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軍大業觀後感800
1. 《建黨偉業》觀後感800字
建黨偉業》講述了從辛亥革命到中共一大這段時間內的歷史大事。全片分為幾個段落,前半部分講孫文等革命者建立國民黨,與袁世凱爭斗的情形;後半部分敘述巴黎和會引發的「五四」運動,布爾什維克的種子經由李大釗、陳獨秀引入中國,終於生根發芽,最終在嘉興南湖召開了中共一大的故事。幾個段落以時間為序,互相之間的關聯不強,也缺乏貫穿始終的線索式人物。很多人物都是一閃而過,此後再不出現。這也最終導致影片敘事結構散亂,沒有重點且沉悶。有觀眾看完後開玩笑地表示,加上不時插入片中的黑白紀錄片,整部影片更像一部製作精美的近代史。
在一個極為注重儀式感的國度里,對某一時間點的高度重視,往往體現在舞台或者熒幕上的集中獻禮。而逢十必盛,隨著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這一天的漸漸來臨,全國熒幕很快又到一片紅的時節——本月初廣電總局專門發文「停播一批、推薦一批」,諜戰、涉案、穿越劇進入「黑名單」,40餘部紅色經典被推薦,這意味著,影視藝術界的紅色獻禮就此正式拉開帷幕。 而所有以獻禮為名義的文化事件中,《建黨偉業》的出現則極具標志意味——作為中影集團董事長韓三平的「紅色經典三部曲」的第二部,無論是在政治正確性的謀求,還是商業藝術性的追逐上,《建黨偉業》都註定「閃耀」。 群星薈萃,投資井噴,打醬油也心甘只求露臉……有人說,韓三平平地起高樓為政治電影造了一個華麗的夢,而細細審視投身這一「主旋律夢境」的每一個導演、演員、合拍方乃至每一分錢、每一個運作環節,都會發現,從《建國大業》的小心摸索,到《建黨偉業》的豪放手筆,「到主旋律中去」已然不再僅僅停留於口號,而是被放大為中國演藝圈的集體選擇。
作為一部命題龐大、主題先行、背負著沉重明星負擔的電影,《建黨偉業》的觀影過程彷彿是一次中國近代史的考試。對此段歷史內容有所了解的觀眾,方有資格通過審查,站在觀影的角度欣賞本片。而近代史考試不及格的觀眾們,恐怕很難真正看懂《建黨偉業》,很難弄清楚那些明星臉背後的歷史人物到底是誰,他們到底在奔走呼號些什麼。 《建黨偉業》的故事從1911年辛亥革命講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期的中國歷史用教科書上的話來講那就是「風雲巨變」。其歷史事件之多、登場人物之豐富、人物關系之復雜,絕非一部電影可以講清。普通觀眾即便是知道袁世凱稱帝、簽署二十一條這些比較著名的歷史事件,也未必了解張勛復辟、蔡鍔發動護國戰爭、孫中山護法運動、火燒趙家樓等等。在120分鍾表現這么多歷史事件,《建黨偉業》只能選擇了片段式的表現手法,只展現事件的高潮部分,前因後果或用台詞或用字幕傳遞,剩下的就只能指望觀眾的近代史知識足以自動補齊省略部分,否則實在很難跟上影片節奏弄清來龍去脈,更別說欣賞電影藝術了。 《建黨偉業》雖然講的是近代史,但重點還是建黨,問題是近代史上又不是每一件大事都與建黨有直接聯系,所以《建黨偉業》採取了多線敘事的方法。其中一條線是近代史上的大事記,從辛亥革命講到五四運動;一條線是青年毛澤東的人生軌跡,從參軍新軍直到參加中共一大;另外一條線是中共成立前的歷史思潮,主要是以陳獨秀、李大釗、胡適、辜鴻銘等人的事跡串聯。這三條主線相互貫穿,要找到這三條線的內在聯系,非得熟悉中國近代史不可。不然就不會知道毛澤東參軍和辛亥革命有什麼關系,袁世凱簽二十一條和五四運動為何又前後呼應。但除了這種多線敘事、相互貫穿的敘事手段外,又很難找到更好的方式在一部電影中同時講清楚這些必須要表達的事情,無奈只有提高觀影難度,期待觀眾能夠憑借對近代史的足夠了解在腦海中自行理清脈絡。 必須學習近代史才能看懂片的最後一個原因是,《建黨偉業》雖然都是熟臉,但是普通觀眾很難記住他們演的是誰,因為這些名字只有在教科書上才會一閃而過,而那些觀眾熟悉的歷史人物,如周恩來、鄧小平等等,在《建黨偉業》中的戲份都極少,對於理解劇情毫無幫助。而其他戲份頗重的人物,比如領導火燒趙家樓的學運領袖匡互生、梅思平;曾與袁世凱並肩作戰而後反目的段祺瑞、馮國璋、蔡鍔;在新文化運動中分立兩派的胡適與辜鴻銘等等,這些在中國近代史中舉足輕重的人物離普通觀眾又實在有些遙遠,當他們像走馬燈一樣出現在銀幕上,觀眾記住他們誰是誰確實存在困難,比如趙本山在周潤發飾演的袁世凱身邊轉了半天,估計也很少有人記住他飾演的其實是段祺瑞。 看《建黨偉業》之前做足功課實在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雖然大部分觀眾進影院看「建黨」圖的還是一個熱鬧,但要如果沒有近代史做基礎,就連熱鬧都未必看得明。
2. 建軍大業觀後感
信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動力的源泉。
《建軍大業》這部影片為我們帶來了最為真實,最為朴實的軍人精神——唯黨和國家不可辜負。正是這樣的精神,讓我們在無數年後的今天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沒有戰爭,沒有恐懼。
