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建黨偉業電影影評

建黨偉業電影影評

發布時間: 2021-02-15 16:49:44

❶ 建黨偉業觀後感 急!!!!!!!!!!

影片《建黨偉業》是一部重現辛亥革命後到中國共產黨正式建黨這十餘年時間裡面發生的偶然或者必然之歷史事件的恢宏巨制電影作品,同樣也是一部絕對官方政治色彩的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的文獻紀錄片。它不需要太多華麗的辭藻和修飾,客觀、真實就好。
影片《建黨偉業》給我留下比較深的印象之橋段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片尾代表們在紅船上開完會以後站起來合唱著《國際歌》時,大家的眼睛都是噙滿著幸福和充滿希望的炯炯眼神!還有就是劉德華飾演的蔡鍔在火車站告別小鳳仙時的那句「七尺男兒」的經典對白。
影片《建黨偉業》裡面著重渲染了一下毛主席和楊開慧的情感故事。我以為,這也是出於對毛主席和楊開慧的崇敬和仰望之情使然。兩人簡單結婚,當晚並肩坐在床頭有些經典的對白。歷史證明,楊開慧同志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13名代表,五十多位黨員,星星之火,終成燎原;90年艱苦輝煌,60餘年國運昌隆,氣壯山河,聲震寰宇!90年前,中國共產黨為黑暗的中國點起了一盞明燈,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90年後,《建黨偉業》追本溯源,去尋找和講述光明源頭的故事。
120分鍾時長的歷史大片,我區區百餘字還不能囊括和表述。如果有機會的話,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夠走進影院去細心品味和重溫那段歷史,使我們不斷前進的步伐變得更加堅定和鏗鏘有力!

❷ 《建黨偉業》的影評

《建黨偉業》講述了從辛亥革命到中共一大這段時間內的歷史大事。全片分為幾個段落,前半部分講孫文等革命者建立國民黨,與袁世凱爭斗的情形;後半部分敘述

❸ 電影《建黨偉業》的觀後感

《建黨偉業》觀後感

《建黨偉業》我覺得拍得非常不錯,故事從1911年辛亥革命講起一直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可歌可泣的一頁,幾乎參與其中的每個人,如毛澤東、孫中山、胡適、袁世凱-----等等,都是可以單獨寫一部電影了,要把如此眾多的人和事在短短二個小時內說清楚,其實根本不可能,因此不可避免劇中人物形象豐滿的不多,但歷史事件述說著非常清楚例如毛澤東和楊開慧的愛情以及毛澤東和他的朋友們苦苦尋求救國之路的歷程,
是《建黨偉業》濃墨刻畫的另一條主線,劉燁演著毛澤東確實不錯,讓人耳目一新,尤其是他演著青年毛澤東初到北大,雖頗有鄉下人進城的感覺,但他熱愛先進知識的那股干勁兒與一心為國的思想就似乎已經註定了後來的一切。他聽胡適講課時與胡適的對話,總會給人一種與眾不同的感覺。他與楊開慧的愛情平淡之中的深情,不由的讓人想起這一家的結局,這位偉大的革命家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了太多的貢獻與犧牲。

以陳獨秀、李大釗為首的先進知識分子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和探索,以及因此而和以胡適、辜鴻銘等國學大師為首的保守思想的辯論和沖突,是《建黨偉業》寫著很精彩的第二條主線,
馮遠征演出了陳獨秀特有的領袖魅力,看完《建黨偉業》,你會覺得,沒有陳獨秀,可能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沒有這樣順利。

《建黨偉業》這個標題可以說是突出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大事,看後的第一感覺是電影里的故事太多,中心思想比較模糊。當然了電影脈絡還是十分清晰,可能是這部電影本身涉及的內容太多太雜,跟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件大事緊密相聯的歷史事件太多了有關,如果交代不詳細,可能會適得其反。跟大多數電影不一樣的是,這部電影的故事太多,
實際上很多電影從頭到尾就一個故事,你想讓它中心思想不突出也不行。從這個角度講,本篇的導演以及編劇,要把一切做到完美確實難度很大,用一部電影把這么重大的歷史事件交代清楚,讓觀眾們滿意,恐怕還需要努力。

