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id觀後感
⑴ 寫一遍致命ID觀後感
《致命ID》觀感
這部電影真的好費腦細胞,不過好刺激,如果我對人格分裂有很深的認識就好了。
本來我覺得這只是一部關於一起連環謀殺案的電影,但是一個一個嫌疑人卻按著房間號碼的順序一一被殺,犯人逃不出那家汽車旅館,到後來甚至全部屍體消失,漸漸意識到這並不是單純的謀殺案。看到後半部分,更發現這是在進行一名胖子犯人的心理治療,(這是一位犯下六起連環謀殺案的犯人,表面看起來挺正常的,其實患有人格分裂症,「在個體內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特的人格,每一個人格在一特定時間占統治地位。這些人格彼此之間是獨立的、自主的,並作為一個完整的自我而存在」,看得我都有點混亂。)通過葯物,醫生讓胖子犯人的11個人格相互殘殺,最後想剩下善的那個人格,可最後真正剩下的卻是那個小男孩,即胖子犯人的本格,有很陰暗的一面,精神世界裡他殺了改邪歸正的妓女,現實里,他殺了那個醫生。因為對人格分裂的認識不深,所以我上網查找了一些資料,發現能讓我最易理解的對於人格分裂的解釋:「在分裂人格的精神世界裡,人格與人格之間本來是不會相互碰面的,他們都會單獨存在,並且永遠意識不到其他人格的存在。也就是說,所有人都會以為自己是本尊,是一個完整的存在於現實的人格。但是一個人的心理,在同一個時刻,必然只允許一個人格保留,所以,當一個人的人格同時堆積在一個空間的時候,人格與人格間,必然會不自覺或自覺地互相消滅,精神世界也會採取措施消滅掉多餘的人格,來維持精神的完好。」看完各方各面呢的資料分析(特別是豆瓣的一篇影評),我對這個影片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覺得導演真的好牛啊!居然能讓心理治療這么抽象的東西具體地表達出來,也覺得演員演得很好,我最喜歡的是那個新婚妻子的演技
⑵ 致命ID觀後感
[致命ID觀後感]我一直對懸疑電影比較感興趣,看到排行榜中《致命ID》分數很高,昨天看了一下,果然不錯,唉,老外就能拍出如此精典的電影,我們國內怎麼就沒有能相比美的呢,致命ID觀後感。一開始感覺有點像謀殺劇,瓢潑大雨中一個汽車旅館里各色人來住宿,接下來就是莫名地有人相繼死去,身邊就是門牌號,按倒數的數字來殺人。當看到小男孩迷糊地進房間時,我已猜出小男孩便是兇手,但是結局卻讓我很意外。如果你沒有學過心理學是很難看懂這部電影的。其實這是心理醫生在對有多重人格分裂症的犯罪者進行心理治療的過程,即是這個雨夜的汽車旅館里發生的一切,旅館里所有的人都是這個犯罪者的各個人格,相互分裂,各自獨立,在他成為某人時他即有那個人的性格和語調,而他各個人格間相互並不知道對方存在,也就是分裂。1、請長期病假的警察;2、電影明星;3、妓女;4、戴眼鏡的男人;5、遇車禍的妻子;6、不說話的小男孩;7、紅頭發的女人;8、她的丈夫;9、重刑囚犯;10、押解他的警察(後來被那個妓女發現其實也是一個犯人假扮的);11、汽車旅館老闆(後來發現他並不是真正的老闆,他將老闆殺死後裝進冰箱)。總共11個人,心理醫生卻只發現了10個人格,通過他的日記發現的,日記里有不一樣的筆跡和思想,當這些所有的人格在同一沖突場景中出現時,他們具有了相同的特質,那就是他們的生日是同一天,其實這11個人都是這個犯罪者本人所分裂出的不同人格,就是他自己一個人想像出來的,並非存在,不過當他在變為某個人時,另外的人格所做的事情他都不記得,像是失憶一般,觀後感《致命ID觀後感》。心理醫生這樣做的原因就是通過場景讓他自身來消滅不同的人格,以留下最好的一個人格,以便說服法官不判處其死刑。當一個個死去後,最後留下了那個妓女,在鄉間種柳橙,場景很美很安詳,法官也被說服改判其到精神病醫院接受治療。結局出現了,那個令人意外的結局出來了,女人在樹下刨著地,突然刨出一個門牌號10,那個邪惡的兇手出現了,就是那個小男孩,沒有被心理醫生發現的,因為這個小男孩從來不說話,所以沒有表現出來,而他正和犯罪者本身的經歷相同,童年遭受創傷,生父很兇,日記里沒有這個人,心理醫生也沒有發現,小男孩將犯罪者其他10個人格消滅,佔領主要心理領域,勒死了心理醫生。這就是結局,整個電影的節奏和敘事的手法很值得品味,結構精巧,這是部心理題材的懸疑片,實在是太妙了,驚嘆!〔致命ID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⑶ 關於《禁閉島》觀後感
其實這部電影是故意留兩個結果的. 1.陰謀論:解釋最後一句話,是專像怪物一樣活著屬,還是像好人一樣死。主角是一個執法管,選擇前者(怪物)是作為一個精神病存在,後者(好人)是作為一個執法官存在,他是選擇錯誤的精神病人苟活(承認自己有精神病,但是人們再也不相信他說的,因為他有病)呢?還是與其茍活不如選擇好人執法官(面臨被手術實驗的命運,失憶或者死亡)呢?
