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電影觀後感
我跟曲老師舉報你,哈哈哈~~
B. 求1000字的影評範文,最好是獲得奧斯卡的電影
一個單身母親,帶著三個孩子,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社會地位低下,數度求職而被拒,銀行帳戶上只有十四元錢,車停在道上挨罰單,還被其他的車撞……
朱麗亞羅伯茲就演這樣一個透頂倒霉的人,為了生活厚著臉皮到律師事務所工作,什麼也不懂,卻誤打誤撞讓她找到了一家大公司污染水源的證據,於是開始漫長的索賠工作。在這幾年中,朱麗亞一身是膽,居然拳打腳踢開創了一番事業,不僅有了錢,而且過上了有尊嚴的生活。 這是一部輕喜劇,雖然題材還有些嚴肅,這種與強大勢力斗爭的社會問題片有很多,要拍得沉悶簡直太容易了,但換了朱麗亞來演,當然風格也隨之改變,變得輕松、平凡,甚至有些兒戲。
我知道在美國要取得律師資格是一件相當艱難的事,朱麗亞本來就早婚早育,與兩個丈夫離了婚,帶三個八歲以下的小孩,哪裡還會有時間接受教育,不過也是教育制度的缺陷,當律師除了有很好的法律知識還不夠,還需要朱麗亞這種堅韌頑強、永不妥協的笨拙精神才行。因為是集體訴訟,需要六百多位當事人90%以上的認可,這項工作完成的難度超乎想像,片中那位討厭的女律師就懷著對朱麗亞的輕蔑想令她知難而退,但朱麗亞終於還是完成了,事後她面對一臉吃驚的首席律師調侃地說:「我沒有法律學位,所以我只能對六百三十四位當事人提供性服務,真是累死。」 哈哈,這就是朱麗亞羅伯茲! 那個大嘴的、亂發的、滿口粗言穢語的、胸無城府的、易怒的朱麗亞羅伯茲!她讓我們明白一個真理:只有你努力,平凡人也可以做專業性很強的工作。 但也並沒有否定教育,否定的只是那種教條式的、與社會脫節的教育。其實朱麗亞能取得這些成就,離不開專業律師的幫助,她只做了她能做得好的事,只是流水線上的一顆螺絲,真正要加工成成品的,還是只有專業人士。 但這樣已經足夠令我們揚眉吐氣的了。 學生是最不能被忽視的類別,因為他們現下雖然沒有錢沒有勢,但誰也無法預知將來他會不會出人頭地。同樣,貧窮也不能被蔑視,怎知風雨之後不會出現彩虹?
可惜的是,影片對貧窮的理解非常的膚淺,那是富人貧乏的想像,朱麗亞住著獨門獨戶的房子,有花園,有閣樓和地下室,房間里家電廚衛功能齊全,食品豐富,不知道這樣的貧窮是不是讓我們艷羨? 唯一跟貧困挨得上邊的,是經常出現在灶台上的蟑螂,唉呀,已經把我們膽大包天的朱麗亞嚇得花枝亂顫歇斯底里了。一隻昆蟲,居然就可以把生活檔次降低到貧困線以下,開玩笑的吧?因此又想起了安徒生著名的童話,《豌豆上的公主》。
影片是流暢的,色彩是豐滿的,音樂是輕快的,沒有故弄玄虛,作為商業片,能夠拍成這樣,也算是一個好的交待。 但我奇怪的是,以朱麗亞這樣絕無僅有的才能,言語犀利,作風潑辣,能隨機應變,具親和力,怎麼可能會墮入貧困?看來確實是導演的想當然。
C. 2015年奧斯卡電影英語影評
2015年奧斯卡,《鳥人》獲最佳影片、導演等4獎。
本片的英文影評,見附件。
如果看不到附件,請用電腦訪問。
D. 電影《奇幻人生》觀後感
《奇幻人生》以黑色幽默的手法講述了一個輕松、歡快而又有些離奇的故事,讓觀眾在笑聲中重新思考關於命運與決擇的話題。
劇情天馬行空,虛構與現實沖撞的美妙世界,使該片成為了一部動人的輕喜劇。該片荒誕的故事情節,成功激發出喜劇明星身上的另一種特質,其舉手投足間反而顯現出幾分黑色幽默的風范。
該片更像是一部現代生活中的道德寓言,一個對大多數處於麻木平靜之中的都市人的警醒,對觀看影片的觀眾來說無異於醍醐灌頂。
(4)奧斯卡電影觀後感擴展閱讀
《奇幻人生》演員表
1、 威爾·法瑞爾飾演哈羅德·克雷克
1967年7月16日出生於美國,編劇、演員、製作人。1997年,參演《王牌大賤諜》。1998年,他拍攝了《舞翻天》並擔任編劇。2006年,他為動畫片《好奇的喬治》配音。第37屆金酸莓獎入圍。
2、愛瑪·湯普森飾演凱倫·埃菲爾
1959年4月15日出生於英國倫敦,英國演員、劇作家。1980年,畢業後的艾瑪·湯普森漸漸進入到電視圈。1993年,艾瑪以影片《霍華德庄園》獲得第65屆奧斯卡獲得最佳女主角獎。
E. 作文:觀奧斯卡電影有感三千字,謝謝
電影,作為一種大眾藝術,以真生動的直觀性和逼近生活的真實感而易有廣泛頎賞性。一部優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許多同學在觀看影片後常會有感而發,嘗試寫作影評,這對於提高我們的影視鑒賞能力,端正我們的審美觀念有相當大的幫助。那麼,如何寫好影評呢?影評,是文藝評論的一種,是對各種電影現象進行分析和評價的文章。它主要是對蘊藏在電影藝術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及其思想意義的揭示、開掘,是對電影藝術創作規律的探索,並從中找出成功的經驗、失販的教訓。