然後就是尊重歷史事實。跟很多歷史題材的電影一樣,怎麼樣還原歷史的真實面目,都是比較棘手的難題。《建黨偉業》真的是有獨到之處,我相信應該是不會有觀眾質疑電影的內容脫離歷史事實了。我們曾經看到的歷史題材方面的電影,尤其是歷史比較久遠一點,有的真的是胡編亂造的,跟原來的歷史估計沒什麼瓜葛了,除了借用一下題目以外。我覺得,這方面一定要把好關,給觀眾的感受和印象十分重要。歷史的東西,歪曲了,會害人的,影響孩子教育的。

最後的想法是我們是幸福的。曾經有過和80後同齡人一樣的困惑和憤懣,困惑輿論說我們是「垮掉的一代」,憤懣這個時代給80後生存空間的諸多壓力,譬如考學、工作、成家立業等等。但看過慶祝建黨90周年獻禮大片《建黨偉業》後,我突然對自身及周遭的一切有了新的審視和感悟,我不禁捫心自問:這個時代真的虧待我們了嗎?如果有那是什麼?身處和平年代,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去追求更加多姿多彩的多元化生活,去朝著五彩斑斕的夢想去努力奮斗。相比那個備受列強欺凌、戰火紛飛民不聊生的年代,我們不用提心吊膽的輾轉流亡、飢寒交迫,至少我們還有和平的生活,追求夢想的權利和實現夢想的可能,所以我們還是幸福的。當然,我們在通往夢想和成功的路上也會有失敗和遭遇不公,但和那些革命先驅者的鮮血和生命比起來,顯得渺小和不值一提,因為我們還有更多再來一次的機會,直至獲得成功的喜悅。而革命先烈們有的只是前赴後繼的堅定信仰,以及將這種信仰託付給同志繼續傳遞的信任,他們甚至大多還沒見到過成功的曙光,和他們比起來,我們還是幸福的。從小我們總會聽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歌,電影中的情節證明了這是史實也是事實。只有中國共產黨是一心救中國,一心為中國。只有偉大的共產黨員才會關乎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為人民作出無畏的犧牲。只有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才能擺脫那似民主非民主的處境。新中國成立後,人們的思想以及生活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經濟發展更是蒸蒸日上,這一切都是我們偉大的黨的努力!我們如今這一切的幸福生活都是我們的革命先輩們的生命與血汗換取來的,我們敬仰黨更愛我們的黨,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時更不會忘了黨。我們要與黨同在,將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的更好!讓我們的子子孫孫將黨的偉大精神延續下去!

❹ 求 建黨偉業的影評

建黨偉業影評》簡介:
假使我們能暫時忘記現實社會中種種不和諧的現狀,想想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諸多「偉業&rdq

《建黨偉業影評》正文開始>> 假使我們能暫時忘記現實社會中種種不和諧的現狀,想想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諸多「偉業」,再和過去的政治電影和歷史觀點縱向比較,那麼《建黨偉業》不失為一部內容相對客觀,情感十分充沛的電影。所謂獻禮,是給受祝者唱贊歌的行為,自然是不能給受祝者添堵的,否則就不成其為「獻禮」,那叫搗亂。中國歷來都有講求人情世故的傳統,因此既然是為我黨生日獻禮,因此在關於《建黨偉業》的議論上,咱乖一點,「搗亂滋事」的行為就不搞了。

