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影評
『壹』 影評到底怎麼寫
一篇應試的影評文章,要學會運用專業知識進行思考和寫作。例如:如何正確觀影?如何選擇影評寫作角度?故事情節是我們去理解電影的基礎,在寫作的過程中,故事情節卻不是我們重點去分析論證的內容。
我們要去分析的是電影如何表現主題的?電影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去表現主題?塑造人物形象?表達情感?
那首先,你要知道影評寫作能評什麼?評電影的哪些方面?所以,「我應該怎麼寫影評?」也可以轉化為「我應該選擇什麼角度寫影評?」
1.主題角度
主題可以簡單地理解為「電影的外在故事講什麼?內在涵義是什麼?」一部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是多方面的,但我們在寫作的過程中只需要提煉出最核心、最重要的那個主題層即可。
關於寫影評這件事,同學們可以參考範文書集《影評高分範文集》,裡面收錄了許多歷年來高分學員的影評文章,值得大家借鑒參考。
『貳』 求幾篇影評
尋槍是陸川執導的電影。是一部懸疑題材的電影。而我對他的電影手法比較感興趣。
比如說一種超現實的方式。像馬山在詢問朋友的時候,在兩個人之間出現的紅桌,又比如馬山丟槍之後想像保險櫃里的槍的鏡頭。還有就是李小萌軟軟的叫喊聲,和最後馬山死後爬起來的大笑。這些手法都是非常的超現實,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陸川要用這種手法呢?
還有就是陸川的對白非常的幽默,加上貴州的方言說出來就更具喜劇色彩。為什麼要在一部懸疑片當中加入這種喜劇元素呢?難道是創作的無意識嗎?還是一種諷刺?因為雖然幽默但是他們從來都沒有笑過。就像是一種誇張。在警槍丟失,人人自危的時候,說笑就是一種誇張。那為什麼要這樣誇張呢?
所以我想這是在表現人。超現實的手法是來表現馬山的精神狀態,他非常的神經質。當時的馬山已經擔心的滿腦的幻象。他甚至已經不相信自己,比如他會問他的老婆他是不是有段時間沒在床上。為什麼他精神會如此的緊張?是因為他是一個負責任的警察嗎?不完全是,因為他在尋槍的過程中早就被煩亂的關系把目的都給丟了。他不知到是為自己還是為了身上的責任。他只是為了槍,只有找到槍,他才會開懷大笑。而導演的對白就像一個一個冷笑話。但是這些幽默在忙忙碌碌,不苟言笑的馬山看來都是一絲一絲的線索。從此可以知道馬山內心的負擔非常的重,幾乎是壓得透不過氣來。
陸川就一直在表現一個人,一個普通警察的心裡狀態,和身上的負擔。這種負擔是他自己,是警官的責任和社會的壓力的混合體。而這種壓力往往讓人迷失,而迷失似乎又是每個人不可避免的一個過程。這就是作為社會的一員的人在社會的影響下的行為無意識。也就是說社會吞噬了個體。而個體在尋回自我的時候的一種心理的掙扎。所以我覺得陸川是為了表現一個身負社會責任的個人迷失的,和尋回自我的故事。
優美絕倫的戰爭巨片,奧斯卡史上令人矚目的奇跡
經典史詩式的巨著,歷史宮廷片的巔峰之作
極具時代張力,蘊涵著無可比擬的神聖與深沉的神秘力量
奧斯卡歷史上一個突破性的記錄
20世紀50年代,好萊塢整整盛行了10年的古裝史詩巨片,大製作、大規模、大場面,製片商們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商業意圖一覽無余。1959年的電影《賓虛》稱得上是這股巨片熱潮中的巔峰之作,它同時也宣告了這個巨片時代的結束。
從無聲片時代起,《賓虛——基督的故事》這部小說就曾先後數次被搬上銀幕。而由米高梅公司出資拍攝、由威廉·惠勒執導的這部《賓虛》,場面壯麗,氣勢雄偉,其出色的對白、多彩的異國情調和赫斯頓的粗線條的出演相得益彰,被看成是其中最成功的一部。在第3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影片共獲得11項大獎,首創奧斯卡獎歷史上的最高紀錄。
由於獲獎,《賓虛》的身價猛增,世界其他許多國家紛紛要求放映。美國製片人協會等組織也貼出了「影片之好,前所未有」的廣告海報,幾百家在「倒閉危機」中苟延殘喘的影院因此有了生機。