2.治療論:解釋最後一句話,是像怪物一樣活著,還是像好人一樣死,說明他無法承擔他曾經的故事,其實他已經正常了,是的,以治療論觀點來說結局是他康復了!但他無法承受這個事實,像一個怪物一樣活著,內心無法被寬恕的罪,才選擇了自己裝瘋,讓醫院以為他不能治好了對他實行手術!
但無論是哪一種結局,大家都不要忽視一個事實:那就是無論如何他也不可能再逃出這座島了
⑷ 致命ID電影觀後感
已由網路轉碼以便在移動設備上查看
原網頁
登錄 注冊 豆瓣社區
絕贊的電影——鏡頭無浪費情節無BUG邏輯無缺陷
2009-01-07 21:32:00 來自: augest (春季里到來~減肥忙~)
的評論 5
這部電影實在太經典了,一個無用鏡頭都沒有,且懸疑精彩,所有情節都有伏筆,所有伏筆都有深義,整體邏輯毫無BUG,一改絕大多數懸疑電影愛故弄玄虛,過程忽悠結尾大轉折,往回思考全是漏洞的缺點。
首先,影片的開頭就交代了兩條主線進行敘述:一個是將要被行刑的犯人卻因可能凡有精神病而要舉行聽證會。其中的細節交代兇手犯了連環兇殺案和兇手的母親是個妓女。第二個就是11人被困motel的連環兇殺,亦影片主體部分。
在Motel這部分的敘述中,出場人物包括:
1.冒充旅店老闆的小人物larry(有鏡頭交代他匆忙的把真正旅店老闆的照片藏進抽屜里),他一方面貪財(盯著女明星的錢包看並在女明星死後偷走),另一方面卻不好色,最直接的表達著對妓女的厭惡(作為一名男性,對比假警察的直接勾引和lou透過門縫觀察paris的態度,很是奇怪)
2.一家三口:懦弱的繼父(出了事就很羅嗦),不愛說話只抱著玩具的孩子,有點強勢的母親。
3.過氣卻仍頤指氣使的女明星。
4.具有正義感責任心等等一切有點的帥哥司機(前警察)
5.騙錢的妓女,並打算開邪歸正。實際上除開頭騙老頭錢的鏡頭外,沒有任何顯示她是個妓女的鏡頭,甚至還拒絕了假警察的調情。
6.吵架的新婚小夫妻。男孩認為結婚是一時沖動,性格暴躁而女孩很焦慮並且欺騙他假懷孕。
7.假警察與連環殺人犯。關於假警察的身份有多次提示:在穿衣服時背後的血印就暗示了大家,這衣服應該是別人的;在追殺人犯時他用名字而不是姓稱呼對方;發現女明星的頭時他直接想用手去拿被曾經是警察的司機阻止。連環殺人犯,此人最開始提示大家在motel情節的不合理之處:他明明逃跑到荒野,回頭窗外卻仍然是motel;他被綁起來之後忽然問假老闆冰箱里裝的是什麼(作為一名逃犯,他理應是不可能發現冰箱里的屍體的,而且那個冰箱是在他視線所不及的裡屋)
然後故事開始推進,人物一個個在懸疑中死去。
同時不斷有鏡頭提示,情節的第一條線審判也在繼續中,辯護方提出日記來證明嫌疑犯的多重人格。
不禁引起觀眾好奇,這兩條線索什麼時候能夠相遇,究竟相互之間有什麼聯系(片頭的照片可以看出,此次審判的受害者並不在motel中,而且那個胖子犯人也不再motel中)。
而仔細注意在Motel的兇殺案,開始越來越多不可解釋的疑點,將案情指向不可能犯罪:
1.前面提到的連環殺人犯的2處
2.Lou的死:在lou被殺時,ginny只與他有一牆之隔,卻沒有聽到任何任何打鬥的聲音
3.最明顯的:小孩父親在一串復雜事件的作用下死亡卻仍然擁有編號7的鑰匙,這是殺人案中最難計劃並實施的部分。
4.爆炸的車中沒有找到屍體。很不可思議吧,即使觀眾沒看到過車輛爆炸現場也多半看過偵探片,沒有屍體甚至沒有骨灰太不尋常。
5.之前死去的6具屍體全部消失,甚至連洗衣機內筒,棒球棒,床鋪這種地方都變得十分干凈,沒有痕跡。如果真的存在兇手,會在移屍之後做那麼多復雜的清潔工作么?
