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棘影評
Ⅰ LOL關於猴子、雷恩加爾、以及荊棘之興的問題,大神評論,大坑圍觀
齊天大聖
天賦符文和一般的半肉符文一樣,物理輸出類。
自選技能:點燃+閃現或疾跑
主Q或者主E,W作為前期的一個逃命技能。
Q有破甲功效,E能提升攻速,如果實在不知道主哪個,QE平衡也不錯,個人建議主Q。
出門裝布甲+5紅,別的裝備很少考慮,這個英雄太脆皮了,上單貌似很弱。
其實,這個英雄很強,個人認為並不弱,這個英雄重在破甲這一功用,把對面破甲,那麼對面比自己還脆皮,在配合一些連招,3級以後可以壓制對手。
比如對上慎、瑞文、武器,不要先手,這些強勢的上單英雄往往認為猴子比較弱,所以對面會用技能磨血,突進技能對你施放,這個時候立即開W隱身,側走或者前沖,躲過對面的技能,然後A對方一下,迅速QA,E,E技能是提升攻速的,所以你這一套連招一共是5下連擊,對面還要和你拼的話是不明智的,Q技能是破甲,對面血量降低比你快。要想多打對面一下,利用A+Q,要再A完之後立即接Q,不然A到半途變成Q了,少A了一下,Q完之後再A,這就是經典的連擊,對面沒技能的話,基本要跑的,E過去之後的傷害很高。
哪怕是對上薩克斯之手也不能先手,只有按我上面的操作才能剋制對方,而且不落下風。
大招的開啟一般是E過去A一下就可以開大了,盡量把所有人擊飛,攪亂對面陣型,停下後AQA隱身(可以不隱身),等E技能回復,這時候你是殘血的,等E技能也是為了收對面殘血人頭。
前期重點是發育,到6級有大的情況可以遊走,沒大就老實的發展。
順便說一下W的使用,逃生的時候朝前走,開W迅速後退或者側走入草叢,就能跑了,大部分都能騙過對手。
有一個辨別是否W的方法,就是開W後,人物會不自然的抖動一下,高手用小位移也能做出這個效果,走很小一段位移基本和W的抖動是一樣的,當對面認為你開W後,他們追擊,距離遠了,你就可以逃跑了,他們追上你後,開W側走或者按上面的操作,很大程度上能逃跑。
出裝:忍者鞋+殘暴之力+冰錘+反甲或者女妖+輕語+狂徒+阿塔瑪
或者:忍者鞋+三項+狂徒+阿塔瑪+輕語+重生,這個是順風,三項很難出
出輕語的目的是破甲,加上天賦符文的破甲,可以到70左右的破甲,再加上殘暴...
把破甲這一功能加到很高的程度,中後期沒有任何問題。
傲之追獵者-雷恩加爾
這是一個不用藍而且缺乏逃生技能的強力輸出英雄,只有在草叢中才能發揮全部能力。
需要強悍的操作意識,不然團戰容易死。
打野能力強,可以刷爆野區,上單能力弱,各種被gank掛掉,各種打不過對面瑞文、武器。
天賦 21 9 0(攻擊天賦)或9 21 0(移動天賦)
符文:攻擊+護甲+成長魔抗+攻擊精華(3移動精華、2移動1攻速)
自選技能:懲戒+疾跑,或者點燃+閃現
建議打野,打野刷的快,升級快,gank能力強(有特定條件)。
這個英雄不用藍,W加狀態和回復生命,對比其他同類英雄,缺乏了正常的突進技能,容易死,註定要冷門。
主Q副W,但是E也是一個重要的技能。
Q的AD加成很高(1.0),所以攻擊符文和天賦是最好的。
Q是這個英雄的最好的輸出技能,AD加成高,尤其是怒氣值滿之後,輸出很強力,冷卻時間也很短。
W加護甲和魔抗,尤其是怒氣值滿後,提供15%的生命回復,同時是一個群體的魔法傷害技能。
E技能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以給人減速和傷害,怒氣值滿後,可以禁錮對方1秒(一般不用)。
被動技能是一個突進技能,利用草叢在一定范圍內,突進過去。
R大招也能簡單,進入隱身狀態,可以突進和逃跑,並且回復怒氣值。
如果怒氣值很少的情況下,團戰的時候,利用E集怒氣,接觸後QW,不斷A對方,如果掉血過快,利用R逃跑,可以說團戰是相當不怎麼給力,這個英雄重在打野和抓單。
gank是非常強的,集4個怒氣,接觸對方用E,這個時候怒氣集滿(技能重置),接觸的時候QAQ(可以Q2下),開W,追擊,接著E,這就是一套連招,也是這個英雄的主要用法。
簡單的說,就是4個怒氣,EQ(技能刷新)AQW追擊E,這套連招有2個Q,傷害超高。
另一種面對有突進技能的英雄,2(或3)個怒氣,用EQ(W)刷滿怒氣,再E,這套連招有2個E,拖死對方。
上面連招也可以5個怒氣開始。
R也是gank的主要技能,但是相對來說,用來逃跑還是不錯,這個英雄沒有逃生技能啊。
出裝:忍者鞋+小冰錘+2多蘭+大冰錘+大飲魔刀+重生+狂徒
或者:忍者鞋+智慧末刃+冰錘+阿塔瑪+大飲魔刀+狂徒
或者:忍者鞋+黃金之心+小冰錘+智慧末刃+冰錘+蘭頓+輕語或飲血+自然或重生(蘭頓不錯可以減速)
順風出三項+飲血+狂徒或重生,注意一般是不出專屬,由於沒有逃生技能,專屬提升空間不大,還不如黃金之心。
荊棘之興
主Q副E,W用作眼。
出裝:法師鞋+帽子+冰杖或者虛空之杖+沙漏+帽子或者大天使
或者:法師鞋+帽子+遠古意志+沙漏+虛空之杖+重生
法師出裝是高法穿高法傷,高端基本不出時光,時光看似強大,沒有法穿輸出少的可憐。
而冰杖附加了一個減速的效果,己方多控的時候不用出。
虛空之杖是最好發法穿裝備,法師必出,不然成了高法傷打不死人。
沙漏提供護甲和法傷,另外有3秒無敵,用於法師保命。
記得帶上2個藍,或者打掉藍buff,用在自己身上,利用QE磨血。
雷恩加爾輸出很強,也見過一些高輸出的裝備,最好的還是半肉出裝,飲血+冰錘,之後出個重生和輕語,不用出很好的攻速裝備,不是一個很合格的刺客。
打上單的時候,基本被對面抓的死去活來,沒有逃生技能,到6級之後,被薩克斯之手各種殺,這個英雄最好打野發展。
Ⅱ 獅子王的影評
