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電影影評
① 千與千尋的影評
從前我對宮崎駿的認識十分膚淺,認為他只是個拍小孩子童話的電影導演,對他的動畫片一直沒有提起興趣。反倒是欣賞了所有的今敏的作品,驚嘆於今敏在光影世界中將現實與夢幻的完美結合。今年二月,在好友的極力推薦下,我看了《龍貓》,結果,徹底被這樣一個純真的故事打動了。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地,看了宮崎駿作為導演的11部作品中的8部。我這才意識到「動畫電影界的黑澤明」這一盛名絕不誇張。
宮崎駿的絕大多數作品雖然是關於小孩子的故事,但內容涉及冒險、鄉村生活、神奇生物、魔法、戰爭等。在共性之外,其題材有著極大地豐富性。在主題上,宮崎駿一直關注成長與環保的問題,藉助童話般的奇幻故事,以及形形色色人物的內在隱喻,反映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宏大主題。這些構成了宮崎駿動畫電影老少咸宜、享譽世界的原因。
宮崎駿的作品都是值得反復品味的。這部《千與千尋》我看了三遍,每次都收獲到更深的感悟。第二次是和14歲的弟弟一起看的,他說故事很有意思,但是不懂故事含義是什麼。這也許是因為宮崎駿在這部電影中為人物設置的隱喻太多,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難吧。
首先談談千尋的父母。通過千尋與父母的交流以及其行程中的表現,看不出這對夫婦有何獨特之處。宮崎駿並沒有對二人進行過多的描述,但在神隱餐館的那場戲,我們可以看出父母的角色代表的是人性中的貪婪。並藉助「貪吃化豬」的關鍵情節,引出整個冒險故事。
白龍原本是河中的神明,賑早見琥珀川。他是引領千尋進入神隱世界湯屋的第一個關鍵人物。作為「河神」,他代表的是自然,他與千尋的友誼象徵宮崎駿所嚮往的自然與人類的關系。白龍身上也體現一種自我迷失,在他的「本體」——河,被人類建築物取代之後,他用自己的名字作為交換條件跟隨湯婆婆學習魔法,以至於失去過去,同樣迷失自我。
湯婆婆與錢婆婆的形成一對對比。作為雙胞胎,兩人性格不同,追求更是不同。錢婆婆居住在沼底類似農庄的簡朴小屋中,勤懇勞動,安享平淡質朴的生活。湯婆婆經營湯屋,對於金錢的慾望永不滿足。但她同樣肯定勞動,千尋出色的接待了「腐爛神」,湯婆婆也沒有吝惜贊揚。這些雖然體現了她見錢眼開、利慾熏心的一面,但宮崎駿沒有把她塑造成壓榨勞動人民的「黃世仁」式形象。因此我不認為湯婆婆是絕對的反面角色,而且湯婆婆對寶寶的關愛表現出令人捧腹的可愛一面。
無臉男是《千與千尋》中最值得品味的角色了。他的初次亮相是在千尋會面白龍所路過的橋上,悄無聲息地出現又悄無聲息地消失。這一偶遇使無臉男對千尋產生莫名的好感。第二次千尋與他相遇,千尋為淋雨的無臉男留了一扇門。無臉男為千尋偷葯浴牌子是出於報答和討好。之後他效仿河神用假金子犒賞湯屋的人大吃大喝、沐浴享受,千尋用河神的丸子使他吐出食物和傭人、青蛙。恢復原貌的無臉男跟隨千尋去錢婆婆的住處,默默完成紡線的工作,並同意留在錢婆婆身邊。
無臉男偷牌子賞假錢,其實是十分孩子氣的討好旁人的行為,他實際是最天真無邪的。若說他代表貪欲,那麼劇中千尋通過與他交朋友而使他覺悟是不合邏輯的。他討好千尋和其他人是為了得到關懷和陪伴,錢婆婆給了他溫暖的歸宿。因此我想無臉男代表的是人類內心恆存的沒有歸屬感的寂寞。
主角千尋,初登場時與現實中10歲小女孩別無二致,甚至不那麼可愛。她任性地發著牢騷,膽子小小地過分依賴父母。但相對父母她身上有守規矩、無貪欲的品質。在為了拯救父母歷險中,她漸漸勇敢起來,懂得責任心,懂得感恩,收獲了友誼,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成長為少年榜樣般的角色。
這些豐富的角色共同編制出一段奇幻的歷險故事。雖然導演使用的是單線順序敘事,但依然使情節緊張精彩,敘事的直白令主題更為突出。相比《龍貓》的童真,《魔女宅急便》的輕松,《千與千尋》的主題更為深刻和復雜,但又不同於《幽靈公主》那般沉重。宮崎駿通過一個孩子的異域冒險故事,完成了多層次主題的表達,並依舊使觀眾保持愉悅的心情。歸結起來,《千與千尋》主要有一下幾點主題內涵:
主題一:提倡人與自然的和諧
縱觀宮崎駿的電影作品可以發現,環保是導演最愛表現的主題。日本本土的傳統民族宗教是崇拜自然、泛神的神道教,大和民族對自然的敬畏體現在其藝術的許多方面。以文學為例,與西方文學將視角聚焦於個體人不同,日本文學家更願意將人物置身於自然大背景中,進行遠景式描述。如川端康成在《雪國》中將駒子化於茫茫雪原,《古國》中的孿生姐妹置身於京都城鎮與山林的四季景緻中。
宮崎駿的電影繼承了日本民族傳統,並承載著導演自身的崇高信仰。研究宮崎駿電影的人都知道,宮崎駿憎恨現代社會對自然地破壞。這點最突出的體現在《風之谷》和《幽靈公主》中,環保成為最重要主題。《幽靈公主》甚至表露出導演的悲觀主義傾向。
而《千與千尋》在提倡人與自然的和諧時避免了激進論調,以更為平和的方式表達。
河神是被破壞的自然的第一個代表。因為體內沉積了大量的垃圾,河神渾身惡臭,被湯屋的人誤會為腐爛神,直到千尋幫助他排出污物才恢復真身;白龍最初也是琥珀川的神明,從劇情推測,曾經的琥珀川被人類的建築物所取代,才迫使他化身少年白龍與湯婆婆學習魔法;千尋剛剛進入湯屋時,人類的味道很容易被識別。在那個世界,人類的氣味被形容為「臭味」,這一設置也是導演對人類的嘲諷。
