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英文影評
A. 用英語寫敦刻爾克感想100字
如下:
The Dunkirk evacuation, also known as the Miracle of Dunkirk, was the evacuation of Allied soldiers ring World War II from the beaches and harbour of Dunkirk, in the north of France, between 26 May and 4 June 1940. The operation commenced after large numbers of Belgian, British, and French troops were cut off and surrounded by German troops ring the six-week long Battle of France. In a speech to the House of Commons, British Prime Minister Winston Churchill called this "a colossal military disaster", saying "the whole root and core and brain of the British Army" had been stranded at Dunkirk and seemed about to perish or be captured. In his "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 speech on 4 June, he hailed their rescue as a "miracle of deliverance".
Based on the above description, apart from the 「Miracle of Dunkirk」, one mystery in my mind is why Hitler stopped his army attacking the allies at the time.
B. 敦刻爾克撤退行動中,丘吉爾是如何鼓舞大家的
英國海軍部公開號召沿海居民都投入營救活動,許多有船的人紛紛自願前來,更加快了撤退速度,以及1941年5月31日這一天撤退人數達到6.8萬多人。同一天,丘吉爾第3次飛往巴黎出席最高軍事委員會會議。這次會議決定了盟軍從挪威納爾維克撤退以避免更大的損失;以及一旦義大利參戰就對其進行海空聯合襲擊的計劃。丘吉爾在會上還努力避免法國人產生誤會,強調在敦刻爾克的英軍和法軍「撤退必須相互臂挽著臂合力進行」。他發現,法國方面繼續戰斗的熱情和信心比上次有所減弱,尤其是貝當元帥反應冷淡甚而懷有敵意。
敦刻爾克的撤退仍在繼續進行。甚至海軍部地圖室主任皮姆海軍上校和他的兩三個同事也在四天時間里駕著一艘荷蘭小船運回800多人。為了鼓舞大家的鬥志,丘吉爾向政府官員們發出通令說:「在這黑暗的日子裡,如果政府中所有的同僚以及重要官員能在他們的周圍保持高昂的士氣,首相將不勝感激;這不是說要縮小事態的嚴重性,而是要我們對我們的能力表示信心,我們有堅定不移的決心繼續作戰,直到把敵人企圖統治整個歐洲的野心徹底粉碎為止。」到6月4日,共有33.8萬名英法官兵從敦刻爾克撤到了英國。但由於條件所限,這些部隊只攜帶了步槍等輕武器,而大部分重武器以及大批軍需品和裝備都不得不丟在了敦刻爾克。
C. 敦刻爾克戰役英國潰敗逃亡,為何還以此為榮
文|一枚粽子
1940年的敦刻爾克戰役,可以說是二戰時期英法聯軍敗的最慘的一次。40萬聯軍被德國軍隊追趕到佛蘭德地區(敦刻爾克和附近的沿海地區),他們丟盔棄甲抱頭鼠竄,最終上演了一幕驚天大逃亡。「逃跑」在任何一場戰役中都不是最好的結果,但是為何敦刻爾克大撤退卻被後人所認可,而不是肆意謾罵呢?
其實,無論任何一場戰爭都包括了進攻方和防守方。二戰初期,德國無疑有著最強大的進攻部隊,英法等同盟國被迫擔任著防守的角色。在戰略中有這樣一句話:「有一種勝利叫撤退,有一種失敗叫佔領」。因此,一個軍隊能使自身安然無恙的撤退也是一種勝利。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就做到了這一點,在前有德國裝甲部隊的圍追堵截,後有波濤洶涌的大海,走入絕境的聯軍部隊心情真是糟糕透了。在當時英法聯軍的心中,「活著回家」是他們最大的希望。
盡管撤退時丟掉了所有的裝備,對於聯軍特別是英軍來說是巨大的損失。但是,聯軍撤出了三十三萬多名士兵,使希特勒企圖在佛蘭德地區殲滅這支聯軍的目的沒有實現,為英國保存了最基本的戰斗實力。英國首相丘吉爾說過:「那些大炮、裝備同軍隊比較起來又值幾何呢?只要有他們,英國將來建立軍隊,就有了核心和基礎」。不管做什麼,「人」才是最重要的,人可以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解決面臨的一切困難。
敦刻爾克的成功撤退,鼓舞了所有英國人以及同盟國的軍隊。英國有一位軍事史家這樣評價「敦刻爾克大撤退」:「面對著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和空軍,在九天之內,三十多萬人終於安全的退回了英格蘭,這一個事實使不列顛帝國的人民,為之精神一振。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偉大成就」。因此,這樣的撤退不應該簡單的看成是「失敗」。
另外,敦刻爾克戰役的成功也打擊了德軍「強無敵」的神話。尤其是英國皇家空軍在撤退時表現的非常出色,他們平均每天出動200架次的飛機去阻止德國轟炸機對敦刻爾克的轟炸。最後,英國空軍以損失數百架戰機的代價為英法聯軍的撤離開辟了安全的天空。德國戰史專家也說:「德國最高軍事領袖們對於空軍的能力和效力都估計過高。於是其威力的限度第一次被暴露,而其『無敵』的神話也化為烏有」。
因此,可以看出敦刻爾克大撤退不管在戰略上還是在精神上對於同盟國都是有著巨大幫助的。正是因為這一場成功的大撤退,為以後的「諾曼底登陸」保存了實力,對整個二戰的結局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楊祖泰— 《關於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幾個問題》四川師院學報
D. 敦刻爾克撤退後,為什麼英國不再幫法國
1940年6月2日,隨著英國海軍部宣布「發電機計劃」完成,33.5萬盟軍成功從歐洲大陸撤往英倫三島。這意味著德國入侵低地國家的「黃色方案」,盡管開端完美,完成了對英、法聯軍主力的包圍,卻未全殲盟軍,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遺憾歸遺憾,但參與作戰的136個德國師幾乎毫發未損,對接下來實施征服法國的「紅色方案」,不能不說是個莫大的安慰。此時的德國元首,顯然沒有像對英國人那樣對法國人有耐心,他命令部隊迅速向巴黎挺進。法軍該何去何從呢?