《獅子王》是一部可以伴隨著人成長的電影,它給人帶來的感動,回味是深刻而長久的。 小時候第一次看它就哭了兩次,一次是穆法沙死去辛巴絕望的呼喊,一次是影片結尾辛巴重新站在榮耀岩上,萬物復甦。當然小時候也許更多的是著迷那些生動活潑的形象,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多次的回顧,發現《獅子王》帶給我的已不僅僅是聲、色的豐富,還有心靈的深深震撼。 故事的背景選在了充滿生命力的非洲大草原上,壯美的草原把愛、責任、成長、生命輪回這些具有深遠意義的主題烘托成了一部宏大的史詩,展示了一個新生的壯闊世界,讓我們體驗到愛與冒險的生命感動。這種內涵超越了任何文化和國度,因為人類無法改變自然規律,而愛則是人類永遠追求的情感。 之所以說這是一部伴隨著人成長的電影,是因為從影片中我們能看到自己的成長。就像主人公辛巴一樣,幼年無憂無慮,調皮而勇敢,昂頭高唱「i will be lion king」。後來受到叔叔刀疤的背叛和陷害,流浪他鄉。在絕望之時,遇到了丁滿和彭彭,體會到了友情的珍貴。而與娜娜的巧然相遇使他收獲了愛情。在巫師法拉奇的開導和父親靈魂的召喚下,辛巴終於鼓起勇氣去面對過去,承擔屬於他的責任。當得知真相後,他所表現出來的憤怒和無畏,再現了父親身上的王者風范。最後,他站在榮耀岩上,帶領族人開始了新的時代。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從年幼單純到成熟事故,但無論如何只有在堅強的經歷過人生道路上的種種不幸和荊棘,才能真正明白友情的珍貴,愛的美好,才能從容得分清是非,感受生命的意義…每當感到失落時,我們應該想想辛巴的成長,「You can』t change the past.」但是你可以為未來做好准備。 《獅子王》帶給人內心成長的共鳴,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生命規律的新的思考。正如影片中所說「Everything you see exists together in a delicate balance.」「Look at stars. Simba,The Great Kings of Past are looking down on us from those stars. So, whenever you feel alone, just remember that The Great Kings are always be there to guide you. And so will I.」 總之,《獅子王》對於我來說實在是太重要的一部電影,我希望有一天能真正去感受一下非洲大草原的生生不息,回味這段故事。當面對我人生中的挫折時,說一句:HAKUNA MATATA… 另:電影音樂的製作是由世界頂級音樂製作人艾爾頓·約翰
Ⅲ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
對於大導演斯皮爾伯格,不少人是這樣對其定義的,《辛德勒的名單》之前,斯皮爾伯格只能拍些商業爆米花電影,但是《辛德勒的名單》之後,斯皮爾伯格在商業片和文藝片兩花齊開,沒有什麼他駕馭不了的。
由此可見,《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本身的優秀。
也就是說,斯皮爾伯格用這個關於人性救贖的故事,表現了人性的多變性,它可以在一時間成為戕害人類的惡魔,同樣,因為某種惻隱之心的瞬間感召,他又可能會成為道德接受洗禮的善人。
Ⅳ 《冰與火之歌》中的荊棘女王眾人為什麼評論智商和謀略很高,我現在看
1.曾設計讓珊莎·史塔克嫁給維拉斯·提利爾,並阻止過瑟曦·蘭尼斯特與維拉斯的婚回約。
2.而且在小答玫瑰出嫁前,特意調查了喬弗里的為人,為了不讓小玫瑰受喬弗里的虐待,聯合「小指頭」培提爾·貝里席下毒謀害喬佛里·拜拉席恩。
3.小玫瑰及其兄長被大麻雀囚禁後,拒絕了瑟曦的請求,獨自尋求營救方法。
4.小玫瑰被瑟曦的野火燒死後,聯合多恩沙蛇准備對抗瑟曦,並且接受龍母的聯合計劃。
Ⅳ 青木瓜之味的影評 要求1500字左右 網上都沒有正經的影評
記不清是小學還是中學的時候,只記得是在一個酷熱的暑假。那時候家裡的電視還沒有換成現在的大彩電。還是21英寸的黑白。電視不太清晰,畫面總是出現小雪點,聽起來有呼呼的雜聲。
我忘記了是個什麼節目。只記得是炎熱煩躁的午後,我一個人睡不著。開著電視打發時間,突然看到關於一部電影的介紹——《青木瓜之味》。那個節目雖只簡單介紹了梅,以及幾個木瓜的畫面。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那時候電視上並未放那部片子。電視那時候是我們唯一的媒介。所以,於那時候的我並無機會看到這樣的片子。時光總是在人不經意間悄悄流逝了,轉眼間我也大學畢業參加了工作。雖然時去已久,可青木瓜之味的畫面總在我腦袋裡回盪。我總是會想起梅出現那一瞬間,那個羞澀的表情。木瓜濃郁的乳汁滴落在綠葉上,梅剖開青木瓜時那個陶醉的表情,一瓢滿滿的金銀剔透的籽┅
今年的夏天很熱。也許因為如此,我常常處於異常煩躁狀態。總是無法安心的工作,無法靜下心來閱讀一本書,無法美美的品嘗一部電影。終日惶惶然,焦慮叢生┅
我懷著兒時美好的記憶,開始了青木瓜的電影之旅。
故事在黎明開始,十歲的梅安詳坦然的忙碌著。看著梅端菜上樓我有點著急,擔憂。也許是看中國大院小媳婦的電視連續劇看多了的緣故。總看著看著就心底里荊棘叢生。以為又要發生一場血腥暴力的毆打。隨著劇情的深入,我的擔憂慢慢的散去了。少奶是一位極其和善堅強的女人。有個和梅差不多一樣大的女兒在少爺第三次出走回來的前一天生病死去了。少奶看著梅就感覺像自己的女兒一樣,很是疼惜。在梅的眼中世界是美好的。梅的美好從她的每一個動作體現出來,從她洗手時候的表情,她的簡單的微笑,她看世界的眼睛。總是給人無憂無慮的感覺。看到這些,不僅讓我想到了我的童年。我想每一個人看到梅心裡就會湧起一段回憶,或是小時候調皮貪玩的自己。或是遇見傾慕的人那個瞬間,羞澀,期待,渴望┅
長大後的梅變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卻絲毫沒因年齡的增長摸去她身上的光輝。她依然像小時候一樣善良,一樣勤快溫順,好奇天真。仍然痴迷的看著這個世界的一切。在少奶一個人抄持家務家勢敗落以後,疼惜梅的少奶決定把梅送給大少爺的好朋友當女傭。正是這一轉折,開始了梅真正羞澀的愛情。
少奶的丈夫是位明間音樂家,常常帶著家中的財物不辭而別,可少奶並不埋怨他,總是默默的一個人抄持著家務,帶著幾個孩子等他回來。無論他出去多久回來,少奶都是高興的流下淚來。並無半句責怪的話來。他曾因桃的死心裡愧疚而留在妻兒身邊。可在一個戒嚴的夜裡,他還是撒謊帶著家中所以的錢財走了┅看著少奶躲在牆角哭,讓人忍不住的心疼。她的隱忍,她執著的等待,她的包容┅當今的女性很難有幾個做到的。我不知道,在面對愛情的時候,假如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這樣的不幸。我們是應該學著少奶的態度對愛情多一份包容,執著的等待。還是┅只是,我想我一定做不到少奶那樣的包容與等待。不知道什麼時候,等待,本應該說是用美麗來形容的,卻變的煎熬。
