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潔影評
Ⅰ 求一篇影評!!!!!!!!!!!!!
關於這個電影 去這里看看有好多影評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962116/
我就不往這里粘貼了,希回望能幫答的上你
Ⅱ 豆瓣影評就是個垃圾
叫大眾影評是垃圾更貼切,我查了一下影評是什麼,然後去看了很多,他們那個叫吐槽,哪裡是什麼影評。他們的立場是假想,老子是編劇肯定寫得比他好,老子是導演肯定拍的比他好,老子是演員肯定演得比他好,常常基於這樣一種病態,來評價一部電影。
Ⅲ 戲夢巴黎的影評,覺得是很有深意的一部影片,但是我卻看不懂。希望可以解答。
《戲夢巴黎》講述:
1968年法國學運前夕,孿生姐弟伊莎貝拉(伊娃·格林飾)和雷奧(路易斯·加瑞爾飾)因為電影,與來自美國的留學生馬休(邁克爾·皮特飾)成為好朋友。姐弟兩人將馬休帶到家中做客時,馬休得到兩人同是大學教授的父母的喜愛,住進他們家中,慢慢地,他喜歡上伊莎貝拉。
學運開始後大學停課,三個年輕人因無所事事在房間里玩起有關電影導演和台詞的游戲,游戲進行當中,伊莎貝拉知曉馬休對她有意思,聯合雷奧要求馬休與她做愛。
自此,由於父母出門度假,三人開始了如伊甸園般的日子,馬休也慢慢發現伊莎貝拉和雷奧有不倫戀情,三人關系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而外面正如火如荼進行著的學運,似乎與他們無關 。
(3)純潔影評擴展閱讀:
要結合電影當時的背景,即1968年的法國「五月風暴」。即使到今天,我們很難去客觀的評價這場運動,因為1968年到現在還不算太久,解讀的角度很多,或許這個電影本身就是導演貝托魯奇對這場運動的一種看法。
伊莎貝拉和雷奧代表的就是那個時代法國的年輕人,而馬休一定程度上代表的則是美國文化為主的新文化。
當新的文化到來時,法國的年輕人受到巨大的沖擊。法國一直給人一種浪漫、自由又敏感的印象,但是面對著新文化的沖擊,他們的另一面也顯現出來,即偏執、幼稚、柔弱、理想主義的一面。
他們對性、對Pop文化、搖滾等等文化體現出的態度,很像是一個新接觸這些東西的人會體現出的態度,即對認定的正確的事物、觀點要追求極致,不考慮代價,不考慮更多的現實因素,甚至會把道德踩在腳底。這也是為什麼影片的名字叫做《The Dreamers》,因為他們太理想主義。
在影片的大部分時間,他們在他們伊甸園般的小屋子裡過著快樂而且瘋狂的日子,外面的遊行彷彿和他們沒有任何關系。
但當他們房間的「窗戶」被遊行者的拋擲物打碎時,一切都變得不一樣的,此時就算他們再想不問世事也不行了。他們面對沖進他們生活的遊行,必須要有所抉擇,或是如姐弟一樣加入,或是如馬休一樣轉身離開,但就是不能假裝這些不存在。
Ⅳ 急需!一篇800-1000字的影評
如果沒有愛 這個世界會簡單的多
什麼是愛?
