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之子觀後感
Ⅰ 大地之子用日語怎麼寫觀後感
寫觀後感需要來正確把握文源章內容。
常見的觀後感一般包括三大塊內容:
1、內容簡介。用簡單幾句話概括影片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讀了一篇課文歸納主要內容一樣,做到既完整又簡練。
2、發表評論。寫這部分時,同學們可向自己提這樣幾個問題:你對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為什麼?哪個人物你最喜歡,為什麼?哪個場面最使你感動,為什麼?只要選擇其中一個問題深入思考並寫下來,就構成了自己對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個鏡頭的個性評價。
3、抒寫感受。這是觀後感的主體部分,學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號。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較:或將片中人物與自己比較,尋差距,找不足;或與身邊熟悉的人相聯系,闡發自己的觀點;或將電影中的先進事跡與生活中、社會上的現象比比較,從正反兩方面談感受。在寫作時,同學們可簡單列舉一些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敘議結合。一句話,只有聯系自己,聯系生活和實際,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Ⅱ 大地之子陸一心的讀後感
陸一心則是由新生代演員上川隆也擔任,他以敬業的態度完成劇中百分之八十的中文對白,本劇也使他在日本一炮而紅,並陸續演出許多日本偶像劇
Ⅲ 無名氏的讀後感400
無名氏 柯靈 我進過各式各樣的劇院,見過各式各樣的舞台,東方的、西方的、古典的、新式的。富麗堂皇的建築,描金點彩的壁飾,妙曼優美 的頂畫,凝重生動的雕塑。升降旋轉的戲台,傳神刻意的場景,變幻如夢的照明,垂垂若深藏人世秘密的絨幕。但夢里真真,常常縈繞心曲的,卻是故鄉鎮上古樸的廟台,村口河邊臨時搭成的戲棚,入夜在汽油燈的映照下,遠遠望去,宛如縹緲的仙山樓閣;笙歌悠揚,在田野里因風傳送,端的是天上應有,人間難得。在戲台前,星辰下,風露中,赤腳踏跣、擁擠直立的看客,那一張張日曬雨淋月照風吹的臉龐,心滿意足難畫難描的神態,只有顧愷之、吳道子、達·芬奇、倫勃朗那樣的大手筆才摹寫得出來。 我欣賞過很多名角登台獻藝,中國的、外國的,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劇種,龍翔鳳舞的身姿,鳶飛魚躍的動作,矯裊盤旋、抑揚頓挫 的歌喉,有聲有色、唯妙唯肖的表情。台上出神入化,台下心醉目迷。一劇方終,全場歆動,一陣又一陣雷動的掌聲,一次又一次彬 彬有禮的謝幕;但我的記憶深處,卻另有一種親切的存在,那就是鄉下草台班裡無名藝人的演出。 我看過無數台上演的戲文,為中國慷慨激昂、悲歡離合、可歌 可泣、亦庄亦諧的故事傳奇所陶醉;但那些摘隱發伏、揭示人生真 諦的節目,卻更能扣動我的心弦。 