《賓虛》空前的放映收入不僅成為米高梅影片公司的驕傲,也使陷入財政困境的公司起死回生,同時它的成功也促使米高梅公司調整了他們的經營理念,他們想方設法在更廣泛的領域中擴大成果。例如在宣傳中,他們還大力抬高在《賓虛》中大顯神通的最佳男主角獎獲得者查爾頓·赫斯頓和最佳男配角獎獲得者休·格里菲斯的身價。
上一世紀四五十年代,正是電視這一大眾消費品日益崛起的時期,由於電視的沖擊,好萊塢電影曾幾度顯得不甚景氣。1959年美國各公司拍攝的影片只有160部,後來,正是由於《賓虛》的出現才再一次喚起了成千上萬觀眾的注意力,使電影界重新活躍起來。
「生命不是別的,它只是一種存在,一種靜態,一種似有似無的具像。而拿生命來載乘什麼,詮釋什麼,這才賦予了生命新的意義。」看過金琛執導的電影《菊花茶》之後,一縷淡淡的生命之香始終還在心中留有餘味,但這餘味絕不是生命中浮華於世的淺薄,也不是人與人之間經歷過爾虞我詐後的滄桑,更不是隨遇而安一切隨緣後的碌碌平庸,它是在經過無數艱難險阻後始終存在於人間的一種真情,一種對生命的珍視和熱愛。
影片《菊花茶》是導演金琛繼獲國內外七項大獎的處女作《網路時代的愛情》後的又一力作,盡管兩片的風格之迥異對一個不足30歲的導演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但金琛還是又一次戰勝了自己,同時也俘獲了觀眾的心。
《菊花茶》敘述的是一名曾經歷感情挫折而冰封自己的鐵路工人馬建新與一個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青年女教師李衛華從相識到相知,從相知到相戀繼而結為夫妻的真實感人的故事。影片在西部冬季的嚴寒和人心的溫暖相交融的背景下再次探討了生與死、愛與性的深層含義,在更深層次上詮釋了生命的可貴。
影片主人公---27歲的李衛華是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女青年,但她清純、美麗,她與常人一樣對生活充滿渴望。她一次次從死亡線上被人救起,而她對生命的渴望,一次次讓觀眾心痛和惋惜,這也正是影片中扣人心弦的命運主線。馬建新,一個憨憨傻傻,卻有著男性特有的溫柔和執著的鐵路工人,在一次次與女主角心靈的撞擊和他無私的奉獻中讓人體味到人間的溫暖,更升華了觀眾對一個小人物的敬佩之情。如果說李衛華是影片的一個核心人物的話,那麼馬建新則是讓整部影片出彩的人物,他的言談舉止,他的所作做為都帶有一定的幽默成分,為一部本來是探討生死重大課題的影片增添了一種新的情趣,活躍了影片的氣氛。
影片在結構和節奏的安排上獨具匠心。片頭,用男女主人公新婚之夜卻老老實實、客客氣氣地各自就寢的情節形成懸念,採用了倒敘和插敘的手法。女主人公李衛華愛好「節氣」,影片以天文學來解釋各農歷節氣並配以水墨動畫來將故事分段,突出環境和人物命運的各個進行時態中的狀態,與人物的命運和發展緊緊相連,更通過「節氣」這一古老的文化將全片的藝術氣息提升。同時影片的音樂和冷暖相融的攝像風格也更體現了影片的獨到和新意。分別代表著男女主人公的鋼琴和弦樂以及青藏高原上的嚴寒與人物內心尋求溫暖的對比給了觀眾極其強烈的聽覺和視覺沖擊,但這種對比並不顯得唐突。
《菊花茶》一如其名,清新雋永。請您靜待於影院「品茶」時刻的到來
曳的燈光,跳動的音符,欲說還休的情緒,構成了花樣年華的畫面
<花樣年華>帶給王家衛諸多榮譽,揚威當年戛納電影節,開啟了一個王氏作品新的高潮
仍是與杜可風張叔平的合作,經過前幾部的磨合更駕輕就熟,儼然一個整體
曾有人批評王的作品由於沒有劇本限制,因此過多的發揮使劇情略顯零碎
<花樣年華>避免了這個缺陷,出場人物不多,主要人物就是周慕雲和蘇麗珍
張曼玉演繹的蘇麗珍帶有別樣風情,總是一襲華美的旗袍,合著音樂節拍不緊不慢的走著
說句題外話,同樣這種形象,<長恨歌>的鄭秀文看了讓人很寒,做好每一行都不是容易的
看似漫不經心,蘇麗珍卻把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條,其中有一個細節
那時的辦公室小姐不多,能進這一行的必定跟現在的"白骨精"(白領骨幹精英)不相上下
工作和家庭兩不誤,領導器重,家裡也沒什麼耽擱,只是丈夫同樣忙於工作
一個人的時候,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雲吞面,熱氣繚繞,驅散心頭的寂寞
