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影評
[上海科技館之電影觀後感](一)到了上海科技館,就不得不說一下這里的電影了,上海科技館之電影觀後感。這里有四維的電影--《燈塔魅影》,有三維的電影--《大峽谷歷險記》,還有震撼人心的二維電影--《宇宙大碰撞》。(二)先說《宇宙大碰撞》吧!小到亞原子微粒,大到漫無邊際的星系,宇宙中碰撞無處不在。碰撞產生了能量,創造了世界,碰撞也終結了恐龍時代,誕生了新的生命,孕育了新的天體,我們習以為常的很多現象來源於碰撞:幽冷剔透的月球,熱烈炫目的陽光,循環更替的四季,周而復始的潮汐…或許,在數十年、數百年、數千年乃至數萬年後,地球就有可能與一個小行星相撞!(三)接下來就是四維電影--《燈塔魅影》了!所謂四維,就是我們常說的4D。4D也就是在3D的基礎上加上一個場景。場景,如果在海邊,那就需要讓觀眾體驗到海風的滋味;如果在下雨,那就要潑下一盆水。好了,話不多說,我給你們介紹一下這部電影的劇情。凡雷格船長夫婦在一次海難中不幸遇難,他們的孩子受困燈塔多年,成為"鬼小孩"。船長夫婦駕駛著"幽靈白帆船"苦苦尋求他們的孩子,"鬼小孩"兄妹則每天期盼著父母重返燈塔。由於燈塔的導航燈因故障而熄滅,一家人始終不能相聚。百年來,當地人屢屢目睹"鬧鬼"事件,卻無人知曉凡雷格船長一家的悲情。在海邊度假的艾絲莉和麥克姐弟倆,聽了傑克船長講述的古老燈塔的幽靈傳奇之後,非常好奇,一段姐弟兄妹的奇異歷險開始了…"鬼小孩"兄妹多年來獨自相守,孤寂可憐,十分渴望獲得艾絲莉和麥克的友情,觀後感《上海科技館之電影觀後感》。當得知"鬼小孩"兄妹的苦痛後,艾絲莉姐弟充滿了同情,決定幫助"鬼小孩"一家團聚。他們憑借智慧和愛心,克服重重困難,成功點亮了導航燈,終於使百年來一起嘗試靠岸的"幽靈"找到了他們的"孩子"。為了感謝這段的"人鬼情誼",凡雷格格船長夫婦向艾絲莉姐弟和起來援助的傑克船長透露了寶藏船的秘密…看了這部電影,我想起了我們的校園生活,那也是一段萬年不衰的友誼!與董栩妍、杜艷如她們"拍電影",與周子淇爆笑的"吳銘走校園"…還有與狄心怡的"拜姐妹"。真是說也說不完!(四)對了,現在快要開始播放《大峽谷歷險記》了!順便提一下,播放《大峽谷歷險記》的影院是巨幕影院,它的屏幕足有一個籃球場那麼大!哦,離播放《大峽谷歷險記》只有1分鍾了,886!拜拜!鄭旻知()〔上海科技館之電影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2. 上海影評人獎的介紹
上海影評人獎又稱上海影評人協會獎,由上海電影評論學會和上海電影資料館主辦,是我國為數不多的由專業和業余影評人投票評選出推薦年度十佳影片和年度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的獎項。該獎創建於1991年,迄今已經有23年的歷史。另外還有一個由全國電影記者評選的鐵象獎!1上海影評人獎由上海電影評論學會和上海電影資料館主辦,是我國為數不多的由專業和業余影評人投票評選出推薦年度十佳影片和年度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的獎項。該獎創建於1991年,迄今已經有23年的歷史。另外還有一個由全國電影記者評選的鐵象獎!2015年暫停頒獎,在2016年3月25日,第24屆上海影評人獎全新歸來。
3. 《上海東方明珠》觀後感
[《上海東方明珠》觀後感]上海東方明珠一直是我很嚮往的地方,電視里不止一次看到東方明珠聳立在黃浦江畔,《上海東方明珠》觀後感。
暑假,我和爸爸去了著名的國際化大都市上海遊玩,當然上海東方明珠這個我一直嚮往的地方肯定是首選去處。
聽說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高468米,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設計者將十一個大小不一、高低錯落的球體通過三根擎天立柱串聯起來。
遠遠望去,東方明珠高聳入雲,氣勢宏偉。我走近看,簡直一眼望不到頂,電視塔直插雲霄。東方明珠有幾百層,電梯很快,在電梯裡面有些耳鳴。不到三分鍾,我們就到達了塔頂,不愧是世界第二快的電梯啊!
