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惜福影評

惜福影評

發布時間: 2021-02-16 10:03:47

❶ 魯敏的作品評論

近年來,魯敏的小說創作聲譽日隆,特別是她的中、短篇小說。在「文學已死」或「向死而生」的各種議論中,魯敏固執己見不為所動,她堅持要接近或靠近她希望得到和看到的東西。於是,就有了她百餘萬字的小說創作。在魯敏的中、短篇小說創作中,歷史是一個隱約可見的線索或參照:它似乎不那麼明確,但從來也不曾消失。它像幽靈一樣若隱若現又無處不在。於是,歷史對於魯敏來說,因神秘而揮之不去,小心翼翼又興致盎然。《白圍脖》可以看作是魯敏的成名作。也可以看作是一篇關於慾望的敘事:人物自身的慾望、敘事者窺探人性的慾望。人世間最隱秘的角落撕開了面紗,一切就這樣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世風代變,曾經有過的刻骨銘心,在今天完全成了沒有責任的身體大戰。對人性的揭示,也是對世風的不屑:人的內心深處竟如此的齷齪不堪。在「惡」的意義上,魯敏把人是看到骨子裡了:再也沒有隱秘,再也沒有隱痛。在這部小說里,婚外情就如同社會查貪官,不查則已,查誰誰有問題。崔波、憶寧、王剛、崔波太太都是如此,甚至母親也在偷偷地看黃碟。一個情慾泛濫的時代、一個身體空前解放的時代,就這樣在魯敏的筆下被殘酷又真實地呈現出來:無須迴避、沒有歉疚、相互報復、破釜沉舟,一切都可以隨心所欲登峰造極,可以不計後果,因為沒有後果,每個人都是施加者也是承受者。
但是,這也是一個隱約地向父親致敬的文本。是情感傾斜父親的小說。父親的時代畢竟還有情天恨海、有義無返顧和刻骨銘心的情義。母親是受害者,但她的不值得同情不是因為她應該受到傷害,而是因為她的虛偽。她對丈夫和性事的虛偽,對女兒和道德的虛偽。小說在人心最隱秘的角落展開,把世間最私秘的東西撕破了給人看。但這里沒有快意,只有「暗疾」。父親/母親是歷史的表意符號,但被小說放逐的父親更具歷史意味,遙遠的往事因他的缺席顯得更班駁和迷離,他對「小兔子」致命誘惑的猶疑、矛盾以及「案發」之後「屢教不改」的決絕,不僅表達了那個時代真誠的「愚頓」和情感方式,同時也使後來憶寧們的肉體搏鬥索然無味。母親同樣也意味著「過去」,但歲月使她更像是一個歷史的「遺民」。如果說父親的離去是嘎然而止恰倒好處的話,那麼母親則因長久孤寂的舉止變形,使她成為一個名實相符的卑瑣的多餘人。在這里,魯敏無意識地擺脫了「歷史崇拜」的羈絆,而沒有成為一個危險的「懷舊病」患者。
《牆上的父親》,可以理解為一個戀父的故事。有趣的是,這也是一個缺席而又無處不在的父親。他被掛在牆上的那一刻起,他的歷史就已經停止,他成了女兒們只可想像而難以親近的遙遠存在,就像一個幻覺。他就那樣在牆上注視著妻女們的庸常生活。小說對日常瑣屑生活無比厭倦,但在精細的細節敘述中似乎又表達了作家深切的迷戀。柴米油鹽、婚配嫁娶、家長里短,將庸常無比的生活在真實犀利甚至尖刻的話語敘述中徹底撕裂。但惟有父親不能遺忘,他那難以復原的歷史如影隨形,在與現實的比較中神秘而久遠。
在魯敏的許多小說中,都有意無意地接觸到諸如文革、赤腳醫生、老三篇、歡呼最高指示等歷史事件。這些事件魯敏不曾經歷,在現實中也已了無痕跡,但魯敏還是興致盎然地一再觸摸,她難以深入其間又欲罷不能。於是,歷史對魯敏來說,就像一個經久不息的未了心願、一個揮之不去的巨大情結。
在魯敏的小說創作中,對人性「暗疾」有過長久的關注,曾是她頑強探索的重要主題。對人性「暗疾」的文學興趣,使她對此窮追不舍,不依不饒。《暗疾》將最尋常生活中普通人瑣屑不堪的日子和卑微的希望,淋漓盡致地書寫出來。小說的細部荒誕而誇張,父親「神經性嘔吐」一觸即發、姨婆對「大便」的關注樂此不疲、母親對「記帳」興致盎然、小梅的「退貨強迫症」一直延續到婚禮等等,每個人都有「暗疾」,它的普遍性構成了生活的整體荒誕。這是先鋒文學的遺風流韻。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暗疾」不是抽象的,魯敏對其描述的細致耐心又刻薄:「父親總在最不該嘔吐的時候突然發作,比如,梅小梅帶同學回家聚會,在商場挑選彩電,送外地親戚趕火車。好好的,父親突然捂起嘴,快速地跑向最近的衛生間或馬路邊的大樹下,黃褐色的汁液等不及地從他的指縫間流出,他不得不就近蹲下來,姿勢難看地用手把著門框或路牙子,把頭盡量地往前伸,像個暈車的人那樣孱弱地嘔吐。」
母親「清晨從早市回到家,她總坐在光線不足的小客廳里,一樣樣仔細回憶:菜秧,1.5,尾骨肉,9.3,生薑,0.8,洗衣粉8.9……若是去了超市,收銀條兒上的明細也要加以抄錄……接著,她會計算出當天的用度總和,再算出與總錢數之差,填在最後一欄,相當於會計帳里的「余額」,她把小錢包翻出來,紙上的余額與錢包里的錢數一碰。平了。她心滿意足,面呈安詳之色。一天最完美的開始。」
更荒誕的是婆姨對大便的持久興趣,她甚至可以和客人像討論其他問題一樣討論大便的次數和時間。但小說溫和中有鋒芒,庸常中有節操,姨婆、父親、母親、梅小梅等,呼之欲出躍然紙上。結尾處,在小梅幸福溢滿的婚禮上,突然晴空響雷,炸碎了精心鋪陳的所有瑣屑和無聊:小梅要求和堅守的底線還是不可洞穿或出讓的。
像《取景器》、》《跟陌生人說話》等作品,都對人性中不堪或幽暗的角落做了痛快淋漓的揭露或批判。在《取景器》中,無論在怎樣的角度上藝術地再現「人物」,表達情感,魯敏仍然不能掩飾她對人類特有的精神現象的失望:「我知道幾乎所有的男人、包括一部分女人,都認為愛情必定要跟性有關,性,可如明鏡鑒忠心、如烈火烹熱油。可是,人是多麼古怪而不知惜福的動物,愛情這種活動,它只適合走上坡路,比如,向肉體走去,卻永遠抵達不了。肉體關系,在情愛之中,就相當於至高點,只要抵達彼處,肯定的,事情就必然要往下走了。神秘感、追慕心,一切都將如鹽入水,漸次化於無形,最終消逝了。」
