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言狼語影評
『壹』 我是特種兵的精彩影評,急!!!!!!!!!!!!!!
1: 今天看了網路才知道,原來《我是特種兵》的原著是《最後一顆子彈留給我》,然後就看了第七集,看了剩下的劇情介紹,說一點兒個人感受。《最》是在上大學時看的,那時血性,鐵血文學正合脾胃,就一口氣把《冰是睡著的水》和《狼牙》都看了,總覺《狼牙》升華的最成功,而《子彈》很真實、很真切。
今天看著屏幕上的狗頭高中隊就覺得這哥們太帥了,一身正氣。而我覺得小說中的高中隊應該是那種長的毫不起眼,不苟言辭的人,平時、訓練時都是一副平板表情,但說話、行事絕對狠戾,像《士兵突擊》里的齊桓,可是齊桓又有些張揚了。後來看了演員表,侯勇演大黑臉(何大隊),這就更不一樣了!身材、氣質都不一樣。我知道有的朋友要說我裝,不接受改動和死扣小說之類的。可是我認為,特種兵的魂就像小說那樣,不張揚、有沉澱,即便是為戰友的逝去或軍人的榮譽動情時也是沉默而充滿力量。他們脫離了那種部隊的氣場就會普通就會不起眼,甚至就像小說中高中隊笨拙的去大城市為自己的孩子治病一樣,有些木,但穿上軍裝你又可以將它們和普通的警察、軍人區分開,就因為他們是特種兵,有一種戰士的殺戮氣質!電視上的人物都太漂亮了,重型而不重質,女孩子們會喜歡吧。呵呵,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2: 臨近收官,《我是特種兵》又營造出一種新的劇情氛圍來,從劇情前半段熱血澎湃、激盪飛揚的青春,轉入後半段著重刻畫80後重新跌回現實生活後,所遭遇到的沉重壓力,以及面對著重壓力,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假如只到這里,顯然還不夠,於是小庄、強子、老炮們又繼續以年輕的生命和熱血,書寫出一曲更加輝煌的忠誠與友誼的贊歌。這是之前中國電視劇集當中從未有過的正面書寫,也是首次對於一直以來備受爭議的80後精神最為正面的直接頌揚。在如此柔腸百轉,又感人至深的劇情當中,《我是特種兵》顯然締造出又一部80後軍旅題材的經典之作。也算是獻給如今已然開始踏入而立之年的80後的一曲贊歌。
當然,出於戲劇的需要,《我是特種兵》不可能完全百分百地直接反映現實,那也未免太過殘酷了些。同時,對於電視劇來說,來自生活,高於生活也是非常必要的手段之一。因此,那些對於劇集里男女私情過多,甚至是雞蛋里挑骨頭地指出所謂軍事、特戰方面錯漏的,確實屬於多慮了。假如真要按照那些技術控的要求去拍,這片子除了作為專業戰技教材存在,也就沒有別的作用了,更不要說象如今這樣,對大多數只是普通人的電視觀眾造成這么深刻而且有可能長遠的影響。
其實《我是特種兵》從一開篇已經奠定好了有關同袍情誼、忠誠於國家觀念的基礎,只是到了後半段才開始濃墨重彩的展開。當然,老炮卧底的情節,於當前的現實狀況確實有很大差距,但是為了劇情好看,這么安排也未嘗不可。同時借鑒自香港乃至好萊塢經典警匪題材的橋段,又是如此地貼合劇情要求,也算是劉猛導演和整個劇組對於中國電視劇追趕世界腳步,所作出的重要貢獻吧。
一直很感動於小庄、老炮、強子等特戰同袍間的情誼,這是真正從戰火中,血與汗共同鑄造而成的生死兄弟情。不只是那一批曾經有過軍旅生涯的人有感觸,對於普通人同樣深有觸動。至於忠誠,尤其是對國家、對人民的忠誠,《我是特種兵》的表現手法也並不流俗。因為有著充分而且現實的故事情節鋪墊,小庄他們那句簡潔明了的口號也顯得格外真實感人,最重要的是,在劇集里,他們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驗證了這句口號的真實性和可行性。
放到現實生活來說,盡管80後或許並沒有如庄炎、老炮這樣的機會去為國家為他人的安慰拋頭顱、灑熱血的機會,但是新一代的忠誠觀、國家觀卻未必會輸給他們。從這一方面來說,《我是特種兵》的熱播,也正說明了新中國最新一代的生力軍——80後已經成長了起來,成長到足以支撐起我們偉大祖國的程度了!而80後的精神在繼承了先輩們的意志後,也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一種規范!