我小時候看過一出戲,相隔五六十年了,到今還是活鮮鮮地留在眼底,印在心上。離開我家五里地的一個小村莊,村口有個文昌閣,緊靠著一座寬闊的大石橋,橋下流水湍中國,嘩嘩做響。廣場上矗立著古舊的廟台,面向神座,正在演出社戲。夜空寥廓,秋意漸 深,在中國管繁弦里,我看到一出驚心動魄、使人戰栗的戲劇,那就是根據《左傳》史實衍化出來的《伐子都》。在遼遠的春秋時代,鄭庄公伐許,公孫閼(子都)和潁考叔奉命出征。公孫閼在鏖戰中馬失前蹄,幸虧潁考叔救了他;但當潁考叔戰勝敵手的時候,公孫閼卻出其不意,謀殺了他的救命恩人和戰友,謊報潁考叔陣前喪生,冒奪戰功,班師入朝,金殿受賞,志得意滿。不料潁考叔的鬼魂卻在 煙火彌漫中一再出現。公孫閼被強烈的恐懼和良心譴責所壓倒, 神志失常,突發狂病,終於吐露出諱莫如深的虧心事,咯血而亡。 我稚弱的心靈第一次被人性中黑暗的深淵所震懾,也第一次如此強勁而深刻地被藝術感染力所吸引,如受電擊雷轟。扮演公孫閼的一位無名的藝人,他以絕妙的氣概風度,矯健的腰腿身手,活靈活現地創造了一個胸襟十分偏窄而野心無限膨脹的人物。他富有 特色的臉型:瘦稜稜的兩頰,配上忒楞楞的雙眼,把金殿發瘋那場 戲演得石破天驚,使人毛骨悚然。 無名藝人征服了我,成了我傾心折節的偶像,在以後的幾年裡,我跑遍四鄰遠近的村鎮,如醉如痴地盯著看他的戲,特別是他 最拿手的《伐子都》。我覺得能享受這樣的藝術真是幸福。只是生 活驅遣我離開故鄉以後,"此曲終成廣陵散",我再也無法品嘗。 世態的浸潤和年齡的推移比例增長,我洞察了許多世道人心,藝術欣賞也大大擴展了眼界,有機會酖讀了不少輝煌的世界名劇。 當我讀到莎士比亞劇作的時候,總是自然引起對《伐子都》的聯想。 "野心家本身的存在,也不過是一個夢的影子。" "一個夢的本身便是一個影子。" "不錯,因為野心是那麼空虛輕浮的東西,所以我認為不過是影子的影子。" 這是《哈姆雷特》第二幕第二場中的一段對白,和《伐子都》內涵的哲理若合符節--《哈姆雷特》、《麥克佩斯》和《伐子都》,不同樣是發掘人類病毒的傑作嗎?我深切地感到,《伐子都》完全可以與莎劇駢肩而無愧。在我們可以預見的將來,它們還將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對觀眾起振聾發聵之功。《伐子都》的劇本作者是誰,我不知道,但我猜想,他恐怕和我所崇拜的無名藝人一樣,也是被人 世遺忘了的無名氏吧。 在陸0年代初葉,大約闊別三十幾年以後,我才有機會在京滬兩地重睹《伐子都》的演出。在上海,主要演員是青年武生蔣英鶴,凌厲峭拔的台風,勇猛跌撲的功夫,使他脫穎而出,一舉成名。在北京,主要演員是錢浩梁--那時他是武生行中的後起之秀,已經很負時譽。這一南一北互相輝映的兩台《伐子都》,演員聲名的顯赫,劇場設備的堂皇,戲裝的鮮艷,武功的精嫻,角色搭配的整齊,和草台班的演出,自然不可同日而語了,但我總覺得意猶未盡,流連光景,有一種近似曾經滄海、除卻巫山的心情。 出乎意料的是,時隔不久,《伐子都》竟以"鬼戲"的罪名被宣布死刑,而錢浩梁卻成了江青夾袋中寵愛的玩物。這個丑惡事實的 背景,恰恰是由現代超級公孫閼們組成的陰謀集團,正在肆意毀壞 國家棟梁,草菅社會精華,串演一出陰森奇譎、貨真價實的鬼戲,新 中國在烏煙瘴氣中出現了一次可怕的歷史大倒退。