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書法鑒賞觀後感

書法鑒賞觀後感

發布時間: 2021-02-16 04:52:41

Ⅰ 書法作品欣賞感想

一是字間筆畫流暢。行書的小章法,即單字的間架結構是靠連筆連畫組成的,字內筆畫是否流暢直接影響著「行氣」的神韻。怎樣才是流暢的呢?我認為要本著把方字寫圓的基調,按照駐筆入鋒,中鋒鋪毫,提按行筆,起伏使轉,駐鋒收筆的技法要求,疾遲於字里行間,在實際習練中,尤感提按起伏和翻絞使轉之難度,如果能暢快地在使轉中起伏,在起伏中舞蹈,那麼筆畫流暢的問題就大有可為了。再者,筆畫之間要相互連帶,處理好上筆與下筆的關系,做到筆筆有交待,處處有呼應,或幾筆連成一筆,或筆斷意連,或符號代入,使筆鋒、副毫和水墨融為一體,充滿筋骨血肉之感,把單字寫活,為「行氣」的形成奠定基礎,做好鋪墊。

二是字外相互呼應。所謂字外相互呼應,我體會到就是指鄰字之間要有顧盼關系,不能把每一個字都孤立起來,誰也不管誰。筆勢要有從上至下連貫行走的態勢,前後左右合理避讓。有時是字與字的呼應,如同樣的字幾種寫法;有時是字意的呼應,即不同的字表達相近的意思;有時是筆畫的呼應,就是上一字的收筆映帶下一字的起筆,可以實連,也可以虛連,實連時可以兩三個字成為一體,虛連時則筆畫斷開,而意向呼應,如:空槍、映帶、飛白、細筆等都是虛連。這種上下左右的字外呼應,能使「行氣」連貫,血脈流暢, 渾然一體,生動活潑。

三是字形收放得法。字形的收與放是行書的重要特徵,它反映著「行氣」的功力。我覺得作為單字而言,收要收得住,放要放得開。有的是內收外放,有的則是內放外收;有的是上放下收,有的則是上收下放;有的是左收右放,有的則是左放右收。如此種種,只有收放得法,才能使「行氣」形成逆能緊、拓能開、擒能定、縱能安的藝術效果。

四是字徑大小相濟。在一篇作品中,第一個字的大小決定其它字的大小,此乃首字領篇之要義。但在研究「行氣」時,不能簡單套用,切忌把首字領篇誤用為首字領行,否則,就會導致謀篇布局上重下輕、天大地小的弊疾。在一行字中,每個字都要有大小之別,有的是大小大小,有的是大大小小,有的可以一大幾小,有的也可以一小幾大。這種大與小的安排沒有固定模式,同樣的一行字,可以有多種處理,但一般來說,筆畫多的要大,筆畫少的要小,有特定含義的可大,無特定含義的可小,這樣的「行氣」就有一種輕松明快的起伏跳躍之感,充分展示技法律動的生命活力。

五是字距疏密有度。從章法上講,行書要求豎有行而橫無列。這就說明行書每行的字距是不相等的,各行字與字之間的距離錯位形成壁折之勢。這就是「行氣」疏密的基本要求。行書的字距既不能像真書那樣整齊得縱行橫列,又不能像草書那樣過分誇張。一般來說,字距小余行距,在同一行里,各字之間的距離基本相等,有時也可以適度拉開,但以不斷氣為宜。當然字距的疏密程度不能孤立地處理,更不能隨心所欲,要與字形的狀態和字徑的大小乃至書法環境的變化結合起來把握,形成一種「行氣」流的沖擊感。