這是我們一生在追尋的吧 我們不過想要個答案 但是 是否有明確的答案呢 愛了就愛了 不愛了之後 我們還有懷念的權利吧 愛 是需要冒險的 每一次 都是冒險 過程 擁有就夠
每個人的生命里都會有這樣的人
阿良 一個給你最純潔愛情的人 但卻無法給你一個美好的婚姻或者未來 因為自然而然的變成了親人 你們也曾擁有刻骨銘心 也曾有過歡樂和痛苦 共同擁有一起經歷的幸福 當你再次回憶時 你會發現 那種淡淡的 偶爾想起 嘴角揚起的微笑 說不定就是一種幸福 也許就是你一直追尋的呢 只是 你沒發現
小古 你沒法阻止自己愛上他 你甚至不明白這是不是愛 你不斷反復問自己 這到底是愛么 但是你沒辦法克制自己你愛的深刻 愛的迫切 就算這愛僅僅是存在於身體上 他會在你耳邊縈繞 身體會告訴你 什麼是愛 於是你勇敢的去愛了 你發現 在不知不覺中 你就陷入其中無法自拔了 你也會自嘲 然後一個人逃離現場 獨自走在大街上 放聲大笑 抑或是哭 這種發泄 其實只能讓你更痛苦而已 直到最後他對你說 就當這一切是一場夢吧 但是你沒辦法逃離 因為 你是那麼愛他 這是愛 不是么
sunshine 一個最純粹的男人 樂天的 開朗的 可以把幸福帶給你的人 他能夠在你離開他之後 對你說 八個字 他們都愛你 我也是 是否他永遠都是這樣 輕輕的對你說 我們在一起吧 但是你的眼中他還是很嫩 他只是想和你一起 然後和你一起生活 你不停發出求救 他是唯一聽到的人 於是他向你伸手了 他是否是你心中的神 還是你心中的愛 不 這不是愛 不過是一種同情吧 而當你發覺時 你已無力拾起這種憐憫了 只想逃離 因為這不是愛 至少不是你想要的
我們還是不知道最終我們會和誰走到一起 昨天跟柳柳說 其實我們不一定能和我們最愛的人一起度過餘生 也許我們會和我們毫不熟悉的人結婚 只要他疼我多過我愛他 這是命運吧
其實沒多少人能甘心 每個人都想得到更多的愛 愛 也許就是一直付出 阿良說 不求回報的 純粹的愛 才是真摯的 我能抱著你多久 那就多久吧 那些不捨得丟掉的 那就一直跟著
我們是人都不是神 坐得越高 越怕摔倒
如果有一天我死了 哪還會有愛存在
do re mi..... 愛 是不是失聲後 互相扶持的 一種力量
或者 這個世界沒有愛 的時候 會如
do re mi.....這么簡單
電影《愛的發聲練習》影評
Ⅳ 對一個女生的評價是不幼稚但是卻很純潔,什麼感覺
感覺就很清新啊、這個女生一定是個很清純、很動人的女人、
能讓人用到純潔這版個詞形容、就說明了氣質和長權相以及性格、都十分的讓人喜歡、讓人感覺到舒服、
而且那個男生似乎也很欣賞這個女生、
因為男生一般用純潔來形容一個女孩子、就是對這個女孩子有感覺了、至少是有好感的、
所以可以說明這個男生對這個女生感覺很好、
不幼稚、但是卻很純潔、就說明、思想成熟了、懂得了人情世故、但是心靈卻還沒被社會污染、還是保持原來天真善良的樣子、
是句很好的評論哦!
Ⅵ 《德伯家的苔絲》影評
曾以為作家的偉大在於多產,在於創作大量經典名著。看了Thomas Hardy的名作Tess of the D』urbervilles(《德伯家的苔絲》),才知道好著作只需一部足夠。哈代筆下的苔絲曾被多位出色的女演員演繹過,1979年德國女演員Nastassja Kinski出演的電影《苔絲》獲得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三項Oscar金獎,後來相繼拍成了其他演員擔演的電視連續劇,其中我最愛Justine Waddell飾演的Tess---1998年BBC推出的電視劇《德伯家的苔絲》。 好的故事因有好的情節,演繹的出色不亞於情節本身。 有人說曾獲得Oscar獎項的電影《苔絲》不如BBC於98年的電視劇《德伯家的苔絲》,因為女主人公的扮演者不同。