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力量影評
『壹』 《公司的力量》觀後感
[《公司的力量》觀後感]《公司的力量》觀後感作者:蕉下客《公司的力量》觀後感(我的EMBA作業之01)我現在的公司上海華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業務之一是"公司注冊"業務,《公司的力量》觀後感。我推薦我們公司全體員工看電視片《公司的力量》,並購買的《公司的力量》圖書,發給員工閱讀。我們幫客戶注冊了幾千家公司,現在每個月通過我們注冊200多家公司。那麼公司到底是什麼?公司的歷史?我們工作的價值?《公司的力量》給了我們很好的回答,對我們的工作有很大幫助。首先,對公司這個組織做了一個高端的描述:公司是迄今為止被證明最有效的經濟組織,是近代以來最偉大的組織創新。在世界各地,原本互不相識的人在"公司"這樣一個組織里為了共同的目標而高效地、努力的工作,原本以為自然而然,實際上是無數前輩在經營實踐中逐步完善的這樣一個經濟組織。字典里對"公司"的定義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公司改變了人們相處的方式,甚至改變了國家與國家競爭的規則。公司是一種組織,是一種制度,也是一種文化。公司是一種生存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今天,人們在某種意義上說都是公司的人,正是由於公司概念的出現,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意識形態對抗、利益對抗也再不像早期那樣兵戎相見,而更多採用一種經濟模式、公司模式,從而建立起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利益互動關系。從企業登記角度來看,我國工商部門受理企業登記時把企業分為四類:公司制、非公司制、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企業名稱預先核准申請書》上的分類)。整理出來,區別在於:是否法人責任性質主要區別工商分類法人有限責任以盈利為目的公司制非盈利目的非公司制非法人無限責任一人個人獨資企業多個合夥人合夥企業《公司的力量》主要講有限公司,尤其是股份有限公司。首先,有限公司將"生意"的責任從單個個人轉向公司這樣一個組織(實際上自然人與法人的本質區別),這給更多的人"做生意"提供了基礎的組織條件,把某個生意限制在一定的責任范圍內,不用再擔心"生意"的虧損無限度影響到個人財產。而股份公司更將投資變得更為便利。在我看來,"法人"和"有限責任"的概念是公司這個組織的核心概念,這是公司能夠高速發展的根本原因。像東印度公司那樣,特許公司帶著國家賦予的特許狀,在慾望和血色中開始了掠取財富的征程。當公司意志就是國家意志時,註定最後的結果是公司的沒落。只有真正的市場自由來臨時,公司才有了真正發揮的舞台。在19世紀市場的土壤中誕生了西門子、可口可樂這樣偉大的公司,他們開啟了一個個獵富神話。公司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組織,這是公司的原罪。要盈利,就有"剩餘價值"。當股東追求投資回報到達極限,公司引發了社會矛盾,觀後感《《公司的力量》觀後感》。人們開始思考公司的社會責任。首先是工人的利益得到保障,有了工會,有了8小時工作制,有了"五一"國際勞動節。另外,公司需要監管和監督,監督機制逐步完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公司的法律制度逐步晚上,我國在2006年實施了新的《公司法》,我們的公司制度更完善,更與國際接軌。第六集《誰執權杖》,講了"管理"的最大作用。當公司規模超越一人當家的能力極限,當第一代創業者不可避免地老去,現代企業制度應運而生,管理成為公司最重要的成就和每一個組織的必修課。權力該如何分配和傳承?又該如何制約和平衡?永遠成為企業家們面臨的問題。福特、通用、杜邦、西門子這樣一些偉大的公司也給了我們偉大的公司管理的實踐和思想,值得我們虔心學習,並有效地、有選擇地運用到我們的日常管理中去。當"技術"層面的管理達到極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的素質不斷提高,"企業文化"成為了企業組織的精神內核。日本企業給了我們很多啟示。京瓷、松下、豐田的管理者的企業文化思想留給大家豐富的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的財富資源。從官督商辦到自主經營,從國家壟斷到自由競爭,從中央計劃到市場主導,中國公司歷經了發展模式的一次次試驗和修正。在中國成為新興市場國家的艱難轉型中,公司為何能夠成為強大的改革力量?我們中國的公司如何在世界舞台上發揮我們的巨大作用?這是我們最應該思考的問題。中國經濟飛速發展,我們處在這樣一個歷史上最好的機遇期,從我們自己做起,從我們自己的企業做起,從我們的日常工作和日常管理做起,是當下我們最實在的工作。根據我自己的經歷和我公司所經歷的發展過程,我個人對公司發展的理解比較深的感觸是:(1)、責任感,尤其是主要經營者的責任感是決定企業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和沒有責任感的企業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相反,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和責任感的企業會發展的很好,而且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其責任感也越來越強,形成良性循環。(2)、制度建設,規章制度、薪酬體系、決策體系、企業文化制度。等,制度完善是企業正常發展的基礎條件,沒有良好的制度,企業發展難於快速穩定前進。(3)、企業思想和企業文化,隨著企業的發展,逐步建立積極的和符合自己企業的文化思想,使其深入到員工當中,如果能潛移默化到企業日常經營中,那將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會降低管理成本,而且企業經營效率會很高。(4)、最適合自己的管理模式,無論是市場營銷,還是人員管理,都沒有最好的固定模式,經營者努力探索最適合自己企業的,就是最好的。(5)、在當前中國經濟環境下,創業帶給創業者更多的機會,成功的創業者可以享受創業的快樂。(6)、員工是公司最大的財富,所有公司(尤其是服務業公司),人力資源是公司的最重要資源,除了科學的激勵機制,對員工的人文關懷已經被很多企業所重視。尤其是現在80後、90後員工,他們個性鮮明,思想獨立,在尊重他們個性的前提下,又融合公司的發展理念,這是當今每個企業所必須面對的問題,(7)、創新。產品、市場、管理。任何一個方面的創新,都可能給你的企業帶來領先的機會,帶來美好的發展。()〔《公司的力量》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貳』 求公司的力量 觀後感 3000字
《公司的力量》是央視推出的一部財經紀錄片,內容挺充實,可以當做一部公司的歷史紀錄片來看,做為一個財經愛好者,這本書和相應的紀錄片值得一看。
從西方公司的發展歷程來講述公司的創建、成長和壯大,當然,中國的公司也在茁壯成長。回顧過去,美國的發展史,其實就是一部公司的發展史。無論是從產業資本還是從金融資本的運作,美國的公司都是一個典範。從19世紀初的壟斷資本主義開始,我們目睹了壟斷資本家的一些列瘋狂行為。范德比而特乘著美國人的「淘金夢」,從最初的航運起家,發展為後來稱霸美國的鐵路大王;我們耳熟能詳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就是在那時開始起家,後來成為美國石油界的巨頭;鋼鐵大王--卡內基,又在鋼鐵界掀起了一股旋風。出了產業資本的運作,當然還包括金融資本的運作,這種力量是巨大的。從福特和通用的發展歷程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模式。福特是截然以個人主義為中心的模式,或許是福特的固執,才導致在今後的發展中落後於通用,但是福特的確給美國帶去了很多。證實福特的不斷發展,和他的新的理念,才造就了如今美國如此龐大的中產階級,他創辦公司的目的就是要每一個生產福特汽車的員工買得起福特T型車。或許這是美國公司開始提升工資,開始為員工提供良好福利的開始。通用的流水線運作方式,被沿用至今,它大大提升了公司的效率。
