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和尚動畫片影評
『壹』 談談三個和尚的視聽和動畫特點,影評
內容:山上有座小廟,廟里有個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經、敲木魚,給觀音菩 薩案桌上的凈水瓶添水,夜裡不讓老鼠來偷東西,生活過得安穩自在。不久,來了個長和尚。他一到廟里,就 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叫他去挑水,長和尚心想一個人去挑水太吃虧了 ,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兩個人只能抬一隻水桶,而且水桶必須放 在扁擔的中央,兩人才心安理得。這 樣總算還有水喝。後來,又來了個胖 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沒水。小和尚和長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來一擔水,立刻獨自喝光了。從此誰也不挑水,三個和尚就沒水喝。大家各念各的經,各敲各的木魚,觀音菩薩面前的凈水瓶也沒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裡老鼠出來偷東西,誰也不管。結果老鼠猖獗,打翻燭台,燃起大火。三個和尚這才一起奮力救火 ,大火撲滅了,他們也覺醒了。從此三個和尚齊心協力,水自然就更多了 。
本片於1981年獲首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文化部1980年優秀影片獎,第四屆歐登塞國際童話電影節銀質獎;1982年獲第三十二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短片比賽銀熊獎,葡萄牙第六屆埃斯皮尼奧國際動畫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1983年獲菲律賓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特別獎;1984年獲厄瓜多第七屆基多國際兒童電影節榮譽獎。
『貳』 三個和尚沒水吃批評了活動中出現的什麼現象怎樣評論這種現象
這是人性的一種體現,一個和尚沒得選擇,只能自己挑自己吃,兩個和尚回為了互相不吃虧,平分勞動答,就挑水吃,三個和尚就不好分配了,一個挑肯定不幹,還有兩個人呢;兩個抬,那邊還一個沒事閑著呢。所以這個是有道理的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關鍵是要建立完善的工作分配製度和考核制度,明確各自的職責,以及不作為所帶來的後果,以此約束各人。比如:三人輪流挑水或輪流抬水,不做的就沒有水喝等等。
『叄』 三個和尚的風格和雙方各
阿達的風格
——訪首屆金雞獎最佳美術片《三個和尚》導演徐景達
/范達明/
1981年6月初,我走訪了上海美影廠廠長特偉同志的家。那剛好是首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不久。特偉廠長向我談起他們廠獲得最佳美術片獎的片子《三個和尚》。這位評委會成員之一的中國美術電影專家有點欣喜地向我說,《三個和尚》在金雞獎評委會投票中是少有的全票;不過他卻拒絕我為他寫點什麼。「我是評獎人;該寫的不是我而應是得獎人。《三個和尚》的導演是阿達。你若要寫,可以寫寫他,我來介紹。」在特偉廠長的親自關照下,我在6月8日上午如約來到美影廠;經廠宣發組李洪恩同志引見,很快就見到了阿達。
阿達是誰?