宮崎駿批判人類對自然的破壞,藉助千尋與白龍的友誼提倡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千尋幼時溺水,得琥珀川神力未死。多年後身為白龍的琥珀川忘記自己的名字但仍認識千尋,並幫助千尋拯救父母。白龍受詛咒,千尋為報恩勇敢挺身,白龍得到錢婆婆的原諒,也記起了名字。兩人彌足珍貴的友誼使各自得到拯救。
宮崎駿在《千與千尋》中沒有把人類與自然放到絕對的對立面,更沒有像《幽靈公主》那樣將二者的沖突尖銳化,使矛盾結局不可調和,而是讓千尋(人類的代表),與河神、白龍(自然的代表)成為互相理解和幫助的朋友。導演放棄悲觀陰暗的表述,期許自然與人類的和解,留給觀眾更為積極的結局,也許還是對人類抱有一絲希望吧。
主題二:諷刺人類的貪欲,強調勞動的價值
這一主題在片中表現得十分明顯。千尋的父母因貪吃變成豬,湯屋的員工們見錢眼開最終得到的只是泥土變成的金子,湯婆婆是利慾熏心的「典型」,這些都是宮崎駿著意批判的對象。相比之下,沒有貪欲的千尋保持了人形,拯救了父母,她拒絕接受無臉男的金子,也使無臉男最終醒悟。
宮崎駿是否定人類貪婪慾望的。他的很多電影表現純真的小孩子,排斥一個現實的利慾社會,而《天空之城》中受權力誘惑的穆斯卡成為宮崎駿電影中最大的反派,無疑表現導演對貪婪人性的鄙視。
諷刺貪欲的同時,宮崎駿肯定了勞動的價值。千尋初到湯屋,白龍讓她求湯婆婆給她一份工作,「你要說再辛苦也願意等工作的機會,這樣她就沒有辦法對你下手。」湯婆婆也說「如果你抱怨想回去,我就把你變成豬。」湯屋辛苦工作讓千尋更快成長,她的盡責得到河神的獎勵,那顆丸子也成了拯救無臉男和白龍的關鍵。堅持樸素生活的錢婆婆請千尋一行人幫助她紡線,說魔法做出來的東西一點用都沒有,靠朋友的勞動做出的頭繩能為千尋帶來力量。
在《魔女宅急便》中,魔女琪琪也要通過自己的雙手去勞動,自食其力,才能真正成長為魔女,《天空之城》的少年巴魯在礦場工作養活自己……宮崎駿認為在勞動中人類才能自我實現其意義,獲得成長。
主題三:讓孩子獨立成長,肯定「同伴精神」
關注日本動漫的人都知道,日本專門有一類「少年動漫」,最具代表性的是岸本齊史作品《火影忍者》。其故事簡單概括,就是「吊車尾」堅持不懈地努力最終成長為英雄。可見日本人所信仰的價值觀既是通過堅定不移的努力定能取得成功,獲得認可。成長,也是宮崎駿電影的另一關鍵詞。
宮崎駿電影的大部分主角也是少男少女,他不會把主人公設置為完美的強大的存在,而且父母角色經常是是缺失的。比如《魔女宅急便》的琪琪要離開父母獨自修煉,這就將兒童主人公置於獨立的境地,宮崎駿會在故事中讓主角經歷困難,最終得到能力的提升,思想的成熟。
千尋最初是個任性、愛哭鼻子、不懂禮貌的女孩,在湯屋的工作讓她學會獨立,懂得尊重,並通過自己的善良和決心拯救了父母和白龍,贏得大家的喜愛、認同與尊重。導演藉此為青少年樹立起一個值得學習的榜樣。
千尋在缺少父母的情況下得到成長,並且以自己的力量拯救了父母。在宮崎駿很多電影中我們可以感到,他是批判成人世界的,而且更願意孩子們獨立成長。
同時,宮崎駿也著重在電影中表現友誼。再說《火影忍者》,其主人公鳴人最初是成績倒數第一的「吊車尾」,但身旁老師和夥伴的支持和鼓勵是他成長的動力。《火影忍者》所宣揚的「火之意志」也同樣強調「同伴精神」。與此相似,《魔女宅急便》中麵包店夫婦和眼鏡男孩兒幫助琪琪成長,琪琪也在危難時刻救了朋友;《天空之城》的巴魯是保護希達並幫助她回到天空之城的關鍵朋友。而在《千與千尋》中,白龍、鍋爐爺爺和小玲的幫助使千尋安全的在湯屋容身,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歷險,之後千尋又收獲了無臉男、坊寶寶的友誼,千尋也改變了無臉男和寶寶,拯救了白龍。宮崎駿肯定了友誼在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主題四:認識自己,尋求自身意義和價值
來到隧道另一端的神隱世界,人會變得透明,連具有法術的錢婆婆也不可避免。我想這寓意在一個充滿誘惑的享樂世界,人的自我迷失吧。
白龍告訴千尋,不吃這個世界的東西就不會變透明。是不是意味著,抵禦住外界的誘惑才能保持真我呢?千尋和白龍在故事中「尋找自己」。像白龍所說,湯婆婆喜歡奪取別人的名字,忘記名字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這也許是說,認識自己才能獲得生活的方向感。
之前我並不喜歡讓一部動畫片蘊含過於深刻或沉重的主題,我希望動畫片都能像《龍貓》那般溫馨、純真、令人愉快。反映現實社會、人性之惡等令人產生反思的電影太多太多,有時真的想在清新的動畫片中松一口氣,但宮崎駿永遠不會像迪斯尼夢工廠。這樣一個有社會擔當,胸懷眾生的電影人,會把電影作品作為一把利劍,為他的信仰傳道,甚至作戰。
《千與千尋》也許並未反映宮崎駿所堅持信念的最核心部分,而我依然認為這是宮崎駿最優秀的作品。無論看多少遍,都能收獲純純的感動,提醒自己別丟了自己,在碌碌凡世中獲得一絲安慰。
② 2015春晚劉德華《回家的路》的節目觀後感100字數
說起來來一百字都難以涵自蓋其中的感觸……
回家的路,是一種相思的情愫,對家的眷戀和追求,說起來簡單,但是真正能夠和親人天天團聚
一起共享天倫的人是少之又少!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個家庭都多多少少看起來那樣不完美,而正是這種不完美和人們內心渴望完美的心形成鮮明對比,越發刺激人們的思念和感情。
回家的路,是一種幸福,在外流浪的人有一份牽掛在家裡,同時,家裡也有一種或老或少的孤獨等待的親情的安慰。
回家吧,讓親人們,讓天下所有渴望回家的人們一起擁抱幸福!