直到這出鬼戲 收場四年之後,《伐子都》才得起死回生,重登舞台。這一次擔任主 角的,是上海名不見經傳的青年演員劉德利--又一個新秀在紅氍毹上嶄露頭角,引起觀眾的矚目。遺憾的是我這個醉心《伐子 都》數十年的老看客,歷盡風霜,雖然幾次發心要到戲院去看,卻已經失去應有的精力與閑暇,只能在熒光屏上欣賞精彩的片斷。 我不覺懷著深深的眷念,重溫舊夢。原來《伐子都》是著名的 累功戲,武功異常繁重,只有青春似火的演員才能勝任。我初看無名藝人演出的時候,他實際已經行近中年,演到後來,騰空翻撲就 要檢場的給他托腰了。過了不幾年,衰態越來越顯眼,行頭也越來 越陳舊,我看著看著,漸漸起了一種不忍卒睹的沉重感覺。最後已 經看不到他演《伐子都》,只在有些戲里充下手,甚至跑龍套了;但少年人不解世途的艱辛,我依然戀戀不舍地跑去看戲,幻想能再看 到他的《伐子都》。有一天,這個草台班就在我們鎮上演出,--這種戲班,照例有一隻班船,載著全班演員,戲箱道具,浮家泛宅,沿 著演出的村鎮到處流浪。--我興沖沖地到停泊班船的河邊看熱鬧,欣喜地看到了這位無名藝人的廬山真面。我沒有料到,在台上 那樣威風凜凜,似乎能夠呼風喚雨的角色,在台下卻完全像個朴實 的莊稼人,披著一件黑色的舊短棉襖,和同伴一起,蹲岸邊,端著藍 花粗瓷飯碗,津津有味地吃飯。額頭有了皺紋,只是那雙眼睛,還不曾完全失去光彩。我失神似地看著他,他覺著了,似乎猜到了我 是他的一個看客,朝我溫和地笑笑,微微頷首,顯得那樣安閑自得,把我盪漾心頭的一抹悵惘掃除凈盡。歲月如流,人壽有限,我怕這 位無名藝人,大概已與草木同朽了;但這個片刻的印象,卻和他精湛的藝術一起,雕鏤般刻在我的記憶里,至今歷歷如畫。 世人以無限的欽辭艷說莎士比亞、莫里哀、席勒、易卜生、關漢卿、王實甫、高則誠、湯顯祖、程長庚、梅蘭芳……他們是如何的文采絢爛,光芒萬丈,如果沒有這許多天才的卓越貢獻,我們的藝術 天宇將顯得多麼寥落暗淡,星月無光。世人又以無限的歆羨競誇 巴黎、倫敦、柏林、莫斯科、紐約、布宜諾斯艾利斯等等世界名城的著名劇院,是如何的壯麗華美,新穎奇巧,如果沒有這些高貴的藝 術之宮,那些紅塵滾滾、人海滔滔的城市將顯得多麼浮囂淺薄,枯燥無味。這當然是不爭的事實;但我卻願以深摯的謝意,獻給那難 以數計的草台班和無名藝人。他們走遍山塢水涯,窮鄉僻壤,把自己的藝術無償地送給胼手胝足的芸芸眾生,滋潤大家的心靈;而自 己則粗衣糲食,碌碌終生,默默無聞。他們自甘雪中送炭,不屑錦上添花。如果沒有他們,廣袤無垠的世界將減損中國色彩,成千上萬的大地之子將經受中國難耐的精神飢渴!"天涯何處無芳草",無名氏,草台班,多麼浩茫壯闊的生活舞台,多麼平凡芳醇的人生戲劇
Ⅳ 一篇獨特的讀後感,500字左右
《親親土豆》中所寫的夫妻之愛是一種無言付出的夫妻之愛。夫妻到哈爾濱向人打聽如何去醫院,有人向他們推薦了好幾家大醫院。秦山問到:「你說這么多醫院,哪家醫院最便宜?」而李愛傑則說:「我們要找看病最好的醫院,貴不貴都不怕。」作者用這樣兩句簡單的話,對比出夫妻兩個人不同的心理:丈夫想著不能「把那點錢花在治病上」而拖累妻子,妻子想著即使傾家盪產也要給丈夫看病。夫妻之間那份彼此默默付出的深愛盡在其中。在住院的時候,有一天早上,李愛傑到醫院,看見秦山將飯盒「擱在自己的肚子上,半仰著身子用手捂著」,秦山說是給她訂的一碗小米粥,害怕涼了。愛不是一時的宣言,更是點點滴滴的投入。
