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宋美齡觀後感

宋美齡觀後感

發布時間: 2021-02-16 01:52:39

⑴ 戰爭與和平宋美齡讀後感600

(1)背景:二戰後美蘇兩極對立和爭霸斗爭,使冷戰烏雲覆蓋整個世界,核戰爭版隨時可能爆發。含義:再權次進行世界大戰將使人類文明毀滅,人類歷史發生巨大倒退。(2)年輕人和婦女成為反戰重要力量;反戰與關注國內政治、社會問題尤其是民權與女權等問題緊密結合。意義:給美國、蘇聯的霸權主義以沉重打擊,使美蘇兩國到了七八十年代不得不放棄戰爭,開始由緊張對抗到謀求緩和與對話;有效地遏制了大規模侵略戰爭的爆發,為世界和平作出了貢獻。

⑵ 20103112:宋美瑾-《老人與海》讀後感

[20103112:宋美瑾-《老人與海》讀後感]
2010年第三十一周12號作品
《老人與海》讀後感
宋美瑾

最近,我讀了《老人與海》這本書,20103112:宋美瑾-《老人與海》讀後感。書中主要講一個老人孤身一人住在茅棚里,只有一個孩子天天來看他。老人靠捕魚為生,有豐富的捕魚經驗,孩子也跟著他學捕魚。有一次,老人獨自出海打魚,他的船到了很遠很遠的地方,終於有一條大魚上鉤了,老人與它搏鬥了三天三夜才制服它,不料在歸途中,來了很多鯊魚,老人雖然用盡全力保護它的大魚,可是回到岸邊的時候,那條大魚只剩下一付巨大的骨架了。讀到這里,不由得讓我很敬佩這個老人,同時也為老人這種有耐心、有毅力、堅持到底的精神所感動。

大魚與老人拚命搏鬥的最後一刻至今我還歷歷在目:老頭兒放下了釣絲,把它踩在腳下,然後把魚叉高高地舉起,達到最高處,同時運足全身力氣,比剛才集聚的力氣更多、更強,把魚叉扎進大魚胸鰭下面的魚腰裡,又靠在叉把上面把魚叉扎得更深,再用全身的重量把它推進去。大魚的胸鰭高高地挺在空中,高得齊著一個人的胸膛。接著,魚又生氣勃勃地作了一次死前的掙扎。它從水中一躍騰到空中,展示著它的長、寬、威力的美。它彷彿懸在空中,懸在船里老頭兒的頭上。然後它轟隆一聲落到水裡,把浪花濺到老頭兒身上,濺滿了整個一條船。老人最終憑借耐心與毅力戰勝了大魚,讀後感《20103112:宋美瑾-《老人與海》讀後感》。也體會到收獲的樂趣與自豪。

我也有這種憑著耐心、堅持而獲得快樂的體會。記得我曾經釣過魚:坐在小凳子上,旁邊放一個小水桶,把魚食掛在魚鉤上,然後拿著釣竿開始釣魚。時間彷彿過得很漫長,但我一直堅持著,終於我發現一條魚慢慢地游過來了,我立刻全神貫注的盯著它,它起先是圍著魚食轉來轉去,有時還拿嘴碰碰魚食。終於,它忍耐不住飢餓,一口咬住了魚食!我的魚鉤往下一沉,我立刻把釣竿提了起來。啊!好大一條魚啊,我把它放進桶里後,開始觀察起它來:胖胖的身材,還是金色的,有成年人的巴掌那麼大呢。我提著我的戰利品,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正是由於耐心、堅持才能成功。因此,當我讀完這本書後,深有感悟: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耐心、有毅力,不要因為某些細小的原因就半途而廢。做一個成功的人,就需要這份耐心,就要堅持到底。我就因為沒有這份耐心吃了不少苦頭:鋼筆水出來的太慢,我等不及了,就猛甩,結果衣服也灑上墨水,媽媽把我教訓了一頓。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但自從我看了《老人與海》這本書後,我就努力讓自己變得有耐心、有毅力了,做事也不慌亂了,媽媽誇我是好孩子。

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有耐心、有毅力的人吧!只有腳踏實地、耐心地去做每一件事,才會獲得成功。
〔20103112:宋美瑾-《老人與海》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⑶ 《一九四二》觀後感

一九四二年,河南,旱災,蝗災,三百萬人餓死。「在死三百萬的同時,歷史上還發生著這樣一些事:宋美齡訪美、甘地絕食、斯大林格勒血戰、丘吉爾感冒。」馮小剛的電影保留了劉震雲小說里的這句話,在風雲突變的大時代,個人的悲慘只是你個人的大事,蔣委員長心裡則另有其他,日寇步步緊逼,陝北盤踞著逐漸坐大的敵對武裝,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場,戰後世界格局與中國國際地位……與這些大事相比,河南的災情未免來得不是時候。其實蔣委員長並非不信,只是不願相信。如同王小波筆下花剌子模的君王,他拒絕聽到關於河南任何壞消息,「災是有的,但沒那麼嚴重。」直到看到《時代》記者拍到狗吃人屍的照片,蔣委員長才不得不承認災難的存在,才開始杯水車薪的救援。

