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的豆瓣影評
⑴ 肖申克的救贖的影評(從法律的角度)
越獄的電影故事很多,且大多情節曲折,很吊人胃口,與之相反,《肖申克的救贖》卻在平緩的情節和低沉的旁白中,精彩的詮釋了一個道理,即對生的嚮往是忍受苦難的重要精神支柱,主人公杜福雷始終信仰法律,並且成功的運用了法律武器,懲罰了那可惡的典獄長諾頓。人們可以從不同角度對該片進行解讀,我選擇從法律的角度進行解讀,因為可以發現很多令人深思的問題。
從程序法的角度來看,杜福雷這個年輕有為的銀行副總裁謀殺妻子的罪名是完全成立的,因為,案發現場留下的證據完全可以認定他就是兇手,所以,當他被送進肖申克監獄時,不像別人那麼恐慌,哭鬧,他冷靜的接受了這一切,從他後面對獄友海德瑞的表述來看,一方面是出於對妻子死亡的一種懺悔,因為妻子的出軌他自己也有一定的原因,他想尋求一種靈魂的救贖;而另一方面,他深知法律的冰冷與無情,在沒有足夠證據的情況下,他無力改變終身監禁這殘酷的現實。顯然,這與我國的佘祥林悲劇存在本質的區別,因為佘案的錯誤在於程序違法,一旦程序違法,皮之不存毛將覆焉?只有保證程序正義才有可能實現實體正義,當然,後者不是前者的必然結果,可法律就是如此,立法者在設立法律時主要是將其作為裁判規范而不是行為規范來考慮的。這一如辛普森殺妻案一樣,法官能做的就是嚴格遵守法律,證據不足就只能疑罪從無,由於世間事物的復雜性,不排除冤枉或者放縱,但,這就是法律。
當新來的獄友無意中說出杜福雷妻子的兇手另有其人時,杜福雷充滿了希望,實際上,這是杜福雷信仰法律的結果,在他的心目中,法律依然能給他帶來正義,認為這可以讓自己重新翻盤,實現自由。但自私的典獄長諾頓為了一己自私使哈德利卻指將關鍵證人槍殺了,以此永遠控制杜福雷為其洗黑錢,典獄長的權力殘忍地掐滅了杜福雷嚮往自由的火花。在強暴的權力面前再談什麼權利和自由,卻顯得多麼不合時宜。其實杜福雷殺死諾頓的機會很多,他完全可以將其殺死,但他卻沒有選擇這么做,他清楚的知道由此將付出的代價,而是理性的選擇了收集證據,寄希望法律公正的裁判,這看是平淡的舉動,卻表現出人類的進步之處,與野蠻社會相比,沒有將報復交給私權而是理性的交給公權,由國家來裁判。
監獄,作為人類發泄的場所,充斥著罪惡與黑暗。新來的杜福雷經常遭到同性戀犯人侵犯的性侵犯,甚至被暴打,杜福雷一如既往的沉默,然而始終沒有屈服,他求生的希望如監獄高牆之上的探照燈始終明亮,他夢想著外面自由的生活。這與海德瑞以及年邁的布魯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布魯斯被告知假釋出獄,卻想以傷害獄友的方式繼續留在監獄,因為他們已經完成被制度化了,即使布魯斯最後出獄了,也努力著嘗試融入社會,但他無法適應,最終選擇的自殺。這也是被某些刑法學家所詬病的封閉式的監禁制度,使犯人完全與社會隔離,造成了很大的社會問題。將犯人繩之以法實現特殊預防之後,怎樣使犯人能真正融入社會是個極其重要卻又經常被忽視的問題,在西方國家,假釋後的犯人經常想法設法違法假釋條例又被送進監獄,因為在這里吃喝不愁;而在中國,釋放後的犯人卻成了第二次犯罪的重要群體,而且,監獄的交叉感染使這些人具備了更強的犯罪能力,獄友之間的特殊感情使他們的人際關系更為復雜,種種跡象表明,對犯罪人的改造,現實與理想還相差很遠。因此,怎樣在特殊預防的實現與犯罪人的合理改造並對社會有用之間找到合理的平衡,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⑵ 肖申克的救贖的影評盡量簡單 別太深奧