所以,好的影評,一方面可為電影的友展和質量的提高提供反饋信息,一方面又能幫助觀眾正確理解電影,培養和提高觀眾的藝術欣賞能力和健康的藝術情趣。寫影評,應該把握好這樣幾點:捕捉住感受點。一部電影涉及的方面很廣,需要品評的著筆點很多。這就需要對電影反復回味思考,用心靈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動人的地方,並使之在自己的筆下得到理性的升華。如觀看了《泰坦尼克號》,不能只簡單地敘述這場愛情故事,而要從主人公生與的考驗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立意要新,開掘要深。寫影評要有新意,要有獨到的見解,抓往要點,自感而發。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內容,結合台社會現買;二是要准確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實質,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內涵。例如對張藝謀電影的分析要緊扣住時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從思想意義角度分析,如鞏俐在張藝謀電影中的形象塑造,張藝謀電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開掘的領域。要實事實是地分析評價。魯迅先生說過:評論作品"必須壞處說壞,好處說好",還要"知入論世".他說"倘若論文,最好的是顧及全篇,非目顧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況,這有較為確鑿。"對影片作實事來是的評價,要求我們用全面的觀點,不是顧其一點,而是觀照全片。顧及編導的意圖、表演的全部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歷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與評價。不能強導演、演員、片中人物所難,求全責備。同的,我們在寫影評時,也不能人雲亦雲,如評電影《花季,雨季》時,在一片叫好聲中,有同學冷靜地認為編導將銀幕中的學生形象給拔高了,就很有思考。要重視影片的藝術分析。電影是通過藝術手段來表現主題、塑造人物、抒發感情的,所以影評要重視對影片藝術的高下進行分析。這種分析應具體詳細,由表及裡,言之有物;評價則應觀點鮮明,實事求是。在藝術評析中,字里行間滲透出電影意識,盡可能恰當地運用電影藝術名詞術語,還需要有對電影藝術的深刻感受與理性把握。這可以通過閱讀電影理論書籍和多欣賞優秀影片來解決。每年的美國奧斯卡電影大獎評選,世界各國的影展都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機會,雖不能親臨其境,但通過多種媒體一樣能了解動態,捕捉到世界電影發展的最新信息。影評寫作可以有長有短,可著眼於一部影片的一個鏡頭,也可以著眼於一種電影現象。對於我們師范生來說,要對一部影片作出全面的評價比較困難,練習寫影評,可從評論一個人物形象、一個情節、一個場面入手,可對演員演技。拍攝技巧、導演意圖、影片風格、色彩、語言、音樂等進行單一的評析。隨著寫影評水平的提高,就可對某一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的學生、教師、軍人等銀幕形象發表看法,也可以從縱向談某一階段電影的回顧或某一體裁電影的回顧,分析其得失;或從橫向談某一風格的電影,如西部電影、賀歲片、娛樂片等,或橫縱向結合,談一個導演的風格,如謝晉模式、張藝謀現象等到。初涉影評寫作不宜貪大求全,而應從一點一滴寫起,思考挖掘,連綴成篇。開始練習寫作影評時還應該注意:語言要朴實,要個性化。寫影評一定要講真話,講自己的話,不要抄襲別人的評論。唯獨自己的感受和朴實的語言,才會使自己的評論富有個性和新意,也才會給讀者帶來清新的感受。敘議要結合,突出評論。電影最直觀可感的,影評離不開敘事。但切忌過多地敘述故事,要突出分析寫評價。當然,所評所析不得脫離影片孤立地進行。設計好影評的標題至關重要。一般來說,它由正副標題構成。正題——揭示文章的中心,必須簡明扼要,而又耐人尋味,能夠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同時也能給讀者帶來審美愉悅,它是貫穿全文的主線;副題——點明評論對象,交待片名或評論角度,它是正題必要的補充。二者相得益彰,能使文章增色不少。如:《歷史和時代的搏擊者——評銀幕上的共產黨員形象》,《悲劇在紅色中滲透——評電影》。我們在寫影評的過程中,要不斷總結學習他人的寫作經驗,豐富自己的寫作實踐,在日積月累的基礎上,通過影評的寫作,不斷促進我們知識結何的完善,提高我們的頎賞水平和審美能力。一、電影基礎知識1. 電影:由活動照相術結合幻燈放映發展起來的一種綜合性現代藝術。發明於19世紀末。1895年12月28日法國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首次對觀眾放映,故將這一天定為世界電影誕生日。二、電影的本性:1.作為大眾文藝樣式的藝術觀賞性;2.作為
