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影評
❶ 勵志的電影
當幸福來敲門,生活中總會遇到極大的困難,只有咬牙挺過來,生活告訴我們,一個人總要在經歷悲傷與絕望,付出必須的努力之後,才能收獲到幸福。
❷ 電影天下無賊影評中鏡頭
人造天堂 2008-08-01 00:18:41
雖然導演強調,<天下無賊>是一個美好的願望,觀眾不會計較是否真有這樣的事情,但看得出來他還是努力將這個故事說得圓滿。要想讓傻根既有正常的IQ,又相信天下無賊,就必須生活在世外桃源,在一個牛糞的產權也有充分保證的山區長到十五歲,然後得到一份雪域修廟這樣遠離人煙又功德無量的工作,而不是做一般的建築工人或者挖小煤窯,那樣就有爬上高樓討工錢或者被從井下抬出來的可能,本片也就無從演起。
但是在我看來,連自身的存在都需要如此極端的前提,更不要說實現,這樣的白日夢不做也罷。傻根在車站嚷嚷「誰是賊,是賊給我站出來,你看沒有人站出來,這里沒有賊」姑且算做搞笑,未免戲作過頭,這樣直白的表達電影主題,像是導演有些心虛。實際上這才是考驗群賊功夫的地方,再怎麼藏著掖著,羊羔的肥瘦一看便知。
王薄振振有詞「他憑什麼不設防啊?他憑什麼不能受到傷害?憑什麼?是因為他單純啊?他傻?你為什麼要讓他傻到底?生活要求他必須要聰明起來。作為一個人,你不讓他知道生活的真相,那就是欺騙。什麼叫大惡?欺騙就是大惡」是一派歪理,但也是在說一個事實。
傻根的血汗錢確實不應該被偷,賊伉儷良心發現,放他一馬甚至拔刀相助也可以理解,但王薄最後搭上了一條命,就像他自己說的,「我又不是成龍,有一百條命」,傻根憑什麼得到別人這么大的奉獻呢?因為他單純,他傻?
這也是鄙視<天龍八部>的原因,蕭峰和慕容復一世英雄卻慘淡收場,段譽和虛竹卻想要什麼有什麼,不想要人家還上趕著給送來,憑什麼?因為他們單純,他們傻?
所以由衷地喜歡王薄,他不是無知者無畏,而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更重要藝高人膽大。<九品芝麻官>里包老太爺快死的時候教導包龍星說,貪官奸,清官要更奸。天下的事不好說,電影里傻根只感化了兩個賊,而全車無賊是靠槍來實現的。那麼漂亮的女警察,如果不是腰裡別著傢伙,她敢主動讓劫匪摸嗎?
王薄開始拍著寶馬車跟保安說:「開好車就一定是好人啊」,暗示了他憤世嫉俗的一面;雖然和他的女人爭吵,真情還是溢於言表;一手絕活雖然多以虛影表現,但依稀有<賭俠>系列的風采;當得知王麗懷孕,就投入地幫她完成心願,直到殺身成仁,總之非常男人、非常有種。
我對王薄的觀感如果用娛記煽情的筆法來寫,應該是這樣:隨著人群慢慢散去、回到家,夜半醒來獨坐,那一幕仍然在我的腦海中久久浮現:他送走了懷孕的愛人,回到狹窄的車頂空間,有力地蹲伏在地上,堅定地說:「你過得了我嗎?」
雖然是王薄親密無間的搭檔,但是王麗顯然沒有技術含量,只能用女人原始的武器來勾引和敲詐大款,把王薄從險境中解救出來,當然也包括慰籍他。事情是她接下來地,但她除了給傻根看包以外,就只知道呼叫王薄支援。
在我看來,王麗和小葉正是代表了自古以來清一色男性的文人對女人的兩種YY,就像電影<金瓶梅>里西門大官人說得那樣:「我就喜歡兩種女人,一種是我一見就想QJ她的,一種是一見我就想QJ我的。」
這兩種YY形象的共同點是美麗和依賴男人,內涵上卻截然相反。前者要求善良而無能,後一點尤其重要,練武功腿會變粗,讀書多眼睛會近視不說,沒有本事就不能自立,也不會威脅到男人脆弱的自尊。另一種則是妖媚而狡詐,讓男人本能壓過理智,有飛蛾撲火的沖動,並且幻想能駕馭她們。即使智者也不例外,就像本片黎叔的喃喃自語:大意了,大意了。劉若英和李冰冰正好有這樣的氣質。
王麗這個角色可以和<殺死比爾>相對照,烏瑪•瑟曼扮演的女殺手發現自己懷孕,就隱居起來准備結婚生子。後來她的復仇之路只有自己可以依靠,一柄刀殺得仇人屍橫遍野。
那個片子有兩段戲非常地女性化。一段是烏瑪在等待驗孕試紙出結果的時候,敵方的女殺手來襲,試紙掉在地上。二姝持槍對峙,烏瑪哭求對方幫忙看試紙,那女殺手居然照辦,然後離去,還不忘祝賀她。另一段烏瑪闖入一個黑女人家,雙方大打出手,一片狼籍,忽然女主人的女兒放學回家,兩人馬上收起傢伙,彬彬有禮地向孩子介紹:媽媽有朋友來訪雲雲。