我們首先來到第3個球體,350米的高空。在這里極目遠眺,眼前豁然開朗,上海的景色盡收眼底。高樓大廈,都變得矮小了許多;汽車像螞蟻一樣,在馬路上爬行;蜿蜒的黃浦江,江水連綿起伏,巨輪如梭,令我心曠神怡,觀後感《《上海東方明珠》觀後感》。
接著我們來到了第2個球體,這里有個玻璃做的平台,走在玻璃地面上,好像整個人懸空了,可以俯瞰上海。這里還有很多賣紀念品的小店,裡面的商品琳琅滿目。第1個球體是個大游戲廳,我們在這里玩耍,十分有趣。
夜幕降臨了,東方明珠的燈光照亮了黃浦江兩岸,上海灘光彩奪目,展現出國際化大都市的迷人之夜。
我被眼前的景色陶醉了,東方明珠真是一顆無比絢爛、充滿魅力的璀璨明珠啊!〔《上海東方明珠》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4. 大上海原型人物是哪幾個 – 《大上海影評
內地版《上海灘》中同演許文強的黃曉明加盟,「不過他們兩人演的角色並非『許文強』,故事內容和電視劇《上海灘》也並無關系,講述的是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黑幫家族的恩怨情仇。
發哥和黃曉明主演的《大上海》角色原型的是真實歷史人物上海大亨杜月笙,想想也真是,從電影的時代背景(民國)、洪金寶的體型(黃金榮)、吳鎮宇的軍官造型(張嘯林),這明明就是上海三大亨嗎。發哥和黃曉明都在削梨(杜月笙是賣梨出身),更加印證了這一點。可是不知何故,王晶卻死不承認,說成大器不只是杜月笙。關於杜月笙的生平,大家應該都略知一二,《上海皇帝》對此講述的比較完整,從其賣水果出道一直講到最後病逝。麥家班作品一向生猛寫實,該片也是無所顧忌,國共兩黨全部入鏡,一大半劇情都與政治局勢有關。當然,要將杜月笙的生平講全面,就不得不牽涉到政治。可是今時不同往日,現在王晶等人面對的是內地市場,政治是敏感話題,不知道《大上海》對此會怎麼處理?發哥說「我成大器這輩子有什麼不敢做,就是不敢做漢奸。」,可見是沒有完全避開政治的,那就更難了。因為杜月笙與政治的關系太大了,不做漢奸是有的,但是與國民黨為伍也是有的;資助抗日是有的,但是鎮壓工人運動也是有的(《上海皇帝》里將此段說成是杜被國民黨出賣),如果你只說其一不說其二,只說他愛國不談其他,那就難免有失公允。
5. 上海上海電視劇觀後感
《上海上海》我看了好幾遍了,但從沒想過寫觀後感。唉,給你編幾句
顧業成,憑借上海租界這塊溫床,從一個不起眼的小流氓成為赫赫有名的上海大亨,這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腳踏實地才能有所成就。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人森口邀請他「合作」,他拒絕並離開上海,我們應該學習他中國人的骨氣!
劉恭正,留洋歸來創辦大世界游樂場,成為上海大亨,這告訴我們要積極吸取外來文化,彌補不足。
韓如冰,為了對一個清末老太監的承諾,終身未嫁,並履行諾言(不然就不是明達鵬而是劉達鵬啦),讓我們學習她誠實守信的精神吧!
劉曉男,劉恭正之女,她甘願放棄自己無憂無慮的大小姐的生活,為了抗日戰爭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這怎能不令人為之撼動呢?
開頭和結尾自己寫,把我的插進去,就ok啦!