美國是公司發展茁壯成長的地方。但是,在世界的東方----日本,卻向這位老大哥的霸主地位發起了挑戰,我們如今看到的松下、索尼、佳能、尼康、豐田等一些享譽世界的大公司。日本公司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我們現在將的「以人為本」,公司將員工的地位提高到了一個更高的地位。它與美國公司的以個人為中心的模式截然不同,這也極大地提升了員工的積極性。公司不是個人的公司,而是集體的公司,讓每一位員工感受到當家做主的滋味。由於各種原因,日本的終身僱傭制也是從那時開始,一直沿用至今。
公司的不斷發展,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公司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其中,技術的創新為公司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保障,在世界許多的大公司,他們都將創新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在如今的時代,公司已經不能光靠模仿被人來做大做強。真正的創新,就是向外輸出別人無法貢獻的東西。
公司的成長史,猶如一部好萊塢大片。需要我們去好好欣賞,在回望歷史的過程中,也不要忘記歷史的一些慘痛記憶,讓我們從歷史從吸取教訓,更好地向前邁進,迎接公司更美好的明天,迎接中國公司在歷史大舞台上的精彩表演。
『叄』 求一篇1千字《公司的力量》的觀後感
攬百家精髓,以強身
——觀《公司的力量(七)》有感
《公司的力量》不是一部介紹各大公司發展歷史的紀錄片,不是一部介紹公司內部結構、體制、管理方法的紀錄片。在觀看了紀錄片《公司的力量(七)》後,我不得不感慨日本在二戰後期使本土經濟得到飛躍的速度是如此之快。在日本公司的崛起,使日本的經濟曾躍居世界重要地位,也動搖了日本在之前所崇尚的「官尊民卑和重士輕商」的思想。
《公司的力量(七)》在世界現代化進程的背景下,梳理近代以來日本國內的「公司」的起源、發展、演變、創新的歷史脈絡,探討其與經濟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創造、社會生活乃至精神生活等諸多層面相互之間的推動和影響。而又以松下、夏普、豐田等多家公司的經營方式和理念的提出和比較總結,使我們看到了日本促使公司在一個世紀內蓬勃發展的主要因素。其根本宗旨在於:以公司為載體來觀察市場經濟,思索國家發展進步的路徑。
解說詞里提到「人們發現,公司歸根到底是人的組織,在制度和理性之外要想調動人、激勵人、凝聚人,唯有文化,那是公司管理的更高境界,也是效益和利益的新來源,只有那些善於汲取先進文化並創造出自己獨特新文化的公司,才可能成為時代的佼佼者。」而在這點上,我們可以看到,只有不斷的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但是也要避免拿來主義,所謂的我們要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將理論聯系實際。而在紀錄片里提到的極力主張引入新文化的福澤諭吉,就並非一個簡單的拿來主義者,「福澤最重要的思想是盡管西洋的東西得到了很好的介紹和接納,但是在應用的時候,如果不把日本人的精神和需求、日本社會的歷史傳統、社會風氣以及社會自身的特點作為根本,只是把西洋的東西借來使用是不行的。」日本在吸收了美國公司成功的經驗和管理模式以後,使之適應了本國的發展,以來強身。
思想對於一個民族的進步是站在一個不可逾越的高度的,在紀錄片當中,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一個細節,在一位前來觀察的英國記者在報告中寫道:「日本人非常懶惰,這么懶惰的國家,經濟是不會發展的!」這讓日本人很氣憤,因為他們一直認為自己很勤勞。而正是這個外國的記者的評論,我們補課否認的是在某個層面上對日本民族思想上所帶來的刺激。而當日本的經濟學家們去美國學習後所得到的經驗在日本公司得到應用,這種現代化的生產方式,改變了日本人的時間觀念,所以日本人在工作上更是注重效率並且十分忌諱遲到的。
只所以說日本的公司在二戰後期得到了飛躍的發展,是吸取了百家的精髓的,他們是個好學的民族,日本人不僅僅在美國公司中學習到成功的經驗用來結日本公司的實際,福澤諭吉還借用了《勸學》「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用來教會日本人的第一件事就是人人都是平等的。只有這樣,才能激發人們對工作的熱情,對一個國家的責任感更得以增強,如解說詞中所說的「一個國家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了每一個國民,決定了它在人類進步歷程中的位置和高度,而這一點,將深深地鐫刻進本國公司的文化中,成為其最核心的競爭優勢!」使得日本在公司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日本人不會說自己是單個的個人,當你問到時,他們會很榮幸的告訴你,我是「松下人」、「東芝人」、「豐田人」等,無可厚非的是,日本人受到武士道的傳統思想影響,將其武士道精神融入到了現代公司之中,使得日本人都有一種為國家而努力的使命感。將個人的工作結合到公司之中,再上升為集體主義精神,為國家的努力,這種責任感往往會使得民眾的內心更加的強大,從而激發了日本人在公司的建設中的潛力。
在紀錄片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日本公司的崛起,是發展在「明治維新」這樣一個時代的社會背景之下的,而「明治維新」所提出的政策和思想引導在日本公司的發展上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自明治維新以來,主導開放改革的日本精英階層就意識到:思想解放是國家進步的根本。明治維新也在一定的程度上確保了人的權利的平等和自由。猶如解說詞中提到「美國學者傅高義認為,在日本對應當為集體利益攜手合作的認同,仍然保留在所有的公司之中。這個社會所有的組織與個人都擁有國家的目的而造成共同努力的渴望。」所以在日本的公司里,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公司不是股東的,也不是經營者的,而是公司職員的,整個公司就像是職員的家,給職員有一種歸屬感,這是日本企業文化最大的特點。
著眼於世界的發展,不僅僅只看到自己公司的利益,所謂的在公司的建設上,還需要有獨到的眼光,就是企業的人都要知道社會所需而去滿足社會的需求,從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不僅僅只著眼於當前的利益。讓松下幸之助受益匪淺的「三方得利」之說,意思是說,做買賣要讓買方得利、賣方得利、還要社會得利,掙錢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能持續地掙錢。也可以給我看到這也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的延伸,只有不斷的發展,適應社會,才能得到更持久的獲利。而松下幸之助在後來公司的發展,也吸收了美國五天制的作息制度,讓那個員工們更好的得到了勞逸結合,日本公司首先關注人,他們認為管理要以人為本,而不是以數量為本,或者以利潤為本,他們激發員工的創造力、創新力,他們傾聽顧客的聲音,不斷考量自己的價值,是否有利於股東、有利於社會、有利於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日本企業的文化,就是在政治制度的引導下,在思想學家的思想指引下,以人為本打造企業自身的模式。就像明治維新時期一樣,這位優秀的學習者總是善用自己所長,創造性地運用所學。豐田汽車的生產線上,有一根特別的拉繩,被稱為「安東繩」。任何一名員工只要發現異常,就可以拉動繩索,停止生產,以防止次品注入下一道工序。而這也看出了日本人做事更嚴謹,更注重細節。
吸收別人優秀的精髓,結合到自身的發展中去,公司更需要以人為本,以創新的精神為引導,把握經濟的發展和趨向,打造自身的企業文化。無論身處何種文化環境,惟有更好地調動起自身文化中激發個潛能的優勢,更好地解讀人與組織的關系,才有可能贏得競爭!
