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潰影評
那也要看什麼電影啊,看什麼電影就會引起什麼樣的反映。本人也喜歡看電影的,呵呵~我喜歡看美劇。
異能神奇超能力之類,或者英雄拯救人世界什麼的,有的驚恐的也不錯。
通常看電影會哭會笑,會感動,或者產生思想上的共鳴。
比如有的反映社會上的腐敗黑暗的,社會現實的等需要鄙視評擊,。
有的反映人生世間百態,或者反映出什麼道理真理的,很多都反映人性的片。
```````````有的是反映愛情親情啊,重要啊取捨啊珍惜啊等。
有的就是刺激大腦細胞的拉。
看你喜歡什麼樣的,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呵呵我也看過2012。場面挺震撼,那就是警示人們要愛護環境、保護環境、從小做起,匹夫有責。
杜絕污染環境的事情的,還有,朋友情親情之間什麼的,,社會現實呀,,大難各自飛,哎~人心否側,人性。。要環保咯,珍惜有限資源咯。科技時代發達不錯。
2. 電影意外影評
看完影片的驚喜遠遠要高於大佬杜琪峰的《復仇》,放在今年的港產電影里,《意外》一樣值得好好推薦。由於製作周期比較長,光是後期就拖了近一年。趕工趕拍、現拍現編的痕跡也不是沒有,因此很多人會覺得這第一口氣里有微弱的部分。我嘗試用比較通俗和相對玄乎的兩種手法去解讀《意外》,看能不能說明白它到底好在哪裡。
銀河團隊的成員相對固定,鄭保瑞進入銀河,老大們給他的人員配置也還不錯。《意外》里的馮淬帆好久不見,葉璇的形象改變也讓人印象深刻,走也走得乾脆。演員上面,古天樂和任賢齊的表現也受到了較多好評,莫小奇等的出現也算一點驚喜。影片走先聲奪人路線,開場就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意外式謀殺,某黑社會頭目被從天而降的玻璃給當場砸死。在周圍路人看來,這不過是一起意外,此人運氣背、沒辦法,死了倒霉。實際上中間有四個人在相互配合,展開秘密行動。帶頭的負責控制現場,其他人里應外合,牢牢控制了整個事件的進程,比如女人用車把路堵上,既把羔羊趕入了虎口,同時又拖延了警察的搶救時間,可以說是環環相扣。
這場戲的餘音也交代了團隊內部的矛盾:肥仔很精明,沒問題;阿伯粗心大意,會出事;女人撒小謊,不可信;最可怕的當屬帶頭的,通過手下提及他不近人情的暗示,他的冰冷讓人感到不寒而慄。《意外》很快交代了主人公不是正面人物,他做這種買兇殺人的行當,家裡疊了厚厚的鈔票,拿到錢似乎沒有太多快感跟樂趣可言。藉助主觀幻想,可以知道他的妻子也不在了,一個人的生活孤苦不已。這種人物情緒也給影片定下了基調,看起來不會讓人感到痛快,因為這個人為心魔所困,而心魔在哪兒,他不時拿出的那塊破表上有答案,表面的時間停止,所有一切指向了開頭的車禍。
接下來,從一些符號和意象上去解讀《意外》。有朋友敏銳地指出,除了結尾,每個死亡現場都有鮮血,紅色的、有點被誇張化表現的血。紅色在片中是跟死亡很近的顏色,紅色的車、紅色皮球、紅色衣物,首尾兩個事件都是車禍(就連中間的一起意外也是),摻帶不受人為力量干涉的宿命色彩。兩個女人的死亡直接導致了主人公心理崩潰,這點就好比在做愛場景裡面,女人總會占據住關鍵的女上位,她們在事實上主導了男人。顯然,《意外》是個帶有封閉感的故事,封閉就意味著沒有出路,不得解脫,因而影片處處製造了不同圓圈的意象,細心的人可以留意下電影中關於圓的場景和物體,可以說有上有下,相當之多。
天台偷窺監控一段,電影畫面就宛如一個巨大的「瞳孔眼球」,眼睛是《意外》的一大關鍵。觀眾處於上帝視角,能看見一切。而其他在現場的、不在現場的都 「看不見」,他們才會覺得是意外。片中任賢齊有一本書叫《死亡的眼》,它就把眼睛跟死亡聯系在了一起。古天樂沒能親眼看見妻子的意外,他認定那是一起人為兇案。而在結尾,任賢齊看到了古天樂的異常舉動,所以他相信了那不是一起意外,旋即實行報復。最後,我們看到了兩張表情古怪的臉,古天樂感受到腹部傳遞上來的一陣陣劇痛,卻好像明白了什麼。任賢齊激動又痛苦,他不明白眼前這個人為什麼要加害自己,又因為出手殺人,恐懼吞噬靈魂。
有幾個地方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前面說到的開頭。影片里有三處製造出來的意外現場,場面調度都值得一提,交叉表現了不同人的視角,機位變化也可圈可點。《意外》並不藉助配樂和剪輯來製造緊張感,稍有不足的是結尾有點過了。中間的北角雨夜堪稱一場高難度拍攝,幾個人一直在等雨,反復不停地演練。迷霧一樣的飄雨,傾盆覆瓦的大雨,等到真正行動時,周圍充滿了緊張、詭異和不安的氣氛,最終導致了節外生枝,「意外」出意外。
3. 她朋友圈說她,崩潰了。我該如何評論這個動態,目前我在追她!
別怕,有我在呢。就算全世界都崩塌,我也不會讓你受傷。
然後你就約她出來,吃飯,靜靜地陪著她。帶她一起做一些事情,讓她重新變得快樂起來。
4. 《crash》觀後感英文版
In Paul Haggis' Crash, an array of characters live in Los Angeles. Their lives intersect with each other, and they go through an unbearably straightforward series of melodramatic incidents, mainly e to a car crash. The movie as a whole is executed in a pretend-mythical style—astoundingly overused, absurdly glossy spiritual symbols, artificial, inlgent melodramatics instead of genuine humanity and insight. The characters are portrayed as either victimized angels or bigoted demons that repent to become victimized angels.
The movie itself is so clean, manufactured and mass-proced that it feels like a plastic shell. The characters are nothing more than pop abstractions that begin with little-to-none dimension and, paradoxically, lose dimension as they progress.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tidbits portrayed here are illustrated in straight, bold, plain lines. Crash's formality feels so out-of-place, so uncomfortable, that even with any redeeming values, it's impossible to forgive.
Now, technically speaking, it's not the worst movie ever made, and it's not the worst of the decade, either. In fact, based on technical guidelines, it's not even the worst movie of 2005. However, in applying the Joe Queenan theory-—that the truly worst movies ever made are the ones that shot for the moon and offshooted; the movies that bugged you; the ones that stuck with you for a long, long time - Crash is really the worst of its year. It is also one of the worst of the decade (only The Village, 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 Hancock and a few others fare worse). It's wildly visionary approach simply felt like a mammoth-scale failure. It got to me. It bugged me. The whimper this movie got out of such a fruitful idea was simply sad to watch. Any faint merits or respectable attempts for greatness made it seem all the more heartbreakingly terrible—this pretentious, cheap disaster seems so wasted.
The movie is a deformed pastiche of political blindness, soullessness and emptiness. It appeared to me as a lifeless, rushed scam - a movie that feeds off mass consensus of opinion without trying anything revolutionary itself.
Crash is a movie that gives itself the undeserved assertion that it really is revolutionary-—yet it pathetically follows the crowd while it obnoxiously assumes it is leading. This movie could have been so much more—something modest, something in-touch, something relevant--or, at the very least, something tolerable.