6.Ed找到這些人之間的關聯,竟然是生日都在5月10號(之前有金牛座的小伏筆);並且每個人的名字都是美國地名。
到這里還有相信是真的存在現實中的殺手么?什麼樣的殺手能這么湊巧的找到這些人並把它們困在雨夜的motel並用種種不可能的手法殺害大家么?
此時,司機Ed的腦海中忽然響起了那首胖犯人自己編的詩,兩條線索以奇妙又合理的結合起來了,原來大家都是胖犯人腦海中分裂出的人格,並因葯物治療而在一個個合並消失中——這不是謀殺案而是人格的自我治療,強的人格消滅整合弱的人格!這不但解決了從開始觀眾的疑惑,而且推出了新的問題:剩下的4人格中有一個是殺人犯,不能讓它留下。
於是,假警察的身份被揭穿,經過一番爭斗,假旅店老闆被殺,而司機和假警察同歸於盡。最終剩下Paris開車離開motel。
此時,回過頭分析這些人物的人格象徵:
(被殺害的順序表示了胖子內心人格的強弱)
1.過氣女明星:象徵著胖子心中社會虛偽自私的部分,是很弱勢的人格,最先被消滅掉了。
2.年輕丈夫Lou:年輕的新婚男子,象徵著胖子理想中的親生父親。然而在他的現實生活中這個人並沒有給他留下多大影響,於是只是一個模糊的形象,很快就消失了。
3.連環殺人犯:從心裡醫生的敘述中我們可以得知,胖子正是因為小時候看到變態殺人才受刺激到心理扭曲的。於是這個形象代表了在胖子小時候殺人的那個犯人,他看起來就凶惡,並很快被殺。
4.懦弱的父親:胖子的真實生活中缺乏父愛而母親又是妓女,於是他擅自捏造了這樣一個繼父的形象,懦弱,卻最終因為救孩子而死。
5.母親:胖子對自己現實中母親的印象只有妓女和很忙,於是他捏造了這樣一個理想的母親形象,這個母親有點強勢也明確愛他,卻最早就出事故了,完全沒能力照顧他。
6.年輕妻子Ginny:可以說母親在胖子生命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於是他塑造了一個完美卻無法做什麼的母親來愛他,又塑造了Ginny這樣一個有點神經質假裝懷孕的年輕妻子來照顧他(片中無數鏡頭都是ginny在摟著、安慰著小男孩timmy,並且為了保護他逃走而死)
下面進入4個主要的也是活到後半段的心理人格:
7.Larry:這個人可以說是胖子人格中最像正常人的部分:他看正常的綜藝節目、貪財、膽小、懦弱,卻也從沒干過什麼真的壞事,最像現實世界的芸芸眾生。他直覺的厭惡妓女paris,卻也幫助paris來對抗假警察,最終被假警察殺死。
8.假警察:胖子塑造了假警察這個人格,他負責承擔在過去殺害6個人的罪行。胖子就是受年幼時見到殺人犯刺激才心理扭曲,他自己長大後卻也犯下了相同的罪孽,兩個人的犯罪檔案擺在了一起,胖子內心卻不願意承認自己也變成了當年那個變態那樣的殺人犯,於是在內心吧這個人格偽裝成一個警察。然而這個假警察最終要和真正的警察對決。
9.司機(真警察):這個司機可以說是所有正面形象的化身,胖子為自己塑造的完美形象。他雖然無意中撞了人(這個情節的安排,也許是胖子的正面人格願意讓自己相信自己的殺人行為是無意的)卻勇於承擔責任,有能力幫助保護身邊的人。他因內心的譴責脫離了警察的退伍也顯示了和假警察的區別。也只有他這個男性人格善意的對待Paris。這個人格是胖子對自己的理想。最終和假警察同歸於盡。
10.妓女Paris:這個人格集中了胖子內心對母親是妓女這個事實的所有執念。她用身體騙錢,她受人歧視與輕視。她也同時希望改邪歸正,能夠單純的回老家種橘子,而司機殺死了假警察,滿足了她的願望。