F. 孤兒奧斯卡的讀後感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
到底是什麼東西一個也不能少呢?懷著這樣的疑惑,我看了電影《一個都不能少》,隨著情節的展開,我被這部電影深深吸引住了。
電影敘述了一個相當動人的故事一個13歲的女娃娃,為了信守「一個都不能少」的諾言,演繹了一個讓我歡笑,讓我動容的故事。
最初,女教師的目的似乎很簡單,只是為了五十元的代課費,然而隨著情節的展開,女教師更多的是為了那句諾言。而在她外出尋找打工的學生過程中,得到社會上方方面面的支持幫助,電視台為她免費播放尋人啟事,還募集了一卡車的學慣用品,資助貧困地區的教育。 看到這里,我思緒萬千。確實,我們國家現在的發展還不均衡,有些地區還處在貧困線以下,但即便是在這些窮鄉僻壤,也還十分重視教育,盡最大的力最來普及教育。
鄉村的教育如此,在大城市,黨和政府同樣也重視教育問題。前幾天,我從電視上看到一則新聞,說上海特殊教育學校喜遷新址,新校舍窗明幾凈,設施完善,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弱智殘疾兒童的關心。不僅如此,當學校得知部分學生因為經濟困難而提出退學時,學校領導果斷地做出了補貼交通費的決定,讓這些孩子能夠上學。那位校長說:我們這么做,是為了讓孩子不失學,更是為了讓孩子在明天有立身之本,為建設祖國作貢獻。
又是「一個都不能少」,當電視屏幕上出現那些弱智殘疾兒童在教師指導下學禮儀,學技能的鏡頭,當看到孩子們在歡快地歌舞時,我不禁深深體會到黨和政府的關懷,體會到師愛的溫暖。
<<拯救大兵瑞恩 >> 觀後感
昨天晚上看了《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看的時候十分投入,被裡面的情節深深吸引。今天早上起來之後,腦海中仍然回盪著電影里的情景。
總的來說,看過之後,我不由自主地想到這幾個詞,而且總是不停地閃現,那就是:國家,榮譽,親情,友情,正義,邪惡,母愛,善良,責任,人性。 雖然早就知道說美國人人情差啊,貪生怕死啊什麼的都是片面之詞,雖然以前也看過幾部十分經典的美國拍的反應二戰的電影,但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觸還是最深的。當諾曼底海灘上成群的士兵還沒上岸就被打成蜂窩煤,當幾個醫務兵冒著生命危險在沙灘上搶救幾個可能有救的傷員,並不顧別人的「危險」的提醒,回應說:「他還有救。」這就是責任。當馬歇爾向幾位軍官念出瑞恩母親已經失去了五個兒子時,幾個久經沙場的硬漢眼裡全都含著眼淚,再沒有一個人對拯救瑞恩提出反對的意見,這就是人性。當軍方的車開到瑞恩家門前時,瑞恩母親當即癱坐在地上,這就是母愛。當戰友們在一場又一場惡戰中相互扶持,在失去兄弟時悲痛欲絕,這就是友情,也許超越了友情。當一位士兵在極其危急的時候卻想要救下一個德國女孩時,這就是善良。當瑞恩不願離開陣地,要完成自己的使命時,又看到了責任。當米勒上尉為了打勝仗甘願冒著危險和犧牲,並深深知道戰爭的意義時,又看到了正義對邪惡的挑戰。當上尉通知瑞恩他自己的兄弟全部陣亡的消息時,不管是對的那個還是錯的那個,他們悲痛的反應,看到了什麼是血濃於水的手足之情。最後,當美國國旗出現在片尾,輕輕飄盪,知道了,他們所做的一切,也有一個共同的終極目標——為了國家。
美國政府,體制也正是憑著對個體的尊重和保護,收獲了最大的集體效益。 這些情景中也許很多選擇不是最理智的,但是,包含在這些情景中的人性中最美好,最光輝的東西,卻是不能缺少的,那些,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
<<肖申克的救贖>> 觀後感
現在好像比較時興將人分為體制內和體制外的人,體制外的人通常有某種優越感,似乎自己的人格才是獨立的.可實際上,真正願意做體制外的人還是很少的,而且是很痛苦的.余傑北大碩士畢業後差一點進了他想進的國家圖書館作一個體制內的人,可由於他寫了一些比較反體制的文章,最後還是被迫做了一個體制外的人,一個自由作家,所以他牢騷不斷.
《肖申克的救贖》裡面,那個圖書管理員老布在被囚禁了大半生以後終於獲得了自由,然而他在自由的世界中卻不知所措,無時無刻不想回到那個剝奪他自由卻讓他習慣了的肖申克監獄,最後他終於上吊自殺了.於是,摩根?弗里曼演的阿瑞就發表了他對institutionalization(體制化)這個詞的見解,他將監獄說成一個體制化的場所,他說:一開始你恨它,它剝奪了你的自由;接著你會慢慢的習慣它,熟悉它;最後你會離不開它,離開它你將象老布一樣不知所措.