這個是我的毛概作業。
『肆』 公司的力量7觀後感
[公司的力量7觀後感]《公司的力量》不是一部介紹各大公司發展歷史的紀錄片,不是一部介紹公司內部結構、體制、管理方法的紀錄片,公司的力量7觀後感。在觀看了紀錄片《公司的力量(七)》後,我不得不感慨日本在二戰後期使本土經濟得到飛躍的速度是如此之快。在日本公司的崛起,使日本的經濟曾躍居世界重要地位,也動搖了日本在之前所崇尚的官尊民卑和重士輕商的思想。《公司的力量(七)》在世界現代化進程的背景下,梳理近代以來日本國內的公司的起源、發展、演變、創新的歷史脈絡,探討其與經濟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創造、社會生活乃至精神生活等諸多層面相互之間的推動和影響。而又以松下、夏普、豐田等多家公司的經營方式和理念的提出和比較總結,使我們看到了日本促使公司在一個世紀內蓬勃發展的主要因素。其根本宗旨在於:以公司為載體來觀察市場經濟,思索國家發展進步的路徑。解說詞里提到人們發現,公司歸根到底是人的組織,在制度和理性之外要想調動人、激勵人、凝聚人,唯有文化,那是公司管理的更高境界,也是效益和利益的新來源,只有那些善於汲取先進文化並創造出自己獨特新文化的公司,才可能成為時代的佼佼者。而在這點上,我們可以看到,只有不斷的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但是也要避免拿來主義,所謂的我們要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將理論聯系實際。而在紀錄片里提到的極力主張引入新文化的福澤諭吉,就並非一個簡單的拿來主義者,福澤最重要的思想是盡管西洋的東西得到了很好的介紹和接納,但是在應用的時候,如果不把日本人的精神和需求、日本社會的歷史傳統、社會風氣以及社會自身的特點作為根本,只是把西洋的東西借來使用是不行的。日本在吸收了美國公司成功的經驗和管理模式以後,使之適應了本國的發展,以來強身。思想對於一個民族的進步是站在一個不可逾越的高度的,在紀錄片當中,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一個細節,在一位前來觀察的英國記者在報告中寫道:日本人非常懶惰,這么懶惰的國家,經濟是不會發展的!這讓日本人很氣憤,因為他們一直認為自己很勤勞。而正是這個外國的記者的評論,我們補課否認的是在某個層面上對日本民族思想上所帶來的刺激,觀後感《公司的力量7觀後感》。而當日本的經濟學家們去美國學習後所得到的經驗在日本公司得到應用,這種現代化的生產方式,改變了日本人的時間觀念,所以日本人在工作上更是注重效率並且十分忌諱遲到的。只所以說日本的公司在二戰後期得到了飛躍的發展,是吸取了百家的精髓的,他們是個好學的民族,日本人不僅僅在美國公司中學習到成功的經驗用來結日本公司的實際,福澤諭吉還借用了《勸學》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用來教會日本人的第一件事就是人人都是平等的。只有這樣,才能激發人們對工作的熱情,對一個國家的責任感更得以增強,如解說詞中所說的一個國家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了每一個國民,決定了它在人類進步歷程中的位置和高度,而這一點,將深深地鐫刻進本國公司的文化中,成為其最核心的競爭優勢!使得日本在公司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日本人不會說自己是單個的個人,當你問到時,他們會很榮幸的告訴你,我是松下人、東芝人、豐田人等,無可厚非的是,日本人受到武士道的傳統思想影響,將其武士道精神融入到了現代公司之中,使得日本人都有一種為國家而努力的使命感。將個人的工作結合到公司之中,再上升為集體主義精神,為國家的努力,這種責任感往往會使得民眾的內心更加的強大,從而激發了日本人在公司的建設中的潛力。在紀錄片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日本公司的崛起,是發展在明治維新這樣一個時代的社會背景之下的,而明治維新所提出的政策和思想引導在日本公司的發展上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自明治維新以來,主導開放改革的日本精英階層就意識到:思想解放是國家進步的根本。明治維新也在一定的程度上確保了人的權利的平等和自由。猶如解說詞中提到美國學者傅高義認為,在日本對應當為集體利益攜手合作的認同,仍然保留在所有的公司之中。這個社會所有的組織與個人都擁有國家的目的而造成共同努力的渴望。所以在日本的公司里,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公司不是股東的,也不是經營者的,而是公司職員的,整個公司就像是職員的家,給職員有一種歸屬感,這是日本企業文化最大的特點。著眼於世界的發展,不僅僅只看到自己公司的利益,所謂的在公司的建設上,還需要有獨到的眼光,就是企業的人都要知道社會所需而去滿足社會的需求,從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不僅僅只著眼於當前的利益。讓松下幸之助受益匪淺的三方得利之說,意思是說,做買賣要讓買方得利、賣方得利、還要社會得利,掙錢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能持續地掙錢。也可以給我看到這也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的延伸,只有不斷的發展,適應社會,才能得到更持久的獲利。而松下幸之助在後來公司的發展,也吸收了美國五天制的作息制度,讓那個員工們更好的得到了勞逸結合,日本公司首先關注人,他們認為管理要以人為本,而不是以數量為本,或者以利潤為本,他們激發員工的創造力、創新力,他們傾聽顧客的聲音,不斷考量自己的價值,是否有利於股東、有利於社會、有利於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日本企業的文化,就是在政治制度的引導下,在思想學家的思想指引下,以人為本打造企業自身的模式。就像明治維新時期一樣,這位優秀的學習者總是善用自己所長,創造性地運用所學。豐田汽車的生產線上,有一根特別的拉繩,被稱為安東繩。任何一名員工只要發現異常,就可以拉動繩索,停止生產,以防止次品注入下一道工序。而這也看出了日本人做事更嚴謹,更注重細節。吸收別人優秀的精髓,結合到自身的發展中去,公司更需要以人為本,以創新的精神為引導,把握經濟的發展和趨向,打造自身的企業文化。無論身處何種文化環境,惟有更好地調動起自身文化中激發個潛能的優勢,更好地解讀人與組織的關系,才有可能贏得競爭!
