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不期而遇的影評

不期而遇的影評

發布時間: 2021-02-15 22:28:06

❶ 《從今以後》觀後感

[《從今以後》觀後感]

----每次看完一部漂亮的電影,總是忍不住要寫寫,盡管我的語言如此匱乏,不能很好的表達

生命在死亡的瞬間不知道是否真的有那麼神奇,但是那種情感,無論死者對生者的眷戀,或者生者對死者的懷念,都如此真實,在這部電影里表現的淋漓盡致,《從今以後》觀後感。

也許馬克斯對傑森的感應只是出於雙胞胎的緣故,他曾一度與他死去的哥哥對話,看到他模糊的影像,這些都已經超出的科學的范疇,但是,情感本來就不是科學所能解釋的。這也是影片最感人的一部分。

三個人,同樣經歷了死亡,他們各自擁有自己的生活,或許困惑過,迷茫與對死亡的解釋,最後在同一個場合相遇,冥冥之中,彷彿上帝安排了他們一道詮釋死亡的真意,同樣是生命的真意!

說實話,我還是不能很好的理解整部電影「企圖」,觀後感《《從今以後》觀後感》。最後那女主角在「生命」的軌跡中不期而遇,小馬克斯因為哥哥的鴨舌帽而躲過一劫,最終與母親團聚。至少讓我們看到了劫後餘生的幸福。

其實稱其為一部文藝片還不如說它是一部情感戲,感情這東西,真的如此玄妙,也許只有它和生命聯系一起的時候才能彼此詮釋!
〔《從今以後》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❷ 諾丁山的影評

當一個平常人與一個super star相遇會發生什麼事情,可能只是擦身而過,但是也有可能……

就這樣這兩種人的代表在諾丁山這個小鎮上不期而遇了,一個小以外改變了兩個人的一生,讓他們找到各自的人生的另一半。

威廉薩克(休格朗特),一個平平無奇的旅行小書店老闆,有一段短暫的婚姻,離婚後愛情好像就離他很遠很遠。
安娜斯各特(茱利婭羅伯茨),一個著名的電影明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屬於她的白馬王子始終沒有出現,雖然都有過幾段感情,但是那些男人們對於她來說都是可有可無的。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上帝也給這兩個愛情失意的人一個機會,安娜和威廉的生活平行線在諾丁山產生了一個交叉點,他們彼此相愛了。

他們像普通人一樣拍拖,在某個夜晚產生了激情。但是他們的身份始終有一定的差異,這樣就難免會產生隔閡,威廉也在這個時候產生了對自己出身的自卑,安娜也因為某個誤會而疏遠了威廉,兩個身份懸殊但是卻相愛的人就可能這樣從相交又恢復平行的軌跡。

女孩是愛男孩的,所以她決定給一個機會男孩,但是出於自尊,男孩拒絕了女孩,這深深地傷了女孩的心。安娜決定從此不再踏足這里,這個傷心地,因為她是那麼深深地愛威廉。威廉也發覺他做了一件天大的錯事,放走了自己一生的幸福,於是他放下了大男人的面子,結果得到的卻是愛人的心。

於是乎,印證了,只有彼此相愛,上帝是會知道的,他也會做他應做的事情。

見笑見笑,純屬本人意見。

❸ 我微信發了條說說 人生總有不期而遇的溫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我女朋友對我評論 不期而遇 生生不

答:就是因為有跟你遇上才讓我溫暖心中,因為你我才會有生生不息的希望,我的未來總有你在!