然而,此時細心的觀眾一定有疑問,如果多重人格的胖子最終真的將他所有人格整合成一個,最終被留下的為什麼是Paris這樣一個曾經當過妓女的女性?是的,motel里有11個人,可是心理學家卻只發現胖子的十個人格(9個善良1個邪惡)。
最終出現了胖子最深層的人格:那個10歲的小男孩,他的母親是一個無暇照料他的妓女,他無法原諒自己的母親,他目睹了一個連環殺人犯的殘忍行徑,他長大後犯下了同樣的罪行,他深藏在自己的心底——一邊原諒自己,一遍懲罰自己,一邊偽裝自己,一邊保護自己。
終於,只剩自己。
PS 想要了解關於人格分裂的更多故事,可以看心理學小說《24重人格》。每個人格的出現都有其深刻意義。專業學習心理的也許可以介紹更多相關知識。
Identity / 致命ID
你認為這篇評論: 有用 1641 沒用 60
第 1 /4頁
|
下頁
收藏本頁
分享給好友
致命ID觀後感
| | 2012-12-10 06:37
返回搜索結果
網路首頁
設置與反饋
轉碼聲明
⑸ 《致命ID》觀後感
[《致命ID》觀後感]《致命ID》觀後感 11心本陳嘉欣20《致命ID》觀後感 乍一看電影介紹還真以為這電影講的是一個殺人游戲,《致命ID》觀後感。不過出現在普心上面的電影應該不是那麼簡單吧。一開始還真以為兇手就是10個旅客中的一個,以為其中一個患有人格分裂障礙,殺了人都不知道。而且屍體會突然消失,旅客死得好離奇,似乎不是人為的,你以為兇手是天才或凶靈,一切都天衣無縫?但是看完整部片子,裡面出現的所有人物(旅客還有旅館老闆等其他人)其實只是人格分裂的殺人犯的人格罷了,而這個一人接一人死亡的殺人游戲也只是殺人犯進行人格分裂的過程中幻想的故事罷了。 一個人格分裂的殺人犯在受刑之前接受一場審訊,當晚他意識中扮演的人格有:一對賭徒情侶、小孩、小孩的媽咪和小孩的繼父、女明星、罪犯、警察、司機(曾經在洛杉磯當警察,正義、果敢、有責任心、帥氣,這個人格是審訊當晚主要飾演的人格)、妓女,旅館老闆A(真正的旅館老闆被殺害冰藏在雪櫃),共十個人格。這些人格被殺人犯分裂為因為暴風雨而逼迫留在motel的十個落難旅客。小孩的媽咪因為車禍,在到達旅館之前就已經嚴重受傷,失血過多,甚至休克。他們一個一個被離奇殺害,其實可以理解為一個個人格逐漸消失。法官被成功說服,認為殺人犯的有害人格已經消失,剩下來的是善良的人格,不會對社會造成危害,因此宣判殺人犯緩刑。但是,當我們都以為真的是這樣的時候,我們以為的最後只剩下一個的分裂的善良的人格(妓女)被殺害。被誰殺害?原來我們都遺忘了一個小孩,就是片中媽咪因被撞以致最後死亡,繼父因保護小孩而被撞的那個不顯眼很少說話的小孩。這正好印證了殺人犯自己就是因為童年陰影而人格變態,分裂,殺人。 另外,我想到一點,電影用一個不起眼不愛說話的小男孩作為最後被發現的殺害所有大人的殘忍兇手,大概就是看中了觀眾的心理弱點,誰都以為小孩子手無寸鐵,根本無可能成功地毫無破綻地殺死了那麼多人,我們在猜想兇手的時候一直忽略了這個小男孩,觀後感《《致命ID》觀後感》。其實,也可以聯想到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人。相似地,我們在電影《追凶20年》也可以發現,一個小男孩竟然是變態奸殺犯,而這多宗連環奸殺命案也是發生後的20年才得以發現。 當一個小孩受到重大打擊,他的心靈會嚴重受創,童年經歷和回憶會給小孩心靈烙上印記,對日後的人格造成很大影響。