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飛翔影評
⑴ 2010春晚小品《我心飛翔》觀後感,入黨積極分子思想匯報!
經管院的吧,老徐讓寫的是吧,大家都一樣。
⑵ 道德小品觀後感
[道德小品觀後感]每年春節大家最重要的過年方式就是看春晚了對於cctv春晚已走過了27年的發展歷程看,盡管經歷了八十年代啟動發展期的火爆,走過了九十年代成長期的壯大,也迎來了二十一世的成熟期的穩定,道德小品觀後感。但無論如何變化,央視春晚這個誕生在改革開放初期的電視綜合文藝形式,已經成為家喻戶曉,聞名海內外的春節期間節日文藝大餐;成為所有炎黃子孫追求和諧、進步、吉祥的民俗盛典。27年的發展,央視的春節文藝晚會已經成為春晚一詞的固有的概念被公眾接受認可。但是,任何事物要發展都需要伴隨著時代的脈搏,跟隨著時代的發展進行一些新的變革。以艾君之見,央視春晚這個誕生在改革開放初期的電視綜合文藝形式要創新、要重新贏得觀眾掌聲必須在形式上做文章,並且來一次根本性的革命,或許會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下面就說說今年的春晚吧。相聲《和誰說相聲》我也不知道姜昆在跟誰說相聲,也聽不出他到底在說些什麼,姜大叔該歇歇了。那個新搭檔除了長得像《烏龍山剿匪記》中的綁爺,看不出有什麼亮點。小品《美麗的尷尬》林永健的那張ps照片算是個亮點。。。。歌曲《傳奇》王菲唱功一流,但是,貌似有假唱的嫌疑耶。。。。。小品《我心飛翔》沒想到飛行員MM們還都挺漂亮的,只是不知道戰鬥力如何?畢竟軍隊是用來打仗的,不是用來show的。還有,閆妮的那句領導已經幹了!很經典,估計會成為2010的流行語之一。反正我是打算找機會用一用哈。串場的道德模範和海地因公犧牲警員的家屬不論模範們個人覺悟如何啊,但是我覺得如果一個都講道德的時代,是不需要模範的。就像《道德經》中講的,人們行善,卻不知道是在行善(大意如此,原話我忘了)。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那個朱(百家姓女孩說的啊)在介紹在海地因公犧牲警員們的家屬的時候,家屬們的面部表情很糾結啊。。。。。。民族歌舞大串聯《和諧大家園》《壯鄉美》《我和草原有個約會》《卓瑪》《妹妹的山丹花兒開》《幸福生活亞克西》不多說了,粉飾太平而已。不知道烏魯木齊的死難者們在天上會不會亞克西?小品《五十塊錢》胖子:警察的兜里怎麼會有零錢呢?很耐人尋味啊。。。。。。《再聚首》串燒小虎隊沒有想像的好,小虎老矣。感覺他們仨像強扭的瓜,貌合神離!劉謙魔術客觀的講,劉謙的魔術應該是這次春晚給觀眾印象最深的節目了,觀後感《道德小品觀後感》。匯源老總的手確實不幹凈。。。。後面一圈的都是托。。。。。《百家姓》女孩那個背誦百家姓的小女孩讓我看的很糾結。。。。到底在宣傳什麼?難道還嫌我們的教育不夠誤人的?趙本山小品《捐助》本山大叔當春晚台柱已經十幾年了吧?感覺這根台柱子快要倒掉的樣子。另外,在廣告中插播小品的創意確實很新穎!歌曲《讓我們盪起雙槳》我們現在的生活水平確實是提高了,後面伴舞的小學女生一個個發育都挺好的,比五十年代的強多了,呵呵。歌曲《走向復興》戴玉強和殷秀梅唱的挺好的,只是建國60年了,啥時候才能復興呢?漢朝建國60年可以北逐匈奴,唐朝建國60年滅國無數,明朝建國60年鄭和下西洋來回走了七趟了。我們啥時候才能像溫總理說的那樣讓老百姓活的更有尊嚴呢?歌曲《盛世歡歌》還是粉飾太平,不予評論。。。。相聲《大話捧逗》相聲節目是一代不如一代了,為什麼?我個人認為不是人才問題,而是態度問題!大家回憶一下記憶中的經典段子都有什麼特徵?一定是批判社會生活中的尖銳矛盾和不合理現象!現在相聲之所以沒看頭,就是失去了批判性,生命力被閹割了。不知道是不是被河蟹乾的。舞武:《對弈》舞的不怎麼樣,武亦不怎麼樣。不知導演為何把原定的跑酷節目給cut掉了。。。。相聲:《超級大賣場》比李偉健長得丑的人我見過,但比他惡心的人我真沒見過。。。。感覺電視購物廣告比他們的相聲好看多了。。。。最後,聽那個朱發表的河蟹講話,讓我不禁想問問導演:你丫到底是替D辦春晚還是替老百姓辦春晚?可以說春節聯歡晚會成了我們除夕夜的主要娛樂項目。今年也不例外,吃完晚飯,我就早早地等在電視機前,准備欣賞春晚的節目。在一片如花的人潮中,春節晚會拉開了序幕。四個多小時的節目,每一個節目都凝聚著導演、演員的心血。最讓我欣賞的是春節晚會上的背景——LED大屏幕。除了像2009春晚一樣在兩側、頭頂和背景出現,連腳下也鋪著奧運卷軸,可以展現千變萬化的圖案。舞台背景LED大屏幕,地面也有LED大屏幕,可伸縮柱子形成的三道大幕,可以根據節目的不同伸縮成不同形狀,柱子上面還可以用電腦燈打出漂亮的圖案。好多舞蹈節目中,地面的大屏幕上會出現漂亮的圖案,甚至舞蹈演員會配合圖案來做動作排隊型,在《城市變奏曲》節目中,舞蹈演員還要配合大屏幕上的階梯作出攀登階梯的動作;在這個節目中,演員跟屏幕圖案完美的結合,讓觀眾體會到真正的電視舞蹈。同時,大屏幕使舞台自始至終都處在無窮的變幻中,所有景緻都緊緊圍繞節目主題和氛圍。給人的感覺美輪美奐。我們共和國的60大壽,剛剛過去,在此祝福我們偉大的祖國,祝祖國繁榮昌盛,願人民幸福安康!最後,伴隨著那熟悉的《難忘今宵》的唱響,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終於歲我一起進入了夢中。
⑶ 請問哪裡有音樂劇我心飛翔的評論啊明天就要交作業了,嗚嗚
創作歷時3年,劇本12次易稿,昨晚,總政歌劇團創排的歌劇《我心飛翔》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上演。戴玉強出演主人公秦時鉞,此角色使他首度斬獲梅花獎。當主題歌中唱到,「我彷彿聽到了靈隱寺的鍾聲」,台下的杭州觀眾還是有些感動。但從整體上講,該劇大膽的嘗試也不免讓一些人困惑。
作為第七屆中國藝術節上的惟一一台歌劇,觀眾對其期望值很高,不少人是著正裝前來准備觀看一台正式的歌劇。但當他們走入劇院卻發現該劇有著時下流行的音樂劇味道。包括其中個別段落甚至和西方音樂劇《悲慘世界》中的某些段落極為相像。
「這是一個政論性很強的戲,但在創作初期,我們就很明確一定要讓它同時具有可看性,不能做成標準的西方歌劇。我們決定創作介於音樂劇和歌劇兩者之間的雜交藝術樣式。」總政歌劇團團長王祖皆說。要求取政論性和可看性之間的完美結合點,就要求主創必須耗費更多的心思。在該劇劇本剛出爐的時候,不少人提出,這樣一個題材沒有音樂性。插入通俗化的音樂劇樣式顯然從可看性的角度出發,能夠網羅到更多觀眾,但至於如此革新或者說「走味」,而且又冠以「歌劇」會不會與傳統印象中歌劇背道而馳尚需討論。
王祖皆認為,「西方的傳統歌劇只是適應當時時代的審美需要,再標准也已經是古董了。我們應該針對具體情況(比如劇本)作適當調整。」戴玉強則談到現在歌劇事業的舉步維艱並把重點指向票房,「在國內搞一出正式的大歌劇,往往需要幾百萬的投入,而只能演出幾場就束之高閣,抑或是請幾個專家評個獎就了事了。這不是我們的追求。聽說這次票子賣得很好,讓我們很欣慰。但同時,他也有所保留地表示對該部歌劇也有不滿意的地方。
「現在歌劇,人們常說『不演不賠,少演少賠,多演多賠!』,」王祖皆說,「但歷史不能空白的,我們要守住歌劇的最後一塊陣地。」值得肯定的是從《黨的女兒》到《屈原》到《玉鳥「兵站」》……總政歌劇團對歌劇的推出一直沒有間斷。王祖皆還透露,近期他們將要在北京新街口鬧市區建成解放軍歌劇院,把一些優秀劇目以歌劇音樂季的形式陸續推出。
該劇塑造了建國初期一代海外學子的形象。主人公面對敵對勢力的誣陷、迫害和監禁,不動搖報國之志,最終在戀人傑弗琳的幫助下實現了歸國的夙願。該劇集結了一批中青年創作力量。可以看到剛剛在第六屆全國舞蹈比賽中因《七步》獲獎的新銳編導田勁、顧佩英也應邀擔任其形體設計。
⑷ 雷慶瑤《隱形的翅膀》觀後感
