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前夜鏡頭影評

前夜鏡頭影評

發布時間: 2021-02-17 03:33:30

『壹』 黑天鵝 影評

劇情剖析
一、意象: 1、顏色和衣飾 顏色的喻意最常用也最明顯 白色、粉色:白天鵝、妮娜。黑色:黑天鵝、母親、莉莉、貝絲。灰色:唯一的男主角——舞團藝術總監托馬斯。 白色:妮娜的枕頭是黑白花紋的,在多個夢醒的俯看鏡頭中,她的頭顱都正好擱在黑色藤蔓花紋盤繞糾纏的中心;她的雪白圍巾,呈絨毛狀,既是白天鵝羽翎的象徵,又像是雛鳥新生未豐的遍體軟茸。(以這種絨毛狀服飾象徵純潔,不久前在《單身男子》中也見過:尼古拉斯-霍爾特飾演的代表救贖天使的肯尼,就穿著這樣的軟絨白毛衣。) 粉色:妮娜的房間幾乎全部布置成粉色;開場的第一個早晨,母親端上來的早餐是切成兩半的水果,妮娜有如小女孩般呢喃:「粉色,多漂亮!」 妮娜的手機多次出現,可以看到她的手機屏幕上出現「MOM」字樣時,底色是粉紅色的。 當妮娜獨自蜷坐在甬道中練習手臂動作時,圍巾是淡粉色。 到她被選為「天鵝皇後」之後,那條絨毛狀的圍巾就不見了,即雛鳥褪毛的象徵。 ——不過,當妮娜受到托馬斯誘惑又被拋閃後,曾坐在鏡前哭泣。彼時絨毛圍巾再次出現,應是喻意她此際彷徨悲苦,又回到瑟縮雛鳥的狀態。 灰色:當她頻頻出現幻象之後,她練舞時穿的上衣從白色變成灰色;她的家居服也成了灰色——灰色滲入了妮娜的粉色天地。 在酒吧中,莉莉給了妮娜一件黑色的性感背心。妮娜把它套在了白衣外面。服下致幻葯物後的一夜,妮娜的毛衣徹底變成了深灰色。 在妮娜的「白色時期」,她的鞋子是圓鈍、無侵略性也無野心的灰色棉布雪地靴,與她形成對比的是「黑天鵝」莉莉那冶艷的黑色皮靴。 2、天鵝 天鵝是個復雜奇怪的意象,可以代表純潔,卻也可以是肉慾的化身:眾神之神宙斯,為斯巴達王廷達瑞俄斯之妻麗達的美貌所傾倒,變為天鵝與其野合。天鵝雪白的胴體、柔媚的長頸、軟滑的羽毛、飽滿肉感的身軀,亦可看做女子性徵極致的組合。 天鵝的另外一個象徵意是藝術家的詩意唯美化身,聖桑的《天鵝之死》、諺語「天鵝之歌」,都用這個意義。 本片中天鵝的意象無處不在,貫穿始終的《天鵝湖》音樂令全片像一部音樂劇,此外尚有妮娜的手機鈴聲、帶有《天鵝湖》節奏和芭蕾舞小人兒的八音盒等。 我認為最重要的天鵝意象,出現在妮娜躺在浴缸中的時候(第50分鍾)。觀者可以看到鏡頭右邊一隻小盒子,盒子上用色點鑲嵌的手法砌出白天鵝的圖形。就在這天鵝的陪伴下,妮娜在浴缸中自慰——鏡頭中只有她閉目呻喚的面孔,和那隻天鵝圖形。這其實是「麗達與天鵝」故事的影像化的一幕,妮娜甚至向天鵝圖形那邊拋去一個嫵媚的眼風!但最後,妮娜被滴入水中的血液驚醒。 片中多名女子帶有黑天鵝的特質。 第一隻黑天鵝,當然是莉莉。 第二隻黑天鵝是貝絲。 第三隻黑天鵝,是妮娜的「另一個自己」。 需要說明的是:黑天鵝並不是徹底的邪惡象徵。它代表的是慾望、掙扎、不懦弱,和不掩飾、不壓抑一切渴求。黑天鵝唯一的原則是追求快感的原則。 (27分鍾時,一位黑衣舞蹈教師教授妮娜如何飾演黑天鵝,鏡頭長久凝視著這個老女人露出的肩胛,蝴蝶骨在衰老皺縮的皮膚下艱澀滑動,這是只不能再飛起的老天鵝。) 3、指甲與抓痕: 妮娜做了被黑魔王擒住的夢境之後,第一次發現肩胛處有傷痕,並且她閃躲著、砌辭掩飾,不願母親過多注意;後來,抓痕頻繁出現;她的足趾趾甲破裂,血肉模糊;在托馬斯把天鵝皇後隆重推出的晚宴上,妮娜發現指甲處開始有血印。她躲在洗手間里,試圖剝掉甲溝處脫離的皮膚,讓人心悸的是她順勢一撕,撕扯下一長條帶血的表皮,但當她喘息著在水流下沖凈血跡,發現傷口消失了;後來,妮娜的母親把她拉到洗手間,陰沉著臉為她修剪指甲。 指甲是「黑天鵝」掙扎出繭的武器。母親的動作代表粗暴的「解除武裝」與鎮壓。種種表象,暗喻妮娜身體中另一個自己越來越急迫地要破繭而出,要掙脫這個清潔的、嚴肅的、死氣沉沉的軀殼。 從處子到女人,需有一道疼痛和流血的儀式。無處不在的血污,象徵著妮娜性意識之逐漸覺醒,在心靈上從處子跨越到女人。 ——或曰,妮娜並非處子。她曾在托馬斯的強迫下面對這個問題。然而當他問「你喜歡歡好么」,妮娜臉上露出的不是對美好事情的緬懷,而是不得不勾起醜陋回憶的憎厭。若她不曾領略到歡好的快感,從精神角度上說,她便仍是處子。 妮娜試圖在浴缸自慰一段。注意:自慰需要使用手。她被水面上懸空出現的自己的臉驚嚇,浮出水面,發現手指在流血——也便是用來自慰的手。亦即「撫慰」她的是她心中的「黑天鵝」。 而在浴室鏡子前剪指甲時,試圖剪除「指甲」的是妮娜,而鏡子里惡笑著令她把肌膚剪破、淌出血來的,則是要迫切要破殼出來的自我。 4、莉莉: 莉莉肩胛處有黑色紋身,粗看像是鋪開的羽翼,有張牙舞爪之勢,凝神看去,可以辨出圖案是兩朵並蒂開放的花,象徵善與惡的並蒂。 莉莉出現的這天傍晚,妮娜在歸途中首次與遍體黑衣、長發披拂的自己劈面撞見。這是她潛意識中的「黑天鵝」首次出現,暗示妮娜其實對風情迷人的莉莉十分欽羨。 莉莉把妮娜帶到酒吧作樂,在從酒吧回去後,妮娜最嚴重的一次幻象出現了。 仔細觀看這段影像可以看出,不必等到第二天早晨,導演早就暗示了莉莉的不存在:在妮娜笑著進門時,她的身影出現在多面鏡中,被分裂成無數個「妮娜」,暗示此時的她已呈分裂狀態;母親出現,沒有向「莉莉」打招呼(第一次看時,可能會當做母親對莉莉的不滿或故意忽視,但返回去看便知進門的從頭至尾只有妮娜一個人);而此處有更明顯的暗示(1小時06分鍾):在鏡子里一個妮娜的身影後閃出了莉莉的影像,她媚笑著躡手躡腳地走開,這表示莉莉就是從妮娜腦中分裂出來的。隨後,妮娜「拉著莉莉」跑回自己的卧室,當她把母親關在門外時,可以清晰地看到門上懸掛著灰色鑲嵌粉邊的外套——灰色已經是主要色調,粉色退居邊緣。 母親大喊:「you』re not my Nina again!」此際的妮娜確已不是母親的女兒,她歸屬於自己、臣服於慾望。 當「莉莉」與妮娜以同性方式歡好,由於別致的姿勢,觀者和妮娜都可看到莉莉怪異扭動的肩胛,以及肩胛上的紋身:從並蒂花變成了振起的翅膀——黑天鵝再次出現。 此際兩種弦樂——陰險的大提琴與纖細憂傷的小提琴,交織在一起。映襯著妮娜面龐的,也不再是黑白花紋的枕頭,而是曖昧艷麗的肉粉紅色枕頭,其上飾有彩色圓形圖案,象徵交合圓滿——淺粉色象徵純真少女,肉紅色便是肉慾的象徵。「莉莉」的面目始終埋在妮娜雙腿之間,惟有一種「破繭」的撕裂聲傳來。當妮娜從高潮中醒來,她發現「莉莉」的面孔,是自己。 這是第一次她在莉莉身上看到自己。 當妮娜在最後一天排練結束後,發現托馬斯與莉莉在晦暗的舞台角落中歡好,然而恍惚間,那張放盪快活的面孔卻是自己的,而御於自己身上的人,卻也不是托馬斯而是劇中的黑魔王。與托馬斯的歡好,當是妮娜心底盼望的,被黑魔王的蹂躪,則是她真實心靈現狀的物化體現。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段的背景交響樂中混雜了一種奇怪的、禽類的「格格」叫聲,這應當是妮娜心底「黑天鵝」急欲破體而出的聲音。在妮娜受驚飛奔開去時,更有鳥類展翅撲棱的聲音。 5、母親: 永遠一襲黑衣的母親,有一張禁慾者的長面孔,蒼老的手像鳥爪一樣抓在女兒粉嫩的手臂上。她曾是該公司的舞者,仍有人脈,妮娜在公司的舉動和表現,她都可掌握。 母親的愛好是坐在自己的屋中畫畫,她描繪的是自己年輕時的樣貌,以及妮娜的臉——畫像上的女子頰上有一顆痣。 可以捉摸到她的過去:曾經輝煌,因沉湎情愛,生下私生女斷送舞蹈生涯,因此她認為肉慾和性愛是毀滅性的,強迫女兒停留在十餘歲的懵懂之中。對女兒懷有不正常的控制欲和愛。 (耶利內克的《鋼琴教師》亦渲染此類畸形母女關系。) 6、妮娜與托馬斯的三個段落: A、在托馬斯的門外等待他的妮娜,首次拆散了一絲不苟的發髻(發髻象徵禁慾與嚴格自律),對唇上鮮紅的胭脂膏子(唇膏來自貝絲)還不大習慣,不由自主地抬手去擦拭。此際她心中是矛盾的:為了得到夢寐以求,她不得不打算啟用長久以來忽略的、性別的魅力,做最後一搏——她其實意識得到自己是美的,只是始終不屑於張揚和運用,這仍是某些中學女孩子在性別差異萌發時的心理:努力勒緊腫脹的胸部,為性徵感到羞恥。 當她對著托馬斯時,就像犯了錯誤的小孩子面對手拿她的糟糕成績單的老師。隨時准備哭出來的急促氣息、這個時候的妮娜,甚至不是「女人」。她來爭取角色,竟像請求老師給予補考機會,始終喃喃說道:「我能做到,我昨晚努力過了。」她仍不敢亮出自己最原始的武器。當托馬斯誇獎她「美麗、優雅」的時候,妮娜臉上並未出現釋然和些微歡喜,目光甚至更焦慮,慌亂地躲閃開去。 在他的逼迫下,妮娜第一次說出了「完美」這個詞(舞者大多是完美主義者,撲朔迷離的「完美」,往往令他們陷入走火入魔的境地)。托馬斯扳過她細巧的下巴,惡狠狠地吻著了她。若是旁的女人,恐怕立即香舌暗度、運津咀華,順勢往來一番,然而竟有妮娜這等不曉事的,咬了上司一口。可以說托馬斯早就心有定案,要扶助妮娜成為白天鵝,一切波折只是故意鍛造她的過程,或可說在妮娜的咬嚙中,托馬斯看到了她並不懦弱、甚至有些兇狠的一面,於是相信她仍是可造之材。 在某些時候,灰色托馬斯的舉動,會引人誤解他是個想把妮娜潛規則的上司,其實他絕非心地齷齪,他看出這女孩有如渾金璞玉,希望通過愛欲的打磨,令她升華到更高境界。 所有藝術最高形式的魅力,其實都是模擬性快感。因此,不懂得愛與性愛的藝術家,永遠無法到達最高境界。