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劉秀祥觀後感

劉秀祥觀後感

發布時間: 2021-02-14 05:53:47

1. 《面對面》的觀後感

昨天晚上(4/29)回來,偶然電視偶然看到了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的《面對面》欄目主持人王志對李連傑的采訪。

相信不少人挺喜歡看王志主持的《面對面》,正如該欄目沒完沒了的宣傳的那樣,主持人習慣質疑,質疑已經成了該欄目的一個典型的風格。因此在播出的采訪李連傑節目過程當中,我們看到了李連傑接受了主持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質疑。例如對李連傑一基金計劃和在上海的2億人民幣的豪宅的質疑,對一基金計劃推動過程中捐贈人士金額不對外公布的質疑、對李連傑一邊拍著武打電影一邊說宣揚非暴力思想的質疑。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完這檔節目是覺得很爽很過癮的,覺得一解觀眾心中塊壘,我知道的是看節目的過程當中我的感覺是不爽,相當的不爽,不是因為李連傑,而是因為主持人。原因是在李連傑回答了主持人一而在、再而三的質疑後,我突然覺得主持人的問題顯得有點愚蠢、白痴,尤其是通過李連傑的不斷的誠懇的善意的微笑著的作答、心底無私天地寬的作答、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的作答,你會發覺主持人的太多的問題太多的質疑幾乎都是多餘、問的問題幾乎絲毫沒有意義。當然,這個感覺不排除受到李連傑的回答問題時候的從容、坦誠的態度影響或感染。在此我要說明的是我不覺得我是受到了李連傑的現場表演的愚弄,我相信他是真誠的,盡管他是職業演員,還要說明的是我不否認主持人的部分質疑是有效的或者說機智的、可取的。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想主要原因大概是從主持人和李連傑的一個問一個答的表面現象來看二者根本不是在同一個精神層面上溝通,一個尚且踏步在名利場、掙扎在名利場,為了完成好一期節目,盡可能的提高所謂的收視率;一個是已經洞穿了世事的無常、可以達觀的笑對一切,可以根據自己的心願設計自己的後半生人生藍圖,多做一些慈善事業;從某種意義上看,一個是在被動的生活,一個是在主動的生活。因為各自從事的工作的性質,體現在精神層面上,再通過電視這個媒體展示給社會大眾的時候,雙方的魅力高下立判。

試想,經常吃一樣東西會不會膩歪?那麼作為觀眾經常看這種三段式的質疑會不會有不適的感覺?而作為主持這樣的節目的人會不會膩歪?如果會,那麼有無革新的可能?或者質疑的過程當中有所革新?不要顯得千篇一律、程式化?我的意思是主持人可以質疑,但是在質疑的方式上是否可以根據采訪的對象有所變通?此刻你采訪的是一個一心向善熱心於公益事業的明星,他一直在面帶微笑,不厭其煩的給你做解釋,甚至透過他起先的回答甚至錄制節目前期的交流,你已經可以知道對方是一個對生活持有什麼樣態度的人,在這種情況下,也許你問他一個兩個問題就已經足夠了,但是……結果,到最後的結果就是隨著你的發問的推進,隨著采訪對象的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復傳遞的同一個精神層面的回答,在觀眾的眼裡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的主持人貶值了。當然,如果你采訪的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傢伙,你質疑的越犀利大家看的越爽,觀眾不會膩歪!問題題是這次的采訪對象不是十惡不赦的傢伙。

普通的人在選擇溝通和交流對象的時候都盡可能的希望雙方是在同一個精神層面的,在這種情況下,雙方的交流會變得簡單甚至簡潔甚至變成了一個眼神一個會心的微笑的問題,而不是不厭其煩的重復解釋一個雷同的人生態度。與其這樣勞心費神的解釋過來解釋過去,用一個不恰當的成語,那就是對牛彈琴嘛,還不如參加這樣的《面對面》欄目。

事實上,李連傑就是李連傑,他沒有顯得不耐煩,他很認真的老老實實的回答主持人的每一個質疑,他也一定要參加這樣的節目,重點不在於澄清一些個人是非,而在於可以藉助這個央視的媒體大平台來宣傳自己的一基金計劃和和平主義理念,甚至間接的教化世人。

我們知道,主持人是在執行一項重復性的工作,或者說習慣性的工作,他的步步推進的質疑式的發問已經成為他身為主持人的明晃晃的標簽,這個標簽也算是所在欄目的一個標簽和特徵,並且要靠這個明晃晃的有別於他人的標簽和特徵來生存來養大家糊大口。