在一條毛蟲蛻變成為一隻蝴蝶展翅高飛前,要經歷一段十分漫長而艱難的歲月。蛹中密不透風,陽光只在外頭等待;蛹中孤單寂寞,沒有被人能陪伴或是幫助你。然而,蛹正悄聲無息地醞釀著美麗。
瞧,那個失去雙臂的小女孩用腳丫子夾著筆寫字,她額上晶瑩的汗珠見證著這一場蛻變;瞧,她在泳池中撲騰不止的執著身影,那閃爍的浪花見證著這一場蛻變。
再環顧古今中外,又有誰生來就是一隻花蝴蝶呢?宋代大政治家范仲淹年輕時就立志報國,但因家境貧寒,上不起學,只好到一家僧舍中讀書。冬天的晚上,他用粗米煮一盆稀飯,第二天粥凍了之後,用刀切成幾塊早晚食用;沒有菜,就用鹽水泡野菜,切上幾十段佐餐。又如,希臘有一個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講家,因小時口吃,登台演講時,聲音混濁,發音不準,常被雄辯的對手壓倒。但他並不氣餒,堅持每天口含石子,面對大海朗誦,五十年如一日。他們都在一個名叫「苦難」的蛹中,等待著蛻變。
我想這蛹一定是金色的,因為它承載著我們金色的夢想,仰望著前方,那金色的陽光。
再回頭看,這堅韌頑強的小女孩兒,她胸前那閃閃發光的獎牌同陽光一個顏色;那曾經經歷生活考驗的人,心中的壯志同天空一樣廣闊;還有她,上帝在她成才路上設置的一塊絆腳石,竟被她磨礪成了無獨有偶的璀璨寶石,大放光彩,永盛不衰。
噢,我驚奇地發現,成長是一個過程,有奮斗的艱辛,有失敗的痛苦,才有成功的喜悅。陽光總在風雨後,蛻變才能真成長。
蛻變,生活之中破繭成蝶;蛻變,成長路上執著堅強。如果你現在仍是一個灰色的蛹,請不要低頭,請不要氣餒,因為終有一天,你會蛻變:曾經的苦難會化作那五彩的翅膀,托你上天翱翔;心中那勇往直前的信念是永遠的隱形的翅膀,指引你未來征途上追尋夢想的方向!
成長條件三步曲
——觀《隱形的翅膀》有感
想要長大就要學會堅強,想要長大就要學會奮斗,想要長大就要學會付出……顧名思義,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成長的過程,成長的過程就像一道菜,不僅菜本身要味道鮮美,而且烹調的過程也要恰倒好處,這就是一道成功的菜,也就是一次完美的成長過程。
《隱形的翅膀》講的是一個風箏家庭的孩子(志華)在一次放風箏中而觸電失去雙臂後自強不息的故事,主人公從那次事故後他的命運發生了很大的轉折,使她絕望,通過母親的愛、父親對她的嚴格要求和自身自強不息的努力,她克服了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學會了用腳代替手的技能,重燃了生活的勇氣。後來母親精神失常而死亡使她又陷進了絕望的深淵,她強忍悲痛,學會了游泳,最後憑借自己的實力取得了成功。
我感動於母愛、父愛和自強不息的精神,這是成功的條件。
我流淚於志華失去雙臂用腳去練習手要做的事情,雙腳磨出了血泡,媽媽把女兒血肉模糊的雙腳輕輕托起,放在自己的臉上擦拭,那感覺比蕾絲還柔軟,比春雨還舒適。母親心裡的天使——就是孩子,當媽媽精神失常時,用白紙做成手貼在風箏上,渴望女兒再長出手、長出手,母親的愛是那麼的純潔,就象一首詩所描寫的「李白的雪,染白一條小路,沿著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親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鄉」,是呀,我們就是母親的故鄉,我們在母親的愛護下快樂成長。
我流淚於當志華失去雙臂一直嚴格要求的父親,如果沒有父親嚴厲愛,就不可能用腳學會吃飯、寫字,更不可能穿針引線,有了父親的嚴厲,才有了志華的獨立,才學會了生存,其實一個人的成長不僅得到母親的愛護,而且還要有父親的嚴格要求。我們不要總是一味的感覺父親十分嚴格,你可以換個角度想一想,如果父親不嚴格,我們怎能長成參天大樹呢?只要把嚴格看成一種表達愛的方式,那你自然就會理解父親的良苦用心了。
我流淚於志華的堅持不懈的奮斗,當她失去雙臂時,她沒有被擊倒,而是向生命挑戰;此次事故激發了她的潛能,激發了她不服輸的心,她被選入游泳隊,還考了大學。在成長中不僅要有父母給我們的愛,我們更要自己去拼搏上進,自己有決心,有信心,有行動,三管齊下的作用下,難道勝利還不屬於你么?
她走出了殘疾的陰影,通過自己的努力,她使殘疾變成了正常,我們試想這條路是何等的艱辛,這是一條連常人都難以走完的路,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困難和艱辛,但我堅信我們會以志華為榜樣,自強不息,譜寫勝利的樂章。
成就於憂患
——《隱形的翅膀》觀後感
《隱形的翅膀》是一部關於堅強的電影,影片中的小女孩因意外事故而失去了雙臂.但她並沒有失去信心,在最困難的環境下取得了最好的成績.讓我深切體會到:成就於憂患,反之就是失敗與安樂,或許不大形象,但困境面前人人平等,有人越戰越勇,有人卻退縮了. 要知道上帝總會去捉弄一些膽小懦弱的人,從不敢去惹那些強者.
這部電影給了我很大的震撼,這個失去雙臂的小女孩竟如此堅強,我常常會想這份堅強與信心究竟從何而來?細細回味,的確,生活必有痛苦,而戰勝痛苦便是戰勝生活,超越了痛苦就會看見等待已久的黎明。電影中的女孩不是失敗的沉淪,而是失敗的奮起;不是對過去的留戀與惋惜,而是對未來的拼搏與頑強;不是別人成功時羨慕的眼神,而是超越別人的信心。這就是她的精神,值得所有人贊揚的精神,又如一塊礁石,礁石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能經的起打擊,並能在打擊中濺出美麗的浪花。她將會在層層打擊中脫穎而出……..
人生本來就是富有挑戰的旅行,為此將付出勇氣與痛苦的代價,有付出才有收獲,永遠,只把成功的微笑留給自己。在旅行中甩開挫折就如甩開長發,拋到腦後堅強面對困境,只有這樣才知道何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生活就像一位嚴師,給每一個人一份試卷,就像一條崎嶇的山路曲曲折折,有哭有笑,但無論如何都要交出答卷,讓強者更完美,讓弱者更殘缺不堪。生活就是這樣殘酷而又公平地判決著不同人的命運。海倫,棉對著喪失所有器官的她以驚人的毅力攀上了高峰。在布滿曲折的路上,她摔倒了,再走,重復了無數次終於上帝也被這種精神所感動了。
那我呢?我相信所有的挫折回把我的人生之路點綴得更加美麗。也許,在這條路的起點,會是迷茫和凄涼,但是,我會越走越勇敢。因為在這條用淚與絆腳石鋪成的道路盡頭,將會有一片群星閃耀的宇宙,我堅信,我是那一顆最閃亮的星星。
靈魂深處的樂音
——《隱形的翅膀》觀後感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當我又一次聽到這首歌時,吟唱者已不再是燈光舞台上的明星。她,只是,只是一位普通的女主人公。
當失去雙手的她用肩膀搭在自行車把手上輕快地哼唱時,我明白了——此時的她已不必擔憂,不必擔憂自己會倒下。因為,她的堅強已化為一雙隱形的翅膀,在她以後的人生道路上,將永遠守護著她;而她的樂觀,則以歌唱的形式一直默默地陪伴著她。
或許,每個人在逆境中,都會選擇以不同的形式來慰藉自己。普通人如此,名人亦是。影響最深的,便是貝多芬。貝多芬的姿勢極為醜陋,然而他苦悶的源泉,終還是在於他的聾疾。有誰會料到這震驚世界的妙音,在他耳邊竟沒有一絲回響。
不過,我想這苦悶也許只是清淡的,如同那位女主人公一樣。因為他曾對人說過:「我一定要剋制我的命運!」這樣一個人,怎會永遠唉聲嘆氣?記得豐子愷先生曾這么評價過貝多芬:
聾疾是貝多芬的生涯中的一大悲哀。他的作品常是生活的反映。他能在黑暗中打出光明。故在貝多芬,音樂是苦惱的赴訴處,同時又是苦惱的逃避所。
其實,要說貝多芬,他一生真的那麼痛苦嗎?回答絕對是否定的。他隱遁在自己的內心生活里,在自然中覓得些許安慰。他將自己獻給了藝術,他沉醉在音樂的殿堂,盡管他聽不見。
這,不亦是一種樂觀的形式?