而幾百萬災民,早已在逃荒路上奔走多時。在大災面前,無論貧窮或富裕都無法倖免。電影里災民這條線,主要是張國立飾演的財主和馮遠征飾演的佃戶逃荒的旅途。財富在這個時候毫無幫助,儲存了那麼多糧食架不住飢餓土匪的吃大戶,逃荒路上經不起撤退士兵的哄搶,只能眼看著身邊的人一一死於不同的非命,兒子在家被土匪戳死、兒媳生完孩子餓死、老婆悄無聲息地餓死、小孩子最後被自己悶死,貧窮的呢,一樣,病死餓死打死炸死,反正是各種死,讓人想起了余華的《活著》,幾百萬人為了活命,往西邊不停奔走,其實那邊又能有什麼呢,但無論如何,走下去,似乎就有活著的希望。

電影把災民和官員、災區和城市分兩條線來敘述,不時互相穿插,兩條線幾乎沒有什麼聯系,某種程度來說,電影敘事不停地被中斷,但這也形成了另一種強烈的對比,災區的縣長仍能用一桌好菜招待主席,陪都重慶歌照唱舞照跳夜夜笙歌,飢餓只是飢餓著的人自己的事。如同窩在影院舒服的椅子里看電影的觀眾,我們感嘆劇中人悲慘,但這種同情顯得廉價近乎虛偽,我們看到微博上層出不窮的慘劇,悲憤,轉發,但也許下一條我們會轉發一條笑話。並不是說這有什麼不對,只是總覺得哪裡有些問題。電影里那些各色官員並不是臉譜化貪官污吏,省主席也會為了河南災情四處奔走,但他們不是災民,他們會流淚,會祈禱,可永遠沒有辦法做到感同身受,倒是那位時代周刊的記者走得更遠,更近。蔣委員長說得好,他懷念北伐時期的自己,一呼百應,毫無顧慮,能夠真正與百姓站在一起,現在,已經不能那麼單純了。這話,對於遠在陝北的敵對軍而言,何嘗不是一種預言。

信仰有何作用?《少年pi》里,信仰讓派在苦難中從容地活下來面對生命,但《一九四二》里張涵予的神父卻在飢餓和炮火中迷失,看著小女孩美好的生命灰飛煙滅,他有了疑惑,為何上帝總打不贏魔鬼?他對外國神父說,他覺得自己的心裡也住進了魔鬼。面過已成為過去的苦難,少年派可以做出選擇,選擇心有猛虎細嗅薔薇。但設若深陷苦難無法自拔永遠也看不到盡頭呢?電影里,人們都為了活著嘗盡苦楚,卻沒有一個人選擇自殺,他們都卑微地生存者,財主的讀過書愛小貓的女兒寧願自己被賣到妓院,只因想吃飽想活命,佃戶願意賣掉小女兒,徐帆在給孩子一個託付後自己把自己賣掉,如此凄涼,卻沒有人選擇死。如同餘華的《活著》,活下去是柔軟而剛強的,死了就什麼都沒了。在苦難中,生更容易更有價值,還是死更容易更有價值,有時還真難以輕易判斷誰更值得尊敬。真實的歷史里,一無所有的父母,會毫不猶豫地賣掉自己的兒女,女人們會被城裡來的人販子買走當老婆或賣到妓院,據說有一對父母,將自己的兩個孩子殺死,只是不願聽到他們哭喊著要吃的東西。當然,也有人選擇一家人傾其所有後飽餐一頓一起去死。

電影里的日軍用軍糧收買災區人民,竟收獲奇效,這一招蔣委員長稱之為「陰險」,但委員長,河南正是你甩出去的包袱啊。對於大人物來說,我們都是螻蟻,棋子,必要時可以是棄子。張默扮演的長工,被日本人長刀刺死,饅頭在刀尖,絕妙的隱喻,給你吃,後面就是刀。從百姓的角度來說,這糧食吃還是不吃,是個問題。用司令官的話說,人餓死了,土地還是中國的,仗打輸了,我們就都是亡國奴了。但大人物們讓我們死,日本人讓我們活,至於土地,跟我們何嘗有一毛錢關系?所以,小說里說人民竟倒戈打中國軍人,電影里沒有正面表現,想必有著不小的顧慮,姜文的《鬼子來了》可在前頭擱著呢。有人說,拍一九四二算什麼,怎麼不敢拍二十年後,請問這些人是外賓嗎?