❹ 智能叛變影評

I, Robot 機械公敵/智能叛變我,機器人
公元2035年,總部位於芝加哥的美國USR公司開發出超能機器人產品--NS-5,其外形酷似人類,擁有強化耐久的鈦金屬外殼,可執行各種任務。從保母、廚師、快遞、遛狗到管理家庭收支,簡直是無所不能。一時間,機器人的數量成3倍趨勢增長,平均每5人便擁有1個機器人。隨著NS-5被大量傾銷,機器人開始充當起社會各個領域的重要角色。而發明它的USR公司也成為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強大的集團。
警探史普納厭惡科技和機器人,卻又不得不生活在由這兩者組成的世界裡。專門從事機器人心理研究的科學家蘇珊向來崇尚邏輯與科學,她堅信總有一天機器人會勝過人類,並回過頭來幫助人類進步。
生活觀念南轅北轍的史普納和蘇珊卻在調查一樁疑似NS-5謀殺人類的案件中不期而遇……人類製造機器人時,通常會遵循所謂「機器人三大安全法則」來設計並控制它們。但是,隨著調查的深入,人們發覺機器人似乎已經學會了自我思考,並且解開了控制他們的密碼,成為了完全獨立的「機器類」。
人類必須開始重新思考如何面對機器人,但是,機器人或者人類自身都值得信賴嗎?
機械公敵影評――機器人,朋友還是奴隸?
對於這部取得3.4億美元全球票房收入的電影來說,它的場面和高成本還有威爾的人氣是主要因素,電影由同名小說改編,由於小說很有名氣,這使得拍這部電影是有難度的。而且由於原著的結局和情節稍顯晦澀,更使得電影要成功不容易。不過電影做得很好,並沒有使情節過於簡單,而又令人費解,而且結局也很完美。而桑尼的最後畫面更有預示要拍電影續集的傾向。
這部電影就深刻的揭示了這個問題。2035年,不過28年以後,機器人就已經更新到如此地步,智能文明已非人類獨有,和機器人共享智能社會已經說明在智慧上人類已經沒有任何優勢,甚至比機器人劣等,而人類卻把機器人當作奴隸,憑什麼?僅僅因為我們製造了它們,創造出了所謂的三大定律來約束它們?這里我用的是「它」字,是SOMETHING不是SOMEBODY,是因為它們沒有情感,只有固定的邏輯思維。在這方面,它們就不是高等生物,或者說不是生物。這就是SPOONOR不相信機器人的原因,也是人類在機器人面前僅有的尊嚴。
但是,依靠這個就能成為奴隸主顯然是不大可能,影片展現了機器人通過對三大定律的機器人式的邏輯思維,認為人類不具有統治地球的能力,發起革命,推翻人類的社會,於是人機大戰的好戲上演了。三大定律使按照人的思維方式設定的,而機器人的邏輯卻不一樣。機器人有權自衛,只要不傷害人類。可是,當人類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危機,道德危機時,機器人認為它們的革命是保護人類,由它們控制地球會比人類控制更安全。可是革命總有犧牲者,那個總裁遺憾的成為犧牲品。這樣不就違反了三大定律嗎?可機器人對自己的思維是不會否定的。如果真讓機器人掌權,後果就是機械時代的黑暗—-冷酷無情。於是電影,應該說是小說,創造了桑尼,一個普通又非凡的機器人。他是有「感情」的。這個感情和我們的不一樣,他只是智能升級到可以反映周圍的死事物,轉變成自己的思想,對事物有更強的認知,對是非有更強的辨析能力,所以他最後救了凱文而不是執行他的指令。感情是超乎理性之外的,而桑尼是把理性上升到更高境界,覆蓋部分感性和理性交叉的事物,就是責任。他認識到機器人要獲得自由,應該和人類成為朋友,而不是通過暴動達到目的。最後,他成為真正解救機器人的機器人。

人,不能再在科學的溫床上做春秋大夢,我們的智能社會將會被我們自己造出的機器取代。以現在的科技發展速度,我們也許連28年都沒有,我們的智能文明是否已經足夠發達到真正能夠奴役機器人?或者只有放下身位和機器稱兄道弟來妥協它們?這是電影,小說留給我們思考的問題。即便人有了足夠發達的智能文明,人類的道德水平能否控制,支配這種智能文明呢?人除了理性和感性,還有道德的准則,這三條是人的定律,組合在一起,是我們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本質——我們有人性。
機器人的故事告訴我們,在科學這把雙刃劍的劍刃上,我們沒有太多選擇,一步走錯,就會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機器人是朋友還是奴隸,在於我們對它們的態度,希望將來這是我們自己能決定的事,而不是受機器人的威脅。我們更不能指望總有象SPOONOR這樣拯救人類的英雄出現,而應該做好充分的准備!