『伍』 公司的力量4觀後感
[公司的力量4觀後感]這是個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個充滿希望的春天,這是個令人絕望的冬天;我們前面什麼都有,我們前面什麼也沒有!1894年7月4日美國國慶日,芝加哥沒有慶祝活動,攜帶格林式機槍的聯邦軍隊開進城市,十二萬五千名鐵路工人正在罷工,沖突中13名工人被打死,公司的力量4觀後感。西北鐵路公司的律師克勞倫斯.丹諾為了——人類的自由和平等,他決定為被捕的工人領袖辯護,辭去人人羨慕的鐵路公司律師一職。他的舉動在當時非同尋常,離開實力雄厚的公司,加入到工人當中,離開爭端的一方加入到另一方,這個想法本身與行動一樣具有象徵意義。1902年5月,美國賓夕法尼亞西部無煙煤礦區15萬礦工舉行罷工,要求增加工資和承認工會的合法地位,這引發了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一場工業危機,直到10月雙方仍舊處於僵持中。丹諾的辯護詞:如果這個國家的文明是靠礦工和勞工忍飢挨餓,靠年僅十二三歲的孩子在塵土飛揚的無煙煤礦撿煤來維持的話,我們越早結束這種文明,越早重新開始新的文明,對人類越有好處。對於如何開始新的文明,丹諾在開場白中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在來這個路上就下定決心要盡全力使勞資雙方不再像以前那樣互相仇視。這是二十世紀伊始,人們對建立社會經濟新秩序的思考,因為,財富階層的貪婪和貧困階層的暴力是從不同方向威脅國家的兩把利刃。1903年3月21日星期六,判決書公布:工人每天的工作時間縮短到9小時,並得到10%的加薪。持續163天的罷工結束,資方第一次接受仲裁決定,此前這在美國從未有過,一種對話協商機制出現了,它的建立者和實施者是作為公司和個人之外的第三方的政府。於是產生了各種社會運動,並從中誕生了各種社會機制,尤其是社會對話機制,從而使國家加入到雇員和僱主的博弈中,並創建了救助貧困者,保障貧困者生活水平的機制,尤其在19世紀末,比如縮短工作時間、禁止使用童工等。據統計,1888年到1908年期間,美國工業部門發生的事故導致70多萬工人死亡,大約每天有100人喪生,觀後感《公司的力量4觀後感》。1901年時,鐵路工人中第26人就有一人受傷,每399人中就有一個因工亡故。當時沒有對工人的任何保護措施,僱主不會因為工人受傷支付一分錢,他們不會這么做,工人要自己承擔工作中的風險。1854年,英國作家狄更斯發表了小說《艱難時世》,主人公葛擂硬是一個工廠主,他的口袋裡經常裝著尺子、天平和乘法表,隨時准備稱一稱、量一量人性的任何部分。狄更斯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我諷刺的是那些除了數字和事實,其他什麼都看不見的人,那些最卑鄙、最可怕的罪惡的那些人物。作家辛克萊在小說《叢林》里描述了芝加哥肉品廠的生產場面:病死的動物被用作肉製品加工原料,毒死的老鼠也和肉一起來製作香腸,腐臭發酸的肉也被利用作為原料來製造正品,有的工人失足落進高溫的大肉桶,除了骨頭以外整個人也就熔化了,他們被送到消費者的手中,就成了高級食用豬油,這使一些有頭腦的人開始擔心,國家會在這種極度自私的逐利行為中崩潰,認為應該給公司這頭狂暴的野獸拴上韁繩了。自由是公司的生命,但是沒有限制的自由是危險的!只有當自由不再只是觀念價值,而被確定為法律價值和制度價值之後,它才值得被尊崇和堅守。有遠見的公司很早就開始尋求改變。在1815年的一次火葯爆炸事故之後,杜邦公司決定向死亡工人的家屬支付養老金。在美國,杜邦公司是第一批向員工支付加班費和夜班費的公司,也是第一批為員工開設儲蓄帳戶的公司。如果員工在賬戶存入100美元,年底時公司會支付6%的利息,這些都是公司為員工所做的事情,杜邦還是美國第一批為工傷員工聘請外科醫生的僱主。德國議會先後批准了由國家建立疾病保險、意外事故保險和老年與殘疾保險等3項保險法案。這在當時的世界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當時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這樣政府出台的大規模的社會保險,一些歐洲國家後來逐漸效仿德國,為工人們建立了社會保險機構。讓生產者成為消費者,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的出現將深刻改變公司的未來,在無數次為維護各自權益而發生的激烈沖突後,8小時工作制,終於成為公司從被迫到主動的一個選擇,在經歷了剝奪、欺詐、壟斷的原始成長方式後,從福特5美元開始,公司學著理解和修訂追逐利潤的新法則。在工業化道路上狂奔的百餘年中,市場機制悄然調整著公司的行為,但是,只有高於個體公司自願行為之上的制度力量,才能形成真正的制約。今天為人們所熟知的歐美各國的相關制度設計是歷史上許多慘痛有代價換來的。利益由利益相關者共同決定,這是公司在魯莽的青春期所得到的重要訓示。律師丹諾、作家辛克萊、作家狄更斯,在看到了問題所在的同時,並竭盡所能的發揮自己的能力影響改變推動公司了的前進,告訴我們事實的真相。引發社會、政府、公司的思考。德國國家保險、杜邦公司、福特公司,最早做出改變,做出革新,做出了公司這個集團的引領者。公司就像是青春期的孩子一樣,稍微有了那麼一點個人的小思想後,就藐視眼前的一切,更是會做出讓人意想不到舉動,這就更需要身邊各種各樣的人、事、物去影響他,引發他的思考。我想,不管在過去的任何時期,以及未來的某一時期,當公司出現了問題的時候,需要一群人、一類人、某一人站出來,給我們指引的方向,創新的方向,革新的方向。等到大問題出現的時候,代價也許會更慘痛,滅亡的不僅僅是幾百人的性命,而是一個群體,一個區域,一個國家,至少我這么認為,這也算是一種憂患意識吧!