阿達來了。這是一位樂呵呵的身材魁偉的中年男子,講話聲音宏亮。在那采訪的當兒,我被他身上煥發的那股滿腔熱忱於藝術事業的精神所吸引。他顯得精力充沛,生氣勃勃,給我留下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深刻印象。
阿達就是頗具名氣的漫畫家徐景達,1934年生於上海,祖籍江蘇崑山,1981年47歲,已是美影廠的一位年富力強的中青年導演了。
阿達從小就喜愛畫畫。大約5 歲時,在上海看了《白雪公主》(前不久在「美國電影周」中重映),印象深得簡直不可磨滅,覺得妙極了:畫,怎麼會動了起來? 以後一有動畫片就去看,基本上狄斯耐拍的片子沒有漏過。1951年,他終於如願以償,考入了蘇州美專動畫班讀書,後經調整,轉到當時的北京電影學校;1953年畢業後分配到美影廠前身的上影動畫片組工作。28年來,他在上影與美影從畫動畫、描線上色到塗背景、設計造型,什麼都干過。1958年起參加過集體導演拍片。但是,阿達真正成為一名獨立拍片的美術片導演,還是在粉碎「四人幫」以後近幾年的事。
阿達說,1956年,特偉廠長親自導演動畫片《驕傲的將軍》;自己當時才20出頭,跟著畫背景,開始了動畫的藝術實踐。特偉廠長主張中國動畫片要有自己的民族特點與風格,注意與外國的東西拉開距離。阿達說,他這些年來就一直是沿著這條道路在探索著,也常常得到特偉同志的熱情鼓勵和支持。
默片手法:從《畫廊一夜》到《畫的歌》的探索
阿達同志熱愛他的動畫事業。從他進美專學動畫算起,至今已有整整30年了。他走過了坎坷的道路。「文化大革命」中,美術片幾乎都成了毒草。那時,他也剛好排在美影廠以特偉為首的所謂「十七年黑線隊伍」的最末一個,挨批挨斗,日子是不好過的。粉碎「四人幫」,特別是三中全會以後,形勢大好,是春天來了。阿達說,過去想做而不能做的事,現在可以去做了;自己的一些藝術設想也可以去考慮、去實現了。說到這里,阿達顯得那麼激情昂揚;他的情緒感染了我,使我為他現在有充分展示自己藝術才華的境遇而高興。
1977年,當阿達與林文肖合作導演《畫廊一夜》時,一個想法開始在他的頭腦中產生。《畫廊一夜》是揭批「四人幫」的嚴肅題材,照例,影片中不能不加入一些標語口號式的政治語言。但是,他覺得要在一部美術片中也這般搞法,就顯得與現實生活重復,會帶來影片的枯燥無味。阿達試圖把這個意識形態很濃的嚴肅題材,通過輕松明快的節奏與單純形象的畫面表現出來。於是,他決定乾脆在全片中完全不用一句對白。他說:「影片攝制出來公映以後,我到影院觀眾席中去聽反映:每個帶著自己孩子來看片的大人,都自覺不自覺地以自己對銀幕畫面的理解程度,去向孩子們講解著影片的故事內容,他們在發揮著自己的想像力與判斷力。」他因此認識到,這種無對白的啞劇式影片,因為發揮了觀眾各自不盡相同的創造能力,反而比加入了有限定的對白的影片要顯得更深刻、更帶有普遍意義,對於少年兒童和孩子們來說也更適合。
阿達勁頭來了。1979年,當他與王樹忱、嚴定憲合作導演《哪吒鬧海》這部國慶30周年獻禮片時,他就獨自先醞釀起了《三個和尚》的構思。同樣,這部獲得1980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與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的動畫片《三個和尚》,全片18分鍾,亦無一句對白。它堪稱阿達熱衷默片手法以來的一部真正的傑作。
阿達告訴我,前不久,他剛剛導演完了一部2 5分鍾的片子《畫的歌》,它已印好拷貝。在這部現已公映的記錄上海金山農民畫的美術紀錄片中,絕對廢除了傳統紀錄片至少非要加入旁白解說不可的舊規矩——採用了的也是一句話不講的默片手法。在《畫的歌》中,阿達
充分施展了他的動畫本行的職業技巧,通過運用鏡頭的分切、運動以及特技攝影手段,把一幅幅靜態的繪畫,富於表現力地拍得充滿動感的韻律與節奏。阿達把介紹一幅幅描繪農林牧副漁五業俱興的金山農民自己新生活的圖畫的鏡頭與拍攝他們的現實生活與勞動的真實景象的鏡頭有機組接,融會一體,並相應地混錄上鄉土色彩的音樂伴奏、農家六畜的叫喚聲,從而揭示了金山農民畫藝術所一刻也離不開的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土壤的根源。《畫的歌》已經不僅僅是作為一種譽滿世界的中國農民畫種的記錄與介紹,更是一種中國新農村欣欣向榮的展望;它是上海金山農民勞動與生活的一篇田園詩,一卷風俗畫。影片本身也從一部紀錄片演化為一部不可多得的具有高尚審美情趣的藝術作品了。
阿達稱自己的這類影片為音樂美術片。的確,正如他取的片名一一它們是一首首「畫的歌」,是一曲曲「形象的旋律」(Melody of Vision)。這些影片有其特殊的審美奇趣。當片子中畫面的動作與音樂的節奏能契合得相得益彰,它們的效果,用阿達借來白居易的一句話說,就叫做:「此時無聲勝有聲」。
從某種意義上講,阿達的這類影片是最有利於「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的。因為它們全靠畫面與音樂——這一形象的「世界語」來訴諸觀眾的思維與判斷,沒有概念語言的直接障礙——各民族老少咸宜,全世界四海皆通。難怪一個美國同業行家來看了《三個和尚》後,會連聲贊嘆影片說:
「Very international!」(非常國際化!)