王麗如果有烏瑪一半的身手、其次有王薄一半的身手,最差也有小葉一半的身手,那麼王薄多半不會死,而黎叔別說拿錢,有沒有命在都不一定。以黎叔的智慧,逃命的時候居然還惦記著那六萬塊錢。
葛大爺演技依然經典,所謂高手,不在於放得開,而是收得住。最後決斗,黎叔冷靜地回答「我想試試」,聽起來很有味道。大部分經典對白出自黎叔之口,一個賊頭居然有地方幹部的做派。實際上每個「行業」都有自我神化和貶低他人的傾向,但是要維持運轉卻不能指望這些虛頭八腦的東西,「技術含量」也not enough,必然有某種行之有效的游戲規則。
黎叔看不起打劫的,可是打劫的如果相當於民工,他充其量是個高級藍領,卻不是一個成功的管理者。自上車起,黎叔的團隊就缺乏凝聚力:分工不明,溝通不暢,行政部和COO(首席運營官)公開發生沖突,一般員工(四眼)則只知道蠻干。難怪黎叔要哀嘆:「有組織,無紀律」,「二十一世紀最寶貴的是什麼?人才!」
最後,小葉出賣了黎叔,也許我入另一個俗套,總之覺得非常惋惜。王麗可以用自己換王薄,小葉為什麼就不能用自己換黎叔呢?在座的良民們未必沒有過賊心一閃念,所有的賊也不是生而為賊,內心某處都會有一線良知,在這個意義上,才是真正的天下無賊。
最後,王麗用力地吃烤鴨,警察又(我為什麼要說又?)非常無厘頭地走進來,告訴她不要等了。警察走後,王麗一邊默默地哭,一邊繼續用力地吃烤鴨。王薄不在了,卻成為劉若英在全片中演得最好的一場。
導演就算讓王薄死,也不肯戳穿傻根的夢,又為什麼要這么殘酷地打破王麗的幻想呢?在劉德華最好作品之一的<暗戰>最後,蒙嘉慧在她和劉德華相遇的公車上發呆,劉青雲認出了她頸上價值八千萬的寶石,也知道劉德華已經死了,卻對她說,不知什麼時候他會突然出來,嚇你一跳!
我寧願傻根是個孩子,那麼他的純真和王麗的轉變就更合理,也更有意義。有海歸人士寫文章說,一個外國老太太即使前面沒有行人,也不會闖紅燈。她擔心路邊的窗戶里可能有孩子看到,他們有樣學樣,長大了就會撞到人。警察最後對王麗說:「等孩子長大了就跟他實話實說,不丟人」。這可不止是面子問題,如果導演對人類有信心,就不怕讓孩子同時看到人性的陰暗和光輝。
馮小剛曾經在一次媒體采訪中說:幽默是一種勞動態度,並且鄭重地將這句話放在<我把青春獻給你>的扉頁。中國人一生下來就繼承了五千年的人情世故;受儒家的教導,身為匹夫,也要將天下興亡一肩承擔,但事實上每個人卻只是大一統國家中身不由己的一粒沙。這種有心無力的斗爭又不能在天堂或來生的願景中得到解決,就只能口頭上討點便宜。
於是文人放出「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卧荒丘,潛伏爪牙忍受」一類的狠話;或者臨到殺頭了,像王曉波寫得那樣,不是感激皇恩浩盪,而是問候別人的令堂大人。而沒有文化,還有頭吃飯的我等小民,就只能咧咧嘴,從慘淡的現實中得到剎那的解脫,笑完了該干什麼還干什麼。這正是馮氏喜劇打動人心之處。
但是從<手機>這部片子開始,所謂的「技術含量」就有喧賓奪主之勢。全片最後被扔到火里的那部Moto388完全是代人受過。唐朝的張生沒有手機,也能收買Y環傳話和扒牆頭。相比<一聲嘆息>里中年男人深刻地反省自己「左手摸右手」、「賊不知哪裡去了」等等不能不說是倒退。
<天下無賊>據說用了600多個特技鏡頭,看得出劇組的用心,但和好萊塢相比還是顯得小兒科。這部電影依然具有製造流行語的實力,但卻無法構成一個值得討論的主題。
不喜歡中國導演的一種共性,最典型是張藝謀,他們也曾經自覺地站在人民中間,但是一朝功成名就,他們曾經反抗過的那種,極崇高也極蒼白的東西就開始膨脹,把本該鮮活的人物壓得虛無飄渺、面無血色。
也許只有星爺還在堅持唱著小人物的頌歌,<功夫>的群星們相貌猥瑣苟且偷生,被逼急了卻原來個個身懷絕技,奮起將黑幫打得落花流水。「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你避不了的」,這是另一種對「天下無賊」的闡述,做起來難,方向卻是不錯的。