她們需要先捉摸、領略過那個園中果實的異香與甜美,才能在舞台上模擬一二,以此引領觀者沉浸入相似的妙境。 B、從托馬斯的辦公室出來後,妮娜盤坐在牆角(她總是獨個兒坐在牆角,是膽怯小女孩的表現),狠狠地將散發再次綁起,這意味著她後悔方才的「放盪」,要迅速回到令自己感到安全的、清心寡慾的殼子去。 (在影片45分鍾時,妮娜第一次在練習舞蹈時拆散了發髻,旋轉時,長發在空中飄散出曼妙曲線,喻意她內心的「黑天鵝」的風情初露。) C、托馬斯的理解是:舞者要散發出性的魅惑,要讓觀眾愛上你。 他親自與妮娜共舞,用手掌嫻熟地抹過女子的敏感處所,成功地喚起妮娜的迷狂。背景弦樂逐漸加強,危險而充滿誘惑,黝暗的練功房恍如亞當夏娃的園子,托馬斯反復說「open your mouth」,妮娜逐漸情動,揚起手反撫住托馬斯的頭頸,與他唇舌交纏。這是她的性意識被徹底喚醒的關鍵時刻。 (這男人如此用心良苦。在妮娜贏得山呼海嘯般的掌聲後,他輕聲說:「你聽到了嗎?他們愛你。」) D、首演前夜,妮娜在樓梯上向托馬斯哭訴。他仰頭看著她,看著她那張凄楚小面孔上的珠淚盈盈——是他把她托舉到了高處不勝寒的地方。 7、地鐵 地鐵是個奇妙之處。嘈雜昏暗、狹小擁擠的空間,不得不親密貼緊的無數陌生人,黑暗中映出人影的玻璃門窗,凄厲的呼嘯風聲,車廂像是一個盛滿夢魘的巨大鐵盒。 妮娜第一次塗口紅,便是在地鐵玻璃窗的映像中。 托馬斯曾問妮娜的男伴舞:「你想與她歡好么?」——此時妮娜全無性方面的吸引力。當妮娜的性意識覺醒後,地鐵中一個老者對著她大做猥瑣動作,值得注意的是,而空盪盪的車廂中有許多空位——地鐵的場景出現過很多次,惟有此次車廂幾乎是空的,導演在暗示妮娜可以更換座位,但她既未沒露出異樣神情,也未更換座位,只是平靜地轉開臉去——她其實並不厭惡,甚至暗暗喜悅自己具備了這樣的原始吸引力。 8、雕塑: 宴會結束後,妮娜在大廳中等待托馬斯,廳心有一尊奇異的雕像。當妮娜對牢雕像凝睇,音樂陰郁奏響,提醒觀者注意。雕像有如夢魘中的妖魔,吸引滿臉懵懂的少女一步步走近:五官模糊一片、塗成慘白的人臉,手臂斷折不見,只有兩只翅膀高揚,兩腿緊並,身體以耶穌受難的姿勢直立,下身有男子性徵。 這個雕塑的意思:要想要翅膀,就要拋棄雙臂,等待受難。 ——下體的男子性徵,喻意不明。或暗喻「合體」? 9、貝絲: 妮娜在被貝絲砸得亂七八糟的化妝間中,偷取了一隻唇膏。這表示她其實暗暗期望像貝絲一樣有魅惑人心的女性魔力;貝絲的小刀象徵她的侵略性——那也是白天鵝潛意識中期望得到的。 她所擔心的:貝絲的今日就是她的明日,失掉舞者的腿,失掉容貌。因此幻覺中看到貝絲/自己瘋狂地將刀子向臉上插去。 10、前夜 在此引用茨威格一段話: 「她內在的激情還未蘇醒,她真正的、深處的自我尚未成形,只有被狂熱的激情激發之後,他才能真正蛻變,綻露出蜷縮的翅膀。就像選手在竭盡全力沖刺前所做的一次深呼吸,她的生命正在停滯的休眠期里積蓄著力量,猶如沉睡的火山,一旦噴發,將地動山搖。」(《蘇格蘭玫瑰-斷頭女王斯圖亞特》) 首演前夜,妮娜感到的壓力達到峰值,近乎崩潰,眼中的幻象也越來越血腥:她看望貝絲時看到瘋狂毀掉容貌的自己(象徵對年老色衰的恐懼);畫像變成蒙克的吶喊者(母親的囚禁力幾乎成了妖魔);她的肩胛上抓傷的地方迸現黑色的羽毛(黑天鵝已經迫不及待要掙脫白天鵝的肉身。但此段太像《變蠅人》),她的眼睛變得血紅(血的意象),雙腿折斷變成禽類的腿,用門掩傷母親的手(手,又是手),最後昏暈過去。 在她從昏迷狀態醒來之後,在鏡頭中始終沒出現母親的右手,令觀者疑慮:是否昨夜的恐怖都是臆想?當妮娜為了搶回門閂,捏住母親受傷的手,才明示昨夜的爭執其實都發生過。 期望妮娜得到成就的母親,為何一反常態,鎖了門不許她去參加演出?——她嫉妒了。她永遠不曾當上天鵝皇後,然而妮娜做到了。此時妮娜不再是她的「Sweet girl」,而是比她更成功的、映襯出她之失意寂寥的舞者。 11、黑天鵝之死 一切來到最後關頭,反而變得簡單多了。妮娜心事重重,從舞伴手中跌落——她所見的莉莉與男舞伴「密謀」暗害她,到底是真是幻?從後面情節來看應當是她臆想出來的。當妮娜回到化妝間,「黑天鵝」在等她。妮娜把她猛推到鏡子上,鏡面破碎,白天鵝用一塊鏡子的碎片殺死了「黑天鵝」。 鏡子,是鏡子。鏡子不復存在,鏡像亦香消玉殞。 這一段戲也頗為精妙:波曼把死去的黑天鵝拖入盥洗室,喘息未定,遍體戰栗,但音樂漸強,令她逐漸安下心來(迷茫時她曾喃喃「My music」,舞者心中有對音樂的下意識依賴),雙眸再次變為血紅——黑天鵝未死,反之,它完全攫住了妮娜的靈與肉。 妮娜化身黑天鵝之後的一段舞蹈,音樂節奏急促,時時伴有翅膀扇動之聲、喘息呢喃之聲。後一種聲音暗喻著歡好,而歡好之愉悅亦有人形容為「飛」,比如老三(《山楂樹之戀》)。 可以看到身著黑衣的男舞伴將驚艷痴迷的目光投在她面上,應對了前面托馬斯那一問(你願意與她……嗎?)。音樂暫停,妮娜回到幕後,表情仍像沉溺在歡好之後的余韻中。 最後一段獨舞中,她(在臆想中)看到兩臂滋生出天鵝的毛羽,在雪亮的燈光里,黑色羽翼應和著音樂瘋長,旋轉揮舞,越來越圓融,越來越忘我,越來越囂狂,越來越恣肆,越來越美。最後那一勢,巨大的天鵝影子與昂首的舞者交相輝映,心魅、靈魂、肉體、渴求、慾望,均在這一刻得到最自在無礙的完滿。 這一舞完成後,黑天鵝隱去——標志是妮娜的一對瞳仁回復清澈——舞者在潮水般的喝彩中變回白天鵝。亦即黑天鵝只為這最華彩的段落而生,方才的獨舞,便是「天鵝之死」。 但白天鵝亦不再是從前的白天鵝:妮娜在掌聲中回到側幕,激動快慰的托馬斯正在眾人中等待她,她欺上去狠狠吻住他,立在芭蕾舞者樹起的足尖上,吻了他,挾著隱隱風聲,像一次兇猛的襲擊,像天鵝從雲端俯沖而下,像他當初吻她一樣霸道。然則,她仍被邪魅所魘?宛轉柔媚的音樂浪濤一樣澎湃而起:不。黑天鵝確已死去,不再復活;白天鵝攝取了黑天鵝的悍勇、情致與佻達,涅磐再生。 在那一吻結束後,素常鎮定的托馬斯也禁不住顯出神魂顛倒的痴笑,目光微微無措羞赧卻又自豪地四下一溜。此一幕,應對了他在練功房中說的:「下一次,你來誘惑我。」徒弟出師了,被迷醉難以自拔的換成了師父。他看妮娜的眼神,是在看自己打磨成功的一件完美的藝術品。 不過,懸念仍未解開:化妝間中還有一隻死去的黑天鵝。妮娜用粉色的毛巾遮擋住門縫里滲出的血泊,卻驚見莉莉推門道賀,懸念之弦被綳上了最緊的一扣——死去的到底是誰?鏡子確實碎裂一地,但門下並沒有血……弦樂始終陰森急促地迫在空氣中,妮娜泫然呆怔,慢慢垂下頭,從小腹一起一伏的傷口中拿出了折斷的鏡子碎片。真相大白。 這一段波曼的面部表情豐富刻骨,恍然、惶然、悲凄、絕望、悔疚、無措、忍痛、堅忍……層次感極強的表演毫不脫力地支撐起這個最高潮的情節。最後,她低泣著在鏡前坐下,用粉撲抹去眼淚,肌肉受到被動拉扯,硬生生把戚容轉換為微笑。黑天鵝已死在舞台上,白天鵝也要在舞台上死去。 而在最後一躍中,遍體雪白的妮娜終於帶著黑天鵝的傷口,回歸純白世界(白色的海綿墊子)。 「完美。我得到了完美。」 在經歷靈與肉的雙重磨難之後,黑天鵝與白天鵝在糾纏中合為一體,創造出完美的境地,俱獲安寧。 當然,為什麼觀眾始終看不到血漬?為什麼眾人圍上來時沒有第一時間看到白裙上的鮮血?不必深究了。 12、青衣: 「青」有黑色的意思。《黑天鵝》的故事,很像畢飛宇的《青衣》。冰冷冷的筱燕秋(妮娜),青春洋溢的春來(莉莉),甚至最後一場演出的「遲到」橋段都如此相像。筱燕秋在雪地中的自舞,亦有血的伴隨。
二、戲與人生
毫無疑問,《黑天鵝》是一部奧斯卡級別的影片。精細得無微不至的音效和微妙聲音,簡直像是無言的解說,令這部電影更加飽滿,增添奇幻、妖異的魅力。畫面多次著墨在妮娜的精緻發髻、瘦削肩胛、天鵝一樣優雅的修長脖頸,讓人切實感到這就是職業芭蕾舞演員。妮娜時時迷惘、眉尖緊蹙、怯生生的表情,增一分嫌多,減一分嫌少。稍顯美中不足的是,「黑天鵝」上身時,魔力欠缺少許,好在黑天鵝的驚悚妖艷妝面提供助力,雙眼圓睜那一亮相,仍令人心頭一凜。 駭人的是,她還這樣年輕,小金人遲早是她的——不過,也許不是這次。 「女神的男人」文森特-卡索,乍看普通,多看幾眼,便覺優雅迷人、透骨而來,暗嘆莫妮卡挑枕邊人的眼光著實了得。文森特的面目恰到好處地有點肉慾色彩,時有媚氣一閃,符合他在女人堆廝混的身份;他特殊之處是雙眼生得有些開(錢老雲:會略害相思病),感覺像《潘神的迷宮》中的潘神——半羊半人的潘神,湊巧也是慾望的象徵。 「莉莉」米拉-庫妮絲,看過她的《忘掉莎拉-馬歇爾》和《約會之夜》。她確實是能讓人忘掉女主角的美人!黑天鵝的邪魅之美,算是選對了代言人——不過,映襯女主角一定要煙熏眼么?《穿Prada的惡魔》中,艾米莉-布朗特煙熏眼一次之後便星途坦盪,但願米拉妞能為這條「煙熏眼定律」再做佐證。 薇諾娜的戲份不多,但相當出彩。其實若無當年一場偷盜波折,「白天鵝」這個角色由她擔綱亦非不可能,然而心裡的黑天鵝毀掉了她。白羽染皂,她再也飛不起來,如今只能看著年輕的波曼挾風直上,夷猶如意。戲中戲外之況味,不知何如? 舞蹈團中牙伶齒利、刻薄輕佻的維羅妮卡,肉臉厚唇,也讓人印象深刻。一個女人的小團體中,是必定會有一個這般人物的。 更讓人感慨的是:娜塔莉-波曼在拍攝中結識該片編舞、舞蹈家本傑明-皮勒米,相戀訂婚,如今已宣布有孕。 難道波曼與本傑明真的像妮娜與托馬斯一樣,在耳鬢廝磨、肌體交纏的共舞時,情愫滋生?戲中妮娜因一部《天鵝湖》醒覺了性意識,戲外波曼因《黑天鵝》得到愛情婚姻和胎兒。戲如人生人生如戲,即此謂也。