劇中主講梅之外還另穿插了一段愛情。在姥姥的丈夫死後一直忘不了他,那位姓唐的老伯向她求過婚,希望姥姥能嫁給他。可姥姥不肯,與是他就天天跟著她,即使她搬幾次家。可在七年前桃死了以後(桃也就是她的孫女)就不肯再下樓,天天在遺像面前誦經。他幾次在門口張望,只為了看她一眼就是滿足。她請求梅把姥姥帶下來天井邊走走,她甚至能從梅口中聽到一點關於姥姥的消息就能高興一陣子。這樣的無私,這樣的守侯┅也許在現在的我們看來,不現實,只是導演一廂情願的美好幻想。可陳英雄導演的這一美好幻想,卻迷倒了天下數萬人。這個故事真正迷人之處在於這個美麗的幻想在我們每個人心中。
整部片子給人很安靜很祥和很美好的感覺,片子看著很真實,素麵朝天的梅,青翠的樹葉,濃郁的木瓜汁,長鳴的知了,跳動的青蛙,濯枝潤葉的雨水┅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類似於默片,沒有一句多餘的台詞。大段大段的音樂穿插期間。多以畫面和音樂表現人物波濤起伏的心情。電影看了讓人心情平靜,電影中多處動植物的特寫,讓人感覺世界很美好。
電影所表達的愛情。與現在這社會的快餐愛情形成鮮明的對比。如今這個社會太過現實太過毛躁,人們都風風火火的忙碌著,若不是哪個生物學家要搞研究會仔細的觀察那些動人的動植物。平常的我們一定難得觀看一次,生活的壓力與快節奏,讓我們忘記了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忘記了停下腳步來欣賞身邊的一處風景。我們一味的向前奔跑著。我們習慣了快節奏高質量。甚至有一天愛情也被我們的快節奏高質量同化了。我們總是在忙碌著,急急忙忙的向前方奔去。也許,等我們有一天跑到了終點的時候才發覺,最美好的其實是沿途的風景可是,我們已經錯過了。
推薦心緒煩亂的年青人觀看,我相信。這部電影看了,能讓你們對世界有更多新的認識。
說實話,看完這部片子後我有些不敢寫評論。我怕我拙劣的文字玷污了電影的美感。我今天是鼓了很大勇氣,誠惶誠恐的寫了這篇個人感想。
Ⅵ 求兩篇電影的影評。急用。隨便什麼電影都行
影評:《致青春》昨日青春今日傷痕
嚴格地說,《致青春》是兩個人的作品。導演趙薇的樂觀、活潑以及小小的惡作劇心理,造就了影片的青春戲;編劇李檣的細膩、敏銳,成全了影片的心理戲。今天已經高度社會化的大學校園,過早地培養出了不少「成熟」的學生。但在上世紀90年代,校園之牆還是一堵防衛線。《致青春》花了不少的篇幅來呈現出走後的坍塌感,然而青春還有餘燼之熱,在催促著人們奔向理想方向。
看完電影後半部分的最大感受是,青春時期是最適合激烈表達感情的時候,而有過這種激情燃燒之後,就再也不會心生漣漪——看看鄭微後來是怎麼對待重新回來找她的陳孝正,看看韓庚飾演的林靜如何對待他的追求者。
趙又廷與韓庚,一個為出身貧賤而自卑,另一個因看到父親愛上鄭微的媽媽蒙上心理陰影。在青春的兩頭,前面是童年不能承受之重,後面是中年無法面對之尷尬。唯有青春,唯有那段沒心沒肺、敢愛敢恨的青春,才是生命中最熱情的歲月。但青春卻如篝火,燃燒得越旺盛,成為灰燼的速度就越快。所以,形容青春用「終將逝去」這樣的描述再合適不過。
按照目前電影市場最流行的喜劇元素來看,《致青春》一個也不少,甚至在年代感的營造、戲劇沖突的設置、角色表現完成度等方面,均體現出不錯的水平。如果想在影院獲取一場歡笑,《致青春》不會令人失望。趙又廷飾演的陳孝正呆板、嚴肅的外表與其孩子氣的言行,製造了差異感很強的「笑果」;客串午夜電台主持人的韓紅是令人笑到胃疼的「彩蛋」;男生宿舍里的糗事令人心領神會……
《致青春》完全可以採取《泰囧》式的喜劇狂歡,把搞笑進行到底,最後來個好萊塢式的大團圓結局,這樣似乎更符合觀眾的期待。但這部電影還是試圖把社會的切面呈現出來。在後來的情節里,《致青春》放棄了繼續逗觀眾笑,轉而去思索人生的價值、生命的意義,以及情感之於人的重要性。鄭微以啤酒祭奠阮莞,陳孝正以回歸救贖內心,林靜以努力想換回愛的能力,朱小北以遺忘告別過去……他們得到了許多,也失去了許多,無法用成敗來形容。生活的真相就是這樣,於殘忍之中奢侈地品嘗點滴甜蜜。
《致青春》對於沉重部分的把握,不會影響到只圖來影院找樂的觀眾的心情。「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內心充滿歡愉者,會通過這部電影得到歡愉;內心曾有荊棘者,也會得到一些安慰。影片在角色的情感過渡方面,有操之過急之處。在角色戲份分配方面,後半部分也有些吝於刪減,但作為趙薇導演的第一部作品,用最簡單的四個字可以評價:超過期待.
《小時代》
從客觀角度說,《小時代1.0》的成片質量沒有預想的那麼差,我的意思是,還有一點可看之處,影片比較大的亮點似乎也就集中在視聽影像上的現代化和唯美化,唯視覺系論,《小時代》確實做得還是可圈可點。再一個亮點就在於「HOLD住姐」謝依霖幾乎包攬了全篇90%的笑點。這一點,功勞不全在郭敬明,而在與謝依霖本身。
商業上,郭敬明做得很好,充滿想像力和力度的宣發能力,鋪天蓋地的水軍式傳播,再加上部分影院100%給足排片面子的強大噱頭,讓這個提前到8點的超前預售場,呈現了非常好的飽滿狀態。但是這有一點僥幸,那就是晚上8點場確實是黃金時段。不管怎麼說,這個電影會向郭敬明的小說那樣,不管質量如何,票房會爆。大眾唯一關注的是「爆多久」的問題。這個問題關乎影片的質量、敘事和口碑。無論是《北西》、《泰囧》、《致青春》還是《合夥人》,票房之所以輕松飄紅過5億大關,全部是觀眾口耳相傳的口碑效應堅挺下來的。也許《小時代》 的首輪觀眾會比上述幾部電影要多,正好遇上了暑假檔,首周票房,《小時代》也是完全有可能創一個記錄的,但是票房要想如小四粉說的那樣輕松過10億,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原因有三:1、受眾群太集中,影片對於70、85前的另一主流電影觀眾來說吸引度不大;2、影片不接地氣,無法達成社會性集體追憶話題;3、影片敘事成為最大硬傷。
《小時代》影片本身有著非常大的硬傷,那就是在於故事本身,並延續到了影片的視聽影像表現手法上。郭敬明並不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他是一個善於將文字用無邏輯的擰巴手法而讓大眾認為這是一種藝術,這個大眾專指90後一代中鍾愛他文章的人群。用一個比較不討人喜歡的名詞就是「腦殘粉」。事實上我們不能控訴《小時代》這樣一部不太電影的電影賣錢,我們應該控訴這個時代,是這個時代的某些因素讓我們的審美變得扭曲和異樣,讓我們的認知不那麼高尚,所以《小時代》才能賣的了錢。郭敬明於歷史人物一樣,只是在一個對的時刻出現了而已,他的作用,和商鞅變法的性質沒什麼區別。
一、這到底是誰的時代?
