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庄觀後感
Ⅰ 關於遠去的牧歌讀後感500字
《遠去的牧歌》是為了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攝制的影片。該片講述中國哈薩克族牧民回世代四季轉答場游牧,逐水草而居,改革開放後,牧民的生活發生了嶄新變化的故事。
影片以胡瑪爾和哈迪夏兩家人因一次意外事故造成的矛盾展開故事,演繹了40年來草原輪回遷徙的生活,以及在這種生活方式下的生產生活變遷、人物的情感心路歷程。講述了世代逐水草而居的中國哈薩克族牧民,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定居興牧政策引導下,在保護草原生態的時代背景下,告別過去,邁向新生活。
影片在40年的跨度中,通過胡瑪爾和哈迪夏兩家人因一次意外事故造成的矛盾,演繹草原上輪回遷徙的生活以及存在於這種非同一般的生活方式下的生產生活變遷和情感心路歷程,也聚焦了在艱難跋涉的轉場游牧過程中的傳奇人文故事和自然景觀,動人心弦。
Ⅱ 什麼是人物傳寫介紹幾本如何寫傳寫感想
【摘要】 探尋地方誌人物傳的寫作技法,是提高志書人物篇編寫質量的重要途徑,本文以《史記》和部分地方誌為例,介紹了八種人物傳撰寫方法:一、以事寫人法,二、側面寫人法,三、對比映襯法,四、逆境表現法,五、外貌表現法,六、語言表現法,七、心理表現法,八、行動表現法。 【關鍵詞】 地方誌 人物傳 寫作 技法 人物傳是史志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歷代史志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從史書來看,《史記》全書130篇,人物傳就佔到70篇。在舊志書中人物也占據了很大的比重,往往人物傳成為志書主體,明清舊志人物傳約佔全志篇幅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 新志改變了舊志重人文,輕自然、經濟的做法,但不可矯枉過正。在強調以人為本發展社會各項事業的今天,如何撰寫志書人物傳,是第二輪修志值得重視的問題。章學誠說,人物誌是「志中之髓」。一部志書的質量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物篇的成功與否。 人物傳撰寫涉及到編纂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入志標准、時間斷限、資料收集、體裁形式、撰寫方法等諸多問題,本文以《史記》和部分地方誌為例,僅就後者作一些研究探討,共歸納出八種人物傳撰寫方法,以就教於方誌專家及同仁。 一、以事寫人法。以事寫人法也可稱為典型事例法,是選取人物一生最典型的二三事,來表現人物的一種方法,是史志寫人的常用手法和表現人物的重要手段。 以《史記·項羽本紀》為例。司馬遷主要寫了鉅鹿之戰、鴻門之宴和垓下之圍三件大事。鉅鹿之戰寫其勇,鴻門之宴寫其失,垓下之圍寫其悲。司馬遷正是抓住了項羽興敗存亡的三件大事,生動、淋漓地展示了悲劇英雄項羽叱吒風雲、英勇善戰、胸無城府、不善權謀、迷信武力、至死不悟等主要性格特徵,反映了項羽創造輝煌、抉擇失誤、走向末路的人生三部曲。 又如1997年版《漣水縣志·人物篇·朱洪濱傳》也是採用以事寫人的手法寫成的。主要寫了朱洪濱一生中的三件事,來表現他三個方面的人格魅力。第一件事寫的是他主動為八路軍籌款籌糧,發動群眾支援前線,表現他澎湃的抗日激情和強烈的愛國之心;第二件事寫他活捉土匪蘇貢田的經過,突出他沉著機智、勇敢善戰;第三件事寫他負傷後堅持不下火線,繼續與敵人戰斗,只到最後一息,體現他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以事寫人,就是讓事實說話,事因人生,人以事現。寫事的目的,全在為表現人物服務。 二、側面寫人法。側面寫人法又叫間接寫人法,即不是直接描繪主人公,而是通過描繪與主人公有關的事物,用事物或別人的意見看法行動等,由側面烘托,刻畫人物。 《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在刻畫周亞夫這個人物形象時,直接描寫的地方並不多,而是把大量筆墨用在霸上、棘門與細柳軍的對比上,用在描寫細柳軍的軍紀嚴明上。這些側面描寫有力地烘託了周亞夫這個人物形象。 