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虛觀後感
1. 《猶大 賓虛》(又名《賓虛》)電影分析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古代羅馬軍隊入侵以色列國的時期。耶路撒冷新任總督奎忒斯抵達以色列,其部下、軍團司令官瑪瑟拉凱旋迴到故鄉,得意非凡。他遇見了兒時的夥伴--改信基督教的猶太王子賓虛,瑪瑟拉希望賓虛配合他治理此地,並要賓虛將那些猶太反叛者的名字告訴他,正義的賓虛嚴辭拒絕了,兩人成了冤家。 賓虛偷偷地愛上了販賣奴隸的商人的女兒埃絲特。一天,奎忒斯率領官吏巡市,賓虛的妹妹伊拉絲在自家的樓上觀看歡迎隊伍,無意中將屋頂上的瓦片碰落下去,正巧掉在總督的頭上。 於是瑪瑟拉下令將賓虛一家當做謀反者統統抓起來,賓虛被流放,而他的母親和妹妹則被罰做苦役。 在流放的途中,被毒打、炎熱、口渴和疲勞折磨得奄奄一息的賓虛,遇到了一個與他同樣年輕的、有著神奇的力量的年輕人,他不但救了賓虛的命,而且還給予他生存下去的信心和力量。賓虛被賣做奴隸,在兵艦上當了一名劃槳的水手。一次,兵艦遭到了海盜船的襲擊,在危難時刻賓虛救了艦隊司令官阿列斯的性命,並多次阻止了他的自殺。也許是賓虛特有的氣質、眼神以及不卑不亢的態度打動了阿列斯,他給了賓虛自由,並將他帶到羅馬,收為養子。 賓虛來到羅馬的競技場上,他英勇無比,成為了一名著名的角鬥士。後來他重返耶路撒冷時又和瑪瑟拉相遇了,瑪瑟拉十分妒忌他,提出要同他來個戰車競賽。在競賽那一天,兩人加鞭催馬,互相追趕,競爭場面十分殘酷,瑪瑟拉不時地暗害賓虛,而賓虛卻憑借著自己的沉著、堅定的意志力和高超的技藝戰勝了瑪瑟拉,瑪瑟拉被掀翻在地上,他的馬蹄和戰車從他自己的身上碾過…… 當賓虛得知自己的母親和妹妹得了麻風病,被送到了病人谷時,他趕去帶走了母親和妹妹,他的心中涌動著仇恨,不久以後他也患上了重病。女友埃絲特勸賓虛不要在仇恨中生活。賓虛在不經意間遇到了當年在流放途中救他一命的人,他正被釘在十字架上,原來他就是耶穌!賓虛舀了一些水去給耶穌喝,他在耶穌的臉上讀到的是"寬恕",他馬上意識到自己的復仇帶來的將是更多的仇殺與痛苦,於是他放棄了"流血"的念頭。 突然間天地黑暗、暴雨傾盆,耶穌的血從十字架上流下,奇跡發生了--賓虛和他的母親及妹妹的病竟然神奇般地好了,不幸的一家在信仰的陽光下終於團聚了,天主賜給了他們生命的永恆……
《賓虛》Ben-Hur(1959年)
《賓虛》改編自盧·華萊士的長篇小說《基督故事》,影片場面壯觀,氣勢恢弘,榮獲了11項奧斯卡大獎,創下了奧斯卡史上前所未有的紀錄。它以新約時代為歷史背景,以猶太人賓虛同羅馬指揮官瑪瑟拉之間的愛恨情仇為主線,通過個人之間的沖突反映了羅馬帝國對異族異域的侵略擴張和殘暴統治,表現
了猶太人民反抗壓迫、爭取自由的決心和不屈不撓的堅定信仰。當兩個人幾經波折,終在賽馬場上重逢,借著一場空前的馬車戰,他們的恩怨隨著滾滾黃沙湮沒在風中……
對於神的謙恭之感和敬畏之情成為影片中最具張力的一種力量,影片以"基督在世時"為特定的歷史背景,探索了在基督的故鄉這一特定地域中的"動盪不安的政治及宗教形勢",耶穌在主人公賓虛的一生當中反復出現,但從來沒有露出過面容,"那隻手彷彿從天而降,從銀幕之外伸進來,遞給苦難者一瓢水和求生的慾望"……濃厚的宗教色彩貫穿影片始終,但這種色彩不是神秘,也不是迷信,而是一種驕傲,一種信仰,一種堅毅而深沉的力量。
2. 求幾篇影評
尋槍是陸川執導的電影。是一部懸疑題材的電影。而我對他的電影手法比較感興趣。
比如說一種超現實的方式。像馬山在詢問朋友的時候,在兩個人之間出現的紅桌,又比如馬山丟槍之後想像保險櫃里的槍的鏡頭。還有就是李小萌軟軟的叫喊聲,和最後馬山死後爬起來的大笑。這些手法都是非常的超現實,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陸川要用這種手法呢?
還有就是陸川的對白非常的幽默,加上貴州的方言說出來就更具喜劇色彩。為什麼要在一部懸疑片當中加入這種喜劇元素呢?難道是創作的無意識嗎?還是一種諷刺?因為雖然幽默但是他們從來都沒有笑過。就像是一種誇張。在警槍丟失,人人自危的時候,說笑就是一種誇張。那為什麼要這樣誇張呢?
所以我想這是在表現人。超現實的手法是來表現馬山的精神狀態,他非常的神經質。當時的馬山已經擔心的滿腦的幻象。他甚至已經不相信自己,比如他會問他的老婆他是不是有段時間沒在床上。為什麼他精神會如此的緊張?是因為他是一個負責任的警察嗎?不完全是,因為他在尋槍的過程中早就被煩亂的關系把目的都給丟了。他不知到是為自己還是為了身上的責任。他只是為了槍,只有找到槍,他才會開懷大笑。而導演的對白就像一個一個冷笑話。但是這些幽默在忙忙碌碌,不苟言笑的馬山看來都是一絲一絲的線索。從此可以知道馬山內心的負擔非常的重,幾乎是壓得透不過氣來。
陸川就一直在表現一個人,一個普通警察的心裡狀態,和身上的負擔。這種負擔是他自己,是警官的責任和社會的壓力的混合體。而這種壓力往往讓人迷失,而迷失似乎又是每個人不可避免的一個過程。這就是作為社會的一員的人在社會的影響下的行為無意識。也就是說社會吞噬了個體。而個體在尋回自我的時候的一種心理的掙扎。所以我覺得陸川是為了表現一個身負社會責任的個人迷失的,和尋回自我的故事。
優美絕倫的戰爭巨片,奧斯卡史上令人矚目的奇跡
經典史詩式的巨著,歷史宮廷片的巔峰之作
極具時代張力,蘊涵著無可比擬的神聖與深沉的神秘力量
奧斯卡歷史上一個突破性的記錄
20世紀50年代,好萊塢整整盛行了10年的古裝史詩巨片,大製作、大規模、大場面,製片商們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商業意圖一覽無余。1959年的電影《賓虛》稱得上是這股巨片熱潮中的巔峰之作,它同時也宣告了這個巨片時代的結束。
從無聲片時代起,《賓虛——基督的故事》這部小說就曾先後數次被搬上銀幕。而由米高梅公司出資拍攝、由威廉·惠勒執導的這部《賓虛》,場面壯麗,氣勢雄偉,其出色的對白、多彩的異國情調和赫斯頓的粗線條的出演相得益彰,被看成是其中最成功的一部。在第3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影片共獲得11項大獎,首創奧斯卡獎歷史上的最高紀錄。
由於獲獎,《賓虛》的身價猛增,世界其他許多國家紛紛要求放映。美國製片人協會等組織也貼出了「影片之好,前所未有」的廣告海報,幾百家在「倒閉危機」中苟延殘喘的影院因此有了生機。
《賓虛》空前的放映收入不僅成為米高梅影片公司的驕傲,也使陷入財政困境的公司起死回生,同時它的成功也促使米高梅公司調整了他們的經營理念,他們想方設法在更廣泛的領域中擴大成果。例如在宣傳中,他們還大力抬高在《賓虛》中大顯神通的最佳男主角獎獲得者查爾頓·赫斯頓和最佳男配角獎獲得者休·格里菲斯的身價。
上一世紀四五十年代,正是電視這一大眾消費品日益崛起的時期,由於電視的沖擊,好萊塢電影曾幾度顯得不甚景氣。1959年美國各公司拍攝的影片只有160部,後來,正是由於《賓虛》的出現才再一次喚起了成千上萬觀眾的注意力,使電影界重新活躍起來。
「生命不是別的,它只是一種存在,一種靜態,一種似有似無的具像。而拿生命來載乘什麼,詮釋什麼,這才賦予了生命新的意義。」看過金琛執導的電影《菊花茶》之後,一縷淡淡的生命之香始終還在心中留有餘味,但這餘味絕不是生命中浮華於世的淺薄,也不是人與人之間經歷過爾虞我詐後的滄桑,更不是隨遇而安一切隨緣後的碌碌平庸,它是在經過無數艱難險阻後始終存在於人間的一種真情,一種對生命的珍視和熱愛。
影片《菊花茶》是導演金琛繼獲國內外七項大獎的處女作《網路時代的愛情》後的又一力作,盡管兩片的風格之迥異對一個不足30歲的導演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但金琛還是又一次戰勝了自己,同時也俘獲了觀眾的心。
《菊花茶》敘述的是一名曾經歷感情挫折而冰封自己的鐵路工人馬建新與一個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青年女教師李衛華從相識到相知,從相知到相戀繼而結為夫妻的真實感人的故事。影片在西部冬季的嚴寒和人心的溫暖相交融的背景下再次探討了生與死、愛與性的深層含義,在更深層次上詮釋了生命的可貴。