郭敬明在《小時代》里打出的口號中有一句是「這就是我們的小時代」。這句話表明,郭敬明想通過他的故事來給年輕人呈現一個年輕人的時代,實際上,這個時代,虛假得很,文藝的很,陽春白雪的很。
電影本身所傳遞的「時代」概念,僅僅是依託「時代姐妹花」、「上海時代中學」以及林蕭、宮茗等人嘴裡的獨白吐出的「時代」來完成的,整部電影對於「時代」概念的解釋是依託於粉絲對於郭敬明本身的信仰來達成的。郭敬明的生活極度奢華而浮誇,如果假設心理學有這種理論,他是用這種奢華來彌補他生理的劣勢。郭敬明的生活與當下普通女孩子的生活有著十萬八千里的距離,然而他用自己的生活告訴別人這時年輕人的「時代」,本身就是悖論,我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女孩子篤信這種情節。
郭敬明在小說亦或是電影中,所呈現的那個時代,離年輕人的時代相去甚遠。生活無憂,性格憂傷,仰望四十五度。那隻是郭敬明一個人的時代,他把自己的時代,自己的生活誇張而浮華的寫出來拍出來,讓那群還不懂的生活和現實的年輕女孩子們意淫成自己的時代,這種做法,不論是於文學、於商業甚至是於道德,都是不厚道的。可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一點,沒人知道為什麼。
《小時代》小說和電影里到底講述了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這一點,似乎郭敬明自己的說法都不能夠完全的讓人服眾,而宣傳過程中小四粉們說郭敬明寫出了他們的內心情感世界,這種說法似乎也只是建立在過度個人崇拜基礎之上的。從小說中描寫的浮誇世界來說,不管是草根的林蕭、高傲的顧里、與世無爭的南湘在生活中是可以對位出人物性格的,所以年輕女孩子們可以一一的比對,把自己想像成此間的人物,但是小說中這三位女生的做法、行為、習慣、身世、思想、言語似乎都太「陽春白雪」的厲害,生活中所有的人都不可能那麼說話和辦事,只有宛如這樣的人物在生活中才是真實的寫照。也許現在的學生們的生活太枯燥,枯燥的他們的生活波瀾不驚,時代的進步讓這一代的年輕學生缺少對信仰、文化以及審美上的成熟度,所以他們只是一群智商不低,情商亂碼的一代人。於是郭敬明抓住了點,寫出他們想要的人物,於是,女孩子們開始瘋狂的膜拜,郭敬明成了神,實際上,他只是抓住了時代的空子,就像90年代的校園民謠,借著時代的契機,文藝了一把。所以如果《小時代》確切要講述一個時代的話,那就只是郭敬明個人特殊人生經歷的寫照,來虛構這樣一個時代的假象,藉助於年輕學生對於認知上的處女地,活生生的賺著錢,還能讓自己成為一個神。
《小時代》里的時代,並不是真的,它與當下的時代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如果社會真的是上帝創造的。郭敬明是《小時代》的上帝,但是那個世界裡,沒有人,只有幾個既定了人物命運而沒有生命的俊男靚女而已。
二、郭敬明是怎麼講故事的
《小時代》電影115分鍾,全片圍繞著顧里、林蕭、南湘和宛如四個人之間的友情故事,外加與簡溪、顧源、席誠、宮洺、崇光和衛海一群型男之間的愛情故事展開的。片子沒有涉及親情故事,因為這種類型故事不賣錢。友情故事成為核心,愛情故事成為調味料。故事的主線則是林蕭的菜鳥上位記。
電影中的重點是愛情和友情。但是郭敬明在表現愛情和友情上面,因為缺少了戲劇的推動力,缺少人物性格的構成,使得整部電影中的愛情和友情感動人的地方幾乎沒有。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郭敬明「全神」視角的想法,在他的筆下,他說「你們要有愛情,於是就有了愛情;林蕭你的愛情是這樣的,於是林蕭的愛情就是這樣的」,他筆下的人物是缺少靈魂的,是缺少人物本身的精神,這些人物不管什麼性格,都是太文藝,高高在上,說話做作,這些人物本來就是郭敬明捏造出的玩偶,外殼光鮮,實際上空如草莽。
從故事講述的角度說,郭敬明犯了一個重大的問題,就是忽略了電影敘事的均衡性。為了讓影片展現出強大的視覺沖擊力,硬生生的將那麼多人物塞進了電影里。他使用寫小說的手法在拍電影,這本身就是一種悖論。電影的講述方式是戲劇性的,是視聽性,而小說的審美藝術在於讀者的二次想像。直觀藝術遇到幻想藝術,本質的區別導致電影的故事不可能有小說那樣零散不堪。
實際上《小時代》的小說三部曲就是一種介乎於散文與詩歌之間的下意識文學作品,可讀性很差,但是留出了非常大的幻想空間。這一點對於正在埋頭苦讀,生活中沒有色彩的中學生來說,就是一味良葯。郭敬明在電影中也是使用了一種近乎橋段拼湊的手法在講故事。《小時代1.0》分成上下部的主要原因,還是這種敘事方法不可能在兩個小時之內講完一件能夠吸引人,且帶來深刻思索回味的故事。郭敬明在寫劇本的時候,還算是做了一些功課,知道電影的敘事是按照情節點組合而成的。
影片敘事的情節點,按照戲劇性的要求,重要的一點是每一個情節彼此之間的關聯性要解決,另一個重要的技術要點是,不能神龍見首不見尾。這兩點,郭敬明都沒有做到。影片中雖然是以林蕭的工作過程作為主線,但是每一個關乎工作的情節點似乎都沒有融入到主線中去,從劇作的角度說,這些情節點都還是僅僅在表現一種情緒狀態,而非一種事件的推動力。在整個故事的講述中,男女之間的情感糾葛都過於「假定性」,幾乎沒有給足動機和理由。在小說的閱讀中,觀眾尚還可以花時間去仔細考量,而時間短暫的觀影過程中,這種假定的,沒有邏輯推動性的人物情感變化是缺少力量的。任任何正常人看都會覺得,本來就是把大配角的崇光,脫光了對著鏡頭詭異的表情做結尾,對於這個電影來書到底有什麼意義。而宮洺所說的從林蕭不穿高跟鞋身上看出了「美好」而送她一雙鞋子,與前文有沒有直接性的聯系。
郭敬明還犯了一個比較大的致命錯誤,那就是給出了線索而沒有去結尾亦或是說明。林蕭面試幻想與宮洺的親密接觸,到了終了也沒有交代林蕭是真的愛上了宮洺還是只是花痴的幻想;宮洺送給林蕭的戒指,中間出現了兩次,一次簡溪發現,一次聖誕節矛盾爆發,本是一個好的戲劇線,結尾處也被陽春白雪的雪地溫馨場面給弄沒了,到了也沒給出理由來。
