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騎士崛起影評
㈠ 黑暗騎士三部曲觀後感(主題: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英國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電影三部曲隨著《黑暗騎士崛起》的全球上映終於宣告終結。電影應該帶給觀眾喜悅、享受和啟示,回首三部諾蘭版蝙蝠俠,銘刻在我們心中的東西太多,超級英雄電影史上的一座難以逾越的里程碑,每看一遍都能令人起立鼓掌的史詩傑作。
上世紀90年代的《永遠的蝙蝠俠》、《蝙蝠俠與羅賓》兩部作品讓原本風靡美國的漫畫英雄蝙蝠俠淪為笑柄。在接近10年的時間里,我們都沒有機會從電影院再次看到蝙蝠俠翱翔在夜空之中的颯爽英姿,直到憑借《記憶碎片》技驚四座的新晉導演諾蘭接過這個爛攤子。2005年,《俠影之謎》上映,蝙蝠俠重返大銀幕。
在《俠影之謎》的片頭,一大群蝙蝠黑壓壓地從天空中掠過,組成了一個巨大的蝙蝠圖案,象徵著新版蝙蝠俠的正式啟程。《俠影之謎》的主題是「Fear」——恐懼,從影片一開始,童年的布魯斯·韋恩跌落井底,被一群蝙蝠襲擊,恐懼,這一人類的本能就被激發出來了,貫穿整部影片。第一集中的哥譚市是滋生罪犯、藏污納垢的黑暗之城,黑幫橫行霸道,警察貪污腐敗,警匪勾結,民不聊生。韋恩親眼目睹自己的父母被匪徒殘忍地殺害,從此內心烙下了無法抹去的陰影。韋恩痛恨自己的無能為力,他要變強,於是他雲游世界,四處修行,他遇見了影武者聯盟,遇見了拉斯阿古。「如果你能超越自我的極限,為了一個崇高的理想而全身心投入,他們就無法阻止你,你也將成為另一種人,一個傳奇。」這是拉斯阿古在監獄中對韋恩說的話。如何超越自我?那就要戰勝自我。如何戰勝自我?那就要戰勝自我的本能——恐懼。經歷洗禮的韋恩回到哥譚市,回到那個曾經讓他恐懼的井底。「布魯斯,我們為什麼跌倒?這樣我們才能學會站起來。」這是韋恩記得最清楚的父親說過的一句話。當他從一群尖叫著飛行盤旋蝙蝠中站立起來的時候,他戰勝了自己的恐懼,一個傳奇即將誕生。
《俠影之謎》對恐懼的描寫還從反派稻草人做了側面反映,稻草人使用具有迷幻作用的毒氣激發出人們內心的恐懼,從而控制或者消滅他們。而在奈何島,這種毒氣被擴散,並且將要蔓延至整座城市,其實是人們的恐懼在蔓延。一旦有了信仰,恐懼將不再那麼可怕,就像瑞秋保護的小男孩說的,「我知道他一定會來。」本片的終極反派是蝙蝠俠的老師拉斯阿古,蝙蝠俠的格鬥技術皆由他傳授,但是當初拉斯阿古並不知道韋恩具有多麼堅定的信念和不可動搖的良知,這一點,從韋恩堅決拒絕斬首莫須有罪行的男子就可以得知。擊敗了拉斯阿古,保護了哥譚市,布魯斯·韋恩終於找到了自己生存的意義,不再之前僅僅為了替父母報仇,而是成為這座城市的守護者。在片尾,蝙蝠俠在屋頂和戈登警長對話,人們已經重新看到了希望,哥譚市有了復甦的跡象,但是犯罪並沒有被根除,正義和邪惡仍將繼續戰斗。一張撲克牌,瞬間點燃了影迷們對下一集的熱切期待——小丑是誰?他為什麼要裝扮成小丑?他做了什麼事情?他和蝙蝠俠之間的對決將會如何?隨著蝙蝠俠展開斗篷,飛翔在哥譚市的夜空,《俠影之謎》成功地為三部曲開了一個大大的好頭。而諾蘭導演這種片名在正片結束後才顯示的新穎創意也得到了大家的好評。
2008年,《黑暗騎士》上映,縱然前作獲得了媒體、觀眾和影評人的一致肯定,但是誰也不會想到這一集將會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片頭藍色的火焰在燃燒升騰,逐漸形成了一隻蝙蝠的形狀,彷彿說明蝙蝠俠將經歷嚴峻的考驗。《黑暗騎士》的主題是「Chaos」——混亂,這一切都是由一個人——小丑造成的。影片一開始便是一場節奏緊湊的銀行劫案,引出了小丑的閃亮登場。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也許是電影史上最精彩的反派人物,他的忘我表演太讓人著迷了,無法被超越的經典形象讓人不得不起立致敬,希斯·萊傑的突然離世則讓人無不扼腕嘆息。蝙蝠俠存在的意義是為了守護這座城市,小丑存在的意義呢?他不在乎錢,可以一把火燒掉一座美元堆成的小山。他只是想有一個有意思的對手,能讓他發揮一下自己的智慧玩弄這個對手、擊敗這個對手。於是,他開始製造一系列混亂,讓人們重新陷入恐慌之中,並對蝙蝠俠開始產生懷疑。為什麼死了這么多人?為什麼發生了這么多事情?小丑要的是蝙蝠俠,蝙蝠俠卻不肯站出來?
