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行走影評
❶ 求幾篇影評
尋槍是陸川執導的電影。是一部懸疑題材的電影。而我對他的電影手法比較感興趣。
比如說一種超現實的方式。像馬山在詢問朋友的時候,在兩個人之間出現的紅桌,又比如馬山丟槍之後想像保險櫃里的槍的鏡頭。還有就是李小萌軟軟的叫喊聲,和最後馬山死後爬起來的大笑。這些手法都是非常的超現實,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陸川要用這種手法呢?
還有就是陸川的對白非常的幽默,加上貴州的方言說出來就更具喜劇色彩。為什麼要在一部懸疑片當中加入這種喜劇元素呢?難道是創作的無意識嗎?還是一種諷刺?因為雖然幽默但是他們從來都沒有笑過。就像是一種誇張。在警槍丟失,人人自危的時候,說笑就是一種誇張。那為什麼要這樣誇張呢?
所以我想這是在表現人。超現實的手法是來表現馬山的精神狀態,他非常的神經質。當時的馬山已經擔心的滿腦的幻象。他甚至已經不相信自己,比如他會問他的老婆他是不是有段時間沒在床上。為什麼他精神會如此的緊張?是因為他是一個負責任的警察嗎?不完全是,因為他在尋槍的過程中早就被煩亂的關系把目的都給丟了。他不知到是為自己還是為了身上的責任。他只是為了槍,只有找到槍,他才會開懷大笑。而導演的對白就像一個一個冷笑話。但是這些幽默在忙忙碌碌,不苟言笑的馬山看來都是一絲一絲的線索。從此可以知道馬山內心的負擔非常的重,幾乎是壓得透不過氣來。
陸川就一直在表現一個人,一個普通警察的心裡狀態,和身上的負擔。這種負擔是他自己,是警官的責任和社會的壓力的混合體。而這種壓力往往讓人迷失,而迷失似乎又是每個人不可避免的一個過程。這就是作為社會的一員的人在社會的影響下的行為無意識。也就是說社會吞噬了個體。而個體在尋回自我的時候的一種心理的掙扎。所以我覺得陸川是為了表現一個身負社會責任的個人迷失的,和尋回自我的故事。
優美絕倫的戰爭巨片,奧斯卡史上令人矚目的奇跡
經典史詩式的巨著,歷史宮廷片的巔峰之作
極具時代張力,蘊涵著無可比擬的神聖與深沉的神秘力量
奧斯卡歷史上一個突破性的記錄
20世紀50年代,好萊塢整整盛行了10年的古裝史詩巨片,大製作、大規模、大場面,製片商們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商業意圖一覽無余。1959年的電影《賓虛》稱得上是這股巨片熱潮中的巔峰之作,它同時也宣告了這個巨片時代的結束。
從無聲片時代起,《賓虛——基督的故事》這部小說就曾先後數次被搬上銀幕。而由米高梅公司出資拍攝、由威廉·惠勒執導的這部《賓虛》,場面壯麗,氣勢雄偉,其出色的對白、多彩的異國情調和赫斯頓的粗線條的出演相得益彰,被看成是其中最成功的一部。在第3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影片共獲得11項大獎,首創奧斯卡獎歷史上的最高紀錄。
由於獲獎,《賓虛》的身價猛增,世界其他許多國家紛紛要求放映。美國製片人協會等組織也貼出了「影片之好,前所未有」的廣告海報,幾百家在「倒閉危機」中苟延殘喘的影院因此有了生機。
《賓虛》空前的放映收入不僅成為米高梅影片公司的驕傲,也使陷入財政困境的公司起死回生,同時它的成功也促使米高梅公司調整了他們的經營理念,他們想方設法在更廣泛的領域中擴大成果。例如在宣傳中,他們還大力抬高在《賓虛》中大顯神通的最佳男主角獎獲得者查爾頓·赫斯頓和最佳男配角獎獲得者休·格里菲斯的身價。
上一世紀四五十年代,正是電視這一大眾消費品日益崛起的時期,由於電視的沖擊,好萊塢電影曾幾度顯得不甚景氣。1959年美國各公司拍攝的影片只有160部,後來,正是由於《賓虛》的出現才再一次喚起了成千上萬觀眾的注意力,使電影界重新活躍起來。
「生命不是別的,它只是一種存在,一種靜態,一種似有似無的具像。而拿生命來載乘什麼,詮釋什麼,這才賦予了生命新的意義。」看過金琛執導的電影《菊花茶》之後,一縷淡淡的生命之香始終還在心中留有餘味,但這餘味絕不是生命中浮華於世的淺薄,也不是人與人之間經歷過爾虞我詐後的滄桑,更不是隨遇而安一切隨緣後的碌碌平庸,它是在經過無數艱難險阻後始終存在於人間的一種真情,一種對生命的珍視和熱愛。
影片《菊花茶》是導演金琛繼獲國內外七項大獎的處女作《網路時代的愛情》後的又一力作,盡管兩片的風格之迥異對一個不足30歲的導演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但金琛還是又一次戰勝了自己,同時也俘獲了觀眾的心。
《菊花茶》敘述的是一名曾經歷感情挫折而冰封自己的鐵路工人馬建新與一個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青年女教師李衛華從相識到相知,從相知到相戀繼而結為夫妻的真實感人的故事。影片在西部冬季的嚴寒和人心的溫暖相交融的背景下再次探討了生與死、愛與性的深層含義,在更深層次上詮釋了生命的可貴。
影片主人公---27歲的李衛華是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女青年,但她清純、美麗,她與常人一樣對生活充滿渴望。她一次次從死亡線上被人救起,而她對生命的渴望,一次次讓觀眾心痛和惋惜,這也正是影片中扣人心弦的命運主線。馬建新,一個憨憨傻傻,卻有著男性特有的溫柔和執著的鐵路工人,在一次次與女主角心靈的撞擊和他無私的奉獻中讓人體味到人間的溫暖,更升華了觀眾對一個小人物的敬佩之情。如果說李衛華是影片的一個核心人物的話,那麼馬建新則是讓整部影片出彩的人物,他的言談舉止,他的所作做為都帶有一定的幽默成分,為一部本來是探討生死重大課題的影片增添了一種新的情趣,活躍了影片的氣氛。
影片在結構和節奏的安排上獨具匠心。片頭,用男女主人公新婚之夜卻老老實實、客客氣氣地各自就寢的情節形成懸念,採用了倒敘和插敘的手法。女主人公李衛華愛好「節氣」,影片以天文學來解釋各農歷節氣並配以水墨動畫來將故事分段,突出環境和人物命運的各個進行時態中的狀態,與人物的命運和發展緊緊相連,更通過「節氣」這一古老的文化將全片的藝術氣息提升。同時影片的音樂和冷暖相融的攝像風格也更體現了影片的獨到和新意。分別代表著男女主人公的鋼琴和弦樂以及青藏高原上的嚴寒與人物內心尋求溫暖的對比給了觀眾極其強烈的聽覺和視覺沖擊,但這種對比並不顯得唐突。
《菊花茶》一如其名,清新雋永。請您靜待於影院「品茶」時刻的到來
曳的燈光,跳動的音符,欲說還休的情緒,構成了花樣年華的畫面
<花樣年華>帶給王家衛諸多榮譽,揚威當年戛納電影節,開啟了一個王氏作品新的高潮
仍是與杜可風張叔平的合作,經過前幾部的磨合更駕輕就熟,儼然一個整體
曾有人批評王的作品由於沒有劇本限制,因此過多的發揮使劇情略顯零碎
<花樣年華>避免了這個缺陷,出場人物不多,主要人物就是周慕雲和蘇麗珍
張曼玉演繹的蘇麗珍帶有別樣風情,總是一襲華美的旗袍,合著音樂節拍不緊不慢的走著
說句題外話,同樣這種形象,<長恨歌>的鄭秀文看了讓人很寒,做好每一行都不是容易的
看似漫不經心,蘇麗珍卻把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條,其中有一個細節
那時的辦公室小姐不多,能進這一行的必定跟現在的"白骨精"(白領骨幹精英)不相上下
工作和家庭兩不誤,領導器重,家裡也沒什麼耽擱,只是丈夫同樣忙於工作