片中殺人犯回憶起小時候,錄音說到媽咪是妓女,犯過盜竊罪(所以後來的由他人格分裂出來的旅館老闆A便偷錢偷東西是個賭徒),這個殺人犯小時候被媽咪虐待,被困車中,遺棄在汽車旅館,這應該就是為什麼電影故事發生在汽車旅館、被分裂出的旅館老闆A的角色是個賭徒,又偷錢,而且那麼討厭妓女的原因吧。 片中,精神科醫生說到,\"分裂人格是邪惡的來源\",我認為表明精神科醫生特別眷顧精神方面有障礙的人,認為是他們的內在人格犯罪,而不是肉體犯罪。我們從患者的日記中獲知,其日記筆跡、語調、觀點明顯不同,是多重人格的觀點,暫時並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他們。他們精神錯亂,不知道自己犯的罪,故法院不能讓患有精神障礙的殺人犯被判死刑。 片中的旅客在接連有人死去後開始尋找規律,最終發現原來各位旅客都是5月10號生日的--其實這一天是患有人格分裂的殺人犯現實中的生日。再一次印證,分裂出來的人格都是以真實本人的經歷和人格為基礎的。電影最後呈現了一些之前沒有出現的鏡頭:\"媽咪\"被撞時偷笑,故意讓\"繼父\"來救以致讓\"繼父\"被撞死,可見小時候爸媽對他的關愛有可能嚴重不足,對父母的依附程度極低。片中一開始對殺人犯的錄音就已經講述了小孩小時候就被媽咪困在車中而去接客(他媽咪是妓女),最後遺棄在motel(汽車旅館)中。他腦中這一連串細節讓他記憶深刻,並且重復出現。因此殺人犯被審訊當晚分裂人格幻想出來的故事就發生在汽車旅館中。 我們也可以看到,其實人格分裂的人也有清醒的時候,當他們被\"召喚\"回來,他們能夠與人正常對話,有正常的思維,而不是活在自己分裂的人格當中。但是被照鏡子時,他們也會有不認識自己的臉的時候。轉換人格似乎會令人頭痛,而影片主角就當精神科醫生是一個專門治療--頭痛的醫生。 最後,我對電影的最後一句對白特別深刻:\"妓女沒有第二次機會。\"然後一錘敲下去。可見他對媽咪的恨是有多深刻啊。小孩子還是要好好愛啊,否則以後心理變態了就釀成悲劇了,咦,毛骨悚然。
⑹ 求電影致命id的觀後感,急需!
旅館中的11個人都是同一個人的11個不同人格,這個現實中的人(就是那個胖子)殺了人,但他的醫生判定他有精神分裂症,於是把這11個人格聚到一起,結尾就是那個邪惡的人格除掉了其他10個人格
⑺ 電鋸驚魂影評
《電鋸驚魂》殘酷至極的人性拷問
作者:BlackJac…
文章來源:電影與DVD影碟
喜歡看《七宗罪》?
喜歡啊!
《人骨拼圖》呢?
跟風之作,無所謂啦。。。
[沒事不要用人骨拼圖和Se7en比:)]
好了,下面這部影片你一定會喜歡的!
千萬不要被血腥的海報所迷惑,就如先前我對該片的判斷那樣(誤認為會是一個BT,手拿電鋸大肆破壞老美的和諧社會。。。扯遠了)
實際上,本片根本就沒有電鋸,手鋸倒是有兩把。。。
好了,言歸正傳吧!
先問看官一個問題(就是先前海報上問的):為了活命,你願付出多少鮮血?!
你還不確定?OK,影片給了你參考......
(以下部分會涉及一些劇情,但是決不會影響你第一次收看影片):
亞當(無業青年扮相)猛然驚醒,確發現自己單腳被銬在了一個廢棄的衛生間里... [影片一開始便使我進入了角色,沒有過渡,沒有前奏,直接而又震撼!]
四下漆黑,呼救,只剩下了呼救,徒勞,絕望。突然,傳來一個中年男子的聲音:別費力掙扎了,你我都已無路可走...