3:這份情懷是天然的
本劇能夠表達出強烈的個人情懷,其實早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本劇的小說原著《最後一顆子彈留給我》是導演劉猛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他在中央戲劇學院讀大四時的作品。和很多學生作者類似,這個時期的劉猛在創作時,也會將自己的生活狀態大量地融入到角色之中。於是我們看到,劇中的男一號庄焱(谷智鑫 飾)的背景設定就跟導演的經歷有諸多相像,性格上也是頗為鮮明。整個故事圍繞著愛情、戰友兄弟情、父子情展開,都是一名年輕人最寶貴的情感財富。可以說原著小說真實地記錄了中國陸軍特種兵成長的心路歷程,也可以說原著小說真實地記錄了劉猛個人情懷的形成。《最後一顆子彈留給我》在技法上不一定是劉猛最成熟的作品,但是在心態上卻是最真誠、最直接的。原著中的每一個角色,每一個事件,都是作者個人經歷和情感的凝結。這也是為什麼雖然很多觀眾在剛看到《我是特種兵》時感覺整體風格太過創新,但是用不了兩集的功夫,就會習慣並迅速喜歡上本劇的新感覺。
這份情懷是濃重的
具備天然個人情懷的作品並不少見,可是《我是特種兵》卻依然能夠讓人感到別具一格地突出,是因為劉猛又在後期給作品增加了人為的個人情懷厚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劉猛對自己偏愛的蒙太奇手法的強化運用。劉猛的小說就曾因為在文學中引入蒙太奇的處理方式,更具有現代感以及鏡頭感,從而傾倒了眾多讀者。此時他更是親執導筒來將其文字進行影像化,那這鏡頭感和蒙太奇就會更加明顯了。僅在已播出的幾集中,觀眾便能很直接地體會到這一點。劉猛運用了大量的閃回鏡頭和交叉敘事,來強化視覺上的豐富,並利用快速剪輯來強化動作戲的硬朗感覺,從而將情懷的密度進一步深化了。可以說,本劇在內容上的個人情懷更多的是原著小說創作時天然帶出的,而影像表現上的個人情懷則更多的是在劉猛改編劇本和執導拍攝時通過鮮明的電影語言強化加濃的。
這份情懷是極具感染力的
個人情懷使得原著小說和改編電視劇,都充滿了強烈的感染力。畢竟,並不是每一個讀者和觀眾都有過軍旅經歷或者曾和特種兵打過交道。那麼鮮明的個人情懷就是觀眾理解和投入作品中的最佳催化劑。看過很多有過軍旅經歷甚至是特種兵經歷的讀者或觀眾都曾表示過同一個意思,那就是這部作品曾讓他們陷入了對過往的回憶。可見由於作者的真誠和細膩,這份個人的情懷也帶有了真實的力量,而並不僅僅是一個人的自娛自樂。
再回頭看一下劉猛的作品,我們會發現,他非常喜歡對某個兵種進行深入的塑造。特種兵、國安特工、狙擊手、特警,幾乎都是一些比較特殊的兵種。這些特殊的兵種因為任務的性質過於獨特,從而在心理層面上與常人有很大的不同。劉猛將自己的個人情懷與兵種的獨特性想結合,以一種敏銳的視角幫人們揭開他們神秘的面紗。在濃重的個人情懷加持下,特種兵也會還原成活生生的,有情感的人。於是通過劉猛在《我是特種兵》中所釋放的個人情懷,普通觀眾也實現了對特種兵的解讀,也能夠體會到特種兵們的生活狀態,理解特種兵的各種心情漣漪,被編劇的真誠心態所感染,被導演的嫻熟手法所感染,更被劇中的角色和故事所感染。
『貳』 求《未來水世界》的影評,中文的。
由這片想到的。。。
2007-05-20 12:47:26 來自: marine (廣州)
Waterworld / 未來水世界的評論
我看過的科幻題材的電影相當少,印象中,未來世界總是高度發達的,會有機器人,有高速的交通工具,人們的生活模式與現在完全不同。可是這部片的未來,卻是一個水世界。由於兩極冰塊消融,整個地面變成一片汪洋,遺留下來的人們並不知道過去是怎麼樣的,陸地成為神話與夢想。即使還沒有人見過,但是,他們從自己身體的結構並不適合活在水中,從而堅信陸地的存在,並苦苦尋找。在未來的水世界中,泥土與紙張是十分稀罕的東西,這顯示了他們對於過去整個自然世界及人類文明的無知和嚮往。人們使用的機器,船,也都像是破銅爛鐵堆成的,只有「smoker」的設備相對先進,特別是那可以潛入水中的水摩托。