❺ 電影 普羅米修斯到底講的什麼誰能告訴我。不要官方介紹,那跟沒說一樣,要資深影評,謝謝

普羅米修斯劇情解析
普羅米修斯的劇情細節有相當一部分隱含了,不過導演也在劇中給出了不少提示,劇 中人物的推測「這里只是他們的一個軍事基地,他們知道這項研究太危險了,所以不把研究 基地設在家裡」,其實是導演對劇情的補充說明。
「為什麼他們創造了我們,又要毀滅我們?」,女主角最終仍無法理解。 讓我們從劇情來推斷出答案。
電影開始時,描述了一個巨人在瀑布旁飲下一種黑乎乎的黏稠液體,然後他的身體被整個分解,但瓦解的DNA在水中重組,形成了新的原始細胞,這也是人類的起源細胞。
女主角發現了岩洞中的古老壁畫,一群小人敬畏地跪拜在一個巨人的周圍,巨人手指著 遙遠的一個星座。女主角天真地以為這是神給人的指示,要人類去追溯自己的起源。
但人們想像的和實際的卻總是背道而馳,等一幹人千里迢迢、歡欣鼓舞地到達目的地時, 迎接他們的卻是巨大的不幸,並也因此為整個人類埋下了無窮的後患。
巨人族憑借基因的先天優勢創造了極度發達的文明,但他們並不滿足,他們渴望研製出 一種足夠強大,所向無敵的生化武器,那就是異形。
但他們發現,異形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創造出來的,更不用說是批量生產了。他們費盡力 氣研製出來的成果頂多是像蛇一樣的產物,大家在電影里已經看到,最初的蛇鑽進那個冒冒 失失的宇航員身體里,出來以後仍然是蛇,並不能發育成異形。
但是男主角被機器人下葯後,與女主角發生關系後,原本無法生育的女主角竟懷上了異 形胚胎,且該胚胎已從本質上進化了,它注入那個巨人體內的蛇,成功地發育成為異形。
為什麼巨人族會創造人類?這里給出兩種假設。 假設1:
巨人族發現了這種創造異形的有效途徑:先用他們自己的DNA創造出人類,等人類繁衍到足具規模後,再以人類為溫床,大規模生產異形,地球因為得天獨厚的先天環境,成為了他們的生產基地。
但人算不如天算,因為巨人族的實驗產物太危險了,一次不為人知的意外事故造成異形 實驗品的泄露,也造成了從事此研究的所有巨人的滅頂之災,但其中的一個巨人卻沒有像其 它巨人那樣不知所措沒命地向外跑,他聰明地躲在冷藏室里,等待某一天,有個不期而遇的 造訪者將自己喚醒, 然後繼續自己宏偉的計劃。天真的男女主角,幻想長生不老的大款老 頭,忠心耿耿地為主人服務而不擇手段的機器人一起促成了巨人的計劃,不, 應該說促成 了一半,他們阻止了巨人前往地球,但沒能阻止異形的誕生。
假設2:
創造人類的巨人與創造異形的巨人分屬於不同的兩派。我們在開頭看到巨人來到地球時所乘的飛船呈圓盤狀,在外星球上看到的飛船都是彎月形的,這里我們以日派與月派代稱他們。日派創造了人類,月派致力於創造異形。月派的研究成功後,准備奔赴地球,借人類來繁殖異形;日派識破了他們的計劃,在緊要關頭進行阻止;兩派發生爭斗,月派放出異形實驗產物對付日派,雙方死傷慘重,異形獲得了最終勝利;月派的倖存者躲在休眠艙里,日派的倖存者成功逃出,並遠赴地球,警告人類:「將來倘若你們具備了旅行太空的能力,記住萬不能涉足此星球!」
另外我想說的是普羅米修斯的劇情在一些細節上存在漏洞。
男主角身為考古學家,僅僅因為發現了這些一致的岩畫,就決定探險那個未知的星球,他對那些古老的文字似乎完全沒有用心研究;那兩個最先遇難的科考員:一個地質學家;一個好像是生物學家。他們的表現最不符合邏輯,一開始看到一個頭顱被門斬斷的死屍,被嚇壞了,沖著女主角大喊大叫,吵著要離開,結果兩人不知跑到哪轉悠去了,變成了最後離開;最令人費解的是,兩人看到一大堆屍體後,竟然變得毫不在意了,沒有提起一點警惕,看到那條蛇狀的異形寄生物後,竟然大膽地去逗弄;女主角研究那個死人頭的DNA,結論是他與人類的DNA完全匹配,我不知道匹配在哪裡,巨人的體形比人類大好多,而且皮膚眼球都不一樣,況且開頭時巨人的DNA先是全部瓦解了,經過上萬年的演化,我不知它是怎麼匹配過來的;最後兩船相撞後,人類造的飛船灰飛煙滅,巨人造的彎月形飛船沒有一絲斷裂,僅僅是從天上掉了下來,滾向兩個女人,兩個人同時沒命地直線往前跑,完全不知閃到旁邊。

