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據影評
香港影帝梁家輝在影片《黑金》中飾演的黑幫政客周朝先,
是世界電影史上最光彩照人的銀幕形象之一。影片中梁家輝風雲變色,「誰贊成,誰反對」,不怒自威氣勢逼人,梁家輝塑造的周朝先老謀而霸氣、沉穩而內斂,激
情澎湃的表演幾乎打破了所有人的眼鏡,讓包括影評人在內的觀者嘖嘖稱贊、心悅誠服。事實上樑家輝為了演《黑金》,為了周朝先那個角色,足足寫了十幾萬字的
傳記!從人物的性格,到吃什麼,喜歡穿什麼,都有自己的理解。那,就是梁家輝的方法表演!
這里的「方法表演」套用梁家輝的一句話就是「多了計算,少了即興」。《黑金》首次揭露台灣政治丑聞,將金錢、色情、權力、黑幕交易畢現銀幕,腐爛荒淫、草
菅人命、
賣官鬻爵、黑幫仇殺、政府貪污、的士暴動、黑白一家,一覽無遺。這部片子最大的魅力在於梁家輝細膩傳神,淋漓盡致的表演,恕我極端,完全可以用登峰造極、
無可匹敵來形容他塑造的流氓政客。
Ⅱ 關於電影《撞車》的影評 以及反映出的美國文化
我也很喜歡這部電影,但沒那麼好地表達能力,所以只能復制幾篇給你,希望能幫你,給不給分無所謂,反正不是我原創的
影片一舉打敗獲獎大熱門《斷臂山》,獲得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這是一個多線索共同進行的故事,單單看導演有條不紊的把這個紛繁的故事巧妙的串連在一起,就可以看出他深厚的功力了。不過看過他的前一部編劇的作品《百萬寶貝》的人應該不會有絲毫的驚奇,因為《撞車》所帶來的震撼與思考,與《百萬寶貝》敲擊人心的痛楚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哈吉斯希望觀眾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不要報著「逃避生活」的目的來度過這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他希望人們都能從自己的內心來檢測一下,看看自己有沒有類似影片中的心態。關種族以及人際交往的問題,現在仍然是爭論頗多。哈吉斯利用電影語言,向人們揭示了這種糟糕的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由來。選擇洛杉磯作為故事發生的背景,正是由於洛杉磯的城市特點所決定的。多民族文化在這個城市中相互碰撞著,更容易引發新的沖突。為了烘托影片中的思想氛圍,導演哈吉斯將鏡頭中的洛杉磯處理得象一座人間地獄。不過,在影片的結尾的地方,在文化碰撞的碎片當中,創作者還是給觀眾們留下了希望。
Crash是一部以人與人之間關系(或者說人性)為主,以多個同時發生的獨立故事穿插講述為手法,以各個獨立故事中看似毫無關系的角色們之間的聯系為基礎(每個角色都可以說代表一個階級/種族,諸如白人,黑人,墨西哥/中美洲裔,亞/華裔,中東裔等)來反映諸如像種族問題這樣的深刻問題。片名叫"Crash"(雖然有撞車的意思,但對將片名直接以為「撞車」持保留態度),是因為在現在這個社會每個人都只顧自己的事情,沒有時間關心/關注別人,更不要說另一個階級/種族,我們每天忙忙碌的奔波,很多時間是在汽車這個小鐵盒子里度過的(比較資本主義化的評論),唯一能夠讓我們有機會跟別人接觸的就是當出現交通事故的時候,結尾處大概也是為了應這個主題吧。
歧視到處都存在,尤其是反映在小人物和弱勢群體身上,但關鍵的是你是否歧視自己,有的歧視是表面上的,比如老警察對老黑的歧視,老黑對亞裔的歧視,但更要命的是發自內心的不自知的歧視,比如最後的新警察,表面上和主觀上反對歧視,但內心深處卻早已接受了對老黑的歧視。「歧視」可能帽子太大了,用「偏見」
《撞車》可能會更廣義一些,每個人都有偏見。每一個群體都有stereo type,stereo type在每個人的眼中形成了「偏見」,stereo type是有統計學基礎的,偏見是有道理的,盡管我們應該單獨的審視每一個個體。這部影片反映的人類的本性,不僅在美國,在哪個國家都有,不僅僅是膚色,而存在於不同的社會群體之間,用膚色只不過是更讓人易於理解,而且比衣冠更容易分辨。想一想我們身邊的 例子,都是黃皮膚,還不是有各種「偏見」。我認識個華裔小孩,才3歲不到,在美國上幼兒園,沒有人告訴他什麼叫歧視,但他就是覺得黑人小孩兒臟。
文化差異太大了:種族歧視的問題和生存環境是我們所不知道的。所以至少在理解電影的人物的動機上肯定會有影響。你不會真正理解那個老傢伙為什麼開槍;你不會理解為什麼要那個導演停車;你不會理解……很多。看這個片子我疼了2次——2次槍響。除此之外,我一無所知。
心靈的碰撞,其實有很多影片是不需要看懂的,被震撼被觸動已經足夠了,哪怕只是瞬間。
這片子最大的問題可能是,故事編得太圓了,太圓潤,以至不夠有力!巧合太多,意外太多,以至太像通俗劇,這些人為的編排痕跡太暴露,削弱了影片在思想上的提升空間。這個問題,在很多美國劇作家和一線導演身上都有,不僅僅保羅·哈吉斯。因為好萊塢的游戲法則是既定的,是要求導演迎合觀眾的,太多的導演習慣於從觀眾角度為出發點思考自己的作品,而恰恰矯枉過正,妥協過多。保羅·哈吉斯的問題在他今後的影片里還會再次暴露出來,作為一個出色的編劇和相當有水準的導演,我希望他在親近奧斯卡之餘,也能夠做些稍稍出軌的事,尤其是在改編《父輩的旗幟》的時候,不要太迎合好萊塢的製片商和一小部分影評人。
本片又是一個每個人都不快樂的故事,導演保羅•哈吉斯在讓觀眾感受到劇中人焦灼心態的同時,也希望觀眾能夠看到人際間沖突的路徑隱伏之處,導演並不激憤,在視覺上也沒有什麼野心,他有意識地平行處理著主人公們的行為,通過並不炫目的電影鏡頭映襯著普通人偶然間生活逆轉的故事,沖突步步鋪陳,矛盾點點累積,在揭示人際間交流和膚色偏見的問題時更注重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和道德沖突的描寫。雖然生活中時常上演著宿命般的悲劇,但影片還是在努力傳遞給觀眾一種試圖看到陽光時費力掙扎的氣息。
《撞車》 精彩影評
之一:我們以為我們是誰?