除了看熱鬧的人之外,我想能夠真正從心理上接受《建國大業》、《建黨偉業》這類獻禮片的觀眾,絕不是從中發現了我們偉大光榮和一貫正確的黨的新的「歷史功績」,那些事基本上我們每個人從小都開始知道。個人以為,《建國》和《建黨》兩部電影「巨無霸」最積極的地方在於:在中國復雜的歷史進程和現實狀況之下,在事關執政黨的歷史問題上,能夠從人性的角度去塑造昔日的政治死敵和被打倒的歷史人物,基本擺脫了一刀切非此即彼的固定模式,這倒也不失為一種進步。

這樣的電影的前提自然是政治正確。在中國,過去的相當長的時期內,「政治正確」是個相當嚴肅的問題,很多人曾受累於此,家破人亡的例子不勝枚舉。在這個問題上是開不得半點玩笑的,但是在今天,即使是在獻禮片中也開始加入了娛樂元素,諸多的娛樂明星的加盟自不必說,不少細節中也注意製造喜劇效果。在事關執政黨臉面的問題上,不再是一本正經地照本宣科,乏味無聊地說教。這可以看做是這兩年主旋律電影的積極方面,《建國》和《建黨》都在這么做。如果以平和的心態對看,這是必須承認的事實。

如果說《建國大業》給了蔣介石以更多的正面色彩,那麼在《建黨偉業》中最突出的莫過於在教科書中一直是千夫所指的「國賊」袁世凱的形象的顛覆。當然袁世凱的歷史問題是被定了性的,姑且拋開他賣沒賣國和賣了多少國的問題不談,單是搞復辟帝制就是開倒車,哪家歷史都不會也無法在這個問題上做文章。關鍵在於,袁世凱的政治問題和他作為一個人存在形態是兩回事,不能因為他復辟帝制和做過損害民族利益的事情,就否定他個人的性格魅力。哪怕是反派人物也是要有精氣神的,否則電影就生動不起來,而《建黨偉業》中的袁世凱就是一個有精氣神的反派。在表現袁世凱迫於壓力,接受日本二十一條時,重點表現了他的憤怒和無奈,更值得肯定是這一情感表達不是從民族和國家這種抽象層面上去描述的,而是用諸如「伊藤博文活著也不敢這樣威脅老子」的台詞來表現,是很符合這種稱霸一時的政治人物的性格特徵的。相比較而言,片中以青年毛澤東為重點的中國共產黨眾多的創始人雖然也力求人性化,但是囿於歷史和現實因素,實在無法再做更多的突破。顯然這一點依然受「政治正確」和「政治必須正確」的束縛,這是在短期內無法更變的事情。

同樣的亮點也出現在出場不多的,和「打爛舊世界」的偉大時代潮流分道揚鑣的辜鴻銘、胡適等人身上。這兩個人物,過去我們都曾經批判過,但是回顧歷史,特別是在我們大談民族復興和文化復興時,再重新審視此二人的某些觀點,不免心生此一時彼一時的感喟。辜、胡二人彼時的政治觀點和文化觀點既有抵觸也有重合。在對於新文化運動上,辜鴻銘做了「保守派」,胡適做了「激進派」,而在學生運動問題上,胡辜二人又成了一派。當我們今天習慣了李大釗、胡適等人倡導的「新文化」運動的便利成果時,很難理解辜鴻銘的守舊。然而,當天安門廣場上再度豎起孔子像時,或許我們就能多少認同胡、辜二人的某些「不合時宜」了,說到底他們是單純地從文化上進行取捨的,而李大釗、陳獨秀和毛澤東等人考慮的是政治問題。當所有的一切都被拋入歷史的長河之中時,很難說清說哪一方更對一些。所幸的是,在《建黨偉業》中,在關於這些過去屬於非黑即白的問題上,影片給這些人物足夠的空間,點到為止,不做批判。這既留給我們思考,也為增強了影片的娛樂性。

「點到為止」是本片的一大亮點,但影片在技術上的最大問題也在於此。由於《建黨偉業》的時代背景過於龐雜,人物又繁多,因此在兩個小時的片長中,眾多的事件和人物基本上都以片段式的方式匆匆而過,使得本片更像一部聲情並茂的紀錄片。但是,這不妨礙對歷史政治感興趣的觀眾從中品味出一些別樣趣味。如果,單純地從這個角度去看,《建黨偉業》值得一觀。

很多時候經是好經,但是歪嘴的和尚把它念歪了,聰明人都懂這話是說給誰聽的。

❺ 建黨偉業的影評 是作業,要跟別人的不一樣啊!!!

