責任。他只是為了槍,只有找到槍,他才會開懷大笑。而導演的對白就像一個一個冷笑話。但是這些幽默在忙忙碌碌,不苟言笑的馬山看來都是一絲一絲的線索。從此可以知道馬山內心的負擔非常的重,幾乎是壓得透不過氣來。
陸川就一直在表現一個人,一個普通警察的心裡狀態,和身上的負擔。這種負擔是他自己,是警官的責任和社會的壓力的混合體。而這種壓力往往讓人迷失,而迷失似乎又是每個人不可避免的一個過程。這就是作為社會的一員的人在社會的影響下的行為無意識。也就是說社會吞噬了個體。而個體在尋回自我的時候的一種心理的掙扎。所以我覺得陸川是為了表現一個身負社會責任的個人迷失的,和尋回自我的故事。
優美絕倫的戰爭巨片,奧斯卡史上令人矚目的奇跡
經典史詩式的巨著,歷史宮廷片的巔峰之作
極具時代張力,蘊涵著無可比擬的神聖與深沉的神秘力量
奧斯卡歷史上一個突破性的記錄
20世紀50年代,好萊塢整整盛行了10年的古裝史詩巨片,大製作、大規模、大場面,製片商們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商業意圖一覽無余。1959年的電影《賓虛》稱得上是這股巨片熱潮中的巔峰之作,它同時也宣告了這個巨片時代的結束。
從無聲片時代起,《賓虛——基督的故事》這部小說就曾先後數次被搬上銀幕。而由米高梅公司出資拍攝、由威廉·惠勒執導的這部《賓虛》,場面壯麗,氣勢雄偉,其出色的對白、多彩的異國情調和赫斯頓的粗線條的出演相得益彰,被看成是其中最成功的一部。在第3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影片共獲得11項大獎,首創奧斯卡獎歷史上的最高紀錄。
由於獲獎,《賓虛》的身價猛增,世界其他許多國家紛紛要求放映。美國製片人協會等組織也貼出了「影片之好,前所未有」的廣告海報,幾百家在「倒閉危機」中苟延殘喘的影院因此有了生機。
《賓虛》空前的放映收入不僅成為米高梅影片公司的驕傲,也使陷入財政困境的公司起死回生,同時它的成功也促使米高梅公司調整了他們的經營理念,他們想方設法在更廣泛的領域中擴大成果。例如在宣傳中,他們還大力抬高在《賓虛》中大顯神通的最佳男主角獎獲得者查爾頓·赫斯頓和最佳男配角獎獲得者休·格里菲斯的身價。
上一世紀四五十年代,正是電視這一大眾消費品日益崛起的時期,由於電視的沖擊,好萊塢電影曾幾度顯得不甚景氣。1959年美國各公司拍攝的影片只有160部,後來,正是由於《賓虛》的出現才再一次喚起了成千上萬觀眾的注意力,使電影界重新活躍起來。
「生命不是別的,它只是一種存在,一種靜態,一種似有似無的具像。而拿生命來載乘什麼,詮釋什麼,這才賦予了生命新的意義。」看過金琛執導的電影《菊花茶》之後,一縷淡淡的生命之香始終還在心中留有餘味,但這餘味絕不是生命中浮華於世的淺薄,也不是人與人之間經歷過爾虞我詐後的滄桑,更不是隨遇而安一切隨緣後的碌碌平庸,它是在經過無數艱難險阻後始終存在於人間的一種真情,一種對生命的珍視和熱愛。
影片《菊花茶》是導演金琛繼獲國內外七項大獎的處女作《網路時代的愛情》後的又一力作,盡管兩片的風格之迥異對一個不足30歲的導演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但金琛還是又一次戰勝了自己,同時也俘獲了觀眾的心。
《菊花茶》敘述的是一名曾經歷感情挫折而冰封自己的鐵路工人馬建新與一個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青年女教師李衛華從相識到相知,從相知到相戀繼而結為夫妻的真實感人的故事。影片在西部冬季的嚴寒和人心的溫暖相交融的背景下再次探討了生與死、愛與性的深層含義,在更深層次上詮釋了生命的可貴。