面對逆境,貝多芬選擇用音樂透射出靈魂深處的強音;面對逆境,安妮選擇用日記的形式傳達自己的心聲;面對逆境,本傑明選擇用幽默感化家人。可能,如今更多的人會選擇歌唱,用歌唱宣洩自己的憂愁,用歌唱慰藉自己的情感。
上帝賦予了每個生命歌唱的權利。他令每個人在最窘困的時刻都能得到些許安慰,他能令人們從中覓得一線希望。
因此,每個生命亦都不是孤單的。因此,在苦惱、寂寞之時,你不必沮喪。就像那位女主人公一樣,試著去哼一首曲調吧,它能緩解你的情緒,能令你重拾信心,你會從此漸漸走向成功。
當你如願以償之時,你便會發現生命本就是快樂的,不重外表,不重環境。人生正是這樣,有甜有苦,實質上每個人內心都隱藏著一份樂觀、自信,就等待著去發現。
既然如此,每個人又何必去沮喪自己的一生呢?何不嘗試去用歌聲與微笑來迎接每一天?或許這樣,你的人生會更精彩。
《隱形的翅膀》觀後感
「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給我希望……」每當聽到張韶涵的這首《隱形的翅膀》,我就想起電影《隱形的翅膀》中那個自強不息的殘疾女孩——志華。
她是個失去雙臂的女孩,不幸的生活曾讓她一度失落。但她最終堅強地繼續生活下去,並做到了別人難以做到的事,取得了參加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的資格。
她堅強,有毅力。當一切彷彿都太灰暗的時候,她盡管消極過,但依然可以以更多的勇氣和更大的決心面對可怕的生活。
她倔強,有骨氣。當別人瞧不起她,用鄙夷的目光看著她時,她卻還能夠不顧外界的刺激,昂首而立;當失敗的現實擺在眼前時,她卻用微笑面對失敗與困難,繼續奮斗。
她寬容,不「記仇」。她對曾經鄙視過她、瞧不起她的同學,不是記恨,而是像什麼時都沒有發生一樣幫助他們,以寬容的心面對他們,最終感動了他們。
她還有一個偉大的母親。母親太愛她,以至於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但她卻用常人無法理解方式來愛自己的孩子。
志華的老師、教練也給予了她許多愛,鼓勵她積極向上。
正是因為這許許多多的美德與愛,才讓她能夠在逆境中向上,在困境中生存。
正是因為這許許多多的美德與愛,才讓她能活在世界上。
正是因為這許許多多的美德與愛,才讓她能取得成功的機會。
盡管困難重重,盡管有那麼多不幸,盡管總是突如其來一件又一件打擊,但志華還是笑對人生。
自強不息是她的人生格言。
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難以忍受的誤會,難以承受的打擊。但只要想想志華,這個失去雙臂卻奮斗到底的女孩,就知道命運是可以改變,人生是可以光明的。
希望,就像一個可以實現的夢想,一直在前方,可是彷彿遙不可及;但只要一直向著它前進,就一定能找到它。
「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過絕望……」這首歌總在我心中回盪。
沒有翅膀的飛翔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過絕望。不去想,他們擁有美麗的太陽;我看,每天的夕陽也會有變化;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給我希望。」這首歌是前些日子流行的《隱形的翅膀》。正如歌詞中所說的,影片中的志華就是一個擁有隱形翅膀的人。
我被小主人公志華這位殘疾少女和命運頑強拼搏,經過命運慘烈打擊之後依然不屈不撓的精神所震撼、所感動。
志華是一個15歲的花季少女,她考上了高中,和父母一起去放風箏但不幸被高壓電電中。經過醫院的全力搶救,終於保住了性命,但卻永遠的失去了雙臂。
志華從根本無法生活自理,到可以用腳完成大部分手可以完成的事,大到燒飯,小到縫補,志華還僅靠肩膀學會了騎自行車,這一切都從不可思議變成了小事一樁。
但是學校不能收志華,因為她不能寫字,功課會落下很多。為了重返校園,她每天在家練慣用腳寫字,腳趾磨爛了,結出厚厚的血痂。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她學會了用腳熟練地寫字,爭取到了重新上學的機會。她從不要求老師和同學對她的特殊照顧,因為在她的心裡,自己依舊是一個健全的人,一個擁有「有力臂膀」的健全人。
一次教練來招選運動員,她有幸被選中當上了游泳運動員,她又有了希望和憧憬。她努力地完成平常人都不能完成的任務,每走一步都是如此艱難,但她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不停地努力著,她再一次挑戰著人生。在訓練之餘,她還不忘記學習,向高考發起沖刺。她用自己的毅力堅持著,她不服輸,她不想因為自己是個殘疾人而比別人差。全運會那天,她戰勝了所有的對手,她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她用自己的行動感動在場的每一個人。
看過影片之後,記住了這樣一個女孩——烏黑的長發,清秀的臉龐,純凈的微笑,只是她的小坎肩下,晃動著的是兩只空洞洞的袖口。但最不能忘記的,不是她殘疾的身體,而是她驚人的毅力、淡定的姿態與燦爛的笑容。她沒有了雙臂,但她擁有了有力的翅膀。她的身體因精神的高貴而美麗。片中主人公志華總這樣唱:就算受傷,也不閃淚光,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過絕望......。志華在難以忍受的打擊面前並沒有消沉,和志華相比,我顯得那麼渺小。從她身上我懂得了:有種力量是隱形的,我們看不見,但是它可以存在於我們的內心,流淌在我們的血液里。從現在開始面對困難我要學會堅強,學會勇敢,我會把遇到的困難當成是一種自我挑戰,我要用「一切皆有可能」來鼓勵自己。
是的,沒有闖不過去的難關,只要我們真心熱愛生活;是的,沒有到達不了的地方,只要我們擁有把握自己的力量。無論何時,記得,我們都有對隱形的翅膀。
飛翔,到陽光的那端
——觀《隱形的翅膀》有感
「天賜我一雙翅膀,就應該展翅翱翔,滿天烏雲又能怎樣,穿越過去就是陽光。
——羽泉《翅膀》
剛推開門,太陽的利箭刺得我睜不開眼。
那個純真的女孩,因為意外失去了雙臂;那個倔強的女孩,為了讀書不停努力著;那個堅強的女孩最終捧回了獎杯!
我永遠不會忘記,花叢中,她身著鵝黃色的短衣,孔雀藍的裙擺像蝴蝶般飛舞,銀鈴般的笑聲已在我的心中紮根。
我想她已擁有翅膀,飛向了陽光的那端。
時光追溯,雕欄玉砌,燈火闌珊,李後主端坐大殿之上,享受著大小周後侍奉的流金歲月,可待到做了亡國君,面對御賜毒酒時,他或許期盼時光憐憫,可再低吟一首《虞美人》。然而他卻已錯過了那束陽光,錯過了那雙翅膀。
終於明了,陽光普照,每個生命都有輝煌的機會,縱使有時會發生悲哀,但那並非人生的悲劇。真正的悲劇是曾幾何時,我們與陽光的那端近在咫尺,卻沒有飛過命運的階梯,而頹然走到生命的盡頭,只是黯然淚下。
困境就像一個深深的泥潭,是抱著勇氣與希望堅持與之抗衡,還是坐在裡面等死?
勇氣是翅膀的骨架,希望是羽翼的血肉,毅力則是羽毛。是像女孩那樣用雙手創造翅膀,用翅膀飛向陽光的那端,還是像李後主那樣徒勞的祈求時光倒流?