一九四九年蔣介石敗退台灣,其實一九四二年這場飢荒中顯露出來的問題已經為他的崩潰埋下了伏筆,貪污腐敗泛濫,官僚主義嚴重,政府行政效能極為低下,而社會力量又被嚴厲管控,這一切都是七年後失敗的先兆。溫故一九四二,溫故而知新,要知道,可以餓死三百萬,也可以餓死三千萬,有時候有天災,有時候是是誣陷為天災,有時候可以逃荒,有時候卻不讓出去要餓死就餓死在自己家。也許那樣的飢荒不會再來,但各種混亂未必會消失,如何選擇,如何決定,值得每個人深思,值得大人物們警醒。

⑷ 孫中山和宋慶齡的生平事跡讀後感

精誠無間同憂樂,篤有緣共死生。之——紅色之戀

一段沉默許久是歷史,在轟轟烈烈革命浪潮的澎湃下,淘洗出一份偉大而盪氣回腸的「紅色之戀」。
「精誠無間同憂樂,篤有緣共死生」,這是他寫給她的情詩,也是支撐他們一生追求理想的誓言,讓孫中山與宋慶齡這兩個偉大的名字永遠不離不棄的載入史冊。
1913年8月16日,宋慶齡在日本橫濱登岸。她是由美國韋斯理安女子學院畢業來到日本與父親宋嘉樹和姐姐宋藹齡團聚的。第二日由父親和姐姐的陪同在孫中山的寓所見到了她崇拜已久的革命領袖,這是她成年以後第一次見到孫中山,也是這一次的際遇決定了她的一生。
她懷著仰慕和崇敬的心情向孫中山致意,並將所帶的一箱革命同情者送的加利福尼亞水果和一封私人信件交給了他。當時孫中山二次革命失敗,所領導的革命事業正處於困境,許多革命黨人或意志消沉,或投降分裂。跟隨在身邊的同志不多,宋嘉樹便讓大女兒宋藹齡協助他的英文翻譯工作。

21歲的宋慶齡自幼受到宋嘉樹與孫中山愛國革命思想的影響和熏陶,剛剛大學畢業,要學成回國了。她內心蘊藏著一種秘密。她只覺得,中國革命在呼喚著自己。

一次,宋慶齡忽然不自覺地問宋藹齡:「孫總理可需要秘書幫助?」
「是啊!你如果真要做他的秘書,我想你是可以的。」宋藹齡注視著沉思的妹妹,接著緩緩地說:「他不久以前,還在物色人才。他所要的不是普通秘書,是要一個能幫助他撰寫信札文件,准備書籍的秘書。……你要不要叫父親去代你說說?」 「好的。」宋慶齡說:「我想,他要我做的,我都能做。而且做起來一定會覺得很愉快。」
據日本外務省記載宋慶齡在9月16日見到孫中山以後的半個月內,會晤孫中山達八次之多。她幫助孫中山所做的工作,完全是爭取平民的自由和幸福,她充分了解孫中山內心所懷的熱忱。
可是眼前的現實卻又是如此嚴峻。不單是辛亥革命的果實給竊國大盜袁世凱掠奪了,而且,不少同志精神頹喪,革命力量分散,孫中山遭到通緝,真是困難重重。宋慶齡曾經好幾次看到孫中山力不自持,疲病交加。她雖然還是一個少女,但她立刻覺得必須給以幫助。她自言自語地說:「我可以幫助中國,我也可以幫助孫先生。他是需要我的。」
1914年9月宋靄齡去上海與孔祥熙完婚,宋慶齡全面接替姐姐,正式擔任了孫中山的政治秘書。
宋慶齡本准備到上海省親,卻又在日本拖延了許久。以至連正在美國讀書的宋美齡也大惑不解。
她告訴孫中山回去後過兩三個月就回來。宋慶齡凝視著孫中山:「有一件事我要曉得,你願不願和我永遠在一起?我知道你結過婚,但那已經過去,與目前的事情不發生關系。……至於說過後悔,記得我小時候聽你講過:『要是我不為一件偉大的事業而生存,那麼我的生命便毫無意義』,我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就夢想著能有一天幫助幾百萬民眾,成為偉大事業的一分子。現在我要知道的只有一件事,你要不要我做你革命的夥伴,永遠幫你做革命工作。」