影片主人公---27歲的李衛華是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女青年,但她清純、美麗,她與常人一樣對生活充滿渴望。她一次次從死亡線上被人救起,而她對生命的渴望,一次次讓觀眾心痛和惋惜,這也正是影片中扣人心弦的命運主線。馬建新,一個憨憨傻傻,卻有著男性特有的溫柔和執著的鐵路工人,在一次次與女主角心靈的撞擊和他無私的奉獻中讓人體味到人間的溫暖,更升華了觀眾對一個小人物的敬佩之情。如果說李衛華是影片的一個核心人物的話,那麼馬建新則是讓整部影片出彩的人物,他的言談舉止,他的所作做為都帶有一定的幽默成分,為一部本來是探討生死重大課題的影片增添了一種新的情趣,活躍了影片的氣氛。
影片在結構和節奏的安排上獨具匠心。片頭,用男女主人公新婚之夜卻老老實實、客客氣氣地各自就寢的情節形成懸念,採用了倒敘和插敘的手法。女主人公李衛華愛好「節氣」,影片以天文學來解釋各農歷節氣並配以水墨動畫來將故事分段,突出環境和人物命運的各個進行時態中的狀態,與人物的命運和發展緊緊相連,更通過「節氣」這一古老的文化將全片的藝術氣息提升。同時影片的音樂和冷暖相融的攝像風格也更體現了影片的獨到和新意。分別代表著男女主人公的鋼琴和弦樂以及青藏高原上的嚴寒與人物內心尋求溫暖的對比給了觀眾極其強烈的聽覺和視覺沖擊,但這種對比並不顯得唐突。
《菊花茶》一如其名,清新雋永。請您靜待於影院「品茶」時刻的到來
曳的燈光,跳動的音符,欲說還休的情緒,構成了花樣年華的畫面
<花樣年華>帶給王家衛諸多榮譽,揚威當年戛納電影節,開啟了一個王氏作品新的高潮
仍是與杜可風張叔平的合作,經過前幾部的磨合更駕輕就熟,儼然一個整體
曾有人批評王的作品由於沒有劇本限制,因此過多的發揮使劇情略顯零碎
<花樣年華>避免了這個缺陷,出場人物不多,主要人物就是周慕雲和蘇麗珍
張曼玉演繹的蘇麗珍帶有別樣風情,總是一襲華美的旗袍,合著音樂節拍不緊不慢的走著
說句題外話,同樣這種形象,<長恨歌>的鄭秀文看了讓人很寒,做好每一行都不是容易的
看似漫不經心,蘇麗珍卻把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條,其中有一個細節
那時的辦公室小姐不多,能進這一行的必定跟現在的"白骨精"(白領骨幹精英)不相上下
工作和家庭兩不誤,領導器重,家裡也沒什麼耽擱,只是丈夫同樣忙於工作
一個人的時候,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雲吞面,熱氣繚繞,驅散心頭的寂寞
行走中,遇到了周慕雲,梁朝偉不顯老,現在還跟幾年前一個樣子,只是多了成熟的滄桑
60年代的香港,帶了幾分舊上海灘的迷醉,摻雜了各種色彩,灰暗是主色調
背景音樂也是帶有這種特色的藍調旋律,幾分柔和幾分渲染,休止符給人遐想空間
配合人物出場時響起的華爾茲樂聲,不僅視覺上是享受,也聆聽了一場音樂盛宴
讓我狠狠想你,讓我笑你無情,連一場慾望都捨不得迴避
梁朝偉很適合這種形象,油光鋥亮的頭發,筆挺的西裝,還一定要有領帶
眼神有點玩世不恭,卻能洞穿一切,男人就該這樣才好
一次次告誡自己,不能像他們那樣,把持住的慾望澆碎心中的夢幻
他問,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跟我走嗎
她答,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帶我走嗎
可惜,他們卻聽不到彼此的回答,這場花樣年華里,有刺激,有美麗
有不能忘卻的回憶,故事籠罩在曖昧的氛圍中,卻沒有任何出軌的鏡頭
最後,在那個陌生的國度,周慕雲訴說著他的心事,卻沒人與之和
也許這是最好的結局了,沒有任何傷害,成人對待感情的態度總有保留
只要有一丁點年少時的輕狂,結局也許就會改變,一起浪跡天涯
無奈周遭環境,要在相同的交際圈躲避閑言碎語,隔離就在這時產生
離開2046的房間,回歸生活軌跡,沿著命定的路走下去,只是沒有了勇氣
走過這么場花樣年華,有回味,有淺淺的傷感,彷彿空氣中迷漫著曖昧
想著傾盡一切去彌補,卻牢不出命運的牢,只能困在原地,撫摩甜蜜刻下的傷口
回答者:Danny_SP - 經理 四級 7-2 01:37
3. 泰坦尼克號 觀後感500字
如果我們的愛情註定被困在這波光瀲灧的水牢之中
就讓你我相擁著葬身這萬劫不復之中直至永垂不朽
許是因為在這冰冷的世界裡麻木了太久,想要找點感動來暖暖身子,才會去重溫這場多年前熒幕上的神話,試圖挽救自己一顆早已冰冷的心。
災難和愛情結合在一起,總是特別容易攫取人柔軟的心。時隔十一年,再看這場災難中燃點出來的愛情,依舊淚流滿面。或許會有許多人覺得不過是一場老掉牙的愛情故事,而其實當中牽扯出來的遠比愛情更多:親情,友情,人性,堅韌,本能,道德,責任,求生的意志…十一年前的那時,18億的票房,轟動全球的贊譽,幾乎無人不曉的名字,連當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的收視率依舊至今未被超越,這一切讓這部電影成為了電影史上空前甚至有可能是絕後的神話。有人說,這部影片什麼時候能被超越,人類怕是等不到了,讓上帝去等吧。
還記得當年看完後連續做了多晚的噩夢,夢見自己置身於電影里Jack和Rose被困於漲滿水的船艙的場景中,不停奔跑,絕望地求生,呼吸困難。那時候,覺得這對苦情人被困的情景,多麼令人恐懼。現在想來,其實他們或許是幸福的。即使所有的光亮都被黑暗遮蓋,所有的美好都被漩渦捲走,所有的熱度都被死亡吞噬,至少我還牽著你的手,在這世界上的最後記憶,是你溫情的面容,最後的感覺,是你溫暖的懷抱。
You are here,there is nothing I fear. 如果愛著,何懼死在你溫柔的懷里。
不知道是在災難面前,愛情變得偉大,還是在愛情面前,令災難也似乎變得渺小了。有些東西,或許真的可以超越生死。
No matter how hopeless,promise me you』ll survive. 如果不是因為這句話,想必她無法堅持下去,想必她會選擇一直牽著他的手和他一起到天國,死生相偎。
然而只是因為愛你,答應過你我會做到,所以我忍心放手,任由你僵凍的身軀沉入這冰冷的大西洋,從此留在天人永隔的遙遠虛無之中。
Rose Dawson. 上岸後,她這樣報出了自己的名字。無論他在與不在,她終將一生一世屬於他。Jack Dawson,她的男人。
有人說,如果他們不曾相遇,他和她便都能活下來。她可以順利坐上救生艇,而他則可以躺上那塊木板,憑著自己的求生本能和堅強力量活下來。只是,這樣的話,他們的人生難道不遺憾嗎?時光太短,並不是每個人在短暫的一生里,都有機會遇見真正的愛情。遇見過你,即使付出生命也無怨無悔;遇見過你,即使從此以後終於只剩一人獨自痛苦地懷念這場刻骨銘心的愛也心甘情願。
深情即是一樁悲劇,必得以死來句讀。
寫著寫著,忽然好懷念當年那時的自己。
至少,那時,我們還相信愛情。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隨著歲月的消磨,我們慢慢變得只能從電影和虛構的情節中去尋找感動了。是什麼讓我們固執地相信著,不會再有愛情。
重溫這部足以轟動全球的經典之作《泰坦尼克克》,盡管歲月已經留下了斑駁痕跡,盡管觀影者已不再是同樣的心理和生理狀態,但影片本身仍是那樣攝人心魄,震撼心扉。作為一部以歷史聞名的海上大災難為背景的影片,影片本身的著力點並非在於對災難過程的濃妝淡抹,而更加註重對人物內心和情感的描摹,以男女主人公傑克和露絲的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作為全劇線索,娓娓道來。從最初的傑克救下尋短見的露絲那一刻,彷彿冥冥之中上蒼安排好了即將發生的既定一切,他們在經歷了海上落日的絢爛浪漫之後,共同感受了放縱的激情和靈魂的近距離交流後,又一起體悟和感受了人生之大痛——生離死別。即便是在靈魂脫離肉體的瞬間,在傑克的眼中,露絲仍是他唯一至上的愛人,為了保存她的生命,無論付出怎樣的代價,經受何種焦灼之痛,哪怕為之奉獻生命,也在所不惜,如此的犧牲,這樣的為情決絕,又有誰能輕易做到呢?