哈維·丹特,新任檢察官,和戈登警長、蝙蝠俠一起致力於鏟除罪惡。他在明處,帶給了人們光明和希望,成為了哥譚市的「光明騎士」,蝙蝠俠在暗處,不願露面卻默默地守護著這里,成為了哥譚市的「黑暗騎士」。他們聯手活捉了小丑,他們以為他們贏了,可是他們錯了。被捕入獄只是小丑陰謀的一部分,整個哥譚市都是小丑的游樂場,一座小小的警察局只是一間不起眼的娛樂室罷了。瑞秋死了,她是韋恩青梅竹馬的摯愛,她是丹特的女友。一個女人的死亡,可以同時對兩個男人造成巨大傷害,而這兩個男人,偏偏是對哥譚市最重要的兩個人。面對重創,兩個人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小丑早已抓住了這座城市的命脈,將所有人玩弄於股掌之間,他跟蝙蝠俠玩起了一個游戲,兩條船,一條船上滿載著普通市民,另一條船上則是被關押已久的窮凶極惡的犯人,午夜之前,哪一條船先炸掉對方,哪一條船上的人就能活命。小丑以為他已洞悉人性的丑惡,人類的求生本能會使得他們自相殘殺,但他忘記了人類的另一個本能——良知。當叫囂著要按下炸彈按鈕的那個男人顫抖著猶豫了很久最終還是回到座位上的時候,當一臉凶神惡煞的犯人搶過警察手中的遙控器扔進海里的時候,哥譚市民的良知底線經受住了考驗。
然而,蝙蝠俠並沒有贏。心愛的人死去,對兩個人都造成了極大的震動,「黑暗騎士」選擇了繼續戰斗,「光明騎士」卻崩潰墮落成了被仇恨蒙蔽雙眼的「雙面人」。哈維·丹特認為瑞秋的死是警察們的錯,開始了他心中的「復仇」。蝙蝠俠殺死了丹特。丹特是這座城市的英雄,如果大家知道了他的真面目,人們剛剛建立起來的信念又會轟然崩塌,「黑暗騎士」選擇承擔起丹特犯下的罪責,只為了不讓人們再次絕望。蝙蝠俠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他將成為這座城市唾棄的惡魔,警察會追捕他,人們會詛咒他。但是,他能承受。「哥譚市需要我是誰,我就是誰。」這句話久久在我耳邊回盪,一個真正的英雄,哥譚市應得的英雄,而不是現在需要的英雄。在警犬的吼叫聲中,蝙蝠俠騎著摩托消失在夜色之中,為影迷們留下了一個有史以來最震撼的超級英雄電影結尾,足以載入電影史冊。諾蘭導演憑藉此片將超級英雄電影帶到了一個全新的難以企及的高度,超級英雄電影不再只是單純的爆米花商業片,它同樣具有了深刻的內涵和啟示意義。作為第一部片名沒有蝙蝠俠的蝙蝠俠電影,《黑暗騎士》是絕對完美的。
在億萬影迷的翹首企盼中,我們終於在2012年迎來了蝙蝠俠三部曲的終章——《黑暗騎士崛起》。
《黑暗騎士崛起》的主題是「Pain」——痛苦。片頭是暗黑的冰層慢慢開裂,隱約形成了蝙蝠的模樣,色調幾乎完全黑暗,預示著蝙蝠俠將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是的,蝙蝠俠的最強對手——貝恩一開場便用一次驚心動魄的劫機讓觀眾們目瞪口呆。蝙蝠俠已經銷聲匿跡了八年之久,布魯斯·韋恩也不再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之中,昔日的超級英雄甚至已經拄起了拐杖。韋恩正承受著許多痛苦,身體逐漸老去的痛苦,至愛瑞秋死去的痛苦,作為蝙蝠俠被人們誤解咒罵的痛苦。性感妖嬈的貓女神偷賽琳娜·凱爾、一心想要啟動韋恩集團新能源計劃的董事米蘭達·泰特,兩個女人在這時候進入了布魯斯·韋恩的生活。