在未來的水世界,人類幾乎退化到最初的原始狀態--當然,自然世界退化得更快,簡直是回到了最初生命尚未被孕育的汪洋時代--即使是這種情況下,戰爭仍未停止。總是有一幫黑暗勢力的存在,somkers搶劫,殺戮,甚至攻城,為了那個身上帶著陸地的秘密的小女孩。而這些smoker,他們也有自己的夢想,就是dry land,可是即便大家 目標一致,人們仍無法團結合作。大概戰爭是這樣難以避免的。以前上歷史課,講到一戰二戰,我總覺得那是十分遙遠的從前,人們的文明程度不如今日發達,才會做那麼愚蠢的,傷害美好生活的事情。可是有一天,在所謂的新世紀里,我們看到了阿富汗,伊拉克那裡的戰爭,雖然感覺還是離我們十分地遙遠,但這次,只是地域上的遠,而非時間上的,而地域上的距離,在今日的科技下,又是多少渺小。大概和平,是一個比陸地還要遙遠的夢想。
最後,「壞人」被殲滅了,陸地被找到了。可這是個圓滿的結局嗎?總有一天,別的人也會找到這個地方,侵略它,佔領它,又是一場戰爭……
片中未來的人說,由於先民做了一些愚蠢的事情,導致他們漂流的生活。不知道這部片有沒有一個意圖,想要引起人們對環保的重視。如果有的話,我只能說,它的教育意義是相當片面的。我相信毀滅人類的,將不僅僅是生存環境的惡化。因為環境的惡化有一個過程,人們會意識到,並盡力去阻止。反而是戰爭更為可怕,戰爭是可以在瞬間毀壞一切的。而這部片里,似乎並沒有告訴人們 戰爭是一種錯誤的存在。更為可怕的是,我們的英勇男主角,為了拯救小女孩,「指引陸地的地圖」,是怎麼樣將smoker的基地「蒂斯號」毀滅。是的,我們看到,他是個英雄,可是,在「蒂斯號」上,除了那個瘋狂變態的首領外,其它的,基本就是一幫平民,一幫懷著尋找陸地的夢想的普通人。
想到這些,真的很容易對人類產生絕望。不過還是相信,人類的未來並不是那樣悲觀,我們的文明,不斷的學習,我們的感性理性,會讓我們戰勝愚昧與血腥,努力把一切變得更加美好。我們協手,創造dry-land.
『叄』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的影評
在我們自己的現實中,我們註定是自己劇中的主角,而電影給我們一個局外人的機會,所以我們經常喜歡以一個局外人角色從影片中尋找自己、審視自己,總喜歡從電影中尋找生活、審視現實。這一次我看到最多的是體制下的自由和永不熄滅的希望、壓抑下的友誼以及善惡的歸宿。
片中瑞德關於監獄高牆的一番話語發人深省:「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的,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監獄就是如此的將一個人徹底改造,獄中計算時間的單位不是日月年,而是以十年為一個計量單位。當看到忽然間歲月已逝,生命的旅程只能以時間為刻度的時候,任何人的希望都會消失殆盡。瑞德曾經告誡安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它是精神苦悶的根源。」然而倔強的安迪始終堅信著希望,沒有一刻不在構築著自己的希望,而且他一直試圖用圖書和音樂重新點燃獄友們的希望。
肖申克就如現實社會的一個縮影,那裡有最廣大的「遵紀守法」的市民,有橫行街市的惡霸,有濫用職權的當道者,有巧取豪奪的投機者,當然有潛伏伺機而發的智者。肖申克中生存體制又如當今社會體制,「痛改前非」的人一次次被重新投入黑暗之中,當權者干著骯臟的勾當卻會在公眾面前宣講「拯救之道」,似乎只有當性格沒有稜角,思想失去火花,被「體制化」的人們習慣逆來順受的時候才可以平安生存。影片中當瑞得「因沒有報告而撒不出一滴尿」時,伴我的不是發笑而是顫栗:體制可怕啊!老布在光明到來時因無法承受陽光的照耀而選擇死亡,那一幕,我看到的不是老布懸掛著的身軀,而是個性與思想的死亡。