這樣的局面,貝當、魏剛等人開始考慮如何體面地停戰求和,但德國人不想給他們這樣的機會,各參戰部隊躍躍欲試,希望盡快打到巴黎去。在他們看來,只有佔領巴黎才能一解一戰戰敗的恥辱,法國人必須為曾經嚴苛地對待德國付出代價。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
//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E. 是英軍恥辱還是勝利《敦刻爾克》為何引國人爭議
敦刻爾克撤退的這幫人就是日後諾曼底登陸的那幫人,諾曼底登陸的意義還需要我來給你普及嗎,那麼它到底是恥辱還是勝利你心裡還沒有個底?
F. 敦刻爾克撤退中,希特勒為何腦子短路放棄追擊
納粹德軍在敦刻爾克,停止追擊不是無奈之舉,而是另有打算,具體原因在於:
1、「生吃」法國,安撫蘇聯
一戰之後,德國被嚴重削弱,法國人風光無限,從此德國充滿對法復仇的慾望。而一戰後尾聲, 沙俄西線大軍被德興登堡元帥,兵不血刃收降不少,這使德軍占盡沒有了東線的擔憂,專心西線的便宜。
納粹號准這個脈,認為即便被蘇俄滅國,美英也會為德國另開「後門」,德國復興就有另一番生機,所以失敗給英美比失敗給蘇俄更有利益。因此先下手滅蘇俄,不成就和英美媾和。不能對英美法軍趕盡殺絕。
G. 敦刻爾克撤退行動對德、英、法的影響是什麼
歷時10天的敦刻爾克撤退行動,對德國最高統帥部來說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但對英國和法國來說,它「完全不是什麼勝利,而僅僅是僥幸地避免了可能發生的災難」。
H. 敦刻爾克戰役,德軍沒停止前進,將英法聯軍殲滅,對二戰局勢有什麼影響嗎
敦刻爾克戰役,又被稱之為敦刻爾克大撤退。1940年,德國裝甲兵在曼施坦因計劃的帶領下,瘋狂地向法國北部邊境挺進。
他們穿過阿登森林,陸續攻佔了波蘭、比利時、盧森堡,隨後進入法國境內。在號稱鋼鐵長城的馬奇諾防線跟前,德軍內外夾擊,徹底征服了法國大陸。
這個時候英法聯軍做出了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那就是保存有生力量,選擇撤離法國大陸。當時40萬英法聯軍,全部朝著敦刻爾克撤退,背後的英吉利海峽,幾乎成了他們最後的希望。
如果希特勒的裝甲部隊,沒有停止前進。
希特勒的命令發出以後,英法聯軍當著德國裝甲部隊的面,一點點撤離了法國大陸,此次撤軍一共撤走了33.6萬人,戰死了2.8萬人,被俘虜了4萬人。
由此可見英法聯軍的主力部隊保存了下來,為日後的反攻,留下了有生力量。當然了,我們也看到了英法聯軍也是有傷亡的,因此德軍並沒有徹底放棄進攻。
有生力量雖然保存了下來,但是英法聯軍將所有重型武器,全部留給了德國軍隊,這為日後英國大陸的防守帶來了困難。不過總比全軍覆沒要好得多。
I. 敦刻爾克撤退成功的主觀原因是什麼
有一種說法是說希特勒對英國的喜愛
J. 《敦刻爾克》 電影是不是敦刻爾克撤退逃跑的電影
當然不是,是二戰盟軍的一種戰略戰術,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盡量減少傷亡,保存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