我聽到太多的同志講到片中的「拯救」和「希望」,但是聽到更多的朋友對主人公的手段津津樂道。
故事的第一主題其實是「這個世界終究是少數精英的世界」。就像片中那句膾炙人口的台詞:Some birds aren't meant to be caged, that's all.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 (有的鳥是不會被關住的,因為它們的羽毛太美麗了!)。
它太刻意地描繪了一個逆境中的精英分子。從廣義上講,人生來就不自由,每個人都在試圖獲取更多的自由。作品告訴我們:你有多大的天地就在於你天生是什麼「鳥」,從《肖》仍舊可以看到尼採的超人學說,它和美國式的英雄《超人》在這個層面上是一樣的。我想現在已經沒有必要評判這種立論的高下,只是想說僅僅因為作品的「精神」不具有普世性,它就不可能是一部多麼偉大的作品。
《肖》是一部學習電影的過程中必看的作品,它在技巧的層面接近完美。故事懸念的設計、人物的設置、主要情節的展開、道具的設計、音響的處理、成功的剪輯、流暢的鏡頭語言、包括演員的表演都令觀者滿意。
一個極端條件下的脫逃故事,只可惜作品立意老套,從類型上看,該片看似有所謂文藝片的外殼,其實是一部地道的娛樂片。雖然在劇作等諸多技巧層面上用盡心思,仍舊因為其「匠」氣十足,這么多年來仍舊不能被列為藝術上的典範。
⑶ 《肖申克的救贖》為什麼豆瓣評分那麼高
因為這部電影讓我們知道,雖然我們沒有身處牢獄,卻如在牢獄般一樣。能不能救贖就看你自己的心了。
這部電影的評分高,因為這部電影不做作,沒有直白的告訴你什麼大道理,只是通過監獄里的人們作為媒介,給我們表達了它的想法。讓我們都明白,我們都是處在牢籠中的人吧。可能正是因為大家都是牢中人,所以,對這部電影的感情比較深厚吧。
⑷ 肖申克的救贖的影評
關於救贖
——「有一種鳥兒是永遠也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
若干年前,我是一個學生。在校園旁邊那破敗的影碟出租屋裡,一部叫做《刺激九五》的電影,讓我久久難以釋懷。如此惡俗的片名,讓人情不自禁地聯想到劣等AV,但細細品味那甘醴般的情節,卻讓人如同飲幹了最後一杯美酒,心懷喜悅,又悵然若失。
多年後,我已經畢業。夜裡,卸下一天的疲憊,半躺在由無數啤酒瓶堆積而成的「床」上,在胸前的筆記本里點開這部電影,熟悉的旋律,再一次緩緩響起。順手啟開一個瓶啤酒,一口口的灌著自己,這時,彷彿手中的啤酒,就是安迪用智慧和勇氣換來的那瓶Tiger。
電影的原名是《The Shawshank Redemption》,也許翻譯成《肖申克的救贖》更為合理,但我卻不得不感謝將其翻譯成《刺激九五》的台灣盜版商,是你們讓中國的普通觀眾能看到一部如此精彩的影片。
Shawshank(肖申克),是一座監獄,台灣碟翻譯成「鯊堡」,看似毫無道理,卻也意味悠長:肖申克監獄,不正是一座 「關著鯊魚的堡壘」嗎。
我始終認為,影片既不像片商標榜的那樣,是部驚悚片,也不像無數專業影評人評論的那樣,是部勵志片。在我心中,它只是一部好電影,一部讓我久久不能忘懷的好電影,僅此而已。
如若問我影片為何打動我,我會毫不憂郁的寫下:希望、自由。
關於希望
至今記得,瑞德與安迪的一段關於希望的對白,並奉為經典。
安迪:你應該繼續吹(指口琴)就不會忘記了。
瑞德:忘記什麼?
安迪:忘記在這世界上,還有這用高牆柵欄圍起來的地方,還有你自己心裡的,他們拿不走、碰不到的東西,屬於你自己的東西。
瑞德:你指什麼?
安迪:希望!