影片主人公---27歲的李衛華是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女青年,但她清純、美麗,她與常人一樣對生活充滿渴望。她一次次從死亡線上被人救起,而她對生命的渴望,一次次讓觀眾心痛和惋惜,這也正是影片中扣人心弦的命運主線。馬建新,一個憨憨傻傻,卻有著男性特有的溫柔和執著的鐵路工人,在一次次與女主角心靈的撞擊和他無私的奉獻中讓人體味到人間的溫暖,更升華了觀眾對一個小人物的敬佩之情。如果說李衛華是影片的一個核心人物的話,那麼馬建新則是讓整部影片出彩的人物,他的言談舉止,他的所作做為都帶有一定的幽默成分,為一部本來是探討生死重大課題的影片增添了一種新的情趣,活躍了影片的氣氛。
影片在結構和節奏的安排上獨具匠心。片頭,用男女主人公新婚之夜卻老老實實、客客氣氣地各自就寢的情節形成懸念,採用了倒敘和插敘的手法。女主人公李衛華愛好「節氣」,影片以天文學來解釋各農歷節氣並配以水墨動畫來將故事分段,突出環境和人物命運的各個進行時態中的狀態,與人物的命運和發展緊緊相連,更通過「節氣」這一古老的文化將全片的藝術氣息提升。同時影片的音樂和冷暖相融的攝像風格也更體現了影片的獨到和新意。分別代表著男女主人公的鋼琴和弦樂以及青藏高原上的嚴寒與人物內心尋求溫暖的對比給了觀眾極其強烈的聽覺和視覺沖擊,但這種對比並不顯得唐突。
《菊花茶》一如其名,清新雋永。請您靜待於影院「品茶」時刻的到來
曳的燈光,跳動的音符,欲說還休的情緒,構成了花樣年華的畫面
<花樣年華>帶給王家衛諸多榮譽,揚威當年戛納電影節,開啟了一個王氏作品新的高潮
仍是與杜可風張叔平的合作,經過前幾部的磨合更駕輕就熟,儼然一個整體
曾有人批評王的作品由於沒有劇本限制,因此過多的發揮使劇情略顯零碎
<花樣年華>避免了這個缺陷,出場人物不多,主要人物就是周慕雲和蘇麗珍
張曼玉演繹的蘇麗珍帶有別樣風情,總是一襲華美的旗袍,合著音樂節拍不緊不慢的走著
說句題外話,同樣這種形象,<長恨歌>的鄭秀文看了讓人很寒,做好每一行都不是容易的
看似漫不經心,蘇麗珍卻把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條,其中有一個細節
那時的辦公室小姐不多,能進這一行的必定跟現在的"白骨精"(白領骨幹精英)不相上下
工作和家庭兩不誤,領導器重,家裡也沒什麼耽擱,只是丈夫同樣忙於工作
一個人的時候,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雲吞面,熱氣繚繞,驅散心頭的寂寞
行走中,遇到了周慕雲,梁朝偉不顯老,現在還跟幾年前一個樣子,只是多了成熟的滄桑
60年代的香港,帶了幾分舊上海灘的迷醉,摻雜了各種色彩,灰暗是主色調
背景音樂也是帶有這種特色的藍調旋律,幾分柔和幾分渲染,休止符給人遐想空間
配合人物出場時響起的華爾茲樂聲,不僅視覺上是享受,也聆聽了一場音樂盛宴
讓我狠狠想你,讓我笑你無情,連一場慾望都捨不得迴避
梁朝偉很適合這種形象,油光鋥亮的頭發,筆挺的西裝,還一定要有領帶
眼神有點玩世不恭,卻能洞穿一切,男人就該這樣才好
一次次告誡自己,不能像他們那樣,把持住的慾望澆碎心中的夢幻
他問,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跟我走嗎
她答,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帶我走嗎
可惜,他們卻聽不到彼此的回答,這場花樣年華里,有刺激,有美麗
有不能忘卻的回憶,故事籠罩在曖昧的氛圍中,卻沒有任何出軌的鏡頭
最後,在那個陌生的國度,周慕雲訴說著他的心事,卻沒人與之和
也許這是最好的結局了,沒有任何傷害,成人對待感情的態度總有保留
只要有一丁點年少時的輕狂,結局也許就會改變,一起浪跡天涯
無奈周遭環境,要在相同的交際圈躲避閑言碎語,隔離就在這時產生
離開2046的房間,回歸生活軌跡,沿著命定的路走下去,只是沒有了勇氣
走過這么場花樣年華,有回味,有淺淺的傷感,彷彿空氣中迷漫著曖昧
想著傾盡一切去彌補,卻牢不出命運的牢,只能困在原地,撫摩甜蜜刻下的傷口
回答者:Danny_SP - 經理 四級 7-2 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