即便像《牆上的父親》這樣的作品,也仍然流露出作家慣性的筆致:
「王薇愛吃。這愛好由來已久,或許從父親去世時就開始了,那幾年,家裡確乎慘淡,伙食比較粗陋,她反倒對「吃」一事興趣異常,有股子「搶」的勁頭,就算是稀飯搭鹹菜,她嘴裡手裡忙著,兩隻眼睛同時還在小菜碟子和別人碗里轉來轉去,生怕給漏了什麼好東西……家裡沒有零食,她饞起來,照樣四處翻箱倒櫃,恨不能掘地三尺。二年級那年,有一次,不意竟真給她發現半瓶紅酒,不知誰留下的,也不知放了多久,她嘗了一口,甜津津的嘛,就偷偷喝起來,等晚上母親發現,她已小臉微紅,快活而遲鈍,笑嘻嘻地聽任母親罵她。」
事實上,這人性醜陋的一面,正因被不斷遮蔽而瘋狂生長。但魯敏在書寫這些生活中人們無意識的表達時,不是「原生態」的呈現或欣賞,而是被視為一種精神「疼痛的歷史」。如果只存在一部作品中,可以看作是偶然事件。但在多部作品中反復出現,同樣也構成了魯敏的一種歷史表達,那幽暗的色調和宣洩般的冷眼,本身就蘊涵在歷史之中。因此這不是消極的文學,它的內驅力是批判性的,是魯敏的「底層的批判」,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民族劣根性批判的當代延續。
當然,這只是魯敏小說創作中的一部分。對這一「類型」的創作,她後來檢討說:
我這幾年的閱讀與寫作,有一個漸變的軌跡。在創作初期,由於從小的閱讀經驗,我對西方式的敘事手法、結構處理、探索性等較為迷戀,體現在創作中,則是對人性中渾濁下沉的部分非常敏感,喜歡窮追不舍,看世間為人為事,如何失信、失德、失真,力圖寫得惟妙惟肖、不依不饒,似乎那種刻薄與刺刀見紅便是功德圓滿的寫作。但這幾年,可能是年歲漸長,我對中國的傳統情懷越來越珍重了,那來自民間的貧瘠、圓通、謙卑、悲憫,那麼弱小又那麼寬大,讓我無法擺脫。這體現在我的創作上,題材與風格都略有變化。因為我發現,人性風景中,既有渾濁下沉,則必有明亮與寬容,何不眷顧於後者?想到一個寓言故事:狂風與太陽,都想剝了農夫的衣衫,一個是勁吹,一個是暖照,到最後,反是太陽得勝。所謂惡與善,幾可比之於狂風與太陽,如果真想有所圖謀,真不若選擇一輪暖暖之日。1
作家是創作的主體,對創作方向的修正是作家主體性的一部分。同樣是社會生活或心理經驗,但當作家轉換了視角或方式之後,另外一種「生活」或景象就被建構起來。這些寄託了作家「心目中『溫柔敦厚』的鄉土情懷」的作品,是指魯敏新近創作的《顛倒的時光》、《逝者的恩澤》、《思無邪》、《風月剪》、《紙醉》等一批「東壩」背景的小說。東壩既是一個虛構之地,也是作家心中的「原鄉」。它飄渺又切實,虛幻又真切。在魯敏的主體思想中,它是一個即可想像亦曾經驗的精神故鄉。在現代性的過程中,東壩古老的文化精神正在遭受來自都市文化的羞辱,但東壩卻沒有放逐它,它仍然彌漫在東壩的街巷、田間、土地和空氣里。於是,同樣是民間生活,過去那密不透風的醜陋和卑微逐漸隱去了,我們在鄉間或小鎮看到的是另一種情形和人物:這是沒有怨恨、沒有敵意、沒有瑣屑不堪,是只有善與親和的鄉土中國。
《思無邪》,幾乎是一篇平靜如水的小說,真正的人物只有蘭小和寶來。蘭小是痴呆,寶來是聾啞。聾啞照料痴呆,難以想像會發生什麼故事。但魯敏在最細微的想像中,通過來寶的視覺和嗅覺,將一個人的友善無比生動地刻畫出來。超乎想像的是,即便是聾啞和痴呆,對人的自然生理要求仍能無師自通。十八歲的寶來終於讓三十七歲的蘭小懷孕了。突如其來的事件沉重地打擊了蘭小年邁的父母,但他們並沒有指責寶來。短暫的愁緒很快被喜悅替代,他們真心想成全兩個不幸的人。但一切未果蘭小已因大出血死去了。值得注意的是,魯敏在這個有些殘酷的故事裡,通過細節表達了寶來超越俗世的大愛。即便是一個聾啞人,在他的情感世界裡,仍然有揮之不去的寄託或歸宿。而那一切,與世俗世界的標准沒有關系。
《逝者的恩澤》,是一部浪漫的小鎮故事,在別人終結的地方成為魯敏的起點;它是對當下世風的有意對抗,是化腐朽為神奇的奇妙想像。她在有意略去了一些場景和情景的同時,構建了另外一種文化,盡管是一種新烏托邦文化。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社會各種文本的書寫中,有一種強大的、難以抗拒的壓抑力量,這就是關於性的慾望表達。「小蜜」、「二奶」、「網聊」、「婚外戀」、「一夜情」等,在誇張的敘述中已經建立了關於性的文化政治。在當下中國,似乎再也沒有比肉體慾望更重要的東西。我們都知道,在這些表達中,關於男女、關於性,和情感、和愛情再也沒有關系。《逝者的恩澤》潛隱了這樣的社會生活內容:那個已經死去的男人陳寅冬,因常年在新疆修鐵路,與維族姑娘古麗同居。但是,這不是小說的主旨所在。小說奇崛的想像、苦澀凄婉的浪漫情調,無論是趣味還是內在品格,在當下的中篇小說中都可謂是不可多得的上品。小說可以概括為「兩個半男人和三女人的故事」。那個不在場者但又無處不在「逝者」,是一個重要的人物,一切都因他而起;小鎮上一個風流倜儻、有文化有教養的男人,被兩個年齡不同的女性所喜愛,但良緣難結;一個八歲的男孩,「聞香識女人」,只因患有嚴重的眼疾。女人一個是「逝者」陳寅冬的原配妻子紅嫂,一個是他們的女兒青青,還有一個就是「逝者」的「二房」——新疆修路時的同居者古麗。這些人物獨特關系的構成,就足以使《逝者的恩澤》成為一篇險象環生層巒疊嶂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通俗文學常見的元素,在魯敏這里並沒有演繹為愛恨情仇的通俗小說。恰恰相反,小說以完全合理、了無痕跡的方式表達了所有人的情與愛,表達了本應仇怨卻超越了世俗倫理的至善與大愛。紅嫂對古麗的接納,古麗對青青戀情的大度呵護與關愛,青青對小男孩達吾提的親情,紅嫂寧願放棄自己乳腺疾病的治療而堅持醫治達吾提的眼疾;古麗原本知道陳寅冬給紅嫂的匯款,但她從未提起等,使東壩這個虛構的小鎮充滿了人間的暖意和陽光。在普通生活里,那些原本是孽債或仇怨的事物,在魯敏這里以至善和寬容作了新的想像和處理。普通人內心的高貴使腐朽化為神奇,我們就這樣在唏噓不已感慨萬端中經歷了魯敏的化險為夷絕處逢生。這種浪漫和凄婉的故事、這種理想主義的文學在當下的文學潮流中有如空谷足音。
