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69歲影評

69歲影評

發布時間: 2021-02-14 11:31:15

『壹』 求《東京審判》觀後感1000字左右~~!!!急啊~~!!

《東京審判》觀後感
不見了往日的城市的喧嘩、沒有了爾虞我詐,我懷著悲壯的心情看完了《東京審判》本部電影梅汝傲法官出色的表現令在場的每一個同學贊嘆不已。其中的幾個場景令我記憶由心。
「啪」的一聲,梅法官毅然地發一個裝滿水的玻璃杯砸在地上,水花濺了一地,破碎的玻璃片分散在四周的角落裡,永遠也無法重合,這個舉動震撼了在場的各國法官、也震驚了我們每一個觀眾,他用自己的決心表達了為中國人民討回公道、非將戰犯置於死地的決心。試問今天,有多少人有這種勇氣,智慧敢於和強大的外國勢力抗衡。
各國的出場順序本無關緊要,梅法官竟為此爭論不休,甚至以辭去法官職務為代價,最終使外國法官妥協。試問今天,已經有多少人能在國際場合為了這種所謂的「小事」和別人發生沖突,敢於站出來,闡述自己的觀點。
曾智偉飾演的日本兵也很使我感動。國家正處兵荒馬亂之際——長島原子彈事件剛使日本人民損失慘重,國家首領又被送上軍事法庭。每一個日本青年都對外國勢力充滿了無限憎恨,而他,得知事情的原委後已下跪、切腹、甚至大罵日本軍國主義,殺死自己的兄弟,與另一個日本青年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種明辨是非的精神在當今的社會中幾乎銷聲匿跡。
有這么一個場景特別震撼人心:在一個小酒館,當美麗的老闆娘輕輕哼著日本民歌,帶著對戰後的憧憬,帶著對生活的熱愛,帶著她天性中的純良翩然起舞時,一顆不知從何而來的子彈射穿了她的身體,她於是那樣倒下去,燦爛的笑容還未來得及綻放便萎謝了,春花在戰爭所帶來的陰郁中隨風飄零,她那樣倒下去了,滿地的鮮血,她的眼中還有不甘,還有迷惑。這些,真實而客觀,戰爭不僅害了中國人,同樣也對他們的本國人民造成了莫大的傷害。所以這一場審判就更為重要。要向那些罪人們討回血債的不僅是中國人,他們更應該向自己的國人有一個交代。在這場審判中,我們不僅要懲罰戰犯,我們更應藉此敲響警鍾,要遠離戰爭,珍視和平。
看了電影《東京審判》,好像給我們喝了一杯烈酒,燃燒起我們的愛國之心,又像給我們打了一針清醒劑,促使我們對法西斯陰魂永遠保持清醒頭腦。我想,凡是看過這部影片的觀眾,對於日本軍國主義的罪惡行徑有了更直觀和更清楚的了解,也更能體會今天的來之不易。這直撼人心的教育作用是深厚的,特別是沒有經歷過這段歷史的青少年們。
愛國主義在各類教科書、媒體上已無數次反問,共鳴。什麼是真正的愛國主義,我很迷茫。記得小學去春遊,同學看到路邊一群說著似乎是日本話的孩子破口大罵,又記得在網上看到無數侮辱日本的帖子,感覺很悲哀。試問,這就是愛國主義精神嗎?我們身處和平年代的孩子,從未親生體驗過被別國人侮辱、殘害的悲痛,上一代的是是非非似乎已離我們很遙遠。而今,我們懷著悲憤的心情去指責外國那些對過去發生的事同樣很迷茫的新生代,倘若我們是他們,會怎麼想呢?怨怨相報何時了,上代的恩怨需要有一個了結,但決不是新生代的我們,我們不應生活在滲透仇恨的時代,我們應以健康向上的面貌來迎接每一天,這是國家所期望的。
相信看完這部影片,很多觀眾會重燃愛國之情,也相信很多觀眾也增加對日本人民的仇恨,但我的直覺告訴我這決不是影片所期望的結果。
愛國主義絕對不是無盡的仇恨,對他國的鄙視,而是要我們學習影片中梅汝傲法官在和外國勢力交接中不卑不亢,堅決維護國家尊嚴,在關鍵時刻站起來,大喝一聲:「我不是鬥士,我是法官,中國的法官!」