6. 追夢新時代 上海觀後感
曾經駐足在操場邊上,痴迷地看著籃球在那群玩伴手裡跳躍飛舞,活力四射,我卻不能走近;曾經在月朗星稀的晚上,聽著室友鼾甜的夢語,伴著他們幸福的睡相,我輾轉反側,難以入夢。 我的夢在哪裡?我很迷惘。 父母寄予我太高的期望,他們希望兒子出類拔萃、卓然不群。我也曾有這樣的心志,刻苦學習、心無旁騖;修煉品行,處處用心。可是當我有一天突然發現,我的微小失誤連父母都不寬容,我的身邊沒有一個可以傾訴苦悶的對象時,生活的色彩便在我面前一點一點地消失了。每天一樣的飯菜,每天一樣的課堂,每天走同一條路,每天都是灰色的心情。一切的一切都是這樣平淡無味,我體會不到生活的樂趣。我是個孤獨的行者! 考試以後,別的同學都如釋重負,狂奔到球場釋放青春的活力,我卻一人獨坐在教室,望著窗外秋意漸濃的景色,不禁悲從中來。成績怎樣不願去想,只感到滿心裡都是惆悵、落寞、凄涼。毫無鬥志、百無聊賴,只好選擇去圖書館尋尋覓覓……一本一本,包容著智慧與思想,知識與真理的巨著呈現在眼前。我漫無目的,一冊一冊地翻閱著,終於一則故事牽住了我的目光:有一次一名新聞記者問大文豪蕭伯納:「蕭伯納先生,請問樂觀者與悲觀者的區別何在?」回答是富有啟發性的:「這很簡單,假如桌上有一瓶只剩下一半的酒,看見這瓶酒的人如果高興地大喊:『太好了!還有一半!』這就是樂觀主義者;反之,如果對著這個瓶子嘆息:『糟糕,只剩下一半了!』那就是悲觀主義者。」故事看完了,我思緒翻騰,我不就是那個悲觀的人嗎?作文 辦完借閱手續,帶著那本書走出圖書館,走在校園的小路上,彷彿身旁伴著無數智者。我微笑著與迎面而過的認識和不認識的老師或同學招呼致意,走到操場的一角,在一塊草地上坐下來。夕陽將余暉慷慨地拋灑在整個校園,在這緋紅的天幕下,眼前是一幕又一幕朝氣蓬勃的畫面。 許多的煩悶在那個傍晚煙消雲散,我理解了父母對我的期盼,也明白了我的夢想和父母的期望不是矛盾沖突的,鬥志又重新在心裡點燃。我不是個孤獨者,我是個追夢人,在追夢的路上,我重新把樂觀裝進行囊,將晚霞織成信心披在肩上。作文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7. 《外灘軼事》影評 《外灘軼事》影評該咋寫
是觀後感?我有原創的,自己寫的,希望對你有用
外灘軼事觀後感
外灘,現在是上海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是來上海觀光的遊客必到之地。外灘又名中山東一路,全長約1.5公里。東臨黃浦江,西面為哥特式、羅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風格各異的大樓,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群」。
外灘,現在是多麼繁華,誰曾想到過他的過去呢?外灘,在過去,原是一片荒蕪的淺灘,沿灘有一條狹窄的泥路,供船夫拉纖時行走。
你肯定會想到,為什麼昔日落後的外灘如今會變得那麼輝煌?那是因為幾代人的努力與奮斗換來了上海的繁榮,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能住在上海,是來之不易的。
《外灘佚事》 講述的是一個長達一百多年精彩的上海外灘故事。外灘從一個泥灘成長為世界上最繁華的商業港口和金融中心,這里發生著人類歷史上最傳奇的財富故事。在這部紀錄電影中講述了五個人在這座城市裡的經歷。他們中有中國海關工作者英國人赫德、出生日本卻長在中國的李香蘭、中國誠實的葉澄衷、最富有傳奇性的杜月笙和當時的影星周璇。在他們身上分別承載著人類共同的夢想,那就是關於金錢、權力的夢想。
19世紀中葉,還是黃浦江一個小艄公的葉澄衷,因為為一個洋人主顧撿回了遺失在船艙里的公文包而受到這位西方生意人的點化最終發展成上海灘第一代首屈一指的民族資本大亨。
李春蘭是最特別的一位,香蘭原名山口淑子,是出生、成長於上海的一代日本名媛。盡管她天生麗質,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最終還是無法逃避漢奸的罪名,讓她掙扎徘徊在中日兩個民族的夾縫中,最終慘淡渡過一生。在《外灘佚事》中,也許她是其中一份子,一個熱愛中國文化反對戰爭的人,但是這樣的思想在那時顯得尤為可貴。
讓我們思考一下,上面所說的大人物不都是一點一點從小人物做起的嗎?比如葉澄衷,他原來只不過是個撐船的,就是因為拾金不昧的美德,使他登上「五金大王」的寶座,生意也越做越大,成為民族商業的巨子。他擁有美德,他成就自我。
人生也不過如此,不要想著今後遠大的目標,讓我們想想那五位傳奇人物,你就會知道你要怎麼樣才能成就自己的未來!