《顛倒的時光》里的木丹——一個木納誠實的鄉下人。專事勞作,為人善良。第一道瓜最能賣上價錢,他卻分送給鄉親們幾百斤;鄉下人不洗澡,年前他卻開放了大棚,讓鄉親們喜氣洋洋清清爽爽地過年。他不知道還價,瓜賣不上價錢時但也不沮喪。一個隨遇而安的本分人。鳳子,一個勤勞單純的鄉間婦女,心無旁騖一心和木舟勞作。但是,魯敏將現代性進程是以鄉土中國作為代價的悲愴,鑲嵌於傳統中國男耕女織的太平景象,在不動聲色中書寫了傳統中國最後的溫良敦厚,在致敬中也表達了深切的無奈和凄婉。
在我看來,魯敏至今最成功和值得稱道的,還是《鏡中姐妹》和《紙醉》兩部作品。《紙醉》的情節在年輕人的「心事」上展開,在沒有碰撞中碰撞,在無聲中潮起潮落。時有驚濤裂岸,時如微風扶柳。面對開音,大元的一曲笛聲、小元的幾個故事,都是項庄舞劍意在沛公。在尋常的日子裡,筆底生出萬丈波瀾。最後,還是「現代」改變了淳樸、厚道、禮儀等鄉村倫理,鄉村中國的小情小景的美妙溫馨、但在大世界的巨變面前幾乎不堪一擊轟然倒塌。當然,魯敏還不是一個純粹的「鄉村烏托邦」的守護者。對她對鄉村的至善至美還是有懷疑的,啞女開音的變化,使東壩的土地失去了最後的溫柔和詩意。小敘事在大敘事面前一定潰不成軍。就作品而言,我欣賞的還是魯敏對細節的捕捉能力,一個動作或一個情境,人物的性格特徵就勾勒出來。大元愛著開音,他的笛聲是獻給開音的,但是,大元總是「等開音低下頭去剪紙了,他才悄悄地拿出笛子,又怕太近了扎著開音的耳朵,總站到離開音比較遠的一個角落裡,側過身子,嘴唇撅住了,身子長長地吸一口氣,鼓起來,再一點點慢慢癟下去。吹得那個脆而軟呀,七彎八轉的,像不知哪兒來的春風在一陣一陣撫弄著柳絮。外面若有人經過,都要停下,失神地聽上半晌。」
小元也愛著開音,但他心性高遠,志氣磅礴,上了高中以後,「小元現在說話,學生腔重了,還有些縣城的風味,比如,一句話的最後一個兩個字,總是含糊著吞到肚子里去的,聽上去有點懶洋洋的,意猶未盡的意思。並且,在一些長句子里,他會夾雜著幾個陌生的詞,是普通話,像一段布料上織著金線,特別引人注意。總之,高中二年級的小元,他現在說話的氣象,比之伊老師,真可謂出於藍而勝於藍了,大家都喜歡聽他說話,感到一種撲面而來的『知識』。」這些生動的細節,顯示了魯敏對東壩生活和人物的熟悉,她的敏銳和洞察力令人嘆為觀止。
《鏡中姐妹》,是魯敏寫於2005年的作品。它是一部典型的成長小說,張家五姐妹生活在同一個環境,但不同的心理和性格,造就了她們不同的心路歷程和生活景況。社會的影響遠遠大於家庭的影響,沒有人可以逃離社會環境想入非非。在時代的交叉口上,他她們命運竟是如此的不同。
大概很少有人意識到,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是和自己的同代人一起成長的。那個時代的家長並不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即便是今天的那些獨生子女們,又有多少家長真的了解他們?《鏡中姐妹》中最讓人感動的是大雙、小雙的姐妹情誼。她們朦朧地共同愛上了一個高年級同學,這是她們共同擁有的秘密。這個秘密使她們的情誼不能言說又無可替代。不諳世事的孩子們沒有能力處理這個突然來臨不期而遇的青春事件。終於,當「發卡」出現之後,決絕的小雙選擇了死亡:她要把發卡和那個男生一起留給大雙。這個悲劇遠遠超出了姐妹情誼,它是人類面對愛情時至今無法解開的難題。小雙那純潔、幼稚的選擇不是拒絕而是放棄,她是送給大雙的幸福的祝願。也只有情竇初開的朦朧愛情才有如此的詩意,就像煙雨中的荷蓮,隱約盛開的是讓人心碎的愛意。也惟有這樣的情懷,才有決絕的小雙,才有親自將發卡戴在小雙頭上的大雙。這無聲也無比感人的一幕,是魯敏獻給我們的關於愛情的神話。
但我同時不能不指出的是,魯敏在結構小說時的「模式化定勢」。比如《白圍脖》、《牆上的父親》、《逝者的恩澤》等,都有一個死去的「父親」,他們雖然在作品中的功能和作用不同,但在小說結構方式上卻如出一轍;比如《鏡中姐妹》和《思無邪》的高潮,都是人物的死亡。小雙被大雙別上發卡、蘭小被寶來在棺木中放平屍體,是兩部小說最感人的地方。但在處理方式上是一回事情。先於故事死去的「父親」和在故事中死去的人物,雖然是兩種不同的「放逐」方式,但在本質上並沒有區別。因此,當魯敏對自己的「主體性」選擇深懷自信的時候,她也踏上了一條自己設定的「模式化」思路。她那「頓悟」式的自白確實別有新意,但也挖了一個先入為主的「主題先行」的危險陷阱。雖然她擁有了新的寫作視角和資源,但也在結構的同一性中暗含了危機的存在。
即便如此,我仍然高度評價魯敏已經完成的小說創作。她的小說,是沒有任何英雄氣味的小說,她在平白如水的日常生活里,耐心地尋找著新的文學元素。事實上,越是我們熟悉的生活越是具有挑戰性,而最難構成小說的,恰恰是對生活的正面書寫。就像在戲劇舞台上,反面人物容易生動,正面人物更難塑造。如果說,魯敏前期小說窮追不舍地深究人性的「沉濁」,專注於人性的幽暗,接續的是啟蒙主義和現代主義文學傳統的話,那麼,魯敏「轉型」之後,執意發掘人間的友善和暖意,承繼的則是沈從文、孫犁、汪曾祺的文學傳統。人物的復雜性和豐富性為一種相對單一或單純的傾向取代,這也許是一種局限,但這一局限卻也同樣放射著迷人的魅力。特別是在惡貫滿盈、慾望橫流的文學人物無處不在的時代。魯敏的具有濃重浪漫主義特徵的文學人物,就具有了文學史的意義:她重建了關於「底層生活」的知識和價值,提供了另外一種我們不曾經驗的民間生活。她對這種生活的體認,也從一個方面修正或彌補了當下「底層寫作」苦難深重的「絕望文化」帶來的極端化問題。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魯敏成為當下文學的重要人物。