行走中,遇到了周慕雲,梁朝偉不顯老,現在還跟幾年前一個樣子,只是多了成熟的滄桑
60年代的香港,帶了幾分舊上海灘的迷醉,摻雜了各種色彩,灰暗是主色調
背景音樂也是帶有這種特色的藍調旋律,幾分柔和幾分渲染,休止符給人遐想空間
配合人物出場時響起的華爾茲樂聲,不僅視覺上是享受,也聆聽了一場音樂盛宴
讓我狠狠想你,讓我笑你無情,連一場慾望都捨不得迴避
梁朝偉很適合這種形象,油光鋥亮的頭發,筆挺的西裝,還一定要有領帶
眼神有點玩世不恭,卻能洞穿一切,男人就該這樣才好
一次次告誡自己,不能像他們那樣,把持住的慾望澆碎心中的夢幻
他問,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跟我走嗎
她答,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帶我走嗎
可惜,他們卻聽不到彼此的回答,這場花樣年華里,有刺激,有美麗
有不能忘卻的回憶,故事籠罩在曖昧的氛圍中,卻沒有任何出軌的鏡頭
最後,在那個陌生的國度,周慕雲訴說著他的心事,卻沒人與之和
也許這是最好的結局了,沒有任何傷害,成人對待感情的態度總有保留
只要有一丁點年少時的輕狂,結局也許就會改變,一起浪跡天涯
無奈周遭環境,要在相同的交際圈躲避閑言碎語,隔離就在這時產生
離開2046的房間,回歸生活軌跡,沿著命定的路走下去,只是沒有了勇氣
走過這么場花樣年華,有回味,有淺淺的傷感,彷彿空氣中迷漫著曖昧
想著傾盡一切去彌補,卻牢不出命運的牢,只能困在原地,撫摩甜蜜刻下的傷口
回答者:Danny_SP - 經理 四級 7-2 01:37
『叄』 影評怎麼寫要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寫影評,應該把握好這樣幾點:捕捉住感受點。一部電影涉及的方面很廣,需要品評的著筆點內很多。容這就需要對電影反復回味思考,用心靈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動人的地方,並使之在自己的筆下得到理性的升華。
立意要新,開掘要深。寫影評要有新意,要有獨到的見解,抓往要點,自感而發。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內容,結合台社會現買;二是要准確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實質,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內涵。
開始練習寫作影評時還應該注意:語言要朴實,要個性化。寫影評一定要講真話,講自己的話,不要抄襲別人的評論。唯獨自己的感受和朴實的語言,才會使自己的評論富有個性和新意,也才會給讀者帶來清新的感受。
(3)成人影評擴展閱讀:
電影評論的目的在於分析、鑒定和評價蘊含在銀幕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社會意義、鏡頭語言等方面,達到拍攝影片的目的,解釋影片中所表達的主題,既能通過分析影片的成敗得失,幫助導演開闊視野,提高創作水平,以促進電影藝術的繁榮和發展;又能通過分析和評價,影響觀眾對影片的理解和鑒賞,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從而間接促進電影藝術的發展。
『肆』 成人了嗎——《消費主義與精神成人》觀後感
鳳凰衛視最近一期《世紀大講堂》播出的節目,使我有一種久違了的感動。上海交通大學文學研究所所長夏中義教授,1949年生於上海,1982年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本科,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主任。夏忠義總是微笑著,有個性卻不張揚,他始終喝白水,不抽煙,用自己的話來說,一直保持著貞潔。他的話語總是保持著緩慢、平靜的語調。夏忠義是一位始終關注人文教育的學者。他演講的題目就是「消費主義與精神成人」。 