1981年8月上旬,阿達的《三個和尚》真的「走向世界」了! 這部影片在丹麥著名童話家安徒生的故鄉歐登塞市舉行的第四屆國際童話電影節上榮獲銀質獎。現在以安徒生寫的《牧羊女和掃煙囪的人》故事為製作的銀器獎雕像正陳放在上海美影廠內。半年以後,即在1982年2月下旬,《三個和尚》又在第三十二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短片電影比賽中榮獲柏林銀熊獎。它們在為中國、為上海美影廠贏得國際聲譽的一長排美術電影片目中,寫下了最新的紀錄。
短小、簡潔——返樸歸真
片長只有18分鍾的《三個和尚》不但是第一屆金雞獎獲獎影片中最短小的一部,也可以說是新中國美術片中迄今為止最簡潔的一部。
阿達對於自己導演的這樣一部短小簡潔的影片而可以與其他大部頭影片同樣得一個金雞獎,有著深深的感嘆。他說,「這在過去來講是不大容易的。一般都認為美術片要搞長片影響大,6本至9本,一舉成名!可是我一直有這樣一種想法:不一定!」他比喻說,這好比一幅簡潔的漫畫有時起到的客觀效果,反而比一幅厚重的油畫或多幅的連環畫要來得給人印象深一樣。阿達對搞長片反而有顧慮。他說,搞長片,問題很多。像《哪吒鬧海》,由5萬多張畫片組成,就是翻一遍又要多少時間?三個導演合作,要統一創作思想也難得很,片子長,又要多少人來為你繪制?這都是求人的事。在目前動畫製作方法、生產體制與人員待遇情況不完善的條件下,要搞長片,是很困難的。阿達說,「現在我搞短片,只兩本,可一人獨立拍片,有一個想法就可以搞一個,亦可創新,以不斷探索各種可能性。而這種藝術上的不斷追求本身,就是藝術家的真正幸福。它不是為了名為了利。這種從藝術追求過程中獲得的創作愉快是名利這種東西所決不可替代的。」他說,「我在杭州座談會上發言,說《三個和尚》是『小弟弟』,因為與其他故事片比,一是短,二是觀看對象主要是兒童,大家聽了都笑了。通過這部影片獲得金雞獎,證明我的想法是對了。它得到了專家們的理解與支持。這對我鼓勵很大。今後,我還要搞些短片。」
《三個和尚》不但短小而且簡潔,除了不用對白,畫面三個人物的衣服三種色,單線平塗;背景除了幾樣小道具外全部空白,用的是中國傳統毛邊紙的本色,但並不覺得東西少。阿達說,「這個想法我由來以久,簡潔並不是簡單化,而是精練,是放一點點,提示一下。」「這片子使繪制的同志專注於人物動作的刻畫。有人擔心這樣搞是否會太空;為此,我們相應改革了片門,使影片在銀幕上成了正方形。」這一則因為請漫畫家韓羽搞造型,他畫的畫一向是正方構圖;二則正方形,構圖小一點,感到飽滿,不會太空;三則也因此有了與眾不同的新特點。阿達認為,我國古代傳統藝術如一些雕塑,氣勢大,造型卻相當簡單,顯得巧妙。到明清以後,特別是慈禧太後時期,皇宮里一些東西搞得功夫大,人工味大,可造型上全沒意思。我想,阿達同志講的情況,可以歸結為「返樸歸真」這四個字的道理。而影片《三個和尚》的短小、簡潔,不管是採用正方形銀幕抑或是默片手法,應該說都是由編導付諸影片本身的特定內容與寓意所決定的。