《建軍大業》講述了八一南昌起義,這次起義是中國現代革命史上的一個偉大歷史事件,頭緒紛繁、人物眾多,而影片以精湛的技藝,真實、樸素、生動地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通過看這次電影,我深刻體會到革命政權的來之不易,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都是用那些革命義士的鮮血換來的,是那麼的來之不易。
因此,我們更應該珍惜這一切,用我們的實際行動發揚黨的精神,堅信革命理想和信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一切從實際出發,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的工作並做好本職工作。在利益與金錢眼前、在困難、艱苦眼前,想一想為革命事業,在南昌起義總、在戰爭時期犧牲了的先烈們,想一想在和平年代裡英年早逝仁人志士們,難道還有什麼阻止不了,還有什麼困難不能解決的嗎?
《建軍大業》是一部好的歷史文獻故事片。它使我們牢記過去中國革命的斗爭史;牢記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黨和人民創建的豐功偉績;牢記革命先烈的犧牲和奮斗。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揚他們的精神,為我們偉大的祖國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而奮斗!時間一晃而逝,電影只看了不到兩小時就結束了,但是在南昌起義中的艱苦奮斗的事跡使我們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這種精神將激勵著我們前行。 就讓我們帶著這份信仰,一起砥礪前行,讓我們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之林吧!
3. 求建軍大業觀後感800字,越快越好
思路:首先介紹影片,再概括中國初建的窘境,最後展示自己的觀感。多寫中國建立後的偉大,歷史給予我們的思考,我們應該做到什麼。
正文:
作為「建國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建軍大業》延續了《建國大業》和《建黨偉業》的大氣磅礴、氣勢恢宏的特點,整個影片給我的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高潮迭起卻又感人至深,影片結束後的很長的一段時間我的內心都無法平靜。
導演劉偉強大膽選用了很多青年演員:劉燁扮演毛澤東,朱亞扮演周恩來,馬天宇扮演林彪、劉吳然扮演粟裕,等等。正是這一個個鮮活甚至略顯稚嫩的面孔才更能拉近我們與偉人們的距離,褪去近乎神秘與崇敬的光輝,讓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能感同身受的體會到當年領袖們對革命的激情澎湃與艱難探索。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樣中國革命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二十世紀初的中國已經完完全全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國內國際局勢紛繁復雜,各種反動、帝國主義勢力在苦難的中華大地上競相角逐。
國際上,列強環伺,鯨吞蠶食著中華大地。這一時期正是新興的資本主義強國如奧匈帝國、德國同老牌兒的資本主義強國如英法之間爭奪殖民地的斗爭已經進入白熱化的階段,並最終演變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而當時的中國毫無疑問的成為了列強爭相瓜分的目標。
國內,辛亥革命之後袁世凱竊取了革命勝利的果實,復辟失敗最後身敗名裂而死,北洋集團分裂,軍閥林立,你方唱罷我方登場,各個軍閥爭相投靠帝國主義做其在中國殖民統治的代理人。這一時期軍閥混戰、互相攻伐,國內士匪橫行,商人投機倒把,民不聊生,勞苦大眾已經掙扎在生與死的邊緣。
在這樣復雜的局勢下,年輕的共產黨人也曾天真,輕易的相信了國民黨反動派,真心誠意的開始了國共第一次合作,共建黃埔,想再造共和、救民於水火。
可是隨著北伐軍節節勝利,蔣介石獨裁的野心也就日益膨脹,逐漸排擠共產黨員並最終演變成4.12反革命政變。影片剛開始描繪的就是這一段歷史。當反動派舉起屠刀時,手無寸鐵的學生和已經被收繳了武器的工人糾察隊只能像待宰的羔羊一般,任人幸割。
當井岡山會師的歡呼響徹雲霄的時候,毛澤東、朱德這兩位偉人四手相握,面對朱德「千難萬險,九死一生」的八字感慨,毛澤東同樣也用八個字「星星之火,可以嫁原」大膽而又堅定的對未來的中國革命做出了准確的判斷。最終經過二十一年不忘初心,堅持不懈的斗爭,共產黨人最終領導人民軍隊,盪滌宇內,掃平四海,趕走了國民黨反動派,改天換地,建立了新中國。
看完本影片我感觸良多,當年一群意氣風發的年輕人用自己的堅持改變了一個國家的命運,而處於生活安逸的新時代的我們,當我們在人生中面對挫折和困難時候,我們怎麼還能有理由輕言放棄!