「制度化」這三個字最大的含義,或許不是真正的體制,而是我們所依賴的生活習慣。平時,我們依靠習慣生活,也在超越著習慣,但最多可以有限度地實現個人的自由,就象安迪一樣拯救了自己,卻也拯救不了集體。瑞德一直在努力「改過自新」,卻又無助習慣性地生活著,最終在最後的每十年一次的假釋審查時,留給我們一段經典的台詞:
「我沒有一天不在後悔,但並非受懲罰才後悔。我回首前塵往事,那個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談談,我試圖講道理,讓他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但是我辦不到,那個少年早就不見了,只剩下我垂老之軀。」
我想瑞德絕不是對審查者說這番說,而是說給我們芸芸眾生。是啊,生在人世間的你我凡人,在不知不覺中,便會在習慣性的生活狀態中耗費掉自己的生命。很多時候,我們會說:如果能夠回到過去,能夠糾正那些走錯的路、做錯的事、說錯的話,該有多好!如此,我們會面對那些愛錯或沒有愛錯的人,會用所有的激情和真誠再博一次。可是,世上沒有如果,我們無法回到過去。
再次經歷了140分鍾聽覺與視覺的洗禮,沒想到這次依然被感動的差點熱淚盈眶,影片中真摯的情感讓我想起來了社會上流行的「四大鐵」,我想鐵窗肯定應該也算「同過窗的」吧!
《肖申克的救贖》無疑是一部勵志的傑作,影片的一切似乎都在表明:日常生活埋葬著所有的希望和夢想,以及對幸福、自由、友誼和愛情的感知能力。面對挫折、艱難、失敗,是消沉還是奮進,是堅持還是棄守,是偃旗息鼓還是勵精圖治,《肖申克的救贖》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
『肆』 戰狼電影的3000字影評
《戰狼》是一部佳作,火爆精彩。吳京演繹了一個經典角色,值得記憶。
軍旅題材歷來是國產電影中的一塊神秘之地,雖然小熒屏上不斷有值得關注的作品出現,但是大銀幕上商業化的作品卻鳳毛麟角。因此當《戰狼》出現之後,這部可稱做中國版《敢死隊》的佳作讓我們非常欣喜。吳京自導自演,披掛上陣,沒有過分誇張渲染,實打實的真功夫聯手英國動作巨星斯科特•阿金斯,將保家衛國的故事與正邪對立融為一體,看得人過癮不已。
影片中,吳京依舊扮演了一個「不走尋常路」的士兵形象。士兵冷鋒狙殺反派的弟弟,最終輾轉到了被稱為「特種部隊之中的特種部隊」——戰狼中隊,於是一場復仇之戰拉開序幕,與反派BOSS倪大紅的雇傭兵部隊上演了一場鐵血之戰。
眾所周知,動作電影近年來隨著西方施瓦辛格和史泰龍等演員的年齡老化,在好萊塢不敵超級英雄,已逐漸變成了夕陽紅般的致敬。反觀內地,吳京等一批當打之年的功夫演員還在奉獻著佳作,不過由於警匪和科幻在內地受到了限制,所以軍旅題材與動作電影的之間的融合成為了《戰狼》成為佳作的一條捷徑。
幸運的是在這部戲中,南京軍區為影片的拍攝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最終銀幕上出現數十輛現役的坦克和數架武裝直升機。再加上敵我雙方手中的各類型槍械,以及演戲中的信息化時代網路遠程作戰等精彩片段,都對我軍的實力一一作出了展示。要知道,這種國家軍事力量與商業大製作融合的做法其實早已有之,前幾年在《變形金剛2》中美國大兵摩天大樓間對抗霸天虎還歷歷在目。此番吳京就化身特種精英密林間追擊雇傭兵異常火爆。所以說,把握主流商業片的故事架構是聰明之舉,而各類型我軍的武器和戰術展示,也非常值得軍迷們一睹為快。