美的追求 美的探索
動畫片《三個和尚》在首屆金雞獎評選時得到一片喝彩。張駿祥同志後來撰文介紹說:
「評委們一致贊賞美術動畫片《三個和尚》,不只是因為它幽默雋永,賦予了一個古老的諺語以新的趣味,更是因為動畫藝術家用簡潔的線條和色彩鉤出了三個和尚的各具性格特色的生動形象,並在表現方法上有所創新,是因為影片在人物動作、音樂、音響、節奏各方面的罕見的協調,誇張程度上的恰到好處」,最後建議說,「這是一部短短的、不足兩本的影片,但是值得寫一篇長達萬言的文字來分析研究它的成就。」(《寫於金雞初唱時》,見《電影藝術》1981年第7期第18頁)
1982年第l期的《電影藝術》雜志發表了陳劍雨同志評動畫片《三個和尚》的長篇影評《從三句話到一部影片》。全文長達14000字。作者是該刊編輯。為了寫好這篇評論,他曾自京親臨上海美影廠,向影片攝制組、向導演阿達作了采訪。文章以其充分透徹的評價實踐了張駿祥同志的建議。
1981年12月,阿達應邀赴京,在中央美院及其附中和中央工藝美院等處講學,就《三個和尚》的導演構思與創作過程以及拍攝介紹金山農民畫的《畫的歌》一片的體會作了學術報告,受到師生的好評。阿達年底載譽而歸,曾在一封信中向我說:「沒有想到這樣一個短片受到了各方面如此重視,這對我鼓勵很大,堅定了我以後多搞短片的信心。」
1982年伊始,他再接再厲,開始動手干去年醞釀的兩部新片子。一部是根據雲南白族民間故事傳說改編的《蝴蝶泉》,一部是根據琵琶大麴《十面埋伏》與《霸王卸甲》改編的《霸王別姬》。他將先後去雲南大理、敦煌或內蒙的和林格爾一帶收集蝴蝶泉和漢代壁畫的有關素材。阿達說,兩部片子「都是全部以音樂貫串、不用對白的『默片』。其中《蝴蝶泉》正式繪制與開拍前諸如搞劇本、分鏡頭、設計畫面和先期錄音等工序都已陸續開干,是夠緊張的了。
1982年春節,我在上海又見到了阿達。阿達堅信,美術片不單單是形「兒」(主要給少年兒童觀看),更重要的是姓自己的「美」(較高的造型與視聽表現趣味等)。阿達在1982年2月里的一次美術電影討論會上表示並堅持了他的這種看法。正是在對美術電影的美的追求與美的探索中,逐漸形成了阿達自己的獨特的拍片風格。這也是他的美術片反倒能以短勝成、以簡勝繁、以朴勝華、以樂勝白,終於顯得高人一籌的「秘訣」吧。
原載《活動月報》1982年5月號、6月號(總12、總13)第3版
收入《從三句話到一部動畫片〈三個和尚〉》(中國影片研究叢書),中國電影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219-224頁(有刪節)
2009年1月9-10日錄入電腦於杭州梅苑閣
『肆』 三個和尚影評
這部電影描寫了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無水吃以至釀成大內禍的故事,它容反映出人的品質問題和對人的管理問題,如果處理好了這兩個問題,會出現一個和尚吃河水.兩個和尚吃自來水.三個和尚吃礦泉水的美好景象.