一個人的時候,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雲吞面,熱氣繚繞,驅散心頭的寂寞
行走中,遇到了周慕雲,梁朝偉不顯老,現在還跟幾年前一個樣子,只是多了成熟的滄桑
60年代的香港,帶了幾分舊上海灘的迷醉,摻雜了各種色彩,灰暗是主色調
背景音樂也是帶有這種特色的藍調旋律,幾分柔和幾分渲染,休止符給人遐想空間
配合人物出場時響起的華爾茲樂聲,不僅視覺上是享受,也聆聽了一場音樂盛宴
讓我狠狠想你,讓我笑你無情,連一場慾望都捨不得迴避
梁朝偉很適合這種形象,油光鋥亮的頭發,筆挺的西裝,還一定要有領帶
眼神有點玩世不恭,卻能洞穿一切,男人就該這樣才好
一次次告誡自己,不能像他們那樣,把持住的慾望澆碎心中的夢幻
他問,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跟我走嗎
她答,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帶我走嗎
可惜,他們卻聽不到彼此的回答,這場花樣年華里,有刺激,有美麗
有不能忘卻的回憶,故事籠罩在曖昧的氛圍中,卻沒有任何出軌的鏡頭
最後,在那個陌生的國度,周慕雲訴說著他的心事,卻沒人與之和
也許這是最好的結局了,沒有任何傷害,成人對待感情的態度總有保留
只要有一丁點年少時的輕狂,結局也許就會改變,一起浪跡天涯
無奈周遭環境,要在相同的交際圈躲避閑言碎語,隔離就在這時產生
離開2046的房間,回歸生活軌跡,沿著命定的路走下去,只是沒有了勇氣
走過這么場花樣年華,有回味,有淺淺的傷感,彷彿空氣中迷漫著曖昧
想著傾盡一切去彌補,卻牢不出命運的牢,只能困在原地,撫摩甜蜜刻下的傷口
回答者:Danny_SP - 經理 四級 7-2 01:37
❷ 電影永不放棄觀後感
今師給我放部電影片段——《永放棄》使我發
主要講叫布洛剋死亡爬行訓練教練回給蒙塊黑布讓斷努力斷給信布洛克背答著72公斤重同伴超越自我爬終點線事
些沒目標、沒夢想、沒自信、沒教練些能功
觀我驚呆布洛克背著重160磅72公斤爬完110米訓練場需要勇氣毅力啊
曾叫狄更斯說:頑強毅力征服世界任何座高峰要頑強毅力克服能克服困難
屏幕現段字幕:教練喊13();喊18加油;喊13別放棄;喊3要停;喊4要堅持教練喊叫布洛克重要教練斷給布洛克信走毅力
我要謝些支持、激勵、鼓勵、鞭策我我才能快樂
江河百折撓意志才能交匯浩瀚海;種屈撓意志才能參樹;水滴持恆意志才能穿破堅強意志
❸ 惡靈騎士影評
他為摯愛出賣靈魂給惡魔,他在黑夜中化身為惡靈騎士,他頂著燃燒的骷髏頭行走,他駕著地獄摩托在人世與地獄間恣意馳騁,呼嘯而去的身後留下一道火焰車痕,連路邊的樹木萬物也為之顫抖。在漫畫改編熱潮中脫胎而出的惡靈騎士,是驚奇漫畫迄今為止最「惡魔」 的超級英雄,這個把人間與地獄當成了訓練場的傢伙,不僅沒有天賦異稟的機會,還不得不用地獄力量來拯救蒼生。據說,在昔日西部蠻荒之中,就曾有騎著火馬賓士的惡靈騎士,而如今牛仔風味的鬼面摩托車手也自然只是傳承惡靈騎士精神。
影片最初本只打算耗用5500萬美元的成本,卻因為大量的CGI(號稱之《終結者2》之後最需要CGI成本的電影角色)、導演加入的惡靈騎士與飛機互搏等等大動作場面,飆升到了1.2億的投資。雖然對於特效眾多的本片來說這並不算巨資,但因重新製作貽誤了暑期黃金檔期,上映日期移位到相對沉寂的2月之舉,即使有索尼公司背後支持,卻也堪稱一搏。希望除了漫畫改編的噱頭之外,那個為愛而不惜一切的惡靈騎士,也能在情人節的當口吸引更多的甜蜜情侶。
尼古拉斯·凱奇在中國很有人緣,尤其他那雙帶著憂郁和深邃的眼睛似乎迷倒了中國的女影迷。當然他也是我最喜歡的電影明星,沒有之一。我喜歡這位影帝憂郁的眼神,帶點神經質的表演、傳奇性的表演經歷(凱奇曾經因為不想不沾叔叔科波拉的光把自己的姓改了;據說曾經為了拍戲活吃了一堆蟑螂)。本世紀無疑是本·斯蒂樂的天下。當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凱奇的票房號召力依然存在,《惡靈騎士》最大的賣點絕對不是那個電腦做出來的骷髏頭,而是我們的尼古拉斯·凱奇。
好了。該說說電影本身了。
坦率地說,沒有漫畫基礎的我並沒有看懂全部的劇情,也許導演壓根沒考慮國外市場,所以認為沒必要把故事講的太明白吧。影片一開始,魔鬼救了布雷茲的父親又馬上害死了他,理由僅僅是「他會成為我們之間的障礙」,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以魔鬼那麼強大的能力和簽訂了賣魂契的布雷茲之間會被一個凡人阻礙?至於影片的反派小魔鬼和他的墮落天使隨從出場、造型、打鬥、能力等方面都不是那麼令人滿意,或許影片的預算只夠做那輛酷酷的骷髏戰車?影片最後明顯是為了續集強硬安上的橋段,讓我想起了數年前《天地英雄》結尾的那個佛光,來得毫無道理。此外,大家普遍對女主角感到不滿,典型的「胸大無腦」不說,在影片里真是丑得可以,難道是化妝故意造成這樣的效果,以說明經過這么年「美女」還是單身的原因?
拋開這些,影片還是比較好看的。雖然影片也充斥著黑暗、魔鬼、宗教這些元素,也被拿來和《康斯坦丁》作比較,但我認為兩者並不是一個類型的電影,《惡靈騎士》骨子裡顯然是個西部片。酷酷的凱奇大叔騎著他心愛的摩托縱橫馳騁,簡直就是美國西部牛仔的翻版。骷髏騎士的造型雖然笨拙了點,老土了點,恐怖了點,但是看習慣了飛來飛去的蜘蛛俠、超人,厭倦了那隻蝙蝠的「委瑣」之後,率性而為、絕不悲情的骷髏大叔別有一番風味,特別是兩代惡靈騎士在原野上並肩馳騁的那一段,真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恨不得騎在摩托上的,是自己。
總得來說,我覺得對喜歡凱奇的影迷來說,惡靈騎士還是值得去影院看的。雖然不會給自己帶來太大的驚喜和感官刺激,但總會不經意喚醒自己內心深處的英雄夢,感覺,也不錯。
❹ 一個孤獨的人的影評
實際上,世界就是由這些發生過的事構成的。對於我們來說,所謂地球圍著太陽轉,或太陽圍著地球轉,是怎樣被看見的?他的學生說他明白了。但是我並沒有明白。我以為自己多少明白了一點的是所謂的「語言游戲」——以下也許是我在胡說八道,跟維特根斯坦沒有關系——所謂的存在、世界及其它什麼東西是由語言建構的,沒有語言就沒有世界。而當別人不能理解你的語言時,也就意味著你的世界,這個世界,這個由你的語言建造的世界,只有你一個人。
維特根斯坦抱著美好的願望到鄉下去教書,最後卻以揪著學生的耳朵大發雷霆而告終。聽不懂嗎?聽不懂我在說什麼嗎?數學!邏輯!他迷戀上共產主義理論,興沖沖地申請到俄蘇去,做一個體力勞動者,辦事處的俄國小姐卻告知他,他可以選擇一個大學教席,至於體力勞動者,「俄國最不缺的就是沒有經驗的體力勞動者。」「為什麼我一定得教書?」維特根斯坦問,整個舞台黑洞洞的,只有他和這位辦事員小姐還有辦公桌椅,俄國小姐不耐煩地站起身來,脫口而出一大串的俄語,他愣了,她在說什麼?她用她的語言在說什麼?「下一位。」她突然說了一句他能聽懂的話,可這是最後一句了。
「你明白我說的嗎?」他問他的同性戀情人喬尼,追隨他的學生之一。整部片子唯一一處像是傳統電影的處理手法就在這里——鏡頭閃回他對著頑冥無知的學童絕望的吼叫。「哲學的核心是……被稱為在煩惱個人經歷的、孤獨的人的一種靈魂的圖式。……我們之所以是我們,是因為我們分享共同的語言,和生活方式。」……「你明白我說的嗎?」他抓住喬尼的手臂,像是無助的,轉向他。那英俊的青年人,望著和他同床共枕的、年長的老師,微笑了,點點頭,更緊地抱住老師。