瑞德:希望?聽我說一句老朋友,希望是很危險的,它會讓你發瘋,在這種地方,千萬不要有這種念頭。
顯然,瑞德已經認同了典獄長的話:把信仰交給上帝,把身體交給我。
但是,安迪卻答之以一個淡定的微笑。
無論是什麼,都關不住希望,一切皆因希望起,世間無數的拼搏、付出,以及百折不回,就正是為了內心的希望嗎?有了希望,肖申克監獄不過形同虛設,有了希望,一把小小的錘子便可以救贖生命、救贖自由,甚至救贖鯊堡(肖申克監獄)。有了希望,安迪便可在無盡的等待與提心吊膽中盡情享受每一個小小的樂趣,並將這樂趣傳播開來,將希望播種在每個人心裡。希望是關不住的,鎖不牢的,是有翅膀的鳥,是流動的空氣,是息息尚存的呼吸,是永遠無法遏制的,是任何黑暗都無法染指的。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有了希望就一切皆有可能。
瑞德心中早已沒有了希望,那圖書館管理員老布,居然會對希望充滿恐懼,而安迪卻始終心懷希望,那怕 「用這樣的小錘挖洞,至少需要600年。」安迪最能打動人心的品質,恰恰是這種看似對眼前現實平和接受,而心中希望卻永不不磨滅的精神。
關於自由
一頭是系在小小鶴嘴鋤上的自由,這種自由的追求要面對頻繁的查房和重重的高牆;一頭是監獄里悠然自得地生活,這種生活看起來既不空洞又擁有尊重。安迪毫不憂郁的選擇了前者,那怕風險是那樣的大,哪怕安全僅僅來源於一張麗塔.海華絲的海報(海報後面就是安迪用錘子挖的洞)……
一個人能夠在十九年痛苦的牢獄生活里,不放棄對自由的嚮往,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力量?這其間又要付出多麼大的代價?當凶惡的獄警將安迪推向死亡的邊緣,他仍然面不改色,口若懸河。最後,他第一次在監獄里贏得了自由,雖然這自由,只是在完工的屋頂喝上一口啤酒。
片中,瑞德曾這樣說道:「體制化是這樣一種東西,一開始你排斥它,後來你習慣它,直到最後你離不開它。想想看,我們的身體已經有多大一部分被體制化了? 」
看看老布。重獲自由後,他失去了監獄安穩的生活和周圍犯人的尊重,又遲遲無法融入新的環境,只能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自殺前,他飽含深情的放飛了自己飼養多年的烏鴉,他的自由,也只能在高飛而去的鳥兒身上延續,因為,他已經被鯊堡高度體制化了。甚至瑞德,也若隱若現地走在體制化的邊緣。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安迪,只有他安迪,找到了對抗體制化的辦法,那就是始終不放棄對窗外自由的追求,哪怕這種追求是多麼的危險。為此,他付出了太多。當安迪將監獄喇叭放上《費加羅的婚禮》,安詳的半躺在在廣播室的椅子上,掩目微笑時,他得到了短暫的自由,雖然代價是一周的禁閉,但是,解除禁閉,他又微笑的走了出來。
安迪終於重獲自由,在那個雷雨交加的夜晚。他從污泥中艱難地站了起來,仰頭深深的呼吸——他一定聞到了自由的味道。那一刻,一道閃電劃破天空,籠罩他整整十九年的,那所有的冤屈和壓抑,全然釋放!
「上帝地審判比預料來得快!」這是典獄長辦公室牆上掛的聖經刺綉。他的審判,也來得比預料得快,但那卻不是上帝帶來的,而源自一個越獄犯人的舉報。
關於安迪
安迪既是弱者,又是強者。我們同情弱者,安迪正是弱者,因為他遭人誤解,身處冤獄;我們崇拜強者,安迪又是強者,因為他充滿智慧,且內心堅定無比,他利用智慧和希望,這兩個自己僅有的資源,救贖了自由,也救贖了充滿罪惡的鯊堡。
「要麼忙著去活,要麼趕著去死,人總得做點什麼」,這個人類樸素的真理,被安迪完美的演繹。當失敗和成功的概率對比如此懸殊時,他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冒險。最終,這個白面書生,成為了真正的英雄!