貓女偷走了韋恩的指紋,戈登警長身負重傷,為了阻止貝恩的驚天陰謀,蝙蝠俠決定復出!當黑暗騎士終於再次出現在哥譚市的夜幕中時,只有看過前兩部的忠實影迷們才能體會到他的歸來有多麼的艱難和重要。但是當蝙蝠俠發現因為他的出現,全城的警察都扔下劫匪不顧統統將矛頭對准了他的時候,他的內心有多麼的痛苦和無奈。他是全城公敵,他是殺死城市英雄哈維·丹特的劊子手,人們不了解真相,蝙蝠俠也自願承擔著這不屬於他的罪責。然而韋恩的商業競爭對手聯合貝恩設計陷害,致使韋恩傾家盪產,從千萬富翁變成了窮光蛋。米蘭達在韋恩最脆弱的時候給了他溫柔的呵護,韋恩也許是時候從失去瑞秋的陰影中掙脫出來,面對新的愛人了。但是他還有心願未了,他必須去打敗貝恩,守護他的城市,即使這座城市帶給他無論如何也抹不去的痛苦。
顯然蝙蝠俠低估了貝恩的實力,他落入了貝恩設計的圈套,被貝恩打殘,脊椎斷裂。韋恩被送到了遠方的一座古老監獄,接受貝恩最嚴酷的懲罰。何為最嚴酷懲罰?讓韋恩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守護的城市被摧毀。沒有了蝙蝠俠的城市變成了貝恩和僱傭軍肆虐的混亂之地,貝恩清楚貧富差距帶來的階級矛盾有多麼的可怕,煽動窮人們和罪犯們起義造反,洗劫富人,推翻政府。在核武器的威懾和所謂自由的迷惑下,哥譚市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幾千名警察們被困在地下,通往外界的大橋也被盡數炸斷。只有戈登警長和年輕警探約翰·布萊克等少數警察還在勉強想方設法拯救哥譚市。而布魯斯·韋恩此時此刻正經歷人生中最大的痛苦,無論是肉體,還是靈魂。希望有時候比絕望更可怕,韋恩一次次想要爬出監獄,卻一次次失敗墜下。「布魯斯,我們為什麼跌倒?這樣我們才能學會站起來。」父親的話再次響起。陷入絕境的韋恩拋棄雜念,以恐懼為力量,從黑暗之中崛起,終於爬出了監獄。
重返哥譚市的蝙蝠俠得到了貓女的幫助,哥譚市決戰在即。被救出的警察和貝恩的僱傭軍在積雪的街上靜靜對峙,當蝙蝠戰機突然出現擊毀對方的戰車時,所有警察爆發出激動的怒吼聲,沖向對面荷槍實彈的僱傭軍開始一場萬人巷戰。那一刻,是蝙蝠俠終於被這座城市所承認的時刻,是知道真相之後的人們下定決心和這座城市真正的英雄並肩作戰的時刻。當熊熊的蝙蝠火焰在夜空中燃起的時候,哥譚市民終於明白了自己應該信仰什麼。貝恩被擊敗,溫柔的米蘭達終於原形畢露,她是拉斯阿古的女兒塔莉亞,前來完成拉斯阿古的遺願。核彈即將爆炸,時間所剩無幾,蝙蝠俠執意駕駛戰機將核彈帶離哥譚市,貓女深情一吻不知擊中了多少觀眾柔軟的心。貓女曾經說,「你不欠這些人什麼,你已經給予了他們一切。」蝙蝠俠的回答是:「並非一切,還有未竟之事。」那時他就已經下定決心,將會不顧一切保護這座城市。核彈爆炸,蘑菇雲升起,戈登警長宣讀著催人淚下的布魯斯·韋恩遺言,哥譚市為蝙蝠俠鑄造了一尊銅像作為永久的紀念。約翰·布萊克,信步踏入了蝙蝠洞,「我喜歡你的本名,羅賓。」諾蘭再次給了蝙蝠俠粉絲們一個驚喜,羅賓本是原著漫畫中蝙蝠俠最忠實得力的助手,在影片結尾將接過蝙蝠俠的衣缽,成為哥譚市新的守護者。
很多人都在爭論《黑暗騎士崛起》的結局是否完美,不同於諾蘭以往給人遐想空間的開放式風格,這次阿爾弗雷德在佛羅倫薩微笑著親眼見證了活下來的布魯斯·韋恩和賽琳娜·凱爾的幸福生活。很多人說,如果蝙蝠俠真的壯烈犧牲了,或者最後只給一個阿爾弗雷德點頭微笑的鏡頭,影片會變得更好。其實或許諾蘭導演只是希望給大家一個明白的好的結局,能讓大家徹底安心,以此作為三部曲的收場,倒也不失為圓滿。
