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觀後感
『壹』 清明上河圖觀後感1000字 急需!!!
從《清明上河圖》中可以看到幾個非常鮮明的藝術特色: 第一、內容豐富。《清明上河圖》在表現手法上,以不斷移動視點的辦法,即「散點透視法」來攝取所需的景象。大到廣闊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聳的城郭,細到舟車上的釘鉚、攤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諧地組織成統一整體。《清明上河圖》中畫有1695人,各種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隻,房屋樓閣三十多棟,推車乘轎也有二十多件。第二、 結構嚴謹,繁而不亂,長而不冗,段落分明。第三、在技法上,大手筆與精細的手筆相結合,令人嘆為觀止。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北宋風俗畫作品,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僅見的一幅精品。屬一級國寶。
《清明上河圖》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橋和橋頭大街的街面組成。粗粗一看,人頭攢動,雜亂無章;細細一瞧,這些人是不同行業的人,從事著各種活動。大橋西側有一些攤販和許多遊客。貨攤上擺有刀、剪、雜貨。有賣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許多遊客憑著橋側的欄桿,或指指點點,或在觀看河中往來的船隻。大橋中間的人行道上,是一條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轎的,有騎馬的,有挑擔的,有趕毛驢運貨的,有推獨lun車的……大橋南面和大街相連。街道兩邊是茶樓,酒館,當鋪,作坊。街道兩旁的空地上還有不少張著大傘的小商販。街道向東西兩邊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較寧靜的郊區,可是街上還是行人不斷:有挑擔趕路的,有駕牛車送貨的,有趕著毛驢拉貨車的,有駐足觀賞汴河景色的。
汴河上來往船隻很多,可謂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有的停泊在碼頭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駛。有的大船由於負載過重,船主雇了很多纖夫在拉船行進。有隻載貨的大船已駛進大橋下面,很快就要穿過橋洞了。這時,這只大船上的船夫顯得十分忙亂。有的站在船篷頂上,落下風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勁撐篙;有的用長篙頂住橋洞的洞頂,使船順水勢安全通過。這一緊張場面,引起了橋上遊客和鄰近船夫的關注,他們站在一旁吶喊助威。《清明上河圖》將汴河上繁忙、緊張的運輸場面,描繪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畫作的生活氣息。
該圖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作品以長卷形式,采 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面中,畫中人物1000多,衣著不同,神情各異,其間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戲劇性,構圖疏密有致,注重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
《清明上河圖》在細節描繪上有著巨大的藝術魅力!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
『貳』 清明上河圖觀後感200字
賞了《清明上河圖》,讓我知道了:當時人民也很富裕.因為從寧靜的郊區一直畫到熱鬧內的城內容街市,處處引人入勝,更知道當時人民很富裕,生活很富裕.
清明上河圖》 是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山東諸城人)繪制的不朽傑作,是我國繪畫史上的無價之寶。它是一幅用現實主義手法創作的長卷風俗畫,通過對市俗生活的細致描繪,生動地再現了12世紀北宋全盛時期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的繁榮景象。
它為絹本,橫卷,長5米多,墨筆淡著色.全卷以全景式構圖,筆法嚴謹精細.整幅長卷充滿戲劇性的情節和引人入勝的細節,有鋪墊,有高潮.它以其內容的豐富性,高度的歷史真實性和藝術表現的生動真切,成為我國古代繪畫史上的傑作.