『貳』 《死亡實驗》觀後感

無論怎樣實驗,得出的結果都一樣:人總是邪惡的。

片子取自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結果似乎更加殘酷了一些,至少在各種介紹中,還沒有出現兩死三傷的慘劇。

實驗
實驗內容:找20個精神行為一切正常的平凡人,12個扮演囚犯,8個扮演獄卒,過14天真實的監獄生活。獄卒承擔著維護秩序和保證囚犯完成義務的職責。囚犯需要遵守獄卒命令,規則包括按時睡覺、不許剩飯。所有人不得使用暴力

實驗結果:在一天之後,所有人就基本進入狀態。當獄卒嚴厲地實施了第一次懲罰措施之後,囚犯就開始遵守規矩。當然,仍有「害群之馬」不依不撓,並且一再導致獄卒行為程度加劇。

其間,有兩名囚犯不堪重負,提前退出實驗。有一名獄卒,因為不願參與到其他獄卒的各種行為中,而被其他獄卒貶為囚犯。

6天之後,由於實驗受到了過多的非議,以及實驗過程中出現了過多不可預計的過激狀況,原計劃14天的實驗被迫中止。

It's not a game.
所有人都以為是一場游戲。人們抱著刺激、經歷新生活的心情走近科學大樓地下室的模擬監獄,說笑、對著監視器做鬼臉、唱歌、講黃段子。人群中,只有上校知道,這根本不是一場游戲。

讓一個人放棄游戲人生的態度認真起來,很簡單。實驗中,只用4000馬克。所有人都想安安心心完成實驗,拿錢走人。所以獄警開始履行職責,而囚犯,就可以光著身子讓人拿水管沖自己,穿著白色長裙蜷縮在高低床上,聽到「做俯卧撐」的指令就立刻趴下,平時乖乖蹲在監獄里。

It's not game. 對獄卒來說,權力是真實存在的。而暴力之外,折磨人的手段更是千變萬化的。伯瑞斯的爆發恐怕是這種權力給他提供了一個發泄的通道,不難想像,這個人在現實生活中必定是極為失敗的。Criminal Minds的分析,就是他多半是個性無能,沒有妻子,或者妻子很早就離開了他。沒有孩子,卻要聲稱自己是個好父親。他的掩飾,卻改變不了自己失敗的處境,渾身發臭,生活也一團污糟。是的,實驗是假的,但生活的傷痕卻是真是存在的。他也許沒有在尋找報復的機會,但卻到了一次報復的能力。

領頭羊
或者「人之初,性本惡」的表達並不能真實概括這個實驗所暴露的人性。事實是,人之初,都是脆弱懦弱的。我們都像行進於草原上的羊,會默默的跟著走在前面的那隻。獄卒並不都是邪惡的,但他們會看著暴力發生,唯一的思索,是怎樣讓自己開始習慣所面臨的現實。

所以,其實這是個權力與服從的故事,是在無組織情況下,領導者怎樣產生、權威怎樣建立的故事。而關於服從,米爾格拉姆實驗已經很明白的告訴了我們,一個簡單的呵斥,就可以讓60%人的良心退縮。

其實如果77號一直循規蹈矩,後面的一切還會不會發生?實驗者瑞恩教授知道不能缺少77號和瑞恩斯這兩個角色,只有他們不停製造沖突,故事才有發生蛻變的可能性。而導演似乎想通過69號的事例說明,無論是否有人挑釁,在這種絕對控制的環境下,控制者都會不自覺的開始變異,從而為77號辯護。可惜69號那段演的太突兀了。我自始至終沒搞明白起因。

但無論怎樣,大部分獄警一開始,所謀求的也就是一點尊重而已。首先處於地位劣勢的囚犯對自己尷尬的模樣是報以極其蔑視的態度。他們試圖通過不斷開玩笑來緩解自己囚犯的狀態。權威開始於一杯牛奶。規則是,必須要吃完飯。而偏偏82號不能喝牛奶。規則如果這么輕易被改變,獄警就會顏面無存。而事實上,後面77號所做的兩次行為也的確讓預警們極為難堪。