六是字勢欹正得當。大凡「五體書」都有一個欹正的問題,而行書的「行氣」對字勢的欹正關系有著特殊的要求。我體悟「行氣」是由單字構成的,所以「行氣」的欹正之勢取決於字勢之態。有的字左欹右正,有的左正右欹;有的上正下欹,有上欹下正。有的字則把欹正要求用方圓的形式加以處理,如內圓外方,內方外圓;上圓下方,上方下圓;左圓右方,左方右圓等取勢都適用行書的「行氣」要求。關鍵是要取勢得當,該欹則欹,該正則正,該圓則圓,該方則方,有時可能是某一筆畫的欹正,有時可能是某一部位的欹正,有時也可能是某個字的欹正,這就需要書家的匠心獨具,別出心裁。

七是字軸貫通到底。由於欹正和錯落的要求,弄不好,往往會使字軸偏離字行的中心線,這樣就會破壞行氣,使行列不分,章法混亂。我認為,不管字如何欹正錯落,大小變化,其字的軸心都要始終保持在一條中心線上,力求上下貫通,體現一氣呵成之感,這樣的「行氣」才可能生動有力,古樸端莊。

八是字色層次分明。字的顏色是靠墨色的濃淡潤躁來實現的。濃者躁之,淡者潤之。我覺得調墨是形成墨色濃淡的基本條件,而用墨則是創造躁潤藝術層次的重要手段,所以調好墨色只是滿足了書法作品基本層面的要求,如何在這個層面上以躁取險和以潤取妍,創造藝術層次的立體視覺,這是對書家用墨技法的實際檢驗。要產生這種效果,必須在控墨上動腦筋。我的體會是蘸一次墨寫完六七個字左右,筆上的墨就會由濃變淡,再由淡變澀,乃至枯筆,這時再蘸墨繼續書寫,而且各行的蘸墨時機自然錯開,於是就出現墨色濃淡躁潤的層次變化,形成由平面直書到立體動感的藝術升華。

Ⅱ 書法課後的後感50字

讀書來感言有:

1、我11歲了。從自我4歲起,我讀了無數本書。我很早就有很多感覺。有時候,我所想的一切都與我讀過的書有關。

我想說的是,雪樂中國的大部分學生都是7-16歲。你應該知道人生的計劃就是勤奮。只有努力學習,你長大後才能有所作為。最後,在春節之際,我,小學三年級的沈毅,祝大家新年快樂!

2、每個人都會有一個美好的時光去回憶和珍惜。對我來說,童年是最珍貴的收藏。看著高爾基的「童年」,我想,童年對於他來說,應該是一段極其悲慘的經歷!

讀了《童年》這本書,我有很多靈感。這本書告訴我要堅持求知,不怕困難,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學習和生活。

3、總歸,心是靜的,寫字的益處不必多言,從前字拙的我與字秀的我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了。寫作也是寫字,不分家的。於是每每當我寫作時,便不由自主地把流瀉下的思想與情愫化成悅目的字來了。好字叫人悅意看。


Ⅲ 書法展觀後感 100字

書法是人的衣來冠儀表,是才自能風度的象徵,中國人都希望寫得一手好字,字如其人,文章華國,書法華身,書法是最能代表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門藝術。書法是易學難精的藝術。作為一門傳統藝術,傳承是它顯著的特徵,它要求筆墨有出處,結字有法度,不像現代藝術那樣可以「天馬行空為所欲為」,
誠然,既定的法度有時會將書法限制死板,但是一流的書法家都是從法度中走出來的,「穿著漢唐服裝
,舞出時代風采」 。唯其如此,才能成為生活中真正的隨心所欲不逾矩的書法大家。
楊振寧在《中國文化與科學》中說:「我有一個朋友,熊秉明,是一個書法家、畫家、雕塑家,又是
一個美學理論家、文學批評家。他寫了一本已經一版再版的書,叫做《中國書法理論體系》,書中這樣
說:「中國文化的核心,是哲學;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是書法。」他之所以這樣講,就是因為書法最
能夠體現這個抽象化、濃縮化的精神。」民國大書法家沈尹默說「學書十年,當有小成」,隋代智永禪師學書法四十年不下樓。