GO壇上有人說,Crash是今年最好的電影「之一」,阿步說,Crash好悶,大悶片。XM說,如果說罪惡之城是形式主義的極端,那Crash就是內涵主義的極端,Crash的確是一個大雜燴,這部電影里讓我們震撼的不是撞車,而是種族,文化,尊嚴,人格,親情之間的撞擊,每一次撞擊都擊在我的心中,一下一下,讓人無言以對。
《撞車》電影里的人物,每個人都像一顆珍珠,不是那種光芒四射圓潤無暇的珍珠,而是有著一點瑕疵的不那麼完美的珍珠。隨著電影劇情的發展,一顆又一顆的珍珠被巧合和沖突連成一串,光鑒照人,掠人魂魄。雖然每顆珍珠都有一點瑕疵,但那瑕疵卻替華麗增添了一份真實。
真實,什麼樣的人生才是真實?這個社會,壓力太大,每個人都有說不出的苦,這苦被壓抑被扭曲,反射出來的就是暴躁,激進,叛逆。人性本惡或是是人性本善?這個命題,不會有答案。任何人都有善的一面和惡的一面,視於觀察角度的不同。在CRASH這部電影里更是如此,沒有哪個人是絕對的好人,也沒有哪個人是絕對的壞人,每個人都像我上面所說,有著不同的問題,都有著不同的罪惡,但每個人的罪惡都有其行成的原因,都能讓人在感到厭惡的同時在心裡的某個角落升起一絲的憐憫和同情。這就是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真實的反應了人性,反應了人性的兩面性,人性的掙扎。自我的掙扎與矛盾,是另一種crash,這種crash,也許傷害最深。
暴力的警察可以是一個有著拳子之心的孝子,他的暴力是他為父親所苦的發泄。他替父親的遭遇而憤怒,他為父親的結局而痛心,但是作為一個小警察,他沒有力量來改變這個結局,他的力量微弱的看著父親受苦卻無能為力。他痛恨這一切,他認為父親對黑人貢獻了許多,可是父親的貢獻卻沒有任何回報,所以他變成了激進分子,種族主義者。在電影的前面部分,這個警察是十分讓人討厭的,但是看到他與父親的故事後,我對他產生了憐憫之心。他並非沒有血肉,他只是需要發泄。第二天,他在車禍現場搶救前天晚上被他侮辱的女人,他幾乎是豁出命去救她,我想,這除了他的職業原因和人性本善之外,很大一方面也是為自己前一天晚上的行為贖罪。人的矛盾就在於善惡的掙扎,惡意的發泄過後,善的內疚和空虛也許就隨之而來。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在沖動、郁悶、憤怒中,做了傷害他人的事情,表面上看,好像這些人很威風,但事情過後,自我譴責、內疚和後悔,無法言語,無法補救,只留遺憾。
被侮辱感常常是自找的。比如那個每天抱怨種族歧視的少年,比如被洗劫一空的智利老頭,比如那個為了面子寧願受辱的電視導演。在少年眼中,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表明著對有色人種的歧視,他認為整個世界都帶著有色眼鏡,其實有色眼鏡在他的心裡。只見別人眼中有釘子,不見自己眼中有梁木。少年在埋怨的同時,忘記了自己正在做著引起人埋怨的一切。波斯老頭也是如此,懷疑周圍的一切,怒氣沖沖,不相信別人,最後害了自己。電視導演更是如此,為了自己在朋友前的面子,寧可妻子受辱,懦弱至極。他本意是保住面子,但結果卻失去了尊嚴,而且是在自己心愛的女人眼裡,他完全的失去了尊嚴。男人的尊嚴是很敏感的,尤其在心愛的女人面前,他妻子對他的指責對他是極大的打擊,但是我絲毫不同情他,我認為他是自取其辱。第二天他遇到警察時的反應,讓我有點想不通,忽然的勃發,為了什麼,是突然的覺醒,還是長久壓抑的崩潰,抑或是為了救車上的少年?我
《撞車》無法分析,只是覺得人是很難預料的,什麼都可能發生。
電影用很大一塊筆墨描寫了種族沖突和文化沖突,白人想做出平等尊重有色人種的姿態,但卻在心裡歧視黑人,黑人一面警惕著白人的歧視,另一面歧視著亞洲人,亞洲人同時也歧視著其他有色人種。頭尾兩次撞車的爭吵十分有意思,第一次撞車,是亞洲人販子的老婆和南美女偵探,兩個人都罵對方的族裔,歧視對方的種族。片尾的撞車,診所女接待遭遇保險公司理賠員,一個黑人一個亞洲人,兩人一樣的用對方的種族作為攻擊對象。這種現象十分可笑,也十分可悲。這樣的互相侮辱表現了他們的不自信,他們都努力的討好主流社會。只有白人是高高在上的主流,可以說著偽善的話,像個慈善家一樣有目的的施捨自己的平等,只是遇到利益,立馬鑒出真章。就象那個偽善的法官,打著平等的旗號,實際上做著骯臟的勾當。
探長說,人與人太疏遠了,我們都渴望撞擊,只有撞擊才能讓人感受到真實的接觸。平日風光無限的法官太太摟著女傭說,你才是我最好的朋友,辛酸畢露。人與人的溝通並為隨著溝通方式的越來越多越來越便捷而有所改善,相反,溝通變得越來越難,越來越復雜。夫妻的溝通,母子的溝通,同僚的溝通,不同族裔的溝通,都可能對你的生活產生重要影響。人都知道溝通重要,卻不知道,怎樣能處理好這重要的事情。人善於將簡單的事情變得復雜。復雜的社會讓人無法簡單的面對生活。人無法按照善惡標准來做事情,只能按照利益標准來行事。當探長對法官說出唯心的話,當年輕警察將男孩推出車子,他們都無奈的踐踏了自己的良心,我聽到他們心裡的嘆息。但是,又能如何,如果換成是我們,我們又能如何做?前幾日看到有人在談論,如果你是妻子被警察侮辱的那個電視導演,你在妻子受辱的當場會如何做,沒有男人表態,沒有男人正面回答這個問題。我想,答案就在這避而不答中,但是這種態度無可厚非也無可指責。
「你要幹上幾年才會明白過來。你以為你知道你是誰!」老警察對新警察如是說。我們以為我們是誰?