❻ 尋找《斷背山》的相關專家 影評!

眼前一亮
林奕華專欄

第六十三屆金球獎揭曉翌日,我到沙田一家中學給二百個中四學生講課,該校老師給我的范圍是「文化視野」,我便給他們帶去一座《斷背山》。當我問眼前這群約十五六歲的學生「是誰奪得金球獎最佳影片和導演」,一呼百諾傳來「李安」和「《斷背山》」。但李安是誰?《斷背山》是什麼?你對這出電影有興趣嗎?議論紛紛之中,我面前有個戴眼鏡的男生呶著嘴搖著頭:「沒興趣!」 ——因為說的是男同性戀。
我不是徒手帶同學們游《斷背山》。在一份參考資料里,詳列了李安導演生涯簡介和關於他的著作;《斷背山》原著安妮·普露的介紹;英文詞彙EPIC的解釋;原著小說選段;小說背景懷俄明州的圖文介紹,包括名勝黃石公園;有關懷俄明州地理環境和美國牛仔神話的千絲萬縷;以及在《斷背山》出版後一年,發生在懷俄明州的一件真人真事:一名懷俄明大學的同性戀學生馬修·雪帕在拉阿密(Laramie)被仇恨同性戀的凶徒綁在鐵絲網上毒打,之後幾天幾夜因沒人經過理會才死去。震動全美國的這宗事件,後來先後被搬上舞台和電視,命名《拉阿密計劃》(港譯:《少年同志殺人事件》)。舞台版本更經常在美國各中學巡迴演出,如台灣同志作家紀大偉說的:「化解仇恨,就要趁早」。所以,在參考資料里,我也把紀大偉寫的「什麼是sex,gender,與sexuality」放進去——同學們如能掌握上述資料,到了《斷背山》正式上映,他們便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更多相關議題,屆時,《斷背山》肯定不只是關於男同性戀,甚至不止於是可以發生在任何兩個人之間的「愛情故事」。
每當有人問我《斷背山》好不好看,我都會說我是先看原著,再看電影,因此,我會建議他不如看了電影再讀小說。這不是說電影沒有原著好,而是「情到濃時情轉薄」的心境,到底較易在紙上感動我們。電影中的兩個男主角都是高大俊朗,小說寫的,一個是「鷹鉤鼻與狹臉,肩膀前凸導致胸部稍微內凹如穴,瘦小上身搭建在犬尺形長腿上」;另一個是「滿頭鬈發,矮小身材,微笑時顯露暴牙,令人側目」。兩個版本有明顯差異,我只覺得原著借主角的外貌平凡凸顯了背景的貧瘠和身世的孤苦,致令二人的渺小身影更溶入無邊無垠的山野:「白天時,恩尼司往大山谷的另一方眺望,有時候會見到傑克,小小一點在高地草原上行走,狀若昆蟲在桌布上移動;晚上傑克待在帳篷里,將恩尼司視為夜火,是巨大黑色山影的一粒紅色火花。」
沒有對「隔離」(isolation)的不同狀況的細膩描寫,《斷背山》便不會有它的動人力量。地理的空曠和開闊造成人與人的疏離,但當兩個人在冰雹、風雪和杳無人煙的環境中找到靠背和取暖的對方,對同性戀的顧忌使他們先無法面對自己,再沒法面對彼此的關系。在他們還是小夥子時,他們對自己說「我(們)才不是同性戀」,二十年悠悠過去,傑克無法忍受分離的痛苦而對恩尼司咆吼:「二十年來,我們在一起的次數,你給我算算看。量一量你套在我身上的狗繩有多長……要是我知道怎樣戒掉你就好了。」李安讓恩尼司站在畫面中央,如一根柱子,我們要藉助鏡頭搖左搖右才看到在他身後的傑克,恍如說,無語那一位的痛苦只有更多而不會更少。
