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城血證觀後感
今天,陪同媽媽走進電影院觀看了期待已久的歷史題材電影《南京!南京!》。這部影片已經上映一周了周圍的朋友都推薦此片,今天看過後,心裡的思想挺復雜的,這不光是一部好的戰爭片而且還是一部讓我們中國人看清沉痛歷史的佳片。同時本片也揭示了一個主題:在人性驅使下的戰爭才更可悲!
看過電影後,電影中有三個情節一直在我腦里縈繞。
一.陸劍雄捂住小豆子眼睛的場景
在劉燁飾演的陸劍雄面臨死亡時他用手捂住了站在身旁的那個小孩子(小豆子)的眼睛,不讓他看見中國人倒下,以及那麼血腥的場面,因為他還是個孩子,最終陸劍雄用自己的身體擋在了小豆子的身上,在經歷了這么慘烈的戰爭中,而這個孩子最終也頑強的倖存了下來,在電影最後的一幕,小豆子露出了笑容,笑得十分燦爛,這也正是那些為了自己的國家,為了和平而犧牲的烈士們的夙願,因為他是未來的希望。
二.慰安婦的場景
因為本劇是反映南京大屠殺的所以在劇中出現慰安婦的場景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我在網上查閱,在此片剛上映時對這件事也出現了許多褒貶不一的聲音。記得電影中有一幕日本人要100名中國女人去當慰安婦來換取難民們的安全,江一燕飾演的小江第一個把手舉了起來,在她被抓走時有一個回頭的場景,這個畫面被許多電影人成為電影最美的瞬間。妓女小江剛出現在影片中時是以一副「商女不知亡國恨」的樣子,然而最終還是為了國家而犧牲了,雖然她是渺小的,但她的事跡卻留在了每個人的心裡。
三.角川自殺的場景——還原人性
角川的自殺是我看這部影片也么也沒預想到的,這個角色也是這部影片的主線,雖然日本人戰領了南京城,身為日本人的他也晉升為軍官,但他還是過不了他自己的良心這一關,角川是個雙手沾滿鮮血的罪人,他和他的日本軍隊來到中國殺害了許多無辜的中國人。角川是日本軍人中的邊緣人,他一邊犯罪的同時還一邊掙扎,或者說他在群體中還保持著個體意識,保持著人性的思考。在他臨死時和另一名日本士兵說了句:死有時候比活著更好。對角川來說,死更像是一種解脫,不必在軍國的職責和人性之間掙扎的最好辦法了。
2. 急求《南京!南京!》觀後感 大學生的
看這部電影註定心情會被壓抑到極點,總之我在看完上部後隔了很長時間才看的下部。本來就有話想說,加之有報道說有人批評導演陸川別有居心,有為日本人說話的嫌疑,在此,我想問批評者一句:你到底看懂這部電影了沒,你這樣的批評又是何種居心?
不否認影片具有瑕疵,可是完美的影片並不一定真實。沒錯,在我看到一群愛國之民在屠殺來臨前大喊:「中國不會亡!」時,我也覺得這比較比較勉強。但這部電影的作用不是拿來讓大學導演系的實習生挑毛病的,而是要喚起我們心中的恥辱感和歷史責任感的。
看到片中的女學生被日本兵作踐,我有一種極致的憤怒想要爆發,但在隔了幾天後,我覺得最應該有的感覺是極度的恥辱,作為中國男人的羞愧感,連自己的女人都保護不了!還有那些人群中緩緩舉起的手,那代表著什麼,難道她們不清楚嗎?她們是妓女,不管是古還是今都是為人所不齒的職業,一種徹底的弱者的職業,但她們也有其高尚而聖潔的一面,因為首先她們也是人——矛盾的糾結體,是現實也是偉大的歷史感召逼迫她們做出這樣的選擇,但能做出這個選擇,到底需要多少的勇氣?
回頭來說陸川被批判這事,說導演為日本人說話是純屬造謠的。首先,陸川是一個軍人,軍人的五項指標第一條是什麼?政治合格!這還有什麼要多解釋的么?其次,南京大屠殺,三十萬啊,看著眼前無辜的生命就瞬間消逝,你真偏執的以為日本兵個個都無所謂么?最後,從一個日本軍人的角度來拍這個電影,說明我們可以持寬容的態度對待那些已然醒悟的並做出正確行動的日本軍人,但卻拒絕有人推卸歷史責任。倘若如此,那麼他們即使站著也比別人跪著更加低微和可鄙!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重要的不是電影的細節,而是我們怎麼看待大屠殺在我們的分量,是不是我們在紀念館的嬉笑,是不是在被人問及時,瞪著無知的眼睛反問,死那麼多人啊!同時理性的看待日本這個國家,我們痛恨他們的軍國主義,但是同時要看到他們民族愛學習的優點。而且只有真正的強者,才會懂得何所謂寬容,何所謂懦弱!