用溫和、平穩、富含靈性又閃著智慧光芒的語言,他娓娓道來社會與個體之間的關系。消費主義是指以滿足人的物質慾望為宗旨和引領,是潮流和傾向。精神成人不是偏正關系——精神上成熟的人,而是一個動賓關系,指精神上成長為人。 我充分理解而且享受他的觀點,似乎只是在大學期間或剛剛參加工作時才有的感動,那是一種心靈間的融通,就像人們通過閱讀一位久已遠去的大家的美文,在內心深處會與他有種「神交」——精神的交流;盡管一切都發正在無聲的世界裡,但是冥冥之中你在和一個人對話。你的內心會產生興奮、愉悅的情感體驗。聽夏教授的講座就是那樣。 現實中人們在不斷追求物質慾望的滿足,它幾乎成了人們生存的唯一目標和驅動力。整個社會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鼓動下,人們已經越來越趨同於物質慾望的不斷更新與滿足上。這是不是全世界經濟學家的期待?人們瘋狂地熱衷於經濟。如果一個國家的政府部門更是以發展經濟為理由,大力倡導和鼓勵物慾的不斷升級和滿足,則這個社會就越來越偏離了人之所以為人的正途。消費是需要理性的、有節制的、適度的。如果只停留在滿足物慾層面,無異於動物。馬斯洛「心理需求說」,將人類的需求劃分為三個層次:基本生活需求(衣食住行);愛和安全的需求;超越自我,實現價值的需求。而前兩項需求是人與動物共有的,而只有第三項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本質需求。 夏教授舉例說明現代大學生中的高消費和盲目攀比現象,很令人憂傷。關鍵在於社會的整體導向,一種價值觀、一種信仰、一種精神世界的缺失,可能將毀掉一代或幾代人。 其實,沒有夏教授及我等的思考,人們根本不去想吃喝玩樂以外的東西,瘋狂地享樂,人生苦短嘛,他們很快樂。 在這個多元與包容的社會中,可能那也是一種生存狀態,而且更多時候是一種生存優勢群體。而那些想著人之所以為人的思想者,在很多人眼裡倒是多餘的人,是自討苦吃的。那些人生活的簡單且快樂,而那些思想者活得並不輕松,總是因為他們太願意思考生活、人生的意義。他們在生活中是沉重的。或許有些人就是痛苦的。他們可能為了他們的理想而執著,可結果卻是在痛苦中生與死。
『伍』 急求書評與影評
《老人與海》書評
老人與海》塑造了一個經典的硬漢形象。古巴的一個名叫桑提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84天之後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終於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海明威為什麼沒有讓老人最終勝利呢? 用小說中老人的話來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盡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這就是《老人與海》想揭示的哲理。無可否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他能否最終戰勝自身的這個缺陷,他都是一個勝利者,因為他已經戰勝了自己對缺陷的妥協,他是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盡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著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說,鯊魚才是勝利者。可是,在理想主義者眼裡,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桑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
因為,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為高貴的自信!
集結號影評
在《集結號》中,我們看到的戰士不再英勇無敵,也看不到那些符號化的革命英雄主義場面,因為在導演馮小剛看來,怕死是人類的本性,沒有人願意打仗。