最後想說一下漢斯·季默為蝙蝠俠系列創作的配樂,氣勢恢宏,讓人感同身受。在《俠影之謎》中配樂就令人稱贊,到了《黑暗騎士》,配樂和劇情的結合讓人震撼,而在《黑暗騎士崛起》中,配樂已經成為了神一般的存在,為影片整體增色太多。
蝙蝠俠三部曲已經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但是我們可以擁有很多很多的時間去重新細細回味,電影史上最精彩最震撼最成功的三部曲系列電影。
㈡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結局
布魯斯沒有死。
1、福克斯最後欲修理蝙蝠戰機的自動駕駛設備時,兩名工程師卻說這玩意兒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被布魯斯·韋恩修復了。(這段其實只是解釋布魯斯·韋恩為什麼沒死而已)
2、高登局長發現那個蝙蝠燈已經被修好了,而且煥然一新。(這段其實除了說明布魯斯·韋恩還活著以外,還有另一層深意)
3、阿福回去每年度假專去的佛羅倫薩時,於餐廳里意外看見坐在對面的布魯斯,並發現他和瑟琳娜成為情侶而坐在一起。
(2)黑暗騎士崛起影評擴展閱讀:
影片完整劇情
哈維·丹特去世八年後,為紀念他所創立的《丹特法案》幾乎徹底根除哥譚市所有犯罪活動。從英雄使命隱退的布魯斯·韋恩也獨居在家長達八年,詹姆斯·戈登局長決定在韋恩庄園舉行的紀念儀式上宣讀八年前的真相並辭職,但最後還是沒有公開。
女珠寶大盜瑟琳娜·凱爾溜進庄園盜走布魯斯的指紋和他母親的珍珠項鏈,隨後將指紋賣給僱主菲利普·史崔佛,由於史崔佛背叛她,瑟琳娜通過勾引過來的市議員吉利的手機引來大批警察並溜跑。戈登前來追捕嫌犯至下水道,不巧被一群傭兵抓獲而被帶到一名口帶面罩的恐怖份子貝恩面前。
貝恩拿走他的演講稿,戈登趁機翻身掉進下水道逃生,沖至下水道口被一名巡警約翰·布雷克搭救,戈登賞識布雷克的英勇表現而將他升為警探。孤兒出身的布雷克推斷出布魯斯·韋恩是蝙蝠俠,親自拜託他能幫忙調查。
布魯斯因此決定復出而將舊腿傷治好,靠資料得知貝恩生長於世上最恐怖的煉獄,並曾經還是已故忍者大師的「影武者聯盟」一員。這時,貝恩受史崔佛的老闆約翰·達格特僱用,帶人打劫哥譚證券交易所,通過布魯斯的指紋轉移資金使布魯斯破產。
蝙蝠俠重新現身雖然逮捕貝恩的手下,卻因為警察對他的圍捕使得貝恩逃跑。布魯斯營救潛入達格特的公司偷盜卻受困的瑟琳娜後,希望她能協助找到貝恩,答應事成後會幫她清除犯罪記錄。布魯斯回去後,阿福不看好他復出的選擇,對他坦白瑞秋死前所寫的願意嫁給丹特的信件一事,布魯斯無法接受事實之下,阿福選擇辭職離開庄園。
布魯斯隔天才得知自己破產,和盧修斯·福克斯將韋恩企業領導權轉交給董事會新成員米蘭達·泰特,以避免達格特干涉牽扯核問題的潔凈能源計劃。沒達到目的的達格特剛想對貝恩大發雷霆,卻得知貝恩其實另有計劃後被他扭斷頭致死。傾家盪產的布魯斯陪心儀的米蘭達度過激情一晚後決定打敗貝恩,跟著瑟琳娜來到下水道深處尋找貝恩的藏身處,卻被她背叛而在封閉的下水道中和貝恩對打。