Ⅳ 中國書畫賞析觀後感

中西立意不同,西畫再現,中國畫表現

Ⅳ 中國書法發展概要明清書法讀後感

中國書法發展概要,明清書法讀後感,這個要看你自己,讀完以後的個人感受

Ⅵ 學習書法的感悟800字

思路:從自己書法練習的進度,講到自己心性的改變,字如其人。多描述練字給予人帶來的益處,以及給人帶來的影響,也描述練習的好處。

正文:

學過書法的人,是要暗自慶幸的。

我向來不懂得那些寫不好字的人的感受,只是聽到他們時常抱怨:「寫字好難!」只記得我十一歲那年,學了軟筆近一年,鋼筆字卻退步很快,那緣起我的心態。那時候羨慕寫字環繞跌宕的人,以為那種「鬼畫符似的繞繞字」就是美,就是書法了。不得不說,凌亂美是有的,但如沒了章法,別人辨識不清,總以為你是馬虎的人。後來得及時扶正,字跡又工整起來,可愛如初了。

我臨《九成宮》,大抵練了五年。第一年寫字時手抖得厲害,墨色不能把控,常常是「深深淺淺」,好似水墨圖,這不符合歐體的風格。次年便有好轉,字態逐漸成熟,方為雛形。小學三四年的底子是很牢固的,即使長久不練,一提筆一蘸墨,心神便會合一,入了境,不再出來,直到收筆,才長吁一口氣。

如今的我的歐體進步很多,值得贊揚,但有很大不足,如老師所述:筆畫太飄浮,不沉穩。或許是我的性子作怪,太急了,這應當改變。

正如楊絳先生提出的「修身」一說,「受鍛煉的靈魂」。書法的初生兒,誰都是塊野玉,但當你的野性在形色的字體中展露時,那突兀的一筆一畫便是你受鍛煉的靈魂的所在。我是能真切地感受到的。書法使人靜,但亦能動若脫兔,這是靈氣,它們全隱含在或狂或嬌、或喜或悲的作品中。

《曹全碑》我也是臨摹過的,但那太嬌柔,不投緣,便擱淺。

記得去年炎夏,我瘋抄寫古詩,手持毫如星點的小白雲,在仿古的藍皮書黃草紙上寫下了幾十篇長詩。臨摹《長恨歌》時,一坐便是一下午,兩腳麻透了卻不敢動彈。或是酷暑難耐,心不靜,而總尋不得手感。書法同寫作一般,要的就是坐得起冷板凳的人,要的就是「不知老之將至雲爾」的人。

近來兩腿酸軟而無病痛,我便懷疑到寫字和寫作上來了。誰教我熱愛這頗淘神費力的兩樁事呢!

總歸,心是靜的,寫字的益處不必多言,從前字拙的我與字秀的我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了。寫作也是寫字,不分家的。於是每每當我寫作時,便不由自主地把流瀉下的思想與情愫化成悅目的字來了。好字叫人悅意看。

陋文自要補苴罅漏,而字也如此。

人一輩子是離不開一支筆、一手字的。每當我「鍛煉靈魂」,所有的門就是開的,我的心便回來了。

Ⅶ 書法作品展覽,欣賞後的感想600字

要點:首先描寫參觀展覽的展館,再敘述自己和書法的淵源,然後通過此次參觀對書法的感悟有了升華,最後總結收獲發現不足。

正文:

本次在上海博物館主要參觀了歷代書法作品展覽館,可稱之為是一場視覺的盛宴。正如展覽館入口的前言所述「中國的文字是依指事,象形等法則構成的單體語言符號,書法則是運用毛筆為工具的一種藉線條表現漢字的藝術。」