《清明上河圖》畫卷,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面中,畫中人物500多,衣著不同,神情各異,其間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戲劇性,構圖疏密有致,注重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
總之《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描寫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現實主義的風俗畫,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水平。
『叄』 清明上河圖 觀後感600字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北宋風俗畫作品,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僅見的一幅精品。屬一級國寶。
《清明上河圖》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橋和橋頭大街的街面組成。粗粗一看,人頭攢動,雜亂無章;細細一瞧,這些人是不同行業的人,從事著各種活動。大橋西側有一些攤販和許多遊客。貨攤上擺有刀、剪、雜貨。有賣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許多遊客憑著橋側的欄桿,或指指點點,或在觀看河中往來的船隻。大橋中間的人行道上,是一條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轎的,有騎馬的,有挑擔的,有趕毛驢運貨的,有推獨輪車的……大橋南面和大街相連。街道兩邊是茶樓,酒館,當鋪,作坊。街道兩旁的空地上還有不少張著大傘的小商販。街道向東西兩邊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較寧靜的郊區,可是街上還是行人不斷:有挑擔趕路的,有駕牛車送貨的,有趕著毛驢拉貨車的,有駐足觀賞汴河景色的。
汴河上來往船隻很多,可謂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有的停泊在碼頭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駛。有的大船由於負載過重,船主雇了很多纖夫在拉船行進。有隻載貨的大船已駛進大橋下面,很快就要穿過橋洞了。這時,這只大船上的船夫顯得十分忙亂。有的站在船篷頂上,落下風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勁撐篙;有的用長篙頂住橋洞的洞頂,使船順水勢安全通過。這一緊張場面,引起了橋上遊客和鄰近船夫的關注,他們站在一旁吶喊助威。《清明上河圖》將汴河上繁忙、緊張的運輸場面,描繪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畫作的生活氣息。
該圖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作品以長卷形式,采 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面中,畫中人物1000多,衣著不同,神情各異,其間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戲劇性,構圖疏密有致,注重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
《清明上河圖》在細節描繪上有著巨大的藝術魅力!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
『肆』 清明上河圖觀後感40字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時期都城東京的狀況,主要以汴京以及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景象。
『伍』 清明上河圖觀後感
明上河圖 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山東諸城人)繪制的不朽傑作《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繪畫史上的無價之寶。它是一幅用現實主義手法創作的長卷風俗畫,通過對市俗生活的細致描繪,生動地再現了12世紀北宋全盛時期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的繁榮景象。
《清明上河圖》,絹本,縱24.8cm,橫528cm,用筆兼工帶寫,設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畫,可謂「別成家數」。構圖採用鳥瞰式全景法,真實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繪了當時汴京東南城角這一典型的區域。作者用傳統的手卷形式,採取「散點透視法」組織畫面。畫面長而不冗,繁而不亂,嚴密緊湊,如一氣呵成。畫中所攝取的景物,大至寂靜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聳的城郭;小到舟車里的人物,攤販上的陳設貨物,市招上的文字,絲毫不失。在多達500餘人物的畫面中,穿插著各種情節,組織得有條不紊,同時又具有情趣。後幅有金張著、明吳寬等13家題記,鈐96方印。《清河書畫舫》、《庚子消夏記》、《式古堂書畫記》等書著錄。