『陸』 《公司的力量》第五集觀後感 2000字左右
第五集 危機時刻
1、要先拯救自己,必先拯救市場
當公司做了好事,我們不會記得;當公司做了壞事,就會被看作經濟體制的大惡棍。在當時,人們都喜歡虛體經濟並視華爾街為發財致富的聖地,結果虛體經濟繁榮了,實體經濟卻跟不上,造成了泡沫式的發展,當這個泡沫破裂後,所有經濟活動的相關者的利益都會受損,最嚴重的莫過於實體經濟的參加者,他們以自己的經濟實力撐起了整個華爾街虛虛實實的股市繁榮,到頭來卻遭遇寒冷。然而在危機時刻有那麼一群高瞻遠矚的企業家聯合起來,為了拯救自己的目的而聯合起來拯救市場,通過大量資本的注入來盤活整個崩潰的股市。1907年,J·P·摩根及其合夥人聯合起來拯救美國經濟危機就是企業家責任和遠見的最好例子。
2、沃森:我們不會坐等事情的發生,我們會促成事情的發生
無人能夠左右變化,只有走在變化之前。經濟危機是市場重新洗牌的過程,虛假的公司將在危機中死亡,缺乏競爭力的小公司也成批倒閉,龐大的公司也可能轟然倒塌,只有富有創造力的公司才能在危機中尋找商機,迎難而上化險為夷。老沃森的IBM在」大蕭條「中的橫空崛起,不得不說是個奇跡,相當佩服沃森的膽識和策略。
3、亞當斯密發現了市場經濟無形的「上帝之手」;凱恩斯則發現了宏觀調控強有力的「政府之手」
在經濟危機演化成社會的「大蕭條」時,假如仍然憑借上帝之手來改變市場走出危機的話,那麼只會使危機更危;在那時只能憑借政府之手才能大幅度地改變市場現狀,通過政府建設國家工程項目,解決人員就業和公司產品輸出的問題。但在危機中,給公司制定最低工資標准,公司是能承擔這種限制性的標准,然而這無異於把傢具當柴火燒;很多公司只能對其進行一些符合自身利益的處理,比如轉嫁給消費者、裁員或者倒閉等,然而當普通工人這一巨大的消費群體喪失購買的能力時(即無錢消費時),公司根本無法從危機中走出來,由此可以看出公司的明天不能等待救星來開啟只能在市場的逐漸復甦中自我痊癒。
第五集:
1、 金融機構和公司的關系是什麼?為什麼說華爾街的銀行家創造了工業化的美國?
銀行家、華爾街和金融機構把有錢的人和需要錢的人組合在一起,把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交融在一起,為所有企業提供資金,以建立更大的公司,創造更高的社會和公司發展效率。
2、 第一次金融危機為什麼有銀行出資進行解救,而不是政府?
因為那時沒有中央銀行,美國奉行的體制是完全化的自由市場經濟體制,認為自由經濟體制可以自我調整,自我修復。
3、 在市場與政府的雙重調節體制下,在危機與繁榮的周期中,公司應該怎樣創造機會?舉幾家公司在危機中崛起的例子?
公司不要坐等事情發生,要促使事情發生!主動了解市場變化,和人們新的需求,創造新的產品和服務,創造新的價值!沒有人能左右變化,除非走在變化之前!每一個有創造力的公司都會在危機中尋找、創造機會!IBM、杜邦、寶潔
『柒』 求《公司的力量》觀後感
公司推動社會的發展
——《公司的力量》觀後感
「歷史上幾乎所有的重大革新都是在公司里,而不是在國家層面產生的。」——題記
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公司」一詞的出現是如此頻繁以至於我們有些熟視無睹。公司已經無處不在!我們的政治訪問、財富來源、創業理想、衣食住行、情感寄託、人際交往,都與「公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公司無所不在的影響力令世人震驚。在數百家乃至數十家跨國公司左右著世界經濟運行的今天,公司已成為最重要的一種經濟組織公司改變社會秩序、影響制度建設;公司創造財富、提供就業、帶動經濟增長;公司推動創造發明、產生新的社會文化;但同時,公司也放大了人類的貪欲,帶來權力失衡和貧富懸殊。
公司帶來了人類歷史上最快速的經濟增長,也將自己發展成一個超越社會控制的權力組織。它帶動了伴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各國都不得不面臨一系列社會問題:貧富差距、勞資矛盾、貪欲膨脹、欺詐橫行等等。這是農業社會向工業時代轉型所必須經歷的痛苦,它們並非公司之惡、卻因公司而被加劇和放大。
公司能擴展一個經濟單位所能掌握和支配的資源、分散商業活動的高風險。公司凝聚了生命個體,讓它變成強大於任何個人的經濟動力。公司使得血緣、地緣聯系之外的陌生人之間的合作成為可能。公司實現了人類經濟生活的一個新篇章。 經過幾個世紀的演變,公司已不僅僅一個經濟性組織,而已經成為介於國家和個人之間、在各個領域都極具影響力和支配力的社會性組織:促進自由公平的競爭、建立和完善法治社會、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提高社會的文明程度、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彼此間關系、改變國與國之間合作與競爭的方式……公司的力量日益壯大——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對各領域正向推進的力量之外,也不乏因公司自身弊病或制度環境而產生的負面影響。
公司讓人愛恨交織。公司一方面將一切明碼標價,是千夫所指的商業化禍首,另一方面又是大量新知識新技術的創造者,是科技創新和文化再造的助推器。公司似乎身不由己。自利的本能和社會價值的底線,讓公司自身矛盾糾結。作為有機體的公司,既有長大成人的沖動,也有成長的煩惱。無論我們是否喜歡,公司有自己的發展規律。當人們用貪婪和欺詐來解釋災難的根源時,當人們呼籲政府救市加強監管時,當人們擔憂下一次危機是否還會降臨時,我們必須關注和思考的一個對象就是這個與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關的組織,這個已經顯示了足以撼動世界的能量的組織:公司。
全球化的加速在一定意義上是由公司在大力推進的,因為全球化就是由公司組成的一個網路。全球資源、全球市場、全球規則,這是公司夢中的美景。公司就從沒有停止過自我更新,那些並沒有終極答案的問題一直並將繼續吸引著我們。
引言—
近代以來,任何忽視市場經濟力量,不能發揮公司組織優勢的國家或社會團體都會逐漸掉落,唯籍由公司推動市場經濟的生產力與技術變革,並解放個人和團隊的創造力,也因公司的誕生將以往用戰爭掠奪方式改變成以貿易、品牌、產品核心技術等文明運作方式來達到國際間的商業利益平衡,同時一個國家高端產業鏈技術和競爭力的強大,才標志著這個國家可以登山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想到這更深深的感到一個公司經營者的國家使命與任重。