『伍』 急求一篇3000字的動畫片觀後感
今天看了迪斯尼的動畫大手筆《花木蘭2》,但是看完了以後似乎並沒有感覺到什麼,除了在顛覆中國的文化,除了聽到幾首並不太算悠揚的歌聲,除了看到幾個好象瘋子一樣的人在那裡大唱大跳,除了那條小龍「木須」從開始到結尾一直給木蘭搗亂,好象再也沒有得到什麼。
這部由美國迪斯尼公司今年下半年出品的動畫片,故事情節還是接著上一集來的,講述木蘭和李翔就要完婚的時候發生的故事。
正當我們英雄的木蘭和李翔正准備步入婚姻殿堂的時候,警號傳來。因為強大的匈奴就要攻進中原,皇帝為了戰勝敵人,決定拉攏鄰國,但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兵力,所以最後決定採用最原始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和親。他指派李翔和木蘭護送三位公主去下嫁羌國。在去和親的過程中,公主們慢慢對護送他們的三個士兵產生了感情,又不願意外嫁異族了。一向崇尚自由、平等、自立自強的木蘭,因此決定冒殺頭之罪的危險幫公主逃跑。可是就在快抵達邊境的時候,公主們卻和那三個士兵跑了,或者說的時尚點,應該說「為了愛情私奔了」。最後,木蘭找到了他們,但是後來又遭遇了土匪,在打鬥過程中,李翔掉下了懸崖,木蘭以為他死了。於是,她釋放了公主和士兵,他們自由了。而木蘭自己為了完成任務,決定委身下嫁給羌國的大公子。當此時,英勇的李翔出現了,他沒死!只是被水沖到了下游,被他的馬救了。再後來... ... 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是什麼結局了。木蘭和李翔完婚了,羌國國王也答應幫助中原。
我覺得這第二部和第一部比較起來,簡直無法相比。首先,故事情節。《木蘭2》的故事情節沒有那麼曲折和歷險。第一部的故事情節完整,緊湊,而且有吸引力,也很扣人心弦。而這第二部從頭到尾就是一群小孩子在和木蘭跳舞啊,練所謂的武術,然後就是叫囂狂笑,根本沒有第一部那麼精典。
其次,人物動作。1中人物動作含蓄,而且很唯美;而第二部,簡直和《還珠格格》裡面的小燕子一樣,瘋瘋癲癲的,太不雅觀。
特別是國王的三個女兒,樂起來簡直沒完沒了。她們在帳篷里大唱大跳,大喊大叫。她們在裡面唱著什麼「想像其他女孩子一樣,能夠爬到樹上玩,象她們一樣自由自在,可以懶洋洋躺下,吃下蛋糕,可以光腳丫曬太陽,哪怕臟兮兮的。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甚至可以穿著內衣舞蹈,可以素麵朝天,不講三綱五常,不要護衛,沒有婢女。無憂無慮,不用象手捧鮮花,小心翼翼。不用裹腳... ...」
本來故事反映出來的主題很明確,很開明。就是突出女性要自由,不要束縛;男女平等。但是你要在影片中反映出來就反映出來唄,沒有必要弄幾個人在那裡又跳又唱,又笑又叫的。還不斷的在影片中插播音樂,播放插曲。本來一部電影,偶爾在中間來點插曲,來點音樂是好事,可是多了也就成了累贅。要象泰坦尼克,要象人鬼情未了,要象飄,這樣嵌進來才有效果,影片一出來,不止電影本身紅的熱火朝天,歌曲也由此紅一把。但是我感覺這部電影中的插曲太泛濫成災了。好象那些歌手的歌曲都賣不出去了,非要藉助你迪斯尼的名氣,藉助你迪斯尼的電影才可以熱賣熱銷一樣。你拚命地在裡面插入這么多的歌為的是哪般哦!搞不明白。