關於救贖
安迪已然完成了自我的救贖。
人群退去,熒幕漸漸暗淡下來,我們不得不重又走進現實生活。面對頤指氣使的老闆,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哭鬧的孩子,變心的情人……我們怎麼來完成自己的救贖?
不需要鶴嘴鋤,也不需要麗塔·海華絲的海報;我們不需要面對暴躁的獄警,不需要面對無休止的查房,更不需要為「三姐妹」吹喇叭。阻礙我們的,只是人性里的懶惰和恐懼。懼怕失敗,懶得去付出努力——不正是這樣嗎?
習慣痛苦,並泰然處之,自欺欺人地過那所謂的幸福生活;抑或在內心始終保持對痛苦的敏感,並在痛苦中掙扎,期待一個全新的開始。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跟「to be or not to be」一樣讓人難以選擇,這個命題與「做一個痛苦的思考者或者做一頭快樂的豬」一樣讓人無從下手。
我們該暗地問問自己:內心深處,我們到底被「制度化」了多少?是否我們在心中早為自己建造了一座「不可能」的高牆,把自己圍在這監牢里,准備無風無雨地老死其中?我們是否在做之前就想好了退路,計算好了成功與失敗的比率,試圖付出最少的代價而得到最多?
若果真如此,那請不要忽略這樣一個事實:在山崖上找個下山的曲徑,比蒙頭向上攀登更難!
我們能做的,只能是,蒙頭向前。
⑸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的影評
在我們自己的現實中,我們註定是自己劇中的主角,而電影給我們一個局外人的機會,所以我們經常喜歡以一個局外人角色從影片中尋找自己、審視自己,總喜歡從電影中尋找生活、審視現實。這一次我看到最多的是體制下的自由和永不熄滅的希望、壓抑下的友誼以及善惡的歸宿。
片中瑞德關於監獄高牆的一番話語發人深省:「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的,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監獄就是如此的將一個人徹底改造,獄中計算時間的單位不是日月年,而是以十年為一個計量單位。當看到忽然間歲月已逝,生命的旅程只能以時間為刻度的時候,任何人的希望都會消失殆盡。瑞德曾經告誡安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它是精神苦悶的根源。」然而倔強的安迪始終堅信著希望,沒有一刻不在構築著自己的希望,而且他一直試圖用圖書和音樂重新點燃獄友們的希望。
肖申克就如現實社會的一個縮影,那裡有最廣大的「遵紀守法」的市民,有橫行街市的惡霸,有濫用職權的當道者,有巧取豪奪的投機者,當然有潛伏伺機而發的智者。肖申克中生存體制又如當今社會體制,「痛改前非」的人一次次被重新投入黑暗之中,當權者干著骯臟的勾當卻會在公眾面前宣講「拯救之道」,似乎只有當性格沒有稜角,思想失去火花,被「體制化」的人們習慣逆來順受的時候才可以平安生存。影片中當瑞得「因沒有報告而撒不出一滴尿」時,伴我的不是發笑而是顫栗:體制可怕啊!老布在光明到來時因無法承受陽光的照耀而選擇死亡,那一幕,我看到的不是老布懸掛著的身軀,而是個性與思想的死亡。
「制度化」這三個字最大的含義,或許不是真正的體制,而是我們所依賴的生活習慣。平時,我們依靠習慣生活,也在超越著習慣,但最多可以有限度地實現個人的自由,就象安迪一樣拯救了自己,卻也拯救不了集體。瑞德一直在努力「改過自新」,卻又無助習慣性地生活著,最終在最後的每十年一次的假釋審查時,留給我們一段經典的台詞:
「我沒有一天不在後悔,但並非受懲罰才後悔。我回首前塵往事,那個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談談,我試圖講道理,讓他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但是我辦不到,那個少年早就不見了,只剩下我垂老之軀。」
我想瑞德絕不是對審查者說這番說,而是說給我們芸芸眾生。是啊,生在人世間的你我凡人,在不知不覺中,便會在習慣性的生活狀態中耗費掉自己的生命。很多時候,我們會說:如果能夠回到過去,能夠糾正那些走錯的路、做錯的事、說錯的話,該有多好!如此,我們會面對那些愛錯或沒有愛錯的人,會用所有的激情和真誠再博一次。可是,世上沒有如果,我們無法回到過去。
再次經歷了140分鍾聽覺與視覺的洗禮,沒想到這次依然被感動的差點熱淚盈眶,影片中真摯的情感讓我想起來了社會上流行的「四大鐵」,我想鐵窗肯定應該也算「同過窗的」吧!