俗話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何況我們現在是,順水行舟,因為時代在變遷,人類在進步,面對歷史,我們要學習那些成功人士,在歷史的環境下,我們去思考一些小人物的生存與成長,站在世俗的視角,看看那些成功的人,體驗他們的心理,看看他們為上海,中國,乃至全世界留下的光輝的一筆,翻閱他們為上海寫下的歷史。
看了這部影片,感觸很深,想想現在的上海世博會,這不就是人類在進步的標志嗎?讓我們學會看待歷史,為自己的人生多一份著想吧!
! ! ! 本 人 原 創 ! ! !
8. 上海影評人獎的歷屆之最
歷屆上海影評人獎獲獎之最 獲獎最多的導演 謝飛 1996年第6屆《黑駿馬》最佳導演獎 2001年第10屆《益西卓瑪》最佳導演獎 馮小寧 1997年第7屆《紅河谷》最佳導演獎 1999年第9屆《黃河絕戀》最佳導演獎 馮小剛2008年第17屆《集結號》最佳導演獎2013年第22屆《一九四二》最佳導演獎獲獎最多的男演員 姜文 2003年第12屆《尋槍》最佳男演員 2011年第20屆《關雲長》最佳男演員 陳坤 2006年第15屆《理發師》最佳男演員 2012年第21屆《錢學森》最佳男演員 獲獎最多的女演員趙薇2010年第19屆《錦衣衛》最佳女演員獎2013年第22屆《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導演新人獎鞏俐2001年第10屆《漂亮媽媽》最佳女演員獎2014年第23屆《歸來》最佳女演員獎
9. 有誰知道我最喜愛的"上海電視"影評人——商羊的博客地址{她從前是萌芽雜志
我也很喜歡商羊的文章,可是她現在還沒有開通博客!
祝你好運 非常感謝你的採納!這對我很重要~
10. 上海100紀錄片影評 適合什麼人群看 謝謝
大型電視紀錄片《科舉》以寬闊的視野、翔實的史料、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現了中國科舉制度的興革存廢,探索至今懸而未決的科舉起源之謎,揭秘王朝如何嫻熟運用科舉手段,實現「牢籠英才、牧馭天下」的政治訴求;解析鮮為人知、聞所未聞的科舉舞弊,聚焦作弊手段與防弊措施的精彩拉鋸。
紀錄片《科舉》還彰顯了一種成熟的制度背後的重重玄機。學而優則仕,是如何締造古代中國完備的官僚政治體系,並形成世界上最為龐大的士大夫階層。而科舉制度盛行千年,又為何在晚清走向了窮途末路。
紀錄片《科舉》共分五集,分別為《隋唐煙雨》、《牧馭天下》、《學優則仕》、《道高一尺》和《窮途末路》,每集片長50分鍾。《科舉》跨越戰國、秦漢、隋唐、宋、明、清等多個朝代,戲劇再現經典歷史場面堪稱大視野!大手筆!大製作!
紀錄片《科舉》觀後感
1、 講故事是一種態度
科舉制度起源於隋唐,罷廢於晚清,歷時1300多年。如再上溯到其它選官制度存在的春秋、秦漢時期,則時間更為久遠,歷史跨度驚人。而史家記載歷史,大多隻喜歡記述結果,留下的是枯燥無味的大事年表。對於現在每天有無數個網路信息和電視頻道可供選擇的觀眾來說,他們當然不會對這些故紙堆感興趣。
確實,我們的觀眾早已過了觀賞溫飽期,他們不會再像信息匱乏時代那樣,如飢似渴、飢不擇食地吸收信息了。今天的觀眾已進入觀賞精細化時代,不僅要求精神食糧富含營養,更要求色香味俱全,換句話說,也就是故事要講得更好。因此,在《科舉》的創作過程中,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戲劇、民間故事甚至坊間傳說,我們都如獲至寶。我們用被史界反復論證、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研究成果,來構築我們的歷史觀,搭建完整的歷史空間,而野史、傳說則作為補充,為歷史空間打開多個另類天窗,以便讓觀眾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歷史。我們相信,無論是寶石還是玻璃,珍珠還是水滴,都可以折射事物,關鍵在於創作者擁有怎樣的世界觀和歷史觀。
舉個例子,《科舉》講述晚清最後一次科舉考試這段歷史的時候,先是借用了一個坊間傳說,繪聲繪色地描述慈禧太後是如何欽點末代狀元的戲劇性過程,接著再由歷史學家來分析坊間傳說的可疑之處,去偽存真,以正視聽。這樣,既避免了以詐化詐,又讓觀眾從中看到獨裁對科舉公平的踐踏以及王朝對當時局勢的失控,感受到清末撲朔混沌的亂世情態,從另一個側面解讀了這段歷史。
在紀錄片創作過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講故事既是一種表達方式,也是我們對待觀眾的真誠態度。而讓我們學會用故事片的表達方式去拍攝紀錄片,這是上天對我們的豐厚賜予!