1997年版《漣水縣志·人物篇·王培坤傳》有這樣一段描述:王培坤「被民兵一槍擊中胸部,當即斃命。屍體被匪徒抬回時碼,埋在鹽河西岸。漣水解放後的一天,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擁到王匪墳前,挖出棺木,拖出屍骨,放火焚燒。」在傳文的初稿中還有這樣的記述:「村民平時發誓,常說:『我要是說話不算話,就讓我碰見王培坤!』;幼兒哭鬧時,母親只要說一聲:『王培坤來了!』嚇得小孩立即乖乖聽話。」這些側面描寫,生動地反映出土匪漢奸王培坤的殘暴性格和凶惡形象。 側面寫人法應配合對人物的正面描述。側面描寫過多,人物形象不豐滿。側面寫人法要選擇好能夠表現人物特點的事物。 三、對比映襯法。對比映襯法是通過兩個人物之間的相互對照、比較,來襯托其中一個人物的表現方法。任何事物,只有通過對比才能顯出高低、大小、好壞、多少。寫人也是如此,通過對比可以反映出先進和落後、高尚與卑賤,優秀和不良。 司馬遷十分善於運用對比寫人的方法,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如《項羽本紀》和《高祖本紀》中,年輕氣盛、好勇鬥狠的項羽,與世故老成的劉邦形成鮮明的對比。《李廣列傳》寫李廣的不幸遭遇,司馬遷把李蔡與李廣相互比較:「蔡為人在下中,名聲出廣下甚遠;然廣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而蔡為列侯,位至三公。」兩相比較之下,李廣的可悲命運就具體表現出來了。讀了這樣具有感染力的文字,讀者自然會禁不住為李廣扼腕嘆息。 採用對比映襯法寫人,要注意主次分明,切不可喧賓奪主。對比時要合情合理,不可故意拔高或貶低,把好的捧上天,把差的貶入地,讓人難以置信。 四、逆境表現法。逆境表現法是通過描述人物在不順利境遇中的表現,來刻畫人物的一種方法。莎士比亞說:「患難可以試驗一個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顯出非常的氣節;風平浪靜的海面,所有船隻都可以並驅競勝;命運的鐵拳擊中要害的時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夠處之泰然。」逆境是人物品格的試金石,人物的性格可以在逆境中得到充分體現。 如《史記·屈原列傳》就是通過描述屈原屢遭貶謫和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自盡的人生逆境,凸顯出他堅持真理、上下求索、寧死不屈、敢於抗爭的堅強人格,從而刻畫了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使人過目不忘。再如清光緒元年版《安東縣志·徐有功傳》也是很好的例證。傳文通過對唐大理寺司刑少卿徐有功一生中三次被判死刑的逆境記述,從而表現了他敢於為民請命、敢於秉公執法的大無畏精神。 採用逆境寫人法要實事求是,恰如其分,不能誇張失實。 五、外貌表現法。外貌表現法也可稱為肖像表現法,是指描摹人物的面容、神情、體態、手姿、服飾等外部形態,來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一種方法。 從《史記》對樊噲的描寫可見一斑:「披幃西向立,嗔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嗔目,是瞪眼;目眥,是眼眶裂開。瞪著眼怒視項王,連眼眶都要裂開了。英雄的氣概,飛揚的神采,躍然紙上。《新晃縣志·人物篇·姚大榜傳》,在寫到他的「奸詐」、「多疑」時,用「平常身著長袍,輕言細語」,行劫時卻「身換短裝,腳系草鞋、腰別雙槍」,晚間睡覺也要在「腳趾間夾一截短香」等外貌和細節的記述,使人物個性得以突出。 果戈里說:「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鑰匙。」人物的個性,不僅表現在人物的行為、動作、心理活動和情緒狀態中,也表現在人物的外貌中。成功的外貌描寫,能反映人物的境遇以及內心世界,能展現人物的精神風貌。外貌描寫的要求是:根據需要,抓住特徵,繪形傳神,刻畫性格,顯示靈魂。切忌公式化、臉譜化。 六、語言表現法。語言表現法是指通過人物語言來表現人物性格的一種方法。志書中人物的語言包括對話和獨白。 