由於身手體力均不如以前,布魯斯被貝恩被痛打到脊椎脫臼,貝恩還掌握布魯斯的其他器械。重傷的布魯斯被帶往貝恩生長的井式地下監獄關押,其正上方無法逃脫的生路讓裡面的囚犯長期痛不欲生。貝恩聲言他會用這種方式來讓哥譚市追逐希望乃至自我毀滅,進而完成忍者大師的使命。
貝恩開始實施奪下城市的計劃,通過請君入瓮再引爆所有下水道入口,將城市大多數警察均困在下水道。貝恩在體育場炸死市長後隨即炸毀所有通往外界的橋梁,透過他從烏茲別克綁架的核物理學家萊納德·帕維,將能源計劃的聚變能反應器改造成核武器後將帕維殺害,讓外界無法對哥譚市實施救援。
貝恩公開戈登針對哈維·丹特實情的演講稿,隨後攻破黑門監獄釋放所有因丹特法案入獄的囚犯,在城市引發多數暴動。所有政商名流不僅財產被強行霸佔,還被送至由強納森·克萊恩主持的法庭來選擇流放或是死刑,而最後結果全都是無一倖免。
布魯斯在囚禁的幾個月期間開始養傷,兩次試圖逃出監獄卻始終沒成功,最後聽從監獄的盲醫之建議,不靠繩子徒手攀爬,最後打破恐懼境界之下成功逃出生天,走前將外面的繩子扔下去好讓其他人逃生。
隨著核彈爆炸時間逼近,由戈登所成立的地下反抗軍開始追蹤在城市各處轉移的核彈,布魯斯暗中回到城市後聯合戈登、福克斯、瑟琳娜、布雷克和米蘭達,認為將反應器送回反應堆就能讓它穩定。布魯斯穿回原始戰服釋放所有囚禁於下水道中的警察,命令戈登和其他人繼續追蹤核彈,並命令瑟琳娜騎他的蝙蝠摩托車炸開逃離城市的隧道。
清晨,全體警察和罪犯在街上亂戰,蝙蝠俠通過奮力擊打貝恩止痛用的面罩才將他擊敗,但米蘭達卻突然背後捅刀,表明她才是忍者大師的「女兒」,名叫「塔莉亞」。塔莉亞表示貝恩當初在監獄里守護過她,因此一同被父親招進聯盟中一直到被趕出聯盟。
塔莉亞隨後按下引爆器,卻因為戈登潛入運送核彈的貨車中並啟動干擾器而無效,塔莉亞便搭上貨車親自運送。瑟琳娜趕到後開炮殺死貝恩,和駕駛黑色戰機的蝙蝠俠聯合將貨車逼向反應堆位置,最後使塔莉亞開車撞進地下道而制止。塔莉亞臨死之際聲言反應堆已經遭她修改,加上反應堆當時已被洪水淹沒而無效。蝙蝠俠最後決定捨身取義,對戈登表露真實身份後,開戰機將核彈載往海平面上引爆,由於戰機的自動駕駛系統損壞,蝙蝠俠被認定陣亡。
哥譚市成功奪回局勢,剩餘傭兵和罪犯均被逮捕,城市為蝙蝠俠立下雕像以示紀念。布魯斯·韋恩被認定死於災難中;其遺囑公布下,韋恩庄園改建成為孤兒院,其餘財產全部歸阿福的名下。福克斯整理戰機資料時,意外發現自動駕駛系統其實已被布魯斯本人修復完成。
戈登回到警察局頂樓時,發現當初被他親手摧毀的蝙蝠信號也被修好。阿福回去每年度假專去的佛羅倫薩時,於餐廳里意外看見坐在對面的布魯斯,並發現他和瑟琳娜成為情侶而坐在一起。布雷克辭去警察職務後,以本名「羅賓」拿到布魯斯遺囑交代的包裹,來到座標指定地點後發現他所繼承的是蝙蝠洞。
㈢ 求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影評
本來都以為他的故事就此結束了,泯滅人性的Joker不存在了,被揭露內出陰暗面的哈維容·鄧特也不在了,高登市和平的時代這一次應該到來了吧?伸張正義的蝙蝠俠已經背上了所有的黑鍋,成就了其他英雄的豐功偉績,就此他也該退出歷史舞台,做回一個讓人們更加熟悉的布魯斯·韋恩。只不過別沒有這么簡單,故事還要繼續講下去,未說完的傳奇還要繼續下去,未准備好的告別方式更是要重來一次才行。
㈣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觀後感