二、自然之愛
遲子建對東北那塊黑土地有著特別的熱愛,她筆下的人物都是大地之子,他們和自然融為一體。遲子建小說《親親土豆》的主人公秦山和李愛傑每天都在那塊土豆地上早出晚歸,春天播種,夏天耕耘,秋天收獲,然後「就進城賣土豆,賣出去的自然成了錢存起來,餘下的除了再做種子外,就由人畜共同享用了。」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可謂是從那塊土地上生長出來的。這種夫妻之愛有著像土地一樣沉默而巨大的綿綿力量。當他們進城看病,鄰居問他秋收時能不能回來的時候,秦山回答:「我就是有一口氣,也要活著回來收最後一季土豆。」作者為什麼寫秦山要回來收最後一季土豆?因為土豆是他們生活的依靠,有了土豆,妻子的生活就有了保障。住院的時候,當李愛傑偷偷摘下醫院花壇的一枝花希望秦山看到能心情好一點時,秦山卻對她說,土豆花「那股香味才特別呢,一般時候聞不到,一經聞到就讓人忘不掉」,「就像你身上的味兒一樣」。作家將他們的夫妻之愛在現實的生活艱辛面前換化成對土豆的熱愛、對土地的熱愛,從而使這一夫妻之愛散發出自然的氣息。
三、詩意之愛
《親親土豆》中的主人公秦山、李愛傑是一對東北農村的夫妻,他們的日子並不富裕,靠著種土豆維持生計,這樣普通的日常生活似乎毫無詩意可言。並且丈夫秦山又被確診為晚期肺癌,按照常理,他們將面對更加艱辛的生活,夫妻之間可能籠罩上陰郁、無奈和絕望的氣氛。然而在遲子建筆下,對這種生活我們沒有覺察到絲毫的凡俗和碌碌、悲觀和寒冷,我們看到這對夫妻在凡俗生活底色上編織出來的玫瑰色彩,他們有著屬於他們自己的特有溫馨和浪漫。那種詩意不是借來的甜蜜情話,沒有珠寶首飾的光澤,而是一種暖暖的生活炊煙之氣。旗袍在小說中出現三次,秦山想進城,卻不為看病,只為逛逛給妻子買件旗袍。秦山拿出自己偷偷從醫院回來時用省下的錢給妻子買了旗袍,後來李愛傑就穿著這件旗袍給丈夫守靈為丈夫送行。這是一幅何等美麗而又讓人感動的畫面啊。旗袍是唯美的,作者將這一意向添加進這一對平凡夫妻之間,意示著他們在平凡生活中也深埋著對美對詩意的追求。作者甚至把土豆賦予人的生命和靈性,讀來有如一篇童話故事,從而給小說中所寫的感情增加了一份詩意。小說開始就寫土豆,結尾也因土豆的出現達到高潮。
四、生死之愛
最能夠考驗愛人相愛深度的無疑是生死的界限。遲子建也在故事結尾為這對夫妻安排了死亡的考驗。這無疑等同於對兩人都宣判了死刑。李愛傑雖然隱瞞著沒有告訴丈夫,可是秦山從妻子紅腫的眼睛裡他已經得到結果。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他要在這還有生的時光里好好地活著。於是他偷偷一個人回了禮鎮 ,回到那塊熟悉的土豆地里,收獲最後一個秋天。秦山在一個冬日離開了,李愛傑穿著那件旗袍為丈夫守靈。最後她用土豆為丈夫堆起一座新墳。當她最後一個離開墳地的時候,奇跡出現了:「她剛走了兩三步,忽然聽見背後一陣簌簌的響動,原來墳頂上的一隻又圓又胖的土豆從上面墜了下來,一直滾到李愛傑腳邊,停在她的鞋前,彷彿一個受慣了寵的小孩子在乞求母親那至愛的親昵。李愛傑憐愛地看看那個土豆,輕輕嗔怪道:『還跟我的腳呀?』」在這里我們深切感受到,在主人公李愛傑的心靈深處丈夫秦山並沒有離去,因為愛不會離去。