據說Nastassja Kinski太野性,她的經歷使她難以演繹出哈代筆下的苔絲---美麗的英國鄉村少女的形象;而Justine Waddell有種英國式的古典美,既優雅甜美又有種說不出來的孤寂感,所以與哈代筆下的苔絲的形象更為接近。 我也更喜歡98年的電視劇《德伯家的苔絲》。五年前買了《德伯家的苔絲》電視劇VCD(片長約3小時,共3張),痛快地看了又看,越看越著迷,叫人心碎…五年後的今天,對苔絲的眷念仍不減,執起筆來,重溫些許插曲與片段,細細回味劇中的氣息,濃郁的悲情… ★ 我的「苔絲情結」 1. 潔白如詩那般美,令人迷醉 Tess很美。她的姣好與玲瓏映襯在一身的潔白下。她很白,白的那麼純,不可褻瀆;白的那麼美,無與倫比;白得那般艷,令人驚羨。那般白,曾盛開在燦爛的日光下,奔放在原野綠叢中,舞動在庄園秋色里。那般白,曾如此的出奇奪目、嬌艷動人。當火紅的玫瑰戳傷了手,鮮血沾染了潔白,Tess的白,開始讓人憐惜。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我能否將你比作夏天?你比夏天更美麗溫婉。」(出自我最愛的詩歌---莎翁十四行詩之18) 很自然想起這首詩,就學著它那樣來形容Tess--- 「Shall I compare you to an Easter lily? You are more pure and pretty.」「我能否把你比作百合?你比它更純潔更美。」 2. 影音與命運雙重奏,撩動人心 無論快樂與苦痛,Justine的真情演繹,皆發自內心,毫不虛掩。盡管命運一次次變著戲法,給無知的Tess開玩笑,幸福一次次繞過她身旁溜走,她依然亭亭玉立,猶如一朵鮮花,嬌艷欲滴,沁人心脾。我不禁震懾住了,內心涌動一股悲情,哀Tess所哀,愁Tess所愁,我相信觀者定能感受到,並與之共鳴。 令我驚詫的,還有劇中反復奏響的樂曲,那淡淡的憂傷。那樂曲多麼美妙動聽,讓人如痴如醉,百聽不厭。佳音好比天籟,就象莫文蔚的一曲《盛夏的果實》,誰也計算不了曾經醉過多少天下人,歌曲里那淡淡的憂傷,和諧的韻律與無窮的韻味令多少人為之傾倒! 電視劇《德伯家的苔絲》的插曲與故事情節如此吻合,激起了我心底萬般柔情。故事的情節不失浪漫,浪漫之餘卻散發著憂傷,彌漫著宿命。情節與畫面交織的天衣無縫,影音與命運的雙重奏,給純潔的Tess蒙上了宿命的色彩。主旋律、背景音樂與摻和的曲調穿插於劇情中,訴說著淡淡的憂傷、綿綿哀怨、柔弱、孤苦與無助,預示著冥冥中的命運。 3. 咽著淚水那一幕,百折不回 當歷盡磨難的Angel決定從巴西重返英國,與心愛的Tess言歸於好,便有了Tess含淚帶笑,默默注視Angel的一幕。Angel的歸來,猶如一把利刃,徑直刺向Tess的心坎。「Too late...Too late!...」 一切都來的太晚! 多少個日夜,Tess企盼著丈夫回心轉意,回到自己身旁。抱著一線希望,她給Angel寫信,懇求丈夫迅速歸來保護自己。可是伴隨她的卻是孤獨、悔恨、憤慨、絕望,最後,她只能甘受屈辱和苦難。 Too late! 聲聲悲切。這遲來的相見,是命運的捉弄,天意弄人。 想起韓國影視的女角色都愛哭。為感動而哭,莫名、單純地哭,天真可愛甚或淘氣地哭。如My Girl(《我的女孩》)里李多海飾演的「周幼琳」,一把鼻涕、滿臉淚花,毫無保留地把一切溢於言表,以淚水宣洩…而Tess,則將所有的冤屈與苦痛以及對愛人的思念都統統深埋在心裡,默然含淚,淚往心裡流,此情此景,言語怎來得及思索? 4. 死亡是苦難的終結,肝腸寸斷 苦難終有盡頭。在一個靜謐的黎明,Tess被捕,被處絞刑,至此,全劇終了。然而,與電視劇不同的是,小說的結局燃點了希望:Angel懷著懺悔和苔絲的妹妹開始了新的生活。這種希望,是否預示著新的愛情的萌生?就好象許多愛情故事一樣,妹妹繼承姐姐的愛,和男主人公從此幸福快樂地生活。可是真能幸福快樂嗎?當初愛得那般死去活來、肝腸寸斷,我懷疑這種愛的繼承,至少,在《德伯家的苔絲》里我相信愛是無法繼承的。就象《拿什麼來拯救你,我的愛人?》里的故事一樣,愛,無法彌補,沒有替身,也沒有退路,只能按著原路走,唯一條路,一直走下去…… 只有在懸崖,斷腸人才得以解脫