從瓦特的蒸汽機到愛迪生的通訊技術與燈泡的發明,從最早避孕套的發明使用到醫用X光機技術的發明,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從二戰結束到毛澤東的1949年.10月,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鄧小平的南巡講話,從福特汽車流水線到大規模投入科技產業化再到好萊塢的大片視覺盛宴都無不詮釋人類文明發展和演變進程,今天全球性的壟斷公司谷歌、微軟、IBM、蘋果、思科、HP、DELL、GE等,縱橫著全球人的掌上與桌面網路神經系統,這意味著什麼?今天全球的精英人士出行之前無不低高傲的身軀鑽入德意志和義大利戰車里,這代表了什麼?今天的全球富人與成功人士無不在大英帝國的品牌銀行擁有自己的私人賬戶,這又說明了什麼?沃爾瑪、家樂福主導著全球的零售業,中國的企業家們你們應當如何戰略?歷史課題又一次無情的擺在了,我們有著民族精神和愛國情結的中國企業家面前。
今天世界企業五百強排名次序無不代表著一個國家政治經濟實力和表現這個國家人民的科技與幸福指數。
當年毛澤東時代身後就是一群建國將軍,今天和平年代,信息時代,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我們國家主席的身後應當也是一群商場戰將及民族產業的行業精英,民族品牌的企業家,科技產業的創造者和發明家,這才是我們當前政府要重視的,但我們今天所謂的中國大公司在做什麼?阿里巴巴的淘寶,騰訊公司的QQ(販賣虛擬產品),聯想公司一個電腦攢機商,現在又在做還不如山寨機的山寨機,一氣、上汽這類國營大公司在為德國公司做組裝汽車,德意志的設計,德意志品牌,德意志的核心技術,德意志的知識產權,我們只負責攢車和販賣。我們再看看國外公司在做什麼;GE的醫療,核磁,航空,能源,飛利浦公司,醫用X光機,西門子的醫療,彩超,CT等
這就是差距,難道我們中國人天生的落後嗎?我們有著五千年殘爛文化,美國建國才有230多年的歷史,這又是為什麼呢?哈哈哈,太可笑了,杯具,絕對的杯具!!
什麼是治國!什麼是政治!什麼是政治經濟學!什麼是政治思想德育工程!就在於您做事的跨度和膽略。
唯有悲壯離歌賦,敢叫日月換山河
第一集 公司!公司!
1、公司需要的是一雙手,但它卻不得不僱傭一個人
在獵取財富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事無非開源節流。開源與節流中,節流顯得尤其重要,洛克菲勒能把成本精確計算到每美分,為了一個油桶的木塞可以徹查到底;然而過度的節流並非好事,把基層工人剝削得太嚴重造成的將是生產和服務的質量急速下降,行業的發展和前進更是無從談起,記得史玉柱在《贏在中國》的一次評點中,就直言:「只有給員工的工資略高於你的競爭對手,那麼你才能以比你競爭對手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市場佔有率來戰勝它!」成本節約有個「度」如何確定,是每個企業家應該思考的問題,這決定於每個企業家對於同舟共進的親兄弟親姐妹們的責任和感情的平衡點。
2、公司為了產品創造並引導公眾的需要,而非為了公眾的需要而創造並開發產品;因為公眾往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就比如說「口臭」和「體臭」,是公司刻意去發現人們之前從來不注意的現象,並進行所謂的科學研究而又大肆向公眾宣傳,來營造一種公眾的需求,引導公眾購買牙膏和香皂,在這種反向的供需關系中,公司承擔著很大的使命,它的使命就是創新,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獲得不竭的發展動力;然而這種創新也帶來了很多新的麻煩,醫葯行業里為了銷售研發出來的葯品和器械,公司「發明」出來的疾病和醫治方式可謂千奇百怪,因為千奇百怪的醫囑,有一部分病人從心底里徹底投降於「發明」出來的疾病。因為不排除有些病,當人們不在意它的時候,它便奇跡般地自愈了。
第二集 市場無限
1、官商勾結(權利與利益的聯姻)是原始財富爆炸式積累最方便的的方式
特許公司早就在國外被徹底放棄,然而在國內卻依然昂首挺立,這樣國家就能在無限大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我想特許公司這么一個壟斷的賺錢方式遲早有一天也會如東印度公司的賺錢方式一樣為世人所唾棄,因為它剝奪了其他人進入這個行業的機會,而人生來就應該有從事正當行業競爭的機會。特許公司帶來的不是如國家宣傳的一樣:調控價格,而是一枝獨秀的無限地抬高價格,受苦的最終仍然是賦予國家存在權利的人民。
2、偉大的創造——股份有限公司
那是要完成對世界的遠洋航行的計劃,相當於現在要完成對火星的登錄計劃一樣,投資極大、風險極大回報也極大,然而這卻嚇不倒這樣一批對金錢無限渴望的企業家,他們聯合起來集思廣益發明了這么一個偉大的分化風險的組織結構,在賺取巨額利潤的時候也分享極少的財富給支持你的人從而將你的風險轉嫁給他們。這啟示我們:只要我們想做成功一件事情,那麼我們就一定能成功,因為困難會激發我們無窮的潛力,我們一定能創造出各種有利的條件來改善外部環境。
第三集 獵富時代
1、企業家是能以極低的代價整合資源創造利潤的那群人,他們高瞻遠矚引領時代
68歲高齡的范德比爾特轉行後,看到網路化的鐵路帶來的是低廉的運費和高額的投資回報,因而他把一段段短小的鐵路巧妙地連接在一起,就這樣這位老人在短短的幾年中就成為「鐵路大王」。在自己獲得高額回報的同時,也開辟了一個國內貿易的運輸系統,為數以萬計的美國公司帶來了無限的商機和利潤。資源的整合,特別是一些新興資源的整合往往會帶來前所未有的巨變,也往往帶來無限的商機。
2、善於利用別自己強大的對手,與它合作為自己創造財富,而不是和它直接斗爭以卵擊石
德魯克·卡內基這位「鋼鐵大王」要是那時迎面與慾望無限膨脹的洛克菲勒競爭的話,那麼無疑是拼得魚死網破,選擇一種合作的方式,藉助對方的優勢無限地增長自己的財富,這才是面對比自己強大的對手的有效策略。在弱肉強食的市場競爭中,也存在著另外的生存方式:合則雙贏,斗則兩傷!