這時,就發生了詞條介紹里所提及的:獄警在平息了一次囚犯的反叛之後,所有人開始真正進入角色。

而實際上,這個角色,不僅僅是,囚犯與獄警兩種角色。還包括:伯瑞斯逐漸成為獄警的領導者,77號是絕對的反叛者。領導起源於應對危機的表現。而伯瑞斯想到了滅火器。

Sinner
伯瑞斯最後猙獰的對77號說:是你先挑起的。他臉上充滿痛苦和些許悔恨,彷彿他一直都不想這樣。他和女醫生之間的一次對話表現了他某種矛盾的心態。當時事態正准備一發不可收拾,女醫生說要結束實驗,這意味著要結束他人生中最爽的一段歲月。他說,不,我只聽瑞恩教授的指示。他不斷給自己強調自己的反常是在完成瑞恩教授的實驗,給自己的罪惡賦予合法性。

這使我們不得不跟著譴責實驗者,如果伯瑞斯是殺人犯,那麼瑞恩不僅給了他子彈和槍,還不住地看著他點頭微笑。這或許就是實驗的罪惡之處,人不能期待扮演上帝的角色,只有上帝才有創造生活情景的權力。

『叄』 求<愛情故事 >的影評

《愛情故事》是70年代美國著名的愛情電影,曾經感動了數以萬計的人,他們帶著紙巾,在擁擠的電影院中,為熒幕上的愛情,感動不已。那些影響在80年代的很多電影作品中仍有體現。《成長的煩惱》中,Maggie每每喜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抱著大卷手紙在電視機前,哭的死去活來。在劇中他們叫他《愛的故事》,電視機中飄出andy的聲音,我想這才是我們流淚的原因,音樂太美妙。
曾經在妹妹的威逼利誘下,去音像店拿了一張《愛情故事》的DVD,以為電影會和音樂一般美妙,後來證明是錯的。電影放了個開頭,我就睡著了,那天我太累了。醒的時候問妹妹好看嗎,她只說了句「失望」。其實這部電影的價值早已隨著70年代的結束而消減,更何況我們本來就出生在另一個年代,有很多東西早已改變。
但奇怪的是,無論時光如何變遷,andy的聲音依舊在大街小巷中感動著來來往往,形形色色的人,他們有時會駐足聆聽,有時小聲哼唱,甚至為它流淚。音樂的魔力超越了時間的界限。
where do i start?
with her first hello,
she gave a meaning to this empty world of mine.
therell never be another love, another time.
she came into my life and made the living fine
我依然記得電影的開頭,那個男孩在潔白而寒冷的冬季緩緩前行,他說:我還能說怎麼說呢?這個女孩熱愛巴赫,熱愛莫扎特,熱愛貝多芬,熱愛BEATLES,熱愛我。他說的時候,我聽見他的哀傷,他的愛情。我喜歡這個開頭,我很高興,女主角出現時我已經熟睡,那個女孩並不美麗,透過明亮的眼鏡是她充滿慾望誘惑的眼睛,直楞楞的,讓人害怕。而她出現時,我已經睡著。
曾經一個好友到我家,指定要看這部電影。我說:andy的聲音為電影做了最好的宣傳。我做好了思想准備,但電影剛開了個頭,女主角一出場,我就又睡著了,那天我更累。所以我始終沒有看完電影,或者說我並不想看它,對於電影,它應該無法帶給我像這首歌一樣的感動。
she fills my heart.
she fills my heart
with very special things.
with angels souls, with wild imaginings.
she fills my soul with so much love.
that anywhere i go,
im never lonely.
with her along, who could be lonely?
i reach for her hand.
its always there.
妹妹聽這首歌的時候幾乎要哭了,她是那種看到什麼都無動於衷的孩子,或許說是不為那些無聊的東西流淚的孩子,但那天我看見她流淚,她哼著andy的旋律,她說這是最感人的愛情故事。
how long does it last?
can love be measured by the hours in a day?
i have no answers now, but this much i can say.
i know ill need her til the stars all burn away
and shell be there.
how long does it last?
can love be measured by the hours in a day?
i have no answers now, but this much i can say.
i know ill need her til the stars all burn away
我終於明白為什麼當時她看電影時那麼失望,電影中的愛情帶著勢利,帶著慾望,而音樂中的愛情出自靈魂深處,你不得不為之動容。
有時候我在想,很多年以後,你是否還會像電影中的男孩一樣,走在寧靜的路上,對著潔凈的雪地,想起我,想起這個喜歡哭鬧,喜歡莫扎特,喜歡舒曼,喜歡BEATLES,喜歡COHEN,喜歡你的女孩。她會在寂寞的夜裡,無數次的幻想和你相遇的情節,然後夢醒的時候,只有枕頭的微濕還在證明她的憂傷。
我應該從哪裡開始呢?怎樣去講這個帶著哀傷的愛情故事。它甚至沒有開始,那麼它也就永遠不會結束。我們只是不能相遇的平行線,走在孤單的路上,偶爾做做夢,夢醒的時候,才驚訝發現,我們的夢只是因為音響沒關,而變的異常美麗。音箱中傳出的是,我們的「愛情故事」。