③ 《洗澡》的影評
《洗澡》影評:
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充滿了中國人特有的人情味.看完後最想做的事應該是好好的看看自己的父親,然後對他說:爸,你辛苦了!
影片里有很多值得深深思考的東西,關於成長,關於親情,關於表達,關於離開與回家.
記得看的時候心裡最大的感動來自那個有點弱智的弟弟,他的純真和直接是正常人無法擁有的.其實我們也是有過的,那些美好的感情.可是畢竟我們長大了,於是那些屬於孩子身上的純美就隨著時間慢慢的消失在我們的記憶中.於是我們成了一個正常的大人,而仍然沒有長大的就是"傻子".
影片說的是一個沒有母親的家庭的故事.故事裡的老父親開著一間澡堂子,就是老北京的那種最傳統,最有人情味的澡堂子.在這樣的澡堂里洗澡其實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了,更多的人是把這里當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溫暖的港灣,可以發泄的場所,尋找安慰的地方,甚至連自我都可以在這里重新喚回.這個家有兩個孩子,大兒子聰明優秀,長大後去了深圳工作,真是離家千里萬里.剩下老父親和另一個兒子呆在北京.另一個兒子是有點弱智的傻子,只有他一直陪在父親身邊.無論怎樣都不會離開家,離開生他養他的父親.可是北京和每一個中國的城市一樣都在進行著最快的城市建設,到處拆房子,到處大興土木.古老的傳統的澡堂要拆,代之以現代化的公寓和現代化的洗澡設備.一種文明和另一種文明的交替,充滿了讓人悲喜交加的復雜情緒.因為傻弟弟的一封只有畫的信,讓遠在最南方的哥哥產生了誤會回到了北京的家.於是故事就此展開,哥哥與弟弟,聰明人和傻子,看著看著很難分清到底誰是聰明的,誰是傻的.用另一種價值評判標準的話,我覺得二明是幸福的,他是"聰慧"的.我甚至替大明悲哀,也是替自己悲哀,如此正常的成長竟失去了那麼多的快樂,還有純真,自然,直接,感激……..種種的情感我們都在失去,其實我們是不想這樣的.
聰明的人自以為聰明,很大的程度是因為懂得為自己著想,懂得掩飾和遺忘.而二明似的傻子就不懂,他永遠停留在童年裡,有一個成人的軀體卻裝著小孩的靈魂.小孩總是和父母寸步不離的,在小孩的心裡父親永遠是高大的代名詞.象徵著安全,溫暖,幾乎和家一樣的讓人放心,二明和父親就是這樣的.每天都過得很開心,在父親的眼裡這個孩子盡管不"懂事",但是他畢竟是自己的孩子.而且只有他是不會離開自己的.兩個人在北京過著相濡以沫的生活.相比之下,大明成了一個陌生人,他回到這個家,在起初的時候顯得那樣的格格不入.他代表的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一種新的文明,他的思想也和澡堂的傳統與古老迥然不同.他和父親有明顯的代溝,他的離家對父親來說畢竟是捨不得的.可是沒有辦法,孩子長大了總是要走出去的,告別童年和少年,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在這個社會上立足.成家立業,也作父親,也當一家之主.這個時候對自己的老父親的感情已經變了,或許在很長的時間里不曉得如何面對父親.與此同時,父親對自己卻沒有變,他還是把自己當孩子的.無論怎樣在父親的心裡孩子終究都是要受保護的對象.這種錯位造成了影片里某種悲劇性氛圍的必然因素.
有時候我常常想到底成長意味著什麼?成長的不可抗拒到底我們為之付出了多少代價?在二明的臉上我們很容易看到滿足和快樂,對他來說生活如此簡單,只要有父親和澡堂就是一切.他沒有更多的慾望,沒有深沉的情感.世界在他的眼裡是純粹的.這讓我想到了村上春樹的一本小說"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小說中的"世界盡頭"就是一個絕對的純粹世界,人沒有心沒有慾望,男女可以相親但不能相愛.這樣的世界註定會被摧毀.沒有心的話同時也就失去了感覺,快樂和悲哀都感覺不到.人成了一具行屍走肉,那是多麼可怕的事.幸好二明不是,二明是有心的.他可以感受溫暖和愛,他也感受著痛苦.當他在父親逝去後幾天才猛然醒悟並且大聲對哥哥說"爸爸犧牲了!"時,讓看的每一個人都為之動容.誰說這是一個傻子?誰說傻子什麼都不會?其實在二明的心裡,他明白著一切.父親和澡堂對他來說就是家啊!
大明和二明,一對兄弟,兩個世界.聰明的未必值得慶幸,而傻的未必應該悲哀.在很多時候,我們其實是羨慕傻子的,因為他們簡單,直接,純粹;所以看"洗澡"的同時也是在看自己的生活.我們必須走出原來的家,可是我們是否還找得到回家的路?