5. 電影無懈可擊的影評誰發個上來啊
很久以前的一部電影,原以為它和其它好萊塢經典電影一樣,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在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驅動下孤身對抗犯罪和邪惡的平民英雄。氣氛依然緊張,節奏依然懸迫,同時在那種危險火爆的追擊對壘中依然融有著男女纏綿和溫情脈脈的元素。當邁克不顧一切闖進FBI大樓,既恐懼又期待地打開運輸車地後箱時,我們看到的是和麥克蒼白的臉龐一樣蒼茫的空白。在麥克回首凝視的絕望眼神中,在他打開自己汽車後蓋時爆發的巨大爆破中,「最後一秒鍾的拯救」變成了「最後一秒鍾的崩潰」。而奧利弗站立在遠處氣定神閑的表情和冷酷詭異的笑容似乎在告訴我們所謂的英雄不過是一聲粗重的嘆息。
陰謀與反陰謀、恐怖和反恐怖的影片取材在當今好萊塢電影中可謂是汗牛充棟。作為美國社會現實的一種折射,它在迎合大眾的商業訴求同時,又因其力挽狂瀾、英雄美人、正必勝邪的固有神話模式體現著美國式自由正義的理念。但是在《無懈可擊》中,所有這些傳統程式的必備參數都不見了。相對於英氣不再,孤獨無助的英雄邁克,那個智力高超、有著扭曲仇恨的新右翼分子奧利弗顯然給人留下了令人難忘的「反英雄」印象。如果說真實的恐怖必須通過震撼和痛苦才能夠激起人們的警惕和斗爭,那麼奧利弗無懈可擊的陰謀無疑是對失落世界的絕望進行了褒揚。而邁克這一所謂的英雄在影片中不過是一個受人控制利用卻全然不知的悲劇人物。
影片一開始,導演就用那種令人眩暈的光色和反轉振盪的畫面提示了邁克危險的境地。在Arlington道路上滿身鮮血、搖搖欲墜的孩童從全局來看顯然是整個陰謀中最為重要的一環。正是這種令人心痛的恐怖喚醒了邁克內心喪妻的痛楚。身為聯邦調查員的妻子在執行公務時的喪生,是邁克疾惡如仇、深入執著的正義感的根本動力,但也正是這一點使他一步步陷入一個早已計劃好的巨大陰謀之中。邁克確實具有英雄的特質,但在有組織有預謀的犯罪勢力面前,他只能是一個弱小而失敗的英雄。從營救小孩到結識對手,從走出自閉到轉而懷疑,邁克對於奧利弗真實身份的調查、扭曲仇恨的揭示、以及巨大陰謀的發現等表面上看是一步步的勝利,但事實上卻是在一步步捲入危險和死亡的漩渦之中。「你要想做父親的話就老實呆在家裡睡覺」,奧利弗這樣警告他。但是是什麼成就了一個英雄?超凡決然的正義感,「明智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知其不可為而為的執著,先天下尤而憂的胸懷,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無所可畏……沒錯,所有這些都是典型英雄必須的素質。但是在這里,它們卻是導致邁克悲慘結局的根源。女友被殺、兒子被綁,自己也在放棄一切追擊到底的信念中落個身死還要名裂的結局。
「英雄之死」或然悲愴,但死後輿論界不明真相的評論又完全將這種英雄的神話消解於無形。善,未必有善報;惡,亦未必有惡報。有時候,公平和正義不過是人們一個美好的幻想。即使有事後的平反或沉冤得雪,對於那些受害者又有多大的意義。片中的主要事件明顯的帶有美國紅寶石脊(Ruby Ridge)事件和俄克拉荷馬市爆炸案(Oklahoma City bombing)的影子。其中,紅寶石脊事件後來被披露為美國政府出於對國內恐怖活動的畏懼而貿然採取的一次錯誤行動。這次花費巨大的包圍和逮捕最後造成多人傷亡,其中包括一個男孩,一個孕婦和一個執法官。而片中關於邁克妻子喪失的那次任務追溯即以這一事件為改編原型。不知道導演是否是用一種逆反的手法在表達對歷史問題的不滿以及當時受害者的悼念。
當影片最後,奧利弗夫婦雙關式地評價邁克說「他是個好人」時,這種罪惡於正義、真實於假象的離間與反諷得到了最為集中的解釋。陰謀實現了,是在另一個人英雄般的壯舉中實現的。在邪惡之人從容不迫、正義之士倉皇失措的對比中,邁克.派靈頓以犀利的手法粉碎了當代人對於美好的妄想,失落、疑惑及無助的情緒隨著高潮的褪去蔓延開來。從電影語言上講,《無懈可擊》或許並不是真的無懈可擊。但是它在懸疑節奏的把握上,在緊張氣氛的營造上,特別是在劇中人物和情節反轉性的設置上,仍然具有很多獨特的地方。
6. 《無恥混蛋》影評
《無恥混蛋》到底在講什麼,依我看,講的不是二戰,講的不是歷史,講的其實就是騙子那些事,影片剛開一場,一位法國騙子就粉墨登場,看他心定神閑的架勢,又洗臉又抽煙,一臉的愛誰誰,一臉的問心無愧,長得就跟誠實本人似的,照說這演技真不賴,少算也得練過兩年,擱咱普通人還真就看不出個子午卯酉,可惜小騙子遇上了祖師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當漢斯蘭達上校抻出個巨型煙斗出來,我當場笑噴,裝,叫你裝,瞧你那揍性,這回傻了吧。果然,騙子精神崩潰,失聲痛哭,可憐了地板下藏的一家猶太人,遇人不淑,所託非人,要找你們也找個騙術過硬的。
昆丁盡情享受著看破與戳穿之間的快樂,對於一場騙局來說,掐頭去尾,唯有這中間東西最好,最有嚼頭。陪著假模假式的孫子們,昆丁玩到盡興,提供給他們一個盡情表現的舞台,洞若觀火,不動聲色,心裡早就樂開了花,裝,接著裝,於是他顧左右而言其他,貓抓耗子,欲擒故縱,扮豬吃虎,請君入瓮,變著法把騙子往絕路上趕,道越走越窄,坡越爬越陡,孫子被玩到溜溜轉,直到腳踩在懸崖邊上,沙粒滑落,一望無底,驚覺走投無路,形如困獸,劍拔弩張,要麼精神崩潰自投羅網,要麼惱羞成怒殊死一搏,電光火石間,手起刀落,血肉橫飛,乾坤挪移,命運流轉,皆在一念之間。
開場的章節奠定了全片的基調,接下來,號稱精通德語的騙子敗於自己蹩腳的發音,貌美如花的女演員在上校兜里摸到那隻要你命三千的高跟鞋,復仇心切的蘇珊娜與列兵相互抵消,自以為技高一籌騙得了戰後人民的漢斯蘭達,作為影片騙術最高的終極人物,額頭被刻上納粹的圖騰。整出《無恥混蛋》,講的無非就是同一件事,所有謊言終歸會被戳穿,所有騙局終究會敗露,一招不慎,滿盤皆輸,天下就沒有不透風的牆。每個騙子都以為一切盡在掌握,瞞天過海,因勢利導,自以為搖身一變,就變成了自己想要的那個角色,但昆丁直截了當地告訴他們,孫子,有我在,這種事想都不要想。
於是昆丁假借中尉奧爾多的手,拎把片刀,一臉壞笑,問每個揀了條命的納粹,你會脫下這身軍服么,當然會脫下,所以我會給你一個脫不掉的標志,昆丁也在用電影問每一個人,你會裝成那個不是你自己的人么,當然,所以我要把你們都找出來,你是裝的,你也是,還有你,統統都是,鑒定完畢。昆丁一直在懷疑,他懷疑忠厚的外表下是否包藏禍心,他懷疑光鮮的衣裝下是否有一具不堪的肉體,他懷疑道德公理,懷疑金科玉律,懷疑科學,懷疑歷史,他懷疑每一件將人限制在條條框框里的規律。
於是,昆丁告訴世界,我不相信,他讓每一位努力裝扮的騙子不得善終,讓每一出精心設計的騙局破綻百出,讓希特勒戈培爾死在想像中而非記憶里,讓眼見為實的虛構驅逐口說無憑的史實,他顛覆了所謂的傳統,惡搞了所謂的歷史,他在《無恥混蛋》的工作,就是猛一把扯下看似正確的遮羞布,把裝模作樣赤裸裸地暴露於世,臨了還不忘蘸血割個注腳,孫子,別裝了。
7. 求《crash》——《撞車》的英文影評~或者隨便幾句也可以~
PART I 上帝眼中卑微的人
一個看似對母親關心的人,不知道母親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一個在工作中發泄私人怨氣的警察,在關鍵時候能臨危不懼,
而對此格格不入的新警察,在最後犯下了大錯,逃之夭夭,
看似弱者的韓國人,卻是個蛇頭,讓老婆把支票快去兌換,
鎖匠,卻讓自已的家人沒有安全感,
智利店主,門壞了而不是鎖壞了,人家好心指出,卻對人產生懷疑,進而出事後去報復。
那對聲名顯貴的檢查官夫婦。。。
那對偵探夫婦。。。
最後被追尾的說什麼也不給那個警察父親換醫生的胖女人。。
種族歧視,非法移民,盜車,操縱選民,交通阻塞。。。
很少有片子能反映到這么多卻又有好故事,這片子好似以上帝的視角來講述人,種族,民族間的故事,上帝的眼中,每個人都那麼可憐那麼卑微。
PART II 關注人
Crash是一部以人與人之間關系(或者說人性)為主,以多個同時發生的獨立故事穿插講述為手法,以各個獨立故事中看似毫無關系的角色們之間的聯系為基礎(每個角色都可以說代表一個階級/種族,諸如白人,黑人,墨西哥/中美洲裔,亞/華裔,中東裔等)來反映諸如像種族問題這樣的深刻問題。
片名叫"Crash"(雖然有撞車的意思,但對將片名直接以為「撞車」持保留態度),是因為在現在這個社會每個人都只顧自己的事情,沒有時間關心/關注別人,更不要說另一個階級/種族,我們每天忙忙碌的奔波,很多時間是在汽車這個小鐵盒子里度過的(比較資本主義化的評論,hehe...),唯一能夠讓我們有機會跟別人接觸的就是當出現交通事故的時候,結尾處大概也是為了應這個主題吧。 PART III 我們以為我們是誰?