就像歌中唱的,飛翔吧,到陽光的那端… …
讓自己的生命變成自己的舞台
一部好的作品,足以震撼人的心靈,帶給我們人生的啟迪。進入預初,我有幸觀看了最新的教育片《隱形的翅膀》,這部作品,使我倍受教育,讓我知道了天才出自勤奮,只有自己才能讓生命變成自己的舞台。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個快要讀高中的女生,但在一次電擊中,不幸喪失了寶貴的雙臂,之後,她的生活可以說是慘不忍賭-------因為沒有了雙手她什麼事也不能做,最痛苦的是,由於生活難以自理,愛讀書的她,也被學校無情的拒之於門外。面對身陷逆境的女兒,父母曾一度心灰意冷,但為了孩子的明天,不至於太黑暗,她的父母決定鼓勵女兒,走出陰影。工夫不負有心人,在一家人的努力下,女孩能自理了,可喜的是,學校也決定讓她繼續上學,更幸運的是,她被入選去當運動員,在全國比賽中奪得冠軍,她也考上了體育大學。
試想如果當初她因失去雙臂而一味的只沉浸在傷痛中,不去讓自己探詢失去雙臂怎樣去生活的話,也許今天,站在我們面前的她,就是的一個徹徹底底的殘廢人。更不可能考上大學了。之所以她成為了大學生是因為她自身的勤奮而得來的,勤奮讓她的生命變成了她自己的舞台。
同樣在生活中有些人就做不到這一點,可能一不小心劃破一條口子,就不肯做這不肯做那;遇到一點小的挫折,就逃避,退縮;我不禁想到了海倫、霍金,與他們相比,我們四肢健全、不缺什麼,但由於嬌生慣養,至今一點成就也沒有,而他們卻憑借自己的力量、毅力,成為了天才。我們比他們缺的不是任何東西而是自身的勤奮。
看完這部影片我受到了許多教育,一個人不管自身的條件。只要努力去做你就一定能成功。從中我也悟出了一條哲理:學習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納失去的事實,不管人生的得與失,總是要讓自己的生命充滿了亮麗與光彩,不再為過去掉淚,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⑸ 電影《我心飛翔》中虹的內心獨白都是什麼
素有「校園民謠才子」之稱的著名音樂人高曉松執導的第二部電影作品《我心飛翔》,最近在法國里昂電影節獲得「新亞洲電影大獎」。昨日(23日),高曉松攜這部電影的原聲大碟來穗與記者見面。
當《同桌的你》唱響大學校園的時候,人們記住了高曉松的名字。在樂壇短暫沉寂後,高曉松以電影人的身份,帶著他執導的《那時花開》和《我心飛翔》重新回到媒體的聚光燈下。對這一身份的轉變,高曉松只是輕描淡寫地表示:「其實我是做回了老本行。」
據介紹,高曉松當年在清華自動退學就是為了去讀電影學院的導演專業。從《那時花開》到《我心飛翔》,高曉松說自己「像寫歌一樣拍著電影」。與第六代導演關注現實、強調表現生活的厚重不同,他更願意在電影里表現個人內心的紛紜,表現成長的困惑、無望的愛情以及人與人關系的迷茫。
談到《我心飛翔》的電影原聲大碟,高曉松說這是能讓人「聽出故事、聽出氣質」的作品,這張專輯匯集了劉歡、鄭鈞、老狼、小柯等國內最有實力的音樂人,電影的片頭曲由鄭鈞演唱,片尾曲由劉歡演唱,老狼則為片中插曲獻唱。高曉松認為,在自己的藝術世界裡,音樂和電影是無法分割的,電影中的音樂就是電影的節奏,甚至是電影的靈魂。《我心飛翔》里的女主人公是一個啞女,她的內心獨白都是靠音樂完成的。
回顧自己的兩部電影作品,這位擁有音樂氣質的導演把《那時花開》比作搖滾,而將《我心飛翔》比作悠長的華爾茲。
⑹ 陳道明在影視圈的地位以及對他的評價怎樣
陳道明馳騁影視圈20餘年,獲得過金雞獎金鷹獎和飛天獎的最佳男演員獎,是首屈一指的優秀演員,被稱為演藝界的「常青樹」
■馮小剛:陳道明,一個清高得只肯在戲里低頭的人。
陳道明是演員里讀書多的一位,尤其是中國的古典文學,家裡書架上擺了很多,也真看得進去。書法也是每天都練,寫得一手好字。其他技能也樣樣精通。再加上人長得眉清目秀(現在也是風韻猶存),從有明星的那一天起他就是明星了。所以就有些清高,老端著,得理不饒人。
認識陳道明的人都知道,他從不喝酒,因為不喝酒也就特別不喜歡飯局。更反感喝醉了酒互相稱兄道弟的場面。
■劉威:道明外表冷漠,其實是個非常關心人、體貼人的男人,而且他遇事冷靜智慧,我遇上什麼麻煩事了,總要向他請教,因為他會給我最正確的答案。
■李成儒:我時常跟陳道明通電話,我覺得特別好,受益非常多。我跟他通話以後我覺得一個人要學的東西太多了。比如說你作為一個中國男演員應該有一筆非常好的墨筆字,這是應該學的,你應該會電腦,你應該會英語。你看你要學多少,而且陳道明喜歡音樂,我喜歡京劇,能不能在家裡學學京胡,你可以在家裡把寂寞轉化成一種享受,我覺得這是我跟陳道明通話以後受到的啟發。他會把他的體會和生活的樂趣無私告訴你,你覺得非常好。尤其演員這個職業在拍戲時確是非常累,拍完戲以後真的需要休整,需要靜,怎麼把靜轉化成一種享受,我是從他那兒得來的。
■高曉松(《我心飛翔》導演):陳道明是一個很博大的藝術家,他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他對藝術不固執,而且能夠有多元化的理解。
■茹萍(《康熙帝國》蘇麻喇姑扮演者)眼中的陳道明是個「淡泊的老者」,和別的演員一點兒不一樣,日常不喜歡說話,但談到塑造的人物又旁徵博引,侃侃而談。他博覽群書,為了讓自己的閱歷豐富起來,為下一部可能拍的戲做知識儲備。茹萍佩服陳道明,自己也時常捧著書本「甘之如飴」。
■薛中銳(《康熙王朝》索額圖扮演者):陳道明是個悟性和靈性都很高的演員,他雖然是中戲的畢業生,卻對學院派的表演體系持「不同意見」,且獨立思考能力很強。所以在片場排戲時,他時常會自由發揮,想到哪裡演到哪裡,他這個折騰勁常與導演都發生爭執。
陳道明作為演員應有的積累非常多,而且性格自由,對一板一眼的東西有叛逆之心,演戲時現場發揮力很強。這是陳道明的特點,也是我與他在認識上有分歧、但同時也是認可他的地方。
■天鴿(《康熙帝國》藍齊兒扮演者):陳道明是個標準的藝術家,而且很照顧小輩,平常威風凜凜,一碰到媒體來躲得不見人,其實他很活潑,很海派,打牌從我們這贏的錢,都會掏出來請客。
■提起陳道明除了精湛的演技之外,琴棋書畫更是要得。陳莎莉(《大漢天子》竇太後扮演者)表示,她從小就非常欣賞毛筆字寫得好的人,陳道明在劇中飾演的東方朔,每每需要在劇中寫出優美的毛筆字為人測字,在鏡頭下的毛筆字,都是陳道明不假他人的真跡!更令陳莎莉佩服的是,陳道明不僅毛筆字好得沒話說,就連演一場東方朔為竇太後吹笛的戲,陳道明也是熟練地當場表演一首完整的曲子,讓陳莎莉驚訝於陳道明自修功夫的扎實。
■管虎(《黑洞》導演):我覺得道明當然是一個極為成熟和出色的演員,但他之前的戲大部分是技術型的,就是去塑造一個形象。現在我讓他回頭,他也自己要回頭,從本色走,相反很有意思。因為他本性是有一種憂郁,有一種深遠的東西,所以他把這些拿出來之後就比較舒服。
聶明宇喜歡穿皮靴,仔細看,是那種系帶的黑色大頭皮鞋,還有其立領式風衣,跟原蘇聯那種立領式軍大衣款式相近,——無所不在的軍旅情結的又一個表徵。陳道明這個人,其個人氣質是多麼濃烈,感覺他在這部戲中是把身上那股執拗、那股和普天下的常規對著乾的性格特質凸顯得無以復加的強烈,聶總這種寡言少語的陰郁,這種一轉身之間、全身迴旋流盪的霸氣,某種程度上比康熙那睥睨天下的獅子吼更能穿透人心。我曾說陳道明可以嘗試林彪,那股味道就在這里。咚咚咚如戰鼓一樣攝人魂魄地敲響,卻又如魔鬼韻律一般,給他的敵人以逼人的心理壓力。雙手背在身後,微微低著頭,雙肩內扣,但上身卻挺得很直,好像無時無刻不在思考問題。雙手背在身後是他運籌帷幄時的習慣動作,畢竟他是這個黑洞的首領與締造者,一絲王者之風略有閃現。各式黑色風衣是黑派人物的通用衣裝,像周潤發的小馬哥和許文強,其風衣不扣扣子藉以兜風那是飄逸瀟灑,而聶明宇將自己緊緊包裹起來正暗寓他那封閉陰郁的內心世界;在他自己的辦公室與暗室中總是身著深棕色的棉衣正是他無處不在的文革情結的表徵之一;褪去外衣後的緊身高領毛衣或高檔休閑棉襯衣又透露出他高級知識分子的儒雅和高乾子弟的貴族氣息。沉靜地溫習康熙,這個千古一帝其實不僅僅是他愛新覺羅玄燁,在我們道迷的心中他就是千古一「影帝」陳道明;又或許,人戲不分,兩個他其實就只是我們心中唯一的他、成了精的他——中國的陳道明。