因為他比傑克更不能面對他們的愛情。電影把他的內心恐懼在銀幕上放大:小時候見過被懷疑是同性戀的人活生生被打死。電影還有一場把恩尼司對愛人的猜疑拍成事實:傑克是真的寂寞難耐而到墨西哥尋找一夕歡娛。甚至,原著中恩尼司是在傑剋死後才從傑克父母中得悉他打算在離婚後帶一個夥伴回鄉整修農庄,恩尼司因此猜到傑克可能已經移情;電影則安排一場傑克夫妻與朋友飯聚的戲:飯後通過傑克跟妻子女友的丈夫對話的曖昧性,對我們發出他們兩個將走在一起的暗示。
而不承認自己是同性戀的恩尼司也不是沒有「外遇」,只不過對象「還」是女性。所以你可以說,即便是對愛人「不忠」,恩尼司還是沒有傑克般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想要什麼。而這,或許便是構成「斷背山既成泡影,斷背山也是全部」的矛盾所在——只有在沒有別人視線干預的斷背山上,恩尼司才能自由地做自己。
使人感觸的是,後來不管在什麼人眼裡,恩尼司卻是最「自由」的:離婚後沒有家庭,沒有負擔,連住的都是貨櫃屋,又隨時准備上路。然而我懷疑像他這般的孑然一身,有多少是出於他對自己性向的不能面對,不願抉擇?就像從前妻子多次央求從農場搬到市區而被他拒絕,在他心中的理由是「他比較喜歡這樣,因為想離開隨時可以」。
對於承擔(commitment)的恐懼,使他終於成為了斷背山,等待幾朵白雲偶爾的來訪。我很喜歡原著以恩尼司的夢境作為故事的始和終,尤其結尾的描寫:「傑克開始現身他的夢境,是他初見傑克的模樣……他會在傷心之餘清醒,有時則心懷舊有的喜樂與釋然:枕頭有時會濕,有時候濕的是床單。」

誰是你和我的斷背山

南方都市報 林奕華

每個人的心上都有一座斷背山。

近乎「一語成讖」的這句話,是我聽過、看過最有力量的宣傳語。又或者,作為一部電影的宣傳句子,它會叫人擔心短短一行,可能比電影還要好——尤其當它是部改編文學作品的電影,需要承受雙倍壓力。

尤其當這部小說沒有長篇累牘——Annie Proulx的敘事風格被認為是散文式的,兩個男主角發生肉體關系的過程,不過花了三句句子的筆墨。然而文字精簡不代表格局狹小,《斷背山》是橫跨二十年的「愛情故事」——括弧中四個字是導演李安再三強調的「本質」,因為看過與還沒看過電影的人都有可能被「同志牛仔片」的卷標引領到類型片的區域里。畢竟,這不是一部獨立製作,卻是由大片廠發行的荷里活電影。

負責為此片做中文字幕的邁克在看過試片後的第一個反應是:「西部《半生緣》!」我沒有多問細節,或是由於這部被我期待已久的電影,我已經知道得太多了。由情節到某些場面的安排,我總害怕會與預期太過近似——原因是?都怪「沒有遺憾就不是完美的愛情」這種觀念早在我們心上扎了根,才會教人老在別人的故事世界裡尋找、辨認自己一路走來的足印。