其中的差別在於YY的對象是自己還是別人。人生如果沒有理想,那和咸魚還有什麼分別?但在公共場合,如果有陌生人接近,我一定會本能地用力按住自己口袋。
2004.12.30
❸ 我們說好了開個房,但我遲遲沒有,昨天他打電話給我,問我在幹啥我懂啥意思,今天我微信給他停兩天聯系
,你們的定位是情人關系,不管是誰介入了誰的感情,都是在傷害另一個人的伴侶,這樣的背叛還是不要。
❹ 老婆結婚了,觀後感
[老婆結婚了,觀後感]相關影評:如果你是一個女人,准確來說,是一個女權主義女人,那麼恭喜你,這個電影相信能讓你看的津津有味,從底褲直到頭頂都冒出一種讓你飄然在上的感覺,老婆結婚了,觀後感。可惜我是一個男人,雖然沒有多少大男子主義,但是心裡泛出的除了鄙視,還是鄙視。也許你會說,男人不都喜歡三妻四妾,左擁右抱,你一個香吻,她一個粉頸的感覺嘛!難道只有你們男人才能消受得起這種帝王公爵的待遇?難道女人就只能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而且還只能始終如一,哪怕他是柳下惠,武大郎?如果我說對,那麼我肯定被一群口水以及吐沫星子的海洋淹沒。沒錯,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事情是不對的!我極力的肯定,妻妾成群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三從四德也是寫給那些始終如一的男人的!萬物都遵循一種規則,優勝劣汰,世間輪回,滄海桑田!人類也是一樣,古時候男人經常要充軍打仗,戰國時期白起長平之戰一役斬首趙國十幾萬人,那時候人口本來就不多,這么多男人都沒了,如果還是一夫一妻制,那麼如此多剩女怎麼辦?這就涉及到了繁衍這一萬物進化必修的課程了。人也是動物,只不過人的行為有著道德和法律的約束,否則人與獸無異。從歷史進程來看,發展到當今社會,一夫一妻制是必然(除了個別國家),因為男女出生率各佔百分之五十,如果還是一夫多妻制,用天朝話來講,這個就是不穩定因素!穩定是第一位的!那麼由此,可以得出,道德輿論的方向是明確的,如果不這樣,就是扭曲道德,甚至抵觸法律,重婚罪很嚴重的,觀後感《老婆結婚了,觀後感》。老婆結婚了這個片子讓我目瞪口呆,我覺得導演其實就是為了表達一種愛情,一種超越於婚姻上的愛情。孫藝珍的表演很出彩,極力讓人們相信,一個出軌的女人依舊能這樣純情!金柱赫的表演也很給力,一個為了愛情無法自拔到可以和別人共用老婆!如果是你,你能做到嗎?OH,my,God!世界真奇妙。更加令人無法置信的是,兩個男人還能像兄弟一樣一起踢球,一起談論自己的同一個老婆。譬如說像是鹿鼎記上韋小寶蘇荃指揮著眾老婆,今天晚上雙兒陪,明天晚上阿珂陪,後天。或者像金瓶梅上李瓶兒和潘金蓮討論西門慶的床上功夫如何如何。你還能接受,那麼,如果武大郎和武松一起服侍潘金蓮呢?楊過和尹志平今天你陪小龍女,明天他陪小龍女,這樣的神鵰俠侶你能看的下去嗎?我只是想一想這樣的場景胃裡邊就開始翻滾。所以我們更不得不佩服這個片子的導演,能讓我們坐著把片子看完,而不是趴著。愛情是偉大的,是神奇的,往往能夠流傳千古的愛情是經得起歷史的碾壓而屹立不倒的!這些愛情,他們突破的往往是規則,而不是道德!也許您說,您不追求流芳千古,但我相信,您也不想遺臭萬年吧?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或許我說的不全對,但是有一點,不可不承認:真愛無敵,也許你愛了,你就得勇敢承受,哪怕結果千夫所指!
〔老婆結婚了,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❺ 你知道電影《國產凌凌漆》是由誰導演的嗎
我覺得是李力,兩人第一次合作的電影是《情聖》,之後相繼有《國產凌凌漆》《破壞之王》《大內密探零零發》《食神》《喜劇之王》《幸運一條龍》《少林足球》等電影。有的是李力持獨立執導,有的是他和星爺聯合執導。兩人在片場總是在爭吵中確定搞笑點子,李力持也說過好的電影是吵出來的。