不可否認,中國漢字的書寫方式隨著社會文明的進程在不斷地改變,但藉用毛筆書寫的中國漢字從筆法、字法到章法,都是非常講究的,所以它始終是最具美感和藝術感的。

我的家鄉是紹興蘭亭,從小就開始上書法課,從開始握筆,到書寫橫豎撒捺,再到書寫整個漢字,最後能勉強完成一幅作品,經歷的時間是六年,我對書法的情感也從一開始的新奇經過一段時間的厭煩最後過渡到了喜愛。

但是那時候對書法作品和書法家的了解僅限於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頫和王羲之等人。

如今,經過書法鑒賞課上老師的一番講解和本次上海博物館的參觀,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書法作為一門藝術遠不止我所了解的那樣單一的。

首先書法分成篆、隸、草、行、楷五種字體,而五種字體下各位書家的字又各有特色,形成了豐富的流派。其次書法藝術是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變化而不斷發展進步的,每個時代都有它自己的特點和風格,而風格是多樣性的。

例如隋代書法參雜變化,奇正相生和略帶草隸筆意的楷書為特點,宋代書法則是以表現主觀意趣為主要特徵,元初書壇,趙孟順提倡尊崇古法,承襲晉唐之風,形成端莊樸厚又流利灑落的書體。

本次上海博物館之行我收獲頗豐,不僅見識到了許多著名書法大家的作品,還了解了各個朝代不同的書法特點和風格。但由於對書法了解不多,鑒賞能力較差等主觀因素,對於此次歷代書法欣賞只能做以上淺顯的感想。

Ⅷ 觀書有感賞析800字急

賞析
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全詩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池塘並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映照著天光雲影。這種情景,同一個人在讀書中搞通問題、獲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認識時的情形頗為相似。這首詩所表現的讀書有悟、有得時的那種靈氣流動、思路明暢、精神清新活潑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為一位大學問家的切身的讀書感受。詩中所表達的這種感受雖然僅就讀書而言,卻寓意深刻,內涵豐富,可以做廣泛的理解。特別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兩句,借水之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識。因此人們常常用來比喻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人們也用這兩句詩來贊美一個人的學問或藝術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淵源。讀者也可以從這首詩中得到啟發,只有思想永遠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這兩句詩已凝縮為常用成語「源頭活水」,用以比喻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這是一首極其有藝術哲理性的小詩。人們在品味書法作品時,時常有一種神采飛揚的藝術感覺,詩中就是以象徵的手法,將這種內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形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略其中的奧妙。所謂「源頭活水」,當指書寫者內心的不竭藝術靈感。

詩的寓意很深,以源頭活水形象地比喻豐富的書法藝術靈感才是書法藝術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闡明了作者獨特的讀書感受,很符合書法藝術創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藝術創作的本質。

Ⅸ 小學生參觀書法作品心得體會範文

書法是人的衣冠儀表,是才能風度的象徵,中國人都希望寫得一手好字,字如其人,文章華國,書法華身,書法是最能代表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門藝術。
著名書法家潘守宇認為書法有三要素:
1,人品:心正則筆正。(唐太宗問柳公權書法;另外世人不欣賞奸臣蔡京的書法作品,而推崇蔡襄的書法!) -
人品不高,筆墨無法。
-----范曾
什麼人寫什麼字,什麼人畫什麼畫。
明末清初名醫、文學家 、書法家傅山先生在《作字示兒孫》中講: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綱常叛周孔,筆墨不可補;未學顏公書,先讀顏公詁,平原氣在中,毛穎足吞虜
《書道》中說:「自來書品,視其人品。故無學不足以言書,無品尤不足以言書,此書道之理也。」

2,苦練:歷史典故記載:(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染。 -
筆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獻之;筆禿千管, 墨磨萬挺,不做張芝做索靖。(中國歷史上幾位成功書法家的苦練典故。)
民國大書法家沈尹默說「學書十年,當有小成」,隋代智永禪師學書法四十年不下樓。