之二:人性的閃亮
撞車,人性的碰擦。是一部多個小故事聚集的電影。在兩個小時的時間里導演巧妙地故事插在一起。
西班牙裔的修鎖工,有一個五歲的女兒,可愛天真,由於以前的後遺症,害怕槍聲,子彈,躲在床底睡覺。爸爸
《撞車》給她講了一個故事:在他很小的時候遇見了一個仙女,給了他一件隱形的斗篷,使他什麼都穿不透。女孩天真地聽著這樣的故事。爸爸鄭重地對她說:現在要把他送給女兒。脫下一件隱形衣,交給女兒。從此女兒再也不怕任何子彈了。一個美好的故事,為了鼓勵女兒擺脫子彈的陰影。
——閃亮之一,父愛的偉大。童話是善良的。
一個阿拉伯裔的雜貨店老闆。門鎖壞了,找修鎖工過來修,換了新鎖,但沒有用,其實是門壞了。與修鎖工起了爭執。第二天雜貨店就被偷了。沒有保險公司能夠賠付。老闆很氣。於是他把所有的帳都算到修鎖工的頭上。於是他帶著一把槍來到了修鎖工的家門口。就在他拿著槍與修鎖工爭論時,他突然舉起槍。而小女兒沖出來:爸爸沒有隱形衣。她撲到爸爸的懷里幫他擋了那一槍。接著是父親撕心裂肺的哭聲,女孩勉強撐起微笑:爸爸,我可以保護你。很慶幸,女兒沒有死。而開槍的老闆也呆了,明明射中了,為什麼?
——閃亮之二,女兒的愛。愛的力量大到一切,包括阻止子彈。
一個人呆在雜貨店裡,女兒多莉回來都不知道。老闆對著女兒說:我碰到仙女了,她是天使。是啊,確實是個善良的小天使。其實他不知道,他的女兒才是他的天使,女兒在買槍的時候,就買了一盒空彈。
《撞車》——閃亮之三,女兒之愛,了解父親,深愛著父親。
黑人導演和妻子在回家的途中被一個白人警察找茬。白人警察借機侮辱妻子。作為丈夫,在面對這種情況下,他除了忍,沒有什麼能做的。然而妻子卻譏諷他沒有能力不能保護她。兩人產生矛盾。其實妻子不知道,丈夫比他承受了更多。
——閃亮之四,有時忍是需要承受很多的。
妻子遇到車禍,被卡在車內。白人警察去救她。妻子怎麼也不讓白人警察碰她。因為上次的事情,心中仍存恐懼。白人警察實在受不了,朝女人吼了。這是性命攸關的事情。於是女人妥協了。帶著不安,看著警察一步步幫著她把腿挪下來,把保險帶割斷。當人們把警察拉出車時,警察奮不顧身又回到車里把女人拉出來。女人出來第一件事就是抱著白人警察哭了。
——閃亮之五,不管以前的芥蒂,在生死之間,一切都沒有拯救生命來得重要。
之三:善惡一念間
不得不佩服《撞車》的編導保羅·哈吉斯,他十分准確的捕捉到人物微乎其微的心理活動,並使之成為推動這個多線索故事向前發展的強大動力。在洛杉磯這個多民族的大都市,人們的感情既脆弱又冷漠,他們時刻忍受著未知的恐懼,卻又肆意宣洩自己的憤怒。檢察官的妻子簡因為汽車遭兩名黑人青年搶奪,而對所有有色人種疑神疑鬼;警察瑞安因為父親無法得到及時診療,而遷怒於一對黑人夫婦;購槍時遭到侮辱的阿拉伯裔店主也將怒氣發泄到鎖匠丹尼爾身上……恐懼和憤怒就像瘟疫一樣在城市裡蔓延開來,每個人都生活在不安中,負面壓力愈積愈大,原本一次小小的口角也會演變為一場致命的事故。
本來,看到人們的命運因為些許微不足道的誤差而導向一個無可挽回的悲劇,就已經足夠令人扼腕,但更揪心的是,這些看似純屬意外的誤差背後,其實存在著一個掌控一切、所有人都難以違逆的幕後黑手,那就是人性固有的弱點:偏見、恐懼以及憤怒。這並非僅僅存在於美國這個多民族文化國家,而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以貌取人、恃強凌弱、遷怒他人、宣洩不滿等等。只是平時我們無法看到這些行為造成的後果,以為只是小事一樁,很快就忘了。而導演卻讓我們看到了它們的後續影響,看到它們如何像蝴蝶效應一樣最終掀起狂風巨浪。
影片的前半部分著重於細節的積累和情緒的醞釀,我一直以為它將會導向一個巨大的悲劇,以此給觀眾留下極具
《撞車》震撼力的道德警示。然而,當我看到導演為不同人物安排的巧妙結局時,我的心再次受到強烈的震動。警察瑞安處理一場車禍,竟發現受害者正是自己曾經非禮過的黑人女性克里斯汀,克里斯汀因害怕而拒絕瑞安的營救,而瑞安仍冒著生命危險救出了她。那一刻,兩人的心恐怕如同車禍一樣受到極大的沖擊,克里斯汀究竟該痛恨還是該感激?瑞安究竟是善還是惡?誰也說不清。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瑞安稱得上幸運,遇到一個能夠彌補過錯的機會,並且珍惜了它。與之相反,一直以正面熱血形象出現的年輕警察湯米,最後竟因一次多疑而誤殺了黑人青年,並親手掩埋殺人證據……人物形象的一百八十度逆轉讓一直以為明辨是非的觀眾傻了眼,不得不推翻先前的成見,重新思考人性的復雜。
前半部分,導演讓我們看到了任意宣洩不良情緒的連鎖反應,後半部分又讓我們充分認識到人性的巨大振幅與彈性,以及由之產生的迥然不同的結果。其實,每個人都是天使與惡魔的合體,風雲際會,境遇逆轉,善惡輪回。有時候,作惡之人固然有其值得同情的緣由,但這卻不能成為他為惡的借口,因為,社會上的人看似孤立,實則彼此聯系,哪怕一點小小的惡意都有可能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不但會傷及無辜的人,甚至也會最終報應到自己身上。善與惡僅僅是一念之差,卻會造成截然不同的結局。也許我們無法解決深刻的民族問題、階級差異,但至少,我們可以在自己的恐懼或憤怒泛濫之前,冷靜幾秒鍾,盡量理智的做出正確選擇。
Ⅲ 《靈異第六感》的影評是