另外一個於電影本身的問題就是人物的命運變化是幾乎沒有的。人物既定命運,沒有前史,性格形成沒有誘因,一切以假定性為主,是郭敬明小說創作的手法,從他的《幻城》到《小時代》,裡面所涉及的主人公幾乎都是沒有行動性說明的。郭敬明就是一個上帝一樣的說:「顧里應該是這樣的,於是顧里就這樣了,南湘是這樣的,於是南湘就這樣了」,《聖經》的開頭都這么寫。整個影片中,所有人的故事似乎都是林蕭的畫外音來交代的。在不是大師的導演手中,如此多的運用畫外音,確實是一個不會講故事的導演和編劇的最好證明。從側面說,郭敬明不會講故事,讓他真的成為了「渺小微茫的存在」。所以,如果拿著郭敬明小說或是電影中人物的塑造去挑毛病,肯定是罄竹難書的,但是如果你就是郭敬明的子民,你把他當上帝,那麼他筆下的人物,沒有一點問題。
郭敬明還是不會用電影的方式講故事,電影成片中所出現的邏輯性錯誤,以及指導演員表演情緒表現上出現的誤差,都讓人看的出,這位從不那麼地道的作家轉戰大熒幕的稚嫩和蹩腳。
你選擇信他,你就要信他。
三、那麼美的畫面是不是真的好
《小時代》的畫面絕對拍的是近幾年國產中小成本電影中最講究的。
初看《小時代》,每一個人都會被這種美輪美奐的畫面所吸引,甚至驚嘆。郭敬明對於畫面的構造和想法看得出他的天賦,《最漫畫》的畫風和風格相對於電影來說更具有優勢。在電影中,你可以看到郭敬明將鏡頭語言運用的相當復雜多變,這似乎是郭敬明急於想證明自己確實是一個專業的,懂行的導演,而不是作秀。但是表現的太明顯了,這些華麗的鏡像背後所反映的並不是郭敬明多麼專業,而是更加的不懂行。
電影《小時代》中幾乎可以成為一個攝影專業的教材了,推拉搖移跟,遠全中近特,長鏡頭,蒙太奇,逆光,剪影,對焦,散射,慢鏡頭,快切,似乎電影拍攝和剪輯上應該有的技術都在電影裡面找得到。郭敬明在《小時代》中用了一種比較現代化的影像方式來表現這個更加現代化的故事。這種現代化也僅僅是表現在了四格畫面,還有快切的MTV剪輯手法上。並沒有形成一種風格性的手法在電影中貫徹下來。鋪天蓋地而來的各種奢華影像,恰恰反映了影像與敘事之間的裂痕,而且裂的離譜。慢鏡頭和搖臂的使用在電影中似乎成了最大的亮點,相對的來說,郭敬明在電影中將視覺影像放大化的意義,主要還是為了表現出整部影片在視覺上的奪人效果,因為對於他的粉絲來說,小說的故事本身的意義並不是很大,重要的是那種奢華而浮誇的感覺,他就是要用這些與故事本身脫離很大的視覺沖擊力來再現一個小四迷們苦苦幻想了五年的虛假「小時代」的盛景。這一點,他做對了。
也許於小四迷來說,敘事本身帶來的愉悅感早已被更有敘事性的小說所消化掉。
商業上《小時代》成功了,這一點完全歸結於郭敬明發達的商業頭腦,《小時代》不管是從小說包裝,卡司挑選與配備,影像風格,還是從口號上,都做到了完全商業的無以復加。仰仗他十多年的粉絲積淀,他也完全可以冠冕堂皇的把這種商業吸金稱之為「青春的覺醒」。然而,《小時代》本質上的虛偽性和假定性,讓這部電影必然與小說一樣,不可能青史留名。電影本身所傳遞的價值觀和社會性折射,都與當下隔著王屋太行,借著滿山的風景,告訴你一個美麗的謊言。《小時代》是尊重讀者的,郭敬明和他的小說確實也是為讀者服務的,寫進了讀者的心坎,電影《小時代》也是尊重觀眾的,消費《小時代》確實也是比《不二神探》、《富春山居圖》值得那個票價的。但是《小時代》的本質是虛偽的,它遠不能拿著「青春」來叫嚷,它所謂的「青春」和「時代」,都是水中月霧中花,你以為就在眼前。
國產電影剛走上一個重視故事,重視電影本身的路子,恐怕,又要被這群自詡為神的人攪合了。
Ⅶ 孤島驚魂的影評
很多人都會納悶,為什麼國產驚悚片看預告片都挺唬人的,可是一看完整影片,就變成喜劇了呢?《孤島驚魂》又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從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如上問題的答案,因為國產驚悚片大都處於「有型無性」的階段。(標題之所以加上了一個「人」字,不過是怕因為歧義而被和諧掉而已。)縱觀《孤島驚魂》,型男美女大方袒露,十分養眼,卻沒有人性的傾軋、猜忌和瘋狂;音響和特效的配合時不時就能營造很唬人的氣氛,卻因為套路過於單一化,在重復了兩三次之後便失去了驚悚性,在重復了七八次後更是完全變成了笑點。
從電影開頭來看,影片貌似是很對得起觀眾的,因為一上來就獻出了4大型男配4大美女的組合,而且8個演員個個衣著清涼,體態多姿。如果某些觀眾因為看到了葉山豪而把本片接下來的走向幻想成情色片的話,那他真可以做個美夢了。可惜這是在天朝上映的片子,所謂的香艷也就僅僅停留在了衣著清涼這個層面了。況且人家穿著泳裝比基尼的小姐們,被沖上島後竟然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換上長褲長袖,果斷地將自己細嫩的皮膚和充滿荊棘的荒島外景隔離開來。當然了,如果你心思更敏銳的話,可以於此發現誰才是本片的「受保護對象」。楊冪瞬間就可以裹個嚴實,而來自台灣和香港的另外幾名美女就得冒著皮膚被雜草樹枝劃傷的危險,露長腿、袒香肩。此時,觀眾對電影的結局,已經瞭然於胸了吧。
影片顯然走的是一群俊男美女到荒島,然後挨個兒死的路子。可是盡管有「金塔爆一個,就得死一個」的線索,影片依然等到了50多分鍾才死掉了第一個人。而這第一個人竟然是陳小春這個最大牌。於是我們很清楚,他沒死,只是去潛伏了,等著最後出來揭曉「自己是片頭小孩,來復仇」的大謎團。有意思么?隨著影片的進行,終於開始有人接連死去,此時當然是讓影片深入的最好時機。因為在同伴死去後,尚存的幾個人之間的猜疑和傾軋是最能夠體現人性的。可惜的是,影片在這方面並沒有啥實質性的挖掘,只是簡單地讓幾個人爭辯了一下而已。以往那些經典的驚悚片最讓人難以擺脫的噩夢不在於音響和畫面多麼的「嚇人」,而在於片中人物總會試圖把即將降臨在自己身上的死亡轉嫁給身邊人。這種轉嫁過程,讓人性之惡超越了鬼神和殺人兇手所帶來的恐懼,才會讓影片實現「驚悚」的緊張感。本片則完全放棄了人性上的驚悚,而僅僅依靠音響、特效、演員瞪大雙眼這種低級別的視聽來營造驚悚,豈不是太小兒科了?