……世界就是由這些發生過的事構成的。一個常人看來成員都很奇怪的家庭,童年時受過的灌輸性的教育,完全不同於想像、「簡直像個妓院」的大學生活,鄉村教師、軍人、教授席位……少數朋友、學生、情人……如此活過的一個人,維特根斯坦,盡他整個生命所能,想把這些拼湊起來,想找到一個完美得像光滑的冰面一樣的世界。
「哲學只是精神病的一種。」
他被自己關進了籠子,他找不出答案,哲學吸引不了多少年輕人,漆黑的宇宙中,沒有人能理解他的語言,他的世界——他為找到一個完美的世界而做的痛苦的努力。我想,他的世界是由發生在他身上的事建構的,是僅僅由那些五彩的碎屑拼湊成的,——而一個完美的理論是永不可得的。
有個年輕人創造了一個完美的世界,當他想在這個世界行走第一步時,卻忘了光滑無疵的冰面沒有摩擦力,年輕人剛邁一步,就向後摔倒在地,哭了起來。
這像個童話。可是我確乎覺得,有時童話才是世界的真相。
當這個年輕人變成了老人,他知道了這個世界是有著很多缺陷的,可是他仍然懷念內心那完美無暇的世界,於是他就在這兩個世界之間徘徊,不能安頓下來。
這是當年老的維特根斯坦臨終時,影片所講述的一個故事。那之前,他仍想去蘇聯,可是他的朋友勸阻了他。「我們都喜愛你。」朋友最後總結說。維特根斯坦卻選擇離開人群隱居起來,最後得了絕症,他曾愛過的青年人找到他。「是你呀,」維特根斯坦說,「你終於來了。」……「我和您一起回劍橋去。」那青年望著他說,維特根斯坦把眼睛轉向遠處,然後,漸漸地,聽到遙遠的潮水漲落的聲音。
我不了解維特根斯坦,甚至網路知道都沒在我腦子里留下更有用的信息。但是這部電影,假如它還算可靠,令我深深覺得,維特根斯坦是一個孤獨的人。他像我們每個人一樣,被拋到一個荒唐奇異的世界上來,不可理解的事每天都在上演。他緊緊地抓住生命中那些他感到了的碎屑,用他的知識和智力,還有上帝給予他的時間,窮盡心血在全然的黑暗中尋找一片小小的亮光,好讓他能夠立在上面。最後,他在黑暗中死去了,留下我們觀看這些碎片,亮光的痕跡,還有我們自己所擁有的未知,同樣是從一個骯臟的全無定形的大地上撿拾起來的無名之物。我不敢說我「認識」或「知道」維特根斯坦,因為這個名字也不過是諸多語言游戲中的一小塊石子。但我以為,我看到了一個孤獨的人,在一個無窮盡的荒涼的宇宙中,他的努力何其渺小而可笑,甚至不能多少減少一點他的孤獨;然而他是可敬的、可愛的以至高貴的,他有一顆真誠的心,他想用它來看到這個註定沒有答案的世界。我想這也就是一個「人」本來該有的樣子了。
❺ 求《無間道風雲》的影評論文。
看了這樣一部《無間道風雲》之後,我突然產生一種感覺,或許馬丁西科塞斯當初更應該翻拍的是港版《無間道II》。縱觀西科塞斯的所有電影作品,沒有比黑幫題材更令他駕輕就熟了,而事實上港版《無間道》應屬警匪片范疇,而《無間道II》在主調更偏向於黑幫史詩。當然這一切都只是個人臆想,畢竟在風格文化上的迥異,所有影片的翻拍結果都不是題材可以控制的。
在看到這部經西科塞斯之手打造的《無間道風雲》之後,突然有種對面相見不相識的感覺,在一個相同的故事脈絡之中你卻看不到一絲熟悉的感覺,這或許就是一個大師級導演從來只用自己的聲音來說話,所以說這部《無間道風雲》絕對是西科塞斯式的。如果你在劉偉強的《無間道》中可以讀得到浪漫、憂傷、精緻,那麼在西科塞斯的《無間道》中能夠讀到的就只有冰冷、殘酷、粗礫,這是絕對相背的兩種風格。或許不應該把兩片拿來作對比,但是作為翻拍自華語電影的好萊塢版本,我們又不得不與華語原版相比,只不過這樣的比較只會令諸多喜歡原版的朋友失望,也許沒有看過原版的朋友看這部影片的感覺會完全不同。
美利堅土地上的黑幫和香港土地上的社團也是不同的,正如影片中的愛爾蘭黑幫是根植於最底層移民文化,而香港的社團卻是大陸舊式江湖幫派的延襲變化而來,雖然都可以稱作黑社會,但骨子裡的東西全不相同。華人社團可以講江湖情義,愛爾蘭黑幫卻根本不懂什麼叫江湖,你又如何來照搬一切?所以你在西科塞斯的《無間道風雲》中很難看到煽情的地方,每個角色都是如此之冰冷,尤其當西科塞斯給出一個完全不同的影片結局時,你不免會瞠目結舌,或許這一刻你能明白哪怕故事相同也可能表達思想完全不同。
象伍迪艾倫的喜劇電影總在紐約發生一樣,西科塞斯的黑幫電影也總是圍繞著紐約這個城市,這完全依賴於個人對一座城市的偏好和熟悉。可此番故事背景被移至波士頓似乎也彰顯出西科塞斯的某種改變,但不變的卻是他對黑幫人物的倚重偏愛。在《無間道風雲》中黑幫角色的戲份明顯偏重,尼克爾森的黑幫老大弗蘭克和迪卡普利奧的卧底警探比利的戲份更多且更具發揮餘地,而警察方面的角色雖也有出彩之處,但大都戲份較少位屬綠葉,哪怕是馬特戴蒙的角色科林也較少有發揮的餘地。港版《無間道》的警匪雙方的配戲安排是平衡處理的,而在《無間道風雲》中由於西塞科斯的個人偏愛,使黑幫壓過警察。尼克爾森所飾黑幫老大張揚復雜的個性是作為導演西科塞斯所熱衷表達的,這樣的人物更能夠表達出他對底層人性殘酷面的多層詮釋,而迪卡普利奧的角色也完全被提煉出了暴力性,一種困獸式的暴力。令人遺憾的是對馬特戴蒙所飾科林的那份掙扎轉變、渴望漂白的心境缺少鋪墊,而使得這個角色略顯蒼白,這未必全是馬特戴蒙表演的問題,有著導演西科塞斯傾向性的問題。
其實影片中尼克爾森那句「你要麼當警察要麼當罪犯,但當你面對一支上了膛的槍時,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實際點出了作為導演西科塞斯關於暴力的思考,在影片中所有的警察和黑幫角色都充滿了粗口和暴力,模糊了所謂正義和邪惡的界限,一個幹掉另一個,而另一個又幹掉了這一個,乃至於影片的結局以這種方式收場,都很大程度折射出法律天秤某種程度上也只是作為暴力的附屬品。在每個角色身上體現的最薄弱的部分或許就是正義感,迪卡普利奧所飾比利的暴力行徑一點不遜色於黑幫暴徒,與他相比港版中的梁朝偉則顯得太過斯文優雅。而沾滿鮮血的弗蘭克比之曾志偉更加來得邪惡,完全變態的象個惡魔。而在馬特戴蒙的科林身上表現出的是一種冷血的氣質,完全不象他以前飾演的雷普利那樣有多層復雜的心境,自然不同於劉德華表現出的那種偽裝掙扎和殘存人性。鮑德溫和沃爾伯格這兩位所飾的警官也完全不是一幅善類嘴臉,別以為沃爾伯格的最後一槍是為了正義,天知道一個警官採用這種方式是為了什麼?只有馬丁辛還稍顯出些長者的善意。
如果說原版《無間道》是收斂的精良風格,那麼美版的《無間道風雲》完全成為張揚的粗獷風格,單聽那些人物大量充滿哲理的台詞和無數花樣翻新的粗口,都讓人們體會到來自最底層生活的粗礫原味。所有在原版中那些哀傷動情的原聲音樂全部讓搖滾樂所替代,港版《無間道》營造的情境全部被打破,西科塞斯需要的就是金屬質地的殘酷和冰冷,在壓抑和無望中統統墮落到深淵。正如前面所說你在影片再也無從找尋原版中那種刻意凝造的唯美文藝氣息,你可能會很不適應也可能很不享受西科塞斯這種實而不華的風格,但這才是西科塞斯的電影,而不是某部帶著點華麗色彩的電影。
看過港版後再來看這美版,面對是這樣一個相同的故事,真的需要抹除掉所有的固有映象。但記憶總是會在熟悉的情節出現時跳出來搗亂,除非患有失憶症否則很難不受干撓。唯一可以做到的是調整自己的觀景心態,盡要能的換種視角去體驗這樣一部影片,畢竟文化根基不同,面對的觀眾也不同,導演各自追求的風格也不同,更不能期望西科塞斯會向劉偉強去靠攏。若是真的拍成港版模樣,觀眾又如何會滿意炒同一口味冷飯,況且那也不是大師級的西科塞斯了。美版《無間道風雲》有著自己的獨特風格,也許會不合一些人的口味,但它也決不是爛片。當然在這部影片中西科塞斯的某些處理存在瑕疵,比如弗蘭克偷電腦晶元賣給中國人,有點把黑幫搞得象恐怖分子了,另外馬特戴蒙飾演的科林這個人物沒有被充分挖掘,影片重心偏移的問題是存在的。不過西科塞斯還是一樣善長對殘酷現實的描繪,影片《無間道風雲》真的還不錯。