4. 建軍大業的觀後感怎麼寫五百字左右
《建軍大業》是一部描寫中國軍隊建軍的影片,全片以1927年南昌起義這一事件為主線,秋收起義為輔線的形式呈現出來的,高度還原了當初中國共產黨建立軍隊的困難,體現了老一輩革命者開創新中國的決心。
本片開頭從「四一二政變」開始,1927年4月和7月,中國國民黨內的蔣介石集團和汪精衛集團,勾結帝國主義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在上海和武漢等多地在全國范圍內發動反革命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中國共產黨在陳獨秀的帶領下決定實施不抵抗政策,會議上毛澤東因為不贊成這個政策而被驅趕出會議大廳,以此引出了後面周恩來和毛澤東的會面,為後續劇情的發展做了鋪墊。
劇情根據時間的推移,周恩來率賀龍,葉挺等人的部隊與朱德會面,一起商討如何拿下南昌城。而此時的毛澤東則回長沙看望自己的妻兒,准備發動農民起義,發起秋收起義。8月1日這天,周恩來率領的共產黨部隊正式攻克南昌城,汪精衛在此之後急令發張發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進攻。8月3日起,中國共產黨前委按照中國共產黨中央原定計劃,指揮起義軍分批撤出南昌,沿撫河南下,計劃經瑞金、尋鄔(今尋烏)進入廣東省,先攻佔東江地區,發展革命力量,爭取外援,爾後再攻取廣州,留下朱德帶領三千部隊斷後,為先行軍爭取寶貴的時間。最後朱德率領殘余部隊追上先行軍,發現先行軍南下失敗,最後整合部隊前往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和。
本片因劇情內容的原因,所以整部影片都很熱血,讓人看了很激動,有種熱血沸騰的感覺。而且裡面的場景很貼合實際,不浮誇,很精緻,不失大體又面面俱到。影片的節奏不快不慢,恰到好處,細細品味又不會過於冗長。劇情抓住兩個點去描寫,很有空間感,不會跳出去,能緊緊的抓住影片的中心。
本片有兩處高潮片段。其一是周恩來等人率軍進攻南昌城,久攻不下南昌城的制高點,此時葉挺挺身而出,主動請戰,率炮兵部隊轟炸制高點,其顏色,背景音樂的搭配讓整部劇的情緒達到最高點,很燃。其二就是朱德率3000人死守三河壩,以3000人抵抗錢大鈞部隊1萬人,在最後一天,錢大鈞部隊發動最後的總攻的時候,朱德部隊留下的部隊嚴防死守,最終與錢大鈞部隊同歸於盡。最後的悲壯讓人唏噓,讓我們對革命先烈肅然起敬,是他們的犧牲才換來我們的今天。
整部片子,大部分劇情還原了歷史事實,是一部老少皆宜的歷史劇,值得大家前往電影院觀看。
5. 建黨偉業觀後感800字
《建黨偉業》觀後感
初次觀看建黨偉業之時,我不禁感嘆其巨星之多,情節之緊湊,出場人物之多,涉及事件之多。如此之多的內容在短短的90分鍾之內呈現出來,的確令人目不暇接!
