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中國電影影評

中國電影影評

發布時間: 2021-02-13 06:20:27

A. 什麼是電影影評

影評,是文藝評論的一種,是對各種電影現象進行分析和評價的文章。它主要是對蘊藏在電影藝術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及其思想意義的揭示、開掘,是對電影藝術創作規律的探索,並從中找出成功的經驗、失販的教訓。所以,好的影評,一方面可為電影的友展和質量的提高提供反饋信息,一方面又能幫助觀眾正確理解電影,培養和提高觀眾的藝術欣賞能力和健康的藝術情趣。

B. 影評人們說中國電影爛,但中國影評好嗎

說好的也有,說不好的也有,中國電影也有好有壞。
至於影評,都是人寫的,都是自己的想法,參考一下可以,當真的話,這么多影評,每個都不一樣,把那個當真?
影評也是一樣的,有好有壞

C. 關於愛國電影的影評

愛國影片《小兵張嘎》觀後感
誰不曾有過美麗的夢?誰不曾有過歡樂的童年?當你在明亮的教室里,你不覺得是一種幸福嗎?當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看完了<<小兵張嘎>>這部電影後,我的心就像大海的波浪,久久不能平靜。我被主人公嘎子哥那熱愛祖國、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我對他充滿了敬佩。
一提起小兵張嘎,想必大家都熟悉吧!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倍受人們敬仰。他小時候生活很苦,但為了改變人們艱苦的生活,他少時就參加了紅軍,他給紅軍戰士帶來了快樂。嘎子多次完成艱巨的任務,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敵人一槍,但他仍不顧傷痛毅然追擊。他有聰明的腦袋瓜,用一隻假槍就把敵人的首領捉了回去,為紅軍立了大功。我真佩服他的勇氣。嘎子的愛國熱情、機敏、滑稽、幽默、可愛、堅強不屈、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精神感動了我。
看完電影,我思緒萬千也想到自己,嘎子的形象總在我腦海中浮現。嘎子與我雖然是同齡人,拿自己和他一相比真是天壤之別,我顯得是那麼渺小,真是慚愧之極。
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我們生活在這科技發達的今天,可以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老師、父母對我們關懷備至,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奮發向上呢?哪又怎樣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呢?困難和挫折不僅在艱苦殘酷的戰爭年代,同樣也會出現在我們的學習中。我們只有像嘎子哥一樣,勇於挑戰困難和挫折,不斷努力,才能使逆境變為順境,從而到達理想的彼岸。
今天,我國已經步入新的歷史時期,加入世貿組織使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系更加密切,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情況、新問題。推進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更需要我們不斷弘揚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重振雄風,為人類文明與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回顧過去,我們雄心激揚;盛世年華,我們信心百倍;展望未來,我們豪情滿懷。滄桑的歲月已留痕,繁榮的祖國正興盛。這片熱土早已是天翻地覆慨而慷,龍騰虎躍今勝昔了。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愛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
牢記苦難的昨天,珍惜美好的今天,建設更好的明天。魯迅先生說過:「人類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柴,而結果往往是一小塊。」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今天的和平社會,我們不能忘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教訓。我們是充滿希望的青少年,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我們,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積極維護祖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要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祖國方興未艾的改革大潮中,一切要通過實踐去摸索,去開創。這就是新一代建設者的精神。我們要像張嘎那樣,做生活的強者,爭做祖國的有用人才。為了實現我們的光榮使命,我們必須努力學習,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人類的燦爛文化武裝自己,為創造更加輝煌的民族文化而盡心盡力,為祖國的持久繁榮富強貢獻力量。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我堅信,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祖國的明天,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經濟更繁榮、人民更幸福、國力更強盛,祖國的明天更美好。
愛國主義影片《太行山上》觀後感
影片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八路軍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史。影片真實地記錄了發生在山西的平型關、忻口等重要戰役,塑造了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獨臂將軍賀炳炎、愛國將領郝夢齡等革命家的光輝形象,生動地刻畫了崔隊長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軍勇戰日寇的壯烈場面,再現了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偉大民族精神。
影片給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氣勢磅礴來形容,伴隨著我們耳熟能詳的歌聲,用簡潔的直升機俯拍開門見山地給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盪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題,並用很好的過度手法銜接到國民黨陣地,並引出電影的主要人物——朱德。電影的層次分明,結構清晰,按照歷史順序將八路軍如何殲滅敵人的戰役一一列出,並適當地帶出部分愛國將領的名字,講述了老百姓與八路軍同仇敵愾,共同抗戰的歷史事實。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軍民魚水情是該劇的一個閃光點。從外國記者的視角看到中國勞動婦女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援八路軍;而擅長標槍的崔隊長則是投身到戰爭當中。一位國民黨軍官的一句話讓我們感到好笑又覺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還要我們軍隊干嗎?然而歷史恰恰證明了只有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才能取得抗戰的最後勝利。
影片中八路軍高級將領愛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畫得生動而又鮮明。大雪紛飛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崗。上前噓寒問暖,還把小兵凍僵的手放進自己的懷里全暖,最後還是自己替小兵站崗,讓小兵跑步熱身。這種鏡頭在影片中還有很多。看了讓人感動,從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偉人的高風亮節。
在這部電影中,我領會到什麼是真正的「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我們把握生命並敬畏生命,可生命對他們而言卻是不畏犧牲。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對無數個鐵血戰士宣布戰役勝利後,他們不約而同舉起手由衷的發出「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強烈激昂的吶喊。朱德的演講是那麼的振奮人心,簡短而又鏗鏘有力,戰士們的呼聲更是響徹山崗,這種怎樣的一種豪情壯志,有著這樣的熱血兒女,日寇的罪惡念頭想都不要想,有著這種鋼鐵脊樑,任何妄圖入侵的敵人都會受到正義的懲罰。在這發自肺腑的聲音里我感受到一種強大的民族精神。我確確實實被感動了,同時也激發了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懷。作為一名基層團幹部,更感覺自己肩負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在重溫那段歷史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中國的和平解放不惜犧牲一切的抗戰精神。作為生處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們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歲月,應該永遠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後繼為民族解放事業獻身捐軀的革命先輩。那段抗戰史是中華民族的豐碑,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魂。