影評:(含劇透) 影片的一開始,身為兒童心理治療師的麥坎就被自己十年之前曾經放棄治療的患者槍擊,之後這個青年也因為絕望吞槍自盡。而後,鏡頭跨越了三年時光,這時的麥坎找到了一個與當年槍擊自己的患者情況類似的病歷,想要挽回遺憾。這個新的治療對象就是影片中的另一位主人公,9歲的小男孩cole,他們之間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一切順理成章。 影片在兩個人,在醫生與病人式的相互試探、彼此揣摩中發展,中間穿插了為數不多的幾個幽靈現身的恐怖鏡頭,但是因為 多年前就有看過這部影片的一個片段,也就是房屋橫樑上有三個弔死鬼的鏡頭,以為影片中一定大量充斥著類似的恐怖視覺特效,在觀看時有心理准備,反而感覺影片中的幽靈都很平淡無奇,甚至縈繞著無奈與疏離,這也許就是影片所想營造的效果。 很想用『兩個人的孤獨』來形容這部影片,雖然最後男孩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生活和快樂,但是最終他也許還是孤獨的,「你想要什麼?」「我想要不再害怕……」 我們應該都是如此,或者說曾經如此。在與世界的隔閡中成長,畏懼著、若有所思著、渴望幫助而又無從找尋。 男孩擁有天生的『鬼眼』,在麥坎終於通過真誠的努力與執著的認真打開他心靈封鎖的時候,他愁容滿面的對麥坎說:「我可以看到死人」、「他們不知道他們已經死了,他們像我們一樣的走來走去,只能看到他們想看的東西」,之後如釋重負的睡去。在孩童時代年少而懵懂的我們有過多少不願為人訴說的秘密?我們視若珍寶或者堅信不疑之時卻永遠無法得到成年人的認可。麥坎當然也無法相信這些,他認為男孩也許需要更系統的治療。 轉機出現在麥坎收聽以前的治療錄音的時候,他居然聽見錄音帶的空白處有人在不停的呼喊:「我不想死!」。而當他終於相信並回到男孩身邊之後,他們完成了男孩作為靈媒的第一次行動,他們幫助一個剛剛死去的女孩揭露了兇手,而男孩也終於找回了自己、不再害怕,回歸了屬於自己的童年歡樂。 一切豁然開朗,告別再所難免,在男孩參加完一次舞台劇的演出之後,他的臉第一次掛上了童貞而輕松的笑容。他對麥坎說:「我們不會再見了吧?我們可以假裝明天明天還會見面。」麥坎微笑著說:「明天見。」而此時的我們也難免帶上了些傷感,他們要分別了,而我們也似乎告別了一些什麼,這是一些什麼呢?淡淡的,卻始終無法說得清楚…… 突然想起在麥坎對男孩的治療遇到瓶頸的時候,他矜持而艱難的對男孩說:「我幫不了你了,我想要再和妻子說話,我想要回到自己從前的生活。」男孩認真而悲傷的流淚:「你不相信我對嗎?你不相信我,要怎麼幫我?」,男孩將那枚麥坎為逗他開心而在滑稽魔術中使用的硬幣重推到麥坎跟前,用一隻孤獨而一往無前的小手,他倔強的說:「有些魔術是真的……」。他們那兩雙憂傷的藍眼睛彼此糾纏而難以割捨,我彷彿看到了一個孩子對成人世界的無畏與依賴和一個成人對孩子的尊重與至誠。 在影片的最後,男孩與自己的母親緊緊相擁,淚水也在剎那涌現,我們為親情所感染…… 而麥坎也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世界……在他的結婚戒指自熟睡中妻子手上滑落的一刻,他疾步朝後退去、向著深淵、向著未知退去,影片也在此刻達到高潮。就如洶涌的洪水頃刻奔涌來,麥坎驚異的發現:自己在一年前其實就已經死了,他回想起男孩的話,回憶起自己受槍擊死亡的瞬間,一幕幕的語言與鏡頭穿插切割而過,他難以置信、他憤怒、他悲哀,然而最終他還是接受了。 當他平靜的坐在深愛的妻子身旁,他知道永恆的別離近在眼前,難言的苦痛此刻就在心中流轉。 他說: 「親愛的,我要走了……我之所以還在,也許是因為我要幫一個人。」 「好好睡吧,明天早上一切都會有一個暫新的開始。」 妻子在熟睡中微笑:「晚安,麥坎」 「晚安」…… 也許,在看完影片之後,我們都要問一句:我們都還在活著嗎?亦或是只在看到我們想看的? 真正需要幫助的究竟是自己還別人呢?在麥坎說也許他還在是為了要幫助一個人的時候,他指的究竟是自己還是男孩呢?
關於人的靈異第六感科學狀態 第六感,是除去人體感官之外的潛意識自我預知狀態,其標准名稱「超感官知覺」(英文簡稱ESP)。這種超感官知覺存在一定的預言結果,可根據事物將要發生之前來做出預先的事務安排。還有一些人認為世界上可能還存在另一種超自然能力,此能力,可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感覺將訊息傳入大腦,它能預知將來所要發生的事情。我們普通人的感官包括:眼(視覺)、耳(聽覺)、鼻(嗅覺)、舌(味覺)、身體(觸覺)。另外,人體的超感覺意識就是現代科學中所稱的腦電波信息輻射與接收過程。宇宙空間存在不同形式的物質射線,都會對人的大腦構成潛意識的思維影響。自然界空氣的流動、溫度和濕度以及氣候的變化,都會對人體產生直覺性影響。人的第六感是在一種不同形態下構成的的猜測感知,預言與感知構成了人類宗教文化的「預感」經典理論。比如:神仙的無所不能,能夠預知天下人間一切事物的發展演變。我們人類還不能把潛意識的第六感引申為迷信的封建思想,它是人們對事物演變結果的不同判斷和猜測,也是對未來事物變化的結局做出了提前的判斷。人的第六感思維意識,來自於人的大腦神經元細胞網路。當自然界的某些事物對人體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素時,其心態就會產生一種煩躁不安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往往就會讓人預感到有一種不祥之兆或不安於現狀的心理作用。人的第六感包括如下幾點: 1,夢幻與現實的事態關系。 2,陌生的地方,熟悉的景色,類似於在哪裡見過。 3,對人或物所產生的行動狀態提前的預知。 4,常會發生正確的預感事態。 5,由人體的不同感覺徵兆 ,而產生的預感結果。 6,事物在發生之前,就能夠預知事物演變的最終答案。 7,由事物的變化狀態就能夠知道事物的最終結局。 8,根據人體的不同反應程度,就可預知到未來的事態變化。 9,曾經看到過,聽到過。 10 ,感覺到身後好像總是有人在追趕自己。 人的第六感,其實就是大腦對事物的發展結果產生一種提前的判定方式,預感到了,猜測到了。人的第六感是建立在一種神秘的煩躁不安心態之下的,心裏面好像總是有什麼事似地,感覺到要有什麼不祥之兆出現似的。預感著天快要下雨,預感到天將要下雪了等等。夢中的預感會以夢幻的形式出現,而日常清醒狀態下的預感,則是人的一種極強的心理思維反應延伸。 預言:是對事物的結局在沒有出現之前,就給以提前的定論。 預測:則根據事物的發展過程,會出現人們預想不到的變故給以提前的不定性告知,使其加以防備。如,天氣預報,天氣預測。 預感:不存在任何事物的相關性,是通過一種潛意識的思維狀態,對還未發生的事物形成一種遐想和捕風捉影的預言感受方式。 