人的一生應該怎樣度過,不論短暫抑或漫長,這或許是影片導演始終思考的主旋律問題。不難看出,貫穿於背後的隱藏線索便是對生命價值的探討,對生命選擇方式的凝思。露絲出身於上流富貴人家,外表看來光鮮亮麗,但在其內心深處卻掩藏著難以言表的悲哀與蒼涼,面對家族的安排,她曾選擇屈從,但傑克的出現改變了她人生的軌跡,露絲毅然拋棄為錢而生,為家族而活,她清楚自己的人生應該如何書寫,即便是一生窮困潦倒,哪怕一無所有,只要還有愛的溫存和感動,那已是足夠。而傑克對生命的度過方式更是顯得簡單,但並不盲目和草率,他有很明確的生活目標與方向,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又能通過努力得到何物,雖然是通過賭博的手段偶然獲得登上泰坦尼克的機會,但能與露絲結識,年輕時擁有一份足以刻骨銘心的愛情,於他已是了無遺憾了。正如影片最後,泡在冰水裡的傑克望著身邊患難的戀人,仍用最後殘留的溫暖和力氣為其維持求生的勇氣和信心,他坦言「能夠得到這張船票,認識你,與你相愛是我一生最大的快樂」,的確,傑克前期居無定所,四處漂泊的日子雖是困頓,卻淬煉出一顆火熱而善良的心靈。20餘年人生旅途,短暫得如流星劃過星際,但傑克選擇了有質量的度過,他曾那樣大膽坦盪的為之愛過,奮斗過,付出過,當生命歸於盡頭之時,他的臉上未有太多遺憾,太多悔色與不舍,反倒多了一份坦然,甚至是一份凜然,為愛獻身,為戀人撐起生命的架梁,又有何妨?傑克和露絲,雖有迥異的人生軌跡,但在他們相遇相愛期間的這段交匯時期以及此後兩人命運的最終歸宿,盡管各異明顯,但都無愧於對生命內涵的完整詮釋,作為一個人,一個有完整心智和不朽精魂的人,生命應當這樣度過!
看過影片,很多經典影像和片段仍在腦海中反復回盪,像兩位戀人在航船桅桿上的浪漫一幕,像露絲在得知傑克被人陷害後,拚命重返船艙求人幫忙,救助傑克,這樣的鏡頭實在太多,無法一一贅述,但對我震撼最大的部分莫過於露絲在他的未婚夫可以保證傑克安全後,進入救生艇,當救生艇緩緩下降之時,她望著傑克眼神中流露出的款款深情和對自己生命全然不顧,只為戀人能安全脫險的無畏,她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跳回泰坦尼克,雖然她深知這一跳意味著生還希望可能的驟減,意味著她將要面臨的種種凶險和艱難,但這跟生命中最可珍存,最值把握的真愛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能跟自己相愛的人共患難,同呼吸,用彼此相擁的方式,攜手走完最後的生命里程,然後隨巨輪一起消逝於漫漫的海域,長眠於海底,這遠比苟且空虛地度過一生來的幸福,踏實!
在觀影過程中我還注意到一個在高潮部分反復出現的細節,很多為貴族拉琴的小提琴手們,在面臨災難之時,並未顯露絲毫的慌張與焦慮,或許准確的說他們的內心也同樣焦急無助,但幸運的是他們用集體拉奏小提琴曲的方式掩飾了內心的惶恐,無助,選擇忠於藝術,用美妙的天籟之音作為終結個體的終點,在生與死的艱難跨越面前,這樣一群可愛而堅忍的人們,選擇了又另一種純粹而充滿分量的方式活過,那即是對藝術的執著,對精神的守候!
記得印度詩人泰戈爾曾這樣描述人生「天空不曾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人之一生,是上蒼的饋贈,上蒼賦予了你生命的全部基本本領,而如何運用這些本領走過人生路,則是每一個生命個體需要仔細思考的終極問題,這似乎是一個永遠沒有答案的懸疑,但隱約之中,才驀然發現,其實答案就在身邊,就在觸手可及的不遠處。人之一生,白駒過隙,生命如天平,兩邊的托盤加上何物方能使其平衡,好像是每個人不懈尋求的理想狀態,我們總在路上追尋求索,不過細想起來,難道絕對的平衡就是最好的嗎?如果天平的一端放入至真至善,一生珍貴的愛情,另一端則加上對個人精神領域的不斷探索和堅守,那麼生命的天平因不堪一方的重量自然要向一邊傾斜,難道面對這樣的所謂「不平衡」,我們也能將其武斷認知為失衡嗎?
第七十屆(97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泰坦尼克號》又名《鐵達尼號》Titanic
《泰坦尼克號》上演不到二十天,票房就超過了兩億美元,到1998年4月已近十一億美元(國內票房為3億元人民幣)。它是美國電影史上迄今為止製作時間最長(五年),製作費用最高(二億五千萬美元),獲奧斯卡獎提名最多,獲奧斯卡獎項最多,票房最高的影片。在7O年的奧斯卡獎歷史上,只有1959年的影片《賓虛》獲得過11項奧斯卡獎。盡管如此,它卻與四項表演獎無緣。
《泰坦尼克號》使全球的觀眾爭睹了詹姆斯.卡麥隆製造的這一災難神話。不少女觀眾是淚眼汪汪地看完的,紛紛稱贊這是一部弘揚偉大的人間真情的巨片,而且片子的視覺效果極佳,觀眾彷彿自己置身? 坦尼克號輪船上,與片中人物共同經歷了葬身大海的驚險歷程。然而,影評人士卻紛紛對該片提出批評,認為該片後半部分驚險、特技效果應貫穿全片,以突出災難片的份量;前半部分的愛情戲顯然畫蛇添足、無足輕重,完全可以壓縮;片長達三小時,使觀眾難以坐得住,也限制了該片單位放映次數等等。
這是一艘曾真實存在的巨輪,它的沉沒奪走了上千人的生命,成為一場史無前例的海難;這是一個虛構的愛情故事,它的悲劇奪走了億萬觀眾的眼淚,成為影史上最成功的商業大片。不論有多少人對這部電影指手劃腳,但是你無法忽視那全球累計18.45億美元的票房成績以及迄今難以逾越的賣座程度,還有奧斯卡上的11項大獎的冊封,而十餘年來觀眾對該片的持續發燒也是最好的證明。詹姆斯.卡梅隆斥資之重令人咋舌,可終究為其贏得了世界級導演的聲譽,同時也成了自己無法超越的高峰。而他也通過本片樹立了「災難+愛情」的模式,為災難片增添人情味,為愛情片增添觀賞性。可以說,一艘大船的沉沒卻成就了一種電影文化現象的誕生。
影片採取倒序的結構。一開始的時間是1996年,一艘比較先進的深海探測船潛入大西洋3821公尺的深度,船艙里的探險隊員是要在沉沒的泰坦尼克號中尋找一塊價值連城的鑽石「海洋之心。跟隨他們的在迷宮一般的沉船里游弋,能夠看到當年乘客們的皮鞋、眼鏡、破敗的鋼琴。終於,探險隊員們找到了一個保險箱。當他們上船後滿懷期望敲開後卻發現裡面只有一灘毫無用處的泥漿和一張畫稿。那幅畫稿經過清理之後,竟然可以看出是一幅裸體女人的畫像,而女人的脖子上正掛著他們所要尋找的那塊鑽石海洋之心。這一段鏡頭明顯看出是在攝影棚里拍攝的,船發出的光居然可以照射到海底。類似這種缺乏常識的穿幫鏡頭在電影中比比皆是,接下來我就不多揭穿了,因為很多著名穿幫都已經路人皆知。不過通過這一段,可以感受到這艘大船如今的凋敝,並且可以想像出當時沉船時震撼人心的畫面。
這次打撈行動通過電視轉播出去之後,引起了一位白發蒼蒼、臉上布滿皺紋的老太太的注意,她自稱羅斯,並且說畫中的那個女人就是她。探險隊員為了找到「海洋之心」的下落,請來了羅斯太太。於是羅斯太太就跟大家講述了當年她在這艘輪船上所經歷的刻骨銘心的愛情。影片用了前20分鍾時間表現沉沒後的泰坦尼克,而且跟觀眾交代了整艘船沉沒的模擬過程,便於觀眾理解以下的劇情。
4. 泰坦尼克號觀後感 500字
如果我們的愛情註定被困在這波光瀲灧的水牢之中
就讓你我相擁著葬身這萬劫不復之中直至永垂不朽
許是因為在這冰冷的世界裡麻木了太久,想要找點感動來暖暖身子,才會去重溫這場多年前熒幕上的神話,試圖挽救自己一顆早已冰冷的心。