第三,寓義也不深刻。第二部太小孩子氣了,完全沒有第一部那麼深刻,那麼有型。不知道迪斯尼的工作人員這幾年吃的飯都到哪裡去了,一點長進都沒有,還越拍越差勁了。而且裡面有好多都顛覆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內涵。反映出來的中國古人好象只會耍賴,只會泡妞,只會跳一些亂七八糟的舞蹈,然後就是大笑(比如那三個士兵中的那個中等身材),狂笑(比如三個士兵中的那個胖胖),色迷迷的笑(比如那三個士兵中的那個最瘦骨嶙峋的),然後就是象跳樑小丑一樣傻乎乎的笑(比如羌國大公子)。罪過罪過!阿彌陀佛!如果說第一部木蘭動畫在美化中國文化,那第二部不知道是在什麼化中國的文化了。我暈倒~~~
第四,還有造型。第一部中的人物造型比較酷,而且很尊重中國的傳統和古典美。而第二部中,那個巾幗英雄的男朋友李翔簡直象滿文軍的動畫版(呵呵,開個開玩笑,請滿大哥不要生氣,但是真的很象,你可以自己看看)。還有那個中等身材的士兵,和電視劇《水滸傳》裡面那個賣燒餅的武大郎無二。真不知道迪斯尼的工作人員心真的用到哪去了,什麼形象不好想,弄出些這么個形象。而且如果你仔細看的話,甚至還會發現那三個士兵甚至是剽竊了我們國內動畫片《三個和尚》裡面的人物造型。我真的有這種感覺。
第五,插曲。又說到這個話題了。第一部的插曲那麼優美,那麼動聽。而第二部呢,不知道配音歌手在那裡瞎哼哼唧唧些什麼東東。電影一開始就是木蘭和一群小小小孩子在一起「群魔亂舞」,然後就「天地」啊,「晝夜」啊,「有聲」啊,「無聲」啊,「黑暗」啊,「光明」啊,「冬夏」啊,「日月」啊,跳起來了。真是中傷視聽,中國古典音樂中哪有這么折騰人的曲調啊??從頭到尾一點中國的音樂元素都沒有。可能人家是外國人,能夠拍出這樣的效果已經不錯的了。
不過說到這,我還想說點題外話了,說到中國的動畫事業,真的有些迷茫甚至感到悲哀。難道不是嗎?人家美國有迪斯尼,拍出的《唐老鴨和米老鼠》、《白雪公主》、《貓和老鼠》、《玩具總動員》等等深入人心,人家日本有《機器貓》、《櫻桃小丸子》、《忍者亂太郎》《七龍珠》等等,那麼深得人心。可是中國的動畫事業好象停滯不前了,真的感到很焦慮,很擔憂。不過值得安慰值得欣喜的是,中國也推出了《寶蓮燈》、《西遊記》、《哪吒》、《藍貓淘氣3000問》等一些既好看又很有價值和品位的動畫片。讓人們的大腦不再是一提到中國動畫,就只想到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了。
但是說到這些,也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因為我曾經看過一篇關於動畫片《西遊記》的報道,中國拍這部動畫花了好幾年的時間,而且用去的圖紙,用去的草稿,用去的材質,用去的資源是相當多的。而且是好多動畫精英長時間的艱苦勞動和付出才有了這樣一部優秀的動畫。而和美國相比起來,人家的電腦軟體更先進,人家的技術更高明,也許同樣一部《西遊記》,拿到國外,只要不長的時間,不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消耗就搞拈了。我不是說中國動畫不好,請大家不要誤會,我在這里也是沒有絲毫要抵毀的意思。只是把我真實的想法全盤托出而已。也是「恨鐵不成鋼」啊,是希望中國的動畫事業能夠更加繁榮起來才這么說的啊。
越說越遠了,還是回到主題上我們的討論。
不過不管怎麼說,這只是部動畫片,只是給大家欣賞的,什麼事物都無法滿足每個人,「眾口難調」嘛,而且這部動畫的主要觀眾還是面向孩子們,所以當然拍的簡單甚至瘋癲點也是情有可緣的。說到底,迪斯尼的動畫片我還是很喜歡看的。只是對於這部影片我感到很失望,可能它算迪斯尼的一個敗筆吧。可能我說的這些話有些過激了或者言重了。但不管怎麼樣,我說出來了,也就痛快了。如果迪斯尼不痛快的話,就來找我好了。
總之,關於木蘭2我想說的還有很多,但是現在慢慢都一下子斷電了,等想到了再寫篇續吧。