『貳』 美麗人生的影評,從拍攝手法,鏡頭語言等專業角度

《美麗人生》--偉大的父愛 本片由義大利國寶級導演羅伯特貝尼尼自編自導自演,講述了一個關於親情和愛情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感人肺腑。該片曾獲得嘎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等多部大獎。是值得各位收藏的一部佳作。 樂觀開朗的猶太青年圭多和朋友駕車來到城裡,途中邂逅了美麗的女教師多拉,兩人互生情愫。幾經磨難,兩人結為夫妻。但好景不長,就在他們的兒子生日那天,圭多和兒子被強行帶到了納粹集中營,原因是他們是猶太人。多拉沒有猶太血統,但為了和丈夫兒子在一起,也登上了通往集中營的火車。在集中營里他們被分開關押。圭多為了不讓兒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就「欺騙」他說這是為他的生日而舉辦的一場游戲,游戲規則是不能哭不能鬧不能想媽媽,率先得到1000個積分的孩子就可以得到一輛真坦克,兒子信以為真。圭多還要想方設法向妻子報平安。最終圭多為了兒子的安危,自己慘死在德軍的槍口之下。 反映二戰時期的影片有很多,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過多地渲染死亡和血腥。但這些在這部影片中沒有直接體現,而代替它的是更多的歡笑和淚水。首先圭多是一個勇敢的男人,他喜歡上了多拉,就勇敢地去追求,不論路途有多麼的崎嶇,最終他做到了。其次圭多是一個有責任感的男人,當他們在集中營的時候,圭多一刻也沒有忘記呵護自己的兒子,也沒有忘記和妻子取得聯系。在他心中親情和愛情就是他的全部生命,所以最後他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保全兒子,由此可見父愛的偉大。影片中有幾處場景值得一提:首先是圭多冒充視察人員來到多拉的學校跳「脫衣舞」的滑稽場景,這一幕是為了引起多拉的注意,從而體現圭多是一個既勇敢又富有幽默感的男人。其次是圭多在被處死之前向藏在鐵窗中的兒子擺出小丑般的走路姿勢,這是為了不讓兒子害怕,並且快樂的走向死亡,體現了偉大的父愛。最後是兒子和母親相聚,對母親說:''我們贏了,我們得到了1000分,我們贏了。」這是最為傷感的一幕,我們為圭多的犧牲而傷心,為孩子的心靈沒有受到傷害而感動,圭多死得值得。影片告訴我們痛苦只是暫時的,唯有樂觀的人們才能得到美麗的人生。 如果你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如果你是一個懂得珍愛的人,如果你是一個好父親,那麼這部影片你一定要看。 父與子的生死游戲:《美麗人生》 ——銀幕視覺經典:《美麗人生》 編劇:溫琴佐切拉米羅貝爾托貝尼尼 導演:羅貝爾托貝尼尼 攝影:托尼諾德利科利 音樂:尼科拉皮奧瓦尼 主演:羅貝爾托貝尼尼尼科雷塔布拉斯基焦爾焦-坎塔里尼 出品:義大利梅蘭坡電影公司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發行 譯制:上海電影譯制廠 實在的說,在看到這部《美麗人生》之前,對喜劇類型的藝術電影,總是懷有些許微詞的。而且再說這部《美麗人生》又是反映與描寫大戰期間納粹暴行的片子,所以總能想到,一個專事喜劇創作的西方電影人羅伯托貝尼尼,能夠拍得過大導演史蒂芬斯彼爾伯格徹底悲情的《辛德勒名單》嗎?能拍得過羅曼斯基完全悲愴的《鋼琴師》嗎?我比較懷疑,恐怕羅伯托貝尼尼連鬼才導演法斯賓德的反納粹名片《莉莉瑪蓮》的一半深度,也不會有吧?不是搞笑,是說深度。沒有看過羅伯托貝尼尼的這部《美麗人生》以前,真的就是這么想的。再加上,那些戰爭本身就是殘酷和悲烈的,彷彿根本不有什麼喜劇可言。這一點常識老幼皆知。記得有位大的影評家說過:喜劇本身常常不能承載重磅眼淚。這部《美麗人生》由義大利梅蘭坡電影公司出品。哦對了,看到的這個版本是上海電影譯制廠譯制。 後來偶然一個機會,去看羅伯托貝尼尼的另外一部影視片子,在場觀者,好象無一不提及他的這一部《美麗人生》。人們往往感嘆這部影片的收獲成果,說它前前後後獲得了太多大獎,包括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戛納影展評審團大獎在內的二十八項國際影壇大獎。還說《美麗人生》在戛納電影節試映落幕之際,全體觀眾就地起立,舍淚鼓掌長達12分鍾之久……就這樣感召下,我也終於,打算去認真看一看,這一部喜劇的《美麗人生》了。看《美麗人生》這一天,正好還是一個臨近紀念人們共同父親節的日子。影片《美麗人生》是由義大利藝壇所謂的「國寶級」人物羅貝爾托貝貝尼自編自導自演的。表面上,在這里,貝貝尼拿了一種極為樂觀的生活態度,為大庭觀眾喜劇性地講述了一個大戰期間極為悲慘的三口之家的故事。特別認真的講,《美麗人生》開片將近一半時刻,我仍然沒有看到並且感受到,人們常常提及肺腑之痛。反爾隨著銀幕故事,我總是笑口常開的樣子,不時跌入在喜劇導演善常的連環搞笑的場景裡面。 換一個視角說,也就是在《美麗人生》的前半部,沒有發現任何有關納粹或者戰爭的悲劇色彩以及暴力疑點。也就是說,《美麗人生》至此一半,還屬完完全全義大利人喜劇的味道。有人說,義大利人喜劇的味道,與他們地處的天然環境有關。甚至想到,義大利明星羅伯托貝尼尼自費編導演的這《美麗人生》,終於讓他找到了一個全世界都拍爛拍絕的影視題材。《美麗人生》故事背景是戰爭前的義大利某處一個小鎮。逍遙樂天的猶太青年人基多有點混世味道,用了英雄救美女的一招,嘻嘻哈哈出現在銀幕之上。基多特有女人緣,他在進大城市投靠開餐館叔叔時,又有多次巧遇美麗女教師多拉的天作機會。真有一點天賜良緣的意思。《美麗人生》愛情場面有一些類同小學生謄印描紅,動效拍得,實在象一些國產電影中的乏味愛情故事一樣,平淡收斂,死水微讕。如果認可這樣一句話:藝術是現實生活的反映,那麼導演貝貝尼的感情生活,大概理聽應當是一帆風順的。電影正如觀眾所料那般,熱烈追求,花言巧語,棄富奔貧,情人們隨天從願,而且不久,基多夫婦生活裡面,發生了一個可愛的小男孩約書亞。 基多一家的幸福生活,這時候才發生了戲劇性變化。《美麗人生》由喜漸悲。納粹來了,生活不在喜劇。美麗的人生,加上了血腥。我們看到,《美麗人生》的電影故事進展五年之後,第二次大戰爆發了,基多被迫帶上小男孩約書亞,在刺刀威逼下登上了開往集中營的悶罐火車。妻子朵拉捨去求生之望,尾隨家人一起,主動跟上基多和約書亞,來到殘忍強暴,不堪血腥的猶太人集中營。這時候我發現,男主人公曾經一向開懷的那種大笑,不再顯得由衷。這時候的基多,他掛在臉上的,是苦苦的笑。隱痛的苦笑。基多開始心事重重。基多為了保護自已可愛的孩子,不讓他的小約書亞心受創傷,於是父親仍然貌似開懷。基多總是騙自已的孩子說,我們在這個集中營的生活,只是暫時的,這只是玩一個掙分的游戲。這是一個掙夠了一千分之後,我們就可以贏得一輛坦克車,並且獲得人身自由的游戲。小孩子約書亞喜歡玩具坦克車,那是每一個孩子純真深中的自覺天性。游戲是孩子的生活一角。 《美麗人生》中,游戲對於父親,一方面是為了迎合親兒子。另一上方面又是老爸的童心未泯。這是一個真實而又美麗的謊言。一個讓人笑看又心痛的動情故事。這是父與子的生死游戲。《美麗人生》這種藝術情境的手法,顯示了義大利民生開朗樂觀的一面,並且影片隨時隨地用逗樂搞笑效果,神奇的將一個看似不可能發生的童活般故事搬上銀幕,娓娓道來。基多用游戲的方式讓小兒子的未泯童心不受任何傷害。天真好奇的兒子對父親的話信以為真,他崇拜這個永遠打不垮的樂天老爸。這個看似喜劇的父親的心,是那麼的神聖與高潔。悲情隨著喜劇畫面,漸入佳境。如果說,悲劇是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看到《美麗人生》以後,我更加深入理解了悲劇的這一定義。後來以為,《美麗人生》是悲劇的,而不是喜劇的。《美麗人生》是借用了喜劇的基本原素,進行悲劇演生與鋪排。喜劇只是《美麗人生》的一個善良外套。《美麗人生》的真正核心,應當是悲情的。是一種天哭的慟情。她還是大悲之中的人情呼喚。 影片《美麗人生》中間,父親基多一點一滴都不願意,讓自已兒子幼小的心靈因戰爭苦難而異暗。基多害怕小約書亞的心靈從此蒙上悲慘陰影。於是導演盡量渴望,把《美麗人生》拍得童真再顯,拍得實如溫暖。在影片《美麗人生》當中,有這樣兩處場景,鏡頭表達的寓意非常。第一處場景,書店前的父子對話:小約書亞問父親:為什麼商店門上掛著猶太人與狗不準進入牌子?父親回答說:我們開的書店就不掛這種牌子。小約書亞說:我們也掛一個。父親說好,牌子寫什麼?小約書亞想了一下,拿格外的孩子氣說:野蠻人和蜘蛛不許進書店。第二處場景敵寇關押猶太人集中營里,放送的廣播歌劇:在敵寇慘無人道的血腥集中營里,基多一面求生心切,另一方千方百計想和隔壁女監里的妻子取得聯系,他渴望向多拉報一個信息,告訴多拉,這一邊父子平安。終於有了一個機會,基多利用敵軍廣播喇叭,播放了多拉從前喜歡聽的奧芬巴赫的歌劇。聽見這動人樂聲,多拉心裡,明鏡一樣明白了,那邊的父與子還活著。艱苦卻樂觀的活著。父與子,還有母親,一家人,一邊游戲著暗炎人生,一邊艱難渡過每一天。 影片里,世界民族大解放來臨前夜,納粹准備逃走的時候,基多一反笑容,嚴肅冷靜地將兒子藏在牢獄角落的一個鐵櫃里,並且千叮嚀萬囑咐,不讓約舒亞發出任何動靜,也不要探頭出來。直到完全天亮。接下來,忠誠的基多化妝女犯,又趁亂跑到女牢去找妻子多拉。不幸的是,可憐的基多被核槍實彈的納粹發現。納粹押送槍斃基多,經過的舒亞密藏的的小鐵櫃時,基多仍然還是裝出一副樂觀開朗的模樣,甩開正步,顯出慣常喜氣,巴望著兒子走過去,同時暗暗示意兒子千萬不要出來。再接下來,監牢大牆角落深處一聲槍響,基多慘死在納粹槍口之下。天終於放亮了,小約書亞小心從鐵櫃里爬出來,他站在空盪盪的牢獄大院子里,杳無一影。這個時候,一輛標記五角星的真坦克車出現在約書亞面前。小約書亞爬了上去,紅軍坦克隆隆地開去。直到重逢母親。小約舒亞和父親母親一起,肩並肩挨過飢餓,熬度恐懼,忍愛寂寞,並且戰勝了黑暗,贏得了一千分,收到了爸爸許諾給他的禮物。那是一輛真正的坦克車。 這是獻給孩子的禮物。是父與子的生死游戲的禮物。直到影片《美麗人生》一片終了時刻,我看著小約書亞乘著紅軍坦克遠遠開去,路上孩子找到了他的媽媽,當小約書亞擁入愛母懷抱時候,我不禁站起身來,為了這個小男孩約書亞重見母親,為了孩子收獲到了這樣一份人生大禮物,深深的致示敬意。同時,也為了小約書亞的爸爸和媽媽們表示由衷敬意。向他們祝福。我為他們的美麗的人生用心鼓掌。用心淚流。我真的,為了他們在那一段暗黑生活中,苦苦掙扎中的慘痛每一天,安靜地流下來眼淚。掌聲和眼淚,為了這一場電影里的純真游戲。一場父與子的生死游戲。笑容與欣慰,為了電影裡面這個美麗的人生。父與子的生死游戲。美麗的人生。 父與子的生死游戲。美麗的人生……據說第一個提出父親節建議的是華盛頓的約翰布魯斯多德夫人。多德夫人的母親早亡,其父獨自一人承擔起撫養教育孩子的重任,把他們全部培養成人。1909年多德夫人感念父親養育之恩,准備為他舉行慶祝活動,同時她想到所有的父親對家庭和社會的貢獻,於是給當地一家教士協會寫信,建議把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定為父親節。1910年6月人們慶祝了第一個父親節。當時凡是父親已故的人們,都佩戴一朵白玫瑰,父親在世的人們佩戴紅玫瑰。這種習俗一直流傳至今。但是開始時父親節的日期各不相同,而且有的地方用蒲公英作為父親節的象徵,有的地方則用襯有一片綠葉的白丁香作為父親節的象徵。直到1934年6月才統一規定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父親節。後來全世界有多個國家通過儀式,用心和禮物來紀念父親節。父與子的生死游戲。美麗的人生。

『叄』 結婚前夜影評為什麼七年抵不過邂逅

你好,朋友,很高興為你解答問題!