宋慶齡深情地望著孫中山,等待著他的回答。她發覺他的眼睛充滿了誠摯的感情,可是,仍然帶著愁容。
「慶齡,我是個不值得你考慮的人,我已經老了,你是年輕而……」 「但是革命呢?」宋慶齡問。
「它可不管年齡,卻需要一切人。」孫中山擺擺手,又說下去:「但是慶齡,我深知你是怎樣的人,你太勇於自我犧牲了。你以前是那樣的,我聽你父親說過。……慶齡,可愛的孩子,我不曉得我應當說些什麼活,你是知道我的心的。」
「你的心嗎?」宋慶齡親切地望著孫中山欣慰地說:「你是需要我的,這樣一切就夠了,我非常快樂。我這一生非常清晰而簡單。」
「但是,慶齡!」孫中山握著她的手,急促地說:「你必須得到你父母的同意才行。我不能對不起你和他們。」
宋慶齡吁了一口氣:「我會跟他們說的,不過現在一切都已經決定了。」
孫中山還是說要她父母同意才算決定了,但宋慶齡堅持:「現在可以說一切都決定了。」

孫中山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便把宋慶齡擁抱在臂圈裡。她的頭擱在他的肩上。最後孫中山還是提出要徵得她父母的同意。
1915年6月宋慶齡回到了上海家裡。她把和孫中山結合的心願告訴了父母,他們大為震驚。她的父親還只是叫他等一等,問明了情況再說,母親則堅決反對,完全沒有商量的餘地。他們一致認為這件婚事是極不合適的,並提出雙方年齡懸殊太大,孫家中已有妻室及三個子女等種種理由來反對。他們眾口一詞的勸說宋慶齡放棄這個不切實際的念頭,並對她施加壓力,軟禁在家。而宋慶齡絲毫不為親人們的意見和壓力所動搖,她堅定不移的陳述著自己的意見,指出孫中山偉大的革命事業需要自己,她願意和他生活在一起,幫助他工作。她在寫給弟妹宋子文和宋美齡的信中明確說道:「自己僅有的歡樂就是和孫博士在一起工作時才能獲得,我情願為他做一切需要我去做的事情,付出一切代價和犧牲……」
使宋慶齡尤其不能容忍的是,全家不但反對她與孫中山的婚事使至將她軟禁,並匆匆忙忙地為她另擇門婿。迫於不得已,宋慶齡毅然不辭而別,在女傭的幫助下越窗而出,潛回日本,完成其偉大的志願。
這件事對於孫中山而言也是深受感動,他考慮再三,最後終於下決心將前妻盧慕貞從澳門接到東京辦理了離婚手續,准備與宋慶齡結婚。當時梅屋夫人告訴他,與自己年齡相差如同父女的宋慶齡結婚會折壽的,而孫中山則表示:「如果能與她結婚,即使我第二天死去也不後悔。」梅屋夫婦為他的真情所感動,於是決定為他們操辦婚事。

而在此期間,這樁婚事也遭到了孫中山大多數親朋和戰友們的反對,早在他們結婚之前,革命黨內的同志曾開會討論,並派出代表對孫進行「說服」工作,要求他取消這個打算,而孫中山毫不客氣的對他們說:「我是請你們來商議國家大事的,不是請你們來商量我家庭的私事的」。對於各方面的阻撓和輿論孫中山都不予理睬。他坦率的同一些反對他與宋慶齡結婚的同志說:「我不是神,我是人,我不能受陳舊的社會惡習所支配」。他義無反顧的說:「我愛我國,我愛宋慶齡」。這些肺腑之言表現了一個革命者對待愛情、婚姻的光明磊落和堅貞負責的態度。
反對最強烈的當屬宋慶齡的父母,宋嘉樹發現女兒逃跑後,立即和妻子倪桂珍怒氣沖沖的趕到東京,可是當時已經晚了,孫中山和宋慶齡的婚禮已經舉行完畢。據梅屋庄吉的女兒回憶,當時宋嘉樹站在門口氣勢洶洶的叫喊道:「我要見搶走我女兒的總理」!梅屋夫婦很擔心,他們剛要出去勸解宋嘉樹,孫中山攔住說:「不,這是我的事情」。說著慢悠悠的走向門口的台階上站著,穩穩道:「請問找我有什麼事情?」突然暴怒著的宋嘉樹跪倒地上說:「孫先生,我不懂規矩的女兒就拜託給你了,請千萬多關照!」然後在門口的台階上磕了幾個頭,頭都要蹭到地上了,就這樣,他回去了。

1915年10月24日,宋慶齡回到東京,第二天,即10月25日22歲的宋慶齡與49歲孫中山正式登記結婚。上午,他倆到日本著名律師和田瑞家裡辦理手續,舉行了結婚禮儀。下午,在日本友人梅屋庄吉家裡,舉行簡單的茶點宴會,招待幾位中、日友人。然後,回到他倆的新居青山原居109號住宅。
他們聽從結婚證人和田瑞的建議,在結婚的誓約書上,把結婚日期寫成26日,以取逢雙大吉的意思。結婚的第二天,宋慶齡即投入為孫中山翻譯密碼和處理英文信件的緊張工作。