災難和愛情結合在一起,總是特別容易攫取人柔軟的心。時隔十一年,再看這場災難中燃點出來的愛情,依舊淚流滿面。或許會有許多人覺得不過是一場老掉牙的愛情故事,而其實當中牽扯出來的遠比愛情更多:親情,友情,人性,堅韌,本能,道德,責任,求生的意志…十一年前的那時,18億的票房,轟動全球的贊譽,幾乎無人不曉的名字,連當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的收視率依舊至今未被超越,這一切讓這部電影成為了電影史上空前甚至有可能是絕後的神話。有人說,這部影片什麼時候能被超越,人類怕是等不到了,讓上帝去等吧。
還記得當年看完後連續做了多晚的噩夢,夢見自己置身於電影里Jack和Rose被困於漲滿水的船艙的場景中,不停奔跑,絕望地求生,呼吸困難。那時候,覺得這對苦情人被困的情景,多麼令人恐懼。現在想來,其實他們或許是幸福的。即使所有的光亮都被黑暗遮蓋,所有的美好都被漩渦捲走,所有的熱度都被死亡吞噬,至少我還牽著你的手,在這世界上的最後記憶,是你溫情的面容,最後的感覺,是你溫暖的懷抱。
You are here,there is nothing I fear. 如果愛著,何懼死在你溫柔的懷里。
不知道是在災難面前,愛情變得偉大,還是在愛情面前,令災難也似乎變得渺小了。有些東西,或許真的可以超越生死。
No matter how hopeless,promise me you』ll survive. 如果不是因為這句話,想必她無法堅持下去,想必她會選擇一直牽著他的手和他一起到天國,死生相偎。
然而只是因為愛你,答應過你我會做到,所以我忍心放手,任由你僵凍的身軀沉入這冰冷的大西洋,從此留在天人永隔的遙遠虛無之中。
Rose Dawson. 上岸後,她這樣報出了自己的名字。無論他在與不在,她終將一生一世屬於他。Jack Dawson,她的男人。
有人說,如果他們不曾相遇,他和她便都能活下來。她可以順利坐上救生艇,而他則可以躺上那塊木板,憑著自己的求生本能和堅強力量活下來。只是,這樣的話,他們的人生難道不遺憾嗎?時光太短,並不是每個人在短暫的一生里,都有機會遇見真正的愛情。遇見過你,即使付出生命也無怨無悔;遇見過你,即使從此以後終於只剩一人獨自痛苦地懷念這場刻骨銘心的愛也心甘情願。
深情即是一樁悲劇,必得以死來句讀。
寫著寫著,忽然好懷念當年那時的自己。
至少,那時,我們還相信愛情。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隨著歲月的消磨,我們慢慢變得只能從電影和虛構的情節中去尋找感動了。是什麼讓我們固執地相信著,不會再有愛情。
重溫這部足以轟動全球的經典之作《泰坦尼克克》,盡管歲月已經留下了斑駁痕跡,盡管觀影者已不再是同樣的心理和生理狀態,但影片本身仍是那樣攝人心魄,震撼心扉。作為一部以歷史聞名的海上大災難為背景的影片,影片本身的著力點並非在於對災難過程的濃妝淡抹,而更加註重對人物內心和情感的描摹,以男女主人公傑克和露絲的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作為全劇線索,娓娓道來。從最初的傑克救下尋短見的露絲那一刻,彷彿冥冥之中上蒼安排好了即將發生的既定一切,他們在經歷了海上落日的絢爛浪漫之後,共同感受了放縱的激情和靈魂的近距離交流後,又一起體悟和感受了人生之大痛——生離死別。即便是在靈魂脫離肉體的瞬間,在傑克的眼中,露絲仍是他唯一至上的愛人,為了保存她的生命,無論付出怎樣的代價,經受何種焦灼之痛,哪怕為之奉獻生命,也在所不惜,如此的犧牲,這樣的為情決絕,又有誰能輕易做到呢?
人的一生應該怎樣度過,不論短暫抑或漫長,這或許是影片導演始終思考的主旋律問題。不難看出,貫穿於背後的隱藏線索便是對生命價值的探討,對生命選擇方式的凝思。露絲出身於上流富貴人家,外表看來光鮮亮麗,但在其內心深處卻掩藏著難以言表的悲哀與蒼涼,面對家族的安排,她曾選擇屈從,但傑克的出現改變了她人生的軌跡,露絲毅然拋棄為錢而生,為家族而活,她清楚自己的人生應該如何書寫,即便是一生窮困潦倒,哪怕一無所有,只要還有愛的溫存和感動,那已是足夠。而傑克對生命的度過方式更是顯得簡單,但並不盲目和草率,他有很明確的生活目標與方向,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又能通過努力得到何物,雖然是通過賭博的手段偶然獲得登上泰坦尼克的機會,但能與露絲結識,年輕時擁有一份足以刻骨銘心的愛情,於他已是了無遺憾了。正如影片最後,泡在冰水裡的傑克望著身邊患難的戀人,仍用最後殘留的溫暖和力氣為其維持求生的勇氣和信心,他坦言「能夠得到這張船票,認識你,與你相愛是我一生最大的快樂」,的確,傑克前期居無定所,四處漂泊的日子雖是困頓,卻淬煉出一顆火熱而善良的心靈。20餘年人生旅途,短暫得如流星劃過星際,但傑克選擇了有質量的度過,他曾那樣大膽坦盪的為之愛過,奮斗過,付出過,當生命歸於盡頭之時,他的臉上未有太多遺憾,太多悔色與不舍,反倒多了一份坦然,甚至是一份凜然,為愛獻身,為戀人撐起生命的架梁,又有何妨?傑克和露絲,雖有迥異的人生軌跡,但在他們相遇相愛期間的這段交匯時期以及此後兩人命運的最終歸宿,盡管各異明顯,但都無愧於對生命內涵的完整詮釋,作為一個人,一個有完整心智和不朽精魂的人,生命應當這樣度過!
看過影片,很多經典影像和片段仍在腦海中反復回盪,像兩位戀人在航船桅桿上的浪漫一幕,像露絲在得知傑克被人陷害後,拚命重返船艙求人幫忙,救助傑克,這樣的鏡頭實在太多,無法一一贅述,但對我震撼最大的部分莫過於露絲在他的未婚夫可以保證傑克安全後,進入救生艇,當救生艇緩緩下降之時,她望著傑克眼神中流露出的款款深情和對自己生命全然不顧,只為戀人能安全脫險的無畏,她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跳回泰坦尼克,雖然她深知這一跳意味著生還希望可能的驟減,意味著她將要面臨的種種凶險和艱難,但這跟生命中最可珍存,最值把握的真愛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能跟自己相愛的人共患難,同呼吸,用彼此相擁的方式,攜手走完最後的生命里程,然後隨巨輪一起消逝於漫漫的海域,長眠於海底,這遠比苟且空虛地度過一生來的幸福,踏實!
在觀影過程中我還注意到一個在高潮部分反復出現的細節,很多為貴族拉琴的小提琴手們,在面臨災難之時,並未顯露絲毫的慌張與焦慮,或許准確的說他們的內心也同樣焦急無助,但幸運的是他們用集體拉奏小提琴曲的方式掩飾了內心的惶恐,無助,選擇忠於藝術,用美妙的天籟之音作為終結個體的終點,在生與死的艱難跨越面前,這樣一群可愛而堅忍的人們,選擇了又另一種純粹而充滿分量的方式活過,那即是對藝術的執著,對精神的守候!
記得印度詩人泰戈爾曾這樣描述人生「天空不曾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人之一生,是上蒼的饋贈,上蒼賦予了你生命的全部基本本領,而如何運用這些本領走過人生路,則是每一個生命個體需要仔細思考的終極問題,這似乎是一個永遠沒有答案的懸疑,但隱約之中,才驀然發現,其實答案就在身邊,就在觸手可及的不遠處。人之一生,白駒過隙,生命如天平,兩邊的托盤加上何物方能使其平衡,好像是每個人不懈尋求的理想狀態,我們總在路上追尋求索,不過細想起來,難道絕對的平衡就是最好的嗎?如果天平的一端放入至真至善,一生珍貴的愛情,另一端則加上對個人精神領域的不斷探索和堅守,那麼生命的天平因不堪一方的重量自然要向一邊傾斜,難道面對這樣的所謂「不平衡」,我們也能將其武斷認知為失衡嗎?