④ 電影《親愛的》——觀後感(100-200字)
《親愛的》是一部好電影,但它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去接受故事的牽引。我們都太焦慮了,以至於無法意識到自己丟掉的是什麼。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有電影裡面那些人物的經歷,但是光影的魅力,就可以讓我們在兩個多小時內,去感受另外一場人生,然後審視自己。電影的深度不在於導演或編劇將細節挖得多麼深入,而在於,它落在我們的心頭到底有多重。陳可辛導演的電影,不會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也不會給予大家一個明確的答案,他就是一個旁觀者,鋪開了一切的問題,讓我們自己去尋找「回家」的路。
離家的路有千萬條,回家的路只有一條。希望我們都在那唯一一條路上。
⑤ 《熊貓回家路》影評
由華特迪士尼和穎動傳媒聯合推出、新銳導演俞鍾執導的《熊貓回家路》將於月8日在內地上映。該片在四川卧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實地取景,講述了孤兒小盧和一隻意外與熊貓媽媽分離的小熊貓之間,由同病相憐到心意相通的動人故事,而在於小熊貓相處的一段時間里,小盧也對人生有了更深的體會。影片的拍攝,頗為興師動眾,光是扮演小熊貓的熊貓演員就有六位之多,可以說,這部影片不僅是給小朋友的禮物,也能讓熊貓迷大飽眼福,值得期待。
看點一:六個熊貓演員和一個熊貓主角
電影界有一句老話:不要跟小孩和動物演戲。意思是這兩類演員可愛起來不要命,太能搶戲。《熊貓回家路》偏偏就是用這兩類演員當主角,而且動物主角還是動物中的可愛極品——熊貓。
影片中的熊貓叫胖胖,是只半歲的野生小熊貓,本來在熊貓媽媽的養育下過得開開心心,卻被一心想把它捉回去做研究的科學家追得迷了路,然後幸運地被孤兒小盧收留。在動物園見過真熊貓的觀眾都知道,熊貓都是懶傢伙,不是吃就是睡覺。而《熊貓回家路》里的胖胖卻非常活潑,甚至有點頑皮,很有點小脾氣,算是熊貓中的表演藝術家。
為了讓胖胖有如此表現,劇組可是用了六隻小熊貓輪番上陣,因為這些熊貓寶寶都舒服慣了,根本不愛動彈,光是一個熊貓爬樹的鏡頭就用了費了好大力氣才拍成。當然,我們看電影時就能坐享其成,看熊貓胖胖的各種花式表演。
看點二:童星原島大地出色演技
片中和小熊貓胖胖成為生死之交的孤兒小盧由中日混血童星原島大地扮演。原島大地今年11歲,他三歲那年就參加選秀節目並開始了演藝之路。四歲時在《母親快樂》一片中與李麗珍演對手戲,接下來在《忘不了》中扮演張柏芝的兒子,因其演技自然生動而大出風頭。
在《熊貓回家路》里,他是父母雙亡的孤兒,被獵人老陳收養,性格非常內向,在冒險救了熊貓胖胖之後,他才又開始出口說話。原島大地把小盧由最初的孤獨封閉,到後來的真誠可愛,再到最後的勇敢深情演繹得極具說服力。
看點三:以情動人無反角
《熊貓回家路》中沒有真正的反面角色,這就需要影片有另外的推動力,而這個推動力就是情。養一隻熊貓當寵物,這顯然是件快意到奢侈的事情。但小盧和小熊貓胖胖之間卻並非主人和寵物寶貝之間的關系,而是平等的朋友。胖胖被科學家和獵狗追得墜下山崖,落到大河裡,上岸後已經全身虛脫,小盧發現它後,把它藏到了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摟著它給它取暖,然後給它配製食物,還跟它聊天,為它吹笛子(雖然看起來這給胖胖帶來不小的負擔),友情在人熊之間萌生。
在此之後,小盧還痛苦地做出正確的決定,讓胖胖跟熊貓媽媽重聚,這些都令人感動。影片在此之外,還有條隱藏的感情線,那就是小盧和收養他的獵人老陳,老陳看起來只知道讓小盧干這干那,實際上,他真正了解小盧,而且像父親一樣愛他。
看點四:來自迪士尼的主創陣容
迪士尼是靠兒童電影起家的,至今仍是好萊塢大公司中最擅長拍攝兒童和青少年題材的公司。到中國後,迪士尼顯然沒有扔掉這個看家本領,其與國內電影公司合作拍攝的《寶葫蘆的秘密》在2007年暑期檔就大獲成功。
這次迪士尼仍為影片提供很大支持,並接過影片的海外發行重任。影片的編劇兼製片人劉偉儀曾在迪士尼工作多年,參加過《變臉》、《巨猩喬揚》和《空軍一號》這些大片的製作,另一編劇尚洛賓也是好萊塢資深電影人,最有名的作品是《G型神探》。影片導演俞鍾執導過《我的父親母親》和《香巴拉信使》,他有兩個特長,就是擅講感情故事和善於開發小演員的潛能,對俞鍾來說,《熊貓回家路》這樣題材的影片顯然是他一展身手的最佳舞台。
看點五:絕版壯美景色
《熊貓回家路》的故事發生在四川的熊貓棲息地,所以劇組自然會跑到卧龍自然保護區以及著名的四姑娘山取景。片中,景色非常壯美,既有險峻又綠意盎然的峽谷,又有急流、吊橋,可以說,之前還沒有哪部故事片里收錄了如此壯觀美麗的卧龍風光,而在五·一二大地震後(地震前,劇組仍在卧龍補拍一些場景,但幸運地沒有人員損失),卧龍地區的地貌受損嚴重,而這些風光只能在影片中再現了。
⑥ 能讓人哭的電影!!!!!!!!!
《婚紗》,講親情的,我不知道你會不會哭,反正我哭了
《放牛班的春天》,講音樂內的,也很不錯容
還有一個韓國電影《和聲》也不錯,雖然是和《放牛班的春天》劇情差不多,但《和聲》我哭的比《放牛班的春天》還要多
《十個約定》講狗狗的,最後較感人
如果覺的不夠,再找我
⑦ 求《千與千尋》影評 800字
我來,我來,等等,馬上給你
沒有花哨的動畫技術,也沒有復雜的人物情節,它講述了一個類似於西方童話中《綠野仙蹤》的故事:千尋和父母誤入一個異常詭異的古鎮,父母變異為豬,處在被宰殺的危險境地,在湯婆婆的徒弟小白,鍋爐爺爺和小玲姐姐的幫助及自己的不懈努力之下,終於一家人團聚。即便如此,但作者的感情處理得很細膩,所以很感人,即使是在八萬神仙鬼怪登場的幽冥之地,也往往能感受到日本民俗中的世態人情之美。這也是本片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人不能不勞而獲,也不能沉迷於享樂之中。如同千尋的父母因貪圖美食而一發不可收拾,最終落到變成豬的悲慘境地。又如湯婆婆的寶貝兒子,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而面對錢婆婆的法術卻手足無措,變成一隻碩鼠,行動也要靠一隻蟲子來帶。相對於他們,善良勇敢的千尋卻在這樣一個世界,通過自我努力抓住機遇首先感動了鍋爐爺爺找到了工作,後又為河神洗凈身子得到了一粒葯丸,而這一粒葯丸也救了許多人。
千尋的父母在現實社會中就是那種貪圖享樂而不顧他人的自私的人,我想即便千尋將他們救回來也改變不了他們的本性,看完本片的同時也為千尋感到些許的心寒。而「無面人」則代表了社會中的另一群人,孤獨,寂寞,面對許多人的奉承,虛榮心膨脹,貪婪美食,最後體積越來越大。千尋,這個10歲的小女孩,只是社會中的少部分人,他們憑著他們一顆善良真誠的心拯救了許多像「無面人」、千尋父母這樣的人。
最終千尋是找回了家,而他回了家要歸功於她時時刻刻都記得自己是誰,有明確的目標。「千尋」是她的名字,而名字只是一個代號,最重要的是能夠認清真實的自己,不要向白龍那樣迷失了自我,搞到後來自己傷痕累累,所幸他還是在千尋的幫助下找回了自己。所以,只有認清自己才能獲得成功。
除了講述人生的道理,作者還不忘提醒觀眾們環保問題,和《百變狸貓》通篇談環保不同,《千》借河神來洗澡卻洗出了一堆垃圾來提醒觀眾們關注環保問題,實在是用心良苦!