可能是觀眾的認為。
七年了,都沒有那個,
邂逅確實改變的一些事情,
如有不足,可以繼續追問,如果滿意請採納,謝謝,

『肆』 求屠格涅夫《前夜》的讀後感。400字左右。

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屠格涅夫的長篇小說《前夜》是俄國文學中描寫平民知識分子革命家形象的最早作品。被文學評論家們一致認為是屠格涅夫的創作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的不朽之處在於:它在俄國文學史上第一次以非貴族出身的知識分子作為作品的主人公,迅速而敏銳地反映了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歷史發展的趨向和要求,揭開了俄國文學嶄新的一頁。小說《前夜》反映了克里米亞戰爭失敗後俄國社會的新動向,是一部深刻地揭示俄羅斯社會現實的傑作。

小說反映了俄國19世紀50年代末社會運動的高漲及對新人物、新生活的社會需要的背景。主人公葉連娜是個正直、熱情而富有自我犧牲精神的俄國姑娘。她出身豪門貴族,身邊有好幾位熱心的追求者,都不稱心。後來她遇到保加利亞人英沙羅夫,他為了祖國的解放事業積極戰斗並准備奮斗終生,十分欽佩和愛慕,並不顧父母反對嫁給了他。與他同赴保加利亞參加反對土耳其奴役的民族解放運動。途中丈夫病逝,葉連娜忠於信仰,依然前行。作品描寫景物清奇迷人,色、聲、香兼而有之;刻畫人物善於烘托;風格細膩淡雅,獨具一格。

要說在這些人物中誰最獨特,算是一個能讓讀者感著親切的人,那就是《前夜》中的葉蓮娜,這個貴族小姐掙脫了舊社會舊制度的束縛,毅然去尋找自己的愛情,並堅定地走上了丈夫的革命道路。這個姑娘的勇氣是令人欽佩的。她是覺醒了的一個人,一個婦女解放者,在小說中她比任何人都讓人感覺有生氣,展現出不同的品質和魅力。

其他人物我不想說什麼了。屠格涅夫對愛情的描寫很細致入微,讓我在讀小說的時候體驗到了愛情的綺麗的過程,感受到了愛情的滋味,屠格涅夫看過不少書,所以文中穿插了很多作品和人名,從而提高了主人公的不同教養的描寫。
屠格涅夫全名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1818~ 1883),是俄國19世紀著名作家,《前夜》(1860)是他一生中重要的作品之一。
! M+ x" v% P% z( l6 Wbbs.zhe.com《前夜》以俄國農奴制改革的「前夜」為背景,敘述渴望自由、體現社會精神覺醒的貴族少女葉琳娜與具有崇高理想的保加利亞愛國者英沙羅夫催人淚下的愛情故事。後男主人公病故,她一如既往,忠於他的畢生事業,毅然去保加利亞當一名起義者志願看護。bbs.zhe.com/ ?3 Q; m/ |, ]- x; j* d
《前夜》中的人物應該說都具有一定的犧牲精神,他們有的為祖國、有的為愛情、有的為了子女犧牲了自己的原來擁有的一切,有的甚至是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我比較喜歡葉琳娜這個貴族少女,她是一位熱情、正直、有自我犧牲精神、美麗的俄羅斯姑娘,雖然生於長於貴族家庭但她一直在內心裡都擁有自己的理想和未來,她為了愛情犧牲了原本富裕無憂的生活,放棄了父母的愛,放棄了平靜安樂的生活,不管父母反對,嫁給了他。她是中心人物,情緒圍繞她而展開,所有人物的優缺點也由她來衡量,她是一個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習慣於冷靜分析的人,雖然家庭條件比較富裕但這是一個庸俗無聊的家庭,使她感到孤獨和苦悶,她早就憧憬能沖出這個無形的樊籠,缺乏的只是一個可以信賴的理想人物給她指明道路。舒賓雖有才華卻華而不實,伯爾森涅夫雖然淵博卻目光短淺,而英沙羅夫這個既有崇高理想又能腳踏實地的實踐家自然成了她所傾心的對象。她愛上了他就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同他的命運連在一起,她決心為解放保加利更是為了愛而獻身。直到英沙羅夫在回鄉的途中病故她也沒有轉過頭回到自己的祖國依然忠於自己的信仰,一無反顧地獨身去保加利亞做一名起義者志願看護。《讀者》雜志官方論壇 讀者出版集團期刊論壇 原創純文學論壇,優秀文章支付稿費,包含詩歌,小說,散文,雜文,隨筆,學生作文,校園作品,笑話,幽默故事,精美圖片,書評,音樂,攝影的綜合性文學天地,《讀者》為讀者提供的網上家園!/ I/ E* k' W% S3 t$ C0 h" T
這讓我想起了曾經看過的《馬丁·伊登》中的女主人公貴族少女羅絲,同樣是生於長於貴族家庭,為何就有這么大的差別呢?,更何況馬丁這個主人公的生活條件與背景與英沙羅夫比是好了那麼多,只能說羅絲是一個為他人而活的真正的市井小女人罷了!葉琳娜這個願意為愛付出一切的貴族少女是我比較喜歡的一位女主人公,葉琳娜是一個敢於面對一切,去追求自己內心的愛的一個女孩,更是一個能夠把自私的愛轉為大眾愛的偉大女性,她沒有因為英沙羅夫的死而放棄去保加利亞不正是說明了這一點嗎?讀者論壇' h$ |8 S3 D* E& Y2 `
主人公英沙羅夫是保加利亞富商的兒子,他的祖國被土耳其人佔領,父母都遭土耳其人殺害。他立誓要洗雪國恥家仇,內心燃燒著為解放祖國獻身的感情的火焰。他堅強果斷,沉著寡言,講究實際,言行一致。他目標明確,心不旁鶩。他外表嬴弱,內心卻蘊藏著勇士般的力量。他將整個身心獻給祖國解放事業,准備為此犧牲一切,包括愛情,如果它妨礙他的事業的話。他能團結同胞,並在他們中間享有信任和威信。對他來講,個人追求和社會責任是和諧一致的。bbs.zhe.com" L7 m+ b( P4 v& S! K

英沙羅夫的是目標是解放自己的祖國,他與之斗爭的是外部的敵人,是土耳其的佔領者。而當時的俄國社會,需要的是俄國的英沙羅夫,要反對的是內部的敵人,即以沙皇為首的農奴主和專制農奴制度。因而作者借這篇小說抒發內心對社會現狀的不滿,俄國需要象英沙羅夫那樣的人物,團結包括「最貧苦的農民和乞丐在內」的「保加利亞人」以爭取「整個民族的解放」。這也就是幻想以民主解放代替社會革命,又各階級的聯合來代替農奴反農奴主的斗爭。

5 d- x3 }! h8 j/ e3 d. g《讀者》雜志官方論壇 讀者出版集團期刊論壇 原創純文學論壇,優秀文章支付稿費,包含詩歌,小說,散文,雜文,隨筆,學生作文,校園作品,笑話,幽默故事,精美圖片,書評,音樂,攝影的綜合性文學天地,《讀者》為讀者提供的網上家園!英沙羅夫與葉琳娜相比他就欠缺了一些勇氣,雖然他對自己的祖國、家庭的血仇報復充滿了勇氣和力量,但他沒有勇氣去面對自己所愛的人,他為了自己的祖國而放棄自己心中的那份真潔的愛真的是明智的嗎?做一件事情是需要放棄和犧牲的,如果葉琳娜不去找他,他又怎麼能夠體會到葉琳娜的這份偉大的愛呢?其實有的時候事情與事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其實葉琳娜與英沙羅夫之間的愛遠遠超出了男女之愛,他們之間的愛是大眾的愛、是無私的愛、是祖國人民都需要的愛。讀者論壇" r$ ^+ y8 a) k r/ T
至於舒賓與伯爾森涅夫他們兩個也都同樣有犧牲精神,他們兩個人的心中都同樣地深愛著葉琳娜,但他們沒有因為個人心中的那份自私的愛而去討好葉琳娜或傷害別人,而是當他們發現葉琳娜愛著誰的時候會主動地告訴他,他們是在心裡默默地愛著她、祝福她、給她自己最偉大最無私的愛。
3 |5 n% C- T% C: s* h# q- T' o4 z《讀者》雜志官方論壇,讀者文章閱讀交流——讀者出版集團期刊論壇英沙羅夫雖然不是犧牲在戰場上,但他的犧牲也不能說不是偉大的,最起碼他至死心裡都在想著自己的祖國,憧憬著祖國的勝利擺脫被奴隸的現實;雖然他沒有死在自己的祖國大地上,但他也是幸福的,他是死在自己所愛的人的身邊,他比那些犧牲在戰場中的烈士要幸福得太多太多。葉琳娜雖然放棄了舒適的生活,但她體會到了世上最真摯的愛與其他人無法體驗到的生活,最起碼她活出了自己的精彩,活出了真實的自己。我們難道不應該為這樣的偉大的女性和愛情而喝彩和祝福嗎?我們生活於這個社會這個世界中不就是為了活出自己嗎? 不夠,再找我

『伍』 破風影評的大結局該如何寫

陣陣微風吹
文/夢里詩書

以小眾題材自行車競賽為切入的《破風》,那燃情的體育精神和對夢想的執著追尋皆是電影值得稱道的亮點所在,但這些亮點卻僅能閃爍期間,無法形成耀眼的光,碎片化的競技與愛情線突兀的生澀,使一道本自強勁的破風,化作了陣陣微風。

一如《激戰》般,有了同類題材的先導,林超賢再度搭檔彭於晏那靚男帥哥的陽光形象,只是這次從拳擊演變成為了自行車競技,《破風》主題依舊有著那為人將體育與夢想交融的正能量傳遞,而從夢想到失敗再到崛起振作的體育片模式,雖然已然是多年的老梗話,不過這樣的脈絡總是能得見熱血下的動容,而這次在內容上「破風」的精神不一定做沖在最前面的那一個,也可以做自已崗位上最出色的那一個,團隊凝聚的正能量在城市街道,大漠黃沙,海濱之岸的一次次競技間被賦予了電影為人中肯的鏡頭美學。

對於一部呈現激情的體育電影,能否有以一氣呵成的連貫性顯然是最為重要的,《破風》卻以一種碎片化的手法,以多場自行車競賽串聯起了整個競技過程,這取決於導演希望將鏡頭美學與自行車競賽更好的結合,也是希望將此片拍出體育大片的氣場,可這種手法需要一個絕然不凡的節奏掌控和剪輯,但這都是這場本應若風一般的電影所缺位的,而不如人意穿插期間的愛情支線,更進一步加深了凌亂感。

青春與熱血往往伴隨著愛情的輔線,但當這本預以體育為核心的電影,過多的嬌柔了太多瑣碎冗長的愛情,無疑將對該作的整體架構上產生難以規避的影響,王珞丹、彭於晏、竇驍三者間的愛情渲染,在《破風》中的一展是如此蹩腳而牽強,林超賢彷彿並不知道該如何將一段帶著台式清新味道愛戀如何融入到一部體育電影當中,當體育精神與愛情無法得到一個合理的融點,失衡與雜亂感在一再破環著這個本有著堪為經典的故事架構,同樣也使電影想要傳遞的精神雖能為人動容,卻無法形成一個洪流,愛情線的敗筆成為此作難掩的詬病。

在那風馳電掣的賽道上,年少輕狂卻又能執著追夢的熱血青春,契合著彭於晏那帥氣朝陽的形象,《破風》至少是一部尚有陣陣微風吹的誠意之作。

『陸』 黑天鵝 電影影評論文2000字

一、意象:

1、顏色和衣飾
顏色的喻意最常用也最明顯。
白色、粉色:白天鵝、妮娜。黑色:黑天鵝、母親、莉莉、貝絲。灰色:唯一的男主角——舞團藝術總監托馬斯。
白色:妮娜的枕頭是黑白花紋的,在多個夢醒的俯看鏡頭中,她的頭顱都正好擱在黑色藤蔓花紋盤繞糾纏的中心;她的雪白圍巾,呈絨毛狀,既是白天鵝羽翎的象徵,又像是雛鳥新生未豐的遍體軟茸。(以這種絨毛狀服飾象徵純潔,不久前在《單身男子》中也見過:尼古拉斯-霍爾特飾演的代表救贖天使的肯尼,就穿著這樣的軟絨白毛衣。)
粉色:妮娜的房間幾乎全部布置成粉色;開場的第一個早晨,母親端上來的早餐是切成兩半的水果,妮娜有如小女孩般呢喃:「粉色,多漂亮!」
妮娜的手機多次出現,可以看到她的手機屏幕上出現「MOM」字樣時,底色是粉紅色的。
當妮娜獨自蜷坐在甬道中練習手臂動作時,圍巾是淡粉色。
到她被選為「天鵝皇後」之後,那條絨毛狀的圍巾就不見了,即雛鳥褪毛的象徵。
——不過,當妮娜受到托馬斯誘惑又被拋閃後,曾坐在鏡前哭泣。彼時絨毛圍巾再次出現,應是喻意她此際彷徨悲苦,又回到瑟縮雛鳥的狀態。
灰色:當她頻頻出現幻象之後,她練舞時穿的上衣從白色變成灰色;她的家居服也成了灰色——灰色滲入了妮娜的粉色天地。
在酒吧中,莉莉給了妮娜一件黑色的性感背心。妮娜把它套在了白衣外面。服下致幻葯物後的一夜,妮娜的毛衣徹底變成了深灰色。
在妮娜的「白色時期」,她的鞋子是圓鈍、無侵略性也無野心的灰色棉布雪地靴,與她形成對比的是「黑天鵝」莉莉那冶艷的黑色皮靴。