你可以去找寫手、
想不花銀子的話、教你個方法、開頭和結尾自己寫、中間就用網上的、找幾篇刪選一下、從每篇里找一兩段、把它們拼在一起就行了

❻ 《建黨偉業》觀後感800字

建黨偉業》講述了從辛亥革命到中共一大這段時間內的歷史大事。全片分為幾個段落,前半部分講孫文等革命者建立國民黨,與袁世凱爭斗的情形;後半部分敘述巴黎和會引發的「五四」運動,布爾什維克的種子經由李大釗、陳獨秀引入中國,終於生根發芽,最終在嘉興南湖召開了中共一大的故事。幾個段落以時間為序,互相之間的關聯不強,也缺乏貫穿始終的線索式人物。很多人物都是一閃而過,此後再不出現。這也最終導致影片敘事結構散亂,沒有重點且沉悶。有觀眾看完後開玩笑地表示,加上不時插入片中的黑白紀錄片,整部影片更像一部製作精美的近代史。
在一個極為注重儀式感的國度里,對某一時間點的高度重視,往往體現在舞台或者熒幕上的集中獻禮。而逢十必盛,隨著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這一天的漸漸來臨,全國熒幕很快又到一片紅的時節——本月初廣電總局專門發文「停播一批、推薦一批」,諜戰、涉案、穿越劇進入「黑名單」,40餘部紅色經典被推薦,這意味著,影視藝術界的紅色獻禮就此正式拉開帷幕。 而所有以獻禮為名義的文化事件中,《建黨偉業》的出現則極具標志意味——作為中影集團董事長韓三平的「紅色經典三部曲」的第二部,無論是在政治正確性的謀求,還是商業藝術性的追逐上,《建黨偉業》都註定「閃耀」。 群星薈萃,投資井噴,打醬油也心甘只求露臉……有人說,韓三平平地起高樓為政治電影造了一個華麗的夢,而細細審視投身這一「主旋律夢境」的每一個導演、演員、合拍方乃至每一分錢、每一個運作環節,都會發現,從《建國大業》的小心摸索,到《建黨偉業》的豪放手筆,「到主旋律中去」已然不再僅僅停留於口號,而是被放大為中國演藝圈的集體選擇。
作為一部命題龐大、主題先行、背負著沉重明星負擔的電影,《建黨偉業》的觀影過程彷彿是一次中國近代史的考試。對此段歷史內容有所了解的觀眾,方有資格通過審查,站在觀影的角度欣賞本片。而近代史考試不及格的觀眾們,恐怕很難真正看懂《建黨偉業》,很難弄清楚那些明星臉背後的歷史人物到底是誰,他們到底在奔走呼號些什麼。 《建黨偉業》的故事從1911年辛亥革命講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期的中國歷史用教科書上的話來講那就是「風雲巨變」。其歷史事件之多、登場人物之豐富、人物關系之復雜,絕非一部電影可以講清。普通觀眾即便是知道袁世凱稱帝、簽署二十一條這些比較著名的歷史事件,也未必了解張勛復辟、蔡鍔發動護國戰爭、孫中山護法運動、火燒趙家樓等等。在120分鍾表現這么多歷史事件,《建黨偉業》只能選擇了片段式的表現手法,只展現事件的高潮部分,前因後果或用台詞或用字幕傳遞,剩下的就只能指望觀眾的近代史知識足以自動補齊省略部分,否則實在很難跟上影片節奏弄清來龍去脈,更別說欣賞電影藝術了。 《建黨偉業》雖然講的是近代史,但重點還是建黨,問題是近代史上又不是每一件大事都與建黨有直接聯系,所以《建黨偉業》採取了多線敘事的方法。其中一條線是近代史上的大事記,從辛亥革命講到五四運動;一條線是青年毛澤東的人生軌跡,從參軍新軍直到參加中共一大;另外一條線是中共成立前的歷史思潮,主要是以陳獨秀、李大釗、胡適、辜鴻銘等人的事跡串聯。這三條主線相互貫穿,要找到這三條線的內在聯系,非得熟悉中國近代史不可。不然就不會知道毛澤東參軍和辛亥革命有什麼關系,袁世凱簽二十一條和五四運動為何又前後呼應。但除了這種多線敘事、相互貫穿的敘事手段外,又很難找到更好的方式在一部電影中同時講清楚這些必須要表達的事情,無奈只有提高觀影難度,期待觀眾能夠憑借對近代史的足夠了解在腦海中自行理清脈絡。 必須學習近代史才能看懂片的最後一個原因是,《建黨偉業》雖然都是熟臉,但是普通觀眾很難記住他們演的是誰,因為這些名字只有在教科書上才會一閃而過,而那些觀眾熟悉的歷史人物,如周恩來、鄧小平等等,在《建黨偉業》中的戲份都極少,對於理解劇情毫無幫助。而其他戲份頗重的人物,比如領導火燒趙家樓的學運領袖匡互生、梅思平;曾與袁世凱並肩作戰而後反目的段祺瑞、馮國璋、蔡鍔;在新文化運動中分立兩派的胡適與辜鴻銘等等,這些在中國近代史中舉足輕重的人物離普通觀眾又實在有些遙遠,當他們像走馬燈一樣出現在銀幕上,觀眾記住他們誰是誰確實存在困難,比如趙本山在周潤發飾演的袁世凱身邊轉了半天,估計也很少有人記住他飾演的其實是段祺瑞。 看《建黨偉業》之前做足功課實在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雖然大部分觀眾進影院看「建黨」圖的還是一個熱鬧,但要如果沒有近代史做基礎,就連熱鬧都未必看得明。