人的第六感覺,在我國的民間,已是家喻戶曉的事情了。一般來說,人的第六感來自於對親人的粒子糾纏作用,只有自己的親人才會形成相互的心理感應。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將兩個相同物質的粒子分開放並置於相隔很遠的距離,當你一旦觸動或激發一端的粒子時,則另一端的粒子就會產生聯動的狀態響應。這就是粒子的糾纏作用,也稱其為玄論的玄乎其神的微妙變化狀態。如果是這樣說,那麼親人之間就會存在一種相同的基因條件,在特殊的情況下,人體的基因粒子就會產生相關的聯動形態。人體基因粒子,也就是人體基因細胞中的最小粒子結構。這只是一種假設,只要具備相同基因的人體,他們就會產生親人間的第六感狀態。當代的玄論和粒子糾纏理論是近年來人們談論的熱門話題,用以解釋微觀世界和五維時空的微觀物理現象。 第六感的特徵:人的心態超出常規,心裡總是想著是否將要發生什麼事似的,心中忐忑不安的難以靜下心來。有時,嘴裡還在不停的嘀咕著什麼,心裡感覺到非常的煩悶。如果在睡眠中,出現離奇的夢幻,也很有可能會發生夢中與親人的基因粒子的聯動作用,從而構成對事物的提前預知感應,這也是人類生命信息碼之間的傳遞過程。關於第六感的問題,我們還會不斷的去探討這裡面的玄機和奧秘。 現代物理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微觀世界中的物質變化,來尋找宇宙大爆炸瞬間的物質演變過程依據,用以破解多維空間中的物質形態。我們的生存空間是處於在四維時空中,多維空間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是難以想像的神秘空間。科學家在一次粒子的碰撞試驗中,發現少了一個粒子,不知飛到哪裡去了,懷疑是否飄移到了四維空間去了。這個事情發表在外國的自然科學雜志上,隨卻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效應,認定宇宙空間的多維性。在現代科學發展突飛猛進的時代,五維時空象徵著我們的神話世界,是否真的存在像那童話般的天堂聖地嗎?一直到現在,我們的科學家也沒有找到確鑿的證據。然而,只有神學家斷定了神的存在,並居住於神光普照的輝煌聖地。五維時空究竟是一個什麼樣子的空間?然而,僅僅對於我們人類來說,真是無法想像得到的神秘所在。在上述中我們也談論到了關於多維空間的問題,在這里也就不再詳細的敘述了。 人的第六感,是否與五維時空存在著什麼相互的作用關系呢?我們為什麼要這樣的說,因為我們的人類是生存在三維空間的物質體,而對於四維空間中的物理模型真是難一想像出那是一種什麼狀態,如果我們在四維空間的基礎上再加上一維時間也就是五維時空,那麼這五維時空中的物質究竟是一種什麼樣子的物質結構呢?然而我們人類一直到目前為止,也仍然的不能夠判定出物質的變化和運動形態。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我估計會在不遠的將來,我們人類肯定能夠發現五維時空的物質變化規律。人的第六感與身體的感覺、猜測、預言、預測是完全不同的潛意識概念。人的第六感是來自於自己大腦對一種將要或未發生的事物有著潛意識的虛擬感受(預先感受到)狀態,事情還沒有發生我已經就感受到八九不離十了,這件事准會發生的。 假設:關於人的第六感,我們已經討論過了,我想談論一下有關人類在睡眠過程中所出現的第六感覺狀態。 這又是一個關於人類第六感的真實夢幻。一天的夜裡,這位同志做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夢:「在他所管轄的礦區職工宿舍前面,出現了一起不愉快的事情。不知是誰在自來水的池子裡面倒進了一馬桶的人糞尿?使人憾覺到非常的惡心。」一覺醒來之後並沒有在意昨天晚上的夢中情景,但其心裏面卻依然存在有一種不詳的預感。起床後,他洗漱完畢就提前的趕到了礦區的辦公室。剛剛一進門,就碰到了一位前來反映問題的職工:「場長你好!在昨天的夜裡,不知是誰毫不顧及大家的利益將屎盆子倒在了宿舍門前,同時還在路邊拉了一泡屎。」 他沉思了一會說:「知道了,過會我讓清潔工打掃一下也就是了。」 真奇怪了?這與昨天夜裡的夢幻咋就這樣的巧合呢?這是否與昨天礦區出現的夫妻吵架問題存在相關性呢?在睡覺前還總是不放心礦區的管理工作,恐怕出現什麼不測的事件。由於這種不安定的心態存在,也就導致了這一經過改裝後的離奇夢幻。但事情也太巧合了呀!而在夢里出現的人糞尿虛擬時空景象又與第二天的實際情況相符合,這未免太神奇了吧!這是人的第六感嗎?倒屎尿的人是否與場長存在著一種信息的溝通狀態呢?是否是一種仇視的敵意腦電波輻射成因呢?從而使這位場長在夜裡無意識的接收到了這一磁波信息的傳遞而產生了第六感的夢幻覺,並提前的預知到了這一不愉快的事情發生,然而這也只是一種對人的第六感虛擬的推測狀態吧! 當人進入到一種較特殊的狀態下之時,大腦的思維意識微波磁場輻射強度就會升高,可形成空間電磁波場的傳遞並與其他人體大腦微波產生共振效應和干擾,我們稱這種人體微波輻射狀態,就是人類的預感(第六感)信息傳遞。其實,人的第六感也不是什麼很神秘的東西,而人在夢中的第六感也就是一種在睡眠狀態下通過夢幻景象而表現出先知先覺的虛擬事態。這種事態,有可能會與第二天或者今後的事物有著相互的發展過程關系。夢中的虛擬鏡像是通過大腦平常所存儲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然後再與神經元細胞最小粒子間的糾纏感覺(第六感)磁波信息合成並形成新的夢幻情節。人類的第六感覺是一件非常神秘的事情,在遠隔千里之遙的親人之間會形成一種無形的預感狀態。而我們今天的人類,不得不去尋找這其中的關系緣由,現代科學的量子糾纏理論是否能夠解釋這一數千年來的神秘現象,我們是不得而知的一種超自然成因。在我們的自然社會中還有很多的無法給予解釋的自然現象,比如,人與魂、鬼魂托夢、鬼魂附體、以及還有諸多的宗教界與科學界之間的未知因素。在民間所出現的那些人體特異功能、氣功、算命、夢幻預言等等,不知又是一種什麼樣子的物質糾纏結果,我們只能順其自然的發展延續下去,等待科學的新開端,再來探求這神秘般的人類第六感國度。