《國產凌凌漆》極具諷刺意味,李力持出演其中一個犯人,練就了三十年絕招終於派上用場了,想殺我鐵腿水上漂沒有那麼容易。吹牛誰不會啊,結果由槍決改成了炮決,直接被轟成了灰燼。
❻ 由美國派淺談美國青春性喜劇
給你看兩篇影評吧。啟發啟發。
《美國派》從第一部拍到第六部,我一直是忠實的影迷,可以說是我從大學看到畢業,又看到工作後的系列電影。我把這樣的黃色幽默加惡搞的電影叫做青春性喜劇,它可以說象徵了我們內在中某一部分的隱秘沖動和不那麼高尚的夢幻。
影片對性的表現之大膽,用令人咂舌來形容,當不為過。幾個典型的鏡頭是:男主人公把精液射到自己奶奶臉上,搞的可愛的老奶奶一命嗚呼;集體裸奔;用比薩餅來手淫,等等,無一不驚艷,無一不刺激和出格。我曾懷疑過美國性開放是否到如此程度,因此問過一個美國朋友,他說,《美國派》有誇張之嫌,但基本上倒是符合事實。想起有次在高中課堂的黑板上寫下「在美國,政府給高中生發放避孕套」的話,並因此受到校長斥責的往事,突然覺得,中國和美國的教育(包括性教育),何止差十萬八千里。
即使是現在,在中國的一般學校,依然沒有正規和科學的性教育,依然是談性色變。這也不難理解,香港、韓國和日本的黃片,為什麼在中國那麼的有市場。我們就是靠這個來完成性教育的啊。現在還清晰的記得和幾個高中好友窩在錄像廳偷看黃色錄像的緊張和刺激,真是恍如昨日。中國人,特別是80年代以前的那些,基本是靠不合法的渠道,來獲得合法的性教育知識與啟蒙。當然,這和老祖先在新婚前夜才由父母口授性交之道,或許是高明了些。問問我們中國人,誰沒有看過黃片,這都成了老大帝國一種獨特的文化風景線。
中國人最有道德,也最沒有道德。所有的道德都發自獸性,把人當作獸來管治和奴役,卻沒有合乎情理的,發自人性的道德。一方面是性的嚴苛的禁忌,一方面是賣淫業的潛合法化與大規模的普及,正是相得益彰。即使是現代,色情業,仍被認為是上海的十大支柱產業。過度的神秘化與道德化,帶來的只能是慾望的泛濫和自我的合理化。所謂否極泰來,自古如是。
青春、性、喜劇,無疑含有對青春進行張揚和發酵的成分,美國的這一景象,被韓國、日本加以模擬和放大,而在中國,關於青春的電影和小說,幾乎都可以用這樣幾個見不得人的詞來概括:殘酷青春、壓抑、灰暗、逃跑、反抗和哭泣。差別之大,恐怕不是教育所能解釋的了的。必得到我們的文化傳統、政治語境和國人的道德性里去尋求,或許可得答案。我們沒有青春,沒有性,沒有喜劇,有的是無盡的秋寒,偷偷摸摸的手淫和暴力悲劇。作為曾經的高中語文老師,我知道我的處於花季的孩子們,是多麼無助、彷徨和莫名的躁動,又是多麼孤獨、壓抑和憤怒。他們在暗地裡看著第一縷陰毛盛大如夏樹,看著悸動不止的慾望怎麼被自我的鄙視和老師的呵斥壓抑,而不是被循循善誘的化解和轉化。他們不是祖國的花朵,只是迷惘的蟋蟀,獨自在黑夜裡發出喑啞的吶喊,卻無人響應。
看著那些肆無忌憚的美國孩子們,我只能暗自傷心。我們最需要的是性,可是,5000年來,什麼時候,我們真正的、自由的、快樂的,而不是抱著沉重的負罪感來滿足過我們的性。沒有,從來沒有。道德和秩序,把我們的性變成了禁忌,變成了犯罪,變成了為人的恥辱,變成了對國家的褻瀆,變成了對我們自身需求的壓抑和背叛。我們於是自覺的來壓抑自己的性,並把這種壓抑發揚光大成一種以自虐為特徵,以殺人為光榮的歷史文化遺產,一種延續著的牌坊傳統。我們由此獲得我們的道德感和自虐的優越性。中國人,很大程度上,正是以此勝於旁人的。
當然,由於性的規訓和執行,不僅是歷史文化的一部分,日常的一部分,也是我們獲得生存資源的一個硬性指標和媒介,所以我們就不得不被性瓦解著、分化著,通過集體性的強迫他者來實現自己的生存。故而,中國不發烈女,不乏貞節牌坊,不乏喜滋滋的沐浴皇恩浩盪的無數子民。在性的政治里,我們一向有著良好的自覺結盟的傳統,這一點,即使無數次失敗的農民起義,也不能媲美。
我一向堅信:人和人的關系,只有二種,一種是性的,一種是政治的。政治的關系,有羅爾斯所說的公共理性,哈貝馬斯的交往理性,西方業已實現的民主方式,也有歷時久遠的獨裁專制。性的關系,不只是表現在男人和女人之間,相反,政治的關系也不僅是男人和男人的游戲。問題是,當性變成一種政治,政治淪為性游戲,我們該如何自處?