❼ 求 《建黨偉業》精彩影評

印象最深的兩個部分,一個是五四運動,畫面和音樂都挺震撼的;我被北大「新文化與舊文化」的激辯場景所感染,被「五四運動」的宏大場面深深震撼,甚至熱血沸騰當學生們湧上街頭,振臂高喊「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的口號,咬破手指血書「還我青島」,青年一代擔起山河重任的激情撲面而來,看得人熱血沸騰。五四運動」也被稱為全片的「淚點」。火燒趙家樓、血書「還我青島」以及女學生滴血喊冤跪在地上拿著一塊寫著冤字的大布,為四萬萬同胞喊冤。 等歷史事件逐一呈現

❽ 關於建黨偉業電影的觀後感,400字左右

《建黨偉業》從辛亥革命開始,一直演到中國共產當成立,這之間的十年時間,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

當見到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人們感到雀躍與自豪,對未來充滿期待。當宋教仁遇刺時,我們恨不得上前一槍崩了那個刺客。當袁世凱為了一己之私利,秘密接受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時,我們恨不得上去一腳把他踩扁在腳下。當張勛跪在溥儀腳下痛哭時,我們並不為他的愚忠而感動,反而為皇權思想在國人的意識里潛存而憂慮。當蔣介石扮成醫護人員刺殺光復會成員陶成章時,我們為革命黨內部派系斗爭的嚴重後果而擔憂。當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人與辜鴻銘進行辯論時,我們可以看出新舊思想在當時高層知識分子中斗爭的嚴酷。當我們聽到中方代表顧維鈞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時說的那些話:「尊敬的各位代表:你們憑什麼把中國的山東省送給日本?我很憤怒!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沉痛的一天!」時,我們在憤怒的同時,又不得不深思「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的真諦。