此外,編劇也很聰明的做了減法。故事裡,吳京扮演的冷鋒開篇就被設定為身手不凡,性格剛毅的特種兵戰士,沒有了此類型電視劇從零開始「打怪練級」的過程。這樣一來,故事的時間長度被壓縮,後半程成為了幾天之內解決的遭遇戰,沒有了連篇累牘的累贅之感。而男主角加入戰狼中隊過程,也用一場余男扮演的上司與冷鋒之間的對話解決,飲酒逗趣,可看性極強。幾位配角性格突出,方言不時引發全場爆笑,至於倪大紅那種陰冷的感覺也把握到位,整體上影片節奏明快,絕無尿點。這種人性化的處理豐富了冷鋒的角色性格,有人味兒,喜怒於色,愛恨皆有,不再是單純的棋子而是敢愛敢恨的純爺們兒。與余男心照不宣的感情戲也點到為止,彼此之間幾次戰場上遠隔千里的對話,更是成為了點睛之筆,增加了娛樂效果,也讓愛情戲充當的文戲值得一看。不過值得商榷的是,對於冷鋒的這個角色的挖掘只見眼前路,少了身後身,角色過去一筆帶過還是少了宿命感和厚度,期待在接下來有可能出現的《戰狼2》中揭開謎底。
除去場面的宏大專業,以及編劇的巧妙設計,動作場面應該是全片最大的看點了。先說3D效果。子彈呼嘯而來的出屏效果頗佳,叢林中不同方向突襲的打鬥空間感很出色。而且夜景戲的亮度好,比如那場《狼圖騰》團隊打造的點睛之筆「人狼大戰」,就將緊張的感覺體現得淋漓盡致。當然,吳京的身手依舊敏捷,那場與狙擊手之間的競速強調了身手之快;團隊連續制敵讓人感受到了武器使用的嫻熟和戰術多變;同斯科特•阿金斯的盤腸大戰極盡慘烈之能事,拳拳到肉;片尾升華主題的震天一吼,用「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勢讓每一位觀眾都熱血沸騰。
好男兒保家衛國不是口號,好電影感同身受才是王道!
所以說,對於這部《戰狼》而言,完全可以將其打造成國產片品牌系列開山之作。質量的出眾和吳京的個人魅力完全可以轉化為巨大的票房號召力。在銀幕上一戰到底,用國產版「敢死隊」的陽剛之美,成就一部鐵血傳奇!
『伍』 戰爭片都反戰,狂怒說了什麼(狂怒)影評
《狂怒》上線8.1分,不過其實我沒抱特別特別大的期望,首先戰爭片就不容易特別特別出彩,特別是講第二次世界大戰那麼久遠的故事,要真實還原戰場還要讓人覺得碉堡了,沒幾個億美金下來似乎很難搞定。戰爭片肯定少不了場面,而講場面,就只有講錢,《僵屍國度》就告訴了我們,講場面又吹小成本製作的,都是唬人,一戳就破。這個片子直到上映前幾個月都不太有消息,說明不是那種超級預算砸下來的片,導演大衛阿耶,拍過幾部7.5分左右的實力型片子,再看看陣容,布拉德皮特,希亞拉博夫,羅根勒曼,看樣子雖然可能不是經典巨著,但應該也不差。
片子看完,下來還去做了不少功課,因為作為軍迷,問題實在不少。總的來說,大多數問題還是能說得通講的圓。
說起本片,最大的觀影慾望當然非坦克莫屬,鼎鼎大名的保時捷公司生產的」虎式「坦克,雖為法西斯一方但卻有著無數「德迷擁簇」不是沒有理由的,米歇爾·魏特曼這種1V25的「虎式」坦克傳奇故事也許還將會被人們傳閱很多年。本片的最大亮點就是一輛號稱當今世界上唯一能開動的「虎式」坦克,以及四輛也是真傢伙的「謝爾曼」坦克。片子看下來,這五輛坦克主角確實不負眾望,基本表還原出「謝爾曼」打虎的九死一生驚險場面。畢竟真傢伙,這樣的片要不論為純粹「抗X神劇」首先就對道具要求很高,1945年你給整出個用T54之類改裝成的沒有交叉負重輪的「虎式」,一看就很糟心。
但是說實在片子看完,還是稍微給人一點「抗德神劇」的感覺,原因就在於高潮的十字路口阻擊戰這里。
都說美軍怕死,當然這都是誤傳,真上戰場了,除了義大利人這種奇葩之外,大多數還是正常的,沒有誰又比誰勇敢多了一個級別。十字路口阻擊戰這里從坦克中地雷就開始看出,刻畫安排的痕跡稍微有點濃,那半個小時幾乎沒有任何懸念,都能讓人預測到(除了兩個木柄手榴彈悶在艙里後皮特大帥哥居然還發型保持完好這有點意外的2)。美軍里肯定也有這種狼牙山五壯士一樣的士兵,守住十字路口,才能保護住後面2000多手無寸鐵的文職人員,但遺憾的是這種轉變稍微倉促了一點。男主從一個一路從南非殺到歐洲的老兵,嘴裡一直念叨著想活命就跟著我,要轉變為鐵血奔赴死亡的類型是肯定需要一些激烈變化才能自然過渡,這里堪稱本片的一大缺失。
總的來說,編劇的整體故事情節把握上也沒有太大問題,只是稍顯平庸了一些。
一輛坦克五個人,硬扛一個娃娃黨衛軍營倒也不算神話,因為畢竟現實里有個美國隊長原形的奧迪·墨菲,一人射殺240名德軍這種事就曾經發生過...