鏡頭從對准將軍改為描寫普通士兵,英雄也「怕死」不會主動請戰、犧牲時更不會高喊口號撞槍子兒……正在遼寧寬甸緊張拍攝《集結號》的馮小剛日前接受記者探班采訪時表示:電影表現戰爭的方式有很多種,作為第一部大製作的戰爭商業大片,《集結號》也會凸顯英雄主義,但肯定不是傳統的主旋律戰爭片。馮小剛希望通過這部影片至少講清楚一件事情,「怕死是人類的本性,但在這種本能下主角穀子地又做出勇敢的舉動,這個反差,對比出來才是真正的英雄。」
「戰士」迎著炸點上
在我們熟知的一些戰爭片中,敵人總是潰不成軍,好人往往以一敵百,而力圖還原戰爭真實的《集結號》將把人從神身邊拉回來。
《集結號》的拍攝,既有規模宏大的戰爭場面,也有注重細節的巷戰鏡頭。記者探班時恰逢攻堅戰突破城門的一場戲。韓國技術人員正在按照馮小剛的要求埋炸點,這些技術人員曾為《太極旗飄揚》製作戰爭效果。他們為這場戲使用了最新的氣爆技術,可以保證20厘米外的人不會受傷。因此,《集結號》中我們看到的,不再是過去一些戰爭片中「戰士」躲著炸點和子彈跑,「好人怎麼炸都炸不死的」的神奇場面,相反,這里的「戰士」們將迎著炸點上。
英雄不再高大全
《集結號》的劇本非常簡練有力,比如過去戰爭英雄站起來一邊豪言壯語一邊機槍掃射,四周倒了一大片自己還沒事兒,但這次不少英雄「剛站起來還來不及說一聲『啊』,就已經中彈陣亡了」。馮小剛表示,影片希望從士兵角度塑造一系列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他們將脫下高大全的外衣,一個個真實地犧牲在戰場上。
符號化場面更人性
正是因為每一次犧牲都非常寶貴,以往的戰爭片中經常出現的「主動請戰」劇情這次也不會再有,這些符號化的革命英雄主義場面在《集結號》劇本中被做了更多人性化的細節處理,比如最英勇的排長焦大鵬,為了保留連隊血脈在關鍵時刻選擇了撤退。馮小剛表示:「這部電影我要解決這么一個問題,沒有一個人是願意打仗的,他一定是怕打仗的,怕死是人的本性,我必須把這種真實感還原出來。劇中主角穀子地除了堅定不移執行命令,考慮得最多的就是士兵的生命。」
『陸』 我還是想做一個孩子,成人世界不好玩(大世界)影評
用動畫藝術打開的中國成人世界
文/夢里詩書
頗具黑色幽默意味的構思,對中國小城風土人情的深諳勾勒出了《大世界》下芸芸眾生的小人物,而人為財死,用人性慾念所衍生的諷刺寓意,使其作為一部在製作上雖然稍遜風騷的成人動畫,依舊有著自身尤為出色的內在底蘊。
作為一部國內鮮有帶有暗黑色彩的動畫,劉健的《大世界》將背景設定於了一座蕭瑟小城中底層人群的生活,電影故事以一個為了挽救愛情,不惜搶劫老闆巨款的工地司機為引,一百萬的巨款隨後陰差陽錯在數人手上的流轉,多線敘事的展開構築了電影極強的劇情張力,而導演對於如何將富有現實主義意味的荒誕元素融入電影,更是游刃有餘,在這個因為金錢貪欲而起的犯罪事件中,每一處的黑色包袱都能給人以會心一笑。
《大世界》在時間上僅有77分鍾,但一方面電影顯得尤為精煉,沒有絲毫多餘的成份,在緊湊的劇情結構下,為了金錢利益不惜以命相博的人物和他們的抉擇,都成為了電影由此去寫照當下社會的介質,且這部其實並沒有絕對主人公的作品中,每一個人物其實都巧妙的構成了電影所著力去展現的人生百態,由此導演也成功塑造了一個滿是荒誕卻不乏寫實色彩的世界,被貪婪慾望所驅使的人們,最終只會成為金錢陪葬品的宿命,一個金本位的社會如此耐人尋味。
雖然電影有著頗為不錯的內核,但電影在製作上讓人感覺尤為欠缺,你可以說這是電影清奇詭異的畫風,但這種過於粗糙生硬的觀感,再加上電影配音水平的實難恭維,確帶來了不少的問題,最為致命的是使電影所要展現的人物,都並無法單從人物神態上感受到太多的情感存在,這種因為幀數少造成的突兀感自覺是其作為一部動畫電影難掩的詬病。
即便劉健不用動畫的手法表達,《大世界》依舊是一個頗為玩味的藍本,而動畫則如一把雙刃劍,雖然用動畫藝術打開的中國成人世界,賦予了電影很強的藝術性,可同樣製作上明顯的瑕疵亦是令人遺憾的。
『柒』 求《長大未成人》的觀後感
描寫思路:以影片內容作為主題,結合自身感受,真實得描述,正文:
最近看了柴靜《新聞調查》的一期節目,雖然首次播出是09年,但是在現在的我看來仍有很大的觸動。這期節目的主題是《長大未成人》,內容是關於少女早孕的社會現狀調查,該期節目曾經受到了社會很大的關注,全國很多學校組織學生觀看,學習,了解有關於未成年人生理知識問題。