2、天鵝
天鵝是個復雜奇怪的意象,可以代表純潔,卻也可以是肉慾的化身:眾神之神宙斯,為斯巴達王廷達瑞俄斯之妻麗達的美貌所傾倒,變為天鵝與其野合。天鵝雪白的胴體、柔媚的長頸、軟滑的羽毛、飽滿肉感的身軀,亦可看做女子性徵極致的組合。
天鵝的另外一個象徵意是藝術家的詩意唯美化身,聖桑的《天鵝之死》、諺語「天鵝之歌」,都用這個意義。
本片中天鵝的意象無處不在,貫穿始終的《天鵝湖》音樂令全片像一部音樂劇,此外尚有妮娜的手機鈴聲、帶有《天鵝湖》節奏和芭蕾舞小人兒的八音盒等。
我認為最重要的天鵝意象,出現在妮娜躺在浴缸中的時候(第50分鍾)。觀者可以看到鏡頭右邊一隻小盒子,盒子上用色點鑲嵌的手法砌出白天鵝的圖形。就在這天鵝的陪伴下,妮娜在浴缸中自慰——鏡頭中只有她閉目呻喚的面孔,和那隻天鵝圖形。這其實是「麗達與天鵝」故事的影像化的一幕,妮娜甚至向天鵝圖形那邊拋去一個嫵媚的眼風!但最後,妮娜被滴入水中的血液驚醒。
片中多名女子帶有黑天鵝的特質。
第一隻黑天鵝,當然是莉莉。
第二隻黑天鵝是貝絲。
第三隻黑天鵝,是妮娜的「另一個自己」。
需要說明的是:黑天鵝並不是徹底的邪惡象徵。它代表的是慾望、掙扎、不懦弱,和不掩飾、不壓抑一切渴求。黑天鵝唯一的原則是追求快感的原則。
(27分鍾時,一位黑衣舞蹈教師教授妮娜如何飾演黑天鵝,鏡頭長久凝視著這個老女人露出的肩胛,蝴蝶骨在衰老皺縮的皮膚下艱澀滑動,這是只不能再飛起的老天鵝。)

3、指甲與抓痕:
妮娜做了被黑魔王擒住的夢境之後,第一次發現肩胛處有傷痕,並且她閃躲著、砌辭掩飾,不願母親過多注意;後來,抓痕頻繁出現;她的足趾趾甲破裂,血肉模糊;在托馬斯把天鵝皇後隆重推出的晚宴上,妮娜發現指甲處開始有血印。她躲在洗手間里,試圖剝掉甲溝處脫離的皮膚,讓人心悸的是她順勢一撕,撕扯下一長條帶血的表皮,但當她喘息著在水流下沖凈血跡,發現傷口消失了;後來,妮娜的母親把她拉到洗手間,陰沉著臉為她修剪指甲。
指甲是「黑天鵝」掙扎出繭的武器。母親的動作代表粗暴的「解除武裝」與鎮壓。種種表象,暗喻妮娜身體中另一個自己越來越急迫地要破繭而出,要掙脫這個清潔的、嚴肅的、死氣沉沉的軀殼。
從處子到女人,需有一道疼痛和流血的儀式。無處不在的血污,象徵著妮娜性意識之逐漸覺醒,在心靈上從處子跨越到女人。
——或曰,妮娜並非處子。她曾在托馬斯的強迫下面對這個問題。然而當他問「你喜歡歡好么」,妮娜臉上露出的不是對美好事情的緬懷,而是不得不勾起醜陋回憶的憎厭。若她不曾領略到歡好的快感,從精神角度上說,她便仍是處子。

妮娜試圖在浴缸自慰一段。注意:自慰需要使用手。她被水面上懸空出現的自己的臉驚嚇,浮出水面,發現手指在流血——也便是用來自慰的手。亦即「撫慰」她的是她心中的「黑天鵝」。
而在浴室鏡子前剪指甲時,試圖剪除「指甲」的是妮娜,而鏡子里惡笑著令她把肌膚剪破、淌出血來的,則是要迫切要破殼出來的自我。

4、莉莉:
莉莉肩胛處有黑色紋身,粗看像是鋪開的羽翼,有張牙舞爪之勢,凝神看去,可以辨出圖案是兩朵並蒂開放的花,象徵善與惡的並蒂。
莉莉出現的這天傍晚,妮娜在歸途中首次與遍體黑衣、長發披拂的自己劈面撞見。這是她潛意識中的「黑天鵝」首次出現,暗示妮娜其實對風情迷人的莉莉十分欽羨。
莉莉把妮娜帶到酒吧作樂,在從酒吧回去後,妮娜最嚴重的一次幻象出現了。
仔細觀看這段影像可以看出,不必等到第二天早晨,導演早就暗示了莉莉的不存在:在妮娜笑著進門時,她的身影出現在多面鏡中,被分裂成無數個「妮娜」,暗示此時的她已呈分裂狀態;母親出現,沒有向「莉莉」打招呼(第一次看時,可能會當做母親對莉莉的不滿或故意忽視,但返回去看便知進門的從頭至尾只有妮娜一個人);而此處有更明顯的暗示(1小時06分鍾):在鏡子里一個妮娜的身影後閃出了莉莉的影像,她媚笑著躡手躡腳地走開,這表示莉莉就是從妮娜腦中分裂出來的。隨後,妮娜「拉著莉莉」跑回自己的卧室,當她把母親關在門外時,可以清晰地看到門上懸掛著灰色鑲嵌粉邊的外套——灰色已經是主要色調,粉色退居邊緣。
母親大喊:「you』re not my Nina again!」此際的妮娜確已不是母親的女兒,她歸屬於自己、臣服於慾望。

當「莉莉」與妮娜以同性方式歡好,由於別致的姿勢,觀者和妮娜都可看到莉莉怪異扭動的肩胛,以及肩胛上的紋身:從並蒂花變成了振起的翅膀——黑天鵝再次出現。
此際兩種弦樂——陰險的大提琴與纖細憂傷的小提琴,交織在一起。映襯著妮娜面龐的,也不再是黑白花紋的枕頭,而是曖昧艷麗的肉粉紅色枕頭,其上飾有彩色圓形圖案,象徵交合圓滿——淺粉色象徵純真少女,肉紅色便是肉慾的象徵。「莉莉」的面目始終埋在妮娜雙腿之間,惟有一種「破繭」的撕裂聲傳來。當妮娜從高潮中醒來,她發現「莉莉」的面孔,是自己。
這是第一次她在莉莉身上看到自己。
當妮娜在最後一天排練結束後,發現托馬斯與莉莉在晦暗的舞台角落中歡好,然而恍惚間,那張放盪快活的面孔卻是自己的,而御於自己身上的人,卻也不是托馬斯而是劇中的黑魔王。與托馬斯的歡好,當是妮娜心底盼望的,被黑魔王的蹂躪,則是她真實心靈現狀的物化體現。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段的背景交響樂中混雜了一種奇怪的、禽類的「格格」叫聲,這應當是妮娜心底「黑天鵝」急欲破體而出的聲音。在妮娜受驚飛奔開去時,更有鳥類展翅撲棱的聲音。

5、母親:
永遠一襲黑衣的母親,有一張禁慾者的長面孔,蒼老的手像鳥爪一樣抓在女兒粉嫩的手臂上。她曾是該公司的舞者,仍有人脈,妮娜在公司的舉動和表現,她都可掌握。
母親的愛好是坐在自己的屋中畫畫,她描繪的是自己年輕時的樣貌,以及妮娜的臉——畫像上的女子頰上有一顆痣。
可以捉摸到她的過去:曾經輝煌,因沉湎情愛,生下私生女斷送舞蹈生涯,因此她認為肉慾和性愛是毀滅性的,強迫女兒停留在十餘歲的懵懂之中。對女兒懷有不正常的控制欲和愛。
(耶利內克的《鋼琴教師》亦渲染此類畸形母女關系。)

6、妮娜與托馬斯的三個段落:
A、在托馬斯的門外等待他的妮娜,首次拆散了一絲不苟的發髻(發髻象徵禁慾與嚴格自律),對唇上鮮紅的胭脂膏子(唇膏來自貝絲)還不大習慣,不由自主地抬手去擦拭。此際她心中是矛盾的:為了得到夢寐以求,她不得不打算啟用長久以來忽略的、性別的魅力,做最後一搏——她其實意識得到自己是美的,只是始終不屑於張揚和運用,這仍是某些中學女孩子在性別差異萌發時的心理:努力勒緊腫脹的胸部,為性徵感到羞恥。
當她對著托馬斯時,就像犯了錯誤的小孩子面對手拿她的糟糕成績單的老師。隨時准備哭出來的急促氣息、這個時候的妮娜,甚至不是「女人」。她來爭取角色,竟像請求老師給予補考機會,始終喃喃說道:「我能做到,我昨晚努力過了。」她仍不敢亮出自己最原始的武器。當托馬斯誇獎她「美麗、優雅」的時候,妮娜臉上並未出現釋然和些微歡喜,目光甚至更焦慮,慌亂地躲閃開去。
在他的逼迫下,妮娜第一次說出了「完美」這個詞(舞者大多是完美主義者,撲朔迷離的「完美」,往往令他們陷入走火入魔的境地)。托馬斯扳過她細巧的下巴,惡狠狠地吻著了她。若是旁的女人,恐怕立即香舌暗度、運津咀華,順勢往來一番,然而竟有妮娜這等不曉事的,咬了上司一口。可以說托馬斯早就心有定案,要扶助妮娜成為白天鵝,一切波折只是故意鍛造她的過程,或可說在妮娜的咬嚙中,托馬斯看到了她並不懦弱、甚至有些兇狠的一面,於是相信她仍是可造之材。

在某些時候,灰色托馬斯的舉動,會引人誤解他是個想把妮娜潛規則的上司,其實他絕非心地齷齪,他看出這女孩有如渾金璞玉,希望通過愛欲的打磨,令她升華到更高境界。
所有藝術最高形式的魅力,其實都是模擬性快感。因此,不懂得愛與性愛的藝術家,永遠無法到達最高境界。她們需要先捉摸、領略過那個園中果實的異香與甜美,才能在舞台上模擬一二,以此引領觀者沉浸入相似的妙境。

B、從托馬斯的辦公室出來後,妮娜盤坐在牆角(她總是獨個兒坐在牆角,是膽怯小女孩的表現),狠狠地將散發再次綁起,這意味著她後悔方才的「放盪」,要迅速回到令自己感到安全的、清心寡慾的殼子去。
(在影片45分鍾時,妮娜第一次在練習舞蹈時拆散了發髻,旋轉時,長發在空中飄散出曼妙曲線,喻意她內心的「黑天鵝」的風情初露。)

C、托馬斯的理解是:舞者要散發出性的魅惑,要讓觀眾愛上你。
他親自與妮娜共舞,用手掌嫻熟地抹過女子的敏感處所,成功地喚起妮娜的迷狂。背景弦樂逐漸加強,危險而充滿誘惑,黝暗的練功房恍如亞當夏娃的園子,托馬斯反復說「open your mouth」,妮娜逐漸情動,揚起手反撫住托馬斯的頭頸,與他唇舌交纏。這是她的性意識被徹底喚醒的關鍵時刻。
(這男人如此用心良苦。在妮娜贏得山呼海嘯般的掌聲後,他輕聲說:「你聽到了嗎?他們愛你。」)

D、首演前夜,妮娜在樓梯上向托馬斯哭訴。他仰頭看著她,看著她那張凄楚小面孔上的珠淚盈盈——是他把她托舉到了高處不勝寒的地方。

7、地鐵
地鐵是個奇妙之處。嘈雜昏暗、狹小擁擠的空間,不得不親密貼緊的無數陌生人,黑暗中映出人影的玻璃門窗,凄厲的呼嘯風聲,車廂像是一個盛滿夢魘的巨大鐵盒。
妮娜第一次塗口紅,便是在地鐵玻璃窗的映像中。
托馬斯曾問妮娜的男伴舞:「你想與她歡好么?」——此時妮娜全無性方面的吸引力。當妮娜的性意識覺醒後,地鐵中一個老者對著她大做猥瑣動作,值得注意的是,而空盪盪的車廂中有許多空位——地鐵的場景出現過很多次,惟有此次車廂幾乎是空的,導演在暗示妮娜可以更換座位,但她既未沒露出異樣神情,也未更換座位,只是平靜地轉開臉去——她其實並不厭惡,甚至暗暗喜悅自己具備了這樣的原始吸引力。

8、雕塑:
宴會結束後,妮娜在大廳中等待托馬斯,廳心有一尊奇異的雕像。當妮娜對牢雕像凝睇,音樂陰郁奏響,提醒觀者注意。雕像有如夢魘中的妖魔,吸引滿臉懵懂的少女一步步走近:五官模糊一片、塗成慘白的人臉,手臂斷折不見,只有兩只翅膀高揚,兩腿緊並,身體以耶穌受難的姿勢直立,下身有男子性徵。
這個雕塑的意思:要想要翅膀,就要拋棄雙臂,等待受難。
——下體的男子性徵,喻意不明。或暗喻「合體」?