蝙蝠俠,在我眼裡,他是一個偉大的人。為了挽救哈維·丹特所犯的罪,他毅然決然地背了所回有的黑鍋。答最後,人們有困難時,他本可以一走了之,但卻又站了出來,卻「犧牲了自己」。在這部電影中,我覺得布魯斯所遭遇的苦難是諾蘭三部曲中最多的:管家阿福的離去、貓女的背叛、愛人的背叛、殘疾的困苦……但這些並沒有使蝙蝠俠退縮,而是勇敢地站了出來,我認為這就是片名被取名為「黑暗騎士崛起」的原因。
而關於彩蛋,我個人認為有兩個:1、布萊克警探就是羅賓,而且找到了蝙蝠洞,我想這應該不是機緣巧合,而是他早就知道這個秘密。2、看起來,根據福克斯與維修工的對話,可以判斷出自動駕駛是布魯斯修好的,那麼就說明布魯斯有能力跳機,而管家阿福又雙叒叕去了佛羅倫薩,然後這次應該是真的瞥到了布魯斯,而且有可能他前面的人就是貓女,也與前面的片段相照應。
個人認為諾蘭三部曲的「黑暗騎士崛起」絲毫不遜色於「黑暗騎士」。
BAT MAN:THE DARK KNIGHT RISES.
㈤ 您對《黑暗騎士崛起》(2012年電影)的評論是什麼
《黑暗騎士崛起》是一部引人入勝的電影。這不是因為主題重重或哲學問題,而是因為觀看者花了整個兩個半小時的時間來思考「納什到底是什麼意思」和「納什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但是,如果我說我討厭《黑暗騎士崛起》,那我一定會撒謊。我對子圖和角色的數量感到無比的負擔,以至於我從未感到無聊。鏡頭背後那個男人可能的心理使我著迷,以至於我無法移開視線。
這部電影是一場可怕的煙花表演。足夠響亮並足以引起您的注意;但是一團糟。
㈥ 蝙蝠俠前傳3黑暗騎士崛起結局什麼意思
韋恩沒死,阿爾弗雷德看到的不是幻想,因為福克斯在核彈引爆之後,發現蝙蝠俠飛行器被校對過,這項工作只有韋恩和福克斯可以完成,所以最後韋恩和賽琳娜褪去了蝙蝠俠和貓女的身份,過起了普通人的生活,將剩下的任務給了約翰·布萊克,也就是羅賓。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劇情設定為《蝙蝠俠:黑暗騎士》的八年後的冬天展開,描述了布魯斯·韋恩與貝恩之間的對決。高譚市原本是從一個逐漸和平的城市,但貝恩把整個城市再度陷入亂局,使得韋恩再次以「蝙蝠俠」身份打擊貝恩的罪惡,使兩人展開了在高譚市的終極決戰。
(6)黑暗騎士崛起影評擴展閱讀
蝙蝠俠前傳系列
蝙蝠俠前傳系列指的是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以美國DC漫畫英雄蝙蝠俠為主角的超級英雄的系列電影,系列為三部曲:
2005年上映的《蝙蝠俠:開戰時刻》,2008年上映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以及2012年上映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影片的美術設計師內森·克羅利在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的車庫里建起一座車間,用於完成片中主要元素的設計和製作,而首當其沖的就是蝙蝠車。諾蘭和編劇大衛·高耶一邊在房間內創作劇本,一邊要同克羅利一起研究蝙蝠車的設想。
㈦ 蝙蝠俠前傳3 黑暗騎士崛起這么垃圾為什麼評分這么高!!!!