《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蕭何月下追韓信一節,作者描寫劉邦聽聞「丞相何亡」之後,這樣寫道: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何」曰:「韓信也。」上復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劉邦一向無禮,喜歡罵人,喜也罵,怒也罵,平白無故也罵。這些罵人語言,非常個性化,與劉邦的「無賴」性格十分吻合。 地方誌中也有通過人物語言表現人物性格的成功範例,清光緒元年版《安東縣志·徐有功傳》寫徐有功因為民申冤,被判死刑棄市,後雖倖免於死,但被免了職,重新僱用後,他深有感觸地對其的親屬這樣說道:「今身為大理,人命所懸,必不能順旨說辭,以求苟免。」寥寥數言,把徐有功秉公執法,剛正不阿的性格刻畫得淋漓盡致。 俗話說,「言為心聲」,恰當地運用人物語言,能夠逼真地展示人物的性格或性格的某些側面。 七、心理表現法。心理表現法是對人物內心的思想情感活動進行描寫的一種方法。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所以,心理描寫也是刻劃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史記》寫項羽烏江自刎時有一段心理描寫: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項羽笑曰的「笑」,不是絕望的凄然之笑,而是壯士蔑視死亡之笑,顯示了他臨大難而不苟免的英雄之勇。自慚無面目見江東父老,正是由於知恥,這一心理活動展示出他的純朴,真摯、重義深情。 與外貌描寫、語言描寫等方法相比,心理描寫更能夠直接敘寫人物的七情六慾,揭示人物靈魂深處的奧秘,把單靠外部形象難以表現的內心感受揭示出來,使人物形象立體化,從而顯得更為完整和真實。人物心理描寫常用的方法有兩種:一、直接描寫式。這是最為常見的運用最廣泛的一種人物心理描寫法,有的句子中含有「想」等關鍵的字眼作為明顯的標志。二、獨白式。這種刻畫人物心理的方法,可展示人物的內心矛盾和思想斗爭。 八、行動表現法。行動表現法是通過對人物舉止、動作、行為的描寫,來表現人物思想性格的一種方法。人物行為舉動,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具體表現,通過人物的行動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徵和思想品質,是志書刻畫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請看1988年卷《利津年鑒》對醫生楊桂美的行動描寫:「楊桂美一天到晚,背著紅葯箱,騎著一輛自行車到周圍各村巡迴出診,方圓幾十里,不管白天黑夜,寒風酷暑,從不間斷。」文中通過「背」、「騎」、「巡迴出診」等一系列動作的描寫,表現了楊桂美不怕吃苦,一心一意為老百姓服務的精神。又如1995年版《灌南縣志·周法乾傳》有這樣一段描寫:「還有一天,一個老人經過王馬庄,周法乾說:『我給你掏掏耳朵。』老人不知所雲,周法乾舉起槍來,對准老人的耳朵,打了個對過穿。」撰寫者通過「舉」、「對准」、「打」一連串三個動作的描寫,表現了周法乾這個土匪的心狠手毒。 人物行動的描寫,要為刻畫人物性格特徵服務,要注意典型性和生動性。 人物傳撰寫可以採用以上八種方法中的一種,也可同時採用幾種方法,撰寫者可根據實際需要,不可生搬硬套。需要聲明的是:撰寫人物傳,絕不是僅有這八種方式,一定還有其他更多更好的方法,希望方誌界同仁,一起來探討,共同促進地方誌事業的發展。 《水滸傳》就是很典型的人物撰寫,《名士傳》,《竹林七賢論》也是
Ⅲ 有沒有關於一些英雄人物的故事
1967年10月9日,拉丁美洲著名革命家、「游擊中心」理論倡導者切·格瓦拉在前一天戰斗中負傷被俘後,被美國支持的玻利維亞軍人政權槍決。
早在20世紀60年代,切·格瓦拉的名字便在世界傳揚。當年中國也曾稱贊過他在古巴推行的游擊戰道路,而西方對他則冠以「紅色羅賓漢」、「共產主義的堂·吉訶德」等稱號。直至2000年,北京舞台上演的話劇《格瓦拉》還曾轟動一時。那個生活在地球另一面的傳奇革命家,其戰斗和生活的軌跡其實曾與我們緊密相關,其悲歡也值得國人品味反思……
■以毛澤東著作為師,為窮苦人的利益而拋棄了醫生的職業到古巴打游擊