『肆』 歷史正劇觀後感800字以上

《康熙王朝》觀後感

康熙8歲繼位,歲親政,在位61年,享年69歲,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以來,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君主。康熙16歲就除掉了結黨營私、欺凌幼主的輔政大臣鰲拜;20歲即迎戰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然後收復台灣;御駕親剿葛爾丹等等。他不愧是千古聖君,其做人之道,用人之道,治國方略,思想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縱觀康熙一生,有以下四點令我欽佩......
一、雄才偉略。康熙一生完成了他作為聖君的幾大目標,可謂歷史上少有的一代君王。在現實的磨練中他成為了聖君。整個情節展示他豐功偉績的同時,最有價值的是,也展示了他成長的過程。通過除鰲拜過程,他安排自己的卧底給親信巍東亭,開始走向了服從理智而丟棄感情的過程。平吳三桂中,他急於求功的毛病差點讓他退位。經過波折方見成熟。通過孝庄他彼時學會了用人攻心。姚啟聖,李光地,明珠都成為他用人攻心的成就。他用人過程中實際上時非常理性的,理性的令人生畏。康熙與其他君王不同,他辦事不是一件件地辦,而是將所有看為一個整體,做這件事時,便為下一件作鋪墊。
二、良才為用。滿清入關,帶來最大的影響莫過於民族之爭。清朝的君王們總是重滿輕漢,但康熙認為「取天下在於用人才」,他繼位後大膽啟用漢臣。他認為不管漢臣,滿臣,只要是為國效力,鞠躬盡瘁,都是百姓之福,中國之幸。他啟用了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等漢臣。這些漢臣對康熙平三藩、收台灣、剿葛爾丹等都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朝廷內兩位丞相明珠,索額圖的黨爭也在適當的時機處以重拳,毫不手軟,用他的說法是「剜肉療傷」。他獎懲分明,公私分明。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什麼樣的人才適合干什麼樣的工作,他把他們擺在合適的位置。周培公平三番,姚啟聖平台,利用李光地平掉內部黨爭。結局呢,完成任務後,這些人不再適合後面的差使了,也就退出舞台了。
三、勤奮學習。歷史上有記載說康熙在親政之後依舊刻苦讀書。在出外巡查時,康熙坐的龍輦上放滿了書。康熙對自己講學習,對朝政講勤慎。勤奮學習,是他為君之道的一個重要法寶。康熙一有空便看書。他精通漢族傳統文化,對歷史、對儒家、道家、諸子百家,甚至對《易經》、中醫都有深刻的研究。
四、能忍。面對鰲拜,康熙忍,表面處處依靠鰲拜,實際里拉攏大臣、提拔親信,提高自己的能力。面對三藩,康熙忍,在沒有起兵的時候,經常安撫三藩。 面對台灣,康熙忍,大清是鐵騎讓取得的天下,不懂海戰,只好忍受台灣割據一方,而苦練水師和海將,最終一舉成功。面對內蒙葛爾丹,康熙忍,沒有擺平三藩和台灣,康熙無法全身心抗戰葛爾丹,只能用自己的親生女兒送給他做妃子。面對沙俄,康熙忍,待國家經濟實力增強了,才與沙俄開戰,成功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作為皇上,他有太多無奈。「都知道大清是朕的,但朕也是大清的。」「朕首先是個皇帝,其次才是一個父親」。難道他不想將女兒留在身邊?難道他不想保全自己的兒子?難道他不想再陪容妃說個話?可他為了大局只有忍痛割愛。多麼可憐啊,已經不是一個父親,不是一個親人了......
最終的結局一代聖君可謂眾叛親離,孤家寡人。深刻的展示了聖君的另外一面。揭示了一個平凡的真理:我們不必去羨慕別人的光彩,之所以羨慕,很可能是因為你沒有看到他的另外一面......