GO壇上有人說,Crash是今年最好的電影「之一」,阿步說,Crash好悶,大悶片。XM說,如果說罪惡之城是形式主義的極端,那Crash就是內涵主義的極端,Crash的確是一個大雜燴,這部電影里讓我們震撼的不是撞車,而是種族,文化,尊嚴,人格,親情之間的撞擊,每一次撞擊都擊在我的心中,一下一下,讓人無言以對。
電影里的人物,每個人都像一顆珍珠,不是那種光芒四射圓潤無暇的珍珠,而是有著一點瑕疵的不那麼完美的珍珠。隨著電影劇情的發展,一顆又一顆的珍珠被巧合和沖突連成一串,光鑒照人,掠人魂魄。雖然每顆珍珠都有一點瑕疵,但那瑕疵卻替華麗增添了一份真實。
真實,什麼樣的人生才是真實?這個社會,壓力太大,每個人都有說不出的苦,這苦被壓抑被扭曲,反射出來的就是暴躁,激進,叛逆。人性本惡或是是人性本善?這個命題,不會有答案。任何人都有善的一面和惡的一面,視於觀察角度的不同。在CRASH這部電影里更是如此,沒有哪個人是絕對的好人,也沒有哪個人是絕對的壞人,每個人都像我上文所說,有著不同的問題,都有著不同的罪惡,但每個人的罪惡都有其行成的原因,都能讓人在感到厭惡的同時在心裡的某個角落升起一絲的憐憫和同情。這就是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真實的反應了人性,反應了人性的兩面性,人性的掙扎。自我的掙扎與矛盾,是另一種crash,這種crash,也許傷害最深。
暴力的警察可以是一個有著拳子之心的孝子,他的暴力是他為父親所苦的發泄。他替父親的遭遇而憤怒,他為父親的結局而痛心,但是作為一個小警察,他沒有力量來改變這個結局,他的力量微弱的看著父親受苦卻無能為力。他痛恨這一切,他認為父親對黑人貢獻了許多,可是父親的貢獻卻沒有任何回報,所以他變成了激進分子,種族主義者。在電影的前面部分,這個警察是十分讓人討厭的,但是看到他與父親的故事後,我對他產生了憐憫之心。他並非沒有血肉,他只是需要發泄。第二天,他在車禍現場搶救前天晚上被他侮辱的女人,他幾乎是豁出命去救她,我想,這除了他的職業原因和人性本善之外,很大一方面也是為自己前一天晚上的行為贖罪。人的矛盾就在於善惡的掙扎,惡意的發泄過後,善的內疚和空虛也許就隨之而來。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在沖動、郁悶、憤怒中,做了傷害他人的事情,表面上看,好像這些人很威風,但事情過後,自我譴責、內疚和後悔,無法言語,無法補救,只留遺憾。
被侮辱感常常是自找的。比如那個每天抱怨種族歧視的少年,比如被洗劫一空的智利老頭,比如那個為了面子寧願受辱的電視導演。在少年眼中,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表明著對有色人種的歧視,他認為整個世界都帶著有色眼鏡,其實有色眼鏡在他的心裡。只見別人眼中有釘子,不見自己眼中有梁木。少年在埋怨的同時,忘記了自己正在做著引起人埋怨的一切。智利老頭也是如此,懷疑周圍的一切,怒氣沖沖,不相信別人,最後害了自己。電視導演更是如此,為了自己在朋友前的面子,寧可妻子受辱,懦弱至極。他本意是保住面子,但結果卻失去了尊嚴,而且是在自己心愛的女人眼裡,他完全的失去了尊嚴。男人的尊嚴是很敏感的,尤其在心愛的女人面前,他妻子對他的指責對他是極大的打擊,但是我絲毫不同情他,我認為他是自取其辱。第二天他遇到警察時的反應,讓我有點想不通,忽然的勃發,為了什麼,是突然的覺醒,還是長久壓抑的崩潰,抑或是為了救車上的少年?我無法分析,只是覺得人是很難預料的,什麼都可能發生。
電影用很大一塊筆墨描寫了種族沖突和文化沖突,白人想做出平等尊重有色人種的姿態,但卻在心裡歧視黑人,黑人一面警惕著白人的歧視,另一面歧視著亞洲人,亞洲人同時也歧視著其他有色人種。頭尾兩次撞車的爭吵十分有意思,第一次撞車,是亞洲人販子的老婆和南美女偵探,兩個人都罵對方的族裔,歧視對方的種族。片尾的撞車,診所女接待遭遇保險公司理賠員,一個黑人一個亞洲人,兩人一樣的用對方的種族作為攻擊對象。這種現象十分可笑,也十分可悲。這樣的互相侮辱表現了他們的不自信,他們都努力的討好主流社會。只有白人是高高在上的主流,可以說著偽善的話,像個慈善家一樣有目的的施捨自己的平等,只是遇到利益,立馬鑒出真章。就象那個偽善的法官,打著平等的旗號,實際上做著骯臟的勾當。
探長說,人與人太疏遠了,我們都渴望撞擊,只有撞擊才能讓人感受到真實的接觸。平日風光無限的法官太太摟著女傭說,你才是我最好的朋友,辛酸畢露。人與人的溝通並為隨著溝通方式的越來越多越來越便捷而有所改善,相反,溝通變得越來越難,越來越復雜。夫妻的溝通,母子的溝通,同僚的溝通,不同族裔的溝通,都可能對你的生活產生重要影響。人都知道溝通重要,卻不知道,怎樣能處理好這重要的事情。人善於將簡單的事情變得復雜。復雜的社會讓人無法簡單的面對生活。人無法按照善惡標准來做事情,只能按照利益標准來行事。當探長對法官說出唯心的話,當年輕警察將男孩推出車子,他們都無奈的踐踏了自己的良心,我聽到他們心裡的嘆息。但是,又能如何,如果換成是我們,我們又能如何做?前幾日看到有人在談論,如果你是妻子被警察侮辱的那個電視導演,你在妻子受辱的當場會如何做,沒有男人表態,沒有男人正面回答這個問題。我想,答案就在這避而不答中,但是這種態度無可厚非也無可指責。
「你要幹上幾年才會明白過來。你以為你知道你是誰!」老警察對新警察如是說。
我們以為我們是誰? PART IV 歧視
歧視到處都存在,尤其是反映在小人物和弱勢群體身上,但關鍵的是你是否歧視自己,有的歧視是表面上的,比如老警察對老黑的歧視,老黑對亞裔的歧視,但更要命的是發自內心的不自知的歧視,比如最後的新警察,表面上和主觀上反對 歧視,但內心深處卻早已接受了對老黑的歧視。
「歧視」可能帽子太大了,用「偏見」可能會更廣義一些,每個人都有偏見。每一個群體都有stereo type,stereo type在每個人的眼中形成了「偏見」,stereo type是有統計學基礎的,偏見是有道理的,盡管我們應該單獨的審視每一個個體。這部影片反映的人類的本性,不僅在美國,在哪個國家都有,不僅僅是膚色,而存在於不同的社會群體之間,用膚色只不過是更讓人易於理解,而且比衣冠更容易分辨。想一想我們身邊的 例子,都是黃皮膚,還不是有各種「偏見」。我認識個華裔小孩,才3歲不到,在美國上幼兒園,沒有人告訴他什麼叫歧視,但他就是覺得黑人小孩兒臟。
PART V:名詞釋義
種族歧視:racism
歧視:discrimination
偏見:prejudice
chinaman是帶有歧視的對中國人的稱呼,就像我們說「洋鬼子」。
為什麼黑人總說 xxxx chinaman,是因為現在的亞裔人在美國已經被中國人所代表了,見到一個亞裔人,老黑都以為是中國人,就象很多年以前的日本人似的!試想如果你在國內,遇到一個白人,你能說出人家的准確國籍不??