D. 值得寫影評的中國老電影

霸王別姬,大話西遊,活著,可可西里,英雄本色,阿郎的故事,秋天的童話。

E. 2012電影影評

那也要看什麼電影啊,看什麼電影就會引起什麼樣的反映。本人也喜歡看電影的,呵呵~我喜歡看美劇
異能神奇超能力之類,或者英雄拯救人世界什麼的,有的驚恐的也不錯。
通常看電影會哭會笑,會感動,或者產生思想上的共鳴。
比如有的反映社會上的腐敗黑暗的,社會現實的等需要鄙視評擊,。
有的反映人生世間百態,或者反映出什麼道理真理的,很多都反映人性的片。
```````````有的是反映愛情親情啊,重要啊取捨啊珍惜啊等。
有的就是刺激大腦細胞的拉。
看你喜歡什麼樣的,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呵呵我也看過2012。場面挺震撼,那就是警示人們要愛護環境、保護環境、從小做起,匹夫有責。
杜絕污染環境的事情的,還有,朋友情親情之間什麼的,,社會現實呀,,大難各自飛,哎~人心否側,人性。。要環保咯,珍惜有限資源咯。科技時代發達不錯。

F. 客觀評論下中國電影為何那麼遜色

遜色不見得,好來片也是有不過數量源確實少,一些好片子特別是新人拍的,覺得不適合大眾口味又沒名氣,基本就不給排片。
硬要說的話觀眾和拍片雙方都有問題。
先說觀眾吧,我看來現在大部分人爆米花電影看多了,對他們來說大片=BOOM BOOM的爆炸 biubiubiu的特效 帥哥+美女。澳門風雲能拍三部很說明問題。看故事和理解能力一直往下掉,只要電影敘事不是時間線敘事,稍微來點插敘或雙線敘事就喊看不懂 拍的什麼玩意兒?若讓他們看記憶碎片這種估計到一半腦袋就炸了(因為這部敘事真的特別碎片)
然後就是導演這方的問題了,上面那段話可能會用「我看電影就是為了放鬆的 不想圖個樂子還傷腦筋」。
誠然,電影本質就是娛樂的,我不否認。但國外既有娛樂性又有藝術性的電影不是沒有,能做到二者兼備只能看導演的水平了。
而一部電影除開名氣好評外,最重要的還是賺錢。說真的,我也認為目前我們拍電影你若是認認真真的拍,嚴謹的拍 花費精力和錢弄出來一部,實在不知道會不會賠本,觀眾愛不愛看。所以劇本差一點,請些小鮮肉 美女來拍,就算他們演技差一點 拍出來口碑差一點,但最差 能把他們的粉絲錢賺了保個底。

G. 關於愛國主義片的影評

昨天有幸第一時間看了馮小剛的新片《集結號》,看完後只有四個字的評價:非常震撼!

1997年,那是一個冬天,有一位導演在中國內地的電影市場劃出了一個特殊的檔期,專拍賀歲片,第一部名叫《甲方乙方》,從那以後,每到歲末,他就要和喜愛他的觀眾「不見不散」,沒想到十年下來,還「沒完沒了」了。漸漸的,觀眾把他當成了「大腕」,把看他的賀歲片看作是去赴一場「夜宴」,但這個導演不滿足,他總是渴望突破,期待轉型,如果說那頓《夜宴》讓人吃完之後難免有「一聲嘆息」的感覺,那麼,這次吹響的《集結號》,則徹底圓了他的大片之夢。

《集結號》是一個有關退伍老兵的故事,就為一次到底有沒有吹響過的集結號,老兵失去了全連所有的戰友,十多年來他魂牽夢縈不得安寧:那是在解放戰爭的一次戰役中,上面的命令是一個連隊的戰士堅守4小時,以集結號為令撤退,結果等了12個小時集結號也沒有吹響過。於是身為連長的穀子地(由張涵予扮演)決定繼續堅守下去,結果47個戰士最終全部陣亡,但是一名戰士在犧牲前告訴他,他聽到集結號了,從此穀子地開始了尋找真相的過程……進入和平年代後,這47名戰士被定為「失蹤」,穀子地的後半生就在尋找47具遺骸、為追溯他們「烈士」的稱號而存活著……

看《集結號》前半部的時候,我腦子里總是不由自主地跳出斯皮爾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奧利弗-斯通的《生於7月4日》、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父輩的旗幟》的一些經典畫面:激烈的巷戰、濃郁的兄弟情、身殘志堅的老兵――看到最後30分鍾,我徹底繳械投降了,這還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中國式的抒寫人性之美、歌頌浩然正氣的大片,既與宣揚美國主旋律的好萊塢大片分道揚鑣,也與馮小剛過去嘻笑怒罵的市井小品漸行漸遠了――

戰爭題材的大片,中國拍過不少,早期的《南征北戰》、《紅日》、到前些年的《大決戰》、《大進軍》,全都集中表現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我黨我軍的英明決策,我們看到的基本上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愛國主義集體榮譽,是國家至上英雄無淚,可是,我們卻看不到戰場上的血雨腥風,看不到戰爭中人性的掙扎和迷茫,看不到小人物的孤獨和無助,看不到個體在戰爭中的作用和位置,《集結號》讓我們第一次看到了一個老兵——一個戰斗英雄傷痕累累的內心瘡疤,看到了在至高無上的集體榮譽下個人生命也不再是那樣的無足輕重了,47個弟兄,他們也是人,他們同樣需要得到社會的承認,穀子地尋找戰友遺骸的下半生我覺得比他在戰場上的視死如歸更為動人,在他不懈的找尋中,我看到了一種屬於真正的中國男人的脊樑,那就是堅忍不拔百折不撓,可惜從二十年前的「高粱地」之後,銀幕上的中國男人再也沒有如此高亢昂揚了。