Ⅳ 貼些比較好的影評或書評,謝謝…
最費腦力的14部電影
《盜夢空間》、《記憶裂痕》、《生死停留》、《死亡幻覺》、《禁閉島》、《穆赫蘭道》、《蝴蝶效應》、《恐怖游輪》、《傷城》、《盜走達芬奇》、《88分鍾》、《萬能鑰匙》、《決勝21點》、《沉默的羔羊》
走進12星座女孩內心世界的電影
《情人》白羊
《綠蔭下》金牛
《初戀50次》雙子
《黑暗中的舞者》巨蟹
《辦公室的故事》獅子
《傲慢與偏見》處女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天秤
《布達佩斯之戀》天蠍
《艷舞女郎》射手
《楊朵兒》摩羯
《羅丹的情人》水瓶
《天使艾米麗》雙魚
16部講天才的電影
《美麗心靈》、《雨人》、《波拉克》、《暗物質》、《天才瑞普利》、《貓鼠游戲》、《香水》、《一級恐懼》、《心靈捕手》、《莫扎特傳》、《證據》、《海上鋼琴師》、《電鋸驚魂》、《沉默的羔羊》、《非常嫌疑犯》、《尋找弗羅斯特》
推薦給女人的十部電影
1、《亂世佳人》(堅強)
2、《母女情深》(親情)
3、《簡愛》(尊嚴)
4、《蒂凡尼的早餐》(虛榮)
5、《白領麗人》(才華)
6、《鋼琴課》(溝通)
7、《漂亮女人》(浪漫)
8、《紫色》(苦難)
9、《末路狂花》(女權)
10、《女人那話兒》(性愛)
推薦給男人的十部影片
1、《阿甘正傳》(執著)
2、《東方不敗》(才華)
3、《美國往事》(人生)
4、《羅馬假日》(愛情)
5、《勇敢的心》(勇氣)
6、《辛德勒的名單》(責任)
7、《肖申克的救贖》(信念)
8、《E.T》(童心)
9、《現代啟示錄》(痛苦)
10、《第七封印》(哲思)
推薦給心理愛好者的10部經典電影
《致命ID》多重人格障礙;
《歌西卡》犯罪心理學;
《美國精神病》雙重人格;
《鋼琴教師》性心理變態;
《美麗心靈》偏執性精神分裂;
《記憶碎片》失憶症;
《藍絲絨》心理扭曲;
《雨人》自閉症;
《本能》性與暴力;
《沉默的羔羊》變態心理。
最值得欣賞的英式發音電影
《如果能再愛一次》、《成長教育》、《穿越時空愛上你》、《生死朗讀》、《猜火車》、《哈利波特》《女王》、《真愛至上》、《戀愛假期》、《諾丁山》、《真愛之吻》、《傲慢與偏見》、《莎翁情史》、《成為簡奧斯汀》、《福爾摩斯》、《霧都孤兒》、《兵臨城下》、《英國病人》
因為名字爛而被錯過的好電影
《三傻大鬧寶萊塢》、《刺激1995》、《搏擊俱樂部》、《機器人總動員》、《殺死比爾》、 《低俗小說》、《落水狗》、《午夜牛郎》、《洋蔥電影》、《蝴蝶效應》、《諾丁山》、《兩桿大煙槍》、《搖滾黑幫》、《十誡》
Ⅳ 全名目擊影評2000字
時光網和豆瓣都有,你可以搜索一下,找到更好的,這個是從豆瓣截取的,希望對你有用
《全民目擊》觀後感
關於這部電影我也在豆瓣上看過一些影評,尤其是吐槽它的法律過程離譜的,但我最大的感想根本不是編劇的法律知識有多缺乏,因為這不是一個律政片,真的不
是,我想拋開網民的看法,寫一寫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因為我每看完一部電影,總要思考許久,也是想盡量接近於導演想要傳達給我們的東西吧。
社會遠不是小孩子眼中的那樣有好人壞人之分,一件事情的對峙雙方往往都是對的,他們都是別無選擇。所謂的好人也會犯錯,所謂的壞人也有真情。檢察官感情用
事錯判真相,律師虛假正義執意失職,父親製造偽證蒙實救子,女孩記恨叛父後母,酒後失控過失殺人,所有這些人我們都無法說出誰是壞人誰是好人,因為他們都
有自己的理由,為了自己心中的正義而犯了錯誤。
對於檢察官,把多次未伏法的狡猾商人捉住,是他要維護的正義,也正是這樣,影響了他在調查案件時自己的判斷;對於律師,從事這個行業,有著對真相和正義更
強烈的追求,即使拿了委託人的錢,仍然暗中調查想要搞清事件真相,她可以不要錢,但一定要維護正義,這種心態從她最後跟已入獄的林泰交談時說的「我不要
錢,我要為你辯護」可以明顯的看出來,所以這就是她要維護的正義,也正是為此她違反了律師的本職,也許就像網民們說的,「給天下的律師丟盡了臉」;對於林
泰,保護女兒,讓她獲得一個悔改的機會,是他所做的一切事情的初衷,也是任何一個做父親者心中永遠的正義,這完全可以理解,而也正為此他將既不能如願以償
地替女入獄,又要為自己的製造偽證罪名承擔嚴重後果;對於林萌萌,看到即將成為父親再婚配偶的女友楊丹不斷傳出與其他男人的緋聞,甚至網傳清晰車震錄像,
怒不可遏,她作為單親女兒要維護世界上僅存的養育恩人的尊嚴就是她的正義,於是酒後向楊丹發作,引發糾紛而駕車襲擊,最終過失致人死亡。所以整個事件的4
位主要人物做事情的出發點都是心中的正義,這使得我們看完之後會有這樣一種感覺,每個人都是可以理解的。
導演用了很獨特的敘事層次,先後分別闡述了檢察官、律師、父親3個人的回憶,
最後又加了很長的女兒的特寫視角,這也就是分別從4個人視角看了這件事情,觀眾在每次看完一個視角之後,容易輕率地得出結論,「原來他是好人」或者「原來
他是對的」,當然觀眾越往後看就越發對自己產生懷疑,甚至覺得自己的結論很可笑,因為總不能這4個人都是對的吧?這也正是導演所精心安排的,必須要通過觀
眾對自己結論的懷疑使之產生自我駁辯,從而有更深一步的思考。我作為觀眾我可以透露當時的真實感受,片子越接近尾聲的時候心裡越是打鼓,到底誰是對的?雖
然說最終按真相處理是最應該的結局,但是我不斷地盤問自己,我希望的到底是哪種結局?盡量想要使自己拋棄任意一方的干擾,無論是法律、真相、父愛、還是女
兒的情懷,在看完4種視角之後我很想要把它們全拋棄,真正站在局外人的視角,或者說第5種視角,或者事實上應該是我自己的視角來重新目擊整起案件,這也應
該就是所謂的「不能聽信一家之言」吧。
而最終,我的結論讓我心裡有種強烈的震顫,很久的思考之後,我給自己的結論是,他們4個都是對的。是的,有很多時候真是這樣,不存在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每