『伍』 歷史劇觀後感800 急!!

《康熙王朝》觀後感康熙8歲繼位,14歲親政,在位61年,享年69歲,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以來,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君主。康熙16歲就除掉了結黨營私、欺凌幼主的輔政大臣鰲拜;20歲即迎戰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然後收復台灣;御駕親剿葛爾丹等等。他不愧是千古聖君,其做人之道,用人之道,治國方略,思想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縱觀康熙一生,有以下四點令我欽佩...... 一、雄才偉略。康熙一生完成了他作為聖君的幾大目標,可謂歷史上少有的一代君王。在現實的磨練中他成為了聖君。整個情節展示他豐功偉績的同時,最有價值的是,也展示了他成長的過程。通過除鰲拜過程,他安排自己的卧底給親信巍東亭,開始走向了服從理智而丟棄感情的過程。平吳三桂中,他急於求功的毛病差點讓他退位。經過波折方見成熟。通過孝庄他彼時學會了用人攻心。姚啟聖,李光地,明珠都成為他用人攻心的成就。他用人過程中實際上時非常理性的,理性的令人生畏。康熙與其他君王不同,他辦事不是一件件地辦,而是將所有看為一個整體,做這件事時,便為下一件作鋪墊。二、良才為用。滿清入關,帶來最大的影響莫過於民族之爭。清朝的君王們總是重滿輕漢,但康熙認為「取天下在於用人才」,他繼位後大膽啟用漢臣。他認為不管漢臣,滿臣,只要是為國效力,鞠躬盡瘁,都是百姓之福,中國之幸。他啟用了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等漢臣。這些漢臣對康熙平三藩、收台灣、剿葛爾丹等都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朝廷內兩位丞相明珠,索額圖的黨爭也在適當的時機處以重拳,毫不手軟,用他的說法是「剜肉療傷」。他獎懲分明,公私分明。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什麼樣的人才適合干什麼樣的工作,他把他們擺在合適的位置。周培公平三番,姚啟聖平台,利用李光地平掉內部黨爭。結局呢,完成任務後,這些人不再適合後面的差使了,也就退出舞台了。三、勤奮學習。歷史上有記載說康熙在親政之後依舊刻苦讀書。在出外巡查時,康熙坐的龍輦上放滿了書。康熙對自己講學習,對朝政講勤慎。勤奮學習,是他為君之道的一個重要法寶。康熙一有空便看書。他精通漢族傳統文化,對歷史、對儒家、道家、諸子百家,甚至對《易經》、中醫都有深刻的研究。四、能忍。面對鰲拜,康熙忍,表面處處依靠鰲拜,實際里拉攏大臣、提拔親信,提高自己的能力。面對三藩,康熙忍,在沒有起兵的時候,經常安撫三藩。 面對台灣,康熙忍,大清是鐵騎讓取得的天下,不懂海戰,只好忍受台灣割據一方,而苦練水師和海將,最終一舉成功。面對內蒙葛爾丹,康熙忍,沒有擺平三藩和台灣,康熙無法全身心抗戰葛爾丹,只能用自己的親生女兒送給他做妃子。面對沙俄,康熙忍,待國家經濟實力增強了,才與沙俄開戰,成功簽訂了尼布楚條約。作為皇上,他有太多無奈。「都知道大清是朕的,但朕也是大清的。」「朕首先是個皇帝,其次才是一個父親」。難道他不想將女兒留在身邊?難道他不想保全自己的兒子?難道他不想再陪容妃說個話?可他為了大局只有忍痛割愛。多麼可憐啊,已經不是一個父親,不是一個親人了...... 最終的結局一代聖君可謂眾叛親離,孤家寡人。深刻的展示了聖君的另外一面。揭示了一個平凡的真理:我們不必去羨慕別人的光彩,之所以羨慕,很可能是因為你沒有看到他的另外一面......