性之所以美麗,是因為我們都是來自於它。沒有它,就沒有我們,沒有文化和世界,沒有詩歌和宗教,也沒有那麼多禁忌。性,不但是我們最深刻的存在,也是我們悠遊的唯一能源,我們的花開和花落,我們的成就和幸福。在最人性的層面上,性是我們看待生命,看待時間與虛無的超越性方式,看待世界的一種詩意態度和眼光。即,性,不但是存在的本體,也是存在的方式。就像孔雀既是孔雀存在的本命,也是其開屏的方式。猴子永遠不會開屏。
言及於此,有必要釐清三個關於性電影的概念。情色片、色情片和三級片。情色片是嚴肅的文藝片,是通過性的釋放與盛開的方式探索關於人性的命題,比如《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感官世界》、《夏日遺失的27個吻》、《索多瑪120天》、《地獄解剖》等,都有著嚴肅的追求與追問。而色情片,以性為主打,沒有嚴肅的追求和理想,只是通過一系列情節和場面的轉換來締造最大化的性快感與刺激,香港曾經製造出大量的此類東西,有名的有《燈草和尚》、《金瓶梅》等等。而三級片,過去用來指稱黃片和色情片,但我以為,它應該用來指那種沒有任何情節和美感,只有無數性交場面進行羅列的那種黃電影。而《美國派》式的電影,《色即是空》等這樣的,很難歸於上述三類,乾脆叫其為性喜劇吧。
啰嗦那麼多,歸根結底,還是性。個性的塑造,首在的源於性的淋漓和茂盛。生命之樹因此枝繁葉茂。但願性長久,千里共嬋娟。但願,我們都能自由自在的、毫不羞澀的成就自己的性。
這不是一部偉大的電影,它壓根兒就沒想去偉大。
它也並不搞笑,《情迷瑪麗亞》在SEX方面比它搞笑多了。
但是,它無比真實。我們年輕的時候都是這樣,永恆的利比多、荷爾蒙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在你還堅挺的時候,遠比你的頭腦、理想和其他虛無的東西,更起作用。人都是如此,食色性也,這是天性。任何人,包括虛偽的或者保守的一代,他們也是如此。
如此好的一個題材,我想,以後如果有機會作導演,倒想拍一個中國版的《中國派》,中國氣派。不過,中國的這種東西在青春和性之外,往往得加上殘酷,環境的殘酷,就像余華年輕時寫的小說。中國年輕人的青春是殘酷的,壓抑的。
我們愛而無法得,求不得,佛家「八苦」之一,這樣的一部電影無法像《美國派》一樣,以喜劇結尾。
《中國派》是一部悲劇,青春本應如此。每一部中國派都是如此。
寫這篇文之前先很八卦的查了IMDB的打分:第一部6.8,第二部和第三部均為6.2,第四部和第五部均為5.0,最新的第六部是5.4。
而我只看了1,2,6。
只能說第六部的5.4絕不是比前兩部好,最多就是迴光返照。
這幾乎是四海揚名的系列電影。主題很誘人,尤其對於在我們這個國家長大的少年。
「哪個男子不鍾情,哪個少女不懷春」,我們只在書中讀到的句子,在銀幕上,用最直接了當的方式展現在我們面前。性和愛,本來都那麼簡單自然,只是長久以來人們都用一種「糟蹋」的方式對待「性」,極力將其與「愛」分開。
其實,我們都明白那是徒勞,因為關於性和愛,造物主早就給我們一個美到極致的詞,靈肉合一。
想起溜過去的青春,以及正在渡過的青春,好希望像那四個男孩,CRAZY。
記得小學時候,我們的荷爾蒙讓我們有了初步的性意識,某某男生和女生接近一點,我們就會產生諸如「光著屁屁睡覺」的聯想。像清風拂過青澀的果實,撩動含苞欲放的花朵,讓我們的心裡有了怯生生卻甜滋滋的漣漪。
喜歡那個父親,其實我們中國的性教育就應該像這樣,躲躲閃閃的教,偷偷摸摸的學, 反而讓「性」滑向罪惡的一面,堂堂正正,正大光明告訴孩子們「SEX,這就是人類本源」。
喜歡本片里四個男孩在海邊的一幕,清澈的海水,清澈的少年,陽光明媚的日子裡,竟嗅到了青春成長的芳香。
很喜歡那個「橫笛女孩」,帶點神經質,碎碎絮絮的話,還有那顆很善良的心。
中國的導演,家長,校長,官員,都應該好好看看,不要把孩子們教成唐三藏,要教會他們像悟空一樣重然諾,有義氣,敢擔當,也像八戒一樣,有愛,想愛,去愛。
有性有情,至情至性,我本性情中人。
然搜到《美國派1-5》的合集下載,能享受到這樣的待遇,一方面說明此系列電影已然成為大眾心目中的經典,另一方面也說明,處男問題不僅僅是在美國是個問題,在中國同樣是個問題——若不是大家感同身受,怎會獲得如此愛戴?
當然,《美國派》系列確實很好看,尤其是前兩集。第三集開始就有點粗製濫造了,而第五集乾脆直接賣「波」了事。看著校園里一英里裸奔現場「波」濤洶涌的,我不由得懷疑這片是否還適合未成年人觀看——作為培養青少年正確愛情觀的性教育片,《美國派》當然應該是拍給未成年人看的,否則就沒有意義了嘛。我十分懷疑色慾橫流的資本主義成年世界裡還有未「破」的,又不是在拍《四十歲老處男》。
何況,當一個國家連拍電影都忘不了扯這事兒,說明這個問題在那個國家真是十分嚴重。至少,中國人就不會想到拍這樣的片子,想到也不讓拍。就算真讓拍,那也會先拍「處女片」,因為中國的處女問題要比處男問題嚴重。而且,處女問題是社會問題,處男問題是自己的心理有問題,性質還不一樣。
盡管同樣是「處」級,處男和處女在待遇上卻是不平等的。比如,在文藝作品裡,處女是悲劇,而處男是喜劇,但是,在現實中,正好相反,處女是喜劇,處男是悲劇。
不是么?男人都樂意找處女,可女人卻不樂意找處男,還說什麼30歲以後的處男不能要,因為不懂生活。天。這不是非逼著廣大可憐的處男同胞們去嫖妓么?是不是在談戀愛之前都必須先找百八十個妓女來實彈演習,完了還要通過個大考,女方掐著秒錶算勃起時間前戲時間實際完成時間,最後再舉辦一個隆重的畢業典禮,鄭重其事頒發一本畢業證書,現場還必須穿著由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用過的套套編成的學士服?從此這就算是「懂」生活了?
卻說,盡管美國的處女問題跟中國的處女問題有所區別——美國的問題是,男友害怕女友是處女,中國則是,男友害怕女友不是處女,但是,就處男問題而言,兩國卻是如出一轍:處男都是被歧視的對象。在現代人眼裡,一個成年處男要麼是心理有問題,要麼是生理有問題,總之就是「有問題」!