第七十屆(97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泰坦尼克號》又名《鐵達尼號》Titanic
《泰坦尼克號》上演不到二十天,票房就超過了兩億美元,到1998年4月已近十一億美元(國內票房為3億元人民幣)。它是美國電影史上迄今為止製作時間最長(五年),製作費用最高(二億五千萬美元),獲奧斯卡獎提名最多,獲奧斯卡獎項最多,票房最高的影片。在7O年的奧斯卡獎歷史上,只有1959年的影片《賓虛》獲得過11項奧斯卡獎。盡管如此,它卻與四項表演獎無緣。
《泰坦尼克號》使全球的觀眾爭睹了詹姆斯.卡麥隆製造的這一災難神話。不少女觀眾是淚眼汪汪地看完的,紛紛稱贊這是一部弘揚偉大的人間真情的巨片,而且片子的視覺效果極佳,觀眾彷彿自己置身? 坦尼克號輪船上,與片中人物共同經歷了葬身大海的驚險歷程。然而,影評人士卻紛紛對該片提出批評,認為該片後半部分驚險、特技效果應貫穿全片,以突出災難片的份量;前半部分的愛情戲顯然畫蛇添足、無足輕重,完全可以壓縮;片長達三小時,使觀眾難以坐得住,也限制了該片單位放映次數等等。
這是一艘曾真實存在的巨輪,它的沉沒奪走了上千人的生命,成為一場史無前例的海難;這是一個虛構的愛情故事,它的悲劇奪走了億萬觀眾的眼淚,成為影史上最成功的商業大片。不論有多少人對這部電影指手劃腳,但是你無法忽視那全球累計18.45億美元的票房成績以及迄今難以逾越的賣座程度,還有奧斯卡上的11項大獎的冊封,而十餘年來觀眾對該片的持續發燒也是最好的證明。詹姆斯.卡梅隆斥資之重令人咋舌,可終究為其贏得了世界級導演的聲譽,同時也成了自己無法超越的高峰。而他也通過本片樹立了「災難+愛情」的模式,為災難片增添人情味,為愛情片增添觀賞性。可以說,一艘大船的沉沒卻成就了一種電影文化現象的誕生。
影片採取倒序的結構。一開始的時間是1996年,一艘比較先進的深海探測船潛入大西洋3821公尺的深度,船艙里的探險隊員是要在沉沒的泰坦尼克號中尋找一塊價值連城的鑽石「海洋之心。跟隨他們的在迷宮一般的沉船里游弋,能夠看到當年乘客們的皮鞋、眼鏡、破敗的鋼琴。終於,探險隊員們找到了一個保險箱。當他們上船後滿懷期望敲開後卻發現裡面只有一灘毫無用處的泥漿和一張畫稿。那幅畫稿經過清理之後,竟然可以看出是一幅裸體女人的畫像,而女人的脖子上正掛著他們所要尋找的那塊鑽石海洋之心。這一段鏡頭明顯看出是在攝影棚里拍攝的,船發出的光居然可以照射到海底。類似這種缺乏常識的穿幫鏡頭在電影中比比皆是,接下來我就不多揭穿了,因為很多著名穿幫都已經路人皆知。不過通過這一段,可以感受到這艘大船如今的凋敝,並且可以想像出當時沉船時震撼人心的畫面。
這次打撈行動通過電視轉播出去之後,引起了一位白發蒼蒼、臉上布滿皺紋的老太太的注意,她自稱羅斯,並且說畫中的那個女人就是她。探險隊員為了找到「海洋之心」的下落,請來了羅斯太太。於是羅斯太太就跟大家講述了當年她在這艘輪船上所經歷的刻骨銘心的愛情。影片用了前20分鍾時間表現沉沒後的泰坦尼克,而且跟觀眾交代了整艘船沉沒的模擬過程,便於觀眾理解以下的劇情。
窮小子和富千金
一個鏡頭切換,殘破的沉船瞬間變為1912年即將起航的豪華巨輪,碼頭上人山人海。17歲的羅斯身穿白色禮服,頭戴紫色大禮帽,顯得分外富貴典雅。這身著裝表明了她出身名門的千金身份。她挽著她的未婚夫卡爾登上了「泰坦尼克」,准備到美國結婚,可是羅斯「心裡卻在不停吶喊」,因為她根本就不愛他,她是迫於家族的壓力勉強這樣做的。
此時,在碼頭上,窮小子傑克和他的朋友跟兩個俄國人賭博,結果意外的贏得了「泰坦尼克號」的船票。這兩個小兄弟興奮的奔上輪船。他倆最後一個上船的,船員還擔心他們身上有虱子,可見當時人們等級觀念十分嚴重。
接下來傑克和羅斯的住宿條件更體現出了身份的不平等。傑克他們只能住在下層的狹小的卧鋪,而羅斯和未婚夫的頭等艙包間則金碧輝煌,寬敞明亮。階級的懸殊是羅斯和傑克相戀的障礙之一。
「泰坦尼克號」在茫茫大海中平穩的行駛著,一派溫暖祥和的景象。傑克和朋友站在船頭看著水中的海豚,這些景象對他們來說是那樣的新鮮。傑克大聲大喊著:「我是世界第一。」如此豁達暢快,讓人痛快淋漓。電影用了大量的鏡頭和電腦特技來展現輪船行駛中出現的情景,可以說:嘆為觀止。
羅斯厭倦了整天無休止的舞會和宴會,想要逃離這種生活的束縛。相比之下傑克卻活得很自在,沒事的時候坐在船舷上畫畫,可以看出傑克也是位業余畫家呢。而當傑克無意中看見羅斯的時候,立刻被吸引住了。這就是所謂的一見鍾情吧。
這天晚上,羅斯終於忍不住了,跑到船尾,准備跳海自殺。傑克當場趕到,在一番勸說下,羅斯終於回心轉意。結果一腳踩空,險些掉進海里。是傑克奮力將她救起來。可是此時恰好被船員看到,因為傑克對她做了什麼不軌的事情,立刻把他扣上手扣。是羅斯急中生智編了個謊言才使傑克獲得自由。這是他們的第一次見面,可以說兩個人各救對方一次。這也就為以後的交往打下了基礎。
第二天羅斯來找傑克道謝,並且發現了他繪畫的才能。羅斯就非常喜歡畢加索的繪畫,所以兩個人有了共同愛好就更容易溝通了。他們的這次聊天既是愉快的也是不愉快的。當傑克問羅斯是否愛她的未婚夫的時候,她表現出非常無奈的樣子;而當傑克教她向海里吐口水的時候,又充滿了快樂。莫莉太太非常欣賞傑克的見義勇為,在晚宴前給傑克換上禮服,把他打扮的英俊瀟灑,就這樣,傑克混進了上流社會,第一次感受貴族們奢華的晚宴。由於不了解他們的就餐禮儀,傑克做出了很多可笑的舉動。飯後,傑克約羅斯參加一個屬於他們下等人的派對。我本人非常喜歡這個派對場景,歡快的蘇格蘭音樂聲中,傑克和羅斯在嘈雜的人群里跳舞,兩人還大秀踢踏舞,玩得很High。這些人雖然地位卑微,卻依然擁有這種純粹的快樂,連我們這些旁觀者都看得熱血沸騰。因此這個段落也是很多觀眾的心頭好。
熱戀
羅斯的母親不允許羅斯再去見傑克,而讓傑克嫁給卡爾,而目的就是為了將來獲得他的巨額財產。卡爾對羅斯的舉動也大為不滿。就這樣,他們的感情又面臨家人的阻礙。
在傑克想羅斯表白心意之後,羅斯被打動了。她那顆驛動的心終於找到了歸宿。那個下午,她和傑克站在船頭,迎著夕陽,展開雙臂,感受飛翔的美妙。「泰坦尼克號」成為了這對戀人的背景,也見證了他們的愛情。對於這個場景,我只能說:太浪漫太浪漫了。詹姆斯.卡梅隆就知道這個鏡頭會成為影史經典,所以才拍攝了這個場景,盡管略顯刻意,可仍舊被觀眾所津津樂道。在一部商業片中出現這樣唯美而曼妙的畫面,誰都會為它動心。
接下來也是流傳甚廣的「作畫」的段落了。羅斯只帶著那顆卡爾送給她的「海洋之心」,在傑克面前寬衣解帶,躺在沙發上。這讓傑克驚得瞠目結舌,可仍然祥裝鎮定的畫完了這幅肖像。從畫面上看,凱特.布蘭切特確實露點出鏡,可是在電視台播出的版本中這個鏡頭被理所當然的剪掉了。但可以想像這個鏡頭在我國公映時帶給觀眾怎樣的震撼。而詹姆斯.卡梅隆又適時的滿足觀眾的胃口。車中做愛的場景盡管只有那隻疲憊的手以及兩人汗涔涔的頭部特寫,卻成為眾多少男少女性幻想的場面。
濃情蜜意之後,電影迅速變了調子,畫面變得晃動和緊張。因為一座冰山意外的出現在前方,由於發現的過晚,導致船的底部撞倒冰山。大水漫進船的底部,船員迅速關上了防水門。底層的卧鋪已經進了水。不一會兒,三個貨艙和六個鍋爐房被淹。據估計,兩個小時後,這艘載著2000多人的泰坦尼克號將會沉沒。
可就在這個時候,卡爾還要「捉小偷」,他謊稱自己的「海洋之心」被盜了,又派人將這塊鑽石悄悄的放進傑克的衣兜里。就這樣,有理說不清的傑克就被手銬關押在了底層的一個房間里。卡爾的嫉妒心發作了,他一定要制傑克於死地才善罷甘休。
全船的人都被要求穿上救生衣,按順序轉移到救生船上,羅斯看不慣母親嚴重的等級觀念,憤然離開他們,隻身到船艙下層去營救傑克。冰水已經沒腰深了,等光忽明忽暗,羅斯到處找人求救卻沒有一個人肯幫她。最後她只好自己揮起斧頭解救被困的傑克。氣氛緊張的令人喘不過氣,湧入的海水隨時都會淹沒他們。幸運的是他們終於成功了。他們砸碎鐵門,讓那些下等艙的乘客有了生存的希望。
生離死別
傑克讓羅斯上救生艇。漫天的煙花照亮了甲板上的傑克,救生艇的羅斯仰頭望著他。那一刻羅斯感覺到自己和傑克離不開了,他們願意一同赴死。於是她竟然毅然跳出救生艇,和傑克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愛情在此時讓他們有了共同面對生死挑戰的勇氣。
在一旁的卡爾醋意大發,掏出一把手槍,惱羞成怒的他一定要殺死傑克。傑克趕緊帶著羅斯再次逃到已經滿是海水的下等艙。在這里他們又經歷了一次驚心動魄的歷險。我們看災難片其實就是尋找感官刺激,詹姆斯.卡梅隆的做法很滿足觀眾的胃口。相信誰看到這個場景都會為主人公而揪心。在處理災難場面時,導演張弛有度,一段優美的小提琴曲抒情優美,展現了災難中人們所表現出的人性美和對美好生命的歌頌;然後是緊張慌亂的沉船場面,落荒而逃的乘客、救命聲和呼喊聲、因傾斜而摔碎的物品,洶涌而來的海水,種種場面顯得如此的恐怖,前所未見,生命在這樣的打擊下也是那樣的脆弱、不堪一擊。
羅斯、傑克和這些驚慌失措的乘客一樣在苦苦尋找生存的機會。「泰坦尼克號」由於船頭進水過重導致嚴重傾斜,船舷成了一個大滑梯,沒有抓穩的人就滑落了下去。表現這樣的災難場景時,個體被放在突出的位置。可以看到,牧師還在為他的人民祈禱,一個母親死死地抱住自己的孩子,有的人喝酒壯膽,有的人乾脆就直接跳進海里了,可還是不幸撞上了螺旋槳的扇片。而羅斯和傑克來到了高高翹起的船尾——他們相識的地方。開始就要意味著結束,這難道不令人感慨嗎?