3,書卷氣:退筆千管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個人學識修養關乎書法成就!
多讀書,宋代黃庭堅說「士大夫處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如何去俗,就要多讀書,提高自己的學養和內涵,書法到了高階段,寫的其實是思想,是氣質,是情緒,是一種精神和人格修養的表達。古代大書法家一般同時也是大學問家。

中國書法是一種獨特藝術。「它不是詩而有詩的韻味;不是畫而有畫的靈動;不是舞而有舞的飄逸;不是歌而有歌的悠揚。」(魯迅語)「中國書法最鮮明地體現了中國文化的精神」。(黑格爾語)「書法是我們民族文化的載體」。(劉炳森語)中國的書法藝術不僅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宏大精深。從殷商開始,經歷了秦漢的輝煌,魏晉的風韻,隋唐的鼎盛,宋元的神意,明清的繁華。它不僅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瑰寶,也是世界藝術殿堂中的一朵奇葩。
無論是宏幅巨制還是扇面尺牘,都有一種不慍不火、不急不燥、儒雅自然、飄逸灑脫的視覺魅力。這種魅力能使不懂書法的人覺得美,使愛好書法者覺得雅,使研究書法者覺得耐看。當今書法可謂是熱鬧非凡,書法的各書體、各流派異彩紛呈。書法的求異、求怪、求險曾向一陣飆風一樣席捲書壇,但一陣騷動之後,人們再重新審視書法本體發現自己所付出的「探索」仍未超出前人的范疇,只是在一個漢字的組合中誤入一個又一個的怪圈。固然也不有不少人為此出了「名」,但就書法本源講,無異於真正意義上對書法藝術的背離。
書法是通過用毛筆在紙上寫字來修煉心性的功夫!
書法最直接呈現人生狀態和心相(象)是末梢神經的外現,跟人最接近!
美是均衡,美是符合了宇宙的某種頻率(天人合一),動靜的平衡,《蘭亭》就像舞蹈,每一個動作都是您覺得不可能呆住的平衡!《蘭亭》為何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是因為它在打破平衡時維持了平衡。「龍躍天門,虎卧鳳闕」的動態平衡美!就像驚鴻一瞥的瞬間凝化在紙上成為永恆呈現在您的面前,書法是時代和書法家的心電圖!----這是形。
《蘭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書,是以情作書的光輝典範,通篇洋溢著:「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意境,讓人觀賞有:「清風出袖,明月入懷」的感覺。---這是神!

慧心苦練爐火純青的書法技藝,筆鋒流轉透射天地人生哲理;揮毫潑墨感悟詮釋人與天地!
書法是易學難精的藝術。作為一門傳統藝術,傳承是它顯著的特徵,它要求筆墨有出處,結字有法度,不像現代藝術那樣可以「天馬行空為所欲為」,
誠然,既定的法度有時會將書法限制死板,但是一流的書法家都是從法度中走出來的,「穿著漢唐服裝,舞出時代風采」 。唯其如此,才能成為生活中真正的隨心所欲不逾矩的書法大家。

楊振寧在《中國文化與科學》中說:「我有一個朋友,熊秉明,是一個書法家、畫家、雕塑家,又是一個美學理論家、文學批評家。他寫了一本已經一版再版的書,叫做《中國書法理論體系》,書中這樣說:「中國文化的核心,是哲學;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是書法。」他之所以這樣講,就是因為書法最能夠體現這個抽象化、濃縮化的精神。」
民國大書法家沈尹默說「學書十年,當有小成」,隋代智永禪師學書法四十年不下樓。
學習書法,路是很長的,多臨帖習字!
熟讀書法史,遍覽古代經典作品,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對於什麼是書法才會有一個比較正確的認識。
多讀書,宋代黃庭堅說「士大夫處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如何去俗,就要多讀書,提高自己的學養和內涵,書法到了高階段,寫的其實是思想,是氣質,是情緒,是一種精神和人格修養的表達。古代大書法家一般同時也是大學問家。