❻ 走路上學 影評
範文:一股清新的風——評《走路上學》 走路上學,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在我們眼裡這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情,但是在我國雲南,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為了求學,長久以來,每天依靠一根尼龍繩、一個自製的滑輪,從200米的鋼索上滑過日夜奔騰的怒江,去開始一天的學習生活,他們只是一群小學生,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葬身江底。「走路上學」對於他們來講,是一種莫大的幸福。《走路上學》就是以「飛索渡江求學」為題材,從孩子的視角,不以苦難和獵奇為賣點,僅僅通過姐姐娜香和弟弟瓦娃之間純真的濃濃姐弟情,成就了這樣一個清澈、毫無雜質的感人影片。《走路上學》是一部兒童公益片,但它同時又通過深刻的主題和清麗的藝術手法感染和啟發了我們這些已經成年的觀眾。瓦娃和娜香是生活在我國雲南省傈僳族的一對小姐弟,他們過著自給自足、無憂無慮的生活,瓦娃唯一的夢想就是像姐姐一樣能夠去對岸上學,但是姐姐是靠危險的滑索遛到對岸去讀書的,對於年幼的瓦娃,媽媽堅持要他等爸爸回來帶著才可以溜索。 電影的前半部分充滿著輕松和歡笑,通過對生活中的細節和小情小趣來巧妙地鋪墊了故事的主線,介紹角色關系。影片中精美的畫面和稱景的音樂顯露出令人折服的震撼性視覺效果,攝影考究,畫面精美,雲南的風景如畫,峰巒疊嶂,細細的溜索橫跨咆哮的怒江,一個個小孩子從彼岸從容淡定的溜索過江,以美襯險,滿足了我們的視聽愉悅感。我們也在這種歡快的氣氛中享受著姐弟倆的喜怒哀樂。一雙十六塊五的鞋打破了影片的溫馨和唯美——天使般的聶老師為瓦娃買下了一雙鞋子,以此補償瓦娃沒有得到的紅色小雨靴,姐姐娜香在溜索回家的時候本能地去抓那雙要掉出來的鞋,墜入怒江的激流當中……畫面的精美,音樂的考究僅僅沖擊了觀眾的視覺感官,但娜香的墜江卻震動了觀眾的心。在姐姐娜香離開之後,曾經那麼渴望過江的瓦娃,曾經那麼活潑好動的瓦娃,成天默默地坐在臨江的石壁上,再也不發一言……看到這里,影院里也彌漫著一股悲傷的氣氛,所有的觀眾都被影片感染了。雖然畫面無聲,寂靜卻留痕,我們因目睹生命的隕落而陷入一輪沉重的思考。之後,實習期已滿的聶老師沒有離開這里。她一次次過江來給瓦娃家裡給他上課,始終沉默不語的瓦娃帶聶老師看他畫在木墩上的畫:一座長長的橋,兩個牽手的孩子,橋下無數的浪花。影片的結尾,大橋落成,聶老師帶著孩子們在橋的另一頭迎接背著書包、舉著風車、走路上學的瓦娃。瓦娃神情落寞,步履沉重。在扔下那支小風車後,瓦娃,這個七歲的孩子,露出了與他的年紀不符的苦澀微笑。此時此刻,我們終於看到姐弟戀手牽著手一起走路上學。導演彭家煌和彭臣兄弟倆從事廣告行業多年,他們為仁和葯業、招商銀行拍攝過諸多電視廣告,但電影卻一直是他們的最愛,彭家煌多年來一直保持每天看一部電影的習慣,他說,電影可以給他靈感,拍電影是他兒時的夢想。終於在積攢了足夠的經驗、人脈和資金之後,兄弟倆直奔夢想,自行投資1000萬拍攝《走路上學》,連於榮光、成龍這樣的大牌明星都甘願不計酬勞為影片出力,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商人不去選擇賺錢的生意而要做這個很可能收益甚微甚至賠本的兒童公益電影。兄弟倆認為人一輩子不能只為錢活著,拍一部發人深省的心靈電影,去啟發和激勵更多人,去為改變一些孩子的命運做一點事情比賺錢的意義大得多!彭家煌把《走路上學》當做禮物送給了自己的兒子,他發現觀影之後孩子對金錢、對學習的態度發生了改變,他堅定的說:「也許這是一部能夠改變他人生的電影」。從導演拍攝這部影片的初衷來看,《走路上學》就已與充滿銅臭味的很多商業片分隔開來,散發出一股清新的味道。唯美的畫面、純朴的民風、濃厚的親情,一字一句一景一情使我銘刻於心。國產電影中,實在有太久沒有出現一部如此純凈、清新的故事片了。《走路上學》就憑借著其單純毫無雜質的氣質打動了所有的觀眾。
❼ 誰有《關於莉莉周的一切》的影評
綠色,藍色,灰色,白色,黑色......
我的眼前迷亂著,被色彩纏繞,目眩神迷到一片黑暗。岩井俊二用他2個多小時的電影打消了我對睡眠的興致,於是我睜大眼睛到早上6點。
6點鍾,天色亮了,可是,沒有太陽。
一片灰白。
( 一)
「她出生於1980年12月8日22時50分
那一天和約翰·列農被殺的日子完全吻合
可是對於我來說,這偶然的事沒有意義
對我來說重要的,那天,那時,她誕生的事
她的名字叫,莉莉周。
天才
根據這些,宇宙,以太的體現者」
——投稿人 菲利亞」
1980。12。08,她出生的日子,比我晚了343天。
1979。12。30,我出生的日子,那一天,沒有任何意義,只是,我存在了,作為一種物質,作為一個孩子,作為一個人。
我感激這種存在,我也厭惡這種存在。
正如我曾經懷念我的青春,我也曾經想忘記我的青春。
其實當它流走的時候,我還是有點兒想哭,可就是找不到感覺了。
綠色的麥田,傾斜的鏡頭,飄揚的旗幟,白衣的男孩站在陽光下。
莉莉周的音樂響著,不斷。
這樣漂亮的鏡頭,卻給我渾濁的感覺,不是視覺的,是內心的,我的眼睛明亮著,可我的內心孤單著,被這景象俘獲。
閃
切
出現大段黑屏的字幕,以及鍵盤的敲擊聲。
第一遍看的時候,很不喜歡這種形式,讓人眼花,疲倦,然後到不耐煩。
我說,井岩俊二居然開始喜歡用這么無聊的方法來繼續他的影片。
第二遍看的時候,我開始習慣,習慣從那單調的敲擊聲以及黑色中體會那些文字的味道。
於是想起了大二的時候,去郊外攝影,也是春天,綠的麥田,我穿著紅色的T恤站在田埂上,蒙蒙的細雨,周圍是山,那種景象看了讓人感覺內心是空白的,簡單而空白。只是照片總是表現不出。
二年後,我丟失了所有的上學時候拍攝的照片以及底片,什麼都沒有剩下。
想念。
(二)
「我的痛苦要以太治療」
「對於我有重要的東西,那些朋友,親人,戀人,可是這些都會帶來很多的傷害,大家都是忍耐著生存著」
活著,我們要活著,為了這些重要的,親人們,朋友們,以及戀人們。
死於青春,也許可以拒絕成長的焦灼,但是,那些死於青春的靈魂能否飛入高高的天堂?一瞬間,居然又想到了《香港製造》,想到了那些死於青春的孩子。
是的,孩子,孩子,陰翳的天空下,那麼多病中的孩子們。
電腦音箱里一遍一遍放著THE CRANBERRIES 的《NEVER GROW OLD》,
「I HOPE YOU』LL NEVER GROW OLD,FOREVER YOUNG,I HOPE YOU 』LL STAY,FOREVER YOUNG......」而剛剛接的電話卻是辦公室打來詢問節目的配音,於是,我有了點疲憊,又有了點憂傷。為了自己的身不由己。
有時候,會恨岩井俊二,他總是用極端優美的畫面來蒸騰出極端的殘酷。就像《夢旅人》,就像碧綠的草地上奔跑的滿臉鮮血的小悟,就像那輕柔的音樂中喀嚓的頸椎斷裂聲
莉莉周的音樂很美,在一望無際的麥田中飄盪著。
麥子長高了,可麥田中的少年依然孤獨著,他四顧,眼神迷茫。交流,依然困難,星野,蓮見,不同的時間,站立在同一片麥田,被時間阻隔,被心靈阻隔.