相信我們中間的許多人,尤其是體制內的已經工作過許多年的人都很有感觸.我們所在的那個叫做"單位"的地方又何嘗不是一個體制化的地方?何嘗不是一個監獄? 大部分的人就象老布,最終在這個體制化中沉淪了下去; 有些人就象阿瑞,差一點沉淪了下去,可是命運對他不薄,他結識了安迪這樣的朋友,最後終於獲得了自由,肉體的以及內心的自由; 只有極少數的人才象安迪那樣,他有著堅強的意志和對自由的不死的嚮往,憑著自己的毅力和智慧,不僅在監獄中做了許多別人不可能做成的事情,為獄友們掙啤酒,為獄吏們們報稅,建設監獄圖書館;最終他逃出了監獄,並將那個窮凶極惡的典獄長告翻,過上了自由的生活…….
其實,人生的過程就是一個擺脫體制化的過程,這個體制化不僅僅是我們身處的那個「單位」,更是我們內心裏面無數的「監獄」。
<<這個殺手不太冷>>觀後感
殺手註定不能有感情的,有了愛就有了弱點,一個弱點足以要了他的命,殺手有了弱點那結局只有一種:就是死。你可以拒絕殺手,也可以拒絕有了弱點的殺手,但你無法拒絕Léon,因為他為我們編織了一部純潔而又凄美的殺手童話。
Léon是一名習慣獨來獨往的職業殺手,他的原則是:No Woman,No Kid...因為職業關系,他沉默冷酷、機智干練,平常不苟言笑,但在冷酷的外表下,他有著一顆赤子之心,溫柔善良、天真質朴。多年來獨居的生活令他倍感孤獨與寂寞,生活中唯一的亮色就是那盆萬年青。
一場意外,Léon救了一個12歲女孩Mathilda。Mathilda雖然年幼,但悲慘的生活經歷讓她看起來比同齡人成熟,特殊的遭遇又令她的性格變得倔強。Mathilda無依無靠,楚楚可憐,於是Léon收留了她。同是天涯淪落人,再加上長時間的相濡與沫,生死與共,於是這樣兩個有著同樣孤獨且渴望溫暖的靈魂越走越近,最終擦出微妙的火花。
漸漸的,小火花在他們心中滋生了愛情,在我們看來,這也許是小蘿莉和怪蜀黍的愛情,而在他們心裡,他們都是12歲,他們都感到失落而深愛彼此。盡管最後的結局是悲情的,但愛將隨著那顆萬年青生根發芽,歸於自然,滋養大地,滋養世上每一個心中有愛的人。
國藝術氣息,一開始描寫Léon獨居的生活就非常藝術化,正常生活的一個人,每天如約而至的會喝牛奶、曬萬年青,僅憑這你能想到Léon的職業是殺手?
藝術的氣息甚至延伸到了殺人現場,殺人過程你絲毫體會不到有一點點的罪惡,相反,會覺得Léon是正義之師,整個過程像藝術品一樣獨特唯美,完全不帶暴力血腥。也許這就是文化,其它國家導演很難拍出這種感覺。
愛、內心寂寞孤獨的小女孩演到了極致,當時誰都不會想到,就是這個古靈精怪的小女孩,竟會成為未來的奧斯卡影後。人們通過《Léon》記住了她的名字——娜塔莉波特曼。
影片中人物給我印象最深的是Stansfield,Gary Oldman把片中的反派形象演絕了,其光芒甚至蓋過了兩位主角,可以說,沒有他的《Léon》將會遜色許多。神經質、藝術、癲狂,他將這些表現得淋漓盡致,毫不誇張的講,該片一半的魅力來自他——小天狼星Blake。
片中讓.雷諾的表演可圈可點,他把Leon的兩種性格變換十分妥當,當Léon戴上墨鏡時,他是一個殺手,一個執行殺人任務的機器,而深居簡出的Léon不戴墨鏡的時候,完全變了一個人,過著枯燥無味的生活,與一棵無根的萬年青相伴,單純的表情有點萌又有點呆,天然呆。
G. 急求一篇奧斯卡最佳影片《飛越瘋人院》的觀後感,不少於1500字
還記得飛越瘋人院嗎?當傑克·尼科爾森飾演的麥克墨非第一次踏進瘋人院的時候。當他看著解下的手銬時。他是多麼快活和欣喜。眼睛亮的跟星子似的。是啊。那就是獲得自由的眼神。你一直記得。你記得他是如此熱情和有活力。一直試圖擺脫那些規則和時間表。就算沒成功。但他總是說。至少我嘗試過。嘗試也是需要勇氣的。難道這還不夠嗎?有多少還未老去的生命連嘗試都沒有過。
而這個世界。你看這個世界不就是一個巨大的瘋人院嗎?我們生活在其間。任何光怪陸離的事都已然習慣。就象那些瘋子一樣。習慣了每天按照別人制訂好的時間表生活。習慣了這些規則道德邊邊角角的束縛。習慣了成天抱怨卻沒有走出去的勇氣。心裡總有個聲音。極力吶喊著卻始終被我們忽略。直至最後消失不見。我們終於都成熟了。融入社會開始了新生活。庸庸碌碌直到老死都不會再想起。我們為之付出的代價卻是殺了自我。手起刀落且滿面笑容。自以為多麼完美。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是這個世界還是我們自己?