我先告訴你 你為什麼會覺得 3 很垃圾
我敢說 你肯定是喜歡 變形金剛3 啦 復仇者聯盟啦 這種 科幻片
不僅特效牛X 而且動作場面火爆
而 諾蘭的電影 從來都是講故事為主
什麼 記憶碎片 盜夢空間 不都是情節牛X嗎
在你第一次看的時候 一定是希望 他能有 變形金剛3 的 那種效果
因此 就 讓你失望了
從希望到失望 落差太大
所以你需要發泄
所以你才說3 很垃圾
但是你也要仔細研究研究啊
情節 是 一個電影的靈魂啊
一個電影可以什麼都不好 但是情節一定要好
3的情節 其實還是很不錯的
內容很豐富 跌宕起伏的
尤其是 城市 中 正義與邪惡 明的暗的 斗爭 表現的很不錯
在某種程度上 視聽效果 還是有那麼一點成功的
什麼滿大街警察追蝙蝠俠
滿大街警察 群毆 土匪的
群眾演員太多 所以動作場面 難以保證較高的質量
作為三部曲結局 也有最後的升華
TM 這是一般的商業科幻片 能比的嗎
什麼諸神之怒 洛杉磯之戰 美國隊長 綠巨人…… 那些純娛樂的電影 能比嗎 他們有這種內涵嗎 看完就忘的 那種
所以 相比之下
只能說 樓主 不適合看這種情節流 電影
你適合的 是 故事簡單 場面壯觀的電影
這個也不能完全怪到 某一個人身上
但是這電影 公認 還是 很不錯的
㈧ 蝙蝠俠前傳3黑暗騎士崛起這么垃圾為什麼評分這么高
假如一部片子你認為垃圾然則有至少37萬人(來源IMDb認為很好那麼要不然是那37萬人都是213而你是遺世自力的天才要不然呵呵
㈨ 蝙蝠俠前傳3 黑暗騎士崛起好看嗎
個人認為《蝙蝠俠前傳3 黑暗騎士崛起》這部電影還是挺不錯,
對於去年歐美電影來說,算是上乘之作了。
㈩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的影片評價
《好萊塢報道者》影評人托德·麥卡錫:《黑暗騎士崛起》是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的絕對典範,代表了好萊塢電影製作藝術的最高水準,盡管影片沒有希斯-萊傑扮演的「小丑」那種驚為天人的傑出表演,但它依然是一部魅力無窮的作品。
《時代》影評人理查德·科利斯:《黑暗騎士崛起》並沒有完全承接前一部的線索,故事開始於八年之後,這座城市看起來真的不再需要英雄,布魯斯-韋恩迷失了自我。作為《蝙蝠俠前傳》三部曲的終結篇,諾蘭的氣魄很大,不再為故事留下更多的發揮和延伸餘地,多年以來,諾蘭對故事本身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專注有目共睹,其電影的指導方向,永遠定位在深入到屬於蝙蝠俠的傳奇世界當中——這部電影,呈現的其實是蝙蝠俠從墮落迷茫重新走向「神壇」的過程,全片一路跟隨著其在現實生活中的角色轉變。
《華爾街記者報》影評人喬·莫根斯頓:這部電影延續諾蘭任何一部經典作品的優秀元素,陰郁的氣氛,跌宕的故事,有趣的人物,讓這部接近三個小時的巨片,看起來非常刺激。盡管毀滅者班恩的配音有點奇怪,湯姆-哈迪的臉被面具遮住,但並不影響這個角色的豐富性——從這個角色中,能看到《星球大戰》中的維達。克里斯蒂安-貝爾的演技讓人稱贊,而在新增加的角色中,安妮-海瑟薇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安妮扮演的「貓女」,除了性感之外,智慧和情感方面有了更加立體的展示。