徒勞的,無法接近。彼此之間,還會有什麼呢?以太么?
「我是古廬,我是由子,利絲,阿斯,美奈子,關哉,年年,洛德,依加斯米,加路,S,FREEBIRD......」
那麼多的名字,那麼多的符號,躲藏在屏幕背後,黑暗的,安全的地方,看不到彼此的表情,那些生硬的,死板的,禮貌的,客氣的表情,只有柔軟的心靈在說話,在這樣的地方,每個人都可以放鬆,不用擔心外面的陽光是否會刺傷眼睛。
3分48秒的黑場字幕,就這樣一句話一句話,一個名字一個名字的出現,很長,也很累,這才僅僅是開始。開始,在路上,在麥田,蓮見的生活就這樣的出現在屏幕上,麥田裡,他臉上不知道是淚水還是汗水,看不清楚,只知道,他的睫毛很長,讓人看了想撫摸。我不知道,他內心,是不是同樣也渴望有一雙手可以給他的眼睛溫柔,而不是風。
現實是,撫摸他的,只是莉莉周的音樂,在天空下,親切又遙遠的響著。
(三)
地鐵里,三個孩子在偷一個老人的包,他們神態自若,絲毫沒有不安。田野里,他們亂翻著,尋找著,拋棄著。扔在地上的皮包,骯臟了,沾染了泥土,它的使命到此終結。而火光中,三張帶著稚氣的臉讓人無話可說。
我想起了在上班路上經常遇到的十幾歲新疆小男孩,那天其中一個在掏我的書包被發現的時候有著同樣的表情,漠然,然後迅速走遠。
身邊,路人匆匆走過,沒有任何言語。另一邊,高高的數碼大廈的藍色玻璃上映出大片的雲朵,慢慢行走,我跟在他後面,同樣離開。
又一種生活,無權評說。
音像店。籠罩在一片橘紅色之中。但並不溫暖。孩子們掠奪般的搜羅著CD,然後在警鈴聲中,快速的逃跑,可憐的店員追趕著,但最終必然無功而返。
在奔跑中搖晃,搖晃的鏡頭,色彩不斷的變化著,開始眼花繚亂。暈眩感,在這樣的速度中出現,閉上眼睛,也許能體會到一種麻醉的快感。這紛亂的青春。這紛亂的世界,這紛亂的孩子們。沉重的肉身,最終無法飛升,只有音樂,掠奪來的音樂,存留了一份純凈。
蓮見要來了藍色的、莉莉周的海報,於是我們看到了。在綠色的,廣闊的麥田邊,有交錯的電線,有安靜的自行車,有大幅的海報。音樂起,襯托這靜止的,精緻的,美的圖畫。而在這美的背面,卻是無盡的沉淪的,骯臟的世界,沒有人懂的世界。
岩井俊二就這樣把他的悲觀,一點一點的,滲透在了鏡頭背後,讓你在視覺極端愉悅的同時,體會內心被殘忍地打碎的痛苦。
理發店裡,播放著社會新聞,講述著青少年犯罪現狀,而看電視的大人們一邊搖頭嘆息一邊慶幸自己的孩子的乖巧,其實大人們並不懂自己的孩子,除了物質上的照顧,他們對孩子一無所知。在紅色的暗的房間里,母親居然不知道蓮見已經出門,交流,如同鴻溝一般無法逾越。
想起了一些朋友,他們除了吃飯時,在家裡幾乎不說話,每天把自己關在小的房間里,玩游戲,聽歌,彈琴,看碟,帶女孩子回家過夜,第二天悄悄離開,家人完全茫然不知情。
可笑,又可悲的家庭。
可笑的時代。
終於,在網路上,青貓出現,開始與蓮見交流。不見面,只有文字,我同樣喜歡這種方式,喜歡到幾乎不會和現實中的人打交道。在辦公室坐上半天,可以說不超過10句話,埋頭看書,然後回家。輕微的自閉傾向。朋友這樣說我。
喜歡下面的鏡頭,綠色的燈光下,三個孩子騎著自行車,在路上,一種奇特的氣氛就這樣的出現了,蔓延著,但是無法形容。只覺得,加了濾色片的鏡頭讓夏夜感覺殘酷。
畫面上,列車穿過夜裡的田野,窗口透出燈光,像一條明亮的的龍。而自己每次坐夜裡的火車,總喜歡看兩邊的田野,幾乎沒有燈,眼睛在這樣的黑暗中感覺很舒服,沒有日間的蒼白。只有在經過城市的時候才會被遠處恍惚的霓虹燈刺痛眼睛,幾分鍾後又會再次陷入黑暗的包圍。
這時候,會安靜地,想很多東西,很多感覺就在這樣的時候破土而出,比如青春,比如歲月,比如愛情,比如回憶,比如遺忘……最後會在黎明的曙光來臨之前沉沉睡去。
醒來的時候,一切如常。
(四)
「呼吸」,依然是在橘紅的音像店,蓮見拿走了莉莉周的「呼吸」。他自然得如同拿自己家裡東西,莉莉周,是他自己的所有。
字幕在繼續,網路上人們在繼續,繼續著莉莉周,繼續著以太。而被抓住的蓮見,等待著老師領他回去。傾斜的列車上,老師向蓮見要CD,她聽到了莉莉周,但是她並不懂,不懂這音樂,不懂蓮見為什麼要聽這音樂,她其實想懂,但不會懂。
學校。鋼琴聲,穿行在白色迷霧一樣模糊的房間中。蓮見獨自坐在黃色的走廊里,身邊走過微笑著的女學生。
被老師請來的母親得知一切,當初說「我家蓮見很聽話的」自豪消失無蹤,她憤怒的追打蓮見。挺著大肚子的笨拙身體讓人微微有些不忍。
辦公室里的鏡頭與音樂教室的鏡頭接替出現。彈鋼琴女孩子靈活的手指,恬靜的表情,讓人心裡安詳了許多。而在那邊,老師說,他們在想什麼,我們也不知道。的確,無法知道,他們都不懂。他們是大人,不是孩子。
汽車從麥田間行駛過,母親走下來,她穿著紅色的衣服,站在紅色的站牌下。麥田,與她是疏離的,於是蓮見騎車帶她回家,她是母親。
我的思維跳躍著,在跳躍中想起了小四,也是一個在家人中找不到支柱的孩子,無論是從父親,還是從姐姐身上。蓮見的感情的出口是在田野聽莉莉周,小四則是躲進狹窄的衣櫃一樣的床上寫日記冥想。都是怎樣的低沉封閉的少年內心,我嘆息,然後懷疑自己。
蓮見的房間,綠色的,暗的讓人冷。在綠色的寒意中,I SEE YOU ,YOU SEE ME ......的歌聲讓人迷亂。這樣的旋律總是像一根根細小的刺,一下一下刺著人的內心,那種感覺,和用重錘敲擊居然有這同樣的痛楚。
喜歡在深夜時分對著電腦打些東西,然後聽一些歌,往往會聽得自己郁悶至極,我總是不明白,為什麼老不給自己安慰的機會,而是加劇沉重的分量。
電話響起,鏡頭搖晃著。蓮見出門,同樣伴隨著綠色的車燈,但這次只有他自己。
接下來,黃色刺眼的燈光下,演出著孩子的暴行,蓮見被毆打,被懲罰。
而星野在一邊冷漠的看著,帶著些許殘酷的微笑。他們曾經是朋友,可此時,朋友這個詞卑微的一錢不值。
莉莉周的CD被粗暴的掰斷成兩片,音樂聲戛然而止,沒有任何退路了,沒有了,只能繼續殘酷下去。
鏡頭依然晃動著,黑暗的角落裡,蓮見被逼迫著自慰,他沉默著,忍受著這樣的羞辱,直到頹然倒下,他依然沉默,一言不發。歌聲停止的時候,只有毀滅,而毀滅的時候,不需要言語。