《肖申克的救贖》無疑是一部勵志的傑作,影片的一切似乎都在表明:日常生活埋葬著所有的希望和夢想,以及對幸福、自由、友誼和愛情的感知能力。面對挫折、艱難、失敗,是消沉還是奮進,是堅持還是棄守,是偃旗息鼓還是勵精圖治,《肖申克的救贖》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
⑹ 《肖申克的救贖》影評 [中英文]
無論是什麼,都關不住希望,一切皆因希望起,世間無數的拼搏、付出,以及百折不回,就正是為了內心的希望嗎?有了希望,肖申克監獄不過形同虛設,有了希望,一把小小的錘子便可以救贖生命、救贖自由,甚至救贖鯊堡(肖申克監獄)。有了希望,安迪便可在無盡的等待與提心吊膽中盡情享受每一個小小的樂趣,並將這樂趣傳播開來,將希望播種在每個人心裡。希望是關不住的,鎖不牢的,是有翅膀的鳥,是流動的空氣,是息息尚存的呼吸,是永遠無法遏制的,是任何黑暗都無法染指的。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有了希望就一切皆有可能。
瑞德心中早已沒有了希望,那圖書館管理員老布,居然會對希望充滿恐懼,而安迪卻始終心懷希望,那怕 「用這樣的小錘挖洞,至少需要600年。」安迪最能打動人心的品質,恰恰是這種看似對眼前現實平和接受,而心中希望卻永不不磨滅的精神。
關於自由
一頭是系在小小鶴嘴鋤上的自由,這種自由的追求要面對頻繁的查房和重重的高牆;一頭是監獄里悠然自得地生活,這種生活看起來既不空洞又擁有尊重。安迪毫不憂郁的選擇了前者,那怕風險是那樣的大,哪怕安全僅僅來源於一張麗塔.海華絲的海報(海報後面就是安迪用錘子挖的洞)……
一個人能夠在十九年痛苦的牢獄生活里,不放棄對自由的嚮往,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力量?這其間又要付出多麼大的代價?當凶惡的獄警將安迪推向死亡的邊緣,他仍然面不改色,口若懸河。最後,他第一次在監獄里贏得了自由,雖然這自由,只是在完工的屋頂喝上一口啤酒。
片中,瑞德曾這樣說道:「體制化是這樣一種東西,一開始你排斥它,後來你習慣它,直到最後你離不開它。想想看,我們的身體已經有多大一部分被體制化了? 」
看看老布。重獲自由後,他失去了監獄安穩的生活和周圍犯人的尊重,又遲遲無法融入新的環境,只能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自殺前,他飽含深情的放飛了自己飼養多年的烏鴉,他的自由,也只能在高飛而去的鳥兒身上延續,因為,他已經被鯊堡高度體制化了。甚至瑞德,也若隱若現地走在體制化的邊緣。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安迪,只有他安迪,找到了對抗體制化的辦法,那就是始終不放棄對窗外自由的追求,哪怕這種追求是多麼的危險。為此,他付出了太多。當安迪將監獄喇叭放上《費加羅的婚禮》,安詳的半躺在在廣播室的椅子上,掩目微笑時,他得到了短暫的自由,雖然代價是一周的禁閉,但是,解除禁閉,他又微笑的走了出來。
安迪終於重獲自由,在那個雷雨交加的夜晚。他從污泥中艱難地站了起來,仰頭深深的呼吸——他一定聞到了自由的味道。那一刻,一道閃電劃破天空,籠罩他整整十九年的,那所有的冤屈和壓抑,全然釋放!