Ⅶ 求一篇800字的影視評論
《色戒,女人心》
知道是看剪接版的色戒,仿如吃一塊精緻蛋糕,被挖去一角,意猶未盡。同事朋友在香港看的色戒則又被當成三級片上映,對女生而言,多少總有些不好意思。一部有票房號召力的電影,常常引發爭議,從而成功地製造輿論效果,吸引更多的眼球,至少商業上,它是成功的。
色戒,在我理解,更似講在情色領域中也時刻戒備的一個小男人。沒有國仇家恨,他也只是可憐的,頗令女人心動的。一旦身在大時代中,站錯了隊伍,一切可能發生的感情就變得如此不應該。
而女人,面對真正內心的情感,往往比男人更直接,而又更能奉獻出自己的全部。王佳芝,就是這么一個委屈的女人,堅韌的走過她的匆匆歲月,奉獻了自己的身體,奉獻了自己的愛情,最後落得丟失了自己的性命。她,愛過,恨過,得到過,也失去了。
最初的王佳芝,也是為了他那麼一個肯定而渴望的眼神才加入他們的刺殺隊伍,即便她的內心是那麼痛恨那些血腥,沒有女人不嚮往著純情清白。而表演讓她忘記了,自己是在生活還是在做戲。假易真時真亦假。最真實的戲劇不過就是人生。最初讓她砰然心動的他把她推向了舞台,最終卻也是她,親手讓他的人生落幕。為了能夠接近易先生而懵懂的失去貞操的她,對他,是怎樣的心情?即便沒有任何怨恨,至少也透露出無奈和不甘。
以至於,再遇到易先生,這份要命的差事倒像成為了一個依託,想盡辦法結束,卻也不知道怎麼結束。是不知還是不忍?誰知了?至少與易先生,雖非完全是靈性結合,但絕非單純的一場戲!不得不說,在她真誠唱小曲的時刻,那眼角的淚水和微顫的雙手透露了易先生的心跡。即便是最後的別離,易先生也只是說她走了,回家去了!不願意相信,還是不堪回首?
一對男女的相遇,如果沒有政治,沒有經濟,總是最唯美的。但凡因為高尚的理想和崇高的品質而放棄,又演變成了驚世駭俗的悲劇。只有生活在身邊的小人物的愛情,被現實壓碎了,碾爛了,即便再真實也就變得索然無趣。人們就像是沒頭蒼蠅一樣,為了蠅頭小利尋尋覓覓,最終,失去了愛情,也失去了自己。是承諾太重,還是我們看得太清晰?最縹緲的愛情,撕去面紗,赤裸的也只剩了嘆息。誰得到了,誰失去了?我們總在仰望著別人手心中捧著的幸福,最終,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也記不得了!自以為得到,自以為失去,戒備太多,反倒失去了自在的快樂……
Ⅷ 求一本書評和影評。
剛才弄上來《藍色大門》的電台原聲。以為心中流淌的青春淚水已不在,沒想到一聽到熟悉的有些寂寥的鋼琴背景音樂,聽到張士豪的自我介紹:「我叫張士豪,天蠍座O型,游泳隊吉他社,我還不錯哦!」,想到孟克柔酷酷的台詞:「你到底要干什麼」,還有林月珍邊哭邊說「喜歡他這么久,就只能偷偷翻他照片,我是不是很沒用!」,眼淚不禁又掉了下來。高一時看這部電影時的憂愁一下子又湧上心頭,那時真的是處在青春啊,可是過了高一,一切都變了,一切都變了。好懷念那個時候啊,討厭現在的自己,我也好想問啊,我是不是很沒用? 重新翻看高一時的影評,再聽一聽《藍色大門》的原聲音樂,喜歡鋼琴曲《敏感》,喜歡英文插曲《Accidently Kelly Street》,喜歡喜歡陳綺貞的《小步舞曲》。 ——以此惦念我的高一時光 「我看不到,我真的看不到……」這是影片一開始黑暗畫面的獨白。