《清明上河圖》問世後,名聲鵲起。但是原作一直輾轉於帝王巨卿手中,根本不可能讓人臨摹,所以世間仿品層出不窮,甚至明朝大畫家仇英也訛仿一本,並有大書畫家文徵明題跋,傳訛更廣。當今世界各博物館收藏的《清明上河圖》同名作就有上百本。當時國內作為真跡收藏的就是一偽本。1945年滿洲國滅亡,從末代皇帝溥儀手中截獲的就有4本之多。直到1950年冬沈陽博物院名譽館長、著名古書畫監定家楊仁愷先生在東北博物館庫房的贗品堆里翻出有燕山張著親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原作,經眾專家鑒定一致認定此本是世上所有《清明上河圖》的祖本真跡,才洗清了《清明上河圖》千年冤案。
《清明上河圖》畫卷,北宋風俗畫作品。作者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宋徽宗時為宮廷畫家。少年時到京城汴梁(今河南開封)游學,後習繪畫,尤喜畫舟車、市橋、郭徑,自成一家。《清明上河圖》是他的代表作,曾經為宣和內府所收藏。絹本、淡設色,縱24.8厘米,橫528.7厘米,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該圖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面中,畫中人物500多,衣著不同,神情各異,其間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戲劇性,構圖疏密有致,注重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圖分為三個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霧中,掩映著幾家茅舍、草橋、流水、老樹、扁舟。兩個腳夫趕著五匹馱炭的毛驢,向城市走來。一片柳林,枝頭剛剛泛出嫩綠,使人感到雖是春寒料峭,卻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頂轎子,內坐一位婦人。轎頂裝飾著楊柳雜花,轎後跟隨著騎馬的、挑擔的,從京郊踏青掃墓歸來。環境和人物的描寫,點出了清明時節的特定時間和風俗,為全畫展開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碼頭:
汴河是北宋國家漕運樞紐,商業交通要道,從畫面上可以看到人煙稠密,糧船雲集,人們有在茶館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飯鋪進餐的。還有「王家紙馬店」,是掃墓賣祭品的,河裡船隻往來,首尾相接,或纖夫牽拉,或船夫搖櫓,有的滿載貨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緊張地卸貨。橫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它結構精巧,形式優美。宛如飛虹,故名虹橋。有一隻大船正待過橋。船夫們有用竹竿撐的;有用長竿鉤住橋梁的;有用麻繩挽住船的;還有幾人忙著放下桅桿,以便船隻通過。鄰船的人也在指指點點地象在大聲吆喝著什麼。船里船外都在為此船過橋而忙碌著。橋上的人,也伸頭探腦地在為過船的緊張情景捏了一把汗。這里是名聞遐邇的虹橋碼頭區,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名副其實地是一個水陸交通的會合點。
後段,熱鬧的市區街道:
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營,此外尚有醫葯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首還扎著「綵樓歡門」,懸掛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的士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賣的小販,有乘座轎子的大家眷屬,有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遊客,有聽說書的街巷小兒,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備。交通運載工具:有轎子、駱駝、牛馬車、人力車,有太平車、平頭車,形形色色,樣樣俱全。繪色繪形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總計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五百五十多個各色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五、六十匹,車、橋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多艘。房屋、橋梁、城樓等也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描寫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現實主義的風俗畫,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水平。
『陸』 清明上河圖讀後感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虹橋局部)