在古巴革命中聞名的格瓦拉,原本是阿根廷人。他於1928年生於較優裕的家庭,畢業於醫學院,在行醫中痛感人民苦難非葯可治,在閱讀了馬列著作後決心從事政治斗爭,以解放整個拉丁美洲為己任。1957年,他在墨西哥結識了古巴革命者卡斯特羅並與其結成密友,兩人很快便率一支小隊乘船潛回古巴,登陸後他們上山進行游擊戰,一年多後就推翻了親美的獨裁政權。
在「七支步槍起家」的斗爭中,格瓦拉讀過西班牙文本的《毛澤東選集》後深受啟發,後來他一再說:「毛澤東是游擊戰大師,我只是個小學生。」1959年,古巴革命勝利。翌年,格瓦拉便來華訪問。他見到了被自己奉為導師的毛澤東,兩人親密地拉著手說話。回國後,格瓦拉便拿起甘蔗刀下田,宣布這是仿照人民公社的榜樣,並號召民眾學習中國專家不計較工資只講奉獻的精神。
格瓦拉做體力活並不是裝樣子給群眾看的,而是實實在在地真干,業余時間特別是星期六下午,他的時間主要用於義務勞動。他公私分明,年幼的孩子生了急病,他也絕不許用自己的公車送醫院。在當時物資困難的情況下,政府發給每個高級領導人一張特殊供應卡,位居國家第二把手的格瓦拉馬上退回,而且始終要求家人到商店同普通百姓一樣排隊買東西。至於他那些同戰士一樣站崗,治療被視為瘟神的麻風病人從不戴手套一類的故事,更是廣為傳揚。正是這種毫無利己動機的獻身榜樣,使格瓦拉能夠超越時空,被貧困國度的民眾和許多富足的西方人同時接受和稱贊。卡斯特羅對這位戰友的評價則是:「一個在行動上沒有一絲污點,在舉動中毫無瑕疵的典範就是切!」
■理想主義與現實的矛盾,使他離開古巴進入他國叢林
在革命勝利後的古巴,格瓦拉在取得古巴國籍後只呆了六年。當時,中蘇論戰勢同水火後,他感到兩面為難,便在1965年2月再次來華訪問,他主張同蘇聯停止論戰,但他的建議未被接受,他也沒見到毛澤東。帶著憂郁離華後,格瓦拉便在公開場合消失,並登報宣布放棄職務和國籍,使古巴政府不必對其行為負責。
後來人們知道,1965年春,格瓦拉進入了剛果(利)東部,指導當地的左派游擊隊。幾個月後,他失望地離開,因為他感到當地人不願認真打仗,所以失敗無法挽回。隱蔽回古巴休整幾個月後,1966年11月,格瓦拉又帶領幾十個說西班牙語的外籍人進入玻利維亞,在叢林中展開游擊戰。
對於格瓦拉為什麼出走,三十多年來不少研究者有過多種解釋。多數意見是,他想擺脫國際共運的分歧,在南美洲再樹立起一個革命榜樣。不過,從近些年發掘出的他的一些當年的文件筆記中看,格瓦拉其實有更深層次的想法,他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有諸多疑問,想另闢一條新路。
古巴革命勝利後,格瓦拉是首任國家銀行行長,可他卻主張廢除貨幣建立「不用錢的文明」。從事建設時,他反對「物質動力」,主張消滅個人主義,要求用勞動競賽來驅動。由於美國的封鎖,經濟難以自給的古巴不得不大量接受蘇援,在體制和指導原則方面也學習蘇聯模式,對此格瓦拉很失望,認為從列寧推行「新經濟政策」起就開始了「資本主義復辟」的先例,而只有戰爭條件下同志關系才是真正純潔的兄弟關系。他這類理想主義的主張,在和平建設的現實生活中註定難以實行,到另一個國度用以往的戰爭方式再做新探索就勢在必然。
拋棄古巴優裕且安寧的城市生活,再進入毒蛇蚊蟲出沒的南美叢林,對從小便患哮喘病的格瓦拉絕非易事,但是為了理想他義無反顧。在近一年艱難的山區游擊跋涉中,格瓦拉只靠一匹騾子馱行李,忍受了諸多困苦,面對追剿和陷入絕境也毫不動搖,並宣布絕不讓敵人活捉自己。在1967年10月8日的最後戰斗中,他因負傷並犯了哮喘病,才當了俘虜。
■「游擊中心」理論隨著他的犧牲而終結,忘我的人格魅力卻長存人間
格瓦拉學過中國的游擊戰理論,他提出的「游擊中心」論卻又有一些不同之處,其中特別強調少數精英的作用,認為到處游擊示範便可讓民眾一涌而起推翻反動政府,而很少注重根據地建設和深入細致的群眾工作。格瓦拉最後在玻利維亞的犧牲雖然悲壯,卻說明了外籍人到別國輸出革命很難成功,實踐標准也對其游擊理論做了最無情的檢驗。
記得20世紀70年代後期國內曾翻譯過格瓦拉的《游擊筆記》(內部出版),筆者曾問過許多熟悉游擊戰的老前輩的觀後感,回答都是嘆息不已。從書中可看出,格瓦拉最後近一年在山區到處游動,他想「解放」的當地農民對其卻非常冷淡,沒有一個人參加游擊隊,甚至向政府軍告密。這支隊伍成了無水之魚,人越打越少,能堅持那麼久全靠頑強的毅力和信念支持。
格瓦拉的小隊遭伏擊覆沒,本人被俘後,美國中央情報局特工同他談了話,出於敬佩曾主張送到關塔那摩關押,玻政府卻堅持處決。因該國已取消死刑,劊子手便於10月9日把格瓦拉帶出來,迎面用沖鋒槍向他掃射,然後拍照後公布說格瓦拉是陣亡。面對槍口,格瓦拉昂首挺胸,無愧於一個戰士的形象!