遲子建就是在這樣細微、貼切的小情節的發現和描寫中,通過一句話、一個動作將深深的夫妻之愛表現出來。在她的筆下,這種夫妻之愛不加雕琢,散發著自然、真淳、詩意的氣息,像一塊璞玉一樣天然和溫潤,從而給我們帶來強烈的真實之感;也因此,這一夫妻之愛才最終達到了有能力穿越生死的深遠境界。擁有一份這樣的愛情,那麼生活的艱辛和命運的悲慘在某種程度上被消解了。遲子建的《親親土豆》「憂傷而不絕望」,用一份堅固、溫情的夫妻之愛,撫慰了現實中我們疲憊、乾涸的心靈。
Ⅳ 《守望橘子洲》讀後感
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Ⅵ 無名氏的讀後感
我進過各式各樣的劇院,見過各式各樣的舞台,東方的、西方的、古典的、新式的。富麗堂皇的建築,描金點彩的壁飾,妙曼優美 的頂畫,凝重生動的雕塑。升降旋轉的戲台,傳神刻意的場景,變幻如夢的照明,垂垂若深藏人世秘密的絨幕。但夢里真真,常常縈繞心曲的,卻是故鄉鎮上古樸的廟台,村口河邊臨時搭成的戲棚,入夜在汽油燈的映照下,遠遠望去,宛如縹緲的仙山樓閣;笙歌悠揚,在田野里因風傳送,端的是天上應有,人間難得。在戲台前,星辰下,風露中,赤腳踏跣、擁擠直立的看客,那一張張日曬雨淋月照風吹的臉龐,心滿意足難畫難描的神態,只有顧愷之、吳道子、達·芬奇、倫勃朗那樣的大手筆才摹寫得出來。
我欣賞過很多名角登台獻藝,中國的、外國的,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劇種,龍翔鳳舞的身姿,鳶飛魚躍的動作,矯裊盤旋、抑揚頓挫 的歌喉,有聲有色、唯妙唯肖的表情。台上出神入化,台下心醉目迷。一劇方終,全場歆動,一陣又一陣雷動的掌聲,一次又一次彬 彬有禮的謝幕;但我的記憶深處,卻另有一種親切的存在,那就是鄉下草台班裡無名藝人的演出。
我看過無數台上演的戲文,為多少慷慨激昂、悲歡離合、可歌 可泣、亦庄亦諧的故事傳奇所陶醉;但那些摘隱發伏、揭示人生真 諦的節目,卻更能扣動我的心弦。
我小時候看過一出戲,相隔五六十年了,到今還是活鮮鮮地留在眼底,印在心上。離開我家五里地的一個小村莊,村口有個文昌閣,緊靠著一座寬闊的大石橋,橋下流水湍急,嘩嘩做響。廣場上矗立著古舊的廟台,面向神座,正在演出社戲。夜空寥廓,秋意漸 深,在急管繁弦里,我看到一出驚心動魄、使人戰栗的戲劇,那就是根據《左傳》史實衍化出來的《伐子都》。在遼遠的春秋時代,鄭庄公伐許,公孫閼(子都)和潁考叔奉命出征。公孫閼在鏖戰中馬失前蹄,幸虧潁考叔救了他;但當潁考叔戰勝敵手的時候,公孫閼卻出其不意,謀殺了他的救命恩人和戰友,謊報潁考叔陣前喪生,冒奪戰功,班師入朝,金殿受賞,志得意滿。不料潁考叔的鬼魂卻在 煙火彌漫中一再出現。公孫閼被強烈的恐懼和良心譴責所壓倒, 神志失常,突發狂病,終於吐露出諱莫如深的虧心事,咯血而亡。
我稚弱的心靈第一次被人性中黑暗的深淵所震懾,也第一次如此強勁而深刻地被藝術感染力所吸引,如受電擊雷轟。扮演公孫閼的一位無名的藝人,他以絕妙的氣概風度,矯健的腰腿身手,活靈活現地創造了一個胸襟十分偏窄而野心無限膨脹的人物。他富有 特色的臉型:瘦稜稜的兩頰,配上忒楞楞的雙眼,把金殿發瘋那場 戲演得石破天驚,使人毛骨悚然。