3、洛克菲勒的奇跡告訴我們:企業家是真正為了一個簡單的夢想去努力的人
我無法想像那位攝影師和那位老師在洛克菲勒功成名就之後驚愕的表情,他們拒絕了一顆幼稚的童心;然而也正是他們激發了一顆渴望財富的雄心。洛克菲勒說:「我們是為窮人服務的!」那是他的公司控制了85%的市場,將石油價格一直維持在十分低廉的水平;然而它龐大的市場背後也犧牲了其他人發展的空間,因而《反托拉斯法》最終將美孚帝國一分為34,然而他的輝煌才剛剛開始,節約一生的人卻為了公共事業而傾其所有,這是一個企業家的最高境界。他為了兒時那單純的夢想做著對窮人有利的事情,而想想我們國內同樣是處於壟斷地位的公司,誰能真正像他一樣為窮人服務,假如真有的話,我倒是希望它永遠壟斷下去。
第四集 進步之痛
1、亨利·福特:給工人高工資是效率問題而非慈善行為
很幸運地是自己在前文的部分觀點竟然與普爾曼和亨利·福特相似,他們倆都致力於改善工人的生存境遇,只是方式不同:前者給工人建造了普爾曼鎮,讓工人享受優美舒適的工作生活區;後置則非常直接,給每個工人高工資。然而結果卻迥然不同,前者釀成了芝加哥工人大罷工的慘劇,後者則獲得了成本之外成倍增加的高額利潤。當很多在質疑他的時候,福特說:「給工人高工資是效率問題而非慈善行為!」的確他做到了,在市場經濟中雖然不是所有東西都可以用金錢來量化,但是極大部分物質和精神享受卻都以金錢來作為中介, 福特很敏銳地看到了這一點。
2、利益有利益相關者一起決定,因為長遠來說,要麼一起上升,要麼一起沉淪
創業英雄、社會榜樣等華麗外表下企業家其實大部分只是眼裡只有利潤的公司老闆;資方貪婪地剝削勞方以低成本來獲取高利潤,勞方卻只會以愚昧的暴力來對抗勞方,這樣的勞資雙方的博弈,只會危害國家讓國家付出慘痛的代價。因而一種第三方的對話協商機制必須就此問題在勞資雙方中斡旋,以期達成妥協的解決方案,而不僅僅如普爾曼所言「工人掙多少錢是公司的事,工人無權干涉。」
3、公司創造財富不能以犧牲其他人的利益為代價
獲取利潤、創造財富的確是公司唯一的使命,然而這一使命必須建立在公正公平的立場上,不能以犧牲其他人的利益為代價,因而不能昧著良心做危害公眾生命健康的事情;對於環境也是這樣,假如工業化的這種文明 以犧牲全人類作為代價,那麼這代價也未免太大了,這種對人類無益的文明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第五集 危機時刻
1、要先拯救自己,必先拯救市場
當公司做了好事,我們不會記得;當公司做了壞事,就會被看作經濟體制的大惡棍。在當時,人們都喜歡虛體經濟並視華爾街為發財致富的聖地,結果虛體經濟繁榮了,實體經濟卻跟不上,造成了泡沫式的發展,當這個泡沫破裂後,所有經濟活動的相關者的利益都會受損,最嚴重的莫過於實體經濟的參加者,他們以自己的經濟實力撐起了整個華爾街虛虛實實的股市繁榮,到頭來卻遭遇寒冷。然而在危機時刻有那麼一群高瞻遠矚的企業家聯合起來,為了拯救自己的目的而聯合起來拯救市場,通過大量資本的注入來盤活整個崩潰的股市。1907年,J·P·摩根及其合夥人聯合起來拯救美國經濟危機就是企業家責任和遠見的最好例子。
2、沃森:我們不會坐等事情的發生,我們會促成事情的發生
無人能夠左右變化,只有走在變化之前。經濟危機是市場重新洗牌的過程,虛假的公司將在危機中死亡,缺乏競爭力的小公司也成批倒閉,龐大的公司也可能轟然倒塌,只有富有創造力的公司才能在危機中尋找商機,迎難而上化險為夷。老沃森的IBM在」大蕭條「中的橫空崛起,不得不說是個奇跡,相當佩服沃森的膽識和策略。
3、亞當斯密發現了市場經濟無形的「上帝之手」;凱恩斯則發現了宏觀調控強有力的「政府之手」
在經濟危機演化成社會的「大蕭條」時,假如仍然憑借上帝之手來改變市場走出危機的話,那麼只會使危機更危;在那時只能憑借政府之手才能大幅度地改變市場現狀,通過政府建設國家工程項目,解決人員就業和公司產品輸出的問題。但在危機中,給公司制定最低工資標准,公司是能承擔這種限制性的標准,然而這無異於把傢具當柴火燒;很多公司只能對其進行一些符合自身利益的處理,比如轉嫁給消費者、裁員或者倒閉等,然而當普通工人這一巨大的消費群體喪失購買的能力時(即無錢消費時),公司根本無法從危機中走出來,由此可以看出公司的明天不能等待救星來開啟只能在市場的逐漸復甦中自我痊癒。
第六集 誰執權杖
1.一個創開創了公司的人能為它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也許就是在適當的時候離開
亨利·福特幾十年如一日,事事親力親為,一點點打造了龐大的福特王國;然而T型車畢竟只是無替代品時的絕對霸主,當有更好的個性化通用汽車來參與蛋糕的分配時,福特T型車市場佔有率急劇下滑,原因何在?掌權近20年的福特二世鬱郁而終,高層對底層的控制力相當薄弱…這些現象背後折射出的權力分配日益突出,因而公司創始人只能無奈地接受分散權力的發展要求。這給我們的啟示就在於:我們越在意的東西越要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冷靜審視,切不可沉醉於其中執迷己見。
2.公司需要聽到多元化的聲音,才能做出更准確的判斷
聽不到反對意見的決議肯定不是一個好的決策,相當佩服半個世紀前斯隆的戰略眼光。一個決策肯定涉及方方面面的細節問題,雖然不能一一擊破,但只要預見大部分問題,對這些潛在的問題有充分的准備,就能把決策的准確率大大提升,使公司一步步發展壯大。然而在我看來,有多元化的聲音還不足以促成決議的達成,必須有一個強烈的願望,即企業領導人只有真正明確發展既定的目標,才能引發企業員工參與完善決策;否則聲音太雜將會一盤散沙。
3.「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說:組織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個體的力量微乎其微,但無數個體結成組織則可以迸發出無窮大的力量。內心深處,人人都有或大或小的回報社會的慾望,但個體的力量微弱得只能「獨善其身」,但公司這么一個由共同理念將人們聚合在一起的組織則足夠強大得可以「兼濟天下」。平凡的沙粒聚在一起,就能堆砌出非凡的建築;同理,平凡的人以一種巧妙合理的方式聚在一起,也就能成就非凡的偉業。
第七集 各領風騷
1.立足於人性和家國的深層需求、不斷與時俱進的公司文化,才能在21世紀的競爭中成為佼佼者