突然,由於承受不了船尾的重量,輪船從中間折斷了。船頭徹底沒入水中,船尾幾乎是呈垂直狀迅速沉進海里。沉船的場景是全片的重點,電腦CG技術和逼真的模型使得沉船無比震撼人心,給人一種前所未有的視覺體驗。至少我覺得這種感覺難以言表,聽著他們的慘叫,我感到非常的揪心。這也是本片被稱為恢弘巨制的重要原因。
2000多名乘客落入水中,這種壯觀而又慘烈的景象絕對讓你目瞪口呆。還好,羅斯找到了傑克。她爬上了一塊木板,傑克在冰冷的海水裡守護著她。冰冷的海水將傑克的臉和手凍得發白,他顫抖地告訴羅斯「要好好的活下去」「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要放棄。」最終傑克化成一座冰雕,漸漸的沉進了海水中。不知我是不是太多愁善感,看到這個畫面我總是不由自主的流下眼淚。一份短暫的愛情就這樣被凍結在了海里,羅斯記住了傑克的話,決不放棄。她用盡全力吹響了口哨,終於被返回的一艘救生船營救了......
84年後
最終羅斯沒有嫁給卡爾。探險隊員們聽完這個故事之後唏噓感嘆,受了一次心靈的凈化,更加了解了生命的真諦。
那麼那個「海洋之心」究竟在哪裡呢?它仍然被羅斯保存著。年邁的羅斯拿著它,慢慢的踏上船的圍欄,虔誠的將這塊價值連城的藍寶石投進了大海中,願它與傑克的在天之靈同在。在災難中的人性顯得更加充滿光輝。這讓我想起了這次地震中發生的感人的愛情故事,而我總會被他們所深深打動。災難無情,可是只要有愛,哪怕不能此生在一起,這份感情也會跨越災難的阻礙,成為永恆,封存在心中最美好的位置。
電影還有一個尾聲。在老年羅斯的睡夢中,我們又一次夢回泰坦尼克號,在金碧輝煌的大廳里,傑克迎接羅斯,兩個人在大家的期待中擁吻,周圍的人無不為之歡呼鼓掌。導演在最後滿足了我們的心願,讓整部電影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那首《My heart will go on》在最後響起。這也開創了大片貫用的「出片尾字幕在播放主題歌」的習慣。席琳.迪翁的歌聲穿透銀幕,回響在觀者的心中。
最後提一下,片中的幾個配角都有上佳的表現。比如莫莉太太、安德魯先生(泰坦尼克號的設計者),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位大鬍子船長史密斯。面對自己的船滿滿的沉沒,他知道自己犯了不可挽回的錯誤,為了給所有人謝罪,他一個人關在船長室,等待死亡的到來。海水沖破玻璃窗,他隨著自己心愛的輪船沉入海底,完成了一個船長最後的職責。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經寫過一篇描寫這艘船沉沒過程的文章,其中就特別提到了這位值得尊敬的史密斯船長。
令你銘記的那一刻---愛情•自由•死亡
記憶是種放射青春色彩的影集,年輕人的記憶是今朝的花樣年華和童年的天真無邪,老年人的記憶則是昨日的依稀溫存和年輕時的朝氣蓬勃。每個人生的階段都會留下讓你永遠難忘的回憶,雖然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可能只剩下一句話,一個畫面,一個身影,抑或是一種濃厚的、淡薄的色彩,都會保存在我們記憶的最深處,成為令我們永遠銘記的那一刻。
電影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是光與影最完美的結合。它是我們美麗回憶的另一個載體,當我們年老珠黃時,當我們對感動過我們的回憶感到模糊時,電影膠片中那一個個閃回的鏡頭,又會勾起最純真的過去。
記不清楚自己從小到大已經看了多少部電影,我無法一一描述看過的每一部的情節,也無法一一把他們介紹給別人。某種程度上,電影就是人們的記憶,有好有壞,有始有終,有失望有欣喜,有遺忘也有銘記。
通常令你銘記的那一刻,你會感到發自內心的震撼和無法抑制的感動。
1997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那一年香港回歸祖國,那一年出現了一部讓全世界流淚的《泰坦尼克》。當初自己還是懵懂的不更事,不懂的電影世界的奇妙,錯過了在電影院觀看它的時機,當這股熱潮快要散去的時候,我獨自在一個人的世界裡,靜靜的看完了這部並不安靜的影片。永恆的愛情像鑽石又像泡沫,心中的期待想實現又無法兌現。現實的矛盾使我們更願意相信電影中的種種,去編織自己最美好的願望。露絲和傑克的愛情像那艘巨輪一樣去而無返,但他們的神話卻是永恆的。當輪船出事後,傑克讓心愛的人先上救生艇,為了讓她活下去而騙他說自己會和別的人乘另一艘船,百般無奈的露絲依依不捨的上了艇,吊繩在緩緩的下垂,他們的心在一點點的承重。傑克看著她,心裡很清楚自己不可能上艇的,那種明知分離但不能說的落寞從他失落的雙眼悄悄的傾瀉。露絲收到了那些眼神,她好像讀懂了什麼,又好像給了她莫大的決心。她突然間從還在下吊的艇上不顧一切的跳了出去,跳回到了那條即將沉沒的大船,那條見證他們愛情的船上。還在船最上層的傑克看到這個情景,瘋了一樣的向船下層跑去,急促的音樂同樣伴著我激動的心,當他們緊緊的相擁,瘋狂的接吻時,我的淚也模糊了眼眶。《泰坦尼克》在我的記憶里反復播送了好多次,但每次到這個鏡頭我都會感覺到心裡異常的悸動,雖然最終殘缺的愛情在此時卻是如此的完美。美的讓人無法挑剔。
當那首《my heart will go on》在靜靜的夜空中動徹的響起時,耳畔突然似曾相識的響起了蘇格蘭風笛的悠揚曲調。《勇敢的心》中不屈的華萊士的形象浮現在了眼前。錚錚的鐵漢被綁在了死刑台上,面對著酷刑和面目可憎的敵人的誘降:只要你說一聲我發誓以後效忠英格蘭,就讓你免受痛苦和死亡。華萊士用盡自己最後的力氣,對著在場所有的人大喊了一聲:自由-------那盪氣回腸的聲音震撼了我身上的每一個細胞,我從未有過的渾身微微的抖動,直到他攥著的手鬆開,直到那塊他心愛妻子的手帕從他手中滑落。這個終身為追求自由而奮斗的男人直到最後還是用那一聲自由來征服了所有的人,讓他們為著理想而繼續前進。碧藍的天空,碧綠的草原,碧徹的湖水,還有他藍色的散放著堅毅光芒的眼睛,所有的一切,見證了一個英雄的歸去,一個時代的到來。
一切都是命運,一切都是煙雲,一切都是沒有結局的開始,一切都是稍縱即逝的追尋,一切爆發都帶著片刻的寧靜,一切死亡都帶有冗長的回聲。
死亡像揮之不去的莫名的靜謐,又是擺在面前赤裸裸的殘酷。當《喋血街頭》里梁朝偉用槍頂住自己最親的弟兄時,當他心裡明白這個曾經還單純的看見血就會怕的人如今已經無法克制自己的時,當他不忍心讓他的兄弟靠著毒品才能苟活在世的時候,槍聲響了......此時的淚水已經無法代替他的悲痛了,我的心也隨著那一聲槍想而緊緊的收在了一起,一個黑色的結局,張學友死前那一滴伴著慘笑的眼淚或喜或悲的刻在了我腦海的最深處。他在感謝朋友的成全?可他怎樣來體會到,親眼看到自己兄弟死亡的痛苦會怎樣折磨一個活著的人啊!