8. 關於電影《撞車》的影評 以及反映出的美國文化
我也很喜歡這部電影,但沒那麼好地表達能力,所以只能復制幾篇給你,希望能幫你,給不給分無所謂,反正不是我原創的
影片一舉打敗獲獎大熱門《斷臂山》,獲得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這是一個多線索共同進行的故事,單單看導演有條不紊的把這個紛繁的故事巧妙的串連在一起,就可以看出他深厚的功力了。不過看過他的前一部編劇的作品《百萬寶貝》的人應該不會有絲毫的驚奇,因為《撞車》所帶來的震撼與思考,與《百萬寶貝》敲擊人心的痛楚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哈吉斯希望觀眾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不要報著「逃避生活」的目的來度過這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他希望人們都能從自己的內心來檢測一下,看看自己有沒有類似影片中的心態。關種族以及人際交往的問題,現在仍然是爭論頗多。哈吉斯利用電影語言,向人們揭示了這種糟糕的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由來。選擇洛杉磯作為故事發生的背景,正是由於洛杉磯的城市特點所決定的。多民族文化在這個城市中相互碰撞著,更容易引發新的沖突。為了烘托影片中的思想氛圍,導演哈吉斯將鏡頭中的洛杉磯處理得象一座人間地獄。不過,在影片的結尾的地方,在文化碰撞的碎片當中,創作者還是給觀眾們留下了希望。
Crash是一部以人與人之間關系(或者說人性)為主,以多個同時發生的獨立故事穿插講述為手法,以各個獨立故事中看似毫無關系的角色們之間的聯系為基礎(每個角色都可以說代表一個階級/種族,諸如白人,黑人,墨西哥/中美洲裔,亞/華裔,中東裔等)來反映諸如像種族問題這樣的深刻問題。片名叫"Crash"(雖然有撞車的意思,但對將片名直接以為「撞車」持保留態度),是因為在現在這個社會每個人都只顧自己的事情,沒有時間關心/關注別人,更不要說另一個階級/種族,我們每天忙忙碌的奔波,很多時間是在汽車這個小鐵盒子里度過的(比較資本主義化的評論),唯一能夠讓我們有機會跟別人接觸的就是當出現交通事故的時候,結尾處大概也是為了應這個主題吧。
歧視到處都存在,尤其是反映在小人物和弱勢群體身上,但關鍵的是你是否歧視自己,有的歧視是表面上的,比如老警察對老黑的歧視,老黑對亞裔的歧視,但更要命的是發自內心的不自知的歧視,比如最後的新警察,表面上和主觀上反對歧視,但內心深處卻早已接受了對老黑的歧視。「歧視」可能帽子太大了,用「偏見」
《撞車》可能會更廣義一些,每個人都有偏見。每一個群體都有stereo type,stereo type在每個人的眼中形成了「偏見」,stereo type是有統計學基礎的,偏見是有道理的,盡管我們應該單獨的審視每一個個體。這部影片反映的人類的本性,不僅在美國,在哪個國家都有,不僅僅是膚色,而存在於不同的社會群體之間,用膚色只不過是更讓人易於理解,而且比衣冠更容易分辨。想一想我們身邊的 例子,都是黃皮膚,還不是有各種「偏見」。我認識個華裔小孩,才3歲不到,在美國上幼兒園,沒有人告訴他什麼叫歧視,但他就是覺得黑人小孩兒臟。
文化差異太大了:種族歧視的問題和生存環境是我們所不知道的。所以至少在理解電影的人物的動機上肯定會有影響。你不會真正理解那個老傢伙為什麼開槍;你不會理解為什麼要那個導演停車;你不會理解……很多。看這個片子我疼了2次——2次槍響。除此之外,我一無所知。
心靈的碰撞,其實有很多影片是不需要看懂的,被震撼被觸動已經足夠了,哪怕只是瞬間。
這片子最大的問題可能是,故事編得太圓了,太圓潤,以至不夠有力!巧合太多,意外太多,以至太像通俗劇,這些人為的編排痕跡太暴露,削弱了影片在思想上的提升空間。這個問題,在很多美國劇作家和一線導演身上都有,不僅僅保羅·哈吉斯。因為好萊塢的游戲法則是既定的,是要求導演迎合觀眾的,太多的導演習慣於從觀眾角度為出發點思考自己的作品,而恰恰矯枉過正,妥協過多。保羅·哈吉斯的問題在他今後的影片里還會再次暴露出來,作為一個出色的編劇和相當有水準的導演,我希望他在親近奧斯卡之餘,也能夠做些稍稍出軌的事,尤其是在改編《父輩的旗幟》的時候,不要太迎合好萊塢的製片商和一小部分影評人。
本片又是一個每個人都不快樂的故事,導演保羅•哈吉斯在讓觀眾感受到劇中人焦灼心態的同時,也希望觀眾能夠看到人際間沖突的路徑隱伏之處,導演並不激憤,在視覺上也沒有什麼野心,他有意識地平行處理著主人公們的行為,通過並不炫目的電影鏡頭映襯著普通人偶然間生活逆轉的故事,沖突步步鋪陳,矛盾點點累積,在揭示人際間交流和膚色偏見的問題時更注重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和道德沖突的描寫。雖然生活中時常上演著宿命般的悲劇,但影片還是在努力傳遞給觀眾一種試圖看到陽光時費力掙扎的氣息。
《撞車》 精彩影評
之一:我們以為我們是誰?