格瓦拉犧牲後,比生前獲得了更多的榮譽,在世界范圍內特別是亞非拉國家有了眾多崇拜者。在許多國家的群眾集會上,經常可看到他的畫像和毛澤東像並列。那幅穿作戰服留鬍子的照片,成了為擺脫苦難而奮斗的許多人的精神偶像。
蘇東巨變後,全球雖出現了意識形態趨向淡漠的情形,眾多人卻仍有「格瓦拉情結」。1997年是他犧牲30周年,恰好其遺骨在玻利維亞被發現,南美許多國家都舉行了盛大的紀念活動。阿根廷還專門為他拍攝了故事片,並在國會大廈前舉行詩歌朗誦會。更有成千上萬各國青年聚集到格瓦拉犧牲的玻利維亞尤羅山谷,昔日冷寂的失敗之地召開了歡聲鼎沸的大會;古巴的悼念活動更是盛況空前……隨後,在北京話劇舞台上出現的格瓦拉,也造成過轟動效應。劇中主人公譴責種種社會不公後大聲說:「不革命行嗎?」觀眾(多是年輕人)立即報以一陣掌聲和呼喊。當然,劇場內同時也有笑聲和嘆息,表現出中國新時期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和情感的多樣性。
國際范圍內「格瓦拉熱」幾十年不衰,比格瓦拉本人的勝利和悲劇更值得人們思考。如今,在我們這個喧鬧的世界上雖然物慾橫流,人們需要物質利益,然而對美好精神境界的追求卻沒有泯滅。只要社會還存在著壓迫和不公,切·格瓦拉那種為解放苦難者不惜獻身的精神便永遠會受尊崇,眾多青年人仍會高呼著:「切!切!」
Ⅳ 平原烈火讀後感四百個字
書裡面人物的個性都十分的鮮明,如直率忠誠的周鐵漢、心思縝密的錢萬里等。書中人物各具特色,在小說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在這眾多角色中,我最喜歡的是三生。三生第一次正式出現是在周鐵漢和占維受傷回馬庄治療的時候,書里對三生的動作描寫非常詳細。「„„眼看著三生把他倆抱起來輕輕放在上面躺好,„„」、「三生站在一邊聽他們倆說話,總摸不著頭尾,年輕人的心眼憋不住事,便靠上前來,輕輕坐在被子邊上,探著身子小聲問道„„」兩個「輕輕」可見三生是個非常體貼的人,而「探著身子小聲問道」可以看出三生有點兒膽小,但更多體現了他的純真和年輕人直率的氣息。當聽到緊張的戰斗時,三生「不禁咧起嘴,皺著眉,兩臂緊抱在胸前,睜著驚怖的雙眼,連連唉呀唉呀地嘆著,把整個身子都聳起來」,當聽到戰斗出現轉機時,他忽然又「拍著手大笑起來,連連喊著:『真是巧,這也解一口氣!„„』」。三生的這些表現都足以表現出三生善良,淳樸,天真的性格特點。這些性格特點是現代許多人缺乏的,是只能在孩子身上看到的特點。在書中作為哥哥的周鐵漢並不喜歡弟弟的這種性格,認為他太「軟」,太沒出息。以至於之後周鐵漢和三生一起被日本人抓走關在監獄時,周鐵漢並不信任三生,認為他可能會受不了酷刑而說出黨的秘密,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給三生講述與鬼子同歸於盡的張子勤的事跡。書中有一句話很好的形容了三生:「三生是個真正聽話的孩子。」所以當三生被鬼子使用酷刑,渾身血跡,直到昏迷不醒也沒有說出來。當周鐵漢問完三生有沒有說後,書中寫到「三生的眼裡忽又湧出些熱淚來」,我以為這個在書里還是孩子的三生會和哥哥抱怨、撒嬌時,三生卻說:「乾哥,這樣的罪你倒受了四次了啊!„„」這句話一下子讓我感動了,在肉體上最痛苦的時候,三生考慮的仍然是別人,而不是自己。三生的善良是從骨子裡透出來的,而不是膚淺的。三生的善良不僅體現在對自己人上也體現在對待敵人上。當三生和周鐵漢討論起殺鬼子和「皇協」的數時,周鐵漢說要把鬼子和「皇協」一古腦兒全殺光時,三生說:「那你不成了人家的仇人了?」三生在這里表現出一種「冤冤相報何時了」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對敵人的善良。他並不是書中所反映出的那樣毫無自己的思想,在他無比尊敬的哥哥面前,他敢於說出自己的困惑,敢於質疑。三生表現出的種種品質,在現代的我們身上在慢慢的變淡。在和平年代看紅色經典,我想除了回顧並銘記住歷史外,也可以讓我們找回我們本應該擁有的一些傳統美德。