Ⅹ 中國古代十大書法家讀後感

中國古代十大書法家
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懷素、柳公權、蘇軾、黃庭堅、米芾、趙孟頫、董其昌

.中國文化歷史悠久.中國書法是"書寫的藝術"."書寫"之所以在中國能成為真正的藝術,乃植根於中國傳統之思維方式.
在文學史上,題材決定論曾盛行一時,其偏頗乖謬終致遭到今人貶斥唾棄.然而,題材在創作中的重要性仍然堅硬地存在.它是作者觀察歷史與現實所選取的一種視角,在某種程度上反映著作者的生活閱歷,知識素養和藝術眼光,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讀者的閱讀興趣.
對中國古代書法家的整體考察.而這樣的自覺意識,在這篇文章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現.讀者既可看到周代是"篆書",對王羲之,王獻之,張旭,顏真卿,僧懷素,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權,蘇軾,黃庭堅等書法大家的解讀,也可看到對蘇軾等詩人的闡釋,容納了更為廣闊的歷史與文化意蘊.這一串長長的名單,在一定程度上可被解讀為中國歷史與中國文化的一種符號. 中唐的顏真卿顏體端莊雄偉,大家大概都很喜歡吧 顏體就是顏真卿經過老師指點長期揣摩,臨摹,並大膽修改創造出來的.
顏真卿學書法時,刻苦,認真,雖然他也懇求過老師教他訣竅,但是張旭教師的一席話卻令他明白只有苦學才有成就.這是張旭老師對顏真卿的啟示,也是張旭老師對我們大家的啟示.可以說,顏真卿的成就離不開張旭老師.如果沒有張旭老師的"訣竅",那顏真卿可能就不會認認真真地學書法了,也許到現在也沒有顏體呢!
對這些或居廟堂,或隱於市,或遁山林的古代書家及其書藝的圈點,其實也是對中國歷史與中國文化的一種剔爬梳理.這些書家的命運際遇,人生憂歡,與一段段歷史的華彩與悲歌水乳交融.中國書畫重人格,道德與學問修養,認為習藝者人格高邁,識見宏遠方能霞想雲思,興會標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具上下千古之慮,方能腕下呈縱橫萬里之勢.清人松年曾雲:"宋之蔡京,秦檜,明之嚴嵩,爵位尊崇,書法文學皆臻高品,何以後人吐棄之,湮沒不傳 實因其人大節已虧,其餘技更一錢不值矣."中國古代書家身上太多地濃縮了民族傳統文化與價值精神取向,因而使得系統的鑒識成為一種高難動作,對鑒識者的審美能力與歷史洞察力均是一種嚴格的考驗.
不僅深研書法作品,而且參究網路群書.《平復帖》:"從文字處理到書寫,都是極其隨意而且質朴無華的.字形的大小傾側,筆畫的粗放,流露著他未經雕琢的急切情緒,與《文賦》的精心和華麗相比,簡直判若兩人.或者說,隨心而出與深思熟慮是完全不同的.生命中,存在著類似這樣的無數的可能性."他解說黃道周之書法精神:"書法是處於誕生狀態的語言,自由的語言——所謂以筆墨悟道,它是以一個人的生命內動力為根本的.它不為金錢而誕生,也不為謀取一官半職而誕生,只為自由的語言而誕生."……一篇篇美文,亦一篇篇論文,那些評述里,有藝術的鑒賞,有道德的揚抑,有歷史的反思,美學的,道德的與歷史的批判統一於作者的筆下.
所書寫的那些人物已離我們遠去,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本土民族文化的珍貴價值更為彰顯.他寫的那些人物"就凝結於這些筆墨之中,凝結於這些線條的時空之間",從中尋找他們,辨認他們,就可以留住文化,記住歷史.多年前,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胡適曾有論詩名句"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以此形容劉長春的書法散文寫作,我以為亦頗切近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