無名藝人征服了我,成了我傾心折節的偶像,在以後的幾年裡,我跑遍四鄰遠近的村鎮,如醉如痴地盯著看他的戲,特別是他 最拿手的《伐子都》。我覺得能享受這樣的藝術真是幸福。只是生 活驅遣我離開故鄉以後,"此曲終成廣陵散",我再也無法品嘗。 世態的浸潤和年齡的推移比例增長,我洞察了許多世道人心,藝術欣賞也大大擴展了眼界,有機會酖讀了不少輝煌的世界名劇。 當我讀到莎士比亞劇作的時候,總是自然引起對《伐子都》的聯想。
"野心家本身的存在,也不過是一個夢的影子。"
"一個夢的本身便是一個影子。"
"不錯,因為野心是那麼空虛輕浮的東西,所以我認為不過是影子的影子。"
這是《哈姆雷特》第二幕第二場中的一段對白,和《伐子都》內涵的哲理若合符節--《哈姆雷特》、《麥克佩斯》和《伐子都》,不同樣是發掘人類病毒的傑作嗎?我深切地感到,《伐子都》完全可以與莎劇駢肩而無愧。在我們可以預見的將來,它們還將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對觀眾起振聾發聵之功。《伐子都》的劇本作者是誰,我不知道,但我猜想,他恐怕和我所崇拜的無名藝人一樣,也是被人 世遺忘了的無名氏吧。
在60年代初葉,大約闊別三十幾年以後,我才有機會在京滬兩地重睹《伐子都》的演出。在上海,主要演員是青年武生蔣英鶴,凌厲峭拔的台風,勇猛跌撲的功夫,使他脫穎而出,一舉成名。在北京,主要演員是錢浩梁--那時他是武生行中的後起之秀,已經很負時譽。這一南一北互相輝映的兩台《伐子都》,演員聲名的顯赫,劇場設備的堂皇,戲裝的鮮艷,武功的精嫻,角色搭配的整齊,和草台班的演出,自然不可同日而語了,但我總覺得意猶未盡,流連光景,有一種近似曾經滄海、除卻巫山的心情。
出乎意料的是,時隔不久,《伐子都》竟以"鬼戲"的罪名被宣布死刑,而錢浩梁卻成了江青夾袋中寵愛的玩物。這個丑惡事實的 背景,恰恰是由現代超級公孫閼們組成的陰謀集團,正在肆意毀壞 國家棟梁,草菅社會精華,串演一出陰森奇譎、貨真價實的鬼戲,新 中國在烏煙瘴氣中出現了一次可怕的歷史大倒退。直到這出鬼戲 收場四年之後,《伐子都》才得起死回生,重登舞台。這一次擔任主 角的,是上海名不見經傳的青年演員劉德利--又一個新秀在紅氍毹上嶄露頭角,引起觀眾的矚目。遺憾的是我這個醉心《伐子 都》數十年的老看客,歷盡風霜,雖然幾次發心要到戲院去看,卻已經失去應有的精力與閑暇,只能在熒光屏上欣賞精彩的片斷。
我不覺懷著深深的眷念,重溫舊夢。原來《伐子都》是著名的 累功戲,武功異常繁重,只有青春似火的演員才能勝任。我初看無名藝人演出的時候,他實際已經行近中年,演到後來,騰空翻撲就 要檢場的給他托腰了。過了不幾年,衰態越來越顯眼,行頭也越來 越陳舊,我看著看著,漸漸起了一種不忍卒睹的沉重感覺。最後已 經看不到他演《伐子都》,只在有些戲里充下手,甚至跑龍套了;但少年人不解世途的艱辛,我依然戀戀不舍地跑去看戲,幻想能再看 到他的《伐子都》。有一天,這個草台班就在我們鎮上演出,--這種戲班,照例有一隻班船,載著全班演員,戲箱道具,浮家泛宅,沿 著演出的村鎮到處流浪。