『陸』 有誰看過死亡實驗(DAS EXPERIMENT)的呀跪求此篇影評~~~~~

無論怎樣實驗,得出的結果都一樣:人總是邪惡的。

片子取自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結果似乎更加殘酷了一些,至少在各種介紹中,還沒有出現兩死三傷的慘劇。

實驗
實驗內容:找20個精神行為一切正常的平凡人,12個扮演囚犯,8個扮演獄卒,過14天真實的監獄生活。獄卒承擔著維護秩序和保證囚犯完成義務的職責。囚犯需要遵守獄卒命令,規則包括按時睡覺、不許剩飯。所有人不得使用暴力

實驗結果:在一天之後,所有人就基本進入狀態。當獄卒嚴厲地實施了第一次懲罰措施之後,囚犯就開始遵守規矩。當然,仍有「害群之馬」不依不撓,並且一再導致獄卒行為程度加劇。

其間,有兩名囚犯不堪重負,提前退出實驗。有一名獄卒,因為不願參與到其他獄卒的各種行為中,而被其他獄卒貶為囚犯。

6天之後,由於實驗受到了過多的非議,以及實驗過程中出現了過多不可預計的過激狀況,原計劃14天的實驗被迫中止。

It's not a game.
所有人都以為是一場游戲。人們抱著刺激、經歷新生活的心情走近科學大樓地下室的模擬監獄,說笑、對著監視器做鬼臉、唱歌、講黃段子。人群中,只有上校知道,這根本不是一場游戲。

讓一個人放棄游戲人生的態度認真起來,很簡單。實驗中,只用4000馬克。所有人都想安安心心完成實驗,拿錢走人。所以獄警開始履行職責,而囚犯,就可以光著身子讓人拿水管沖自己,穿著白色長裙蜷縮在高低床上,聽到「做俯卧撐」的指令就立刻趴下,平時乖乖蹲在監獄里。

It's not game. 對獄卒來說,權力是真實存在的。而暴力之外,折磨人的手段更是千變萬化的。伯瑞斯的爆發恐怕是這種權力給他提供了一個發泄的通道,不難想像,這個人在現實生活中必定是極為失敗的。Criminal Minds的分析,就是他多半是個性無能,沒有妻子,或者妻子很早就離開了他。沒有孩子,卻要聲稱自己是個好父親。他的掩飾,卻改變不了自己失敗的處境,渾身發臭,生活也一團污糟。是的,實驗是假的,但生活的傷痕卻是真是存在的。他也許沒有在尋找報復的機會,但卻到了一次報復的能力。

領頭羊
或者「人之初,性本惡」的表達並不能真實概括這個實驗所暴露的人性。事實是,人之初,都是脆弱懦弱的。我們都像行進於草原上的羊,會默默的跟著走在前面的那隻。獄卒並不都是邪惡的,但他們會看著暴力發生,唯一的思索,是怎樣讓自己開始習慣所面臨的現實。

所以,其實這是個權力與服從的故事,是在無組織情況下,領導者怎樣產生、權威怎樣建立的故事。而關於服從,米爾格拉姆實驗已經很明白的告訴了我們,一個簡單的呵斥,就可以讓60%人的良心退縮。

其實如果77號一直循規蹈矩,後面的一切還會不會發生?實驗者瑞恩教授知道不能缺少77號和瑞恩斯這兩個角色,只有他們不停製造沖突,故事才有發生蛻變的可能性。而導演似乎想通過69號的事例說明,無論是否有人挑釁,在這種絕對控制的環境下,控制者都會不自覺的開始變異,從而為77號辯護。可惜69號那段演的太突兀了。我自始至終沒搞明白起因。

但無論怎樣,大部分獄警一開始,所謀求的也就是一點尊重而已。首先處於地位劣勢的囚犯對自己尷尬的模樣是報以極其蔑視的態度。他們試圖通過不斷開玩笑來緩解自己囚犯的狀態。權威開始於一杯牛奶。規則是,必須要吃完飯。而偏偏82號不能喝牛奶。規則如果這么輕易被改變,獄警就會顏面無存。而事實上,後面77號所做的兩次行為也的確讓預警們極為難堪。

這時,就發生了詞條介紹里所提及的:獄警在平息了一次囚犯的反叛之後,所有人開始真正進入角色。

而實際上,這個角色,不僅僅是,囚犯與獄警兩種角色。還包括:伯瑞斯逐漸成為獄警的領導者,77號是絕對的反叛者。領導起源於應對危機的表現。而伯瑞斯想到了滅火器。

Sinner
伯瑞斯最後猙獰的對77號說:是你先挑起的。他臉上充滿痛苦和些許悔恨,彷彿他一直都不想這樣。他和女醫生之間的一次對話表現了他某種矛盾的心態。當時事態正准備一發不可收拾,女醫生說要結束實驗,這意味著要結束他人生中最爽的一段歲月。他說,不,我只聽瑞恩教授的指示。他不斷給自己強調自己的反常是在完成瑞恩教授的實驗,給自己的罪惡賦予合法性。