影片的視聽驚悚雖然在同類題材中不算差,音響效果不錯、畫面質量也夠陰森,可惜嚇人的套路太過單一。每次的流程都是一樣的。先是某個角色(多為女)突然聽到怪聲音,然後開始瞪大眼張大嘴地環視四周,此時配上銳利的音效(這種音效非常地不客觀,使得驚悚場面每次都顯得很做作),鏡頭慢慢向角色推進後,順著其頭部的扭動,向身後轉去,聲音戛然而止,畫面出現的是在光影中半明半暗的某同伴(多為男)。然後就是女角色對男角色抱怨:「你嚇死我了!」如此伎倆,一次兩次還能唬下人,可是到了第三四次的時候呢,大家早就已經習慣片中人自己嚇自己了。完全沒有感覺。而讓人感到憤慨的是,影片對該伎倆的運用何止十次八次,全片80%的所謂驚悚,一概如此。從中間部分開始,影院里所有觀眾對這一套路都已經免疫了。這種橋段再出現時,觀眾不僅不會害怕,反而覺得很無奈、很搞笑。甚至影院里那幾個等著映後見面會看楊冪的小朋友粉絲們,也同樣對片中的驚悚毫無害怕反饋了。
過程被免疫,結局被猜透,而至於開頭那些為了唬人而設計的一些麻布、鏡子、隔空移物、金塔爆破等細節又統統採取了不解釋的態度,使得整部片子都處於有視聽的型,但是完全擊不中觀眾的感性神經的狀態。如此的效果,怎能不讓觀眾把驚悚片看成是喜劇片呢?
Ⅷ 天生殺人狂影評
她如果沒有遇到他,就依然是那個咬著嘴唇顫抖的小女孩,手足無措於亂倫無恥的父親和無動於衷的母親,像一條細小無助的爬蟲一樣苟活於沒有絲毫自由和尊嚴的畸形家庭之中。
他如果沒有遇到她,就依然是那個在田野里目睹父親中槍而死的小男孩,大大地睜著眼睛流淌一地惶恐孤絕的神情,在夢里被獠著牙齒的兔子先生追打廝殺終夜奔跑不能安眠。
然而,當他們相遇的剎那,喧囂沉寂,音樂溫柔,恍惚如見到六十年代老電影里的旖旎愛情。她從樓梯上走下,穿著宛如盛裝的雛妓,而他不羈,眼神睥睨,白衣上斑斑的血,昭然若揭著他們將來的軌跡。
他與她相遇,彷彿天意,無人能違,無可避諱,他要帶她亡命天涯。
「總有一個晚上,我要去接你。」他果然帶她離開,殺死她的父母,猶如騎士浴血劈斬攔路的荊棘。壓抑了多年的憤怒噴薄而出,化成流淌的鮮血和熊熊的火焰,而她歡騰雀躍如同獲得了赦免的囚徒。臨走時,她對弟弟說:「你自由了!」何嘗不是對自己說的。從這一刻起,她自由,且要撒野到底。
生活終於奔涌肆恣起來,像在暗夜裡突然綻放的繁華煙火。
她成為了全新的女人,拋落紅裳羽衣的玩偶和粉紅色的稚氣箱包,如同把過去拋棄在過去。他在橫跨峽谷的大橋上向她求婚,用利刀割破手掌,緊緊相握,鮮血滴落融入江海,自此生死相纏。相擁而吻之際,她發上的白色長紗飄然落下,在空曠的大峽谷中蜿蜒成柔媚的吐信白蛇。而此時,沒有支離破碎稜角分明的畫面,沒有扭曲的人臉和觸目驚心的幻覺,也沒有慘然的綠、刺眼的紅,只有平和妍柔的色調,和相擁而喜的愛侶,這是電影中的至美一幕。
相逢已在絕路上,只有互靠背脊,抵死拼殺,彼此奉陪到底。君看寒光耀目流星沒,絕勝沉沉天際苦勾留,他們膽大肆恣,無所顧忌,大開殺戒,短短三周就殺了五十個人。他們的婚戒是一隻盤曲纏繞的蛇,他們也像蛇一般,出其不意的攻擊,狠辣而毫不猶疑,將子彈和飛刀化作致命的毒液。而只要他們在一起,血流成河天下縞素也在所不惜。
他們在報復這個世界,卻仍不失自己的一番善惡標准。殺死的,都是對他們不敬或者不利的人。他們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壞人,他們到了如此的境地,只是想要保護自己和彼此,不惜使用最極端和暴烈的方式。他們不懂得對這個世界溫柔以待,是因為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對他們溫柔過。所以當米基錯殺老印第安人的時候,他追悔莫及,因為這個老人讓他們進屋,給他們溫暖和食物,只有這一次的殺戮讓他們不安和愧疚,他們錯了,且承認。
而與電影中嗜血無情的惡棍警長,虛偽自私的典獄長,和為了收視率不擇手段的記者相比,米基和梅樂瑞是干凈而純粹的。正如米基對記者所說:「我純潔的一刻勝過你一生說謊。」他們的殺戮中沒有陰謀、功利、謊言、交易、欺瞞、詐騙、歧視、偽善,所以盡管血債累累,卻依然能讓梅樂瑞在星光下舞出柔曼的姿勢,期許著潔白天使的降臨。
米基與梅樂瑞,像是一對血腥的異色蝴蝶,依靠著彼此的殘缺翅膀橫沖直闖。在不應該的年代,擺脫不了人世間的悲哀,上不了青天,只好彼此奉陪上演一場絕代的瘋癲。
Ⅸ 征服者的影評
為了保衛我們的家園、妻兒、祥和的生活、河流和山林不受侵害;我們將付諸我們所有的一切。生命在流逝,鮮血將流盡;可是我們絕不後悔。因為對幸福與寧靜的渴望;我們顯得如此無畏、勇敢而且強大。——火神紀。題記。為什麼這會成了一部被忽略的電影呢。這部耗資4500萬美元製作的集民族、奇幻、劇情、冒險、戰爭等諸多元素為一體猶如史詩般的電影卻居然沒能在中國的影迷中引起並點波瀾,實在有點讓我不明所以。在我所熟知寫電影的朋友們中,似乎沒有人注意到這部電影。因為沒有足以吸引眼球的明星加盟,因為導演馬庫斯·尼斯佩爾的名字還不夠響亮,因為製片方前後期的宣傳工作做得還不到位……或者其它什麼原因,反正這部電影都已經淹沒在一大堆大片里沒有人注意到它。在我看來,這部電影跟梅爾·吉布林的《啟示錄》一樣感人;只是因為梅爾作為全世界最成功的獨立電影製作人和導演的名號要比馬庫斯響亮得多。執導《德州電鋸殺人狂》以其彪悍風格著稱的馬庫斯也並非無名之輩,如果看過他的那部《德州電鋸殺人狂》而且能夠接受他的那種電影風格的話,應該會對這部電影有所期待並且應該會喜歡上這部電影。這是一部挺大氣的電影,也許多少帶著殘酷和血腥,可是這要比馬庫斯的前作溫情也收斂得多。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也接近於扎克·施奈德的《300死士》;尤其是那些殺戮和對抗的場面都讓我想起了前陣子紅紅火火的《300死士》。而且這部電影的風格、底蘊和藝術高度上都不比那兩部電影差。電影講述的故事發生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600年的美洲大陸。講述了一個被遣棄在北美大陸上的維京小男孩被當地的印地安人養大並且跟著他們過著平靜而安定的生活,善良、朴質、寬容、與世無爭的印地安人感化了這個自小生活在殘暴的維京世界裡的小男孩。電影開始在一場維京人的劫掠和肆殺,為了徹底而完全地侵佔這塊尚未被開發的富庶之地,他們自從發現了這塊大陸之後就從來不曾停止過屠殺;在他們眼裡,他們必須把這里原來的所有居民斬盡殺絕之後,他們開始給這塊大陸書寫一個清澈而且純潔的歷史,富饒、平靜、與世隔絕的美洲大陸上興起了血雨腥風;維京人開始了他們肆無忌憚的燒殺擄掠徹底地結束了這片大陸上所有的平靜與幸福。