■林瑞陽最贊賞的就是陳道明,林對已經相識4年的著名演員陳道明大加贊賞:「我最初的時候就覺得他是個國內的小生,可有一次我們在聚會後,陳道明現場為我們彈起了鋼琴,那琴聲與他個人的魅力讓我重新認識了陳道明,我覺得國內的演員有這么好的文化底蘊,不愁沒有好的作品出來。」
■張庭:陳道明的個人氣質非常獨特,在很短的時間內,比如一個鏡頭里就可以顯現出他與眾不同的地方。這是很困難的。很多藝人一出來就被包裝成很流行的偶像,只要流行什麼他(她)就是什麼,沒有屬於自己的風格。」
張庭最早看到陳道明是在《少年包青天》里,「當時不曉得男主角是誰,只見這個人一句話都沒有,可就覺得他氣質非常好,很吸引我,沒有表情,但就可以把所有人都比下去,哪怕那些人在那裡很努力地演、講,都沒有用,他一個表情就可以把別人的戲都給吃了。因為我自己演戲,所以知道要做到這一點真的很難。」
■袁立:陳道明給人比較酷的感覺,他不是那種臉上老掛著笑容的人。陳道明的身上有一種能量,這種能量會讓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他的身上,他的這種能量會讓他靜下心來,他寧願少拍些戲,保持一種神秘感,這不是所有的演員都能做到的。他是我的偶像。
也許是我在《黑洞》里演陳道明的妹妹,接觸比較多,陳道明會對別人說:「袁立是個蠻純粹的人。」他是從來不誇人的,特別是女演員,所以我在他面前也特別肆無忌憚。
■李玟:陳道明那種從骨子裡透出的清高,非常讓人著迷。
■佟大為:看完陳道明演之後,我決定要好好鍛煉自己,好好磨煉自己,這需要時間,到陳道明老師那個程度。在生活過程中他就不停地在積累,他可能也是琴棋書畫都會來一點,而且比一般人水平高很多,他才會演帝王有那個神韻。我自己積累差不多了,還是想演一些歷史類的,時代性的東西。
■黃蜀芹(《圍城》導演):陳道明,他人聰明,悟性強,肯用功,又能體恤別人,整部戲他戲碼最重,但無論是主要還是次要演員,他都能很好合作,在劇中他是中心人物,在拍攝現場,他也是中心人物,是一個表演、藝德都好的演員。
■黃健中(《我的1919》導演):我第一次與他接觸時,感覺到陳道明個人性格魅力跟我研究中的顧維鈞有相似之處。……陳道明的人格人品非常好,好讀書、好鑽研,表演有很強的塑造能力。
■蔣雯麗:和陳道明合作非常愉快,他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很孩子氣,不像一個大明星,平時生活很簡單、很清靜,沒什麼社交。人們覺得他清高什麼的,但合作起來挺好的。
他的孩子氣,表現在他從不在意一般人在意的東西,也從來不隨波逐流。這對一個演員來說是非常可貴的。在片場上他也是個很好合作的人,對自己的對手非常體貼、關心,很為對手著想。
拍戲之餘我們在一起還交流一下人生體驗,覺得他這人很單純。
■詠梅(《中國式離婚》肖莉扮演者):開始我們搭戲會有一些緊張,但後來慢慢放開了。我們討論劇本時會有一些摩擦,但還好,他不是那種固執、不考慮別人感受的人,他的演技自然不用我評論,很好,他創作上的激情倒是我沒想到的,他還是挺有老師樣的,你對他多一分了解,就會多一分敬重,很多事情他都會身體力行,而且沒有臭架子,在現場很隨和,很能調動現場氛圍,也會關照我們。比如冬天拍戲很冷,穿得很少,他會照顧你。但是他這人是個很耿直的人,有時候說話會得罪人。
■賈一平(《中國式離婚》劉東北扮演者):他就是個話癆,平時以把人侃暈為目的,其實他文人氣挺重的,讀書特別多,什麼都懂,平時不愛出門,就喜歡呆在家裡,上網,彈鋼琴什麼的。
跟他相處不要說假話,很多人怵他,但你越怵他就會越難相處。
■朱質冰(《中國式離婚》製片人):他是一個很儒雅很有文化底蘊的人,我經常說陳老師是一個藝術家,他對音樂特別懂,我們後期製作的時候他也給了很多指導意見。一般人會覺得陳老師比較挑剔,只是他對藝術要求比較完美,做事特別認真,我們大家這次合作非常愉快。我在陳老師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這絕對不是什麼奉承的話。
我和陳道明是好朋友,他是中國很有修養、很有實力的演員。他和每個劇組的合作都很愉快,在這個劇組我們合作得非常好,他對自己每句台詞、每個語言動作,每個眼神表演得都很到位。
■丁勇岱(《我心飛翔》《冬至》合作演員):大家一起進組後,我開始比較緊張,因為聽說陳道明是多麼清高的一個人,但通過接觸發現,陳道明不像先前想像的樣子,一點沒有架子,不僅敬業,修養也很高,在現場也能給其他演員很多幫助,而且他能把大家的創作熱情都調動起來。陳道明很有想法,他常常會給導演支招,提出一些頗有分量的建議。不論是當時的高曉松,還是這部戲的管虎。因為陳道明的建議非常有用,這些導演也都佩服他。
很多人說陳道明嚴肅難接近,其實他很隨合,平時在片場常常和大家開玩笑,經常跟大家交換對角色的理解,他是願意跟熟的、聊得來的人聊的那種人,這方面他的確有個性。
■說起大陸硬里子巨星陳道明,劉德華更是豎起大拇指:「他真厲害!」劉德華說,陳道明不論是肢體、情緒的控制都已經爐火純青,到了「有時演戲,有時不演」的地步。「別人演戲是演『一場戲』,他則是演『一個角色』。」
■杜汶澤:我兩年之前來北京,就已經見過陳道明一次,他是一個很有修養的人。這跟香港演員最大的分別就在這里。他對有權力的角色把握得比較好。
■黎明:他很親切,北京演員身上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他很出眾,給自己的定位不卑不亢,很自信,每一分鍾的定位都很准。
■曾志偉:陳道明是特別值得珍惜的對手,我很少看見可以這樣沉下心去認真表演的演員。
■中戲教授高景文和陳道明曾是中戲同學。陳道明在媒體前一直給人清高、孤傲的感覺,但高老師說其實陳道明在一群「合得來的兄弟」面前也常常會表現出很可愛的孩子氣,開起玩笑來是手舞足蹈。「大概是他覺得已經到了這個份上,根本不需要媒體再寫他什麼,老百姓認可他的戲就行了。」
■李丁:要當好一個演員,素質是最最最重要的。陳道明和我一起拍戲,有一句古書上的詞,我不知道,他知道,他讀過!所以他『出來』不是偶然的。
■劉建立(《冬至》投資人之一,北京金英馬影視投資文化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現在陳道明的家和我家住的是鄰居,在學校時,他就彈得一手好鋼琴,畫畫是他的愛好,現在又練起了書法,這不,把電子琴和音響都帶到賓館來了,每天拍戲下來,回到賓館他就會練習書法。拍戲在劇組,就由不得他了,平時在北京家裡時,陳道明是一位『顛倒黑白』的人,白天他睡覺,晚上他起來看劇本。他要彈起鋼琴來,能彈上四五個小時。此外,打籃球,也是陳道明的一大愛好。有生活基礎,多才多藝,他是一位既簡單又復雜的人。
■劉嘉玲:對陳老師個人來說,我是非常欣賞,因為他是一個非常博學多才的才子,我覺得他琴棋書畫樣樣皆能,講話非常有質感,非常幽默。我想跟他講話也是一種非常好的享受。
■胡軍:他是一個很出色很好的演員,我在他身上能夠看到很多很好的東西。陳道明不管演戲也好還是為人也好,有一種自我的堅持。
和陳道明交往,根本就不覺得他是一個性格古怪,脾氣不好的演員,甚至一起吃飯都能感覺他其實很隨和。他在演戲上顯得很強勢,但強勢是沒錯的。