9、貝絲:
妮娜在被貝絲砸得亂七八糟的化妝間中,偷取了一隻唇膏。這表示她其實暗暗期望像貝絲一樣有魅惑人心的女性魔力;貝絲的小刀象徵她的侵略性——那也是白天鵝潛意識中期望得到的。
她所擔心的:貝絲的今日就是她的明日,失掉舞者的腿,失掉容貌。因此幻覺中看到貝絲/自己瘋狂地將刀子向臉上插去。

10、前夜
在此引用茨威格一段話:
「她內在的激情還未蘇醒,她真正的、深處的自我尚未成形,只有被狂熱的激情激發之後,他才能真正蛻變,綻露出蜷縮的翅膀。就像選手在竭盡全力沖刺前所做的一次深呼吸,她的生命正在停滯的休眠期里積蓄著力量,猶如沉睡的火山,一旦噴發,將地動山搖。」(《蘇格蘭玫瑰-斷頭女王斯圖亞特》)

首演前夜,妮娜感到的壓力達到峰值,近乎崩潰,眼中的幻象也越來越血腥:她看望貝絲時看到瘋狂毀掉容貌的自己(象徵對年老色衰的恐懼);畫像變成蒙克的吶喊者(母親的囚禁力幾乎成了妖魔);她的肩胛上抓傷的地方迸現黑色的羽毛(黑天鵝已經迫不及待要掙脫白天鵝的肉身。但此段太像《變蠅人》),她的眼睛變得血紅(血的意象),雙腿折斷變成禽類的腿,用門掩傷母親的手(手,又是手),最後昏暈過去。
在她從昏迷狀態醒來之後,在鏡頭中始終沒出現母親的右手,令觀者疑慮:是否昨夜的恐怖都是臆想?當妮娜為了搶回門閂,捏住母親受傷的手,才明示昨夜的爭執其實都發生過。
期望妮娜得到成就的母親,為何一反常態,鎖了門不許她去參加演出?——她嫉妒了。她永遠不曾當上天鵝皇後,然而妮娜做到了。此時妮娜不再是她的「Sweet girl」,而是比她更成功的、映襯出她之失意寂寥的舞者。

11、黑天鵝之死
一切來到最後關頭,反而變得簡單多了。妮娜心事重重,從舞伴手中跌落——她所見的莉莉與男舞伴「密謀」暗害她,到底是真是幻?從後面情節來看應當是她臆想出來的。當妮娜回到化妝間,「黑天鵝」在等她。妮娜把她猛推到鏡子上,鏡面破碎,白天鵝用一塊鏡子的碎片殺死了「黑天鵝」。
鏡子,是鏡子。鏡子不復存在,鏡像亦香消玉殞。
這一段戲也頗為精妙:波曼把死去的黑天鵝拖入盥洗室,喘息未定,遍體戰栗,但音樂漸強,令她逐漸安下心來(迷茫時她曾喃喃「My music」,舞者心中有對音樂的下意識依賴),雙眸再次變為血紅——黑天鵝未死,反之,它完全攫住了妮娜的靈與肉。
妮娜化身黑天鵝之後的一段舞蹈,音樂節奏急促,時時伴有翅膀扇動之聲、喘息呢喃之聲。後一種聲音暗喻著歡好,而歡好之愉悅亦有人形容為「飛」,比如老三(《山楂樹之戀》)。
可以看到身著黑衣的男舞伴將驚艷痴迷的目光投在她面上,應對了前面托馬斯那一問(你願意與她……嗎?)。音樂暫停,妮娜回到幕後,表情仍像沉溺在歡好之後的余韻中。
最後一段獨舞中,她(在臆想中)看到兩臂滋生出天鵝的毛羽,在雪亮的燈光里,黑色羽翼應和著音樂瘋長,旋轉揮舞,越來越圓融,越來越忘我,越來越囂狂,越來越恣肆,越來越美。最後那一勢,巨大的天鵝影子與昂首的舞者交相輝映,心魅、靈魂、肉體、渴求、慾望,均在這一刻得到最自在無礙的完滿。
這一舞完成後,黑天鵝隱去——標志是妮娜的一對瞳仁回復清澈——舞者在潮水般的喝彩中變回白天鵝。亦即黑天鵝只為這最華彩的段落而生,方才的獨舞,便是「天鵝之死」。
但白天鵝亦不再是從前的白天鵝:妮娜在掌聲中回到側幕,激動快慰的托馬斯正在眾人中等待她,她欺上去狠狠吻住他,立在芭蕾舞者樹起的足尖上,吻了他,挾著隱隱風聲,像一次兇猛的襲擊,像天鵝從雲端俯沖而下,像他當初吻她一樣霸道。然則,她仍被邪魅所魘?宛轉柔媚的音樂浪濤一樣澎湃而起:不。黑天鵝確已死去,不再復活;白天鵝攝取了黑天鵝的悍勇、情致與佻達,涅磐再生。
在那一吻結束後,素常鎮定的托馬斯也禁不住顯出神魂顛倒的痴笑,目光微微無措羞赧卻又自豪地四下一溜。此一幕,應對了他在練功房中說的:「下一次,你來誘惑我。」徒弟出師了,被迷醉難以自拔的換成了師父。他看妮娜的眼神,是在看自己打磨成功的一件完美的藝術品。
不過,懸念仍未解開:化妝間中還有一隻死去的黑天鵝。妮娜用粉色的毛巾遮擋住門縫里滲出的血泊,卻驚見莉莉推門道賀,懸念之弦被綳上了最緊的一扣——死去的到底是誰?鏡子確實碎裂一地,但門下並沒有血……弦樂始終陰森急促地迫在空氣中,妮娜泫然呆怔,慢慢垂下頭,從小腹一起一伏的傷口中拿出了折斷的鏡子碎片。真相大白。
這一段波曼的面部表情豐富刻骨,恍然、惶然、悲凄、絕望、悔疚、無措、忍痛、堅忍……層次感極強的表演毫不脫力地支撐起這個最高潮的情節。最後,她低泣著在鏡前坐下,用粉撲抹去眼淚,肌肉受到被動拉扯,硬生生把戚容轉換為微笑。黑天鵝已死在舞台上,白天鵝也要在舞台上死去。
而在最後一躍中,遍體雪白的妮娜終於帶著黑天鵝的傷口,回歸純白世界(白色的海綿墊子)。
「完美。我得到了完美。」
在經歷靈與肉的雙重磨難之後,黑天鵝與白天鵝在糾纏中合為一體,創造出完美的境地,俱獲安寧。

當然,為什麼觀眾始終看不到血漬?為什麼眾人圍上來時沒有第一時間看到白裙上的鮮血?不必深究了。

12、青衣:
「青」有黑色的意思。《黑天鵝》的故事,很像畢飛宇的《青衣》。冰冷冷的筱燕秋(妮娜),青春洋溢的春來(莉莉),甚至最後一場演出的「遲到」橋段都如此相像。筱燕秋在雪地中的自舞,亦有血的伴隨。

二、戲與人生
毫無疑問,《黑天鵝》是一部奧斯卡級別的影片。精細得無微不至的音效和微妙聲音,簡直像是無言的解說,令這部電影更加飽滿,增添奇幻、妖異的魅力。畫面多次著墨在妮娜的精緻發髻、瘦削肩胛、天鵝一樣優雅的修長脖頸,讓人切實感到這就是職業芭蕾舞演員。妮娜時時迷惘、眉尖緊蹙、怯生生的表情,增一分嫌多,減一分嫌少。稍顯美中不足的是,「黑天鵝」上身時,魔力欠缺少許,好在黑天鵝的驚悚妖艷妝面提供助力,雙眼圓睜那一亮相,仍令人心頭一凜。
駭人的是,她還這樣年輕,小金人遲早是她的——不過,也許不是這次。
「女神的男人」文森特-卡索,乍看普通,多看幾眼,便覺優雅迷人、透骨而來,暗嘆莫妮卡挑枕邊人的眼光著實了得。文森特的面目恰到好處地有點肉慾色彩,時有媚氣一閃,符合他在女人堆廝混的身份;他特殊之處是雙眼生得有些開(錢鍾書雲:會略害相思病),感覺像《潘神的迷宮》中的潘神——半羊半人的潘神,湊巧也是慾望的象徵。
「莉莉」米拉-庫妮絲,看過她的《忘掉莎拉-馬歇爾》和《約會之夜》。她確實是能讓人忘掉女主角的美人!黑天鵝的邪魅之美,算是選對了代言人——不過,映襯女主角一定要煙熏眼么?《穿Prada的惡魔》中,艾米莉-布朗特煙熏眼一次之後便星途坦盪,但願米拉妞能為這條「煙熏眼定律」再做佐證。
薇諾娜的戲份不多,但相當出彩。其實若無當年一場偷盜波折,「白天鵝」這個角色由她擔綱亦非不可能,然而心裡的黑天鵝毀掉了她。白羽染皂,她再也飛不起來,如今只能看著年輕的波曼挾風直上,夷猶如意。戲中戲外之況味,不知何如?
舞蹈團中牙伶齒利、刻薄輕佻的維羅妮卡,肉臉厚唇,也讓人印象深刻。一個女人的小團體中,是必定會有一個這般人物的。

更讓人感慨的是:娜塔莉-波曼在拍攝中結識該片編舞、舞蹈家本傑明-皮勒米,相戀訂婚,如今已宣布有孕。
難道波曼與本傑明真的像妮娜與托馬斯一樣,在耳鬢廝磨、肌體交纏的共舞時,情愫滋生?戲中妮娜因一部《天鵝湖》醒覺了性意識,戲外波曼因《黑天鵝》得到愛情婚姻和胎兒。戲如人生人生如戲,即此謂也。

『柒』 《影》的評價怎麼樣在張藝謀的作品中處於什麼水平

張藝謀《影》自上映以來熱評毫不間斷,口碑迅速在各大平台開花並持續發酵,大多數影迷給其影片投出了10分滿分的超高評價,更有網友稱贊《影》是「銀幕必看,獨具匠心」。

張藝謀此次攜手《影》重磅回歸,可謂紅遍了半邊天,更是獲獎無數,可以說《影》這部大製作是張藝謀潛心數年的一部經典劇作,也是少數人可以挑戰和超越的,堪稱張藝謀的巔峰之作。

張藝謀在新作《影》中破舊立新,運用小人物影子為主線展開一段權勢之爭,水墨畫電影場景讓人賞心悅目,一句「人心如影」,不僅是影片主旨,更是現實寫照,在寫實與虛擬中來回交錯,卻可做到層層遞進。張藝謀與數千人耗時4年打造的大巨作《影》,是一次偉大的創新,亦是他到目前的巔峰之作。

『捌』 藍白紅三部曲的影評啊

藍白紅三部曲DVD中,「艾妮茵斯托夫」做的影評字幕(簡體中文),花了兩天時間整理上傳的。

藍:
http://e-card.51.net/temp/blue-cd1.dc.txt
http://e-card.51.net/temp/blue-cd2.dc.txt

白:
http://e-card.51.net/temp/white-cd1.dc.txt
http://e-card.51.net/temp/white-cd2.dc.txt

紅:
http://e-card.51.net/temp/red-cd1.dc.txt
http://e-card.51.net/temp/red-cd2.dc.txt

************

至於這位「艾妮茵斯托夫」是何許人,在《藍》片評論開始是這樣介紹的:「我是克斯洛夫斯基的影片《雙面人生》《第二次機遇》作者,我很幸運從1980年到1996年克斯洛夫斯基逝世做他的翻譯」。