❷ 今天2012中秋節節目的觀後感求五百字左右

年年中秋,歲歲中秋,今日又逢中秋。人生易老,中秋不完,赤子之心念家園,遊子之心看圓月。 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家家吃餅賞月,喜看中秋圓月。我陷入了沉思…… 「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 是啊,在此喜慶的日子裡誰不想家?誰不想念自己的親人?家鄉,一個讓人聽了就感覺溫馨的詞彙。家鄉的月亮也格外的明亮,家鄉的水也格外的甜,家鄉的人也格外的親。可是,可我只是天上一顆不知名的星星,我只是月亮的影子,我只是一個流浪的遊子。我的故鄉在那?我的親人又在那?我這樣問星星,我這樣問月亮,可他們都沒回答我…… 今夜,我很孤獨,這美麗的中秋月色,觸動了我思鄉、思親、思情、思友…… 思思思思……今天就是中秋節,本來以為看不到月亮,還好天公作美,讓今天的月亮格外的圓又亮,還有陣陣的清風徐來,非常清爽。我們全家在後院擺了一個桌子,大家談天說地、心曠神怡,我們小孩在旁邊大吃大喝,十分快樂自在,這時候爺爺剝開柚子一股刺鼻的香味迎面而來,裡面的果肉鮮嫩多汁,吃起來彷佛冰淇淋一般,入口即化;又像軟糖似的滑溜順口,總而言之,像是一顆仙人才吃得到的柚子。我一邊吃東西,一邊看著月亮想著嫦娥玉兔的故事,想到正入神時,媽媽喊說快點收一收回家看中秋晚會了,就這樣結束了一個美好的中秋之夜。

回到家裡,媽媽說還好我們有將垃圾處里干凈,要不然如果有人不知自愛丟了就不管,那將會造成多麼臟亂的環境,所以每次中秋之後,大家玩的盡興,但也要注意不要將垃圾變成最大的問題。

中秋節是中國的民俗節日,我覺得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節日,象徵著我們人情味濃厚,因此保留傳統的習俗以及一些凄美感人的傳說故事,一代一代的相傳下去,讓世世代代的子孫能夠惜福

❸ 求電影網路媽媽觀後感

看完《網路媽媽》這部電影,心情非常沉重,看到周圍某些觀眾更是泣不成聲,我的心靈被深深觸動!
《網路媽媽》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感人的故事,一個虛擬世界真實人物無私奉獻的故事!它讓人們在熱淚盈眶中體會生命的真諦,體會世界上的真情真愛!所以面對這樣的電影,我們除了鼓掌、流淚,也再沒有別的什麼辦法了。

這樣的電影確實能讓人體會到很多,領悟到很多,至少,它讓我這顆沉溺網路麻木已久的心靈受到了久違的洗禮!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發展,現在像我們這樣年紀的青少年感情空虛,生活空虛,終日沉迷上網、聊天、玩游戲,耗費時間,虛度年華,不了解父母,叛逆獨行!而《網路媽媽》這部影片切中當今社會家庭教育問題,令人深思,容易引起觀眾共鳴,真實的故事,感人肺腑的情節,演員朴實本色的演出,真實真切,深深打動了每個人的心,使人奮發,催人上進!