Ⅳ 王二小英雄的事跡感想
中國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酷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劉家莊的山坡上。當時任淶源縣青救會幹部張士奎(現為保定市離休幹部)同志得到這個消息,馬上報道給了邊區青救會,《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這條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據這篇報道,立即創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曲一直傳唱至今,感染了無數青少年。現在,王二小的墳上長滿了青草。他的鮮血染紅的那塊大石頭,現在還靜靜地卧在山溝里,人們把它叫做「血色石」。
為了紀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國青少年基金會在二小的家鄉淶源縣上庄村建設了「二小希望小學」,延安時期參加革命的老作家陳模創作了革命傳統紀實小說《少年英雄王二小》,團中央網路影視中心投資拍攝了故事片《少年英雄》。
Ⅵ 平原烈火讀後感500字
書裡面人物的個性都十分的鮮明,如直率忠誠的周鐵漢、心思縝密的錢萬里等。書中人物各具特色,在小說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在這眾多角色中,我最喜歡的是三生。三生第一次正式出現是在周鐵漢和占維受傷回馬庄治療的時候,書里對三生的動作描寫非常詳細。「??眼看著三生把他倆抱起來輕輕放在上面躺好,??」、「三生站在一邊聽他們倆說話,總摸不著頭尾,年輕人的心眼憋不住事,便靠上前來,輕輕坐在被子邊上,探著身子小聲問道??」兩個「輕輕」可見三生是個非常體貼的人,而「探著身子小聲問道」可以看出三生有點兒膽小,但更多體現了他的純真和年輕人直率的氣息。當聽到緊張的戰斗時,三生「不禁咧起嘴,皺著眉,兩臂緊抱在胸前,睜著驚怖的雙眼,連連唉呀唉呀地嘆著,把整個身子都聳起來」,當聽到戰斗出現轉機時,他忽然又「拍著手大笑起來,連連喊著:『真是巧,這也解一口氣!??』」。三生的這些表現都足以表現出三生善良,淳樸,天真的性格特點。這些性格特點是現代許多人缺乏的,是只能在孩子身上看到的特點。在書中作為哥哥的周鐵漢並不喜歡弟弟的這種性格,認為他太「軟」,太沒出息。以至於之後周鐵漢和三生一起被日本人抓走關在監獄時,周鐵漢並不信任三生,認為他可能會受不了酷刑而說出黨的秘密,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給三生講述與鬼子同歸於盡的張子勤的事跡。
Ⅶ 那年的歡喜鄭彥英讀後感300
應該是1966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時候,咸陽北塬上的馬庄逢集,內母親給了我兩毛錢容,叫我帶三個弟弟到集上逛逛,順便買一斤鹽。