我相信,主持人王志本人絕對不是一個白痴或愚蠢的主持人,問題是對李連傑的采訪確實又給了我這樣的感覺。那麼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

因為寫這個東西,在網路搜索了「王志,他習慣質疑」,還真有所發現,據說他曾采訪金庸老先生,也是質疑的了不得。作為一個耄耋之年的老者,武俠小說的巨匠,在華人圈子裡有最廣大的讀者群的作家,個人也覺得對這樣的人物也採用質疑式的采訪是嚴重不當的。也許金庸老先生根本就不該接受這樣的采訪,中央電視台還有其他類似的訪談節目啊,那些節目參加參加估計效果會好的多,也不會因為質疑風格用在了金庸老先生的身上而使得觀眾大倒胃口。

其實,在寫到「那麼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的時候,我原來是沒有答案的,此刻寫了金庸老先生的這一個段落之後,我突然覺得也許問題出在了《面對面》這個欄目的定位上,它不應該以「質疑」來定位,更不應該大張旗鼓的做宣傳,做一個有特色的節目並沒有錯,但是是什麼樣的特色似乎需要真正的深思熟慮,如果你非要把這個特色就定位為「質疑」,那麼,個人以為,至少在采訪對象的選擇上,欄目組的人有義務慎重的選擇一下,不要為了做一個節目而做節目,到最後的結果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原本是想利用名人提高自己的收視率,結果……嘿嘿……

另外,還有一個也許算不上原因的原因,那就是該欄目代表的是社會大眾的喉舌,那麼主持人是在代表觀眾質疑,所以也許把身為主持人的王志看作某一個群體的化身更准確些。如果這樣想的話,那就需要所有看《面對面》欄目的觀眾在自己的內心建立一個觀念,那就是你我此刻看到的電視里的王志不是王志,看到的是我們大家的組合體,他是你我的替身,這樣的話也許在某幾期節目中我們眼中的王志會顯得不太白痴,相反會顯得可愛也說不定。

前天晚上看了一點點鳳凰衛視的《一虎一席談》欄目,主題好像是醫患關系,其中提到了媒體的推波助瀾的反作用,事實上,現下的媒體確實存在這樣的現象,為了吸引讀者觀眾的眼球斷章取義,濫用標題,甚至歪曲事實等丑惡的行徑屢見不鮮。這個話題不說了。

說另外一個。

如果拿央視的采訪類節目和鳳凰衛視的同類節目比對一下,我個人會有一個明顯的感覺,那就是央視的節目太爛,過於呆板。

如果拿央視的娛樂類的節目和湖南衛視的同類節目比對一下,還是同樣的感覺。

當然,如果從財力、權力的角度看,也許央視一點都不爛。

因此我想鄭重的向關乎國人臉面大事的央視求個情,求您多點創新精神吧,先人們早就講了,「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啊,不然還真的等死啊?

2. 劉秀祥讀後感怎麼寫

寫作思路:可以將主人公的事跡詳細的描述一下,比如劉秀祥聰明好學,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劉秀祥如願參加高考,終於如願以償,考取大學——山東省臨沂大學(原臨沂師范學院),圓了自己的大學夢想。

正文:

劉秀祥聰明好學,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小學四年級時,生活的重擔一下全落在幼小的劉秀祥身上。沒有時間種莊稼,他就把田地轉租給別人,每年僅得500斤稻穀。沒有錢,他就利用周末和假期上山挖葯材背到縣城去賣,賺了錢先買葯給母親,餘下就買油鹽。

每天他早早起床,陪母親吃飯後才去上學。放學後,他匆忙趕回家照顧母親。劉秀祥就這樣讀完了小學,並以全縣第三名的成績考上了全縣最好的中學。

由於經濟原因,劉秀祥找到民辦的乾坤武校,以摸底考試第一名的成績獲得該校免費入學的機會。為繼續照顧母親,他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房,開始了帶著生病的母親四處打工求學的生涯。為了生活和學習,他利用課余時間在街邊、在垃圾堆里拾廢品賣。

三年艱辛走來,老師考慮到他的實際情況,勸他報考中等師范,但他夢想的是讀大學,所以依然選擇了讀高中,並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安龍一中。

為了攢夠學費,開學前一個假期,劉秀祥隨鄉親到一個電站打工,每天乾的都是重活。由於多年艱苦生活造成的營養不良,他暈倒在腳手架上險些喪命,但他始終沒有退縮。因為過於勞累,平時成績很好的他在高考前一周病倒了。