看完電影,我們感動過,流淚過,並不代表結束,帶動更多的人觀看這部電影,從而正確看待網路,感受親情母愛是我們必須深藏於心並且時刻銘記的!

「網路媽媽」自強不息,永不言棄的精神,深深觸動了我,她無私奉獻,網路播撒真情的高尚行為,深深打動了我,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明白它的來之不易,學會自強自立,奮發向上,學會感恩惜福、樂於奉獻,向頹廢的生活,向沉迷網路的空虛生活說再見,做一個有理想有作為的好青年! 我奉勸大家千萬不要去網吧玩游戲,那樣你就會漸漸失去自控能力,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從此走上不歸路。而且,我還要贊美這位善良的網路媽媽,她用愛心拯救了一個個迷戀網路、沉醉於游戲中的青少年,使他們迷途知返,找到了正確的方象。

❹ 新八德孝親反思300字觀後感

為了弘揚感恩和孝親的傳統美德。廣大師生積極參與,或敘事、或詩歌、或散文、或別具一格,其中真情催人淚下,令人動容。教師和學生在同一個平台上表露真心,相互被感動,啟發著彼此的孝思,拉近了師生的心靈距離。這真實地表明,人們內心都渴望真誠、渴望真愛、渴望心與心的交流,也令我們體會到感恩與孝親是多麼寶貴的精神財富。
數千篇感念親恩的文章,彷彿一闋闋心曲,蘊涵著多少父母勤苦、人倫親情和良知的覺醒。由此,我們感慨良多,亦引發了我們對感恩與孝親更深入的思考,還有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反思。

一、感恩:一種樸素而深廣的倫理
感恩的情感是很樸素的,感恩的內涵又是非常的豐富,感恩的心使我們能夠與他人、集體、國家乃至天地自然建立一種良性、和諧的關系。
如果一個人在危難之際,得到他人救護,那麼他很自然地會對那個救他的人感恩戴德,這是一種很自然的情感。同樣,一個人常常得到某人的幫助,那麼他對這個幫助自己的人必然有著一種感謝之心。當然也會有忘恩負義之徒,以怨報德,但他必定為世人所不齒,因為他已經失去為人的基本倫理。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感恩是一種樸素的情感,或是一種樸素的倫理。
以上兩種情形,都是直接得到他人的恩惠,所以那種感恩的情感也是即刻升起的。然而事實上,我們時時刻刻都在直接或間接地接受著無數的恩惠,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
首先是父母之恩。我們的生命是籍由父母而生,父母給予我們以寶貴的生命,又費盡心血將我們養育成人。為了保護孩子,父母甘願犧牲自己。
其次是師長之恩。父母給我們以血肉之軀,而教師和長輩給我們以知識、經驗的傳遞和人生的教誨。沒有師長的教導和引領,我們將何以成人。如果沒有人傳遞知識和人生智慧,人類可能將永遠停留在蒙昧的原始社會。
其三是國家之恩。我們在祖國大地上繁衍生息,所食之物在這片土地上長成,所用之物取之於斯。因此,我們要感念國土之恩。社會要發展,國家要安定,人民要和睦,這有來賴於政府的管理,有賴於人民軍隊的護衛,因此我們理應感念政府的恩德,並在自己崗位上努力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
其四是大眾之恩。我們每日生存所必需的糧食是農民所種,所穿之衣、所用之物是工人所製造,還有賴於商人的流通之功,等等。因此,我們理應尊重所有的勞動者,還要惜福、節儉,並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回饋大眾。

二、感恩的缺失與感恩的教育
感恩的情感對於人的道德成長是如此的重要,而現實中我們的感恩之心卻頗為匱乏。透過報章電視,我們能夠看到:有些青少年不顧父母勤苦和家境貧寒,貪圖虛榮,恣情享受,讓父母傷心落淚;有些學生不知尊敬師長、虛心求教,但炫己能;有些貧困學生接受了他人的資助而不知感謝,其內心的冷漠令人心寒;有些人整日怨天尤人,不去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總認為國家、單位虧欠自己很多;還有一些人為了一己之私,置集體和國家的利益於不顧,貪污腐敗。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一種自私、不知感激的局面,實值得我們教育界人士和廣大家長的深思。

❺ 關於感恩的電視劇或電影觀後感

向「頹廢」說再見
—— 《網路媽媽》觀後感
看完《網路媽媽》這部電影,心情非常沉重,看到周圍某些觀眾更是泣不成聲,我的心靈被深深觸動!
《網路媽媽》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感人的故事,一個虛擬世界真實人物無私奉獻的故事!它讓人們在熱淚盈眶中體會生命的真諦,體會世界上的真情真愛!所以面對這樣的電影,我們除了鼓掌、流淚,也再沒有別的什麼辦法了。
這樣的電影確實能讓人體會到很多,領悟到很多,至少,它讓我這顆沉溺網路麻木已久的心靈受到了久違的洗禮!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發展,現在像我們這樣年紀的青少年感情空虛,生活空虛,終日沉迷上網、聊天、玩游戲,耗費時間,虛度年華,不了解父母,叛逆獨行!而《網路媽媽》這部影片切中當今社會家庭教育問題,令人深思,容易引起觀眾共鳴,真實的故事,感人肺腑的情節,演員朴實本色的演出,真實真切,深深打動了每個人的心,使人奮發,催人上進!
看完電影,我們感動過,流淚過,並不代表結束,帶動更多的人觀看這部電影,從而正確看待網路,感受親情母愛是我們必須深藏於心並且時刻銘記的!
「網路媽媽」自強不息,永不言棄的精神,深深觸動了我,她無私奉獻,網路播撒真情的高尚行為,深深打動了我,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明白它的來之不易,學會自強自立,奮發向上,學會感恩惜福、樂於奉獻,向頹廢的生活,向沉迷網路的空虛生活說再見,做一個有理想有作為的大好青年!
樓主再結合自己寫寫就好了