■詹小楠(《一江春水向東流》紫綸扮演者):陳道明很有內涵,氣質超棒,年過不惑還那麼帥,很有味道。沒認識他之前有點怕他,熟了以後才體會到他有多隨和、多體貼。他不愛與陌生人交往,對朋友卻十分熱情。盡管相處的時間不長,我已經被他的人品所打動,被他的角色吸引。
他是個極有魅力的人,現實中比戲里更有魅力,而且他非常帥,要比電視上看起來還要有味道。
■孫寧(《一江春水向東流》何文艷扮演者):我覺得他是雙重性格,反差很大,他不笑、不說話的時候很嚴肅,但是和工作組人員說笑話的時候我覺得他像一個大男孩。
他在電視和生活中不一樣,他在生活中很精神,人很消瘦,穿一身黑色的中山裝,非常有震懾力,我覺得他確實有超級明星的氣勢。
他有時像小孩子,沒有他的戲時,他常拿著個包在那裡掄著玩兒。他話也挺多的,化妝師、音響、美工,他和誰都能聊起來。
■季振奎(《一江春水向東流》製片人):我對陳道明的尊重是由衷的。他從不惹事,始終保持低調。
■江海洋(《一江春水向東流》導演):道明是一個很細致、創作態度很嚴肅的演員,在工作過程中給我很多幫助。以前我聽說他很桀驁,這次拍戲朝夕相處,感到他很友善,並不像人們傳說中那樣端架子,他只是不虛偽,不逢迎。
嚴格說來陳道明形象不帥,為什麼導演和觀眾都喜歡他?因為他的文化修養高。……陳道明特別喜歡歷史,這使他變成了一個「身在紅塵,也看到紅塵,卻不出紅塵」的獨特的人。他是以出世的態度來入世的——「你們愛說什麼說什麼,就是別來找我,別來理我。」
我很佩服陳道明這個演員,我覺得他是一個真正的演員,其實陳道明的成功,我覺得除了他的演技你們應該看到陳道明的學識非常淵博,他看了好多書,文化底蘊非常深。所以像這樣的演員非常難能可貴。
■陳慧琳:我以前就看過他的皇帝戲,很欣賞,很有霸氣。這次一看,果然高大威猛。這是我第一次用國語說對白,感覺沒想像中那麼奇怪。他不像在演戲,我很自然就被帶入戲了。等戲時,我要求跟他拍照留念。
■劉德華:陳道明是個聰明人,很懂得把握角色,他很快就可以跟上我們的節奏。他不像我們在這部電影里有很長時間的積累,因此用了很直接的表演方式,很好。
■梁朝偉:他是個很老練的演員,很有自信心,外來演員投入本地製作班底一般都比較困難,但他很快就適應了。
⑺ 好電影。。
《莫里哀情史》,法國片兒,我們外國文學老師放給我們看的,真的很精彩,導演把莫里哀的作品都糅合在一起,虛構了一部莫里哀的情史,非常巧妙感人
一http://content.gougou.com/content?cid=
二http://content.gougou.com/content?cid=
《放牛班的春天》,也叫《唱詩班男孩》,法國片兒,原名《les choristes》,很特別的題材,唱歌很好聽
http://content.gougou.com/content?cid=#com_anchor
《if only》又名《愛再來一次》,英美愛情片,網路有簡介,挺感人的http://content.gougou.com/content?cid=#com_anchor
⑻ 白衣天使觀後感導演陸詩雨
電影:
1984年《小島》
1985年《我只流三次淚》
飾演角色:小小
1994年《留村查看》
飾演角色:小芳
1998年《天浴》
飾演角色:文秀
2002年《我心飛翔》
飾演角色:虹
2003年《讓我們記住》(原名《記住》)
飾演角色:年輕護士林琳
2004年《關於愛》(又名《戀愛地圖》)(上海篇)
飾演角色:高中生蘊蘊
2006年《天堂口》(國際大吳宇森首部回歸電影)
飾演角色:素珍
2006年《白衣天使》
飾演角色:白若琳
2007年《PUSH》(好萊塢影片)
2008年《桃花運》
:
1984年《孔子青少年時代》
飾演角色:孔子
1985年《在我們的城市裡》
1986年《牛朗尋織女》
1987年《柏油馬路上的戰爭》
1990年《少年張三豐》
飾演角色:小蓮
1997年《母親》
飾演角色:靈芝
1999年《鄉野奇談之長壽不老猴》
飾演角色:翠煙
2000年《都是天使惹的禍》
飾演角色:林小如
2000年《迷俠》
飾演角色:阿咪
2001年《青春的童話》
飾演角色:莫南
2001年《少年張三豐》
飾演角色:明道紅
2001年《蝶舞天涯》原名《呂布和貂蟬》
飾演角色:耳朵
2001年《少年英雄之洪文定》
飾演角色:薊罘藟
2001年《紅色警戒》
飾演角色:魏亦鳳
2002年《天空下的緣分》之《城市的月光》(前5集)(泰國)
飾演角色:阿眉
2002年《絕世雙驕》
飾演角色:紫嫣
2002年《我的淘氣天使》
飾演角色:程小鹿
2002年《十三格格》
飾演角色:十三格格毓琳
2003年《大江東去》
飾演角色:沈冰冰
2003年《愛比恨多一點》
飾演角色:秦嬰子
2004年《赤子乘龍》
飾演角色:水玲瓏/翡翠
2004年《第一種危機》
飾演角色:肖弱語
2004年《風吹雲動星不動》
飾演角色:鈕曼蟬
2005年《八大豪俠》
飾演角色:樂千千
2005年《刻骨銘心的愛》
飾演角色:林小溪
2006年《奮斗》
飾演角色:楊曉芸
2006年《麻雀愛上鳳凰》又名《來電奇緣》
飾演角色:丁曉彤
2007年《敲敲愛上你》
飾演角色: 唐清舞
2008年《戰北平》
飾演角色: 柳蘩瑜
⑼ 求一篇 無極 的 影評
所謂「英雄」一般來說就是「做了一番偉業,說了一番偉詞」的人。大將軍光明一出場,很快便取得了一個「英雄」的形象。
他領導三千部下,打敗了兩萬蠻人敵軍,他的士兵將他抬到空中高呼「萬歲」。他自稱:「從來沒有打不贏的仗,沒有救不了的人。」
但是此英雄不是彼英雄。我們知道有這樣一種英雄,比如他們除了有過人的意志和本領,還擁有高尚的美德,經過千辛萬苦,終於完成了一件別人所不能完成的事情。這類英雄遠到荷馬筆下的那些人物,近到電影《指環王》中阻止災難發生的弗拉多、以及一心要打敗伏地魔的哈利·波特,都是站在「正義」一邊,哪怕是他們自己所理解的、不完全的正義。
當然我們也把這樣一種人稱為「英雄」。他們之所以高居於眾人之上,是因為他們超越於善惡之上:為了達到目的,他們不惜代價,不管其手段是否光明磊落或者結果死了多少人。他們對於權力與勝利的關心遠遠高出於任何正義。《無極》中的大將軍光明屬於此類。他與蠻人的這場戰爭為了什麼?為什麼將對方稱作「蠻人」?這樣稱呼明擺著有歧視異族的嫌疑,在今天全球文明的背景之下,讓人覺得非常陳舊古怪。這一點對比《指環王》中的四個霍比特人,馬上便能說明問題。
而當他買下133個奴隸當作開路的誘餌,以及後來命令自己的弓箭手將倖存者全部射殺時,他一分鍾都沒有想過他們也是一個個具體人的生命。而今天坐在電影院的觀眾看到此,必須調整自己已經形成的某些眼光,必須把這個殘暴的事實(以及奴隸只能在地上爬這個醜陋的事實)放一放,就當沒有看見一樣咽下去,否則若被它絆住,下面的電影就沒法看了。
陳凱歌本人對此有一個解釋,在接受新京報的采訪時說:「年輕人看電影不會關心什麼朝代,什麼善惡」。
也許是因為「不關心朝代」的原因,這里同時所犯的一個知識上的錯誤是:討價還價的金錢買賣只是在平等的人之間進行,而那位拿了1330元錢的奴隸總管,即使他願意去送死,他也不可能將自己連同其他奴隸一起賣給他人。導演難道連這樣的常識都不具備?抑或是今天的「年輕人」在廣泛從事市場經濟的同時,都在做一樁將自己賣掉的生意?可憐的觀眾在這樣的錯誤面前感到不知所措。
專與觀眾作對的敘事形態
這部影片中類似的困惑比比皆是,幾乎每走一步,都要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對於一般觀眾來說,所遇到的障礙可能更多地來自影片的敘事。在很大程度上,這部影片達到了違反常規敘事的頂峰。
影片的開頭陳紅扮演的「滿神」向張柏芝扮演的傾城交代她的命運:她將獲得一切,但是得不到真愛。從敘事的角度來看,如果這是一個起因,那麼最終結局如何?