筆者認為這期節目做的很出色,不僅迎合了熱點,且角度多面,並深入問題深處層層剝落,揭示了未成年少女早孕的各種原因,其中當然有個人青春期的好奇、萌動,但是更多的是來自家庭忌諱不談,學校的相關教育的缺失,以及我們這個國家由來已久的對這個問題的集體失聲。
看了該期節目,有一個問題筆者感觸很深,那就是父親在女孩青春期成長中的作用至關重要。民間常有一句話說:女孩要富養。這句話我以前不太理解,但是現在有些懂了,女孩比較柔弱,常常需要依靠,在成長過程中需要來自家長的關愛,要有一種安全感。
所以父親在這個方面的作用就很重要,因為女孩在家庭中感受不到來自男性長者的一種關愛,就會好奇異性,渴求有個這樣的可以依靠的男朋友出現。片中采訪的意外懷孕的未成年少女很多都是這樣的情況,要麼單親家庭沒有父親在身邊,要麼與父親疏遠感受不到父親關愛。
未成年女孩處在一個青春年少的年紀,本應該天真爛漫,充滿夢想,意外有孕不僅傷害了身體,也讓她們的心靈蒙上陰影。性,本應該由愛而生,而愛又意味著責任。未成年女孩身體未發育完全,心智沒有成熟,缺少相關避孕知識,不懂得保護自己,故沒有能力去負擔帶來的後果。
筆者認為,對於未成年人的生理知識教育應該盡早開展。雖然從這期節目播出到現在已經三年,但是這種局面還是沒有多大突破,大部分的學校仍然只重成績,重考試,重分數,生理衛生課只是擺設。
對於家庭來說,父母其實是孩子青春期教育的最好老師,妖魔化這方面教育,閉口不談,只會更加助長少男少女的好奇心。社會相關組織機構也應該一起努力,推動這項工作的開展。
『捌』 急需《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影評,主要是有關他為什麼是一部適合成年人看的動畫片。2000字左右。
(1)總是被弱智電影打敗,《阿甘正傳》之後我的口號是遠離弱智,如果成長只是讓我們變得越來越糟糕的話,我想我真是完美地完成了這個任務。但是《I am sam》讓我再次哭成了一個傻子,沒道理的啊,西恩潘明明是個那麼strong的男人,卻生生給扮成一個說話喜歡重復三遍的弱智男人,養個小孩比正常人還出色,是在我25歲還恐慌後代的年月......
(2)大愛無邊,說得偉大高尚,卻敵不過這對父女的真情流露,我都數不清,也記不起,自己哭過多少回,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哭了。當看到SAM那善良的表情,LUCY那天真的目光,總是忍不住要流淚,心裡很想去幫幫他們。電影里其實沒有什麼壞人,大家都是出於一片善心去做好一件事情,只是出發點不同而已。有誰能夠說得清,怎樣的決定才是最完......
(3)SAM 是不一樣的,就像她女兒所說的 Lucy: Daddy, did God mean for you to be like this or was it an accident? 露西說: 爸爸,是上帝有意讓你變成這樣?還是說,它只是一個意外? 我寧願.....
(4)IQ和EQ是成反比的。 當sam對lucy說:你要讀給我聽,因為我是你的父親,我知道你會讀。對任何事情都不敢肯定的sam,在那一刻顯得堅定有力。他只能用不太流暢的言語,在他能認知的世界裡樹立一個父親的形象。他所要求lucy的成長和學習,在正常家庭里或許是一種必須的、嚴肅的教育,但在sam看來,只是如聽到喜......
(5)這是一部溫暖的電影。它似乎時刻都在暗示自己是溫暖的。用明快的顏色,BEATLES的流行歌曲和一些小的幽默。它的奇妙之處在於它並沒有靠老套的情節來賺取眼淚,反而利用男主角是智障父親這一點發展了更多的幽默情節。它帶給我的感覺十分清新,這種清新感也不單是靠輕松的情節展現,它更多藉助了聲音和色彩。 SEAN PANN要求在整......
(6)當你的生命簡單到全部只有一個人,當你可以無條件為此付出一切時,即便只是一個智商只有7歲的父親也可以成為感動世界的父親,愛是最無敵的武器。 只是,如同你我的大部分人的人生,總是因為擁有天賦稟性的各種能力,而讓生命復雜起來,我們的生命總不如山姆一樣,是擁有一個人就能滿足的,我們分散了愛的能量,讓愛有......
... ...總之,我深深地被他們的真摯感動,時間「溫暖」二字唯有他們演繹得淋漓盡致.