宋慶齡給美國的同學寫信說:「婚禮已是盡可能簡朴,因為我們兩人都不喜歡多餘的儀式。我是幸福的。我想盡可能地幫丈夫多做英文通訊工作。我的法語大有進步。我最近能看懂法文報紙,並能作簡單翻譯。因此,我相信你能理解,結婚對我來說,除了沒有傷腦筋的考試以外,它好象又進了學校。」

同樣孫中山也對婚後的生活極為滿意,他在給自己的恩師英國人康德黎先生的信中這樣寫道:「我的妻子是受過美國大學教育的女性,是我的最早合作者和戰友的女兒。我開始了一種全新的生活,這是我過去從未享受過的真正的家庭生活,我能與自己的知心朋友和助手生活在一起,我是多麼幸福!「

孫中山和宋慶齡的結合是中國近代革命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它對孫、宋二人的革命生涯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此後的歲月證明,這樁婚事對孫中山最後10年的革命活動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而對於宋慶齡革命的一生來說,則始終是個巨大的推動力。這一對夫婦實在可以稱作偉大的革命鴛鴦。
宋慶齡一直極為珍視她與孫中山結婚的日子,甚至在60多年之後,回憶起這一天的時候,仍激動的說:「10月25日,在我的生命中,這一天是比我生日更重要的日子。」

⑸ 宋家三姐妹紀錄片觀後感

後世提到宋氏三姐妹常用一句話評價:「一個愛錢(宋靄齡),一個愛權(宋美齡),一個愛國(宋慶齡)。」在由張婉婷執導,張曼玉、鄔君梅主演的電影《宋家皇朝》中,影片選擇以「情」為主線,包括家族的姐妹情、革命年代的愛情以及因不同政治立場所產生的嫌隙和矛盾。影片在人物造型設計時更注重內在相似:宋靄齡的世故穩重,宋慶齡的堅韌勇敢,宋美齡的浮華心機。如果將《宋家皇朝》視為一部歷史戲,則可能略顯平淡,缺乏跌宕起伏與震撼人心的效果。但如果從三姐妹的人生故事角度審視,則演員們的嚴肅表演已烘托出宋氏姐妹的魅力。總體而言,《宋家皇朝》是一部感性、細膩、委婉的作品,導演張婉婷更多運用了女性的手法,將重大歷史事件在鏡頭下做了溫和化處理,以更為細膩的方式敘述故事與刻畫人物,使得影片更傾向於宋氏三姐妹的傳奇史詩。
請採納

⑹ 《少帥》觀後感

該劇用來沉穩的筆調,自將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中國動盪的歷史現實刻畫得完整而豐富;同時將張學良這個人物飛揚的個性和傳奇的經歷,來了一次「盡可能的還原」,將這個人物一生的血與火,愛與怕,做了一番深情而又克制的描摹。

⑺ 宋美齡大傳讀後感

[宋美齡大傳讀後感]最近啃完厚厚的《宋美齡大傳》上下兩冊,對這位傳奇的女性並沒有什麼感慨,開明的家庭,良好的家世,完整的教育,優越的環境,加上開朗進取的性格,這種得天獨厚,想不比當時其他女性出眾都難,尤其是當了蔣夫人後,種種歷練,更讓她顯得與眾不同,宋美齡大傳讀後感。脫去層層光環,她也只不過是一個妻子、母親、祖母!想她晚年,一門六寡,白發人送了一個又一個黑發人,真是無限凄涼!讓我更為佩服的,倒是她的父親,也算得上宋氏家庭的締造者——宋嘉樹。他的勇氣和運氣讓他從一個貧寒之子成為受到美國正規教育的傳教士,進而成為上海灘聲名顯赫的富翁,並成為孫中山的密友。他原本姓韓,過繼給他的堂舅後,改姓宋,並跟隨著來到美國。原本他也可以安安分分地繼承堂舅的店鋪,成為一名掌櫃。而就在他13、4歲的時候,他離家出走了,因為不甘於這種安步就班的生活。異國他鄉,舉目無親,一個10多歲的孩子做出這樣的決定也許是一時沖動,也許是無知無畏,但人生的轉機就在這里產生了,讀後感《宋美齡大傳讀後感》。說他幸運,是因為出走後遇到的幾個美國人都幫助了他,不管出於怎樣的目的。於是他開始了學習,接受教育,成為了一名傳教士,在畢業後被派往了上海進行傳教工作,漸漸開始了他的神話。書中有段話是這樣評價他的:「嘉樹的本領就在於他不是墨守成規,而是時時要沖破成規。宋嘉樹的智慧表現在他能夠不失時機地把握遇到的每一個機遇,他是一位不尋常的人物,是一匹脫韁之馬,充滿魅力與精力,一刻也閑不住。他能隨遇而安,適應力極強,但生性不願逆來順受。正是他這些品格、特質吸引了那些在他人生成長經歷中願意助他一臂之力的人。」而他最終也成為了「世界上最傑出的三個女兒的父親」,厲害啊!
〔宋美齡大傳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⑻ 有沒有人讀過<破譯宋美齡長壽秘訣>這本書啊我要讀後感