北伐勝利後朱德總司令擁著蔡鍔將軍的那個鏡頭,還原這樣真實的歷史場面於觀眾面前這是前所未有的,朱德必竟是新中國總司令,而蔡鍔不過是一個舊中國的愛國軍官而已,在以失敗論英雄的中國,能夠還原一些真正的史實,對於中國的發展,實在是很有必要。而我此時望著一臉病容的少帥,不免內心潮濕,為了民族的利益,多少愛國志士拋家別子,恩斷紅顏。今天,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能傲立在世界的東方,很多如蔡將軍一樣的各民主黨派人士功不可沒。這才是真正的歷史,真正值得我們銘記的愛國志士。宋教仁遇刺臨死時跟他的好朋友託孤:家貧,老母望照顧。此時,我已是淚水盈盈。時年,他年僅31歲。

印象最深的兩個部分,一個是五四運動,畫面和音樂都挺震撼的;我被北大「新文化與舊文化」的激辯場景所感染,被「五四運動」的宏大場面深深震撼,甚至熱血沸騰當學生們湧上街頭,振臂高喊「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的口號,咬破手指血書「還我青島」,青年一代擔起山河重任的激情撲面而來,看得人熱血沸騰。五四運動」也被稱為全片的「淚點」。火燒趙家樓、血書「還我青島」以及女學生滴血喊冤跪在地上拿著一塊寫著冤字的大布,為四萬萬同胞喊冤。 等歷史事件逐一呈現

還有一個片段特別有印象,影片結尾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終於如期在嘉興南湖的一條小般上圓滿結束。看著那12名中國共產黨的先鋒戰士激昴地讀著《共產黨宣言》,高唱國際歌,我不禁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中國人民從此有了一個真正為人民謀利益的領導核心——那就是中國共產黨,「一大」代表坐船暢游在清涼的嘉興南湖上,微風和煦,陽光明媚,盡管電影中採用了電腦合成的手段,但是看起來還是那樣讓人充滿激情和嚮往,預示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乘船駛向真理的彼岸,取得解放中國的最後勝利。太唯美了,雖然畫面有點假,但確實很唯美。導演真偏心周迅啊,其他女明星都是跑龍套和打醬油的,只有周迅一個勁兒地給特寫,那張船頭打著紙傘,回眸一笑的鏡頭真是挺美的。

❾ 求《建黨偉業》2000字觀後感或影評,謝謝了!!