GO壇上有人說,Crash是今年最好的電影「之一」,阿步說,Crash好悶,大悶片。XM說,如果說罪惡之城是形式主義的極端,那Crash就是內涵主義的極端,Crash的確是一個大雜燴,這部電影里讓我們震撼的不是撞車,而是種族,文化,尊嚴,人格,親情之間的撞擊,每一次撞擊都擊在我的心中,一下一下,讓人無言以對。
《撞車》電影里的人物,每個人都像一顆珍珠,不是那種光芒四射圓潤無暇的珍珠,而是有著一點瑕疵的不那麼完美的珍珠。隨著電影劇情的發展,一顆又一顆的珍珠被巧合和沖突連成一串,光鑒照人,掠人魂魄。雖然每顆珍珠都有一點瑕疵,但那瑕疵卻替華麗增添了一份真實。
真實,什麼樣的人生才是真實?這個社會,壓力太大,每個人都有說不出的苦,這苦被壓抑被扭曲,反射出來的就是暴躁,激進,叛逆。人性本惡或是是人性本善?這個命題,不會有答案。任何人都有善的一面和惡的一面,視於觀察角度的不同。在CRASH這部電影里更是如此,沒有哪個人是絕對的好人,也沒有哪個人是絕對的壞人,每個人都像我上面所說,有著不同的問題,都有著不同的罪惡,但每個人的罪惡都有其行成的原因,都能讓人在感到厭惡的同時在心裡的某個角落升起一絲的憐憫和同情。這就是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真實的反應了人性,反應了人性的兩面性,人性的掙扎。自我的掙扎與矛盾,是另一種crash,這種crash,也許傷害最深。
暴力的警察可以是一個有著拳子之心的孝子,他的暴力是他為父親所苦的發泄。他替父親的遭遇而憤怒,他為父親的結局而痛心,但是作為一個小警察,他沒有力量來改變這個結局,他的力量微弱的看著父親受苦卻無能為力。他痛恨這一切,他認為父親對黑人貢獻了許多,可是父親的貢獻卻沒有任何回報,所以他變成了激進分子,種族主義者。在電影的前面部分,這個警察是十分讓人討厭的,但是看到他與父親的故事後,我對他產生了憐憫之心。他並非沒有血肉,他只是需要發泄。第二天,他在車禍現場搶救前天晚上被他侮辱的女人,他幾乎是豁出命去救她,我想,這除了他的職業原因和人性本善之外,很大一方面也是為自己前一天晚上的行為贖罪。人的矛盾就在於善惡的掙扎,惡意的發泄過後,善的內疚和空虛也許就隨之而來。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在沖動、郁悶、憤怒中,做了傷害他人的事情,表面上看,好像這些人很威風,但事情過後,自我譴責、內疚和後悔,無法言語,無法補救,只留遺憾。
被侮辱感常常是自找的。比如那個每天抱怨種族歧視的少年,比如被洗劫一空的智利老頭,比如那個為了面子寧願受辱的電視導演。在少年眼中,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表明著對有色人種的歧視,他認為整個世界都帶著有色眼鏡,其實有色眼鏡在他的心裡。只見別人眼中有釘子,不見自己眼中有梁木。少年在埋怨的同時,忘記了自己正在做著引起人埋怨的一切。波斯老頭也是如此,懷疑周圍的一切,怒氣沖沖,不相信別人,最後害了自己。電視導演更是如此,為了自己在朋友前的面子,寧可妻子受辱,懦弱至極。他本意是保住面子,但結果卻失去了尊嚴,而且是在自己心愛的女人眼裡,他完全的失去了尊嚴。男人的尊嚴是很敏感的,尤其在心愛的女人面前,他妻子對他的指責對他是極大的打擊,但是我絲毫不同情他,我認為他是自取其辱。第二天他遇到警察時的反應,讓我有點想不通,忽然的勃發,為了什麼,是突然的覺醒,還是長久壓抑的崩潰,抑或是為了救車上的少年?我
《撞車》無法分析,只是覺得人是很難預料的,什麼都可能發生。
電影用很大一塊筆墨描寫了種族沖突和文化沖突,白人想做出平等尊重有色人種的姿態,但卻在心裡歧視黑人,黑人一面警惕著白人的歧視,另一面歧視著亞洲人,亞洲人同時也歧視著其他有色人種。頭尾兩次撞車的爭吵十分有意思,第一次撞車,是亞洲人販子的老婆和南美女偵探,兩個人都罵對方的族裔,歧視對方的種族。片尾的撞車,診所女接待遭遇保險公司理賠員,一個黑人一個亞洲人,兩人一樣的用對方的種族作為攻擊對象。這種現象十分可笑,也十分可悲。這樣的互相侮辱表現了他們的不自信,他們都努力的討好主流社會。只有白人是高高在上的主流,可以說著偽善的話,像個慈善家一樣有目的的施捨自己的平等,只是遇到利益,立馬鑒出真章。就象那個偽善的法官,打著平等的旗號,實際上做著骯臟的勾當。
探長說,人與人太疏遠了,我們都渴望撞擊,只有撞擊才能讓人感受到真實的接觸。平日風光無限的法官太太摟著女傭說,你才是我最好的朋友,辛酸畢露。人與人的溝通並為隨著溝通方式的越來越多越來越便捷而有所改善,相反,溝通變得越來越難,越來越復雜。夫妻的溝通,母子的溝通,同僚的溝通,不同族裔的溝通,都可能對你的生活產生重要影響。人都知道溝通重要,卻不知道,怎樣能處理好這重要的事情。人善於將簡單的事情變得復雜。復雜的社會讓人無法簡單的面對生活。人無法按照善惡標准來做事情,只能按照利益標准來行事。當探長對法官說出唯心的話,當年輕警察將男孩推出車子,他們都無奈的踐踏了自己的良心,我聽到他們心裡的嘆息。但是,又能如何,如果換成是我們,我們又能如何做?前幾日看到有人在談論,如果你是妻子被警察侮辱的那個電視導演,你在妻子受辱的當場會如何做,沒有男人表態,沒有男人正面回答這個問題。我想,答案就在這避而不答中,但是這種態度無可厚非也無可指責。
「你要幹上幾年才會明白過來。你以為你知道你是誰!」老警察對新警察如是說。我們以為我們是誰?
之二:人性的閃亮
撞車,人性的碰擦。是一部多個小故事聚集的電影。在兩個小時的時間里導演巧妙地故事插在一起。
西班牙裔的修鎖工,有一個五歲的女兒,可愛天真,由於以前的後遺症,害怕槍聲,子彈,躲在床底睡覺。爸爸
《撞車》給她講了一個故事:在他很小的時候遇見了一個仙女,給了他一件隱形的斗篷,使他什麼都穿不透。女孩天真地聽著這樣的故事。爸爸鄭重地對她說:現在要把他送給女兒。脫下一件隱形衣,交給女兒。從此女兒再也不怕任何子彈了。一個美好的故事,為了鼓勵女兒擺脫子彈的陰影。
——閃亮之一,父愛的偉大。童話是善良的。
一個阿拉伯裔的雜貨店老闆。門鎖壞了,找修鎖工過來修,換了新鎖,但沒有用,其實是門壞了。與修鎖工起了爭執。第二天雜貨店就被偷了。沒有保險公司能夠賠付。老闆很氣。於是他把所有的帳都算到修鎖工的頭上。於是他帶著一把槍來到了修鎖工的家門口。就在他拿著槍與修鎖工爭論時,他突然舉起槍。而小女兒沖出來:爸爸沒有隱形衣。她撲到爸爸的懷里幫他擋了那一槍。接著是父親撕心裂肺的哭聲,女孩勉強撐起微笑:爸爸,我可以保護你。很慶幸,女兒沒有死。而開槍的老闆也呆了,明明射中了,為什麼?