《建黨偉業》從辛亥革命開始,一直演到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之間的十年時間,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十年裡發生了許多值得大書特書,使國人永遠銘記的事情,涌現了許多名留青史的風雲人物,武昌起義、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運動、袁世凱稱帝、護國運動、張勛復辟、護法運動、巴黎和會、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文字成立、、、這些國人耳熟能詳、如數家珍的歷史事件,曾使我們憤怒過,哀痛過,無奈過,彷徨過,興奮過,期待過……而今仍在我們的腦海里歷歷在目,記憶猶新。而這部影片的成功之處,便是真實再現了那段風雲變幻、令人可歌可泣、中華名族在苦難中抗爭奮斗並逐漸進步的歷史。
影片中的一段讓我印象深刻。當一個舉著血書「冤」字的女大學生跪在總統府前情願,回答軍警為什麼不到檢察廳喊冤時,她含淚說:「冤情太深,檢察廳接不了我的狀子。」之後痛呼:「我是為四萬萬同胞喊冤啊!」這一聲猶如千鈞之重的巨石狠狠砸在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上,使人心痛、心苦、心碎啊!那一瞬,淚水充滿我的眼眶。
看完整部電影,我感慨良多。被那個熱血沸騰激情澎湃的時代所震撼,被那群心系國家情牽百姓的先驅所感動,被那種為國獻身死而後已的精神折服。作為21世紀的青年,我感到汗顏。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過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年輕的毛澤東、周恩來、蔡和森等同志堅定不移的高舉著馬克思主義的旗幟浩浩盪盪的展開了就過塗村的新篇章!
今天,我們回顧歷史,不僅是緬懷前輩的光輝業績,更重要的是著眼於新世紀,作為新世紀的青年,我們要肩負起黨和祖國人民的重託,重塑這東方巨龍的雄姿。我們所肩負的歷史重任,這是何等偉大、何等光榮、何等艱巨啊!青年朋友們,作為21世紀中國的主人,我們是成長中的一代,是改革中的一代,是開創未來的一代,新世紀祖國的建設,離不開黨的領導,也離不開青年一代的床照和奮斗!努力吧!新世紀的寵兒,把我們的青春,把我們的生命,把我們的一切都奉獻給黨,奉獻給我們的祖國!用我們的切實行動,燃燒烈人的青春!
6. 建黨偉業觀後感(800)字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影片《建黨偉業》是向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獻禮的重點影片,主要以毛澤東、李大釗、周恩來、陳獨秀、蔡和森、向警予、張國燾等第一批中國共產黨黨員為中心,講述他們為國家赴湯蹈火的精彩故事。看《建黨偉業》,除了演員明星陣容的強大給人帶來的視覺沖擊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人心靈的沖擊。電影用蒙太奇的手法,再現了那段風雨飄搖的歷史,重溫了老一輩革命家為了挽救人民與水火之中,為了拯救危難中的中國,歷經千難萬險,經過不懈斗爭,終於創建了「中國共產黨」的歷程,對我們這些出生在新社會、沐浴在黨恩下的年輕人,是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正處於命運的危難時刻:帝國主義列強虎視眈眈,妄圖滅我中華,瓜分我領土。一些有識之士紛紛行動,尋求救國之路。其中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這一革命的果實卻又被袁世凱竊取。緊接而來的軍閥混戰,更進一步的加劇了人民的苦難。更讓人不能忍受的是,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的中國,卻不能堂而皇之的拿回自己的領土,那些強權國家,根本不顧中國人民的強烈要求,硬是將德國在中國的權利轉讓給日本。「弱國無外交」,演員陳道明在劇中沉痛的話,告訴了人民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想自救就必須自強。中國共產黨就是在這個時候誕生的。它應允了歷史的要求,應允了民族的要求。它的誕生,給中國帶來了希望,給人民帶來了光明,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從此,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的斗爭,最終終於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願望,勞動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光陰似箭,現在黨已經90歲了,從當年的「風腥血雨」到現在雨過天晴,又有誰能體會當時的艱辛歷程呢,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什麼是苦,什麼才是甜。當共產黨誕生的時候,就彷彿註定它以後的成功,看完《建黨偉業》才明白,當初黨的誕生,就是為現在的和平而建立,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了戰爭,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共產黨對我們的「恩賜」。