作為一部帶有神秘色彩的動畫,在令人感動的同時給人們無限的思考,蘊含著許多的人生道理,絕對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好電影!
⑧ 高分!!!!!!!!求好的影評!!!!!
五個影評總有一個適合你
影評1
童年童話夢!
每個孩子,和每個曾經是孩子的成年人,都做過童話夢。在夢里,我們生活在糖果世界裡,這個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糖果和巧克力做的,這個世界是所有孩子的天堂。今晚,蒂姆波頓讓我見到了我童年時的糖果夢想。
什麼是視覺盛宴?大爆炸還是馬路大追車?那乾巴巴的視覺刺激?只有非凡的想像力才能創造出真正的視覺盛宴。從電影開始,我的嘴巴就幾乎沒有合攏過。 我沒有想到,我真的能夠看到我夢想中的童話世界。那巧克力瀑布,巧克力河流,糖果樹,奶油花,神奇的口香糖,可愛的松鼠,還有那奇怪的小矮人,都讓我沉浸在想像的天堂。這種被感動的驚奇我只感受過兩次,第一次是看哈利波特的小說,第二次就是看這部電影。我很喜歡魔幻題材的作品,但能在魔幻里找到自己童年夢想的影子,真是很讓我開心。
約翰德普的造型的確有夠奇怪,很喜歡他打結巴時拿出小卡片朗讀的樣子,很緊張很靦腆。有時他很聰明,有時他卻笨的像個小孩,多可愛啊,象極了我們童年心中的科學怪人。這種形象讓童年時的我總是又愛又怕的。當他第二次被會飛的電梯撞到頭的時候,我忍不住笑出了聲,笑得很響亮,象電視里快樂的查理。
電影里的內涵,我已經不記得了,對我來說那不是重點,那是給孩子看的。對我來說,這部電影喚起了我內心深處對童話世界的幻想,這才是最重要的。我們的世界太蒼白,需要絢麗的色彩來點綴。想像力的力量是強大的,也許它無法讓我們更加富有,更加有權勢,但卻可以讓我們的世界變得繽紛激揚。也許,我們已經被日復一日的文件和excel表格折磨的忘記了想像力是什麼,那我們就來看看這部電影,讓它來喚回我們的想像力。
打開夢想之門,彷佛看到一個人,笑盈盈的,那正是童年時的自己,拿著一個彩色棉花糖,幸福的手足無措。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絢爛的旅程
加菲貓曾經說,巧克力最大的壞處就是吃完了就沒有了。那麼,巧克力瀑布奶油山呢?還有一邊跳舞一邊做出天底下最好吃的巧克力的小人呢?還有會剝果仁的小松鼠呢?這樣一個世界是不是完美無缺?
那是鬼才導演蒂姆·波頓創造的一個世界。我們沒辦法想像,這部電影由另外一個人來拍會是怎樣。只有蒂姆·波頓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才會創造出很多男孩女孩夢中的糖果宮殿又不讓人覺得太幼稚太甜膩,在甜蜜之外,他還能讓人覺得驚悚!
蒂姆·波頓和編劇約翰·奧古斯特(《大魚》的編劇)非常忠實於原著,但是他們也在原書的基礎上做了改進,還加入了閃回,展現威利·沃卡的童年。當問題變成在銀幕上創造一個另類的宇宙的時候,沒有多少人敢挑戰蒂姆·波頓的想像力。
空盪盪的工廠
和很多兒童讀物一樣,《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也會給孩子們一個教訓,但那是在故事講完之後。
故事並沒有確定的城市和時間。威利·旺卡,一個超級古怪的男人,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巧克力工廠,製作全世界最可口的糖果。當他的競爭對手開始偷竊他的秘方,他突然關閉了工廠,解散了所有工人。
很多年以來,那間工廠一直空盪盪地站在那裡,從來沒有人進出過那裡。
沒有人比年幼的查理·巴克特對威利·旺卡和巧克力工廠更感興趣了。他和他的爸爸媽媽以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住在一間荒廢多年、狹窄的房子里。他最愛的爺爺喬,曾經為旺卡工作過,會給他講述巧克力工廠當年的故事。這時候的查理看著街角那個棄兒一般的建築,會有一些感慨,一些嚮往,那間巧克力工廠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秘密揭曉的時候終於到來。一天,沒有任何理由,威利·旺卡宣布要重開他的工廠———僅僅是一天———對五個幸運的孩子。每個幸運的孩子可以有一位家長陪同。每個幸運小孩都可以得到終身免費供應的巧克力,他們其中的一個還會得到巨額獎勵。所有的孩子們必須要做的只是在巧克力堆里找到五張金券。
這個宣布引起了巧克力銷售的瘋狂熱潮,也導致了五位幸運觀眾的產生———整天胡吃海塞的奧古斯特斯,吃掉了如山的巧克力之後終於靠著「勤奮努力」得到了那張獎券;被寵壞的薇露卡讓爸爸的手下買到所有的巧克力為她尋找那張獎券終於如願以償;整天嚼口香糖的薇爾萊特和沉謎於游戲的邁克也得到了黃金券,得意洋洋,還有最後一位———查理。查理的爺爺給了他零錢,只夠買一塊巧克力,而那塊巧克力里就有那張獎券。他們都將出發去參觀這個大工廠並見到神秘的旺卡先生。
絢爛的旅程
他們———也是我們第一眼見到旺卡的時候都大吃一驚。這是一個面孔白白、聲調高高、奇裝異服,留著華倫王子發型的怪人———這時候的強尼·戴普像極了邁克爾·傑克遜。
巧克力工廠的內部設計是鬼才導演蒂姆·波頓大展拳腳的舞台。對孩子們來說,這是一個世外桃源,有奶油山,又巧克力瀑布。這些只在童話里出現過,這些攝魂奪魄的場景真的讓人嘆為觀止。
在工廠里,孩子們知道了旺卡管理這個工廠的秘密。這個巧克力大亨從遙遠的地方請來一些小人,他們有著超凡的技術、充足的耐心和高科技的幫助,能夠做出世界上最美味的巧克力。這個小人一邊跳舞一邊做工,滿廠飛,那可真是了不起的工作。
還必須提到的一個非凡的場景就是在「堅果房間」里。神通廣大的蒂姆找到人,成功地訓練了20隻松鼠給胡桃剝殼。其它更多的動物則是用電腦設計出來。不管怎麼說,松鼠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聽懂人的話,要訓練它們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相信我,這種場景你在別的地方看不到。