PS:這篇觀後感是我當時看完《南京南京》寫的日記,但因為現在需要網路文庫資料,所以迫於無奈再拿出來獻丑,以求交換網路財富,實話就是悲劇,不過能幫到樓主的話,我也將會降低我的羞愧感~
3. 革命電影觀後感作文400字
亮劍
歷史證明,英雄往往以集體的形式出現。二戰時期蘇聯一個飛行縱隊涌現出20名王牌飛行員。無獨有偶,蘇軍某部飛蛇大隊涌現了21名特級戰斗英雄。究其原因,他們都具有同樣的性格和氣質,承傳同樣的優秀傳統,凝聚無畏的戰斗意志。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他們都敢於亮劍,哪怕是剩下最後一個人,也要堅持到最後一秒。一個優秀的集體,應該具有培養英才的土壤。大到這個團隊的整體,小到團隊的每個成員都有一種豪氣當頭,勢不可擋的爆發力和強大的凝聚力,從而鑄就成這個團體亘古不變的靈魂。亮劍精神講的團結的力量。
亮劍是一種團結。歷史證明,英雄往往以集體的形式出現。二戰時期蘇聯一個飛行縱隊涌現出20名王牌飛行員。無獨有偶,蘇軍某部飛蛇大隊涌現了21名特級戰斗英雄。究其原因,他們都具有同樣的性格和氣質,承傳同樣的優秀傳統,凝聚無畏的戰斗意志。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他們都敢於亮劍,哪怕是剩下最後一個人,也要堅持到最後一秒。一個優秀的集體,應該具有培養英才的土壤。大到這個團隊的整體,小到團隊的每個成員都有一種豪氣當頭,勢不可擋的爆發力和強大的凝聚力,從而鑄就成這個團體亘古不變的靈魂。亮劍精神講的團結的力量。
亮劍是一種氣魄。一個有魄力的果敢領導者,才能帶領團體無懼無畏,勇往直前。魄力是面對困境是的果斷抉擇,是永不言敗的信心,是鍥而不舍的執著。魄力讓敵人望而生畏,讓隊友充滿信心。具有這種魄力的人,
才是真正的戰士,真正的軍人,真正的領導者,是國家、民族、團隊真正的不屈的脊樑!亮劍精神講的就是驚天駭地的氣魄。
4. 弘揚民族精神,樹立遠大理想比賽演講稿急求如題 謝謝了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出台充分說明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高度重視,為我們做好學生思想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指導作用。《若干意見》中指出:學校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學校必須按照黨的教育方針,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同年四月,國家教委頒布的《在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中強調指出「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盪,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實行『西化』、『分化』和爭奪下一代的圖謀,面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面對日益開放的環境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要求,在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不斷增強廣大青少年對民族優秀文化的認同和自信,振奮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是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我們要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思想道德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中小學教育的全過程」。 經過認真深入的學習,我們領會到:愛國主義教育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核心,也是加強和改進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良好抓手。學校研究決定利用北京市周邊教育資源。把在學生中開展系列愛國主義主題教育活動,弘揚民族精神作為提高德育實效性的一個落腳點。 根據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學生為主體,重在實踐的原則---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通過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體驗、感悟、認同民族精神。為進一步提高我校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學校政教處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從2002年以來我們在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級分別開展了系列愛國主義主題教育道德實踐活動。每年的4月份初二年級開展《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努力學習,振興中華》參觀圓明園遺址公園的主題教育活動;5月份在高一年級結合紀念「五四」青年節開展《繼承先烈遺志,樹立遠大理想》祭掃李大釗烈士陵園的主題教育活動,6月份結合慶祝黨的生日,在初一年級開展《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參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主題教育活動,在高二年級開展《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建設新北京》到南口社會實踐基地開展社會調查活動。 幾年來,在全校各個部門積極配合和各年級老師和同學的共同參與下,各項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下面就一些具體做法做一簡單總結,和廣大教育者共勉。 一.精心策劃,提前安排,認真實踐 每學年的第二學期正值春暖花開季節,也是我們開展系列愛國主義教育道德實踐的良好時機,每年的活動都要在前年活動的基礎上精心策劃,提前計劃安排,力求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1.在制定學校學期計劃中,把系列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列入整體計劃中,讓每位學校幹部、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做到心中有數,工作有目標,使這項教育活動成為學校整體教育活動的一部分,人人都關注,人人都參與。 2.