戰爭片有一個天然屬性叫做「反戰」,最後說一下中間那個讓一些人評論為「有些令人昏睡」的「愛情橋段」。
這個部分,我個人非常疑惑導演和編劇想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感情給觀眾。
給一塊巧克力就上床,這確實是當時打到德國後的歷史還原,甚至在東線蘇聯人還不給巧克力就那啥。戰爭中是談不上太多「道義」和「公理」的,《狂怒》的這一出男女戲,稍微讓人有些費解。坦白說,年輕的機槍手和年輕的艾瑪」表妹「這種事哪裡算得上真正的愛情,因為這事從一開始本質上就是通過武力軟脅迫搞的強奸行為。你以為看看手相就真花前月下了?你以為都是年輕人就不算強奸了?你問問那姑娘如果你沒拿著槍,人家讓你碰嗎。所以這就讓我感到很復雜,這一段在整部作品裡表現出來的,至少不是反面的「厭惡」這樣的情緒,那到底究竟是想說什麼?難道也只是簡單的歷史還原,做一個獨立客觀第三方的電影片段?
這是一部值得觀賞的戰爭片,這也是一部令人耐人尋味的「反戰片」。
人類本質上,就是動物嘛。特殊時期非常時刻,大腦會忽然消失,身上只有血液、腎上腺素,和性器官。
『陸』 求電影搞笑解說和影評節目,類似唐唐神吐槽和老濕視頻那種
暴走大事件,暴走一系列都很有意思。
『柒』 哈利波特電影影評
今天晚上去電影院看了哈六。看完以後感觸很多。很欣賞自己的殘忍,最後鄧布利多死的時候,盡管內心有很大的震撼,但是卻沒有哭出來,只是覺得這樣一個「壓抑」的結尾非常適合哈七的發展。
回來以後看到吧友們對哈六的意見褒貶不一,甚至有的都說出一些過激語言。其實,大家沒有必要為了這事而傷和氣。有人對導演不滿,對電影不滿。其實大家可以這樣想。「哈利波特」系列叢書,原著是西方人,導演、編劇都是外國人。英國的JK羅琳用她高超的想像力寫出了這一小說巨著,美國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憑借出色的特技手法,拍出了哈六。應該說整部電影都是由西方人的思想,西方人的理念來拍(除了電影裡面斯拉格霍恩Party上的中國燈籠)。因此,我覺得大家審視這一部電影,應該換一個角度來欣賞,從西方人的觀念著手,並不是只注重劇情,偏重劇情,整部電影就會顯得很水。
其實個人覺得本片的亮點有很多,有好多吧友認為本片刪掉太多的情節,諸如德思禮一家、霍格沃茨的激戰、鳳凰輓歌等。事實上,我們可以從一些細節處入手,去發現一些微妙的「修改」。
我在看電影前,在網上找了許多關於哈六的信息。到了真正觀看的時候,發現那些「信息」其實都是冰山一角。
【鏡頭一】開篇就有麻瓜咖啡店的女孩子問哈利:「哈利是誰?」並且向哈利質疑《預言家日報》上照片會動的事情。哈利的回答女孩子關於哈利是誰的問題:「他誰也不是。」
其實這一點就有所反映:哈利自己並不認為他就是所謂的「救世之星」。這只是後文的一個小小的鋪墊。這個情節也反映出了羅琳「人人皆英雄」的觀念。因此,盡管這個情節原著中沒有,但是我個人覺得這個鏡頭還是有意義的。
【鏡頭二】接下去就是鄧布利多帶著哈利去拜訪斯拉格霍恩的「房子」。這里發生的一些事情,雖然微小,但是反映出許多作者、導演的思想。
首先從小角度入手,(我說的話可能有點格式化)鄧布利多和 斯拉格霍恩 在 斯拉格霍恩所謂的「房子」裡面的對話就有一些有意義的語句。我記得一點。
①鄧布利多(指著被斯拉格霍恩偽裝得很混亂的房子)說:「那我們最好幫他們修復好。」②鄧布利多從洗手間里出來:「這本雜志(麻瓜雜志)能給我嗎?我很喜歡這種款式的毛衣。」
(台詞我記得不太清楚,大致是這樣)