接著畫面轉到兩個上體育課時躲在操場邊樹下的女生。她們閉目冥想,想像著若干年後的自己。 那個看起來更可愛的,頭發有點鬈鬈的女孩子完全陶醉在自己的夢幻里,「我看到了。十年,又好像是八年,我帶著我的女兒,很乖很漂亮的那一種,和幾個貴婦在喝下午茶。太陽很亮,很溫暖……後來,我老公推門走進來……」陽光下,那張沉浸在幸福中的臉龐是多麼美麗。她是林月珍,夢里月珍暗戀多時的張士豪自然成了她的先生;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她卻一直把那份單純美好的情愫壓抑在心裡不敢表白。她只告訴了最好的朋友孟克柔。孟克柔就這樣知道了張士豪的存在;他們倆騎著腳踏車在紅燈前相遇,雖然不認識,卻很孩子氣的在綠燈後加速,比誰騎得快。下午三點鍾的陽光,男女主角追逐在市區里。這時,干凈透明的鋼琴獨奏安靜響起,字幕出現——「藍色大門(Blue Gate Crosing)」。電影剛剛開始。
很長的序曲,幾句簡單的對白,輕飄著的音符;陽光、藍天、夏日、單車;還有樹木茂盛的綠色,像一個繁華的夢一直延伸到記憶的盡頭。才看了這部電影的開頭,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藍色大門,代表著什麼呢? 幻想與希望,讓青春充滿靈動與詩意,但或許也是那最初憂郁的來源吧。林月珍收藏張士豪用過的任何東西,有籃球,蛙鏡,喝過的保特瓶,運動鞋,甚至交作業時順手偷走他的周記。她握著張壕用過的一支原珠筆在紙上不停地寫他的名字,她單純地以為筆油用完的時候張壕就會喜歡上她。她帶著孟克柔去游泳館看張壕練習,讓孟遞交「結識信」,卻又膽小害怕失去而逃避,只留下孟一人解釋說不清的事實。最後她還是被一句「對不起」拒絕了,她的筆下溢出木村拓哉四個字。她知道有緣無分,又不想願望落空,所以改寫木村拓哉來安慰自己。還是年輕沒有心機啊,不會要求什麼付出後的回報。林月珍坐在游泳館的觀眾席仍舊為張壕的比賽吶喊加油,如此笨拙的心意和少不更事的情感,真讓人心疼和嘆惋。
張士豪呢,是個單純、陽光又善良的男孩子,成天泡在游泳池裡無牽無掛,最大的心願恐怕就是游泳比賽拿冠軍和當孟克柔的男朋友吧。記得有一幕,張壕一口氣將整瓶水喝完,只為了把空瓶子交給撿廢棄物的阿婆,簡單的動作,卻將其熱心助人的善良表露無遺。還有張壕許多重復的,讓人印象深刻的台詞——「我叫張士豪,天蠍座 O型,游泳隊吉他社,我還不錯哦!」「其實根本沒有林月珍對不對?是你自己想認識我吧。」「哎,吃飽回家嘍!Bye-bye!」「我就是要追你呀!」張壕令人感動的真摯直率,舉重若輕的開朗,用孟克柔的話說「那是個多好的孩子」。一直很喜歡陳柏霖,在這部影片中,他算是演得很稱職,不僅演出了他在《最初的愛,最後的愛》中的樂觀執著和《五月之戀》中的自然可愛,更顯現了一種青春無敵的豁達味道。
靈魂人物孟克柔是個復雜的角色,從名字就可以看出是個有點男孩兒氣的女孩子。她為了好友去接觸張士豪,卻沒料到張士豪會喜歡上她。她提出和張壕交換秘密,然後鼓了很大勇氣說出自己喜歡的是同為女生的林。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她的表情中那與年齡不相符的成熟與憂傷,她的名字,她對張士豪的一句酷酷的台詞:「你到底要干什麼」中的無畏與防備,一切都是埋下伏筆的。她對林說「看不到」,其實是她不敢面對自己,她無法想像自己的將來……
但他們總歸有著不受約束自由飛揚的青春。他們在愛慕與誤解中慢慢成長,在思想掙扎與心胸寬容中漸漸成熟。也許因為年輕,他們無所畏懼,不相信挫折,他們似乎都帶著一種與生俱來的固執。所以那些曾經的困惑、憂傷都將消解在青春的陽光里。
雖然電影給了一個「女生喜歡女生」這樣意外得有點尷尬的劇情沖突,可是整體上的格調是溫馨浪漫,愉悅輕快以及洋溢出來的清新向上的情懷,人物的純潔情感也像清澈透底的藍色海水一樣,晶瑩剔透,時而莫名甜蜜,時而淡淡憂愁。看完之後,心裡被一種溫暖籠罩,卻又有一點濕濕的,就像洗過頭發以後沐浴在午後暖洋洋的陽光里,心情熨帖柔和;空氣里還有發絲散開的洗發水的香味,卻又異乎尋常的平靜。