從《清明上河圖》中可以看到幾個非常鮮明的藝術特色: 第一、內容豐富。《清明上河圖》在表現手法上,以不斷移動視點的辦法,即「散點透視法」來攝取所需的景象。大到廣闊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聳的城郭,細到舟車上的釘鉚、攤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諧地組織成統一整體,在畫中有仕、農、商、 醫、卜、僧、道、胥吏、婦女、兒童、篙師、纜夫等人物及驢、馬,牛、駱駝等牲畜。 有趕集、買賣、閑逛、飲酒、聚談、推舟、拉車、乘轎、騎馬等情節。畫中大街小巷,店鋪林立,酒店、茶館、點心鋪等百肆雜陳,還有城樓、河港、橋梁、貨船,官府宅第和茅棚村舍密集。《清明上河圖》中畫有1695人,各種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隻,房屋樓閣三十多棟,推車乘轎也有二十多件。如此豐富多彩的內容,為歷代古畫中所罕見。各色人物從事的各種活動,不惟衣著不同,神情氣質也各異而且穿插安排著各種活動,其間充滿著戲劇性的情節沖突,令觀者看業,饒有無窮回味。 第二、 結構嚴謹,繁而不亂,長而不冗,段落分明。可貴的是,如此豐富多彩的內容,主體突出,首尾呼應,全卷渾然一體。畫中每個人物、景象、細節,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簡、動靜、聚散等畫面關系,處理得恰到好處,達到繁而不雜,多而不亂。充分表現了畫家對社會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畫面組織和控制能力。 第三、在技法上,大手筆與精細的手筆相結合,善於選擇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於詩情畫意,又具本質特徵的事物、場面及情節加以表現。十分細致入微的生活觀察,刻劃每一位人物、道具。每個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態,各有情節。房屋、橋梁等建築結構嚴謹,描繪一筆不苟。車馬船隻面面俱到,謹小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勢。比如船隻上的物件、釘鉚方式,甚至結繩系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嘆為觀止。
『柒』 《清明上河圖》讀後感
《清明上河圖》讀後感
「古巷的憂郁,寫著琵琶的旋律。飄逸的外衣,街上叫賣的小曲……」一段優雅,帶有獨特韻味的古風小曲縈繞在我的耳畔。使我身臨其境像是處身於那小雨淋淋的古街老巷之中。
音樂能夠感動人心,帶動自身的情緒變幻於優美的音樂之中。我每次聽到這富有古音韻味的歌曲便不由自主的沉浸其中,任由自己的思緒隨著音樂飄盪,隨意的幻想。
天空陰雲不定,若有若無的下著點小雨,滴滴點點的打在人的身上,卻也不痛不癢,只是有一絲絲的涼意罷了。雨滴落在街道之上,滲出一片水暈,滴滴答答的聲音伴隨著腳步落在地磚上的聲音慢慢有了節奏,有了韻味。
即便下著小雨可街上也還是人來人往,隨處可聞的叫賣之聲不絕於耳,打著傘的人們有時會被叫賣聲所吸引,停留片刻待從衣袖付完錢便又邁開了腳步,重新開始了路途。
人來人往的街道,綿綿不絕的叫賣聲,湖邊停靠的船隻,橋上吹笛的先生。古韻古存,這美麗的景象被保存為卷軸畫卷,各個地方的事情姿態活靈活現。
是誰?是誰手中畫筆生花,畫就一番風景。歷史悠悠又有誰真正了解,這其中英雄事跡。
待我夢回千年,品一好景。待我一醉千年,賞一曲好歌。待我悠悠漫步,使得一把好傘,聽那細雨綿綿。古代的韻味是古樸,是歷史的沉澱。
我願夢回秀麗江南,坐入亭中品酒賞景。靜靜聆聽古箏彈曲,畫一副水墨的畫。我願坐落深山,看那日出日落,聽那鳥兒音韻,聞那草木之香,嗅那自然芳美。
『捌』 清明上河圖的讀後感
24.清明上河圖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襯托。
阡陌縱橫:指田地間小路縱橫交錯。阡,田地中間南北方向的小路;陌,田地中間東西方向的小路。
錯落:交錯紛雜。
參差:長短、高低、大小不齊。本課指「古柳」有高有低。
茶肆:茶館。
宛若:好像。
車水馬龍:車像流水,馬像游龍。形容車馬或車輛很多,來往不絕。
宅第:多指較大的住宅。
鱗次櫛比:像魚鱗和梳子的齒一樣,一個挨一個地排列著。本課形容房屋密集。
市招:指店鋪門前掛的幌子。
士農工商:士,指讀書人;農,指農民;工,指手工業者;商,指商人。泛指各行各業的人。
摩肩接踵:肩碰肩,腳碰腳。形容人很多,很擁擠。
戛然:形容聲音突然中止。此處指畫面到此一下子沒有了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僅見的一幅精品,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
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早年游學汴京,後習繪畫,宋徽宗趙佶(1101年—1124年在位)時期供職翰林圖畫院。專工中國畫中以界筆、直尺劃線的技法,用以表現宮室、樓台、屋宇等題材,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梁、街道、城郭。他的畫自成一家,別具一格。張擇端的畫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圖》卷完好地保存下來了。這幅畫高25厘米半,長525厘米。這幅畫描繪的是汴京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通過這幅畫,我們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總之,《清明上河圖》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北宋年間的汴京極盛,城內四河流貫,陸路四達,為全國水陸交通中心,商業發達居全國之首,當時人口達100多萬。汴京城中有許多熱鬧的街市,街市開設有各種店鋪,甚至出現了夜市。逢年過節,京城更是熱鬧非凡。為了表現京城的繁榮昌盛,張擇端選擇了清明這個重要節日的景象進行59表現。《清明上河圖》著重描繪了北宋首都水陸運輸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清明上河圖》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橋和橋頭大街的街面組成。