那些熟悉這個故事的人們會知道下一步發生了什麼———孩子們被一個又一個地分散了,那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貪婪、調皮的小孩都受到了懲罰,那是旺卡早已知道的結局。
這部電影講述歷險,也講述愛與家庭,是今年這個夏天最適合一家人看的電影。
影評2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久違的童話……
蒂姆·波頓:我更傾向於拍攝色情片或其他的什麼片子而不是製造兒童電影。
我一直懷疑這到底是不是他的無間。
這個將哥特文化塞滿了電影他電影的各個角落之後,就算玩弄恐怖,也難以舍棄他的那份令人叫絕又充滿童趣的想像。就好比我們小時候的想像一樣,從來都是天馬行空。而當我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想像卻更多地被「理性」所束縛,以至於我第一次看到他的《大魚》,竟然有種難以理解的感覺。
關於「哥特」風格的童話
成年人已經漸漸的淡忘了童話。
當十年前蒂姆·波頓折騰出偶片《聖誕夜驚魂》的時候,就幾乎確定了他後來大部分電影所走的風格,詭異而不失童趣,甚至是浪漫。因此,詭異和浪漫往往在蒂姆·波頓的電影中並存。比如骷髏王子和他的聖誕派對、剪刀手愛德華和他的雕塑、蝙蝠俠中那幾乎天馬行空的城市、斷頭谷中的小幽默……
而這種詭異和浪漫並存的風格,卻往往就是我們幼年所熟悉的那種歐式童話。
然而在電腦特技越發發達的今天,我們卻難以在熒幕上看到一部純粹的童話作品,就連迪斯尼也將童話逐漸塵封在那些年代久遠的膠片中,一個尚有童話味道的《哈里·波特》系列也逐漸開始更多的完弄特技甚至將恐怖元素塞滿了影片的各個角落,我們幾乎很難想像還可以從熒幕上看到色彩艷麗鮮明的童話故事了。
因此這不得不感謝還有蒂姆·波頓這樣一個孤獨的偏執狂的存在。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其實就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故事簡單到老套,無非就是一個善良的孩子最後得到了意外的財富,而影片也如傳統的童話一樣,對貪婪、自大、好強、任性這些童話里所不喜歡的性格一一做出了不大不小的懲罰,最後當然是最完美的結局,無非也就是告訴大家一個最淺顯的道理——只有善良,幸運之神才會關顧我們。
關於影片的色彩
做為一部童話色彩極濃的影片,色彩無疑是很重要的。影片的色彩方面是公認的優秀,裡面的幾個橋段都是對如我這樣對色彩敏感的人來說是一場盛宴,比如剛剛開始的巧克力草地,還有那間白色的,都是松鼠的房間,以及在電梯里看到的漫天的煙花……而與這幾乎滿工廠絢麗的色彩相比,主角威利旺卡的臉確是慘白的,整個工廠的周圍也是白茫茫陰沉的灰色。因此,與那「快樂」的巧克力相比,威利旺卡的慘白立刻讓我們感覺到了他的孤獨;本應該比那神秘的巧克力工廠更有活力的城市卻因為色彩的「缺失」反而顯得有點詭異恐怖——蒂姆·波頓用簡單的顏色對比,便將他在此片中所隱藏的憂郁和孤獨顯露無疑。
關於影片中的父親
在蒂姆·波頓的代表作中,總是不難找到其「父親」這個角色的身影,較為我們熟悉的便是剪刀手中那個去世的科學家、大魚中那個充滿幻想的父親、以及現在《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中的牙醫。對於蒂姆·波頓為何喜歡在影片中表現「父親」這個角色,我想,用他的訪談最能體現:我的父母都已經死了,所以我也找不到答案。那些事情深入到你的生活里,你的電影里,你試著解決自己的問題,然後你意識到,那些創傷會永遠伴隨著你,所以,某種程度上,這些事情重復發生。不管我多麼努力地想把這些想法從我腦子裡面趕出去,他們始終在那兒。
關於強尼·蓋普
好萊塢一直有幾個我非常喜歡的「導」+「演」的組合,斯皮爾博格和湯姆·漢克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和馬蘭·白蘭度、再者就是蒂姆·波頓和強尼蓋普,蒂姆·波頓似乎是最能挖掘強尼·蓋普那種天生「如詩人般憂郁」般的氣質。這部片子從客觀上來看,強尼·蓋普的角色相對比他和蒂姆·波頓合作的顛峰之作《剪刀手愛德華》中的表演是無法比的,但如果說強尼·蓋普沒有給人多少出彩之處甚至於僅僅是本色演出的話那也過了。強尼·蓋普在影片中除了一如既往的表現其憂郁和孤獨的氣質之外,我們還可以更多的去注意他對那些孩子的厭惡,懲罰時的無辜表情以及那種隱隱的幸災樂禍,都讓我們覺得這個擁有大巧克力工廠的傢伙其實還是象個孩子,當那些倒霉的孩子一個個在小矮人們同樣幸災樂禍的歌曲後一個個被拉進加工廠恢復時,我宛如從強尼·蓋普的臉上看到我們小時候偷偷在沙地挖了個小坑後看到自己討厭的人一腳踩進去後的那種興奮。而這種表情出現在強尼·蓋普那張白皙的臉上時,他的那種近乎於封閉的孤獨越發顯得明顯。
關於結尾
文章的結尾和電影結尾的看法,還是有蒂姆·波頓的原話來詮釋吧:純凈和簡單讓人逃脫命運的懲罰……
因此,巧克力工廠比廠外的城市來更為得美麗。
影評3
尋找生命里遺失的美好
剛剛看完《查理和他的巧克力工廠》。最後一句話說威力·旺卡得到了最好的禮物,那就是家人,甜美人生莫過於此。我開始並不知道這是一部親情大片。若是知道,一定不會下下來看了。
我抱著上好佳玉米花對著電腦細細欣賞,看著看著就流淚了。看著小查理,看著小查理的爸爸媽媽提前買好生日禮物巧克力給查理驚喜,看著全家人一起滿懷希望的拆開巧克力,看著查理與家人分享甜美又奢侈巧克力,看著小查理的爺爺拿出最後的私房錢給查理買最後一塊巧克力,看著小查理跟爺爺的希望再次破滅,看著查理最後拿著獎票從商店奔跑回家分享快樂,看著查理想出賣彩票換錢讓家裡過的好一點,看著全家6人集體堅持讓查理去巧克力工廠,看著其它個4的得獎的孩子每一個都有家人的疼愛與支持,看著別人的熱鬧,電影里寒冷的冬天就寒冷到了我心裡,淚就嘩嘩流下來.