十五年後;他們來到了那個維京小男孩所在的村莊燒毀了所有的房屋並且屠殺了整個村莊的男女老少。這是一場鐵器時代對石器時代發起的戰爭;也是一場侵略和反侵略的守衛戰。富饒的美洲大陸豐富的獵物和單一的社會構建養活著世世代代的印地安人,原始的小規模戰爭讓他們的武器和狩獵工具依舊停留在最原始的石器工具時代,他們只要使用這些最古老的石器和木器便足以在這塊富庶的土地上自給自足而平靜地生活。維京人則帶著他們從歐洲帶來的尖銳鋒利的長劍劃破了整片美洲大陸自古以來的平靜,厚重的用以保護自身的鎧甲則遮擋住了那些古老武器的所有進攻。武器和裝甲上的先進和優勝讓他們的殺戮如同羊入狼群般輕而易舉不費吹灰之力。這是一場鐵器時代發起的侵略戰以及石器時代的家園保衛戰,無止境的慾望以及無邊無奈苦痛和充滿血淚的掙扎;可以說,這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戰爭。維京人屠殺了不計其數的印地安人,燒毀了無數的原始村莊,不論男女老幼大村莊小村落都無一倖免。
這部電影多少延續了馬庫斯在《德州電鋸殺人狂》里那種殘酷寫實的執導風格,噴濺式的鮮血和堆積如山的屍骨讓這部充滿了血淚的電影顯得殘忍而現實,景美的原始叢林和高高的雪山,極其駭人的雪崩和履著薄冰過湖時的坍塌,電腦特技上的完美效果讓這部電影顯得磅礴大氣。唯美的寫景和殘酷的殺戮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就賦予了這部電影在精緻的鏡頭構圖和頹殺的暴力上形成了一種極致的視覺反差。侵略戰里維京人的殘酷和慘無人道的屠殺;與守衛戰里印地安人和長大的維京男孩所表現出來的堅韌勇敢與無窮的智慧讓這部電影一波三折的緊湊劇情顯得緊張而誘人。可以說,這不應該是一部被忽略被遺忘的電影。被維京人所遺棄在美洲大陸並且被善良而寬容的印地安人養大了的維京小男孩,他所面臨的一方是跟自己同根同脈的維京同族,另一方卻是拋開了種族的成見把自己養大的那些寬容的印地安人,他將要面臨的是一個極其困惑的窘境:是幫助自己的族人前往下一個印地安人的村落里徹底地斬盡殺絕那些原始未開化的野蠻民族,還是救助養育自己的印地安人並且替他們報仇;這將是個沉重的問題。這一段的劇情設置改編自1987年挪威的經典電影《白夜迷蹤》,也許也是這部電影所改編的最重要的一個情節。人性的劣根性與人性的良知所交織和斗爭,矛盾和糾結以及人性的選擇,也是這部電影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他在一種輕描淡寫的描繪里選擇了良知;可是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並不容易。也許,個人的情感擺在了民族和種族大節之前就顯得微不足道了。當他把維京人鑄就的鐵器揮向暴戾的族人,並且最後設計殺死了所有入侵的維京人而保護了僅存的所有印地安人時,他的身影足以被標上偉大。這個時候我突然想起了那部風馬牛不相及的《辛德勒名單》里那些獲救了的猶太人。
這樣的一個選擇賦予了這部電影濃烈的說教味道。當一個人處於人生的交叉點和十字路口的時候,我們也許猶豫不前,可是我們最終必須由自己來決定我們前行的路;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或者選擇一條錯誤的歧道,選擇了荊棘或者平坦,其實只是在我們自己的一念之差。電影要告訴我們的是,選擇良善,我們有能力決定我們的人生以及前行的路。石器時代戰勝鐵器時代。從兵器考證學的邏輯來看,這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因為從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再到鐵器時代,中間橫亘了兩個冷兵器時代;基本上,這是一場現代對古代的戰爭。然而,電影里的這個故事卻違背了這種在力量上的懸殊的導致戰爭勝負的規律促成了這場家園保衛戰的最終勝利。也許,並不是所有的戰爭結果都純粹只是以武力的高低來決定的。我記得在高中時代的歷史老師就曾經告訴過我,中外歷史上所有的任何一場戰爭的最後勝負都是由戰爭的性質所決定的;武力上的實力懸殊、裝備的優劣只能決定局部戰場的失利和暫時的失敗,可是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最後的勝利終將歸於正義的一方。中國最簡單的一句古話「得民心者得天下」早已一言蔽之了。而這部電影里的故事,無疑是符合了這個客觀的歷史規律;侵略和反侵略的保衛,節節敗退的正義最終將取得的勝利就顯得一點也不出人意表了。人類有這樣的能力,至少我們可以相信自己;當我們做出了一個正確的選擇之後,當我們為了這個正確的選擇而付出了足夠多的努力和汗水之後,我們可以得到我們最想要的那個結果。實力的懸殊讓我們選擇了智取,而正是因為這種邏輯思維能力才是我們人類區別於其它動物的根本。我們能夠做到以弱勝強,所以最後正義總會戰勝邪惡。我喜歡這部電影,因為邪惡最終被打敗了,所有的維京人喪身於萬丈的懸崖之下,正義得到了傳頌,人性的良善也最終戰勝了人性里的邪惡。所有的一切都結束在必然里。我當然知道這個世界並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樣美好,我也知道很多事情並不可能如同我們所想像的那樣發展與結束;然而我們也許並不怎麼喜歡不停地被提醒著這個世界的可怕,我們也許更願意相信我們心裡的那些應該歸於美好的幻想。 眾所周知,電影拍出來就是給人看的。然而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卻是,導演拍是拍了,卻又不想讓人好好看。
色彩不是黑就是暗
盔甲是黑的,兵器是暗的;頭發是黑的,皮膚是暗的;山是黑的,水是暗的;除了雪是銀灰的,血是深紅的,幾乎找不到能有強烈對比的色彩。無論對話、行軍還是打仗,全都糊做一堆。對話時就看到灰白的牙齒在上下翻飛,唾沫星子倒是沒有見到;行軍時只見火把在前行;打仗時只有劍還有勉強發出一點微弱的光亮,剩下的什麼流星錘呀,長矛呀,箭呀,全是黑不溜秋的。難道1000多年前的世界就是這樣的?物資匱乏可以理解,總不至於色彩也這么匱乏吧。導演是想通過暗色系來表現當時社會的殘酷呢,還是對演員或是場景的細節表示擔心呢?