這次高考成績並不理想,他決定再次參加高考。他連續幾次找到某中學請求免費補習,校領導終於被他的事跡和真誠所感動,同意了他的請求。第二年,劉秀祥如願參加高考,終於如願以償,考取大學——山東省臨沂大學(原臨沂師范學院),圓了自己的大學夢想。

2008年秋天,劉秀祥又毅然帶著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來到了大學。隨著劉秀祥「孝子千里背瘋娘上大學」的故事經貴州電視台、《貴州都市報》、《沂蒙晚報》、山東《大眾日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央視網、新華網等媒體報道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在學校,他還參加競選擔任了學生會宣傳部部長和團委宣傳部部長,積極參與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並取得了一定的業績,受到學院領導及師生的好評。這期間,他一直是一邊照顧母親,一邊打四、五份工來維持母子倆的生活,同時他還幫助許多貧困學生聯系校外兼職。

此外,他還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先後到臨沂大學各校區、臨沂市網癮戒治中心、臨沂四中、八中、山東濰坊師范學校、海洋化工學校、沂南縣大王莊中學及貴州天賦中學等作「自立自強、孝老愛親」報告,還在天賦中學等設立了「愛心助學金」,總資金達到110000多元。

在這些活動中,他極力的宣傳自強不息、孝老愛親和樂於助人的精神。先後為貧困患兒籌措40000多元的善款,挽回了一條生命,也挽回了一個家庭的幸福。

並且劉秀祥還從初中開始就默默資助三名貧困學生,其中兩人已於2009年和2010年考取了大學。

2012年7月,劉秀祥大學畢業,有來自北京、西安、南京、深圳及山東等多家企業為他提供了優厚的工作崗位,但是,他最終都拒絕了,他說因為家鄉教育還不發達,他選擇回來做一名教師,為家鄉的教育事業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於是,他又帶著母親回到瞭望謨。

回到望謨他開展了助學走鄉村活動,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和外面的朋友關系,牽線資助山區的孩子,目前牽線資助了15個小學生,從小學一年級到五年級都有,一年資助800元,直到小學畢業。

同時,他還為山區的貧困學生和貧困農民募集衣物,文具和書籍,有來自山東臨沂大學,山東臨沂陽光保險公司,上海大學及山東曲阜師范大學等籌集了4000餘件衣物、書籍及文具,劉秀祥還在縣委、縣政府的安排下到各學校做勵志演講報告,全鄉17個鄉鎮都演講了一圈,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去鼓舞和感染更多的人。

他把外面的關系都帶到了山區,他說:「回來能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感到很榮幸」,在做好教學的同時,他還抽出時間到各鄉鎮學校作「孝老愛親,自強自立」報告,他的報告感染和影響了許多人。劉秀祥說:「我能走出去,大家也一定能走出去,現在條件艱苦一點,不要怕,只要有夢想,有行動,未來一定會更加的美好,我們每個人都在努力,為自己,為家人和家鄉。」

羔羊跪乳,寒鴉反哺。在那些關於孝悌的故事流傳了千年之後,他以現代的方式翻唱了源自沂蒙的古老歌謠。劉秀祥,他用稚嫩的雙肩挑起了一個家,同時也成就了自己的未來,譜寫了一曲孝老愛親,自強不息的青春之歌。

3. 劉秀祥演講觀後感作文

劉秀祥用青春鑄就師魂、用行動為黨的事業增添正能量
劉秀祥四歲時父親去世,隨後母親患上精神分裂症,為了求學,從初中開始他就帶著母親在貴州省望謨縣、安龍縣和興義市四處奔波,2008年,劉秀祥考取山東臨沂大學,他毅然帶著母親遠赴山東上大學,2012年大學畢業,他放棄了優厚的工作,選擇回到貴州大山深處支教。劉秀祥被當地人稱為「貴州第一孝子」, 學生時代他以,「千里背母上大學」的事跡被中央電視台、《貴州都市報》等多家媒體專題報道後,全社會深受感動。
走上講台那天開始,他始終沒有忘記,和他當年一樣生活在貧困山區的孩子。在搞好教學之餘,堅持開展社會公益活動,組建了「助學走鄉村協會」,利用自己的社會關系,牽線搭橋全國各地的愛心人士,進行捐資助學,捐助山區的孩子。在他的努力下,愛心人士和企業紛紛響應,慷慨解囊奉獻愛心,先後共籌集50萬余元助學金,助學物資(衣物、鞋子、書籍、學慣用品等) 50 余萬元,牽線一對一資助1000餘人,昔日被喻為「千里背母上大學」的「孝心大使」的他,如今卻變成了走鄉村助困的「愛心大使」。除此之外,他還進行各種公益講座和演講300餘場,受眾上百萬人,並兩次受邀到貴州省委組織部給全省領導機關幹部講課,無論是參加任何形式演講和講座,他都是義務公益,不計報酬。
劉秀祥工作盡心盡力,所帶班級教學質量年級第一 ,參加縣級、州級優質課大賽分別獲一、二等獎,所帶畢業班2015屆和2016屆高考成績超省及格率和省平均分,實現雙超,獲望謨縣人民政府頒發的高考特殊貢獻獎。