(這篇文章雖然沒有到3000字,但是有些東西想必你也需要寫點你自己的感想吧,況且假如你用稿紙寫的話加上亂七八糟的空格以及段落後面的空子,那就綽綽有餘的3000+了)
『陸』 評析動畫片《大鬧天宮》 、評析動畫片《三個和尚》 評析動畫片《千與千尋》 評析上面任意一個動畫片
美術片《三個和尚來
》,是源根據中國有一句諺語:「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
沒水喝」,這個古老的民間諷刺性故事創作的,這部精彩的作品不但沒有配音,連音樂都被精簡至幾聲木魚聲代替。人物設計造型更是
,具有強烈的個性,寥寥幾筆就完全表現出了三個人物的不同性格,既具有
,又給人以樸拙、善良的美感。在場景造型上,參考了一些中國傳統的繪畫技法,如繪有山、水、廟的大全景具有水墨山水畫造型的味道,影片還把西方動畫片的現代漫畫表現手法,巧妙地結合並融化在民族風格之中。生動活潑的畫面形象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影片通過
沒水吃到不用挑水而有水吃的過程,諷刺了那些相互依賴、相互推諉、斤斤計較、唯恐自己吃虧的人,並啟發我們只有團結合作,互諒互讓、齊心協力、勇於承擔責任,把個人的智慧融入到集體之中發揮集體的智煮和力量,才能克服困難,取得成功,才能換來幸福生活的道理。
『柒』 如何突破環境對人性的考驗
《三個和尚》,不只是因為它幽默雋永,賦予了一個古老的諺語以新的趣味,更是因為動畫藝術家用簡潔的線條和色彩鉤出了三個和尚的各具性格特色的生動形象,並在表現方法上有所創新,是因為影片在人物動作、音樂、音響、節奏各方面的罕見的協調,誇張程度上的恰到好處」,最後建議說,「這是一部短短的、不足兩本的影片,但是值得寫一篇長達萬言的文字來分析研究它的成就。」(《寫於金雞初唱時》,見《電影藝術》1981年第7期第18頁)1982年第l期的《電影藝術》雜志發表了陳劍雨同志評動畫片《三個和尚》的長篇影評《從三句話到一部影片》。全文長達14000字。作者是該刊編輯。為了寫好這篇評論,他曾自京親臨上海美影廠,向影片攝制組、向導演阿達作了采訪。文章以其充分透徹的評價實踐了張駿祥同志的建議。
相比於在柏林電影節上摘得金熊獎的盛譽,《三個和尚》更為直接的重要影響是成為了我們很多人珍貴的童年回憶。它之所以會讓人印象深刻,除了它跟「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寓言故事息息相關,還離不開它出色的美術設計。三個和尚,一個小,一個瘦,一個胖,體型上就高矮不齊,而紅色、藍色、黃色的服裝,也做到了視覺上的個體差異化。編導貫徹了極簡主義的風格,畫面上除了主要人物和道具,其餘的背景統統去掉,比如那座寺廟的內景只有一尊觀音像,再比如和尚上下山所走的上路也都沒有出現,只是靠和尚的幾次回轉來代表曲折的山路。而且,18分鍾影片竟沒有一句對白,就是憑借這些簡潔的線條、詼諧的音樂以及個性鮮明的動畫形象,觀眾也能很容易領會這則故事的內容。但是它絕非是取悅孩子們的幼稚玩意,其中所蘊含的、可以上升到國家和政治層面的諷刺性含義,直到兒時的我們長大了才能逐漸領悟。難怪它能在國外獲獎,畢竟這樣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準啊。電影導演和學者張俊祥就曾稱贊《三個和尚》:「這是一部短短的、不足兩本的影片,但是值得寫一篇長達萬言的文字來分析研究它的成就。」