這套DVD我手上沒有,只有評論的字幕,沒有評論音軌,所以,這個評論音軌是法語還是英語不得而知。

我個人估計是克斯洛夫斯基的法語或英語翻譯(克斯洛夫斯基出生在波蘭)。由於是私人翻譯,名字沒有出現在影片的職員表裡面。

『玖』 怎樣才是一部好看的體育類電影(破風)影評

破風
是由林超賢執導、梁鳳英監制,彭於晏、竇驍、崔始源、王珞丹、陳家樂聯合主演的青春熱血片。
影片《破風》不僅題材內容新穎、故事情節、節奏也是讓人腎上腺飆升,演員們用自己的『血』與『肉演這部運動片,在42度的騰格里沙漠,雪花飄舞的瑞士馬特洪峰,還是峰迴路轉的梅山36彎,緊張刺激令車陣布局獨特,節奏感特別強,,影片將大家熟悉的單車騎行拍出了極限運動的感,高速攝影、近距離拍攝的鏡頭非常棒,速度感拿捏得特別到位,是電影藝術與電影工業的結合,建立了華語電影工業新標桿

『拾』 求奧斯卡獲獎電影影評 英文版的

一、意象:

1、顏色和衣飾
顏色的喻意最常用也最明顯。
白色、粉色:白天鵝、妮娜。黑色:黑天鵝、母親、莉莉、貝絲。灰色:唯一的男主角——舞團藝術總監托馬斯。
白色:妮娜的枕頭是黑白花紋的,在多個夢醒的俯看鏡頭中,她的頭顱都正好擱在黑色藤蔓花紋盤繞糾纏的中心;她的雪白圍巾,呈絨毛狀,既是白天鵝羽翎的象徵,又像是雛鳥新生未豐的遍體軟茸。(以這種絨毛狀服飾象徵純潔,不久前在《單身男子》中也見過:尼古拉斯-霍爾特飾演的代表救贖天使的肯尼,就穿著這樣的軟絨白毛衣。)
粉色:妮娜的房間幾乎全部布置成粉色;開場的第一個早晨,母親端上來的早餐是切成兩半的水果,妮娜有如小女孩般呢喃:「粉色,多漂亮!」
妮娜的手機多次出現,可以看到她的手機屏幕上出現「MOM」字樣時,底色是粉紅色的。
當妮娜獨自蜷坐在甬道中練習手臂動作時,圍巾是淡粉色。
到她被選為「天鵝皇後」之後,那條絨毛狀的圍巾就不見了,即雛鳥褪毛的象徵。
——不過,當妮娜受到托馬斯誘惑又被拋閃後,曾坐在鏡前哭泣。彼時絨毛圍巾再次出現,應是喻意她此際彷徨悲苦,又回到瑟縮雛鳥的狀態。
灰色:當她頻頻出現幻象之後,她練舞時穿的上衣從白色變成灰色;她的家居服也成了灰色——灰色滲入了妮娜的粉色天地。
在酒吧中,莉莉給了妮娜一件黑色的性感背心。妮娜把它套在了白衣外面。服下致幻葯物後的一夜,妮娜的毛衣徹底變成了深灰色。
在妮娜的「白色時期」,她的鞋子是圓鈍、無侵略性也無野心的灰色棉布雪地靴,與她形成對比的是「黑天鵝」莉莉那冶艷的黑色皮靴。

2、天鵝
天鵝是個復雜奇怪的意象,可以代表純潔,卻也可以是肉慾的化身:眾神之神宙斯,為斯巴達王廷達瑞俄斯之妻麗達的美貌所傾倒,變為天鵝與其野合。天鵝雪白的胴體、柔媚的長頸、軟滑的羽毛、飽滿肉感的身軀,亦可看做女子性徵極致的組合。
天鵝的另外一個象徵意是藝術家的詩意唯美化身,聖桑的《天鵝之死》、諺語「天鵝之歌」,都用這個意義。
本片中天鵝的意象無處不在,貫穿始終的《天鵝湖》音樂令全片像一部音樂劇,此外尚有妮娜的手機鈴聲、帶有《天鵝湖》節奏和芭蕾舞小人兒的八音盒等。
我認為最重要的天鵝意象,出現在妮娜躺在浴缸中的時候(第50分鍾)。觀者可以看到鏡頭右邊一隻小盒子,盒子上用色點鑲嵌的手法砌出白天鵝的圖形。就在這天鵝的陪伴下,妮娜在浴缸中自慰——鏡頭中只有她閉目呻喚的面孔,和那隻天鵝圖形。這其實是「麗達與天鵝」故事的影像化的一幕,妮娜甚至向天鵝圖形那邊拋去一個嫵媚的眼風!但最後,妮娜被滴入水中的血液驚醒。
片中多名女子帶有黑天鵝的特質。
第一隻黑天鵝,當然是莉莉。
第二隻黑天鵝是貝絲。
第三隻黑天鵝,是妮娜的「另一個自己」。
需要說明的是:黑天鵝並不是徹底的邪惡象徵。它代表的是慾望、掙扎、不懦弱,和不掩飾、不壓抑一切渴求。黑天鵝唯一的原則是追求快感的原則。
(27分鍾時,一位黑衣舞蹈教師教授妮娜如何飾演黑天鵝,鏡頭長久凝視著這個老女人露出的肩胛,蝴蝶骨在衰老皺縮的皮膚下艱澀滑動,這是只不能再飛起的老天鵝。)

3、指甲與抓痕:
妮娜做了被黑魔王擒住的夢境之後,第一次發現肩胛處有傷痕,並且她閃躲著、砌辭掩飾,不願母親過多注意;後來,抓痕頻繁出現;她的足趾趾甲破裂,血肉模糊;在托馬斯把天鵝皇後隆重推出的晚宴上,妮娜發現指甲處開始有血印。她躲在洗手間里,試圖剝掉甲溝處脫離的皮膚,讓人心悸的是她順勢一撕,撕扯下一長條帶血的表皮,但當她喘息著在水流下沖凈血跡,發現傷口消失了;後來,妮娜的母親把她拉到洗手間,陰沉著臉為她修剪指甲。
指甲是「黑天鵝」掙扎出繭的武器。母親的動作代表粗暴的「解除武裝」與鎮壓。種種表象,暗喻妮娜身體中另一個自己越來越急迫地要破繭而出,要掙脫這個清潔的、嚴肅的、死氣沉沉的軀殼。
從處子到女人,需有一道疼痛和流血的儀式。無處不在的血污,象徵著妮娜性意識之逐漸覺醒,在心靈上從處子跨越到女人。
——或曰,妮娜並非處子。她曾在托馬斯的強迫下面對這個問題。然而當他問「你喜歡歡好么」,妮娜臉上露出的不是對美好事情的緬懷,而是不得不勾起醜陋回憶的憎厭。若她不曾領略到歡好的快感,從精神角度上說,她便仍是處子。

妮娜試圖在浴缸自慰一段。注意:自慰需要使用手。她被水面上懸空出現的自己的臉驚嚇,浮出水面,發現手指在流血——也便是用來自慰的手。亦即「撫慰」她的是她心中的「黑天鵝」。
而在浴室鏡子前剪指甲時,試圖剪除「指甲」的是妮娜,而鏡子里惡笑著令她把肌膚剪破、淌出血來的,則是要迫切要破殼出來的自我。

4、莉莉:
莉莉肩胛處有黑色紋身,粗看像是鋪開的羽翼,有張牙舞爪之勢,凝神看去,可以辨出圖案是兩朵並蒂開放的花,象徵善與惡的並蒂。
莉莉出現的這天傍晚,妮娜在歸途中首次與遍體黑衣、長發披拂的自己劈面撞見。這是她潛意識中的「黑天鵝」首次出現,暗示妮娜其實對風情迷人的莉莉十分欽羨。
莉莉把妮娜帶到酒吧作樂,在從酒吧回去後,妮娜最嚴重的一次幻象出現了。
仔細觀看這段影像可以看出,不必等到第二天早晨,導演早就暗示了莉莉的不存在:在妮娜笑著進門時,她的身影出現在多面鏡中,被分裂成無數個「妮娜」,暗示此時的她已呈分裂狀態;母親出現,沒有向「莉莉」打招呼(第一次看時,可能會當做母親對莉莉的不滿或故意忽視,但返回去看便知進門的從頭至尾只有妮娜一個人);而此處有更明顯的暗示(1小時06分鍾):在鏡子里一個妮娜的身影後閃出了莉莉的影像,她媚笑著躡手躡腳地走開,這表示莉莉就是從妮娜腦中分裂出來的。隨後,妮娜「拉著莉莉」跑回自己的卧室,當她把母親關在門外時,可以清晰地看到門上懸掛著灰色鑲嵌粉邊的外套——灰色已經是主要色調,粉色退居邊緣。
母親大喊:「you』re not my Nina again!」此際的妮娜確已不是母親的女兒,她歸屬於自己、臣服於慾望。

當「莉莉」與妮娜以同性方式歡好,由於別致的姿勢,觀者和妮娜都可看到莉莉怪異扭動的肩胛,以及肩胛上的紋身:從並蒂花變成了振起的翅膀——黑天鵝再次出現。
此際兩種弦樂——陰險的大提琴與纖細憂傷的小提琴,交織在一起。映襯著妮娜面龐的,也不再是黑白花紋的枕頭,而是曖昧艷麗的肉粉紅色枕頭,其上飾有彩色圓形圖案,象徵交合圓滿——淺粉色象徵純真少女,肉紅色便是肉慾的象徵。「莉莉」的面目始終埋在妮娜雙腿之間,惟有一種「破繭」的撕裂聲傳來。當妮娜從高潮中醒來,她發現「莉莉」的面孔,是自己。
這是第一次她在莉莉身上看到自己。
當妮娜在最後一天排練結束後,發現托馬斯與莉莉在晦暗的舞台角落中歡好,然而恍惚間,那張放盪快活的面孔卻是自己的,而御於自己身上的人,卻也不是托馬斯而是劇中的黑魔王。與托馬斯的歡好,當是妮娜心底盼望的,被黑魔王的蹂躪,則是她真實心靈現狀的物化體現。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段的背景交響樂中混雜了一種奇怪的、禽類的「格格」叫聲,這應當是妮娜心底「黑天鵝」急欲破體而出的聲音。在妮娜受驚飛奔開去時,更有鳥類展翅撲棱的聲音。

5、母親:
永遠一襲黑衣的母親,有一張禁慾者的長面孔,蒼老的手像鳥爪一樣抓在女兒粉嫩的手臂上。她曾是該公司的舞者,仍有人脈,妮娜在公司的舉動和表現,她都可掌握。
母親的愛好是坐在自己的屋中畫畫,她描繪的是自己年輕時的樣貌,以及妮娜的臉——畫像上的女子頰上有一顆痣。
可以捉摸到她的過去:曾經輝煌,因沉湎情愛,生下私生女斷送舞蹈生涯,因此她認為肉慾和性愛是毀滅性的,強迫女兒停留在十餘歲的懵懂之中。對女兒懷有不正常的控制欲和愛。
(耶利內克的《鋼琴教師》亦渲染此類畸形母女關系。)

6、妮娜與托馬斯的三個段落:
A、在托馬斯的門外等待他的妮娜,首次拆散了一絲不苟的發髻(發髻象徵禁慾與嚴格自律),對唇上鮮紅的胭脂膏子(唇膏來自貝絲)還不大習慣,不由自主地抬手去擦拭。此際她心中是矛盾的:為了得到夢寐以求,她不得不打算啟用長久以來忽略的、性別的魅力,做最後一搏——她其實意識得到自己是美的,只是始終不屑於張揚和運用,這仍是某些中學女孩子在性別差異萌發時的心理:努力勒緊腫脹的胸部,為性徵感到羞恥。
當她對著托馬斯時,就像犯了錯誤的小孩子面對手拿她的糟糕成績單的老師。隨時准備哭出來的急促氣息、這個時候的妮娜,甚至不是「女人」。她來爭取角色,竟像請求老師給予補考機會,始終喃喃說道:「我能做到,我昨晚努力過了。」她仍不敢亮出自己最原始的武器。當托馬斯誇獎她「美麗、優雅」的時候,妮娜臉上並未出現釋然和些微歡喜,目光甚至更焦慮,慌亂地躲閃開去。
在他的逼迫下,妮娜第一次說出了「完美」這個詞(舞者大多是完美主義者,撲朔迷離的「完美」,往往令他們陷入走火入魔的境地)。托馬斯扳過她細巧的下巴,惡狠狠地吻著了她。若是旁的女人,恐怕立即香舌暗度、運津咀華,順勢往來一番,然而竟有妮娜這等不曉事的,咬了上司一口。可以說托馬斯早就心有定案,要扶助妮娜成為白天鵝,一切波折只是故意鍛造她的過程,或可說在妮娜的咬嚙中,托馬斯看到了她並不懦弱、甚至有些兇狠的一面,於是相信她仍是可造之材。