如果一個人活到100歲,那麼一定有什麼秘訣。看《破譯宋美齡長壽密碼》時,我不斷地與《人體使用手冊》的相關理論進行驗證,並初步把宋美齡的長壽習慣和我的「不良習慣」做個比較。

一、早睡早起。《人體》認為人體有自我修復功能,只有充分的睡眠才能減少身體的損傷。宋早年晚睡晚起,晚年又轉為「以早睡早起來規范自己的日常生活」,這是長壽的基本。而我雖然平時10點能准時休息,但常會打亂,總會有一段時間睡眠不足。

二、稱體重。合理的體重是健康的晴雨表,體型的變形發胖代表垃圾多了,輕了代表身體受損。每天上午宋都會稱體重,以此來控制一天的飲食。我也偶爾稱一下體重,但絲毫影響不到我進食的決心。所以宋到了晚年仍然能穿上年輕時的衣服,而我早就加了無數尺碼。

三、燕麥粥。專家對宋說:燕麥粥最有效的功能是「降脂排毒」,它可以阻止血中甘油三脂的形成,對凈化血液中的膽固醇有非常的療效。燕麥粥含活性酶,可以清血管,將毒素從尿液排出。所以宋「保持著每天早餐吃燕麥粥的習慣」。而我幾乎從未在早餐喝過燕麥粥,麥片倒時吃過一兩包。