❻ 急需一篇《汪洋中的一條船》的觀後感

1.上蒼的不公平造成了鄭豐喜的殘疾,也造成鄭家的負擔。但他的父母並不怨天尤人,而鄭豐喜也證明了就算先天缺陷又如何,他的成就大大的贏過了一些四肢健全的人。相較於現在報章雜志上的某些失意份子,因為一點點的不如意就開始怨天尤人、自暴自棄,有的更走上接觸毒品或結束自己生命的不歸路。他們讓自己享受「暫時的快樂」,短暫的忘卻煩惱,但這能永久嗎?不能!醒了之後還是得面對所有的一切,那何不學習鄭豐喜先生以正面的人生觀來迎刃而解所有的不幸遭遇呢?不要讓不如意的事情重復不斷上演,唯有以正確的人生觀來面對現實,才能擺脫困境,迎向燦爛的未來!

鄭豐喜出生時其實險遭拋棄,幸虧爺爺與其他親戚的疼愛與庇護,他才得以留下。他在艱難的困境中成長茁壯,但是因為家貧,他在早年即經歷過一般人所沒有的生活,像是隨耍猴人街頭賣藝,養鴨時又幾乎喪生於洪水,但是這些環境的艱苦折磨並沒有打倒他,反而讓他越挫越勇。這也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和省思空間,老天爺把你創造成什麼樣,必然有他的原因所在,不論是好的或是不好的都該珍惜它。如果是好的,那就要多加善用、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但若是不好的,更要珍惜,因為那是上蒼給你的挑戰,你要用盡一切辦法去戰勝他完成上蒼所給的任務。俗話說的好「當上帝把你的一扇門關起來,他必然會幫你開啟另一扇門。」這應該就是上蒼要給鄭豐喜的挑戰吧!

每個人來到這世上命格一定有所不同,有的人幸運點可能就出生在富貴人家,含著金湯匙出生,從小就過著衣食飽暖的生活;但若比較不幸呢,像是鄭豐喜,他一出生就是在一個貧困的家庭,也因為如此他比別人更加努力。別人可能付出三分力,他就要付出五分、十分甚至更多。為的是什麼?就是希望別人能看的起他,不要再因為他的家世背景或者他的肢體殘障而看不起他。他的努力有成功嗎?答案是肯定的,正所謂「皇天不負苦心人」,上蒼終於在他的不斷努力下讓他得到了一點成果,給了他一些回饋。反觀那些富貴人家的孩子呢?當時所有取笑鄭豐喜的人現在的成就有比他好嗎?所贏得的尊敬、敬愛有比他多嗎?看人不要只看外表,要重視的是內在,一個人能被開發的潛力是很無限的,就像是我們所敬愛的主角鄭豐喜先生。

從出生到長大成人一定會遭遇到一些挫折,不可能有人會一輩子都平平順順、無風無浪的。「沒有礁石怎麼激得起美麗的浪花」,我想這句話一定有它的道理存在,一如鄭豐喜的一生,如果他沒有經歷過挫折的喜哩,怎麼能變的如此堅強,如此的樂觀進取展望自己的一生。因此我們更該學習他的精神,知福、惜福、再造福。

2.七八歲時看過一部電影《汪洋中的一條船》,裡面有一個鏡頭始終忘不了,鄭豐喜在狂風暴雨中趕著鴨子,艱難的爬著、爬著,與命運捕斗著……。讓人震憾、潸然淚下。這部電影感動了海峽兩岸多少人啊,這么艱難的人生,他卻堅強地爬過了,爬完了,而且還爬得很好!需要多麼驚人的意志啊,真正的強者應該用百倍的勇氣來迎接人生的巨大不幸!古人雲:「人生有七尺之形,死惟一棺木之土,惟立德功,可以不朽。」
再版的電視劇我也有看過一些,那已是鄭長大了,他裝了假肢,騎著自行車載著他老婆的了。但因為時間關系,也是斷斷續續的沒看完,讓我好不遺憾。我一直很想再看一遍這部電影,卻不知道哪裡有。今天在網上找到了一篇鄭豐喜的自傳,看後又是震憾,忍不住淚流滿面。我隆重推薦每個朋友都去看這篇小說或電影。
電影《汪洋中的一條船》中國彩色寬銀幕故事片 。 台灣中央電影事業有限公司1978年攝制。李行導演,張永祥編劇,陳坤厚攝影,主要演員有秦漢、林鳳嬌、歐弟。影片根據天生殘足的台灣青年作家鄭豐喜的自傳改編,描寫他如何先天殘疾,在貧困的環境中艱苦奮斗,終於畢業於大學法律系,回到鄉下教書,為教育下一代而努力,被評為台灣十大傑出青年之一。影片以生動的散文詩般的語言,通過人物內心情感的回溯,將鄭豐喜困苦辛酸的童年、在求知道路上不斷堅毅前進和他的愛情生活,展現在觀眾面前。影片獲得第十五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和演技優良特別獎(歐弟)6項獎。
《汪洋中的一條船》鄭豐喜所著的這本長篇自傳小說,以簡潔質朴的文筆,敘述了作者從一個天生不能行走的殘疾人通過奮鬥成為一名大學生,最後成為一名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中學老師的經歷.
鄭豐喜 (1943--1975) 台灣雲林人。父母是農民。出生時右腳自膝蓋以下,前後左右彎曲,左腳自膝蓋以下突然萎縮,腳板翹上。他的母親悲痛不已,當場暈了過去,進而鄭豐喜險遭拋棄,在祖父和媽媽細心照料下,鄭豐喜慢慢地長大。
6歲時,祖父去世,鄭豐喜被父母遺棄,跟隨耍猴賣葯的趙老伯流浪賣藝, 乞食糊口。8歲時跟哥哥在離家數里外的鴨寮放鴨,獨立生活。從小就飽嘗了生活的苦難。而他憑借不懈的努力靠自己的雙手生存下來,還爭取上了學,取得了優異成績。在中學戴校長和矯正醫院徐院長的支持鼓勵下裝上假肢後,更不怕摔破手腳,學會騎自行車上學。為完成中學學業,鄭豐喜到處打工,他以一篇《汪洋中的一條船》參加徵文大賽,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很多人表示願意資助他完成學業,而他卻不願過多依靠他人,後來圓滿地完成中學的學業,以優異成績考入台灣中興大學法律系。後事跡見報,引起社會贊譽。
一日,台風大雨和大水已淹沒豐喜的床和坐椅,他幾乎被淹死,他的堅強毅力和頑強奮斗的精神感動了同校法律系女同學吳繼釗房屋亦有倒塌危險。在這危急時刻,繼釗沖破表兄的阻撓去救豐喜。在狂風暴雨中他們緊抱在一起,發誓永不分離。他們相愛了,但繼釗的父母堅決反對這門婚事,斷然將女兒關在家裡,不準她上學。後雖同意她繼續上學,但不許她與豐喜來往,並令其表兄呂良仁暗中監視。