在某些時候,灰色托馬斯的舉動,會引人誤解他是個想把妮娜潛規則的上司,其實他絕非心地齷齪,他看出這女孩有如渾金璞玉,希望通過愛欲的打磨,令她升華到更高境界。
所有藝術最高形式的魅力,其實都是模擬性快感。因此,不懂得愛與性愛的藝術家,永遠無法到達最高境界。她們需要先捉摸、領略過那個園中果實的異香與甜美,才能在舞台上模擬一二,以此引領觀者沉浸入相似的妙境。

B、從托馬斯的辦公室出來後,妮娜盤坐在牆角(她總是獨個兒坐在牆角,是膽怯小女孩的表現),狠狠地將散發再次綁起,這意味著她後悔方才的「放盪」,要迅速回到令自己感到安全的、清心寡慾的殼子去。
(在影片45分鍾時,妮娜第一次在練習舞蹈時拆散了發髻,旋轉時,長發在空中飄散出曼妙曲線,喻意她內心的「黑天鵝」的風情初露。)

C、托馬斯的理解是:舞者要散發出性的魅惑,要讓觀眾愛上你。
他親自與妮娜共舞,用手掌嫻熟地抹過女子的敏感處所,成功地喚起妮娜的迷狂。背景弦樂逐漸加強,危險而充滿誘惑,黝暗的練功房恍如亞當夏娃的園子,托馬斯反復說「open your mouth」,妮娜逐漸情動,揚起手反撫住托馬斯的頭頸,與他唇舌交纏。這是她的性意識被徹底喚醒的關鍵時刻。
(這男人如此用心良苦。在妮娜贏得山呼海嘯般的掌聲後,他輕聲說:「你聽到了嗎?他們愛你。」)

D、首演前夜,妮娜在樓梯上向托馬斯哭訴。他仰頭看著她,看著她那張凄楚小面孔上的珠淚盈盈——是他把她托舉到了高處不勝寒的地方。

7、地鐵
地鐵是個奇妙之處。嘈雜昏暗、狹小擁擠的空間,不得不親密貼緊的無數陌生人,黑暗中映出人影的玻璃門窗,凄厲的呼嘯風聲,車廂像是一個盛滿夢魘的巨大鐵盒。
妮娜第一次塗口紅,便是在地鐵玻璃窗的映像中。
托馬斯曾問妮娜的男伴舞:「你想與她歡好么?」——此時妮娜全無性方面的吸引力。當妮娜的性意識覺醒後,地鐵中一個老者對著她大做猥瑣動作,值得注意的是,而空盪盪的車廂中有許多空位——地鐵的場景出現過很多次,惟有此次車廂幾乎是空的,導演在暗示妮娜可以更換座位,但她既未沒露出異樣神情,也未更換座位,只是平靜地轉開臉去——她其實並不厭惡,甚至暗暗喜悅自己具備了這樣的原始吸引力。

8、雕塑:
宴會結束後,妮娜在大廳中等待托馬斯,廳心有一尊奇異的雕像。當妮娜對牢雕像凝睇,音樂陰郁奏響,提醒觀者注意。雕像有如夢魘中的妖魔,吸引滿臉懵懂的少女一步步走近:五官模糊一片、塗成慘白的人臉,手臂斷折不見,只有兩只翅膀高揚,兩腿緊並,身體以耶穌受難的姿勢直立,下身有男子性徵。
這個雕塑的意思:要想要翅膀,就要拋棄雙臂,等待受難。
——下體的男子性徵,喻意不明。或暗喻「合體」?

9、貝絲:
妮娜在被貝絲砸得亂七八糟的化妝間中,偷取了一隻唇膏。這表示她其實暗暗期望像貝絲一樣有魅惑人心的女性魔力;貝絲的小刀象徵她的侵略性——那也是白天鵝潛意識中期望得到的。
她所擔心的:貝絲的今日就是她的明日,失掉舞者的腿,失掉容貌。因此幻覺中看到貝絲/自己瘋狂地將刀子向臉上插去。

10、前夜
在此引用茨威格一段話:
「她內在的激情還未蘇醒,她真正的、深處的自我尚未成形,只有被狂熱的激情激發之後,他才能真正蛻變,綻露出蜷縮的翅膀。就像選手在竭盡全力沖刺前所做的一次深呼吸,她的生命正在停滯的休眠期里積蓄著力量,猶如沉睡的火山,一旦噴發,將地動山搖。」(《蘇格蘭玫瑰-斷頭女王斯圖亞特》)

首演前夜,妮娜感到的壓力達到峰值,近乎崩潰,眼中的幻象也越來越血腥:她看望貝絲時看到瘋狂毀掉容貌的自己(象徵對年老色衰的恐懼);畫像變成蒙克的吶喊者(母親的囚禁力幾乎成了妖魔);她的肩胛上抓傷的地方迸現黑色的羽毛(黑天鵝已經迫不及待要掙脫白天鵝的肉身。但此段太像《變蠅人》),她的眼睛變得血紅(血的意象),雙腿折斷變成禽類的腿,用門掩傷母親的手(手,又是手),最後昏暈過去。
在她從昏迷狀態醒來之後,在鏡頭中始終沒出現母親的右手,令觀者疑慮:是否昨夜的恐怖都是臆想?當妮娜為了搶回門閂,捏住母親受傷的手,才明示昨夜的爭執其實都發生過。
期望妮娜得到成就的母親,為何一反常態,鎖了門不許她去參加演出?——她嫉妒了。她永遠不曾當上天鵝皇後,然而妮娜做到了。此時妮娜不再是她的「Sweet girl」,而是比她更成功的、映襯出她之失意寂寥的舞者。

11、黑天鵝之死
一切來到最後關頭,反而變得簡單多了。妮娜心事重重,從舞伴手中跌落——她所見的莉莉與男舞伴「密謀」暗害她,到底是真是幻?從後面情節來看應當是她臆想出來的。當妮娜回到化妝間,「黑天鵝」在等她。妮娜把她猛推到鏡子上,鏡面破碎,白天鵝用一塊鏡子的碎片殺死了「黑天鵝」。
鏡子,是鏡子。鏡子不復存在,鏡像亦香消玉殞。
這一段戲也頗為精妙:波曼把死去的黑天鵝拖入盥洗室,喘息未定,遍體戰栗,但音樂漸強,令她逐漸安下心來(迷茫時她曾喃喃「My music」,舞者心中有對音樂的下意識依賴),雙眸再次變為血紅——黑天鵝未死,反之,它完全攫住了妮娜的靈與肉。
妮娜化身黑天鵝之後的一段舞蹈,音樂節奏急促,時時伴有翅膀扇動之聲、喘息呢喃之聲。後一種聲音暗喻著歡好,而歡好之愉悅亦有人形容為「飛」,比如老三(《山楂樹之戀》)。
可以看到身著黑衣的男舞伴將驚艷痴迷的目光投在她面上,應對了前面托馬斯那一問(你願意與她……嗎?)。音樂暫停,妮娜回到幕後,表情仍像沉溺在歡好之後的余韻中。
最後一段獨舞中,她(在臆想中)看到兩臂滋生出天鵝的毛羽,在雪亮的燈光里,黑色羽翼應和著音樂瘋長,旋轉揮舞,越來越圓融,越來越忘我,越來越囂狂,越來越恣肆,越來越美。最後那一勢,巨大的天鵝影子與昂首的舞者交相輝映,心魅、靈魂、肉體、渴求、慾望,均在這一刻得到最自在無礙的完滿。
這一舞完成後,黑天鵝隱去——標志是妮娜的一對瞳仁回復清澈——舞者在潮水般的喝彩中變回白天鵝。亦即黑天鵝只為這最華彩的段落而生,方才的獨舞,便是「天鵝之死」。
但白天鵝亦不再是從前的白天鵝:妮娜在掌聲中回到側幕,激動快慰的托馬斯正在眾人中等待她,她欺上去狠狠吻住他,立在芭蕾舞者樹起的足尖上,吻了他,挾著隱隱風聲,像一次兇猛的襲擊,像天鵝從雲端俯沖而下,像他當初吻她一樣霸道。然則,她仍被邪魅所魘?宛轉柔媚的音樂浪濤一樣澎湃而起:不。黑天鵝確已死去,不再復活;白天鵝攝取了黑天鵝的悍勇、情致與佻達,涅磐再生。
在那一吻結束後,素常鎮定的托馬斯也禁不住顯出神魂顛倒的痴笑,目光微微無措羞赧卻又自豪地四下一溜。此一幕,應對了他在練功房中說的:「下一次,你來誘惑我。」徒弟出師了,被迷醉難以自拔的換成了師父。他看妮娜的眼神,是在看自己打磨成功的一件完美的藝術品。
不過,懸念仍未解開:化妝間中還有一隻死去的黑天鵝。妮娜用粉色的毛巾遮擋住門縫里滲出的血泊,卻驚見莉莉推門道賀,懸念之弦被綳上了最緊的一扣——死去的到底是誰?鏡子確實碎裂一地,但門下並沒有血……弦樂始終陰森急促地迫在空氣中,妮娜泫然呆怔,慢慢垂下頭,從小腹一起一伏的傷口中拿出了折斷的鏡子碎片。真相大白。
這一段波曼的面部表情豐富刻骨,恍然、惶然、悲凄、絕望、悔疚、無措、忍痛、堅忍……層次感極強的表演毫不脫力地支撐起這個最高潮的情節。最後,她低泣著在鏡前坐下,用粉撲抹去眼淚,肌肉受到被動拉扯,硬生生把戚容轉換為微笑。黑天鵝已死在舞台上,白天鵝也要在舞台上死去。
而在最後一躍中,遍體雪白的妮娜終於帶著黑天鵝的傷口,回歸純白世界(白色的海綿墊子)。
「完美。我得到了完美。」
在經歷靈與肉的雙重磨難之後,黑天鵝與白天鵝在糾纏中合為一體,創造出完美的境地,俱獲安寧。

當然,為什麼觀眾始終看不到血漬?為什麼眾人圍上來時沒有第一時間看到白裙上的鮮血?不必深究了。

12、青衣:
「青」有黑色的意思。《黑天鵝》的故事,很像畢飛宇的《青衣》。冰冷冷的筱燕秋(妮娜),青春洋溢的春來(莉莉),甚至最後一場演出的「遲到」橋段都如此相像。筱燕秋在雪地中的自舞,亦有血的伴隨。

二、戲與人生
毫無疑問,《黑天鵝》是一部奧斯卡級別的影片。精細得無微不至的音效和微妙聲音,簡直像是無言的解說,令這部電影更加飽滿,增添奇幻、妖異的魅力。畫面多次著墨在妮娜的精緻發髻、瘦削肩胛、天鵝一樣優雅的修長脖頸,讓人切實感到這就是職業芭蕾舞演員。妮娜時時迷惘、眉尖緊蹙、怯生生的表情,增一分嫌多,減一分嫌少。稍顯美中不足的是,「黑天鵝」上身時,魔力欠缺少許,好在黑天鵝的驚悚妖艷妝面提供助力,雙眼圓睜那一亮相,仍令人心頭一凜。
駭人的是,她還這樣年輕,小金人遲早是她的——不過,也許不是這次。
「女神的男人」文森特-卡索,乍看普通,多看幾眼,便覺優雅迷人、透骨而來,暗嘆莫妮卡挑枕邊人的眼光著實了得。文森特的面目恰到好處地有點肉慾色彩,時有媚氣一閃,符合他在女人堆廝混的身份;他特殊之處是雙眼生得有些開(錢鍾書雲:會略害相思病),感覺像《潘神的迷宮》中的潘神——半羊半人的潘神,湊巧也是慾望的象徵。
「莉莉」米拉-庫妮絲,看過她的《忘掉莎拉-馬歇爾》和《約會之夜》。她確實是能讓人忘掉女主角的美人!黑天鵝的邪魅之美,算是選對了代言人——不過,映襯女主角一定要煙熏眼么?《穿Prada的惡魔》中,艾米莉-布朗特煙熏眼一次之後便星途坦盪,但願米拉妞能為這條「煙熏眼定律」再做佐證。
薇諾娜的戲份不多,但相當出彩。其實若無當年一場偷盜波折,「白天鵝」這個角色由她擔綱亦非不可能,然而心裡的黑天鵝毀掉了她。白羽染皂,她再也飛不起來,如今只能看著年輕的波曼挾風直上,夷猶如意。戲中戲外之況味,不知何如?
舞蹈團中牙伶齒利、刻薄輕佻的維羅妮卡,肉臉厚唇,也讓人印象深刻。一個女人的小團體中,是必定會有一個這般人物的。

更讓人感慨的是:娜塔莉-波曼在拍攝中結識該片編舞、舞蹈家本傑明-皮勒米,相戀訂婚,如今已宣布有孕。
難道波曼與本傑明真的像妮娜與托馬斯一樣,在耳鬢廝磨、肌體交纏的共舞時,情愫滋生?戲中妮娜因一部《天鵝湖》醒覺了性意識,戲外波曼因《黑天鵝》得到愛情婚姻和胎兒。戲如人生人生如戲,即此謂也。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