傾城是否以及如何反抗加在她身上的這種命運?
而如果這是一個結局,那麼起因是什麼?傾城因為什麼而遭到如此惡毒的詛咒?
影片無視觀眾對此產生的好奇,它的做法正好相反:始終停留在這個詛咒本身,沒有使得劇情因此而往前推進一步,最後人們看到的僅僅是這種詛咒如何得到了全面落實。
滿神第二次與人間溝通,是與大將軍光明打賭:穿鮮花盔甲的人將要殺掉王。從敘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規則來看,那麼將要進行的是一場如何讓對方輸掉的角逐,並且這種角逐可能成為貫穿影片直至結尾的動力。但是影片再次放棄了這個可能成為敘事動因的關鍵元素,不出幾分鍾,穿上鮮花盔甲的奴隸昆侖已經殺死了王,對此,大將軍光明連絲毫憤怒也沒有。而憤怒實際上也是可以將故事進行到底的另一個動因。我們知道荷馬史詩《伊里亞特》,便是開始於著名的「阿喀琉斯的憤怒」。
一方面是已經出現的線頭散落一地,不做繼續的發展而就此中斷,另一方面是該交代的不交代,或者該用鏡頭交代的卻通過人物的嘴巴說了出來。
比如令大將軍光明飛身前往的那個「王」是誰?同時出現的北公爵無歡是誰?
他為什麼突然要圍困王城、而此前他為什麼沒有那樣做?在這之前都需要有所鋪墊,否則觀眾會覺得非常突兀,注意力不能跟著集中起來。而如果他們此前沒有在鏡頭上見過王和北公爵無歡,為什麼要他們要關心乃至念念不忘大將軍光明「千里勤王的結果」?
導演把一切麻煩都推給了觀眾
傾城二十年之後再次出現在觀眾面前時,是一個荒淫無恥的形象,一上來就說要寬衣解懷,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她與王的關系如何?為什麼她要讓兵臨城下的大軍將武器對著王?雖然前面說了,這個女人將不會得到真愛,但這並不能得出她必然是一個荒淫無恥之徒。如果她是這樣一個女人,為什麼大將軍還要愛她,想得到她的愛?昆侖這樣有著一雙純潔眼睛的人也要把目光投向她?
在很大程度上,這樣一個女人構成了這部影片敘事的中心,把不同的人們聚攏了前來。如果順著這條線下去也未嘗不可,「為了一個女人」並不是無歡一再以鄙夷的口吻提到的如何不值,十年特洛伊戰爭之後的希臘老將們再次見到海倫時,仍然嘖嘖地嘆道:「為了這樣一個女人是值得的」。而光明對於傾城的態度基本上是:通過她來挽救自己,通過她表明自己仍然有愛的能力。
這部影片中的傾城真正的命運在於:她是實現別人另一種興趣的工具或途徑。因此,在一種情況需要時,她會說:「在王要殺我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想好了,我不會跟任何人好」(這表明是否她對於王的失望?)而在另一種情況下她會說,「當你殺王的那一刻,我就愛上了你」,兩個如此互相矛盾的訴求,完全忘記了觀眾是有記憶力的。同樣前後斷裂、不可思議的是,那位跳下懸崖的昆侖,如何毫發未傷地重新出現在人們面前?他的這個非凡經歷(積分)如何帶到後面的敘事中去?
在很大程度上,由片斷鏡頭組成的一部影片,之所以能夠蘊藏和表達含義,全靠觀眾的記憶。
坐在電影院里的人們會自覺地將前面所得到的信息,與後面所得到的信息加以聯系、對比,然後得出自己的理解。而《無極》這部影片,在敘事的前後貫穿上顯得如此任意專斷,不斷改變方向,必要的環節脫落,人物慾望和行動模糊或猶疑不定,使得觀眾在觀看這部影片時大吃苦頭,始終處於困惑不解狀態之中。而當觀眾「跟不上」影片的變化紛亂的節奏時,不一定是觀眾的想像力出了問題,更有可能的是導演本人沒有提供足夠解決難題的想像力,而以一種不知從何而來的居高臨下的方式,將一切麻煩都推給了觀眾。
作為商業片,這部影片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提供一個有目標的並因此而簡潔有力的敘事系統。這個敘事系統最後要完成什麼?它將抵達哪裡?影片的回答始終是猶疑和迷亂的。
我們如果要找出一件貫穿始終的事件的話,那麼就是殺王這一件,但是它早在影片進行到三分之一時就已經完成,滿神的預言已經實現,這之後並沒有什麼其他有力的動機替補進來。影片也不得不轉移方向,講了一個雪國的故事,扯出鬼狼這個人物,他所說的那番關於罪責之類的話離奇古怪,與影片的上下左右沒有任何關聯,像是從深淵中冒出來的,需要一種特殊的心領神會才能掌握。
影片最後引進的新成分則是那個元老大會,那很像一個「思想學術研討會」,在「研討會」氛圍中,這群人聚集一堂,把他們之間的問題都給解決了。
當鬼臉無比傷感地趴在昆侖背上足有好幾秒鍾的當兒,電影院里坐在我身邊那位年輕文靜的姑娘突然爆發出不顧一切的、放肆的大笑。
這樣一種敘事形態,中性地來說,更加接近愛森斯坦的《十月》、《罷工》,或者同樣拍攝於上個世紀早些時候的《卡里加里博士》、《一條安達盧的狗》之類。也就是說,這部影片從形式上來說是一部先鋒實驗電影,它是任何別的什麼,但決不是商業片。
但是作為先鋒實驗電影,這部影片最大的問題是———存在一些明顯的模仿。氂牛奔跑令人想起《獅子王》,光明在森林裡迷路令人想起黑澤明的李爾王(《蜘蛛巢城》),而滿神與他打賭的內容,令人想起歌德筆下魔鬼靡菲斯特與浮士德的那個著名的「真美啊,請停一停」以及「在你倒地的那一刻」如何如何。
有有活力的成分,也有思想垃圾
挖掘一部「先鋒實驗電影」的內容有些危險。但這部影片不能不談。既然在觀看時吃了那麼多的苦頭,翻山越嶺走了那麼多的路,經過無數次調整的眼光終於堅持到最後,總得有所斬獲吧。
第一、陳凱歌仍然有他的宏觀考慮。他在試圖表現我們這個時代的變遷、人們的歷史負擔以及眼下狀況。說得最客氣一些,眼下的情況可以說是「後理想主義的時代」。不管這個曾經的「理想」是什麼,但那至少是一種超越於日常生活之上的雄心壯志,類似英雄對於勝利的追求;但是這樣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理想」退位,「慾望」登場。
因此,大將軍光明不得不把他的眼光放到無歡說的「一個女人」身上。
包括無歡這樣的人,同樣也是從歷史中走過來、具有「歷史深度」並背負著歷史負擔的人,他一旦被欺騙過、被踐踏過就永遠是個小人,從今往後,充塞於他心靈中的只有那些陰暗、見不得人的東西。這個看法應該說部分也是可取的。只是交代得過於簡單,過於隱喻,一塊小餅就把一個人徹底擊垮了?而鬼狼為自己過去的辯護詞是「我沒有對不起任何一個人,我只是想活下去」,他與歷史告別的方式則是念叨著「只是對不起一個人,就是我自己」。
第二、在這樣一個「後理想主義」的時代,人們的心靈如何安放?他們如何找到自己的歸宿以及心靈的位置?無歡這樣聲稱「天下的東西,你想拿都能拿得到,只要你夠壞」的人當然是死無葬身之地了;而從光明身上得出來的、與他的名字一樣飽滿的結論是:「即使是騙你也是愛你;即使是殘缺的愛也是愛」;正是因為這樣傷痕累累的愛,光明這個人得到了拯救。