為愛情而沉醉,為自由而吶喊,為死亡而悲傷!
片片瑣碎的時刻在心靈的角落飄零,交錯起來就串成了感動,感動觸到了我心底最柔軟的部分,那部分的名字叫做永恆。
銘記這些永恆的震撼和感動。
這些就像夢,在沉悶漆黑的夜裡,閃射著熠熠光澤。
5. 我要一篇泰坦尼克號的觀後感。要精闢的。500~800字左右。絕對給好評。
泰坦尼克號是人類的美好夢想達到頂峰時的產物,反映了人類掌握世界的強大自信心。她的沉沒,向人類展示了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以及命運的不可預測。到泰坦尼克號沉沒那天為止,西方世界的人們已經享受了100年的安穩和太平。科技穩定地進步,工業迅速地發展,人們對未來信心十足。泰坦尼克號的沉沒驚醒了這一切。這艘「永不沉沒的輪船」——埃菲爾鐵塔之後最大的人工鋼鐵構造物,工業時代的偉大成就,因為對自然的威力掉以輕心,滿不在乎,所以在第一次處女航中就沉沒了。泰坦尼克號將永遠讓人們牢記人類的傲慢自信所付出的代價。人們永遠也忘不了這幅畫面:泰坦尼克號在海底昂著頭,殘破和污跡也掩蓋不了她的高貴。這就是她的歸宿。歷史就這樣演變成了傳奇。
這場災難震驚了國際社會。因為它向一些人證明了:人和人們的技術成就無法與自然的力量相比。電影中不是諷刺地說到:"泰坦尼克號是"永不沉沒的輪船"."人類的自負在此時變成了可悲的後果.
在我通覽《泰坦尼克號》之後,電影中的男女主角傑克與露絲的生死愛情打動著我的心,在這里,愛成為人們魂牽夢縈的最終主題。
ROSE說:「我覺得這一生不外如此,像活了一輩子似的,又像是站在懸崖邊上,沒人 拉我回來,沒人關心,甚至無人理會.」我從這句話中,我彷彿看到了自己.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我其實就像站在懸崖上一般,不堪一擊.
當看到正准備上船的ROSE又從容地跳上即將沉沒的泰坦尼克號時,我從那一刻明白:無論有多少險阻,我應當要敢於去追求自己想要的.
泰坦尼克號一部告訴人類應時時審視自己劣根性的警世電影,也是一則包融信念、勇氣、犧牲和愛的不朽傳奇.
雖然名字是以船的名字命名 而實際上注重描寫了主人公的愛情故事...
(這個事我小學時候看得 理解不到位)。。在由就是它不是王子和公主的故事。。而是演繹了浪漫的平民愛情.......在生死關頭釋放了偉大的光芒。。。
6. 一生中必看的電影
一生中必看的電影有《速度與激情7》、《我是女王》、《槍過境》、《闖入者》、《赤道》具體如下:
1、《速度與激情7》
主演:范·迪塞爾 / 保羅·沃克 / 傑森·斯坦森 / 米歇爾·羅德里格茲/道恩·強森等
上映日期:2015年4月12日
期待指數:★★★★★
介紹:這是主演之一的保羅·沃克生前的最後一部電影。保羅·沃克於2013年11月發生車禍去世,這時他正在拍攝《速度與激情7》。這部電影就如同希斯·萊傑對於《蝙蝠俠·黑暗騎士》一樣,成了對保羅·沃克留在大熒幕最後的身影,也是對他最後的致敬。
片中他與范·迪塞爾還是以亡命天涯為主線,與道恩·強森以及傑森·斯坦森有大量精彩的對戰鏡頭。當然,還有觀眾最熟悉不過的場景讓你腎上腺飆升的洛杉磯街頭飛車追逐戰。片尾的「For Paul」戳中淚點,往事一幕幕,英雄卻已不再。
既有可能是全球最大多數人的選擇,也有可能是全球最優秀影評人的選擇,這就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你觀看電影的效率,同時幫助你在最短時間內獲得世界上最叫座最受好評電影的重要資訊。
7. 名著《賓虛》英文讀後感
一個苦難民族苦難歷史的縮影。歷史上被滅亡的種族有很多,而猶太人的苦難之所以還被人記著,是因為猶太人中間出了一個大智慧的人——耶穌。
整部片子實際上是兩個故事:賓虛的故事,以及耶穌的故事,其中耶穌的故事更完整。影片一開始就是在講耶穌的誕生,影片最後講耶穌的死和復活(就是在十字架前走過的牧羊的那個牧羊人)。
我們從賓虛的身上看到了基督教教義如何從猶太教里脫胎而出,又如何針對猶太教的不足作出突破。猶太教強調律法,但律法並不能救贖猶太人,猶太人依舊家破人亡。而基督教強調來自心底的愛,不只是對自己的愛,對自己信仰的神的愛,而是對他人的愛,甚至包括對敵人的愛。耶穌讓人們放下手中的劍,拿起寬容,因為愛是比暴力更為強大的力量。因為暴力,猶太人亡國滅種;但因為愛,猶太人把上帝的國建在每個人的心裡,永生不滅。
不了解《新約聖經》的人,不了解基督教教義的人,很難看懂這部片子所要表達的意思。這部片子忠實地闡述了耶穌關於愛的思想,盡管耶穌在影片中只展現了一個背影和模糊的臉,但我們知道他無所不在,第一次,賓虛在快渴死的時候禱告:「我的神啊,求你救救我!」,耶穌就自然而然地出現在他的面前,給了他一瓢水引用。那個羅馬軍官看到耶穌的時候,竟然不敢直視他的平和,暴力在愛的面前退卻。第二次,賓虛在救執政官的時候,執政官對賓虛說:「你的神救了你,也順便救了羅馬軍隊」。第三次,耶穌在死後升天的剎那,因著艾斯特對耶穌的信心,救好了賓虛的母親和妹妹的麻風病。神從來沒有離棄過賓虛,只要猶太人信他,不拋棄他,按神的話語做事情,猶太人就能在全世界建立起上帝的國度!
影片中最震撼人心的場面是賽馬的場面。細心的人應該會發現,米斯拉有犀利的戰車,有健碩的馬,更主要的是,他御馬的方法是用鞭子,用鞭子狠狠抽打;而賓虛是用「愛」來駕馭馬,他根本就沒有帶鞭子。盡管在體育競賽中,暴力似乎比愛更有力量,而我們看到的結果是愛對暴力的完勝。賓虛完勝,而米斯拉身死。整個畫面拍得很唯美,1959年是沒有電腦特技的時代,那是一個真實而動人心魄的場面。沒有誰看到這個場面不熱血沸騰的!
評分10分。近乎完美的片子。裡面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人是那個阿拉伯酋長,非常可愛。那四匹馬也拍得非常好,竟然能拍出馬的個性和趣味出來,有的淘氣、有的暴烈、有的沉穩、有的沖勁十足,只有愛馬的人才能發現馬的這些特質,而一個只把馬當作工具的人,他眼裡的所有的馬都是馬,都是一種不同於人的動物存在,是不可能發現人和馬之間這種上帝賜予的同樣的「愛」,這種愛也能產生出偉大的力量。導演重筆描述人和馬之間的感情,不是為了煽情,而是為下一場賽馬的大戲作為鋪墊,是為了說明「愛比暴力更有力量」這一電影主題。
8. 尋求《路賓虛漂流記》與《愛的教育》觀後感
愛的感悟
——讀《愛的教育》有感
愛,一個多麼熟悉的字眼,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純潔的愛,愛是無私的,愛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愛的海洋里,才會享受愛。而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後,我才真正領悟了愛的境界。
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介紹了義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猶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但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於生活的追求.