——閃亮之二,女兒的愛。愛的力量大到一切,包括阻止子彈。
一個人呆在雜貨店裡,女兒多莉回來都不知道。老闆對著女兒說:我碰到仙女了,她是天使。是啊,確實是個善良的小天使。其實他不知道,他的女兒才是他的天使,女兒在買槍的時候,就買了一盒空彈。
《撞車》——閃亮之三,女兒之愛,了解父親,深愛著父親。
黑人導演和妻子在回家的途中被一個白人警察找茬。白人警察借機侮辱妻子。作為丈夫,在面對這種情況下,他除了忍,沒有什麼能做的。然而妻子卻譏諷他沒有能力不能保護她。兩人產生矛盾。其實妻子不知道,丈夫比他承受了更多。
——閃亮之四,有時忍是需要承受很多的。
妻子遇到車禍,被卡在車內。白人警察去救她。妻子怎麼也不讓白人警察碰她。因為上次的事情,心中仍存恐懼。白人警察實在受不了,朝女人吼了。這是性命攸關的事情。於是女人妥協了。帶著不安,看著警察一步步幫著她把腿挪下來,把保險帶割斷。當人們把警察拉出車時,警察奮不顧身又回到車里把女人拉出來。女人出來第一件事就是抱著白人警察哭了。
——閃亮之五,不管以前的芥蒂,在生死之間,一切都沒有拯救生命來得重要。
之三:善惡一念間
不得不佩服《撞車》的編導保羅·哈吉斯,他十分准確的捕捉到人物微乎其微的心理活動,並使之成為推動這個多線索故事向前發展的強大動力。在洛杉磯這個多民族的大都市,人們的感情既脆弱又冷漠,他們時刻忍受著未知的恐懼,卻又肆意宣洩自己的憤怒。檢察官的妻子簡因為汽車遭兩名黑人青年搶奪,而對所有有色人種疑神疑鬼;警察瑞安因為父親無法得到及時診療,而遷怒於一對黑人夫婦;購槍時遭到侮辱的阿拉伯裔店主也將怒氣發泄到鎖匠丹尼爾身上……恐懼和憤怒就像瘟疫一樣在城市裡蔓延開來,每個人都生活在不安中,負面壓力愈積愈大,原本一次小小的口角也會演變為一場致命的事故。
本來,看到人們的命運因為些許微不足道的誤差而導向一個無可挽回的悲劇,就已經足夠令人扼腕,但更揪心的是,這些看似純屬意外的誤差背後,其實存在著一個掌控一切、所有人都難以違逆的幕後黑手,那就是人性固有的弱點:偏見、恐懼以及憤怒。這並非僅僅存在於美國這個多民族文化國家,而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以貌取人、恃強凌弱、遷怒他人、宣洩不滿等等。只是平時我們無法看到這些行為造成的後果,以為只是小事一樁,很快就忘了。而導演卻讓我們看到了它們的後續影響,看到它們如何像蝴蝶效應一樣最終掀起狂風巨浪。
影片的前半部分著重於細節的積累和情緒的醞釀,我一直以為它將會導向一個巨大的悲劇,以此給觀眾留下極具
《撞車》震撼力的道德警示。然而,當我看到導演為不同人物安排的巧妙結局時,我的心再次受到強烈的震動。警察瑞安處理一場車禍,竟發現受害者正是自己曾經非禮過的黑人女性克里斯汀,克里斯汀因害怕而拒絕瑞安的營救,而瑞安仍冒著生命危險救出了她。那一刻,兩人的心恐怕如同車禍一樣受到極大的沖擊,克里斯汀究竟該痛恨還是該感激?瑞安究竟是善還是惡?誰也說不清。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瑞安稱得上幸運,遇到一個能夠彌補過錯的機會,並且珍惜了它。與之相反,一直以正面熱血形象出現的年輕警察湯米,最後竟因一次多疑而誤殺了黑人青年,並親手掩埋殺人證據……人物形象的一百八十度逆轉讓一直以為明辨是非的觀眾傻了眼,不得不推翻先前的成見,重新思考人性的復雜。
前半部分,導演讓我們看到了任意宣洩不良情緒的連鎖反應,後半部分又讓我們充分認識到人性的巨大振幅與彈性,以及由之產生的迥然不同的結果。其實,每個人都是天使與惡魔的合體,風雲際會,境遇逆轉,善惡輪回。有時候,作惡之人固然有其值得同情的緣由,但這卻不能成為他為惡的借口,因為,社會上的人看似孤立,實則彼此聯系,哪怕一點小小的惡意都有可能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不但會傷及無辜的人,甚至也會最終報應到自己身上。善與惡僅僅是一念之差,卻會造成截然不同的結局。也許我們無法解決深刻的民族問題、階級差異,但至少,我們可以在自己的恐懼或憤怒泛濫之前,冷靜幾秒鍾,盡量理智的做出正確選擇。
9. 觀電影《致命伴旅》觀後感
[觀電影《致命伴旅》觀後感]2011年2月13日,我們去沃爾瑪3F新開的銀都電影大世界觀看了兔年第三部電影《致命伴旅》,太精彩了!是劇情/驚悚片,由好萊塢安吉莉娜·朱莉和約翰尼·德普主演,劇情環環相扣,一路緊張迭盪起伏,,觀電影《致命伴旅》觀後感。到了影片的最後才知真正的結局。【劇情簡介】《致命伴旅》講述了一個國際刑警去海邊度假時,邂逅了一位美麗的神秘女子。在短暫的美好時光後,女子卻突然失蹤。這個偶然出現在他生命中,後來又神秘消失的女子被證實是一名罪犯。可在追捕過程中,一場更加險惡的陰謀也在悄悄展開。朱莉在《致命伴旅》中飾演一名國際刑警,在追捕與自己有過情史的罪犯過程中,讓德普扮演的美國遊客捲入陰謀。影片翻拍自2005年法國驚悚片《逃之夭夭》(Anthony Zimmer),原定由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和查理茲·塞隆(Charlize Theron)擔當主演,但是經過一系列的換角風波後,男主角曾從最先的克魯斯換成了薩姆·沃辛頓,但最終製作方又把目光鎖定在了約翰尼·德普身上。該片導演是德國的弗洛里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這是他繼憑《竊聽風暴》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之後,進軍好萊塢的第一部電影。這不是一部簡簡單單的翻拍之作,朱莉和德普在本片產生的化學反應足以讓看過原版的觀眾同樣對本片感到不可思議。--《娛樂周刊》《致命伴旅》雖然沒有差到讓人崩潰,但它那跳躍式前進的劇情對本片的打擊是致命的。--《娛樂周刊》【影片看點】朱莉&德普夢幻組合氣場十足安吉麗娜·朱莉配約翰尼·德普,這是怎樣的一個組合,也許只能用"性感、夢幻"兩個詞來形容了,雖然德普在片中沒有《濃情巧克力》中的瀟灑,又不似《加勒比海盜》中古怪,而是個十足痴情的憨男,但渾身上下依舊充滿不可抵擋的魅力;而朱莉則放下女中豪傑的身段,變身優雅女郎,尤其是她在片中造型多變、風情萬種,無論緊身短裙還是黑色禮服均是高貴優雅又不失性感,更有紅唇睡袍的致命誘惑;愛家出名的約翰尼·德普近年很少在大銀幕與女明星有肌膚之親,但因為《致命伴旅》主題建構在"性與謊言"之上,潔身自愛的他免不了被安排和朱莉來段養眼的激情戲碼,被美色電暈的德普就算被追殺圍剿也不悔陷入愛情騙局,最後還死心蹋地的對朱莉深情告白說:"我一點都不後悔親吻了你",一語道出他在片中為愛痴狂的純情表現,不過,我們應該相信德普嗎?也許他只是用表相欺騙了我們。德普和朱莉一直都是當之無愧的吸金猛將,單只是2010年,由德普主演的《愛麗絲夢遊仙境》在全球收獲了逾10億美元,而朱莉的上一部作品《特工紹特》也賺取了2.7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如果你想看看離開蒂姆·波頓的德普和不再大打出手的朱莉如何擦出愛火,《致命伴旅》剛好可以滿足你的好奇心。