一到集上,小弟弟興奮地指著吃食攤子嚷嚷:「油糕,麻糖,還有餛飩。哥,媽不是給你錢了么!」
我一聲喝住了:「還要買鹽呢!一斤鹽兩毛錢,能吃半年。一碗餛飩兩毛錢,一吧嗒嘴就沒了!」
小弟弟沒敢再吭聲,二弟和三弟見我瞪眼,也都噤了聲。
集市東頭是百貨店,那裡賣鹽,但是要到那裡,必須穿過叫賣各種吃食的街道。我就在街道上走得很快,唯恐哪個弟弟被哪個美食勾住了。當然最擔心的還是我的小弟弟,就抓著他的手走,沒想到他走到一個炒涼粉攤跟前,猛然掙脫我的手,坐在涼粉攤前的條凳上。
二弟和三弟都看著我,其實我也被炒涼粉那特別的香味饞得直咽口水,但我還是去拉小弟弟:「走,買鹽去。」
小弟弟不走,死犟著坐在涼粉攤子前,我把他提起來,他又坐下去,如一攤泥。
Ⅷ 遂平李國喜讀後感
春節前夕,在汝河岸邊,人們都在傳誦著一個英雄的名字,他就是為救人專而光榮犧牲的屬58歲遂平縣農民李國喜。
1月17日,遂平縣褚堂鄉溝南劉村村民張景鳳騎著新買的電動車,帶著兒子、女兒高高興興往家走,不料一場災難瞬間發生:下午5點40分左右,途經馬庄村孫溝河橋時,由於一時不慎,母子三人連人帶車墜入三米多深的河水中。
危急時刻,褚堂鄉屈庄村的李國喜恰好路過此地。聽到橋下有人呼救,李國喜跳下電動車一路小跑來到河邊,「撲通」一聲跳進冰水中。李國喜先把張景鳳的小兒子推到岸邊,又返身游回到河中央,拉住張景鳳,用力把她往岸邊推,在隨後趕來的溝南劉村的金群星夫婦幫助下,張景鳳和他的兒子被拉上了岸。隨後李國喜又向張景風的女兒遊了過去。聞訊趕來的溝南劉村村民鄧新建和張海旺從岸邊折下樹枝遞向張女,李國喜也在水中奮力頂送。張女被救上岸,李國喜卻因筋疲力盡沉入水底。
面對英雄的離去,屈庄村黨支部書記張景成告訴我們,李國喜生前幹了20多年村民小組長,在群眾中威信很高,後因年齡問題而離職。他為人忠厚,待人真誠,樂於助人,村裡不少群眾他都幫助過。
李國喜水中救人英勇獻身的事跡在遂平縣引起強烈反
Ⅸ 闖關東的觀後感六七百字怎麼寫啊
經先生的推薦,看《闖關東》。沒看之前,還真覺得是一部武打片呢,看後真是讓人感慨萬千了。 這是一部東北題材的電視劇,以朱開山一家闖關東的經歷為主線,從傳文娶親開始,寫了鮮兒和傳文失散後到關東尋親的坎坷,朱開山淘金的辛苦,種莊稼的艱辛,開飯館的辛酸及打煤窯的爭斗,搞日戰爭初期的場面。劇中塑造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朱開山、夏掌櫃、朱傳武、鮮兒、朱夫人
一、鮮活的人物形象
闖關東給人印象最深的要數朱開山和鮮兒了。請讓他們一一出場亮相:
朱開山:典型的老英雄,足智多媒,有仁有義。他是個完美的男人,具體表現在:1.高深的技藝:他參加過義和團,淘過金,種過地,開過飯館,跑過馬幫,開過煤礦,這些活都是很難做的,參加義和團,幾乎是全軍覆沒,而他卻死裡逃生,一方面說明他命大,另一方面也說明他機智。後來的幾次戰斗中也顯示過他的武功蓋世。淘金場上能夠將金子成功地運出來,他幾乎是惟一的,有多少人為些而喪命啊。這里充分顯示了他的體力,沉穩和機智。沒有絕對的把握是絕對不能出手的,在此過程中也顯示出了他做事的機智,多次的准備,多次的調查,這里有他對同行的勸誡,他的心是坦盪的。用膽大心細來形容他是最恰當不過的了。開農場時,山東犁的圖紙,他可以畫好尺寸讓木匠來做,說明他農活的精湛(應該的,因為他有幹活的經歷,他妻子介紹他們相愛時的經歷時有)。種莊稼,對長工、短工們的管理,朱傳文管半天,不如他的一招式。開飯館,跑馬庄,開煤礦雖然具體的技術性活計由他的兒子負責了,但是大事仍然是由他掌舵的。他也常常在場。大事還是由他來處理。這里充分顯示了他高超的管理能力。運金子時,最後對人的安排,他替小金子吞金。