感謝馮小剛,讓我們重新正視戰爭中個人的價值,也讓我們重拾對銀幕上中國男人的信心。感謝張涵予,塑造了一個具有愚公移山精神的銀幕硬漢,在「花樣美男」「窩囊萎男」橫行銀屏的今天,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剛強,一種堅毅,一種責任,一種緬懷。很慶幸,在那悠遠綿長的集結號里我們感受到了,在穀子地那堅如磐石的背影中我們也同樣深切地感受到了――

H. 電影《中國門》觀後感,600字

關於中國高考和大學生出路等題材的紀錄片,我曾看過同時出品於2007年的周浩導演的《高三》,和杜海濱導演的《傘》(描述上海地區大學畢業生求職壓力的第三段)。北京電影學院張獻民教授在一篇網路文章里,曾對福建武平一中拼高考的《高三》里關於中國高考這件事,表達了反感:「反感之盛,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無可逃避,此一生,彼一生,無可逃者,唯死亡而已。現在比死亡多一位,守在成人儀式上。」

幾年之後,王楊導演的紀錄作品《中國門》,把我們帶到甘肅會寧縣這個遠在大西北的知名高考狀元縣城,讓我們見識了匯集自四方貧窮農村孩子的會寧一中,如何從校長,老師到家長,將通過高考以冀望經濟脫困,階級翻身的層層壓力,加諸這批日夜苦讀的學生身上。其實,《中國門》在這個議題上的關注面,展開得更為寬闊。它不但紀錄那些徹底失去青春,只剩日夜背書的甘肅農民孩子,也將鏡頭轉到北京,訪查那些瑟縮在唐家嶺地區如貧民窟一般,只能在街頭干臨時工的來自外地的大學畢業生。此外,本片繼續帶我們前往上海,見證一位從小被迫學鋼琴的都市中產階級女孩的不快樂成長經驗,和一群帶著走路還不穩的寶寶的年輕父母們,在「高級早教機構」的幼兒班裡,參加讓幼兒可以更早地「更聰明」的收費昂貴的英語訓練課程。

一方面,我極為同意張獻民對高考的反感。通過高考窄門所編制的成功,翻身,出人頭地的「中國夢」,這個不僅適用於中國大陸,也遍及各個華人社會的,似乎一直醒不過來的連環噩夢。現代版的科舉機制,和他所繼續強化的封建價值和社會控制,正牢牢鞏固這一套念書、升學、高考的完美而封閉的系統里。現在,通過高考以改變個人命運的思維,還可以跟「中國崛起」以改變國家命運的論述扣在一起:貧窮階級通過考上大學,走向經濟發達的城市生活,而以「更快更高更強」作為不只奧運更是經濟建設指導原則的中國,更讓國家經濟發展成為唯一價值與意識形態,和農村活都市青年追求生命之小我和大我意義的絕對方向。

在《中國門》里,北京一位來自農村的青年堅定的說:「我覺得我不笨,也夠勤勞,我相信我以後一定會好的,所以我決定留在北京。」抱著如此「中國夢」的年輕人,和那些抱著「美國夢」的各國移民,一樣地可敬,也一樣地悲哀。他們認為大都會里遍地都是機會,只要自己肯干,終能有出頭的一天。他們無法看到今日美國或中國之資本市場的結構性剝削,早已讓大多數底層的勤奮勞動力,恐怕永難翻身,只能在階級化社會里原地打轉,甚至消失。

有趣的是,導演王楊在這部影片,以及他對作品的闡述里,透漏出他對高考的一種更為復雜、開放的觀點。影片確實清楚呈現了農村與都市青少年,同樣沉重的不同壓力,但是他認為高考帶來的生活噩夢,與它給農村孩子弟提供的希望與可能,是相伴相生的。因此,在導演如是的提醒下,我們也許應該暫時稍微抽離「這些孩子正在被新科舉壓迫得喘不過氣」這類立即的閱讀效果,以思考「高考」與「中國夢」的辯證意義;如果「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中國經濟改革,盡管帶來了資本主義與貧富差距加劇等各種問題,但許多可能{包括未來的政治改革)也得以從中發生的話,那麼,讓更多青年拼進大學這件事,不也能以同樣的邏輯,期盼在那些想通過高考以改變個人命運的人里,將有一小部分的人得到基進反思的機會,終成未來改造中國命運的隊伍?

我忽然想到一位目前在廣州媒體工作的年輕朋友,正式來自於甘肅嘉峪關附近的青年。這位令我敬佩的好友,高考勝出進入北大,來到都市求學、工作,但他自己早早建立了深刻的省思能力,能夠批判地看待自己的與國家的諸般問題,並且在平面媒體工作里,開始產生了無可忽視的影響力。《中國門》里那些凌晨五點半即湧入會寧一中開始背書的農村孩子,也極可能還藏著好些位將要真正改變中國未來的種子,值得我們在困頓中抱著期待。

(摘自「機不可失」cnex紀錄片影展場刊)

I. 愛國電影影評

愛國影片《小兵張嘎》觀後感

誰不曾有過美麗的夢?誰不曾有過歡樂的童年?當你在明亮的教室里,你不覺得是一種幸福嗎?當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看完了<<小兵張嘎>>這部電影後,我的心就像大海的波浪,久久不能平靜。我被主人公嘎子哥那熱愛祖國、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我對他充滿了敬佩。