個人都有自己的出發點,每個人都是善良的,都是正義的,只不過就是在他們心中的價值權衡不同,僅此而已。對於父親林泰,他心裡女兒的青春最重要,決不能讓
女兒最美好的時光在監獄里度過,而這遠遠比維護法律的尊嚴更重要,甚至遠遠比他自己的後半生更重要,所以他選擇偽造證據為女兒創造一切被釋放的機會,最後
在檢察官的緊逼下不得已選自己為女兒替罪,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選擇,做出這些事情也是由他內心的價值權衡所決定的,他既無怨又無悔,他錯了但又沒有錯。
對於檢察官,公證人以維護社會的正義為天職,即使他很喜歡林萌萌,即使他的女朋友也為林萌萌辯護,明確表示希望他敗訴,即使他知道自己要毀掉一個可愛女孩
的青春,他仍然那麼做了,因為他不光要心疼女孩他還要為死者負責,他不光要考慮父親他還要為別人的父親負責,在他心裡公平正義勝過一切,為找出真凶他要冷
血鐵心,這不是殘忍,而是別無選擇。
而律師在心中真相的權衡超過了職能,女兒的心中父親的尊嚴超過了珍惜生命的權重,僅此而已。他們選擇了自認為正確的行為,無所謂好壞、對錯。正像林泰所說,「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東西比命更重要」。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看你的價值權衡了。
當然,大千世界,人們的價值觀必然各不相同,因此我並不是想反對法院按照事實判決的結局,我思考的是我以前的是非觀念應該得到顛覆,第一,我們應該永遠用
辯證的觀念去看問題,對的事情必然只是在一定的范圍內才是對的,錯的事情也只是在某種的視角下才是錯的,凡事都沒有絕對性;第二,我們在面對問題時必須要
更加全面地考慮,如果你想直面事實,那就千萬不要給自己「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的思維框架,當帶上有色眼鏡去看別人時,你已經離真相越來越遠了;第三,什麼
是正義?影片中的4個人給出的答案大相徑庭,我想每個人應該也會有完全不同的答案,沒有真正的普適的正義觀;第四,價值觀決定了行為表現,及時調整自己的
價值觀,我所信奉的准則是永遠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影片里痛徹心扉的教訓告訴我們錯誤的價值權衡將會帶來無法估量的嚴重後果。
Ⅵ 電影《人證》觀後感
《人證》觀後感當我剛開始欣賞這部上世紀70年代的電影時,我並沒有感覺到它有什麼獨到之處。乍一聽到老師說它是一部20世紀十分經典的電影時,感覺到有一些不可思議。但看完之後,我感受到了它電影深處的真正含義。下面我來介紹一下這部經典電影。日本電影《人證》堪為一部經典電影,這部1978年出品的電影《人證》在當年十大賣座影片位列第二,也是世界偵探推理電影的代表作之一。影片根據20世紀30年代日本的社會派推理小說作家森村誠一的作品《人性的證明》改編,講述了女主人公八杉恭子與她的黑人兒子焦尼之間哀婉動人的故事.兒子焦尼千里迢迢來日本尋找母親,母親卻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譽而殺害了自己的兒子.。影片懸念叢生,扣人心弦,展示了被社會扭曲的人性,和隱藏在人的內心中最黑暗的一面,而主題曲《草帽歌》更是凄婉動人,流露出一個兒子對母親的眷戀和哀怨,也恰到好處地烘託了影片主題。八十年代,《人證》在我國上映時,這首《草帽歌》曾攜著凄厲的氣息飄過大江南北,催人淚下——「媽媽,就在那個夏天,我那草帽,不知怎麼啦,跌進了深淵,你還記得嗎?媽媽……」 這部電影設置了許多懸念,電影名稱《人證》的含義是什麼?母親為什麼會殺死自己的親生兒子?貫穿故事始終的草帽與《草帽詩》,有何用意?也許當你剛看完這部電影時可能有些迷茫,但當你了解到這部電影的創作背景時你就會明白一切了這是一部控訴戰爭罪行的電影。故事發生在戰後的日本。話說在二戰後日本的一片廢墟上,美國佔領軍來了。其中有一個美國黑人大兵,憑借著勝利者的特權,在一次本性放縱的行動中,強暴了一個日本少女。這個少女生活在貧困之中,遭強暴後曾經想死,被別人救下來了。生活中畢竟還有美好的東西,何況這個美國黑人大兵出身老百姓,還是本性淳樸的,他的強暴是戰爭的副產品而不是他的主導本性。因此,他們有了短暫的一段快樂時光。但是問題很快就來了,女人懷了孩子,生下來了,美國黑人大兵要回國了,日本女人再好,佔領軍的生活再快樂,畢竟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美國黑人大兵而不是什麼將軍。孩子跟著黑人父親回美國了,,這就留下他以後再到日本找媽媽的故事,即影片的核心情節,引入家庭血緣悲劇原型,悲劇發生了。這也是一部控訴人性丑惡的電影。事業有成,風光無限的母親為了名利容不下自己的兒子,並親手殺了他,可見人性的丑惡。也許我們從母親角度考慮或許可以體諒這位母親的初衷,但我們不應該因此就說明這位母親可以原諒,畢竟我們還有人性,還有自己的道德評判標准。整個故事中,舊草帽和西條八十詩集貫穿始終。因為它是片的發展線索,也是本片的中心。他把一系列的人物,情節緊密的聯系在了一起,共同構成了這部電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提到這部電影我們就不得不提這部電影的約翰演唱的片尾曲《草帽歌》。「媽媽,我愛那頂草帽。媽媽,一陣清風把它吹走,但願兒子能夠回來?也許蟋蟀每晚都彩鈴那草帽底下唱歌吧?媽媽,這時溪谷想必也象今晚我們這里一樣 …」這首歌在電影紅極一時時,被廣為傳唱,一句「媽媽「不知道感動了多少人,深深的震撼了每個人的心靈,同時也呼應了本片的主題,那就是母愛… 電影《人證》最後表現是相當人性。追蹤兇手而來兩位刑警棟居和橫渡驅車山澗跟前,他們站彩鈴女主人公八杉恭子面前,正視獲得殺人證詞以後,棟居一把拽住上前要銬八杉恭子同事,用一種暗示目光深深盯住凶千八杉恭子。八杉恭子默然轉身來到涯澗,手一揚,一頂嶄新草帽丟向山涯,緊接著飄搖草帽盪彩鈴山谷,緩緩下落時份激出約翰草帽歌:媽媽,我愛那頂草帽。