局中局&謎中謎希式懸疑一路到底《致命伴旅》迷局開場,一路吸引觀眾直到揭開懸念,有著典型的希區柯克式架構,畢竟,懸疑片的觀影快感就在於謎底揭曉的那一刻,在這方面,影片做得還是比較到位,《致命伴旅》翻拍自2005年蘇菲·瑪索和伊萬·阿達勒聯袂主演的法國驚悚片《逃之夭夭》,既然能被好萊塢相中,自然是原作劇本有特色,影片獨特之處在於"愛情計中計",約翰尼·德普就好像希區柯克名作《謎中謎》的奧黛麗·赫本,無端捲入各路人馬追殺,偏偏又有著"明知道險路勿近,偏要勇往前行"的一片痴情。說到底,德普和朱莉的身份之謎始終是懸疑劇情的重點,當然,最後還會套用"變臉"公式來破解謎局,不過,兩位巨星的氣場顯然蓋過了這一切,觀影快感究竟是來自於最後的揭曉謎底還是對俊男美女愛情歸宿的關心,就看你的個人感受了。歐陸之旅相伴威尼斯美景盡收眼底從大衛·里恩的《艷陽天》到伍迪·艾倫的《人人都說我愛你》,再到《偷天換日》、《皇家賭場》,歐洲著名的水城威尼斯一向都是導演們最鍾愛的外景地,這里不僅僅是談情說愛的浪漫之地,亦是華麗動作戲的秀場,不過在大多數電影是浮光掠影或者蜻蜓點水,當這座性感的城市迎來了德普與朱莉這兩位頂級性感"致命"男女,一座古城的現代魅力才得以真正彰顯出來。《致命伴旅》從法國巴黎出發,歐鐵行駛在風景如畫的歐陸平原,約翰尼·德普邂逅了神秘冷艷的女郎安吉麗娜·朱莉,隨後朱莉精心設局在美輪美奐的水城威尼斯色誘德普,還主動玩起老公老婆游戲,一步步讓他掉入復雜的跨國犯罪陷阱,最後成為警界與黑道追殺的通緝犯。片中出現了眾多威尼斯的經典地標性建築,比如主角們乘遊艇兜風時,鏡頭中出現的是宏偉的里亞托橋、聖馬可廣場,安康聖母教堂,還有威尼斯最受歡迎的奢華觀光酒店丹涅利宮酒店均在其中。觀眾在欣賞電影的同時,還能領略到義大利獨特的地中海式風光。索尼億元投資精心打造動作升級既然是重金翻拍,就必須要是升級版,何況這又是一部好萊塢重新包裝的歐洲電影,無論是卡司還是場面都要超越原版,顯然,原版的奇情故事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留,雖然整部影片主打的是"愛情"主題,但還是揉入了不少驚險動作的成分,由於索尼哥倫比亞公司斥資一億美金的大手筆翻拍,自然令視覺效果得以升級,而威尼斯水城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更是打造"快艇追逐"的絕佳場所,於是《致命伴旅》中你可以看到朱莉駕船躲避黑幫槍林彈雨、冒險救出德普的動作戲橋段,當然,再炫目的動作,最終都是為了愛情,觀後感《觀電影《致命伴旅》觀後感》。此外,如果你是007系列的影迷,也許還有個意外的小驚喜,第四代邦德的扮演者提摩西·道爾頓也在片中客串了一角,有意思的是,他這次的身份成了手下有很多情報員的特工頭子Jones,從James到Jones,一音之別,身份不同,手下也不似007那般干練,尤其下令開火的橋段,更是帶出淡淡的喜感。《竊聽風暴》金獎導演進軍好萊塢說起導演弗洛里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的名字,既不容易記,又感覺很陌生,不過提到斬獲第79屆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德國影片《竊聽風暴》,相信影迷再熟悉不過,要知道,這可是弗洛里安的長片處女作,當年不僅橫掃當年的德國電影獎,更是獲得歐洲電影獎的青睞,當然,奧斯卡小金人的分量才是最足的,好萊塢投資商敢於把《致命伴旅》這樣量級的大製作交給一個德國導演手中,自然是相中了他的才華橫溢。在《致命伴旅》中,開場依舊可以看到特工監聽的戲份,不過完全已經沒有了《竊聽風暴》中厚重的歷史背景,這部"貓鼠游戲"般的商業片也成為弗洛里安進軍好萊塢的頭炮作品。重現經典時代明星風采近年歐洲電影當紅,西班牙、法國、瑞典等國的影片先後受到好萊塢青睞,《死亡錄像》被翻拍為《隔離區》後,《生人勿近》也被《科洛弗檔案》導演馬特·里夫斯翻拍成美版,《遊客》同樣也追隨這股歐洲電影翻拍潮,影片翻拍自2008年根據帕翠西亞·康瓦的暢銷小說改編的法國驚悚片《逃之夭夭》,蘇菲·瑪索與伊萬·阿達勒的組合則變成了約翰尼·德普與安吉麗娜·朱莉。一開始,許多該原著書迷對朱莉很不買帳,認為她的外型太異國風情,與書中那個短發干練的主人翁大相徑庭。原著作者康瓦也坦承她的第一人選是朱迪·福斯特,可惜朱迪婉拒此片。不過導演馮·多納斯馬則認為,自己沒有理由拒絕朱莉,"她演過很多動作片,但其實她很女性化,溫柔而且聰明,我想將影片拍得輕松和充滿娛樂性。"誠然,朱莉與德普的加盟給影片增加了很多關注度和娛樂度,但對於這兩個演員的選擇,馮·多納斯馬有著自己的初衷,"人們常說這個時代已經再也找不到像格蕾絲·凱利或加里·格蘭特這樣的演員,但我對此並不認同。在我眼裡,約翰尼·德普和亨弗萊·鮑嘉一樣出色,安吉麗娜·朱莉比麗塔·海華斯更有魅力,他們只是沒有像老演員一樣經歷那個黃金時代。如今各種大製作的類型片中掩蓋了他們作為演員的天賦,因此我想通過這樣一部電影吧他們的才華展示出來。"為了呈現導演希望達到的這種效果,兩位演員也都非常努力。朱莉認為,《遊客》的感覺接近於《捉賊記》和《西北偏北》這一類的影片,而為了演活片中那位受過教育、舉止優雅的英國女人,她還專門去上了儀態課,"可能因為我是美國人,習慣用快速的時間和方式去辦事,然而片中那卻是個優雅的英國人,所以我的拍子也要變慢一點。"同樣難倒兩位大明星的還有一場跳舞戲,朱莉說,"我和約翰尼都跳得不好,上了多次舞蹈課程也常跳錯。那場戲導演要求拍得嚴肅和優雅,所以對我來說挑戰性很高。"導演則透露,"起初德普要求只是站在轉盤上,我請求他去學跳舞,並找到很好的排舞老師安排每周練習,他開始被大家的努力打動,結果效果非常好。"男人不壞,女人不愛,所以伊利斯愛上了亞歷山大--一個壞男人,監守自盜地偷走了黑幫老大的七億四千萬英鎊,被十四個國家通緝,耍的各國特工團團轉,也讓他最愛的女人團團轉。伊利斯不是普通的性感女郎,她是蘇格蘭的精英特工,設下粉色陷阱來套住那隻狡猾的狐狸,沒有人可以拒絕她,但她卻失職了,因為她愛上了那個壞男人。她已經兩年沒有見過他了,只是偶爾會收到一隻神出鬼沒的信封。為了見到愛人,不喜歡受人擺布的她也只好踏上了去威尼斯的快車。他讓她找一個替罪羊!好吧,她選擇了弗蘭克,一個平凡拘謹的數學老師,規矩地抽著電子煙,看到漂亮女郎會手足無措。不過他是一個好男人,任勞任怨地聽從她任性的指派,不去追究她的小秘密。在威尼斯的豪華酒店,壞男人亞歷山大如同魔法師一樣留下了一衣櫥的華麗禮服和珠寶--每個女人都會為這份小禮物心動的,所以好男人弗蘭克只能乖乖地去睡沙發,在夢里與邂逅的神秘女郎送上一個吻。