--我興沖沖地到停泊班船的河邊看熱鬧,欣喜地看到了這位無名藝人的廬山真面。我沒有料到,在台上 那樣威風凜凜,似乎能夠呼風喚雨的角色,在台下卻完全像個朴實 的莊稼人,披著一件黑色的舊短棉襖,和同伴一起,蹲岸邊,端著藍 花粗瓷飯碗,津津有味地吃飯。額頭有了皺紋,只是那雙眼睛,還不曾完全失去光彩。我失神似地看著他,他覺著了,似乎猜到了我 是他的一個看客,朝我溫和地笑笑,微微頷首,顯得那樣安閑自得,把我盪漾心頭的一抹悵惘掃除凈盡。歲月如流,人壽有限,我怕這 位無名藝人,大概已與草木同朽了;但這個片刻的印象,卻和他精湛的藝術一起,雕鏤般刻在我的記憶里,至今歷歷如畫。
世人以無限的欽辭艷說莎士比亞、莫里哀、席勒、易卜生、關漢卿、王實甫、高則誠、湯顯祖、程長庚、梅蘭芳……他們是如何的文采絢爛,光芒萬丈,如果沒有這許多天才的卓越貢獻,我們的藝術 天宇將顯得多麼寥落暗淡,星月無光。世人又以無限的歆羨競誇 巴黎、倫敦、柏林、莫斯科、紐約、布宜諾斯艾利斯等等世界名城的著名劇院,是如何的壯麗華美,新穎奇巧,如果沒有這些高貴的藝 術之宮,那些紅塵滾滾、人海滔滔的城市將顯得多麼浮囂淺薄,枯燥無味。這當然是不爭的事實;但我卻願以深摯的謝意,獻給那難 以數計的草台班和無名藝人。他們走遍山塢水涯,窮鄉僻壤,把自己的藝術無償地送給胼手胝足的芸芸眾生,滋潤大家的心靈;而自 己則粗衣糲食,碌碌終生,默默無聞。他們自甘雪中送炭,不屑錦上添花。如果沒有他們,廣袤無垠的世界將減損多少色彩,成千上萬的大地之子將經受多少難耐的精神飢渴!"天涯何處無芳草",無名氏,草台班,多麼浩茫壯闊的生活舞台,多麼平凡芳醇的人生戲劇!
Ⅶ 大地之子陸一心的讀後感日語版
陸一心則是由新生代演員上川隆也擔任,他以敬業的態度完成劇中百分之八十的中文對白,本劇也使他在日本一炮而紅,並陸續演出許多日本偶像劇。
Ⅷ 大地之子-----李四光讀後感
抱著激動的心情讀了《李四光的故事》之後,敬佩像急流一般灌徹了我的心胸。
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他發現了冰石、石油等寶貴的自然資源,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貢獻。他利用自己豐富的地質學經驗為我國的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他窮盡一生對我國帶來如此偉大的貢獻,是用努力、用認真、用專注得來的結果。他要求學生必須要認真,做事要一絲不苟。例如,在野外工作時,一切測量,必須分毫不差,由他親自檢驗;之所以學生在路上一眼就能認出他,是因為他對自己走路跨步的長度要求是0。85米,從這里可見他的認真和專注。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過這樣的例子。有一次,我來到農場魚,因為心情浮燥、三心二意,導致魚剛靠近魚餌就被嚇跑了。靜坐在旁邊的老人都釣到七、八條魚了,我連一條都沒釣到。心急如焚的我看到這幅景象更是灰心喪氣。
後來我逐漸得到啟發,坐下來,心漸漸的平靜下去,開始專注的釣魚。一圈圈波紋在水中盪漾開來……「啊!」一條魚終於上鉤了!我激動的心情像水上的浪花一般綻開!