粗粗一看,人頭攢動,雜亂無章;細細一瞧,這些人是不同行業的人,從事著各種活動。大橋西側有一些攤販和許多遊客。貨攤上擺有刀、剪、雜貨。有賣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許多遊客憑著橋側的欄桿,或指指點點,或在觀看河中往來的船隻。大橋中間的人行道上,是一條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轎的,有騎馬的,有挑擔的,有趕毛驢運貨的,有推獨輪車的……大橋南面和大街相連。街道兩邊是茶樓,酒館,當鋪,作坊。街道兩旁的空地上還有不少張著大傘的小商販。街道向東西兩邊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較寧靜的郊區,可是街上還是行人不斷:有挑擔趕路的,有駕牛車送貨的,有趕著毛驢拉貨車的,有駐足觀賞汴河景色的。
汴河上來往船隻很多,可謂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有的停泊在碼頭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駛。有的大船由於負載過重,船主雇了很多纖夫在拉船行進。有隻載貨的大船已駛進大橋下面,很快就要穿過橋洞了。這時,這只大船上的船夫顯得十分忙亂。有的站在船篷頂上,落下風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勁撐篙;有的用長篙頂住橋洞的洞頂,使船順水勢安全通過。這一緊張場面,引起了橋上遊客和鄰近船夫的關注,他們站在一旁吶喊助威。《清明上河圖》將汴河上繁忙、緊張的運輸場面,描繪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畫作的生活氣息。
張擇端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圖》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清明上河圖》豐富的內容,眾多的人物,規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清明上河圖》的畫面疏密相間,有條不紊,從寧靜的郊區一直畫到熱鬧的城內街市,處處引人入勝。
北宋以前,我國的人物畫主要是以宗教和貴族生活為題材。張擇端雖然是在翰林圖畫院供職,創作的作品都稱為「院體畫」或「院畫」,但他卻把自己的畫筆伸向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之中,創作出描寫城鄉生活的社會風俗畫。《清明上河圖》畫了大量各式各樣的人物。而且,張擇端對每個人物的動作和神情,都刻畫得非常逼真生動。這充分說明,張擇端生活的積累非常豐厚,創作的技巧非常嫻熟。
千古絕唱《清明上河圖》
坐落在市府廣場東南隅的遼寧省博物館,將於11月中旬隆重開館。屆時,曾在沈陽「生活」了6年的國寶《清明上河圖》,將回沈「省親」。《清明上河圖》問世近900年以來,經歷了大起大落的顛沛流離,給後人留下了許多撲朔迷離的謎團。9月13日,記者探詢了《清明上河圖》的身世,以及鮮為人知的經歷———
千古絕唱《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作者張擇端,北宋畫家,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他早年游學汴京(今河南開封),後習繪畫。北宋徽宗時期,張擇端供職翰林圖畫院,專工界畫宮室,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梁、街道、城郭。後來「以失位家居,賣畫為生,寫有《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曾為北宋宣和內府所收藏,為絹本、淡設色,高24.8厘米,長528.7厘米,原作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是《東京夢華錄》、《聖畿賦》、《汴都賦》等著作的最佳圖解,具有極大的考史價值,它繼承發展了久已失傳的中國古代風俗畫,更繼承了北宋前期歷史風俗畫的優良傳統,以精緻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葉、徽宗時期,首都汴京(今開封)清明時節郊區、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城內建築和民生的繁華景象。
據齊藤謙《拙堂文話·卷八》統計,《清明上河圖》共有各色人物1643人、動物208頭(只),比《三國演義》的1191人、《紅樓夢》的975人、《水滸傳》的787人,都要多得多,堪稱價值連城的國寶。顛沛流離《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流傳後世後,以獨具的藝術價值及史料價值,受到後人的關注。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遜位之後的11年中,受到「清室優待條件」庇護,仍在北京紫禁城裡稱孤道寡,並且監守自盜,乘機大肆竊取宮中珍藏多年的稀世文物,為數之多,竟有千餘件之巨。借口賞賜盜國寶
溥儀12歲時,在張勛策動下,重登太和殿寶座,但沒多久便再度遜位,處於「小朝廷」風雨飄搖之中。此刻,溥儀著手下一步打算:留學國外。
他們留學國外的第一步是籌備經費。於是,他便把宮廷內最值錢的字畫和古籍運出宮外,存在天津英租界的房子里。運出的字畫、古籍皆為出類拔萃的珍品,大約有1000多件手卷字畫,200多種掛軸、冊頁,200種左右的宋板書。其中,便有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盡管有「清室優待條件」作後盾,但溥儀還是不敢公然盜竊宮中寶物。他便以賞賜弟弟為名,行盜竊文物之實。1922年前後,北京局勢動盪,他的父親便在天津英租界十三號路,代溥儀買了一所樓房。從1922年起,他們就秘密地把宮內收藏的古版書籍、歷朝名人字畫等文物,以賞賜為名,分批盜運出宮。