古往今來,有多少愛的真情故事啊,可見,愛,是無處不在的。我們一出生,就沉浸在愛的海洋里,有父母的愛和爺爺奶奶的愛。漸漸長大了,上學了,又有老師的愛,同學們的愛。愛就如空氣一般,我們身邊到處都是愛,我們從未離開它,離開了愛的人,就等於沒有靈魂的人。愛可以使人絕處逢生,愛可以使浪子回頭,愛又可以激發人無窮的力量。
是愛,使我們能快樂健康地成長,是愛,給予了我們內心的溫暖。人與人之間的愛是偉大的,愛是寬恕的,愛又是包容的 。愛是教育的源泉,愛與教育是息息相關的。多感受一份愛,就多一份溫暖;多奉獻一份愛,就多一份快樂。在今後的日子裡,讓我們共同沐浴在愛的海洋里。
當我鄭重地翻過最後一頁,合上這位被譽為「英國小說之父」的丹尼爾•笛福在59歲高齡寫的著作——《魯濱遜漂流記》。讀完了這個情節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之後,我滿眶的熱淚情不自禁地奪眶而出。書中的主人公在荒蕪人煙的孤島上生活了28年!28年,多麼驚人的一個數字啊!可見他是何等的勇敢。
這個情節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主要講述的是主人公魯濱遜•克羅索所乘坐的船在途中不幸遇到風暴觸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遇難,唯有魯濱遜倖存。海浪把他卷上了沙灘。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觀與絕望之後,他憑借自己頑強的毅力,與大自然展開了英勇卓絕的斗爭。他隻身漂流到一個荒蕪人煙的孤島上。為了生存,他用沉船的桅桿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工具等運到岸上,並在小山邊搭起帳篷定居下來。他依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利用槍支和簡單的工具,自力更生,自食其力地過起了荒涼的野島生活。經過不懈的努力,他不僅有了自己的住所和傢具,還有牧場、種植園,甚至還養了寵物。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能過上這樣的生活,是很不容易的,這完全是他憑借自己的毅力和智慧創造的奇跡。
魯濱遜曾經這樣說道:「我的脾氣是要決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決不放手」、「我會盡力而為,只要我還能劃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他沒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經驗,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勞力,費好長的時間。連做一塊木版都要四十二天。他作的許多事情都是白費力氣,沒有成功,但他從來不灰心失望,總是總結了失敗的經驗又重新開始。辛勤的勞動換來了令人欣慰的回報,他最後變得有船用,有麵包吃,有陶器用,有種植園,有牧場,有兩處較「豪華」的住所……這些沒有一件不是費了很多力氣,付出了無數汗水、克服了許多困難才換來的。這樣的生活對於那時的魯濱遜來說,可以算得上豪華了。相比那些遇到問題便退縮的人來說,魯濱遜是多麼的堅強啊!
其實,現在的很多人都是那些遇到問題便退縮,不敢勇敢面對困難。不僅如此,現在很多人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家長視子女為掌上明珠,不要說冒險了,連小小的家務也不讓小孩子做,天天總是說:「我的小寶貝啊,你讀好書就行了,其他的就等爸爸媽媽做就是了。」讀書固然重要,但生活的小事也不能忽略。想一想,在荒無人煙的孤島上,如果你連家務都不會做,你能生存到嗎?讀完這部著作後,我不禁反問自己:「如果我像書中的魯濱遜那樣在大海遭到風暴,我能向他那樣與風暴搏鬥,最後逃離荒島獲救嗎?恐怕我早已被那大海所淹沒,被魚蝦所吞食;如果我漂流到孤島,能活幾天?一天?兩天?我又能幹些什麼?我會劈柴嗎?會打獵做飯嗎?我連洗自己衣服還笨手笨腳呢!我們應該學習他這種不怕困難的精神,無論何時何地都堅強地活下去,哪怕只有一線希望也要爭取,決不能放棄!我們要像魯濱遜那樣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憑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創造奇跡,取得最後的勝利。
9. 《賓虛》觀後感
花了三個靜悄悄的夜晚,終於在感慨中欣賞完這部氣勢磅礴的電影!
《賓虛》,不管在哪裡一方面,音樂音效、服裝美術、場面背景、演員、導演,它都完勝於其他任何一部電影!即使以現代的眼光來看,依然比現代的許多電影優秀的多;哪怕是那一段用模型製作的海戰場面,依舊刻畫得驚心動魄!50年前,整整50年前,用簡陋的拍攝手法,製造出了一部描寫仇恨與友情、愛情與戰爭、希望與饒恕、矛盾與信仰的史詩電影!無愧於獲得了最多的奧斯卡獎——十一座小金人!而這一記錄直到1997年的《鐵達尼克號》和幾年前轟動一時的《指環王 國王歸來》才被打平!但很顯然,後兩者可以說是使用了高科技的拍攝技術和逼真的數碼特技,讓他們得以與《賓虛》平起平坐!
對於這部電影,每個方面和每個細節都讓我影響深刻。
影片高_潮之一的戰車競賽,如此高速運動中的場景,竟然拍攝得如此舒服、精彩、清楚、明白,甚至沒有運用「膠片合成」的手法,實實在在的拍!太另人吃驚了!
而電影的內涵更加打動人。「寬恕」——電影在訴說這個很難讓人理解的話題。或許又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讓我在思考,是不是,我們中國人也要去饒恕那些侵略過我們國家的人?其實,不單單西方宗教的代表耶穌教教導人們要寬恕,中國或亞洲宗教的代表佛教也是在傳播寬恕。「得饒人處且饒人」!
我想,我們牢記歷史、宣傳抗日精神,不是讓我們去仇恨日本人或者德國人,更不是去為了報仇雪恨,而是,銘記歷史、記住那曾經犯下的錯誤,不要再讓歷史、黑暗的歷史再現,重蹈覆轍!
如果你沒有看過這部片子,那麼我推薦你去欣賞,你會感悟許多東西,特別是現代人的種種……
上一貼:老白看電影之《生死朗讀》
10. 一篇名著的讀後感!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這本書看完好幾天了,那感覺就像是有一團說不清是什麼的東西一直堵在心裡,很想找人和自己探討,很想讓它澄清。書裡面的經典情節很多很多,那裡面展示的很多,我不能一一的重復,就這樣借著幾個點,簡單的說幾句好了,
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是作者筆下的當時的那些建築,那些奢華的象徵權力的教堂,人們還不知道可以擁有自己的思想,以及為了自己的願望可以做什麼事情,一切都假借神聖的宗教,一切都假借神聖的教堂來展現,展現建築家的審美觀,也就是個人的才華,或者展示自己的能力,我想那時的人們,把人性深深地埋在一件神聖的宗教的外衣下面,典型的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從那許多的錯綜復雜的毫無章法的建築群,我們不難看出,當時人們的內心是怎樣的壓抑,怎樣狂躁,那些像雨後春筍一般從地下冒出來的教堂的尖頂,正是人們扭曲的靈魂在對著蒼天做這無聲的哀號!
教堂裡面是那麼的陰森恐怖,這讓人聯想到在宗教的遮攔下,當時社會是怎樣的骯臟和敗壞,真善美的宗教和利用宗教製造血腥事件,形成了強烈的感官刺激。通篇都是在這樣的對照下進行的,讓人的心靈深刻的體會出迷茫,困惑,和不安,如果有一把利劍,你會盡你的全力去刺破那層蒙在社會上空的陰雲,那陰雲是邪惡的,你對它充滿了憤怒和鄙視,就像書裡面的那些流浪漢們對待社會的瘋狂的報復。可是你不能,因為如果你想刺痛那些邪惡,你就先要將代表著真善美的上帝打倒在地,那是多麼殘酷的事情啊!還有比人喪失本性更悲哀的么!
印象深刻的是這樣的幾個人物,代表美麗善良的姑娘--愛斯梅拉達。她不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顆純真善良的心靈,從她對待那隻山羊,救下那個落魄的詩人,對於傷害過自己的卡齊莫多,送上的水和憐憫,對待愛情的犧牲,等,我們看到她是美麗的,她的身上心靈上沒有污垢,她是沒有被污染的。可是,這樣的天使一樣的姑娘,受到的是怎麼樣的對待呢?流浪,在最骯臟的環境裡面生活,被所謂的上流社會排斥和嘲諷,被玩弄,被拋棄,被誣陷,被威脅,最後,作了徹底的犧牲。
書中描寫了一個那樣的社會,和在那個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人物的狀態,麻木的如那個弗比斯,最底層的如老鼠洞里的那幾個隱修女,瘋狂的副主教,還有盡全力反抗的最醜陋的卡齊莫多,副主教和卡齊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鮮明對比,同樣愛上了美麗的姑娘,同樣的遭到了拒絕,他們的愛都是那麼的熱烈,那麼的誠摯,可是,一個是佔有,一個是奉獻,已佔有為目的的,當目的無法達到的時候,他想到的是毀滅,毀滅別人;以奉獻為目的的,當無法奉獻的時候,想到的也是毀滅,毀滅自己。
我想這也就是世界名著的真正魅力所在,他讓人看到的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他深刻的揭示了人類內心深處的一些活動,無論放在什麼時候,什麼社會,人的共性是始終存在的,對美好的嚮往,對美好的追求,對美好的贊美,人是一個天使和魔鬼的綜合體,人和人的經歷沒有相同的,也就是說,社會本身就不可能讓所有人享受到同等的待遇,這種不一樣的待遇,讓多少人的內心失去了平衡,失去了對美好的追求阿!林林總總的骯臟的巧取豪奪,充斥著我們的眼睛,振盪著我們心靈,我們該怎麼辦?
我想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