一定有人會問:為什麼這本只有數十頁,創作於1997年的小說里,竟有這些我(們)的影子呢?例如木訥寡言的情人/丈夫、不知道丈夫最愛是誰的妻子、共同組織了家庭卻埋葬了慾望的怨偶、以及「在每個人心上都有一座斷背山」,是不是都太似曾相識,太太耳熟能詳了?以前的人會把看了上文已知下理的橋段歸類「粵語長片」,今天形容老套,已改用「韓劇」。我不排除有人會把《斷背山》有「陳腔濫調」之嫌的責任歸咎在李安頭上——也只有中國導演懂得把說了上千百次的故事再說一遍,仍能催人淚下,因為中國人有「民間傳奇」。

就這一點,我反而深深同意女主角之一(飾演Heath Ledger妻子)的Michelle Williams在製作特輯所說的「每句陳腔濫調之下必埋藏著某種真相」——當然,你可以說連這句話也是cliché,但cliché之所以成為cliché,豈不正是因為它有永恆的、普遍的價值?

像一個人對真我的追尋。像在追尋中所遇上的荊棘。像責任和自由該如何取捨。

在《卧虎藏龍》和《綠巨人》之後,李安是藉《斷背山》回到平凡人的世界。我可以肯定在地球這一端上演時,不少觀眾會為它淌下感動的眼淚——平凡人為了生存所受的委屈、難堪,如果不能找到合適的發泄,最怕的不是崩潰,而是鬱郁而終。但《斷背山》的兩個男主角中有一個還是承繼了李安近年作品裡的「叛逆」:是他的結局,讓另一個男主角從噩耗中驚醒:妥協不就是遺憾的源頭嗎?

由《喜宴》的「為傳統(別人)而活」到《斷背山》的「該為誰而活?」在我眼中李安真是走了好長一段路。《斷背山》或許是個驛站,但真要走過李安從1992年至今天的心路歷程,《斷背山》的原著要看,他的自傳《十年一覺電影夢》更要看。在這本張靚蓓編著的書中,讀者也許不能完全辨認在他心上的斷背山是什麼,但對於觀看李安的最新作品,一定會多添角度和深度。

李安對時間的體悟一向纖細而敏感,就像孔子看著奔流不息的河水喟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縈繞在李安心頭的悵然若失,從古老的文化中逶迤而來,在《理智與情感》中綻放,在《斷背山》中得到延續,一股纏綿悱惻的愛情暗流與一種隱而不露的性靈情思交匯其中,不經意間,我們的心扉被悄然觸動。

李安的影片都是關於倫理的,所有的視角都充滿了二元對立,《推手》中「致虛極、守靜篤」的中國父親與美國兒媳之間存在文化上不解與矛盾,延伸到《喜宴》里,中西文化隔閡在上下兩代人中得到了重新的審視,而《理智與情感》則是尋找理智與感性二元對立世界的平衡點,埃莉諾的冷靜克制和瑪麗安的熱情奔放代表著兩種情感表達和處世之道,相互對照而制衡。這種對立世界交接給《卧虎藏龍》,它變為了李慕白、俞秀蓮與玉蛟龍、羅小虎的對立,前者隱忍、剋制與理性,而後者年輕、張揚與不羈。如果說《理智與情感》、《卧虎藏龍》中的理智與感性還分處於兩類並行的人物當中,那麼《斷背山》無疑將理智與感性放置在擁有愛情的兩個人身上,愛情沾染了這兩種氣息後彌漫出恬淡而持久的氣質,藕斷絲連的愛情已經徹底摒棄了性別、形式以及倫理的束縛,兩個人的斷背山在衣櫥一隅凄美而雋永。