公司歸根到底是人的組織嗎,在制度和理性之外,要想調動人、激勵人、凝聚人,唯有文化,那是公司管理的更高境界,也是效率利潤的新來源;只有那些善於汲取先進文化,並創造出自己獨特新文化的公司,才可能成為時代的佼佼者。但是一方面文化並非一塵不變的,只有善於學習和開放的文化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另一方面只有立足於本身特質(人性和家國的深層需求)的原創基因,才能更長久的支撐起經濟奇跡。
2.松下——三方得利:買方、賣方、社會;賺錢不是重要的,而是能持續性地賺錢
松下幸之助原創自來水經營哲學,定下了松下公司使命:如果我們能像自來水管那樣不停地生產,當然價格就會降低,產品會變得便宜,人們會更方便,生活會更好,社會會更富裕;這是松下電氣公司所有員工生存的意義,也是公司的社會使命。這種經營哲學是源自於澀澤榮一《論語與算盤》中的核心觀念:經商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社會;這不僅同理想人格沒有矛盾,而且還是實現理想人格的最佳途徑。在日本,工商界慢慢形成一種積極的看法,即儒家文化塑造的企業文化要求公司的存在具有對社會對國家的使命感,正如稻盛和夫把」實現員工物質和精神的幸福「作為公司的核心理念。這給我們的啟示是:利用自己所長,創造性地運用自己所學;無論身處何種文化環境,唯有很好地調動其自身文化中激發個人潛能的優勢,更好地解讀人與組織的關系,才有可能贏得競爭。
第八集 創新先鋒
1.公司讓知識成為力量,使科技成為第一生產力
歷史充分證明,自從智力和資本走到一起,人類社會的發展就呈現出幾何級數;自從有了公司,人類的許多新發明、新創意都有了明確的創造者和擁有者。 300多年前英國思想家培根說到「知識就是力量」,而讓知識成為力量、讓科技成為第一生產力的,並不是知識或者科技本身,而是面向市場進行創新的公司組織。很多國家都在思考這個的問題:如何把科學技術變成生產力?其實,在市場機制下早已有了答案。一連串的經典案例不斷表明:公司能用最短的時間、最小的成本,把試管和櫃台連接起來。 因為在創新的諸多因素中,制度往往大於技術。
創新,公司生存的宿命。公司,人類創新的先鋒。
2.創新需要自由寬松的環境
日本在上世紀末期,發展漸漸滯後於美國。最重要的教訓就是:必須讓離市場最近的公司用各自的頭腦而不是由一個大腦(日本的「通產省」)替他們做出判斷。創新的確需要思想的自由,不能靠集中統一,自上而下的方式來創新;另外創新還需要寬松的環境,微軟受到反壟斷的制裁,因為它不僅價格壟斷,而且不自覺地出現技術壟斷,這樣的技術壟斷會極大地阻礙小公司進入該行業。
第九集 本土雄心
1.薛福成:公司不舉,則工商之業無一能振;工商之業不振,則中國終不可以富、不可以強
的確,近代中國落後挨打的原因,歸根到底,也就是經濟上嚴重滯後於人;而經濟的復甦與否,則與公司的興旺發達休戚相關。進入近代以來,公司已經成為傳統的家、國之外的第三概念,人們之間的聯系不再是二元並舉基礎上建立起來,而是三元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公司已深深滲透至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個人-家庭-國家」的三級形態影響著國家的富足和強盛,亦即個人富足強盛之後才隨之而來家庭的、國家的強盛富足。
2.開放的姿態讓更多人參與到經濟生活,才能使歷經磨難的國家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力量
中國近代最早的公司熱,是出現在洋務運動時期,那時中國正處在現代化開端。輪船招商局是中國的第一家公司,但卻是一家官督商辦的公司;之後經歷了清末、北洋、國民黨等時期,一直在夾縫中艱難地生存。直到改革開放後,才獲得生存發展的必需空間。公司如此,個人也如此,在農村的聯產承包之後;城市也引入了個體經營的模式,大大解放了普通人,使更多人可以參與到經濟生活中。
歷史經驗無數次警戒著:在這個必須飛得更高更遠的時代里,惟有讓更多的普通人登上更大的舞台,歷經曲折磨難的國家才能真正成為推動世界前進的新的力量!
第十集 地球無疆
1.公司與全球化的形成
以公司的視野來觀察:世界首先就是以市場的形態存在的,但人類從歷史繼承而來的,是由多個國家構成的世界版圖。國家的疆界成了自由交易的邊界,大市場被分割成無數的小空間,可是哪個公司不想把生意做到更多的地方去呢?那是公司血脈中最古老和最固執的基因。公司為什麼會縮小世界間的距離,使全球化成為可能呢?很簡單:哪裡成本低,哪裡有需求,公司就千方百計去哪裡。這個過程中,所有的公司連接起來,每個公司都在追逐自己的利益,所有這一切加起來,結果導致了全球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世紀30年代,福特公司在蘇聯高爾基市建立起聯合汽車廠時,亨利·福特雖然總說自己不滿意蘇聯的意識形態,可還是被哈默的一句話打動了。哈默說:那可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用一句話來說:商者無疆,就象是歷史上的第一次演進一樣,公司給世界和自己都創造了新的機會!
2.公司日益全球化的趨勢
NOKIA的成功證明:在全球市場上,開放的國家和公司得以相互成全;彭明盛作為CEO的IBM將自己進行全球整合,形成全球整合企業;趨勢科技,成就了一個全超越國界的公司...對公司來說,全球化奔跑的步伐已不可能停止;需要改變的是行進的方式。在全球化的時代里,跨國公司成功的秘訣只有一個:只把他鄉作故鄉!因而不要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公司走向國際化要帶著他人不能夠提供給消費者的東西。當然如此的必然結果,產品變得更好,價格變得更低,最大的贏家就是消費者。
要在世界的競技場上長久保持領先者的席位,惟有創新:創新管理、創新組織模式、創新技術。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身在何處,公司只有創造出更符合人類理想生活的價值,才能贏得未來。
『捌』 公司的力量觀後感,主要是第一集,謝謝
不錯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