你看見那些尚還年輕的人了嗎。還未老去卻已經習慣了回憶。那些夢想豪言壯語。幾乎是一個世紀之前的模糊記憶。我們都還未老去。卻在敏感中習慣了沉溺。本能決定了我們會選擇對自己最好的方式。於是連思考都可以輕易放棄。誰不可以。不去想什麼存在價值我是誰之類的東西。每天只關心吃睡或愛與不愛。這是多麼輕松。不要自由不要激情沒有夢想。磨平了所有的銳角一樣可以生活的很好。幻想就夠了。在家安逸的做做白日夢就可以滿足了是嗎?
抱歉。我想我永遠無法做到如此輕松。我也知道。我們都是依賴著這些體制化的東西在生活。我們需要這些。精神建立在物質之上的道理誰都明白。但越來越豐盛的物質究竟又帶給了我們什麼?這所多瑪之城。富的人越來越富。窮的人越來越窮。越來越多的縱欲者。購物狂收藏癖佔有欲。這些慾望把世界攪的不得安寧。戰爭時起。人人都不安分的躍躍欲試。媒體借機大作文章混淆視聽。雖然兩極分化和集體無意識不是一兩天的事了。卻從未如此興盛過。而更多人卻在憤怒後生活照舊的習慣了無止盡的指責漫罵。而更少的人在試圖擺脫後。卻獲得了跟肖申克的救贖中。被關了幾十年後放出來的那老頭一樣的下場。有多少人最後獲得善終?還是我們一開始就註定不得救贖。
一切都是這么矛盾。從混沌初開後就未明朗過。不是忙著生就是忙著死。那為什麼忙著忙著。我們卻忘了初衷。忘了堅持那些最初的美好。
你看。當臉上的面具越來越華美。寂寞就象一種疾病般流行開來。無人倖免。我知道這個世界阿甘很少。因為大部分人天生就聰明且四肢健全。可誰都沒有象他那樣。把奔跑這個姿勢堅持了一生。他總是說。我不聰明。但我懂得什麼是愛。那麼我們呢?聰明的我們除了愛自己之外。還懂得什麼?是不是一切都得來實在太容易。還是根本就輕易可以放棄。為什麼我們連堅持都已忘記?
還有安迪。卧薪嘗膽只為得到自由。那在大雨中振臂吶喊的姿勢成為了永久的傳奇。可你知道。肖申克的救贖並不是神話。只是堅持到底的人實在太少。記得巴比龍嗎?那個不斷越獄至老的人。他真的愚蠢嗎?還是我們在感動之後應該明白點什麼。這個世界上。不是沒有為夢想奮斗到底的人。可為什麼最後。他們不是成為電影上的一幕經典或者是傳記書籍。而被人們歌頌。卻永遠都無法成為現實生活?
告訴我。為什麼當我們漸漸老去。卻只能緬懷當初的激情?為什麼還年輕卻任由這些熱情從身上蛻去?習慣了嘆息。還是。還是我們一直都在懼怕什麼。是麥克墨非死寂的眼神嗎?被切除了腦白質的他。活著如同死去。除了死亡還有什麼能給他自由。而我們也是如此。害怕一直堅持到最後。卻什麼都得不到。可做和不做終究是有區別的不是嗎?
還是你已經習慣了這樣生活。懦弱的放棄了一切希望。沉湎於聲色犬馬中醉生夢死。更或者依賴著以前的陰影不可自拔。自以為有多不幸。你以為這個世界是圓的。註定容納不了自己的銳角。卻從未想過這個世界是由誰構成的。難道不是我們嗎?難道不是你自己磨掉了所有。卻不願從疼痛里爬起來嗎?連最真實的自己都不敢面對。還妄想隱藏起所有平靜的繼續生活就會天下太平。別愚蠢了。什麼都是有期限的。什麼都會過期。這個道理難道你從不明白?
別在問我什麼是希望。所謂希望。不是沉溺在黑暗中的等待和希冀。而是自己斷絕所有退路的勇往直前。你是否明白?