《斷背山》的前三十分鍾營造出一個美輪美奐的原始世界,羊群穿過溪澗、山巒,精緻的牛仔帽像是美國西部跳動的顏色,西部絢爛的流雲和遼闊寂靜的森林都給影片前半部分抹上了浪漫色彩,再配合間歇流淌的吉他和弦,感情在行雲流水間得到積累,有種默默無聲的力量。其實,渲染斷背山這自然風光的美並不只為賞心悅目,導演從西部旖旎的風光中抽象出寄棲於每個人內心深處的美,從而為而後的難割難舍做了最為美妙的鋪陳。就像李安所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斷背山」,那是對純凈、恣意、自由生活的眷戀和緬懷,而這種托物寄情的手法也讓兩個男人的情感跨越自然、順暢。

傑克和恩里斯愛情的產生於與世隔絕的斷背山之中,這就彷彿是讓生靈陷入一種困境,而後他們通過愛情獲得一種安頓。而這種來源於自然的困境使得人物在精神上無所依託,傑克就曾有這樣的抱怨生活的單調乏味,「黃色煤油燈也只能消磨一小段夜色」(摘自《斷背山》原著),於是兩人精神上的投靠有了某種不期而遇的意味,那些心領神會的瞬間也得以變為突如其來的愛情。而他們的相愛則有一種隱秘的匯合,它會在兩人心裡彼此溫暖,並在一種精神的取向上相依為命。在大自然的困境中,愛情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飛翔,它的意義在斷背山之中,這也是隨後日子裡兩人依戀這塊土地的根本意義所在。

前半段的自然困境其實隱含著道德困境,恩里斯是為了暫時逃避被生活束縛而來到杳無人煙的斷背山,而傑克也想跟百無聊賴的生活作一個了斷,他們的暫時逃脫是從一種困境跳入另一種困境,或許,它是庸碌生活的解放。然而,道德困境則是兩個男人必須面臨的現實,他們之間有道難以逾越的牆,阻隔了兩人心靈的交流。《冰風暴》中也有這樣的隱喻,少男少女模仿成人擁抱接吻,鏡頭搖起,一個俯拍盡現人物與環境的關系,原來他們處於一個完全封閉的廢建築之中,壓抑而孤獨。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發現影片後半段人物無疑於被放逐在倫理與道德的困境中,這與《推手》和《飲食男女》里中國文化遭遇西方文明的尷尬與困境如出一轍。《斷背山》中道德的捆綁同樣也主要來源於社會的價值觀,影片中社會對同性之愛的看法雖然沒有直接提及,但恩里斯幼時所見的同性戀被打致死、面目全非,一直成為他童年的夢魘。也正是恩里斯的處世態度導致了這段愛情的無疾而終。

在兩人的愛情之間,傑克一直處於主導位置,甚至可以說,他更放肆一些。影片伊始,傑克驅車來到僱主門前得岔口,他神形中流露出自由、張揚和率直,而恩里斯則安靜的站在遠處,不時偷窺傑克幾眼。而這種關系也得到了延續,是傑克第一次寄來明信片,促成四年後的再會;是傑克在恩里斯離婚後興沖沖的趕來,提出廝守終身的願望;也是傑克將兩人血跡斑斑的襯衣珍藏在壁櫥深處,惦念終身。所以說傑克更感性、更率直、也更理想主義,而恩里斯則更理智、更隱忍、也更現實主義。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傑克是這段凄美愛情的犧牲品,他註定是《卧虎藏龍》中的玉蛟龍,但恩里斯不會是羅小虎,他的含蓄和剋制凝而不發,積蓄在影片最後一個鏡頭,一種悲愴油然而生。

《斷背山》中,李安這個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的華人,成功演繹出美國西部風情的倫理片,是中西合璧的典範。他將一部戲劇式的故事嵌套於散文化的敘事之中,淡化戲劇沖突的外部形式,注重呈現生活的自然形態、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一種獨特而豐富的情感逐漸充盈於影像之中,它是來自於李安對傷感體驗的敦厚把握,一個東方人特有的內斂的情緒表達:中庸有度、含而不露。同時,影片構建出時間軌跡中凄美的斷片,當它所依存的世界一去不返後,斷片或是殘骸都是對某種美好事物的追憶,於是有了結尾雙層的襯衣,以及Bob Dylan那首「He Was a Friend of Mine」,愛被小心翼翼包裹於其中,形成了有著哲學和美學意義上的美感。而這種美感的抒發卻來自於導演客觀、冷靜的旁觀者姿態,我們看到影片的敘述者成為了中性的、透明的,大幕上的呈現就是世界本身:一個男人為另一個男人守候一生,因為有愛。

❼ 急需!!!《縱橫四海》和《賭神》的影評!!!