『玖』 1500字電影影評
《飛屋環游記》影評:最華麗的冒險是與你相守
正片開始前放映的動畫短片Partly Cloudy已經讓我流淚了一次。當被摧殘得羽毛都不剩幾根的大鳥最終還是回到孤獨乖僻的烏雲身邊時,我不禁鼻子一酸。而幾秒種後,全副武裝的大鳥還是被烏雲變出的電鰻再次摧殘,看到這里的我又大笑起來。這么一笑倒好,先前勉強忍住的眼淚全涌了出來,於是我眼角濕盡,嘴角卻不住上揚。果然,邊哭邊笑是我看Pixar動畫的保留表情。摸遍包里的角角落落也沒找到可以擦眼淚的東西,幸好我穿了件長袖,於是就用袖口代替紙巾抹了把眼角。而之後放映的Up卻讓我意識到沒在包里備塊手帕什麼的擦眼淚實在是大失策,當我最後走出電影院時,右手袖口已全然濕透。
Pixar的動畫長片絕大多數都是G級,按照美國的電影分級制,這個級別的電影適於任何年齡段觀看。於是Pixar總想著要照顧盡可能多的觀眾,所以講故事常常是一淺一深兩個層面並行。淺的那層一目瞭然,是講給未涉世的孩子們聽的。而深的那層往往是無奈、心酸和感動的交雜,那是講給已經多多少少明白什麼是愛情什麼是死亡的大人們聽的。在Up中,老爺爺Carl和小男孩Russell與邪惡探險家斗爭之而勇救神奇大鳥是Pixar講給孩子們聽的傳奇,而Carl和妻子Ellie平凡瑣碎卻又令人動容的愛情則是Pixar饋贈給大人們的童話。
這個成人童話在電影的前十分鍾就似行板如歌般地鋪展開來。老爺爺Carl與老奶奶Ellie小時候都是愛做探險夢的孩子,在一棟廢棄的老屋裡偶然相識。當時還只有那麼一丁兒點大的奶奶跟同樣只有那麼一丁兒點大爺爺分享自己夢寐以求的探險目的地——那本她手工精心製作的"My Adventure Book"上貼著一張瀑布的圖片。這個名叫「paradise fall"的瀑布傳說在南美,正如其名,有著似乎只有天堂才能堪比的美。於是「去南美找天堂瀑」在兩個娃心中彷彿成了今後人生的頭等大事。說的容易,可南美到底是啥地方呢?「南美,大概就和美國差不多,只不過在南面吧。」 果然是小孩子呢。
可忽兒間人就長大了,當年的兩個小毛孩後來相愛結婚,搬進了最初偶遇時的那棟屋子。探險當然還是放不下的夢,於是她成了主題公園里南美景區的向導,而他則在離她不遠的地方賣著氣球。南美那個如仙境般的瀑布依然是魂牽夢縈的所在,於是兩人開始有的沒的往「天堂瀑基金」里存錢,期待著攢夠旅費的那一天。可生活偏偏充滿意外,今天汽車得換新輪胎,明天手臂受傷需要醫治,「天堂瀑基金」總是在存滿前被挪作他用。生活也有不隨人願的時候,如此想要孩子的兩人卻無法體會作他人父母的幸福。好在還有彼此,好在還能每日一起看浮雲變幻夕陽斜下,還能並排坐在緊挨著的沙發上,只是執手,哪怕不語。年華就這樣嘩嘩地在領帶花紋、雲朵形狀和晚霞成色的日日更迭中流走,等回過神來的時候,兩人都已經滿頭白發。他突然意識到,一輩子都快過完了,還沒能和她去南美。於是下了決心,買了機票,准備在例行看夕陽的時候給她個驚喜,而此時的她卻再也爬不上那個他們一同賞了幾十年日落的山丘了。我上面羅羅嗦嗦的一大段,在電影里不過短短幾分鍾。這幾分鍾里沒有一句台詞,有的只是一個個再平凡不過的生活場景依次以柔和的暖色調呈現。有些地方的處理很含蓄,只是輕輕一點,沒有說破,以至於最後畫面上出現葬禮上老爺爺哀傷的身影時,坐在我旁邊一個約摸還未上學的小女孩疑惑地問媽媽:「What happened?」 也是,這幾分鍾里包含的那麼多細小又深沉的甜蜜與哀傷,小孩子如何明白得了。而看得懂的人,哪怕只是略懂如我,此時早已淚流滿面。
而之後那些在南美叢林亂石間的歷險奇遇反倒不是我真正關心的了。盡管Russell胖嘟嘟的亞洲小孩臉讓人很想捏一把,盡管神奇大鳥Kevin花里胡哨的外表很喜感,盡管那隻一看就不像反派的金毛獵犬Dug也很討人喜歡,卻也無法掩蓋這部分故事劇本的相對單薄。幸好Pixar在動畫技術上做得很有誠意,我也倒看得津津有味。我迫切想知道的是Carl和Ellie的愛情童話最後會怎樣收尾,Carl能否按照約定把房子安在瀑布邊?做到了又怎樣?他會釋然嗎?還是長久的心願一了,反倒像失去信仰一樣沒了方向?