這使我們不得不跟著譴責實驗者,如果伯瑞斯是殺人犯,那麼瑞恩不僅給了他子彈和槍,還不住地看著他點頭微笑。這或許就是實驗的罪惡之處,人不能期待扮演上帝的角色,只有上帝才有創造生活情景的權力。

『柒』 袁牧之的演藝經歷

1927年,正在上海上大學的袁牧之,開始參加戲劇的革新運動,成為辛酉劇社的主要演員。他主演了俄國安特列夫的《狗的跳舞》、契訶夫的《萬尼亞舅舅》和日本武者小路篤實的《桃花源》。袁牧之對人物精密的設計和構思以及造型的逼真,都是表現派藝術中的精華。在他創造的眾多角色中,對人物的神態刻畫尤為突出,故有「千面人」的稱譽。
1934年,袁牧之編劇並主演的《桃李劫》,在當時引起很大的反響,成為左翼電影的經典,這也是中國第一部真正的有聲影片。
1935年他自編自導的《都市風光》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音樂喜劇故事片。
1937年,他編導的《馬路天使》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這部由趙丹、周璇主演的影片被認為是中國有聲電影藝術走向成熟的標志。80年代,義大利著名影評家達西拉奇驚嘆說:「《馬路天使》堪稱一個奇跡。它所體現的『新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比義大利在戰後提出的要早得多。
袁牧之14歲時就參加了洪深組織的戲劇協社,為唯一小演員。18歲開始因在一些話劇中的出色表演而受到戲劇界的重視。後入東吳大學,演出《萬尼亞舅舅》等劇。
1930年,他在左翼戲劇運動的影響下,接受了進步思想。1934年,袁牧之加入電通影片公司,拍攝並主演了他的第一部電影《桃李劫》,獲得了進步輿論的一致贊揚。
1930年,袁牧之放棄大學學習,投身於左翼戲劇事業,曾主演洪深編劇的《五奎橋》、蘇聯劇作家特列季亞科夫編劇的《怒吼吧!中國》、田漢編劇的《回春之曲》等劇目。他在實踐中重視藝術總結,著有《牧之隨筆》、《戲劇化裝術》、《兩個角色的戲》和《演劇漫談》等書。1934年8月至1935年4月,曾編輯過《中華日報》的《戲》周刊36期。他主張演員表演時應「脫了自己而變成劇中的角色」。他提倡通過外形技術來摹擬角色精神生活,並嘗試過許多鑽研角色和體現角色的方法,為當時的表演藝術開辟了一條新路。
袁牧之1934年在上海加入電影製片公司。
1935年,繼《桃李劫》之後,袁牧之在影片《風雲兒女》中扮演了主人公--一個由沉淪到覺醒,最後走上抗戰前線的青年--辛白華。同年10月,他又成功地編導了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片《都市風光》。《都》片是一部暴露當時社會不景氣、大都市生活爾虞我詐以及小市民愚昧無知的影片。袁牧之把舞台技巧移到銀幕上來,為中國影壇創造了喜劇片的典型。這部影片是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故事片,也是袁牧之電影執導的處女作。他在片中扮演拉洋片老頭。
1936年,袁牧之轉入明星影片公司,主演了影片《生死同心》。在《生》片中,他一人兼飾兩個角色--愛國青年李濤和柳元傑。他們性格各異,形象鮮明,受到了廣大觀眾的贊賞。
1937年,袁牧之編導的《馬路天使》 ,更是膾炙人口。《馬》片通過對生活在社會底層人們的悲慘命運的真實描繪,深刻地揭露和尖銳地抨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黑暗。袁牧之以新穎、獨特的藝術構思和導演技巧,把悲劇內容和喜劇手法有機和諧地統一起來,使整個影片的風格既明快幽默,又含蓄雋永。
抗日戰爭爆發後,袁牧之積極從事抗日宣傳活動,並與宋之的、陳波兒、崔鬼等組織「上海救亡演劇隊」第一隊,離開上海開赴抗日前線。他還參加著名抗戰話劇《保衛盧溝橋》的演出工作。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袁牧之任話劇《保衛蘆溝橋》導演委員會成員。1938年,在漢口中國電影製片廠主演《八百壯士》。同年8月奔赴延安,在八路軍總政治部直屬的延安電影團負責創作領導工作,編導有大型歷史記錄片《延安與八路軍》。 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赴蘇聯考察、學習。1946年回國,繼續從事電影工作,1978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1938年,該隊來到武漢後,袁牧之主演了影片《八百壯士》中的團長謝晉元。不久,他受周恩來同志委派,參加根據地的電影籌建工作。同年秋,他前往延安,組建了「延安電影團」。在此後的大部分時間里,他曾深入陝甘寧邊區和華北抗日根據地拍攝紀錄片,並編導了解放區第一部大型歷史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 ,編寫了反映革命根據地新生活的舞台劇《延安三部曲》。
1940年,袁牧之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夏,他受黨的委派,赴蘇聯學習、考察。在此期間,他曾與蘇聯著名電影大師愛森斯坦共同拍攝過影片,同時他也曾獨立導演過紀錄影片。
1946年,袁牧之回國後,同夫人陳波兒一起赴東北組建東北電影製片廠,任廠長。生產了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等。
1949年4月北平解放後,他奉命回京,組建全國電影領導機構——中央電影事業管理局,並被任命為局長。第一次全國文代會之後,又被選為中華全國電影藝術工作者協會副主席。
1954年以後,他因病長期離職修養。在病中,他仍堅持創作活動。
1978年6月30日,袁牧之在北京病逝,終年69歲。