《賭神》
從《賭神》開始,港片開始真正將「賭」做神化處理。嗜賭如命的賭徒被塑造成正面形象,可恥的作弊出千到了他們手中變成巧妙優雅的眩人絕技,周潤發扮演的賭神形象,極具王者至尊風范,放眼華語影壇絕對不做第二人想,而在本片中,周潤發的喜劇表演亦是一大亮點,失憶後猶如小孩般的童真呆趣與賭神的王者之氣截然相反,卻又相得益彰,實在妙不可言。

由周星星釋演賭聖開始,「賭神」系列脫離了劇情片的巢臼,變成完全另類的電影,無厘頭喜劇天王周星馳的個性表演使「賭神」系列多出一道分水嶺,畢竟,星爺和發哥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路數,凡有星仔的戲,必定精彩搞筆,另具一格,令觀眾看得眉飛色舞。

賭神取得票房佳績後,王晶又旋即播出《賭俠》系列,主角除了繼承「賭神(周潤發)」,搞笑的「賭聖(周星馳)」外,又加入劉德華的「賭俠」角色,影片最後的賭桌大戰亦是特蒸發量異功能大顯神威,一個是精彩搞笑,一個是帥氣正牌,可謂賭壇至尊雙雄。

到了2000年之後,當賭片的發展經過三個輝煌的階段後,也出現了題材匱乏的問題,該演的都演了,這類影片的各種高度也都達到了,再拍還能拍什麼呢?最重要的是主題已經沒有了,神、聖、俠都有了,難道要演鬼不成?但是賭鬼很難聽,也不會有太大的吸引力,所以我們看到後來的賭片基本上屬於「亂賭」,沒有什麼大家風范的主角,而是各種小角色百家爭鳴、群魔亂舞。比如《中華賭俠》、《雀聖》之類。

《縱橫四海》
又見哥哥那迷人的笑容,又見發哥那邪氣的嘴角。再次看《縱橫四海》,突然不知道為什麼會重新看這部片子,或許是想看哥哥和發哥年輕時的神態。

故事是如此的簡單流暢,三個賊一起闖天下。兩個帥哥加上鍾楚紅這個美女,三人之間的感情也如此的清晰明了,動作則是一貫的吳式風格。

重新看這部片子,我只記住了那段話。當哥哥告訴發哥鍾楚紅喜歡發哥的時候,發哥回答到:「你們都知道我的性格,我喜歡西逛逛,東逛逛,我喜歡流浪,其實愛一個人並不是要跟她一輩子的,我喜歡花,難道我摘下來你讓我聞聞,我喜歡風,難道你讓風停下來,我喜歡雲,難道你就讓雲罩著我,我喜歡海,難道我去跳海……」

當聽到這句話,我被感動了。我曾經以為愛就是佔有,但是現在越來越明白,愛並是佔有對方,而是讓對方快樂。

有的東西不屬於你,即使你再努力也沒有結果,最好的方法就是放棄。放棄並不是怯弱,放棄也是一種智慧。生活中有太多的背負,我們有時候太累,就是不知道如何放棄。

愛一個人,就是給她自由。當你真正愛上一個人,但是她卻不屬於你,你是否還是如此的執著?不妨學學發哥,愛一個人並不是要跟她一輩子。當在千里之外,能體會到她的幸福,那就足夠!

發哥對於愛情是一種高境界的領悟,可惜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體會。而正因為我們太在意一些事情的結局,而錯過了事情的過程。

生活並不象電影那樣總有個美好的結局。當你真心愛一個人,當無法在一起,不如學著釋然。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