在開學初的班主任會上,政教處專門強調各年級的系列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時間和有關注意事項,引起班主任和年級組長的重視。 3.在每項活動開展的前半個月,政教處與年級組協商後,制定並印發書面的活動計劃,把每項活動的時間、地點、活動內容如啟動大會、觀看愛國主義影片、板報評比、主題演講、實地參觀等時間都比較准確的通知班級,讓每個班主任老師和年級組長能夠提前安排,做到教育教學協調發展,互相配合認真實踐 二.周密組織,營造氛圍,升華思想 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要想讓現代中學生真正體會到中華民族的歷史和優良傳統,中華民族創造的燦爛文化對人類發展的貢獻,革命志士仁人捨生取義的大無畏精神,我們必須採取形式多樣,生動鮮活的教育形式,創造濃厚的教育氛圍,讓學生處在其中,去體驗、感悟、認同民族精神,思想得到升華,進而弘揚民族精神。 1.每個年級的系列主題教育活動我們基本在一個月之內完成(利用課余時間),活動時間安排緊湊,活動形式多種多樣,有學生集體參與(啟動大會、收看影片、收聽演講),有學生個人參與(寫觀後感、查找歷史資料、答知識問卷,參加主題演講),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召開庄嚴的教育啟動大會,收看愛國主義影片(初一《屠城血證》,初二《火燒圓明園》,高一《李大釗烈士紀念館》簡介)、寫觀後感、介紹歷史背景知識,舉辦專題板報評比、開展主題演講比賽(每個班選派1—2名同學參加年級演講比賽)、抗戰歌曲歌詠比賽(初一年級)、歷史知識答卷、實地參觀、寫活動總結,提高思想認識等系列活動。 2.從系列活動的開始,隨著行為的參與,濃厚教育氛圍的營造,學生的思想在悄悄的發生變化,比如當初二學生在看到電影《火燒圓明園》中清朝的士兵面對洋人的洋槍、洋炮不怕犧牲,一次次的倒下,一次次的沖鋒時,開始有些學生笑了,但很快他們就體會到了,這種不屈不撓的行為就是中華民族不怕死的精神的體現,這種教育的效果是刻骨銘心的,學生一輩子也不會忘記。再比如我們在初二舉行的《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努力學習,振興中華》主題教育活動,有了在學校系列活動的開展,我們帶領學生到圓明園的大水法前,再次聆聽學生慷慨激昂的演講時,學生們就更能感受圓明園的毀滅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恥辱,振興中華的願望會從每一個學生心底中燃起。因此,系列活動中的每個活動我們都在認真地組織,積極的營造教育氛圍,讓每一個學生廣泛參與其中,在感受和體驗中使學生心靈得到震撼,思想得到升華。 三.全員德育是系列教育活動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 每年的系列愛國主義教育道德實踐活動開展的認真、有序,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主要的原因是我校有一個良好的全員德育氛圍,具體有如下特點: 1.主題教育活動是全校各部門的共同參與,形成了全員參與的德育氛圍。比如在歷史教研組的配合下,歷史老師分別在初一年級、初二年級啟動大會上結合教育主題給學生進行了有關歷史知識的講解,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電教組全體老師積極主動配合播放錄像、拍攝記錄活動過程,總是有求必應。總務處有關老師積極配合提供活動場地和有關設備,懸掛橫幅和出車運送活動工具。這一切都為我們每一次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有利的保證。 2.主題教育活動不僅僅是班主任老師和年級組長參與,而且是全年級老師共同參與。學生在撰寫演講稿的過程中,請語文、政治、歷史等課任老師進行修改指導,提高了演講稿的水平,請語文、政治老師、團委幹部參加演講比賽的評委工作。 3.以年級主題教育為主,帶動全校師生接受教育。在各年級主題教育活動結束後,為了把這種教育效果輻射到全校,利用星期一全校升旗集會和每天的課間操後一分鍾愛國主義小論壇的機會,讓優秀的演講選手給全校師生做演講,擴大了教育面,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共享。 4.把初一年級的主題教育活動總結和慶祝黨的生日活動結合起來,能推動全校熱愛祖國、熱愛共產黨的教育。6月底初一年級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主題教育活動接近尾聲,7月1日,利用課間操時間,結合全校召開慶祝黨的生日的機會,總結初一班教育活動,全校師生齊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把紀念活動推向了高潮,花費時間不長,但對學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5.系列活動的開展得到了家長全面肯定和支持。從家長對活動開展的信息反饋意見中可以充分的感受到。 6.系列活動的開展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得到了提高,心靈受到了凈化。 2005屆初二學生尚燦在總結中寫道:「今天的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圓明園的毀滅已成為歷史,我們應該牢記這段歷史,從小努力學習,長大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為把祖國建社得更加繁榮,更加強大,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要用實際行動洗去我們臉上的恥辱,我們堅信『圓明園的遺書』絕不會白寫!」 系列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給學生提供了濃厚的教育氛圍,創造了道德體驗的良好途徑。形式多樣的活動,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辦板報、做演講),傾吐自己感想的機會(寫觀後感)。這些活動已成為每學年固定的道德實踐活動,連續開展,加深了學生對民族精神的理解,增強了愛國主義情感。我們將繼續努力,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更多的內容鮮活、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道德實踐活動,使我校學生在自覺參與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我校會充分利用北京地區的教育資源,讓道德實踐活動系列化,使弘揚民族精神教育長期化,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合格的中學生。
5. 電影《棲霞寺》觀後感
病句:看了《屠城血證》這部影片,更激起了對日本略者的仇恨病因:成分殘缺改為:看了《屠城血證》這部影片,更激起了我們對日本略者的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