3.
鄭豐喜是台灣電視連續劇《汪洋中的一條船》的男主角,該劇主要描寫了殘疾青年鄭豐喜身殘志堅,憑著頑強的毅力,奮發向上的動人事跡,譜寫了一曲路在腳下的感人樂章。

最令我感動的是鄭豐喜學自行車那一幕,至今還令我記憶猶新,為了解決上學的不便,鄭豐喜決定學自行車,不用說一個雙腳有殘疾的青年,就是好手好腳要想學會自行車也不是那麼容易,記得我當年學自行車不知跌倒了多少次,流了多少汗,動搖了多少次,最後在爸爸的鼓勵下,才算學會了自行車。可是鄭豐喜他獨自一人,連走路都不可能,卻要駕馭比自己還要高自行車,太不可思議了,但是鄭豐喜憑著那一股不服輸的精神,終於讓神話變成了現實。

夜色蒼茫,鄭豐喜心花怒放地推出了那輛比他都要高的自行車,勇敢地上去了,不用說,鄭豐喜被重重地摔倒在地,鄭豐喜又從地上爬起來,好不容易上去了,就在鄭豐喜「哎呀,哎呀」不知所措之時,又被連車帶人摔在了地上,就這樣一而再,再二三,上去了又跌倒,跌倒了又爬起,無數次的摔倒沒有摔冷鄭豐喜學自行車的熱情,蒼天不負有心人,鄭豐喜終於學會了自行車,這等於他有了一雙可以走路的雙腳,看到的人無不為之驚訝。