長工罷工時的處理,對飯館聲譽的維護,跑馬幫時對孩子的培養,開煤礦時拒絕日本人入股。2.銳利的目光:膽大心細,大智若愚是他的第二大特點。運金子時他一方面勸告別人不要輕舉妄動,他自己又一直在觀察、准備。火眼金睛,除去了眼線,別人的陷阱。如果不是他的武功和細心,早沒有命了。在跑馬場,他的安排更是精密、周到。否則可能就一切全完了。在開煤礦時,一郎的資金注入,他也是非常小心的,對一郎開始懷疑,調查清楚再行動,敏銳地感覺到了森田可能要介入,沒想到的是他的兒子騙了他。在日本的魔爪要進入哈爾濱時,敏銳的他害怕部隊沒有糧食,送去了飯菜等等。給戰士們給以鼓舞,他們打起仗來更勇敢。他明知道東北軍守不住了,還是讓鼓舞士氣,讓兒子打完最後一仗。3.俠肝義膽:朱開山最讓人佩服的應該是他的仗義和人情味兒了。不欺不詐,對人有禮有節,大智若愚。誰不想帶著金子走啊?但是能帶得走嗎?誰不想活命啊,但是能為了活命就不要義氣了嗎?朱開山不是小人!害人之心他沒有,但是防人之心他是有的。當抓鬮抓到小金子時,他說願意替他吞金,其實也許這一切是他有意的安排,但是他還是做到了。表現出了大無畏精神。在種地時,無論秀兒他爹對他怎麼樣,如何報復,他都沒有還過手。最後在失火時拚命將海救了出來。開飯館時,無論對家再下手,他都一讓再讓,盡管他反擊了幾次,人家把他往死里逼,在他大獲全勝之後,又讓出了,沒置之死地而後快,而是從長議,感化對方,化敵為友,永遠消除了家仇。但是對日本鬼子,他不是這樣的,而是據理力爭,寸步不讓。4.人情味兒濃:對自己的兒子,兒媳,他是充滿愛心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點,他用得恰如其分,充分發揮了孩子的個性。對那文兒,他只是讓她知道鍋是鐵打的,知道他是格格,貴族出身,要消除他的壞毛病,但是還是疼愛他的,沒指望他幹活,對二媳婦,他是同情的,總是護著他,無論親家怎麼對他,他都念著媳婦對他兒子的痴心。知道他管不住,但是他盡力了。對鮮兒,他盡了父親的情誼。他既維護了朱家的尊嚴,又重人情味兒。人要有人情兒,先守信,做生意,做人都要誠信為本。他千教萬教教孩子們學做真人。對他的妻子,他是很痴心的,說他媳婦長得俊,所以他怕他。其實在家裡也是這樣的。家裡的事全都是她管。即使埋怨,他也很能聽得進去的。在老金溝,無論那個老狐狸怎麼勾引他,他都沒有沒有動心。他對他的妻子是忠心的。男人再有本事,如果不自重,只能遭到別人的唾棄。總之,編劇塑造了朱開山一個完美的男人形象。讓人佩服。對於傳武的死,他超脫了世俗,說傳武是他們老朱家的驕傲。是的,為國而死,總比當亡國奴要強!看了這部電視劇,首先讓人學會如何做人,如何處世。
鮮兒:鮮兒是我佩服的一位女人形象。鮮兒是痴情的,也是最懂感情的,無論是對傳文兒,還是對傳武,對震三江。她的經歷復雜,命運坎坷。但是把她的經歷給打碎,每一片也都是閃閃發光的。在逆境中,人到底應該怎麼辦?鮮兒給了明確的回答。鮮兒盡管經歷坎坷,但是她的心是純潔的,朱家家境敗落,她不嫌棄,與傳文私奔,途中,為救傳文歷盡了千辛萬苦,沖喜,當戲子,被遭踏,山場子,水場子,在每一過程中她都是很自重的。當時的傳文,傳武,震三江確實都是很優秀的。她與他們的感情發展得都很自然。雖然我也很看重女人的貞潔,但是在那種情況下,沒讓人嫌棄的感覺,相反,倒讓人覺得她很高大、很完美。包括在後來處理和傳武,震三江的關系之時。
作為女人,我佩服鮮兒,她本質上很純潔、善良,多才多藝,聰明勇干,是個了不起的女人。命運捉弄了鮮兒,在逆境下,她的形象仍然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