影片的結尾實在值得回味。男女主角再次在市區里陽光下騎著腳踏車,追追逐逐,尋尋覓覓。出發前,男生對女生說:「也許有一天,一年後,也許三年後,如果你開始喜歡男生,一定要第一個告訴我哦!」淡淡然一句真心話,卻可以觸動多少人的內心。而女生也終於戰勝了青春的陰影,自信而堅定地迎接前方的未來——「張士豪,看著你的花襯衫飄遠,我在想:一年後,三年後,五年後,我們會變成什麼樣子呢?由於你善良開朗又自在,你應該會更帥吧。於是,我似乎看到多年以後,你站在一扇藍色的大門前,下午三點鍾的陽光,你仍有幾顆青春痘。你笑著,我跑向你問你好不好,你點點頭。三年,五年以後,甚至更久以後,我們會變成什麼樣的大人呢?是體育老師?還是我媽?雖然我閉著眼睛也看不見自己,但是,我卻可以看見你。」
Ⅸ 電影《紅河谷》影評
《紅河谷》影評
美麗的雪山草原,神奇的文明,純朴的民風,純潔的愛情……都在無恥的戰爭的炮火中灰飛煙滅,紅河谷,用血和淚寫成的一部反殖民侵略的民族史詩。
神奇的地域和悠久的歷史孕育了青藏高原獨特的文明,這里的人們用自己的方式過著平靜而自在的生活。他們用虔誠的宗教信仰升華自己的生命,維護著這片世世代代生息於此的土地。他們之間有著純潔的深刻的愛,藏族青年格桑和落難漢族少女雪兒達娃建立了純潔真摯的愛情,而頭人的活潑中帶著些許女兒丹珠也大膽地追求著格桑,還有暫居在這里的英國科考青年瓊斯也喜歡上了丹珠,三種交織著不同民族不同情感的愛情,成為這部悲劇最令人感懷的因素。格桑和雪兒達娃堅持到最後,與侵略者同歸於盡;丹珠面對暴虐和凌辱,高唱了一首極有震撼力的民歌後,引爆敵人的彈葯堆犧牲;而瓊斯這個對殖民屠殺憤恨不已的英國青年,只能眼睜睜看著一切灰飛煙滅,用自己的眼光控訴無恥的殖民侵略。
影片揭示了殖民主義的無恥嘴臉,讓人們去思索文明的霸權與生存問題。英帝國主義殖民者妄圖用他們的工業文明來取代一切,用他們的船堅炮利來征服世界,他們企圖把西藏作為侵吞東方古國的跳板,對這里伸出了罪惡之手。羅克曼是這部影片里我最痛恨的角色,這個曾在圓明園里縱過罪惡的火的強盜,又假扮成科學家,竄入神聖的青藏地區刺探地形,如果不是被耿直善良的藏族小夥子兩次搭救,這個傢伙早已死於非命。可是他恩將仇報,很快就帶領他的殖民軍重新來到,用欺詐手段和火槍大炮對藏族兵民展開了血腥的屠殺。他滿口要給異國的人民帶來他的「文明」,實際上就是用他的帝國主義來侵吞、掠奪所有可利用的資源,不惜殘害所有可貴的生命,其無恥嘴臉代表了帝國主義的特徵,令人切齒痛恨。他看到格桑點燃他贈送的打火機准備點燃火葯庫同歸於盡時,居然還一字一頓地說「Why shuld you and I have been friends?」最終自食其果粉身碎骨。
影片最使人震撼的是藏漢兩族人民面對殘酷的侵略毫不退縮,捨生忘死與兇殘的敵人血戰到底的精神,他們的血肉填滿了蒼茫的紅河谷,他們用生命譜寫的這一曲壯歌,讓我們感受了藏漢一家的深厚感情,還有他們熱愛生活、熱愛自己的國家和民族的滿腔熱血。當看到無數的藏漢兒女在瘋狂噴射的槍炮面前倒下時,當看到一個個穿著血紅僧袍的僧徒在冒險給戰士遞送軍火的懸崖上飲彈墜落時,不由得為他們可歌可泣的犧牲而崇敬感動。當最後只剩老阿媽和她的小孫子走在高原間,訴說著古老的傳說時,我們可以看到藏族同胞頑強堅韌的生命力。
《紅河谷》在人物形象塑造、場景布置和音樂配置上都做的非常不錯,馮小寧導演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這部片的配樂很有可圈可點之處,比如主旋律就純凈中透射著悲壯憤怒,讓人聽著時心中湧起崇高之感。寧靜扮演的丹珠在就義前領唱的那首藏族民歌,前邊的獨唱超然空曠,她帶起的藏族戰士們的齊唱更是震撼人心,他們熱愛生活而又視死如歸的高大形象讓人感動不已。那充滿深情的旋律在耳邊久久回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