這些對話,僅從電影角度來看,是增加搞笑的。但是對於那些沒有看過原著或者第一次接觸哈利波特的人來說,細心的人就能發現:巫師喜歡麻瓜的東西。這點能反映出鄧布利多親近麻瓜,屬於保護麻瓜的一類人。因此有人認為這些鏡頭是所謂的「無聊」,可是事實上它們卻有一些作用。
【鏡頭三】有吧友認為關於魂器記憶的三個片段太粗略。其實我認為這樣已經達到了效果。
① 鄧布利多去孤兒院看望少年伏地魔時,導演已經概明了重點:湯姆里德爾是一個有超能力的孩子。
② 斯拉格霍恩拒絕為青年伏地魔解答魂器的事(盡管這段記憶被篡改了),導演又點明:斯拉格霍恩在逃避,為後來哈利在海格的小屋與斯拉格霍恩的交流埋下了一定的伏筆。
③ 斯拉格霍恩為青年伏地魔解答魂器的事情,導演已經通過青年伏地魔的語言、神態闡明:湯姆里德爾製造了許多魂器。
綜上所述,這三段記憶所要表達的意向以及作用已經很完善了,已經達到了預想效果。但是據吧友們的想法,這些記憶應該更加具體一些。事實上如果記憶部分加重描寫,說的多了的話。會影響整個電影的結構。這部電影的主要色調就是灰黑色,給人一些陰郁的感覺。因此如果在回憶部分加重描寫。就會極大地加重了這一情調。因此,導演在「回憶」一塊的處理,在我個人看來,已經盡善盡美了。
【鏡頭四】我想大家討論最多的,也是最有爭議的一項就是鄧布利多死後的一些情節。
其實我在看電影之前,就聽說了葬禮被刪一事。那時我也覺得很不可理喻。因為在原著里,《白色墳墓》和《鳳凰輓歌》兩章是全書的重點。羅琳在寫這兩章的時候一定費了很多心思。所以,我在期待哈六的時候一直都期待著鄧布利多華麗的葬禮。
但是正如傳言所說,這一段真的被刪掉了。可是我個人認為。在整部影片的講述上,通過全校師生用魔杖驅逐黑魔標記一情節,已經完成了電影感情的表達(感覺一事非常難說,我想看過哈六的人在這個片段的時候一定會有些感觸,具體我就不說了)。其實這是一個伏筆,一個非常大的伏筆。看完全套「哈利波特」的人一定記得哈七最後的《霍格沃茨大反攻》。這個篇章其實就通過刻畫人們群起而攻之的團結來闡明團結就是力量這一事實。也達到了羅琳的寫作意圖——團結起來,就沒有驅散不走的黑暗。而這一情節正是通過了大家團結驅散黑魔標記,來暗示最後大反擊時候大家的團結。因此,我覺得與其花大錢去拍葬禮(聽說拍葬禮很費錢的),還不如用這個鏡頭描寫好,這樣一來既符合了電影的發展公式,也有了一個更深遠的意義。
【鏡頭五】本人認為最有伏筆的鏡頭——斯內普在天文塔地板下對哈利的一個「不要講話」的手勢。
其實我看到這個鏡頭的時候。真的可以說是要用拍手叫絕了。暫且不說這個鏡頭,在電影後篇——食死徒們離開霍格沃茨的時候,哈利對著斯內普大喊:「你這懦夫!」,而斯內普回擊:「別叫我懦夫!」這一情節,在原著里就是點睛之筆。在電影裡面,這一鏡頭當然是電影的最好收尾。然而斯內普在天文塔對哈利的那個手勢,其經典就經典在於它已經亮明斯內普不是一個懦夫。大家應該察覺到,斯內普在和哈利做完手勢後才上樓加入了食死徒。這也提前說明了其實斯內普一直在暗暗地保護哈利。如果大家沒有看過原著,我想大部分人看到斯內普用魔杖指著哈利時都會想:斯內普會殺了哈利。正是由於斯內普行為的巨大反差。也使這個鏡頭成了本片的一個亮點。