《建黨偉業》講述了從辛亥革命到中共一大這段時間內的歷史大事。全片分為幾個段落,前半部分講孫文等革命者建立國民黨,與袁世凱爭斗的情形;後半部分敘述巴黎和會引發的「五四」運動,布爾什維克的種子經由李大釗、陳獨秀引入中國,終於生根發芽,最終在嘉興南湖召開了中共一大的故事。幾個段落以時間為序,互相之間的關聯不強,也缺乏貫穿始終的線索式人物。很多人物都是一閃而過,此後再不出現。這也最終導致影片敘事結構散亂,沒有重點且沉悶。有觀眾看完後開玩笑地表示,加上不時插入片中的黑白紀錄片,整部影片更像一部製作精美的近代史。
在一個極為注重儀式感的國度里,對某一時間點的高度重視,往往體現在舞台或者熒幕上的集中獻禮。而逢十必盛,隨著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這一天的漸漸來臨,全國熒幕很快又到一片紅的時節——本月初廣電總局專門發文「停播一批、推薦一批」,諜戰、涉案、穿越劇進入「黑名單」,40餘部紅色經典被推薦,這意味著,影視藝術界的紅色獻禮就此正式拉開帷幕。 而所有以獻禮為名義的文化事件中,《建黨偉業》的出現則極具標志意味——作為中影集團董事長韓三平的「紅色經典三部曲」的第二部,無論是在政治正確性的謀求,還是商業藝術性的追逐上,《建黨偉業》都註定「閃耀」。 群星薈萃,投資井噴,打醬油也心甘只求露臉……有人說,韓三平平地起高樓為政治電影造了一個華麗的夢,而細細審視投身這一「主旋律夢境」的每一個導演、演員、合拍方乃至每一分錢、每一個運作環節,都會發現,從《建國大業》的小心摸索,到《建黨偉業》的豪放手筆,「到主旋律中去」已然不再僅僅停留於口號,而是被放大為中國演藝圈的集體選擇。
作為一部命題龐大、主題先行、背負著沉重明星負擔的電影,《建黨偉業》的觀影過程彷彿是一次中國近代史的考試。對此段歷史內容有所了解的觀眾,方有資格通過審查,站在觀影的角度欣賞本片。而近代史考試不及格的觀眾們,恐怕很難真正看懂《建黨偉業》,很難弄清楚那些明星臉背後的歷史人物到底是誰,他們到底在奔走呼號些什麼。 《建黨偉業》的故事從1911年辛亥革命講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期的中國歷史用教科書上的話來講那就是「風雲巨變」。其歷史事件之多、登場人物之豐富、人物關系之復雜,絕非一部電影可以講清。普通觀眾即便是知道袁世凱稱帝、簽署二十一條這些比較著名的歷史事件,也未必了解張勛復辟、蔡鍔發動護國戰爭、孫中山護法運動、火燒趙家樓等等。在120分鍾表現這么多歷史事件,《建黨偉業》只能選擇了片段式的表現手法,只展現事件的高潮部分,前因後果或用台詞或用字幕傳遞,剩下的就只能指望觀眾的近代史知識足以自動補齊省略部分,否則實在很難跟上影片節奏弄清來龍去脈,更別說欣賞電影藝術了。 《建黨偉業》雖然講的是近代史,但重點還是建黨,問題是近代史上又不是每一件大事都與建黨有直接聯系,所以《建黨偉業》採取了多線敘事的方法。其中一條線是近代史上的大事記,從辛亥革命講到五四運動;一條線是青年毛澤東的人生軌跡,從參軍新軍直到參加中共一大;另外一條線是中共成立前的歷史思潮,主要是以陳獨秀、李大釗、胡適、辜鴻銘等人的事跡串聯。這三條主線相互貫穿,要找到這三條線的內在聯系,非得熟悉中國近代史不可。不然就不會知道毛澤東參軍和辛亥革命有什麼關系,袁世凱簽二十一條和五四運動為何又前後呼應。但除了這種多線敘事、相互貫穿的敘事手段外,又很難找到更好的方式在一部電影中同時講清楚這些必須要表達的事情,無奈只有提高觀影難度,期待觀眾能夠憑借對近代史的足夠了解在腦海中自行理清脈絡。 必須學習近代史才能看懂片的最後一個原因是,《建黨偉業》雖然都是熟臉,但是普通觀眾很難記住他們演的是誰,因為這些名字只有在教科書上才會一閃而過,而那些觀眾熟悉的歷史人物,如周恩來、鄧小平等等,在《建黨偉業》中的戲份都極少,對於理解劇情毫無幫助。而其他戲份頗重的人物,比如領導火燒趙家樓的學運領袖匡互生、梅思平;曾與袁世凱並肩作戰而後反目的段祺瑞、馮國璋、蔡鍔;在新文化運動中分立兩派的胡適與辜鴻銘等等,這些在中國近代史中舉足輕重的人物離普通觀眾又實在有些遙遠,當他們像走馬燈一樣出現在銀幕上,觀眾記住他們誰是誰確實存在困難,比如趙本山在周潤發飾演的袁世凱身邊轉了半天,估計也很少有人記住他飾演的其實是段祺瑞。 看《建黨偉業》之前做足功課實在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雖然大部分觀眾進影院看「建黨」圖的還是一個熱鬧,但要如果沒有近代史做基礎,就連熱鬧都未必看得明。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