孩子們的喜怒哀樂都無時無刻的與家人緊密聯系在一起,親人永遠感同身受。但是沒有親人來與我感同深受。每個人都有心裡那塊柔軟的地方,一觸碰,就隱隱的疼。那種童年的心情又回到了腦海里,像威力一樣,那些記不得的感受就那樣又間歇性地侵襲你的大腦。有些溫暖,你永遠也沒有。親情是人世間最珍貴的感情吧?可惜那不屬於我。電影里說的甜美人生我享受不了,是遺憾還是痛?現在對親情這個詞也麻木了,我更相信友情愛情。但是我現在也的確認可與接受此乃人生之缺口,不可彌補之缺口。我有的只有自由,除了自由可以供我揮霍以外,我想,我還擁有孤單,飄零的孤單。每個人都是這樣不完整,我想是吧。
查理的奶奶在與查理擁抱的時候說: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的事,查理。
結果當天晚上奇跡就發生了。
是的,人生也是這樣,本來就很不容易了,甚至是有些悲哀,但是必須心中有美好的憧憬,懷有那麼一點或大或小的希望,才會變得更有意義一些。哪怕希望之後是更大的失望,但是沒關系,隨之而來的,是更大的希望。希望與失望交織,生命才更豐富多姿。
得到獎票之後,全家人興奮的時候,查理說,有個阿姨要買他的彩票,我們需要的是錢,而不是巧克力。查理寧願放棄自己的夢想為家人解決眼前的經濟問題。全家人開始沮喪,我想除了沮喪之餘,更多的是那種家人之間的關愛與對查理的感動吧。這時外公說了一句相當經典的話:外頭錢多的是,每天都有新鈔在印。但這張獎卷,全世界僅有五張而已。以後也不會再有了,只有傻瓜才會放棄獎卷要前那種俗氣的東西。你是傻瓜嗎?隨之而來的就是全家人的繼續興奮。背景音樂可開始激昂。
現實社會中,大家都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積極或者是不得已的盲目追求金錢。我一向不欣賞拜金主義者,由此帶來的比較極端的結果就是我沒有什麼積蓄。因為我覺得賺錢是為了花出去。花錢比賺錢更開心。鈔票,世界上到處都是。但是有些東西,世上僅此一件,所以我們應該加倍珍惜。不要把錢看的那麼重要,就算你看的再重,那些錢還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去忽視金錢的重要性,把焦點轉到那些你需要並且值得你珍惜的東西上吧。哪怕是一個玩偶,一張老照片,一幅字畫,一件古玩,一雙鞋,一本書,某個有特殊意義的物件更或者一個人。
威力是個很成功的人,擁有夢想,擁有事業,擁有成功。但是起初他並不快樂,因為他沒有擁有他努力去迴避的親情。威力最後回去看望了老牙醫父親,父親通過威力完美的牙齒認出了兒子。威力的人生開始變的完整。因為威力彌補,把握,擁有了他不小心遺失的美好。
你呢?你遺失的美好在哪裡?你能找回來嗎?這需要勇氣,相當相當大的勇氣。
影評4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滿是糖果
糖果,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東西,是快樂時光。輕輕剝開彩色的紙,小心翼翼地放進嘴裡,身心頓時愉快了起來,笑臉也綻放開來。記得小時候,媽媽把裝糖果的罐子放得很高,每次踩著椅子,踮起腳尖也夠不到。 所以,身高變成了我最大的障礙,很想自己的個頭一夜之間長高,能像媽媽似的伸手就夠到了糖果罐,可總也長不高。等到有天身高達到觸手可及糖果罐的時候,那個罐兒已經失去了光彩,沒有了吸引力,也許為了兒時的夢想,會象徵性的拿出一顆,勉強舔舔就丟進垃圾桶了。
很難想像孩子要是吃不到糖果會是什麼樣的感覺,看著其他小朋友都有糖果吃,而自己手裡的糖果卻被爸爸丟進了火堆,五內俱焚還是撕心裂肺。有句俗語「大人嘴饞時,咽口唾沫;孩子嘴饞時,咽口血」,孩子的世界是簡單的,慾望也是單一的,所以就會很巨大,如果連唯一的慾望也被遏制了,會很可憐。所以威利·旺卡就將糖果的慾望堅持了很久,直到自己生出了白發。
這部電影是以孩子的視角去感受的,所以人性的善惡都是直觀和明了的,而濃重的色彩差異和時而出現的歌舞場面,也很符合兒童片的格調。故事從一座神秘而受歡迎的巧克力工廠發出的五張幸運金券開始,這張金券是邀請券,得到這張金券的孩子可以在周二去巧克力工廠參觀遊玩,而且還會有一項神秘的大獎。孩子的慾望唄刺激了,瘋狂地期望得到金券,整個城市都圍繞著金券歸屬津津樂道。查理只是這座城市裡一個不名一文的窮孩子,破爛的衣服、露著大洞的房子、上街幫人擦皮鞋賺錢,可上帝偏偏眷顧好人,他得到了一張金券。
電影里有兩個主要場面,一個是查理的家,破爛、灰暗,卻其樂融融,充滿愛和歡樂,第一次看這個家我就很喜歡,溫馨彌漫在每一個角落,鏡頭也運用得很柔和。另一個場面是查理的巧克力工廠,五顏六色、奇特龐大,是孩子們的天堂,工廠里的所有東西都是用糖果做成的。五個家庭的五個孩子有各自的家長陪同下,走進了這個夢想工廠,在這里功利的爸爸培養的蠻橫的女兒,為她的張揚跋扈付出了代價,還有溺愛的媽媽培養的貪婪的兒子,虛榮的母親培養的好勝的女兒和呆板的爸爸的憤怒的兒子,這些人在查理的考驗下,統統受到了懲罰。而善良的爺爺和懂事的查理通過了各種考驗,卻放棄了大獎,因為大獎和親情發生了矛盾。而威利 旺卡也在查理的幫助下,找回了屬於自己的親情。
我們很多時候因為自己的慾望而隨手丟棄了親情,以為那根本是微不足道的,也許是因為親情得來太容易,所以就不會珍惜,可哪有一個人能失去親情而不會感到難過的,親情才是我們快樂的根本,只是我們很少注意。
影評5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鬼才導演的可口童話
《查理與巧克力工廠》是一部充滿絢麗色彩與美妙音樂的可口電影,在聲色和表演等多方面都表現的很出色。如果非要把這部電影與1971年版本的《威利旺卡與巧克力工廠》做比較的話,就如同拿黑巧克力和白巧克力做比較。同樣的美味,但又各有其自己的特色。
因為被認為是1971年經典的重拍片,導演Tim Burton在遭受了並不理想的首影票房和影評之後逐漸的收到了越來越多的支持性反饋。其實整部電影並非是重拍,而是成功的回歸原作小說。原作小說的作者Roald Dahl曾經參與了1971年影片的製作,但迫與製作方的壓力,電影被拍攝成歌舞劇並偏離了小說的本意思。作家一氣之下拒絕了製片方對故事結尾的拍攝權,所以在1971年的影片中我們沒有看到神奇的玻璃電梯。
Tim的這部巧克力工廠。影片不僅忠實於原作,同時整部影片都蓋滿了Tim Burton這位鬼才導演的印章:離奇古怪,黑色又不失幽默。在不偏失小說原本意圖的前提下,將故事重新挖掘和發展。
故事圍繞著主人公查理,一個生活在貧窮但充滿關愛家庭中的孩童。當神秘的巧克力工廠主Willy Wonka向全世界宣布:將邀請五位從巧克力中獲得黃金門票的幸運兒童參觀他工廠的消息時,查理沒有報很大的希望,因為他每年只能在生日那天受到一份Wonka牌的巧克力。當然作為一部兒童電影,他最終極其幸運的獲得了參觀工廠的門票…….