那次在宴席上,大家閑扯,有人說自己還是處男,然後就看到一女生撅起小嘴,小聲咕噥了一句「誰信啊」。
從正常的生理需要來說,加上現代社會性生活門檻的日益降低,成年處男在社會上的存活率肯定要比成年非處男的低很多。但是,僅僅通過個別原因來判定一個成年處男實際存在的問題顯然是不科學的。畢竟,決定一個人是否處男的因素是很復雜的,可能是心理原因,也可能是生理原因,也可能真的不懂生活,但我想,更多還是生活方式的原因。
就像我前一陣回老家跟發小吃飯,他說自己還是處男,我問他怎麼看待這個問題,他輕描淡寫地回答了一句:沒什麼啊,個人生活方式不一樣而已。
這才是處男問題的關鍵,而且也正是電影《美國派》里所宣揚的價值觀: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別人沒有資格以自己的生活方式作為標准來指手畫腳。
每個人的人生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人生牽扯到的問題紛繁復雜,也許這一刻的任何一個改變都有可能決定人的一生。就像自然界里生物多樣性最初只是源自一個肉眼看不見的基因突變。誰敢說自己一定能決定自己的一生呢?
老子說:「歸根曰靜,是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骨肉皮癢同學說:「處男不可恥,一門心思破處才是真正的可恥。」
再說了,現在這情色資源多豐富啊,那點生活誰不知道啊?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吧?
❼ 紅樓夢觀後感800字,要現做,非常非常非常感謝,急用
裝逼的來了!
初看紅樓,嘆寶黛命凄苦,十二金釵之苦兮!
次看紅樓,惡寶玉之無情膽懦,黛玉之多疑!
又看紅樓,雲賈府之凄凄,四族之迢迢!
在看紅樓,明人心之無情,豪門之水深,哀下人庶子之苦命!
唉~這兩天剛好又看了看紅樓夢,唉~也正好看到了這個人物,頓時發現她才是紅樓之中最為凄慘之人。
雖說十二金釵皆是苦命之人,但是和她一比,那就要好許多了,而且她的性格無疑是紅樓之中排在前列的,但就是這么一個好女子卻是受到了最為慘痛的折磨。嘆紅樓之無常啊!
那麼她到底是誰?先不急,就讓你們的徐哥和你講講紅樓十二金釵吧。十二金釵首當其位的必然是林黛玉和薛寶釵了,太虛幻境中對這兩人的判詞也是非常之精妙「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但兩人的結果卻讓人們感嘆,黛玉還淚而死,寶釵隨和寶玉結婚,但最後寶玉出家依然成為了一貧苦寡婦。賈元春四春之首,是為皇妃,判詞最後一句便是「虎兔相逢大夢歸」。也預示了賈元春會在虎兔交匯之年暴斃,賈惜春「看破三春景不長」最後出家,賈探春「千里東風一夢搖」而遠嫁他鄉嫁,賈迎春「子系山中狼,得志便猖狂。」最後被自己的丈夫毒打致死,但是與我說的那人相比還是不足。史湘雲賈母祖家女兒,但最後的結局切也是嫁給了短命鬼衛若蘭。王熙鳳是紅樓中最為聰明之人,放在現代無疑是最為傑出的心理學專家,判詞中一句「一從二令三人木」,人木結合便是休,預示了賈璉將要休妻,歌中一句「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更是說明了王熙鳳的結局。
李紈是賈珠的妻子,賈珠更是賈府所出的唯一舉人,但極其短命,所以李紈便成為了寡婦,賈府敗落之後她算是最好的一人,兒子賈蘭考中舉人,為官自己成為了「誥命夫人」!妙玉是並非賈府之人,是在賈府中批發修行的尼姑,最終的結局便是在賈府敗落之後遠走大漠,也就是我們甘肅省的河西走廊,被當地的一個枯骨老叟買回家中作小妾,枯骨老叟~後果~徐哥不敢想像!
賈巧姐是賈璉和王熙鳳的女兒,在賈府敗落之後,被自己的舅舅買到了青樓,呵呵,夠可憐的,而後被知恩圖報的劉姥姥贖出,故而判詞是「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偶因濟村婦,巧得遇恩人。」家亡莫論親啊!
四春,二主角,王史李妙賈,其餘的十一金釵的後果便是如此,現在徐哥和你說說我口中的那個人物吧!知曉十二金釵的人一定猜到了,那就是我還沒有說的秦可卿。
秦可卿是寧國府主事賈珍兒子賈蓉的妻子,比起賈寶玉是小了一輩,和賈蘭同輩。知曉紅樓的人一定清楚賈珍就踏馬是個大仲馬,說白了就是種豬,尤氏三姐妹和好幾個丫鬟都是給他糟蹋了。再說說賈蓉就踏馬是一個大膿包,比賈寶玉還要膿包。
秦可卿算起來是一個非常好的女孩,孝順毋庸置疑,更是賢妻良母的典範,在紅樓中對秦可卿的誇贊之詞不止一處,但就這么一個優秀的女孩,卻~~~
秦可卿的遭遇說起來很簡單,就是被自己的公公賈珍給xxoo了,你可以想像一個女子竟被自己的公公給xxoo了,呵呵!反正徐哥我是無法想像出秦可卿的心理。而且之後更是被賈珍蹂躪致死,蹂躪致死唉~無法想像,到最後向外公布的卻是病死,我不得不感嘆陳朱理學,對於女子的管束一大堆,卻對男子幾乎沒什麼用,公然勾搭有夫之婦也是可以,即使是受到懲罰也是女子,和男子毛線事都沒有,這一點看過《金瓶梅》書籍的人一定非常清楚。
而且秦可卿是十二金釵之中最早亡的一人,現在甚至有些紅學人員認為秦可卿在賈珍第一次強之後,竟然也喜歡上了賈珍,對於這個研究,我只想說你媽逼啊!