溥儀正式「賞賜」弟弟們,從1922年、所謂「宣統十四年七月十三日」開始。溥儀利用兩名弟弟每天上午「進宮」陪同溥儀讀書的機會,將珍貴文物包裹在包袱里,由他的弟弟們每天下學時運出紫禁城。從開始「賞賜」起的兩個多月中,有時是逐日「賞賜」,如1922年8月14日至26日,沒有一天間斷過。這些宮中文物積累到七八十口大木箱後,便運到天津英租界的樓房裡存放。攜帶國寶投他國
直到1924年11月5日,當時的北京衛戍總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率領20名短槍手突然闖進紫禁城,攆走了溥儀,拆散了「小朝廷」,溥儀竊取宮中所有文物的計劃因此中斷。
1924年11月5日,溥儀回到父親的「醇親王府」;11月29日,溥儀逃往日本兵營,要求「避難」,公然搬到日本公使館居住,在日本軍國主義卵翼下恢復「小朝廷」。1925年2月23日,在日本警察護衛下,溥儀潛逃到天津,在日本租界地張彪私宅「張園」中安頓下來。可是,當時的經濟來源遠遠滿足不了他那浩繁的開支,於是,他便打起了變賣宮中國寶的主意。國寶流落偽皇宮
通過日本特務土肥原賢二的陰謀策劃、天津日軍的密切配合,將溥儀喬裝成日本軍人,於1931年農歷十月初一,乘小汽船偷渡白河,經大沽口,登上日本商船「淡路丸」,潛到營口,至鞍山湯崗子小住,然後前往旅順口,進入日本殖民地。1932年4月,溥儀進入長春偽皇宮,登上了偽滿洲國皇帝寶座。
溥儀從天津出逃,必須經過國民軍的駐扎地區,所以他只能輕裝簡從,大批的宮中國寶,仍然存放在天津。
1932年至1934年間,由日本關東軍司令部中將參謀吉岡安直,將存放於天津靜園的法書名畫、宋元善本、珠寶玉翠等約70箱,運到長春偽皇宮內,將裝有書畫的木箱,存放在偽皇宮東院圖書樓樓下東間,即「小白樓」;將裝有古玩珠寶的金庫,存放於「內廷」緝熙樓客廳。攜逃國寶被俘獲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前夕,偽滿洲國漢奸們聞風喪膽,各奔生路。當時,一直由日本關東軍擔任警衛的長春偽皇宮,改換成偽滿軍隊警衛。傀儡皇帝溥儀見大勢已去,惶惶不可終日。他最為憂慮的,是不可能將存放在偽皇宮的所有國寶統統帶走,而只能有選擇地將晉、唐、宋、元的法書名畫大批攜逃。為了能夠多帶國寶,他把保護法書名畫的楠木盒、花綾包袱皮等統統扔掉,將這些國寶硬塞進大木箱里。
1945年8月10日,日本關東軍司令小田乙三宣布:偽滿國都由長春遷到通化。同年8月13日,溥儀從長春逃到通化大栗子溝;8月17日,溥儀乘坐一架小型軍用飛機企圖逃往日本。當飛機經過沈陽時,溥儀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和蘇聯紅軍俘獲。溥儀隨身攜逃的法書名畫和一批珠寶玉翠,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繳獲後,上繳東北人民銀行代為保存。專家揭秘《清明上河圖》
1949年7月7日,東北博物館(現遼寧省博物館)在沈陽成立並開館,成為新中國第一個開放的博物館。東北博物館的大部分展品,為東北人民銀行撥交、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溥儀處繳獲的名貴書畫、珠寶翠玉飾品。獨具慧眼鑒瑰寶
人民鑒賞家楊仁愷先生,是在溥儀攜逃的眾多法書名畫中,獨具慧眼發現了《清明上河圖》。
歷來,以張擇端之名流傳的《清明上河圖》繁多,楊仁愷先生過目的就有10餘件之多。1950年秋,從東北人民銀行撥交來的一批《佚目》書畫尚未整理,良莠雜存、玉石不分。當時,楊仁愷先生在東北博物館臨時庫房裡整理書畫作品時發現,其中有3件同名為《清明上河圖》的作品。楊仁愷先生當時以為,這些都是過去常見的「蘇州畫片」一類的東西,根本沒想到會在此中出現奇跡。
然而,使楊仁愷先生大為出乎意料的是,數百年來始終埋沒在傳聞中的宋代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真跡,會在這個偶然的時間、偶然的地點被意外發現!楊仁愷先生頓時「目之為明,驚喜若狂,得見廬山真面目,此種心情之激動,不可言狀。」真本解開百年謎
楊仁愷先生當時的激動心情是有根據的:因為在此之前,專家學者們對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究竟是個什麼面貌,一無所知。他們只能從經常接觸到的許多蘇州畫片上,推斷《清明上河圖》與其大同小異,以為《清明上河圖》原作大體是蘇州畫片的原始所本。《清明上河圖》的本來面目,數百年來一直是個不解之謎。難怪楊仁愷先生看到宋代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真本後,「目之為明、驚喜若狂」。
至此,楊仁愷先生才真正了解到,蘇州畫片的作者根本沒有見到《清明上河圖》原作,只是參照歷來文字記載構圖鋪陳而成的。比如,《清明上河圖》東水門前的虹橋為木結構,而蘇州畫片則為石頭建築;人物衣著、民房、鋪面的形制等,也都與蘇州畫片大相徑庭,尤其是船隻寫實描繪技巧生動自然,已達到出神入化境地。張擇端能將北宋京城開封的復雜紛繁景象繪入畫圖,要比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敘述得更為概括、更為形象,難怪《清明上河圖》歷代以來一直膾炙人口、經久不衰。仇英臨本辨真偽3件《清明上河圖》中既然已經發現了真跡,其餘兩件自然便是贗品。然而,另外一個奇跡又在楊仁愷先生面前出現了:兩件中的一件作品,竟然是仇英的重彩工筆《清明上河圖》,並具名款。該作品參照了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構圖形式,但描繪的是蘇州社會生活現實內容。從此,揭開了「蘇州畫片」的奧秘:明代蘇州坊間所繪制的《清明上河圖》,原來都出自仇英此圖。由於歷來的《清明上河圖》贗品,均以仇英《清明上河圖》臨本為背景,於是,仇英臨本也就成為衡量《清明上河圖》真偽的一個條件。