壞男人亞歷山大惹了大麻煩,蘇格蘭要抓住他,黑手黨要殺了他,於是遇到禍水的好男人弗蘭克遭了殃,笨拙地穿著條紋睡衣在威尼斯屋頂玩跑酷,被不明所以的警察塞進拘留所,還在半夜同黑手黨來了一次驚魂的水上追逐,但他卻沒有對讓他遇到這一切的伊利斯抱怨一句。"我沒有後悔吻了你。"看著弗蘭克無辜的表情,伊利斯後悔了,她讓他離開,可是他又回來了,穿上筆挺的晚禮服,笨拙但是堅定地邀請她跳上一曲。那神秘的情書又來了,壞男人亞歷山大邀伊利斯來到了一座優雅的豪宅,可是她在這里只看到了心狠手辣的黑手黨。蘇格蘭為了抓住壞男人亞歷山大花了八百萬英鎊,抓狂的特工寧可犧牲伊利斯也要抓住他,他會出現的,他不會拋棄她。所以,他來了,好男人弗蘭克站在了黑手黨面前,堅持說自己是壞男人亞歷山大,要他們放了心愛的女人伊利斯。最後一刻,特工們還是沒有浪費納稅人的鈔票,救下了這對情人。他驚喜地看著她:"你說你愛我。""是的!""亞歷山大呢?"伊利斯柔腸百轉:"我也愛他!".他微笑著打開了只有一個人能夠打開的保險櫃。"那麼現在你可以愛我一個人了!"天吶!好男人和壞男人就是一個人。無關劇情,無關演技,在這個情人節里,伊利斯得到了一個最完美的情人!沒有女人會拒絕Johnny Depp,無論他是在搞怪還是滿臉無辜地看著你。〔觀電影《致命伴旅》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10. 《凱文怎麼了》影評 觀後感 評論
平庸的生活,對文藝女青年是場謀殺
他的惡,彰顯著你的惡;他的臉,映照著你的臉;他的罪,實在的,該由你來承擔。
【Eva與Kevin其實是同一個人】
影片改編自萊昂內爾·施賴弗的同名小說,與小說不同的是,影片將慘案發生的罪責拋開了學校教育這一部分,而將所有的筆墨集中在家庭教育上,最終選擇用高度濃縮的筆墨探討母與子的關系以及這種關系下所產生的後果。在密閉緊湊的時空里,所有的情節都集中在Eva與Kevin這對母子身上,Eva的行為影響著Kevin的行為,Kevin的行為映襯著Eva的行為,直到兩者融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們看到影片有幾個重要場景。母親把頭埋進水池中,水中的臉,一開始是Eva,後劃切成Kevin。通過這個鏡頭,影片暗示了Eva與Kevin是同一個人的可能性。接下來,在Kevin16歲生日當天用箭射殺多名同學犯下殺人之罪後,應聘完的母親走出應聘公司被沖上前來的一名婦女煽了一巴掌,這看似莫名其妙的一巴掌,表面上看是因為Kevin的罪而受,實際上,也是母親自己的罪而受。影片結尾,我們看到Kevin所犯下的罪不僅僅只是殺死女同學,還包括自己的父親以及年幼的妹妹。按照影片的敘事邏輯,Kevin必須殺死父親與妹妹,所有的事都只與Eva與Kevin有關,所有的罪都該由Eva與Kevin來承擔,父親與妹妹不過是「局外人」,是無關緊要的「非在場者」。
【平庸的生活,是場謀殺】
影片的拍攝周期雖然只有40天,但影片的鏡頭語言嫻熟,各種大特寫鏡頭,主觀鏡頭,以及一些鏡頭的起點和落點,不僅想法獨特,還很好的發揮了敘事功能的作用。尤其是影片的剪輯技巧,打亂了各種時空卻又不顯凌亂。此外,影片的配樂,也是亮點。《每一天》、《去年的聖誕》、《在我的的房間》幾首老歌的恰到好處的運用,以及採用的琵琶曲《十面埋伏》在表現母子沖突時,都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影片圍繞母親Eva的反思展開,可分為母親Eva的回憶時空與現在時空,以Eva的視角、Eva的時空、Eva的主觀鏡頭講述了一個孩子犯罪母親承擔的故事。影片中,穿插各種時空,6個時段交叉剪輯,分別是Eva戀愛時,Eva懷孕時,Kevin嬰兒時,Kevin幼年時,Kevin青少年時,Kevin犯罪後。影片從一場西班牙的「番茄大戰」開始,Eva與丈夫相識於那場狂歡當中。雖然只用了極少的幾個鏡頭,但我們看到,Eva是懷著無比懷戀的心情回憶起家庭生活前的那段瘋狂而美好的日子。兩人也曾瘋狂的相愛過,也有過難忘的激情時刻。對比現在平庸忙碌而瑣碎的婚姻生活,Eva時刻處在崩潰邊緣。從戀愛到懷孕生子到平淡的家庭主婦生活:沒有刺激、沒有享樂、沒有追求,只有無窮無盡的承受:各種噪音,孩子的哭聲、吸塵器、除草器發出的噪音……直到,所有的日子,變成那種讓你無法容忍的東西。
你嘗過那種壓抑到無法呼吸的感覺嗎?從Eva的幾段回憶鏡頭中,我們看到,平庸的生活,對Eva這樣的文藝女青年來說,簡直就是場謀殺。而這種無望的謀殺,不僅僅只是謀殺了Eva的生活熱情,更是謀殺了孩子Kevin的美好童年以及青春成長期,並間接導致了更悲劇的校園流血慘劇。
【你的漠視,是對他的最大傷害】
「知道人們怎麼訓貓了,他們把貓鼻子插進貓屎里,然後貓就會鑽進盒子里。」Eva去監獄里探望Kevin,Kevin對母親依舊不能原諒,依舊把一切過錯歸結到母親身上。對Kevin而言,母親帶給自己的生活,不過是一堆「貓屎」。
一顆毒草是怎麼長成的?你只需不停給它澆灌有毒的肥料。Kevin就是母親Eva對生活充滿怨言以及各種無望情緒下的產物。我們看到,從懷孕開始,Eva就是個孤僻的孕婦,當別的准媽媽們愉快的做著各種產期保健活動時,Eva只是麻木的呆坐一旁。Kevin出世後,成了一名全職家庭主婦的Eva更是無法勝任母親角色。面對嬰兒Kevin的啼哭,Eva有的只是厭惡和疲憊。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幼年以及青少年時期,對一個孩子來言,是成長最關鍵時期。在片中,Kevin幼年時,Kevin青少年時,這兩個相對完整的大篇幅的段落中,我們看到Kevin的叛逆、撒謊、惡作劇、兩面派、早熟、冷漠、邪惡……種種「問題孩子」的過激表現,無非只是為了引起母親Eva的注意。Eva對此,更多的只是,失望、迴避與漠視。特別是性教育。片中有兩段展現Eva對Kevin性教育上的失敗。一段是,Kevin年幼時,起來尿尿的Kevin推開父母的門,撞見Eva正趴在床上給父親xx,以及Kevin青春發育期,在浴室打飛機被母親撞見,Eva這處理這兩種情形時,採取的是忽略乃至漠視。這個失魂落魄的被平庸生活抽干、榨幹了的女人,將冷漠的毒素一點點傾注到Kevin幼小的身心,直到完全「扭曲」。生活,對Eva與Kevin而言,不過就是片中桌子上那塊慢慢爬滿螞蟻的麵包。
寫到這,想起一段插曲,影片在今年的戛納電影節放映時,一位記者站起來對導演拉姆塞說道:「我初為人父,本來心情很喜悅,可看了您的片子,我感覺很害怕!」其實,我更想對所有的父母說,對孩子的教育真沒那麼難,有時候,孩子需要的不過是,來自母親發自內心的一個結實的擁抱,一個小小的吻,僅此而已。
請記住,千萬不要在你的孩子眼裡,插上一根箭,或是,在孩子心裡,種上一根毒草。而如果你是一名像Eva那樣的女人,或是一名文藝女青年,請記住,如果你還沒有準備好,千萬不要養育一名孩子。不要拿孩子,開玩笑。他們不過是一張白紙,你的任何行為都將在他們的身上刻上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