(五)
鏡頭閃回。新生代表星野講話。
「我們一年級學生,從今天起充滿希望......」
那是1999年,13歲的孩子,還是青澀的,文弱的,善良的,安靜的,很乖,真的很乖。不會和人爭吵,會忍耐,就連看暗戀的女孩子都是閃躲的。
運動會,看台上,蓮見悄悄看身邊的鋼琴女孩,久野。
在路上,回頭再看一眼雨中心儀的女孩,是那種略帶不安和羞澀的看。
那時候的星野和蓮見,同在劍道部社團,是好朋友。可以在夜晚一起聊天,入睡,談論星野漂亮的媽媽。
這是影片最溫情的一段,可也僅僅有這一段。岩井俊二吝嗇的只給了觀眾不到10分鍾的溫情,然後繼續用他那種絢爛的畫面來述說尖銳的青春絕望。
沒有什麼不會被改變,而時間,成長,便是最無法抗拒的造成改變的力量。有時候,很多改變毫無來由,一切就這樣了。就像回想自己的13歲,和現在相比,早已經灰舊班駁的無法還原了,只是偶爾還會在小時的照片中看到那樣燦爛無忌的笑容,那樣清澈透明的眼神。
我厭惡這樣的改變,但是我無能為力。被投進人海里的恐懼就這樣一點一點的彌散開來,雲霧一樣,籠罩著,直到逐漸習慣,麻木。
沖繩之行,生與死的美麗在這里結合的完美無缺。
藍色的海,藍色的天,綠色的島嶼。
綠色的水,白色的船,絢麗的煙花,燃燒的篝火,飛騰的海浪,帶有一種簡單的快樂。
其實每個孩子要的都是簡單,可大人的世界總是把他們變的復雜。除非遠離,可是遠離總是太難。
在沖繩,傳說人有七個魂。
可為什麼,人的生命還是如此脆弱。
夜晚的海邊,打開電筒的星野被金槍魚刺傷,失去了第一個魂。
自然就是這樣的,有安詳的一面,也有恐怖的一面,兩者之間,便是生死相隔的地方。
陽光照射到水裡,並不清晰,而是混沌至極。此刻的鏡頭上沾滿水珠,有著不真實的隔離感。
星野溺水,有人對他說,你已經沒有二個魂了了,只剩下五個。
七減二等於五,五和零的距離,真的很近。
死亡原本也是十分簡單,星野他們在路上遇到的人被車撞飛,躺在地上,身邊一灘鮮血。忙亂的救護之後,每個人都沉默著,無話可說。
我14歲那年,班裡的一個女生自殺,同處一室的生命瞬間化為魂靈,讓我第一次體會到了死亡的接近。
而我自己,害怕死亡。
(六)
1999年夏天。
暑假回來的星野判若兩人。面對著平時作威作福的男孩,文靜的星野忽然的爆發。
一把椅子看似輕松地砸在那人頭上,卻是無比沉重的改變開始。
紫色的泥塘,那男孩被迫裸身游動著,抬起頭,是求饒的眼神,他全身泥濘,紫葯水一般地讓我惡心。他像狗一樣翻騰到岸邊,又被星野踢下,星野大笑,笑聲顯得猙獰。
這就改變了么?
這樣的感覺,很難過,不知道為了什麼,也不知道為了誰。窗外有雷聲轟鳴,悶熱,很希望能有一場大雨,沖洗這讓人難過的天地。
2000年,14歲,灰色時代.
麥田,又見麥田……
田間小路上,詩織出現,她14歲,稚氣的模樣,成熟的身體,被陌生的男人親吻,擁抱……
她內心應該是苦的,接過那人的錢,她該怎樣想,自己的身體換來的,錢。
她逃不掉了,星野有她的照片......她被操縱著,像是一尾被困的魚,只能被人玩弄於指掌之間,沒有水,等待著窒息的一天。
不被操縱,不被安排的生活,該是多麼快樂,我們可以在路上,在田野,在一切美麗的地方釋放笑容,而不是僅僅徘徊在音樂中,在莉莉周的音樂中獲得短暫的慰藉。
「你說很高尚么?星野他們?」詩織突然問。
蓮見無語,他無法言說,他的任務只是送詩織回家。他的內心同樣苦澀。
詩織把錢摔在蓮見臉上,這時候,音樂,帶著讓人感到壓抑的味道響了起來。
詩織推打著蓮見,她的痛苦沒有發泄的出口,一個可憐的,漂亮的木偶而已,她的心,已經無力掙扎。只能忍受著,順從著,直到耗盡生命中所有的能量。
蓮見只是無聲地閃躲著,他還有莉莉周,詩織呢,她又有什麼?
詩織用力的踩碎地上散落的紙幣,是那種充滿厭惡的踩,她恨這東西,一定的,可是她除了對這些沒有生命的東西爆發自己的痛苦,還能怎樣。
旁邊的蓮見依然沉默的看著,遠處的天空,有燃燒著的煙霧,是誰,在向上帝乞討。
上帝在沉睡,他看不到這世間的醜陋。他老邁了。
詩織跳進水中,哭泣,走著,淚流滿面。天地間,如此蒼茫。
片刻的爆發後又將是長久的忍耐,詩織白色的衣服和襪子沾滿了泥濘,她用冷水沖洗著,然後平靜下來。只是,冷水沖的掉身上的污漬,卻沖不掉心上的傷口。
蓮見說,可是現在,那種以太割裂了。
(七)
鋼琴,女孩,光線像霧氣一樣蒸騰的房間。
麥田,已經變成了黃綠色,蓮見站立,莉莉周的音樂鴉片一樣的讓人上癮,一切依舊,包括那麥田中始終捕捉著畫面的攝影機。只是,時間就這樣不動聲色的流走了。
同景別,跳切。在這時間的縫隙里,不知道會不會有青春的暗影逝去,還是,依然茫然在無助的尋找之中。
合唱團中,彈琴的久野被女孩子們嫉妒。她們為此開始不滿,開始挑釁。漂亮的神崎帶著這些女孩子離開,她們看不得久野的光彩。
那安靜,文雅的女孩子,彈琴的時候,音樂在鋼琴上流淌成輕柔的夢幻。
久野平靜地對待敵視她的女孩子,她不爭奪任何東西。
黑暗中,大家練習久野改了的曲譜,沒有鋼琴的伴唱,只有美妙的和聲,像帶著光線一樣閃動,人影在藍色背景下行走。
喜歡這聲音,喜歡這色彩。
喜歡。
禮堂,合唱比賽開始,鋼琴邊,久野只是安靜地站著,站成一幅凝滯的畫。而那邊,是那群女孩子們勝利而驕凌的眼神。
可她們唱的,依然是久野改編之後的歌。
蓮見看著久野,默默地。他能看的透么,這看似柔弱的女孩子。久野陽子。
她還是被嫉妒著,除非,她被毀壞。
倉庫外,陽光下的房子和草都很美,帶著溫潤的光澤。
蓮見注視著久野走向倉庫,這個他喜歡的女孩子,無辜的女孩子,低下頭。他知道她的命運已經無法逃脫,而帶領她走向厄運的使者,卻是他自己。
神崎出現在他身邊,帶著幸災樂禍的目光,她期待著久野被破壞,期待已久,也許連她自己都說不清楚理由。很多時候,討厭一個人,不需要理由,很多人都會這樣,只是,不會用這樣殘酷的方式來讓這種討厭變成毀滅。
倉庫里,色彩轉藍,鏡頭開始粗暴的晃動,閃現出久野恐懼的表情。晃動得人心裡疼。
掙扎,掙扎,羽毛飛舞著,藍色的羽毛飛舞。
刺眼的白,刺眼的黑,各種顏色。
掙扎......