Carl獨自拖著漸行漸沉的屋子一步一步最終到達瀑布邊的那一刻被處理得異常平淡,絲毫不見Disney慣用的個人英雄主義式渲染。他的臉上見不到夢想實現的欣喜,除了疲憊外似乎還有些悵然若失。他走進這座飛過了半個地球終於安然落地的房子,迎接他的是一屋狼藉。老人扶起夫妻倆曾經並排而坐的沙發,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窗外就是夢寐以求的瀑布美景。一切就這么結束了?可為何目的地已到,而心結卻好像仍未解開?Carl找出Ellie小時候珍愛的那本"My Adventure Book",過了一輩子的時間,這本探險日誌終於來到了它本該來的地方,可日誌的主人卻已不在。 老人的手撫過日誌的一頁頁,最終停在寫著「Things I am going to do」的那頁。那是兒時Ellie的稚嫩筆跡,那時帥氣如假小子的她曾揚言要將餘下的日誌全用來記錄在南美的探險奇遇。 Carl撫過那行字的手似乎透著愧疚,也許就是因為與自己在生活的瑣碎中蹉跎一生,才使得這本日誌的後半永遠無法被填滿吧。而之後Carl所翻見的,卻出乎他也出乎了我的意料。原來這本日誌的後半並非空白,而是被Ellie貼上了一頁頁的照片。當這些電影最開頭出現過的生活片段以一個個凝固的瞬間重現時,我再次像傻瓜一樣流淚到不能自己。而這次,我並非唏噓兩人天人永隔,而是被Ellie那份深沉的愛所打動。在最後的照片上,已經成為老奶奶的Ellie坐在窗邊,屋外的暖陽在她的側臉上投下柔和的光影。我在想,愛上一個人究竟有怎樣強大的力量,能讓曾經那個留著爆炸頭,大大咧咧,一刻不安生的假小子成為現在這個容顏安詳平和,滿臉洋溢著幸福和滿足的老人。其實她早就悟出來了吧:如果說去旅行去冒險是為了遇見不曾見過的美妙景色,經歷不曾想過的充實人生, 那麼與你的相遇相守就是我能想到的最華麗的冒險。 也許正是因為如此,她才能在日誌的最後一頁留下那句 「Thanks for the adventures.」
很多人把Up的關鍵詞定為「夢想」, 而在我看來這個故事的關鍵詞應該是「牽絆」。 在我看的眾多日劇日影里,這個詞常被用來形容一種類似緣分又類似感情糾葛的人間關系,總之就是因為某個事物或機緣,使兩個人不再只是在時間和空間里各自作random walk的兩個點,而是走上了聯系在一起的人生軌跡。在Carl看來,維系著他和Ellie之間牽絆的是一起去南美的約定以及那座他們一同生活過的屋子。所以他才那麼不顧一切地要守護這座屋子和那個約定,彷彿要是屋子毀了或到達瀑布的約定沒能實現,他和Ellie之間的牽絆也就斷了。 而Ellie卻比Carl早一步明白,原來當感情足夠強烈它本身成了兩人牽絆最有力的維系,至於屋子或去南美的約定反到變得可有可無。所以她才能將探險的夢想釋然放下,成為那個坐在自家窗邊有著幸福側顏的老人。好在在Ellie的留言和照片的點撥下,Carl也明白了他和Ellie之間的牽絆遠比他想像中的要永恆,所以他才能毅然決然地清空這座他曾經視作珍寶的屋子,所以他才能在最終屋子漸漸飄遠直到消失在雲層中時,只是淡淡地說一句「It's just a house." 屋子沒有了又怎樣,約定沒有達成又怎樣,有了那些共同生活的美好記憶,其實兩人一直都在一起。而Pixar到底還是愛童話的,最後的最後,屋子悠悠盪盪地還是飄落在了瀑布旁,就如兩人當年的約定一樣。只是此時,這已經不重要了。
看Up的我二十齣頭,和兒時的Ellie一樣,有著一顆夢想到處遊走的心。我曾很多次背起包離開家,去到很遠的地方。我也爬上過很高的山,穿越過無際的森林,看見過令人屏息的懸崖峽谷。我曾跟朋友說,無法想像能有什麼可以讓我放棄到處流浪的自由。而現在我想,自己之所以會這么認為,也許是因為還沒有遇見真正美好的感情。如果有一天,有一個與我有著深刻牽絆的人出現在我的生活里,也許我也會像後來的Ellie一樣,心甘情願地慢慢飄落下來,在那個人身邊落地生根,與那個人一起長成兩棵並肩的樹。然後哪兒也不去了,就這么看著雲朵和星辰在兩人頭頂的那小片天空日日變幻。就像Carl和Ellie那樣,正因為是與你一起,那再小再瑣碎的生活,都是華麗的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