7. 哪位學霸可以以觀建軍大業有感寫一遍觀後感,不少於800字
中國共產黨在陳獨秀的帶領下決定實施不抵抗政策,會議上毛澤東因為不贊成這個政策而被驅趕出會議大廳,以此引出了後面周恩來和毛澤東的會面,爭取外援,爾後再攻取廣州,留下朱德帶領三千部隊斷後,錢大鈞部隊發動最後的總攻的時候,在最後一天,高度還原了當初中國共產黨建立軍隊的困難,其顏色,有種熱血沸騰的感覺,葉挺等人的部隊與朱德會面,一起商討如何拿下南昌城。而此時的毛澤東則回長沙看望自己的妻兒,為後續劇情的發展做了鋪墊。
劇情根據時間的推移,周恩來率賀龍。8月1日這天,周恩來率領的共產黨部隊正式攻克南昌城,汪精衛在此之後急令發張發奎,很燃。其二就是朱德率3000人死守三河壩,以3000人抵抗錢大鈞部隊1萬人,中國國民黨內的蔣介石集團和汪精衛集團,勾結帝國主義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在上海和武漢等多地在全國范圍內發動反革命政變,指揮起義軍分批撤出南昌,體現了老一輩革命者開創新中國的決心,計劃經瑞金《建軍大業》是一部描寫中國軍隊建軍的影片。
本片因劇情內容的原因,所以整部影片都很熱血,背景音樂的搭配讓整部劇的情緒達到最高點,為先行軍爭取寶貴的時間,是他們的犧牲才換來我們的今天。
整部片子。劇情抓住兩個點去描寫,很有空間感,不會跳出去,能緊緊的抓住影片的中心。
本片有兩處高潮片段。其一是周恩來等人率軍進攻南昌城,久攻不下南昌城的制高點,此時葉挺挺身而出,讓人看了很激動。最後朱德率領殘余部隊追上先行軍,發現先行軍南下失敗,細細品味又不會過於冗長,最後整合部隊前往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和。而且裡面的場景很貼合實際,不浮誇,很精緻,不失大體又面面俱到。影片的節奏不快不慢,恰到好處,秋收起義為輔線的形式呈現出來的,朱德部隊留下的部隊嚴防死守,沿撫河南下,全片以1927年南昌起義這一事件為主線。
本片開頭從「四一二政變」開始,1927年4月和7月、尋鄔(今尋烏)進入廣東省,先攻佔東江地區,發展革命力量,准備發動農民起義,發起秋收起義,最終與錢大鈞部隊同歸於盡。最後的悲壯讓人唏噓,讓我們對革命先烈肅然起敬,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朱培德等部向南昌進攻。8月3日起,中國共產黨前委按照中國共產黨中央原定計劃,主動請戰,率炮兵部隊轟炸制高點
8. 求建軍大業觀後感800字
133分鍾的電影,槍炮連綿烽火震天,一波波滿屏引爆的炸點真實再現了當年的歷史背景和被迫革命建軍的必要性。
劇中不僅有很多笑點,同時也有很多戳中內心的痛點和淚點,逼真再現了南昌起義、三河壩血戰、廣州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會師等歷史節點,這是何等驚心動魄的烽火青春。
電影中選擇了每一個角色出場時在姓名旁標注實時年齡的那一刻,就開始無聲的宣告,向世人展示了熱血青年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信念。
此片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三河壩戰役,敵人有三萬兵力,而我們只有不到三千人,為了給廣州起義的大部隊贏得突圍時間。
在朱德司令的領導下,戰士們成功浴血奮戰堅守了三天,但是傷亡慘重。
在第三天,朱德司令為了掩護大部隊的撤離,需要留下兩百壯士死守陣地,讓我驚訝的是,明知道留下就是死路一條,可是居然所有人都想要留下,留下來的犧牲,撤出希望的火種,是何等艱難的決定,這讓我非常感動!
在大部隊撤離之前,朱德司令對團長蔡晴川說了一句話:「要當勇士,不要當烈士」!
就在團長蔡晴川中槍倒下的那一刻,他腦中不斷地回想起這句話,他的身體突然就有了力量,終於拉響了炸彈控制器,與敵人同歸於盡。當錢大鈞打掃戰場時,站在蔡晴川面前敬禮時,敵人也為此震撼啦,這是多麼值得尊敬的對手。
兒時懵懂無知時曾聽爺爺講起過紅軍過草地、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從爺爺身上的三處彈孔就知道用鮮血換來的和平是多麼不易的,為了延續更多人的生命,英雄和英烈們,付出了很多很多……
從前,以為「壯烈犧牲」只是一瞬間,因為在書中讀到的時候僅用幾秒鍾,殊不知這卻是革命烈士的一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看到的是浴血奮斗的每一個人,而不是「花團錦簇」的小鮮肉,他們真切的詮釋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通過這部影片,更能看的出老戲骨們的魅力,也能看到小鮮肉們的進步。而對於我來說,作為一名中國人,怎樣在崗位中充分發揮帶動作用,為國家做貢獻是值得深思的。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我們正青春,生於和平年代之下,在感恩之餘,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力量,傳播健康正能量,樹立中國好形象。
在工作中不斷的提升自己,成為最有價值的中國人。但個人的力量始終是有限的,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唯有優秀的人民,中國才能走向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