『捌』 全部積蓄拿來影評修改

是夢幻般的歲月,而夢幻般的``好象不太達意樣的`我第一感覺是會把夢幻該成內幻夢
``給人種『事不容關己,己不勞心```種字多了吧``

寫東西的文風有點像我``雖然寫的滿好但是`內容不太充實`

`介紹個影評的網站給你``豆豌`http://www.douban.com/

『玖』 袁牧之簡介

袁牧之(1909年月3日-1978年6月30日),原名袁家萊,生於浙江寧波。受新戲劇運動的影響,童年時代的他最喜歡的游戲是學演文明戲,中國人民電影事業最早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13歲到上海,開始在洪深組織的戲劇協社演戲。

袁牧之1909年3月3日出生於浙江寧波,13歲就讀上海澄衷中學。

13歲時,袁牧之便參加了洪深組織的「辛酉劇社」,成為劇社惟一的小演員。由於年齡小,分配的角色戲不重,他在劇社裡什麼都干,還做過領座員。

1978年6月30日,由於中暑導致的高燒,袁牧之不幸與世長辭。當時他剛過完69歲的生日。

(9)69歲影評擴展閱讀:

袁牧之(1909—1978)電影表演藝術家、編導、電影事業家,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他14歲時就參加了洪深組織的戲劇協社,18歲開始因在一些話劇中的出色表演而受到戲劇界的重視。

1930年,他在左翼戲劇運動的影響下,接受了進步思想。1934年,袁牧之加入電通影片公司,拍攝並主演了他的第一部電影《桃李劫》,獲得了進步輿論的一致贊揚。

1935年,繼《桃李劫》之後,袁牧之在影片《風雲兒女》中扮演了主人公——一個由沉淪到覺醒,最後走上抗戰前線的青年——辛白華。同年10月,他又成功地編導了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片《都市風光》。

《都》片是一部暴露當時社會不景氣、大都市生活爾虞我詐以及小市民愚昧無知的影片。袁牧之把舞台技巧移到銀幕上來,為中國影壇創造了喜劇片的典型。這部影片是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故事片,也是袁牧之電影執導的處女作。他在片中扮演拉洋片老頭。

1936年,袁牧之轉入明星影片公司,主演了影片《生死同心》。在《生》片中,他一人兼飾兩個角色——愛國青年李濤和柳元傑。他們性格各異,形象鮮明,受到了廣大觀眾的贊賞。

1937年,袁牧之編導的《馬路天使》,更是膾炙人口。《馬》片通過對生活在社會底層人們的悲慘命運的真實描繪,深刻地揭露和尖銳地抨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黑暗。

袁牧之以新穎、獨特的藝術構思和導演技巧,把悲劇內容和喜劇手法有機和諧地統一起來,使整個影片的風格既明快幽默,又含蓄雋永。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