四、喝綠茶。綠茶可以防癌護齒,宋堅持飲用綠茶,所以106歲去世時牙齒仍然完好。我就喝得比較少了,呵呵。



初步小結,我認為宋長壽的經驗應該在於「科學飲食、主動排毒」,只吃對自己身體有益的食品,減少毒素攝入,而通過食物和灌腸等手段,將體內的毒素排出。

⑼ 抗日戰爭紀錄片觀後感

建國大業》這一部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主旋律影片,雲集一百七十多位明星,話題人物齊聚,四大天王中的兩位捂婚天王劉德華,黎明,功夫之王成龍,李連傑,華表獎的雙黃蛋得主陳凱歌,馮小剛,四小花旦里的章子怡,趙薇,實力派男星姜文,陳道明,陳寶國,葛優等演員紛紛出馬,以置於使筆者無法一一列出,這些大腕在影片拍攝和上映的檔期,每個人身上出一條新聞,對影片的宣傳就不可小窺,更何況中影掌門人韓三平十多年後重新掌鏡,眾大腕零片酬出演,國產片拷貝又創新高等新聞本身就有著巨大噱頭,讓人們重新喚起了對主旋律影片的熱情!
其實主旋律影片很早就對自身如何更多的吸引觀眾做過嘗試,2005年,為了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影片《太行山上》,就起用了港台明星梁家輝,劉德凱分別飾演國-共的抗-日英雄,2007年的獻禮影片《八月一日》同樣選用了呂良偉,李子雄飾演了葉挺和汪精衛,兩部影片在這一類型片上做的突破不大,但是起用明星的機制無疑使影片引起了更多的關注!
《建國大業》在起用明星上可以說是在以前影片的基礎上前進了一大步,而且對這一類型片的宣傳,說教的功能大為改觀。國共兩黨人物喜怒哀樂都給予了描寫,凸顯了人性化。然而影片從皓如煙海的史料中選則材料,修改劇本,難免有些典故,事件交待不清,或是掛一漏萬,下面是筆者看出的幾點,一吐為快。
李宗仁不顧蔣介石的阻撓,硬是選上了副總統。片中有一場蔣,李二人共同登台,宣誓就職的戲一閃而過,未做交待。其實當時蔣對李很是憤恨,想讓李宗仁出醜,於是派人通知李宗仁宣誓就職時穿軍裝。自己反到穿一身長袍馬褂。當李宗仁發現時已經來不及了,結果就職典禮時李宗仁站在蔣介石旁邊,象極了一個跟班。
片中結尾處斯-大林對中-共的代表慷慨陳詞:只要中-共一宣布建國,就第一個與中國建交,顯得很丈義。但是片中也提到過一幕,起初共-產黨攻陷南京,蘇聯的駐華使節並沒有留下,而是和蔣介石一同退往廣州,事實上蘇聯對國共兩黨的政策一直是曖昧的。對中國是否劃江而治也提出過意見。但是還是毛-主席有遠見,有魄力,一句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詩詞就點明了事物的主要矛盾,中國人的事還得中國人自己作主!任何國家的政策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主,並沒有無私的援助!
轉眼間新中國已經迎來了自己六十歲的生日,國家日益富強,然而就象片中對國歌的討論一段所說的,我們永遠要居安思危,時刻保持警惕。用我們的血肉,我們的智慧組建成新的萬里長城,永遠前進,再前進,在世界上找到我們應有的位置!
《建過大業》觀後感範文二:
看完了《建國大業》這部電影,覺得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是老一輩的革命家用鮮血換來的。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美好的一切。
最讓人難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後,毛主席,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我們敬愛的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那一刻,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
我的眼睛也在這一刻濕潤,心中澎湃。
解放上海,我軍戰士,打仗累了,沒有占民宅,集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宋慶齡看到了,看到了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
更有無數的革命人士,為了政協會議的召開,奉獻了一切,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庄嚴的說,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萬眾沸騰。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踏向了越來越美好的明天。
台灣那邊,落寞的是蔣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我們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的生活更應該珍惜。因為這是用鮮血換來的。
祝偉大的祖國60歲生日快樂!!!祖國,我愛你!!!
《建國大業》觀後感範文三:
昨天單位組織一起去看最近相當火的《建國大業》。這還是我第一次進電影院看電影,平常總是看一些網路版的,一是沒有人陪我去影院看,二是沒有人值得我陪去電影院看。
首先我要說一下,去影院看電影還是相當不錯的,呵呵。
《建國大業》作為為祖國六十年獻禮的影片還是相當不錯的。我不是說明星的多少的問題,而是它的故事的整體布局,它節奏的整體把握和它整體氣氛的烘托都是相當不錯的。
從抗日戰爭勝利的重慶會談到最後新中國的開國大典,中間四年多時間中的共產黨,國民黨和各個民主黨派之間的種種變化,糾葛都一一的展現。有人在看完後說,電影顯得有些倉促,各個時期過的有些太快了,我只能說在兩個小時的時間裡面展現出全景的建國過程,不管對誰來說都是相當困難的,韓三平的這種表現方式是可以接受的,至少我是接受了。
再說說具體的表演,張國立的蔣委員長無疑是「驚艷」的,在形體有差距的情況下能夠用神情,用內心把人物刻畫的入木三分,值得加分。宋慶齡,宋美齡兩位宋氏姐妹演的都相當不錯。國母淡定自若,榮辱不驚的形象深入我心,宋美齡為黨國四處奔波,可謂嘔心瀝血。王學圻事業的大爆發真是誰都擋不住呀!另外各位大腕的客串都沒有給自己丟臉。
再說唐國強自從開發出來演毛主席之後,我覺得就基本是那個樣子了,《長征》首次見他確實感到驚嘆,但是後來的所有影視劇包括《建國大業》,我感覺沒有什麼進步了,也許這就是極致了?也許毛主席真的就是這個樣子了?也許是審美疲勞了?咱也不知道了。劉勁等特性演員的表演在劇本的要求下倒是小有上進。民主黨派領導人的扮演者給人新奇,贊嘆的印象,民盟,民革這些主要領導人個人性格魅力的展示無疑是這部影片的特點之一。甄子丹,趙薇,馮鞏,章子怡,苗圃,郭德綱等人的客串都起到了自己的作用,可以說他們的角色,不用大腕也可以演,大腕的加入可以說是錦上添花