最後再說一些吧,有好多吧友都認為本片的情節上有一些不足之處。其實我個人覺得已經不錯了。有人覺得「記憶」一塊不夠重點,魁地奇比賽都沒看到哈利抓住了金色飛賊,德思禮家連露面的機會都沒有,鄧布利多的葬禮沒了,閃閃、多比、克利切、格里莫廣場什麼的全都被cut了。雖然有一些遺憾。但是就像吧友們說的,受經濟危機的影響,電影是會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大家要知道,電影裡面「記憶」片段一里,孤兒院門口50年前的英國老轎車是劇組非常不容易才弄到手的。製作一個簡單的魔法效果也是非常不易的,製作一個閃閃、多比更是要好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的時間。所以大家要學會知足啊,能拍出這樣的電影,實在已經很不容易了。
又話說有好多吧友對哈六的特效不滿意。比如魁地奇比賽看似草草了事,少了許多次要角色的登場亮相。但是我們看的電影名字叫《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而不是一場純粹的魁地奇比賽,不是來看演員陣容,更不是為了原著的情節而看電影。每一部電影都有改動。而電影的偉大之處便是在於敢於適當地改編原著,導演們懂得在哪些地方需要增添一些什麼,在哪些地方需要刪減一些什麼。這才是電影的看點。設想,要是所有的情節都照搬原著,那麼看電影還有什麼樂趣呢?如果哈六完完全全就像原著寫的,德思里一家的窘樣啦,魁地奇的驚險啦,鄧布利多的葬禮怎麼怎麼催淚啦。請問你還會期待哈七嗎?我想大家都不會吧,無非就是哈利千辛萬苦摧毀了六個魂器,最後一個他自己被伏地魔自己幹掉,然後伏地魔又被他自己傻掉了。這樣所謂「華麗」的電影,事實上它的主題是干癟的,精華早已被原著吸幹了。一般陣容太華麗的電影,比如《赤壁》、《滿城盡帶黃金甲》,陣容上是出奇的華麗,但是在主題上就有那麼一些不盡人意。我們看哈利波特,喜歡看電腦特技出的奇妙魔法,但是請記住,羅琳寫哈利波特不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用魔法伎倆唬大家,她是為了給大家闡述道理。而某些道理,只有我們自己才能體會。
其實看電影,何必為了電影情節爭個面紅耳赤呢?這些本身就是為了消遣嘛。況且,電影還要考慮到從沒看過原著和第一次接觸哈利波特的人。導演要確保他們在第一次看的時候能看懂大概的意思,不能讓他們看了一頭霧水,因此我認為電影已經達到了這一效果。大家都是看過原著的鐵桿哈迷,如果拍出來的電影我們都得花點時間去消化,那麼沒有看過原著的人豈不是在看天書了?
所以我認為,從意義、手法等來評論,《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不失為一部不錯的電影。人各有所好,大家也沒必要去為好與不好爭論了,電影拍好已經既成事實了。所以,還是希望大家坦然接受吧。
『捌』 《八佰》這部劇的影評怎麼樣看過的人都是怎麼評價的
這部劇在豆瓣影評目前打到了7.7分,有超過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打了四星及以上,目前看過的人都說好。
《八佰》作為一部民族電影還是值得去電影院一看。
『玖』 《狼圖騰》影評
蒙古人歷來以長生天為圖騰,確實沒有狼圖騰一說。
狼圖騰的說法是因為蒙古秘史記載中,蒙古人是蒼狼和白鹿的後代,狼是神靈的化身。但是也有不同說法,例如有的學說認為蒼狼和白鹿是兩個人的名字,還有說法為蒼狼和白鹿是兩個部族的名稱。
但我記得清清楚楚,老輩的蒙古人確實認為狼有神靈之氣的動物,對狼非常的敬畏,在老輩蒙古人的生活中有很多禁忌,例如我還記得,誰有不許說:沒見過狼。否則會有災難。
於是,狼圖騰就好解釋了:這里說的圖騰是一種修辭手段,指的是崇拜,這符合蒙古人對狼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