「上帝地審判比預料來得快!」這是典獄長辦公室牆上掛的聖經刺綉。他的審判,也來得比預料得快,但那卻不是上帝帶來的,而源自一個越獄犯人的舉報。
關於安迪
安迪既是弱者,又是強者。我們同情弱者,安迪正是弱者,因為他遭人誤解,身處冤獄;我們崇拜強者,安迪又是強者,因為他充滿智慧,且內心堅定無比,他利用智慧和希望,這兩個自己僅有的資源,救贖了自由,也救贖了充滿罪惡的鯊堡。
「要麼忙著去活,要麼趕著去死,人總得做點什麼」,這個人類樸素的真理,被安迪完美的演繹。當失敗和成功的概率對比如此懸殊時,他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冒險。最終,這個白面書生,成為了真正的英雄!
⑺ 肖申克的救贖 影評
The story may sound simple, but the truth behind the words is remarkable. When I heard the name of the film first time, I considered the Shawshank to be a man』 name, but in fact it is a jail』s name——a hell in the world. Not only for the inhumanity of the jailors——they behaved brutally; but also for the jail gnawed at people』 heart by keeping them waiting and waiting as life passed. It seemed that only those utterly worthless people who gave up everything could survive. That』s where the story happened.
The part impressed me most is when Andy got out of the jail. He extended his arms in front of him in the heavy rain as if he were welcoming the fresh air and the freedom. At that moment, I saw the confidence win the darkness, discharging light dazzling the eyes in the dark blue sky. Under the light, I could feel my recreant heart being shivering as his voice said: 「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That』s why I like this film: it encourages people to fight to preserve the dignity of human beings,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life, and the most importance is to keep hope forever. He once that is born, that is die. Everyone is the same. The only difference is whether busy living or busy dying. The film tells us that even a man can live once, but if he keeps confidence, keeps hope and works his life right, then once is enough. The congfidence is the bird that feels the light when the dawn is still dark, the hope is the chief happiness that this world affords, and the life should be full of the singing of the bird and the happiness hope brings. " What』s that do you think? It』s the trembling of the heart, the singing of the mind, the flying of the soul and the hope to be free.」
⑻ 肖申克的救贖影評,一千字。
一條漫長的自由之路、一次靈魂深處的洗滌、一部不朽的勵志經典,「希望」遵循神的旨意安睡在內頁被挖空的《聖經》里,附著在安迪高大的身軀里,匍匐在500碼的下水道里,最後,那條僅有的骯臟之路把安迪送往美麗的新世界。
這段充滿絕望與沉重的救贖之旅來自臭名遠揚的肖申克監獄、來自驚悚小說大師史蒂芬·金的原著、來自哲理導演達拉邦特的傾力之作。《肖申克的救贖》帶來的是恆久不變的真摯友情、百折不撓的靈魂鑄煉和生生不息的命運之火。
希望不需要熱情,熱情的希望只是靈魂深處一次不經意的沖動。在監獄里,當生命的過程只能以時間為刻度的時候,任何高漲的熱情都只能無可奈何地向失望舉起雙手,宿命地接受命運的安排。
只有內心清澈的人才能看清人生的荒謬,否則,人只有在面對冤枉時委屈和無奈、在面對壓制時憤怒和狂暴、在困境下腐爛,甚或在平常的環境中寂寞和絕望。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才可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在影片中,有人在改變,也有人在習慣。影片中的「肖申克監獄」隱喻著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環境,對於在監獄里呆了50年的老托馬斯來說,改變意味著毀滅;但對於年輕而富於激情的安迪來說,改變則是一種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其實是對自我的一種救贖。斯蒂芬金這位懸疑大師也只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告訴人們,追求自我的人生並非只是一個夢想,只是在於自己怎麼去做。不管結果怎麼樣,這個過程很重要。
在牢獄題材電影中突破了類型片的限制,拍出了同類作品罕見的人情味和溫馨感覺。
該片觸及的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和當下的不可迴避困境。電影的結構比原小說更精當,台詞比原小說更有節奏感,更加有所推敲錘煉、也更有深意,人物形象比原小說更鮮活有力。導演以豐富、機巧的藝術文本,將自由精神高揚在天地之間。
(8)肖申克的救贖的豆瓣影評擴展閱讀:
《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是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
該片改編自斯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該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影片的結局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復仇宣洩。
在IMDB當中被超過160萬以上的會員選為250佳片中第一名。並入選美國電影學會20世紀百大電影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