而這些音樂和影象。帶給我們的東西也不該如此稀薄。除了安慰和迷戀。難道它從未帶給你前進的力量和勇氣?難道你從未感受過?別再問我要怎麼活著。你都從未試過認真生活。去付出愛。而不是計較得失。珍惜所愛的一切。和愛你的一切。堅持夢想。就算它看起來不可能實現。但還是要為每一個可能去努力。還有。不要只會坐在家裡抱怨。什麼都不去做的人有什麼資格抱怨。別去依賴絕望。絕望也是因為希望。就象活著才有可能改變。而死了卻什麼都沒有一樣。
我還記得。影片的最後不是麥克墨非的死亡。而是定格在即將破曉的夜裡。酋長打破了鐵窗奔向黎明的背影上。他帶著麥克墨非離開了那個窒息之地。奔向了新的開始。
別再去懷疑。無論黎明之前夜有多長。只要我們不斷的向著前方奔跑。不要畏懼和後退。更不要停下。心存相信。總有一天。抬頭就能看到黎明。以及新的陽光。
H. 第四部奧斯卡金獎片觀後感
在這部短片里,我看到了一個人的力量有多偉大,也看到了一個人的力量有多渺小。版
僅僅憑這一個人的努力,就權可以把一片不毛之地變成森林,可是也只能把這一片地方變成森林。如果來一群人砍伐,這片森林照樣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消失。但如果每個人都去種樹,那這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再想想看,其實只要一萬個人中能有一個這樣的人,就已經足夠好了。
森林逐年減少,珍稀物種瀕臨滅絕,草原沙漠化,全球變暖等等,這些問題是不是真的這么難治理呢?我不是專業人士,但是再來看看這位仁兄的故事,似乎一個人就可以改變很多事情。人們除了每年植樹節去種樹作秀之外,也許可以下決心做一些更多的事情來改變現狀。
我很想把這部短片給朋友們和每一個認識的人去看,這部短片告訴我們——只要每個人減少一點污染環境的行為,合起來就可以為環保事業做出無法想像的貢獻!
再來看看現在某些人的「惡劣行徑」,現在大家都在呼籲要環保,有些人喊得更響亮,但實際行為卻和嘴裡說的大相徑庭。要讓他去種幾棵樹,覺得太渺小;手裡要有個空塑料瓶之類的,就隨手一丟了事。還是那句老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I. 誰能給奧斯卡獲獎影片<<美麗人生>>寫篇觀後感
《美麗人生》———最初看到片名,我以為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人快樂、幸福、充實的一生,畢竟,這樣的一生才算美麗。影片的前半部分的確如此。影片主人公是一個風趣幽默且幸福的人,他用自己的幽默給他的妻子與兒子帶來了快樂。然而,影片的後半部卻是講述他們一家在納粹集中營的生活。主人公為了不讓兒子幼小的心靈受到打擊與傷害,用各種謊言善意地欺騙兒子,並告訴他:「一切只是個游戲,游戲結束後,我們便可以回家。」最後,主人公為了尋找自己的妻子而送命,但他給兒子留下的並不是集中營灰暗的回憶,而是個美麗的「游戲」。
二戰結束後,有許多在集中營存活下來的人回憶往事都痛苦不堪,還有更多的人出來後患上了憂鬱症,原因就是集中營的非人生活實在太過痛苦。而主人公卻用一個游戲的名義掩蓋了這種痛苦,讓其兒子的心靈免受傷害,盡管他自己為此付出了生命。
影片中,導演用了不少誇張的手法與一些巧合更加突出地表現這一家三口的感情深厚,也為劇情的發展作了很好的鋪墊。
美麗人生,片中主人公有一個美麗而幸福的家庭,他為他的家庭做出巨大的貢獻,他的一生是美麗的。片中的兒子有一個美好的童年,有一個風趣的父親,父親帶給他快樂,使他的人生有了一個美好的開端,他的人生也將是美麗的。片中的母親有了一個快樂的丈夫和一個可愛的兒子,她的人生也因此而美麗。人生的美麗也不單指快樂,更強調人生的意義,人生便因意義而美麗。聰明、勇敢和善良的人們都能締造出美麗的人生。
點評:美麗的游戲後面是殘酷的人生!更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這篇觀後感層次清楚,感情真切自然!在概括了影片的主要內容時作者就埋下了一條線———主人公用善意的謊言欺騙兒子,從而讓兒子幼小的心靈避免了陰暗與血腥的傷害。後文就循此線索抒發著自己的感受,「感」在「觀」中,「感」「觀」結合,凸顯中心,把自己的感動與震動釋放在抒情與議論的文字中,這既是影片的魅力,更是這篇觀後感的魅力所在!