動作場面永遠只有局部
這個應該是追究導演本人還是動作設計還是攝影還是特效還是其他什麼什麼劇務的責任呢?很明顯,導演肯定是想把這部電影拍成類似《魔戒》之類的史詩片的。然而更明顯的是,他沒有成功。故事時間史詩了,場景史詩了,服飾史詩了,人物模樣也史詩了,影片內容也算史詩了,偏偏在動作場面的拍攝上,馬上屎濕了。動作場面永遠都是近鏡頭搭配特寫,深怕觀眾看不清楚演員的鼻毛。好幾場維京人與印第安人交戰的大戲,如果把遠近結合得當,相信至少場面上不會輸《魔戒》好幾條街。偏偏這樣的好場面就被拍成一堆或者幾堆黑不溜秋的人物抱在一起互砍場面的特寫。再比如強渡冰面或是結尾那段墜崖的片段,如果能適當地使用遠鏡頭,無一不是顯示場面壯觀、氣勢恢宏的好機會。然而一而再再而三的近境特寫,倒像是一群本就為數不多,偏又有勇無謀的維京小分隊在鏡頭面前耍寶的雷人畫面。加之之前說的色調的超級統一,觀眾幾乎分不清誰是誰。
怪不得導演
導演是誰?馬考斯·尼斯派爾。馬考斯·尼斯派爾是誰?他在音樂電視和商業廣告領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電影界,最出名的應該是與邁克爾·貝合作翻拍托比·霍珀的《德州電鋸殺人狂》。在我印象里,這類驚悚電影,要的就是近距離特寫劇中人物的恐懼神情和肢體紛飛的血腥畫面的。如此說來,《開拓者》被拍成寫真集並不全是他的錯,只是苦了看電影的主。
Ⅹ 為什麼《小姐》比不過《指匠情挑》 – 《小姐》影評
在今年韓國電影最慘淡的時候,《小姐》像股熱浪沖擊了影迷們的激情一陣,且不說在戛納上斬獲金棕櫚後載譽而歸的光環有多麼亮眼。這部根據英國作家薩拉·沃特斯小說《荊棘之城》改編的作品自身就有許多看點。同性戀、埋藏的陰謀、老貴族的怪癖……滿篇光怪陸離的故事,就足夠觀者驚心動魄了。
2005年,《荊棘之城》首度被改編搬上熒幕,是曾獲得過愛爾蘭電視電影獎的導演艾斯林·沃爾什執導,獲得過眾多表演獎項的英國女演員伊蓮·卡西迪和莎莉·霍金斯主演的3集電視電影作品,同時還能在這部作品中見到老戲骨伊梅爾達·斯湯頓。
如此豪華的陣容,可以想見當年《指匠情挑》上映後帶來了多大反響,自然也是在頒獎季斬獲獎項無數。作為以腐聞名,且電視、電影編劇超一流水平的米旗國作品,《指匠情挑》優越的先天條件已使它的誕生註定成為光芒四射的「千金」。
韓國導演朴贊郁自然會順著這條路子,把《荊棘之城》改編成極富韓國本土特色的情色百合電影。說到韓國的情色電影,就像日本的AV、英國的賣腐、好萊塢的英雄,已然有了自己的表現模式和審美標准,帶著強烈的地方色彩。朴導能把一部純英式的同性戀懸疑題材拍得本土化程度極高,卻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只憑這一點就值得影迷為他鼓掌。
然而,僅憑這一點,就能證明電影好得無可挑剔,或者說這部電影在某種程度上說可以拍得更好。
電影好不好首先得從電影說起,同樣是改編作品,《指匠情挑》與《小姐》之間的差別只在於重懸疑還是重情色。腐國人拍電影從來不嫌味兒中。但是,就這部影片而言,導演沒將電影處理成白肉花花的情色大片,而是在懸念部分設計了不少巧思;而棒子們則更愛讓這部作品情色的本質更加彰顯。
這就造成了兩個結果:朴贊郁的電影畫面華麗、角色美艷、色氣十足,娛樂性和觀賞性極強,在燒腦的部分處理得相對簡單;而艾斯林·沃爾什則使影片有了端莊、傲嬌的氣質,在內涵上佔了上風,應著與作者是老鄉的緣故,劇情也顯得更接地氣。
韓國導演創作懸疑推理類電影一直都有很明顯的硬傷,就是劇情的邏輯性方面總有漏洞或殘缺。盡管這次《小姐》在劇情結構、節奏等等方面已經做到了目前能看到的韓國片里的最好,但是相較之還是略顯得低級。
前幾年,東野圭吾的作品《白夜行》同樣被進行過類似的改編。日本、韓國方面都有版本,劇情的設計上,韓國導演同樣選擇了用側重感情戲的發揮,削弱的懸疑、推理部分的深入。再加之近幾年韓國社會題材的影片,但凡涉及懸疑的都有些讓人恨鐵不成鋼,讓人不得不懷疑,韓國寶寶們是否在邏輯方面有國民性的弱勢。
有個很有趣的細節值得品味,在兩位主要演員的選擇上,沃爾什與朴贊郁終於達成了共識。都啟用了實力派女將出演「小姐」一角,「女僕」則由信任擔當。當然這些擔當女僕的新人們實力也不差,卻較之小姐們略顯青澀,反而使對手戲有著出彩的效果。
去年在奧斯卡上未能斬獲的女同題材電影《卡羅爾》在內地有下載資源後,出現了一個很奇妙的口碑兩極化問題。微博、微信、豆瓣、時光上皆能看到正反兩方的罵戰。問題主要還是兩位女主角拉不拉的問題。凱特·布蘭切特與魯妮·瑪拉的問題是在對手戲時,總有些隱約的排斥感在彼此間流竄,使得雙方的表現沒有那麼真誠,遠不如個人表現那麼卓越。
輪到《小姐》時,這個問題幸好並不存在。金敏喜與金泰璃的對手戲導演做了巧妙的設計,兩人的配合雖然沒有伊蓮·卡西迪和莎莉·霍金斯那樣自然、真實,卻也沒有太過明顯的表演痕跡,在滿目華麗的背景下,更像是個夢境童話里的小公舉。
對於「拉」這個話題,沉重的生活矛盾就像調味劑,能不著痕跡地把味兒調弄,使感情這件事情更像那麼回事。現在想來《卡羅爾》或許是在調味劑的使用程度上沒有把控好,而朴贊郁卻很好地借鑒了腐國人的「拉拉」邏輯以及韓國本土的情色態度,讓兩個女人的愛情唯美浪漫。
而這個考核影片的標准,在腐國人那裡天然不是標准。無論男女,英格蘭的腐都是純粹、自然、和諧,甚至理所當然的。導演在故事的倒敘和插敘部分里埋下陷阱,當倆女主愛得死去活來,最後發現原來自己是被別人設計多年的一個驚天大陰謀里的一顆棋子時,當中的五味雜陳遠比兩個愛得背信棄義的女騙子更有耐人尋味的地方。
如果沒看過《指匠情挑》不妨先去看看,再將兩片做個對比,會發現在東西方的電影題材審美方面有許多有趣,且值得多番玩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