窗外,神崎看著,笑著,她看著久野的痛苦,大笑。
蓮見在藍的純凈的天空下痛哭,他終於哭了,此刻的莉莉周也無法治療他的傷口了。
星野抽煙,戴上帽子,有魔鬼的黑暗姿態,就這樣,折斷了天使的翅膀,就這樣,殺死了純凈,就這樣,就這樣,青春在殘酷中灰暗下去。
(八)
詩織的房間,有著女孩子的溫馨,有大大的玩具熊,和我的相似,看上去很暖和。
蓮見的房間,冷冷的,綠色的,有孤獨的心事蔓延。
兩個人的電話,簡單的幾句話,而已,已經是奢侈。他和她,都是無能為力的孩子。漫不經心的外表下,是脆弱的無法碰觸的內心。
蓮見和詩織兩個人在大街上奔跑,拿了客人的錢吃飯。詩織的微笑很美,讓人心生憐愛。其實,笑容的最底層,是哭泣的源泉。
快樂么?不談不快樂,可心裡還是苦。
如詩織所說,誰能保護誰呢?
自己都無法保護自己。
美
紅色的列車座位,透明的玻璃外的藍天,粉色的花朵,黃的田野,綠的草。幾乎所有純美的色彩都被岩井俊二使用的淋漓盡致,而音樂就若即若離的在色彩之間逡巡,直到暫時沉醉不知歸路。
這美的背後是什麼呢?
誰又是個堅強的人?
課堂上,老師點名,久野陽子?無人應答,座位空空。
久野……
幾分鍾後,光頭的久野徑自走進來,她穿過人群,穿過重重目光,依然安靜坐下。大家不知道,她付出了怎樣的代價來抵抗青春之慘烈毀滅。
舉座皆驚。
而我,看到這里,眼中已然有淚水的影子,雖然僅僅一瞬間。
「想死,幾次幾次,可是死不好看,墜下了,墜下了
永遠的故事
繼續落下,幫幫我,是誰?
今後請帶我出去……」
鋼琴聲中,一切似乎如昨,可是一切都已經改變的面目全非。
誰都不能幫誰?
青貓對非利亞說,我也和你一樣,在痛苦之中。
音樂,呼吸
生存下去,生存下去,我們生存下去
呼吸,呼吸,呼吸
共鳴,共鳴,共鳴
飛不起來的翅膀,被雨水打濕的羽毛,墜落人間的天使……
天空中,風箏在飛翔,有高高的鐵架的輪廓,有絢麗的彩虹跨過,多麼純凈的感覺。
詩織看著,尋找著那感覺,尋找不到,可還是疼。疼到無力站立。
而星野,同樣在痛苦之中的青貓,站在陽光下,聽著,聽著......
藍天上,紅白色的風箏舞著,線,線,線,還是線,掙不脫的線,糾纏不休的線,斷了,自由了,也就死亡了。
詩織奔跑著,看風箏,難得的開心的笑了起來,然後,飛,飛,飛在天空中,掉下來了。
想乘坐風箏,飛向天空。在這樣的豆蔻年華。
高高的塔架,飛的風箏,死去的女孩子,彩色的手機掛在電線上飄盪著......
飛翔的終點,就在這里,歲月帶著它冷冷的微笑,就這樣大搖大擺的揚長而去,絲毫不介意這地上的鮮血,只是任憑它黯淡,消失。
黃色的天空,送葬的人群,緩慢又緩慢的行走著,但是再緩慢也無法挽留死亡的腳步。
桌上有鮮花,可沒有光......
蓮見開始嘔吐,他說有聲音,很噪,頭腦中響起,不好的聲音,不知道是什麼。
也許,並不是聲音。
(九)
12月,星野在空曠的田野中大叫,撕裂般的大叫,歇斯底里的大叫。
音樂,只有音樂,青春的流逝中,成長中,變化中,殘酷中,生命中,死亡中,只剩音樂,沒有未來,沒有夢,沒有希望……
演唱會門前
星野手中握著綠色的蘋果,他看到蓮見,蓮見看到星野。
「I SEE YOU ,YOU SEE ME 」
綠蘋果——青貓——星野——非利亞——莉莉周……
蓮見被喚去買可樂,他手裡的綠蘋果,紅可樂是那樣鮮明。
他在人群中尋覓著,終於看到了遠遠的星野,他看到了,看到星野高舉起他的門票,揉爛,然後向遠處拋去。
蓮見也高舉起紅色的可樂,茫然,頹然,想像中的一切浪漫與溫暖終於被擊破,碎裂的再無收拾的任何可能,缺口將永無法彌補……
可樂被人撞灑,他媽的什麼東西。
天色暗了,蓮見站在那裡,大屏幕泛著藍光,映出他孤單的影子。
一切停住不動,屏幕長時間靜止,直到出現LILY CHOU-CHOU 。
莉莉周,莉莉周……
結束......散場,人們走過,星野走過,拍拍蓮見的肩膀,輕松離開。
崩潰了,逃不出命運的安排,被青春捉弄,終於到了崩潰的時刻,就是這一刻了。
蓮見大喊著,LILY CHOU0-CHOU ,人群開始涌動起來。在擁擠的人群中,蓮見逆流走著,尋找著星野,他曾經的安慰,現實中和網路中的曾經的安慰,如今,一切已成幻影,追憶那似水年華時,徒留空白。
星野,星野,回頭看到了蓮見。他們的臉相隔很近,幾秒鍾的對視,星野表情平靜,
然後倒下。
蓮見離去,人群騷動
列車上,蓮見拔出蘋果上的刀,如同完成命運交給的使命,他依然平靜著。
那天,又失去了一個魂,一個少年死去了,死亡,能帶來希望還是更加的絕望呢?
蓮見笨拙的彈著鋼琴,窗簾溫柔的飄著,光線很亮但是舒服。
2001年,15歲
久野在彈著鋼琴,裡面的屋子,老師和蓮見在談話。
「 你有什麼煩惱的事嗎?」
「 沒有」
「是嗎?那就到這里吧,努力吧,不努力的話,那......」
還是不懂,永遠不懂......
這青春,無人能懂。
❽ 《走進自然》觀後感
今天是寒假的第七天,爸爸媽媽要帶我去4D動感影院看《走進大自然》,我和爸爸媽媽走進播放廳。當走到檢票口時,工作人員會發給每位觀眾一副特製的眼鏡。工作人員向我們介紹戴上眼鏡看到的畫面角度會變成三維主體,會讓你感到你也走進了電影里,真是太期待啦!
電影開始了,我們每個人都戴上了眼睛。首先映入眼前的是一片片茂密的原始森林,抬頭看見的都是綠蔥蔥的樹冠連成一大片,把藍藍的天空遮得嚴嚴實實的,只露出了一丁點陽光。電影使用高科技的「手段」,讓我成為了電影的主人公,彷彿是我駕著車在原始森林裡去深處探險。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大吼聲,一頭威武的大象出現在我的面前,它兇猛地走過來,我的椅子和強烈的腳步聲同震,令人慾碎;感覺就好像在身邊一樣,伸手就能夠摸到那頭大象一樣。接著,傳來一種奇怪的聲音,眼前整齊的草地突然變得零亂不堪,隨著聲音越來越近,只見一隻巨大的蜘蛛像我們逼近,這時候我們的座位也隨著蜘蛛的突然出現扭動起來,腳邊也有東西在晃動,彷彿蜘蛛就在我們的腳邊似,要吃掉你。膽小的觀眾都讓蜘蛛嚇的失聲大叫,汽車躲開了,這是觀眾才鬆了口氣,我覺得危險正在慢慢向我們逼近。
我們接著去探險,走到一個奇怪的地方,身旁都是巨大無比的高樹,突然所有的樹都睜開了眼睛,嚇的觀眾失了魂一樣。這么多樹便一擁而上,來攻擊我們,而這輛車飛快地沖出了兇殘樹怪的襲擊,逃跑了。
不知道走到了哪裡?從洞中掉了下去,是一個不熟悉的地方,一群蝙蝠飛了過來。這是我才知道是掉進了鬼屋,一片凄涼,感覺陰森森的,很害怕。正在這是,在遠處我看到了一個陰影,我以為是有人來救我來了。走近一看,我都沒了向前走的勇氣了,沒想的是死神,有些人嚇的閉住了眼睛不敢看了,而我卻很勇敢每閉眼,死神拿著鐮刀當頭斬了下去,我們躲開了,火速逃跑。我們來了起火的破廟里,眼看破廟就快要塌了,想逃,可是四周都是火,我們便沖了出去,一場驚心動魄的電影結束了。
我沖出了吃人的蜘蛛,躲過了大象和兇殘樹怪的襲擊,避開了死神當頭的鐮刀,穿過了層層疊疊的火牆。探險路上,暴雨打濕了衣服雪花飄滿了全身,大風在耳邊呼嘯,蜘蛛擦腿而過,這一切都像的一樣。看完電影,我從夢中醒來,這真是一次身臨其境,驚險刺激的切身體驗啊!