《美麗人生》觀後感
影片說的是基多來到多斯坎小鎮追求理想與愛情,與一位小學老師朵拉共墜情網並共築家庭;但是,好景不長,在法西斯主義的政府管制下,一家人失散,被關入集中營分處三地;在這無比殘酷的環境中,基多以玩游戲的方式讓兒子保有童年的快樂與天真、讓妻子感應溫暖與希望……母子最終團聚,他自己卻死於納粹槍下。笑聲是從老爺車的剎車失靈開始的,接著,與「我的公主」幾次妙遇、叔本華意志說的妙用、有關種族優劣的妙說、驅馬闖入大廳的妙舉……凡此種種,到那個「最有教養的醫生」在危難關頭以「胖胖的、醜醜的……怎麼不是鴨嘴獸?而是鴨子!」我笑得前俯後仰,笑到苦不堪言。
一、意志所至
「如果我們把人生作為整體來看,……並且只強調它最顯著的特徵。那它的確是一場悲劇;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它的細節,它又帶有喜劇的性質」;「樂觀主義是對人類災難的一種嚴酷嘲弄」——片中基多曾幾次三番利用意志力抵達目標,也可以說這是他獲取朵拉芳心的重心所在;而事實上,他於虛空中十指翻轉的運力,與叔本華「意志是一個勇猛強壯的瞎子,他背負著一個能給他指路的亮眼的瘸子」的理智、意志關系說並無關礙:基多慾望迫切的意志,因被賦予善良性與一個明智的頭腦而得償所願。意志主義曾是宗教籠罩下德國的提神劑,當它將壓抑灰暗的情緒與拘泥傳統的風尚以畸形的形態釋放出來時,也就離災難不遠了;而基多運用所謂意志力的方式與他天賦中機智善良的秉性所構成的對照也就因此鮮活起來。醫生是另一個意志代言人。這一角色自始至終迷心於猜謎:一開始,基多「白雪公主請七個小矮人吃飯,最快需要多久?」這一謎條使他放棄了美味晚餐;臨行前,他留下「如果你叫我,我卻沒有應答?」的謎條給基多且不知所蹤;而最後,當他突然再現並冒著風險與基多碰面,僅是為一個「胖胖的、醜醜的、黃黃的……」謎條求解時,我再也笑不出了。——他這個「最有教養的醫生」是一個縮影,冷漠執意而缺乏人性;從基多的眼神與嘴形中我們看到絕望,對一個瘋狂群體的徹底絕望。這一片段是我眼中的高潮,陡然起落的幅度是我未所料及的——一幕喜劇孕育在一個巨大悲劇的腹中,一旦面世便也夭折。但它畢竟存在過,盡管我對「喜劇片」這一冠名持有異議。基多這一小人物,在圖書館館長、羅馬總督與醫生面前是瘦弱的,可他卻在集中營這樣苦難的環境中,置生命安危於不顧,讓兒子相信游戲、令妻子信念猶在,這樣堅固的支撐源於生命、源於道義。
二、游戲所向
德國人建造的浴室和蒸氣室,是專為猶太老人與小孩准備的:噴頭上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氣。——當朵拉聽到這樣的說法,定格在窗玻璃前憂心忡忡的面孔與她在小山一般的衣物中翻撿的動作,在沉默中宣示著她的牽掛之心。她的兒子是個機靈鬼,大而純凈的眼睛與黑暗擁擠的牢房顯得格格不入:他在父親歪曲真相的翻譯聲中笑得那樣無邪,又在一輛真坦克的誘惑下遵照他這一年齡本難以認同的游戲規則——從他在坦克中的歡顏與母親懷中雀躍的情形中,我看不出他在這場「游戲」中究竟有無受到傷害;但我想像答案是否定的,否則父親將他東挪西藏,以扮演的方式讓他感覺營中的一切只是游戲的苦心何以苦盡甘來?他象是一粒在暗地中正常發芽的種子,在殘暴的氣候中憧憬著光明家園。
這只是一場游戲。
在這場游戲中,父親抱著睡夢中的他走過幽藍的巷道來到一座骨山面前——這是唯一的大屠殺場景,寂靜無聲卻寒意滲人;父親在他最後的視界中昂首挺胸、令他咯咯而笑地大踏步走過;……納粹的暴虐行徑在基多的描述中只是一場游戲,而無知幼童竟也相信這是一場游戲!還有比這更可悲的對法西斯的描述嗎?
《美麗人生》觀後感
在一個平靜、安寧的小鎮上一個名叫基督的服務生與美麗、善良的公主結婚了,公主被基督的幽默所吸引,並在不久以後,他們有了屬於自己的孩子。然而,好景不長,德國納粹對猶太人進行瘋狂的屠殺。商店門口到處掛著「猶太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標志。有著猶太人血統的基督和他的兒子,以及他的叔叔也不能倖免,他們一家最終被抓入了集中營。基督為了不讓他兒子的心靈受到創傷,編了一個善意的謊言——我們正在玩游戲,誰先拿到1000分,誰就能得到一輛真正的坦克。天真無邪的兒子相信了,並按照他爸爸所要求的去做。基督用自己的智慧使公主和他的兒子脫險,母子團聚,可他,還是死在了納粹的槍下!