2、 再現歷史經典場面
要拍攝一部歷史跨度超過千年的紀錄片,資料奇缺是個難以逾越的障礙。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除了晚清因西方照相術的發明尚有斑駁信息殘存於影像之中,其它朝代無論是紙質資料還是建築實體,或因江山易幟,毀於戰火,或因歲月風化,無跡可尋。那麼,如何重現漫長的科舉歷史呢?難道我們只能將鏡頭對准那些被歷史瓦礫層層覆蓋的殘跡遺存,作空泛的歷史回望嗎?
情景再現無疑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比較好的方案之一,從《北方的納努克》到《智人》,再到《凱撒大帝》,紀錄片的探索者和實踐者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舉個例子,關於科舉起源於什麼朝代,至今說法不一。其中一說是科舉起源於漢代的一次日蝕,漢文帝目睹日蝕,驚駭不已,以為是上天譴責帝王無能,於是慌忙下《求賢詔》,讓天下有識之士參加宮廷考試,勝出者封官,幫助帝王治理國家。另有一說是科舉始於隋煬帝偶然的心血來潮,稱隋煬帝為了奪取帝位,長期壓抑性情,故作不好聲伎,以此騙取父親的信任。而一旦即位,本性還原,不僅東征西狩,還設立「進士科」,舉辦全國性的詩歌達人賽,聲色犬馬,窮奢極侈。
如此富有戲劇性的歷史細節,《科舉》又怎能舍棄呢?有一組數據似乎可以說明問題,紀錄片《科舉》共搭建古代場景84個,租用和製作陳設道具一萬余件,動用演員1500餘人次,共拍攝117場情景再現,將經典歷史場面一一再現出來。
當然,我們的情景再現是有態度的,那就是在講述故事的同時,告訴觀眾,哪些屬於坊間傳說,哪些是當前史界比較認同的說法。
3、 透過「歷史的夾角」
紀錄片《科舉》大約有三分之二篇幅是運用情景再現的方式來表達的。為了傳遞一種沉靜的力量,我們沒有使用目前比較流行的大幅度的、花哨的運動鏡頭,而是運用一些樸素的鏡頭語言,以一種安靜的、凝望的方式去表現歷史。但這么做的風險是,因為你不使用流行語匯,別人就很可能認為你不會使用這些語言。當然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把故事講得更好。
《科舉》約有八千多個分鏡頭,我要求攝影師和美術師每一個鏡頭都帶前景。這是十分苛刻也是極難做到的要求,甚至在眾多中外紀錄片作品中也是比較罕見的。我說服他們這么做的理由是:希望透過「歷史的夾角」去「偷拍」歷史。歷史空間和我們的現實空間是互不交融的兩個空間,我不認為紀錄片創作者可以肆意闖入歷史空間,驚擾歷史老人的沉睡。我更願意站在層層時間年輪之外,透過「歷史的夾角」去「偷拍」歷史。而前景,就是構成「夾角」的原素。
舉個例子,我們在再現「杯酒釋兵權」的歷史場面時,美術師在四周燃起熊熊爐火,而攝影師則透過爐火去拍攝宋太祖利誘威逼武將們放棄兵權。所有的鏡頭都是透過火光拍攝完成的,這一方面讓酒宴透露出強烈的殺機,另一方面也營造了「隔岸觀火」的效果,讓觀眾可以更冷靜更理性地觀察宋朝初年詭譎莫測的政治風雲。
為什麼斑駁的青銅器躺在博物館里會美輪美奐?因為幽暗的光線,安靜的姿態,以及由防盜玻璃隔出的觀賞距離,這就是「夾角」效應。只有透過「夾角」,鏡頭里的人和景才會更深邃,更神秘,更有質感。
運用情景再現手段拍攝的紀錄片,很容易被人詬病,說拍得像電視劇。確實,不少紀錄片的情景再現實在拍得太直白、太沒有神秘感。幸運的是,從《刺客令》到《北洋軍閥》,從《秘境尋蹤》到《心靈捕手》,再從《大辛亥》到《科舉》,我們團隊拍攝的紀錄片雖然大量運用了情景再現手段,卻很少被指責說拍得像電視劇,原因可能就在於我們找到了「歷史的夾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