什麼事情都能夠認真對待,很多人往往都做不到,而李四光卻做到了,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去克服啊!養成認真的習慣,對生活無形中也有好處。無論認真對待多細小微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個人的意識與性情。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敬佩,還有著一絲羨慕的成分
李四光專注和認真的精神像冬日的太陽一樣溫暖著我的心。做一件事沒有認真去對待,專注去做,心中就會著火。而一心一意就像水,能把火澆滅,讓心平靜。
Ⅸ 莫言的講故事的人讀後感150字以上
@老虎不吃飯飯: 作為一名講故事的人,莫言在這樣一個隆重的場合下接連講了好幾個故事。這些故事串聯到一起就是一個道德諷喻。他以一個小說家的方式而不是一名思想家的方式,巧妙地把話題緊緊地拴在了故事上。沒有故事的人是可憐的,有故事講不出來是可憐的,沒故事可講卻硬要編個虛假的故事,是可憐的。
@老虎不吃飯飯: 苦難、人性、愛、理解與寬容,是莫言演講關鍵詞,他用這種方式與世界性普世價值對接,能夠寬容彼此價值差異的人,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礎之上。在不違背人性的前提下,人們應彼此寬解、尊重,而不是朝著別人扔石頭。那個被小孩子莫言及同學扔過石頭的老單干戶,在他不斷的反思中,成為他小說中的人物。
莫言說到母親的言傳身教,他說到他母親的那些細節,很真摯。他是講故事的人,所以他沒有用一種說教的方式或者用一些觀念,來講他的文學創作。而是從自己的經歷說起,用故事說話,讓人從中看到他的善惡觀,道德觀,讓人看到他內心非常柔軟的部分,這是他自己的獨特的方式。印象里,莫言本人一向如此,他的書很少涉及思想、理論,而是一直用經驗說話。講話中,能看到他對自己的作品有一個回顧,我想這主要是出於西方世界可能還對他有所陌生,所以有所交待是必要的。另外,最重要的是,他用很巧妙的方式,講故事的方式回答了國內或華文世界,在一些方面對他的爭議。他說,對一個作家來說,最好的說話方式是作品,他最真實的想法都在自己作品裡,我覺得回答得很巧,也是可以理解的。采寫/新京報記者 於麗麗
莫言站在諾貝爾講台上,向全世界人講述了一個生存的和文學的故事。他用講故事的方式,表達了他對自我、人生、社會、歷史的理解,以及民間故事與現代小說的關系。莫言在演講中呈現了現實經驗轉化為藝術經驗的過程。他的故事有三個來源:一是現實的殘酷經驗,如童年的苦難記憶。二是超越殘酷經驗的愛和悲憫,如母親的愛、東方哲學的啟示。三是故鄉流傳的豐富多彩的民間傳說。這些要素,通過他個人的奇思異想組合在故事結構中。他的故事,既是對殘酷現實生活的寫照,也是超越現實的殘酷性和人的局限性的通道,更是一個存在和靈魂的避難所。由此,實現了文學的超越性。這正是文學的根本價值和精神旨歸。新京報記者 張弘
許金龍(社科院外文所學者)
他離開不了高密的熱土
大江健三郎是在學校上的大學,而莫言是在民間上的大學。他最初的文學啟蒙來自他的母親和民間傳說,他通過母親來獲得這種啟蒙。他的母親代表著當地的邊緣文化,這種邊緣是相對於主流文化和中原文化,相對於權力中心和文化中心而言。所以他始終有一個冷靜觀察的視角,能跳出來審視這種文化。
在古希臘神話里,有一個大地之子的傳說,莫言的母親是大地,只要他站在大地上,任何人和神都傷害不了他。他離開不了高密的熱土,離開了就不是莫言了。他最好的作品都是反映高密的鄉土人情。他對外國文學的吸收,只是技巧性的東西,不構成他的血肉和基因。文學像大河,外來文化能讓他漫出一點河堤,但主流始終是由高密當地文化、地理、歷史和民間傳說所造就的。新京報記者 劉雅婧
出自搜狐新聞> 2012年諾貝爾獎 > 諾貝爾獎消息 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