《華盛頓郵報》影評人安·霍娜德:《黑暗騎士崛起》是一部完成度極高的商業大片,它不僅充分展示了克里斯蒂安-貝爾和湯姆-哈迪的魅力,次要角色也十分出彩。譬如約瑟夫-高登-萊維特扮演的警員約翰-布雷克、瑪麗恩-歌迪亞扮演的韋恩企業董事米蘭達-塔特。這兩個有趣而生動的角色,都是漫畫原著中所沒有的,諾蘭加入這兩個人物,為雙方勢力的較量帶來了更多的看點,正邪間的較量不再只是英雄和惡魔之間的周旋,普通人在危機面前的良心選擇,也足夠震撼觀眾。
《芝加哥太陽報》影評人羅傑·艾伯特:《黑暗騎士崛起》是一部黑暗和沉重的電影,它承載的已經遠遠超越了一部超級英雄電影所能承載的重量。和以往的作品一樣,諾蘭照舊針對全球性的熱門話題,對美國社會在無政府狀態下的正邪較量進行了合理的想像,影片中出現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拉風的奔滑車,都點燃了整個銀幕。總體來說,作為《蝙蝠俠前傳》三部曲的最後一部,諾蘭不僅做到了風格的統一性,同時也呈現了一個完美的結局,盡管它不像《黑暗騎士》那樣完美,但諾蘭已經非常了不起。 《紐約客》影評人安東尼·萊恩:克里斯托弗-諾蘭的這部新片,在科羅拉多州的槍擊事件後,開始讓人變得清醒——電影暴力的尺度究竟該如何掌控,美國社會的槍械管制問題,似乎都隨著這部電影而重新被搬上檯面討論。更重要的是,槍擊事件很大程度地削減了影迷對這部作品的狂熱崇拜。以前,人們覺得諾蘭將一套暢銷漫畫改編成一部具有哲學意義的超級英雄電影,顯現出的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才華和神功,而本片則似乎燃盡諾蘭在該題材上的創造力;大反派毀滅者班恩的角色質感,並不如《黑暗騎士》中希斯-萊傑扮演的「小丑」,影片中細碎的情節過於密集,導致觀眾會覺得整部電影超長,也就是說,影片似乎只供應給蝙蝠俠的超級粉絲觀看,而非最普通的觀眾。總體說來,《黑暗騎士崛起》不是一部節奏明快,特別容易帶入的作品。
《舊金山紀事報》影評人米爾克·拉塞爾:《黑暗騎士》曾引起轟動,是因為小丑的所作所為以及蝙蝠俠解救民眾的情節,很容易讓人想起9-11事件,「小丑」給觀眾帶來了最深刻的恐懼,並且這個角色最終的精神崩潰,也讓電影的人性厚度大大增強。相比而言,《黑暗騎士崛起》所體現的「大背景」則是金融危機——要知道,金融危機是一個復雜命題,並且具有持續性,在民眾中的關注度顯然不及9-11之類的城市災難,這也是毀滅者班恩沒有爆發出震撼力的原因(班恩的配音是敗筆,聽起來像是史酷比)。毫無疑問,影片的前半場相當有趣,但從中段開始,節奏和情緒全面走低,而在結尾處也無值得紀念的情感升華,高潮戲略顯平庸。
《村聲》影評人尼克·平克頓:《蝙蝠俠》系列電影的首要主題,一向是道德問題和社會治安,但這部作品即便延續了這個主題,卻沒有更高層次的跨越——相對於諾蘭以前的奇思妙想,本片就顯得故事線索過於龐大,舉重若輕的感覺少了很多。
《紐約觀察者》:無論故事還是角色都蒼白無力,看不出絲毫的現實意義,影片看起來就像一瓶復原乳。IMAX有一定的局限,影片進入非IMAX段落時,畫面便無法打滿整個銀幕,就像一部寬銀幕電影變成了遮幅式,轉換上稍有瑕疵。不過,假如全場都用IMAX拍攝,那麼製作費用註定又要飛升不少,這對預算控制無比嚴格的好萊塢來說,是個特別重要的問題。
《芝加哥論壇報》:《黑暗騎士》有多麼華麗壯美,《黑暗騎士崛起》就有多麼荒誕可笑。班恩確實有著比蝙蝠俠更加致命的搏擊才能,不過,盡管我們期待這個大反派的表現能超越上部的「小丑」,但經典終究是經典,復制經典並不容易,或許是希斯-萊傑當年的演出過於完美,橫掃包括奧斯卡、金球獎在內的美國各大電影獎項的最佳男配角獎,使得湯姆-哈迪的表現相對遜色,面具遮住了他神情上的表現,而且在配音上的瑕疵也讓角色的性格展示稍顯單一。