4. 觀後感是什麼怎麼寫的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如一個同學在寫《一個獨生女的故事》觀後感時,先將整個故事從頭到尾講述了一遍,先寫張鳴鳴如何品學兼優,再寫張鳴鳴的父親突然去世,母親因承受不了這一打擊而重病纏身;接著寫張鳴鳴從自己學梳頭開始,怎樣擔負起繁重的家務,接受一個個嚴酷的考驗,然後寫她在社會的幫助下一天天長大。最後結尾時才寫到:我要向張鳴鳴學習,不被困難所屈服,從小要學做自己能做的事。針對這樣一篇結構的觀後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認真,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寫偏了,好像一篇電影內容簡介。我強調學生應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四、五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觀看了《偉人愛迪生》後,我要求學生:誰能用最簡單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有個同學說:本片主要講述愛迪生從一個身無分文的打掃地下室的清潔工成長為一個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的過程;還有個學生補充說:主要講了他發明電燈的事,他給全世界帶來了光明。我將兩位同學的發言進行比較:前者准確些,後者只是無數發明中最突出的一項,並肯定他們能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然後讓學生抓住一點談自己的感受。如愛迪生刻苦鑽研的精神,不怕失敗的精神,敢於創新的精神等,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克服以敘述故事為主的毛病了,不僅突出「感」字,而且讀後能感人。
二、「感」是重點,不等於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如觀了《火燒圓明園》,我進行指導後讓學生先打草稿,然後收了部分習作,發現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系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系,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從中找了幾篇寫的好點兒的進行評講、引路。有個叫王天波的同學在題為《落後就要挨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習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三、要聯系實際而「感」
要寫好「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
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如觀了《四個小夥伴》,我讓學生說說丁小東等四個小夥伴他們開始錯在哪裡?你們也有過他們的想法嗎?學生討論很熱烈,認為四個小夥伴錯在認為只做一件好事就會成功。有個同學說,他自己原來就有類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認為自己就是雷鋒似的好少年了。還有個同學說,他為班級主動打掃過兩次清潔,有的一次也沒主動打掃,卻還被評為「紅花少年」。認為老師、同學們偏心。看了《四個小夥伴》後,他和四個小夥伴一樣,都認識到只有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去做,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看了《林則徐》後,學生認為無法聯系實際,我就這樣啟發學生:你看後印象最深的是哪個鏡頭?有的說林則徐帶領官兵虎門銷煙的鏡頭,大展中國人的志氣;有的說,當時的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給我教育最深;有的說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受鴉片毒害,痿糜不振的、瘦骨嶙峋的人們。然後我再要求學生用比較法,針對現今社會,看是否有類似於林則徐這樣有民族氣節或與此相反的人。什麼東西給現今人們帶來精神和身體摧殘?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這樣,學生馬上想到了電視上披露有的海關把關不嚴,讓一些走私物品進入中國,有的想到了社會上的吸毒現象和不健康的游樂場所,同學們暢所欲語,彷彿一下子有話可寫了,一個同學在《觀林則徐有感》一文中這樣寫到:「……在18世紀,鴉片使我們國敗家亡,但可悲的是在二十世紀的今天,吸毒的現象又有抬頭,有的因吸毒走向犯罪,家破人亡.我們青少年一定要認識它的危害,如發現吸毒、販毒現象要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同時希望我們的海關把住家門,不讓毒品再次蔓延。