❼ 於丹講座如何讓父母學會教育孩子感恩的觀後感

朋友,您好!
您的提問非常好!確實,現在很多家長、老師甚至孩子本身都存在類似這樣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疑問,都希望能找到最合適的學習教材和教育方法,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生活習慣,讓孩子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健康快樂地成長,從而達到提高孩子綜合素質的目的。然而孩子終歸是孩子,孩子就好像一棵小樹苗,不加以引導培育就很容易東歪西倒、難以成材,但凡是小孩身上總有些性格和行為上的缺點、偶爾犯一些小錯誤,的確會對他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其實有利於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你需要仔細考慮和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教材、建議也可選擇觀看適合自己的家教視頻節目,這樣綜合起來才能對症下葯、行之有效。看了以下分析和推薦的視頻資料,相信您就能從中得到想要的答案了。
由於在現時的社會大環境、應試教育模式和接收西方開放式教育等重重因素影響下,我們的孩子就像生活在一個大染缸里一樣,很容易就被染污了,沾染上某些不良習氣,例如嬌橫任性、叛逆不聽話、不誠實、上網成癮、打架、厭學、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等問題,尤其是處於幼兒及青少年階段的中學生情況更為嚴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改正孩子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及由這些觀念導致的各種錯誤行為。雖然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有的人採取虎媽狼爸式的教育,還說是「贏在起跑線上」,人的一生其實是馬拉松式的長跑過程,即使贏了起跑線,能跑多遠、堅持多久、誰笑到最後還是未知之數,往往是適得其反的,因而個別人所謂虎媽教育的事例無論他們成功與否,都不值得崇拜、學習模仿、甚至廣泛推廣,這樣教育會給絕大多數孩子造成永久的、不可磨滅的心理傷害,不堪回首的童年就是這樣導致的!如果打孩子進行體罰教育,後果可能相當嚴重,將來會報復到年老的父母和孫子那一代人的身上,所以暴力方式的教育害人不淺啊!相反,反而是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樂觀向上的精神更顯得重要。想要從根本上教育好孩子,培養孩子學習和生活上的良好興趣和習慣,建議您趕快讓孩子喜歡上《弟子規》!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入則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多讀一定能提高孩子的責任感和啟發孩子的智慧)。您看,這真是一部「大孝經」、一位最好的家教老師!寫得多好!琅琅上口,易讀易教,網上還有很多視頻故事教學素材,有多個版本適合各階段孩子觀看。作為父母,只要您願意多些鼓勵孩子和您一起觀看(這個很重要,您喜歡看能帶動他的興趣一起看,孩子天生好奇、易受他人影響),一定能讓您的孩子喜歡上她,如果能在現實生活當中努力去做、盡量落實裡面的教誨,何愁不能教育好孩子呢?
同時,您的提問涉及到廣大家長和老師都非常關心和渴望解決的青少年兒童思想品德、行為語言和學習成績的家庭教育問題,家長的正確教育引導在孩子的健康成長教育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平時的家庭日常生活中,誠摯推薦各位家長和孩子們觀看陳大惠老師策劃監制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大型公益論壇系列紀錄片《聖賢教育改變命運》(又名《弟子規說明書》),這是一個非常有利的關於德育與家庭教育的免費網路資源,能在快樂和感恩的氛圍中感悟人生的真理,有助孩子提高健康成長學習進步,認識災難事故因何發生,能做到趨吉避凶,真實不虛!能針對孩子身上的各種問題對症下葯、是一劑治療良方!當中一定有您需要的答案,也是我們做家長長輩學習的有力教材,的確是難得的家庭教育經典節目!這個節目里有許多精彩的事例分析,探討解決孩子教育的種種方法,真是我們和孩子的一位最佳的、一對一的家教老師,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家庭教育網路資源,而且是完全免費的,對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極大的幫助。生活中,小孩甚至大人都容易出現沒有恆心、慳貪、叛逆不聽話、上網成癮、早戀、依賴性強、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不是能從某個簡單方法或措施就能從根本上教育改正過來,變成一個孝順聽話的小孩,而是需要我們全面而系統地進行家庭教育,從根本處下手才能治標又治本。這部片裡面有很多專家、老師、家長親身說法、以其獨特的心得體會向大眾匯報,啟示家長的教育觀念會直接地影響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所以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看,從小接受的家教會影響小孩子的終生,從中一定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片中有一句經典的警世名言:人是能教得好的!好人是教出來的,壞人也是教出來的!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可是,當前我們面臨的種種現實狀況是:社會誠信嚴重缺失!各種媒體的誇張渲染、錯誤引導,孩子成長的環境不斷遭到破壞和染污,要做好家庭教育談何容易呢!家長是越來越不好當了,說實話,很多家長也不會如何當家長,就將小孩出生到這個世上,將很多的教育責任都推給了學校和社會,然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多成長經驗是需要家長言傳身教的,推卸責任的話怎麼能將小孩教育好呢?確實悲哀啊!而我們做子女的往往不能理解父母的心意和真實體會,只圖自己的方便和享受,說實話,真是有點大逆不道啊!到哪一天我們都為人父母了,才能真正領悟這種感受,但往往悔之已晚,哎...很多我們生活當中存在的所謂代溝,都是因為一代一代的接受的教育脫節了,沒有很好的連貫所造成的,現在的人太多急功近利、唯利是圖,只顧自己的享受而妄顧他人的感受。 我們必須知道,一切教育要從根本做起,就像樹要有根才能長樹干樹枝和樹葉,才能枝繁葉茂呀,如果丟棄了根本的德行教育,其他的都只是空中樓閣。在此,推薦各位有緣的朋友,無論看過或沒看過的也好,都敬請盡量抽多些時間觀看大型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優秀論壇節目: 《聖賢教育 改變命運》(可以在網路視頻或者優酷土豆搜索播放),但願看過的人都能夠從中得到真實不虛的利益,並且繼續利益他人,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同創造和諧共存的社會大環境。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和啟示。
衷心祝福您!

❽ 誰看過這三部電影,寶貝豆丁,網路媽媽,媽媽再愛我一次,觀後感怎麼寫,誰幫幫忙,幼兒園要求家長寫

我是學文藝編導的,最近我們老師布置了一道題目,就是看電影《天罰》,然後寫評論,電影《天罰》的影評和碟評 - 非..

❾ 弟子規~泛眾愛~的評論

《弟子規》泛愛眾篇解讀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今天由我來為大家解讀《弟子規》泛愛眾篇。首先請大家跟我一起誦讀泛愛眾篇:凡是人皆須愛——預備齊:……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讓人生煥發無限光彩》
人生在世,平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梯、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孟子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天地萬物因為仁愛而生生不息,世間因為仁愛才能和平共處。縱然是現代這個以物質、功利主義的時代,終生因為愚痴貪愛、自私自利而迷惑顛倒,但是只要有真正德行的人,來以身作則,來教化,人們也是很容易覺醒和象山的。
我們尊敬的我們在尊敬的上凈下空老法師的教導下,自己以古聖先賢、大善知識為榜樣,從基礎開始修行,以孝敬友愛、德行仁愛為准則,身體力行,自己修好,別人才會起而相仿,從而帶動周圍的人,移風易俗,教化一方,促進社會和諧。
在現實生活中處處以恭敬、謙卑為原則,做到不自私自利。不去巴結富人,不看不起窮人,以平等心待人接物。對於妻子、朋友、物品要做到不喜新不厭舊,珍惜自己的妻子、家庭、親人、朋友,對新朋友或事物不貪戀。別人沒有空閑的時候,不應該用事情去打擾他,朋友內心煩亂的時候,應該給他一點時間和空間,表示一下關心,不要去話去打擾他,這些都是我們在為人處世中應該注意的禮貌和原則。
其次要善於守護自己的口業,在現實生活中,不說人是非,不揭人短處;只看別人的優點,不看人的缺點,以善心力行做到隱惡揚善,能修好自己的德行,則能以自己的行為喚醒他人的慚愧心。
在現實生活中,我要時刻提醒自己,時時反觀自照,每天反省自己。與人相處,要多布施、多給予,惜物惜福,修福修慧。要求別人的事,要自己先做到。要時時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自己不願意的事,不能要求別人去做。時刻記住別人對我們的幫助,找機會報答,和別人的怨恨,要盡快化解掉,忘記別人的過失。對待不如自己的人、下屬,貴在自己行事端正,仁慈而寬和。這樣別人才會真正佩服尊重我們。
我要努力學會去從真心裡愛別人,「看一切長者如自己的父母,視一切平輩如自己的兄弟姊妹,看一切小輩如自己的孩子。」我要不斷歷事煉心、不斷努力。仁慈、悲憫一切眾生,是聖人、菩薩的境界,我要從弟子規的基礎開始,從做一個標準的好人開始,立志向、學聖賢,做菩薩。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