媽媽,一陣清風把它吹走,但願兒子能夠回來?也許蟋蟀每晚都彩鈴那草帽底下唱歌吧?媽媽,這時溪谷想必也象今晚我們這里一樣 …… 也許這對兒子約翰是個悲劇,但對八杉恭子又何嘗不是呢?相比之下,東方中國藝術作品和電影作品彷彿還箅收斂,還算有仁有義,一個當兒子還算能夠懂得當母親心,明明知道那離家出走父親彩鈴哪也不那麼激動飽滿去找,心裡有就是。比方我們黑白名片《一江春水向東流》裡面男主人公張忠良親生子盼盼也明明曉得自己父親近彩鈴眼前呀。還屬於比較好是,孩子乾乾凈凈,他沒有去找那一個十惡不赦親爹。好吧不說中國電影,還是回到東嬴電影裡面吧。電影《人證》裡面有一處細節是感人和揪心。這就是被影片反復列為尋母證據乃至尋人證據舊草帽和西條八十詩集。我們聽到這首凄勵動情草帽歌。那是孩子們草帽歌:媽媽,我愛那頂草帽。媽媽,一陣清風把它吹走,也許蟋蟀每晚都彩鈴那草帽底下唱歌吧 ?媽媽,這時溪谷想必也象今晚我們這里一樣 …… 最後,我衷心的希望戰爭不再重演,這樣的悲劇不要再發生……
Ⅶ 編導寫影評格式和怎麼寫影評
第1種參考寫作框架:
第一段:大體介紹一下電影的劇情。表達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二段:從導演的意圖出發評論電影的主題、導演要表達的思想。
或第二段:評論印象最深刻的電影情節對於解釋主題有什麼樣的幫助或者作用。
第三段:分析視聽語言,從攝影的角度評論電影畫面。
第四段:作最後的總結。
第2種參考寫作框架:
第一段:先簡單介紹導演的資歷和作品,從而引申出要評論的這部電影。
第二段:電影的音樂是如何襯托主題的。
第三段:電影的色彩具有什麼樣的特點。
第四段:評論這部電影最鮮明的風格。
第五段:最後指出這部電影的一點瑕疵,並對整篇文章作總結。
第3種參考寫作框架:
第一段:直接開門見山。指出要評論電影的某個人物。
第二段:電影人物的性格是怎樣的。
或第二段:導演如何塑造這個人物形象的。
第三段:這個人物在電影中起什麼作用。
第四段:贊美導演對人物的選擇能力。
第4種參考寫作框架:
第一段:概述一下電影劇情,說一下自己對電影的整體印象。
第二段:評論電影的敘事風格或者說電影講述故事的結構如何。
第三段: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鏡頭,這個鏡頭有什麼樣的作用。
第四段:這部電影和導演的其他電影做一下橫向的對比,評論電影之間的區別或者聯系。
第五段:和開頭形成呼應,作總結。
第5種參考寫作框架:
第一段:誇贊這部電影所帶來的意義。
第二段:詳細說明這部電影有哪些突破。
第三段:對於導演意圖進行解讀。
第四段:評論電影鏡頭的風格。
第五段:電影中所處的歷史時代對自己有那些啟發或者新的發現。
第六段:總結文章的整體思想。
第6種參考寫作框架:
第一段:看完電影以後引起自己的思考,並帶來一連串的疑問。
第二段:討論電影中最重要的意向或者說道具,說說這個道具的特殊意義在哪裡。
第三段:電影對現實社會的啟示。
第四段:電影的剪輯風格或者拍攝方式。
第五段:最後解開自己的疑團,並指出導演的一些不足。
第7種參考寫作框架:
第一段:從電影的片名引申出自己的觀點。
第二段:詳細分析電影片名和導演意圖之間的關系。
第三段:分析電影的較色和電影的片名有什麼樣的特殊聯系。
第四段:分析電影中的符號化的具體道具。
第五段:分析電影的色彩變化。
第六段:總結自己對電影的想法。
第8種參考寫作框架:
第一段:直接點題,要評論電影中的演員。
第二段:演員在這部電影和其他電影中的表現有什麼不同。
第三段:評論演員在角色塑造方面是否具有可圈可點之處。
第四段:根據自己的知識面和新聞積累,談一下演員的發展潛力。
第五段:整體評價演員,總結自己的觀點。
Ⅷ 影評怎麼寫可以拿部電影舉例嗎
評論過程通過結合影片具體內容和影片在構思、結構、技術、人物等方面最為閃亮之處擺出自己的觀點,從而近一步論證。
電影評論的可評之處,可以就其導演的獨特構思、聲音畫面、蘊含的深刻道理、影片的時代意義、影視音樂、電影內容、電影燈光照明、電影的拍攝技巧、電影中的角色、影片的剪輯技巧、道具的作用、轉場流暢度等都可以進行評論。
例:《秋收起義》一片多數文章都認為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義歷史,成功地刻畫了毛澤東的形象,將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為中國革命找到了斗爭方向。
而根據列寧關於領袖的論述和中央關於毛澤東思想的界定中認識到,影片反映了毛澤東作為一個傑出的革命領袖在斗爭中成長的歷程,也揭示了毛澤東思想形成與發展的歷史原因與過程,從這一新的視角展開評論。
(8)證據影評擴展閱讀
電影評論的內容是多樣的。有著重評論影片的題材、主題、人物或它的社會意義,也有專門論述不同片種、樣式或影片的藝術風格、造型表現手段和電影語言的運用的;有對某一時期、某一流派的電影創作進行專題評論的,也有為著名的電影導演、演員等電影藝術家撰寫評論的。
既有在報刊上對當時上映的影片或某種創作問題寫專欄評論的,也有對一定時期和范圍內的影片進行評論的。由於讀者和觀眾的欣賞境界或文化背景不同,所以既需要供電影專業工作者研究用的專題論文,也需要有提高一般觀眾欣賞水平的影評文章。
Ⅸ 肉體證據的相關評論
事實上,復是影評家在他們的制影評中「謀殺」了麥當娜。他們說,《肉體證劇》不過是一個三級片,還有許多人指責它模仿了《本能》。評論家們很快又把麥當娜和那部電影的女主角進行比較,而這種比較顯然對麥當娜不利:「麥當娜不僅在演技上遠遠趕不上莎朗·斯通,」《滾石》雜志的一名評論家抱怨說,「她甚至連自己本身原有的水平都沒有發揮出來。在表演中她並沒有表達出人物的感情,而只是機械地擺了一些姿勢,而且說話也非常矯揉造作,聽起來就好像是有人在以喋喋不休的、刺耳的聲音大聲朗讀性的圖片說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