5. 演講觀後感600字作文

星期三那天,班主任播放了一段視頻給我們觀看。那是一次浙江某中學的家長會,一位有名的演講家,在用激昂出色的言詞給全校的學生以及家長們展開主題為「可憐天下父母心」的演講。
會議開始時,他講了一件令人深思的事情:一個女生因與家人鬧矛盾而離家出走,去到一家面館,老闆給了她一碗面,她頓時感到這家店的老闆就是她一生中最大的恩人。可見,這是一個多麼不孝的女兒,在離家出走的情況下,竟然認為一個外人比父母對她更有恩。我看到這里,陷入了沉思當中:父母給與了我們生命,讓我們活在了這個世界上,這足以是天下間最大的恩惠。這是我們永遠也報答不完的恩惠,所以我們不應該對父母不敬,否則這將會是最大的過錯。想到自己在家裡,有時也會對媽媽發脾氣,或者會覺得她的嘮叨很煩,我也覺得慚愧了。
接著,他又講了很多為人父母的辛苦和操勞,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然後,他要求全體學生站起來,眼睛要正視地看著坐在身旁的家長,看清父母的樣子。他說,有的學生放假回家後,吃了飯,喝了湯,也許連正面看著父母說話的一個簡單的動作也沒有,就急忙地趕著去上學了。的確,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不少這樣的學生,可能他們連對父母說多一句話也不願意,可能他們會因為父母的嘮叨而不想回家,可能他們放假時寧願去玩去閑逛也不想回家......這可是多麼的不孝。最後他又要求全體的學生緊緊地擁抱自己的父母,對父母大聲說出:「爸爸,你辛苦了!媽媽,我愛你!」此時,看著畫面中一對對父子、母女深情相擁的情景,聽著一聲聲響亮的發自內心的呼喊,我的眼裡不禁亢滿了淚水,心中感觸萬分,久久不能平伏。
真的,對於我們這些正在求學的青少年來說,我么一定要努力,用功地學習,將來的路才能走好。只有這樣,我們就足以很好地報答了父母的養育之恩;只有這樣,我們就會感到在家是多麼的幸福;只有這樣,我們才會一生無悔!

6. 帶著病母上學的山裡娃觀後感

              《帶著病母上學的山裡娃》觀後感
         對於一個山村的孩子來說,想走出大山,讀書是最好的出路。自古以來,「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可缺失,而想要做到讀書與盡孝,這是非常困難的事,中途中不知道要經歷多少磨難。今天的故事就是《帶著病母上學的山裡娃》,看著題目,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山村的孩子有一個間歇性精神病且沒有自理能力母親,兩個人相依為命,考上重點高中的劉秀祥的他沒有丟下自己的母親而獨自前往縣城讀書,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那就是帶著病母上學」高中明明是二八年華,給人的感覺卻是那樣的悲涼,擁有著這個年紀不該有的滄桑。
        而在節目中,劉秀祥說著自己的經歷,簡短的二十多分鍾,卻只有他自己知道生活是有多麼不易。求學的過程中一邊上學一邊打工賺取治救母親的葯錢。其中,有兩件事令我感到非常的同情他們,第一件事:一天,劉秀祥生了病,而母親要吃飯,劉秀祥只能爬起來熱昨天剩的白菜,在送去給母親的路上,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劉秀祥只能一點一點的撿起來放在碗里給母親吃。看著母親在笑,不經心裡有些發酸。發酸的是自己當初在父親墳頭立下的誓言,更發酸的是自己這個年紀的無能為力,只能讓母親過上這樣的日子,沒有辦法給自己以及母親一個好的生活。第二件事:高考來臨之際,自己不幸患上重感冒,對於家境貧寒的他沒錢買葯治病,沒辦法只能生病去參加能改變自己命運的高考,這樣的身體如何能夠考好?果然,高考落榜了,劉秀祥崩潰了甚至想過自殺,從此再無牽掛,卻看到自己的日記,自己有一個生病的母親,還有自己曾經在父親墳頭立下的誓言以及自己的一生。劉秀祥振作起來了,並且重拾信心認真復習再次參加了第二年的高考。在逆境生長的孩子,意志力非常的強,終於不負青春考上了臨沂大學,從此,開始了自己的大學之路。
         很快,劉秀祥的事跡受到了媒體關注,在各大報紙上刊登。隨之,很多城市單位向他發出邀請,但劉秀祥卻毅然決然地選擇回到家鄉當老師。當教師七年多的時間里,劉秀祥多次騎車進行家訪,為建立起師生友誼,而親自下廚做飯。結果也讓人可喜,幫助了許多差班的學生,而大部分都考上了大學。劉秀祥也被評為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劉秀祥的事跡告訴我們,不要害怕自己的家庭有多麼苦寒,逆境的環境中更能磨礪自己,永不言棄,盡管是多麼平凡的人,只要心中有夢,為此拼搏,定能打造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7. 劉秀祥的事跡啟示我們應該怎樣努力成為新時代的有為青年

啟示: 當代青少年是跨世紀的一代,能否成為我們的時代、我們的社會所期盼的角色,擔當歷史的重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社會責任感的強弱。多數青少年有較強...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