燈光瞬間開啟,在亞當對面原來也銬著另一個男子:勞倫斯(淺藍色襯衫,儼然身為中產一層)鏡頭跳躍式拉伸,原來兩人身處在衛生間兩端,在二人之間面朝地板躺著一具死屍!死屍的右手和亞當很近,手裡有一個錄音機。左手離勞倫斯很近,是一把手槍。死屍頭部開花,鮮血流了一地。
[為什麼他們會被困於此?為何會有死屍?出路何在?誰在幕後掌控一切?頭腦中一連串的疑問來回亂串,心跳已和當事人同步...]
亞當從褲兜里找到一盤磁帶,勞倫斯則找到了一盤磁帶,一發子彈,和一把鑰匙。但是鑰匙並不能打開他們腳上的鎖。亞當取到錄音機聽錄音帶,一個低沉的聲音要求勞倫斯在8個小時以內殺死亞當,否則他們兩個都會死,甚至包括勞倫斯家人(這是後來在勞倫斯錢包發現的威脅信息...)
顯然,相同的處境已經使兩個可憐人走到了一起,良心告訴勞倫斯,殺亞當來獲得自己的生命是不正當的。他們必須要找到其他的辦法,逃離這個恐懼斗室。。。
此時,隨著二人的冷靜,被困的細節也慢慢回憶起來...
好了,關於影片本身的描述,我就此收筆,因為只可意會,不可盡談啊!
下面是談一些觀後感,看過片子的朋友可以玩味一下:
1.導演印象(詹姆斯·溫James Wan)
首先,不認識,沒印象,後來看了一些資料,才知這是他的處女作!不禁佩服得豎起大拇指!
引用一段話:編導詹姆斯·溫認為自己的處女作最成功的地方是:「劇情的設置可以引起觀眾想像,想像如果自己處在角色的處境會發生什麼事。這種未知的元素會激起觀眾的觀看興趣,你不知道身處何方,將會發生什麼,一切都失去控制,這才是最恐怖的。」
的確,本片應該算是一個突破,較之傳統的懸疑恐怖片,他更會調動觀眾的互動性,參與性;內心的恐懼+人性的無情嘲諷揭示 =〉觀眾自己內心的拷問=〉發自心底的寒意!
2.敘事手法(Memento+Se7en+Identity)
在下學淺,看片至今感覺也就Memento(記憶碎片)的倒敘感覺最「爽」(抱歉沒有其他詞來形容了)那種倒敘是如此的自然,如此的巧妙,與正敘的結合也是完美無縫。而《SAW》也用到了倒敘這種手法,將警察,「罪犯」,主角的時空巧妙的進行了輪回式敘述,使得情節更加緊湊,步步緊逼!
與Se7en類似,警察,「罪犯」鬥智斗勇,現場-〉線索-〉推理-〉驗證。。。
只不過,這次參加推理的還有當事人(受害者)自身,臨場感陡增!
與Identity(致命ID)相類似的就是各個人物在日常看似毫不相干,但在一個特定的條件下他們竟然如此相似!謎底揭開時,正在接受的心靈拷問的究竟是劇中人還是自己呢?這也正是我在標題中所寫的:殘酷至極的人性拷問
3.選擇
人生會有很多選擇,學校,專業,工作,愛人...
但面對生死,你的選擇是什麼?生還是死?問得真的很多餘,但是,如果附加額外的條件呢?如果是你死我活呢?人類自私的丑惡在這一刻瓦解了,也許真的只有BT才能想出如此震撼心靈的題材~~但,這部影片做到了!
4.結尾
看慣了恐怖片的我們,早已習慣了異形復活,哥斯拉剩蛋,鬼娃生子等等這些意料之中的最後驚嚇,但是,請放心,本片的結尾,其出乎意料程度不亞於《第六感》,以至於,在下不忍心在此贖犢導演的良苦用心,還請各位自行觀賞那最精心(驚心)的一刻吧!
5.瑕疵
對於初出茅廬的年輕導演,我們還苛求什麼?!
但是,瑕不掩瑜,我還是要提一些我認為的缺憾:
a.另外兩起案件的被害人背景應該表述的再詳細些,有助於觀眾對結尾的理解。
b.結尾盡管出人意料,情理上也可講通,但是還欠有力的鋪墊,底牌亮得稍顯倉促。
c.開頭的發熒光的東西有什麼作用,我還沒看出來,在此一並指出。
d.情節過於緊湊,以至我忘記吃水果,女友都害怕去廁所了,在此特別B4一下...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