所以秦可卿才是紅樓十二金釵之中最為苦命之人,可排首位。
呵呵!自己看法!
❽ 邵氏風月電影有哪些
去優酷里搜搜有很多
應該是<捉姦趣事>中的第三個故事叫<高枕無憂>吧
導 演: 李翰祥 Han Hsiang Li
主 演: 岳華 Hua Yueh 李菁 Li Ching 胡錦 陳萍 宗華
相關分類:喜劇
片 長:93分鍾
地 區:台灣
語 言:粵語色彩:彩色
年 份:1975
影片簡介:
本片又名《閨房趣事》。青年轎夫(宗華)渾水摸魚,抖膽假扮王爺與王妃偷歡,結果被拉去當太監。日本著名塑泥人高手井上吉(谷峰),其夫人(林伊娃)與情夫山田成(王俠)偷情,還以為夫人為他帶來大買賣呢。藝妓仙雲嫁予郡守(田青)為妻,而郡守酒後即醉,醉了則睡得形如死豬,結果仙雲乘機與情夫崔銘(岳華)幽會。剪刀鋪老闆娘張楊氏(胡錦)乘丈夫前往天津,先後與小開胡楚與學徒小韓偷歡,怎知其丈夫提早回來,張楊氏竟以一個偷情故事瞞混過去。
❾ 三國演義觀後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提起這首詞,人們都會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全名是《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明代文學家羅貫中編著而成的。由題目可知,這部小說是依據《三國志》寫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樣莊重,而是古代的白話文小說。與《三國志》相比,《三國演義》變得藝術性更強了。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來點評一下這部66萬字的名著。
一、真實與虛構
演義與正史的最大區別就是,演義不是全部真實的,演義是小說。人人都說《三國演義》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的確是這樣。但是虛構,使用藝術的手法進行虛構,而不是隨便那段史實就可以拿來虛構的。比如,關公溫酒斬華雄,史書上並沒有寫這件事。又如,關於單刀赴會見魯肅,史書上寫的是魯肅單刀赴會見關羽。類似的例子當然是數不勝數。讀過之後,稍做分析,可知這些虛構的情節,大部分是為小說描述的一個個人物作鋪墊的。因為,如果僅僅是象正史中所說的塑造真實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觀相違背了。而且,作者在虛構的同時,還注意到了情節的合理性、連貫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虛構,這也就是為什麼讀過之後,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總之,作者在這方面的寫作是相當成功的,而且這些情節也表現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觀願望。
二、神化與醜化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並不完全是真實人物,而是正史經過加工後的人物,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醜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諸葛亮和關羽了。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關羽被神化的地方則是「忠」「義」。下面,我想簡單比較一下作者為什麼著重的神化這兩個人。
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認為三國之中蜀漢是正統。而朱熹以前的觀點,從陳壽開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為正統。自朱熹之後,君王、大臣、百姓也開始接受朱熹的觀點,原因就是這種觀點是符合儒家思想,並能被統治階級所接受的。羅貫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觀點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於「漢室」的。這其中,作者又把諸葛亮寫成了「智」的化身,把關羽寫成了「忠」「義」的化身。這也就是為什麼受《三國演義》的影響,道光年間的統治者曾給關羽長達三十餘字的謚號了。
至於醜化,基本是對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歷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國演義》卻把他描述成了一個忌賢妒能的人。醜化大部分都是為神化作映襯的。
三、人物與線索
《三國演義》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義膽忠肝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忠厚老實的劉備、勇謀兼備的趙雲、狡詐多疑的曹操、忌賢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禰衡等等。而作者正是用對細節的刻畫,來體現人物鮮明的特點。如,寫張飛,第七十回中,作者對張飛使了一個小心眼智敗張郃的戰例進行了細致入微的刻畫與描寫,與此同時又加入了一段諸葛亮與劉備的對話,更顯出了諸葛亮的智謀高超。