片中,基督的幽默與智慧是最吸引我的地方。面對納粹,他告訴兒子,這只是一場游戲,並且樂觀地過好每一天。他從不唉聲嘆氣,從不絕望,他只有一個信念——幫助大家逃出集中營。
面對逆境,我們應該怎麼做?有些人會像基督一樣笑著迎接挑戰,始終相信「山重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些人則會手足無措,猶如大難臨頭,失去鬥志。沒有哪個人一生走來是一帆風順的,那些功成名就的藝人、作家、運動員無一不經歷風雨。貝多芬失聰,卻成了舉世聞名的音樂家;張海迪殘疾,卻成為了一名偉大的作家……他們並不幸運,只是面對逆境時,他們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鑄就了他們不平凡的人生。
我們不妨按照基督所說的,把逆境看作是一場游戲,扮演好屬於我們自己的那個角色。游戲是會結束的,風雨過後,我們會見到彩虹。
人的一生難免坎坷與挫折,有時甚至遭遇「屋漏偏逢連夜雨」的尷尬境地,經受「雪上加霜」的磨難考驗,關鍵是如何面對逆境,是消極對待還是積極應對,是怨天尤人還是勇於挑戰,這是不言而喻的。
別對自己說「不可能」。每一種經歷對於我們都是一種體驗,都是人生中的一朵美麗之花。我們把希望交給遠方,把生存的體驗交給自己。
我們會發現,用常用的方法切蘋果時,我們看到的是半個醜陋的核兒,如果把刀橫過來,你會發現一顆小星星在裡面。生活中,只要用心去尋找,你就會發現令你驚嘆的美麗和快樂。
生活是美好的——《美麗人生》觀後感- -
太多的佳片雲集在奧斯卡,當我注目到這部由羅伯特·貝尼尼自編、自導和自演的義大利影片《美麗人生》時,他已經第二次站上了領獎台。影片的情節並不復雜但跌宕起伏,貝尼尼刻畫的人物幽默輕松卻又催人淚下。
具有豐富想像力和幽默感的戈多盡管只是一個普通的飯店侍者,但卻憑借著他的這些天賦和浪漫手法贏得佳人芳心歸,有了自己的幸福小家庭和美好溫馨的生活。但是二次大戰對猶太人的迫害也未能倖免的波及到了戈多的生活,猶太血統的他和他的兒子被送進了集中營,而他的妻子雖然不是猶太人,可為了不和心愛的親人分離也義無返顧的走進了集中營。在集中營黑暗的日子裡,戈多為了避免使兒子幼小的心靈受到戰爭的傷害,憑借著他對美好生活無限的想像和展望以及信心,用善意的謊言為兒子營造了一個不存在的游戲。可是,在影片的結尾,戈多並沒有走出「游戲」,他付出了生命為他的妻兒贏得了最終的「勝利」。
我前後兩次看這部影片中間時隔兩年,在這兩年中我為人妻,為人母,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對世界、對生活、對情感、對心靈的觀察視角和體會。也許在最初我只是觀看了一部獲獎的佳片,一個傷感的扣動內心的戰爭故事。可是,兩年後,此時此刻,我再次回顧這部影片,卻看到了更多更深,它不僅僅是叩響我的心門,更是激起了共鳴的漣漪。
同樣是為人父母,相信我們每一個人在孩子降臨到這世界的一瞬間都會祈盼和平盛世。曾經,我嘗試過以影片中戈多的處境去凝視孩子幼小清澈的眼眸,試圖體會他當時的內心世界:對美好生活的希翼被突如其來的災難粉碎,他該如何繼續扮演父親的角色。盡管我有所准備和預料,可是,當那些情感的潮水或者甚至可以說是洪流襲來時,我仍然——無以名狀、無言以對。不公、憤恨、掙扎、強忍、勇氣、直面、希望、付出,等等,等等。其中,最令人贊賞的便是「勇氣」,而最難挖掘的依舊是「勇氣」。勇氣,使戈多大膽地編造了一個虛構的游戲,企圖把兒子幼嫩的心靈和這場戰爭的殘酷和荒謬隔離開來,給他一個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的希望。有希望就有未來,這個道理我們都懂。
影片的主體部分描述著戰爭的黑暗和對人性的摧殘,可為什麼還要給它取名《美麗人生》呢?因為它是戈多內心執著的追求和不棄的希望,是每個熱愛著生活的人的共鳴,也應該是引導著形形色色的人們去發現「生活是美好」。
生活,它真的是那麼的美好的。
不管我們個人身處何時、何地和何種境況,贈言一句——「人生多有不如意,我自當笑對長空,怎奈我何」。
J. 幫忙搞一篇英語觀後感120詞,要得奧斯卡獎的電影,高中水平
The Descendants was a pleasant surprise. As a series of character studies, the cast rises above what could have been a fairly pedestrian tale of loss and discovery (in other words, the movie that you expect to see after viewing the trailer). George Clooney plays a fellow (Matt King) trying his best to be a nice guy in the face of conflict. His portrayal as a man trapped between doing the right thing and the thing he wants to do is the central theme of the movie played out against the backdrops of business, family and death.
The supporting cast was excellent as a collection of family and friends caught in much of the same dilemma as Matt, but coming to terms with it in far different ways. Special mention to the ever interesting Robert Forster and Beau Bridges (and those decadent eyebrows).
A special word about the King family. The trailer would leave us to believe that the two children are spoiled rotten offspring. In fact, they love their father and rally to his support when needed. Even the elder daughter's stoner boyfriend ends up a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Matt's trip to resolve his "dilemma".
Finally, a word about George Clooney's award-nominated performance. Mr. Clooney is that odd kind of actor that everyone knows gives good performances, but that is probably discounted because he is a bit too cute. Perhaps that is why we're so comfortable with him blowing things up and being a tongue-in-cheek tough guy in the movies. In this film, he showed the torment and conflict of his character clearly and simply, without flourish and flash and the result was satisfying in the extreme.
奧斯卡電影 《後裔》
求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