不久,來了個和尚。他一到廟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和尚叫他去挑水,和尚心想一個人去挑水太吃虧了,便要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兩個人只能抬一隻桶,而且水桶必須放在擔子的中央,兩人才心安理得。這樣總算還有水喝。後來,又來了個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沒水。和尚和和尚叫他自己去挑,和尚挑來一擔水,立刻獨自喝光了。從此誰也不挑水,三個和尚就沒水喝。大家各念各的經,各敲各的木魚,菩薩面前的凈水瓶也沒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裡老鼠出來偷東西,誰也不管。結果老鼠猖獗,打翻燭台,燃起大火。三個和尚這才一起奮力救火,大火撲滅了,他們也覺醒了。從此三個和尚齊心協力,水自然就更多了。
『捌』 三個和尚觀後感600字
《三個和尚》觀後感
故事一開頭就把我吸引住了:畫面上映出「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的字樣,當映出「三個和尚」四個大字時,木魚聲停止。我很納悶:「三個和尚那是怎麼樣呢?」看下去才知道,原來三個和尚反而沒水喝了,為什麼呢?瞧,一個和尚,沒有依靠,當然要去挑水了;又來了一個和尚,他倆斤斤計較誰去挑水,誰也不肯出力;當又來個老和尚時,三個人更是互相推脫,寧肯坐著,也不去挑水,吃東西時又想喝水,可是缸里沒有水。後來,老鼠咬斷了蠟燭,寺廟里起了大火。這下,三個和尚慌了神兒,要救火,缸里又沒有水。他們再也顧不得計較吃虧,誰都不佔便宜,都爭著去挑水。由於他們齊心協力,撲滅了大火。經過這回教育,他們共同合作,想出了個好辦法,在山上用滑輪提水,後來再也不愁喝不到水了!
這部影片,就是通過這樣一個既簡單又有趣的小故事,告訴我們應該克服自私自利的壞思想,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合作、互相幫助。
在以前,人類的祖先,便是以團隊為單位,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歷史的輪轉,不是靠個人,而是靠集體的力量。就連動物界,小巧玲瓏的食人魚之所以能獵食幾噸的龐然大物,忽微的螞蟻能逃離洪水火災,靠的也都是「團隊精神」。而現在這個競爭白熱化的時代,我們還有餘力去說一句現代的語言「我的地盤,聽我的」嗎?團隊就像是一個凸透鏡,她把分散的力量集中到一點;她是一個擴音器,把微吟變成吶喊,影響到更遠的地方。
智慧、閱歷和經驗都讓我們無法忽視「團隊精神」。而且,現在的網路游戲也有很多方面需要團結合作。由此可見,團結是無處不在的。如果你非要顯示自己的才能(我就是這種人 ^_^),也只有在團結中展現。一個不懂得團結的人,是根本沒有生存的餘地的。雖然世界如此大,但是,她是不會給『不懂團結』的人生的餘地的!
一個人再偉大,也離不開團體;一個人的智慧再卓越,也不能成為神而脫離眾人。因為,只有團結合作,你才能在社會上立足,並且,只有你擁有了團結這種高尚的情懷,才能說:你正在走向文明。
沒錯。三個臭皮匠抵上一個諸葛亮。偉業積累在一個個看似渺小的個體上。愛迪生因電燈而流芳,離不開全身土灰的工人。
偉大的希臘哲學家曾經說過:「一個想脫離眾人的人,是新時代的「新新盲人」,藐視忽微會讓他窮盡一生也離不開原點幾步,頂多隻是像在沙漠中的過客,一圈又一圈,卻只能回到起點。一朵花,即使再小,也需要雨水的滋潤,肥土的給予,陽光的贈與及綠葉的襯托。一抷土的成功,即使再少,也得依靠十個手指。」邁入新時代雄心勃勃的你,別忘了:團結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