《三國演義》能夠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處理的恰到好處,就是因為作者在用筆上不僅有實寫、虛寫、詳寫、略寫、插敘、倒敘,還有作者採用了沿線索來記敘的文學手法。《三國演義》的主線索就是蜀漢政權的建立以及滅亡直至三分歸晉的過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線索。如,赤壁之戰時期,作者是從劉備、孫權、曹操三條線索來展開敘述的。而這三條線索有互有聯系,不會在一個章節之中只敘述一條或兩條線索,這樣交織進行,就會讓讀者感到很連貫,而不是只讀一條線索的冗長與乏味。
四、封建與王道
《三國演義》中表現的一個政治思想觀就是倡導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與仁政。《三國演義》中的一大部分虛構故事情節都是為了表現這種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膽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義」的藝術形象。
首先是諸葛亮。《三國演義》中描寫的諸葛亮,是「忠貞」和「智慧」的化身,特別是作者對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盡筆力,大肆渲染。
諸葛亮在當時的地主階級統治集團中,是一個看問題比較敏銳、處事比較有膽識謀略、能隨機應變的人。然而,他之所以具有這些優勢,就是因為它重視實踐。如,在曹操攻佔荊州,領兵南下時,諸葛亮曾向孫權分析當時形勢,預計到曹操必敗,正是因為諸葛亮在戰爭之前就已經對敵我雙方的優勢和弱點作了比較的緣故。又如,諸葛亮敢於使「空城計」,就是因為他對敵我將領的情況作了分析,料知司馬懿了解自己「生平謹慎,必不弄險」,從而利用司馬懿對自己長期形成的認識,採用了十分「弄險」的疑兵之計,解除了危機。然而,在更多的章節中,作者卻把諸葛亮寫成了「先知先覺」的人物。如,諸葛亮的幾次「夜觀天相」,幾次「錦囊妙計」。而在「七星壇祭風」,更是荒誕不經的描寫。類似的問題,還可以在「巧布八陣圖」「班師祭瀘水」「五丈原禳星」「定軍山顯聖」中看到。
關羽也是《三國演義》中著力描寫的人物。在作者的筆下,關羽也從《三國志》中的一名與趙雲、黃忠地位相同的武將,變成了《三國演義》中勇猛忠義的大英雄。《三國演義》如此美化關羽,完全是為了提倡封建的「忠」「義」思想。《三國演義》後,關羽就成為完全符合封建統治階級理想的人物,關羽在民間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廣。明、清的統治者曾經幾次封其為「大帝」,到處為其立廟。這就清楚的說明,通過關羽鼓吹「忠」「義」的這種描寫,是多麼適合封建統治者的需要。
此外,也是為了提倡為封建主子賣命,《三國演義》還塑造了一系列所謂「忠臣」形象,如董承、王子服、吉平等等,他們為了盡忠漢獻帝誅除「國賊」曹操,「雖滅九族,亦無後悔」。作者把這些人吹捧為流芳千古的模範人物。此外,寫姜維等人物時,鼓吹了封建的「孝道」,寫孫夫人等人物時,鼓吹了封建的「節烈」。由此可知,《三國演義》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貫穿了作者的社會政治觀點的。
❿ 各位有什麼好看的電影可以推薦下的嗎
12部超好看的電影推薦,每一部都值得你反復刷,真是好看極了!
燒腦,驚悚,人性——12部超好看的電影推薦
首先說我不是很愛看電影,很多都看不下去。
但我心裡也有自己覺得超級好看,值得反復刷的電影,推薦給大家。
這其中有一半是燒腦片,還有幾個不知道怎麼歸類的片子。
順序就按我最最喜歡的開始。我盡量不劇透哈。
1.《危情三日》
一部久久不能忘懷的片子。全程都挺緊張的,但不是恐怖哈,放心看。結局很現實,讓人感慨。最感慨的就是好的電影,好的演員,有時候不需要任何台詞,就能直擊人心。里邊一個老父親擁抱兒子的畫面,每次想起來,我都能眼含熱淚。讓人非常入戲的好電影。
2《孤兒怨》
這電影有毒,我不是喜歡,而是他真的嚇到我了。其實不是鬼片,但是可能因為演技太好了吧,我到現在都不幹直視封面,不敢回想鏡頭。每次想起都非常害怕的一部電影。就是細思極恐你懂嗎。
3.《看不見的客人》
這部電影全程無尿點啊,雖然最後可能會猜到結局,但是還是挺震撼的,反正很好看就對了!
4.《黑暗面》
一個不作就不會死的故事,看到後面可能會猜到結局,但還是挺好看的。男女主顏值在線。
5.《少年派奇幻漂流》
這電影我不看影評是沒看懂的,看完之後看影評,就覺得哇!原來是這樣!也是細思極恐那種,它就像一道謎題似的。最驚訝的是,它居然是華人導演李安的作品。簡直太棒了!
6《消失的愛人》
其實不是多喜歡這部,覺得不太正能量,看了會有些氣,不過還是挺好看的。
7《閃靈》
有許多人都是看了《超級玩家》的致敬,才去看閃靈的,因為這部片子太老了,也是恐怖片中最經典的。中間內涵多別多,我也是需要影評才看懂。但是最後結局影評也是眾說紛紜,強迫症表示有點難受,因為還是不知道怎麼回事。
8《禁閉島》
這個電影的過程確實是我沒想到的,是一個偵探到一個島上查案的故事。小李子的經典電影
9.《源代碼》
電影反復就那幾個畫面,一個救人的故事,小成本製作,卻還是看到停不下來,評分也蠻高的。
10《烈日灼心》
國產良心電影,法律和人情到底誰更無情?
11《恐怖直播》
不是恐怖片,韓國電影。劇情很緊湊,雖然不燒腦,但全程無尿點,政界,媒體和民眾的故事,值得一看。
12《彗星來的那一夜》
這部我並沒多喜歡,只是很燒腦,我需要看影評才看懂。一個朋友聚會的故事,喜歡燒腦的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