⑽ 電影《建國大業》的觀後感

《建國大業》這一部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主旋律影片,雲集一百七十多位明星,話題人物齊聚,四大天王中的兩位捂婚天王劉德華,黎明,功夫之王成龍,李連傑,華表獎的雙黃蛋得主陳凱歌,馮小剛,四小花旦里的章子怡,趙薇,實力派男星姜文,陳道明,陳寶國,葛優等演員紛紛出馬,以置於使筆者無法一一列出,這些大腕在影片拍攝和上映的檔期,每個人身上出一條新聞,對影片的宣傳就不可小窺,更何況中影掌門人韓三平十多年後重新掌鏡,眾大腕零片酬出演,國產片拷貝又創新高等新聞本身就有著巨大噱頭,讓人們重新喚起了對主旋律影片的熱情!
其實主旋律影片很早就對自身如何更多的吸引觀眾做過嘗試,2005年,為了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影片《太行山上》,就起用了港台明星梁家輝,劉德凱分別飾演國-共的抗-日英雄,2007年的獻禮影片《八月一日》同樣選用了呂良偉,李子雄飾演了葉挺和汪精衛,兩部影片在這一類型片上做的突破不大,但是起用明星的機制無疑使影片引起了更多的關注!
《建國大業》在起用明星上可以說是在以前影片的基礎上前進了一大步,而且對這一類型片的宣傳,說教的功能大為改觀。國共兩黨人物喜怒哀樂都給予了描寫,凸顯了人性化。然而影片從皓如煙海的史料中選則材料,修改劇本,難免有些典故,事件交待不清,或是掛一漏萬,下面是筆者看出的幾點,一吐為快。
李宗仁不顧蔣介石的阻撓,硬是選上了副總統。片中有一場蔣,李二人共同登台,宣誓就職的戲一閃而過,未做交待。其實當時蔣對李很是憤恨,想讓李宗仁出醜,於是派人通知李宗仁宣誓就職時穿軍裝。自己反到穿一身長袍馬褂。當李宗仁發現時已經來不及了,結果就職典禮時李宗仁站在蔣介石旁邊,象極了一個跟班。
片中結尾處斯-大林對中-共的代表慷慨陳詞:只要中-共一宣布建國,就第一個與中國建交,顯得很丈義。但是片中也提到過一幕,起初共-產黨攻陷南京,蘇聯的駐華使節並沒有留下,而是和蔣介石一同退往廣州,事實上蘇聯對國共兩黨的政策一直是曖昧的。對中國是否劃江而治也提出過意見。但是還是毛-主席有遠見,有魄力,一句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詩詞就點明了事物的主要矛盾,中國人的事還得中國人自己作主!任何國家的政策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主,並沒有無私的援助!
轉眼間新中國已經迎來了自己六十歲的生日,國家日益富強,然而就象片中對國歌的討論一段所說的,我們永遠要居安思危,時刻保持警惕。用我們的血肉,我們的智慧組建成新的萬里長城,永遠前進,再前進,在世界上找到我們應有的位置!

《建過大業》觀後感範文二:

看完了《建國大業》這部電影,覺得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是老一輩的革命家用鮮血換來的。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美好的一切。

最讓人難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後,毛主席,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我們敬愛的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那一刻,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

我的眼睛也在這一刻濕潤,心中澎湃。

解放上海,我軍戰士,打仗累了,沒有占民宅,集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宋慶齡看到了,看到了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

更有無數的革命人士,為了政協會議的召開,奉獻了一切,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庄嚴的說,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萬眾沸騰。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踏向了越來越美好的明天。

台灣那邊,落寞的是蔣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我們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的生活更應該珍惜。因為這是用鮮血換來的。

祝偉大的祖國60歲生日快樂!!!祖國,我愛你!!!

《建國大業》觀後感範文三:

昨天單位組織一起去看最近相當火的《建國大業》。這還是我第一次進電影院看電影,平常總是看一些網路版的,一是沒有人陪我去影院看,二是沒有人值得我陪去電影院看。

首先我要說一下,去影院看電影還是相當不錯的,呵呵。

《建國大業》作為為祖國六十年獻禮的影片還是相當不錯的。我不是說明星的多少的問題,而是它的故事的整體布局,它節奏的整體把握和它整體氣氛的烘托都是相當不錯的。

從抗日戰爭勝利的重慶會談到最後新中國的開國大典,中間四年多時間中的共產黨,國民黨和各個民主黨派之間的種種變化,糾葛都一一的展現。有人在看完後說,電影顯得有些倉促,各個時期過的有些太快了,我只能說在兩個小時的時間裡面展現出全景的建國過程,不管對誰來說都是相當困難的,韓三平的這種表現方式是可以接受的,至少我是接受了。

再說說具體的表演,張國立的蔣委員長無疑是「驚艷」的,在形體有差距的情況下能夠用神情,用內心把人物刻畫的入木三分,值得加分。宋慶齡,宋美齡兩位宋氏姐妹演的都相當不錯。國母淡定自若,榮辱不驚的形象深入我心,宋美齡為黨國四處奔波,可謂嘔心瀝血。王學圻事業的大爆發真是誰都擋不住呀!另外各位大腕的客串都沒有給自己丟臉。

再說唐國強自從開發出來演毛主席之後,我覺得就基本是那個樣子了,《長征》首次見他確實感到驚嘆,但是後來的所有影視劇包括《建國大業》,我感覺沒有什麼進步了,也許這就是極致了?也許毛主席真的就是這個樣子了?也許是審美疲勞了?咱也不知道了。劉勁等特性演員的表演在劇本的要求下倒是小有上進。民主黨派領導人的扮演者給人新奇,贊嘆的印象,民盟,民革這些主要領導人個人性格魅力的展示無疑是這部影片的特點之一。甄子丹,趙薇,馮鞏,章子怡,苗圃,郭德綱等人的客串都起到了自己的作用,可以說他們的角色,不用大腕也可以演,大腕的加入可以說是錦上添花。

最後,我覺得《建國大業》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也許是因為我第一次進影院的原因吧,對這部影片感覺挺好。呵呵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