一個仿若童話故事般的開場。同時一起參觀工廠的還有其他四個孩子:好吃的德國小胖子,有錢人家的小公主,好鬥的嚼口香糖冠軍以及一個電視迷小子。在一起參觀Wonka漂亮而奇特的工廠過程中,她們一個接一個的因自身的缺點而受到了教訓。於此同時,Oompa-Loompas(工廠中的小矮人工人)則表演了一場又一場精彩的舞台劇。每個有缺點的孩子都得到一首屬於他們自己的MTV。可以說只有Tim Burton才能想到這樣的點子,也只有他才可以做出這樣絢麗的效果。
小說原作者的遺孀說如果他丈夫在世的話一定會喜歡Johnny Depp (剪刀手愛德華 加勒比海盜)扮演的Wonka。 Depp絕對是扮演Wonka 的不二人選,在外型上優雅而詭異。又如同一個並未完全成人化的大男孩,不同於常人的表情和感情。Depp在片中將小說里Wonka的不善交際表演的更深一層,變的性情更加古怪。也許是因為導演Burton給Wonka虛構了一段童年經歷,一個太多專業精神的牙醫父親和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大牙套。這些原作所沒有的背景使Depp所要表現的Wonka非常的孩子氣,有時很自我而略顯幼稚。雖與原作小說中的Wonka相比相差不遠,只是多了一份適當的神經質,一份缺陷,但卻讓角色在片尾的感悟時變的更加充分恰當。
影片的主人公,最後幫助Wonka領會到親情含義的查理是由現年13歲的Freddy Highmore(Five children and it 2004)扮演的。Kate Winslett(泰坦尼克)曾經在同樣有Depp的電影《Finding Neverland》中與其合作過,是她推薦Highmor出演的查理這個角色的。不得不說Highmor是一名很有天賦的童星,他的表演實在是很吸引人,演繹出一個甜而不膩的,不需要過多討好就可以打動觀眾的查理。這個清純的小孩子完美的平衡了Depp怪異的Wonka. 讓觀眾被刺激的夠戧時可以平靜一下心情。
對於想看Depp帥氣扮相的觀眾恐怕會失望了,片中的Wonka不僅脾氣古怪,頭型也讓人不敢說出「可愛」二字來。本片也並不同與一般童話電影般那麼的溫馨美麗,片中的演員和場景有時讓人覺得冷的很。這也是本片與1971年版本暖色調的一個區別,沒有表現太多的溫馨浪漫和甜美。但世界本來就是這樣,並不是每個人都美麗,美麗的同時也就預示著危險。片中的幾段音樂都很精彩,而結局鏡頭則又提醒我:這是部Tim Burton的童話,不是迪斯尼的。
⑨ 多莉去哪兒的影評
昨天和朋友M看了《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看到某些情節時,我聽到旁邊的她在抽泣,我也在無聲的流淚。
她的短期記憶喪失綜合症,就記不起來過去,甚至剛剛發生的事情,剛剛說過的話也不記得,這讓她產生了很大的恐懼,總覺的一定要有人一直幫忙自己才可以做到一些事情。比如在進入管道之前的猶豫,簡單的「左轉左轉再右轉」她都記不得。就算是這樣,她還是活了那麼大,一直走在尋找父母的路上。
小多莉撲閃著大眼睛,看到一條魚就問,請問你知道我爸爸媽媽在哪兒嗎?有的人完全不理,有的人好心的會追問一句,你爸爸媽媽叫什麼,長什麼樣,在哪兒,聽到這些問話的時候,小可憐不得不承認「你問到重點了,我也不知道」。天生的缺陷,讓她對自己很自卑,覺得是自己的錯,「對不起」成了她的口頭禪。
⑩ 電影《回家的路》觀後感一篇
前天下午觀看回家來的自路。某廣告說,《回家的路》是范冰冰和杜汶澤出演的激情戲。看見激情兩字,游魚難免浮想翩翩。
其實不是那麼一回事,電影其實是小孩子找媽媽的故事。
媽媽在那裡,家在那裡,孩子路笑被內心最深處的渴望牽引著走在回家的路上,找到了家。
愛人在那裡,家在那裡,男人牙醫(杜汶澤演)順著本能按著幸福的指向走在回家的路上,找到了家。
可是電視主持人(范冰冰演)呢?她有沒有走在回家的路上?電影顯然以貌似喜劇的口吻批判美女主持人,被名利湮沒了人間最根本的親情,甚至母子之情也被她炒作成收視率游戲。毫無疑問,這個女人迷失在回家的路上。
電影的主題不錯,看起來比較溫馨,但是遺憾過於作假,感覺「假」是因為電影太想拿孩子來煽情了。同時,電影所批判的問題已經老掉牙了,什麼「名利害人」,道德正統家的言論,全無新意。
現在的電視台,動不動拿情感東西來直播,以至於婚外戀啊,失戀啊,情感挫折啊的人特別多,個個都象是愛情戰場中的失意英雄。游魚一看到這些,汗毛就哆嗦。電影最大可取之處,以此為切入點,展開喜劇故事進行批判。其他的,僅僅打發無聊時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