電影結束後,我明白了4D電影是在3D電影的基礎上加上了環境特效,模擬模擬而組成了4D電影。怪不得再看4D電影的時候感到了風暴、雷電、下雨、撞擊、噴霧、掃腿等的真實效果非常刺激。
4D電影真神奇!觀看4D電影是一次科技新成果的享受。我想在以前有普通電影、3D電影、現在還有4D電影;將來隨著科技的發展,肯定還會有5D、6D、7D、8D……更多更好看的電影,人們的文化科技又會邁出新的一步!
❾ 求最後的擁抱電影 影評 完成學校作業 不用太專業
內心與外表
最長的擁抱是我很少能看的進去的文藝片。平時印象中的文藝片一般是那種情節枯燥簡單、表現手法復雜、又無聊的一種片子。但是今天這部片子帶給我了另外一種想法。
當進入放映廳的時候首先進入到我眼睛裡的是開頭的那一串獨白與搖晃的鏡頭。鏡頭瑣碎而雜亂無序。配合著那彷彿是電視散文的獨白,給我一種新奇的感覺,我想看下去。想知道是怎麼回事。也是這段中更吸引我的是那種鏡頭吧。因為文藝片一般是運用慢鏡頭而非那種雜亂無章的瑣碎鏡頭。帶給我一種不一樣的感覺。
在慢慢看下去的以後,帶給我的是迷茫,總開始的一段時間里,我非常不理解片子想表達什麼。一個貌似是想自殺的女人在往下扔錢的時候發現一個身無雙臂的男孩子。於是跟男孩子回家。而男孩子的家裡是一個開車的中年婦女與一個行動不便、不願意說話的孩子。
在我覺得有些無聊的時候,片子的配樂又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在本片中有多處聲畫分離與聲畫結合的小情節。有時候畫面往往是一種俱進與靜態的、緩慢的狀態,但是卻運用的節奏感特別強烈的音樂去配合。而有時候,又是畫面與節奏相符合,快則同快,慢則同慢。這引起了我的好奇。隨著深入的觀看下去,發現這個是有跡可尋的。音樂更多的是表現女孩子的一個內心獨白。
在隨著時間的慢慢過去。我大致了解了一些故事的情節。女孩子叫小北,是外地來京求學的大學生。不知為什麼做了一名代孕的媽媽,而又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把孩子打掉了。在她站在樓頂扔錢的時候看到了下面一個失去雙臂的男孩子,於是跟男孩子回到了家。男孩子叫宮平,在十歲的時候失去了雙臂,母親一直因此而自責,家裡還有一個孩子是一個失去了父母的孩子,而她腰部也因為事故受傷,無法獨立行走。故事就是在這幾個人中展開,總體表達了小北在包括宮平在內的一群身體殘疾的人中體會到了活著的一些真諦。從而去幫助這些孩子,最後在宮平的幫助與關懷下找到希望的故事。
這是一個有內心創傷的人向一群殘疾人產生學習什麼叫活著的故事,這是我的感覺。片中也適當的揭示了一些當下社會的一些不平等與不好的地方,如假殘疾人、代孕、遺棄殘疾兒童等社會問題。但是角度與程度都適中,讓人能知道導演想表達什麼而又不反感導演的表達方式,這是很可取的一點。
畫面的構圖更多的是運用局部特寫,體現一些平時我們不會注意的人與事情。而通過小北的視角,讓我們體會到了一些平時我們不會關心的人與事情。畫面更多時候是凌亂無序的,尤其在那些主觀的運動鏡頭里,幾個不同時空的畫面來回交叉錯亂的出現,讓觀眾眼花繚亂。運用手部、腳部等局部特寫體現出小北當時的心情,有宮平腳部的特寫體現出宮平那與常人不同的地方。用宮平的臉部特寫表達宮平的生活態度,用母親的眼神的局部特寫表現出一個悔恨母親的內心等等。通過在網上查找,發現這個導演不是一個一般的導演,他的涉獵十分廣泛,又學過外科醫生。他的拍攝風格新穎、與眾不同。這讓我理解了為什麼以前在文藝片中看到的那種感覺這部片子里沒有。
其實說了這么多,這部片子帶給我更多的是一種對於文藝片不一樣的理解,一種新的視覺觀念,在我以後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會借鑒片子中的一些視覺觀念。不要過於傳統,加入更多新穎的因素,會帶給別人不同的視覺感受。
❿ ...誰有寫的最好的影評
2009-07-07 00:28:15 來自: laota 新宿事件的評論 很多年來一直看成龍的電影,正是因為成龍在功夫電影上不玩虛的,從來不用替身的傳奇實在是影壇上一道光彩照人的光環,但又說來,成龍只是一直在追求真實的動作,從沒想過,成龍能以這樣的姿態出現在那張他無數次出現過的電影屏幕。 我不知道成龍會怎麼想,也許會是一種新鮮。但這部戲的內容遠不止步於新鮮。在國內,這部戲將要走很遠,現行的放映制度是沒有辦法讓這部早在4月份就上映的戲很輕易的呈現在更多的觀眾眼前的,這就是局部眼光的害處,我們通過買盜版提前看到太多精彩的作品,這部只是被禁大部隊的一個小分支罷了,我在此只能嘆息,更多的嘆息……罷了。 我欽佩成龍在國際上的威望,能做到承認大於否認的人並不多,幸運的是,中國有了成龍,再無他人可做到這點,我不贊美他,只是他確實做得好,雖然有過曾經被否認,被輿論指責過言語上的隱晦,但誰又能做到真正的和遠在盒子里的那些對著來呢,我相信成龍是有原則的,不然,將沒有《新宿事件》。難得的爾冬升站出來拍了這部國人難以染指的戲,國人最多無非是贊美一下過去,如政權是如何建立的,如我們先烈們是如何灑下鮮血的,那段憂傷的革命歲月,不斷的提醒我們要珍惜今天,難道就算是一個真正的小孩子,都不懂得珍惜每一天呢?為什麼只有今天呢?明天又會如何? 回到原題,就事論事,新宿事件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這個問題就像白菜和蘿卜的問題,對於我,我只能說它相對誠懇的在述說一個相對真實的故事。故事裡有好,有壞,好的少,壞的多。如同北野的無奈,鐵頭的掙扎,秀秀的選擇,阿傑的墮落,社會的罪惡一樣。無奈遇見了掙扎可能是經歷的更難過,掙扎遇見了選擇可能是行走的更浮誇,墮落遇見了罪惡無非是吞吐更囂張,本質依然是那帶著血的雙手和骯臟惡臭的下水道直接模稜兩可的承認與否決。劇情中較有意思的是,善與惡之間恩怨的開始和結尾似乎都在那個下水道,下水道是人們生活中最不願意進入的地方之一。骯臟,腥臭,惡心,所有一切地表上沒有呈現出來的,在那個地方一展無疑。 探究之中,電影的歷史里太多這樣的隱喻,你不能否認它的存在,因為那個地方支撐著表面世界的光鮮。我看新宿事件的故事,如同蜂擁至下水道里的丑惡,在裡面以各種姿態來生存,鐵頭的角色也許那就是慾望匯集起來時所殘存的一點點活著的氣息,他的掙扎也好,他的妥協也好,他的無奈也好,都是在開始追求慾望的那一刻已經浮現了。現時代,人們總以賺錢為首要任務,難道真不知道這慾望的罪惡么?原罪不也是這樣的么?但又或者大家都是裝做不知道,自己騙自己:「有了錢,我就快樂幸福了。」當真如此么,我斷難苟同……錢不是生活最初的目的,不是嗎,那誰還記得生活最初的目的呢?錢鋪天蓋地的貼在你眼前的時候,你有沒有迷茫自己的當初呢? 說到此,我真的想再看一遍這故事,但這故事的真實讓我又有點不敢去觸摸,難道我也在騙自己了么?可悲的人性,總是差那麼一點點堅定。 也許是最近接觸的電影太過於荒謬,《新宿》讓我真的有點難以擺脫他的影響力,但一部電影在這個時代喚起更多的共鳴也許真的是一件好事,我推薦看,用雙眼用良心去看,去了解。但不推薦欣賞,只是因為現實不值得欣賞,現實就是現實。 X 登錄· ·····Email: 密碼: 忘記密碼了 在這台電腦上記住我 >還沒有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