一提起小兵張嘎,想必大家都熟悉吧!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倍受人們敬仰。他小時候生活很苦,但為了改變人們艱苦的生活,他少時就參加了紅軍,他給紅軍戰士帶來了快樂。嘎子多次完成艱巨的任務,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敵人一槍,但他仍不顧傷痛毅然追擊。他有聰明的腦袋瓜,用一隻假槍就把敵人的首領捉了回去,為紅軍立了大功。我真佩服他的勇氣。嘎子的愛國熱情、機敏、滑稽、幽默、可愛、堅強不屈、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精神感動了我。
看完電影,我思緒萬千也想到自己,嘎子的形象總在我腦海中浮現。嘎子與我雖然是同齡人,拿自己和他一相比真是天壤之別,我顯得是那麼渺小,真是慚愧之極。
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我們生活在這科技發達的今天,可以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老師、父母對我們關懷備至,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奮發向上呢?哪又怎樣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呢?困難和挫折不僅在艱苦殘酷的戰爭年代,同樣也會出現在我們的學習中。我們只有像嘎子哥一樣,勇於挑戰困難和挫折,不斷努力,才能使逆境變為順境,從而到達理想的彼岸。
今天,我國已經步入新的歷史時期,加入世貿組織使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系更加密切,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情況、新問題。推進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更需要我們不斷弘揚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重振雄風,為人類文明與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回顧過去,我們雄心激揚;盛世年華,我們信心百倍;展望未來,我們豪情滿懷。滄桑的歲月已留痕,繁榮的祖國正興盛。這片熱土早已是天翻地覆慨而慷,龍騰虎躍今勝昔了。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愛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
牢記苦難的昨天,珍惜美好的今天,建設更好的明天。魯迅先生說過:「人類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柴,而結果往往是一小塊。」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今天的和平社會,我們不能忘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教訓。我們是充滿希望的青少年,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我們,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積極維護祖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要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祖國方興未艾的改革大潮中,一切要通過實踐去摸索,去開創。這就是新一代建設者的精神。我們要像張嘎那樣,做生活的強者,爭做祖國的有用人才。為了實現我們的光榮使命,我們必須努力學習,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人類的燦爛文化武裝自己,為創造更加輝煌的民族文化而盡心盡力,為祖國的持久繁榮富強貢獻力量。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我堅信,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祖國的明天,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經濟更繁榮、人民更幸福、國力更強盛,祖國的明天更美好。