1949年7月7日,東北博物館(即現今的遼寧省博物館)開館後,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便始終珍藏在沈陽;1955年,被國家有關部門撥交到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清明上河圖》中畫有八百一十五人,各種牲畜v
『玖』 清明上河圖觀後感,聯想
清明上河圖觀後感(一)
清明上河圖簡介
《清明上河圖》畫卷,北宋風俗畫作品,作者張擇端。以精緻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葉、徽宗時代首都汴京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築和民生,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這幅長卷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方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面中。畫中人物500多,衣著不同,神情各異,其間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戲劇性。構圖疏迷密有致,注重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
全圖分為三個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春光。疏林薄霧,掩映著幾家茅舍、草橋、流水、老樹、扁舟。兩個腳夫趕著五匹馱炭的毛驢,向城市走來。一片柳林,枝頭剛剛泛出嫩綠,令人感到雖是春寒料峭,卻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頂轎子,內坐一位婦人。轎頂裝飾著楊柳雜花,轎後跟著騎馬的、挑擔的,從京郊踏青掃墓歸來。環境和人物的描寫,點出了清明時節的特定時間和風俗,為全畫展開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碼頭。人煙稠密,糧船雲集。人們有在茶館休息的,有看相算命的,有在飯鋪進餐的。有間"王家紙馬店",是賣掃墓祭品的。河裡船隻來往,首尾相接,或纖夫牽拉,或船夫搖櫓,有的滿載貨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緊張卸貨。橫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結構精巧,形式優美,因狀若飛虹,故名虹橋。有一隻大船正待過橋,船夫們或用竹篙撐,或用長竹鉤住橋梁,或用麻繩挽船,或忙著放下桅桿以順利通過橋拱。鄰船的人也指指點點像在大聲吆喝著什麼。橋上的人也伸頭探腦緊張議論,期盼大船順利通過。
後段,熱鬧的市區街道。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屋宇鱗次櫛比。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的專門經營,還有醫葯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整面修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首還扎"綵樓歡門",懸掛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做生意的商賈、看街景的士紳、騎馬的官吏、叫賣的小販、乘轎的大家眷屬、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問路的外鄉遊客、聽說書的街巷小兒、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有。轎子、駱駝、牛馬車、人力車、太平車、平頭車……形形色色,樣樣俱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計描繪了五百五十多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五、六十匹,(m.fwsir.com)車、轎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多艘;房屋、橋梁、城樓等也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
《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具有歷史價值的風俗長卷。傳世名作、一級國寶。是中國繪畫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藝術水平高超,而且圍繞著它還流傳下來許多有趣的故事。
《清明上河圖》景物繁多,巨細無遺,卻並不顯得瑣碎繁縟,表現出畫家對大場面宏觀把握的能力,以及於真放中見精微的繪畫境界,令人無法不欽佩其細致入微的觀察力和生動傳神的表現力。
《清明上河圖》這一不朽傑作,無論從繪畫藝術價值或從歷史價值而言,皆堪稱國之瑰寶,原作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拾』 清明上河圖的觀後感40字
《清明上河圖》讓我領略到了清明時節北宋京城汴梁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構圖疏密有致,注重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