昆侖則從一個被剝奪自身慾望的奴隸,變成了有所渴念的人,他這個曾經的被剝奪者,從事得救的事業相對容易一些;而鬼狼這樣身上留著叛徒烙印、始終只能露出半個臉的人,最好的途徑是犧牲自己,成全別人。這樣來看陳凱歌,你會發現他的確很善良,只是解決問題的方式不是很管用,對於人性的認識過於幼稚了一些。至於傾城,前面說過,在這部影片中她是個沒有實體性的女人,放下不表。
這些內容屬於這部影片中那些有活力的思想成分。這部影片中還有許多像是遺址一樣,令人想起從前時代的思想成分和表述方式。比如這樣一些概念:主人與奴隸、贏與輸、得到與得不到、狠人與更狠的人……什麼「鮮花與盔甲」之類,在喪失了主體敘事之後,這些東西在某種意義上起著敘事策略的作用,由它們造成了人物之間的聯系以及性格特點,但應該說這是一批真正應該火化的垃圾。
這部影片的視覺形象是比較粗鄙的。其中對於高山大川的那些激情描繪,從一個中心散發開去的構圖(不止一次),沒有面孔的整齊一律的軍隊,木偶似的面無表情並服裝統一的元老們,包括這部影片中沒有一個閑雜人員,沒有出現一個日常或市井生活的場景,不存在一個噪音和雜音,再次令人想起蘇珊·桑塔格筆下對於瑞芬斯坦的分析。
⑽ 哪有關於<無極>的比較客觀些的專業影評
看完《無極》很多觀眾都覺得累,而不是被跌宕起伏的諸多命運安排所深深感動,我一開始覺得是因為人物眾多、故事編的太繞了的緣故,想了很久卻又覺得其實情節設置的挺密集挺緊張的,幾大主角交相呼應錯落有致,華而不實的台詞跟影片的表現主義風格也基本貼合……琢磨到最後,終於明白是彌漫的特效與強勢的美術把所有段落都營造的太飽和了,以至於喧賓奪主、過猶不及。
再往深了想,錯的也不是特效與美術的多,而是太生硬,太不到位,跟整體的融合度只能說是在及格線上下。
特效方面,一開場的「光明大軍大戰蠻人氂牛陣」的確宏大逼人,但實在是太假了,氂牛隊一看就是貼上去的,走線與動作也呆滯不堪。昆侖在其間施展「飛毛腿」絕技,跟《功夫》里周星馳和包租婆公路賽跑的搞法如出一轍,但用在不是搞笑片而是「魔幻史詩」的《無極》里就顯得很滑稽了,這兩部電影的特效都是先濤數碼搞的,用同樣的技術表現不同質感的「飛奔」,只能說是因陋就簡、不思進取。
下一場重頭戲是「昆侖王城救傾城」,昆侖三蹦兩蹦就翻山越海了,跟綠巨人似的,卻失之流暢,於是又顯得很滑稽。電腦CG出的「魔幻王城」更是非常傻愣,從大全景看去,就跟N年前的電腦游戲中的三維場景似的,方方正正、一片土黃。
美術方面,大師級的正子宮也與葉錦添設計的人物造型都很誇張很搶眼,比如光明的「鮮花盔甲」,比如鬼郎的「烏鴉袍」,比如傾城的「千羽衣」,比如無歡的「亮銀盔」,但落實到銀幕上,總給人刻意而為之感,修飾太多,既不夠古典也夠不現代,甚至有些怯和愣,穿在身上肯定巨難受,只剩下了符號化的「戲裝」功能。
在整體美術風格和場景設計上,《無極》絢爛的有些不知道該往哪兒靠了,每個場景都極盡渲染之能事,有點兒不分場次不知輕重,而且電腦調色的效果太偏了太跳了,對影像經驗豐富的人而言,就顯得愣了過了。美術與特效的結合也不是那麼地流暢融洽,人為搭造與修繕的痕跡很明顯。
所以特效與影像成了《無極》最搶眼也最難受的東西,之前有媒體稱陳凱歌要把《無極》做成中國版的《指環王》,現在看來,特效在量上跟《指環王》確實有一拼,但質上可就沒法兒比了;美術方面,《無極》只勉強照顧到了重點對象,細枝末節的道具和群眾演員的行頭就顯得粗劣不堪了,這跟《指環王》里細微到一隻箭一具頭盔的浩大工程沒法兒比。
回頭看來,陳凱歌選定了一個魔幻的題材,便決定了他要把特效進行到底,但這不是我們的技術與金錢所能完美實現的,可這么大的項目,一旦上馬,便無法回頭,只好硬著頭皮強努了,但強扭的瓜不甜,勉強的結果總是顧此失彼欲蓋彌彰,吃力不討好。
2、平庸的表演為電影減分
如果特效、影像與表演能盡善盡美的話,《無極》絕對稱得上是一部形式感極強的多幕話劇般的個性大片,刨除所謂的東方與武俠,《無極》其實套的是希臘神話乃至莎士比亞戲劇的內核,陳凱歌妄圖征服中外的勃勃野心可見一斑。可惜的是,用以烘托的特效與舞美沒跟上,演員也演不出他想要的悲劇氣質。
張東健扮演的昆侖是唯一表現比較好的,把角色的單純、清澈演繹得甚為到位,關鍵是這個角色不用別著勁兒故作姿態、神經兮兮。劉燁也還靠譜,他扮演的魅影般的鬼郎是最酷最黑暗的(可惜臉上的妝太濃太假了),但最大的問題出在念白語調上,劉燁的北方口音與一貫不緊不慢的腔調太「本人」也太不古典了,他不管在什麼表演里都是這種調調;到了光明就出問題了,真田光之把他塑造的浮誇有餘、剛猛不足,完全沒有沉下去,令人生厭;扮演大反派無歡的謝霆鋒就更是嫩的沒法說了,他像在王晶電視劇《小魚兒與花無缺》中的花無缺一樣擺著同樣的傻酷造型,不同的就是為了突出無歡的心理扭曲而發出怪異的笑聲、念出怪異的聲調,很多念白甚至比兩個「外國人」張東健和真田還要古怪,實在別扭。
中心人物傾城完全失敗,張柏芝把她演的活像一位「出來混的」,一顰一笑一眼一眉全都挑在臉上,實在是對不起「傾城」這么響亮又有氣質的名號。她一出場那場戲尤其慘不忍睹,本是為凸現傾城的傾國傾城迷倒眾生的,卻怎麼看怎麼滄桑艷俗,造型也難看至極,真不明白那麼多英雄好漢為啥都要搶她。
陳紅扮演的滿神其實也很重要,她代表著整部電影的氣質,沉鬱的、瘋狂的、宿命的,但結果這個角色只起到了「飄來飄去」的串場作用,反復用對白強調影片主題,什麼「無極的世界是怎樣怎樣的」,生怕大家忘了她是神不是人。
剩下兩個配角:程前扮演的「王」與余小偉扮演的「也力」,簡直是搞笑到了極點,真不知道陳凱歌是怎麼調教演員的。
我看完後反復斟酌不敢下筆,生怕錯怪了這么費神費力的大戲,最後不得不嘆息:特效落後咱就認了,可演員為什麼也這么不靠譜呢?要是演員到位的話,這電影所能綻放出的光彩,肯定要比現在奪目數倍。
3、綜合評定——不可不看,看完感嘆
綜述《無極》,可以看得出兩個多億人民幣是怎麼燒掉的,陳凱歌的盡心盡力值得欽佩,他想表達的對真善美的追求也正是這個時代所急缺的,所以《無極》不可不看,看了也不至於令人哭笑不得。但總體而言,它是失控的,情節上分不出輕重緩急,表演上過於浮誇表象,某些段落與對白甚至跟高曉松的「後現代電影」《我心飛翔》一般不靠譜,特效與美術的濫觴更極大地妨礙了影片的連貫性與主題立意。
說到主題,看完《無極》,觀眾也不明白「無極」到底確指什麼,滿神在裡面不停強調「無極的世界」,說白了還不是塵世的愛恨情仇,升華上去也無外乎自由、命運、真愛等母題,所以這個一直未被導演解釋明白的看似玄之又玄的片名有故弄玄虛之嫌。
另一方面,愛講道理的陳凱歌太想在影片里說事兒了,所以故事冗長、人物糾結、台詞刻意、場景外化,生怕觀眾覺得不深刻,但娛樂大片要是可著勁兒玩深沉的話就沒法兒不把觀眾給看累了,觀眾要是累了,便沒心思再去體會什麼道理與意義了,換句話說,《無極》是一部做加法的電影,沒弄明白什麼叫做「舉重若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