愛國主義影片《太行山上》觀後感

影片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八路軍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史。影片真實地記錄了發生在山西的平型關、忻口等重要戰役,塑造了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獨臂將軍賀炳炎、愛國將領郝夢齡等革命家的光輝形象,生動地刻畫了崔隊長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軍勇戰日寇的壯烈場面,再現了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偉大民族精神。
影片給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氣勢磅礴來形容,伴隨著我們耳熟能詳的歌聲,用簡潔的直升機俯拍開門見山地給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盪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題,並用很好的過度手法銜接到國民黨陣地,並引出電影的主要人物——朱德。電影的層次分明,結構清晰,按照歷史順序將八路軍如何殲滅敵人的戰役一一列出,並適當地帶出部分愛國將領的名字,講述了老百姓與八路軍同仇敵愾,共同抗戰的歷史事實。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軍民魚水情是該劇的一個閃光點。從外國記者的視角看到中國勞動婦女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援八路軍;而擅長標槍的崔隊長則是投身到戰爭當中。一位國民黨軍官的一句話讓我們感到好笑又覺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還要我們軍隊干嗎?然而歷史恰恰證明了只有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才能取得抗戰的最後勝利。
影片中八路軍高級將領愛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畫得生動而又鮮明。大雪紛飛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崗。上前噓寒問暖,還把小兵凍僵的手放進自己的懷里全暖,最後還是自己替小兵站崗,讓小兵跑步熱身。這種鏡頭在影片中還有很多。看了讓人感動,從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偉人的高風亮節。
在這部電影中,我領會到什麼是真正的「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我們把握生命並敬畏生命,可生命對他們而言卻是不畏犧牲。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對無數個鐵血戰士宣布戰役勝利後,他們不約而同舉起手由衷的發出「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強烈激昂的吶喊。朱德的演講是那麼的振奮人心,簡短而又鏗鏘有力,戰士們的呼聲更是響徹山崗,這種怎樣的一種豪情壯志,有著這樣的熱血兒女,日寇的罪惡念頭想都不要想,有著這種鋼鐵脊樑,任何妄圖入侵的敵人都會受到正義的懲罰。在這發自肺腑的聲音里我感受到一種強大的民族精神。我確確實實被感動了,同時也激發了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懷。作為一名基層團幹部,更感覺自己肩負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在重溫那段歷史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中國的和平解放不惜犧牲一切的抗戰精神。作為生處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們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歲月,應該永遠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後繼為民族解放事業獻身捐軀的革命先輩。那段抗戰史是中華民族的豐碑,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魂。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